请教几个地理问题1.地球上新的一天开始了于

问题补充&&
本页链接:
(1)地球上新的一天始于两条经线,一条是日界线,另一条是0时经线,0时经线是不断变化的.故第一题选A
(2)地球公转的近日点是1月初,远日点是7月初,速度为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据题意选A
(3)此时0时经线可能与日界重合,据题意选B
自然日界线(非国际日期变更线)这条线总是凌晨0点。
远日点是在夏至日过后的7月初...[展开]
自然日界线(非国际日期变更线)这条线总是凌晨0点。
远日点是在夏至日过后的7月初,所以已经过远日点,速度逐渐加快。
A显然不对东西12区中央经线(180度)此时是次日凌晨0点十分,所以是同一时刻不同日期。C汤加位于日期分界线以西没错,但是没有过日期线,所以还是13日。[收起]
查看其他回答(3)
•2回答
•6回答
•7回答
•8回答
•6回答
•2回答
•5回答
•4回答
•4回答
•7回答
•4回答
•5回答
•6回答
•6回答
•10回答
•4回答
大家都在关注
•8回答
•1回答
•6回答
•1回答
•8回答
•8回答
•8回答
•7回答
•1回答
•7回答
•9回答
•2回答
•8回答
•5回答
•6回答
•9回答
猜你感兴趣
服务声明: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不保证内容的可靠性、真实性及准确性,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Copyright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地球上新的一天开始于
A.180°经线B.日界线C.0°经线D.中央经线
今生今世221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1530套总数:5885151套专访:3372部会员:401265位
当前位置:
& 2015年高一地理学案(人教版必修1)1.3《地球的运动》
2015年高一地理学案(人教版必修1)1.3《地球的运动》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人教版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76次
资料类型:
文档大小:4.72M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般特点、黄赤交角的概念和大小。?
2.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黄赤交角的影响。?
3.结合黄赤交角分析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其对四季和五带的影响。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1.地球自转的特点
(1)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名称 长度 参考点
恒星日 23时56分4秒 距地球遥远的同一恒星
太阳日 24小时 太阳
2.地球公转的特点
(1)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1恒星年,时间长度为365日6时9分10秒。
图中位置 时间 速度 公转位置
A点 1月初 较快 近日点
B点 7月初 较慢 远日点
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黄赤交角
(1)概念: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交角。
(2)大小:目前为23°26′,图中表示黄赤交角的是字母B。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2)周期:回归年,时间长度为365日5时48分46秒。
一、教材P13图1.15和P14图1.16探究
1.有人说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顺时针,有人说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还有人说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为什么?
提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2.由图1.16分析地球的自转速度有何特点?
提示: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都相等,约为15°每时;线速度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减小。
3.为什么南北两极既无角速度又无线速度?
提示:南北两极是两个点,对于极点来说,无半径,无周长,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二、教材P14图1.17探究
4.从夏至日到远日点,从冬至日到近日点,地球的公转速度怎样变化?
提示:从夏至日到远日点,公转速度逐渐变慢;从冬至日到近日点,公转速度逐渐变快。
三、教材P15图1.18探究
5.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则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有什么变化?
提示:地球公转过程中将不会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将一直直射在赤道上。
6.2012级高一新生9月1日开学,到10月1日国庆节期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9月1日至9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9月23日直射赤道;9月24日至10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这期间,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南移动。
   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特征
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征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还有相关性,具体如下表所示:
运动形式 自转 公转
概念 绕地轴的旋转 绕太阳的运动
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逆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
地轴空间指向 空间指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运动周期 以遥远恒星
为参照点 1恒星日=23时56分4秒 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参照点 1太阳日=24小时(昼夜更替现象周期) 1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直射点回归运动周期)
速度 角速度 除南北极点外,各地均约为15°/时(或1°/4分) 平均约1°/天 近日点快(1月初),远日点慢(7月初)
线速度 因纬度而异,自赤道(1 670 km/h)向两极(0 km/h)递减 平均约30 km/s
关系 地球自转的平面(赤道平面)与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目前存在23°26′的交角(黄赤交角)
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1)影响因素:
(2)地球同步卫星位于地球赤道上空,相对地球为静止,故其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等,线速度大于地球自转的线速度。
[例1] 读“地球自转角速度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α、β的度数是______,从其大小及其所对应的弧长可分析出地球自转速度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图中的A点以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点,跟随地球转一周又回到出发点时,所用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叫做一个________日。
(3)若此图中的时间为日,那么到2013年1月初时,地球公转速度将逐日变________。
[解析] 第(1)题,根据经度的概念得出α、β的度数为45°。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分布规律是:除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相同;自转线速度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第(2)题,属识记知识。第(3)题,地球的公转速度是近日点(1月初)较快,远日点(7月初)较慢。10月1日地球公转运动已经过了远日点,速度逐渐变快。
[答案](1)45° 除南北两极点既无角速度又无线速度外,角速度各处都相等,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2)23时56分4秒 恒星 (3)快
1.读“地球表面某地区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完成(1)~(2)题。
(1)图示区域位于(  )
A.北半球          B.南半球
(2)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自转线速度不同,原因可能是(  )
A.a点海拔较高,线速度较大
B.a点海拔较低,线速度较大
C.b点海拔较低,线速度较小
D.b点海拔较高,线速度较大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自转线速度。第(1)题,由图中自转线速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大可知,该区域位于北半球;由其自转速度在830~840 km/h左右可知,该区域位于中纬度。第(2)题,由图可知,b点的线速度比a点大,两点纬度又相同,结合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分布规律可知,其原因可能是b点海拔较高。
答案:(1)A (2)D
黄赤交角的特点及影响
1.黄赤交角的特点
黄赤交角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轴、两面、三角度”和“三个基本不变、两个变”。其含义如下:
(1)一轴、两面、三角度:
一轴 地轴(自转轴,与赤道面垂直)
两面 黄道面 地球公转的轨道面
赤道面 地球自转的平面,与地轴垂直
三角度 黄赤交角 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为23°26′,如图中α
地轴与黄道面夹角 与黄赤交角互余,为66°34′,如图中β
地轴与赤道面夹角 90°
(2)三个基本不变、两个变:
2.黄赤交角的影响
(1)产生了四季:
(2)导致五带范围发生变化: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大小,决定着回归线与极圈的度数。因此黄赤交角的变化,导致五带范围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黄赤交角 热带范围 温带范围 寒带范围
增大 增大 缩小 增大
缩小 缩小 增大 缩小
(1)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回归线的度数=太阳直射点能达到的最北、最南纬度数。
(2)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
(3)若黄赤交角增大(或减小)n°,则热带范围增大(或减小)2n°,温带范围减小(或增大)4n°,寒带范围增大(或减小)2n°。
[例2] 下图中,XOY为地轴,MN为赤道,EF、E′F′为回归线,ST、S′T′为极圈。读图,回答(1)~(3)题。
(1)目前黄赤交角在图上是(  )
(2)若黄赤交角增大,图中哪些度数将增大(  )
B.EF的纬度
C.ST的纬度
(3)若此图为夏至日,则太阳光线与图中哪条线平行(  )
[解析] 第(1)题,要知道黄赤交角为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图中MN为赤道面,E′F为黄道面,所以MOE′∠FON应为黄赤交角。第(2)题,XON是地轴与赤道的交角,为90°,不会变化;EF是北回归线,即太阳直射点的最北界,随黄赤交角增大而增大;ST是北极圈,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随黄赤交角增大而减小;XOF是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与黄赤交角互余,随黄赤交角增大而减小。第(3)题,夏至日,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直射点所在的太阳光线其延长线过地心,所以太阳光线与E′F平行。
[答案] (1)C (2)B (3)C
2.图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其中是两种假设),读图,完成(1)~(2)题。
(1)若移动轨迹是,则与相比,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纬度数每日比(  )
A.约少2′
B.约多2′
C.约少4′
D.约多4′
(2)若移动轨迹是,则(  )
A.热带范围将缩小6个纬度
B.温带范围将扩大6个纬度
C.6月22日极昼范围将缩小6个纬度
D.寒带范围将扩大6个纬度
解析:第(1)题,与相比太阳直射点每年多运动12°,所以每日约多2′。第(2)题,轨迹表明热带和寒带均比目前少6个纬度,而温带则扩大了12个纬度。
答案:(1)B (2)A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面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解析:地球的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日0时1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十一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结合下图完成2~4题。
2.在太空运行的第十一颗北斗导航卫星的速度应与(  )
A.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相同  B.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
C.地球公转的线速度相同
D.地球公转的角速度相同
3.第十一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大致位置是(  )
4.卫星发射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
A.北半球,向北移动
B.北半球,向南移动
C.南半球,向北移动
D.南半球,向南移动
解析:第2题,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是指卫星绕地球运动的角速度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第3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左图为夏至日、右图为冬至日,上下两位置分别是春分日和秋分日。2月25日已过了冬至日还未到春分日,地球最可能位于处。第4题,2月25日在冬至日后、春分日前,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且向北移动。
答案:2.B 3.D 4.C
据科学考察火星的运行确实与地球有着相似之处,它的自转周期仅比地球长41分钟,它的自转轴倾角也只比地球的黄赤交角大32分,火星上不仅有类似地球上的季节之分,还可明显地区分出“五带”。据此回答5~6题。
5.火星的自转周期是(  )
A.24时41分
B.23时19分
C.24时37分4秒
D.23时15分4秒
6.在火星表面,热带的范围是(  )
A.23°26′N至23°26′S
B.22°54′N至22°54′S
C.23°58′N至23°58′S
D.23°31′N至23°31′S
解析:第5题,地球的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火星的自转周期比地球长41分钟,所以火星的自转周期为23时56分4秒+41分=24时37分4秒。第6题,在火星上,黄赤交角的度数=23°26′+32′=23°58′,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为23°58′N~23°58′S,即火星表面热带的范围。
答案:5.C 6.C
读“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图甲)”和“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图乙)”,回答7~8题。
7.甲图中M点的纬度和乙图中N点的月份分别是(  )
A.30° 1月
B.60° 7月
C.60° 1月
D.30° 7月
8.当公转速度为N时(  )
A.漠河市民——欢度“白夜”
B.新西兰南部海域——冰山座座
C.松花江河畔——银装素裹
D.悉尼——较热季节
解析:第7题,由M点自转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一半可以推断其纬度约为南北纬60°;由N点地球公转速度最慢可以推断其位于远日点附近,时间约为7月初。第8题,乙图中N点地球公转速度最慢,时间约为7月初,为北半球夏季,此时漠河地区白昼为一年中最长的时期,出现白夜现象。
答案:7.B 8.A
读甲、乙两图,回答9~10题。
9.下列有关甲、乙两图中时间对应正确的是(  )
10.太阳直射点从a→b→c→d运动的周期是(  )
A.365日5时48分46秒
B.365日6时9分10秒
C.23时56分4秒
D.29.53天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判读甲图中地球四个位置的节气,由图中可以看出地轴往右倾斜,A位置地球北极倾向太阳,应为夏至日,即6月22日前后;根据公转方向,可依次推出B、C、D分别是秋分日、冬至日、春分日,和b都表示从夏至到秋分这段时间。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为一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答案:9.B 10.A
11.下图中GHPQ,若PQ为地轴,一年中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图中MN所示平面上,则角的度数是(  )
A.23°26′
B.46°52′
C.66°34′
D.不能确定
解析:由所给信息可知,GH为赤道,太阳直射点在图中MN平面上,则MN为黄道平面,所以图中角为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
12.读下图,若θ角增大1°,则(  )
A.L1、L2两纬线位置均南移
B.L1、L2两纬线位置均北移
C.L1南移、L2北移
D.L1北移、L2南移
解析:黄赤交角的纬度数与回归线度数一致,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θ角增大意味着黄赤交角减小,极圈度数增大,所以L1北移、L2南移。
二、综合题(共40分)
13.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图”(从北极上空俯视),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8分)
(1)在“地球公转轨道图”上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方向。(2分)
(2)在A、B、C、D四点中,近日点是______,每年______月初地球经过此点;夏至日时,地球处于由________点公转运行至________点之间。(8分)
(3)A、B、C、D四点公转速度相比较,从大到小排列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地球从A点公转运行至C点期间,太阳直射点几次经过赤道并向什么方向经过赤道?(4分)
解析:根据太阳的位置,确定C为近日点,A为远日点;根据A、B、C、D四点距日远近,确定四点公转速度的大小。
答案:(1)标注略(逆时针)。
(2)C 1 D A (3)C>D>B>A
(4)一次,向南。
14.?热点在线
日,核安全峰会在韩国首都首尔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次峰会以加强核材料和核设施安全为主题,回顾2010年华盛顿峰会以来取得的进展,重点讨论加强核安全措施和国际合作。53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的领导人或代表与会。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主要特点。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下图回答相关问题。(22分)
(1)在图1中用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2分)
(2)比较说明图1中A、B、N三点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6分)
(3)图2中a、b、c、d四位置代表的节气名称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4分)
(4)在图2四位置中,地球公转线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角速度最慢的是________。(4分)
(5)当核安全峰会在韩国首都首尔举行时,地球运行的位置最接近图2中的__________。此时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半球,并且正向________方向移动。(6分)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自转运动的特点和地球公转运动示意图的判读。要画出自转方向,其关键是先确定南北半球。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分布规律是,除南北极点外,各地均为15°/时;线速度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所以从角速度看A、B均为15度/小时,N点为0度;从线速度看,A最大,B其次,N为0。另外要明确,地球在一月初经过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在七月初经过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当核安全峰会在韩国首都首尔举行时是3月27日前后,地球公转最接近春分b,此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以北,并且正向北移动。
答案:(1)图略(逆时针)。
(2)角速度A、B相等,均为15°/小时,N为0;线速度A最大,B小于A,N为零。
(3)冬至 春分 夏至 秋分 (4)a c (5)b 北 北
第二课时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知道昼夜交替和时差产生的原因;了解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
2.理解晨昏线的含义及特点;理解地方时、区时的不同及日期的变更规律。
3.运用有关材料进行地方时、区时的相关计算,并利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解释相关自然现象。
一、昼夜交替和时差
1.昼夜交替
(1)产生原因
(2)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
(3)周期:1个太阳日。
(1)概念: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
(2)产生: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一纬度地区,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间要早。
3.时区和区时
(1)时区划分: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规定每隔经度15°划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全球时区的划分如下图所示:
(2)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3)规律: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4.国际日界线
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大致与180°经线吻合。
二、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产生原因: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的存在。
(2)偏移规律
(3)影响:气流和水流的水平运动。
一、教材P17图1.20探究
1.全球时区是怎样划分的?
提示:国际上采用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的方法,把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7.5°E到7.5°W为中时区或零时区,依次向东、向西各分为12个时区,东西十二区各跨7.5°,合为一个时区。
2.国际日界线与180°经线是否完全重合?
提示:不是,而是有3处弯曲。
3.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在时间上有何异同?
提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在钟点上一样,日期差一天。
二、热点探究
4.2012年五·一期间,有位孕妇乘坐海轮在从上海到旧金山途中生了对双胞胎,首先生下了一个女孩,然后过了1个小时后又生了一个男孩。可按日期计算,男孩反而是哥哥,女孩却是妹妹,这是为什么呢?
提示:孕妇生下女孩后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再生男孩时,因日期要减去一天而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
晨昏线的特点与判断
1.晨昏线的特点
(1)晨昏线(圈)上晨线、昏线各占一半,纬度最高的两点为其分界点。
(2)晨昏线(圈)是过球心的大圆,平分地球和赤道。
(3)晨昏线(圈)所在平面永远与太阳光线垂直。
(4)晨昏线(圈)自东向西每小时移动15°。
(5)晨昏线(圈)上各点太阳高度同为0°,但地方时不一定相同。
(6)晨昏线(圈)在春秋分时与经线圈重合,二至时与极圈相切。
2.晨昏线的判断
类型依据方法   晨线 昏线
自转法 顺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入昼的分界线 顺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入夜的分界线
方位法 夜半球东侧(昼半球的西侧)的昼夜分界线 夜半球西侧(昼半球的东侧)的昼夜分界线
时间法 经过赤道上地方时为6点的那条昼夜分界线 经过赤道上地方时为18点的那条昼夜分界线
地球上偏东的地点不一定先看到日出
在同一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如果不在同一纬度地区,虽然位置偏东的地点地方时要早,但不一定先看到日出。如下图所示:图中A点较B点的位置偏东,但B点早已日出,而A点仍处在黑夜。
[例1]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画出晨昏线,用表示夜半球。
(2)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________(晨/昏)线,它与太阳光线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即将进入________(昼/夜)半球。
(4)图中各点中,地方时为正午12:00的点是______,比B晚2小时的点是________。
(5)按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图中各点的排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以光照图为背景,综合考查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及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第(1)题,在侧视图中,晨昏线过地心且与太阳光线垂直,背向太阳的一侧为夜半球。第(2)题,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所以为晨线。第(3)题,B位于晨线上,即将进入昼半球。第(4)题,抓住图中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即B点为6时,依据每隔15个经度时间相差1小时,“东加西减”即可计算得出答案。第(5)题,依据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即可得出。
[答案] (1)略。 (2)晨 相互垂直 (3)昼
(4)C、D F、H (5)B=H>D=E=F>A=C
1.读图(注:甲、乙、丙三图中,阴影区为黑夜,丙图所示为北半球某地区),回答问题。
(1)各图中的晨线分别是:甲:弧______,乙:弧________,丙:弧________。
(2)赤道上晨线与昏线经度相距________度。
(3)晨昏线在一天中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________。在一年中的________、________(节气)与经线重合。
解析:第(1)题,判断晨昏线要动态的判断,顺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入昼的是晨线,由昼入夜的是昏线。第(2)题,赤道上始终是昼夜平分,6点日出,18点日落,晨线与昏线相距180°,但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实际天亮时间早于6点。第(3)题,春秋分时太阳直射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答案:(1)AC AO AB (2)180
(3)相反 春分 秋分
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
1.地方时的计算
地方时的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东加西减,经经计较,分秒必算。计算时具体可分为四个步骤: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
(1)一定时:即确定计算时可作为条件用的已知地方时,光照图中特殊经线的地方时,以下图为例:
①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如ND。
②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零时,如NB。
③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如NC。
④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如NA。
(2)二定向: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相对东、西方向。如图中求E点的地方时,以D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E点位于D点以东,应“东加”;若求F点地方时,以B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F点位于B点以西,应“西减”。
(3)三定差: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经度差,以确定时差。如E点所在经线与ND经度相差45°,时差为3小时。
(4)四定值:即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条件计算出所求时间。如E点地方时为12:00+45°/15°=15:00,F点地方时为24:00-45°/15°=21:00。
2.区时的计算
(1)计算某点所在时区:该点经度除以15°(得商+余数)。若余数>7.5°,则时区数为商+1;若余数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所求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1)北京时间不等同于北京的地方时。北京时间是指东八区的区时,120°E的地方时;而北京的地方时是指北京所在的116°E的地方时。北京的地方时要比北京时间晚16分钟。
(2)国际标准时间,又称世界时,是指0时区的区时,即0°经线的地方时。
(3)一年中1、3、5、7、8、10、12月为大月,有31日;4、6、9、11月为小月,有30日;2月为平月,一般为28日,但闰年时则有29日。
[例2] (2012·天津高考)第30届奥运会将于日19点12分(零时区区时)在伦敦开幕。各国学生若计算在本地观看奥运会开幕式现场直播的日期、时刻,可依据下图中的(  )
[解析] 当零时区区时为日19点12分时,72°E为0时,则由72°E向东到180°为7月28日,向西到180°为7月27日,从而可知A、B选项中A项正确;7月27日19点12分时伦敦应位于昼半球昏线附近,7月份北极附近不可能有极夜现象,故排除C、D选项。
2.贾先生出国旅游随身带了一部全球通手机,但未改手机上的日期和时间,仍显示的是北京时间,据此回答(1)~(2)题。
(1)贾先生游览到太平洋一小岛时,当地报时为正午12时,而手机上的时间为6时40分。则该岛的经度为(  )
A.160°E  B.40°E  C.160°W  D.80°W
(2)该地所在的时区为(  )
A.东十一区
C.西十一区
解析:第(1)题,当“120°E为6时40分时,当地时间为12时”,由此可计算出两地时差为5时20分,经度差为80°,由此可知当地经度为160°W。第(2)题,由160°W可计算出该地所在时区为西十一区。
答案:(1)C (2)C
地球上日期变更的判断
1.两条日期变更线的区别与联系
地球上的日期变更线有两条:一条是人为规定的国际日期变更线,另一条是自然变更的0时经线。
国际日界线 自然日界线
界线 大致是180°经线,固定不变 不固定,可以是任何一条经线
时间 不固定,从0时~24时 固定,0时或24时
日期 日界线的东侧,为旧的一天;日界线的西侧,为新的一天 日界线的东侧,为新的一天;日界线的西侧,为旧的一天
相同点 都是经线,两侧日期都不一样(一般)
2.日期范围的界定
地球上新的一天开始于零时经线与180°经线重合时,之后随零时经线西移,“今天”的范围逐渐扩大,“昨天”的范围逐渐缩小。零时经线和国际日界线(180°经线)把全球分为两个日期区,如下图所示:
 快速确定地球上日期范围的方法
(1)由0时经线向东至日界线为今天(新的一天)的范围,由0时经线向西至日界线为昨天(旧的一天)的范围,且两天的范围大小随着地球自转不断变化。
①当0时经线与180°经线重合时,全球属于同一日期(图a)。
②当0时经线在东经度范围内时,地球上属于今天的范围少于一半(图b)。
③当0时经线与0°经线重合时,全球平分成两个日期(图c)。
④当0时经线在西经度范围内时,地球上属于今天的范围多于一半(图d)。
(2)180°经线的地方时是几时,新的一天的范围就占全球24小时中的几个小时,从而可以进一步确定新的一天所占的经度范围或比例。
[例3] 下图中弧AOB是赤道上的一段,A点位于B点的正西方,弦AB的长度刚好等于地球的半径,且赤道上弧AOB所示地区属于3月12日,赤道其余地区为3月13日。读图,回答(1)~(2)题。
(1)A点与B点之间的经度差是(  )
(2)此时,关于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伦敦(零时区)时间为3月13日6时
B.纽约(西五区)时间为3月12日3时
C.北京时间为3月13日16时
D.洛杉矶(西八区)时间为3月13日12时
[解析] 第(1)题,由条件中的弧AOB是赤道上的一段及弦AB的长度刚好等于地球的半径,可以推知,A点与B点之间的经度差为60°。第(2)题,通过A点位于B点的正西方及赤道上弧AOB所示地区属于3月12日,赤道其余地区为3月13日等条件,可以推知A点所在经度为180°,则B点为120°W,洛杉矶时间为3月13日0时,伦敦时间为3月13日8时,纽约时间为3月13日3时,北京时间为3月13日16时。
[答案] (1)B (2)C
3.一艘轮船于当地时间日15时10分(区时)航行在图示海区中。读图,完成(1)~(3)题。
(1)该船5分钟后通过了国际日界线,下列日期和区时在图示范围内不可能的是(  )
A.9日14时15分
B.9日15时15分
C.8日15时15分
D.7日16时15分
(2)东十一区与东十二区的分界线是(  )
A.172.5°E
D.172.5°W
(3)若此刻轮船处于东十一区内,则下列与西十一区处于同一日期的时区是(  )
解析:本题组以示意图形式考查日期变更线的两种形式及其应用。第(1)题,该船5分钟后通过了国际日界线,日期肯定发生了变化,而C项日期没有变化,最不可能。第(2)题,从图中可知东十二区与东十一区的分界线位于180°经线西侧的东经172.5°,西十一区与西十二区分界线则为西经172.5°。第(3)题,当东十一区时间为8日15时时,则0时所在的时区为西四区,所以从西四区向东到东十二区的范围内,日期都相同,剩余时区日期相同。
答案:(1)C (2)A (3)D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原因 受运动惯性的影响,物体总是力图保持原来的方向和速度,但由于受地球的形状和运动的影响,导致它们逐渐偏离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特点 地转偏向力垂直于物体的运动方向;只影响运动方向,不影响运动速度;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
规律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应用 ①河流沿岸人类活动的选址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冲蚀右岸,在左岸淤积,故港口、防洪堤坝一般建于右岸,聚落、挖沙场地宜选在左岸。具体示意如下图:
②炮弹的发射及确定物品的空投方位。
③根据天气资料图,正确判断风向及其变化。
④根据风或水流的偏转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方向偏转判断方法
(1)歌诀法:
北右南左赤道无,纬度越高越显著。
(2)“左右手”演示法:
具体方法为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朝上,如图所示,大拇指的指向即为物体水平运动的偏转方向。
[例4] 用实验模拟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物体的地转偏向现象:甲同学打开伞,抬头面视伞面内侧,顺时针转伞;乙同学向转动的伞面顶部滴红墨水,并观察红墨水流动过程。回答(1)~(2)题。
(1)红墨水在伞面上流动的轨迹为(  )
A.先偏右后偏左
B.向右偏转
C.先偏左后偏右
D.向左偏转
(2)该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  )
①未模拟出越过赤道后的地转偏向现象
②没能模拟出纬向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
③未模拟出高纬向低纬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
④伞面转动与地球自转的实际差别很大
[解析] 第(1)题,甲同学在伞面内侧顺时针转动伞,乙同学从伞顶观察伞则是逆时针转动,类似在北极上空观测,那么红墨水的流动就类似北半球由高纬向低纬流动的河流,流动的轨迹应向右偏。第(2)题,由上题可知模拟实验的现象类似由高纬向低纬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但赤道上和东西方向上的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没有模拟出来,同时伞的转动与地球自转的差别也很大。
[答案] (1)B (2)A
4.地球上自西向东流的河流,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河流两岸中侵蚀严重的是(  )
A.都在北岸
B.都在南岸
C.靠近低纬的河岸
D.靠近高纬的河岸
解析:北半球自西向东流的河流,水流右偏(偏向南岸);南半球自西向东流的河流,水流左偏(偏向北岸),均偏向低纬的河岸。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假设地球自东向西自转,下列地理现象中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
A.日、月东升西落现象
B.南半球河流一般右岸多沙滩
C.昼夜现象
D.120°E的地方时早于90°W
解析:由于地球本身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朝向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向太阳的半球是黑夜,由此产生了昼夜现象。所以地球自转方向改变,昼夜现象不会发生变化。
2.在下面四幅图的A、B、C、D四点中,处于黄昏的是(  )
解析:晨昏线是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其中从昼半球到夜半球的界线为昏线,处在昏线上的点,将从白天进入黑夜,为黄昏;从夜半球到昼半球的界线为晨线,处在晨线上的点,将从黑夜进入白天,为黎明。
日,北京时间16时38分,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部海域发生里氏8.6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2.3°,东经93.1°。据此回答3~4题。
3.印尼地震发生时,国际标准时间是(  )
A.4月11日16时38分    B.4月11日8时38分
C.4月11日10时38分
D.4月12日8时38分
4.印尼地震发生时,全球处于11日的日期范围占全球的比例大约是(  )
解析:第3题,国际标准时间是指中时区的区时,比北京时间晚8个小时,所以求出国际标准时间为4月11日16时38分-8小时=4月11日8时38分。第4题,根据北京时间为4月11日16时38分,可求出4月11日0时所在经线为130°W,所以全球处于11日的范围占全球的比例为=。
答案:3.B 4.C
5.(2010·天津高考)读图,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于北京时间日20时10分举行,下列城市能收听、收看到现场直播的时间是(  )
A.纽约——4月29日清晨
B.新加坡——4月30日上午
C.伦敦——4月30日中午
D.巴西利亚——4月29日下午
解析:当北京时间为日20时时,美国纽约位于西5区,时间为4月30日7时;新加坡位于东7区,时间为4月30日19时;伦敦位于中时区,时间为4月30日12时;巴西利亚位于西3区,时间为4月30日9时。
图中a为晨昏线,c为经线,b为c线上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点。读图,回答6~7题。
6.当a、c两线重叠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直射b所在的纬线
B.太阳直射点正向北移动
C.太阳直射点正向南移动
D.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
7.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b地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是(  )
解析:第6题,a、c两线重叠即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每年的春秋分日;地球上自转线速度最大的地方位于赤道,春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第7题,受地球自转的影响,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转,赤道上不偏转。b地位于赤道,因而不偏转。
答案:6.A 7.C
8.图中中心点表示北极,阴影区为3月21日,非阴影区为3月22日。此时北京时间为(  )
解析: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国际日期变更线的特征和题干的含义可知,图中的两条日期分界线中OP西侧日期为3月22日,东侧日期为3月21日,所以其为180度经线;再根据经度的分布规律可知ON为东经60°,时间为3月22日0:00或3月21日24:00,再结合区时的计算公式,计算可得此时北京时间是3月22日4时。
读“日照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完成9~10题。
9.关于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A.下一刻D点将进入白昼
B.C点在昼半球
C.D、E两点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D.AB是昏线
10.此时,地方时为0:00的经线是(  )
解析:第9题,D点此时位于晨线上,下一刻将进入白昼。第10题,D点位于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上,地方时为6时,而D点的经度是150°(东十区),那么地方时为0:00的经线应该是60°E。
答案:9.A 10.D
11.下图所示,两条河流下游各有一个小岛,最终小岛可能连接的岸堤是(  )
解析:本题考查地转偏向力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根据题图的纬度可判断上图为北半球,下图为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在北半球向右偏,所以北半球的河流右岸冲刷,左岸淤积,最终小岛可能和①岸相连;南半球则相反,最终小岛可能与④岸相连。
12.下图是“北半球某河流的横剖面图”,根据河床形态判断该河流的流向应是(  )
A.自北向南流
B.自南向北流
C.自东向西流
D.自西向东流
解析:由图可知,该河流的西岸侵蚀较为严重,北半球的河流水流右偏,所以河流自北向南流。
二、综合题(共40分)
1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A点的经度为________,A点所在的弧为________(晨/昏)线,A点此时是________点钟。(9分)
(2)A、B、C三点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________。(2分)
(3)此时与北京同一日期的地区共跨了________个时区。(3分)
(4)此时以________和________(经线)将地球分为两天。(6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和计算能力。第(1)题,根据图形中条件可知,A点所在经线为180°,A、C所在弧为晨线;因45°W经线地方时为12时,所以A点应为3时。第(2)题,线速度最大为C,其次是B,最小是A。第(3)题,因45°W为12月22日12时,故135°E应为12月23日0时,所以120°E应为12月22日,且同属于该日期的时区共有21个。第(4)题,由以上分析可以判断出,此时以135°E和180°将地球分为两天。
答案:(1)180° 晨 3 (2)C>B>A (3)21
(4)135°E 180°
14.热点在线
北京时间日18时2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法国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制造的“亚太7号”通信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亚太7号”卫星将接替在轨运行的“亚太2R”卫星,定点于东经76.5度赤道上空,可为亚洲、中东、非洲、澳大利亚、欧洲等提供电视转播和卫星通信服务,并为中国、中东、中亚、非洲等提供电视直播和跨洲际通信广播服务。
(1)晨昏线与日照图。
(2)区时与地方时的计算。
(3)日期计算和国际日期变更线。
下图为“亚太7号”通信卫星发射升空当天“北半球的光照图”。结合以上材料,读图回答问题。(20分)
(1)图中弧ABC为________,弧AB为________线,弧BC为________线。弧ABC相对于地表的运动方向是________时针。(8分)
(2)上图还需要过________________(时间)才和“亚太7号”通信卫星升空时的日照图一致。(4分)
(3)“亚太7号”通信卫星发射升空时,在美国纽约(西五区)的时间为________________。(4分)
(4)“亚太7号”通信卫星升空时,全球范围内的不同日期分布是(4分)(  )
A.30日范围大于31日
B.3月31日范围大于4月1日
C.31日范围大于30日
D.3月31日范围小于4月1日
解析:第(1)题,该图为“北半球的光照图”,所以中心为北极,自转方向应为逆时针。根据太阳光线的位置,可以确定弧ABC为晨昏线,弧AB为昏线,弧BC为晨线。晨昏线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因此应为顺时针方向。第(2)题,此时0°经线上为0:00,可求出北京时间为8:00,“亚太7号”通信卫星升空时,北京时间为18时27分,所以还要过10小时27分。第(3)题,“亚太7号”通信卫星升空时,北京时间为3月31日18时27分。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西五区的区时应为3月31日5时27分。第(4)题,“亚太7号”通信卫星升空时,北京时间为31日18时27分,157° W约是30日24:00,157° W向东到180°为31日的范围,157° W向西到180°为30日,所以位于31日的范围大于30日。
答案:(1)晨昏线 昏 晨 顺
(2)10小时27分 (3)3月31日5时27分 (4)C
第三课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知道五带的划分及特点、四季的天文含义。
2.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关系。
3.能够运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解释楼间距、太阳能热水器倾角等现实问题,会分析与季节变化有关的自然现象。
一、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时间 昼夜长短 分布规律
夏半年 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 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北极四周出现极昼现象
冬半年 各纬度昼长小于夜长 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北极四周有极夜现象
秋分日 全球昼夜等长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纬度(空间)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季节(时间)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节气 最大值地区 最小值地区
夏至日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 南半球各纬度
冬至日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 北半球各纬度
二分日 赤道 极点
二、四季更替和五带
1.形成原因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
2.四季更替
(1)天文四季
(2)气候四季
(1)划分依据: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2)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3)划分及特征:
一、教材P19图1.23探究
1.三幅图中太阳直射的纬线各是哪一条?
提示:a图太阳直射北回归线,b图太阳直射南回归线,c图太阳直射赤道。
2.a图时,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都达到了一年中的最大值吗?为什么?
提示:a图为夏至日,北半球各地的昼长达到了一年中的最大值;而正午太阳高度仅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对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直射该地的时候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90°)。
3.全球昼长有什么分布规律?
提示: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二分日时,全球昼夜平分。
二、教材P20图1.24的探究
4.成语“四季分明”最合适的纬度地区在哪里?五带的范围跟黄赤交角的度数有什么关联性?
提示:南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以北半球为例,热带和寒带的范围都等于黄赤交角的度数,温带的范围等于90°减去两个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半球同理。
三、热点探究
5.2012年全国高一新生自9月1日起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到次年2月初随着期末检测考试的到来,高一学年上学期结束。这期间,我国的昼夜长短是怎样变化的?
提示:首先确定高一学年上学期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过程,如右图所示:自9月1日至12月22日,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我国昼渐渐变短、夜渐渐变长,但9月1日至9月23日我国昼长夜短,9月23日昼夜平分,之后至12月22日昼短夜长。12月22日至2月初,随着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我国昼渐渐变长、夜渐渐变短,但仍是昼短夜长。
昼夜长短的变化及其计算
1.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规律
(1)季节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2)纬度变化规律:
2.昼夜长短的计算
(1)根据昼弧、夜弧所跨经度数计算:
昼长时数=×1小时
夜长时数=×1小时
(2)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计算:
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等份(如下图所示)。也可以利用日出和日落时间计算。
①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②昼长=2×(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
(3)根据相关性计算:
①相同纬度地区昼长相同。
②分别位于南北半球但纬度数相同的两地,一地的昼长等于另一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如北纬40°的地区昼长是15小时,那么南纬40°的地区夜长为15小时。
 巧妙判断昼夜长短及其变化
(1)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2)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高,该半球的昼越长,出现极昼的范围越大。
(3)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哪个半球的昼就增长。
[例1] (2011·江苏高考)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回答(1)~(2)题。
地点  当日 次日
日出 日落 日出 日落
① 9:00 23:00 8:58 23:02
② 7:19 18:41 7:20 18:40
③ 5:40 18:48 5:39 18:49
(1)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2)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  )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
[解析] 第(1)题,按当日日出、日落时间可计算出①②③地的昼长分别是14小时、11小时22分、13小时8分,并且昼长与12小时差值越大,纬度越高。所以三地中纬度最低的是②,最高的是①。第(2)题,由上题可知,此日北京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次日北京昼长为13小时10分,长于前一日,说明昼变长,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北极圈内极昼范围变大;只有二分日时,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相差为最小值。
[答案] (1)B (2)C
1.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变化统计曲线图”,回答(1)~(3)题。
(1)图中a、b、c、d四地,位于北半球的是(  )
A.a            B.b
(2)图中a、b、c、d四地,自转线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  )
A.a、c、b、d
B.a、b、c、d
C.d、c、b、a
D.c、d、a、b
(3)当c地昼最长时(  )
A.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
B.北京昼长夜短
C.上海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D.北极出现极昼现象
解析:第(1)题,根据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可知,北半球夏至日昼长达最大值;d地春分日到秋分日的昼长都为24小时,即发生极昼,故该地为北极点,位于北半球。第(2)题,a地全年昼夜平分,位于赤道,自转线速度最快;b地的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小于c地,即纬度较c地低,自转线速度较c地快;d地为北极点,自转线速度为零。第(3)题,c地昼最长出现在冬至日,该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上海该日离太阳直射点最远,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该日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出现极夜现象。
答案:(1)D (2)B (3)C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应用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纬度变化规律:
(2)季节变化规律:
③春、秋分日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及应用
正午太阳高度,也就是太阳直射当地经线时的太阳高度,此时当地的地方时为12时。如下图所示:
(1)正午太阳高度(H)的计算:
公式:H=90°-两点纬度差。
“两点”指观测点、太阳直射点。若两点同在北(南)半球,两点纬度差为大数减去小数;若两点分属于南北不同半球,两点纬度差为两点的纬度之和。如下图所示:
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A点(30°N)正午太阳高度是:HA=90°-=90°-(30°-10°)=70°
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C点(23°26′S)正午太阳高度是:HC=90°-=90°-(10°+23°26′)=56°34′
(2)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①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②确定房屋的朝向: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③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一天中日影的变化规律是:日出最长正午最短日落最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
④楼间距的问题: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建房时,为保证一楼全年均有阳光照到,南北两楼之间的最短距离与楼高的关系应满足L≥h×cotH(h为南侧楼高,H为冬至日时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如图甲所示。
⑤热水器的角度问题:
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板要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而调整角度,应满足α+H=90°(α为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H为当天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
“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高度”“太阳直射”的区别与联系
(1)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入射光线与观测者所在地平面的夹角。
(2)太阳入射光线与地平面夹角为90°时,称为太阳直射。
(3)一日中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即为正午太阳高度。
(4)若太阳高度=90°,必须同时满足“时间+地点”两个条件:①时间为当地正午,地方时12点;②地点为直射点。
[例2] (2012·安徽高考)下图为“我省平原地区某中学的操场和行道树示意图(晴天8:00前后,东操场大部分被行道树的树荫覆盖)”。完成(1)~(2)题。
(1)为充分利用树荫遮阳,6月某日16:00~16:45该校某班同学上体育课的最佳场地是(  )
A.①         B.②
(2)下列日期中,阳光照射行道树产生的阴影在地面转动角度最大的是(  )
[解析] 第(1)题,因晴天8:00前后,东操场大部分被行道树的树荫覆盖,而16:00前后的太阳高度与8:00前后的太阳高度大致相同,故16:00~16:45时,西操场树荫更多,而此时太阳位于西南方,故①处树荫遮阳最好。第(2)题,6月22日前后安徽白昼时间最长,东北方日出,西北方日落,日出、日落方位变化最大,四选项中7月1日最接近夏至日,故选C。
[答案] (1)A (2)C
2.某地有一幢楼,冬至日正午影长S与楼房高度h相同(如图),据此回答(1)~(2)题。
(1)冬至日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
A.23°26′
B.66°34′
(2)该地的纬度可能是(  )
①23°26′N ②21°34′N ③25°26′N ④68°26′S
解析:第(1)题,冬至日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是图中的∠α,此时影长s和楼房高度h相同,则α为45°,选项D正确。第(2)题,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计算可知②④符合题中条件。
答案:(1)D (2)D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图表示夏至日或冬至日四个不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情况(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四地纬度从低到高的正确排序是(  )
A.        B.
解析:由图可知,地昼夜平分,位于赤道上;地出现极夜,位于极圈内;、地均昼短夜长且地夜长大于地夜长,所以地纬度高于地。
读图,回答2~4题。
2.图中C点的昼长为(  )
3.图中所示日期,下列各地白昼最长的是(  )
4.图中C点在半年后的夜长为 (  )
A.4小时         B.10小时
解析:第2题,读图可知,C点所在纬线的昼长为5×2小时×2=20小时。第3题,夏至日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长的一天,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四地中属长春纬度最高。第4题,半年后为冬至日,C点的夜长应等于夏至日的昼长,即20小时。
答案:2.C 3.B 4.C
读右图(下部阴影为树的影子),完成5~6题。
5.图中所示地区,此时的太阳高度约为(  )
6.图中所示地区,肯定位于(  )
A.赤道地区
B.低纬度地区
C.南北回归线及其之间的地区
D.热带气候地区
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日影垂直向下,可知图示地区的太阳高度约为90°。第6题,从全球看,南北回归线及其之间的地区才有太阳直射现象。
答案:5.D 6.C
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折线图”,完成7~8题。
7.根据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规律,判断该地点可能位于(  )
C.0°~23°26′N之间
D.0°~23°26′S之间
8.在图中C处所表示的这一天,该地(  )
A.黑夜最短
B.正午旗杆的影子最短
C.气温最高
D.受太阳活动影响强烈
解析:第7题,该地12月22日前后有两次正午太阳高度达到90°,说明有两次阳光直射。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可以判定该地位于赤道至南回归线之间,所以应该位于0°~23°26′S之间。第8题,C处表示太阳直射,正午旗杆的影子最短。
答案:7.D 8.B
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9~10题。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间 5小时30分 9小时09分 11小时25分 13小时56分
9.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
10.四地中最可能位于热带的是(  )
解析:第9题,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由此可判定丁地位于南半球,甲、乙、丙三地位于北半球。第10题,赤道上昼夜等长,均为12小时,距赤道越近昼长与12小时差值越小,丙地仅差35分钟,故该地位于热带的可能性最大。
答案:9.D 10.C
日,我国某中学地理小组进行太阳高度和当地经纬度观测。操作方法是:在操场上选择一点A处,垂直立起一根竹竿(竿长2米),画一个半径为2米的圆圈,将观测到的竿端点在地面所投影的变化记录在操场平地上。下图为“竿端投影变化图(均为北京时间)”,据此回答11~12题。
11.该地的地理坐标是(  )
A.(21°34′N,130°E)
B.(40°N,110°E)
C.(21°34′N,110°E)
D.(40°N,70°E)
12.这一天,该地同学观测日出、日落时,太阳分别位于观测者的(  )
A.正东方,正西方
B.东北方,西北方
C.东南方,西南方
D.东北方,西南方
解析:第11题,解答本题首先要判断该地的地理坐标。根据“我国”可知该地使用北京时间,中午12时太阳高度最高,图中太阳高度最高出现在12:40可知本地在120°E以西10°即110°E;根据影长可求该地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5°,然后求该地的地理纬度为21°34′N。第12题,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太阳日出应在东南方,日落应在西南方。
答案:11.C 12.C
二、综合题(共40分)
13.(2010·上海高考)下图为“某日部分地区昼夜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回答问题。(20分)
(1)按东、西半球划分,图上阴影部分主要位于________半球,此时甲地地方时是________点。(4分)
(2)按南、北半球划分,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_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________。(8分)
(3)该日乙地的白昼时间长约________小时。(4分)
(4)如果晨昏线与甲地所在经线的夹角为10°,则该日正午时分上海(31°N)世博园场馆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墙面与地面垂直)之间最合适的夹角约为____________。(4分)
解析:第(1)题,由图上的经度可判断图上阴影部分主要位于西半球;晨线与赤道的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第(2)题,由昼夜示意图可知北半球昼长夜短,因此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地方时12时的经线,为60°E。第(3)题,甲与乙的经度差为7.5°,相差0.5小时,乙与甲同时日出,所以乙的日出时间是6:30,乙的昼长为(12-6.5)×2=11小时。第(4)题,如果晨昏线与甲地所在经线的夹角为10°,则太阳直射点在10°N,此时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10°-31°=69°,因此世博园场馆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墙面与地面垂直)之间最合适的夹角约为69°。
答案:(1)西 6 (2)北 东经60° (3)11 (4)69°
14.热点在线
日至18日,第9届中国长沙太阳能品牌产品博览会(太博会)在湖南省长沙市红星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本届太博会涵盖了太阳能热利用在各个行业的应用展示,优秀配套设备企业、太阳能光伏企业、空气源热泵热水器企业都参加了此次太博会,不仅让观展者看到了我国最新的太阳能产品,而且还可以系统地了解我国目前对太阳能利用方面取得的成就。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和计算。
(2)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
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时效果最佳。杭州(30°N)某同学对传统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改造:将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装在一个大玻璃箱里,并将热水器的支架改造成活动形式。结合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12月22日正午,为使热水器受热最多,需调节活动支架,使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为________。该日,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
(2)一年中,活动支架最短的日期是________,该日杭州一竖直旗杆顶端的日影轨迹是________。(8分)
(3)某校所在地(120°E,40°N)安置一台太阳能热水器,根据太阳高度的变化随季节调整倾角,下图中各日照图与热水器安置方式搭配不合理的是(4分)(  )
解析:第(1)题,若想获得最多太阳光热必须保证热水器的集热板与正午太阳光线相互垂直,所以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就与正午太阳高度角互余。12月22日前后即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杭州的正午太阳高度为36°34′,所以太阳能的倾角应为53°26′。冬至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南半球反之。第(2)题,活动架最短,则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最小,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应为夏至日。杭州此时昼长夜短,日出东北,日影朝西南;日落西北,日影朝东南,故A正确。第(3)题,该地位于40°N,根据日照图判断直射点位置,从而计算出A、B、C、D四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应分别是73°26′、26°34′、50°、50°,最后计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是否与相应选项中集热板的倾角互为余角,只有D选项不符合要求。
答案:(1)53°26′ 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 (2)夏至日 A (3)D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的一天开始鼓励自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