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攀这个字拼音读什么?

部首为兀字旁的字,按偏旁兀查字,共4个汉字(简体+繁体)-部首检字【澳典网ODict.Net】
兀字旁按笔画查字:
其他3画的部首
笔画3(查到1个汉字)笔画4(查到1个汉字)笔画5(查到1个汉字)笔画14(查到1个汉字)【兀】_兀字的读音|兀的意思
基本字义 ● 兀 wù ㄨˋ  1. 高而上平,形容秃山,泛指秃:~鹫。“蜀山~,阿房出。”  2. 高高地突起:~然(a.高高突起的样子;b.突然;c.昏沉无知的样子)。突~。  3. 中国元曲中用作发语词:~那。~的(dì)(a.这,这个;b.怎么,怎的;c.突然)。
详细字义 ◎ 兀 wū (1) ——“兀秃” wūtu:同“乌涂” wūtu。 (2) 另见 wù 基本词义 ◎ 兀 wù 〈形〉 (1) (指事。从一,在人上。人头上一横,表示高平。本义:高耸特出的样子) (2) 同本义 [towering and level] 兀,高而上平也。——《说文》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 又如:兀岸(直耸挺拔);兀嵝(险峻) (4) 光秃(如毛发)的 [bald] 蜀山兀。——唐· 杜牧《阿房宫赋》 (5) 又如:兀首(头发脱落) (6) 茫然无知 [utterly ignorant] 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天。——柳宗元《读书》 (7) 又如:兀兀陶陶(醉酒);兀楞楞(痴呆) (8) 不够稳定 [unstable]。如:兀突突(形容心跳不安) (9) 独立 [independent] 焉有翡翠横肩,援琴合膝,而能兀焉自立者也?——清· 吴从先《金小品传》 (10) 昏沉 [dazed]。如:兀兀腾腾(昏昏沉沉) 词性变化 ◎ 兀 wù 〈动〉 动摇,摇晃 [shake] 兀其根本而能全于长世者也。——《后汉书》 ◎ 兀 wù 〈副〉 (1) 还;仍然;到目前依旧 [still]。如:兀子(仍然;还);兀自(兀子。还,仍然) (2) 笔挺地 [upright]。如:兀坐(端坐) ◎ 兀 wù 〈代〉 (1) 这,那 [that]。如:兀是谁(那是谁;这是哪一位);兀底(这;这个);兀得(这个;这) (2) [名]∶姓 (3) 另见 wū
兀的同音字兀 汉语拼音wù 五笔编码 gqv -汉字释义
当前位置: >>
>> 浏览文章
兀 汉语拼音wù 五笔编码 gqv !
时间: 日 来源:疑难字查询网 作者: 新华字典在线查字 浏览次数:
“兀”字的详细释义如下
-----------------------------------
【Unicode编码】05140
【GBK编码】D8A3
【笔画数】3
【笔顺】135
【汉语拼音】wù
【拼音编码】 wu4
【五笔编码】 gqv
【繁体字】
【郑码】GR
【注音符号】ㄨˋ
【广东话】ngat6
【简单释义--来源于金山词霸】
高而上平,形容秃山,泛指秃:~鹫。“蜀山~,阿房出。”
高高地突起:~然(a.高高突起的样子;b.突然;c.昏沉无知的样子)。突~。
中国元曲中用作发语词:~那。~的(d?)(a.这,这个;b.怎么,怎的;c.突然)。
=====================
【详细释义--来源于汉语大词典】
[wù ㄨˋ]
[《廣韻》五忽切,入没,疑。]
“ 掘3 ”的被通假字。
1.高耸貌。《说文·儿部》:“兀,高而上平也。” 段玉裁 注:“凡從兀聲之字,多取孤高之意。” 唐
卢照邻 《〈南阳公集〉序》:“逶迤綽約,如玉女之千嬌;突兀峥嶸,似靈龜之孤朴。”2.独立。 唐
顾非熊 《途次怀归》诗:“ 隴頭 禾偃乳烏飛,兀倚征鞍倍憶歸。” 宋
范成大 《过松江》诗:“去年匹馬兀春寒,今此孤篷窘秋熱。”3.谓独立貌。 清
吴从先 《金小品传》:“焉有翡翠横肩,援琴合膝,而能兀焉自立者也?” 郁达夫 《沉沦》:“他总装出一种兀不可犯的样子来。”4.光秃。 唐
韩愈 《嘲鲁连子》诗:“ 魯連 細而黠,有似黄鷂子; 田巴 兀老蒼,憐汝矜爪觜。” 唐
杜牧 《阿房宫赋》:“ 蜀山 兀, 阿房 出。”5.静止;使静止。 晋
陆机 《文赋》:“兀若枯木,豁若涸流。” 宋
苏轼 《送淡公》诗之一:“何以兀其心,爲君學虚空。”6.无知貌。《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渾萬象以冥觀,兀同體於自然。” 李善 注:“兀,無知之貌也。” 唐
刘知幾 《史通·申左》:“設使世人習《春秋》而唯取兩傳也,則當其時二百四十年行事,茫然闕如,俾後来學者兀成聾瞽者矣。” 唐
李公佐 《古岳渎经》:“[獸]蹲踞之狀若猿猴,但兩目不能開,兀若昏昧。”7.昏沉貌。 晋
刘伶 《酒德颂》:“兀然而醉,豁爾而醒。” 唐
武元衡 《秋日对酒》诗:“百憂紛在慮,一醉兀無思。” 宋
王禹偁 《池上作》诗:“醉浮船底兀,吟繞履痕多。”8.仓促。 宋
何薳 《春渚纪闻·何张遗句南金录》:“ 伯鵬 嘗與余分韻賦詩,繼有一詩督余所作,云‘坐中病競分明久,驢上敲推兀未裁’。”参见“ 兀突 ”。9.断一足之称。引伸为斩,断。《後汉书·袁谭传》:“未有棄親即異,兀其根本,而能全於長世者也。”《敦煌变文集·捉季布传文》:“兀髮剪頭披短褐,假作家生一賤人。”参见“ 兀者 ”。10.摇晃。 唐
皮日休 《孤园寺》诗:“艇子小且兀,緣湖蕩白芷。” 宋
杨万里 《春尽感兴》诗:“青燈白酒長亭夜,不勝孤舟兀徐波。” 明
李东阳 《昼梦用杜韵》:“夢疑空蝶有時化,兀如風舟不受牽。”11.仍,还。 唐
杜甫 《壮游》诗:“黑貂寧免弊,斑鬢兀稱觴。”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第四折:“俺父親尚兀是他親兄弟,却教俺亂棒胡敲忍下的,也要想個人心天理終難昧。” 明
沈鲸 《双珠记·卖儿系珠》:“説到堪傷淚自流,沈痛黄泉兀未休。” 王统照 《春雨之夜》:“我翻来复去兀是睡不宁贴,又觉得身上微微有点痛。”12.某些词的前缀。参见“ 兀誰 ”、“ 兀那 ”。
[wū ㄨ]
见“ 兀2秃 ”。
【】【】【】【】【】
下一篇文章:
我也说两句
Powered ,疑难字查询网(疑难汉字速查手册) All Rights Reserved.说文解字兀的解释|说文解字兀的意思|汉典“兀”字的说文解字
“兀”字的基本信息:
【生僻字转文字】
『說文解字』
【】【】兀 zdic.net 漢 典 高而上平也。从一在人上。讀若敻。茂陵有兀桑里。五忽切
『說文解字注』
高而上平也。从一在儿上。儿各本作人。今正。一在儿上。高而平之意也。凡从兀聲之字多取孤高之意。讀若夐。夐今韵在四十四諍。古音在元寒部。今韵十月者、元之人也。兀音同月。是以跀亦作。其平聲讀如涓。在十四部。今音五忽切。茂陵有兀桑里。地理志右扶風有茂陵縣。郡國志同。許多言鄉言亭。此言里者、葢周秦舊名。 zdic.net 漢 典
相关词组同音字同部首同笔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攀这个字拼音读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