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中国经济预测为什么不可预测

为什么中国经济不能继续高速增长,而要进入新常态?-石投金融
下载客户端
三步轻松贷款,贷款利率低
为什么中国经济不能继续高速增长,而要进入新常态?
看到马云说,中国总量已经全球第二了,不可能再这么高速增长下去。问题是,中国人均GDP 还很低啊,日本韩国台湾在人均GDP 是当前中国水平的时候,是不是也放缓了增长速度?
匿名用户 |
浏览次数:491
常见类似问题
回答共有13条
因为市场是有边际的。 显示全部 因为市场是有边际的。
回答于日 00:00
这个问题其实分为两层: 1、中国为什么会进入新常态? 2、中国为什么会【现在】进入新常态? 一、中国为什么会进入新常态? 经济增长有常态、非常态之分。经济失衡、过热过冷是非常态,不冷不热正常增长是“常态”,这种常态即“潜在经济增长率”,是指 一… 显示全部 这个问题其实分为两层:1、中国为什么会进入新常态?2、中国为什么会【现在】进入新常态?一、中国为什么会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有常态、非常态之分。经济失衡、过热过冷是非常态,不冷不热正常增长是“常态”,这种常态即“潜在经济增长率”,是指 一国(地区)在各种资源得到最优和充分配置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经济增长率。这里讲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也包括人力资源、技术和管理,还包括制度安排和经济政策。经济增长的原因包括科技进步、人口增长和快速复制先进国家的赶超式增长等。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已经达到了全球先进行列,没有可供复制的模板,同时人口增长率可忽略,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就是科技进步,因此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先进国家,正常的增长率只有3%,这3%就是目前人类经济活动领域的科技进步速度。而中国、二战后的日本、韩国等后发国家,通过学习和复制先进国家的既有成果,可以在一段时期内保持7%—10%的超高增长率。随着这些国家与世界先进差距的缩小,其潜在增长率会不断下滑至不高于世界最先进国家的水平。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必然逐步进入“新常态”,增速逐步下滑到3%,这是理所当然。但是,这里隐藏着另一个问题:二、人类经济活动领域最前沿的进步速度是稳定在3%的吗?科技进步的速度并不是稳定的,而是存在一个50年周期的长波。这种长波本质上是周期性的产业升级引发固定资产更新换代(有了电气化,蒸汽机的全套设备就得作废,有了铁甲战列舰,英国提前百年给木制战列舰种树的行为就像个笑话了),拉长产业链,产生大量的新的投资机会,在长波的上升期逆转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一般利润率下降趋势”。但是红小将们先不要激动,长波理论虽然潜在地把马克思的一般利润率下降趋势批判了一番,指出科技进步并不是简单地强化“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而是在长波上升期给资本主义续命,长波下降期引发长期萧条,产生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繁荣和药丸的交替,但是长波理论其实是根正苗红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成果。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长波理论最早见于荷兰社会主义者范·戈尔德伦。此人在1912年发表一篇名为《春潮:对工业发展和价格运动的反思》的文章,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在年,年出现过两个扩张时期。继戈尔德伦之后,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在1926年也论证了“长波”的存在。由于语言的障碍,戈尔德伦的许多贡献多年来未为人知,因此“长波”被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以康德拉季耶夫的名字命名。曼德尔在《晚期资本主义》一书中则认为帕尔乌斯、考茨基和托洛茨基对长波理论均有贡献。(康德拉季耶夫生平:年为俄罗斯社会主义革命党党员。曾协助发展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他虽然赞成斯大林的新经济政策,但反对农业全盘集体化,并批评新经济计划后来所实行的工业、农业不均衡发展的政策。1928年被解除研究所的职务。两年后遭逮捕。1931年受审,判8年徒刑。1938年重审,被判死刑。1987年同许多遭诬告的人士一起获平反。)@马前卒 的《百年老狼》一文就是应用长波理论叙述经济史的体现(但彼时马前卒似乎也没想明白长波和产业升级的关系,在叙述上更接近曼德尔的原始说法)。 @傅友德喜欢把马前卒称为马尔乌斯,即新时代的帕尔乌斯,看来是有一定道理的。(图片摘自曾淼的《世界托派运动》)不过长波理论的冠名者者康德拉季耶夫在苏联被批判了一番,集大成者曼德尔乃是托派领袖,在中国的实际鼓吹者乃是“新时代的帕尔乌斯”马前卒,最流行的圈子是懂历史唯物主义却不混左圈的一批人,比如姬喵之类的,最重要的是妨碍了神化大成至圣先师马克思,因此在大陆左圈不受待见是正常的。冷战后世界资本主义迎来一波红利,产生了一轮扩张长波,现在则转入了下降长波,战略忽悠局副局长金灿荣11月21日在上海的讲座也提到了这一点(我不在听课名单里,不要问我怎么混进去的23333)总之,处于上升长波还是下降长波,会影响不断下滑的“新常态”到底停在一个什么数字上。三、中国为什么会【现在】进入“新常态”?前面已经说过,中国【早晚】要进入新常态,但问题是什么时候?南方周末 - 【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之四】中国奇迹的解释中国高速经济增长的由来(之一) 在自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间,中国年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达到9.8%改开后三十年的“常态”就是9.8%,潜在增长率的下滑本应是个渐进的过程,从改革开放后30年间平均9.8的增长率下滑至%、2015一季度的7%,现在的连7%都不到的增速,恐怕不能仅靠“新常态”来解释。这不是逐步趋近,这是骤然下滑!在这个问题上,“官五”林毅夫狠狠打了某人的脸林毅夫:中国经济还有20年8%的增长潜力林毅夫:非常感谢你的发问,让我不仅有机会阐释你问的问题,也可以重新澄清在媒体报纸上对我观点的误解。第一,我对中国增长的预期有没有调整。第二,在新常态下,旧的比较优势丧失了,还没有新的增长动力。对第一个问题,我没有调整。我认为中国还有20年左右8%增长的潜力。但这里我讲的是“潜力”,不是说中国会有20年8%的增长。“潜力”和实际增长是有差距的。包括你问的问题是假定我认为有20年8%的增长,这跟我的原意是有差距的。如果追究“新常态”的原本定义,则中国现在的新常态应该是8%的增长率,现在定位成不到7%(而且还是统计局立功的结果),实际是经济危机和错误政策的结果。这一点从小强总理的前后反复和自我打脸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这样一种慌乱,是面对经济危机的表现,而不是面对新常态的泰然自若。 “李克强总理2007年任职辽宁省委书记时,喜欢通过耗电量、铁路货运量和贷款发放量三个指标分析当时辽宁省经济状况。自推出后,受到花旗银行在内的众多国际机构认可。”结果等到克强指数下去了,就。。。 《人民日报:铁路货运量等不再是衡量经济绝对权威》(公司频道·财新网):今年前5月,国家铁路货物发送量完成11.57亿吨,同比减少9.32%。目前国家铁路货运量已经连续下滑26个月。6月2日《人民日报》发文称,铁路货运量、工业用电量等一些传统微观指标不再是衡量经济形势的绝对权威。铁路货运量、工业用电量等一些传统微观指标持续走弱,而宏观经济依然处于合理区间,这种“背离”的深层次原因是我国的经济结构在不断优化,而这,正是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特征,也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亮点。《统计局局长:经济增速与用电量背离是积极变化》人民日报发表了国家统计局局长王保安的文章《从用电量、铁路货运量的波动看结构调整的积极变化》,文章表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经济增长与用电量、铁路货运量指标间的弹性系数正发生新变化,一定程度上的背离反映了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从趋势上看,指标的导向性与逻辑关系并未变化,其反映的规律性、有效性也没改变。克强曾提出“新两个凡是”,说要不搞刺激政策。 日,中国政府网公布《国务院关于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旗帜鲜明地提出来,“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事项,政府都要退出。凡可以采用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方式的事项,一律不设前置审批。”但是进入所谓“新常态”之后,就怒斥政府不好好投资。不好好促进经济发展。李克强对地方经济不刺激拍桌子:只顾着乌纱帽 在5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批评一些不作为的地方官员是“尸位素餐”。这显然已不是极个别的案例,在地方财力紧张和人事变动频繁的客观背景下,一些地方官员主观地把微刺激简单理解成了不刺激,结果导致改革和调结构推不下去。尽管刚出的5月PMI和PPI数据不乏亮点,但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均表示,这还不能得出中国经济向好的结论。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微博)称,“中国经济下行的趋势还没有结束。”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也认为,目前的微刺激将会持续一段时间,接下来的重点是要抓相关政策的落实和执行。你们说,面对“新常态”是这种表现吗?
江津的梅菲斯特
回答于日 00:00
声明放在最前面:本文是个人观点。 这个问题有点儿像李约瑟之问,它实质分为两部分。 第一,为啥改革开放之后,中国gdp能有一段时间的超高速增长(gdp的高速增长不完全等同于经济体质的快速提升)? 第二,为啥现在中国的gdp增速放缓了(gdp的低速增长不一… 显示全部 声明放在最前面:本文是个人观点。这个问题有点儿像李约瑟之问,它实质分为两部分。第一,为啥改革开放之后,中国gdp能有一段时间的超高速增长(gdp的高速增长不完全等同于经济体质的快速提升)?第二,为啥现在中国的gdp增速放缓了(gdp的低速增长不一定等于经济衰退,但gdp的二阶导数如果是一个绝对值很大的负数,那经济肯定不景气,我国gdp现在明显就属于这点,官方说gdp要保持6.8%的增速,但我觉得实质有5%就很不错了)?先推荐一本书——与改革同行:体改战线亲历者回忆321biubiubiu~duang!好啦,我默认你已经看过这本书,接下来我们可以愉快的讨论了。先说第一个分论点。改开初期的gdp飞速增长其实就是capitalism的原始积累,配合tg放任的anarchy,但是改革开放在当时为什么那么有效呢?原因有两个,一在国际,一在国内。彼时我们在国际高举反苏大旗,赢得了美帝的支持,美国大哥一发话,那当然在地缘上我们也和日韩缓和关系了,和苏联不对付的欧洲也向我们伸出了橄榄枝。改革开放说是引进技术、资金、人才、管理方式和理念,还有对农业生产极为、极为、极为重要的优质化肥,二共(其实主要是团团了)这种宣传口径堪称春秋笔法的典范,它仿佛在给每个人暗示,说太祖很傲娇,我们很局限,美国一直在热脸贴冷屁股,欧美是真心对我们好……其实只要智商正常的人,哪个不想借他山之石以攻玉啊,问题是美帝会平白无故给你机会么?有些东西是你招商引资就能招来的么?退一万步讲,这个格局说到底也是太祖开创的嘛,70年代初中美和中日就开始友好,苏联受到了点伤害,1974年太宗到联合国作报告,太宗说我是一个被打倒了N次的人,怎么就去联合国了呢?但太祖同他讲,说中央已经研究决定了,就由你去作报告。于是太宗就到了联合国,做了关于“不称霸”的演讲,得到几百个国家代表的一致肯定。对于国内的因素,主要还是四个字——短缺经济。当时太宗和陈公还是对历史的行程看得很准,我国进行国家资本主义建设,改开初期最主要的短板是横向经济体系的匮乏,即在资源、产品和服务通过买卖方式分配的情况下出现的短缺。所以80年代的tg淡化了纵向管理,在行政上开始抓大放小,但唯独对横向经济的蓄水池投入了无比巨大的热情,想致富先修路,于是大家像秦朝一样大搞道路建设(这是我国物流雄冠全球的根本所在);而为了促使商品和资本流通,各地政府纷纷取消了一二三级供销社的制度,代之以遍地开花的百货大楼,在首都北京,陈希同在90年代初就构想着引进现在沃尔玛那种大型超市的理念,这一切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也就是扩建横向经济的蓄水池,释放企业、工厂、政府、家庭和个人的消费潜力。要是没有中央支持,我看哪个不要命的官儿敢打头阵吃螃蟹?那80年代的改开到底成功了没?答案是,改开远远没有窃主上之威福的团团吹得那么神乎其神,再者改开也明显带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色彩,但改开本身还是取得了一些成就的,至少在黑体字部分是做得很不错的,这是当年我国gdp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再说第二个分论点。如今为什么进入了新常态,而且还挣扎不出来,这个分论点其实基本等同于“如今为什么莉卡酱黔驴技穷了”。正如前述知友所说,莉卡酱经济学已经被打脸无数次了,更不用说莉卡酱指数,现在也是跌得令人不忍直视,莉卡酱本人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但一转眼三年过去了,没什么卵用,唯一最红火的就是今年年初我国股市的大泡泡。然而莉卡酱说的比唱的好听啊,全都是泡沫,只一刹的花火,你所有承诺,全部都太脆弱……所以莉卡酱为什么会失败呢?答案是用旧瓶装新酒,用过往的思路来解决全新的问题,现在距离八十年代已经三十多年了,当年的种种早已经时过境迁,最重要的是我们现在已经根本不是八十年代那种短缺经济了,横向经济的蓄水池已经差不多饱和了,反倒是产能过剩、重复建设和消费及需求不足很严重。创业说得倒是轻巧,可热血青年们去创什么业呢?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平滑的均衡,千军万马为了一杯羹去挤独木桥,凭什么他就确定自己是那个能抱得美人归的伊阿宋呢?就算他真的走向人生巅峰了,但更有可能是在这人抛弃美狄亚之前,他的金羊毛就被BAT并购了,然后年轻有为的王大锤还没来得及出轨,美狄亚自己就先不要他了,这岂不是人财两空?消费和需求不足,企业拿不到单子,饭店没人去吃饭,商场里门可罗雀,市场里找不到项目,校招年年都在萎缩,这些不是说“大家有钱但不愿意去消费”,也不是说“大家有需求但还没表现出来”,而是说“大家的消费和需求相对于过剩产能是不足的”,但此时如果还用老一套的思路去面对新常态,难免就出现南辕北辙的荒谬,最终莉卡酱经济学也变成了贻笑大方的把柄。互联网+也好,创业创新也罢,简政放权也好,流量降费也罢……这一整套还是沿用的改革开放初期的思路,莉卡酱还想努力扩大横向经济的蓄水池,互联网经济就是21世纪我国的百货大楼,只不过这个百货大楼放在了虚拟世界而已,但时代不同了啊,你造一万个超级市场,结果没人去,所以这一切又有什么用呢?我举个栗子,双十一好像年年都很红火,给人感觉中国未来就在互联网产业了,但实际呢,请诸君认真想一想,有多少卖家玩着先涨价再减价的把戏?有多少买家只是把几个月的购物单在双十一当天选择了提交?有多少货物是略有瑕疵,甚至根本就假冒伪劣?我并未全盘否定互联网经济,我只是说这一切都没有媒体上吹得那么玄乎,目前的莉卡酱也不可能带领中国走出愈发困窘的新常态。团团本来就是个松散的架构,我觉得它现在是被屁股决定脑袋了,不这样一条道走到黑,不把每个二三线城市都建上一群莫名其妙的创业孵化基地和产业园区,不搞互联网经济,不用各种概念糊弄年轻人来缓解就业压力,不赶紧圈钱来反哺地方债,团团就没法给督抚大员们分红利——君以此兴必以此亡,善用刀剑者死于刀剑下。中国改革派,或者说激进派的旗帜是很沉重的,我不认为团团能担得起这么大的历史任务。最后亮明立场吧,资瓷川渝布政使黄奇帆入阁(没想到这句话引爆评论区了,其实我就这么轻描淡写的一说啊,真没有别的啥意思)。再重复一遍,本文均属于个人观点,各位知友可以把此文简单地理解为我个人对推荐的那本书的读后感,或者说是自己在整理读书笔记,我浏览了一下全文,感觉逻辑还是清晰的。
牛哥的办公室
回答于日 00:00
简略分析:我们首先来了解什么数据能够衡量经济增长状况,那就是GDP,即国内生产总值。 GDP的定义是: 在给定时期内,一国经济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GDP在现代经济学里面如此计算: GDP=Y(产出)= consumption + investment + government pur… 显示全部 简略分析: 我们首先来了解什么数据能够衡量经济增长状况,那就是GDP,即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定义是: 在给定时期内,一国经济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GDP在现代经济学里面如此计算:GDP =Y(产出) = consumption + investment + governmentpurchases + net exports在中国政府常提到的,拉动经济的三架马车其实就是这里提到的消费C,投资I和净出口NX.弄清楚GDP的含义和内容后,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现今的经济状况。1.这篇商业周刊的文章提出了外国对中国数据进行统计的相关情况:http:///g1lb2s.html通过以上相关资料,我们都可以得到一个信息:(1)中国经济增长已经到达瓶颈,产业结构正在转型当中(2)中国人的消费观念在改变,向着发达国家的超前式消费发展不管是从阿里912.17亿的销售额和京东双11销售额高速增长还是从服务业今年三个季度的增长数据来看,中国经济确实正在向着政府所想要转变的方向前进。中国政府曾多次提出要将依靠出口和投资型的经济形态转变为依靠内需消费的经济形态。而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伴随着相当时间的阵痛。为什么中国政府要转变中国的经济形态?因为这条增长的道路走不通了,中国过去的经济高增长是因为中国储蓄率相当高,改革开放后将积累的资本从生产力落后的农业转移到了生产效率较高的活动中,但是这些资本没有被运用在最具生产效率的用途上来。 上一届政府遇到08年经济危机的时候在基建上投资了四万亿以拉动内需,仅仅暂时缓解了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问题,中和了供给下降导致的IS曲线下行,却造成了物价的急剧上升,而且这种经济措施延长了经济运行效率低下的痛苦期。长期来看,这种政府支出的大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预算赤字,挤出了消费和投资,正如经济学家所言,这是一种在吃子孙饭的行为,而这也加大了因经济产业结构落后而导致经济崩溃的风险。使得中国经济得不到资源最优配置的根本改善,从而不得不经历长时间发展的增速衰减:(1)中国金融环境不成熟,投资环境携带明显的不理智的投机风气(如:股市散户比例过大),而且国家对金融系统的监管力度不够,监管体系漏洞大,非常多金融方面的制度未能完善,如投资者的财产保护制度等等,正如今日所见,包括互联网金融在内的行业法律漏洞巨大,欺诈事件时常发生,而国家并没有保护这些产品投资者的利益。这些制度和结构的短板随着中国经济放缓也愈加被放大,导致国内外投资者对中国投资环境持担忧和观望的状态,再加上全球新兴市场经济的整体下滑,使得资金外流严重,高的风险贴水也导致投资者要求的利率上升,货币需求减少,人民币贬值压力大大增加,投资I萎缩。 2015中国股市相关报告:张晓强:中国股市发展还需学习 地方债务影响不大 (2)全球消费者信心下降,总需求降低,中国出口下滑,尤其是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严重导致出口萎缩,出现了产能过剩等问题,非常多能源和贵金属行业的企业如山水水泥,四川圣达等甚至无法偿还债务,需要国家出面清偿。而对于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一带一路"政策,个人认为一大用处就是要释放出口,释放过量的产能,提升净出口。 (相关国企债务问题报道:为了逼退大股东 山水水泥20亿债务违约后想要清盘) 最近提到的国企改革和清偿僵尸国企以提高资源分配效率,政治反腐运动,金融体制改革,增加资本对外项目开放,个税改革壮大中产阶级和增加消费者信心等措施都是中国这届政府现在应该而且必须完成的事情,改革事关国家的命运和十三五规划的成功实施,是中国实现“中国梦”的关键。 个人认为其中的国企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尤为重要。首先,国企改革有助于让市场完成国家资源的合理再分配,将资源分配到生产力较高的行业和企业。其次,由于四大商业银行为国家持有,一方面会因此有不完全出于利益的动机,这些国有银行有时候不会将资本分配给生产性用途最大的借款方;另一方面,由于是政府持有,银行大而不倒,这有可能刺激了部分商业银行过度冒险的道德风险动机,而在中国经济放缓的今年,国内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上升极快。 将商业银行部分私有化,有助于金融系统的流畅和健康运行,让资金从无生产性投资机会的人手上转移到有生产性投资机会的人手上,并且根据生产效率的高低进行资金分配。 2015银行不良贷款率攀升报道---数据来源:银行业真实不良率较账面翻倍 互联网金融公司试图“围猎”不良资产 反观美国,美国近7年没有加息,联邦基金利率一直维持在0%-0.25%左右,此剧意在降低借贷投资成本,鼓励相关投资和消费。美国经济正面了08年的经济危机,通过各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度过次贷危机带来的实际GDP下降萧条 期,经济政策的稳定性,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和制度的完善性为美国经济带来了持续健康的发展。 在如今中国经济遭遇困难的时候,美国的经济已经走在正轨上,本人认为美联储在12月份的加息已经是势在必行,因为美国领取失业补助的人数在下降,失业率在走低,通货膨胀预期将到达2%左右的政府目标水平,降息将会使美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的繁荣期。强调一点,正如很多经济学家所认为的:高通货膨胀,过度的预算赤字,普遍的市场干预,猖獗的贪腐现象和低下政策执行率往往导致低经济增长和低的居民生活水平,这也是为什么各国经济增长速度和生活水平不同的原因。2.减速是每个国家的经济都必须经历的,我的理由就是索洛增长模型:这个模型被绝大多数人所接受,是一个较为简单的模型。在此,我反对某些回答者用马克思的经济学来回答,索洛模型是遵循经济史发展的,而经济史的发展否定了马克思的经济学观点,因为至少到现在为止,加上相关的有根据的未来经济分析,资本主义并没有也不会出现生产利润下滑导致经济和政治危机出现的状况,技术的改善给予了全球经济不断提升的空间。在该模型中,s是储蓄率,包括公共储蓄和居民储蓄;n是人口增长率;g是技术改善和创新率;&是资本折旧率,也就是所谓的资本损耗率;k是资本;k*是稳定状态时的人均资本;f(k)是资本相关的生产函数。根据该模型,每个经济体最后都会处于其相应的稳定状态。因为在那个稳定状态,资本损耗等于资本增加,因此:△k=sf(k*)-(&+n+g)k*=0即人均资本不会再增加的稳定状态,而稳定状态的人均资本量取决于储蓄率,也就是居民储蓄和公共储蓄在GDP中的所占比例。这也是为什么在上世纪日本和德国二战重建时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除了这个之外,前面所提到的教育,人口增长,政策有效性等也是其原因之一。人口增长率n会降低人均资本量,所以国家为什么要实施独生子政策是有原因的,就是为了快速地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均资本量。说实话,中国人确实是穷怕了。当然,为什么开放二胎,主要是因为劳动力缺口不断增大而现在的机器人技术进度未能弥补缺口。个人认为,增加人口,增加教育投入和改善教学质量,提高人均受教育水平是带来创新的最佳来源。虽然储蓄率大小决定一国稳定状态人均资本量的大小,但是过大的储蓄率不利于居民消费最大化,由于消费为消费者带来了福利,所以这也叫福利最大化。而要达到福利最大化的黄金率水平,降低储蓄率是政府实现目标的最有效手段。这也是为什么上文作者说中国政府应该采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变消费者观念等措施以降低中国总体储蓄率的原因。那么为什么美国这种高度发达国家仍然会有每年约2%的增长呢?原因就是技术改善和创新率&,根据有关数据,美国技术改善和创新贡献的增长每年大概在1.3%~1.9%左右,所以创新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各个国家非常重视技术创新并大量补贴和鼓励的原因,它是每个国家保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所以我的结论是两个:1.中国经济自身存在问题,急需各方面的强有力的改革。2.经济减速随着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出现是必然的。PS: 个人认为官方第三季度6.9%的增速是有显著水分的,而全年7%实际上是基本不可能达到的,5%~6%或许会更为准确,当然,也有可能是我低估了第三产业的贡献值,毕竟中国前三季度,第三产业的增长率并不低,而且产值在GDP所占比例也并不小。
回答于日 00:00
我记得有位著名的未来学家,为了避免对那些不重要问题的思考浪费而只思考大问题,提出了一个思考框架,就是用环境、人口、科技和管理四大要素来进行一个国家或地区基本面的分析和预测,我借用一下。 未来20年内,中国的自然环境不会有太大变化,依旧是这么… 显示全部 我记得有位著名的未来学家,为了避免对那些不重要问题的思考浪费而只思考大问题,提出了一个思考框架,就是用环境、人口、科技和管理四大要素来进行一个国家或地区基本面的分析和预测,我借用一下。未来20年内,中国的自然环境不会有太大变化,依旧是这么一个基本地貌,自然资源也没有什么重要的突破性新发现,唯一可以遇见的变化就是污染加剧。这些因素显然对整个国家的经济面貌没有太多可以利好的消息。人口方面,人口的增长将会持续放缓,老龄化将会加剧,人口组成上面主要的变化是年轻一代逐渐受过更好一点的教育。目前大多数人都相信人口因素对中国经济前20年飞速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且这说法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人口红利”。不过我非常不同意人口红利这个说法。因为我认为人口红利主要的先决条件是全国家的科技化,我认为人口并不是之前的决定性因素,人口总量只是描述了中国经济总量的可能性,而我们目前的经济增长还远远没有完全释放出这种可能性。未来的20年人口因素将会加大对经济结构的影响,但仍然不是中国社会主要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因素,是影响最为核心的一个。中国之前的贫困落后,主要原因是整个国家没有经历充分的科学革命,在基本面上还是一个农业国家。过去的20年,中国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实现了科技面貌的改观。其中1992年开始的科技化进程核心就是工业化,我更乐意称之为中国的补完式工业革命,这场我们必须经历的、迟到的工业革命可能会再持续几十年之久,而我们今天大量的经济增长都基于这10多年“工业革命”的基础建设,或者说得好懂一些:现代化建设。最近10年中国科技化有一个重要的标识领域就是信息化和互联网,也是很多人认为的重头,我觉得只是科技化补完的一个必经过程。这里我想提一个观点,就是中国的互联网与美国人谈的互联网有一个特别根本的区别,就是中国互联网在第一个十年更多的使命是在链接中国的工业制造能力盈余,而不是人们的认知盈余。未来20年,我相信科技因素仍然会是主角,但我并不认为中国的科技化只有工业之路可走。中国很特别,中国的科技在农业、教育、服务甚至文化艺术上面可释放的空间都是巨大的,并不是只有工业4.0一条路可走,出路可以很有想象力。所谓的管理要素,主要是指“人的组织”模式。这方面如果维持之前的状况,将会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当中最主要的瓶颈,所以这也是现任领导班子非常重视的一块儿,比如反腐,比如简政放权,都是在通过加深改革来继续释放中国科技变革的余量。总之,我认为新常态主要指的不是经济不能高速增长,而是下一次高速增长之前需要做一些改革方面的准备。如果说得直白一些,中国的改革是先释放了科技这个巨龙,但是又因为人口和环境方面的限制而出现了社会管理结构方面缠绕住这只巨龙的一张无形之网,新常态很可能是想要先处理这张网的问题,然后再继续释放巨龙的后劲儿。
回答于日 00:00
中国经济当然可以继续高速增长下去,就是很难以前那样10%+的疯狂增长,并且增长方式要变了 为什么 经济增长是为了什么?简而言之就是要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收入 再简单点,涨工资! 比如,几个例子,2000年,某工厂工人月薪500元,现在2015年月薪至少得… 显示全部 中国经济当然可以继续高速增长下去,就是很难以前那样10%+的疯狂增长,并且增长方式要变了为什么经济增长是为了什么?简而言之就是要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收入再简单点,涨工资!比如,几个例子,2000年,某工厂工人月薪500元,现在2015年月薪至少得要3000了吧15年涨了数倍同时期,2015年,越南老挝柬埔寨工人工资只要300RMB就好了,中国的十分之一你要是工厂老板是资本家,你肯定会把工厂搬到东南亚去。便宜啊所以现在我们买衣服很难看到made in china的了,都是made in Vietnam, Laos, Cambodia所以说,中国传统劳动密集型生产业萎缩,但是新的高附加值的产业暂时还有发展起来我们在做什么新的产业了一个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生产中的中高端分支。比如还是衣服,现在买到一件made in china尽管变成出口转内销但是对他的质量还是比较放心了(注. 此处说的都是正规商品,不是假冒伪劣),质量肯定比越南老挝柬埔寨的要好。因为我们的产业工人比他们要优秀得多再一个就是高科技含量的,比如总理一直在安利的高铁,比如马上要飞的大客,比如华为中兴小米,等等而我们目前处在两个转型之中,就是所谓中等收入陷阱要是转型成功,高端产业做起来了,后面一帆风顺,挤进经济金字塔上层要是转型失败,高端产业没做成,低端的不让你做,高端的你做不了,你的经济就停滞甚至倒退了我对中国经济转型还是很有信心的。尽管道路是曲折的,但是前途是光明的一个是,我们输不起。特别是tg输不起,要是转型失败,社会必定动荡,tg执政合法性不复存在。二一个,真的是勤劳勇敢的中国人,跟其他民族相比,中国人甩他们几条街。特别是中国人还聪明。不敢说若干年后中国高端产业遍地开花,占有一(大)席之地是毫无疑问的——这是根植在中国民族没一个人灵魂深处的基因最后,不说了。好好工作吧
回答于日 00:00
这个问题其实分为两层:1、中国为什么会进入新常态?2、中国为什么会【现在】进入新常态?一、中国为什么会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有常态、非常态之分。经济失衡、过热过冷是非常态,不冷不热正常增长是“常态”,这种常态即“潜在经济增长率”,是指一国(地… 显示全部 这个问题其实分为两层:1、中国为什么会进入新常态?2、中国为什么会【现在】进入新常态?一、中国为什么会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有常态、非常态之分。经济失衡、过热过冷是非常态,不冷不热正常增长是“常态”,这种常态即“潜在经济增长率”,是指 一国(地区)在各种资源得到最优和充分配置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经济增长率。这里讲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也包括人力资源、技术和管理,还包括制度安排和经济政策。经济增长的原因包括科技进步、人口增长和快速复制先进国家的赶超式增长等。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已经达到了全球先进行列,没有可供复制的模板,同时人口增长率可忽略,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就是科技进步,因此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先进国家,正常的增长率只有3%,这3%就是目前人类经济活动领域的科技进步速度。而中国、二战后的日本、韩国等后发国家,通过学习和复制先进国家的既有成果,可以在一段时期内保持7%—10%的超高增长率。随着这些国家与世界先进差距的缩小,其潜在增长率会不断下滑至不高于世界最先进国家的水平。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必然逐步进入“新常态”,增速逐步下滑到3%,这是理所当然。但是,这里隐藏着另一个问题:二、人类经济活动领域最前沿的进步速度是稳定在3%的吗?科技进步的速度并不是稳定的,而是存在一个50年周期的长波。这种长波本质上是周期性的产业升级引发固定资产更新换代(有了电气化,蒸汽机的全套设备就得作废,有了铁甲战列舰,英国提前百年给木制战列舰种树的行为就像个笑话了),拉长产业链,产生大量的新的投资机会,在长波的上升期逆转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一般利润率下降趋势”。但是红小将们先不要激动,长波理论虽然潜在地把马克思的一般利润率下降趋势批判了一番,指出科技进步并不是简单地强化“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而是在长波上升期给资本主义续命,长波下降期引发长期萧条,产生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繁荣和药丸的交替,但是长波理论其实是根正苗红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成果。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长波理论最早见于荷兰社会主义者范·戈尔德伦。此人在1912年发表一篇名为《春潮:对工业发展和价格运动的反思》的文章,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在年,年出现过两个扩张时期。继戈尔德伦之后,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在1926年也论证了“长波”的存在。由于语言的障碍,戈尔德伦的许多贡献多年来未为人知,因此“长波”被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以康德拉季耶夫的名字命名。曼德尔在《晚期资本主义》一书中则认为帕尔乌斯、考茨基和托洛茨基对长波理论均有贡献。(康德拉季耶夫生平:年为俄罗斯社会主义革命党党员。曾协助发展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他虽然赞成斯大林的新经济政策,但反对农业全盘集体化,并批评新经济计划后来所实行的工业、农业不均衡发展的政策。1928年被解除研究所的职务。两年后遭逮捕。1931年受审,判8年徒刑。1938年重审,被判死刑。1987年同许多遭诬告的人士一起获平反。)@马前卒 的《百年老狼》一文就是应用长波理论叙述经济史的体现(但彼时马前卒似乎也没想明白长波和产业升级的关系,在叙述上更接近曼德尔的原始说法)。 @傅友德喜欢把马前卒称为马尔乌斯,即新时代的帕尔乌斯,看来是有一定道理的。(图片摘自曾淼的《世界托派运动》)不过长波理论的冠名者者康德拉季耶夫在苏联被批判了一番,集大成者曼德尔乃是托派领袖,在中国的实际鼓吹者乃是“新时代的帕尔乌斯”马前卒,最流行的圈子是懂历史唯物主义却不混左圈的一批人,比如姬喵之类的,最重要的是妨碍了神化大成至圣先师马克思,因此在大陆左圈不受待见是正常的。冷战后世界资本主义迎来一波红利,产生了一轮扩张长波,现在则转入了下降长波,战略忽悠局副局长金灿荣11月21日在上海的讲座也提到了这一点(我不在听课名单里,不要问我怎么混进去的23333)总之,处于上升长波还是下降长波,会影响不断下滑的“新常态”到底停在一个什么数字上。三、中国为什么会【现在】进入“新常态”?前面已经说过,中国【早晚】要进入新常态,但问题是什么时候?南方周末 - 【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之四】中国奇迹的解释中国高速经济增长的由来(之一) 在自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间,中国年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达到9.8%改开后三十年的“常态”就是9.8%,潜在增长率的下滑本应是个渐进的过程,从改革开放后30年间平均9.8的增长率下滑至%、2015一季度的7%,现在的连7%都不到的增速,恐怕不能仅靠“新常态”来解释。这不是逐步趋近,这是骤然下滑!在这个问题上,“官五”林毅夫狠狠打了某人的脸林毅夫:中国经济还有20年8%的增长潜力林毅夫:非常感谢你的发问,让我不仅有机会阐释你问的问题,也可以重新澄清在媒体报纸上对我观点的误解。第一,我对中国增长的预期有没有调整。第二,在新常态下,旧的比较优势丧失了,还没有新的增长动力。对第一个问题,我没有调整。我认为中国还有20年左右8%增长的潜力。但这里我讲的是“潜力”,不是说中国会有20年8%的增长。“潜力”和实际增长是有差距的。包括你问的问题是假定我认为有20年8%的增长,这跟我的原意是有差距的。如果追究“新常态”的原本定义,则中国现在的新常态应该是8%的增长率,现在定位成不到7%(而且还是统计局立功的结果),实际是经济危机和错误政策的结果。这一点从小强总理的前后反复和自我打脸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这样一种慌乱,是面对经济危机的表现,而不是面对新常态的泰然自若。 “李克强总理2007年任职辽宁省委书记时,喜欢通过耗电量、铁路货运量和贷款发放量三个指标分析当时辽宁省经济状况。自推出后,受到花旗银行在内的众多国际机构认可。”结果等到克强指数下去了,就。。。 《人民日报:铁路货运量等不再是衡量经济绝对权威》(公司频道·财新网):今年前5月,国家铁路货物发送量完成11.57亿吨,同比减少9.32%。目前国家铁路货运量已经连续下滑26个月。6月2日《人民日报》发文称,铁路货运量、工业用电量等一些传统微观指标不再是衡量经济形势的绝对权威。铁路货运量、工业用电量等一些传统微观指标持续走弱,而宏观经济依然处于合理区间,这种“背离”的深层次原因是我国的经济结构在不断优化,而这,正是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特征,也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亮点。《统计局局长:经济增速与用电量背离是积极变化》人民日报发表了国家统计局局长王保安的文章《从用电量、铁路货运量的波动看结构调整的积极变化》,文章表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经济增长与用电量、铁路货运量指标间的弹性系数正发生新变化,一定程度上的背离反映了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从趋势上看,指标的导向性与逻辑关系并未变化,其反映的规律性、有效性也没改变。克强曾提出“新两个凡是”,说要不搞刺激政策。 日,中国政府网公布《国务院关于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旗帜鲜明地提出来,“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事项,政府都要退出。凡可以采用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方式的事项,一律不设前置审批。”但是进入所谓“新常态”之后,就怒斥政府不好好投资。不好好促进经济发展。李克强对地方经济不刺激拍桌子:只顾着乌纱帽 在5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批评一些不作为的地方官员是“尸位素餐”。这显然已不是极个别的案例,在地方财力紧张和人事变动频繁的客观背景下,一些地方官员主观地把微刺激简单理解成了不刺激,结果导致改革和调结构推不下去。尽管刚出的5月PMI和PPI数据不乏亮点,但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均表示,这还不能得出中国经济向好的结论。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微博)称,“中国经济下行的趋势还没有结束。”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也认为,目前的微刺激将会持续一段时间,接下来的重点是要抓相关政策的落实和执行。你们说,面对“新常态”是这种表现吗?
江津的梅菲斯特
回答于日 00:00
中国经济当然可以继续高速增长下去,就是很难以前那样10%+的疯狂增长,并且增长方式要变了为什么经济增长是为了什么?简而言之就是要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收入再简单点,涨工资!比如,几个例子,2000年,某工厂工人月薪500元,现在2015年月薪至少得要300… 显示全部 中国经济当然可以继续高速增长下去,就是很难以前那样10%+的疯狂增长,并且增长方式要变了为什么经济增长是为了什么?简而言之就是要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收入再简单点,涨工资!比如,几个例子,2000年,某工厂工人月薪500元,现在2015年月薪至少得要3000了吧15年涨了数倍同时期,2015年,越南老挝柬埔寨工人工资只要300RMB就好了,中国的十分之一你要是工厂老板是资本家,你肯定会把工厂搬到东南亚去。便宜啊所以现在我们买衣服很难看到made in china的了,都是made in Vietnam, Laos, Cambodia所以说,中国传统劳动密集型生产业萎缩,但是新的高附加值的产业暂时还有发展起来我们在做什么新的产业了一个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生产中的中高端分支。比如还是衣服,现在买到一件made in china尽管变成出口转内销但是对他的质量还是比较放心了(注. 此处说的都是正规商品,不是假冒伪劣),质量肯定比越南老挝柬埔寨的要好。因为我们的产业工人比他们要优秀得多再一个就是高科技含量的,比如总理一直在安利的高铁,比如马上要飞的大客,比如华为中兴小米,等等而我们目前处在两个转型之中,就是所谓中等收入陷阱要是转型成功,高端产业做起来了,后面一帆风顺,挤进经济金字塔上层要是转型失败,高端产业没做成,低端的不让你做,高端的你做不了,你的经济就停滞甚至倒退了我对中国经济转型还是很有信心的。尽管道路是曲折的,但是前途是光明的一个是,我们输不起。特别是tg输不起,要是转型失败,社会必定动荡,tg执政合法性不复存在。二一个,真的是勤劳勇敢的中国人,跟其他民族相比,中国人甩他们几条街。特别是中国人还聪明。不敢说若干年后中国高端产业遍地开花,占有一(大)席之地是毫无疑问的——这是根植在中国民族没一个人灵魂深处的基因最后,不说了。好好工作吧
回答于日 00:00
声明放在最前面:本文是个人观点。这个问题有点儿像李约瑟之问,它实质分为两部分。第一,为啥改革开放之后,中国gdp能有一段时间的超高速增长(gdp的高速增长不完全等同于经济体质的快速提升)?第二,为啥现在中国的gdp增速放缓了(gdp的低速增长不一定等… 显示全部 声明放在最前面:本文是个人观点。这个问题有点儿像李约瑟之问,它实质分为两部分。第一,为啥改革开放之后,中国gdp能有一段时间的超高速增长(gdp的高速增长不完全等同于经济体质的快速提升)?第二,为啥现在中国的gdp增速放缓了(gdp的低速增长不一定等于经济衰退,但gdp的二阶导数如果是一个绝对值很大的负数,那经济肯定不景气,我国gdp现在明显就属于这点,官方说gdp要保持6.8%的增速,但我觉得实质有5%就很不错了)?先推荐一本书——与改革同行:体改战线亲历者回忆321biubiubiu~duang!好啦,我默认你已经看过这本书,接下来我们可以愉快的讨论了。先说第一个分论点。改开初期的gdp飞速增长其实就是capitalism的原始积累,配合tg放任的anarchy,但是改革开放在当时为什么那么有效呢?原因有两个,一在国际,一在国内。彼时我们在国际高举反苏大旗,赢得了美帝的支持,美国大哥一发话,那当然在地缘上我们也和日韩缓和关系了,和苏联不对付的欧洲也向我们伸出了橄榄枝。改革开放说是引进技术、资金、人才、管理方式和理念,还有对农业生产极为、极为、极为重要的优质化肥,二共(其实主要是团团了)这种宣传口径堪称春秋笔法的典范,它仿佛在给每个人暗示,说太祖很傲娇,我们很局限,美国一直在热脸贴冷屁股,欧美是真心对我们好……其实只要智商正常的人,哪个不想借他山之石以攻玉啊,问题是美帝会平白无故给你机会么?有些东西是你招商引资就能招来的么?退一万步讲,这个格局说到底也是太祖开创的嘛,70年代初中美和中日就开始友好,苏联受到了点伤害,1974年太宗到联合国作报告,太宗说我是一个被打倒了N次的人,怎么就去联合国了呢?但太祖同他讲,说中央已经研究决定了,就由你去作报告。于是太宗就到了联合国,做了关于“不称霸”的演讲,得到几百个国家代表的一致肯定。对于国内的因素,主要还是四个字——短缺经济。当时太宗和陈公还是对历史的行程看得很准,我国进行国家资本主义建设,改开初期最主要的短板是横向经济体系的匮乏,即在资源、产品和服务通过买卖方式分配的情况下出现的短缺。所以80年代的tg淡化了纵向管理,在行政上开始抓大放小,但唯独对横向经济的蓄水池投入了无比巨大的热情,想致富先修路,于是大家像秦朝一样大搞道路建设(这是我国物流雄冠全球的根本所在);而为了促使商品和资本流通,各地政府纷纷取消了一二三级供销社的制度,代之以遍地开花的百货大楼,在首都北京,陈希同在90年代初就构想着引进现在沃尔玛那种大型超市的理念,这一切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也就是扩建横向经济的蓄水池,释放企业、工厂、政府、家庭和个人的消费潜力。要是没有中央支持,我看哪个不要命的官儿敢打头阵吃螃蟹?那80年代的改开到底成功了没?答案是,改开远远没有窃主上之威福的团团吹得那么神乎其神,再者改开也明显带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色彩,但改开本身还是取得了一些成就的,至少在黑体字部分是做得很不错的,这是当年我国gdp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再说第二个分论点。如今为什么进入了新常态,而且还挣扎不出来,这个分论点其实基本等同于“如今为什么莉卡酱黔驴技穷了”。正如前述知友所说,莉卡酱经济学已经被打脸无数次了,更不用说莉卡酱指数,现在也是跌得令人不忍直视,莉卡酱本人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但一转眼三年过去了,没什么卵用,唯一最红火的就是今年年初我国股市的大泡泡。然而莉卡酱说的比唱的好听啊,全都是泡沫,只一刹的花火,你所有承诺,全部都太脆弱……所以莉卡酱为什么会失败呢?答案是用旧瓶装新酒,用过往的思路来解决全新的问题,现在距离八十年代已经三十多年了,当年的种种早已经时过境迁,最重要的是我们现在已经根本不是八十年代那种短缺经济了,横向经济的蓄水池已经差不多饱和了,反倒是产能过剩、重复建设和消费及需求不足很严重。创业说得倒是轻巧,可热血青年们去创什么业呢?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平滑的均衡,千军万马为了一杯羹去挤独木桥,凭什么他就确定自己是那个能抱得美人归的伊阿宋呢?就算他真的走向人生巅峰了,但更有可能是在这人抛弃美狄亚之前,他的金羊毛就被BAT并购了,然后年轻有为的王大锤还没来得及出轨,美狄亚自己就先不要他了,这岂不是人财两空?消费和需求不足,企业拿不到单子,饭店没人去吃饭,商场里门可罗雀,市场里找不到项目,校招年年都在萎缩,这些不是说“大家有钱但不愿意去消费”,也不是说“大家有需求但还没表现出来”,而是说“大家的消费和需求相对于过剩产能是不足的”,但此时如果还用老一套的思路去面对新常态,难免就出现南辕北辙的荒谬,最终莉卡酱经济学也变成了贻笑大方的把柄。互联网+也好,创业创新也罢,简政放权也好,流量降费也罢……这一整套还是沿用的改革开放初期的思路,莉卡酱还想努力扩大横向经济的蓄水池,互联网经济就是21世纪我国的百货大楼,只不过这个百货大楼放在了虚拟世界而已,但时代不同了啊,你造一万个超级市场,结果没人去,所以这一切又有什么用呢?我举个栗子,双十一好像年年都很红火,给人感觉中国未来就在互联网产业了,但实际呢,请诸君认真想一想,有多少卖家玩着先涨价再减价的把戏?有多少买家只是把几个月的购物单在双十一当天选择了提交?有多少货物是略有瑕疵,甚至根本就假冒伪劣?我并未全盘否定互联网经济,我只是说这一切都没有媒体上吹得那么玄乎,目前的莉卡酱也不可能带领中国走出愈发困窘的新常态。团团本来就是个松散的架构,我觉得它现在是被屁股决定脑袋了,不这样一条道走到黑,不把每个二三线城市都建上一群莫名其妙的创业孵化基地和产业园区,不搞互联网经济,不用各种概念糊弄年轻人来缓解就业压力,不赶紧圈钱来反哺地方债,团团就没法给督抚大员们分红利——君以此兴必以此亡,善用刀剑者死于刀剑下。中国改革派,或者说激进派的旗帜是很沉重的,我不认为团团能担得起这么大的历史任务。最后亮明立场吧,资瓷川渝布政使黄奇帆入阁(没想到这句话引爆评论区了,其实我就这么轻描淡写的一说啊,真没有别的啥意思)。再重复一遍,本文均属于个人观点,各位知友可以把此文简单地理解为我个人对推荐的那本书的读后感,或者说是自己在整理读书笔记,我浏览了一下全文,感觉逻辑还是清晰的。
牛哥的办公室
回答于日 00:00
简略分析:我们首先来了解什么数据能够衡量经济增长状况,那就是GDP,即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定义是: 在给定时期内,一国经济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GDP在现代经济学里面如此计算:GDP=Y(产出)= consumption + investment + governmentpurchas… 显示全部 简略分析: 我们首先来了解什么数据能够衡量经济增长状况,那就是GDP,即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定义是: 在给定时期内,一国经济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GDP在现代经济学里面如此计算:GDP =Y(产出) = consumption + investment + governmentpurchases + net exports在中国政府常提到的,拉动经济的三架马车其实就是这里提到的消费C,投资I和净出口NX.弄清楚GDP的含义和内容后,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现今的经济状况。1.这篇商业周刊的文章提出了外国对中国数据进行统计的相关情况:http:///g1lb2s.html通过以上相关资料,我们都可以得到一个信息:(1)中国经济增长已经到达瓶颈,产业结构正在转型当中(2)中国人的消费观念在改变,向着发达国家的超前式消费发展不管是从阿里912.17亿的销售额和京东双11销售额高速增长还是从服务业今年三个季度的增长数据来看,中国经济确实正在向着政府所想要转变的方向前进。中国政府曾多次提出要将依靠出口和投资型的经济形态转变为依靠内需消费的经济形态。而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伴随着相当时间的阵痛。为什么中国政府要转变中国的经济形态?因为这条增长的道路走不通了,中国过去的经济高增长是因为中国储蓄率相当高,改革开放后将积累的资本从生产力落后的农业转移到了生产效率较高的活动中,但是这些资本没有被运用在最具生产效率的用途上来。 上一届政府遇到08年经济危机的时候在基建上投资了四万亿以拉动内需,仅仅暂时缓解了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问题,中和了供给下降导致的IS曲线下行,却造成了物价的急剧上升,而且这种经济措施延长了经济运行效率低下的痛苦期。长期来看,这种政府支出的大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预算赤字,挤出了消费和投资,正如经济学家所言,这是一种在吃子孙饭的行为,而这也加大了因经济产业结构落后而导致经济崩溃的风险。使得中国经济得不到资源最优配置的根本改善,从而不得不经历长时间发展的增速衰减:(1)中国金融环境不成熟,投资环境携带明显的不理智的投机风气(如:股市散户比例过大),而且国家对金融系统的监管力度不够,监管体系漏洞大,非常多金融方面的制度未能完善,如投资者的财产保护制度等等,正如今日所见,包括互联网金融在内的行业法律漏洞巨大,欺诈事件时常发生,而国家并没有保护这些产品投资者的利益。这些制度和结构的短板随着中国经济放缓也愈加被放大,导致国内外投资者对中国投资环境持担忧和观望的状态,再加上全球新兴市场经济的整体下滑,使得资金外流严重,高的风险贴水也导致投资者要求的利率上升,货币需求减少,人民币贬值压力大大增加,投资I萎缩。 2015中国股市相关报告:张晓强:中国股市发展还需学习 地方债务影响不大 (2)全球消费者信心下降,总需求降低,中国出口下滑,尤其是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严重导致出口萎缩,出现了产能过剩等问题,非常多能源和贵金属行业的企业如山水水泥,四川圣达等甚至无法偿还债务,需要国家出面清偿。而对于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一带一路"政策,个人认为一大用处就是要释放出口,释放过量的产能,提升净出口。 (相关国企债务问题报道:为了逼退大股东 山水水泥20亿债务违约后想要清盘) 最近提到的国企改革和清偿僵尸国企以提高资源分配效率,政治反腐运动,金融体制改革,增加资本对外项目开放,个税改革壮大中产阶级和增加消费者信心等措施都是中国这届政府现在应该而且必须完成的事情,改革事关国家的命运和十三五规划的成功实施,是中国实现“中国梦”的关键。 个人认为其中的国企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尤为重要。首先,国企改革有助于让市场完成国家资源的合理再分配,将资源分配到生产力较高的行业和企业。其次,由于四大商业银行为国家持有,一方面会因此有不完全出于利益的动机,这些国有银行有时候不会将资本分配给生产性用途最大的借款方;另一方面,由于是政府持有,银行大而不倒,这有可能刺激了部分商业银行过度冒险的道德风险动机,而在中国经济放缓的今年,国内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上升极快。 将商业银行部分私有化,有助于金融系统的流畅和健康运行,让资金从无生产性投资机会的人手上转移到有生产性投资机会的人手上,并且根据生产效率的高低进行资金分配。 2015银行不良贷款率攀升报道---数据来源:银行业真实不良率较账面翻倍 互联网金融公司试图“围猎”不良资产 反观美国,美国近7年没有加息,联邦基金利率一直维持在0%-0.25%左右,此剧意在降低借贷投资成本,鼓励相关投资和消费。美国经济正面了08年的经济危机,通过各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度过次贷危机带来的实际GDP下降萧条 期,经济政策的稳定性,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和制度的完善性为美国经济带来了持续健康的发展。 在如今中国经济遭遇困难的时候,美国的经济已经走在正轨上,本人认为美联储在12月份的加息已经是势在必行,因为美国领取失业补助的人数在下降,失业率在走低,通货膨胀预期将到达2%左右的政府目标水平,降息将会使美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的繁荣期。强调一点,正如很多经济学家所认为的:高通货膨胀,过度的预算赤字,普遍的市场干预,猖獗的贪腐现象和低下政策执行率往往导致低经济增长和低的居民生活水平,这也是为什么各国经济增长速度和生活水平不同的原因。2.减速是每个国家的经济都必须经历的,我的理由就是索洛增长模型:这个模型被绝大多数人所接受,是一个较为简单的模型。在此,我反对某些回答者用马克思的经济学来回答,索洛模型是遵循经济史发展的,而经济史的发展否定了马克思的经济学观点,因为至少到现在为止,加上相关的有根据的未来经济分析,资本主义并没有也不会出现生产利润下滑导致经济和政治危机出现的状况,技术的改善给予了全球经济不断提升的空间。在该模型中,s是储蓄率,包括公共储蓄和居民储蓄;n是人口增长率;g是技术改善和创新率;&是资本折旧率,也就是所谓的资本损耗率;k是资本;k*是稳定状态时的人均资本;f(k)是资本相关的生产函数。根据该模型,每个经济体最后都会处于其相应的稳定状态。因为在那个稳定状态,资本损耗等于资本增加,因此:△k=sf(k*)-(&+n+g)k*=0即人均资本不会再增加的稳定状态,而稳定状态的人均资本量取决于储蓄率,也就是居民储蓄和公共储蓄在GDP中的所占比例。这也是为什么在上世纪日本和德国二战重建时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除了这个之外,前面所提到的教育,人口增长,政策有效性等也是其原因之一。人口增长率n会降低人均资本量,所以国家为什么要实施独生子政策是有原因的,就是为了快速地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均资本量。说实话,中国人确实是穷怕了。当然,为什么开放二胎,主要是因为劳动力缺口不断增大而现在的机器人技术进度未能弥补缺口。个人认为,增加人口,增加教育投入和改善教学质量,提高人均受教育水平是带来创新的最佳来源。虽然储蓄率大小决定一国稳定状态人均资本量的大小,但是过大的储蓄率不利于居民消费最大化,由于消费为消费者带来了福利,所以这也叫福利最大化。而要达到福利最大化的黄金率水平,降低储蓄率是政府实现目标的最有效手段。这也是为什么上文作者说中国政府应该采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变消费者观念等措施以降低中国总体储蓄率的原因。那么为什么美国这种高度发达国家仍然会有每年约2%的增长呢?原因就是技术改善和创新率&,根据有关数据,美国技术改善和创新贡献的增长每年大概在1.3%~1.9%左右,所以创新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各个国家非常重视技术创新并大量补贴和鼓励的原因,它是每个国家保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所以我的结论是两个:1.中国经济自身存在问题,急需各方面的强有力的改革。2.经济减速随着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出现是必然的。PS: 个人认为官方第三季度6.9%的增速是有显著水分的,而全年7%实际上是基本不可能达到的,5%~6%或许会更为准确,当然,也有可能是我低估了第三产业的贡献值,毕竟中国前三季度,第三产业的增长率并不低,而且产值在GDP所占比例也并不小。
回答于日 00:00
我还是说一下吧。经济增长按照最基本的索洛模型,可以由资本,劳动力,科技来实现。(印象:如果有赞回去查书)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而资本存量的增加导致了每年资本折旧量越来越大。最后结果就是资本停滞在一个均衡点无法再推动经济增长。劳动力主要由农村… 显示全部 我还是说一下吧。经济增长按照最基本的索洛模型,可以由资本,劳动力,科技来实现。(印象:如果有赞回去查书)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而资本存量的增加导致了每年资本折旧量越来越大。最后结果就是资本停滞在一个均衡点无法再推动经济增长。劳动力主要由农村进城和新生人口提供,中国劳动力绝对值已经负增长,农村人口工业化巅峰时期已经过去,也减少了,劳动力能提供的经济增长也越来越低。科技是一个增加值,但是知识产权等等众所周知的原因,使科技所占比例不高,难以推动中国经济。大家都觉得8个点完爆欧美,那是人家早就没有办法靠增加工业人口和资本存量增加增长率了,完全靠科技或者说效率提升。3个点已经是科技所能带来的增长极限了。像苏联在资本贡献进入停滞以后,经济增长很快就雪崩。中国投资边际回报已经远远低于几十年前,巨大的基础设施每年折旧消耗都极端惊人。现在只有发展新经济,强点科技树才是正途,否则,几年后,资本边际回报曲线,劳动人口曲线进入加速下降期,很多东西会很难看的。如果要简单理解你可以看一个差生靠买入大量参考书和大量刷题成绩飙升,文科成绩飙升,可是进了前十名后因为学习方法难以和尖子生较量,数学大题做不出来,名次停滞不前,而且还要每天刷题保持手感耗费大量时间,其他的差生也开始刷题跟上,于是这个学生就喊出,学习新方法,学习新常态。
回答于日 00:00
我记得有位著名的未来学家,为了避免对那些不重要问题的思考浪费而只思考大问题,提出了一个思考框架,就是用环境、人口、科技和管理四大要素来进行一个国家或地区基本面的分析和预测,我借用一下。未来20年内,中国的自然环境不会有太大变化,依旧是这么一… 显示全部 我记得有位著名的未来学家,为了避免对那些不重要问题的思考浪费而只思考大问题,提出了一个思考框架,就是用环境、人口、科技和管理四大要素来进行一个国家或地区基本面的分析和预测,我借用一下。未来20年内,中国的自然环境不会有太大变化,依旧是这么一个基本地貌,自然资源也没有什么重要的突破性新发现,唯一可以遇见的变化就是污染加剧。这些因素显然对整个国家的经济面貌没有太多可以利好的消息。人口方面,人口的增长将会持续放缓,老龄化将会加剧,人口组成上面主要的变化是年轻一代逐渐受过更好一点的教育。目前大多数人都相信人口因素对中国经济前20年飞速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且这说法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人口红利”。不过我非常不同意人口红利这个说法。因为我认为人口红利主要的先决条件是全国家的科技化,我认为人口并不是之前的决定性因素,人口总量只是描述了中国经济总量的可能性,而我们目前的经济增长还远远没有完全释放出这种可能性。未来的20年人口因素将会加大对经济结构的影响,但仍然不是中国社会主要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因素,是影响最为核心的一个。中国之前的贫困落后,主要原因是整个国家没有经历充分的科学革命,在基本面上还是一个农业国家。过去的20年,中国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实现了科技面貌的改观。其中1992年开始的科技化进程核心就是工业化,我更乐意称之为中国的补完式工业革命,这场我们必须经历的、迟到的工业革命可能会再持续几十年之久,而我们今天大量的经济增长都基于这10多年“工业革命”的基础建设,或者说得好懂一些:现代化建设。最近10年中国科技化有一个重要的标识领域就是信息化和互联网,也是很多人认为的重头,我觉得只是科技化补完的一个必经过程。这里我想提一个观点,就是中国的互联网与美国人谈的互联网有一个特别根本的区别,就是中国互联网在第一个十年更多的使命是在链接中国的工业制造能力盈余,而不是人们的认知盈余。未来20年,我相信科技因素仍然会是主角,但我并不认为中国的科技化只有工业之路可走。中国很特别,中国的科技在农业、教育、服务甚至文化艺术上面可释放的空间都是巨大的,并不是只有工业4.0一条路可走,出路可以很有想象力。所谓的管理要素,主要是指“人的组织”模式。这方面如果维持之前的状况,将会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当中最主要的瓶颈,所以这也是现任领导班子非常重视的一块儿,比如反腐,比如简政放权,都是在通过加深改革来继续释放中国科技变革的余量。总之,我认为新常态主要指的不是经济不能高速增长,而是下一次高速增长之前需要做一些改革方面的准备。如果说得直白一些,中国的改革是先释放了科技这个巨龙,但是又因为人口和环境方面的限制而出现了社会管理结构方面缠绕住这只巨龙的一张无形之网,新常态很可能是想要先处理这张网的问题,然后再继续释放巨龙的后劲儿。
回答于日 00:00
不知道为什么知乎阴谋论、抖机灵盛行,还有些人呀,习惯于打别人脸,可是就从来没想过自己会不会被打脸,不是说中国经济增长率下滑快吗,那你们看看日本、韩国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之后能不能持续高增长。我也不懂什么经济学,直接上图比较直观。中国2012年G… 显示全部 不知道为什么知乎阴谋论、抖机灵盛行,还有些人呀,习惯于打别人脸,可是就从来没想过自己会不会被打脸,不是说中国经济增长率下滑快吗,那你们看看日本、韩国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之后能不能持续高增长。我也不懂什么经济学,直接上图比较直观。中国2012年GDP增长率7.7%日本1977年GDP增长率5.3%韩国1990年GDP增长率9.3% 看完上面这些图不知你们有何感想,上面注释的年份都是人均GDP刚刚超过6000美元的那一年,也就是问题的分界线,从日本1977年、韩国1990年以后你们要是看到高增长可持续我绝对服你。 现在我想大部分人思想比较统一了,就是经济发展到一定体量后不可能持续维持高增长,至于为什么不可持续有时间答主补上,毕竟回答这个问题的本意就是想普及一下数据,抑制一些脑残一会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行,有些竟然否定改革开放,说句不好听的没有改革开放你能不能出来都不一定。
半透明的墙
回答于日 00:00
对以上回答还不满意?您可以想我们的的专家咨询您的问题
*此回答内容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供用户参考及研究用途,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
贷款相关计算器
大家都在问
热门银行贷款利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经济预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