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摔跤骨折数据一跤就成重度骨折,要考虑是不是得了这个病

骨折的成因及防治
骨折的成因及防治
更新日期:
摘选自互联网。&
老年骨质疏松引起骨折
/content/11/964_.shtml
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已达1.3亿。在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及东北五大区,对40岁以上汉族人群5
602人的调查结果显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2.4%(男8.5%,女15.7%)。全球大约有2亿人口罹患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的严重后果是导致骨折。美国绝经妇女中预期有1/4将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60岁以后,妇女每增龄5岁,骨折发生率将增加一倍。欧洲1999年统计资料显示髋部骨折达
48.5万余人。美国因骨质疏松性骨折住院治疗者40万人,另有250万人需接受门诊治疗。北欧的瑞典和丹麦,老年人髋部骨折发生率与脑中发生率相近。中
国张向明等调查60岁以上老年骨折2
242例,髋部骨折21.41%。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2050年,全球半数以上妇女髋部骨折将发生在亚洲。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已成为全球所关注的有关公众健康的重要问题。
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并发症。在脊椎骨折与四肢骨折中,脊椎骨折的发生率最高,而且与骨量丢失及微结构破坏密切相关,在体重的重力作用下即可导致
脊椎变形、压缩骨折。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且多见于高龄患者。北京地区对50岁以上妇女的一组调查结果显示,脊椎骨折的患病率为15%,其中50~59岁
组仅4.9%,而80岁以上组高达36.6%,是前者的6倍以上。
&肱骨近端、桡骨远端、踝部、髌骨等部位都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好发部位,肱骨近端、桡骨下端骨折约占老年人骨折的1/3。四肢骨折也是老年人常见的骨质疏
松性骨折。四肢骨折除了与骨量减少、骨松质与骨皮质的结构与物理性能下降有关外,都与外伤因素有关。髋部骨折造成较高病死率及致残率,对老年患者危害最
大。尽管老年人髋部骨折几乎都与跌跤有关,但是这种损伤绝大多数属于非严重暴力损伤。视觉、听觉功能下降,神经-肌肉运动系统功能减退,使损伤的机会明显
老年人创伤后免疫功能低下,尤其在伤后3周内,易并发感染性疾病。经历骨折与手术的创伤,老年人机体代偿功能低下,体能恢复缓慢,康复过程延长。重
度骨质疏松、粉碎性骨折、固定的强度及骨痂愈合的质量相对较差,使固定时间延长,负重时间延迟。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目标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
率,提高康复水平,改善生活质量。
2.http://www.healthoo.net/gzss/89.htm
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并发症是骨折,与普通骨折相比其高发病率和不良预后都对我国骨科医师形成巨大挑战。临床上这种挑战主要来自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障碍和困难的内固定,找到它们的内在机理并设法克服,是现阶段努力的方向。
&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以及人类平均寿命的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日趋升高。据统计,美国绝经后妇女预期有1/4将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我国华北、华
东、华南、西南及东北五大区的调查结果显示,各年龄组骨质疏松症的平均患病率为12.4%(男8.5%,女15.7%)。60岁以后,妇女年龄每增加5
岁,骨折发生率将增加1倍。WHO预测,2050年全球半数以上妇女髋部骨折将发生在亚洲。椎体或髋部骨折患者,五年后仍然生存的不到60%。这些使骨科
医师特别是亚洲的骨科医师,面临巨大的挑战。
3./html/60/n-729660.html
20%骨质疏松患者会骨折,髋部骨折一旦发生,一年内死亡率高达两成。髋部骨折存在母系遗传效应,妈妈曾受伤,女儿须小心。老人发生骨折需要积极治疗,光靠卧床静养难以痊愈。最新调查显示,我国六十岁以上人群中,骨质疏松发病率高达56%,尤以绝经后女性为“重灾区”。&
中老年出现骨质疏松后,由于骨头强度受到破坏,容易骨折。与年轻人的骨折不同,骨质疏松骨折往往是在不经意摔倒的瞬间,骨头就断了。“有时骨折没有
原因,突然间人变矮了,驼背了,原来是脊柱出现了骨折。”郑秋坚说,由于很多骨质疏松老年人伴有视力和听力的下降,行走能力和保持平衡能力变差,容易摔
骨质疏松骨折常发生在四个部位,即椎体骨折、桡骨远端骨折、髋部骨折和其他部位骨折。其中椎体骨折即脊柱骨折,发生率约为40%,而髋部即大腿和骨盆之间
的部位,发生后最为凶险。髋部骨折的主要并发症及死亡原因是肺炎、褥疮、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泌尿系统感染与肾衰、老年性痴呆及衰竭等。“一旦卧床,会引
发很多并发症,超过20%的髋部骨折患者在一年之内就会死于并发症。”何斌表示,25%的患者能恢复到伤前的生活质量,其余55%的患者将残留不同程度的
功能障碍。
人到35岁左右,骨量开始走下坡路,逐年丢失。对女性而言,绝经后5年丢失的骨量可达到三分之一,所以绝经后妇女是骨质疏松“重灾区”。
虽然女性股指诉讼的发生率高于男性,但不要以为骨质疏松是女性专利,男人到80岁后,骨量也会丢失三分之一以上,随着中国步入“老龄社会”,寿命的延长,男性也会受到此病的威胁。
吴文提醒,如果中老年人发现自己上下楼时双腿没力,膝关节酸软,甚至有疼痛感;提重东西,或者在家里抱孙子时,稍微用一点力腰背部就感到疼痛,早上起床小
腿抽筋,都属于早期预警信号。“如果你的身高缩短3~5厘米以上,你肯定得了骨质疏松,”吴文说,这是非常重要的信号。如果出现驼背,则说明脊柱已经出现
压缩性骨折。
4./html/57.html
随着身体衰老,骨代谢功能减退,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钙吸收能力逐渐降低,老年人极易发生骨质疏松。另外,长期高盐、高蛋白饮食,嗜烟、嗜酒,缺少
运动、少晒太阳,长期患肝肾疾病以及高血压、糖尿病,长期服用类固醇、抗癌药、利尿剂等,都会导致人体钙质流失,引起骨质疏松,在日常生活中,轻微碰撞或
跌倒就会发生骨折,称之为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折部位常见于股骨近端、脊椎和桡骨远端。
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大多年龄较大,受身体条件和医疗技术水平的限制,害怕麻醉风险,80岁以上的患者大多选择保守治疗。这样很多患者就只能长期卧
床,不仅生活质量大受影响,严重者甚至影响到寿命。因为患者年龄较大,再加上骨折,一般需要卧床两个星期以上,此时各种并发症如肺炎、泌尿系统感染、褥疮
等就会随之发生,而这些并发症对老年人来说都是致命的。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如今许多医院开展了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效果良好。以创伤较大的股骨粗隆间骨折为例,只需开一个3~4厘米的切口,采用髓腔内固定,无需牵引。大多数患者手术后第二天就可以半坐、半躺和翻身,少部分患者手术后第二天还可以拄拐行走。
很多人以为骨质疏松就是单纯缺钙,认为补钙就可以。实际上,骨质疏松并不是简单的缺钙,而是机体衰老、疾病及药物等各种因素综合影响导致的结果。因
此,建议老年人除了多吃含钙食物、多晒太阳、适量运动外,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慢性肝肾疾病,需长期服用类固醇、抗癌药、利尿剂等的患者,还可以去看骨
代谢门诊,请专家评估骨质疏松状况,给予适当的药物和物理疗法干预。另外,老年人出行和日常起居都要格外当心,防止摔伤、绊倒和碰擦,从而预防骨质疏松性
骨折的发生。
4./?viewnews-763470.html
骨折发生的病因有些什么?骨折是一种在生活中很常见的骨科疾病,对于骨折的病因除了我们所熟知的大力撞击之外,还有些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下骨质发生的病因,希望对大家治疗和预防骨折有所帮助
从骨的内部结构来讲人体的骨骼分为骨质骨和松质骨。骨质骨质地坚硬、至密,主要分布在长骨骨干和其他类型骨的表面。松质骨是海绵状,由互相交织的骨小梁排
列而成,遍布于骨的内部,主要存在于椎体、长骨两端和肋骨等处。这些骨骼除了对人体起着保护、支持和运动的功能外,同时也是生命所必需的钙磷等元素的储存
库,可以根据机体的需要调节和稳定血中钙磷等离子的浓度。
在人的一生中,骨组织也是不断地进行着新陈代谢,平均年更新率为9%,也就是说平均11年左右全身的骨骼会更新一遍。骨组织中进行代谢更新的地方称作骨重
建单位,每个骨重建单位中都有破骨细胞。破骨细胞就象白蚂蚁一样附着在骨小梁上,并把它附着点下的骨组织溶解、吸收,挖出一个凹陷,然后再由成骨细胞分泌
出许多骨基质(胶原蛋白和非胶原蛋白)来填充这个凹陷,最后是沿着骨基质中的胶原蛋白沉着羟基磷灰石结晶,完成一次骨重建。通常这个骨重建过程可以使局部
的旧骨被换成新骨,防止骨骼老化。
骨组织疲劳损伤的积累,并可通过此过程使需要较强应力的地方的骨组织结构优化以适应机体的需要。然而,一个破骨细胞的“破旧”成果需要数拾个成骨细胞的
“立新”工作来补偿,当机体变老后,这种平衡被打破,破的多,立的少,就导致骨小梁逐渐变细,以致断裂,继之骨小梁数目减少,最终出现骨质疏松症。
如果您出现腰背疼痛、下肢乏力、时常抽筋等症状后,应该去医院就诊。经医生详细的检查确诊患有骨质疏松症后,可以适当地服用一些止痛药和补钙药。另外,还
需要作一些辅助性治疗,比如保证足够的睡眠,每天晒1小时的太阳,每天运动锻炼半小时或更长时间,对骨质疏松症比较有意义的锻炼方法是散步、打太极拳、做
各种运动操,有条件的话可以进行游泳锻炼。
5./html/68/n-763468.html
据统计,糖尿病患者中有1/2~2/3伴有骨密度减低,其中近1/3可诊断为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的最大危害是容易发生骨折,糖尿病患者发生髋骨或股骨颈骨折者比同龄非糖尿病者高2~6倍,骨折使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恶化,医疗费用及死亡率增加。
如今医学界认为,骨质疏松不只是单纯的缺钙,而是和骨代谢异常有关,至于骨质疏松的成员,也发现,跟糖尿病有一定的联系。因为糖尿病是一个内分系统的代谢性疾病,而骨质疏松本身也与多项激素和骨代谢情况密切相关。
比如: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该磷代谢的平衡失调,同时刺激甲状腺旁腺素分泌,溶骨作用增强,使骨量减少;胰岛素分泌不足,又会影响骨的形成和转换,使骨密度下降。具体说来,糖尿病患者容易骨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糖尿病患者长期呈高血糖状态时,大量钙、磷、镁从尿中排出。此外尿钙丢失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肾小管滤过率增加,对钙等无机盐的重吸收减少。肾脏在丢失
钙、磷的同时,骨皮质中
镁,也同时丢失,呈低血镁状含有的成分态,可刺激甲状旁腺,使其功能相对活跃,引起骨吸收增加,骨量减少。易引起骨质疏松。
2、糖尿病与矿物质、骨代谢紊乱的关系非常复杂。胰岛素是软骨和骨生长的调节因子,对软骨和骨的形成有直接刺激效应,能激发糖蛋白和胶原蛋白的合成,还参与骨矿化效应,它对钙的吸收和骨矿化能起间接作用。因此,胰岛素缺乏是造成糖尿病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之一。
3、骨代谢紊乱还与维生素D代谢异常、钙调激素,降钙素的影响有关。
以上情况说明糖尿病人易患骨质疏松,故易造成骨折。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好糖尿病,纠正代谢异常,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钙磷代谢失调,进而预防骨折合并糖尿病和骨质疏松。
骨折的治疗
1./c/4WJBcQigB8LN.html
肱骨骨折的患者中桡神经受累的约占5%-10%。这与桡神经的解剖路径有关,桡神经紧贴肱骨干后方的桡神经沟走行,如果遇到较大的暴力,肱骨骨折移
位较多或搬运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固定措施,均可以造成神经损伤。桡神经损伤后的表现:不能抬手腕,不能翘大拇指,不能把手完全伸直,手背虎口区感觉麻木。
肱骨髁上骨折,伸直型,骨折近端尖锐,似刀样,向前下移位,在外力作用下与前方组织切割造成桡神经损伤及其它组织合并损伤和压迫;肱骨中下1/3处,桡神
经与肱骨紧贴,骨折后断端可对桡神经产生牵拉、嵌压、撕裂等方面的力量,致神经损伤。另外骨折移位时断端尖锐骨面切割桡神经造成断裂、挫伤;骨折后中途搬
运不当或治疗不当使神经牵拉、撕裂或者嵌压,致神经损伤。
虽然肱骨骨折造成的神经损害如果不严重,在数月后能够自行康复,但是小编提醒您,在治疗肱骨骨折的同时,做好全面的检查,认真调养护理,减少神经损伤的可能性。
2./c/82girWHJnkl7.html
骨折手术对人体而言,是继骨折损伤后的又一个极大的创伤,且手术对气血的流通有很大的阻碍,所以骨折手术病人术后出现较多脾运不畅、气滞湿阻的症
状,临床上表现为面黄不华、纳少神疲、少气懒言、口淡无味等症状。此时,中医辨证运用健脾化湿、补脾益气的中药,如藿朴夏苓汤、参苓白术散、归脾汤可起到
调理脾胃、增进食欲、增强体质的作用,加快切口与骨折的愈合。即使没有明显的症状,适当服用一些这类中药或者在食物中加入一些健脾益气的饮片如黄芪、当
归、枸杞、米仁等也不无裨益。
骨折术后不仅耗气而且损伤阴血,有些病人术后切口长期不愈,且有低热、盗汗、多梦、五心烦热等表现,可以采用滋阴清热的方剂,如当归六黄汤等。在平时饮食中可适当地多食用一些黑木耳、枣仁等补血养阴安神之品。
有些骨折刀口看上去已经闭合,但局部红肿疼痛难消或骨折迟迟不愈合、生长不佳,是由于创伤导致局部气血阻滞。根据中医“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辩证
理论,可以用理气活血、和营通络的方法以改善血液循环,消除肿胀疼痛,促进创伤愈合。临床常用血府逐瘀汤、仙方活命饮等内服或者外敷,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有时伤口迟迟不能愈合是由于病菌侵入,尤其是顽固的绿脓杆菌、阴沟杆菌,或是绝大部分抗生素耐药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屎球菌等少见
病菌。此时常见创口红肿不愈,有脓液流出且经久不停。这时选用内服或外用清热解毒的中药也能有效地帮助控制感染,促进炎症的消退和吸收。临床上常用的有五
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等。
3./gkjb/guzhe/53.html
骨折恢复的愈合过程分三个阶段:
1:血肿机化期,这一阶段纤维连接生长需约2周。
2:骨痂形成期,即骨折已达临床愈合阶段,此期约需2个月。
3:骨痂塑形期,骨髓腔再通,恢复原形过程需约2年。
4./question/2537329
治疗骨折的最终目的是使受伤部位最大可能、尽快地恢复正常功能。治疗骨折有三大原则: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
(一)骨折早期复位
可使骨折修复顺利进行。复位的方法有手法复位和手术复位两类。如果过长地拖延复位时间,就会造成骨折复位的困难。
骨拆复位是治疗骨折的首要步骤,所以,对每一个骨折,原则上应争取解剖学对位,而对某些骨折,复位时有一定困难,虽未完全恢复到解剖位置,但骨折愈合后,不影响该伤肢的功能,称功能对位。在治疗骨折时,要重视伤肢功能恢复,而不能片面地、机械地强求解剖学的复位。
若伤肢局部肿胀严重,甚至形成皮肤水泡,复位更加困难。此时仍应力求争取骨折复位,如果消极等待肿胀消失,往往延误复位的时机。
遇到伤员处于昏迷、休克状态,或合并内脏、颅脑等损伤时,则先要集中力量进行抢救,待全身情况稳定以后,才可以进行骨折复位。
(二)复位的标准
一般说来,骨折复位应争取到解剖学对位,或接近解剖学对位。但临床实践中,由于骨折部位、骨折类型、伤后骨折的肿胀程度、复位时设备条件和复位者技术水平等不同,应根据具体情况,尽最大努力使患肢得到最好程度的恢复。以骨折修复后不影响病人肢体的功能为原则。
1.上肢:肱骨骨折,较多的缩短畸形和侧方移位,略超过5°~10°的成角,对患肢功能影响都不大。尺挠骨骨折要求较严。侧方移位不可超过50%,成角畸形在5°~10°以下时,对前臂旋前、旋后功能影响不大。尺挠骨必须同时整复。
2.下肢:下肢骨折缩短应不超过2cm为宜,过多的缩短,会出现破行,日久会引起髋部和腰部疼痛。旋转移位,应尽力矫正,下肢的内旋或外旋,均会影响下肢行走的步态。
3.儿童:儿童骨折整复要求较宽,一般15°以下成角及旋转畸形,以及轻度的缩短或侧方移位,在儿童发育中,均可靠强大的塑形能力得到代偿,日后可无明显功能障碍。
4.关节内骨折:关节内骨折,骨拆线经过关节面者,复位要求较高,应争取解剖学复位。关节内骨折,手法复位不能达到较满意的解剖学复位者,则应酌情考虑手术复位内固定。
(三)复位的方法
1.手法复位:治疗骨折方法中,手法复位应用最广泛,也较安全。复位后,必须认真地检查患肢骨折部的外形、长短,是否已恢复正常。在给予适当有效的外固定后,进行x线透视或摄片,以确证复位结果。如复位不良,根据需要,再予以矫正。
2.牵引复位:牵引既可用为复位的方法,又是维持复位的措施。主要用于手法牵引不能复位、或复位后不稳定的骨折。
3.切开复位:是骨折不愈合的重要原因,应慎重选择,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防止滥用。如下几种情况可做为切开复位的参考指征:①累及关节面的骨折,手法复
位不能达到关节面良好对位者。②骨折后,因附着在骨片上的肌肉收缩,使骨片移位,不易对合者。②骨折端剪式伤力大,血液供应差,骨断端需要严格固定才能愈
合者,如股骨颈囊内骨折。④骨折断端间有软组织如肌肉、肌腱、骨膜、神经等嵌入,手法复位失败者。⑥一骨上有多段骨折,手法复位困难者。⑥长骨骨干不稳定
性骨折,手法复位不满意,又不宜应用牵引方法治疗者,而用内固定又有较好的疗效。⑧骨折伴有肢体主要血管断裂,治疗中应首先重建骨支架者,如部分性和完全
性肢体断离。⑨骨折不连接或发生畸形愈合,功能恢复不良者。
合适有效的固定,是骨折愈合的关键之一。它可继续维持骨折复位后的对位对线,又可以防止不利于骨折愈合的剪力旋转力和成角的活动。常用的固定方法有两类,
骨折复位后,用于伤肢外部固定的为外固定,有小夹板、石膏绷带、持续牵引等。骨折复位后,用于伤肢内部的固定为内固定,有螺丝钉、钢板、三刃钉、髓内针
等。内固定后,常需借助外固定作短期或长期的协同固定,使疗效更为确实。
5./jibing/guke/da5.html
一般来说,骨折的临床愈合就是说骨折部位已经有骨痂生长,但骨折线还未完全消失,骨痂的排列还杂乱无章,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常用的列断临床愈合的标准为:
(1)骨折局部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
(2)骨折局部无异常活动;
(3)X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的骨痂通过骨折线;
(4)外固定解除后,伤胶能满足以下要求:上肢能向前平举lkg重量达1分钟,下胶能不扶拐在乎地连续行走3分钟,并不少于30步;
(5)连续观察2周骨折处不变形。但需要注意的是测定时必须慎重,尤其是(2)、(4)两项,可先练习数日后再测定,以不损伤骨痂及发生再骨折为原则。
骨折专有体征:骨折局部可出现三种专有体征。1)畸形:月领段移位后,可发生肢体短缩、成角或弯曲等形状改变。2)反常活动:在肢体没有关节的部位出现不正常的话动。3)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断端相互摩擦可产生骨棕音或骨擦感。
一旦发生骨折,在骨折部位可产生疼痛、肿胀、瘀斑和功能障碍,检查时还可听到骨断端相互摩擦的声音(即骨擦音),同时可能伴有血管和神经的损
伤,使肢体远端产生缺血或感觉麻木、运动障碍的现象,或引起内脏损伤。骨折后因剧烈疼痛,出血过多或并发头、胸、腹部脏器损伤而产生休克。骨折的诊断除病
史和症状外,须结合X线摄片检查,以便确诊。
一般说来,外伤后是否发生骨折,可从伤后症状及功能障碍两方面加以分析。如果受伤处剧烈疼痛,局部肿胀明显,有严重的皮下瘀血、青紫、出现外
观畸形时,发生骨折的可能性较大。功能障碍方面,当伤其手臂时,如手的握力差,甚至无法提起东西;下肢受伤后则不能站立或行走;腰部骨折后只能平卧而不能
坐位。均应考虑已发生骨折。
老年人因骨质疏松,有时在外力作用很小的情况下也容易骨折,加之老年人痛觉神经不太敏感,这就使得老人骨折后疼痛不会太明显或症状会明显滞后。所以,老年人一旦发生摔跌伤或外物撞击,都应引起重视,必要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
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外伤,多由直接暴力骨盆挤压所致。多见于交通事故和塌方。战时则为火器伤。骨盆骨折创伤在,半数以上伴有合并症或多发伤。最严重的是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及盆腔脏器合并伤,救治不当有很高的死亡率。
移位骨折病人在伤后就不能坐起或站立,但也有一些无移位的线状骨折或嵌插骨折病例,在伤后仍能走路或骑自行车。对这些病人要特别注意。不要因遗漏诊断使无移位稳定骨折变成移位的不稳定骨折。患肢短缩,在移位骨折,远端受肌群牵引而向上移位,因而患肢变短。
股骨颈骨折多系囊内骨折,骨折后出血不多,又有关节外丰厚肌群的包围,因此,外观上局部不易看到肿胀。这是常见的股骨颈骨折的症状。
髋部除有自发疼痛外,移动患肢时疼痛更为明显。在患肢足跟部或大粗隆部叩打时,髋部也感疼痛,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常有压痛。这同样属于股骨颈骨折的症状。
骨折部位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和纵轴叩击痛.常是判断有无骨折的重要依据之一。
骨折后局部血脉损伤,阻塞络道,可出现肿胀。若骨折处出血较多,溢于皮下,即成察斑。若骨折处肌筋膜完整而使出血不能外溢,或因折端压迫,循环受阻,可使肌筋膜问区内压力持续增高,影响动脉血的灌注,从而造成肌肉的缺血、缺氧,严重者可导致肌肉坏死和缺血性肌挛缩。
骨折后,由于肢体内部支架遭受破坏,肢体失去应有的杠杆作用,同时因疼痛而引起肌肉反射性痉挛,肢体功能可部分受限或完全丧失,但青枝骨折、嵌插骨折不一定有明显的功能障碍,须仔细检查,以防漏诊。
对固定后的肢体远端,可取中药红花、桂枝水煎取汁局部热敷,或外搽云南白药酊后,用热毛巾湿敷,这样可促进血液循环,消肿止痛,每天3-4次,每次10-20分钟。
参加体育锻炼:老年朋友预防骨折,参加适宜的体育锻炼是很有必要的。
在日常生活中,老年朋友预防骨折还要注意保持健康的体重,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老年人预防骨折还要注意加强防摔、防碰、防跌倒措施,因为一旦发生这些事故,想要恢复正常就很难了。
老年人骨折增加非常快,该问题日趋严重。美国1997年仅髋部骨折就花费200亿美元。任何减少骨折危险性的干预措施,无论在个人层面还是群
体水平,都值得称道。当今预防骨折的主要措施是通过骨密度仪筛选骨质疏松病人,然后给予药物治疗。但是,最强的骨折单一危险因素是摔倒,而不是骨质疏松。
据粗略统计,75%的患者跌倒都是发生在自己的家中,尤其是浴室、厨房等地方,提供一个安全的居家环境对降低老人骨折的产生非常重要。
运动、保健疗法
在患处得到复位固定后就可以立即开始骨折康复训练了,训练时的要点是:运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从少到多,时间由短到长,强度由弱到强,总的来说是因该循序渐进,以活动度以不感到疲劳、骨折部位未出现疼痛为原则。
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减少肌肉萎缩,保持肌肉力量,防止关节僵硬,促进骨折愈合。所以,被固定的肢体,均要作适当的肌肉收缩和放松锻炼。对于没有固定的关节,应及时鼓励病人作主动的功能锻炼,当骨折端已达临床愈合就逐渐加强负重锻炼。
骨折l一2周内断端虽经整复,但不稳定,偶而伴有轻度侧方移位或成角畸形的残余,此时骨折并发的软组织损伤尚需修复,局部疼痛,肢端肿胀仍存
在,因此锻炼主要形式是通过肌肉收缩放松运动及在不影响断端再移位的情况下,进行上下关节屈伸活动,以帮助血液回流,促进肿胀消退,防止肌肉萎缩,同时也
通过肌肉收缩和舒张使压力垫效应力增强,对稳固断端和逐渐整复残余畸形有一定作用。例如尺、挠骨双骨折,经复位固定后,即可进行指间关节、指掌关节的屈伸
锻炼,手指内收外展,肘关节屈伸和肩关节屈伸、内收外展、旋转等锻炼。
骨折2-3周后肢体肿胀疼痛已明显减轻,软组织创伤已基本修复,骨痂开始形成,断端初步连接,除加强进行肌肉收缩与放松运动外,其他关节均可
逐渐加大主动活动度,由单一而到几个关节的协同锻炼,在牵引架上的病人,也可通过肌肉收缩、放松和身体其他部位的运动来带动患肢的活动。
此时骨折已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外固定和牵引拆除后,除了固定期间所控制的关节活动需继续锻炼修复外,某些病人由于初期锻炼比较差,固定拆除
后,还可能存在关节粘连、关节囊挛缩、肢体水肿等症状,那么必须继续鼓励病人加强功能锻炼,配合中药外洗和推拿来促进关节活动和肌肉力量的迅速恢复。另
外,还可据病情需要适当配合物理治疗,但应仍以主动锻炼为主。
上肢骨折:锻炼以恢复手指的抓、捏、握等功能为中心,同时注意肩、肘、腕关节的屈伸旋转功能锻炼。一天可以分成若干次来进行。
下肢骨折:锻炼应以围绕负重、站立、行走为中心。最好是围绕着墙壁或者是床而进行,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主动的肌肉收缩和关节活动可以改善和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预防肌腿及关节的粘连和挛缩,软化疤痕,恢复关节和肢体的功能。
骨折断端有肿胀的肢体,通过轻微按摩帮助肿胀消退。
饮食与治疗禁忌
无论男性或女性,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增加骨折的风险。
骨折病人除了在最初一些日子里可能伴有轻微的全身症状外,其余时间里大多没有全身症状,所以和一般健康人的日常饮食相仿,选用多品种、富有各种营养的饮食就可以了。要注意使食物易于消化和吸收,慎用对呼吸道和消化道有不良刺激的辛辣品(辣椒、生葱、芥末、胡椒)等。
忌盲目补充钙质
钙是构成骨骼的重要原料,有人以为骨折以后多补充钙质能加速断骨的愈合。但科学研究发现,增加钙的摄入量并不加速断骨的愈合,而对于长期卧床的骨折病人,还有引起血钙增高的潜在危险,而同时伴有血磷降低。此是由于长期卧床,一方面抑制对钙的吸收利用,一方面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增加的结果。所以,对于骨折病
人来说,身体中并不缺乏钙质,只要根据病情和按医生嘱咐,加强功能锻炼和尽早活动,就能促进骨对钙的吸收利用,加速断骨的愈合。尤其对于骨折后卧床期间的
病人,盲目地补充钙质,并无裨益,还可能有害。
忌多吃肉骨头
有些人认为,骨折后多吃肉骨头,可使骨折早期愈合。其实不然,现代医学经过多次实践证明,骨折病人多吃肉骨头,非但不能早期愈合,反而会使骨折愈合时间推迟。究其原因,是因为受损伤后骨的再生,主要是依靠骨膜、骨髓的作用,而骨膜、骨髓只有在增加骨胶原的条件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而肉骨头的成份主要是
磷和钙。若骨折后大量摄入,就会促使骨质内无机质成分增高,导致骨质内有机质的比例失调,所以,就会对骨折的早期愈合产生阻碍作用。但新鲜的肉骨头汤味道
鲜美,有刺激食欲作用,少吃无妨。&
骨折病人,常伴有局部水肿、充血、出血、肌肉组织损伤等情况,机体本身对这些有抵抗修复能力,而机体修复组织,长骨生肌,骨痂形成,化瘀消肿的原料就是靠各种营养素,由此可知保证骨折顺利愈合的关键就是营养。
忌不消化之物
骨折病人因固定石膏或夹板而活动限制,加上伤处肿痛,精神忧虑,因此食欲往往不振,时有便秘。所以,食物既要营养丰富,又要容易消化及通便,忌食山芋、芋艿、糯米等易胀气或不消化食物,宜多吃水果、蔬菜。
卧床骨折病人,尤其是脊柱、骨盆及下肢骨折病人,行动十分不便,因此就尽量少喝水,以减少小便次数,如此虽小便次数减少,但更大的麻烦也产生了。如卧床病人活动少,肠蠕动减弱,再加上饮水减少,就很容易引起大便秘结。长期卧床,小便潴留,也容易诱发尿路结石和泌尿系感染。所以,卧床骨折病人想喝水就喝,不
必顾虑重重。
忌过食白糖
大量摄取白糖后,将引起葡萄糖的急剧代谢,从而产生代谢的中间物质,如丙酮酸、乳酸等,使机体呈酸性中毒状态。这时,碱性的钙、镁、钠等离子,便会立即被调动参加中和作用,以防止血液出现酸性。如此钙的大量消耗,将不利于骨折病人的康复。同时,过多的白糖亦会使体内维生素B1的含量减少,这是因维生素B1
是糖在体内转化为能量时必需的物质。维生素B1不足,大大降低神经和肌肉的活动能力,亦影响功能的恢复。所以,骨折病人忌摄食过多的白糖。
忌长期服三七片
骨折初期,局部发生内出血,积血瘀滞,出现肿胀、疼痛,此时服用三七片能收缩局部血管,缩短凝血时间,增加凝血酶,非常恰当。但骨折整复一周以后,出血已停,被损组织开始修复,而修复必须有大量的血液供应,若继续服用三七片,局部的血管处于收缩状态,血液运行就不畅,对骨折愈合不利。
骨折与一般皮肉损伤不同,坚硬的骨质愈合时间比较长,短则1个月,长则半年以上。在医院对好位置,作了固定以后,常需在家继续休养、康复。做好家庭护理,促进愈合,尤其重要。
有益的日常饮食
“骨折需要三分治、七分养”。对于冬季发生骨折的中老年人群在合理治疗后,需要一个精心的饮食调养,促进骨骼的尽快愈合。
骨折的护理中需注意要帮助患者适当多吃一些西红柿、苋菜、青菜、卷心菜、胡萝卜等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蔬菜,以促进纤维骨痂生长和伤口愈合。这对骨折的调养十分有益。
骨折病人的饮食主要应注意适当的补充锌、铁、锰等微量元素。这些微量元素,对患者骨折的恢复有很好的辅助作用,是合成骨胶原、肌红蛋白的主要原料,因此,要注意适量的摄取。
骨折早期,由于骨折处疼痛,影响睡眠,可致食欲不佳,此时以新鲜果蔬为主,丰富的维生素C及适量的蛋白质,有助于骨组织内有机质的合成;骨折中晚期,疼痛消失,胃肠功能日趋恢复,新生骨的形成需要足量的钙、磷沉积而钙化,以适量新鲜果蔬。钙磷丰富,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中医认为“肾主骨”、“肝主筋”,对骨折、脱位、伤筋患者进入恢复期后,除遵医嘱服用补益肝肾类药物外,还可酌情服用滋补肝肾的食物(食
疗),如龙眼肉、韭菜等物,还可常食饴糖、大枣或以枸杞泡水代茶饮,以强壮筋骨,加速骨折愈合,促进病情恢复。长期卧床的患者,应注意调理脾胃,并注意食
用富含纤维素绿色蔬菜类食品,有助于大便成形。
受伤有1至2个星期的患者,饮食需清淡、易吸收和消化,应多给他们食用一些蔬菜、水果、豆制品等,而且应以清蒸或者炖熬为主,少吃香辣、油腻和煎炸的食物。特别是可以多吃香蕉等,因为卧床患者大都会出现大便秘结等症状,这些食物可以帮助排便。
受伤有2至4个星期的骨折病人,他们的身体不再那么虚弱,食欲和肠胃功能都有所恢复,那时可适当补充营养,也要多吃一些萝卜、西红柿、青椒等,这些食物可满足骨骼生长需要,促进伤口愈合。
骨折超过5个星期以后,病人可多吃高营养食物和含钙、锰、铁等微量元素的食物,像绿色蔬菜、小麦含铁比较多;海产品、黄豆等含锌比较多;麦片等含锰较多。可选择性地加入红枣、枸杞等。
早期(1-2周):受伤部位瘀血肿胀,经络不通,气血阻滞,此期治疗以活血化瘀,行气消散为主。中医认为,"瘀不去则骨不能生"、"瘀去新骨生"。可见,消肿散瘀为骨折愈合之首要。饮食配合原则上以清淡为主,如蔬菜、豆制品、水果等,忌食酸辣、燥热、油腻,尤不可过早施以肥腻滋补之品,否则瘀
血积滞,难以消散,必致拖延病程,使骨痂生长迟缓,影响日后关节功能的恢复。食疗可用三七10克,当归10克,熟烂,每日1次,连续7-10天。
中期(2-4周):瘀肿大部分吸收,此期治疗以和营止痛、祛瘀生新、接骨续筋为主。饮食上由清淡转为适当的高营养补充,以满足骨痂生长的需要,以补给更多的维生素a、d,钙及蛋白质。食疗可用当归10克,骨碎补15克,续断10克,炖煮1小时以上,连用2周。&
后期(5周以上):受伤5周以后,骨折部瘀肿基本吸收,已经开始有骨痂生长,此为骨折后期。治疗宜补,通过补益肝肾、气血,以促进更牢固的骨
痂生成,以及舒筋活络,使骨折部的邻近关节能自由灵活运动,恢复往日的功能。饮食上可以解除禁忌。食疗可用枸杞子10克,骨碎补15克,续断10克,苡米50克。将骨碎补与续断先煎去渣,再入余2味煮粥进食。每日1次,7天为1疗程。每1疗程间隔3-5天,可用3-4个疗程。&
生黄芪30~60克,浓煎取汁,加粳米100克,煮粥,早晚服食。
赤小豆适量煎服,加赤砂糖少许温服之,本方适用于活血化瘀期。
生黄芪30~60克,浓煎取汁,加粳米100克,煮粥,早晚服食。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年人摔跤骨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