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站可以帮你注射点滴注射器会排气嘛吗

53类常见病无需输液 3种情况下可“打点滴”
我的图书馆
53类常见病无需输液 3种情况下可“打点滴”
53类常见病无需输液 3种情况下可“打点滴”
&&一感冒发烧,就到医院挂水。这样做,真没必要。
人民网合肥8月19日电(郭宇)8月18日,安徽省卫生计生委发出通知,确定了门、急诊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及儿科共计53类不需要输液治疗的常见多发病。安徽卫计委要求,今后治疗这53种疾病,一般不采用静脉输液,确需输液的应附情况说明。
门、急诊不需要输液治疗的常见病多发病
<FONT color=#.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病毒性咽喉炎
<FONT color=#.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体温38℃以下
<FONT color=#.支气管扩张无急性炎症者
<FONT color=#.支气管哮喘处于慢性持续期和缓解期
<FONT color=#.肺结核(播散型肺结核除外)
<FONT color=#.间质性肺疾病无明显呼吸宭迫
<FONT color=#.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
<FONT color=#.无并发症的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
<FONT color=#.高血压亚急症
<FONT color=#.慢性浅表性胃炎
<FONT color=#.无水、电解质紊乱的非感染性腹泻
<FONT color=#.单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FONT color=#.轻度结肠炎
<FONT color=#.无并发症的消化性溃疡
<FONT color=#.具有明确病因的轻度肝功能损害
<FONT color=#.多次就诊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考虑功能性胃肠病
<FONT color=#.急性膀胱炎
<FONT color=#.无合并症的自发性气胸
<FONT color=#.单纯的房早、室早
<FONT color=#.无急性并发症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FONT color=#.无特殊并发症的、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面肌痉挛、运动神经元疾病、多发性抽动症、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症、偏头痛
<FONT color=#. 癫痫(癫痫持续状态、癫痫频繁发作除外)
<FONT color=#.无特殊并发症的脑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脑血管疾病的非急性期)
<FONT color=#. 无特殊并发症的肾性贫血、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
<FONT color=#.体表肿块切除术后
<FONT color=#.轻症体表感染(无发热,血象正常)
<FONT color=#.轻度软组织挫伤
<FONT color=#.小型体表清创术后
<FONT color=#.浅静脉炎
<FONT color=#.老年性骨关节炎
<FONT color=#.非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症
<FONT color=#.闭合性非手术治疗的四肢骨折
<FONT color=#.慢性劳损性疾病
<FONT color=#.慢性膀胱炎
<FONT color=#.慢性前列腺炎
<FONT color=#.前列腺增生
<FONT color=#.无合并症的肾结石
<FONT color=#.精囊炎
<FONT color=#.急性鼻炎、各类慢性鼻-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急性鼻窦炎无并发症者
<FONT color=#.急性单纯性咽炎、慢性咽炎、急性单纯性扁桃体炎
<FONT color=#.急性喉炎(重症除外)、慢性喉炎
<FONT color=#.急慢性外耳道炎、急慢性中耳炎无并发症者、外耳道湿疹、鼓膜炎
<FONT color=#.慢性盆腔炎
<FONT color=#.慢性子宫颈炎
<FONT color=#.无症状的子宫肌瘤
<FONT color=#.前庭大腺囊肿
<FONT color=#.阴道炎、外阴炎
<FONT color=#.原发性痛经
<FONT color=#.不合并贫血月经不调(功血)
<FONT color=#.上呼吸道感染:病程3天以内,体温38℃以下,精神状态好。
<FONT color=#.小儿腹泻病:轻度脱水可以口服补液者。
<FONT color=#.毛细支气管炎:轻度喘息者。
<FONT color=#.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无发热、精神状态好,血象不高者。
这三种情况下才使用静脉输液
通知要求,要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静脉注射”的用药原则,并明确只有在患者出现吞咽困难、严重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等),以及出现病情危重,发展迅速,药物在组织中宜达到高浓度才能紧急处理这三种情况下才使用静脉输液。
医疗机构每月随机抽查处方进行点评,安徽省卫生计生委将于发文三个月后组织对省直医疗机构检查并对各地医疗机构进行抽查,检查结果将对全省进行通报并纳入对各地的目标考核。
原标题:安徽确定53类常见病无需输液 三种情况才能“打点滴”
&&患病初期就输液有一定风险
&&昨天,现代快报记者就名单上所列举的部分疾病,咨询了南京市儿童医院内科主任医师王凤鸣。
&&“虽然南京目前还没有类似的名单,但是在治疗这些疾病时,我们也是尽量避免给患者输液治疗。”王凤鸣介绍,例如,名单上说的“上呼吸道感染:病程3天以内,体温38℃以下,精神状态好”、“小儿腹泻病:轻度脱水可以口服补液者”等等,“这些病都是在发作初期,还不严重。这种时候,我们会给患者开口服药进行控制,尤其是儿童。”王凤鸣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如果初期就输液,是有一定风险的,尤其是儿童,容易发生过敏反应。
&&王凤鸣说,列举的53种疾病中还有一些慢性病,“像支气管扩张无急性炎症者、,需要长期吃药才能够逐渐治愈。想挂几次水就能告别病痛,这是不现实的。”
&&仅一两成急症病人需要输液
&&江苏省第二中医院急诊科医生王光苏告诉记者,医院每天晚上要接待近百名患者,但是真正需要输液的也就一两成,其余的只需要观察或者口服药物即可。
&&专家表示,输液在医学上属于侵入性操作范畴,等于一次小手术。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进入血液循环,极易出现肺肉芽肿、肺水肿、静脉炎症和过敏反应等。因此,静脉输液是公认最危险的给药方式。专家表示,如果患者肠胃功能正常,口服药物应是第一选择。
&&滥输液在成年人中更常见
&&据《2009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显示,注射剂占所有不良反应的59%,其中输液又占绝大部分。因为药物通过静脉注射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没有经过人体天然屏障的过滤,如果有不良反应,往往更快、更严重。
&&“现在,滥输液的情况在成年人中更常见。”王凤鸣表示,很多成年人有了感冒发烧的初期症状后,就跑到医院里要挂水,为的是早点痊愈。“挂水次数多了,身体会产生耐药性,如果以后遇到大病,治疗的难度会增加。”王凤鸣建议,在感冒发烧等病症的初期,可以通过吃药加休息的方法治疗,3天后,如果病情没有好转,才考虑输液等深度治疗。
过度输液危害大
  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有这样的感受,生病了即使只是小小的感冒,到了医院里都免不了要输液,来自卫生部的调查数据显示,最常见的被滥用抗生素是用于输液的青霉素。中国平均每年每人要“挂8瓶水”,远远高于国际上2.5瓶-3.3瓶的水平,我国俨然已成“吊瓶大国”。其实过度输液对健康有很大的危害。
  过度输液危害大
  专家提醒,输液不是“万能药”,不可能“液到病除”。相反,过度输液还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后果。
  1、降低人体免疫力。在自然状态下,人体对周围环境的病菌具有较强的防御能力。如果大病小病都依赖输液,不仅会增强病菌的耐药性,还可能干扰人体的正常防御功能。久而久之,就会形成难以控制的恶性循环,降低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
  2、损伤人体肝肾等器官。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输入的药液进入人体后,大部分都要经过肝脏代谢,最终由肾脏排出体外,这会加重肝肾的负担。长期输液,就可能对肝肾等器官的功能造成损伤。如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除可能引起肾功能障碍外,还会对听力造成损害。
  3、存在较大风险。既使输液前做了无菌化处理,溶液的浓度合理,速度得当,输液也依然存在难以预知的风险。如身体虚弱者、心脏功能欠佳者,都对身体“容量”的变化十分敏感,即使只输入普通生理盐水,也会加重心脏负担,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专家提醒,静脉输液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在所有药物剂型中“高居榜首”,是最不安全的给药方式。
  4、导致人体菌群失调。人体的体表及体内寄存着许多细菌,正常情况下保持菌群间的平衡,就不会引发疾病。过度输液会导致人体固有的细菌菌群失调,增加细菌的耐药性,为今后的治疗带来难以想象的不良后果。
  5、可能造成人体不良反应。当体内输入致热、致敏物质,如游离的菌体蛋白或其他代谢产物时,这些物质的输入可能造成人体不良反应,如发热、红疹、瘙痒、肿胀等过敏性反应,严重者还可能休克甚至死亡。此外,长期注射浓度过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易引起静脉炎等病症。
  什么情况才需要输液?看看发达国家是怎么规定的!
  美国医生对用药十分谨慎,非常重视药物副作用的问题。一般医生不随便给病人输液,除非遇到不得已的情况。这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是输液比较容易产生不良反应;二是交叉感染;三是为了减少病人在用药时的疼痛;四是避免病人产生抗药性。其中,第四点是考虑最多的。对于普通的感冒发烧等疾病,美国医生也严格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能口服的药尽量要求口服,可肌肉注射不静脉输液”,而且不用抗生素;在美国医院,病人不到重病或紧急抢救,都不主张患者打针或打点滴。
  即使输液,美国医院也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如设备必须彻底消毒,使用一次性针具等。美国甚至没有“退烧针”,一般提倡非药物疗法,像休息,加强营养。很多美国人得知中国人感冒发烧动辄就要输液之后表示相当惊讶,因为当他们病了的时候,医生只是说多休息多喝水。而一般当病人的体温在38.5℃以下,才服用药物或者使用冰袋物理退热;当体温超过38.5℃高烧不退或者病患严重脱水导致体液电解质紊乱时,静脉点滴退热才是不得已的选择。
输液风险高于吃药打针
  静脉输液,俗称打“点滴”。在呼吸系统疾病高发的冬季,几乎各个医院都是“吊瓶森林”。
输液风险高于吃药打针 哪些情况才需要输液
  抗生素使用较多是输液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
  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副所长吕媛表示,目前临床上抗生素使用较多是输液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输液患者中很多都是因为各种感染,包括最常见的呼吸 道感染以及胃肠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输液是抗生素给药的一种主要方式,尤其是一些呼吸道疾病,如细菌引发的感冒和肺炎等。目前抗生素使用不规范已经 是公认的医疗问题,而一些没必要用抗生素或没必要输液的患者也开始输抗生素,这是输液较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输液若有不良反应,发作更快更严重
  我们一方面无休止地输液,另一方面却对输液的风险知之甚少。输液作为一种持续的静脉注射,和口服药及皮下注射相比确实有疗效快疗程短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很多健康隐患。
  北京协和医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黄建始表示,静脉注射通常伴随的不良反应较重,发生频率也较高。根据国家卫生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推算,目前我国 每年因为药物的不良反应住院的病人高达250万。静脉注射的药物通过吊针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没有经过人体天然屏障的过滤,虽然发挥药效更快,但如果有不良 反应往往也更快,更严重。而且输液本身因为操作的问题,在临床上也会有很多输液反应。比如滴注过快、液体温度过低或存在不溶性微粒,这些都会造成血液循环 系统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合理用药原则是'能口服的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绝不静脉注射’。这在国内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 门诊探访
  患者对输液风险一无所知
  正在中国地质大学上大三的小可同学最近有些感冒,吃了校医院开的药后没见好转,于是她自费来到北医三院呼吸科就诊。“感冒好几天了,头晕脑胀,好像还有点发烧,真折磨人。但医生也没给我输液,开了点感冒药让我回去继续吃,我真的希望能输液快点好。”
  在发热门诊和儿科诊室里,记者看到了很多正在输液的患者,多是感冒发烧、咳嗽、支气管炎和拉肚子,其中80%是因为呼吸道感染而输液。家住学院路的 焦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多次要求护士为自己调点滴速度,“每次输液都感觉有点不舒服,可能是滴得太快了。不过护士说不能再调慢了,后面还有两袋液 没输呢。”
  当被问及不担心输液的不良反应吗?脸色苍白的焦先生说,只知道过敏会出事,其他的就不知道了。正在输液的其他患者大多也不知道输液会有哪些不良反应,很多人都说输液前没皮试,而且也不觉得有皮试的必要。
输液风险高于吃药打针 哪些情况才需要输液
  ■ 专家看法
  多数疾病都有多种给药方式
  那么哪些情况下才需要输液呢?
  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童朝晖表示,临床上并不是每个感冒发烧的人都需要输液。“就拿呼吸道感染来说,有一半以上可能都是因为病毒引起的。这时 就不应该给患者输一些抗生素,因为抗生素只对细菌引发的感冒有用,对病毒性感冒起不到作用。而且即便是需要用抗生素,给药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可以口服或肌 肉注射。多数疾病都有很多给药方式可以选择,究竟如何选择就要根据病人的情况了。感冒是很复杂的病。从治疗上看,一般提倡非药物疗法,像休息,加强营养, 应用物理疗法退热等。如果不见好转,必须用药来治疗,首选是口服药,其次是肌注,最后患有合并症方需静脉点滴。”
  ■ “点滴”分析
  输液风险高过吃药、打针
  对于静脉输液的讨论一直都没有停止,静脉输液有哪些风险需要我们重视呢?吕媛表示,在几种给药方式里,输液的风险确实比口服和肌肉注射都要高,尤其是过敏。
  防止过敏
  头孢类药物尽量做皮试
  同样的药物如果采用静脉输液的方式比口服和皮下注射更快进入人体,这就导致如果患者对药物有不良反应,输液带来的后果比口服和皮下注射更严重。这样 的问题除了药物本身被污染外,最典型的就是过敏。而口服药如果有不良反应可以洗胃,皮下注射的吸收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样都能给急救制造一定的条件。
  吕媛表示,为防止过敏的发生,有些药在输液前应皮试。青霉素、链霉素等强制要求皮试的药物问题不是很大,而像头孢类药物等没有强制要求皮试的药物, 就要注意了。“头孢的问题本身存在一些争议,除个别的头孢类药物在说明书上规定要皮试外,其他的均只是对青霉素过敏及过敏体质的人要慎用。《中国药典》也 对头孢类药物没有明确规定,虽然头孢一类的过敏反应比青霉素几率小,但医院出于负责的角度也应该做皮试,患者为了自身的健康更应该要求做皮试。”
  输液反应
  5种情况较常见
  童朝晖表示,患者在输液的过程中也应时刻注意常见的输液反应:
  发热反应:因输入致热物质而使患者出现发冷、寒战、高烧等症状,并伴有恶心、呕吐和头痛。
  心力衰竭:因为输液速度过快,使短时间内血液系统输入太多液体,导致心脏负荷增加。
  静脉炎:由于输液器具达不到无菌要求而使静脉局部感染,或由于长时间输浓度高、刺激性强的药品,而使输液处静脉内壁出现炎症。症状为手臂出现条状红线、局部红肿热痛。
  空气栓塞:因为输液管内空气没有排尽,或者导管连接不紧而使空气进入静脉。常表现为胸部异常不适,同时出现呼吸困难,严重时会导致病人死亡。
  肺水肿:输液时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咳嗽时出现泡沫状的血痰。
  童朝晖表示,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1、患者在输液时准备些衣物或毛毯,注意保暖;
  2、长期注射的患者应多更换注射部位;
  3、输液速度不宜过快,尤其是老人、儿童和心脏病患者。家属或护士不要长时间离开输液者,以防液体走空。输液时若出现呼吸困难、头疼和呕吐等症状,要立刻降低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
  医院感染
  时间长,感染机会大
  由于输液需要的时间长,加上医院内部无菌化不严格,可能在输液的某个环节,使患者感染院内流行的一些传染性疾病,如乙肝等。
  ■ “点滴”建议
  治病别求快,输液隐患大
  目前,输液在各种治疗手段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甚至在患者心里形成了发烧就要输液的观念。北京协和医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黄建始表示,静脉注射确实需要谨慎。
  输液本是“迫不得已”的给药方式
  黄建始说,输液在中国更像一种长期形成的就医文化,好像不输液就治不了病,以至于患者都迫不及待地要输液。实际上在西方国家,输液是医生不到万不得 已不会使用的“最后的给药方式”,只有急救患者、重症患者和不能进食的患者,才会采用静脉注射这种开放人体静脉通道风险较高的方式。
  输液影响体内的用药环境
  黄建始说,对静脉注射的谨慎态度不只是对医生的要求,患者的医疗理念也要转变。从治疗成本上看,输液费用显然要高一些。同样是感冒,通过口服药以及 休息的方法治疗,基本上只需20-30元。而静脉输液,一般都要用抗病毒药、抗感染药、维生素、液体和输液器,加起来大概要200-300元。“这十倍的 差距,老百姓为什么看不到呢?因为现在治病靠输液几乎已经成了一种固定的看病理念。”
  “现在生活节奏太快,连治病也求快,感冒输液确实好得快,小孩子又不会按时吃药,输液更省事。有时就算大夫不想给输液,家长着急希望尽快退烧。实际上尤其是对孩子,输液虽然好得快,但对体内的用药环境会造成影响,对今后的其他治疗不利。”黄建始说。
必知输液4大弊端 三种情况判断是否输液(图)
  导读: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姚宏文公布了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联合制定的合理用药十大核心信息,其中一条“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引起了广泛关注。据统计,在我国至少有一半的输液是不必要的。但有些人即使是小感冒也会选择输液,希望能好得快一些。输液安全性有多高,有哪些问题应该引起关注?
三种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输液
  输液的弊端
  1.容易引起感染
  输液时如果注射器、针头和注射部位的皮肤消毒不严,有可能使针眼红肿、化脓,严重的还能引起全身感染。
  2.输液更易引发不良反应
  相比口服药和肌内注射,输液时药品不经过任何屏障直接进入血管,一旦过敏,患者可能在几分钟内出现休克,甚至死亡。如果输液速度过快,有可能因循环负荷过重造成肺水肿。
  3.耗时费钱
  输一次液,少则一小时,多则四五小时,显然比口服药和肌注浪费时间。而相同剂量的同样药物,费用比口服或其 他常用的用药方法要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
  4.盲目输液更容易增加整个人群的耐药性。
三种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输液
  3种情况才需要输液
  专家认为只有3种情况才适合输液:1.吞咽困难,同时也没有办法注射肌肉针;2.严重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等),需要大量补充营养和体液;3.病情危重,发展迅速,药物在组织中宜达到高浓度才能紧急处理的情况。&
三种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输液
  5种常见不良反应要当心
  发热反应:因输入致热物质而使患者出现发冷、寒颤、高烧等症状,并伴有恶心、呕吐和头痛。
  心力衰竭:因为输液速度过快,使短时间内血液系统输入太多液体,导致心脏负荷增加。
  静脉炎:由于输液器具达不到无菌要求而使静脉局部感染,或由于长时间输浓度高、刺激性强的药品,而使输液处静脉内壁出现炎症。症状为手臂出现条状红线、局部红肿热痛。
  空气栓塞:因为输液管内空气没有排尽,或者导管连接不紧而使空气进入静脉。常表现为胸部异常不适,同时出现呼吸困难,严重时会导致病人死亡。
  肺水肿:输液时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咳嗽时出现泡沫状的血痰。
  其实,能口服的不采用肌肉注射,能肌注的就不输液一直是国际上公认的用药方针。输液并不一定是治疗的最佳选择。
  面对输液,人们一直都挺矛盾,有时觉得不打吊针病难好,而有时又觉得“能吃药不打针,能肌注不静脉”。到底哪些时候该输液,输液的时间、速度等又会对药效产生什么影响呢?
  一般,在无法采用口服和肌注时,才应选择输液。具体可以根据以下三种情况来判别。
  第一是根据病情的需要,急症、重症该输液就输液。比如说发烧,体温超过39℃甚至40℃,就应该选择输液,因腹泻、呕吐、出血等严重脱水或休克的患者,需要通过输液达到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调、维持酸碱平衡、增加循环血量,维持血压等目的。
  第二是根据药物性质,有些药不能肌内注射,所以只能用静脉注射的方式。比如治疗肿瘤的化疗药物,有些会导致组织溃疡、坏死,因此必须中心静脉给药;比如脂肪乳等“营养药”,因为给药量很大,不可能通过肌内注射实现,补液也是如此;还有临床上常用的维生素C,刺激性也较大,会腐蚀肌肉,一般会采用静脉注射。
  第三是根据患者的病情,比如对于昏迷的病人,无法口服药品,因此只能采用静脉注射。(节选)
“中国式输液”孩子如何幸免 一位昆明妈妈的输液反击战
&&&&伤心的奶奶搂着睡着了的小孙子打吊针&&本报记者&付兴华&摄
&&&&本报美编&胡强俊&画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手机找法网
您的当前位置:
医院称药物过敏所致,相关部门介入协调 本报讯 记者林成宝报道:昨日,49岁的湖南人唐先生在禅城同济医院北江社区卫生服务站打点滴时突然死亡。家属怀疑医院用错药物,但院方却表示是用药物过敏所致。卫生与药监部门参与协调此事。 家属: 死者生前身体良好 昨日下午1
  昨日,49岁的湖南人唐先生在禅城同济医院北江社区卫生服务站打点滴时突然死亡。家属怀疑医院用错药物,但院方却表示是用药物过敏所致。卫生与药监部门参与协调此事。
  家属:
  死者生前身体良好
  昨日下午1时40分,记者来到同济医院北江社区卫生服务站,死者唐先生已被白布包着,家属围在旁边大哭。死者的女婿贾先生告诉记者,其在上午10时23分接到北江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电话,告知其岳父不舒服,并要求他马上赶到服务站。&当我到来时,服务站的医生才告诉我,岳父经抢救无效后已经死亡。&
  贾先生告诉记者,因为天气变化,其岳父昨天早上起床后表示不舒服,说喉咙痛和痒,后在7时30分出门去服务站。&因为他说不严重,所以,我们都没有人陪他来,他出来后吃过早餐才到服务站的。人好好的,怎么打了点滴就不行了?今天与昨天打的点滴一样,我们怀疑服务站是用错药引起的。并且我们不明白为何人死了才通知我们?&
  因服务站只承认死者是因药物过敏引起死亡,不属于,且服务站要求死者家属把尸体先安放在殡仪馆,但其家属不知如何处理,到昨晚8时,尸体还在服务站。据了解,死者今年49岁,来自湖南永州,生前是一工地的包工头。
  院方:
  死者是因药物过敏引起
  对于死者的死因,同济医院医务科科长刘某某表示,死者是因药物过敏引起死亡,不属于医疗事故。&他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并肺部感染病,10多年了,他前几天都是因为这个病在我们服务站打点滴的。今天一来也告诉我们医生就用昨天的药。但我们医生也给他做了身体检查,除了老毛病,没有发现他患有其它病。&
  经死者的主治医生反映,死者用到第二瓶药水&头孢派酮钠&还不到1分钟的时间,就跟医生反映表示其胸口很闷。&医生看到此景后表示他药物过敏,马上停止了药物注射。& 刘某某解释,对于同一药物,同一人在不同时间用时也会引起过敏。&不能说他用过就不会过敏。&
  &上午10时10分,医生见死者病情严重后,马上拨打了市一医院的120。&刘某某说,市一医院医生赶到后对死者进行了抢救,同时打电话通知家属,但因死者的病例上只写上他本人的电话,所以找到其家属并通知到家属时,死者经抢救无效后死亡。
  部门:
  应依法律程序处理
  禅城区卫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此事,他认为应该依法处理。&看尸体鉴定结果而定。假如是属于医疗事故,就应按医疗事故来解决。&该负责人还说,其已经引导死者家属走法律程序解决,但也尊重死者家属的意见。&我们会协调医院去处理这一事情。&记者昨日下午还获悉,市药监局与禅城区药监局也参与协调此事,把死者用过的药品与同一批次的药品带走检测。
专业站首席律师
常见问题解决方案
最新解决方案
保管人有重大过失的,那么需承担赔偿责任,并且是按贵重物品的实际价值赔偿。不过,如果托管人未声明是贵重物品,那么物品遭到损毁、灭失的,保管人可以按一般物品予以赔偿。 ...
因为是无偿保管他人财物,所以保管人证明自己没有重大过失的,那么就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
物主保管不当需承担相应责任,而有过失的行为人也需负担责任,可以根据双方责任的大小,接着进行财产损失赔偿。 ...
如果财物被不小毁坏,保管人有重大过失的话,那么即需要进行赔偿。 ...
误剪了他人的网线导致工作损失的,其实属于间接损失,而在实践中,法院一般不支持间接损失。不过,最后是否赔偿得看具体情况。 ...
因为车子被他人故意毁坏不属于车险免赔范围,所以车子被他人烧毁后可以找保险人理赔。并且,如果他人恶意烧毁你的车,并且造成损失有五千元以上的,将要承担刑事责任,所以建议你可以积极报警处理。 ...
 医患协议书是否有法律效力?医患双方经协商一致,就医疗纠纷的处理签署协议书时,应注意签订协议的主体要与上述主体相一致,患者的所有继承人均应签署,才可确保协议的有效性。
医疗事故在日常的医务人员的执业过程中时有发生。但是很多人都不能正确区分医疗事故与相关的医疗差错的区别,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医疗事故。那么,怎么区分医疗事故和医疗差错?医疗事故与医疗差错究竟怎么界定?
医疗官司长期来因专业性强,诉讼环节多等多方面因素,让很多发生了医疗纠纷的患者望而却步。目前绝大多数医疗官司案件需要通过司法鉴定来明确双方过错,对于没有医学和法学背景的患者而言,打官司无意是一个挑战。本篇文章主要给大家讲述,打医疗官司前,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如何进行有效的司法鉴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日前联合出台《关于办理药品、医疗器械注册申请材料造假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依法惩治药品、医疗器械注册过程中的数据造假违法犯罪行为。下面找法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药品、医疗器械注册申请材料造假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全文。
在生活中,我们在生病的时候,大多数都会选择去找医生给我们医治,但是在去找医生医治的时候,也是有可能因为疏忽,或者是过失,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热门找律师:
热门问题:
热门推荐:
400-676-8333
微信扫一扫,关注找法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点滴益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