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装时代三脚架架测点时为什么要多放7厘米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定位测量放线施工方案讲解.doc 17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3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一、施工程序
二、控制原则
三、 施工准备
四、工程平面控制网
五、工程定位测量
七、工程重点部位的测量控制方法
六、工程高程控制
八、工程沉降观测
九、施工注意事项
十、施工测量管理
十一、 施工测量保证措施
定位和测量放线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一、施工程序
交桩→复核→建筑定位→控制主轴线测设→高程引进及传递→施工测量→沉降观测
二、控制原则
1、在测量放线过程中,遵守先整体后局部、先高级后低级、先控制后细部工作程序。
2、选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3、测量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落实“三检”制度,即:自检、互检、交接检的原则,确认合格后,提请工程师进行验线,合格后,方能进行下道各工序的施工。
4、严格做好测量仪器及器具的检定、检修及维护的工作,保证仪器的精度从而在根本上控制测量精度。
5、桩位放样时定出的桩位之间必须进行校核,轴线的延长点要准确,标志要明显,并要保护好。
6、测量时尽量选在早晨、傍晚、阴天、无风的气候条件下,太阳光太强时需给仪器遮打太阳伞,减少旁折光的影响。雨天易造成各部位的施工用线失效,雨后测量人员要及时核对控制线的准确和有效,避免质量事故。冬季施工时气温过低可使墨线冻凝无法附着在基体上,可适量掺入乙醇防止冻凝。
7、各项资料作到及时、真实、符合资料管理要求。
8、施工测量中,严格审核依据点正确性,测量记录应原始、正确、完整、工整、计算依据正确、步步校核。
三、 施工准备
1、人员配备
由于本工程测量工作量大,测量精度要求高,为确保工程优质高效的完成,本工程配置测量工程师1名,测量员2人,每名测量人员安排1名测量协助工,负责现场的测量工作。
序号 人员配备 配备人数
1 测量工程师 1
2 测量员 2
3 测量协助工 3
2、测量仪器配备
测量仪器、工具必须准备齐全,其中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钢卷尺等重量仪器、工具必须送指定的计量所检定,送检过的仪器、工具必须保证在符合使用的有效期内,并保留相应的检验合格证备查。配备仪器和工具如下表:
序号 仪器名称 型号 数量 精度 备注
1 全站仪 STS-752R 1台 水平角0.4" 竖直角2" 控制点、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2 电子经纬仪 FDT2G
±2" 轴线测量
3 水准仪 DS32 2台 ±1mm 高程控制测量
4 激光垂准仪
5 钢卷尺 G8566(50m) 3把 经交大检测合格 距离测量
6 卷尺 Y1-5019(5m) 6把 经交大检测合格 施工放样
7 双面塔尺
2把 1mm 标高控制
测量人员施工时联络
所有仪器、设备都有有效的鉴定证书,仪器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定期对其进行检查、保养,并做好记录。还应准备测量所需要的辅助工具和材料。例如:重锤球、羊角锤、红油漆(带稀料)、毛笔、红铅笔、15mm水泥钉、50mm水泥钉、铁锹、木桩等。
3、内业计算
采用计算机配套相应的计算及绘图程序,CAD软件,现场计算采用卡西欧DASIO计算器,该计算器己输入有关计算程序来进行数据处理。以求高效、准确地进行测量工作,确保工程质量。
四、工程平面控制网
1、控制点建立
以建设单位提供的控制点为高级控制点,在地下室外边建立一级控制网,一级控点间距50m~100m,控制网点必须留在便于施工复测而又不易破坏的地方,该点做好保护措施,根据现场情况,布置一级控制点。
一级控制网点,要做好保护,必要时可用混凝土包裹以防施工中扰动网点,造成测量误差。控制点埋设至少7天后方可进行施测,做法如下图所示:
二级控制网布置:
本工程地下室两层,底板经浇筑完成后,地下室直接采用“外控法”控制基坑内各轴线位置,即全站仪坐标法放样,放样出地下室轴线,并弹出柱、梁线。
主楼±0.000板完成后,在±0.000板面上设置二级控制点进行控制。每栋楼每个施工段首层板上设置4个(个别楼栋需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二级控制点,每栋楼二级控制点成十字型布置,并做好和一级控制点的校核、复测工作。
2、测量及改正
测量拟采用闭合或附合导线测定。精度等级按一级导线技术要求。经过方格网整体严密平差,求得所放样点的实际坐标,然后将各点的设计点位改正到设计位置上。改正后的主控制桩点,进行矩形网角度及边长检测。
五、工程定位测量
1、测量方法
本工程建筑高度99.0m,结合本工程施工现场周围环境的特点,本工程主体将采用“内控”投测方法进行施工楼层的测量放线。地下室施工阶段的定位放线采用“外控法”,即在基坑周边的一级测量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用极坐标法或直角坐标法进行投点到地下室底板上,然后再进行地下室轴线放样。
当楼板施工至±0.000时,在基坑周边的一级测量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用极坐标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图片】小白自己动手实验——上脚架是否有必要关防抖?【单反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418,810贴子:
小白自己动手实验——上脚架是否有必要关防抖?收藏
实验工具:微单NEX-7,18-55带OSS的狗头一支(新买的长焦狗头还在路上,无奈只有这一支狗头能做下实验了),DIGIPOD低端三脚架一副。废话不多说,直接上对比图:(以下各图均为画面中心100%截图,均为55mm长焦端,自动对焦模式,使用三脚架,两张照片除有无开闭镜头防抖外无任何其他区别)第一张对比,物体距离相机1.5米:上图未开防抖上图开防抖第二张对比,物体距离相机7米:上图未开防抖上图开防抖第三张对比,物体距离相机约:40米上图未开防抖上图开防抖第四张对比,物体距离相机约:120米上图未开防抖上图开防抖第五张对比,物体距离相机约:300米以上上图未开防抖上图开防抖好了,就拍了五组照片对比,快门时间均为15S,说实话作为一个小白也不知道这样对比是否正确得当,而且肉眼也看不出什么大的区别.作为一个小白就应该多做实验,用心学习,请各位大大指教~
「国美在线」国美在线canon单反相机国美数码,大牌品质,国美网上商城!「国美在线」canon单反相机国美让网购更简单,给你想要的数码产品!
这种测试太不严谨了,比如风对架子的影响,某些轻微的震动等等。防抖不防抖本来就是细微的区别,这样测试明显不行。不可预见性的因素太多,所以这个测试基本没意义,不过LZ自己动手还是值得鼓励的!
第一张图没什么感觉,第二张图看右面的眼镜,不开防抖要比开的清楚。第三张不用说了,字整体未开防抖都比开的清楚。第四张图不知为何,开防抖的更清楚些。最后一张图,看中间右面的那个窗户,未开防抖的能清楚地看出是两扇窗,而开了防抖直接看不清。
我记得nex的说明书有明确标注:使用三脚架时建议关闭防抖功能
用了快门线没?没用的话没意义
上架子肯定要关的...你这个有点看不出来,看过一文章,就是对比的,有一些区别的,上架子还是关了好,开了是模糊一点~
本人刚做过实验,上三角架必须关防抖,没有其他选择!!!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来到pchome,大家会越来越了解到三脚架的重要性。很多情况下,有了三脚架,才可能有清晰的图像。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选择三脚架呢?我想从头到尾的分析一下市面上公认性价比极高的两款三脚架,TANNER 633S和HIGHLY ZH0201。
从快装系统开始说起
本文作者:偷天陷阱
这两款脚架基本上是在400元-450元的价位上,而质量可以和800元以上的进口脚架媲美。有人喜欢推荐世界名牌的一些廉价型号,可事实上这些廉价型号无论是高度还是强度都是无法和这两款脚架相比的。要么你准备好三千块,直接上GITZO;或者准备好1500,来个日本货VELBON,想花几百块钱买世界名牌,结果自然是拿到一款性价比极低的产品。
哈莱zh-0201和tanner 633s
第一部分:从头到脚看脚架
话归原题,我们来看看三脚架的几个重要部分。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具备什么样的特性才是一款真正优秀的三脚架产品。
1.快装系统
快装系统的好坏主要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快装板的品质和性价比。另一个是快装板和云台的连接部分的配合程度,包括易用和稳定性。
快装板本身,应该是越大越好。大的快装板,可以提供更大的接触面,相对而言,也就更稳固,更不容易抖动。事实上,快装板面积大小,所影响的主要是反光板上弹和快门拉动的机震幅度,在120相机或者早期海鸥上面机震是相当厉害的,这时候一块大面积的快装板会让你知道什么叫稳若泰山。但是在DC上面,应该说体积大小,影响是不大的。这一点上TANNER 633S的快装板实在是小了点,对于MAMIYA之类的大机器可就有点力不从心了,而HIGHLY的这块就相当扎实了。
其次,快装板接触相机的部分,应该要柔软。避免模上相机底座。一般现在使用的材料有橡胶、软木和橡胶软木混合(我知道有用塑料的,但这种是垃圾货,不予考虑)。橡胶制品价格低廉,但是时间长了有发脆的可能;软木的虽然品质好档次高可价格就贵了而且还怕潮;橡胶软木混合的则是取个折衷。TANNER 633S的这次用了低档材料,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HIGHLY ZH0201是软木和橡胶混合,算是个折衷,我问过HIGHLY的设计师,他说全部用软木成本太高,不合算。
然后是上顶螺丝的质量。按照国际标准,这个螺丝的长度不可以超过5.5MM。太长了则会影响到相机的安装。这个螺丝的一般直径是1/4MM,适合135相机底座。还有3/8MM的,则主要应用于大机器。TANNER 633和HIGHLY ZH0201做的都还不错,都是1/4MM口径的。
接着就是快装板和云台的连接部分,一定要是三点的,两点接触的快装板可以一律枪毙。三点的意味着稳固和不可动摇。不会有滑动。TANNER 633S和HIGHLY ZH0201的三点支撑都相当不错,一旦安装上以后就纹丝不动了,和某些国产的品牌是不可以同日而语的。
至于快装板的材质,重量要稍重,而且一定要耐磨。TANNER 633S我觉得最大的败笔在于材质外面的涂料,个人以为长久使用一定会磨坏的。HIGHLY ZH0201则使用了压制铝,巧妙的避免了这个问题。
总的来说,快装系统ZH0201基本上算是战胜了TANNER
云台的好坏对相机稳定相当重要
云台的好坏对于相机的稳定同样至关重要。
我们评价一个云台(我这里只讨论三维的云台),要考虑几个方面。
2.辅助功能
3.和底座的连接系统
云台的承重是怎么计算的呢?可不是说能够承受多少重量哟。云台的承重是说多少公斤的东西上去,在锁紧的状态下,不会有位移的现象。至于机震的问题,事实上厂家是没有考虑的,对于我们的而言,只要把厂家的MAX
LOAD数据*0.7左右,差不多就是实际的最大承重了。
ZH0201的云台HL0901最大承重号称是10KG,我尝试过在上面放置10KG的重物,的确是毫无位移。633S这一点做的也不错,10KG也可承受。但是考虑到振动的因素,我觉得两款脚架比较保险的话,7KG也就差不多了。再重的话,心里还是觉得玄。
云台的辅助功能可以帮助你确定相机的水平、翻转脚度等。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国外的型号在这个方面做的是相当到位的。然而很遗憾的,两款脚架的水平仪居然都不在云台快装平台上。总算好在有脚度提示,然而633S少了一个Z轴的角度提示(结构造成的),而ZH0201不但没有X轴的角度提示,在Y轴上还少了标准刻定,真是让人啼笑皆非,我强烈建议大家自己用粉笔画一个!这一点633S的603C云台基本是战胜了ZH0201的HL0901。
云台和底座的连接是非常关键的部分。却被很多人所忽视。一个云台转上去之后,我们要从反面把下面的螺丝顶上来才算完成了云台安装,可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一点。633S采取了3点上压,无疑会更加平衡和稳固。而ZH0201则是1点上压,要稍差一点。值得一提的是,ZH0201的上压螺丝是通过随脚架的小型工具操作的,非常方便。
至于云台的材质,我觉得同样技术条件下越重越好。TANNER
633S和ZH0201都使用了压制铝,从表面工艺上看,ZH0201更具优势,但633S拿在手,我却觉得更有质感。原因我也说不出,呵呵。
云台上面的比较,基本上两款三脚架都有不少的毛病,相对而言,633S要更好一些,毛病少些,也没有ZH0201那个缺少刻定的低级错误。无论如何,两款云台应该说都不算是什么好东西,不过看看价钱,ZH0201的云台HL0901只要90元,而633S的603C也不过160左右,我们就不要过高要求了。
充满争议的中轴系统
3.中轴系统
中轴系统,从来就是充满争议的。我非常认真的劝各位,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尽量不要升起中轴,特别是你的器材在2KG以上或者重心不在快装板连接点的时候。中轴是为了在不增加重量和成本的前提下,大幅度提升脚架拉伸高度而采取的一种妥协手段。既然是妥协手段,也就可以说,我们在稳定性上是做出了非常大的牺牲的。
中轴的问题,我们同样分几点来看:
1.上升方式
3.附加功能
上升方式,其实也就是说上升的时候是怎么样的罗纹或者是根本没有螺纹。一般使用的有三种,第一种是平螺纹的齿条,第二种是斜螺纹的涡轮,第三种是无螺纹。应该说平螺纹的中轴是最不怎么样的,伟锋的很多款就是平螺纹,它的特点是相机的自重在你不缩紧下端的时候会把中轴压下来,这点就非常的不方便。但是同样是平螺纹的捷信产品(世界名牌啊,我买不起的那种),他就采取了一个非常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具体办法是什么我不说,大家到器材城看看就明白了。斜螺纹的涡轮传动呢,是有自锁功能的。即使是下端没有锁进,中轴也不会自动下降,使用起来很方便。但是这种斜螺纹也有问题,就是说上升的时候要比平螺纹付出更多的力气(不过我是感觉不出来,这个说法是根据物理原理来的),而且和外套间隙比较大,锁定后的稳定程度是个问题。而无螺纹的就很简单了,锁紧程度一般都很不错,但是不锁紧的时候可是下滑没商量,承重量也要差一点。
ZH0201使用的是第二种斜纹涡轮传动,633S则是第三种无螺纹的。锁紧程度是633S要好一些,功能上ZH0201的设计更加方便。可谓各有千秋吧。
中轴的高度自然是越高越好,至少给人多一点选择么。这一点633S要比ZH0201高不少,这也是为什么633S在拉伸高度上战胜了ZH0201的原因。(但是有利必有弊,在下压的时候这个长中轴可就成了633S的心病了)
至于附加功能,两各中轴都少得可怜,既不可以倒置(其实两个三脚架都有姐妹型号可以倒置中轴的),也不可以横摆。ZH0201总算还有一个配重挂钩,算是略胜一筹。
中轴的设计,ZH0201胜在功能多样使用方便;633S则是胜在基本功扎实,高度足够,可以说是各有千秋。
管脚问题涉及不少商业机密
管脚的问题,涉及到不少商业机密,我这里不能讲得太深,只能说一点基本的东西。其他的大家自己拆了脚架慢慢研究吧。
影响因素如下:
1.管脚的直径
2.管脚的壁厚
3.管壁的机构设计
4.外部镀层
首先,管脚的直径是很重要的参数,少于16MM的管脚就相当蹩脚了,尽量不要考虑.ZH0201的各级管脚都要比TANNER
633S大一圈,所以总体重量也要重不少了。但是这点我个人觉得还是值得的。尤其是在下压的时候,你会明显发觉TANNER633的外撑要比ZH0201严重许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管脚的直径。
其次,管脚的壁厚也很关键。越小的壁厚成本越低,重量越轻。但无疑也会更脆弱。一般捷信的脚架是1.5MM的。ZH0201由于使用了特殊的材料处理技术和结构设计(此处属于商业机密,不详细论述),所以管壁做到了1MM。而633S我没有拆,估计应该是1.5MM左右的。
然后是管壁的机构设计。这包括导向管的设计,筋骨的设计,都是非常关键的技术,我这里就不多说了。还是一句话,商业机密。
最后是外部镀层。ZH0201的亚光镀层虽然还比不上捷信的那种耐磨,不过有适合冬天抓握的黑色护套,外观上比亮闪闪的TANNER
633可要好看多了。表层刻字属于凹字,相当有质感;TANNER 633索性贴几张粘纸,也没有护套,实在是“粗制滥造”。
管脚上面,无论从实际使用还是设计思路乃至于材料选用和外观,ZH0201都是稳操胜卷。TANNER633S算是惨败。
管脚连接件的龙头与关节
5.管脚连接件
管脚连接件主要是两个,一个是每一节抽出地方的关节,还有一个就是和最上面的龙头地方的连接。
一般抽出地方的关节有三种方式,1.是如同highly
zh0201的快速斜夹力夹紧装置,2.是如同tanner 633s的斜夹力螺纹锁紧装置,3.是如同捷信的螺纹胶木垫圈旋转锁紧装置。
三种方式孰优孰劣?我在以前一直以为是3〉2〉1。毕竟快速斜夹力夹紧装置经常用于一些低档的三脚架。但是随着了解的深入,我发现这三种方式可以说是各有优劣。
首先我们来看快速斜夹力加紧装置。它的松紧程度是预先调节好的,这一点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方面这个确保了打开关闭的快速性,另一方面则你不得不预先调节好关节的松紧。至于有人担心使用长了这种关节会松掉则是完全不必要的担心,因为这个关节的松紧是可调的,实质上和第二种斜夹力螺纹锁紧装置是一样的原理。Highly
zh0201页提供了相关的小工具。
下面我们来看斜夹力螺纹锁紧装置。这种装置的速度要慢一些,因为你必须旋转着好几圈把它锁紧。但是这也确保了你随时可以调节松紧程度。这种装置维护起来简单一点,只要注意保持润滑就可以了。
最后是捷信的那种螺纹垫圈锁紧装置。这种装置的速度比较慢,夹力也不够大。但是外观美观,在设计合理的前提下,也是相当不错的选择。最近有脚夹起用了45度的快速锁紧,倒是相当不错的构思。这种关节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和垫圈的材质有关系。用尼龙的垫圈效果会很差,而胶木的就要好多了。当然价钱也大不一样。
然后是龙头。其实在三脚架制作中,龙头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开一个龙头的模具耗费巨大,一般来说一个龙头不会只用于一个产品,厂家都会用它做出一个系列来。龙头的设计决定了脚管外撑的角度,决定了是否可以下压用于微距,以及下压的角度最低是多少。一般龙头的这个设计是和中轴要综合考虑的,一般可下压角度较大的,中轴会设计的短一些;相反的话中轴会长一些。要不然最低高度的时候要升中轴的话,等于说这个下压就无意义了。
Zh0201的龙头下压脚度非常大,压制铝的材料也给人较有档次的感觉;但是它的下压的那个关节压下去要花不少力气,我看女孩子是够呛;tanner
633s的那种抛光的感觉我是一点不喜欢,下压角度也小,但是它的关节就很容易可以压,不会为难女孩子。
龙头的环节上,我比较偏向于哈莱的zh0201。当然对于大拇指力气较小的,不太拍微距的朋友,633s会更加合适一点。
往往被人忽视的底脚部分
底脚的作用往往被人忽视,然而很多情况下,底脚会大大影响脚架的使用。
最普通的底脚就是橡胶底的,那种底脚没有防滑作用,在光滑地面上外撑非常严重。Tanner633s就是这样,稍稍用力一压就外撑,让人非常失望。外撑虽然和管脚、管教连接件、底脚都有关系,但是底脚的作用是最大的。Tanner
633s应当尽快提供马蹄脚的解决方案给广大用户。
还有一种就是马蹄脚。马蹄脚可以非常显著的防滑。在光滑地面上,使用马蹄脚附加装置的zh0201即使再用力,也没有丝毫的脚管外撑现象。假如去掉马蹄脚,则会有少许外撑,但是总的情况仍然要比tanner
633s好。马蹄脚在三个脚高度不同的情况下依然可以提供三点大面积的支撑,所以的确是相当不错的选择。
马蹄脚大多内藏钉脚,用于野外崎岖地形的固定。这个我没有碰到这个情况,就不说了。
底脚方面zh0201完全战胜了633s。
不过我这里要强调一下,在室外的毛糙地面上,tanner
633s是没有外撑的现象的。这个和是内的情况大不相同。所以说喜欢在室内拍照片的朋友会更多一点的需要马蹄脚。
高度、重量数据比较
8.高度重量数据比较
从最高升起高度(中轴也升起)来看,tanner 633s要比zh0201加马蹄脚的配置高出3厘米左右。考虑到马蹄脚还是可以继续放出的,所以可以看做高度相等。两者的最高高度都在170cm左右。
假如去掉马蹄脚,zh0201要比tanner 633s低大约7厘米。最高高度上tanner
633s无庸置疑的获胜了。
从最低高度看,zh0201要比tanner 633s优越不少,去掉配重钩后加马蹄脚的情况下轴中差不多正好触底。而tanner
633s还是太高了。Highly0201从云台螺丝到地面最低高度是23cm。633相差太远了,我就没有测试。
从重量来看,tanner 633s加皮套是2820克左右,tanner
623加皮套是1820克,zh0201加三脚架皮套是3200左右.一上数据都是我悄悄在超市瓜果电子秤上面得出的。
Tanner 633s的重量官方数据是2400g,就算是皮套没算,怎么会差那么多呢?原来是没有把三个把手的重量算进去。这一点真是让人觉得有失大厂风范。像作弊一样。
Highly Zh0201的官方重量是2.87kg,因为我加了马蹄脚和包,所以上升到了3200克。
这两个脚架都是大家伙,带着爬山可要费一番劲。
特殊功能的相互对比
9,特殊功能
所谓的特殊功能,就是中轴倒置,中轴横置,带独脚等了。
Tanner 633s是啥特殊功能也没有。不过tanner我记得有一款633是带中轴倒置的。似乎是633y吧。
Zh0201是带度脚功能的。他的一条腿可以拆下来做独脚,而且是非常好的一条独脚,刚性程度强,高度也足够,顶端的嵌套螺丝可以直接上相机也可以上云台,真是非常方便。zh0201的独脚架是这样拆下来的:
zh0201的独脚是这个样子的:
10.附件配置
这个比较个体化一点,我就说说633s和zh0201吧。633s送一个三脚架包,材质一般,我也没看出来是什么材料的,有点硬,一条拉练的结构。Zh0201送两个包,一个独脚包一个三角包。三角包内部有衬底的绒布,上面有放把手的插带(这个工艺比较差)。是双拉练的结构。
因为哈莱本身就有做摄影包的业务,所以这个方面做得比较到位,也是应该的。
第二部分:实际测试
实际测试是这样的。使用tanner 633s,tanner 233,zh0201,都升到最高高度。在上面架一座海鸥df1加58mm镜头(机震大王,呵呵)。海鸥的热靴座上固定好一只强力激光笔。把激光打到40米外的墙壁上,然后画一个十字在激光最亮的地方。观察其有没有晃动(因为激光打的距离非常远,所以细微的抖动都会被发觉)。很让人高兴的,三款脚架都完全没有抖动。的确,我在墙壁上仔细观察,在没有重型车辆通过的时候,激光在打到40米外仍然没有肉眼可察觉的晃动!!
然后我让我老婆若米在机位按动快门,基本上每个脚架都有3厘米左右的晃动产生,最后都回复到了原点。这个说明晃动主要是机震造成的。应该说经过40米的放大只有3厘米的晃动,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假如大家使用的是数码机,又使用了快门线,则可以排除掉机震的可能性,使用这三款脚架都不会有丝毫抖动。
zh0201静态30s.
激光形状本来就是如此,下面不再说明。
zh0201快门按动16s
tanner 623 静止30s
623快门按动10s
tanner 633静止30s
tanner 633快门按动10s
第三部分:导购指南
其实一个人肯定不能只有一个三脚架,大家首先要搞清楚这一点。不同的脚架适合不同的需求。
以我来做例子吧,我现在一共有五个常用的脚架(夸张了一点,不过js都是这样的,呵呵)。
Wf202,是用来外地出差的时候随身携带的。放在我的L400
AW大型摄影包里面很方便,拿出来拍夜景也还勉强凑合。自拍可是万万不敢的。
TANNER 623,是我外出时候的常规装备,一般很多人外出的时候,我知道也拍不到什么好东西,就会带TANNER
623。应应景吧,不到总归不好。
HIGHLY ZH0201,是我外地风景外拍和平时的主力装备。爬山的时候脚架留在下面拆个独脚架上山,也方便,需要长时间曝光的时候就一起带上。非常稳固,3KG的重量对我还不算大的负担,毕竟我的摄影包就有7KG。
另外一个HIGHLY ZH0201我是放在家里的,经常配合TANNER
623做我的闪光灯支架,因为高度足够,用起来很方便。
我还有一个钳式三脚架,用于微距和桌面布光。
其它的小玩艺就数不胜数了。
作为普通摄影者,备两个脚架是完全必要的。一个就是3kg左右的大型三脚架,用于严肃的拍摄场合。还有一个类似于wf202的可以随身携带。
我这里要提醒一下,wf202的质量个体差异非常大,大家要好好挑选,宁波伟锋的产品估计是手工装配的,一个东西一个样子,买的时候千万小心。我这里简单说一下挑选的原则。一个是把腿打开,看看张开的角度是不是一致(不要笑,三个里面就有两个不一致的),然后是拉出关节并锁紧,看看是不是能承受一定压力;然后看底下面的橡胶是不是牢固;最后是看外面送的包的腕带是不是牢靠(很遗憾的,我帮人买的自己用的到现在有5个了,没有一个牢靠的)。
买大型三脚架一般按照如下规则挑选:
观察表面处理涂层,要是耐磨性很差,不要买,不然容易破相。
观察每个关节的缩紧是否可调,要是不可调,检查可不可以正常锁紧并承受你的最大力度的折磨。
3. 观察脚钉是哪一种,最好是马蹄内藏钉脚的。
4. 观察最高升起高度,越高越好。
观察最低压下高度,越低越好。注意重轴是不可以升的,不然就没有意义了。
6. 观察快装板是否三点固定。是否有滑动的可能
7. 观察快装板的面积大小,越大越好
8. 观察云台的手感和辅助角度标示,是否完整,精确。
9. 观察云台河底座的连接是否纹丝不动。
10. 观察管径的大小,最下面一节应该不要低于16mm。
11. 在光滑地面上用立下压脚架,看是不是有管脚外撑现象。
观察中轴和三脚架龙头的间隙大不大,锁紧后会不会晃动。
13. 观察中轴是不是有自锁功能。
上一台大炮机器,在镜头最前方固定一个激光笔,然后射到远方30米处。跑到30米外的墙壁处看有没有晃动,然后让人用快门线按动快门,看晃动幅度是不是在2cm以内。(假如不是快门线,可放宽到5cm).
我的介绍差不多到这里了,有什么指教和问题请到中提吧。
热门文章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轻装时代 999 三脚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