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息肉会变癌吗一定要切除吗

胆囊息肉一定要手术吗?医生告诉你
我的图书馆
胆囊息肉一定要手术吗?医生告诉你
胆囊息肉形成的主要原因:生活习惯!
胆囊息肉手术的适应症:胆囊息肉是因为胆汁分泌多,胆囊营养不足,所以当胆汁成分发生改变,胆囊过度浓缩胆汁的时候,胆囊就被腐蚀坏了,出现炎症,也就是胆囊炎,久之胆囊壁不能愈合,就形成息肉。患了“胆囊息肉”,是否需要手术,取决于下列情况:年龄、病变大小、数量、部位、形状,有否临床症状或合并胆囊结石,能否排除胆囊恶性肿瘤可能。
因此,当B型超声检查发现有息肉样病变时,治疗要在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上作出决择,手术适应症一般为:
1、合并胆囊疾病,如胆囊结石、急性或慢性胆囊炎,并有明显临床症状者,均应施行胆囊切除术。
2、无明显症状的5mm左右的多发性息肉,不需手术,可继续观察。
3、大小在10mm以下无临床症状的单发息肉,应定期观察(3个月),若病变有增大趋向,应行手术。
4、大小在10mm以上的单发息肉或位于胆囊颈部,不论有否临床症状,均应手术。
5、疑有早期胆囊癌可能,也应该考虑手术治疗。
6、息肉直径大于5mm,50岁以上有症状息肉,考虑手术治疗,因50岁是胆囊癌高发的年龄;以及疑有早期胆囊癌的可能,虽然不能肯定,也应考虑手术治疗。
& &&7、对于思想顾虑较重的可考虑手术治疗解除思想顾虑。
胆囊息肉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或胆囊肿瘤,从胆囊肿瘤的意义上分析胆囊息肉,又可分为真性肿瘤和假性肿瘤两种:
(1)所谓真性肿瘤,指胆囊本身的腺体、肌层增生引起的胆囊息肉,这是一种胆囊的真正意义上的肿瘤,此类胆囊息肉特点见下表。& &
(2)所谓假性肿瘤,是指由于肝胆清理功能失调、紊乱引起胆固醇积聚、结晶,胆囊慢性炎症引起炎性增生,胆囊、胆汁异常改变引起的其它增生性病变,此类胆囊息肉的特点如下:
胆囊息肉之真性肿瘤:一般无慢性胆囊炎病史;发现过程:一般为体检发现。B超检查特点:单发、中强回声光团、不移动、体积较大(一般超过1cm)、多发于胆囊颈部、外形圆或类圆光团、不移动;症状:一般无症状;并发症:一般无并发症,癌变率较高。
胆囊息肉之假性肿瘤:多有慢性胆囊炎病史;发现过程:体检发现或不舒服时检查发现。B超检查特点:多发、强回声,体积较小(一般小于1cm)、多发于胆囊底部、外形不规则。症状:部分有右肩后背痛、右上腹胀痛等胆囊炎症状。并发症:有时出现脂肪肝、胰腺炎等并发症 ,癌变率较低。
专家忠告——胆囊息肉首选B超检查:由于胆囊息肉一般较小,直径小于1厘米的息肉如果不是特别细致的检查,在CT和核磁共振中容易被遗漏 ,故胆囊息肉不主张做CT和核磁共振检查,这好比用大炮打蚊子,既花费资金又不能达到目的。胆囊息肉较小,在B超检查中无法分辨是属于哪种类型,这是最令医生和病人感到遗憾的地方。医生只能根据息肉的形态和发展情况判其是否恶变。恶变的胆囊息肉在B超的检查中可见直径超过1厘米,息肉的基底部较宽,或者息肉表面不光滑,病变侵及肌层。如果胆囊息肉逐渐增大或者短时间内增大较快,虽然不一定恶变,但起码表明胆囊息肉在不断发展。
& &&胆固醇性胆囊息肉主要为大量泡沫细胞、炎性细胞等吞噬胆固醇后的集聚,少量胆囊上皮突变细胞,用PCR和限制酶定向测序法,上皮细胞内发现K-RAS基因活性较低,而G-RAS基因活性高。本病常为多发性,位于胆囊的底部或体部少数位于颈部,息肉直径均较小,表面不光滑,多无蒂,无血供,回声较强,胆囊壁正常或稍厚,疼痛等症状不明显。
& &&复查问题——发现胆囊息肉后,多长时间复查以及采取什么方法复查,这也是病人非常关心的问题。胆囊息肉应在设备条件较好和医疗技术水平较高的医院确诊。一般采用B超复查,开始时可3-6个月复查一次,连续检查2-3次,如果息肉没有变化,则在每年体检或有症状时再进行检查。复查还应在一家医院,最好是同一台机器、同一个大夫复查。这是因为B超检查胆囊息肉有误差,正常误差在2mm以内,这种误差包括:人员误差、仪器误差,同一台机器、同一个大夫复查,可尽量减少这些误差,尤其是服药后复查,误差容易导致服药效果的失误判断。患者在复查时,最好不要先告诉医生自己的胆囊息肉多少、多大,以免影响医生的检查和诊断的细致性、准确性。因为医生在寻找病因时,往往比较细心,而在复查时往往走马观花,有些甚至是先入为主。这是陋习,但有时的确存在。
治疗胆囊息肉的几种偏方——
1、双花连胆汤:
一、方剂:自拟双花连胆汤处方:金银花、野菊花各20g,柴胡、白芍、厚朴、青皮、制香附、元胡、茯苓、茵陈各15g,黄连、龙胆草、甘草各10g。每天1剂,分3次服(早八点左右,下午两点左右,晚十点左右,没时间的话,就一天分2次服吧),疗程为30天。服药期间停用其他药物,禁食肥猪肉及蛋类食品等。
二、适应症状:胆囊息肉,它是长在胆囊壁上的肿物,绝大多数是良性,仅极少数为恶性,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或胆囊肿瘤,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并无症状,只是在做健康体检时才被发现。
三、治疗原理:中医认为,胆囊息肉的形成原因有二:一是由于肝郁气滞,疏泄失常,气血运行不畅,久郁成瘀而致;二是因肠胃积滞,运化失常,水湿内停,蕴而化热,上蒸肝胆,使肝失疏泄,久郁成瘀而致。肝胆经络循行两胁,肝失疏泄,气滞不行故两胁胀痛;木郁克土使脾胃气滞故脘腹胀满或疼痛;湿热内蕴,肝胆气逆故见口苦咽干、烧心。舌苔黄腻乃肝脾湿热上蒸所致。本病的治疗原则应以疏肝利胆、清热泻火、健脾祛湿为主。双花连胆汤方中金银花、野菊花、黄连、龙胆草清热泻火;柴胡、制香附、青皮疏肝利胆;厚朴、前胡、白芍、甘草理气行滞、解痉止痛;茯苓、茵陈清热利湿。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泻火、疏肝利胆、健脾祛湿之功效。
胆囊息肉的临床分期——胆囊息肉在临床上可分三个时期即: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在治疗中,一般都要经过“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的过程,各个时期的特点如下: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胆囊息肉数量:不断增多,不变化,逐渐减少。胆囊息肉患者胆囊切除术后的饮食原则:
胆囊息肉患者切除胆囊后,机体便失去了胆囊的储存、浓缩、排泌胆汁和分泌等功能。表现在脂肪消化功能方面的问题是没有浓缩的胆汁进入小肠,肠内胆汁酸浓度降低,胆盐的含量也比正常人减少一半。如果摄入的食物中脂肪含量较多,会引起脂肪的消化不良并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经过一段时间后机体会逐渐适应和代偿,这一过程需要2~3个月。因此,在这一段适应的时间里,对脂肪的摄入量要加以限制,尤其是1次不能吃含太多的动物脂肪的食物。一般采用少吃多餐的办法,一餐食量不宜过饱。
食物内容可以是低脂半流食或低脂软饭,如各种粥类、面条、面包、饼干、豆腐、蛋清、去脂牛奶、低脂瘦肉、少纤维蔬菜和水果等。烹调以炖、蒸、煮的方法为宜。根据对食物的耐受情况,脂肪控制可以从每日20克过渡到每日40克。手术后经一段适应时间后,再逐渐放开对脂肪食物的摄取。
馆藏&67181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徐安安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胆囊息肉一定要手术吗?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善以及和B超等影像学技术的广泛普及,以往欧美国家高发的在国内,特别是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已成为胆道外科的常见疾病。目前我国的发病率在7-10%左右,主要集中在20-50岁人群,女性发病多见。是泛指由胆囊壁向腔内突起或隆起的一类局限变的总称,均有胆囊壁增厚或隆起的软组织病变,是形态学的名称,可以是球形或半球形,有蒂或无蒂,多为良性。涵盖多种疾病,包括胆固醇性息肉、炎症性息肉、腺瘤样增生、胆囊腺肌症、腺瘤性息肉和早期胆囊癌等20余种病变。目前,临床上将20余种归纳为3类,便于将鉴别诊断的重点集中在区分良恶性及胆固醇性息肉与非胆固醇性息肉两大方面,而且与临床治疗决策很好地统一起来。1. 胆固醇性息肉胆固醇性息肉的实质是肝脏对胆固醇脂质代谢失调导致胆固醇大量沉积在胆囊壁固有层,隆起突入胆囊腔,且上覆正常的黏膜上皮,形成胆固醇性息肉。约占样病变的70-90%。目前尚未发现其癌变的报道。2. 良性非胆固醇性息肉样病变此类病变约占总数的10-20%。主要包括腺瘤、腺肌瘤、炎性息肉,其他少见的有纤维瘤、脂肪瘤、血管瘤、异位胰腺等。3. 息肉型早期胆囊癌约占样病变的1-5%,可分为乳头型和结节型,以腺癌多见。此类病人应限期行根治性胆囊切除术。由于部分存在癌变风险,或者其本身即为癌前病变,因此容易给广大的患病人群造成恐慌;同时胆囊受之于父母必有其功能,对于症状不明显的胆囊施行切除手术多数人存在顾忌与不舍,从而造成了患者的“前怕狼后怕虎”的尴尬心态。正是由于这种情况较普遍的存在,对的客观、正确的全面评估与综合判断,有利于“最佳治疗方案”的选择,从而可以减少罹患之后的恐慌、顾忌与焦虑。目前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腹腔镜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生对的手术适应证比较宽松,如常仅把直径》10mm作为是否手术的界限。随着研究的深入,特别是彩色超声技术的更新,彩色超声的声像图可清晰显示样病变的位置、数量、大小、形态、基底宽窄、血流情况能初步判断其性质,为临床提供了必要的信息。有不少学者对的治疗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以前手术有些扩大化了,对于胆囊功能良好、无潜在恶变可能的、体积较小的样病变,手术可能没有必要。由于症状、体征及影像学等手段在手术之前确定的性质依然很困难,对于怀疑有恶变潜能的仍应积极干预,只是在手术指征的把握上应更加严格。结合我们的经验,我们认为的治疗有以下方式:一、定期随访观察。主要针对胆固醇性息肉和病变较小 (5mm 左右), 胆囊功能良好且无任何症状的良性非胆固醇性息肉样病变。随访时间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 3-6 个月复查一次,一旦出现影响病人日常工作、生活的症状且能除外其他消化系疾病时再考虑手术治疗。二、三联治疗(药物+饮食调整+运动)。主要针对胆固醇性息肉(3mm 以下),可采用利胆溶石药物,加以饮食调整及适当运动,3-6个月左右复查了解治疗效果决定进一步治疗方案。三、手术治疗。保留胆囊的息肉切除术:主要针对①无明显症状、胆囊功能良好、进展缓慢的、非多发的胆固醇性息肉,术后需进行三联治疗。②胆囊功能良好且无任何症状的良性非胆固醇性息肉样病变。术中需行冰冻检查,明确性质。胆囊切除手术:主要针对①有症状、胆囊功能差、进展迅速的、多发的胆固醇性息肉。②癌变评估风险很大的息肉。从上面的分类可以看出,尽管是常见病、多发病,但癌变的毕竟是少数(&10%& span=&&&),因此一旦罹患不需惊慌、过度恐惧,但需给予重视,需要科学、专业的就诊,如果你有的困扰,可以和我们联系,在经验范围内,我们会给出尽可能让你受益最大的治疗方案。的治疗需早期鉴别真假,找出存在癌变倾向的息肉,手术方式亦要“因人而异”、“因胆而异”。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网上免费问医生
发表于: 21:37
徐安安大夫的信息
网上咨询徐安安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徐安安大夫提问
徐安安的咨询范围:
胆囊疾病(胆囊结石、胆囊炎、胆囊息肉、胆囊腺肌症、胆囊癌等);
肝内外胆管疾病(胆总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胆管癌等)。
徐安安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胆石病专科好评科室患有胆囊息肉必須要切除胆囊吗?
患有胆囊息肉必須要切除胆囊吗?
鸿诚健康之家
懂生活更懂健康~和您一起分享绿色健康资讯!~非常感谢各位看官大大能移驾阅读本文,小编码文辛苦,假如本文对您有所帮助,麻烦您小手轻点一赞可以吗?不胜感激!近来小王说自己在一遍体检中被检查出来有胆囊息肉且并医师建議要切除胆囊。医师说胆囊息肉有癌变的也许,最好是连胆囊壹起切掉。这个建議让小王很是纠结,自己平時也且没有什麽特別的症状,究竟要不能切除胆囊呢?
胆囊息肉的确有發生癌变的也许或是是早期胆囊癌的征兆,但这是少數状况。發生癌变也许性大的状况有以下這些:患者年齡大于50周岁;息肉直径大于10mm;单发性病变;合並胆囊结石。这四种状况是胆囊癌的危險因素,如果占有两种以上,可以考慮切除胆囊。
在这里关于打那那個息肉给大伙普及一下:
胆囊息肉大于10mm的状况,建議切除胆囊,如果小于10mm,要密切關註彩超动态報告,看看会不会再增大,如果進一步增大,也可以切除胆囊。平常認為之精15mm以上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幾乎全是恶性肿瘤性病变。
除这之外,还要根據息肉的部位做选择。如果息肉位于胆囊颈部或是胆囊開口处也建議切除胆囊,由于這種状况及時是息肉且没有達到10mm或以上也会很容易引起胆囊梗阻而誘发胆囊炎。但如果位于胆囊底部的息肉,还行参照前一条建議。感谢广大的网民们能看到浏览此文,望小伙儿们多多帮忙关注转发。对此小编将感谢不尽!如果您对小编有更好的建议,或者对本文有看法,请在留言区中留言,小编看到会逐一回复。祝您生活愉快,家庭美满~~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鸿诚健康之家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品质生活,从健康抓起!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胆息肉能自愈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