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车轮子不转一个轮子的好还是两个轮子的好?

全球最全平衡车测评:是真牛逼还是吹牛逼?拿针扎一下
现在的我们似乎已经活在了自己曾经想象中的科幻未来,而死宅是这个未来世界的统治者。这也是为什么自拍杆会风靡全球,人们每天吃个饭都会先花十分钟拍完食物上传 Instagram 后再动筷子的原因。因为单身狗太多!并不是:)我们有了 Twitter 有了微博,发明了曾经小说情节才能出现的悬浮滑板,创造出了天上飞的无人机,还有可以绑在手腕上的迷你手机,噢,对,你们叫它智能手表。但是,还不够,我们还没看到可以飞上天的汽车呢。这么多形形色色的发明,其中有精华,惊艳所有人;也肯定有糟粕,目瞪口呆所有人;还有一些则是仍可雕琢的璞玉,只待磨去棱角。但问题是,虽然研发新奇的未来「玩具」开心刺激到不行,但开发这些未来产品的公司在烧着大笔的钞票向全球人民推销未来创意的同时,却容易忘了自己最原始的初心:我们的产品真的牛逼到不行还是打着科幻旗号的坑爹货。下面就是未来世界产品之一的电子自动交通设备「平衡车」的打脸时间,我们称之为「牛逼 or 傻逼」测评。那么怎么区分什么是牛逼的平衡车和什么是傻逼的平衡车?老生常谈,简言之就是这款走在科技时尚前沿的平衡车玩起来时可以牛逼炫酷到让人忽视路边漂亮姑娘投射过来看傻逼的眼神。现在全球科技中心的旧金山大街上(什么?你说华强北不服?)几乎随处可见骑着平衡车来往的「极客」。再回想之前网上疯传的那些平衡车视频,例如下图中的这位将平衡车打扮成飞毯,自个儿装成阿拉丁随处「漂移」的小哥,似乎现在线上线下平衡车的身影都是无处不在,甚至还有明星踩着平衡车上颁奖台表演节目。那么,这些已然借助明星效应火爆起来的平衡车本身产品是否过硬,能否通过本文的「牛逼 or 傻逼」评测呢?请拭目以待。
强行 cos 阿拉丁神灯
备注:本文评测产品包括平衡车及电动滑板。
MonoRover R2
平衡车 MonoRover R2, 售价 599 美元(合人民币 3941 元)起
第一次试用 MonoRover R2,这家伙比笔者想象中要重,体型也大得多。当你在街上看到其他人骑着平衡车经过时,其实很难准确分辨他们脚下的那款设备具体型号究竟几何。外观设计很讨巧——整个平衡车只有一个按键。而且这家伙就是个超级明星,自带拉风围观体质。MonoRover R2 被送来没多久,还只是放在角落里默默充着电,这就已经吸引了整间办公室以及隔壁办公室所有人的注意力。「我在电视上见过这个平衡车!」「能试玩不?」blablabla。 上手难度
如果你玩过赛格威那么 MonoRover R2 对于你而言就是小菜一碟。如果没有用过赛格威,那么你可能需要花上五分钟学下怎么转向以及如何利用胳膊平衡身体寻找契合点之类的。控制时有个小技巧,保持身体重量均匀分布,然后利用身体不同部位的重量变化去移动身体位置。比如脚趾头向下时,身体前移;脚后跟向下时,身体后移。 个人喜欢身体向一边侧倾,然后就地转圈圈的玩法。 脚边有一个绿色进度条可以显示剩余电池用量,大概每行驶 10-12 英里(16-19 千米)需要充一次电,每次充电 2-3 小时。MonoRover R2 可以轻松骑上坡——事实上,当别人还在呼哧呼哧往上爬时,你踩着 MonoRover R2 轻松惬意地从他们身边疾驰而过,轻轻松松甩开别人两三里地——这种感觉简直棒呆了。过障碍物时则需要非常小心,因为他们一不小心就会破坏你的身体平衡。如果碰上电车轨你的 MonoRover R2 速度越慢越好,信我。
整体而言 MonoRover R2 更像是成人版的儿童 LED 发光运动鞋,第一次上脚玩的时候也并没有特别炫酷的感受。具体场景是这样的:你自以为异常炫酷地在大街上呼啸而过,但人们眼里最注目的却是你脚边闪个不停的蓝色 LED 灯。
我们不是《回到未来》里那个从未来世界穿越回来的主角,起码 MonoRover R2 没法让你变得科幻范儿起来。强行装逼容易成为怪咖,要知道虽然你内心咆哮着「大家看我啊,快看我啊」但旁人只会带着「这人是个神经病」的想法默默走开而已。 牛逼加分
用 MonoRover R2 的感觉跟走路差不多,但也挺有趣的,毕竟你不用动大腿啊!不用再担心揣着几个背包往返机场和办公室会很累,移动可以变成一件轻松的事情。除此外,还可以吸睛无数。人们会对着脚踏平衡车的你微笑打招呼,甚至有可能上前跟你搭讪哦。 如果你是早期使用者,在公众普及前就入手了 MonoRover R2 的话,那么你还能收获不少追随者,你的意见会被更多人采纳,除此外还可以收获许多玩耍乐趣。
如图,全明星阵容。
工作原理 MonoRover R2 采用两个驱动马达提供前进动力,同时落脚处内置芯片可以测量用户体重。 平衡车后方的两条蓝色 LED 灯会在倒退或转弯时亮起。总的来说,MonoRover R2 并没有年龄及身高的限制,但建议体重大于 250 磅(约 113 公斤)的玩家慎用。只要使用时尽量避免与水接触,MonoRover R2 的使用寿命还是很长的。 玩家须知
自 2014 年第一款消费者平衡车上市以来,无数平衡车纷沓登场,而且几乎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为什么?因为它们就是抄来的嘛。绝大多数都克隆自同样的中国厂商甚至同一批生产线,然后重新贴牌后就拿出来卖。所以你能从世界各地买到售价 200-1800 美元售价不等的平衡车。 还有一点,平衡车英文名字 (hoverboard) 里所带的「悬浮」概念显然是个错误。他们带轮子,是滑动的,不是漂移的。但是,谁不喜欢滑轮呢? 其他优点
考虑到这是一款「双轮交通工具」,我还论证了一下这个大型「玩具」作为个人交通工具使用的合理性。以我个人出行可采用的交通工具每周开销作为对比: 采用 Lyft Line 叫汽车出行:75 美元; 租用 Scoot 提供的电动摩托车:40 美元; 走路:0 美元。 时间成本:汽车或摩托车 15 分钟;走路接近 1 小时。 三个月下来:Lyft Line 汽车服务花费共 900 美元;Scoot 电动摩托车的总花费为 480 美元。这么一看,花上接近 600 美元买一台 MonoRover R2 似乎也不是一笔开销很大的支出。然后现实很残酷。骑 MonoRover R2 回家路上花了我将近一个小时(我选的是骑自行车估计半小时就能抵达的一条路径)。之所以这么慢主要因为回家路上天黑,经过金门花园树太多,路也不平,速度几乎快不起来。如果我居住区域附近路能平坦些,用 MonoRover R2 代步依旧还是个不错的选择。除此外,背包带着电脑骑平衡车乐趣会少很多,感觉将一件本挺娱乐的活动变成了日复一日的工作之一似的。备注:以上测评由 ZARA STONE 完成。
Boosted Board
电动滑板 Boosted Board, 售价 999 美元(合人民币 6572 元)起
如果你认为电动滑板 Boosted Board 就跟一台便宜山地车一样买来就是玩一玩的话,那你就想错了。它比我想象中要出色得多,而且,更快。它的加速能力要怎么形容呢?四个字:赞到不行。 上手难度
如果你知道怎么玩长板滑板、普通滑板或是滑雪板,那么你不用花很长时间就能上手 Boosted Board。测评者常年玩滑板所以 Boosted Board 玩得也很溜。 但是,如果使用者从来没接触过滑板,那么掌握 Boosted Board 的过程将会很曲折,滑板的加速度会是一个大的学习障碍。如果使用者不喜欢上滑板时的加速快感,那么将很难爱上 Boosted Board。个人喜欢 20 英里每小时或以上的速度。更令人惊讶的是 Boosted Board 竟然有刹车,简直棒。但遥控按下刹车时身体容易失去平衡,如果控制不当甚至还可能把自己甩出去。
傻逼药丸 没什么硬性缺点! 想象一下,你踩着一块朝气蓬勃的橙黄色滑板用 20 英里每小时(9 米每秒)的速度上坡。没有人不被你的滑板吸引。而且更棒的是,这款滑板非常静音,否则它讨人厌的指数肯定要直线上升。唯一的坏处是电池续航时间不够长。充电一次只能玩 25 分钟。不过可以理解,毕竟测评过程中我一直骑着它不停上下坡,但依然希望它的电池能够更加给力。 把 Boosted Board 玩没电然后不得不揣着这个电动滑板上坡是个人认为整个测评当中它最令我郁闷的时刻。 牛逼加分
喜欢,非常喜欢,喜欢得不得了。虽然不是满分的程度,但已经很接近满分。Boosted Board 棒极了,就这么简单!即使你在玩 Boosted Board 的时候唱着「最炫民族风」裸奔,也不能掩盖它的锋芒,它的存在本身就已经足够酷炫加分。
名人用户 Youtube 播客 Casey Neistat。
电动滑板 Boosted Board 的秘密武器就是它的无线遥控器。这款滑板配套的遥控器可以完美握在使用者的掌心,很像抓着 Wii 手柄在玩滑板。遥控器有加速按键,也有用来减速的后退按键。遥控器还可以将滑板速度控制在不同的数字区间,例如你可以将最高速度限制在 10-22 英里每小时之间,所有一切均取决于玩家的操控技术。 玩家须知 Boosted Board 官网三款不同型号:Boosted Single、Boosted Dual 和 Boosted Dual+,售价分别为 999 美元(合人民币 6572 元)、1299 美元(合人民币 8546 元)和 1499 美元(合人民币 9862 元)。三款型号最大区分点在于输出功率,也就是速度。Dual+ 速度最快,也是本次测评所用机型,其最高速度可达 22 英里每小时(9.8 米每秒)。除此外,Dual+ 拥有四档速度调节区间,其中二档和三档对应 Single 和 Dual 两款型号的最高速度。个人感觉低速档速度太低,玩起来不够嗨,强烈推荐多花几百块买最高版本 Dual+,超值。 在试玩了一星期加上网在 Reddit 上做了不少攻略之后,我发现 Boosted Board 似乎是现下市面上最耐用、出现问题次数最少的一款电动滑板。曾经玩过不少糟心滑板,加上本人重 220 磅(约 200 斤),不少电动滑板在上坡时压根带不动我,但 Boosted Board 没有这个问题,一切完美。 其他优点
我再也不要用普通方式遛狗啦(doge 脸)。私以为 Boosted Board 简直为交通工作各种出行提供了一个超便利解决方案,前提是你的出行距离在 4 英里(6.4 千米)以内。 备注:以上测评由 SAM PARR 完成。
Munkyboard
电动滑板 Munkyboard, 售价 1249 美元(合人民币 8217 元)起
第一印象 超大,这个滑板太大了。Munkyboard 有四个大轮胎以及一块长又宽的滑板。站上 Munkyboard 的时候能够立时感到自己高大了起来。它还很重,不是稳重的重,而是笨重的重。你能想象这个大块头需要两个人才能抬着下台阶吗?它的速度可以飙到和电动滑板 Boosted Board 一样,但却没有后者加速自然。除此外,它的遥控器也足够诟病,设计得跟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电子游戏遥控器一样——彩色 + 劣质 + 塑料 = 丑。Munkyboard 速度是够快但是没有什么用处,因为太难用。测评时曾试图骑着它开上一个小草丘,但半路上它就自己歇菜了。 上手难度
试玩 Munkyboard 过后,本人脑海立马闪现了一个词:死亡陷阱。这个电动滑板又大又快,不易转向而且很难控制平衡。与 Boosted Board 不同的是,Munkyboard 的遥控器并不能实现逐步加速,给人感觉只有最大马力和最小马力两个速度可选,于是整个过程都是磕磕碰碰在抽动着前进。 除此外 Munkyboard 并不能到手就开玩。在一个由 Apple 产品领衔的简单直观设计里,在一个扔掉说明书多年的世界里,竟然需要阅读操作流程多次才能懂得如何使用这款电动滑板。其实 Munkyboard 的使用原理不复杂,它只是没有能够做到像 Boosted Board 一样的极简操作。
傻逼药丸 非常。电动滑板界的「悍马」。 牛逼加分
没有什么可加分的项。像 Jeep 车一样有四个巨型轮胎?是的,它是可以轻松驾驭颠簸的碎石地,但当你 99% 的时间都是骑着滑板行驶在普通马路上时,这感觉简直怪到不行。而且!Munkyboard 并不怎么耐用。
糙汉子 Dog the Bounty Hunter,大概另一位糙汉子 Guy Fieri 也会很喜欢。 工作原理
与 Boosted Board 一样,Munkyboard 配有一个无线遥控器用来掌控电动滑板的速度。但是,Munkyboard 没有刹车机制和流畅的加速体验。它大概就只有启动和没启动两档感受。 玩家须知 就像一个劣质山寨电动滑板车,绝对不值 1300 美元的售价。傻逼程度远超牛逼分数。 其他优点 大概…… 非常傻逼? 备注:以上测评由 SAM PARR 完成。
左中右依次为 MonoRover R2、Boosted Board、Munkyboard
虽然本文之前就提到过,但这里不介意再强调一下:现在真的很多产品就是借着一个爆点跟风并且极其糟粕。太多产品营销就是投我们所好,然后用大量广告不停疯狂洗脑,让你买买买。之前似乎只要看到跟平衡车相关的产品,我们就会情不自禁将它们放到「哇塞天了噜」的名单之中,但事实上,假借「平衡车」的噱头浪费消费者感情的产品同样多如牛毛。此时,修炼一双火眼金睛真的非常重要。我们现在虽然还是离理想中的科幻未来有着十万八千里——但有 Boosted Board 之类的产品起了一个好头,我们依然奔跑在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耗性价比牛万分值得期待的个人交通工具发展康庄大道上。 现在综合看来各项对比,如果你是个滑板爱好者,那么我们强烈推荐 Boosted Board。如果你工作地方和家之间平底较多,而且资金充沛,那么我们稍微推荐 MonoRover R2。
依次为 NINEBOT 电动独轮车、THE ONEWHEEL 平衡车、RAZOR POWER RIDER 电动三轮车
下面是几款我们并未实际评测的平衡车及电动车,一点点小建议。NINEBOT 电动独轮车, 售价 810 美元(合人民币 5328 元)
Ninebot 旗下的小玩意儿一款,他们公司去年买下了赛格威,所以这款新奇概念产品技术上应该也差不到哪儿去。最高时速 15 英里(6.7 米每秒),但据说上手时间很长。类似山寨产品可以用 300 美元买到。 结论:可以一试。THE ONEWHEEL 平衡车, 售价 1499 美元(合人民币 9861 元)
这款平衡车玩起来更有意思,外观设计不错,售价也很美。开发团队表示 THE ONEWHEEL 是为运动而生——并非交通工具——时速同样可达 15 英里。 结论:感兴趣!可以试多几次。RAZOR POWER RIDER 电动三轮车, 售价 144 美元(合人民币 947 元)
时速为 9 英里(4 米每秒),虽然能开 40 分钟,但这车造型能开出门却实在做不到开得拉风。漂移听起来挺不错,但依然改不了它像男孩玩具的事实。 结论:失败产品一枚。 文章来源: ,由 TECH2IPO / 创见 emmabee 编译,首发于创见科技(/),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将要订阅:
35597位用户
Tech2IPO是一个专注科技创新创业的媒体,专门报道&破环性&早期创业公司,揭示&杀手级&创新技术应用,挖掘&潜伏性&超级天使投资、曝光&隐密级&业界内幕传闻。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朋友圈摘要:平衡车作为代步工具中的非常酷炫的存在,到底什么样的平衡车更适合一个新入门的人呢?
7月16日,搜狐科技的众裁栏目第一次开启体验活动“平衡车靠谱吗?”,耳朵君受邀参加到此次体验活动,现场体验的平衡车有八种,乐行 inmotion V5、Ninebot A1&、爱尔威Airwheel X3、小米ninebot 九号、Airwheel S6、Ninebot 九号机器人、乐行 inmotion R1N、爱尔威Airwheel A3。这也是耳朵君除了在体验店,看过最多种类的平衡车了。体验的平衡车大概分为三类,独轮平衡、双轮平衡、手扶平衡车。独轮平衡车一般是一些极限爱好者非常喜欢的,独轮平衡车在他们的脚下好像会活起来一样。双轮现在市面上很多,大街上踩着的人也很多,而且自从九号平衡车上市之后,超低的价格让很多人都心动不已(但是这里面有一点致命的缺陷,我们文章中说),手扶最早以赛格威最为著名,但是手扶的平衡车非常的不方便携带,如果你去大楼没有坡道,那你不管去干什么,还是打道回府来的直接。说了这么多,具体体验如何呢?我们文章中见分晓。
独轮电动平衡车
独轮平衡车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体验之后就是一个字“难”,由于是第一次接触独轮平衡车,踩上去完全站不稳,简单上网看了一下各种介绍,如果从初学者到熟练大概要一周左右,后来体验过程中果断放弃了。但是图片还是要有的:
Ninebot A1
乐行 inmotion V5
爱尔威Airwheel X3
很庆幸,还有一个爱尔威带了辅助轮,然耳朵君体验了一把独轮(三轮),带上辅助轮的平衡车并不能算是和平衡车,因为辅助轮没有转向功能,所以只能前进或者后退。虽然没有体验,但是后续耳朵君请教了这方面的专家,独轮平衡车,还是相对厚重一点的比较好,Ninebot A1、乐行 inmotion V5都属于小型的平衡车,都是比较适合初学者,但是轮子比较细,乐行V5的电源键也是一个致命的缺点,很有可能在行进过程中误触到,然后发生危险事故。爱尔威X3相比较来说更小一点,但是,X3的上边部分比较厚,对于操作起来双腿会舒服一点,也好掌控一些。
独轮平衡车总结:难,非极限爱好者不建议,当然如果你追求风险刺激的话,也可以尝试一下,建议买一个中部厚重一点的,使用起来舒服一些,学起来也能快一点。
双轮平衡车
双轮平衡车的体验要比独轮好很多,毕竟双轮平衡车是自己也可以实现站立的,独轮是不行的。双轮平衡车相互之间的比较来说,无论是外观,操作难度,九号平衡车比爱尔威S6要好上一大截,但这也不是说九号平衡车就完美了。
经专家解释,九号平衡车的中控板的硬件并不是非常的,因为价格便宜所以做了阉割的处理,在速度加到非常快超过限速的时候,会发生断电的情况,如果你玩平衡车正玩得飞起,突然断电,整个人就真的飞起来了…………想一想还是很可怕的。对于初学者来说还是很不错的,毕竟初学者不会玩的飞快,而且九号平衡车的价钱不是很贵只要1999。
爱尔威S6,可能是因为年头比较长的(我们用的所有平衡车都不是新车)所以体现了那种,你买了它一两年后他就是这种状态,S6不能独自保持平衡了,转向的操作也不是很灵敏,但是基本的平衡性还是可以的。九号平衡车的轮子比S6的要宽一些,在比较颠簸的路上会好喝多。
手扶平衡车
这类平衡车的最大特定应该就是贵,三款平衡车最便宜的也要8000多软妹币,但是在相对比较长的路,因为他们的轱辘都比较宽,在比较复杂的路上也表现的非常平稳。方向全部通过手来控制,安全感也很高。但是手扶的同样可能是因为使用时间长的原因,同样无法自己站立住,需要靠附在墙上。
Ninebot九号机器人在里面属于最贵的车型,不过Ninebot收购了赛格威在平衡车上,也有了更多专利技术,整体体验的感觉也非常的好。
爱尔威A3提供了一个座椅,第一眼看上去大家都觉得非常的舒服,但是,如果直立的坐在上面车子是倒退的这样人很费解,只有使用者前倾的很厉害的时候才能向前行进,即使是坐着但是依然很累。
乐行R1N,早做起来还是很方便很灵敏的,相比较其他的来说它也很灵敏,只可惜轮子很小,在比较复杂的路面会很颠。
浩浩荡荡的车队,整体体验各种地形,各种场景感觉平衡车还是非常方便的,唯一的问题就是站时间长了脚会痛,所以平衡车这种东西还是适合短途行程,如果真的要走上个十公里,并不会有多省力,因为平衡车在都市交通中,乘坐地铁公交时都会变成拖累,手里拿着也会非常的辛苦。对于新手而言,双轮平衡车好操作,而且价格便宜;手扶的相对来说太贵了;独轮还是很需要操作的追求酷炫的粉丝们,可以选择一个中间相对厚一点的独轮平衡车。
勾搭耳朵君请加耳朵君个人微信号:onetyl耳朵君微信公众号:erduomi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百家号作者平台APP
扫码下载安卓客户端
便捷管理文章信息
随时查看文章收益盘点:孩子需要多少辆车?扭扭车、滑板车、平衡车哪个好、哪个是坑?
乡亲们放心,本公众号只有育儿干货!
作为北师大教育学硕士,前绘本编辑的毛豆妈,
宁愿不推送也绝不制造文字垃圾!
关注俺的老粉都知道,毛豆是个好静不好动的孩子,但是我们在他运动方面着实花了很多心思,甚至不少于阅读时间。因为,运动能促进孩子的神经元链接,爱动的孩子更聪明。
从1岁开始,我们陆陆续续骑过很多车,什么扭扭车、电动汽车、三轮车、平衡车、滑板车……坦白说——有些车对宝宝的四肢协调力有很大帮助,有的干脆就是个大坑。
第一辆车 扭扭车
我们家给毛豆买的第一辆车就是扭扭车,因为对于小小孩来说,这是最简单的车了。
孩子从一岁就可以开始玩,很矮,重心很低,不用担心会摔倒,一般是三轮或四轮,对平衡感也没要求,很适合作为宝宝的第一辆车。
这种车是怎么骑的?就是脚蹬地,控制大腿肌肉来滑行,手握住车把,以肘部为轴来转向。别看难度不高,身体锻炼的还挺全面呢!
毛豆第一辆扭扭车,刚开始高度有些高,他只能用脚尖点点地,谈不上神马滑行速度。后来他腿长长了,也可以脚蹬地,使车滑行开动起来,甚至速度还挺快。
△大意就是这样
什么时候扭扭车可以退出历史舞台?当扭扭车的高度赶不上孩子的腿长,或者你观察到孩子总是想蹬地快走而快不起来时,就差不多了~
毛豆的第二辆车,是伞车式的三轮车。
个人观点:我不是很喜欢这种三轮车,甚至想把他归为到“坑”的级别。
△看上去很美,其实就是坑
因为,这种三轮车一般带推杆,体型十分庞大不说,遇到个台阶简直是搬不动!由于自重比较重,小时候,孩子凭自己的腿部肌肉力量很难蹬的动,还是需要大人在后面推着走。为了孩子能骑动,轮子一般设计的不会很大,所以遇到个坑坑洼洼就推不过去了。
△重心在后面,所以坑坑洼洼的地方会很难过
结局就是:带出去玩一个小时,有半个小时是我在扛!着!车! 有类似经验的妈妈们请你在文后留言,告诉我不是一个人这么傻。
总之,这种庞大三轮车,我们只用过一两次,就直接拆卸送人了。
滑行&滑板两用车
毛豆是个运动能力稍差的孩子,胆子也有点小,刚开始给他玩平衡车,他哭着说有点怕。怕就慢点来好了!于是在平衡车之前,我们选择了一种难度更低的车——滑行车。
△大概是这样的
这个车是前轮有一个大轮,后轮有两个小轮,比平衡车有更好的支撑作用,只需要两条腿交替滑行,速度快的时候也可以双腿抬起来,对于胆子比较小的孩子来说,这是比平衡车更容易入门的一个车。
毛豆一开始只是当三轮车在骑,双脚交替摆动,转弯的时候要双臂协调。发展到后来,也是双脚叉开,特别喜欢从高处“嗖”的滑下来。
总之,这种车对孩子的运动能力要求稍低,所以上手很容易。因为自重比平衡车轻很多,所以刹车也容易控制一点。毛豆小的时候骑钢做的平衡车,还真有点吃不住劲呢,往下滑的时候战战兢兢。所以,这种车对运动能力一般和学车初期的孩子来说,相对安全一点。毛豆骑了蛮长一段时间。
毛豆第一次能玩平衡车,已经是接近3岁半了,比同龄孩子要晚,因为我们之前试过,但是胆小的毛豆还是觉得平衡车沉,不好刹车,我也就没有逼他。
邻居妈妈们对这种车啧啧称奇:这是什么车?怎么玩?不会摔吗?为什么没有脚蹬?怎么站得住?
很多中国小孩第一次骑的车是自行车(开始时加辅助轮,会骑了再把辅助轮撤下),而在国外,平衡车是孩子人手一辆的入门级别车。从科学原理来讲,骑平衡车远比骑自行车的好处多。
因为,比起单一的用力踏自行车踏板,骑平衡车更易锻炼全身肌肉、协调性和平衡感。毛豆3岁多入手,一开始还是只会骑着用脚走,后面才战战兢兢会从坡上滑下来,但从眼神里看出还是有点害怕的。So,就像我在前面说的,平衡车多少需要些运动基础的。
孩子练习平衡车,可以开发出不少运动潜力。玩熟了平衡车后,孩子对掌控自己的身体有了极大的信心,据说,会骑这个以后长大学骑自行车也就半小时的事儿。但我家毛豆还没骑过自行车,不好验证,所以对这个结论持保留态度吧!
滑板车基本是孩子玩的时间最长的车,我个人感觉也是最安全的车(很少能摔),也是扎扎实实提高运动能力的车。很多孩子上初中还在玩,当然尺寸换了。
骑滑板车时,是一只脚蹬地加速,速度起来后双脚站在滑动的滑板车上保持平衡。
△是这样的
我的第一个经验:小孩子最开始骑,要骑前面两个大轮,后面一个小轮的,这种车型的支撑力最好,最安全。
△大概类似这种,小孩子入门
我的第二个经验:滑板的位置也很讲究,离地面越低越安全,越高孩子越不容易控制!最开始时我不懂,给毛豆买了一个滑板与重心很高的车,然后……毛豆一上车就摔了个口啃泥。
大概四五岁以后,就可以骑前后都是一个轮子的,滑板的位置也可以稍高了。
△大孩子骑前后各一个轮的
我的第三个经验是:滑板车最好买底板厚一些的,否则容易割伤孩子。原来贪便宜给毛豆试过一个底板薄的,结果我拿着上楼时,把我的脚踝划破了一个大口子(我到底是试过多少俩车,捂脸)
最不推崇的: 电动汽车
下面说说我最最不推荐的一种车:那就是狂炫酷炸天的电动汽车!
去年过年,因为毛豆爷爷老家的亲戚生病,我们回了一趟农村,毛豆爷爷叮嘱我们说,希望给他亲戚的孙子带一辆“有面子”的车,我就兴冲冲的扛了一架平衡车送人。毛豆爷爷对亲戚客套几句之后,对我偷偷说:“你看邻居老王的孙子,那小车多帅,是路虎呢!”
我看到了邻居孩子按下电动按钮那挥斥方遒的表情,简直哭笑不得。
简单的说,这种电动汽车除了能让孩子活动手指外,没有任何运动方面的好处。儿童玩具都有个特点:越是声光电具备的玩具,越少了让孩子探索的空间。越是功能完善、自己会动的,越不需要孩子的发展肌肉能力、锻炼协调性。
前面我说过的扭扭车、滑板车、平衡车、滑行车,哪个不是外表简单,需要孩子发动全脑力量去想怎么玩的?哪个不是孩子需要开动四肢,手脚并用才动的起来?孩子能把一根树枝和泥土玩出花样来,有些人却喜欢给孩子买这种坐上去就不用动的“世界名车”。
送完以后,毛豆爸和我躺在大炕上,我忧伤地和他说起,他不厚道的笑了:你还是天真了,对“面子”理解的不到位呀!
如果说这种电动骑车还有一点点好处,那就增加了一点点虚荣心吧!从小就会认车标、会比车了。
自行车不要过早骑
想一想?我们小时候是怎么骑自行车的?是不是父母一路在旁边扶着,战战兢兢慢慢松手,摔很多下才会?
美国专家建议,自行车完全没有必要早学,尤其是那种带辅助轮的自行车,会给孩子一种虚假平衡感,摘下辅助轮还是不会骑。通过其他各种车练习平衡感、腿部力量,到时候学自行车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儿。
最后,我有几点心得想和大家分享:
1. 不要贪大
很多麻麻怕买了车,孩子很快就长大了,所以选了更大尺码的车。我的血泪经验告诉大家:这不科学啊!
当车更大时,意味着更高、更沉,对宝宝来说,也就更不容易Hold住。在草长莺飞的时节,骑车本来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可是当车大过孩子很多时,孩子会有畏惧感和挫败感,就会不愿意骑,这才是真浪费钱啊!
如果可以,最好选择可以调节高度、位置的车,如果不可以,选刚刚好的车。
2.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和乐趣
骑车不是一件任务,也不是一件“学会才行”的任务清单。车,是孩子探索世界的中介与桥梁,孩子藉由车,认识自己的身体,知晓自己的力量,明白“原来我也会骑!”
对于毛豆这个胆小、运动能力差的孩子,开始我多少有些Pushy,看着别的孩子骑平衡车炫技,我也想让他早点学会,但最后我失败了,因为每个孩子天生不同啊!我还是为他买了更简单有趣的滑行车,骑了很长时间。看着他从开始的一点点蹭,到从高处的陡坡嗖的一下滑下来,到叉开两腿成功放飞。生活如同孩子骑车一样啊,也是一种旅程,不是竞技。
毛豆妈的话
你要问我这篇文章写了多久?我要告诉你:一小时或者三年。
一小时,只是我下笔的时间。三年,则是我观察孩子学车、陪他运动的时间。正因为有观察的三年做基础料,我才有了第一手的感受,才能有底气和大家分享我们的真实经验。
正因为如此,我也要向大家道个歉 :大家可能发现,上午的留言我还能及时处理,或回复或加精,下午就经常没回音了……因为我去陪孩子了。。。。。从四点多幼儿园放学,一直到九十点睡觉,我和他共处很长时间,我的文章灵感啊,就是从陪伴的一点一滴出来的。
所以,没有及时回复留言的,对不住啦!鞠躬!
这里没有大道理,只有一个真实妈妈的育儿分享。毛豆妈是北师大教育学硕士,专注于0-6岁的育儿心理和性格培养。长按二维码关注,你可以看到更多好文章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滑板车轮子越大越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