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做的好事是什么事

为什么每次雷锋做好事的时候,都恰好遇到了摄影师?
我的图书馆
为什么每次雷锋做好事的时候,都恰好遇到了摄影师?
现在,网络上对雷锋的质疑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提到雷锋,我们总会问:1、为什么每次雷锋做好事的时候,都恰好遇到了摄影师?2、为什么雷锋做好事从来不留名,但总是记在日记里?3、小学毕业的雷锋为何能写出那么精彩的文字?4、雷锋为何能频繁调动,常能请假外出?5、雷锋哪来那么多钱捐款?6、雷锋有没有皮夹克手表?还是艰苦朴素的偶像么?7、雷锋白天打手电看书?真的假的?8、雷锋是捡粪便高手?9、西点军校里有雷锋现象么?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会发布一系列文章,为您详细解答这些问题。“每次雷锋做好事的时候,都恰好遇到了摄影师”——一场由“摆拍”引发的公案,雷锋留下的照片到底是真是假,雷锋是“影帝”还是模范?基本上每一名中国人的脑海里,都保留着很多雷锋的照片:有头戴军帽持枪立正的,有擦汽车的,有帮助战友学习的,有扶老携幼的,有给战友让饭的,有给伤病员送月饼的,有到储蓄所取钱的,还有为人民公社捡粪的……然而在当下,这些曾经振奋了亿万中国人的照片,却变成了质疑雷锋精神的“铁证”,比如:雷锋擦汽车有人吐槽:哪有擦汽车还佩戴荣誉勋章的?何况哪有这个姿势擦汽车的,不把衣服弄脏了么?能看到擦的地方么?明显是伪造,是假的。雷锋送老奶奶回抚顺有人吐槽:雷锋是在出公差回部队的路上偶然间遇到了老奶奶并送回家,同时一定掏出了自己的IPHONE给摄影师CALL了个电话,然后摄影师乘坐直升机赶到现场,为雷锋拍了这张照片。同时大连《新商报》副总编辑王盛波说:“这张照片上的老太太就是我奶奶,而在拍这张照片之前,雷锋根本没护送过我奶奶回抚顺。”显然是假的。雷锋在帮助战友学习有人吐槽:很明显是在训练或者执行任务间隙,利用点滴时间进行学习,此时摄影师神一样的出现了。雷锋把自己的饭让给战友有人吐槽:战友忘带午饭是一件十分偶然的事,当雷锋把自己的饭让给战友时,摄影师又神一样的出现了。雷锋在修车有人吐槽:摄影师又神一样的出现了,不过汽车挡泥板底下貌似没有螺丝哦。雷锋到储蓄所取200元钱有人吐槽:尼玛,神一样的摄影师无处不在……取个钱还躲在柜台后拍人家。雷锋去抚顺西部医院给伤病员送月饼有人吐槽:这次雷锋是和摄影师一起去的……等等……不仅是神一样的摄影师和“摆拍”动作受到吐槽,很多网友还质疑:1、在1960年前后,照相可是个稀罕事,而在雷锋参军的两年多留下的照片却高达两百多张,一定是作假;2、雷锋(雷锋所在部队)很早就“预感到”自己(雷锋)会牺牲,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所以提前派摄影师跟随,预留200多张照片下来,供全国人民今后瞻仰。难倒雷锋真的是“影帝”,真的是其所在部队造出来的“神”么?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网友们的质疑也没有错。雷锋生前留下照片共计300余张,其中有223张都出自雷锋生前战友、沈阳军区工程兵宣传助理员张峻之手。其中黑白照片199张,彩色照片24张。而且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张峻接受采访时,就已经公开言明:自己所拍摄的雷锋照片中,一些属于“补拍”、“摆拍”。张峻张峻和雷锋的合影通过这张雷锋和张峻的合影,我们能够看到,张峻是大尉军衔,而雷锋只是一名普通战士,一名大尉为啥要为一名普通的战士摆拍这么多的照片?因为有一个我们应该知道的常识、细节被忽略掉了,那就是:雷锋生前已经是从沈阳军区涌现出来的全军典型。这张照片拍摄于1960年8月,是张峻给雷锋拍的第一张照片。在这张照片上,刚刚入伍8个月的雷锋胸前还别着参军前获得的“鞍钢先进生产者”的奖章;在这个时候,雷锋的事迹刚刚受到沈阳军区工程兵和沈阳军区的重视,沈阳工程兵政治部派遣张峻对雷锋进行采访,并调查核实雷锋向抚顺市望花区和平人民公社和辽阳遭受洪水灾害群众捐款的事迹。在平时就喜欢照相的雷锋请求张峻为其照相,才有了这么一张照片。此时,雷锋也被安排在自己的连队作事迹报告,之后邀请他作报告的单位越来越多。伴随着沈阳军区《前进报》的宣传和时间的推移,雷锋的事迹受到《解放军画报》、《解放军报》等军队媒体纷纷转载,之后《中国青年报》等全国性大报也开始转载,雷锋的名气开始从军队向全国扩展。直到1962年春节前后,总政下达指示,要为雷锋举办一个个人学习毛主席著作标兵展览。沈阳军区接到命令后,决定由张峻以及沈阳军区的四五名成员组成班子为展览进行前期准备。其中最重要的工作是补拍照片。因为雷锋做了好多好事,都过去了,没有留下照片,所以要补。根据张峻回忆,筹办小组主要的参考雷锋的日记和他报告的讲稿。但他们同时发现,日记里边的内容很多都是雷锋的读书体会,这个没法补拍,只能找日记中的具体事补拍。鉴于补拍照片工作的严肃性,当时的沈阳军区工程兵党委给筹办小组约法三章:第一,补拍内容必须是雷锋曾经真实做过的事情,不能搞假新闻;第二,能补的补拍,不能补拍的画幻灯;(这里的能不能,主要讲技术手段,像雨夜送大娘,你再去找回来,下雨再来一遍?这个不可能)第三,补拍的照片要经得起推敲。然而这些补拍的照片纷纷出现了问题。比如因为摄影技术不过关,深夜学“毛著”无法拍摄,照片变成了雷锋在白天打着手电学习;比如雷锋在8月里为人民公社捐款,照片里的雷锋却穿着棉衣;比如,没有找到那位老大娘,而是找别人代替,等等。因为照片经不起推敲,同样也遭到了沈阳军区领导的质疑。然而,照片的补拍和幻灯片的制作还没完成,雷锋就突然离世,这些原本用于“学毛著标兵”的展览被用作了规模更大的对雷锋的追忆仪式上。所以,也谈不到什么神一样的摄影师,人家早就说了,就是补拍,摆拍。而且这些个补拍、摆拍都有真实的依据。然而谈到这里,很多网友就说了:我们不管,只要是补拍、摆拍,就是作假,我们就不认同。那我们就只好讲讲“摆拍”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自摄影技术发明以来,就被赋予了记录历史画面的神圣职责,而因为一些比如时机消逝、天气、光线、没有抓拍住等技术难题和人为原因,摆拍一些符合历史事实的照片,也是在允许之列的,而且也是当时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比如这张:这张照片是前苏联叶夫根尼·哈尔杰伊拍摄的苏联士兵将红旗插上德国帝国议会大厦的照片。然而,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这张照片并未真正捕捉到那个历史性时刻。这幅照片是叶夫根尼·哈尔杰伊于日,也就是苏联占领德国议会大厦第3天布置拍摄的。也就是说是摆拍的。什么?前苏联的照片不足采信?那好,看这张:这张照片是二战时美国一幅著名摄影作品,《国旗插在硫磺岛上》。作者是美联社的随军记者乔·罗森塔尔(JoeRosenthal)。这张照片在《生活》杂志发表后引起轰动,赢得了次年的普利策摄影奖,后来被制成雕塑,印成邮票,刻在纪念币上,被视为美国精神的象征。而事实上,当·罗森塔尔赶到时,升旗仪式已经完毕,国旗早就插好了。于是,为了见证历史性的时刻,只好再插一遍。毫无疑问,也是摆拍的。还有这张:大名鼎鼎的《胜利日之吻》据说是在日(北京时间8月15日)发生在纽约时代广场的一幕亲吻。时值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纽约民众纷纷走上街头庆祝胜利。一位水兵在时代广场的欢庆活动中亲吻了身旁的一位女护士,这一瞬间被《生活》杂志的摄影师阿尔弗雷德·艾森施泰特抓拍下来,成为传世的经典历史画面。从此以后,每年8月14日都有数百对男女在时代广场重现“胜利日之吻”,以纪念二战结束。而事实上,据照片男主人公吉姆·雷诺尔斯回忆,这张照片拍摄于1945年5月,是摄影师阿尔弗雷德·艾森施泰特根据《生活》杂志老板的授意而拍摄的。从创意、构图,直至被吻护士小姐身体的姿态,都是经过精心策划的。不凑巧的是,这幅照片拍成后因种种原因未能及时发表,而在3个月后才公布于世,以至于造成季节服装与时代背景的错位。也是摆拍。还有这张:大名鼎鼎的《乌干达旱灾的恶果》英国自由投稿摄影记者迈克·威尔斯拍摄于1980年,被评为1981年第24届荷赛最佳新闻照片。摆拍。什么?这些都是过去式,现在我们不摆拍了,好吧,请看这个:这是今年1月11日下午,法国总统奥朗德、德国总理默克尔等40余位国际政要在巴黎共和国广场举行大游行,悼念袭击中的遇难者,同时显示团结,共同反对极端主义时拍摄的照片。这张也是当时的照片,看起来很宏伟、很悲壮,貌似和人民站在一起:但是,当时某电视台的俯视图像告诉了我们,现场其实是这样的:很明显,摆拍。而值得注意的是:政要们的这种摆拍方式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摆拍,而是作假、作秀,已经与以事实为依据进行补拍的雷锋照片产生了本质区别。此外,以真实著称的纪录片,摆拍也是一种常用手法。以“摆拍”的方式还原真实世界并不等于造假,只要这种方式表达的是有真凭实据的事实。比如:世界上第一部纪录片《北方那努克》就是由“纪录片之父”、美国导演罗伯特·弗拉哈迪要求爱斯基摩当地居民“摆拍”成的。事实上,在罗伯特·弗拉哈迪前往阿拉斯加拍摄该影片时,爱斯基摩人已经普遍使用猎枪作为捕猎工具了。但是导演为了还原爱斯基摩人传统的生活方式,仍要求爱斯基摩人使用传统的捕猎工具进行“摆拍”。尽管这种“摆拍”的手法颇具争议,但丝毫不影响该片在纪录片历史上开创性的地位。又比如:在自然历史纪录片领域以严谨著称的BBC,在拍摄纪录片《美丽中国》第二集《云翔天边》中,应该出现在中国西南森林里的红腹角雉的画面,事实上是在英格兰西南的萨默塞特郡一个野生动物公园摆拍的。还比如:BBC的《冰冻星球》中北极熊出生的场景是在设置于荷兰一家动物园的人工场景中而不是在野外拍摄的。再比如:法国导演雅克·贝汉的《迁徙的鸟》曾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该片最震撼的场景之一是一只鸟被陷在原油里无法挣脱,场景里的原油“沼泽”实际上是剧组利用成桶的巧克力浆制造的人工场景。说了这么多,如果大家还以“神一样的摄影师”来质疑雷锋作假,以“影帝”吐槽雷锋的话,我绝对无话可说。事实上每一张摆拍背后,都有真实的故事,比如这张:给战友王延堂送饭盒其实就是根据雷锋日的日记:“我发现王延堂同志坐在一旁看着大家吃午饭,他回答说,我今天早上吃了两盒饭,没有带饭来。于是我拿出了自己带的一盒饭给他吃,我虽然饿一点,让他吃得饱饱的,这是我最大的快乐……”进行补拍的。至于这张的拧螺丝细节:有网友表示:“挡泥板里有螺丝,小灯转向灯就在挡泥板上装着,我开过老解放。”还有网友说:“雷锋那个年代的路基本都是土路,下雨后都是泥泞不堪,下一次雨以后挡泥板板上就是厚厚的泥土,所以每次车辆保养都要把轮子拆下来进行清理泥土(雷锋这个架势),这类泥土干了以后都很硬,必须用扳手、锤子之类的敲才能掉”仅供大家参考。最后上一张刮倒杆子砸倒雷锋的J7-24-13号嘎斯汽车,看看挡泥板上有没有车灯极其固定装置:请别跟我说车灯是焊接上去的。事实上,在很多人的回忆中,雷锋爱好文艺、特别喜欢拍照,如果能活到现在的话,还真有可能是一名很好的演员或者摄影家。
[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05-1502-1602-1602-1602-1602-1602-1602-1602-1602-16最新范文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雷锋事迹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_凤凰资讯
雷锋事迹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为什么每次雷锋做好事的时候,都恰好遇到了摄影师?为什么雷锋做好事从来不留名,但总是记在日记里?雷锋有没有皮夹克手表?还是艰苦朴素的偶像么?雷锋白天打手电看书?真的假的?本文很长,请耐心看完,你会得到一
为什么每次雷锋做好事的时候,都恰好遇到了摄影师?为什么雷锋做好事从来不留名,但总是记在日记里?雷锋有没有皮夹克手表?还是艰苦朴素的偶像么?雷锋白天打手电看书?真的假的?本文很长,请耐心看完,你会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1&一、&每次雷锋做好事的时候,都恰好遇到了摄影师&???一场由&摆拍&引发的公案,雷锋留下的照片到底是真是假,雷锋是&影帝&还是模范?基本上每一名中国人的脑海里,都保留着很多雷锋的照片:有头戴军帽持枪立正的,有擦汽车的,有帮助战友学习的,有给战友让饭的,有给伤病员送月饼的,有到储蓄所取钱的&&然而在当下,这些曾经振奋了亿万中国人的照片,却变成了质疑雷锋精神的&铁证&,比如:《雷锋擦汽车》哪有擦汽车还佩戴荣誉勋章的?何况哪有这个姿势擦汽车的,不把衣服弄脏了么?能看到擦的地方么?明显是伪造,是假的。雷锋送老奶奶回抚顺雷锋是在出公差回部队的路上偶然间遇到了老奶奶并送回家,同时一定掏出了自己的IPHONE给摄影师CALL了个电话,然后摄影师乘坐直升机赶到现场,为雷锋拍了这张照片。大连《新商报》副总编辑王盛波说:&这张照片上的老太太就是我奶奶,而在拍这张照片之前,雷锋根本没护送过我奶奶回抚顺。&显然是假的。雷锋在帮助战友学习很明显是在训练或者执行任务间隙,利用点滴时间进行学习,此时摄影师神一样的出现了。雷锋把自己的饭让给战友战友忘带午饭是一件十分偶然的事,当雷锋把自己的饭让给战友时,摄影师又神一样的出现了。 雷锋在修车摄影师又神一样的出现了,不过汽车挡泥板底下貌似没有螺丝哦。雷锋到储蓄所取200元钱 what,神一样的摄影师无处不在&&取个钱还躲在柜台后拍人家。雷锋去抚顺西部医院给伤病员送月饼这次雷锋是和摄影师一起去的&&不仅是神一样的摄影师和&摆拍&动作受到吐槽,很多网友还质疑:1、在1960年前后,照相可是个稀罕事,而在雷锋参军的两年多留下的照片却高达两百多张,一定是作假;2、雷锋(雷锋所在部队)很早就&预感到&自己(雷锋)会牺牲,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所以提前派摄影师跟随,预留200多张照片下来,供全国人民今后瞻仰。难倒雷锋真的是&影帝&,真的是其所在部队造出来的&神&么?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网友们的质疑也没有错。雷锋生前留下照片共计300余张,其中有223张都出自雷锋生前战友、沈阳军区工程兵宣传助理员张峻之手。其中黑白照片199张,彩色照片24张。而且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张峻接受采访时,就已经公开言明:自己所拍摄的雷锋照片中,一些属于&补拍&、&摆拍&。(图为张峻)张峻和雷锋通过这张雷锋和张峻的合影,我们能够看到,张峻是大尉军衔,而雷锋只是一名普通战士,一名大尉为啥要为一名普通的战士摆拍这么多的照片?因为有一个我们应该知道的常识、细节被忽略掉了,那就是:雷锋生前已经是从沈阳军区涌现出来的全军典型。这张照片拍摄于1960年8月,是张峻给雷锋拍的第一张照片。在这张照片上,刚刚入伍8个月的雷锋胸前还别着参军前获得的&鞍钢先进生产者&的奖章;在这个时候,雷锋的事迹刚刚受到沈阳军区工程兵和沈阳军区的重视,沈阳工程兵政治部派遣张峻对雷锋进行采访,并调查核实雷锋向抚顺市望花区和平人民公社和辽阳遭受洪水灾害群众捐款的事迹。在平时就喜欢照相的雷锋请求张峻为其照相,才有了这么一张照片。此时,雷锋也被安排在自己的连队作事迹报告,之后邀请他作报告的单位越来越多。伴随着沈阳军区《前进报》的宣传和时间的推移,雷锋的事迹受到《解放军画报》、《解放军报》等军队媒体纷纷转载,之后《中国青年报》等全国性大报也开始转载,雷锋的名气开始从军队向全国扩展。直到1962年春节前后,总政下达指示,要为雷锋举办一个个人学习毛主席著作标兵展览。沈阳军区接到命令后,决定由张峻以及沈阳军区的四五名成员组成班子为展览进行前期准备。其中最重要的工作是补拍照片。因为雷锋做了好多好事,都过去了,没有留下照片,所以要补。根据张峻回忆,筹办小组主要参考雷锋的日记和他报告的讲稿。但他们同时发现,日记里边的内容很多都是雷锋的读书体会,这个没法补拍,只能找日记中的具体事补拍。以下是重点(敲黑板)!!!鉴于补拍照片工作的严肃性,当时的沈阳军区工程兵党委给筹办小组约法三章:第一,补拍内容必须是雷锋曾经真实做过的事情,不能搞假新闻;第二,能补的补拍,不能补拍的画幻灯;(这里的能不能,主要讲技术手段,像雨夜送大娘,你再去找回来,下雨再来一遍?这个不可能)第三,补拍的照片要经得起推敲。然而这些补拍的照片纷纷出现了问题。比如因为摄影技术不过关,深夜学&毛著&无法拍摄,照片变成了雷锋在白天打着手电学习;比如雷锋在8月里为人民公社捐款,照片里的雷锋却穿着棉衣;比如,没有找到那位老大娘,而是找别人代替,等等。因为照片经不起推敲,同样也遭到了沈阳军区领导的质疑。然而,照片的补拍和幻灯片的制作还没完成,雷锋就突然离世,这些原本用于&学毛著标兵&的展览被用作了规模更大的对雷锋的追忆仪式上。所以,也谈不到什么神一样的摄影师,人家早就说了,就是补拍,摆拍。而且这些个补拍、摆拍都有真实的依据。此外,以真实著称的纪录片,摆拍也是一种常用手法。以&摆拍&的方式还原真实世界并不等于造假,只要这种方式表达的是有真凭实据的事实。事实上每一张摆拍背后,都有真实的故事,比如这张:给战友王延堂送饭盒。其实就是根据雷锋日的日记:&我发现王延堂同志坐在一旁看着大家吃午饭,他回答说,我今天早上吃了两盒饭,没有带饭来。于是我拿出了自己带的一盒饭给他吃,我虽然饿一点,让他吃得饱饱的,这是我最大的快乐&&&进行补拍的。至于这张的拧螺丝细节: 有网友表示:&挡泥板里有螺丝,小灯转向灯就在挡泥板上装着,我开过老解放。&还有网友说:&雷锋那个年代的路基本都是土路,下雨后都是泥泞不堪,下一次雨以后挡泥板板上就是厚厚的泥土,所以每次车辆保养都要把轮子拆下来进行清理泥土(雷锋这个架势),这类泥土干了以后都很硬,必须用扳手、锤子之类的敲才能掉&仅供大家参考。最后上一张刮倒杆子砸倒雷锋的J7-24-13号嘎斯汽车,看看挡泥板上有没有车灯极其固定装置:请别跟我说车灯是焊接上去的。2二、&雷锋做好事从来不留名,但总是记在日记里&&&雷锋为什么把自己做的好事都放在的日记里怀念?到底是真是假?其实雷锋不是参军以后才开始写的日记。那时的雷锋还叫做雷正兴,1956年于荷叶坝小学毕业后不久,就到了乡政府做通信员,11月,年满十六岁的雷锋被推荐到望成县委做公务员。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机关工作生活。平时写日记、能写日记,在当时算是文化人的特征,这种氛围我想至少80后早期的童鞋们还是能有所感触的。对于好学上进的雷锋来讲,写日记不仅能锻炼文字,还有提高文化素养和人生格调的意思,于是在1957年的秋天,雷锋开始学着写日记。当时雷锋在组织部的同事彭正元还记得雷锋特地向自己请教怎么样才能写好日记。也许,原团山湖农场办公室干部方湘林是最早看过雷锋写日记的人。1958年4月,是雷锋主动把日记递给他看,据方湘林回忆,&我希望真有爱情日记,可仔细一看,写的全是政治与技术方面的内容,如下放干部总结评比大会记录,自己在大会上的发言提纲,拖拉机性能、拖拉机驾驶规则等等&。这也正印证了一点:在雷锋的日记里,大多数都是摘抄的文字,有毛主席的文章段落,有科学技术的内容,有会议的记录等等,自己的经历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而雷锋日记的被发现并得到宣传,也是一段机缘巧合。1960年10月底,沈阳军区工程兵政治部把雷锋暂时借调到沈阳,到军区工程兵所属各单位做&忆苦&报告。在雷锋出发前,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王寄语为了能进一步了解雷锋的成长过程,就打电话给工程兵10团政委韩万金,让他转告雷锋把自己的日记带上。雷锋就带了五本日记来到军区第一招待所。王寄语被日记的一些内容所打动,安排摘抄分发给党委常委们阅读。不久,《前进报》总编辑嵇炳前协同新华社军事记者佟希文和李健羽前往军区机关了解雷锋的事迹,他们在雷锋作报告临时住的办公室里,偶然从雷锋的床上发现了雷锋写的日记,看了几段觉得很好,就请示王寄语能否借去看看,王寄语当即表示赞成。嵇炳前协同新华社军事记者佟希文和李健羽前往军区机关了解雷锋的事迹,促成了《雷锋日记》于日在沈阳军区机关报《前进报》上首次以一个版的篇幅摘录发表。当时的标题是&听党的话,把青春献给祖国&&雷锋同志日记摘抄&。这次共摘发了雷锋从日至日的日记15篇。当时只是作为辅助学习雷锋的一个形式,在部队里流传。雷锋去世后,日,沈阳军区政治部要求《前进报》社编选《雷锋日记》,由党政组组长董祖修负责。当月下旬,董祖修从军区文工团借来十人,将雷锋遗留的九本日记、笔记,全部抄录下来,准备仔细核对后进行选编。日,《前进报》又用了将近一个半版的篇幅,摘录发表了32篇雷锋日记,其中包括1960年发表过的15篇。关于董祖修带到总政的日记抄件还有一段不寻常的故事。在沈阳军区,核对过程中,当时为了宣传报道的需要,为了让《雷锋日记》早日问世。董祖修曾经把雷锋的日记本拆开过。自日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后,全国各地记者纷至沓来,到《前进报》要雷锋日记摘抄,有的执意要阅读雷锋日记原稿。为防止珍贵的雷锋遗物丢失,又能解决新闻宣传的需要,董祖修把雷锋的日记本拆开,然后组织人手前来抄写,抄完之后再装订上。日记抄完之后,董祖修请报社与军区印刷厂同志把拆开的本子亲手送到印刷厂装订。军区印刷厂特意请一位老师傅,按照精装的办法,把几册日记本一针一线地装订起来,然后把封面粘好。不久,雷锋的日记本、笔记本共9本,连同雷锋其他遗物一起,被征集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长期珍藏。雷锋日记抄件在上交之后,经总政宣传部审查,共选辑121篇,约4.5万字,于1963年4月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的第一本内容丰富、文字准确的雷锋日记。这本日记的出版,满足了全国人民学习雷锋的急需,也成为对雷锋的&永久纪念&。对雷锋遗留下的日记,工作组都是按照时间顺序,一天一天地核实、鉴别。其中雷锋记录生活、工作、学习的日记,很容易认定;但很多日记记录了一些富有深刻寓意的精辟论断、名言警句等,就必须仔细分析,因为里面有的是雷锋写的,有些似乎不是。对照雷锋的笔记本可以看出,雷锋平时看了很多书,做了不少摘记,有的注明了出处,有的却并未注明。雷锋日记里引用最多的是毛主席语录。例如日记里有一段话这样写道:&一个人出生在世界上以后,除了早夭的以外,总要活上几十年。每个人从成年一直到停止呼吸的几十年的生活,就构成个人自己的历史。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写自己的历史。每个共产党员和每个共青团员都应该想一想,怎样来写自己的历史&&我要永远保持自己历史鲜红的颜色。&当时工作组以为是雷锋自己的话,收录进最早的《雷锋日记选》版本中,列为第一篇。等过了几年,才发现这段话原来摘自中央党校杨献珍的一篇文章。于是在《雷锋日记》再版时便删去了这段摘记。这段话当时还曾被误为雷锋的话成为了《人民日报》组织的第一次报道雷锋的文章的引语。工作组对雷锋日记中有关事实过程、人名、职务、单位、番号、地名、时间、数字等,都一一核对过。但在发表时还是做了一些技术处理。为了保密,将雷锋日记中的部队番号一律改成&&部队;将不便透露姓名的人名,改成&&&。经过反复研究,还将部分语义重复、过时的话语、用词等,做了删节。最后一共选辑了其中的121篇,约4.5万字编辑成书。1963年4月,《雷锋日记》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这也是第一本正式出版的《雷锋日记》。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雷锋日记》值得一提的是,总后勤部后勤学院教授刘高平,对于雷锋日记的真伪,有过一段描述:&日,我应邀出席了抚顺公祭雷锋大会,此行我采访了雷锋知情者余新元、薛三元、易秀珍、石素琴等20多人。当我问及《雷锋日记》是真的吗?这些年逾古稀的老人先是惊诧,然后肯定地说,绝对是真的。因为他们中许多看过雷锋写日记,熟知雷锋有写日记的习惯。2013年6月,为进一步求证,我再次专程去了辽阳、鞍山、抚顺和沈阳军区雷锋团雷锋纪念馆核实《雷锋日记》史实,找了参加整理出版《雷锋日记》的李振魁,拍摄《雷锋日记》原始影件的欧达龙以及雷锋文物收藏家吴铁库、诸时银等,他们证实并告诉我,雷锋共有9个日记本,整理发表有多种版本,董兴喜收藏43种版本,最多的一个版本公开出版的日记是171篇,都是雷锋本人手迹。他们说原始日记在沈阳军区档案馆或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为求证,我又去了位于沈阳市皇姑区塔湾街77号的沈阳军区档案馆。该馆服务利用科朱军领科长提供了雷锋专柜档案,让我查阅,但大多是影印件,朱科长告诉我唯一的原始件在军事博物馆。回京后,我询问了军事博物馆资料室主任周俊萍,军博是否藏有原始《雷锋日记》,她非常肯定地告诉我有。我有意查询,她解释说,军博正在改扩建工程,文物库房全部都封存了,待工程竣工开馆后,才能查阅。并表示,《雷锋日记》原件按国家一级文物保管,军博改扩展还有筹建一个雷锋专题馆的计划,届时《雷锋日记》及雷锋文物的许多原件都将向世人展示。至此,《雷锋日记》的真相寻查应该有结论了。&可见,雷锋日记,所记录的并不光是自己的生活工作经历,更多的则是他通过摘录、记录进行学习的一片&自留地&,我们在出版发行《雷锋日记》时,只是选择性的摘录了他的一些好人好事和精彩作品,一定程度上带来了这种&光记好事&的错觉。3三、&雷锋有皮夹克、手表等高档行头,绝不是艰苦朴素的偶像&&&雷锋的皮夹克、手表都是哪来的?到底是真是假?有一个经典的谣言:雷锋1959年为自己添置的皮夹克、毛料裤、黑皮鞋等全套高档行头,皮夹克、毛料裤、皮鞋加起来当时在90元左右,而当时雷锋一个月才六块钱。当时雷锋确实是买过皮夹克、手表的,比如这几张图:还有一些报道:如:日,京华网刊登《京华时报》关于《雷锋全集》出版发行的报道,该报道的网络稿件题目是《〈雷锋全集〉还原真实雷锋雷锋也有皮夹克》,此文中该书主编邢华琪引述雷锋同乡、工友、好朋友易秀珍的回忆,证实雷锋有皮夹克。邢华琪引述的易秀珍回忆报道原文如下:雷锋从农村到了鞍钢以后,还一直穿着在农场工作时发的工作服,油泥很多,还打着补丁,周末下了班,洗了澡,许多同事都换上整整齐齐的衣服,上街看电影或者参加舞会。雷锋没有衣服可换,同事就劝他买件换洗的衣服。听人说的多了,雷锋带着积存的钱到了百货公司,买了皮夹克。后来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公报发表,工厂里做了传达,听到党中央指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勤俭建国,雷锋找来一个包袱,把新买的衣服全部包起来,压在箱底。后来雷锋入伍,在排演一个叫做&老刘的故事&的时候,有人提出集体朗诵的演员不一定都穿军装,提议去市文工团借几套衣服。雷锋从皮箱里翻出了皮夹克和当时买的裤子等交给了导演。演出以后,雷锋再也没动过这件皮夹克。无独有偶,日《新京报》在题为《还原雷锋:最熟悉的陌生人》的报道中,根据采访对象的回忆,再次证实了雷锋有皮夹克,只是与上述易秀珍的版本略有不同。报道原文如下:1959年底,雷锋在鞍钢已是一名先进青年,月收入30多元。他上下班总穿一套工厂发的劳动服和大头鞋,同事们劝他去买件流行的皮夹克,雷锋不肯,后来在老乡的再三鼓动下,雷锋终于去商场买了件&光荣花&牌皮夹克,棕黑色的,天津公私合营华光皮件厂出品,定价44元,还有一条深蓝色的料子裤,一双黑色皮鞋,和一瓶&友谊牌&雪花膏。宿舍里,同事们赞不绝口,都说&现代化的工人就应该是这个样子。&一天,雷锋老家的县委领导来信,寄语他在伟大的工人阶级队伍中,艰苦奋斗,永不忘本。看完信,雷锋就不怎么穿皮夹克了。此外,据雷锋的工友张建文回忆,当时鞍钢文化生活很丰富,周末经常有舞会。团组织动员大家参加,很多人劝雷锋参加舞会要穿得好点。雷锋会开拖拉机,去了不久就是正式工了,工资36块多,很高了。当时年轻人都喜欢买件皮夹克穿,冬天御寒、又时尚。雷锋就拉着我去寄卖店转,我家里困难,他就买两件,他自己是棕黑色的,送我一件黑色的,还有手表也是他一块,我一块,属于比较便宜的&小三针&。而且这件事还构成了他的一段成长经历。关于这一点,《解放军报》有过采访:&雷锋把穿着皮夹克的照片寄给望城县委的老领导。县委赵阳城书记看到了雷锋这个照片,回信批评了雷锋,全国人民正在勒紧裤腰带,你怎么能穿皮夹克?希望你艰苦奋斗,永不忘本。雷锋读后非常惭愧,从此再也没有穿过那件皮夹克。&所以,雷锋有这样一段成长经历,算不上他作为一个先进人物应该洗掉的&污点&,它恰恰展示了雷锋怎样从一位热爱生活的好青年一步步成长为用更高标准要求自己的伟大战士。与参军之后的艰苦朴素也并不矛盾。4四、&雷锋为了给部队省电用当时一毛二合现在30多块钱一节的电池打手电看书&&&雷锋就是这样艰苦朴素的吗?到底是真是假?这则谣言,其实源于这张照片:图片的内容是雷锋深夜读书学习的样子,但这个图片中雷锋的手和手电筒的影子显示,有强光来自雷锋的正上方。第一点中,已经说过,这是摆拍的照片。由于当时的技术较为落后,雷锋在夜晚持手电筒读书的照片很难拍摄,所以整成了白天。而且众所周知,在我国部队中,入夜后是要按照规定的时间统一熄灯的。雷锋用手电筒看书,其实并不是为了省电,而是不能开灯打扰战友休息。和省电、艰苦朴素不沾边。写在最后&雷锋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爱冒泡、爱拍照、爱文艺、爱臭美,有一些小自恋、还犯了一些小错误,但瑕不掩瑜,对于雷锋我们不妨当成身边的人看,学习雷锋也不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能不能在公交车地铁给更需要的人让座,能不能每天都有一点用于学习的小勤奋,能不能有对每一份工作都上心的小认真。对这些谣言进行辟谣之后,其实我们还应该思考一个问题:雷锋为什么那么喜欢照相?那么爱美?也许你会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小编觉得对,但小编更觉得这是一种人生体悟的具象:正因为雷锋经历了旧社会的苦难和新社会的幸福,两相对比,使他对新中国、新生活充满了感情,饱含着希望,我想,这应该也是雷锋精神形成的原因之一。我们可以从做好事起学习雷锋,但不能把雷锋精神简单的归结为做好事,因为这种精神所包含的,不仅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还有对党对新中国对社会主义的无限热爱,还有对&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的完美诠释,还有利用点滴时间刻苦自学自强不息的积极示范,更有对艰苦朴素的生动重现。来源辽宁共青团(id:lngongqingtuan),本文综合整理共青团中央在知乎上关于《雷锋的事迹是真的吗?》中的回答,文中资料全部来源于网络,由于引用太多,恕不能一一指出,在这里统一向大家表示感谢,转载请注明出处。END来源丨辽宁共青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76475
播放数:29823
播放数:30442
播放数:16433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雷锋做过的十件好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