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洋务运动失败的启示的成功与失败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一点认识
洋务运动失败原因之探究
法学(1)班王鹏飞
引言: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一场于19世纪60年代初兴起,由地主阶级主导的“师
夷长技以制夷”的历时30年的改良运动。19世纪60年代初,中国的政局风起云涌:捻军起义、
太平天国运动等声势浩大;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再次惨败于洋枪洋炮,面对着这内忧外患交
织的困境,清政府的统治可谓岌岌可危,由此地主阶级中的一些开明官员等为消除危机,挽救统
治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自上而下的自强运动,即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开
启了中国工业的近代化;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开启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建立了一批新式海军,
开启了中国军事的近代化。它在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中彰显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这场极大的
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改良运动却最终基本上失败了,因为它“求强未强,求富未富”,既没有挽救
清政府的统治危机,也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如此结局呢?本文试图从洋
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兴衰历程、领导阶级、政策措施、管理方法等方面来分析,从客观及主观层
面来考虑其失败原因。
198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马关条约》的签订也标志着历时30年的
洋务运动的破产。这是洋务运动失败的直接原因。但任何一个历史事件的直接原因都仅仅是一种
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因此,在此不作过多探讨。本文仅就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根本原
因方面做详细论述,
具体有以下几点:
1.洋务运动虽主张“师夷长技”、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但实际上未能真正的引进并掌握先
进的科技。在当时,洋务运动的技术可以说是事事仰赖于外国侵略者。受中国自古以来重农抑商
的价值观念影响,诸多人士并不愿从事企业创办,更不用说先进技术的学习及引进。而洋务派引
进人才和技术,就主要是通过鸦片战争中的侵华军事人员,洋人政府官员及资本家。这类洋员大
多数并不真懂技术,所售卖的器械和设备,也多为过时和落后之物。加上事实上外国资本家是万
万不希望中国强大起来的,而中国人又对外国先进的技术知之甚少,所以往往重金购求的“先进
设备”不过是外国工厂淘汰的旧设备。由此可见,洋务运动依赖洋人办企业,是很难导致企业发
达的,也很难掌握先进的技术。
2.在对企业的管理方面,经营管理不善。6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通过引进大机器
生产技术,在各省创办了一批新的军事工业,以加强军事力量。如安庆内军械所(安徽安庆,曾
国藩)、天津机器制造局(天津,崇厚)、江南制造总局(上海,李鸿章)、金陵机器制造局(南
京,李鸿章)、和西安机器局(西安,左宗棠)等。洋务派所兴办的企业均由洋务官僚操纵,经营
管理大权都被其委派的总办、会办、帮办或提调等把持,而这些人实际上是缺乏近代工业的管理
知识及经验的,其对企业的管理纯粹是官僚主义的旧式管理。这种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管理,
往往滋生腐败。而管理的腐败,不可避免地就使企业内部充满了封建性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加之
企业的的产品均供给军用,不存在生产利润自然也无法提供新的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这样企业
在封建性的严重束缚下,或瘫痪停办,或被帝国主义侵吞,或转让私人经营。因此洋务派近代军
事工业的创办虽耗费了大量资金却并没有明显成效,并不算成功。到了后期就自然出现了严重的
资金、燃料、原料等的缺乏问题以及运输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洋务派又在90年代以“求富”为
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希望通过发展一批民用工业以筹集资金,这批民用工业的产品很
多是以市场为导向,具有近代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如开平煤矿(河北开平,李鸿章)、湖北织
布局(湖北武昌,张之洞)、汉阳铁厂(湖北汉阳,张之洞)、兰州机器织呢局(亦称甘肃织呢
总局)轮船招商局(上海,李鸿章)等。但这些民用工业同样摆脱不了官僚主义的旧式管理,落
后的管理再次制约着洋务企业的发展,因此也并不能得到真正很好的效果。最终在近代工业创办
方面,洋务派“求富未富,求强未强”。
3.封建顽固派势力的阻挠,一定程度上也妨碍了洋务运动的发展。推行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
在中央以奕忻、文祥为代表,地方以曾国潘、李鸿章、左宗棠、丁日昌等为代表。而同时在朝廷
中有以徐桐、李鸿藻、倭仁等为代表的为数不少的大臣官僚、士大夫构成的顽固派反对洋务派的
主张。他们或以理学权威自命,或以孔孟之徒自居,或以“帝师”自尊,并具有相当大的政治势力。
他们生怕洋务运动的发展危及其既得利益,就在政治上、经济上以及舆论上百般阻挠。对洋务派
提出的学习西方的语言文字,引进先进技术,采用机器生产,训练新式军队等称为违背祖制、用
夷变夏,加以大力的抨击、抵制。而掌握实权的慈禧太后为独揽实权,采取一手扶植顽固势力,
一手重用和支持洋务派的做法,这无疑增大了改良运动的阻力和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洋务
运动的失败。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4540225',
container: s,
size: '910,250',
display: 'inlay-fix'
该用户的其他资料
9月29日中午,长征二号丙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三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中国火箭王者归来,走在科技前沿。一起来了解下我国火箭史,长征系列火箭诞生,火箭设计等前沿科技吧。
在此可输入您对该资料的评论~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4540180',
container: s,
size: '250,200',
display: 'inlay-fix'
热门资料排行
添加成功至
资料评价:
所需积分:2您当前的位置:
简述洋务运动的失败与明治维新的成功
发布时间: 11:26&&&&来源:中国海军网&&&&作者:徐舟
核心提示:
一场洋务运动,一场明治维新,前者30年,中国仍不能改变半殖民半封建的境遇,而后者30年,却使日本一跃成为了工业之国并且走向强国之路。
在19世纪60年代,随着西方工业革命及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为了扩大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开展起了全球范围的殖民扩张。比如在亚洲,他们就将目光瞄准了中国及日本。
而这两个国家面对西方国家的“入侵”都不约而同的采用了自上而下的改革来救国图强。一场洋务运动,一场明治维新,前者30年,中国仍不能改变半殖民半封建的境遇,而后者30年,却使日本一跃成为了工业之国并且走向强国之路。
年期间中国经历两次了鸦片战争的惨败。再加上国内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清政府中一批掌握实权的廷臣疆吏深受刺激,亲眼见证了坚船利炮也看清了统治危机。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朝野上下形成了一股倡办洋务的思潮。其中主张兴办洋务的官员称为洋务派,而这场由洋务派主导的向西方学习的运动史称—洋务运动。
几乎在同一时间段,日本也由一场“黑船事件”被迫打开国门,被逼到了半殖民地的边缘。社会矛盾的激化下原先的幕府无法继续统治,1868年“王政复古”同年明治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史称—明治维新。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一成一败呢?
首先,本质上来说,两场运动的性质是不同的,洋务运动属于封建统治内部改革。而明治维新属于资产阶级改革。
洋务其指导思想“中体西用”所代表的含义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30年洋务,不可否认它的确是做到了。军工企业,民用企业与现代海军的成就有目共睹,洋务运动无疑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究其失败原因最根本的还是来自于指导思想。洋务运动的初衷从阶级意义上来讲是寻求在农民战争打击下的王朝自我振兴;从民族意义上来讲,它又是一种自我图强。这便是这场看似现代化改革运动的封建性。封建地主阶级没有意识到新的生产力和封建统治本质上是水火不相容的。既想维护满清统治又想开展现代化;既想维护小农经济又想发展资本主义;既想培养新式人才又想思想钳制。使得洋务运动的进程重重矛盾,深受局限尽最大可能发展也不过如此。
而日本的明治维新则不同,西南各武士先是赶走了原有的“幕府”建立了新的有利于改革和强国的“明治政府”。新政府是在民心所向的背景下建立的,目标便是使日本成为和英美法一样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不是再继续备受欺凌,丧权辱国,这也就是所谓“脱亚入欧”。正是本着这样的目标,明治政府大力向西方从各个方面学习,“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富国强兵”。日本正是这样一步一步从一个东方落后小国成为深受西方影响的工业化国家。
其次,从改革方式来说,洋务派学习更加表面急躁,而明治政府则意识到了改革要深入必须要“和魂洋才”。
洋务运动的企业对外国有相当程度的依赖性,由于不平等条约在先,外国资本相比本国的民族资本有更多特权。洋务官员却主张“和戎”,非但难以借用外国来“自强求富”还使得本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再加上企业管理腐朽,官督商办,贪污受贿现象等影响。洋务企业的发展重重艰难。
而日本的做法则是先模仿再造,加以培植以后,使之“日本化”并有所创新,比如最有特色的“日本株式会社”。在强兵方面,除了引进西方武器设备,同时还宣扬日本独有的“武士道精神”虽然这为日本日后走向军国主义道路埋下伏笔,但日本的军队战斗力也的确得到提高。
最后,在启发民智方面,清政府始终是畏首畏尾的,但是明治政府则明白国家发展一定要现代化人才。
在洋务运动期间,最受争议的也就是学习洋文,开办学堂,派遣留学生。因为假使越来越多的人开眼看世界,那么清政府的统治就越不稳固。然而正是由于这样的狭隘思维,导致洋务运动只是洋务派在忙活,和黎民百姓没有任何关系,百姓对此充耳不闻,愚昧的以为中国是满清政府的江山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江山倒了换个统治者也照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相比明治维新,文明开化是在天皇带领下开展的。天皇剪发髻,穿西服,吃牛肉,给日本民中树立榜样,教化民众学习近代文明。从1868年到1874年,日本共派遣留学生550名,先后对西方国家考察学习。国内也大办现代教育实行小学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因而30年的成就并不单是政府独自的功劳,是政府和人民百姓共同努力的结果。现代之门的开启与民智的开启几乎是一同进行的。正如马克思所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日本的民众成就了明治维新的成功,也成就了日本的富强。
综合以上观点,洋务运动的失败与明治维新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洋务运动的封建性质,进行方式和启发民智仍处于闭塞的农业国家的阶段。而明治维新却在起点就胜出许多。日本虽然曾经犯下历史大罪,但是大和民族善于学习,善于改正不足的品质却使值得国人学习和内省的。责任编辑:闫培
法律顾问:北京荣德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号公安网备号
Copyright (C) 2012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解放军报社海军分社&&版权所有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值班编辑:值班电话:010-(传真) &&值班邮箱:&&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论洋务运动的成功与失败,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洋务运动失败原因,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洋务运动失败,洋务运动为什么失败,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洋务运动失败的启示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论洋务运动的成功与失败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其人们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关于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及影响,越详细越好.
黎越践踏219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其失败命运是不可避免的.第一,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第二,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第三,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甲午战争,洋务派标榜的“自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基本失败.  洋务派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希望利用先进的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改革不触动封建制度.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但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未能挽救在对外战争中失败的命运和阻止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但是,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洋务运动的性质是:自上而下的统治阶级自救运动.  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初时是把“平中国” 和“敌外国”相提的.前者反映了国内阶级矛盾,后者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同外国侵略者的矛盾.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已十分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处在“内忧” 与“外患”频仍之时,洋务派只有依靠西方列强,共同镇压人民,才能维持其摇摇欲坠的政权.所以洋务运动实践的结果必然否定了“敌外国”.如果说洋务运动是一场改革,那么它只能是沿着半殖民地化的方向“改革”而已.这一点在所有列强都愿意支持办洋务的事实上得到证明.李鸿章说淮军遇到“内地贼匪”,自信能取胜,遇到外国进攻,“胜负即不可知”.洋务大员丁日昌说,他的船炮“可以靖内匪,不能御外侮”.洋务运动进行了30年,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却在“自强”“求富” 的口号下,养肥了我国第一代军阀集团.  洋务派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出现资本主义,甚至在其创办民用工业之时,一再表示不允许私人创办同类企业,对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但由于洋务派在中国封建制度下,引进了同封建生产关系所不相容的新的生产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必然在客观上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从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这是不以洋务派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洋务派办民用工业,为了解决资金问题,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方式,吸收私人资本.这“商股”部分即是民族资本主义因素.从70年代开始,更有一批官僚、地主、商人,直接投资于近代民用工业,终于使中国有了一点先进的生产能力,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也就促进了资产阶级的出现和无产阶级队伍的扩大.实际上,洋务运动是一次彻底失败的运动,他没有能让中国走向资本主义,仅仅是为了维护摇摇欲坠的满清政府的腐败统治,正因为这种阶级局限性,而让洋务运动最终成为了一次彻底失败的运动.  此外,洋务派同顽固派的论争及其对顽固派的不彻底的批判,多少动摇了恪守祖训的传统及纲常名教的绝对权威地位,对于学习西方,开了好的风气.又由于洋务派组织翻译了不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不同年龄和资历的留学生,因而培养了一批外交和科技人才,而介绍西方社会科学知识,对于促进民主思想的传播,也起到开一代风气的拓荒作用.在此基础上,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从洋务官僚中分化出一批我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  最后,洋务民用工业的兴办,部分地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如 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井.湖北官织布局开织后,江汉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十万多匹.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见之事”.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论洋务运动的失败与明治维新的成功,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洋务运动 明治维新,对比明治维新洋务运动,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明治维新为什么能成功,明治维新成功原因,明治维新 成功,明治维新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论洋务运动的失败与明治维新的成功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洋务运动失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