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学院是几本

针对海洋科学属于交叉应用学科的特点,海洋科学学院秉承“博学专长”理念,科学设置人才培养方案:一年级按大类培养,学生接受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等相关学科教育,培养宽广的知识面,掌握海洋科学理论基础;二年级第2学期开始按海洋生物、海洋地质、物理海洋、海洋化学四个方向分流,进行专业知识培养;三年级开始面向学术前沿和产业技术等不同需求,设置高品质选修模块以及实践能力训练课程;四年级学生100%进入各教授科研团队,参照研究生模式培养本科生,并完成论文答辩,实现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
本科生科研训练是当代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重视本科生科研训练是海洋科学学院自建院以来就长期坚持的一个教学传统,学院通过组织低年级学生观摩科研实验室、开展早期接触科研活动、举办海洋大讲堂系列讲座、组建以学术和专业为背景的学生科研兴趣小组、策划并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途径,全面推进学生假期和课余时间的自主开放型实验。
截止至目前(日),在校本科生中,
大一(2016级)参与科研兴趣小组及创新创业训练学生20人,占年级总人数(134人)的比例为15%;大二(2015级)参与学生34人,占年级总人数(55人)的比例为62%;大三(2014级)参与学生66人,占年级总人数(68人)的比例为97%
在学生科研训练过程中,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科研创新目标而合作,成就动机得到激发,团队精神得到强化,并促进了整体和个性的协同发展。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毕业后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和深造率在全校名列前茅。目前,学院建成了海洋科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3),海洋科学本科专业被批准为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4)、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专业建设点(2015)、广东省重点专业(2016)、中山大学首批八个品牌专业建设点之一(2016)。
海洋科学学院历年创新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的名称、学生、类型、指导老师等情况见下表。本报告定期更新发布,每年寒假初和暑假初各发布1次。
联系/咨询:谢晓倩,,xxq_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海洋科学学院历年大学生创新科研训练计划项目
经费单位:万元
项 目 名 称
本科生(负责人及参与人)
珠江口鱼类声行为的昼夜节律和季节变化研究
华苑君、陈晓芝、梁誉康、梁梓桦
西江磨刀门河口径潮耦合的河相关系分析
曹宸宇、魏沁宇、赖承君、韩松衍
水温对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爆发、流行的调控基础研究
陈尚轩、郇小荷、李霄、潘弘博、梁翠文
西藏特提斯洋拉果错洋盆的构造环境与形成时限
陈玮权、陈崇敏、苏海霞、夏谨琪、肖祎璠
通过投放厌氧型反硝化细菌治理赤潮
陈龙、陈鹏程、黄柯、王子奥、陶冠宇
海洋船舶噪声对黄鳍鲷的生理影响研究
何鑫儿、林其锋、林骊镕
差异蛋白质组学在探讨烷基化多环芳烃对斑马鱼的致毒机理中的应用
黎泽林、罗志勇、区锦堂
寒武纪黑色页岩过渡金属的富集机制
刘耿滨、张雄辉、王奕辉
虹彩病毒在热带观赏鱼中的宿主范围与感染途径研究
梁敏聪、陈可馨、方思婷、陈桦
基于激光测距的潮滩高程变化测量仪器研发
向佳佳、练思媚、董昊岩、秦毅仁、洪子健、苏闽
台风事件下海滩动力沉积过程与稳定性分析
易津旭、魏怀昱、李海威、钟泽华、陈玉曦
珠江口浅滩潮汐对生态环境的长期影响
郭瑾、陈芷荞、郑惠中、蒋小萌
珠江口江豚的摄食营养学研究
周梓健、邓惠文、洪有书、廖浚铭、王茜
江苏东海水晶矿成因探究
李伟、余千智、钟岳林、罗仿、谢佳玲
珠江口盆地断裂系统的空间分布及活动性研究
胡斯敏、黄呈潜、胡椰、陈升
珠江口水域纤毛虫丰度及鞭毛虫营养方式季节及昼夜变化研究
梁泳嘉、李永恒、蔡童欣
基于遥感数据的珠江口外锋面变化特征
张丽芬、孙昕、黄瑞鹏、彭希桢
大气湿沉降对珠江口水域营养盐的影响
梁欣琳、金旭晔、李剑焕
氨氮胁迫诱发对虾病害的机制(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项目)
池怡妙、黄碧、邓惠文、王茜、简丽怡
基于脂肪酸标记的珠江口中华白海豚食性研究
邓丽霞、江海蓝、王洽槟、黄碧、吴政儿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层序地层的精细解释及油气远景分析
吳倩雯、尤凌霞、林晓、林海欣、张程
南海北部陆坡冷泉碳酸盐的X射线衍射特征及其与冷泉活动的关系
钟思玲、吴怡、金灿颖、韦彬宁
基于ROMS模型的垂向分层对河口层化的影响
林羽馨、刘钰勋、何唐开
环境胁迫诱发凡纳滨对虾白斑综合症机制
孔蔷茵、钟文捷、何宇浩、邓紫东
海鲈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抗病毒机制初步研究
汤璐、池怡妙、唐文谦
广东凡口铅锌矿成因探究
骆炳旭、李骏通、吕丽君、曾宝麒、张凌宇
磨刀门拦门沙格局的变化对潮波传播的影响机理
李豆、叶翠婷 马春雷 章期文
细菌/真菌相互作用对淇澳岛红树林真菌代谢产物影响
李嫣然、宁嘉盈、李云龙、李佳欣、周耀航
南海北部神狐深水区油气与水合物共生成藏机制研究
李咏芳、林国庆
“绿拓”水产品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
卢健生、薛贸钿、黄芳娟、陈奕华、崔显俊
贵屿镇华美村电子垃圾回收业现状及危害调查(广东家园基金)
林振镇、熊智、邱文驰、陈少廷、陈伟纯
三亚湾海岸线变迁与人文环境的调查及研究(广东家园基金)
彭希桢、陈虹颖
珠海主要经济鱼类重金属含量与机体及水域环境污染的关系研究(中山大学实验室开放基金)
陈鑫、沈鸿杰、丁朝云、姜沄林、苏佳欣
真鲷四种细胞系的建立、鉴定及应用(中山大学实验室开放基金)
乐遥、王玉如、简丽怡、徐炜豪、周于晴
珠海主要水产养殖动物和养殖环境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污染特征和生态风险调查研究
揭育旺、李志鹏、彭莉虹、罗嘉露
港珠澳大桥对珠江口余流的影响分析
程伟聪、丁章亮、黎为、练思媚、项佳佳
珠江水域下口鲇耐低温胁迫机制研究
张雨竹、李美萱、左创、骆杰灵
风场变化引起的近岸海洋内部变动
黄星铭、叶晨、王瑶、苏伊涵
珠江河口泥沙输移平衡规律的研究
陈虹颖、陈麒安、张志鹏、谢荣耀、朱宇濠
海南铺前湾波浪向岸传播过程研究
陈少敏、陈礼锦、黄浩希
基于SCHISM超强人类活动驱动的伶仃洋水动力场异变数值模拟
林振镇、刘嘉雯、翁志杰
黄海百年尺度有机碳时间序列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研究
尹诗敏、刘靖楠、徐奕鑫、钟杰荣、苗锋钰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承灾体信息提取与台风灾害损失评估
王硕、王铧峻、黄安定、叶俊宏、张颖
广东沿海级邻区发生地震海啸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分析
翁玉虹、丁秋璇、詹礼瑛、阮景明、符永统
近三十年来珠江网河与河口湾几何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贺紫潇、张楠、唐雨佳、唐启邦
连续层流倒置循环充氧立体生态浮床研究
高静敏、郭曼红、李晶晶、周世洋
探究分汊河口的环流机制和泥沙输移规律
郑良知、张象东、程心悦、刘珺、苏丹仪
基于参数重要性分析的人工湖TN和TP模型构建研究
姜沄林、丁朝云、陈鑫、彭冬乐、张远航
珠江口水域鞭毛虫丰度和营养方式的季节及昼夜变化研究
熊智瑶、沈鸿杰、钟伟玲
滇中地区寒武纪古海洋盐度初步研究
刘巧芬、邹莳杰、於明珍
珠江河波型、潮流型河口拦门沙演变规律及预测研究
李楚萱、胡帅、骆志连、夏瑜霞、陈俞任
珠江口浅滩潮汐对营养盐和生物群落的长期影响
祁岩、梁俊健、张立明、陈湧
学生科研兴趣小组:近岸海洋污染修复(2015学年)
雷越、节晓宇、唐小雯、高静敏、郭曼红、李晶晶、周世洋、姜沄林、丁朝云、陈鑫、彭冬乐、张远航
珠江虎门河口射流结构对伶仃航道疏浚的响应机制研究
陈晖、张子昊、罗珮珍、孙艳枚
“绿拓”水产品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
卢健生、黄芳娟、陈奕华、崔显俊、薛贸钿
东太平洋深海沉积物中稀土元素矿化特征和富集机制研究
廖健林、陈婷婷、陈瀚、陆杏欣
珠江河口底边界层流特征分析
胡诗琪、莫秋玲、陈妍旭、丁章亮、程伟聪
淇澳岛红树林真菌种群随季节性变化的相关研究
张宁远、江婷、谭美婷、伍子桥、崔显俊
珠海朝阳市场诺如病毒携带情况调查
张枫林、何慧诗、罗正、蓝涛、邓欣欣
西藏马扎拉金锑矿中草莓状黄铁矿的成因
郑思琦、曾晓燕、黄怡
人类活动驱动下伶仃洋河口湾滩槽格局的异变研究
徐涵笑、周欣恺、商婷、刘乔丹、傅林曦
近百年来热带及亚热带典型河流流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何坦、顾逢冠、黎为、李豆、叶翠婷
茂名盆地油页岩成矿规律与资源潜力
肖阳、谢小磊、解凯雄、曾祥桓、冼燕萍
学生科研兴趣小组:珠江口环境因子(2014学年)
汪琳、伍子乔、陈奕华、何慧诗、彭莉虹、王如玉、掲育旺、乐遥、李云龙、邱文池、熊智瑶、唐雨佳、苏丹仪、李豆、李嫣然、宁嘉盈、夏瑜霞、郭曼红、李志鹏、漆添、高川子、程心悦、骆炳旭、唐启邦
学生科研兴趣小组:红树林真菌(2014学年)
方晓芝、宁嘉盈、李云龙
学生科研兴趣小组:珠江口鱼类鉴定(2014学年)
何慧诗、夏春芳、章期文、林振镇、沈鸿杰、陈鑫、掲育旺、张立明
学生科研兴趣小组:中华白海豚(2014学年)
唐启邦、乐遥、李咏芳、李豆、陈俞任、徐奕鑫、陈湧、曾宝麒、佘千智、骆杰灵、王治斌、周于晴、陈礼锦、彭希桢、邓丽霞、董昊岩
虎门河口盐淡水混合结构季节变化对多环芳烃分布的影响
王硕、贺紫潇、王中、肖征莲、翁玉虹
珠海主要市场水产品安全调查和微生物检测分析
吴思玲、张柳红、曾燊正、李玉莹、梁更懿
高温条件下青鳉STA品系胚胎发育情况及耐高温种选育
刘章磊、黄耀冰、陈洁莹、李璐娴、王冠珠
水合物层及上覆地层中气体运移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雷越、节晓宇、唐小雯
有间概念学堂(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
陈妍旭、方晓芝、张宁远、车有璐、马艳鑫
河口泥沙高分辨率声学反演与应用
胡梦茜、陈晓珊、魏都君、乔宇
潮汐河口悬浮物级配对多环芳烃输运的影响
王适、李慧萍、陈昭婷、姬泓宇、叶与弘
不同类型铁锰结核的矿物学和元素地球化学对比研究
对虾“偷死病”病原的研究
汪琳、李智敏、钱越、王友辉、黄惠燕
珠江口浅滩潮汐对营养盐和生物群落的影响
刘润、李健乐、刘锦、叶聪聪
斑马鱼精子microRNA表达谱的研究(中山大学实验室开放基金)
陈洁莹、黄耀冰、李璐娴、刘章磊、王冠珠、冯颖蓝、
戴程钧、曾晓仪、黄芳娟、钱越
珠江口鱼类分类鉴定及标本库初步建设(国家农业行业科研专项基金资助,自筹)
李健乐、李育森、
陈昭婷、来琦、李慧萍、刘润、史志远、覃海涛、尹斌、郑楚杏、陈茜、莫秋玲、商婷
学生科研兴趣小组:珠江口鱼类鉴定(2013学年)
何慧诗、夏春芳、章期文、林振镇、沈鸿杰、陈鑫、掲育旺、张立明
学生科研兴趣小组:中华白海豚(2013学年)
李智敏、符永统、程伟聪、钱越、顾逢冠、邓欣欣、莫秋玲、傅林曦、刘露云、张宁远、郑楚杏、贺紫潇、何坦、周欣恺
珠江口淇澳岛红树林湿地小型底栖生物群落特征及其影响机理初步研究
辜雯婕、陈容
藏南金锑矿床辉锑矿中流体包裹体红外显微研究
姚炜琪、蔡伟洲、陈明慧、梁捷尉
学生科研兴趣小组:中华白海豚(2012学年)
张子昊、戴程钧、张纪、罗佩珍、王先庆、陈翰、刘锦、陈智莹、陈聪、王中、王适、冯颖蓝
暗纹东方鲀肠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功能分析
金威、毛帆、黎波、
吴达仁、郑悦媛
滨海红树林植被地表和根系生物量及碳储量研究
龙砚雄、李晶晶、吴剑萍、王颖、邱凯裕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自生矿物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失踪特征研究(中山大学实验室开放基金)
王仙霞、帅张瑶、姚炜琪、林佳、郭欢、陈益康、蔡伟洲、梁远文、何春明、任颖芝、阳峰、史毅华、裴晓敏、蒋雯璨、梁捷尉、阮航、张林辉
栉江珧体内重金属含量及评价(中山大学实验室开放基金)
何思宁、陈欣、
何春民、茹宝仪、罗明宁
学生科研兴趣小组:中华白海豚(2011学年)
林耀坤、吴伟臻、黄金辉、袁荣豪、吴依妮
红树林底泥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与功能
李晓栋、顾琳睿、黄旻、于智、罗梅吟
鱼类疫苗自动注射机的开发与应用(中山大学实验室开放基金)
汤俊良、严慕婷
河豚与TTX产生菌的器官内共生现象及其机制研究
吴剑萍、赵云珂、赵晓萌
学生科研兴趣小组:中华白海豚(2010学年)
来源:海洋科学学院官网
水生物藻类图谱
圣迭戈大学是一所四年制私立大学,成立于1949年,隶属于天主教会。学生选修最多的学科,依次是商科管理(30%)、社会科学(15%)、传意学(9%)、心理学(7%)和跨系研习(7%)。
一切都很美好
“水卫士”水质检测是海院组织的院风服务立项,\\n\\n意在让同学们更加了解自己所饮用的水。
在春天,在中珠\\n也许你会发现不一样的美丽
4月19日下午,海洋科学学院本学期第三期《形势与政策》课程在珠海校区教学楼C505举行,本次
承百年基业,铸世界一流。我们相信,承载着强军报国使命的“大船”人,必将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对虾行业风向标——第九届中国对虾产业发展研讨会,于日在湛江隆重开幕。
出品:海洋堂(KAIYODO)造型总指挥:松村しのぶ发售时间:2016年9月种类:全6种 海洋堂的昆虫(准确
想知道海滨泳场的灯塔里藏着什么吗?
我爱海洋的蔚蓝和深邃,\\n我爱河流的清澈和奔腾,\\n我爱瀑布的呼啸和倾泻。
5月1日上午,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井冈山红色革命传统教育专题培训班在基地的组织下前往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深切缅怀在井冈山革命斗争中牺牲的革命先烈。
法媒称,科学家4月24日发布报告称,一种养殖出来作鱼饵的飞蛾幼虫爱吃特别难降解的塑料,让人寄希望于这种生物能帮助解决全球塑料袋污染难题。
人生一路,总在失去与收获中成长,无论心境如何,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在这个只属于我们的日子里,我们不说节日快乐,权且,向自己问个好吧:你好,青年。
原来海底电缆这么多,互联网全靠它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及教育部关于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工作的有关规定,我校将开展2017年高校专项计划(农村学生)招生工作。
本文来自海洋网(ID:zghaiyangwang)
北京时间4月2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法
就像你选择了理科,就完全抛开了历史政治一样,应该对所有未知的事物都抱有好奇心,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引用乔布斯的一句话,“stay hungry,stay foolish”,共勉。
占南极冰盖1\/15的东南极伊丽莎白公主地,被称为“南极地质构造中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
视频专栏回顾首先是14级师兄师姐们为本次班级风采展示大赛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提前和老师说好要录制视频,而且在
亦正亦邪的藻类都有哪些优点和危害?
上天入地工作队,寻山问海海岸班。——2014级海岸班
2015年3月,22位上仙或义无反顾或百
珊瑚礁严重白化的原因是......
在银河系里有个“小宇宙”,没错,说的就是我,我的名字叫2015级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班,但我更喜欢别人叫我“银河系海洋生物局高层”。
《中山大学2017年高校专项计划招生简章》已出炉,想必各位考生一定有很多关心的话题,就让小编来带领各位一起来看看有哪些热点重点问题吧!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井冈山红色革命传统教育专题培训班学员参观完小井红军医院后,返回基地进行结业仪式。首先,李颖老师作为主持人进行开场演讲,她强调结业式以轻松的分享心得与感悟的形式进行,希望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感想分享给大家。
一份书单,一组书架,打开一扇阅读大门,开始一生幸福旅程,阅读的力量足以让我们受益终身。
国际学术讲座“China’s sediment-hosted Zn-Pb deposits: A new perspective”成功举行,著名经济地质学家-David Leach主讲了此次讲座
本文转自中国军视网中国海军生日快乐4月23日中国人民海军迎来成立68周年纪念日前段时间,北海舰队某基地组织官
近期,为了响应学院提出的的号召——“走出宿舍,走下网络”,SYSU331共和国的四个“参(lao)议(you)员(tiao)”罗志勇、区锦堂、魏怀昱、马尧亮及时召开“第二届全宿大会”,一致表决以宿舍的名义,来场说走就走的“科考之旅”。
本文来自海洋网(ID:zghaiyangwang)俗话说,人红是非多!爬虾也不容易啊,一段皮皮虾”打假”视频
普通话:我们最终会吃这些超细纤维。
3月29日,海洋科学学院师生午餐会在珠海校区举行,本次午餐会邀请到海洋科学学院本科生教务刘亚婷老师,主题是国(境)外交流学习指导!
八角楼现场教学结束后,已临近晌午,学员们便来到了源头村,走进井冈山农户家中自制红军餐。
绝对震惊!中珠泳池里竟有…
在耀眼的青春中 谱写华丽的乐章
4月30日上午,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井冈山红色革命传统教育专题培训班在基地的组织下,首先来到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进行参观教学。在博物馆内,我院培训班学员现场了解井冈山革命斗争史,探寻红色革命道路,学习弘扬井冈山精神。
海洋节开幕,全体出发,上船啦!
Copyright(C)2016 想去中山大学读海洋科学这个专业,有学过的学长有什么看法?这个专业怎么样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想去中山大学读海洋科学这个专业,有学过的学长有什么看法?这个专业怎么样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主要看你要学的是海洋地质额还是航海技术,中山大学的海洋科学在国内还是比较好的。
两个都说说看
地质的话主要还是在陆地上海洋的比较少,而且在地质方面,有硕博连读以及学院有很多优质的资质。拥有地质学(理科)、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理科/工科)、地质工程(工科)三个本科专业,地质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涵盖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等二级学科,地质领域工程硕士授予权。此外还建有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承担了系列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专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专题、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含重点基金)、全国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以及企业委托的资源环境地质调查等科学研究、产业技术咨询任务。海洋科学的话主要还是海洋生物、环境科学,也有博士点的哦。在一些领域还是比较前列的。而且每年都有机会去国外名校学习和交流。一个小秘密:听说这学院的每年经费是最多的,因此如果今后有机会留校的话,还是比较好的。
你觉得出来就业情况怎么样
采纳率:100%
亲…找错地方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中山大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您现在的位置:>>
海洋学子(三十二)| 我对海洋学术的一点点想法——2014级本科生彭希桢
&&&浏览数:2225&&&日期:日
最近才把那部有名的灾难片《后天》看完,其中的气象学家预估到了因为冰山融化导致海水盐度降低从而使北大西洋暖流停止运动最终导致北半球北部温度急剧下降的情况,于是他拯救了许多人。还有《美人鱼》中学习海洋生物学的吴亦凡。看了这些,是不是突然觉得海洋科学这个专业也是可以的,可以预测灾难拯救人类,也许还能发现新物种打破人生三观。作为一个真学渣的我,今天很想来谈谈我对于海洋学术的想法。对于已经上到大二下学期的我来说,我仍然不知道以后是会从事科研还是直接出去找工作,当然才上大二,我也不需要这么快地做出决定,但就目前来说,我更喜欢科研方向。有时候会想起小时候别人问起大家长大了想干什么,大部分的人都会回答:“我长大以后想当科学家”。但其实继续我们的海洋之路,我们就是科学家啊,其实也不是每个科学家都像爱因斯坦那么出名,但是每个科学家都热爱自己的科学事业。我是一个挺喜欢热闹,喜欢参与活动的人,所以大一大二参加了很多社团、举办了很多活动。其实我感觉做科研真的比举办活动什么的要求高多了,也比做很多课程作业难得多,静下心去思考远比动手做事难得多,而我最缺少的能力也就是静下心来思考。但我喜欢那种可以静下心来思考的感觉,喜欢那种可以做出事情让我有成就感的感觉。我是一个追求实用性的人,就是只有需要用到了的知识我才会去学习,于是要做作业了我才去学软件,要做课题了我才学方法,但是真的用到了,我也会认真地去学,这也就是可能为什么我成不了学霸只能继续做学渣的原因吧。虽然身为学渣但也有做科学家的梦想呀。第一次有一点点接触到学术,是在大一下申请广东省家园基金的时候,说起来我非常感谢杨老师和艾老师,在时间那么紧迫的时候为我写了推荐信。于是我拿着我六个小时从构思到写完的申请书就去申请了,因为修改申请书我还在那节游泳课迟到了。接着又很开心地收到了答辩的通知,地点还是中国科学院,当时候真的很兴奋,自己就要走进中科院了啊,中国最厉害的研究地呀,于是还提前一天专门去找到了那个地方究竟在哪里,答辩那天还愉快地和那个门牌合了一张影。后面想起来,那些专家评委们问我的那个问题,我连在问什么都没搞懂,就只是在瞎答。但没想到就这样还是申请成功了,觉得自己还是有被小小鼓励到的。我后面和评委老师们也有聊过这个项目,他们很直接地告诉我并不奢求我们做出什么成果,因为我们的水平也的确做不出什么东西,这些项目最重要的是培养我们的科研兴趣。嗯,我觉得这个项目还是很有作用的,至少让我开始对科研挺有兴趣的。直到现在,我也不是很清楚科研到底是怎样,科研对于我来说,更像是一个写着科研的大门,我远远地看着,却还没有进去。我接触的每一个项目更多地是偏向于学习型,在项目中我学习查找资料、学习软件、学习处理数据,距离真正地解决科学问题仍然十分遥远。我还记得在生态学何老师给我们播放PPT中的太平洋垃圾带,为什么所有的垃圾都会汇聚于那里,怎么样才可以解决那样的问题,你能想象一个人置身于一个庞大的海上垃圾场里面吗,不知道为什么对这个问题非常的感兴趣。当然还有修大桥,比如海底隧道怎么建起来的,凤凰岛这样的人工岛对三亚究竟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越接触有关海洋的问题,也越觉得有很多问题真的很有趣。人那么厉害,建起了大桥,建起了人工岛,但当你想象自己在大洋的中心,周围只有无边无际的海水,是不是真的开始恐惧起了大自然。海洋占有地球71%的表面,远比陆地面积多得多,有太多未知的东西等得我们去探索,也许我们真的能找到新能源,能找到新物种,也许我们真的能做到那个拯救地球拯救世界的人呢,虽然这个希望很小,但是不想当顶尖科学家的学者也不是好学者呀。科学家远没有做生意有钱,付出和收获也不一定成正比,所以我总是非常佩服我们的老师,能够全年投身于工作,同时又花心思地教我们知识。但这样的科学精神,远不是普通人能够理解的,那是一种愿意奉献自己、追求兴趣的精神。所以,可能也没有什么好总结的,非常谢谢你能把这篇有点语无伦次的文章看完,但希望这篇文章能让你对海洋有点兴趣,或者对科学有点兴趣,或者对科学家更加尊敬,或者是像我一样的学渣们,即使是学渣也可以有追求学术的心呀!图/文:彭希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山大学校团委网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