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眼黄贯中靠什么经济来源的来源,是怎么得名的?

美国经济数据亮眼,美国民众为何不买账?-中新网
美国经济数据亮眼,美国民众为何不买账?
日 16:19 来源:新华网  
  美国盖洛普咨询公司10日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经济和政府表现是美国当前最大的问题,这一结果与美国官方表态和数据反差鲜明。
  专家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数据显示经济向好,但美国民众却无感,这一现象背后反映出美国社会深层次矛盾,而且短期难以解决。
  【满意度“不及格”】
  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2月发布的数据,美国经济2015年“得分”不错,增长率达2.4%,在发达国家中属于“平稳较快”,进入2016年后,美国失业率进一步降至5%以下,已恢复到金融危机前水平。
  盖洛普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美国民众对于美国经济亮眼的“卷面分”并不买账。
  这份调查报告共有一千多名受访者参与,涵盖全美18岁以上各个年龄段人群,认为经济和政府表现是美国当前最大问题的人比例最高,分别为17%和15%,失业问题次之,比例为11%。
  经济和政府表现问题已连续5年蝉联美国人心中“最大症结”。
  满意度方面,仅有约四分之一受访者满意国家现状,远低于历史平均值37%。而表示满意的受访者中,民主党支持者占比不足一半,中立民众占1/4,共和党支持者仅有一成。
  【经济增长“无感”】
  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1月在发表国情咨文时宣称,美国迄今仍是世界上最强大和最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任何关于美国经济开始走下坡路的说法都是“谎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刁大明说,美国经济增长纸面数据和政府纸面成绩的确不错,但是民众对此却无感,这个时候标榜经济增长只会给民众愤怒火上浇油。
  国际关系学副教授储殷说,美国当前新增就业多属于简单就业。
  储殷说:“比如我是个大学教授,但是金融危机后我失业了,然后我去餐厅当服务员,薪水当然不比以前,但在政府数据上我就业了。”
  奥巴马曾提出“中产阶级经济学”理念,以向富人增税、为中产阶级减税为核心的一揽子经济政策方案,但一年来税改面临重重障碍。皮尤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显示,中产阶级家庭所占比例从1971年的61%减至目前不足一半。
  刁大明说,中产阶级萎缩但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增长,最可能的解释就是富人收入增长,贫富差距拉大,数据一平均,大量美国民众收入出现“被增长”寰场
  “此外,2105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3.7%是个不错的数据,但前一年数字是4.2%,相比之下居民收入增长少了也会引发不满。”刁大明说。
  【深层矛盾难消】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企业可以越来越便利地在全球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企业整体利润增长,公司主管、高层等富人群体是这一进程的最大受益者。
  “全球化部分结果是大量实体产业从美国转移到世界其他地区,许多美国人、特别是蓝领工人失业或收入缩水,”刁大明说,“但全球化是一个大趋势,虽然能带来利益,但产生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能解决。”
  令人意外的是,报告显示有5%受访者认为“选举”是最大问题,创历史最高值,这一选项占比此前峰值仅2%左右,且一般在选举后出现。
  尽管所发言论引发数次争议,竞选人唐纳德?特朗普以36%支持率领跑共和党党内初选。刁大明说,民众可能对此担忧,也可能对美国选举制度无法选出令人满意的领导人感到失望。
  “民众不满、渴望改变的声音从2008年就已产生,在金融危机后一直在不断释放,”刁大明分析说,“奥巴马当年也许下‘变革’承诺,共和党内的茶党一派也曾在国会中期选举中通过煽动民众不满而最终胜出,特朗普的反‘建制’主张也是延续这一策略,不过这类极端政客上台后也难以解决既存问题,只能继续煽动民粹动员选民,使政治陷入恶性循环。”(记者马骁)
【编辑:郭晕怠
>相关新闻:
>国际新闻精选: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数据亮眼经济短期企稳迹象明显
方烨 王璐
&&&&来源:&&&&
&&&&&&字号
原标题:数据亮眼经济短期企稳迹象明显
  14日国家能源局公布,5月份用电量同比增长5.3%,增速比4月份回升了1.5个百分点。至此,5月份宏观数据已密集亮相:用电量增长加快,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再次回升,消费、投资各有改善。短期来看,当前中国经济企稳态势明显。有机构判断,中国经济可能在二季度已经触底,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措施的陆续推出和持续起效,有望重演去年下半年的反弹走势。
  工业生产同步回升
  综合来看,5月份生产和需求数据均有所改善,其中工业生产多项指标同步回升,表现尤其抢眼。
  作为反映实体经济走势的重要指标,用电量以数据准确且具有前瞻性受到各国经济研究者的普遍重视。今年开年,用电量数据遭遇“倒春寒”,1至2月份同比增长仅有4.5%,虽然3月份增速回升至7.2%,但是到了4月份却再度急转直下,同比增长4.6%,逼近12个月内的低点。
  随着两会之后国家各项微刺激政策加码,5月份用电量增长再次回暖。国家能源局14日公布,1至5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216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其中,5月份,全社会用电量449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3%,增速比4月份上升0.7个百分点,也高于去年同期5%的增速。
  传统用电大户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无疑是这一轮回暖势头的引领者。在第一产业用电量和城乡居民用电量增速回落的不利情况下,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5%,比4月份回升了1.5个百分点,也高于去年同期4.8%的增速。其中,工业用电量增速回升幅度更大,达到1.7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重工业形势似乎要更好一些。受益于政策频出,二季度冶金、有色、化工、建材等重化工产业的开工量明显增加,重工业用电量增速从4月份的同比增长3.7%跃升到5月份的5.9%。“一般来讲,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重工业增速的下滑早于轻工业,下滑幅度也更大。而在经济复苏的时候,重工业回升也要快一些,这与当前我国仍处于重工业化阶段和以投资拉动为主的经济结构有关。”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运行室副主任原磊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数据在今年走出了和用电量一致的步调,5月份也再次同步反弹。13日国家统计局公布,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8.8%,比4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71%,为今年以来的次高。分行业看,41个大类行业中有39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点评称:“5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高于4月的8.7%,符合预期。更令市场鼓舞的是,日均发电量同比增长5.9%,高于4月份的4.4%。日均钢铁产量同比也上升6.1%,高于4月份的5.4%。”
  工业生产的重要先行指标―――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 I)则早在6月1日已经发布,达到了50.8%,比4月份上升0.4个百分点,不但连续3个月上升,而且升幅有所提高。其中,新订单指数、购进价格指数、采购量指数等主要分项指数回升明显,幅度超过1个百分点。
  三大需求集体改善
  此外,国家统计局13日公布了消费、投资数据。5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250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2.5%,比4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0560亿元,增长9.9%,比4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分地区看,城镇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长12.3%,农村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长13.9%,均较4月份小幅提升,且农村消费增速持续快于城市。海通证券宏观债券首席分析师姜超认为:“社会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和限额以上零售增速均较上月提升,反映消费增长短期反弹。”
  1至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53716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7.2%,增速虽然比1至4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但是下行速度有所放缓。到位资金情况好转是投资增长趋稳的主要原因。1至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185835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比1至4月份提高0.5个百分点,年内首次回升。“财政支出步伐加快及再贷款等定向货币宽松政策是投资资金来源反弹的主因。”姜超点评说:“固定资产投资5月份累计同比增速为17.2%,符合市场预期,5月份单月投资增速微升至16.9%。”
  更重要的是,从上周公布的5月份财政、金融数据看,投资增长很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基本稳住。美银美林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表示,5月份中国财政支出同比增长24.6%,较4月份的1.1%大幅攀升,创下2012年8月以来最高水平。起主要带动作用的是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从4月份的同比下降3 .1 %反 弹 至5月 份 的 同 比 增 长26.9%。
  华夏银行发展研究部研究员杨驰则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本轮我国广义货币(M 2)增速的高点出现在去年4月,达到16.1%,此后一直下滑,今年3月份达到最低点12.1%。4月份和5月份又在回升。5月末,M 2余额同比增长13.4%,比上月末高0.2个百分点,增速高于此前市场的普遍预期。“下一步随着定向降准等微刺激政策的实施,M 2增速还有进一步回升的趋势。”
  加上此前公布的出口情况,今年以来,我国三大需求月度数据首次集体出现改善迹象。从生产、需求两方面数据综合来看,中国经济短期企稳态势十分明显,可能已经开始筑底。刘利刚判断:“实体经济数据和出口数据均显示,尽管下行风险仍存在,但中国经济可能已经触底。最近国务院呼吁加快投资和推进经济结构改革也开始初见成效。我们认为,尽管政策微调尚不足以改变整体经济发展的轨道,但这些政策将有助于提升市场情绪并使得经济增长进一步企稳。”
  有望重演去年反弹
  随着经济指标在二季度逐步改善,高盛高华中国宏观经济学家宋宇认为,今年下半年中国经济有可能重拾增长动能。据他预测,中国经济将从7月份开始环比增速强劲反弹,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 D P)季节调整后的季度环比折年增幅将达到9 .4%。虽然四季度G D P增速有所放缓,但季节调整后的季度环比折年增幅仍会处于8.4%的较高水平。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也认为:“从现在起到8、9月份,经济实现企稳反弹的概率是比较大的。”他表示,今年年初的时候我们认为,今年二季度晚些时候经济可能止跌企稳,甚至反弹。5月份PM I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反弹,其中中型企业样本反弹更多。PM I的反弹很难认为是伪造的,也许可以说,年初提出的“二季度晚些时候经济可能企稳反弹”提前出现。
  陆挺甚至认为,反弹在二季度就会出现。他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近几周发布的经济数据显著好转,目前针对中国经济稳定性的市场担忧情绪已有所缓和。政府还加强了一系列定向刺激措施,包括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因此,我们对于今年第二季度经济增速达到7.5%,高于一季度的7.2%是有信心的,预计第二至第四季度的经济环比增速将从一季度的1.4%回升至1.8%。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如此乐观。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就提醒说,短期企稳并不意味着经济即将反弹,下半年尤其是三季度经济仍有下行压力,核心在于房地产仍处下行周期,而国内稳增长政策和国外需求回暖不足以完全对冲房地产下行压力。从历史数据看,房地产投资底部滞后销售大概1到2个季度,考虑到2014年房地产积压库存处于历史高位,投资底部可能在2015年才会见到。
(责编:吴佶、杨虞波罗)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热点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无所不能 健康点 运动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经济数据亮眼 国债期货大跌
多项数据表明,一季度经济实现超预期增长,债市承压,国债期货大跌。视觉中国
  【财新网】(记者 郭楠)一季度经济开门红。4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GDP同比增速为6.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9.1%。多项数据表明,一季度经济实现超预期增长,承压,大跌。
  近期有观点认为,分别出于对春节和地产因素的考虑,3月和6月的经济数据是判断经济下行压力的时间窗口。如今3月经济数据超预期,基本面无忧,债市承压,十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1706跌幅达0.54%,创一个月以来最大跌幅。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指出,经济回暖预期超预期,一方面意味着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正逐步复苏,央行在此时的信贷规模控制,可能导致融资需求转向非标等高风险领域;另一方面,经济回暖,投资者对未来前景逐步乐观,对实体企业信用风险的担忧降低,高风险高收益资产的配置需求有望反弹。高风险资产如非标等的供需两方面提升,或将向上推动社会融资成本,迫使债券收益率抬高。
  上周五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3月信贷增长低于预期,M2同比增速10.6%,亦低于预期,但3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2.12万亿元、一季度新增规模近7万亿元,大幅超出市场预期。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指出,M2增速平稳回落,反映了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的落实和对金融机构加杠杆行为监管的加强。
  对于“天量”新增社融,中信证券宏观团队认为,非标贷款大幅增长为主要原因,表内贷款监管趋严和企业资金需求提升导致贷款外溢至表外,但由于非标将首先在金融系统内空转,因此较为容易产生一定的金融风险。
  公开市场操作方面,4月17日,央行开展4955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其中六个月期1280亿元,一年期3675亿元,利率分别维持3.05%、3.20%,足额对冲了4月13日到期以及4月18日到期的MLF共4515亿元。
  明明表示,一方面,MLF足额续作表明了央行保持流动性中性的意图,无意过紧或过松;另一方面,一年期MLF的增加说明央行有意加强一年期MLF利率对长期利率的引导作用,3.2%对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底部意义加强。
  天风证券认为,一季度经济全面超预期,基本面短期内不会对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带来制约,为金融监管力度升级带来空间,应继续关注金融监管执行力度对债市的影响。
责任编辑:霍侃 | 版面编辑:王永
更多更快财经资讯请看
文章很值,赞赏激励一下赞 赏首席赞赏官虚位以待赞赏是一种态度1元3元6元12元50元108元其他金额金额(元):赞 赏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标准普尔称,负面展望反映出围绕英国退欧谈判以及英国与欧盟之间未来关系的持续不确定性。标普称英国退欧继续对英国的经济表现构成重大风险,特别是对其庞大的金融服务业。此前惠誉确认英国的“AA”评级,展望负面。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收涨33.33点报23434.19,涨幅0.14%,本周累计上涨0.5%。标普500指数收涨20.67点报2581.07,涨幅0.81%,本周累涨0.2%。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收涨144.49点报6701.26,涨幅2.20%,本周累涨1.1%。
美国WTI原油期货12月合约收盘上涨1.26美元报每桶53.90美元,涨幅2.39%。布伦特12月原油或价格收涨1.14美元报每桶60.44美元,为2015年7月以来最高收盘价。
西班牙首相马拉霍伊在电视讲话中宣布,解散加泰罗尼亚自治政府,将包括Carles Puigdemont在内的所有官员全部解职。拉霍伊说,这是一个悲哀的一天,加泰罗尼亚政府忽视了整体利益,加泰罗尼亚独立的决定不为大多数加泰罗尼亚人民接受。
报告称,“雄心勃勃的电动汽车目标、可再生能源的支持性政策、大规模的环保督查。我们分析师过去几个月实地调查给我们信心:这次环保改革是真的发生了。”受益美股包括特斯拉、美铝、陶氏杜邦公司等。
加仓深圳国企概念股天威视讯和国企改革股大连热电。部分减持了三聚环保。(中国基金报)
caixinenergy
caixin-enjoy
caixin-life
全站点击排行榜
全站评论排行榜您所在的位置:
中国经济为何底气十足?这些数字好亮眼!
中国经济为何底气十足?这些数字好亮眼!
责任编辑:康雁荣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钱袋子”更鼓了!前三季岳阳经济成绩超亮眼
今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加快推进“一极三宜”江湖名城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进中提质,呈现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前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其中GDP增长7.9%,排名全省第三;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2%,排名全省第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6%,排名全省第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9%,排名全省第一;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6%,总量居全省第二。今起,本报特推出“从前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看全市经济‘量质齐升’”系列报道,聚焦这五项指标背后的思路举措和亮点工作,敬请关注。
有这样一串数据让人“惊艳”:今年1-9月,全市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3.7亿元,同比增长10.6%,增加23.4亿元;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每月同比增幅均超过10%,增速较为平稳,均高于市委市政府年初收入目标;截至9月底,市本级与县市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均超过10%,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总量位列全省第2,增幅排第4名,比上月排名上升2位。特别是收入质量保持较好,地方税收增幅较快,1-9月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2.5%,比市州平均水平高13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1名。
与此同时,财政支出持续加快,重点支出保障有力。1-9月,全市共完成财政总支出309.6亿元,同比增长17.9%,其中民生支出218.4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为76.2%,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民生支出同比增幅为19.2%,比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增幅高出1.9个百分点。
据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来,面对经济形势“新常态”,全市财税部门积极克服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调整、多项减税政策影响等多重因素叠加的压力,挖掘收入潜力,确保了财政收入平稳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四个方面:一是得益于“一极三宜”江湖名城战略引领带动。市委、市政府坚持“一极三宜”江湖名城发展战略不动摇、不停步,坚持一张好的蓝图绘到底,坚持把“621”行动作为总抓手、主路径,坚持全面从严管党治党,深化落实“三个办法”,打好正向激励、靶向监管、反向问责的“组合拳”,充分激发了党员干部的“洪荒之力”,形成了一心一意谋发展、凝心聚力抓落实的浓厚氛围;二是得益于项目建设的牵引拉动。全市紧抓重大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紧盯项目开工建设这个“关键点”,持续开展项目限时集中开工、“三个一批”竞赛、重大项目“双百工程”活动,千方百计扩投资、稳增长、惠民生,发展成果体现到了财政增收之中;三是得益于重点企业的支撑带动。通过开展重点产业联手帮扶行动,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重点发展战略产业,培育新兴业态,带动机械、有色及循环、食品产业保持较好增长势头,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均有较大提升;四是得益于县市区发展促动。全市落实县域经济“六个一”考核办法和“园区十条”,建立财政收入通报制度,促使各县市区加快“学赶超”,加大园区建设和项目引进力度,强化落实了收入组织责任。1-9月,全市13个县市区中有4个县市区的财政收入超过10亿元、10个县市区财政收入增幅超过10%。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年度最具影响力明星代言人
中国商务新闻网诚招合作伙伴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贯中靠什么经济来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