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怎样注册农业公司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位置:> >
>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增强新农村建设能力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增强新农村建设能力
  农村基础设施,是建设新农村、提升农村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改善农村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物质基础,必须下大力气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增强新农村建设能力。
  一、落后的基础设施已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最为突出的因素
  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兴旺的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仍然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更是制约新农村建设最为突出的因素。
  1.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一是农田水利建设滞后,农业仍未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现有的农田水利工程相当一部分已超过规定使用年限,老化失修严重,设施不配套,效益衰减。目前,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约占耕地面积的46%,机电排灌面积不足30%,农业灌溉用水平均利用系数只有0.45。二是耕地数量在逐年减少的同时,质量下降。农户经营规模小,地块细碎,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严重,中低产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70%以上。三是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农业科技发展和创新能力不强,技术集成度不足,成果转化率低,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只有48%,大大低于发达国家70%一80%的平均水平。
  2.农民基本生活条件依然落后。一是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农民迫切要求改善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我国目前有40%的村庄没有集中供水,60%的村庄没有排水沟渠和污水处理,90%的村庄没有消防设施,垃圾随处丢放。二是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不容乐观。以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等饮水安全的指标衡量,全国还有3亿多农村人口饮水未达到安全标准。三是农民生活燃料结构不合理。在农村生活燃料消费结构中,秸秆占30%,薪柴占25%,两者合计比例高达55%,一直是大部分农村地区生活燃料的主体,而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比重还非常低。我国年产农作物秸杆62亿吨,其中有35%约22亿吨剩余秸杆未被利用,开发前景广阔。
  3.农村经济服务设施亟待健全。一是农村道路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农村路网和运输服务体系起点低,覆盖能力和技术状况都面临相当大的压力,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主要因素。很多农村公路晴通雨阻,抗灾能力低,路况差,缺桥少涵的问题比较普遍。二是农产品安全生产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抗灾减灾能力不强。近5年来,全国粮食作物遭受自然灾害面积、成灾面积和绝收面积分别占粮食播种面积的39%、23%和6%,年均造成粮食损失250亿公斤左右。三是有相当数量的农村人口还用不上电。目前农村电力设施供给不足的矛盾还相当突出,中西部地区农村电网还比较薄弱,全国还有约2000万农村人口用不上电。四是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标准化建设严重滞后,尚不能为广大农村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少农村显得无可奈何。
  二、科学界定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体现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这个&新&,突出表现在能够让农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与城里人一同享受现代文明进步成果,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改进农民生活方式,丰富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从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来看,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容主要是:
  1.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主要是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它主要包括:农田水利工程、农业土地质量保持和提高、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优化。
  2.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主要是直接服务于农民生活,改善农民生活现状和人居环境,美化村庄风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升农民物质文明进步水平,促进农民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条件。它主要包括:人居环境整治、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农村能源建设、村庄安全建设、广播电视电话网络建设、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设施建设。
  3.农村服务性基础设施。服务性基础设施主要是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有利于改善农民生存和发展条件、扩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社会覆盖面、提升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品质和综合实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服务性物质技术条件。它主要包括:农村交通建设、农村信息化建设、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农村电力电网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建设等。
  三、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思路
  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既是一项惠及10亿农民的伟业,也是一项内容繁多、涉及面广、系统性强、投资量大、持续期长的宏大工程。组织实施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要有政治热情、政治责任心,而且要有长期进行的决心和恒心。当前,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很高,一些地区通过试点,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但是,个别地区也出现了盲目跟风、重复建设、投资浪费、盆景工程等一些苗头性问题,值得警惕。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首先需要明确思路,科学规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注重长效,才能取得预期的成效。
  1.高度重视规划工作,发挥规划的统筹约束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规划先行。开展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应如此。规划搞不好,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这方面的教训是十分深刻的。中央和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抓紧制订和完善带有全局指导性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总体和专项规划。各省(区、市)要结合组织实施中央规划,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研究提出本地区未来一个时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建设目标、区域布局和政策措施,分阶段、有步骤、有计划地逐步加以推进。特别要加强对县乡两级工作的指导,确保各项建设规划落到实处。编制规划要有前瞻性,以适应未来劳动力转移、城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同时又要从现实物质条件出发,防止过分超前、脱离实际。要加强各有关专项规划的相互衔接,防止单打一,避免一些工作的重复、浪费。
  2.尊重民意因地制宜,激发农民参与的内在动力。开展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亿万农民既是受益主体,又是建设的主力军。应当尽可能地寻求到国家明确支持,综合财力、技术条件可行,农民愿望强烈、能力许可这样一个结合点。为此,要广泛听取民意,围绕农民需求进行谋划。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组织和引导他们用辛勤的双手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我国地域广阔,各地自然资源状况、地形地貌不同,山区、丘陵、平原都有;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东、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对农村基础设施的需求优先顺序、建设标准肯定也不相同,必须因地制宜。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中,要把国家支持与广大农民群众投工投劳有机结合起来。政府不能包揽一切,只能将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在重点项目上,发挥引导作用。
  3.明确职责积极推进,精心组织有效实施。职责划分主要是明确划分政府、乡村组织、政府职能部门与科研机构的职责。没有明确的职责划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得不好,就会形成各方喊起来重要、落实起来却谁都不负责的尴尬局面。政府的职责主要是搞好规划、制定政策,抓好试点示范,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宏观指导与管理。政府要把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要有明确的规划目标和政策措施,并作为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对实施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法律和政策问题要认真、及时地加以解决,并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依法提供保护、鼓励和支持。要在搞好试点示范、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不能搞运动。要尊重农村意愿,按照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注重实效的原则,切不可背离农民意愿,做一些劳民伤财的事情。村级组织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在做好各方面工作的前提下,组织好实施工作;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科研机构则应对规划和建设的方案进行科学论证,围绕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大技术问题,组织力量进行攻关,形成一批先进、实用、经济、受农民欢迎的新技术,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4.从实际出发,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背景下,一定会在短期内得到各方面极大的重视,也一定会得到切实的实施。但如何建立农村基础设施的长效管理机制,则是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现在所说的在集体化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农村基础设施的功能丧失殆尽就是最好的反证。建立新农村基础设施管理的长效机制,主要是解决谁投资、谁管理的问题。说到底也就是要解决农村基础设施主体到位问题。只有主体到位,才有可能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要制定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的相关法规、政策,让投资者放胆投资、放心受益、放手管理。因此,特别要重视对农村基础设施产权制度的改革,在鼓励、引导社会各界向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时,要建立明确的产权归属制度,确保谁投资谁受益。就是那些完全由政府或村集体投资形成的设施,也要通过产权制度的改革,切实解决主体缺位问题。当然还要对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设置一些现代技术方法,制定一些相应的法律法规,让投资主体能够较稳定地、合法地获得应有受益。最重要的是,要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中来,并能真正行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使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他们是基础设施的主人。
  四、多渠道解决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所需巨额资金
  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按目前基本规划思路,实现目标任务,也就是建设基本到位,至少需要10~15年时间,投入5~8万亿元的建设资金。如此巨额资金的筹集是一个突出的难题。为此,我们要充分发挥中央财政政策、投资的引导作用,形成国家、地方、社会、农民共同参与的多渠道筹资机制。
  1.要规范和稳定中央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比例。中央财政用于同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要从目前尚不足财政收入的1%提高到3%,并最终能稳定在5%以上,且中央财政的该项资金投入要与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和财力持续增长相适应,不断增加中央预算内固定资产用于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规模。加大投资结构调整力度,切实把投资重点放在农村和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上来,并对全社会发挥引导作用。  2.要进一步明确地方各级政府在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承担的主要责任。地方政府要把投资重点向农村倾斜。要在较大幅度增加本级财政预算用于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提高耕地占用税税率,确保新增税收主要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加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用于土地开发整理的资金规模,不断拓宽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渠道。
  3.要进一步整合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性投入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目前,中央政府部门直接和间接分配与管理支农投资的有近20多个部门;县级政府分配管理支农投资的部门也有10多个。各种支农投资基本上都是以&条条&为主管理,主管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致使不同渠道的政府支农投资,在使用方向、项目布局、建设内容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交叉、重复。解决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必须重视并切实解决各种政府支农投资协调整合问题。各部门要相互配合,加大支农财力资源整合力度,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要实施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工程。实行市管县体制,就是为了发挥城市的带动效应,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各大中城市要切实履行市带县、市帮县的责任,通盘制定城乡发展规划,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加大市级财政性资金对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同时组织城市有关单位,特别是工业企业,帮扶农村,增强都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形成城乡协调发展、农工共同繁荣的局面。为促进工业资金向农村实施投资,要在税收等方面给予明确的优惠政策。
  5.要加快建立全社会参与的激励机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各类金融机构要调整信贷投放结构,注重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切实改善金融服务,在信贷方面给予低息、贴息等优惠支持,加强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各级政府要积极组织、动员社会团体和个人帮扶农村,鼓励、引导和支持他们投资、投劳、投物,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
编辑推荐:
相关热词搜索:
今年10月15日,国务院公布《关于化解产...
福禄克公司是世界电子测试工具的领导者...
近日,国务院日印发了《&十二五&节能...
路灯节能改造本是个造福百姓,利国利民...王军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5月19日至20日,山东省委副书记王军民来东营市调研农业农村工作。省委办公厅副主任李超群,市委常委、秘书长李金昆,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张庆华,市委常委、东营区委书记贾瑞霭,市委常委、河口区委书记聂建军,副市长杨同柱等参加有关活动。
原标题:山东省委副书记王军民来东营调研农业农村工作
5月19日至20日,山东省委副书记王军民来东营市调研农业农村工作。省委副秘书长、农工办主任王泽厚,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申长友,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豪志,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长、统战部长郑建军陪同。
在金丰家庭农场、河口街道循环农业种植实训基地,王军民与经营负责人深入交谈,详细了解生产经营情况。他指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迫切需要。要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加快创新步伐,推进托管式、订单式等服务模式,增强经营主体抵御风险、盈利创收能力。要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二三产业,支持经营主体培育特色品牌,把好产品安全质量关,打造竞争优势。
在裕丰2万亩小麦玉米轮作标准化生产基地、新户澳亚现代牧场、正邦百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和&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水稻种植现场,王军民指出,东营土地广阔,生态资源丰富,发展现代农业和畜牧业优势明显。要加强与知名企业特别是省内龙头企业的对接合作,强化品牌意识,逐步打造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农牧业品牌。要继续推进养殖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能源化利用,打造起完善的生态循环产业链条。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王军民十分关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垦利街道宋坨村调研时,他指出,该项工作对于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意义重大。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明确政策界限和工作程序,做细做实基础性工作,积极稳妥推进验收工作,真正把好事办好,赢得群众满意。
在东营农高区大地乳业循环经济全产业链开发提升项目现场,王军民一边查看苜蓿、黑小麦等对比试验,一边详细了解产品研发、产业培育等情况。他指出,苜蓿、黑小麦等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要制定优惠政策,大力推广。希望东营立足畜牧产业基础,发挥园区、平台和技术优势,大力发展草牧业,突出苜蓿种植,实施种养结合,积极推进粮改饲试点工作,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
王军民还到华泰化工项目进行实地考察。
省委办公厅副主任李超群,市委常委、秘书长李金昆,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张庆华,市委常委、东营区委书记贾瑞霭,市委常委、河口区委书记聂建军,副市长杨同柱等参加有关活动。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万琳]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播放数:1133929
播放数:4135875
播放数:2845975
播放数:535774拒绝访问 | www.cnsb.cn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cnsb.cn)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40d65-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发改委:“十三五”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来源:中国证券网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郭晓萍)记者17日从发改委网站获悉,发改委在“十三五”时期将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把农业农村作为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建设基金支持的重点领域,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具体工作如下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把农业农村作为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建设基金支持的重点领域,集中资金用于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工程,确保农业农村投入力度不减弱、总量有增加、重点建设任务不打折扣。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等建设运营,力争到项重大水利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保口粮、保主产区、保耕地、保产能、保大户为重点,着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力争到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0亿亩。加快现代种业发展,力争到2020年建成区域性粮食良种繁育基地100个。
  (二)积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进产城融合,推动城乡产业协调发展。加快实施“百县千乡万村”试点示范工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商业模式,延伸农业产业链,创新发展模式,培育新型业态,打造领军企业。实施品牌提升行动,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品牌化建设,严格生产管理、产品认证和证后监管。
  (三)不断完善农产品价格和市场调控制度。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和保护农民利益并重,“分品种施策、渐进式推进”,不断改革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制度。继续实行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最低收购价格水平。加快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合理安排消化库存,引导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深入推进新疆棉花、东北地区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完善补贴发放方式。完善农产品信息统计发布制度,稳定市场预期。
  (四)努力加大农业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力度。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加快编制出台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实施并完善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扩大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东北黑土地保护试点范围,启动地表水过度开发治理试点,探索农业资源合理利用、保护修复的新模式和运行机制。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加快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加强京津风沙源区、青海湖等重点区域生态综合治理。
  (五)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尽快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抵押、担保试点。改革农村土地征收制度,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在符合规划、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加快建立产权流转和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在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基础上,探索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探索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的有效途径。推进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明晰经营性资产产权归属,将资产折股量化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更多权能,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和收益分配制度。
  (六)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继续加强农村水电路气信和农村教育、卫生、养老、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制定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的意见,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按照“五个一批”的总体部署,实施产业扶持、转移就业、异地搬迁、生态保护、教育医疗等扶贫工程,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现社保政策兜底。
(责任编辑:李腾飞)
&&&&&&</div
搜狐财经致力遇汇集变革力量,评出“中国最具变革力人物&#8226;公司”[]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当前位置: >>
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发展支撑能力问题研究
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发展支撑能力问题研究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规划当中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将其作为我国现代化 建设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重点和难点也 在农村。当前形势下,支持农业基础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的重要举措。 农村基础设施是指为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使用期限较长,以保证社会再生产 顺利进行的各种设施的总和。 通常纳入到农村基础设施范围的主要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 经济基础设施,指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的基础设施,包括农村道路、通讯、水利、农业科研和技 术推广服务机构等; 另一类是社会基础设施, 指为农民生活提供服务的基础设施, 包括教育文化、 医疗卫生、体育设施与社会福利设施等。 一、农业基础设施的现状 (一)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薄弱 第一,农田水利建设严重滞后,农业仍未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在农村基础设施建 设中,水利工程设施大多数是六、七十年代兴建完成的。近年来,中国水利设施建设以江海堤防 达标工程为主,河道整治和农田小型水利建设欠账较多。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 省市虽然相应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 但当前最突出的矛盾是乡(镇)、 村投入不足, 基础设施配套经费筹措困难。农村道路建设有四分之三的资金投入要靠基层自筹,镇、村两级财 力根本无法配套整个工程的实施。尽管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水利建设,纷纷加大政府投入,但 扶持重点在县乡级河道的疏浚整治, 农村村组级河道仍是盲点,成为农村水利组织与投入的最薄 弱环节。 第二,农业科技水平普遍不高,农业科技发展和创新能力普遍不强。主要表现为:技术集成 度不足,成果转化率低。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只有 48%,大大低于发达国家 70%-80%的平 均水平。 第三, 农村耕地数量在逐年减少, 同时其质量也在不断下降。 主要特点是: 农户经营规模小, 地块细碎。因此,过分的耕种导致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断下降,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严重,中低 产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 70%以上。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普遍滞后 在农村调研中发现,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滞后,农民乱搭乱建现象较为突出,造成资 源浪费严重, 农村基础设施整体效益发挥差。 据了解, 目前, 中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的无规划; 有的规划缺乏统筹,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有的规划脱离实际、不便于具体操作;有的规划布局不 科学、不适用;还有的规划因没有向农民宣传和公示,使得广大农民不了解。 (三)农村基础设施管理机制落后,资金只重投入不重管理 农村基础设施建成后缺乏或根本没有有效维护和管理,导致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甚至很快 报废的现象较为普遍。目前,国家财政的投入机制,只负责拨款投资兴建,却没有对建成设施利 用程度、管理维护情况的跟踪调查和测评体系。缺乏效率测评机制,使得投放出的财政资金如同 泼出的水一样, 无从知晓或无法控制其利用效率。这种单纯以项目而不考虑效率的粗放式财政投 入机制,极易造成资金的浪费,同时又没能达到预期效果,与当前大力倡导的“节约型社会”和 “和谐社会”是不相称的 二、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发展支撑能力 第一, 明确地方各级政府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承担的主要责任。地方政府要把投资重点 向农村倾斜。 要在较大幅度增加本级财政预算用于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提高耕地占 用税税率,确保新增税收主要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增加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 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用于土地开发整理的资金规模, 不断拓宽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 入渠道。 第二,整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性投入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目前,中央政府部门直 接和间接分配与管理支农投资的有近 20 多个部门,县级政府分配管理支农投资的部门也有 10 多个。各种支农投资基本上都是以“条条”为主管理,主管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致使不同渠道的 政府支农投资,在使用方向、项目布局、建设内容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交叉、重复。解决新农 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问题, 必须重视并切实解决各种政府支农投资协调整合问题。各部门要 相互配合,加大农财力资源整合力度,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第三,实施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工程。一直以来,国家实行市管县制,就是为了发 挥城市的带动效应,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因此,各大中城市要切履行市带县、市帮县的责任,通 盘制定城乡发展规划, 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向农延伸,加大市级财政性资金对新农村基础设施建 设的投入,同时组织城市有关单位特别是工业企业,帮扶农村,增强都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 用,形成城乡协调展、农工共同繁荣的局面。同时,为促进工业资金向农村实施投资,要在税收 等面给予一些明确的优惠政策。 第四,加快建立广泛的社会参与激励机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农村基础施建设。各类金 融机构要调整信贷投放结构,注重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切实改善金融服务,在信贷方面给 予低息、贴息等优惠措施,加强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各级政府也要积极组织、动员社会团体 和个人帮扶农村,鼓励、引导和支持他们投资、投劳、投物,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建设社 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 第五、增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责任意识。改变当前农村基础设施的落后现状,切实解决农 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先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农 村基础设施是农业和农村经济赖以发展的基础。认识农村基础设施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 事业。应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工程”来对待;作为改 变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工程”来对待;作为 为农民办实事,为农民办好事的“民心工程”来对待。并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全国各地区、各政府部门要切实增强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责任感,从农村最紧迫、农民最需要的事情做起,扎实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 设,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状况,缩小城乡在公共设施、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差距,使经济 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农村和农民。 第六、规范管理和科学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首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必须在项 目建设所在地进行公告、 公示, 接受当地群众监督。 其次, 政府要加强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论证, 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最后,还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按建设的实绩和成 效,合理安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项目和相应的项目扶持力度,在搞好统一规划的基础上, 分轻重缓急统一组织实施。 第七、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组织领导。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到农业、林业、水利、国 土资源、交通、通信、电力、计划、财政、扶贫开发、教育、文化、卫生等众多部门,涉及到规 划编制、可行性研究与论证、项目申报与衔接、项目资金争取、配套资金筹措、项目实施及竣工 验收等诸多环节,是一项复杂而繁琐的系统工程。所以,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并实行农村基础 设施建设的领导责任制,完善组织领导机制。 第八、 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规划先行。 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 活改善的重要物质基础, 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开展农村基础设施 建设,必须顺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坚持规划先行,充分发挥规划的统筹指导作用,科学规 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建设目标、区域布局和政 策措施。既要立足当前,从实际出发,明确阶段性具体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有步骤、有计划 地加以推进,又要着眼长远,体现前瞻性,充分考虑未来一个时期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劳 动力加速转移对村庄布局、居住方式、基础设施布局所带来的变化;既要做到尽力而为,努力把 公共服务延伸到农村去,要坚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当地财力和群众的承受能力,防止加重农民 负担和增多村负债搞建设;既要突出建设重点。优先解决农民最急需的生产生活设施,又始终注 意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切实防止把新农村建设变成 新村庄建设。 要重点推进县级规划编制工作,指导县一级政编制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新 农村建设综合性规划,整合县域内各种资源,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对各 类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指导和综合平衡,发挥各专项建设规划的作用,做好区域规划与专项 建设规划的衔接工作。要抓好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注意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和约束力,规范规 划审批程序,防止规划过多过滥。 第九、 整合各方力量, 整体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以村庄整治和农村新社区建设为突破口, 以提高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重点,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的投入,促进县域 内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共建,通过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搞好城乡对接,加快推 进城乡基设施一体化进程。大力推进农村改水、改厕、改路、改线、改厨,全面改善农民生产生 活条件,加强农村教育、文化、科技、体育等设施建设。搞好县域城镇规划建设与村庄布局规划 建设的衔接,增强城镇的集聚和辐射功能。结合城镇规模的扩大和工业园区、矿区的扩容,把城 中村、园中村整理改造成为城镇新社区,引导城郊村、园边村的农民向城镇居住区集中。以中心 村建设为载体,促进小型村、自然村合并和空心村撤除。建设生态县、生态乡、生态村,推进城 乡生态环境一体化。 要实现农产品的商品化、农业的现代化和农村的城镇化,就必须有强大、发达和完善的现代 农村基础设施与之相配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可以直接对农村经济产生关联效应,有利于形成农 村统一的大市场, 从而大幅度降低农村经济活动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可以在相当程度上缓解 就业压力,为当地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必须重视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
赞助商链接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竞争力研究 加强农业...存在的问题 1、农田水利实施落后,粮食生产抗灾能力差...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 6页 5下载券 喜欢...“三个倾斜”是:一是坚持向提高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强化农业基...二、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调研报告_调查/报告_...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抗灾 能力弱、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仍很突出...对于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收入增 加,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二、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资金投入来源不足。 虽然各级每年...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_演讲/主持_工作范文...农村缺乏能够支撑现代农业发 展的较高素质的劳动者...小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 业的抗灾防灾能力...怎样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_公务员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都是一些研究...推进大中型灌 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加快末级渠系建设,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研究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农村工作,重点研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综合生产能力不强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强化基础建设,发展现代化装备的生态农业; 必须强化...加大支农 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 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研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可以为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 在的建设...以农业基础 设施为研究对象,探讨而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几 个问题...市场风险的能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基本举措,是改善农村的 消费环境、改善农民...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首要任务,不 断强化对农村...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深入 研究新农村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是发 展农业生产、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提高农民...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ww.tceic.com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