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爱做题,导致怎样让数学成绩提高越来越差,每次让他做题就烦,怎么办啊?

咨询热线:29
很多同学考试发下卷子后,总是难免要一声叹息或者几声叹息。&这个问题我怎么没想到?!&&这么简单的计算我怎么居然算错了?!&,&我怎么草稿纸上算对了,卷子上却写错了?!&&&
很多同学都把正确率的欠缺归结为考试时自己的不小心、粗心,并且还在心里有意无意地把因为这种原因被扣掉的分加上去,心里想着我的水平应该是多少多少分。如果你常常这样做,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你会发现,等到下次考试,你努力地想要细心仔细地做每一道题时,发下卷子,还是会出现本该会做的题做错了的情况。如果是这样,那就表示,你还存在一个学习上的缺点或弱点:正确率没有保证!这不是仅仅靠考试时的极力小心所能解决的。
  下面我们就对解题错误率高的几种情况进行分析。
现象一:一听就会,一做就错,总是在看到答案后恍然大悟。
  很多学生在看到题目时觉得面熟,能肯定自己以前做过原题或类似的题目,但就是想不起来该怎么做,越是回忆以前做过的类似题目越是没有思路,等看到答案才大喊一声,哇,原来是这样的啊。于是再做,发现还是不能独立的把题目完整的做出来,于是再看答案,再做&&
  原因:原来在做题目时没有真正理解题目的解法,只能跟着老师的思路把题目抄下来,没有自己动手整理,导致自己觉得会做了,其实只是在当时把题目背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就只记得题目不记得解法了。所以,&背题&是万万要不得的,考试的题目千千万,背的过来么?
  解决方法:在做完一道题目后,两个同学结成小组,互相讲解给对方听,让同学帮你检查你对这个题目的理解还有什么欠缺,发现问题立即问老师,力争当堂把题目理解透彻。家长可以在一两周之后把这道题目的数据换一下,再让孩子做一遍,这样就能做到让孩子彻底的掌握这种类型题目的解法,还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现象二:会做,但总是粗心,不是抄错题就是算错数
  很多家长都反应说自己的孩子很粗心,经常把会做的题目算错,甚至有家长说孩子期末考试考了96分,丢掉的那四分全是粗心算错的,并对这个成绩很满意,还有很多学生也说,这道题目我会做就可以了,这次算错了没关系,到考试时能算对就可以了。其实,作为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我们告诉各位家长,会做做不对才是最可怕的。
  原因:粗心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心态问题,这个问题后面会详细的说。第二个原因就是对知识掌握的不牢固,模棱两可,错误总是在你掌握不牢固的地方出现,那些看似是粗心犯的错,其实都是因为在应用知识的时候不熟练,导致出错。
  解决方法:有选择的多做题目,在数学学习中,我们反对搞题海战术,但是要想学好数学,不做题目不进行针对性训练是无法把学到的知识掌握牢固的。但是也不能盲目的去做题,有数量不等于有质量,会做的题目就是做上一千道也没有进步。老师和家长要引导孩子挑战自己不会的题目,只有不断地去挑战才能不断的进步。
现象三:心态不端正,觉得做不对无所谓,会做就行了
  很多学生都觉得只要会做就行了,平时算不对,到考试时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就能算对了。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对的,
  原因:学生学习的目的除了要掌握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的一大法宝。而在学习中心态不端正,长此以往,会形成浮躁的性格,这是学习的大忌。
  解决方法:端正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准备一个错题本,把每天自己做错的题目记下来,要将因为不会而做错和因为粗心做错的题目分开记,每周都将错题本上的该周做错的题目再做一遍,就会对自己犯过的错误印象深刻,就能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总之,要想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就要本着端正的学习态度,去做一定量的有针对性的题目,在做题时认真思考,要全神贯注,心无旁骛。真正的去理解解题方法,做完一道题目之后当堂回顾,把解题思路复述出来,并将做错的题抄在错题本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一定能将解题的错误率降低,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我们经常说,学数学很容易,秘诀就是:会做的做对,错过的不要再错!
下一篇: 上一篇:40个怎么办之七:孩子成绩不好怎么办?
〖调查〗上海青少年对学业成绩的满意度存在群体差异。高中生满意度最低,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对学业成绩表示“非常满意”和“满意”的比例,分别为37.8%、56.9%和57.3%。此外,家庭经济条件“好”、“一般”、“差”的青少年,对学业成绩表示“满意”的比例分别为83.1%、35.2%和23.8%。父亲受教育程度为“研究生及以上”、“大学本科”、“大专”的孩子,对学业满意度普遍高于65%;而家长学历为“高中”及以下的孩子,满意度都不到40%。这一调查结果表明,政府应当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帮困助学,对缺乏家庭文化和经济支持以及处于学业困境的青少年给予必要的救助和补偿。
一、成绩不好的原因&
1、自我观念的局限是第一原因。一个人的自我观念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综合评价的总和。如果一个孩子在有关自己学习或个人成长上有错误的观念,那么他的潜能就没办法释放出来。举例来讲,如果孩子自己认为数学很难,数学很无趣,我没有数学天赋,我学不好数学,那么他的大脑就处于停滞状态,他就放弃了努力。究其原因,很多家长在孩子童年的时候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笨”,让孩子产生了自卑感,潜能就无法释放出来。这个世界没有什么难学什么不难学,找到方法你可以轻松愉快地学会任何学科。孩子要想学习好首先要转变观念:这个世界没有哪个学科是困难的,只是没有找到方法或是你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不是你笨你没有天赋。要知道你的观念在牢牢地束缚你,要想改变现状,你必须学会反省,从而认识到这个错误观念,然后再把它彻底改正过来。
2、基础知识不牢。如果孩子旧知识不会,他就会把不会的新知识变成了旧知识。就像滚雪球一样,不会的知识越来越多。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欠账过多,包袱过重,这样就压垮了孩子,再讲新课他就听不进去,最后太痛苦了,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学习的知识不是孤立的,孩子刚开始学习知识的时候,会觉得很难。当基础知识记得越来越牢,学习的难度系数会递减。当我们的孩子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他就没有办法往下学了,他在课堂上根本就听不进去,产生了巨大的挫折感,自我否定感。所以孩子想继续学习,脱颖而出,就必须把基础知识补回来。
3、没有学习兴趣。一个孩子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那他背后必须有不断的鼓励、表扬和欣赏。很多家长说:“我的孩子是三分钟的热度。”其实每个孩子都是这样,只有在后面不断激励孩子,才能让孩子始终保持热度,但遗憾的是有85%到90%的家长都没有这样做。人是一种逃避痛苦、追求快乐的动物。快乐使人坚持,痛苦使人逃避。学习的规律不是学不进去便咬牙硬挺,而是让孩子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如果孩子怀着痛苦的心情去学习,他的大脑细胞处于抑制状态。当他处于兴奋状态时,大脑细胞被激活,分泌大量的记忆物质,大脑的能量会被迅速地释放出来。孩子学习时候,家长一定要想办法让他把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所以孩子在学习上找不到快乐的时候,你越对他进行批评打骂,越会加深他学习的痛苦。
4、学习方法不得当。孩子学习必须找到方法才能事半功倍。现在很多学生认为文科的学习方法是“背”,理科的学习方法是“做题”,如果孩子采取这种方法,往往事倍功半,如果靠死记硬背,肯定学不到真知。如果单靠题海战术,孩子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达不到融会贯通的程度,即使付出10倍的努力可能连3分的收获也没有,因为理科和文科的学习方法是完全不同的。
5、情绪问题的困扰。一个人要去做一件事是由他的情感来控制的。当人遇到外界的刺激时,都会有“不愉快”或者“愉快”的心理体验。在孩子情绪“愉快”的情况下,能够采取乐观、大度、向前看的态度泰然处之。现在中小学生与老师、男女同学、朋友和父母的关系,就是他的自我情绪的爆发点。无论哪件事都可能引发他的消极情绪或者快乐情绪。消极情绪产生时,他会生活在紧张、焦虑、烦恼当中,如果被这种情绪主宰,他就没有办法去学习。当孩子受到这种情绪控制的时候,是需要家长来帮助他,鼓励他并把他拉出这种状态。这就相当于他发烧,需要我们帮助他一样。遗憾的是有的家长不但没有帮助他,反而去批评他,使他的情绪“雪上加霜”。
6、用功程度不够。用功的程度是学业成功的基础,学习确实要用一定的功,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彻底地掌握知识。但是这里强调的努力用功是快乐地用功,不是痛苦地用功。大多数孩子用功程度不够,其原因有三分之二是不知道怎么用功,不懂得学习方法。有三分之一是自我观念的问题,这是他自己的原因。只有不断进取、努力学习,才可以使自己飞速进步,最后才能取得人生与事业的大成就”。
二、小学各学段学习特点
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特点:
1、新鲜好奇,刚进学校对学习好奇想学,求知欲强,但短时间难以适应;
2、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能专心,较难独立完成作业;
3、情绪化明显,还不懂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冲动和敏感;
4、合群尊师,很喜欢和小伙伴玩,非常尊重老师的行为和评价;
5、好动模仿,不定性比较强,喜欢模仿自己认可的行为与语言;
6、依赖性强,生活尚不能自理,对父母的依赖性比较强;
7、好动好奇,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和好动性。
对学生学习可进行一下引导:
1、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以亲切、热情、耐心的姿态与学生建立良好沟通,做学生学习的鼓励者、引导者和组织者。同时,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浓厚学习兴趣,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对问题的思考,有效避免学生的厌学情绪。
2、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员,对学生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正面评价,营造平等、快乐、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通过课堂互动、寓教于乐,使教学活动更加形象化和趣味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快乐地接受知识。
3、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关注思考过程,训练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注重调动学生主动思维的习惯;培养学生判断、理解以及综合分析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阅读、写作等习惯;帮助学生安排好写作业、复习、预习时间,能够逐步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三、四年级学生特点:
1、自我意识发展,逐渐学会道德评判,但是认知水平尚低,易受影响;
2、情绪不稳定,感情容易激起和爆发,不善于控制自己,意志尚薄弱;
3、思维过渡阶段,有由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但仍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
4、品质形成,集体主义感有所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正在形成;
5、独立意识增强,由儿童期向少年期转变,依赖性减少,不单纯听老师;
6、兴趣分化,不满足于课堂知识,爱看课外书,对自然和社会产生兴趣;
对学生学习可进行一下引导:
1、进行顺利“转型”。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生将面临课程难度的加大、学习时间的延长,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毅力、体力都会形成新的挑战。并且,学生将系统地接触奥数专题、英语考级,开始面临更多竞赛挑战。在这个至关重要的转型阶段,帮助学生进行成功的过渡和衔接,帮学生开启小学领先之路。
2、掌握重点与难点。小学三~四年级,各种课程的知识点难度明显加大,帮助学生扎实地学习重点、难点知识有深刻心得,帮助学生有效掌握知识。
3、进入小升初前奏。帮助学生扎实地掌握关键知识点,顺利渡过三~四年级这个衔接阶段。并且细致地帮助家长规划学生的小升初计划,与家长进行零距离沟通,帮助学生进入小升初前奏,为冲刺做好充分的准备。
小学五、六年级学生特点
1、矛盾期。开始进入少年期,幼稚趋向成熟,依赖向独立半成熟交错;
2、掌握道德观念。开始对社会关注,并有自己的见解,但易被影响;
3、选择性接受。面对学校和社会的信息开始选择性接受,有自己的见解;
4、学习兴趣广。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强,开始独立思考、追求与探索;
5、自我意识发展。自尊心和自主性进一步增强,仍缺乏自我约束力;
6、学习压力大。面临升初压力,心态不稳定,需要引导。
对学生学习可进行一下引导:
1、灵活运用知识。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工具,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想象力,提升他们对知识的认知和自主探索能力。不仅帮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提升他们解答难题、应答考试、参加竞赛的各种综合能力。
2、专业的奥数、英语辅导。在小升初备战过程中,数学、英语是非常重要的学科,是优等中学重要的评估和选拔指标。龙文配备国内一流的奥数、英语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善于总结考点,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三、初中生各阶段的特点概述
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初中生的教育更是其中的难题。为了使家长能够比较清楚地了解初中学生的特点,以便有的放矢地做好教育子女的工作,我将初中生各个阶段的学习、生活特点向大家作个简单的介绍。
初一年段——起点。
初一学生总的特点是“新”。
首先,进入新的环境。初一新生怀着兴奋、自豪的心情跨进中学的校门,看到的是新的校园,结识的是新同学,讲课的是新老师,他们对周围的一切无不充满新鲜感。
其次,充满新的希望。初一新生普遍怀有对未来中学生活的美好憧憬和进步向上的愿望,渴望给新老师和新同学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即使在小学比较调皮、学业比较落后的同学,也往往暗下决心“弃旧图新”。因此,对初一新生要给他们以热情的鼓励和期望。对原来就比较好的同学要鼓励他们放下包袱,在同一起跑线上跟同学们展开友好的竞争;对原来成绩欠佳,表现不够理想的学生,要鼓励他们从头做起,千万不要经常当众揭他们的“老底”,以免挫伤他们的上进心。当然,家长有必要将子女的情况(包括缺点和错误)如实地跟老师交底,但要讲究方法,避免在公共场合给孩子造成难堪。
第三,面临新的困难。一是学习上的困难。小学只有语文、数学两个主科,副科也不多。进入初一后,学科有语、数、英、政、史、地、生物,还有体育、图画、音乐,门门功课都要考试,负担明显加重。二是学习方法上的困难。进入初中后,学科增多,知识量增大,光靠死记硬背不足以解决问题了。学生感到不适应,或者出现心理上的不平衡,都是很正常的。三是突然觉得学习不如想象的那么紧张——因为这不利于学生进步,所以也称之为一个困难。进入初一后,强调打基础、培养良好的习惯、学会正确的方法,加上离中考还有三年之久,学生不知学习重点有所转移,还误以为中学学习很“松”,因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此外,家长也可能觉得子女已升入中学——特别是升入重点中学——可以喘一口气了,因此放松对子女的督促……凡此种种,都将成为初一新生进步的障碍。
初二年段——难点。
初二学生的总特点是“分化”。第一是学习上的分化。经过一年的学习,原先初考成绩相差无几的学生成绩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以我校为例,好的同学政、语、数、英四科总分可达到370分以上,而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则只有200分上下,其中过去一贯学习很好、到初二掉队的屡见不鲜。第二是思想表现上的分化。好的同学思想更加成熟,他们积极靠拢共青团组织,争取进步,在班上成了老师的得力助手,而有少数同学则往往由于学业跟不上而丧失进步的信心,甚至自暴自弃。如果此时没有及时得到有力的帮助,或被社会上的坏人引诱,就可能越变越坏,甚至滑下犯罪的泥坑。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分化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生理、心理方面看,初二学生年龄多在14岁上下,普遍进入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身体急剧生长,第二性征出现。由于生理的变化,给这个年龄的少年人的心理带来了过渡性、闭锁性、动荡性三个特点。我们常看到男生逞强好胜,容易冲动,他们崇拜英雄,崇尚江湖义气,爱在女生面前表现自己;女生则爱漂亮,讲究打扮,多愁善感。在这个阶段,他们还缺乏对真善美和假丑恶的分辨能力,又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因此,早恋、出走、轻微犯罪等不良行为常发生在这个年段。同时,进入初二以后,初一时的新鲜感和神秘感消失了,又没有初三临近中考的紧迫感,也容易造成他们的松懈。
从学习方面看,从初一到初二要跨上一个很高的台阶,学科增多,难度加大,原先基础不很扎实或者有些关键课时没有认真听课的同学,就可能因此而被拉下来,而一旦落伍,则往往感到灰心丧气,厌倦学习,并且互相影响。
总之,初二学生碰到的困难增多,而给他们的帮助和教育却往往削弱了。因此,初二往往是“多事之秋”。希望家长要在这个阶段尽可能地配合和支持学校,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初三年段——重点。
由于临近中考,大多数学生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老师和家长也抓得更紧。这个阶段,多数学生都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但同时又往往被升学、就业等问题所困扰。而少数基础差的,则表现出信心不足,甚至自暴自弃。而且,由于进入青春期,性机能日趋成熟,对异性由爱慕转入初恋,容易出现早恋。因此,对这个年段的学生,要着重给以人生观的教育和升学就业的指导。
总之,孩子进入初中以后,家长的责任更重了。这就要求家长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
四、董进宇的学习12大规律
1、人的大脑的潜能是无限的。从脑科学分析,人脑有300万亿个细胞,而有记忆能力的细胞是1000亿个,每一个记忆细胞相当于40G的硬盘。所以孩子的智商是相当的,生物学基础没有太大差异。之所以会出现成绩差异,那是后天的因素。
2、学习是人的本能行为。3岁以前的孩子都是学习的天才,他能学会世界上最难学会的汉语,假如他家庭有五种语言的大人,每人都和他说自己的语言,那么这个孩子3岁时能学会五种语言。所以说学习是小孩的本能行为。
3、学习兴趣是培养出来的。初中生家长应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孩子的兴趣:A、给孩子传输“学习是快乐的”观点;B、引导孩子从最简单的做起,比如从例题做起,让他找到成功感;C、及时鼓励表扬;D、引导孩子寻找学习方法;E、引导孩子主动体会学习的快乐;F、继续鼓励,持之以恒地鼓励,从而形成主动学习习惯。
4、学习是简单的,只要模仿就够了。特别是语言类的学习,靠的就是模仿。比如小孩在小的时候学东西就是模仿家长、模仿老师来学会很多东西。英语的学习就是多模仿,多读、多听、多看。以前老师教英语的方法和学生学英语的方法都是不科学的,因为以前重在分析语法,中国的爹妈在教小孩说话时从来没有分析语法,就是跟着大人说就会了。所以我们的英语学习也要模仿,而不能一味地分析语法。
5、学习是脑力劳动,主动学习。
6、学习只有找到方法才能示范。
理科的学习方法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循序渐进、不能跳跃,重点突破(定理、定律、定义),反复练习、增长能力。
而文科的学习方法是:鬼子扫荡、不要在不懂的地方停下来,大面积反复、温故而知新,充分联想、掌握真知,整体把握、悟透道理。
学习的四个层次:听懂了、记住了、学会了、掌握了;
学习的四个程序:专心听课、认真看书、做例题、做习题;
四个层次是相对应四个程序的,只有专心听课才能是听懂了,听了课后再认真看课文,才能记住老师所讲的,然后盖住例题的答案自己再做一遍例题才是学会了,最后做课后的习题来检验自己是不是掌握了。这四个程序是不可逆的。
7、学习动机必须是纯正的,要有目标和方向。
8、学习者必须要有情感的激励。
9、消除情绪的困扰。
10、正确使用身体。如何才能发挥人的无限潜能?要做到:A、大脑高度专注;B、肌肉高度放松;C、心情愉悦;D、内心有强烈的学习欲望;E、有坚强的信念
11、健全的人格是学习好的前提条件。
12、正面的信念。不停地给小孩传输“我能行”“我能干”“我能学好”等正面的观念。其实归根结底一句话:学习最大的规律:不是靠毅力刻苦学习,而是在学习上找到快乐,进入乐此不疲的状态,这才是真正的快乐的学习。
&&&&案例1:孩子成绩不好怎么办?
小洋的爸爸坐在咨询室里神色凝重,他的儿子小洋上初一了,是个听话的孩子,在家里和在学校的表现都不错,同学关系也很好,可就是成绩不好,每天也学习到很晚才休息,但考试总不理想,小洋爸爸问:“丹妮老师,我这孩子是不是脑子太笨不管用啊?”。
我告诉小洋爸爸,除了极个别的孩子,大部分孩子的智商都是正常的,成绩好坏往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所以家长应该正确看待孩子的成绩,不要一昧地给孩子施加压力,否则孩子的自卑心理、负疚心理会越来越重。更不要给孩子下结论:“你就是笨!”、“你不是读书的料!”,这样会给他消极的自我暗示,加重他的心理负担,同时孩子很有可能将此当作不努力学习、自暴自弃的借口。
同时家长不妨积极地与老师保持沟通,了解孩子上课的情况、在学校的表现,向老师请教孩子成绩不佳的原因,并寻求老师的配合与支持。因为老师更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薄弱环节所在,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孩子辅导与帮助。
我说着说着,小洋爸爸的眉头渐渐舒展开了,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您说得对!以前我没想到这点,孩子考得不好,我们就很着急,对孩子不是骂就是打,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我微笑着点点头说:“孩子成绩不好,确实是件伤脑筋的事,我很理解您的感受。但是非打即骂这种粗暴简单的教育方式不仅不能帮助孩子提高成绩,而且会适得其反,破坏亲子关系,加重孩子的心理负荷,使孩子变得更自卑更无助,甚至导致孩子厌学。”
接着,我建议小洋爸爸回去后与孩子心平气和地谈心,不作评判地积极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并一道探究成绩不理想的原因,之后再探讨如何克服孩子自身不足、提高成绩的方案。也可以在孩子每次考试完毕后,启发孩子自己总结教训,并做出改进计划并监督执行。
小洋这种情况,有两种原因:1、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父母可以结合孩子的学习水平和学习习惯,选择一个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2、孩子基础不好,则应该从基础开始补起,同时兼顾新知识的学习和吸收。
学习不外乎三个环节: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主动复习,扎扎实实地把握好了这三个环节,提高成绩应该不成问题。
与此同时,还可以引导孩子订立一个力所能及的学习目标,孩子达到了这个目标或者哪怕有了一丁点进步也要及时鼓励,强化他的正性行为,增强他的自信心、激发他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指导孩子做出科学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并教给孩子一些科学用脑的知识。
临出门时,小洋爸爸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说他从我这儿找到了正确教育孩子的秘籍,我说:“你们不要着急!孩子的成长、进步有个过程,做父母确实是要有耐心、有恒心地‘慢火温炖’,从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自信心这几个方面着手改进,孩子慢慢会有进步的!”
一个多月后,小洋爸爸给我打来了电话,说他和爱人改善了教育方式,亲子关系比以前好多了,这次期中考试中孩子的各科成绩都小有进步,虽然提升的幅度不是很大,但给了孩子和家长很大的信心。
挂了电话,我颇感欣慰:家长的小小改变真的能带动孩子更大的变化啊!
七、专家观点
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根子应该在父母身上,关键在于引导孩子学习的方法是否得当。
如果我的经验对你有用的话,我简单介绍一下我教育孩子的作法。我的孩子大学是在清华上的,目前在清华读研究生。
首先我想说的是,家长以一个什么样的观点来看待孩子的学习很关键。坦率地说,我对当下一些教育精英们反复争论的所谓素质教育不以为然,觉得是个伪命题。因为,所谓教育的一个根本使命就是把上一代的知识积累灌输给下一代。这是人类知识的一个传承过程。这里面无所谓素质不素质教育,就是要求受教育者准确无误地记住这些知识。所以,所谓素质教育的争论是一个很扯的事情,误人子弟。我教育孩子的前提,首先就是不相信这些争论和说教的。
其实,中国的教育的任务,就是解决如何让孩子在接受前人知识的过程中如何更有效和更简洁,时间最短,而不是讨论那些似是而非的东西。
如果你同意这个看法,那么后面的叙述也许对你有用。因为我的作法和所谓素质教育是满拧的。
第一,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我觉得当下很多家长整天操心孩子的作业,是一件很傻的事情。家长的注意力应该放在更重要的问题上。直到孩子大学毕业,我从来没有过问过孩子一次作业,因为我知道,现在知识更新这样快,家长是帮不上什么忙的。
我觉得家长要做的事情是琢磨如何让孩子认为学习是一种很好玩的事情,培养孩子有一种主动学习的愿望。我的作法很简单,就是物质诱导。孩子在这个岁数喜欢吃好吃的,喜欢好玩的玩具。我就约定,想吃好吃的,要玩具吗?拿分换。一个一百分,可以到饭店大吃一顿,两个一百分,可以换一件玩具。
这样,在孩子眼里,挺枯燥的学习任务变成了好玩的游戏。剩下的事情就不用家长操心了,孩子为了拿一百分会想方设法的,作业他会认真做的。因为认真做作业也有奖励的。这比家长在耳边整天念叨强多了。我的任务,就是拿钱请孩子吃。
当然,这种方法随着孩子年龄大了,奖励的内容需要改变。但原则是这个。我的女儿考上清华以后,要我给她买个笔记本电脑,我说,行,这是对你考上清华的奖励。女儿说,甭给我来这一套!到这个时候,物质奖励作法才失效了。
第二,给孩子一个相对纯净的空间。孩子是家庭的成员,家庭的事情和社会的事情免不了让孩子多多少少知道一些,但我是尽量把家庭琐事和孩子隔离,给孩子留出一块自由的天地,这样对孩子有极大的好处。
在我周围,有的夫妻打架不背着孩子,其实家庭不和的孩子学习成绩都很差,父母离婚的,孩子受的打击更大。更不用说,单位里勾心斗角的事情也是少儿不宜的。夫妻和和睦,家庭的完满对孩子的自信心的建立非常重要,而孩子自信心对保持对学习的兴趣是关键的因素。
注意有一个适当的隔离很重要,即使是家长和学校班主任必要的交往,我也从来没有告诉过孩子。学校班主任对孩子的某些关照,我也让孩子认为是自己努力的结果。这些事情,绝对不能在孩子面前炫耀。
在中学一次给学生检查身体的时候,老师惊奇的发现,我的孩子竟然穿着打着补丁的内衣,但老师也看见,女儿戴的手表是欧米茄的(那是她用两个一百分换的,女儿不知道表的价钱)。老师说,这个孩子太纯了。
我想说的是,要想让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就尽量让孩子周围的事情简单化,不能让孩子为其他事情分心。
第三,保证孩子的正常睡眠和玩耍&。我在孩子上大学以后,问过孩子班里同学的情况,算是一个调查吧。孩子班里三十多个同学,没有一个上过什么培训班这类的课。
我也是这样做的,从来没有给孩子报过什么课外班。
我的看法是这样的,如果自己的孩子,在保证八点钟以前做完作业上床睡觉的前提下,还有精力,就报个班学学。如果不能做到八点睡觉,说明孩子没有这个精力。那么课外班就是负担,劳神费力还对孩子有负面作用。
虽然我没有做过研究,但我觉得孩子睡眠质量和学习成绩是线性关系。睡眠好和学习关系密切。因为,如果孩子为做作业熬到十一点,第二天由于睡眠不足必然听课精神不集中,该掌握的知识点没有掌握,然后不会做作业,熬的时间更晚。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我是不管作业不作业,即使没有做完作业,也要先睡觉。保证第二天有清醒的头脑上课。其实,这样的结果,孩子从来没有做不完作业的时候,她利用课间时间久把作业做完了。
至于课外班更耽误时间了,我是从来不让孩子去的。
第四,背书。这是中国文人的一个传统,但也是近些年来否定最彻底的事情。但这对孩子是必须的。
我是要求孩子背书的,从小学就开始背课文。包括英语课文,数学公式,化学分子式等等。这中间好处不必多说了。
人的记忆是有自己的规律的,所以不要奢望孩子把背的东西永远记住。这些背过的东西会变成潜意识留下来,等用的时候就会自己出现。所谓“灵光一现”,就是这种记忆现象。
另外,背书实际上是一种记忆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孩子记忆能力的形成。长期的背书训练,形成了孩子超强的记忆能力。最近孩子就给别人露了一手,她和她妈妈出国旅游,随团的一位先生利用一个国际电话号码和家里联系,结果不慎丢了。那个30位的号码我孩子原来只看过一眼,于是就给他写出来了,一个数字都不差。
就是这些,其实很简单,但我觉得有效,按照我的方法,至少有三个孩子考上清华北大了。其中一个是我妹妹的孩子。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考研数学做题顺序张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