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802人大考研802经济学有那几本参考书目?这些参考书都需要看吗?哪些是重点呢

中国人民大学考研专业课指导:经济学_考研教育网(第一次看到详细的参考书、重要参考)
我的图书馆
中国人民大学考研专业课指导:经济学_考研教育网(第一次看到详细的参考书、重要参考)
中国人民大学考研专业课指导:经济学
23:17 新浪网 【
  一、历年报考录取情况
  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招收内地硕士生报名、经济学各学院录取情况见下表。其中金融学报名1403人,录取139人;税务报名98人,录取40人;(录取人数含保送名额)
  其中财政金融学院复试线为:60 60 90 90 375
  二、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200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复试笔试科目
020203-财政学
01-财政学方向
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20德语或221法语
303-数学三
802-经济学综合
财政学、中国税制、财政管理
经济学综合含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020203-财政学
02-财税信息化方向
303-数学三
802-经济学综合
财政与税收、计算机基础、数据库
经济学综合含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020204-金融学
01-财政金融学院
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20德语或221法语
303-数学三
802-经济学综合
货币银行学、公司财务、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证券投资学
经济学综合含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020220-金融工程
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20德语或221法语
301-数学一
802-经济学综合
金融工程、货币银行学、固定收益证券、公司财务
经济学综合含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020221-税务
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20德语或221法语
303-数学三
802-经济学综合
中国税制、国际税收、财务会计
经济学综合含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020222-保险学
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20德语或221法语
303-数学三
802-经济学综合
保险学、保险法、财产保险、人身保险
经济学综合含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020228-风险投资
303-数学三
802-经济学综合
货币银行学、公司财务、风险投资基础、投资学
经济学综合含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从近三年情况看,中国人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的专业课考查科目基本保持稳定,即与经济学院、商学院部分专业考查同样的科目-802-经济学综合(经济学综合含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预计2010年的专业课不会有太大变化。
  三、复试情况
  建议考生重视复试,虽然国家规定的是120%提档,但实际上每年参加复试的人数超过这一比例,复试也是比较残酷的,每年都会有的高分生被刷。所以初试过后,如果觉得自己有把握过线,建议及早复习复试科目。
  四、内部信息
  人大一直都没有什么所谓的内部辅导信息,所以现在网上好多所谓的内部消息一般不真实,可能只是本科生的上课笔记,对于专业课来说,意义不大。
  五、往年大纲变化解读
  中国人民大学的专业课分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三门课程。2003年以来,专业课从以前的 100分增加到了150分,三门课基本的比例是1:1:1。2009年以前指定的专业参考书目为: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有的版本分微观和宏观两册)
  《政治经济学》, 逄锦聚,洪银兴,林岗,刘伟,吴树青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政治经济学教程》宋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年新增)
  2009年开始不再指定参考书,但考虑到学校出题的延续性以及这三本教材使用的广泛性,复习基本上还是以这三本书为主。
  六、历年考试难度分析
  跨专业同学不要过于担心,好好复习问题仍然不大。准备工作越早越好,以尽快适应基本的经济学思维。从之前的经验看,人大的出题风格严谨,重点比较稳定,难度中等偏上。还有一个问题,前面提到虽然财政金融学院、经济学院和商学院部分专业使用同一份考题,但判卷工作是各个学院自己进行的,即财金的考卷由财院的老师来批。由于考财金的学生非常多,竞争很激烈,相信各位同学也有耳闻,为了体现区分度,财金的给分比较严格,同样的考卷,财金给的分数往往比其他院要低,这一点要做好心理准备。所以关键不在于考题难不难,而是在于你怎么答,是答题水平的相对比较。再简单的题,你的答案不能比别人更突出还是得不了高分,再难的题,只要能比别人多一点新意,照样可以拿高分。
  七、复习方向点拨
  暑假前大家争取把教材完全熟悉,这是7月之前的工作。在这个过程重大家一定要将真题还原到书中,看看真题在全书中是怎样分布的,做到心中有数,你自己也能大概有一个出题人的范围,根据这样的规律,复习的针对性也会大大提高。
  大家不要认为99年试题的重要性小于08年,由于人大出题的稳定性,重点的重要性是相同的,不少N年前考过的题现在还会拿出来考。(大家可以自己对照,会得出相同的结论)。
  八、其他书目推荐
  除以上专业书目外,以下配套习题可在后几轮的复习中结合教材进行复习。具体采用哪几本视个人情况而定,以下列出书目仅供参考。
  (1)《西方经济学学习与教学手册》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这是与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相配套的辅助性教材,其目的在于提供与上述第四版的内容有关的各种资料,以便丰富和深化对第四版内容的了解。本《手册》提供的资料被分为七个部分,每一个部分的内容均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阅读的内容。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笔记和习题祥解(第四版)金圣才主编,中国石化出版社
  (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笔记和习题详解(第4版)金圣才主编,中国石化出版社
  以上两本书是与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第4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配套的学习辅导书。基本遵循第4版的章目编排,每章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复习笔记,总结本章的重难点内容;第二部分是课(章)后习题详解,对第4版的所有习题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第三部分为考研真题与难题详解,精选部分名校近年考研真题和相关习题,并提供了详细的参考答案。
  (4)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金圣才主编,中国石化出版社
  (5)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金圣才主编,中国石化出版社
  以上两本书是基础专业课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各个高校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是参考西方经济学权威教材、最新金融学硕士研究生联考大纲及全国各大院校西方经济学考卷的结构和内容来编着的。每章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本章考点难点归纳;第二部分是考研真题与典型题部分,按概念题、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等形式对各章的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进行了整理;第三部分为考研真题与典型详解部分,对第二部分的所有考研真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6)政治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金圣才主编,中国石化出版社
  该书精选全国高校考研真题,并进行详细解答,参考众多专业讲义、笔记、重难点习题,一网打尽专业典型考题!该书参考了政治经济学权威教材、全国各大院校政治经济学考卷的结构和内容、教育硕士考试大纲、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试题和相关资料,收集和整理了众多高校历年考研真题、典型试题,并进行了详细的解答,以减轻寻找试题及整体答案的痛苦,让读者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多的重点题、难点题。随书赠送的圣才学习卡在圣才学习网()或旗下33个网站上可免费下载20元的名校考研真题和其他复习资料。
  (7)《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赠20元圣才学习卡)金圣才主编,中国石化出版社
  本书是与我国“十一五”国家级教材《政治经济学》(第3版)(于良春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和《政治经济学教程》(第7版)(宋涛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配套的学习辅导书。本书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于良春主编的《政治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部分,对第3版教材共18章的所有课后习题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第二部分为宋涛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程》(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部分,对该书共22章的所有课后习题都提供了必要的参考答案。
  九、专业课复习特点
  每个学校的情况不同,考研复习策略也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学校专业课得分很容易,只要你自己肯下个功夫,考研的150分基本就拿到手了,其他三门再拿到220,总分达到370,考上首经贸,甚至其他学校,都没什么问题。但人大财金院的专业课分数则没有这么好拿,每年都会有不少考得不错的学生卡在专业课上。因此,专业课才是“王道”!公共课考得高一些是必需的,专业更不能落下。虽然每年也有极少的人以复试线的分数考上,但为保险起见,最好还是高出复试线15分以上。根据这个标准,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制定各门课的目标分数。
  言归正传,下面我就考研专业课的复习说一些自己的见解。
  关于西方经济学,认真看过几遍之后你会发现无论是微观还是宏观,其脉络是很清晰的,而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西方经济学框架。它们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前后贯通呼应,所以在复习的时候很难武断的把拿一章哪一部份做为重点。尽管有的章节可能历年考的不多,但你没办法把它跳过不看,因为那关系到对以后章节的理解。而且为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更轻松一些,建议跨专业考的同学还是不要抱着押重点地侥幸心理来复习,而是踏踏实实的把基础打好,把西方经济学的体系给贯通起来,这样才能灵活运用,答出的题才会有水平,否则死记硬背一堆散的知识点,非但痛苦、浪费时间,更要命的是不一定能得高分。
  关于政治经济学,这是和西方经济学完全不同的一种经济框架和思维。政经分资本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资本主义部分的原理比较多,应该重点理解。如果说西方经济学更偏向于理解,那么政经资本主义部分更偏向于理解加记忆。就应试来说,政经应该把原理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而且学好了这一部分,政治中的政经部分就是小菜一碟了。社会主义部分原理性的东西不是很多,关键还是记忆。而且就往年情况来说,社会主义部分一般是结合重大实事出论述题,所以一是对课本的知识要了解,二是要关注当年的大政方针。
  综合起来看,前半年的复习建议以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为主,重点掌握原理及其运用,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在上半年应有基本了解,下半年可有针对性地与当年重大政策相结合。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2015考研专业课资料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综合(802)跨考内部解析资料 高分必备宝典
与行业相比
该商品已下柜,欢迎挑选其他商品!
加载中,请稍候...
价 格: 到
   
本店好评商品
商品名称:2015考研专业课资料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综合(802)跨考内部解析资料 高分必备宝典
商品编号:
商品毛重:500.00g
类别:大学
价位:300-599
商品介绍加载中...
权利声明:京东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合作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合作方)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价格说明:
京东价:京东价为商品的销售价,是您最终决定是否购买商品的依据。
划线价:商品展示的划横线价格为参考价,该价格可能是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在京东平台上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性和市场行情波动,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如无特殊说明,折扣指销售商在原价、或划线价(如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厂商指导价、厂商建议零售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销售商进行咨询。
异常问题:商品促销信息以商品详情页“促销”栏中的信息为准;商品的具体售价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如您发现活动商品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建议购买前先联系销售商咨询。
iframe(src='///ns.html?id=GTM-T947SH', height='0', width='0', style='display: visibility:')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802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报录比、分数线、参考书、重难点、知识点汇总、真题解析_甜梦文库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802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报录比、分数线、参考书、重难点、知识点汇总、真题解析
中国人民大学 802 经济学综合专业考研必备教材及其习题解析《逢锦聚:政治经济学(第三版)》课后题解析 第8章 8.1 复习笔记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一、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特征 1.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 (1)资本主义制度萌芽 在日益发达的商品经济中,由于市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小手工业生产者发生分化,一小部分上升成 为最早的工业资本家,而大部分成为雇佣劳动者。 (2)资本原始积累 ①含义: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使社会的生活资 料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使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 ②过程: a.建立起资本主义私有制以及雇佣劳动关系。对直接生产者特别是农民进行剥夺,用剥夺 的方法和残暴的手段建立了土地私有制,奠定了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度的基础。 b.货币财富在少数人手中积累并转变为资本。这一过程是通过殖民制度、国债、重税、保护关税制 度、商业战争等暴力和非暴力方式完成的。 (3)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方式发生了彻底变革。一方面,工厂制度使原来的手工劳动者成为听由机器支配 的资本关系的附属品;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胜利排挤了封建地主和大部分中间阶级,社会 阶级结构分化为两极,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最终使得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 2.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 (1)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 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②国有经济的出现并不改变这一特征,因为: a.国有经济的发展是有限的,并没有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 b.国有经济除在公共部门外, 主要集中在某些特殊部门, 这些部门都是私人资本不愿经营或不能经营。 (2)雇佣劳动制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 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是以具有人身自由的劳动者向资本家出卖劳动力的方式 实现的。资本主义是以雇佣劳动制度为特征的剥削制度。 二、货币转化为资本 1.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1)资本总公式 资本总公式为:G―W―G’;其中 G’=G+△G,△G 表示更多的货币,即资本的增殖额。 (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育明教育】 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 育明教育官方网站:1 【专业课原题命中率高达 95.8%】 【集训营通过率高达 98.3%】2016 年考研状元集训营抢座进行中。 。 。 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与价值规律相矛盾。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按照等价原则进行,因而交换的 结果只会使价值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而价值量不会发生变化。但资本总公式表明,货币资本在流通 过程中发生了增殖,即生产了剩余价值。 (3)资本总公式矛盾的解决 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关键在于阐明货币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是怎样转化为特殊资本的。 ①剩余价值是不可能从流通领域中产生。流通过程中发生的都是等价交换,因此剩余价值不能产生于 流通过程,但又离不开流通过程,它必须以流通过程为媒介。这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②价值增殖不会发生在 G―w 阶段的货币上,因为此时货币作为购买手段或支付手段只是实现商品的 价格,其价值量没有增殖; ③价值增殖也不可能发生在 W―G 阶段上,此时商品的价值是既定的,不会因商品的出卖而发生增殖; ④价值增殖必然发生在 G―W 阶段的商品上。货币所有者必须购买到某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具有 特殊的使用价值,通过对它的使用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够创造比这种商品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种 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并为资本家所雇佣,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2.劳动力商品 (1)定义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a.劳动力所有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b.劳动力所有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必须靠出卖劳 动力为生。 (3)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①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 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以还原为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包括: a.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这用于再生产劳动力; b.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价值,这用于延续劳动力的供给; c.劳动力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这用于提供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需要的劳动力。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具有特殊性,即它包含着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②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即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 (4)劳动力商品的买卖是表面上的等价交换,事实上的资本占有 在劳动力的买卖过程中,货币所有者和劳动力所有者是作为具有平等权利的商品生产者发生关系的。 他们都支配属于自己的东西,都是用等价物去换取等价物,等量劳动相交换这一价值规律的要求并没 有被违反。但是只要交易完成,离开流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原来的货币所有者变成资本家,劳动 【育明教育】 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 育明教育官方网站:2 【专业课原题命中率高达 95.8%】 【集训营通过率高达 98.3%】2016 年考研状元集训营抢座进行中。 。 。 力的所有者变成了雇佣工人。 三、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1.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资本主义生产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生产,其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 动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 (2)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①工人的劳动属于资本家,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 ②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 (3)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时间,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 动时间,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因此,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 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支出的剩余劳动的凝结。 2.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或价值增殖过程中所起作用的不同,可以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不变资本 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它在生产新产品过程中被消耗的那部分资本。生产资料的价值是 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其转移的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的量。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 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所以叫做不变资本(c) 。 (2)可变资本 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可变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又重新创造出来。劳动力在生 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结果,不仅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而且生产出剩余价值。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 这部分资本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价值增殖,所以叫做可变资本(v) 。 (3)区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意义 ①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产生的, 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即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 ②它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正确反映剥削程度的概念是剩余价值率, 又称剥削率。 3.剩余价值率 (1)剩余价值率 为表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应用剩余价值(m)和可变资本(v)相比,这一比率即为剩余价值率 (m’)。 (2)表示方法【育明教育】 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 育明教育官方网站:3 【专业课原题命中率高达 95.8%】 【集训营通过率高达 98.3%】2016 年考研状元集训营抢座进行中。 。 。 ① 表示在雇佣工人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中,资本家和工人各占多少份额。 ② 表明,在工人的一个工作日的全部劳动时间中,有多大部分用于补偿劳动力的价值,多大部分用来无 偿地给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3)影响剩余价值量的因素 决定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量的因素是剩余价值率的高低(m)和雇佣工人数量或可变资本总量的多少 (V) ,有: M=m/v×V=m'×V 四、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两个部分: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内工人 生产的价值用于补偿不变资本的价值; 而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则以剩余价值的形式被资本家 占有。因此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必须使工人的劳动时间大于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越多,生产 的剩余价值就越多。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1)定义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途径 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资本家总是力图通过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此外,资本家 还用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的方法来榨取剩余价值。提高劳动强度是一种延长工作日时间的隐蔽的形式。 (3)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局限 ①最低界限:工作日不得小于或等于必要劳动时间。 ②最高界限:一是劳动时间的生理界限,工人必须每天有一部分时间用于休息、吃饭等,以便恢复劳 动力;二是道德的界限,工人在一天内总需要一定的时间用于家务活动、社会活动及文化生活(这种 需要的范围和数量取决于社会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 ③在以上界限之内,工作日的现实长度取决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力量对比。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1)定义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 资本家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应延长剩余劳 动时间的剩余价值生产方法。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途径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降低了劳动力的价值, 从而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 【育明教育】 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 育明教育官方网站:4 【专业课原题命中率高达 95.8%】 【集训营通过率高达 98.3%】2016 年考研状元集训营抢座进行中。 。 。 相应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即有:社会劳动生产率 ?? 劳动力价值 ?? 必要劳动时间 ??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3)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过程 ①单个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提高劳动生产率 在现实的经济运行过程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总是从单个企业开始的。单个企业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其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因而就会产生出超额剩 余价值。 ②资本家之间为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进行激烈的竞争 a.资本家之间进行激烈的竞争,竞相采用先进技术,从而提高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此时生产商 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商品价值相应下降。个别资本家的超额剩余价值消失,整个资本家阶级 却普遍获得了相对剩余价值。 b.生活资料以及有关的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引起了劳动力价值下降。于是,工人的必 要劳动时间便缩短.剩余劳动时间则相应地延长。 ③相对剩余价值的形成 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各单个资本主义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而各个资本主 义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却是相对剩余价值的形成。 (3)超额剩余价值 所谓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超额剩余 价值的源泉也是工人的剩余劳动。 3.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 (1)剩余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和动机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达到这一 目的的手段是不断扩大和加强对雇佣劳动的剥削。 (2)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 ①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增殖资本的价值或者说生产剩 余价值。 ②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资本主义的生产、流通、分配 和消费等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都是以获取剩余价值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 ③剩余价值规律还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及其历史趋势。 正是由于资产阶级为追求剩余价值 而不断激化和深化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从而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必然 为更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生产方式所代替。8.2课后习题详解一、概念题 1.资本 【育明教育】 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 育明教育官方网站:5 【专业课原题命中率高达 95.8%】 【集训营通过率高达 98.3%】2016 年考研状元集训营抢座进行中。 。 。 2.原始积累 3.雇佣劳动制度 4.劳动力商品 5.剩余价值 6.剩余价值率 7.不变资本 8.可变资本 9.剩余价值规律 二、问答题 1.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从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产生的。后者的解体使前者的要 素得到解放”? 2.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3.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4.剩余价值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5.剩余价值生产包括哪两种基本生产方法? 6.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经济规律? 参考答案 一、概念题 1.资本 答:资本是指是能够增殖的价值,即经济活动中表现为生产要素或经营投入的价值,并可以产品形态 和货币形态存在。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资本是指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体现资本家和 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生产关系。 资本在物质内容上和现象上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和生产资 料。但货币和生产资料本身并不就是资本,只有当货币和生产资料用于剥削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而 带来剩余价值时才成为资本。 现代意义上的资本是价值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不断地在运动中谋求自身增殖的价值。资本不仅是一种 特殊的生产要素,同时也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一种基本要素,对其他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发挥着重要作 用。从物质形态看,资本可以表现为生产经营过程的一切要素,如生产资料、劳动力、专利和品牌等。 但从本质上看,资本的运动是价值运动。上述物质形态只是资本的物质承担者。 任何社会经济制度下,任何形态的资本都具有的共性为增殖性、运动性、返还性和风险性的特点。 资 本的本性就是要在不断的运动中、在循环和周转中不停地增殖。按资本在生产剩余价值过程中所起的 作用,资本可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其周转方式,可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按其在社会再 生产过程中不同领域的独立职能,可分为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按产业资本在其循环中不 同阶段所采取的形式,可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按其社会构成,可分为个别资本和社 会资本;按其资金来源,可分为私人资本、国有资本和股份资本等。在现代经济学和人们日常使用中, 【育明教育】 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 育明教育官方网站:6 【专业课原题命中率高达 95.8%】 【集训营通过率高达 98.3%】2016 年考研状元集训营抢座进行中。 。 。 资本的内涵扩大了,凡是能够增值的价值,都被视为资本。 2.原始积累 答:原始积累即资本原始积累的简称,是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前通过暴力使小生产者同生产资料 分离和货币资本积累的过程。新兴资产阶级运用暴力手段剥夺小生产者的生产资料,使他们沦为无产 者,而把财富集中到自己手中并使之转化为资本。所谓原始积累的过程,只不过是通过暴力来实现生 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的历史过程,是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前的初始资本的形成过程, 不 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进行的资本积累对农民土地的剥夺, 它是使直接生产者转为雇佣工人的主 要方式,是形成资本原始积累全过程的基础。对货币财富的剥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因素,这是通 过殖民制度、国债、重税、保护关税和商业战争等暴力手段进行的。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就是用暴 力剥夺直接生产者,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在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的历史 过程。 可见,资本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起点,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史。 3.雇佣劳动制度 答:雇佣劳动制度是指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雇佣劳动者为其生产,并从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 中获取剩余价值的制度。雇佣劳动制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劳动力成为商品是雇佣劳动 制度建立的前提。 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直接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 而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重新结合是在雇佣劳动制度下 实现的。由于资本家掌握了生产资料,而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不得不将自己的劳 动力出卖给资本家,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起来进行生产活动。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 程中,劳动者与生产资料一样,是作为资本的生产要素存在的。劳动者在必要劳动时间内生产出自己 的工资收入,在剩余劳动时间内无偿地为资本家创造利润。因此,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度是资本家 无偿占有工人劳动成果的剥削制度。 4.劳动力商品 答:劳动力商品是指成为市场交易对象的人的劳动能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阐明,在资本主义社 会,劳动力是一种特殊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 (1)劳动力的所有者必须有人 身自由,可以自由处置自己的劳动力,把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即劳动力的所有权属于劳动者本人。 (2)劳动力的所有者必须既没有生产资料,又没有生活资料,他只能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来出 卖才能与生产资料相结合。 劳动力作为商品,同其他商品一样,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力的价值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 品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即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而且能够创造比自 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因此,劳动力是剩余价值的源泉,体现着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本质关系。劳动 力成为商品的条件随着社会经济制度的变化而变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虽然仍具有 商品形式,但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有本质的不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力是一种生产要素或 经济资源,市场机制仍要发挥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但劳动力的所有者即劳动者已成为 【育明教育】 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 育明教育官方网站:7 【专业课原题命中率高达 95.8%】 【集训营通过率高达 98.3%】2016 年考研状元集训营抢座进行中。 。 。 社会的主人。 5.剩余价值 答:剩余价值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超过其劳动力价值的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 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按照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可分为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是指通过延长工作时 间从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通过压缩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 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在早期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大都采用绝对剩余价值方法生产剩余价 值,但由于劳动者的生理界限以及劳动者的斗争不断增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越来越受到限制。后来资 本家改用相对剩余价值方法来生产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的比 率,它反映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 6.剩余价值率 答:剩余价值率是指剩余价值(m)和可变资本(v)的比率(m/v),或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时 间的比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它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剥削的加强而不断提 高。剩余价值率的高低是决定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量多少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一个因素是雇佣工人 数量或可变资本总量的多少。如果资本家雇佣工人总数是一定的,则剩余价值率越高,他获得的剩余 价值量也越多。用 M 代表剩余价值量、V 代表可变资本总量,则 M=m/v×V=m'×V。可见,资本家要 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一般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和增加可变资本总量。 7.不变资本 答:不变资本是“可变资本”的对称,是指体现在生产资料(厂房、机器、原料等)中的那部分资本。 在生产过程中,经过工人的具体劳动,其价值一次全部地或逐步地被转移到产品中去,而不增大其原 有价值,因此叫不变资本。 根据价值转移的方式不同,不变资本又可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用来购买生产资 料(包括厂房、机器、设备、燃料、原料和辅助材料等)的那一部分资本,其价值只是转移到新产品 中去,而并不改变它原有的价值量,因而是不变资本。另外,不同的生产资料,其价值转移方式不同。 一般而言,作为投入物的原料、燃料等,一次消耗完毕,其价值一次性转移到新产品中,这部分资本 为流动资本;而厂房、机器、设备等,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多次使用,其价值是逐步转移到新产品中的, 属固定资本。 与可变资本不同,不变资本不是剩余价值的来源。而是剩余价值吸收器,是资本家占有剩余价值的必 要条件。 8.可变资本 答:可变资本是“不变资本”的对称,是指体现在劳动力即用于支付工人工资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 过程中,工人的劳动不仅再生产出劳动力价值,而且创造出剩余价值。这部分资本能发生量的变化, 因此叫可变资本。可变资本的价值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不是再现于新产品,而是再生产出来。因为购买 【育明教育】 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 育明教育官方网站:8 【专业课原题命中率高达 95.8%】 【集训营通过率高达 98.3%】2016 年考研状元集训营抢座进行中。 。 。 劳动力的资本价值进入劳动者手中即转化为他的收入,已被劳动者用于购买生活资料而消费掉,要由 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再生产出新价值来补偿这部分资本。 购买劳动力的资本由货币形式变为劳动力形 式,而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耗费的抽象劳动可形成比其自身价值更大的新价值,即比购买劳动力的资 本价值更多的新价值。与不变资本不同,它是剩余价值的来源。马克思第一次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 和可变资本,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9.剩余价值规律 答: 剩余价值规律是指剩余价值的产生及其增殖的规律。 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其基本内容是: 资本主义的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 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是不断扩大 和加强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其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及其发展的根本方向,支配着资本主义生产 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资本家用延长工作日、提高劳动强度和改进技术等方法加强剥削工人, 榨取剩余价值。一方面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另一方面又使社会 财富日益集中到资本家手中,因而激化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最终必将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灭亡。马克 思发现这个规律,使政治经济学发生真正的革命。 二、问答题 1.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从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产生的。后者的解体使前者的要 素得到解放”? 答:这是马克思在考察资本主义制度形成时提出的论点,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产 生于封建社会内部;二是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主义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1)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于封建制度内部 根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中世纪晚期西欧城市的 兴起、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力的提高以及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使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逐渐解体,为新 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①封建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中一些条件较好的手工作坊的行东日益富裕起 来,终于转化为最初的资本家;而一些帮工和学徒则成为雇佣工人。与此同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 位而破产的行东,最终连同他们的帮工和学徒一起沦为雇佣工人。于是封建行会组织逐步瓦解。最初 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是这样在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的基础上产生的。 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商业 资本的发展。而商业资本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而且还采取各种方法控制小 商品生产者,最终使其完全丧失独立地位,实际上变成了雇佣工人;而某些控制小商品生产者的商人 即包买商,则变成了工业资本家。 ②封建社会末期,货币地租代替了实物地租,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变为单纯的契约关系, 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独立的小商品生产者。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两极分化急剧发展, 大多数农民贫困破产,成为农村的无产者和半无产者;少数人发财致富,成为农村的资产阶级――富 农。农村中最初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产生。 (2)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育明教育】 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 育明教育官方网站:9 【专业课原题命中率高达 95.8%】 【集训营通过率高达 98.3%】2016 年考研状元集训营抢座进行中。 。 。 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产生代表了进步的生产关系,解放了生产力;而代表腐朽生产关系的封建主义制 度此时就竭力阻碍和限制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要求冲破封建主义制度的束缚。 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主义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可以从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过程中得到 体现。 ①资本原始积累 作为人类社会历史上生产方式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资本主义的产生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暴力以及广大劳 动阶级的苦难。这种变革的序幕就是资本原始积累。 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 这个过程一方面使社会的生活资料和生产 资料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使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 在资本原始积累的具体过程中,一方面建立起资本主义私有制以及雇佣劳动关系。资本家通过对直接 生产者特别是农民进行剥夺,用剥夺的方法和残暴的手段建立了土地私有制,奠定了资本主义私有财 产制度的基础。另一方面货币财富在少数资本家手中积累并转变为资本。这一过程是通过殖民制度、 国债、重税、保护关税制度、商业战争等暴力和非暴力方式完成的。 ②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壮大 资本主义制度经过几个世纪的发育和发展,到 18 世纪初期和中期逐渐壮大。一方面,以圈地运动和 海外殖民为主要过程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逐步完成,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 欧美各国相继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新生的资产阶级取得政治上的统治权,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资 本主义发展的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等措施,所以,18 世纪 60 年代开始,欧美先进国家先后发生 了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资本主义工业革命。 ③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工业革命先是从工业领域开始,逐渐扩展到交通运输、农业等领域,并在每个领域都实现了以机器为 主体的工厂制度代替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手工工场,从而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起了决定性的作 用。在工业革命的同时,农业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即资本主义农业革命。在生产关系发生变革 的基础上,农业部门也通过采用机器生产,实现了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这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 一步占据了农业领域。 工业革命不仅引起了生产技术的革新,使生产力获得了空前的巨大发展,开创了人类物质文明发 展的新时代,而且引发了生产关系上的重大变革,并最终使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 由此可见, 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主义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的历史体现。 2.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答: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雇佣劳动制度。即在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劳动力归资本家 使用,劳动者在资本家监督下为资本家的利益而生产;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1)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货币财富在少数人手中的集中,既是资本 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也是资本主义运行的现实条件。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一方面,劳动力成为商 品:由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所有制,劳动者丧失了生产资料;同时,劳动者具有人身自由,能将自己 【育明教育】 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 育明教育官方网站:10 【专业课原题命中率高达 95.8%】 【集训营通过率高达 98.3%】2016 年考研状元集训营抢座进行中。 。 。 的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另一方面,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也就成为资本,因为如果劳动力不是商品, 无法购买劳动力则即使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也无法使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结合,货币就不能成为资 本。 (2)雇佣劳动制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直接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 而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重新结合是在雇佣劳动制度下实现的。由于资本家掌握了生产资料,而劳动者 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不得不将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与生 产资料结合起来进行生产活动。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劳动者与生产资料一样,是作为资本的生 产要素存在的。 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不仅要生产出自己的工资收入, 而且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出利润。 这样,商品生产的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资本主义占有是对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的应 用和结果。因为:资本家把一定数额的货币转化为可变资本用来购买劳动力,而工人则通过出卖自己 的劳动力,取得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工人把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即劳动,让渡给资本家,资本家就 把这种已归他占有的劳动,同另外也归他占有的生产资料相结合,转化为一种新的产品,因而这个产 品在法律上也归他所有。所以资本家由于占有生产资料和占有劳动,遂占有产品,正是应用;厂商品 生产所有权,遵守了等价交换规律的结果。因此,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度是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劳 动成果的剥削制度。 资本主义作为一种剥削制度,其基础和历史上存在过的其他剥削制度一样,也是生产资料的私有制, 而使资本主义与其他剥削制度相区别的特征, 则是雇佣劳动制度这样一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 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方式。 3.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答:只有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因为如果劳动力不是商品,货币无法购买到劳动力, 则即使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也无法使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结合,货币就不能成为资本。 (1)劳动力成为商品 劳动力商品是指成为市场交易对象的人的劳动能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阐明,在资本主义社会, 劳动力是一种特殊商品。 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 ①劳动力的所有者必须有人身自由, 可以自由处置自己的劳动力,把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即劳动力的所有权属于劳动者本人。②劳动力 的所有者必须既没有生产资料,又没有生活资料,他只能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来出卖才能与生产 资料相结合。 (2)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是在不断的运动过程中谋求自身增值的货币。资本不是一般的商品 价值,也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货币转化为资本是为了使货币 资本带来剩余价值。这正是资本总公式(G―W―G’)中价值量发生变化的原因。 (3)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资本家为了进行生产经营,需要掌握一定量的货币,以便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但是,货币本身并 不就是资本。作为资本的货币与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是有区别的。 【育明教育】 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 育明教育官方网站:11 【专业课原题命中率高达 95.8%】 【集训营通过率高达 98.3%】2016 年考研状元集训营抢座进行中。 。 。 资本流通公式是:G(货币)――W(商品)――G@(更多货币) 。 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是同价值规律相矛盾的。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按照等价原则进行,因而 交换的结果只会使价值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而价值量不会发生变化。但资本总公式表明,货币资本 在流通过程中发生了增殖。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要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关键在于说明剩余 价值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它的来源是什么,也就是要阐明货币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是怎样转化为特 殊资本的。 在资本的总公式中,剩余价值表现为流通的结果。但是,剩余价值是不可能从流通领域中产生的。 在 商品流通中,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如果离开流通过程,即货币所 有者把货币贮藏起来,不同其他商品所有者发生联系,价值和剩余价值既无从产生,也无法实现。 由 此可见,剩余价值不能产生于流通过程,但又离不开流通过程,它必须以流通过程为媒介。这就是解 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根据这个条件来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就要分析价值增殖究竟是从哪里发生的。 首先,价值增殖不会发生在 G―W 阶段的货币上,因为此时货币作为购买手段或支付手段只是实现商 品的价格,其价值量没有增殖。 其次,价值增殖也不可能发生在 W―G/阶段上,此时商品的价值是既定的,不会因商品的出卖而发生 增殖。 最后,价值增殖必然发生在 G―W 阶段的商品上。货币所有者必须购买到某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 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通过对它的使用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够创造比这种商品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并为资本家所雇佣,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总之,资本之所以会增值,是因为资本家在流通中购买到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其使用价值是当它发 挥作用即劳动时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多的价值。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并为资本家所雇佣,是货币 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4.剩余价值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答: (1)剩余价值的含义 剩余价值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超过其劳动力价值的部分, 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 一个核心概念。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 与被剥削的关系。 (2)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首先是劳动过程。不论在什么社会形态下,劳动过程都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 作用于劳动对象,生产出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的过程。资本主义生产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生产,任何商 品生产过程都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在劳动过程中,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在 价值形成过程中,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资本家让工人在劳动过程中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因为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但是,资本家生产商品,目的也不是价值,而是价值增殖,即生产剩 余价值。因此,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育明教育】 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 育明教育官方网站:12 【专业课原题命中率高达 95.8%】 【集训营通过率高达 98.3%】2016 年考研状元集训营抢座进行中。 。 。 ①劳动过程 在劳动过程中资本家要工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作为价值形成过程来考察。在生 产过程中,劳动者用具体劳动改变劳动对象的物质形态,生产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并把生产资料的价 值转移到商品中去;同时,劳动者的劳动作为抽象劳动,又形成商品的新价值。如果形成的新价值恰 好等于资本家支付的劳动力价值,那么在商品价值中,就只有转移的生产资料价值和劳动者新创造的 等于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而没有剩余价值。这只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②价值增值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雇佣工人的活劳动所 创造的新价值等于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所以,价值增殖过程,就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新价值的 形成过程。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时间,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 分是剩余劳动时间,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因此,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 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它是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支出的剩余劳动的凝 结。 下面举例说明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假设,资本家让工人生产棉纱,消耗 10 斤棉花,价值为 10 元, 消耗的纱锭等劳动资料的价值为 2 元,工人用 6 小时生产出 10 斤棉纱,假定所耗费的生产资料的价 值 12 元都由纺纱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棉纱中去。另一方面,工人在进行纺纱时,其抽象劳动形成新价 值。假设购买劳动力的资本价值为 3 元,工人劳动 6 小时形成的新价值也为 3 元。这样,资本家购买 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价值共 15 元,都在新商品价值中得到补偿,但商品的价值仅与预付资本价 值相等,没有超过预付资本价值的余额,即没有剩余价值。这只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 在同样的假设下,劳动力一天的价值是 3 元,工人只用 6 小时就创造出补偿购买劳动力的资本价值。 但是,资本家购买了工人劳动力一天的使用权,他还可以让工人继续劳动下去。比如,要工人一天劳 动 12 小时,将 20 斤棉花纺成 20 斤棉纱,所消耗的棉花价值和劳动资料的价值增加了一倍,共计 24 元,全部转移到新产品棉纱之中。劳动 12 小时,形成新价值 6 元。这样,20 斤棉纱的价值为 24 元 +6 元=30 元。而资本耗费只有 24 元+3 元=27 元。资本价值增殖了 3 元。这就是剩余价值。由此可见, 价值增殖过程就是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 当资本家把劳动日延长到超过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时 间以上时,就产生了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就是指雇佣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 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 超过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 或者说,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时间的凝结,是物化的剩余劳动。 5.剩余价值生产包括哪两种基本生产方法? 答:剩余价值的含义参见本章概念题。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有两种: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 值生产。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 作日分为两部分: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在必要劳动时间既定的条件下,工作日越长,剩余 【育明教育】 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 育明教育官方网站:13 【专业课原题命中率高达 95.8%】 【集训营通过率高达 98.3%】2016 年考研状元集训营抢座进行中。 。 。 劳动时间就越长,资本家从工人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就越多,从而剩余价值率也就越高。此外,资本 家还用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的方法来榨取剩余价值。提高劳动强度,意味着工人在同样工作日时间内支 出了更多的劳动量,实际上等于延长了工作日。这是一种延长工作日时间的隐蔽的形式。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关键是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需要降低劳动力价值。劳动 力价值由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构成, 因而就需要提高生活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 生产率及与生活资料生产有关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可见,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以社 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的。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首先 是从个别企业开始的。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是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 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为了获取超额剩余价值,各个资本家进行激烈的竞争,争相采用新 技术。当先进的生产技术普及以后,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下降,劳动力价值随之下 降,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从而生产出相对剩余价值。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每 个资本家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而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是使 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可见,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 实现的。 (3)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相互关系 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剩余价值生产的一般基础。因为只有把工作日绝对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外, 才能无偿产生剩余价值。 ②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又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出发点。 因为只有在工作日已分割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 余劳动时间的基础上,资本家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 生 产出更多的剩余价值。 ③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时期,生产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方法起着不同作用。在资本主义 发展的初期,由于生产技术发展较慢,资本家主要依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剥削工人。后来,随着 资本主义的发展,技术不断发展和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工人阶级为缩短工作日的斗争日益强大, 生 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方法就逐渐成为主要的剥削方法。 6.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经济规律? 答: (1)剩余价值规律 在一个社会经济形态的经济规律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经济规律,就是基本经济规律。资本主义的基本 经济规律就是剩余价值规律,它的内容是: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和动机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 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是不断扩大和加强对雇佣劳动的剥削。 (2)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经济规律的原因是: ①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增殖资本的价值或者说生产剩 【育明教育】 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 育明教育官方网站:14 【专业课原题命中率高达 95.8%】 【集训营通过率高达 98.3%】2016 年考研状元集训营抢座进行中。 。 。 余价值。资本家从事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决定性动机.就是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在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中,只有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劳动者只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工具。工人的个 人消费,只有在保证生产剩余价值的限度内,才是资本主义所需要的。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资本主义 生产发展的动力。 ②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资本主义的生产、流通、分配 和消费等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都是以获取剩余价值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剩余 价值的创造过程;资本主义的流通过程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准备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资本主义 的分配过程实质上是分割剩余价值的过程;资本家的个人消费是消费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雇佣工人 的个人消费是劳动力的再生产过程,它是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劳动的必要条件。 ③剩余价值规律还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及其历史趋势。资产阶级为了追求剩余价值,总要 设法进行技术创新,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和销售市场,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同时,正是由 于资产阶级为了追求剩余价值,不断扩大和加强对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的剥削,从而不断激化和 深化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而这种矛盾的发展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必然 为更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生产方式所代替。8.3考研真题与难题详解一、概念题 1.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华中科技大学 2006 研) 2.超额剩余价值(北京理工大学 2003 研;中央财经 2002 研;人大 2002 研;浙江大学 2000 研;浙 江大学 1999 研;华南师大 2004 研;武大 2005 研) 3.必要产品(浙江大学 2000 研) 4.剩余产品 二、问答题 1.资本的本质是什么?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有什么意义?(厦门大学 2002 研) 2.简述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及其关系。 (浙江大学 1998 研;中央财大 1999 研;武汉大学
研;吉林大学 2003 研;华中师大 2004 研) 3.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它必然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产生。 (南京大 学 2003 研;厦门大学 2003 研) 4.为什么说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可以用资本家对超额剩余价值的追求来解释。 (北大 2006 研) 5.简述剩余价值生产既不发生在流通领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社科院 2007 博) 参考答案 一、概念题 1.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华中科技大学 2006 研) 答: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 【育明教育】 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 育明教育官方网站:15 【专业课原题命中率高达 95.8%】 【集训营通过率高达 98.3%】2016 年考研状元集训营抢座进行中。 。 。 所生产的剩余价值。例如:原来工作日为 12 小时,必要劳动时间 6 小时,剩余劳动时间 6 小时,如 果工作日长度 12 小时不变,把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为 4 小时,剩余劳动时间则增加为 8 小时,剩余价 值率就会由 100%提高为 200%。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键在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 条件,单个资本家提高自己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一般不能降低劳动者生活资料的价值,使整个资本家 阶级获得相对剩余价值。但是,单个资本家提高自己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可以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2.超额剩余价值(北京理工大学 2003 研;中央财经 2002 研;人大 2002 研;浙江大学 2000 研;浙 江大学 1999 研;华南师大 2004 研;武大 2005 研) 答:超额剩余价值亦称“额外剩余价值” ,是指因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获得的那部分剩余价 值。最先采用新技术的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于生产同种商品的其他企业,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 会价值;商品按照社会价值出卖,资本家就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当新技术在本部门普遍采用时,生产 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社会价值相应降低,最先采用新技术的资本家也就不能再获得超额 剩余价值。但另一些使用最新生产技术和方法的资本家,又会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也是 由工人的劳动创造的。 3.必要产品(浙江大学 2000 研) 答:必要产品是“剩余产品”的对称,即劳动者的必要劳动创造的产品。是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及其 家属的正常消费支出。必要产品用于生产者自身再生产,制造必要产品的抽象劳动时间,称为必要产 品价值,简称必要价值,又称劳动力价值。与之对应的概念是剩余产品。制造剩余产品的抽象劳动时 间,称为剩余产品价值,简称剩余价值。必要产品是必要价值的承担者,没有必要产品,就没有必要 价值,同样剩余产品是剩余价值的承担者,没有剩余产品,就谈不上剩余价值。 4.剩余产品 答:剩余产品是“必要产品”的对称,即指劳动者的剩余劳动创造的产品。有了剩余产品,才能积累 和扩大生产规模,并使一部分人脱离物质生产专门从事脑力劳动。它为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提 供基础,同时又为人剥削人的制度创造前提条件。在有剥削关系的社会制度下为剥削阶级无偿占有, 如封建制度下以地租形式为封建主所有;资本主义制度下以剩余价值形式为资本家占有。在社会主义 公有制条件下,则为社会占有,用来为社会谋福利。 二、问答题 1.资本的本质是什么?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有什么意义?(厦门大学 2002 研) 答: (1)资本的本质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资本在本质上不是物, 而是在物的外壳下掩盖的一种生产关系, 即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劳动 成果。但是,资本的现象形态掩盖着它的本质。在现实生活中,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如原材料、 机器、厂房等,这使人们误以为这些物天然就是资本。这是把物的自然属性和所体现的生产关系混同 起来了。资本不能离开物而存在,正如价值不能脱离使用价值而存在一样。但是,生产资料等物成为 【育明教育】 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 育明教育官方网站:16 【专业课原题命中率高达 95.8%】 【集训营通过率高达 98.3%】2016 年考研状元集训营抢座进行中。 。 。 资本,不是由它们的自然属性决定的,不是因为它们能用于生产一定的使用价值,而是由于它们是生 产剩余价值的手段。 货币转化为资本, 关键是劳动力成为了商品, 资本只有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 才能获得剩余价值。所以,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在本质上体现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2)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 资本家为了进行生产,就必须先垫付资本,一部分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另一部分用于购买劳动力。 根 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或价值增殖过程中所起作用的不同, 可以把它们区分为不变资本 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它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生产出新产品。生产资料的价值是通过 工人的具体劳动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其转移的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的量。尽管转移的方式不同, 有 的是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全部转移,有的是在多次生产过程中逐渐转移,但转移的总是生产资料原有的 价值量。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所以叫做不变资本(c) 。 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可变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因 为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支付的价值被工人用于购买生活资料,在生产过程以外消费掉了。劳动力的价值 是由工人的劳动创造的新价值的一部分来补偿的。而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结果,不仅再生 产出劳动力的价值,而且生产出剩余价值。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 了量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殖,所以叫做可变资本(v) 。 (3)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马克思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①它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 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 也不是由不变资本产生的, 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即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惟一源泉。 ②它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正确反映剥削程度的概念是剩余价值率。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为剩余价值率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即剩余价 值率,表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2.简述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及其关系。 (浙江大学 1998 研;中央财大 1999 研;武汉大学
研;吉林大学 2003 研;华中师大 2004 研) 答: (1)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的含义 相对剩余价值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生产 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由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引起的,必须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 高为条件。 超额剩余价值,是生产条件优越的资本主义企业由于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获得的剩余价 值。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由于采用先进技术的个别企业的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和剩余劳动时 间相应延长而创造的。 (2)二者关系 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育明教育】 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 育明教育官方网站:17 【专业课原题命中率高达 95.8%】 【集训营通过率高达 98.3%】2016 年考研状元集训营抢座进行中。 。 。 ①二者的联系表现在:一方面,从个别资本家来看,出于对更多的超额剩余价值的追求,他必须不断 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但是,首先采用先进技术的企业获得超额剩余 价值只是一种短暂的现象,当所有的资本家都仿效这一做法,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时,个别价值与社 会价值的差额就消失了,超额剩余价值也就不存在了。但是,这时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劳 动力价值下降,必要劳动时间缩短,相对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从而所有的资本家都普遍地得到了相 对剩余价值。所以,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是超额剩余价值消失了,但实现了相对剩余 价值生产。也就是说,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作为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而实现的,可以 说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另一方面,相对剩余价值的增加也提高了资本家扩大生产,提高技术水平的积极性,促使资本家进一 步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争取获得更多的超额剩余价值。由于从产生过程 来说,二者都是生产效率提高的结果(相对剩余价值是全社会生产率提高的结果;而超额剩余价值是 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因此,可以说超额剩余价值是属于相对剩余价值范畴的概念。 ②二者的区别表现在:相对剩余价值是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超额剩余价值是社会劳动生 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前者是个别企业获得的,后者是所有企业都能获得的;前者是各企业提高劳动 生产率的目的,后者是各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3.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它必然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产生。 (南京大 学 2003 研;厦门大学 2003 研) 答: 资本是指能够在运动中自行增值的价值。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 这种自行增殖表现为获取剩余价值。 它是通过物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而在运动中使其自身的价值 不断增值,则构成了资本最一般的属性和特征。所以此观点也可以表述为: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领域 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领域产生,它必然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产生。 (1)资本不能在流通中产生,即剩余价值不在流通中产生。资本主义生产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商 品生产,其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 值增殖过程。为了说明剩余价值是如何产生的,首先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作为价值形成过程来考察。 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用具体劳动改变运动对象的物质形态,生产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并把生产资料 的价值转移到商品中去;同时,劳动者的劳动作为抽象劳动,又形成商品的新价值。如果新价值恰好 等于资本家支付的劳动力价值,那么在商品价值中,就只有转移的生产资料价值和劳动者新创造的等 于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而没有剩余价值。但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这种不赚 钱的买卖资本家是断然不能接受的。 资本家所追求的价值增值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雇佣 工人的活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等于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所以,价值增值过程,就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 那部分新价值的形成过程。实际上,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时间,用于再生 产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时间,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因此,剩余价值是 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它是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 【育明教育】 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 育明教育官方网站:18 【专业课原题命中率高达 95.8%】 【集训营通过率高达 98.3%】2016 年考研状元集训营抢座进行中。 。 。 间支出的剩余劳动的凝结。所以,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工人的剩余劳动生产的,即剩余价值 的生产是在生产领域。在商品流通过程中,无论是等价物交换,还是不等价物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 价值。 (2)资本又只能在流通中实现,即剩余价值的实现是在流通领域。一方面,只有包含剩余价值的产 品在流通中卖出, 产品的价值才得以实现。 这个时候, 生产商品的剩余价值随价值的实现而得到实现。 另一方面,剩余价值生产离不开流通过程,即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剩余价值生产做准备。所以剩余价 值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 货币到资本的转化,必须在流通领域中,又必须不在流通领域中,这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条件。 所以, 可以说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 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 它必然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产生。 4.为什么说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可以用资本家对超额剩余价值的追求来解释。 (北大 2006 研) 答: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 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可以用资本家对超额剩余价值的追求来解释, 具体原因如下: (1)由于工作日的界限和无产阶级为缩短工作日的斗争,使资本家延长工作日的行动受到一定的限 制。但是,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他们便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想方设法增 加剩余价值的生产。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就只有改变工作日两个组成部分的比例,即缩 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这种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称为相对剩余价值。例如:原来工作日为 12 小时,必 要劳动时间 6 小时,剩余劳动时间 6 小时,如果工作日长度 12 小时不变,把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为 4 小时,剩余劳动时间则增加为 8 小时,剩余价值率就会由 100%提高为 200%。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键在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劳动 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而劳动力价值又是劳动者及其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因此,劳动者 的生活资料价值变动就会使劳动力价值变动,从而必要劳动时间也会随之变动。在工人所需生活资料 的价值中,还包含着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这类生产资料的价值变动,也会影响 劳动力价值和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动。由于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商品所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社 会必要劳动时间又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相关, 只要同劳动力再生产相关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生 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劳动力价值就会降低,必要劳动时间便会相应缩短,剩余劳动时间就会 相对延长,从而生产出相对剩余价值。 (3)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条件,单个资本家提高自己企业的劳动生产 率,一般不能降低劳动者生活资料的价值,使整个资本家阶级获得相对剩余价值。但是,单个资本家 提高自己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可以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4)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通过各个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竞争来实现的。追逐超额剩余价值是 资本家的直接目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其社会结果。单个资本家不能长久保持住超额剩余价值。 因 为,其他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剩余价值也会提高劳动生产率,等到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后,商品社会 【育明教育】 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 育明教育官方网站:19 【专业课原题命中率高达 95.8%】 【集训营通过率高达 98.3%】2016 年考研状元集训营抢座进行中。 。 。 价值就会降低,商品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就会消失。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过程中,与生产 工人生活资料相关的部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降低劳动力价值,整个社会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必 要劳动时间就会缩短,相对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实现了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5.简述剩余价值生产既不发生在流通领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社科院 2007 博) 答:剩余价值是指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超过其劳动力价值的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 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按照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可分为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1)剩余价值生产不发生在流通领域 资本主义生产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生产,其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 动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为了说明剩余价值是如何产生的,首先把资本主 义生产过程作为价值形成过程来考察。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用具体劳动改变运动对象的物质形态, 生产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并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商品中去;同时,劳动者的劳动作为抽象劳动, 又形成商品的新价值。如果新价值恰好等于资本家支付的劳动力价值,那么在商品价值中,就只有转 移的生产资料价值和劳动者新创造的等于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而没有剩余价值。但是,资本主义产 生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这种不赚钱的买卖资本家是断然不能接受的。 资本家所追求的价值增值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雇佣 工人的活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等于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所以,价值增值过程,就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 那部分新价值的形成过程。实际上,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时间,用于再生 产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时间,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因此,剩余价值是 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它是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 间支出的剩余劳动的凝结。所以,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工人的剩余劳动生产的,即剩余价值 的生产是在生产领域。在商品流通过程中,无论是等价物交换,还是不等价物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 价值。 (2)剩余价值生产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一方面,只有包含剩余价值的产品在流通中卖出,产品的价值才得以实现。这个时候,生产商品的剩 余价值随价值的实现而得到实现。另一方面,剩余价值生产离不开流通过程,即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 剩余价值生产做准备。所以剩余价值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 货币到资本的转化(即剩余价值的生产) ,必须在流通领域中,又必须不在流通领域中,这是解决资 本总公式的矛盾条件。所以,可以说剩余价值的生产既不发生在流通领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第9章 9.1资本主义的分配复习笔记一、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 1. 劳动和劳动力 【育明教育】 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 育明教育官方网站:20 【专业课原题命中率高达 95.8%】 【集训营通过率高达 98.3%】2016 年考研状元集训营抢座进行中。 。 。 (1)劳动力 劳动力是潜藏在人身上的劳动能力。在资本家同工人的买卖关系中,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 动,能成为商品的只是劳动力,劳动根本不能成为商品。 (2)劳动 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劳动力在生产中发挥作用时才是劳动。 劳动不可能成为商品,原因有: ①按照劳动价值论,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如果劳动是商品,具有价值,那就等于 说劳动的价值是由劳动决定的,这种同义反复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②如果说劳动是商品,那么它就应该在出卖之前就独立存在。但雇佣工人的劳动不能独立存在,只有 和生产资料相结合才能实现。 ③如果说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会导致违反价值规律,或否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存在的基础。 ④如果劳动是商品,就等于说雇佣工人出卖了不属于自己的商品。 (3)工资的本质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但工资在现象上却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所以,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劳动力价值与工人的必要劳动相对应,由工人 在生产过程中付出的必要劳动凝结而成,其最低限,即最低工资,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 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 (4)工资在现象上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原因 ①从资本和劳动的交换关系看,人们所注意到的只是商品交换应遵循的对等原则,至于买卖的这个商 品是劳动还是劳动力,一般人不会深究。 ②从工资的支付形式来看,资本家通常是在工人劳动以后才支付工资的,这也使得工资被看作是劳动 的价值或价格。 ③从工人的立场看,劳动是工人谋取生活资料的手段,所以工人很容易把他出卖劳动力所得的工资看 成是劳动所得。 ④从资本家的立场看,他总希望以尽量少的货币换取尽量多的劳动,以便取得利润。资本家把低价购 买和高价出卖看作是利润的源泉,把工资说成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⑤从工资的实际运动来看,一是工人劳动时间越长,所得工资也就越多;二是劳动熟练程度不同的工 人得到的工资不同,这也容易使人们误认为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2. 工资 (1)工资的基本形式 ①计时工资。计时工资是按一定的劳动时间来支付的工资,其实质是劳动力的月价值、周价值、日价 值的转化形式。 ②计件工资。计件工资是按工人完成的产品数量或完成的工作量来支付的工资,它是计时工资的转化 形式。 【育明教育】 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 育明教育官方网站:21 【专业课原题命中率高达 95.8%】 【集训营通过率高达 98.3%】2016 年考研状元集训营抢座进行中。 。 。 (2)工资的数量变动趋势 ①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a. 区别:名义工资即货币工资,是指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到的货币数量。实际工资是指工人用货币 工资实际买到的各类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 b. 联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者的变动是一致的,即名义工资越高,实际工资也就越高, 反之亦然。但两者也常常不一致,即名义工资虽然不变甚至提高,实际工资却可能降低。 ②资本主义工资的变动趋势特征 名义工资一般呈增加趋势。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实际工资则有时降低有时提高。 二、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1.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1)成本价格 ①概念:c+v 构成商品的生产成本或成本价格,用 K 表示。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商品的价值(w)包 括三个部分:不变资本的价值(c) 、可变资本的价值(v)和剩余价值(m) 。用公式表示就是: w=c+v+m 对资本家来说,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只是他的资本价值(c+v) ,剩余价值(m)是资本家无偿获得的。 因此,商品价值等于成本价格与剩余价值之和,用公式表示为: W=K+m ②内涵: 成本价格抹杀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区别, 掩盖了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2)利润 ①概念: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当不把剩余价值看作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产物,而是把它看 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或增加额时,剩余价值便转化为利润。这样,商品价值就等于成本价格加利 润。如果用 p 表示利润,则商品价值的公式是: W=K+p ②内涵:利润本质上就是剩余价值,但在现象上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因此,剩余价值转化为 利润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3)利润率 ①概念: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用 p'代表利润率,c 代表全部预付资本,利润率 是: p'=m/c 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剩余价值率揭示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而利润 率是表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②影响因素: a. 剩余价值率。在预付资本量和资本有机构成不变的条件下,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成正比例变化。 b. 资本的有机构成,即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c:v) 。在剩余价值率和劳动力价值不变的条件 【育明教育】 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 育明教育官方网站:22 【专业课原题命中率高达 95.8%】 【集训营通过率高达 98.3%】2016 年考研状元集训营抢座进行中。 。 。 下,利润率与资本有机构成反比例变化。 c. 资本周转速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在一年中资本周转的次数越多,资本的年剩余价值率和年利 润率就越高。 d. 不变资本的节省状况。在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率的高低和不变资本的节 省成正比例变化。 2.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1)平均利润形成的过程 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投资于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相互 之间必然展开以资本转移为手段的激烈竞争。原先利润率高的部门由于大量资本的涌入利润率下降; 原先利润率低的部门由于大量资本撤出利润率上升。 这种利润率的变动要一直到两个部门的利润率大 体平均的时候才暂时地停止下来。这样,便形成了平均利润。 (2)平均利润率 平均利润率是把社会总资本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时所得到的利润率,可用公式表示为: 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额/社会总资本 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 ①各部门的利润率水平。各个部门的利润率水平与平均利润率呈正比例变化。 ②社会总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如果投人利润率高的部门的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大, 平均利润率水平就较高;反之则较低。 (3)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已经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但利润量与剩余价值量还是一致的。而在利 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后,许多部门的利润量与剩余价值量就不一致了。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似乎利 润的多少只和资本量有关,这就完全掩盖了利润的本质和来源。 3.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是由商品的成本价格(K)和平 均利润(p)构成的价格用公式表示为: 生产价格=K+p (2)价值与生产价格存在一定差额 ①在质的方面,生产价格只是同资本相联系,同活劳动没有联系。 ②在量的方面,生产价格和价值经常不一致。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其产品的生产价格高于价值。 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其产品的生产价格低于价值。只有资本有机构成相当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 成的部门,其产品的生产价格正好同价值相等。 (3)商品按照生产价格出售不是对价值规律的违背,而只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①虽然从个别部门来看,平均利润总额与本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不一致,但从全社会来看,整个 【育明教育】 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 育明教育官方网站:23 【专业课原题命中率高达 95.8%】 【集训营通过率高达 98.3%】2016 年考研状元集训营抢座进行中。 。 。 资本家阶级获得的利润总额与工人阶级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还是相等的。 ②从个别部门来看,商品的生产价格同价值不一致,但从全社会来看,商品的生产价格总额也必然和 价值总额相等。 ③生产价格随着商品价值的变动而变动,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生产价格就会降低; 反 之,生产价格就会提高。 (4)生产价格形成后的价值规律作用形式 生产价格形成以前,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是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生产价格形成以后,生产价 格成为商品交换的基础,市场价格这时已不再以价值为中心,而是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 三、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和地租 1.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1)商业资本 ①含义。商业资本是指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以获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资本。 它是处于流通领域的商品资本的转化形式。 ②商业资本的职能。商业资本的职能是在流通领域中专门从事买卖商品的活动,完成商品资本到货币 资本的转化职能,也就是专门从事商品销售、实现剩余价值的职能。 ③商业资本的作用。商业资本的产生有利于缩短流通时间,节约流通费用,减少流通中资本的数量, 扩大直接用于生产的那部分资本,从而有助于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提高利润率。 (2)商业利润 ①商业利润的来源 商业利润是生产领域中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是由产业资本家转让给商业资本家的。 ②商业利润和平均利润率的确立 商业利润的确立受平均利润率的支配。商业部门与产业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转移,使商业利润率和 产业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社会资本统一的平均利润率。商业资本参加了剩余价值的分配以后, 平 均利润率的公式变为:③流通费用 商业资本家从事商品经营,除了垫支一定数量的资本购买商品外,还要支付一定的流通费用,即商品 流通过程中所支出的各种费用。它可以分为两类: a. 生产性流通费用。这类费用从商品价值中得到补偿,并可获得平均利润。 b. 纯粹流通费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人民大学802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