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百度每天都在苹果手机屏闪百度经验上整一些臭婊子出来

触屏版手机屏幕上出现整个屏幕的条纹,屏幕偏白但能用,功能都没问题,就是影响美观。是什么原因呢?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触屏版手机屏幕上出现整个屏幕的条纹,屏幕偏白但能用,功能都没问题,就是影响美观。是什么原因呢?
我有更好的答案
很明显排线松动。或者直接就是显示屏给嗝坏过。这手机如果是新手机,百分之百翻新机。
采纳率:30%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手机屏幕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该网站暂时无法进行访问温馨提示:该网站暂时无法进行访问原因一:根据,您尚未进行备案;原因二:根据,您当前的接入商不正确;原因三:您的网站可能存在不适宜传播的信息,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本页面为默认提示页面,如网站存在以上问题请及时进行处理。都市奇门医仙小说全文阅读_都市奇门医仙免费阅读_百度阅读
&0手机专享价
扫码免费下载该书再送20元代金券
在电脑上继续阅读
您需要支付版权费用
会员免费读
开通图书VIP会员
万本精品好书免费读
用手机扫描以下二维码
开通图书VIP会员,万本精品好书免费读1.我记得去年,大家的风向还是站网易云的。忽然之间,风向大变。&br&2.想到这里,今天网易云被人抛弃,我又赶紧向里面办了我第一次给网易云冲的会员,半年不多,也是一份心意,三年多了网易云,我欠你一份会员。&br&3.2017年7月,计算机世界那篇&狗日的腾讯&言犹在耳,除了腾讯的qq,微信,qq影音。其余我都不会使用。&br&4.我记得网易云最开始,评论很好看,歌单很棒。后来人慢慢多了,东西就脏了。现在看很多人的风向,我感觉网易云又回到从前。&br&5.感谢。谢谢你们,终于滚了。
1.我记得去年,大家的风向还是站网易云的。忽然之间,风向大变。 2.想到这里,今天网易云被人抛弃,我又赶紧向里面办了我第一次给网易云冲的会员,半年不多,也是一份心意,三年多了网易云,我欠你一份会员。 3.2017年7月,计算机世界那篇&狗日的腾讯&言犹…
&b&这次为梁静茹的粉丝出口气!!!!!!吐槽一下手机QQ音乐!!!!&/b&&br&&br&&img src=&/b579dfb89ee7ed6b0df4e_b.jpg& data-rawwidth=&690& data-rawheight=&11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b579dfb89ee7ed6b0df4e_r.jpg&&&br&&b&看到这个专辑封面,是不是震惊了?&/b&&br&&br&&br&&br&&b&那么,原图应该是怎样的?&/b&&br&&br&&img src=&/84af4a0b3f8a4d9e56d5c2e94bcc10ef_b.jpg& data-rawwidth=&439& data-rawheight=&5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9& data-original=&/84af4a0b3f8a4d9e56d5c2e94bcc10ef_r.jpg&&&br&&br&&b&那么,在QQ音乐中为什么情歌女王的照片就变得如此没有底线?&/b&&br&&br&&b&难道是腾讯的美工故意PS的?&/b&&br&&br&&b&当然不是,&/b&&br&&br&&b&问题出在设计上。&/b&&br&&br&&img src=&/91e4d00b2dcebffc288be7fc1d1111f4_b.jpg& data-rawwidth=&690& data-rawheight=&4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91e4d00b2dcebffc288be7fc1d1111f4_r.jpg&&&br&&b&看明白了吗?&/b&&br&&br&&b&所以,在QQ音乐中,你还会看到类似这样的图片&/b&&br&&br&&img src=&/b92bce5ebe6175f28afef5b6_b.jpg& data-rawwidth=&690& data-rawheight=&11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b92bce5ebe6175f28afef5b6_r.jpg&&&br&&b&可怜的小萝莉…………&/b&&br&&br&&br&&b&=======强壮的分割线=====================================================&/b&&br&&br&&br&
谢谢支持,这种情况对于用户来说可能就是一笑而过,但对于一个设计团队来说,对产品中的这种细节问题必须严肃对待。&br&&br&&b&
下面,给一些知友答疑。&/b&&br&&br&&br&&b&&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刘彦彬& data-hash=&c9dc445a3f77& href=&///people/c9dc445a3f77& data-hovercard=&p$b$c9dc445a3f77&&@刘彦彬&/a& :“&/b&实际上是你用mx2的悲剧吧,底栏的存在导致计算高度错误又没有适配好”&br&&br&&b&看到这位知友是移动设备app设计师,看来对安卓设备还是不够了解。于是有了如下作品:&/b&&br&&br&&img src=&/67fba9f5f24eacdbed9889bfeef7d58a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10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67fba9f5f24eacdbed9889bfeef7d58a_r.jpg&&&b&《vivo君、红米君、原生君、索尼君、三星君、魅族君眼中的梁静茹》&/b&&br&&br&&br&&b&上图可以发现,手头上的几款安卓手机都出现了镜像的问题,这些手机屏幕都比较大,我个人的猜想是这个版本的QQ音乐UI最早出现在3:2屏幕的IOS设备上,后来适配到各种不同比例的安卓设备中就采用了镜像的方式来填充超出3:2的部分,这个猜想应该靠谱吧。&/b&&br&&br&&b&
再送上几张梁静茹。&/b&&br&&br&&img src=&/dfb63bb52e7_b.jp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1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dfb63bb52e7_r.jpg&&&br&&img src=&/60cea27e1eee309e7fa05_b.jp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1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60cea27e1eee309e7fa05_r.jpg&&&br&&img src=&/6fdd6e8dfc472bd31709d33_b.jp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1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6fdd6e8dfc472bd31709d33_r.jpg&&&br&&img src=&/84ca1d7eabdf_b.jpg& data-rawwidth=&220& data-rawheight=&16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0&&
这次为梁静茹的粉丝出口气!!!!!!吐槽一下手机QQ音乐!!!! 看到这个专辑封面,是不是震惊了? 那么,原图应该是怎样的? 那么,在QQ音乐中为什么情歌女王的照片就变得如此没有底线? 难道是腾讯的美工故意PS的? 当然不是, 问题出在设计上。 看明…
&p&对不起,这次&b&我选择QQ音乐&/b&。&/p&&p&因为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合适自己的软件。&/p&&p&&br&&/p&&p&===========================================&/p&&p&说在前面,我觉得我很喜欢网易云音乐,这个APP贯穿了我的几乎大学生活,&/p&&p&听歌数量很多很多,评论量也很多很多,我是特别特别喜欢这个APP的,&/p&&p&所以,大家也别质疑我是不是来黑网易的,真的没有,我只是很痛心。&/p&&p&============================================&/p&&p&&br&&/p&&p&这么说吧,我先问你一个问题,&b&你为什么要用音乐软件呢?&/b&&/p&&p&&br&&/p&&p&不一样的人,给出的回答不一样,有的人觉得音乐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思想,&/p&&p&有的人就是喜欢一个人默默聆听自己感悟,有的人喜欢网易云每首歌下面的评论,&/p&&p&喜欢网易云可以给每个人定制自己的新歌预测推荐,有的人喜欢网易云独特的积分和扩展性。&/p&&p&&br&&/p&&p&是,最早我也很喜欢网易云,因为网易云给我一种很活力的感觉。&/p&&p&&br&&/p&&p&&b&但是网易云这次真的是很让我心凉,真的彻底凉透了。&/b&&/p&&p&&br&&/p&&p&我想听的什么歌,你们都不给我,都是灰色的,听不了,这样我就不得不再去找另外一个播放器,&/p&&p&然后其他播放器里面歌是全的,网易云让我手机对着电视那么半天你让我再弄一遍,&/p&&p&QQ音乐一识别就出来了,我当时脑袋旁边就是三个问号,我真的感觉网易云辜负了自己,&/p&&p&在这种条件下,你们觉得我会选择哪个播放器?&/p&&p&&br&&/p&&p&一些现在流行的明星的歌,都没有,简直就是在开玩笑。&/p&&p&经常有同学吐槽,EXO,BIGBANG的歌曲也都几乎没有上架,&/p&&p&阿岳热狗的歌也都不全,网易云真的很严格。&/p&&p&五月天的歌总可以有吧?&/p&&p&结果,依然是都是灰色的。&/p&&p&很多我自己下载过的歌都能下架,&/p&&p&我是应该庆幸我下载过,还是苦笑一句是不是我又该扩充硬盘了?&/p&&p&&br&&/p&&p&&br&&/p&&p&我喜欢的中国有嘻哈,你们居然一首歌都没有搞到版权,为什么我还要继续用你们?&/p&&p&&br&&/p&&p&网易这边歌越来越少,然后一点点版权都被别的播放器拿走了,&/p&&p&然后问题还不止于此,&/p&&p&网易云开始的时候14,15年的时候体验最好,评论不多,气氛很好,歌曲很多都还没下架。&/p&&p&现在不仅版权少,评论区真的乌烟瘴气,到处刷段子撕逼恶意求亮。&/p&&p&喜欢的歌曲里面科普一下背景,一群人说三道四,&/p&&p&美杜莎打个沙二平台还有人乱七八糟胡说八道,还什么蓝色AWP连美杜莎都有的质疑。&/p&&p&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请水军追着在评论区打广告,黑人,无间反串,这样真的好?&/p&&p&&br&&/p&&p&不仅于此,还压下去了很多我的评论,反而让我的几千赞,几百赞的评论压下去,&/p&&p&这个已经不是什么别的问题了,&b&直接让我心凉了,&/b&&/p&&p&如果说有的朋友问,既然听不了的歌你换一个不就好了吗,&/p&&p&那网易云直接压制了我的行为,为什么我不能反抗?&/p&&p&这也是为什么我在这边要回答这个问题的原因,&/p&&p&我现在依然很喜欢网易云,只是,既然你曾经让我觉得不好,没有让我觉得舒服,&/p&&p&我就要说出我自己真实的感受,&/p&&p&这次不是说谁更好,我说的全部都是我个人的感受。&/p&&p&&br&&/p&&p&我不会管你们用什么软件,你们也别苛求我用什么软件了,&/p&&p&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合适自己的软件,不是吗?&/p&&p&&br&&/p&&p&&br&&/p&&img src=&/v2-5a1dafd7511246cdecf16ed_b.jp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12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v2-5a1dafd7511246cdecf16ed_r.jpg&&&p&&br&&/p&&p&&b&用户终将选择那些迎合了用户的软件。&/b&&/p&&p&&br&&/p&&p&开头的那句对不起,一方面是给大学阶段一直陪伴我的网易云说的,&/p&&p&没功劳也有苦劳,对吧,很感谢这个软件。&/p&&p&&br&&/p&&p&一方面是说给那些喜欢网易云的粉丝们,&/p&&p&我知道我这么说你们会不理解,但是我理解你们,&/p&&p&如果有一天,网易云也让你们失望,&/p&&p&希望你们曾经想到过自己有多支持过网易云。&/p&&p&&br&&/p&&p&最后,也是对我自己说的,很难想象网易云会让我失望吧。&/p&
对不起,这次我选择QQ音乐。因为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合适自己的软件。 ===========================================说在前面,我觉得我很喜欢网易云音乐,这个APP贯穿了我的几乎大学生活,听歌数量很多很多,评论量也很多很多,我是特别特别喜欢这个APP…
这才是我们熟悉的腾讯
这才是我们熟悉的腾讯
&p&也只有死忠粉,才这样为网易云音乐如此操心吧。比如题主。&/p&&br&&p&再比如我。其实我一开始也有点担心网易云音乐的处境,毕竟QQ酷狗酷我合并后,体量的确是大得看起来吓人。然而理性分析了下,觉得大家大可不必太担心。&/p&&br&&p&&b&合并对网易云音乐用户的影响:&/b&&/p&&br&&p&其实没有太大的影响。网易云音乐有自己稳定并且高速增长的用户群,和QQ音乐、酷狗酷我音乐的用户群虽然有一定重合,但还是距离有点远。他们的合并,在用户量上是1+1&2的结果,因为QQ音乐和酷狗酷我用户群重合度较高,只是QQ音乐用户年龄应该偏低,酷狗酷我偏高。&/p&&br&&p&并且网易云音乐品牌定位一开始就较高,相比逆流而上,从高往低顺势吸引用户会更容易一些。&/p&&br&&p&反正原先用网易云音乐的用户,不会因为那两个合并了,就跑去用QQ音乐或酷狗酷我。反而一些原先酷狗酷我的用户,想追求更个性化的体验,而可能会跑来用网易云音乐。还记得天天动听变成阿里星球的时候吗?当时很多天天动听的老用户就分流来用网易云音乐了。&/p&&br&&p&这类似“消费升级”的概念,例如现在用千元机的人,以后有可能用iPhone;但是用了iPhone的人,还会回来用千元机吗?&br&&/p&&br&&p&QQ音乐和酷狗酷我的优势在于,他们存在了十多年,有些老用户实在是在他们上面下载了很多歌了,懒得搬曲库。但真正的重度音乐用户,还是愿意的。&br&&br&&/p&&p&&b&对网易云音乐版权的影响:&/b&&/p&&br&&p&其实在合并之前,网易云音乐曲库是仅次于QQ音乐曲库(1500万首)的,应该是超过1000万首。至于海洋音乐之前说自己曲库有2000万首的,就只能呵呵了,据说之前腾讯为此和海洋还闹了不愉快(参见虎嗅之前文章:&a href=&///?target=http%3A///article/.html%3Ff%3Dindex_feed_articl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跟酷狗、酷我做生意,QQ音乐这次亏大了&i class=&icon-external&&&/i&&/a&)。&/p&&br&&br&&img src=&/ef733cc75507d78aef085cf7b6509a10_b.jpg& data-rawwidth=&901& data-rawheight=&5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1& data-original=&/ef733cc75507d78aef085cf7b6509a10_r.jpg&&&br&上表是之前业界一份比较靠谱的各音乐平台曲库一览表。 现在QQ音乐和海洋音乐合并了,两家曲库将整合。&br&&br&&p&其实现在没有一家能做到100%音乐版权,以后也不会,这是竞争的常态。短时间版权的竞争也很难有结果。但是不能否认,网易云音乐对曲库的利用效率是最高的,据统计说接近80%。个性化推荐+歌单UGC+社交,让曲库中大部分音乐都被用户听过,这个数字与国外Spotify不相伯仲,比国内其他产品都要高不少。其他音乐播放器发现音乐的方式太单一(搜索+排行榜),曲库使用率大部分不超过20%。就是说,QQ音乐1500万曲库,实际上只有300万首是被利用的。而网易云音乐1000万首,有800万首能被利用。&/p&&br&&p&&b&关于之后的音乐版权格局:&/b&&/p&&br&&p&QQ和酷狗酷我合并之后,对于版权的操作有各种可能性:做更多独占版权、继续炒高版权价格、给版权方施加压力…无论如何,站在版权方的角度,肯定希望一个多方竞争的市场,维持多个买家共存,这样才能保证自己一定的话语权。这也是为什么在国外当Spotify流媒体兴起的时候,环球等唱片公司巨头会摆出支持的态度,因为苹果的iTunes垄断太久了。&/p&&br&&p&版权方会对新合并的音乐集团持一个观望态度,一方面不希望他们直接垄断市场,这样渠道的力量过于强大。另一方面也会希望这个市场里的多个参与者一起来推动音乐正版化的进程。加上版权方肯定也希望自己制作的音乐作品能传播得更广,所以长期来看,不会允许独家版权垄断(不分销)的情况存在。&/p&&br&&p&所以大家也大可不必担心,合并后腾讯音乐会垄断版权什么的,在目前的政策环境下,这种可能性很小。&/p&&br&&p&&b&关于未来的一些趋势预测:&/b&&/p&&br&&p&合并后最大的变化是,网易云音乐直接躺着从行业第四的APP升到行业第二了,哈哈哈哈。&/p&&img src=&/cdf5927a65d_b.png& data-rawwidth=&542& data-rawheight=&5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2& data-original=&/cdf5927a65d_r.png&&&p&另外啰嗦两句,个人预测,合并后,QQ音乐将能获益并较快速发展,但对酷狗酷我个人不太乐观。至于为何如此认为?大家可参考爱奇艺和PPS合并后PPS的现状,优酷和土豆合并后土豆的现状,滴滴快的合并后快的的现状…… &/p&&br&&p&另外,对于知乎上如此多操心网易云音乐前景的知友,我想梳理几点云音乐的竞争力,让大家增加点信心:&/p&&br&&p&&b&1. &/b&&b&用户量已经并不小众了&/b&&/p&&br&&p&前两年大家可能会认为网易云音乐小众,然而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现在网易云音乐的活跃用户,虽然没有QQ音乐和酷狗大,但已经到了可以影响行业的地步。&/p&&br&&p&对于那些看第三方数据认为网易云音乐市场份额只有1.9%的人,我希望大家要睁大眼睛多看看。音乐产品的市场份额是很不准的,除了有些非良心第三方收钱做排名外,还因为很多用户都是多个APP并用的,还是看用户覆盖率稍微准确些。比如比达咨询的这个数据,网易云音乐的用户覆盖率就有30%啊,并不少。&/p&&img src=&/c9d7e470c74a2a74c21bf_b.png& data-rawwidth=&699& data-rawheight=&5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9& data-original=&/c9d7e470c74a2a74c21bf_r.png&&&br&&p&不过还是推荐大家去看下联通等发布的运营商排行,他们是肯定不会作假的,因为他们不差钱。&/p&&p&&img src=&/b387c59defb90b643eff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b387c59defb90b643eff_r.jpg&&在活跃用户上,网易云音乐已经是仅次于QQ音乐、酷狗和酷我的APP了。百度音乐、阿里星球、虾米、多米什么的都在它后面。&br&&br&&/p&&p&&b&2. &/b&&b&足够好的品牌和足够忠诚的用户&/b&&/p&&br&&p&音乐行业里哪个产品的口碑最好、品牌最好?我想很多人都会投给网易云音乐。光有用户量没有好的品牌,只能做导流量的变现,也就是大家喜闻乐见的秀场、直播、CTR广告。&/p&&br&&p&好的品牌能够影响消费者形成新的习惯,而不是简单粗暴的感官刺激。到目前为止,在线音乐行业虽然发展了十多年,但真正培养用户新的习惯的,有什么呢?酷狗酷我QQ音乐发展了十多年,然而在用户体验上并没有太多创新。反观网易云音乐,虽然仅上线了三年,但从养成用户听歌看评论的习惯、个性化推荐音乐的习惯、音乐社交的习惯上看,这些创新的意义都是了不起的。&br&&br&&/p&&p&&b&3. &/b&&b&足够好的用户付费能力&/b&&/p&&br&&p&谈数字音乐付费,并没有什么可耻的。正版化时代,音乐平台花了那么多钱买版权,不收费他们吃什么。在大家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而且在不太影响用户体验的前提下,一定程度的收费,我是赞同的。&/p&&br&&p&而且我始终认为,一个音乐平台,让周杰伦的粉丝去购买他的音乐,不算什么本事。周杰伦都这么有名了,平台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p&&br&&p&何况就算周杰伦的新专辑《周杰伦的床边故事》,网易云音乐也已经售出了32万张(20元/张),这个数字不及QQ音乐(人家QQ弹个窗就能触达几亿用户,太好卖了),但跟用户量比它大很多的酷狗卖的一样多。&/p&&br&&p&平台真正的能力,是让那些知名度还不高、没那么火的人,能火起来、能赚钱。而网易云音乐已经成功做出了好妹妹乐队、李志、陈粒等优秀音乐人案例。所以大家也不用担心网易云音乐赚不到钱,运营不下去。&/p&&p&&br&&b&
4&/b&&b&、资金后盾-背后也有爸爸&/b&&/p&&br&&p&有人担心,网易云音乐在资金实力上干不过BAT,所以没钱买版权,没钱做大。其实网易云音乐的爸爸网易,虽然体量上不及BAT,但也可以说是仅次于BAT的中国第四大赚钱的互联网公司。尤其是网易游戏,是只现金牛,这是不容置疑的。&/p&&br&&p&所以也不用担心网易云音乐没钱买版权。网易云音乐的弱势在于出来太晚,版权已经提前被其他家买了独家,它争取不到独家。不过大家应该知道,去年网易云音乐和腾讯达成了版权转授权合作,今年又和海洋音乐达成了版权转授权合作。目前大部分腾讯海洋家有的版权,网易云音乐也都有(阿里音乐有一部分版权不愿意转授给别家,这没话说,大家吐槽就去吐槽阿里不仗义吧)。对于我们来说,有来听就行了,独家不独家有什么意义呢?是不?&/p&&br&&p&总之,合并后,在音乐APP中,我最看好QQ音乐和网易云音乐的前景。两家各有优势,而且并非此消彼长关系,而是会差异化共存。酷狗和酷我,希望不要成为下一个土豆和PPS。阿里音乐,实力不小,但能把阿里星球和虾米的产品体验做得好一点再说吗?昨天想用虾米听听小清新,然而各种卡。。。希望阿里音乐不要把一手好牌打烂……至于百度音乐,好吧我已经快把它忘了~&/p&
也只有死忠粉,才这样为网易云音乐如此操心吧。比如题主。 再比如我。其实我一开始也有点担心网易云音乐的处境,毕竟QQ酷狗酷我合并后,体量的确是大得看起来吓人。然而理性分析了下,觉得大家大可不必太担心。 合并对网易云音乐用户的影响: 其实没有太大…
&p&(一)&/p&&p&你肯定可以轻易举出 Apple Music一长串缺点:&/p&&p&我自己先来&/p&&p&&b&1. 网络状况不稳定&/b& &/p&&p&虽然已改善很多&/p&&p&&b&2. 曲库小&/b& &/p&&p&除欧美音乐外,其他地区音乐欠缺的太多(国内音乐在内)&/p&&p&听不到我爱的 Kanye West&Yeezus&、Steven Wilson&The Raven That Refused To Sing (And Other Stories)&、坂本龙一&Neo Geo&...&br&&/p&&p&&b&3. 歌手译名和英文名混乱&/b& &/p&&p&比如说我哪天想跟姑娘吹牛说「《罗曼蒂克消亡史》里航拍那段,要是把配乐换成Rihanna的&Higher&情绪/氛围/逼格/画面结合都比那首&Take Me To Shanghai&强太多了,我用Airpods放给你听! 」&/p&&img src=&/v2-09f64b5daf035a9bddca35a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5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09f64b5daf035a9bddca35a_r.jpg&&&p&然后就果真日RIRI 了,我记得我添加她那张&Anti&了啊&br&&/p&&img src=&/v2-cbce0b44fbde79e047d1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cbce0b44fbde79e047d1_r.jpg&&&p&奥,原来她是叫蕾哈娜&br&&/p&&img src=&/v2-2b183b548ce154fff4eb0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2b183b548ce154fff4eb0_r.jpg&&&p&但你要是在 Apple Music整个曲库搜索,这两个名字又是打通的。&br&&br&&b&4. 交互设计混乱&/b& &/p&&p&比如说没有一个统一的找最近全部新上架专辑的入口&/p&&p&举个例子,我哪天想找 Migos 和 Kehlani今年出的新专辑。&br&&/p&&p&光我知道就有三个入口,总不会找不到。&br&&/p&&p&从 For U最下面的「新近发布」里找?没有。&br&&/p&&p&从Browse里的「最新音乐」里找?没有。&br&&/p&&p&没事,我知道按曲风找「必听佳作」也算一个入口&br&&/p&&img src=&/v2-feeef9c9e9fec344bfe46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11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feeef9c9e9fec344bfe46_r.jpg&&&p&竟然没有嘻哈曲风派别&/p&&img src=&/v2-9dac4e80c9ea17a831a048df8fa4ba37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3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9dac4e80c9ea17a831a048df8fa4ba37_r.jpg&&&p&但我记得是有嘻哈这个分类的啊&/p&&p&好吧我从R&B 里找Kehlani&/p&&p&然后你就真的找不到, &/p&&p&难不成没上架?&/p&&img src=&/v2-eff45f967c2e479c5a128c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6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eff45f967c2e479c5a128c_r.jpg&&&p&&br&&/p&&img src=&/v2-eeedac7401aad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4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eeedac7401aad_r.jpg&&&p&但是你直接搜索你能找到的。&br&&/p&&p&那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 Apple Music 的编辑觉得 Kehlani和 Migos专辑太烂了?&/p&&p&&b&但我依旧把 Apple Music 作为我唯一首选的音乐App.&/b& &/p&&p&何?&br&&/p&&p&&br&&/p&&p&(二)&/p&&p&&b&因为 Apple Music 是唯一在乎内容及其价值的。&/b& &/p&&p&&br&&/p&&p&&b&1. Apple Music 注重创作者及其创造力的价值&/b&&/p&&p&曲目全部是正版母带转录256K AAC(与320Mp3 可感知的音质更优)&/p&&blockquote&找个好耳机,去听 Electric Mantis——&The One&在Apple Music和网易云下的差异,只听鼓点的饱满度,和人声的质感就好&/blockquote&&p&Apple虽已有iTunes Music Store这个全球最全的音乐资源系统。&/p&&img src=&/v2-8763ace461ecdf70bfe1_b.jpg& data-rawwidth=&743& data-rawheight=&1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3& data-original=&/v2-8763ace461ecdf70bfe1_r.jpg&&&p&&br&&/p&&img src=&/v2-093faba4ea2c88e4b0867fc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6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093faba4ea2c88e4b0867fc_r.jpg&&&img src=&/v2-d32c7ad39a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9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d32c7ad39a_r.jpg&&&p&&br&&/p&&p&但在流媒体没谈好版权,绝不上架。?&/p&&p&有发行地区限制的版权,绝不上架。&/p&&img src=&/v2-e966ffc12b10cd002ac6e204_b.png& data-rawwidth=&743& data-rawheight=&4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3& data-original=&/v2-e966ffc12b10cd002ac6e204_r.png&&&p&歌词全部是Apple Music 通过专门的团队拿到分散在制作人手中的歌词版权,因为在很多地区,歌词的版权不属于唱片公司。&br&&br&&br&&/p&&p&&b&2. Apple Music 注重艺术家,注重风格流派的演化,注重专辑的价值,而非单曲。&/b& &/p&&img src=&/v2-30e4b1d6ce1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12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30e4b1d6ce1_r.jpg&&&p&&br&&/p&&p&一进入Apple Music满目皆是专辑的Artwork &/p&&p&For U每日推荐,是16张专辑+6个歌单的形式&/p&&p&用专辑作为听音乐的地基,用「活人编选」的歌单作为梳理&/p&&p&甚至只要你想,在最新的MacOs里你依旧能把Mac的屏保设置成专辑Artwork&/p&&img src=&/v2-9b967b88c7debc18fe82ba3c7fee1b5a_b.jp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1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v2-9b967b88c7debc18fe82ba3c7fee1b5a_r.jpg&&&p&&br&&/p&&p&然后Apple Music会根据你点过的屏保封面,自动建立歌单&/p&&p&甚至连艺人的先发单曲,都会先行整合入专辑(你可以选择只添加单曲,也可以选择添加专辑)&/p&&img src=&/v2-050ff0d3b1e1f3f89acb77_b.jpg& data-rawwidth=&697& data-rawheight=&9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7& data-original=&/v2-050ff0d3b1e1f3f89acb77_r.jpg&&&p&&br&&/p&&p&而在网易云,专辑是被弱视的&/p&&img src=&/v2-71877abefb0a1febee39eb_b.pn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13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71877abefb0a1febee39eb_r.png&&&p&&br&&/p&&p&甚至你想存一张专辑,过后听,也只能用歌单的方式。&/p&&img src=&/v2-762c949f45ebdb460bec853_b.pn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13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762c949f45ebdb460bec853_r.png&&&p&&br&&/p&&p&我知道,有人会说,现在重回单曲的时代,专辑不重要啦。&/p&&p&Bullshit! 忽略歌手对专辑的构思、忽略歌手在整张专辑的表达,忽略专辑封面的设计,只碎片化地推荐单曲,这不就是对创作者及其创作价值的蔑视么?&/p&&p&更何况至少在Alt-R&B 概念专辑的风潮又回来了,如:Beyoncé的Lemonade &/p&&img src=&/v2-236d6aaf21de9e2de4cdc25d863489cf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9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236d6aaf21de9e2de4cdc25d863489cf_r.jpg&&&p&&br&&/p&&img src=&/v2-8d8e17f77e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10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8d8e17f77e_r.jpg&&&p&你不用告诉我网易云、虾米、Spotify 上也有类似的网友/编辑自建歌单,甚至总结的更好。&br&&br&首先数量级上差的太远,&br&其次Apple Music这些歌单不需要我努力去发掘,For U 每天的推送、在艺人页面下面的显示、搜索一首歌时页面下方播放列表的提示。&br&顺其自然,甚至可以说,每天无孔不入地给你推荐这些官方的歌单。&/p&&p&何?&br&&/p&&p&&b&3. Apple Music注重的是你身而为人的价值&/b&&/p&&p&&b&现在我们每天都在接受碎片化的一切。&/b& &b&资讯是碎片化的&/b&,不是资讯只是情绪和观点:从140个字、从新闻 App、从标题党中,你不再能搞清一件事的来龙去脉。&br&&br&&b&知识是碎片化的&/b&,不是知识只是信息:从知乎、从罗辑思维、从播客、从RSS 阅读,不论作者的创作初心,我们自己心甘情愿地淹没在消费这些碎片化信息的满足中,阅读这件事不再和书有关,对一切只有碎片的了解,没有体系。&br&&br&&b&恋爱是碎片化的&/b&,不是真爱只是需要:需要大叔,也需要腹肌男;需要勤俭持家,也需要翘臀女;需要安全感,也需要刺激;需要稳定,也想要失控。&br&最后导致,自己想恋爱的,想结婚的,想与之交媾的,昨夜与今夜与自己在一起的,还有自己确认恋爱关系的伴侣,很可能都不是一个人。&br&&br&&b&音乐更是碎片&/b&,创作者不重要,专辑不重要,风格不重要,好听不重要,重要的是能用来满足 标榜自我和愉悦自我的需要。&br&&br&在其他App是在用算法在定义你会喜欢的歌,你又在不断调教算法把这个定义再缩小,最后终于找到一首你喜欢又评论的人少的,赶紧在评论里写上「好听的歌,总是只有这么点人,有品位的人太少啦」「我听这么酷的歌还没有男/女朋友」,你此刻刚听到的一首歌和你本人有什么关系呢?&/p&&p&如果新闻资讯、知识信息、恋爱对象、你该读的文字、你该看的电影,你该听的音乐?全都是算法系统推送给你的话。&/p&&p&那谁又是你呢?&/p&&p&&br&&/p&&p&&b&(三)&/b&&/p&&p&而 Apple Music 在教你感受不同音乐类型的美感,教你感知采样的魅力,教你体会音乐遗产传承的感动,帮你理清音乐的发展,帮你弄清风格的演化、帮你理顺音乐的传承、自然而然而又充满强迫地让你从歌单中学习(哼,你不听,不选是吧,只要你不点Unlike,我就一直推送给你)&br&&br&甚至还有 &I Miss… Wake up to… Run With… Dinner with...&这些系列歌单,用鞭子抽着黑板,逼着你再复习一遍所学的音乐知识。&/p&&img src=&/v2-ac07d311d6fdbdd9607e32aef657e84b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7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ac07d311d6fdbdd9607e32aef657e84b_r.jpg&&&p&&br&&/p&&p&&b&在Apple Music,算法只是辅助,辅助你找到这些「人工编选」的歌单,辅助你更好地主动聆听,辅助你搞清音乐背后的来龙去脉、内涵、外延、及不同的欣赏纬度。&/b&&/p&&p&&b&以此建立你的音乐体系,建立音乐品位,建立只属于你自己的Music Galaxy。&/b& &/p&&img src=&/v2-d483bc38faf3741926ba_b.jpg& data-rawwidth=&741& data-rawheight=&9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1& data-original=&/v2-d483bc38faf3741926ba_r.jpg&&&p&&br&&/p&&img src=&/v2-1f49e6d84e2bc4b43a8faaf3bdc58f16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9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1f49e6d84e2bc4b43a8faaf3bdc58f16_r.jpg&&&p&还有真人挑选的情境化歌单、心情类歌单,甚至这些将这些歌单联系起来的不是曲风、不是拍子的强弱。而是歌曲背后的共情、和歌词文本上的同理。&br&&/p&&p&而现阶段的算法,只是给你按友邻热度、风格、节拍和旋律、你第几秒切的歌 etc.etc.然后综合出你会喜欢的类型 Genre,来个大锅烩。&/p&&p&&b&而音乐创造的魅力,恰恰在于,风格Genre的融合和演进,你很难去精准定义一个歌手的Genre,一张专辑的Genre,甚至一首单曲的Genre。&/b&&/p&&img src=&/v2-3ca609eaac9d5a97d2b60a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10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3ca609eaac9d5a97d2b60a_r.jpg&&&p&&b&除此以外,Apple Music&/b& &br&还有 A-List 让你在流行化浪潮中,不忘经典,记得传承。&br&还有 For U 最顶端的「最爱精选」——默默收集你真正的内心挚爱。&br&还有「音乐新发现」——让你紧跟时代,扩宽自己的音乐认知边界。&/p&&p&ps:并且在音乐新发现中,至少这些歌是网易云暂时没有的&/p&&img src=&/v2-449d92edf0cacfe1ee6cc42dcef57be5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109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449d92edf0cacfe1ee6cc42dcef57be5_r.jpg&&&p&&br&&/p&&p&(不代表什么,可能过几小时、几天,网易云就上传了这些歌,只是想说网易云的新音乐曲库添加是有天花板,而Apple Music 的曲库并非一无是处,至少它是唯一能听Beatles的地方)&br&...&br&&br&&b&其他一切音乐流媒体 App 都是在用「多快好省」、用「算法」、用「自动化」:忽略音乐本身和歌词文本背后的艺术创作价值,试图把音乐定义为「愉悦你程度不同的」的音频文件,试图把风格定义,试图把你的品味定义——试图消灭艺术创作的价值,消灭人的价值。&/b&&/p&&p&&b&而Apple Music这份浪潮中唯一的反叛者。&/b&&/p&&p&&b&因为一切能被精准定义的,都是死的。&/b&&/p&&p&&b&而Apple Music 让你知道音乐还活着,你还活着。&/b&&br&&br&正如《成为乔布斯》中记录了 Jonathan Ive 谈及 iPhone 大卖之后的苹果时说的一段话:&/p&&p&&b&&i&「我觉得史蒂夫感到他证明了自己。这很重要,不是说证明了『我是对的』或『看,我就说吧』,而是证明人性值得信任。在有选择的情况下,人们确实能辨认出真正的品质,而且他们重视品质。很多人并不相信这点。这对我们非常重要,因为它让你感觉和整个世界和人性有了充分的联系」&/i&&/b& &/p&&p&而这一切,在2017年一切通货膨胀的中国,只需月付十块。&br&&br&丰富自我,保留人性,每日0.33元。&/p&&p&&br&&/p&&p&PEACE.&/p&&p&-----------------------------------------------------------------&/p&&p&&b&写在最后&/b&&/p&&p&看了评论区,这是我想说的:&/p&&p&OK 是这样的,题主的「问题简介」不知你们有没有完整看完,如果没有,那我引用再加黑体&/p&&blockquote&&b&我只想知道Apple Music最触动你的地方在哪?&/b&&/blockquote&&p&See? &/p&&p&所以我当然会用最主观的情绪和想法作答,因为这是触动我的地方,不是我认为「所有人都会,也都应该为之触动」的地方。&/p&&p&我也希望通过我的经验分享,帮助未熟识Apple Music的人们,对它多一份了解,理解它付费内容能帮你做到什么。&/p&&p&不代表说用网易云、用虾米、用其他 App 的都是缺;不按专辑听歌的都是傻;没音乐认知体系的都是蠢...&/p&&p&并且对我来说,只功能化地感受音乐给人的快感,不在乎创作的价值,不在乎自我探索的价值,就是死掉的。&/p&&p&你可以不在乎我所说的一切,但对于我自己和点赞这篇回答的人来说,just something matters.&/p&&p&当然啦,这只是主观意见,毕竟,我这人就是喜欢唱唱反调。&/p&&p&P.S:&br&感谢随手点赞的你,另外我觉得我其他一些答案写得不错&br&&/p&&p&&b&&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评价 9 月 13 日发布的 iPhone X?&/a&&/b&&br&&/p&&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Beats 做错了什么,为什么那么多人黑它 ?&/a&&/p&
(一)你肯定可以轻易举出 Apple Music一长串缺点:我自己先来1. 网络状况不稳定 虽然已改善很多2. 曲库小 除欧美音乐外,其他地区音乐欠缺的太多(国内音乐在内)听不到我爱的 Kanye West&Yeezus&、Steven Wilson&The Raven That Refused To Sing (And Oth…
&p&引自新闻:&/p&&p&
巴菲特那句“大潮退去方知谁在裸泳”的比喻同样适用于正版化之后的在线音乐市场。&/p&&p&&b&一个基本的现实是,腾讯阵营已囊括“QQ音乐、网易云音乐、酷狗、酷我”4个App,阿里阵营则是“天天动听和虾米音乐”。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两个阵营各下载一个APP,才能基本听到所有的流行音乐。&/b&&/p&&p&  今年7月9日,国家版权局发布了《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的通知》,要求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并&b&责令各个音乐服务商在10月31日前将未经授权的音乐作品全部下线。&/b&&/p&&p&  11月的第一天,这一政策正式落地,包括酷狗音乐、酷我音乐、QQ音乐、虾米音乐、天天动听、网易云音乐等音乐平台纷纷通过不同方式发出声明,称全部未授权作品已经下线。11月4日,阿里音乐董事长高晓松与CEO宋柯共同发布声明称,要和大家一起度过“正版化初期的阵痛”。&/p&&p&  对于阿里音乐来说,这的确是“阵痛”——周杰伦、蔡依林、林俊杰、范玮琪这些一线大牌歌手的未授权歌曲,在阿里音乐旗下的虾米和天天动听平台,均已经全面下线。&/p&&p&&b&与阿里的“阵痛”相比,网易、酷狗、酷我都选择了腾讯合作。&/b&&/p&&p&&b&  10月中旬,QQ音乐与网易云音乐率先跨出了这一步,选择牵手合作,QQ音乐以预付+分成的方式向网易云音乐转授包括索尼音乐、《我是歌手第三季》等音乐版权150万首&/b&。&/p&&p&  随后,微信对网易云音乐“解封”,网易云音乐的歌曲链接在朋友圈里又可以分享了。&/p&&p&&b&此外,海洋音乐与腾讯QQ音乐之间也达成了音乐版权方面的合作。目前,在海洋音乐拥有的版权中包括,杰威尔音乐、福茂唱片、英皇唱片、韩国YG等音乐转授权,而这些唱片公司的独家版权都在QQ音乐手里。&/b&&/p&&p&  在国内各个在线音乐平台当中,腾讯是拥有独家版权最多的一家,但即便如此,腾讯也未能囊括全部受欢迎的音乐板块。在QQ音乐,李宗盛、刘若英等滚石歌手,以及五月天的歌曲都已无法试听,这些音乐的独家版权在阿里。&/p&&br&&br&&p&
其实,QQ音乐和阿里音乐各自对格局的不同判断,来源于两家目前所拥有的独家版权资源。&/p&&p&  腾讯:日,签下全球三大唱片之一的华纳音乐(独家);12月2日,拿下拥有BigBang的韩国YG娱乐(独家);12月16日,再把三大唱片之一的索尼音乐收入囊中(独家),同一天,韩国LOEN、CUBE娱乐宣布入驻QQ音乐独家专区,并且都是独家;今年7月16日,拿下台湾福茂唱片(独家);另外腾讯还有杰威尔、英皇、华谊、梦想当然、少成时代等唱片公司的独家版权合作。&/p&&p&  阿里:今年1月,阿里音乐与国内老牌音乐巨头滚石音乐签署了独家合作;2月和3月,阿里音乐相继签约相信音乐、华研国际和拥有250万曲库的德国BMG;4月,拿下香港寰亚唱片,这些也全部都是独家。&/p&&p&&b&通俗一点说,目前腾讯和阿里各自签下了部分独家版权,其中腾讯在欧美音乐和韩流经典曲库方面有更大的优势,例如腾讯拥有BIGBANG、iKON 、Beyonce、 Whitney Houston等歌手的独家,并且有“杀手级武器”——周杰伦;而阿里音乐则在五月天、李宗盛、周华健等华语歌手方面占优。&/b&&/p&&p&  有音乐业内人士向小娱透露,QQ音乐和阿里音乐最大的争议点是环球音乐的独家版权归属问题,环球音乐并未跟任何平台签署独家协议,而在某些宣传文案中,阿里音乐有意无意将环球音乐旗下的杨宗纬、曲婉婷、张学友、陈奕迅等华语流行歌手也列为自家优势,这就引发了腾讯方面的不满。&/p&
引自新闻: 巴菲特那句“大潮退去方知谁在裸泳”的比喻同样适用于正版化之后的在线音乐市场。一个基本的现实是,腾讯阵营已囊括“QQ音乐、网易云音乐、酷狗、酷我”4个App,阿里阵营则是“天天动听和虾米音乐”。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两个阵营各下载一个APP,…
&p&&b&【Music Classroom】No.02 浅谈唱片类型 已发出,在话题:&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专辑,EP,单曲的区别是什么?&/a&中有展现,有兴趣可以去看看。&/b&&br&&/p&&br&&p&【Music Classroom】No.01 浅谈媒体文件&/p&&p&---Ianlie Dark
&/p&&p&【前言】&/p&&p&前段时间,一个同事遇到了一个很纠结的客户。说纠结是因为客户要求她提供大小在100MB-200MB以上的歌曲文件。而同事对音频格式又不太了解,于是就开始了无休止的关于FLAC、WAV、音频大小的纠缠。最终,同事也没有跟客户解释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儿。&/p&&p&在之后,又发生了一些其他事情,让我感觉到音乐这个行业里面,有些从业者缺乏探索根源的精神。好像音乐只有一种商品属性,而而我们的从业者只是需要整理下货架,码好各种商品,拿着用户购买记录的大数据就给用户推荐商品了,而根本不需要关心用户为什么喜欢这个品牌,这些商品都有什么特性,用冷冰冰的数据为用户提供着各种服务。&/p&&p&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写一些东西了,我不奢望从业者能成为真正爱音乐的人,只希望哪怕你依然只当“她”是商品,也首先能知道自己在卖的东西,到底是什么。&/p&&p&PS:第一讲内容是媒体文件,由于相关内容涉及到很多技术问题,所以好像会有些枯燥,但如果你静心的看下去,会发现其实都是很容易理解的内容,这些基础知识却能很好的提升自己的能力。也请期待我马上会推出的关于唱片、音乐风格等更具趣味性的内容。&/p&&p&【正文】&/p&&p&比特率、采样率、无损、MP3、FLAC、APE、320kb、192kb、128 kb、44.1khz、CBR、VBR。这堆各种各样的名称是不是让你既熟悉又陌生?&/p&&p&比特率越高,音质就越好。而无损音乐,是最高音质,这是真的吗?那就让我们从声音的采集开始说起。&/p&&p&&b&【音频的组成】&/b&&/p&&p&当前,我们所说的音频,都是数字音频。数字音频由采样频率、采样精度、声音通道数三个部分组成。&/p&&p&采样频率:既采样率,指记录声音时每秒的采样个数,它用赫兹(Hz)来表示。&/p&&p&采样精度:指记录声音的动态范围,它以位(Bit)为单位。&/p&&p&声音通道:既声道数(1-8个)。&/p&&img src=&/b72c75b0b8850fadfa5af59fb3078606_b.jpg& data-rawwidth=&583& data-rawheight=&2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3& data-original=&/b72c75b0b8850fadfa5af59fb3078606_r.jpg&&&br&&p&通俗点说,我们可以把声波看成是一条曲线,我们知道,曲线是由点组成的,采样率就是每秒长度(上图横轴)中点的个数。而采样精度就是动态范围(上图竖轴)中点的个数。这两个维度的定位越细,声音的真实还原度就越高,音质也就会更好,当然,音频文件也就会越大。上面那个同事遇到的客户所说的,就是SONY公司最新发布的音频格式Hi-Res Audio,主要是以192kHz / 24bit的音频文件,无损格式的大小当然就会在200多兆了。&/p&&p&采样率根据使用类型不同大概有以下几种(k既千位符号,1khz=1000hz):&/p&&p&8khz:电话等使用,对于记录人声已经足够使用。&/p&&p&22.05khz:广播使用频率。&/p&&p&44.1khz:音频CD。&/p&&p&48khz:DVD、数字电视中使用。&/p&&p&96khz-192khz:DVD-Audio、蓝光高清等使用。&/p&&p&采样精度常用范围为8bit-32bit,而CD中一般都使用16bit。&/p&&p&说到这里,朋友们开始迷惑了,确定音质好坏的不是比特率啊,那为什么大家都说320kb的比128kb的音质好呢?&/p&&p&&b&【音频的压缩】&/b&&/p&&p&好吧,其实比特率这个东西应该说是另一个维度的东西,他是一种音频文件的压缩。&/p&&p&目前我们常用的音频格式,大部分都是基于音频CD(采样率44.1khz、采样精度16bit,2通道)的原始文件“WAV”文件而来的。原始收录的声音数据保存在一个数组里面,这个数组就是PCM格式,而WAV格式,则是微软公司开发的一种编码格式,它的作用是将PCM格式的数据通过编码播放出来。&/p&&p&由于WAV内的数据基本上完整的还原了PCM数据,而其他的无损、MP3、AAC等另外一些编码格式基本也都是基于WAV文件再压缩而成。所以,我们可以简单的认为,WAV是原始音频格式,其他音频格式是压缩格式。&/p&&p&说到压缩,就离不开存储和传输,压缩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存储和传输,所以在说压缩之前,需要我们对计算机的基本单位有一些了解。&/p&&p&我们都知道,计算机是二进制数制,计算机存储的文件都是由0和1两个数字组成。所以,计算机的传输就以每一个数字为单位,每一个数字称为1“位(bit)”,比如说,一段音频,他的基础数据是“0,1,1,1,0,1,1,0”,而传输的时候,就是将这些数字一个个的传输过去。上面说的采样精度就是这个单位。&/p&&p&而计算机的存储单位是“字节(Byte)”,在计算机中,1个字节由8个位组成,也就是说8b(bit)=1B(Byte)。在计算机语言中,数据存储是以10进制表示,数据传输是以2进制表示,所以1KB=×8b。这也是造成我们看到的硬盘容量跟实际容量不符的部分原因。&/p&&p&返回来再说音频压缩,音频的比特率,实际上就是压缩比例。所以比特率实际上只定义文件的大小,但是由于在正常状态下,文件越大,其丢失的数据就越少,所以其音质也就相对更高一些。但比特率本身并不对文件的质量有直接影响,例如我们把128kb的文件作为源文件,即使转换成320kb的文件,其音质依然不会比128kb好。&/p&&p&那么比特率中的数字和字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首先看128k的全称“128kbps”,我们试着分解一下:128是数字,k是千位符,b是单位,s是秒,ps其实就是 per second(每秒),可以简单理解为“/s”。这样来看,128kbps就是128kb/s。也就是每秒128kb。&/p&&p&【请注意,这里的b是小写的b,也就是位。知道了这个,我们就能算出来128kb的文件大概占用多少的存储空间:128×b/s÷8=16000B/s÷KB/s×60=937.5KB/分钟÷5MB/分钟。所以,128kb的音频文件,大概每分钟长度的大小都在0.92M或者937.5kb左右,也就是大家常说的128kb的mp3大小约1M的原因,大家可以在本地测试验证。】&/p&&p&&b&&u&感谢赵柏宇童鞋的指正,已经修改过来了,也在这里贴出来回答。谢谢&/u&&/b&&/p&&img src=&/65bacdfa7fa_b.jpg& data-rawwidth=&542& data-rawheight=&1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2& data-original=&/65bacdfa7fa_r.jpg&&&img src=&/b9b94a89e5ad42a32d15c_b.jpg& data-rawwidth=&545& data-rawheight=&1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5& data-original=&/b9b94a89e5ad42a32d15c_r.jpg&&&p&在说有损和无损之前,还有两个词跟大家解释一下,就是我们在压缩MP3的时候会看到CBR、VBR两种方式。而CBR就是Constants Bit Rate,恒定比特率;VBR就是Variable Bit Rate,动态比特率。理论上说,VBR的方式是根据音频源文件中声音的具体频率,自动修正一些比特率,以达到在同样比特率效果中,达到更小的文件。&/p&&p&我们再来说有损和无损。简单的来说,有损压缩就是通过删除一些已有数据中对人耳听觉影响较小的高频部分数据来达到压缩目的;无损压缩就是通过优化排列方式来达到压缩目的。由于这些压缩方式涉及到更深的技术知识,我们就不再多说,大概可以这样去看:有损压缩就像我们在一篇文章中删除一些不重要的助词,达到目的,解压缩后,已删除的内容无法恢复;而无损则是通过排版方式达到的,解压缩之后,还能获得完整的WAV数据,就像是我们常用的winzip和WinRAR那样。&/p&&p&在无损格式中,目前比较常用的有APE(Monkey's audio)、FLAC(Free Lossless
Audio Codec)两种。前者拥有更小的比特率,后者则更容易传播,其区别就是,FLAC可以在传播中断后,已传播的数据就可以直接使用。比如我们下载一首APE格式的音乐,必须等全部数据下载完成后,才能播放,而FLAC则不同,你只下载了1/3,就能先播放这1/3的内容。&/p&&p&看到这里,我想你已经想到了,WAV文件也是一种编码格式,那他是不是也是有一定的比特率呢?没错,CD标准的WAV文件的比特率是1411kb(44.1khz×16bit×2通道=1411.2kb)而无损压缩则根据源文件的内容不同,大概是900-1000左右。大家可以自己去计算一下他们的标准大小。&/p&&p&【市场上不同编码模式的区别】&/p&&p&我们经常看到有些说法,64kb的aac(苹果公司使用的音频格式)音质与128kb的MP3音质差不多,但只是MP3一半的大小。包括微软的wma大小也相对较小,但是为什么当前主流音频格式还是mp3呢?&/p&&p&关于这个问题,目前我还没有专门研究过,但综合网络上的一些情况,大概有以下几种吧:&/p&&p&1.
MP3是最早一种在互联网上流行的音频编码标准,人们的行为习惯以及全网支持解码使它更具优势。&/p&&p&2.
不同的编码方式在不同的码率优势不同,在192kb-224kb这个范围内,MP3格式的音质还是有绝对优势的。&/p&&p&3.
从Napster开始的MP3免费下载网站,到各大随身听播放器的支持,使得MP3被广泛传播,后续的AAC格式没有遇上如此大规模的传播机遇,从而导致十多年都没有主流化。&/p&&p&PS:AAC其实与MP3来源于同一个标准MPEG,AAC在诞生之初就是作为MP3的继任者出现的。&/p&&p&另外,来源于网友测试的结果可作为参考,如下:&/p&&p&OGG的优势范围:96K以上(OGG)&/p&&p&AAC的优势范围:AAC LC应高于(包含)256K AAC HE 48K-96K&/p&&p&Mp3的优势范围:192K(包含)以上&/p&&p&WMA的优势范围:128K(包含)以下&/p&&p&具体比较请参考网友原文:&a href=&///?target=http%3A///thread--1.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p3、WMA、AAC、OGG音质对比&i class=&icon-external&&&/i&&/a&&/p&&br&&p&最后,一些评论中有很好的内容, 贴出来一起看看,呵呵。&/p&&p&&img src=&/f3494af6addb73daefc30f9_b.jpg& data-rawwidth=&553& data-rawheight=&5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3& data-original=&/f3494af6addb73daefc30f9_r.jpg&&&img src=&/691dc36a280bc8a907f18596a4fcb602_b.jp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2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691dc36a280bc8a907f18596a4fcb602_r.jpg&&&img src=&/ef80fea29a7b3b21df2bd6_b.jpg& data-rawwidth=&543& data-rawheight=&19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3& data-original=&/ef80fea29a7b3b21df2bd6_r.jpg&&&b&&u&在这里,也跟大家推荐这个题的另外一个回答,&a class=&internal& href=&/people/chen-wan-feng&&陈晚枫&/a&回答的很好,推荐,我已经赞了。感谢。&/u&&/b&&/p&&br&&p&&b&【Music Classroom】No.02 浅谈唱片类型
已发出,在话题:&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专辑,EP,单曲的区别是什么?&/a&中有展现,有兴趣可以去看看。&/b&&/p&
【Music Classroom】No.02 浅谈唱片类型 已发出,在话题:中有展现,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Music Classroom】No.01 浅谈媒体文件---Ianlie Dark 【前言】前段时间,一个同事遇到了一个很纠结的客户。说纠结是因为客户要求她提…
用软件用出优越感真心有点low了&br&前面评论说开绿钻是纯粹给腾讯送钱 说真正热爱音乐的人会爱上Apple Music&br&我呸,有些人还真是张嘴就来,用屁股决定脑子&br&那些因为AM而看不起其他软件的人&br&在苹果没有Apple music的时候是不是都不听歌的&br&大家月费都是10块钱&br&给苹果给网易给腾讯给酷狗给酷我给天天&br&都一样的好吗?&br&花个钱都要比别人高一等是什么鬼&br&每个人有自己习惯用的软件 有自己使用各种设备的习惯&br&大家的审美 对一个软件的侧重点都不一样&br&回答这类问题 你只需要把不同写出来 加上客观点的评论就可以了&br&没必要为了自己用的软件而去贬低了别人用的软件&br&ps:因为没用过apple music所以不做评价&br&其实平常听歌国内的软件其实就够用了&br&那些说我答非所问的 我本就不是在回答这个问题,对一个东西的看法就很难做到客观公正。我只是对有些人用屁股想的回答说两句罢了。
用软件用出优越感真心有点low了 前面评论说开绿钻是纯粹给腾讯送钱 说真正热爱音乐的人会爱上Apple Music 我呸,有些人还真是张嘴就来,用屁股决定脑子 那些因为AM而看不起其他软件的人 在苹果没有Apple music的时候是不是都不听歌的 大家月费都是10块钱 给…
反正我是不会用的…&br&去年年初我用QQ音乐,什么原因我忘了,好像是我的强迫症不喜欢它的界面????&br&然后在找其他播放器接着就找到了网易云,简直爱不释手。&br&笔记本经常被我搞出问题,重装了5、6次系统,装完第一件事:安装网易云,听歌。手机也是,第一个软件必然是网易云。&br&而且我也推荐给了身边的朋友,只推荐了两个最投缘的,现在也和我一样只用网易云了……&br&&br&现在每天打开网易云听会歌已经成了日常,没事看看评论里的段子或是别人的感想。就算喜欢听的歌网易云没有,我宁愿不听。哼!!(●^o^●)&br&&br&我相信我会一直用下去,因为它也在不断成长,而且我相信也有许多云村村民在期待着它的成长。&br&&br&以上&br&&br&&br&也没做什么客观的评价,能获得大家的赞同,受宠若惊(^_^)&br&&br&—————————————————————————&br&时过一年再来补充下这个问题。&br&最近发现网易云里好多喜欢的歌都灰了,不得已开始用QQ,其实发现QQ除了不堪入目的评论区还是挺不错的。&br&现在网易云还是在用,但打开的频率少了,都是在无聊的时候找新歌听,希望网易云能把版权问题做好,付费也是可以的啊。
反正我是不会用的… 去年年初我用QQ音乐,什么原因我忘了,好像是我的强迫症不喜欢它的界面???? 然后在找其他播放器接着就找到了网易云,简直爱不释手。 笔记本经常被我搞出问题,重装了5、6次系统,装完第一件事:安装网易云,听歌。手机也是,第一个…
自问自答——应该算一篇博文,但个人没博客,就以这种方式发到知乎上;想着这里达人也多,如果有人感兴趣看下,欢迎碰撞、拍砖~
如有叨扰到知友,深表歉意~ &br&&br&因为经常用,出于个人兴趣(可能也有职业习惯的因素),也一直想总结下音乐类APP的体验点。&br&正好待业中,空闲时间也较多。在网上搜了下,发现已有达人写了篇关于百度音乐的博文 (链接:&a href=&///?target=http%3A//.cn/s/blog_a710.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cn/s/blog&/span&&span class=&invisible&&_a710.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博主 @马之舟 好像也在知乎上),仔细读过,蛮受启发,也促使自己更想把零碎的想法总结成文字。 &br&&br&近两周,泡在图书馆和星巴克,看看书之余,也用百度音乐为例,断断续续地完成了这篇体验心得——一些共性的方面,也涉及了其他的音乐APP。&br&(以百度音乐iPhone客户端现有V 3.6.2版本做体验对象,后面提到“百度音乐”时,除特别说明,均默指此APP)
&br&&br&主要写了下用户角色、典型使用场景、产品体验改进点,最后也附上了优化手稿(另试着总结了下音乐产品商业模式);有些是之前在使用一些音乐类应用时的体会(随手记在Evernote中),这次一并整理到这里——难免成了长文。&br&&br&先纪念下这段时间按来按去的音乐类APP(手机空间吃不消,大部分得删了):&br&&img src=&/08df3bdca1a806c6ec9c0ff_b.jpg& data-rawwidth=&297& data-rawheight=&44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7&&&br&&img src=&/37f9c907e7bb_b.jpg& data-rawwidth=&312& data-rawheight=&46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2&&&br&以下是我的一些看法:&br&&br&=================================================================&br&&br&&b&一、
先说两点粗浅的理解: &/b&&br&&br&&b&1.1
我们为什么需要音乐?
&/b&&br&你在音乐中寻求感情的共鸣,在这种共鸣中让你情绪中或喜悦、或欣慰、或沮丧、或悲伤的因子达到最大值,并得以找到出口,完成疏导和表达。疏导有助于你对自己的调节,表达则让外界更了解你,形成社交。&br&&br&&b&
我们与音乐的接口?
&/b&&br&用耳听,用眼看,用口唱。&br&&br&耳听:最基本和普遍的需求,在移动环境中也最易得到满足。目前大多数的音乐类APP(国外的音乐服务大多用不了,撇去不谈;国内的如百度音乐、QQ音乐、酷狗音乐等)设计,也主要是针对这一点;&br&眼看(当然也必须以听为基础):影视配乐,MV等常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画与声的融合让音乐更具象,加快被接受的过程(相应的,也要求我们消耗更多的资源来接入)。这类的APP代表有音悦台,爱奇艺音乐(QQ音乐、酷狗音乐等也加了MV内容);&br&口唱:是我们对音乐最直接和便捷的表达。这类的APP代表当属前段时间很火的“唱吧”;&br&另外,还有一些仿真乐器类APP,需要动用你的手指来“弹奏”。&br&&br&这里针对百度音乐iOS手机客户端来展开,所以主要集中在“听”上。&br&&br&================================================================= &br&&br&&b&
&/b&&br&百度音乐定位的目标用户群估计很广泛,所有用iPhone、有听乐习惯的人,都是应该争取的,这也决定了百度音乐不可能走豆瓣FM那种“酷”的路线。&br&年龄层上,iPhone用户跨度较大,大致分布在18-55岁(个人估计,没有数据支撑)。再加上习惯用手机听音乐的条件限定,推测目前18-35岁应是较活跃群体——本人26岁,算正处在活跃用户群的平均年龄。&br&&br&================================================================= &br&&br&&b&
用户角色及情景剧本 &/b&&br&&br&&b&
用户角色:就以本人为例(会尽量剔除我的一些特殊行为): &/b&&br&&br&87年生,2012年小硕毕业;广东电信移动互联网运营中心工作一年,已离职;2011年暑假在腾讯CDC做过用研实习;&br&手机用的iPhone 4S;碰到有趣的应用会安装试玩,如果觉得不太好,会删掉;因未越狱,对iOS的安全机制还是放心的,不会担心有APP吸流量或恶意扣费,所以我删应用是出于避免视觉空间的干扰,和节约存储空间的考虑(估计有些用户,即使未越狱,也会很关注流量资费安全)。&br&以前上班时,住在广州市天河区,工作在越秀区;坐地铁或公交上下班,单程大概1小时(没有选择坐班车);8:30上班(和互联网企业不同,运营商是早上班早下班),闹钟定在6:39,一般再赖床几分钟,6:50之前起来。&br&&br&&b&
情景剧本 &/b&&br&&b&&br&A.
上班途中,使用场景:步行+公交&/b&&br&起床洗漱完后,随手挂上耳机,打开音乐APP,选首已存的歌,出门往公交站走。7,8分钟后,到了公交站。因为是始发站,一般5分钟内就能等到来车,而且有座。&br&今天也不例外,上车落座后,打开电子杂志,看了4,5分钟,考虑到阅读效率和手机电量,关掉了音乐APP,继续看电子杂志,之后刷下微博。早上精神本就不大好,这么半个多小时过后,感觉有些头晕,眼睛也疲劳了,再加上路程已过半,离公司已不远了,于是退出阅读,再次打开音乐APP,选了首柔和的轻音乐,闭目养神,放松自己,准备迎接新一天的工作。&br&8:15左右到达公司,15分钟用过早餐后,一天的工作开始。&br&(个人感觉:早上,在拥挤和有些颠簸的公交里,即使有座位,边听歌边阅读也易让人变得混沌;若融入太强情绪的歌曲,某种程度上还会分散注意力,影响一天工作的状态。所以,在早上,我会选听偏柔和的歌曲,听歌时间上也较短,并尽量避免同时操作其他应用。倘若下午下班坐公交,此时一天的工作已结束,心理上相对放松,就没那么多顾忌,一般会边听边玩其他应用——IM/SNS/阅读/游戏都可能涉及,听爽玩爽为先。)&br&&b&B.
工作中,使用场景:公司办公室内&/b&&br&公司工作时间是不提倡听音乐的——如果你工作处理完了,想听小会儿提提神,当然也没问题。移动互联网运营中心,在整个处于转型期的电信集团,氛围是属于蛮开放的一路。&br&午休时间是12:30—下午2:00(包括吃饭)。吃完饭和同事一起坐会儿,聊聊天后,1:15回到办公桌。&br&还有时间,可以休闲会儿,于是用PC上上网,同时打开百度新首页上的“百度随心听”,找个台开始播,也省去了选歌的纠结。一边惬意地上着网,一边听着歌,碰到好听的,点“红心”收藏。休闲的时光真是快,一转眼将近半小时就过去了。赶紧打住,午休15—20分钟,接着开始下午的工作。&br&&b&C.
下班途中,使用场景:步行+地铁&/b&&br&上班早,下班也早。下午5:30就下班了,加班情况基本不多,如果你有坐班车,一般到点儿了就可以走。&br&因为没坐班车,我呆到6:30,感觉饿了,下楼找个快餐店搞定晚饭,然后回住的小区。&br&这时公交人多、车堵,果断步行去地铁站。步行途中是蛮惬意的,不单是工作完成后的轻松,还因为可以动动筋骨,当然,戴上耳机享受下音乐那也是必须的——中午听的那首歌蛮不错,想再听听。点到“百度音乐”,发现收藏里没有——哦对了,中午是用“百度随心听”收藏的,于是点到首页的“电台”,找到红心电台,提示我要消耗流量(“百度音乐”APP里的电台无法离线收听之前已缓存的歌曲,而单独的“百度随心听”APP是可以选择“收听离线红心”的),但那首歌着实不错诶,没事儿,这个月流量还多,于是继续播放,可电台的气质是无播放列表,只能单向操作,连着切了几首已经听得有些发腻的旋律后,终于遇到了中午收藏的那首歌。幸福地听完一遍后还没过瘾,正想再听,电台又自动切到下一首歌,还没法返回。无奈,退出电台,回到本地音乐,选了首喜欢又有些新鲜感的歌听着。&br&将近20分钟后,到了地铁站。坐地铁咱是不指望有座位的了,站着呗,人够多够挤,想看看电子杂志或刷刷微博也比较困难,音乐不关,一路继续听。&br&&b&D.
回到住处,使用场景:某小区室内&/b&&br&晚上8:15回到住的房间,先舒服地躺在床上伸个懒腰。室友还没回,再次调出百度音乐,拔掉耳机,打开公放,让旋律环绕。抽出一本最近看的书,闻着墨香,听着音乐,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1个章节后,倦意又慢慢袭来。于是合了书,拿起手机躺床上玩。&br&Q群里大家正讨论前两天“我是歌手”的林志炫,说那“烟花易冷”唱得老赞了。白天上网时也曾注意到有这么个节目,看来挺火的。室内有WiFi,按捺不住好奇心,打开手机百度视频,首页上正好就有推荐,点击观看林志炫演唱的这段视频,第一遍就被小小地惊艳到,之后又看了两遍,愈发喜欢,随即“赞”了一下这个视频。同时感慨:以前只听过他的口水歌“单身情歌”,再有就剩“蒙娜丽莎的微笑”,现在才发现志炫童鞋是被这两首歌坑了啊有木有?&br&好奇心又起,打开百度搜索APP,在百科下查了查志炫童鞋的辉煌履历,对他的敬仰更甚,已有粉丝倾向。对偶像的猎奇继续,打开手机微博搜到志炫童鞋的主页,发现好多粉丝早在围观和祝福,很多早期的忠实粉正大力推荐他的其他歌,于是再次切到百度音乐,搜索“林志炫”,先下载刚听的“烟花易冷”,然后继续翻他的热门单曲和专辑,结合百科上的介绍和微博上粉丝的推荐试听了几首,觉得不错的都下载下来,欣喜最近又有好歌听了。&br&趁着下载间隙,索性打开电脑,用百度指数和微博指数搜了搜“林志炫”,最近那人气,呼呼往上窜,心中不禁也为偶像感到高兴。&br&未几,室友回来,听到我在放的歌,笑道:“哈,大家都听这歌啊,林志炫,这逆生长,又逢第二春~”。说完跟着曲子哼了起来。——平时我俩儿都比较注意,晚上电脑或手机一般较少放外音,以免影响到另一人的休息或工作学习,今天不同了,以这首歌为引子,吹水了好一阵子才罢休。&br&睡前,躺床上又用百度音乐反复听了刚下载的几首歌,想到“烟花易冷”这首现在已火,估计很多好友的网络信息流上已有,为了不给好友Timeline增加重复内容,也为了凸显自己的格调,选了首志炫童鞋还不太流行但感觉也蛮好听的歌,加上几句略显文艺的评论,果断分享到SNS——一条小具逼格的UGC就此诞生了,于是满意地放下手机,睡觉。&br&&br&故事到这里讲完了。&br&回头再来看看:&br&&br&&b&
操作场景分析: &/b&&br&&b&&br&A.
室外嘈杂的移动环境中:&/b&&br&如公交、地铁上,或室外步行时,倾向于选择播放已知的本地歌曲,比较在意流量和电池容量。听音乐作为一种打发无聊(如下班途中站在地铁里,不便做其他事情)、放松心情(如上班途中,坐公交上听音乐闭目养神)的途径。习惯听歌时随手锁屏,利用物理键调节音量。&br&(关于线控,一般用户可能不知道、或不太会、或不习惯用,更可能会解开屏幕后直接在APP上操作切歌、暂停、调节音量等——音量调节可能还是用物理键的多;而且很多时候,摸摸手机已成为打发无聊和消除尴尬的下意识行为模式。但一旦用户成长,了解并学会了使用线控后,用的意愿应该会很强)。&br&这种环境下,主要是听熟悉的歌曲,能有心情去探索未知歌曲的情况较少。&br&&b&B.
工作室内环境中&/b&&br&在公司时,听音乐可以舒缓压力、调节心情,提高工作和休息效率。&br&为了不影响工作状态,要求播放器界面简洁、操作简单,“电台”会是较好的选择。&br&个人感觉,如果听太熟的歌,就像接收一些物理符号序列,会让人变得机械;如果听最近很喜欢听的歌(新鲜感还保持得很好),则易让人陷入歌中的情绪,进而影响工作。因此,在工作中“与歌曲情绪保持必要的距离”就显得有必要。从这点来讲,听“电台”,尤其是曲风清新柔和的频道,也是比较适合的。(这段是个人粗见,存疑。也排除了那些本身就要求激发自身情绪的工作,如艺术创作、职业游戏对战等)。&br&&b&C.
家庭室内环境中&/b&&br&在家里时,状态一般比较放松,时间上也充裕,这时,听,要求听得爽,操作复杂性的可容忍度较高;探索新歌的意愿增强;一旦找到了喜欢的,与大家去分享这份喜悦的意愿也会大大增加。&br&在线搜索、试听、下载,甚至于分享、评论等社交功能的使用机率都会大幅提高。&br&&br&&b&
操作习惯总结: &/b&&br&&br&大多数情况下,因为倾向于听熟悉的曲子+懒得操作+担心流量(守旧、懒惰和畏惧心理——这里作为中性词),我们常会从本地歌曲中选择几首最近喜欢听的来反复播放(对歌曲的喜欢是有时效性的,个人感觉,一个“最近播放”的列表还是需要的),也会直接将本地歌曲顺序播放或随机播放。&br&&br&在特定情况下,由于环境的限制,我们会主动选择接收软件的推荐:如上面角色剧本中,工作时选择听电台。&br&&br&在充裕的时间,放松的心理状态和满意的网络条件下,经某一或某些导火索的引爆,我们会选择主动去探索音乐,进行深度操作。&br&如上面角色剧本中,晚上下班后呆在房间里时,经QQ好友的推荐、包括白天网络媒体覆盖所留下的印象,以及借助视频这种丰富表现形式的吸引力,我观看并迅速喜欢上了“烟花易冷”这首歌,并主动去百度音乐进行搜索下载,之后通过百科、微博、指数等如愿以偿地八卦到了歌手信息,随即进行了其他相关歌曲的下载,再然后,与室友以这首歌为切入点有了一次面对面的愉快聊天——这有益于我现实生活社交关系的保持与发展,并最终促使对分享内容比较“挑”的我,主动完成了一次线上音乐的分享。&br&整个过程中,“SNS好友的推荐”、视频“华丽展现形式”的先声夺人、百科和微博这种标准知识媒体或社交媒体上“专业信息的获取”,包括一次好友间的线下对话(这个对话也是由线上话题引起的),综合起来引导我最终完成了“搜索--下载--讨论(互动)--分享”这样一个对用户来说很麻烦,对产品发展(或者说“对互联网公司”)又非常有益的高级流程。(目前的百度音乐还不支持用户间的讨论/互动)&br&当然,如果你“手机里已存的歌实在听厌了,而且你还想继续听”,想必也是会去找新歌的。&br&&br&================================================================= &br&&br&&b&四、
百度音乐iPhone手机客户端体验(优化设计稿请直接翻到最后的“附2”):&/b&&br&&br&&b&
“在线音乐” &/b&&br&&b&&br&4.1.1
搜索&/b&&br&&br&现在是移动和社交流行的时代,但搜索仍是重要一环,对百度来说,更应细致做好搜索体验,这也是展现产品差异化竞争力比较容易达到的途径。&br&&br&&b&4.1.1.1
语音搜索&/b&&br&视觉上,“百度音乐”将语音搜索的小图标与搜索框分开(语音搜索图标排在搜索框的后面),造成了画面的割裂。(见下图淡绿色高亮区)&br&建议将语音搜索的icon移到搜索框”内”右端,这也与“百度搜索”APP的设计相统一。&br&&img src=&/fcd2f1bcaa4d7e_b.jpg& data-rawwidth=&234& data-rawheight=&34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34&&&br&经测,语音搜索目前还不支持英文搜索,如对着麦喊“My heart will go
on”,搜索结果给出“买哈涂料高工”- -! QQ手机音乐APP是能准确识别的,所以这里基本可断定本人的发音是没问题的。&br&另外,一旦点击“百度音乐”APP首页上的搜索框后,即激活了文本搜索,而在当前界面无法直接转换到“语音搜索”,需要点击“取消”返回后才能重新进行语音搜索。&br&
——语音搜索应无处不在。长远看,理应鼓励用户使用语音搜索。(用户操作上,更方便;技术上,更多的用户语音请求数据有利于语音搜索的优化;另外,还能耗用户一点点儿流量的说- -!)即便目前的技术不能达到精确理解用户的水准,室外的网络状态和嘈杂环境有时也会影响到搜索体验,但个人认为,它仍应和搜索框同时出现。&br&建议仍和“百度移动搜索”APP的设计保持统一(如下图),即在点击搜索框、进入输入搜索关键词页面后,也能通过键盘顶端的语音按钮一键转换到语音输入。&br&&img src=&/792bad2fc8bfcaf36fe62b96_b.jpg& data-rawwidth=&197& data-rawheight=&29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97&&&br&&b&4.1.1.2
搜索历史&/b&&br&目前只提供“一键删除所有搜索历史”。但在手机上,改为“逐条删除”可能更合理:在手机输入时,较易出现用户输入出错(软键输入易错,语音输入也易出现理解偏差)后未察觉,而习惯性去点击“搜索”,导致这个错误的搜索关键词成了有效的搜索历史记录,而且还位于搜索历史建议词的首位(顶部),若仅提供“一键删除所有”,在它之后的有用搜索历史也不得不被删除,这明显不符合用户的期望。&br&手机屏小,用户愿意保留的历史记录肯定也不多(经测,百度音乐APP最多保留9条历史搜索记录;而百度搜索APP最多保留10条;为什么要相差1个?)。若有全部删除的需求,一条条删也不麻烦。&br&个人认为,某种程度上,对普通用户来说,逐条检查自己的搜索记录还能提供一种回忆的情结,逐条删除也能体会到一种完成任务式的快感(就像划去TodoList上的一条条记录一样)。&br&另外,在滑动屏幕查看历史搜索记录时,软键盘未折叠,导致每屏只能显示3条历史记录,留给用户滑屏的空间也很小,操作上较别扭——百度移动搜索APP在滑屏查看历史记录时,会自动折叠键盘。&br&&img src=&/1cf78fcab1716bfc875ade3a_b.jpg& data-rawwidth=&197& data-rawheight=&29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97&&&i&百度音乐-搜索历史&/i&&br&&br&&br&&i&&img src=&/e405189bbb1de29bcfd850d_b.jpg& data-rawwidth=&192& data-rawheight=&28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92&&百度搜索-搜索历史&/i&&br&&br&&br&&b&4.1.1.3
其他(关于搜索)&/b&&br&a)
融合网页搜索&br&百度音乐APP内搜索集成了“网页”搜索,挺好——就像上面角色剧本中描写的一样,在试听了林志炫的几首歌后,我对歌手本身产生了兴趣,因此如能在APP内就完成非音乐资源的信息搜索是蛮好的体验——当然也包括音乐内容库中没有用户搜索的资源时,通过网页搜索来获取。&br&b)
搜索结果能否按照“歌曲”、“专辑”、“艺术家”、“歌单”等进行标签分类。&br&c)
是否需要加上“本地歌曲搜索”的功能?&br&&br&&br&&b&4.1.2
关于首页的“6个分类按钮”:&/b&&br&&br&先上图:&br&&img src=&/3c0efd8f0acb8_b.jpg& data-rawwidth=&242& data-rawheight=&36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42&&&br&&b&4.1.2.1
关于电台&/b&&br&这里的“电台”是把“百度随心听”APP合到“百度音乐”APP中。但“电台”是一种相对“有个性”的存在:不提供播放模式(单曲循环等)的选择、没有播放歌单、只能顺序前播,以极简的功能和界面“强迫”用户去习惯少操作软件,避免频繁的操作打断对音乐的聆听,将选歌的纠结留给电台算法,引导用户去放松心情、真正享受到音乐中,强调随性的态度,也因而能在用户邂逅好音乐时,放大那种惊喜,使用户发出“你真懂我”的感叹~(参考前面“情景剧本B“中提到的使用PC电台的场景)&br&&br&好的电台(如豆瓣FM),能培养出一些忠实的粉丝;而以百度在行业里的角色,“百度音乐”这个品牌应该是希望囊括越多的用户越好(见“二、用户群”);另外,在iPhone逐渐变为街机、大众听乐习惯还在引导培养的情况下,个人感觉,对相对“个性“的经典”电台“做一些改变再融到百度音乐里可能会好些。&br&百度音乐现在对电台的处理是:&br&直接把电台(或者说“百度随心听”)“链接“到“百度音乐”里(做了一些视觉上的改动,但产品结构是完全一样的);点击“电台“后必须先选台才能播放(而不是直接进入播放界面)——从用户来说,选择听电台需要的就是一种随性简单的态度,每多一步都可能让他们感到厌烦。&br&
另外,存在两个比较别扭的地方:电台和普通播放模式用了两套不同的播放界面,同时,“红心电台”和“百度音乐”里“我收藏的单曲”不能合并,也就存在两个“红心歌曲”目录(见前面“情景剧本--&场景C“)。——估计这是在时间上有些仓促的情况下推出的版本。&br&&br&&b&&i&改进建议:&br&&/i&&/b&&br&&b&&i&方案一:&br&&/i&&/b&&br&1.
将“电台“中的“私人频道“剥离出来代替现在的”电台“(假设称为“私人电台”,播放操作仍延续经典电台模式)。并将原电台各频道曲目改为百度音乐的分类曲库。&br&2.
在百度音乐的播放器界面(指“非电台”的那个播放器)加一个“扔进垃圾箱”的功能icon,并将“上一首“、”播放模式”和“歌单(当前播放列表)“做”灰显“(以表示这3个功能在”私人电台“模式下无法使用),以此构成”私人电台“的播放界面。(参考了一些目前主流的播放器,自己设计了一款播放界面,以求在满足大众听歌需求下,尽量保持界面简洁、有趣,并统一两种产品性格——”电台“和”普通音乐播放“下的界面,后面有手绘图)&br&3.
打通原电台(“百度随心听”)和百度音乐APP,实现“红心电台”和“我收藏的单曲”两个“红心歌单”的同步。&br&&br&这么做的理由:&br&提供且仅提供“私人电台“(即原来的”私人频道“)以满足那部分确实喜欢电台的用户(其实这个”私人电台“就相当于”猜你喜欢“),同时将”私人电台“提高了层级,直接放在原来首页”电台“的位置,用户进入首页,点击”私人电台“后,就能马上进入播放器界面听歌,而不像原来,需要经过两次点击”电台-&私人频道(有的用户还要再纠结下选哪个频道)“,才能开始听歌。&br&原电台其他的各频道歌曲改为各分类标签曲库,以迎合大部分仍旧习惯传统音乐播放模式(能进行“返回上一首“、能看到当前播放的歌单/列表/专辑 等)的用户。(如用户将某一分类标签下的歌单随机播放,其实也可达到和听某一电台频道相似的效果)。&br&打通原电台的“红心“和原百度音乐“我收藏的单曲”,能方便用户将喜欢的歌曲随时放在唯一的“红心歌单“下。&br&&br&&b&&i&方案二:&/i&&/b&&br&&br&仍保留原电台的全部频道,但点击“电台“后直接进入播放器页面播放(默认选择”私人电台“,可在播放界面调台),”播放界面风格的统一“和”打通两个红心歌单“同”方案一“。另外,允许进行”上一首“的操作。&br&&br&&br&&b&4.1.2.2
&/b&&b&关于“6个分类按钮”的排序&/b&&br&&br&个人认为,用户对各推荐的接受度由大到小依次为:&br&好友推荐&偶像推荐&猜你喜欢(私人电台)&编辑(或专业DJ、热门用户)推荐&榜单推荐。&br&百度将“榜单”排在首位,推测是为突出其在搜索上的优势。但在社交方面有些太低调了——“网易云音乐”、“多米”等突出在线歌单、强调关注、评论、分享等流行社交操作;百度音乐目前的社交功能暂限于将站内内容分享出去,还不鼓励线上UGC的生产和用户间的互动。&br&建议将“新碟上架”和“新歌速递”的内容合并在同一目录标签下。&br&综合商业端和用户端的考虑,个人认为排序上这样更合理些:&br&1.
新声速递(由“新碟上架”和“新歌速递”合并)&br&2.
私人电台(即原电台的“私人频道”)&br&3.
精选专题&br&4.
热“度”榜单(即原“榜单”)&br&5.
我是歌手(即原“歌手”) &br&6.
更多(即由原电台其他频道重构成的标签分类乐库,包括后续可能扩充的内容。这里提供“更多”按钮,供用户自己定制喜欢的标签分类)&br&(见最后附2:设计稿)&br&&br&&b&&i&题外:&br&&/i&&/b&&br&jing.fm通过自然语言描述给予推荐,多乐电台通过输入场景给予推荐——这种通过向机器输入自己听乐需求并结合微博等社交网络分享的模式,感觉蛮新鲜的。本质上应该还是标签化、搜索化(提供可用的标签给你,节省思考和输入关键词的操作)。&br&只是用户要向机器“汇报”自己此刻心情或所处场景以“发现”音乐,操作上要经常输入(虽然是按按钮,易于打字,还是比较麻烦),感觉不够人性化——“输入“心情的这个行为某种程度上就已经破坏了我现在的心情。&br&当然,“心情”和“场景”肯定是影响听乐选择的重要因素,如果机器能自动“识别”这些状态(将其考虑到推荐算法中,比如频繁切歌代表用户心情烦躁?时间在下午6点,并刚使用地图APP定位了一家体育馆,代表用户即将进入“运动”场景?),而不是要求我去“输入”,应该会是很棒的体验。 &br&&br&
其他的不再赘述了。&br&&br&&br&&b&4.2
“我的音乐”&/b&&br&&br&&br&&b&4.2.1
&/b&&b&关于本地已存音乐:&/b&&br&&br&虽然叫“本地音乐”,但实际上,个人理解,“本地”就是“本人”,她就是用户在音乐认知方面的“阿凡达”,即用户在“音乐认知”这一属性上的数字化“化身”,就像“本身”一样,她也会新陈代新,并随着时间不断成长。&br&比方说,现在的你,和半年前的你,相貌、认知上,都会有差异,对于大多数人,这种差异可能并不明显;但,现在的你,和3年前的你,相貌和认知上的差异应该会比较明显。&br&而同样,我现在的“本地音乐”,比如说有150多首,和半年前相比,大概增了20首新歌,删了10首旧歌,相对于150的基数而言,过去和现在有变化,但变化不大(你半年前愿意留存在你手机上的歌曲大部分现在也都还躺在那里);但和3年前我手机里(记得那时在学校,用的还是功能机)的歌差别就比较大了。&br&我愿意留存下来的歌曲,是随着我对音乐的认知逐渐变化的。&br&&br&在PC、功能手机时代,大家一般都是用PC下完歌后导到手机里,“本地”的概念耳熟能详;现在移动互联了,3G了,WiFi了,“云”了,很多人习惯直接用手机“下载/离线”或在线听,因此,“边听边存”、“WiFi下缓存”等等说法随之出来。(个人感觉,以后更强调“在线”、“离线”;“本地”、“下载”可能会成为历史概念)&br&尤其在封闭的iOS系统中,还涉及到“iPod歌曲”的“同步”——又多了个概念。&br&至少在刚接触时,作为本硕都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我,也是花了些时间才弄明白“全部音乐”、“本地音乐”、“iPod歌曲”、“我喜欢的音乐”、“在线听歌”、“离线缓存”、“边听边存”、“下载歌曲”这些概念的联系和区别——真心请求各音乐软件尽量减少这些术语的出现,对于难理解的可否给出必要说明?用户不是逻辑人,没我们想象的那么了解这些知识。&br&&br&
“QQ音乐”的设计一直比较喜欢,但在歌曲分类方面也弄得很复杂。&br&&br&&b&4.2.2
关于“iPod歌曲”这个概念
&br&&/b&&br&在iOS 5之后iPhone自带音乐播放器就不叫“iPod”,而直接称作“Music/音乐”,那“iPod歌曲”也应成为一个历史概念吧?&br&我想会有很多用户并不太了解也不想去了解苹果的产品历史(尤其是现在iPhone价格降低的情况下,存在不少初次使用苹果产品的用户涌入),看到一个专业的英文词,他们难免会疑惑(iPhone用户对iTunes、App Store相对熟悉——毕竟学用iPhone时都会涉及到,但对iPod可能就比较陌生了,尤其是现在iOS系统自带音乐播放器也不叫iPod的情况下)。&br&&br&同样还有“同步iPod”这个按钮——“同步iPod”?从哪里同步?要耗流量吗?建议如果“iPhone自带播放器中存的歌(也就是所谓的‘iPod歌曲’)“发生了变化,提供自动同步,并告知用户即可,不要求用户去手动更新。&br&
理由:如果在iPhone自带播放器中删掉了某首歌,百度音乐中对应的歌曲名即使还存在,也无法播放了,所以不如自动同步,还避免了用户去点击这些空链接。&br&&br&&b&4.2.3
&/b&&b&关于“我收藏的单曲”(或者说“红心歌曲”、“我喜欢的歌曲”)&/b&&br&&br&其本质就是一个“网络歌单”,突出用户当前的喜好特征。&br&建议明示这一块区域属于“我收藏的歌单”,而不是让用户自己去揣摩为什么收藏的歌单会紧挨着排在“我收藏的单曲”下面。&br&此处有个BUG,对于同一网络歌单,可收藏多次(见下图,3个“夏日来临,清爽一夏”):&br&&img src=&/45b278aefe865f53cc408e_b.jpg& data-rawwidth=&221& data-rawheight=&32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1&&&br&&br&&b&4.2.4
&/b&&b&关于“本地列表”和“查看百度云音乐”:&/b&&br&&br&先上图:&br&&img src=&/8c3a634aa2a4d8af20abd5_b.jpg& data-rawwidth=&241& data-rawheight=&35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41&&&br&&br&&b&4.2.4.1
&/b&&b&“本地列表”&/b&&br&在手机上创建“本地歌单”是用户会用的操作吗?现在PC端也已逐渐弃用“本地”歌单,强调“在线”的概念,手机作为用户的贴身管家,更应如此吧?——即使目前,由于流量和网速的限制,我们常选择听本地音乐,但如果仅能创建自己可见的本地歌单,而不是可与好友分享的在线歌单,对于操作成本较高的手机端,感觉比较“鸡肋”。&br&建议:&br&将“创建本地歌单”升级为“创建网络歌单“。(能往歌单中添加网络歌曲,可被分享。当然这也要求首先要建立好用户网络歌曲社交体系。)&br&&br&&b&4.2.4.2
&/b&&b&“查看百度云音乐”&/b&&br&经测,这里的云音乐是指——收藏的网络歌单里所有的歌曲,都会存在百度云上。&br&“云音乐”应成为标准概念,整个“百度音乐”本身就该融入云中。推测这里是作为一个短期宣传的吸引点。&br&“网易云音乐”现在允许用户选择将本地歌曲和网络歌曲进行指纹匹配,尽可能将本地歌曲都转化为网易自家曲库里的网络歌曲,形成资源闭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机百度地图怎么横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