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社会人们有自由吗的佃农有什么样的人身自由

下载费用:9 元(CNY) &
&&&&&&&&&&&&中国封建社会的人口问题
其他文档热点推荐
中国封建社会的人口问题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元(CNY)
资源描述: 只要粗略地检阅一下中国封建社会的人口记载这些记载是历代封建政府的统计数字,很不精确;各朝疆域不同,各时期的人口数字也不全可比。但借它们来说明各个历史时期人口变化的大致趋势还是可以的。 ) ,就会发现三个明显的现象:.第一,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从第一次有正式全国人口记录的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 2年)开始,到鸦片战争爆发的 1840 年,1839 年间,全国人口从五千九百五十九万增到四亿一千二百八十余万,净增三亿五千三百二十余万,平均每年仅递增 0.1%。这就是一般说的具有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特点的高—高—低类型的人口再生产。. 第二,人口的变化不是平稳的,而是具有周期性大起大落的特点。大体上说,一个历时较久而又比较强大的王朝(如两汉、唐、两宋、明、清等 )的初期,人口增长迅速,大约到中期达到高峰,而后停滞,到新旧王朝交替时期则急剧下降。. 第三,就整个封建时期看,人口的增长往往经过一段较长的停滞时期后在短期内迅速增长,而后又停滞下来,即呈现为台阶式的“跃迁”。战国中期的人口大约为二千五百万到三千万,这是第一级台阶;从汉到唐,人口似乎没有超过六七千万,这是第二级台阶;从北宋后期起,人口大约增长到一亿左右,这是第三级台阶;从清代乾隆初年开始,短短 100年间人口即从一亿多猛增到四亿,随后又陷于发展迟缓的状态,这是第四级台阶。. 上述三个现象中,第一个是世界各国封建社会所共有的,第二和第三个则是中国封建社会所独有的。. “每一种特殊的、历史的生产方式都有其特殊的、历史地起作用的人口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 卷,第 692 页。)上述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正是封建生产方式的人口规律的作用在中国的具体表现。而封建社会的人口规律归根到底主要是由封建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或基本经济规律所决定和制约的。. 那么,中国封建社会的人口规律是什么?它怎样受封建生产方式的决定和制约,怎样随封建生产方式的发展而变化?它对封建社会的发展起着什么作用,这种作用在封建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又有什么不同呢?. 封建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和人口再生产. 封建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个体性质和封建所有制的矛盾。在封建社会中,由于农业占支配地位,这个基本矛盾也可以表述为个体小生产农业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矛盾。. 我们先看看这个基本矛盾的一个侧面——个体小生产农业对人口发展的作用。. 个体小生产农业以一家一户为单位,分工和协作不发达,劳动效率低,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改进推广不易,因此,劳动力的耗费是巨大的。. 农业生产的特点是必须服从一定的有机界的规律,不是连续的和均衡的,因此投入的劳动也不具有连续性与均衡性。冬季农闲时劳动的需要很小,而农产品生长的各个阶段所需的劳动也多少不等,但劳动力却需按农忙时的最大需要配置。尽管自然力对农业生产的参与可以减少投入的劳动,使农业生产率高于手工业,但却无法节约劳动人口。. 封建社会的个体小生产农业是一种典型的劳动密集型生产。在技术水平低而发展缓慢,劳动生产率低,剩余产品有限,生产条件艰苦的情况下,维持简单再生产固然需要耗费大量劳动,而扩大再生产,无论是外延性的(增垦耕地) 还是内涵性的 (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更是需要投入比生产增长比例更大的劳动才能进行。. 个体小生产农业生产水平的低下,带来了农民生活水平的低下。要维持劳动力的巨大耗费并抵消由于生活水平低所形成的高死亡率,就只有用早婚和多生育的办法来缩短人口再生产的周期,从而维持并增加劳动人手。维持和增加劳动人手的另一个办法是尽量减少少年儿童作为纯消费人口的时间,力求尽早投入生产。封建社会的个体小生产农业一般技术简单,学习时间短,这就使得少年儿童从事劳动不仅必要而且也有可能。少年儿童作为纯消费人口的时间短,对人口的增殖也是一种刺激因素。可见,通过人口增殖以获得大量劳动力,是个体小生产农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它内在的经济要求。. 自然,个体小生产农业的人口增长也受到其内在经济条件的限制。生产水平低下带来的高死亡率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抵消了高出生率。积累少和自然灾害所带来的经常的生产倒退,使扩大再生产不易,也限制了人口的增长。此外,剩余产品少及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交换不发达,也限制了农业以外的手工业和商业、交通运输业及城镇人口的发展。尽管有这些限制,个体小生产农业的人口发展的总趋势是增长的。. 对于个体小生产农业来说, “土地的所有权是这种生产方式充分发展的必要条件” ,而自耕农的自由所有权, “显然是土地所有权的最正常的形式”(《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5 卷,第909 页。)。. 在封建社会里,自耕农的土地所有权仍要受到封建生产关系的不同程度的束缚,但比起其他各类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来,它是比较接近于自由的土地所有权的。自耕农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一般比租佃农民、依附农民和雇农为好,除去国家赋役和高利贷及商人的盘剥外,一般不再受地主的封建地租剥削。因此,小自耕农经济所能容纳的人口往往可能接近个体小生产农业生产水平所能达到的人口的最大限度,其存在和发展是促进人口增长的重大因素。在封建社会里,凡是自耕农的比重大,或有助于从农奴、依附农、佃农等对土地的实际所有向自耕农的对土地的自由所有权前进的每一步变化(如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削弱,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减轻等),都是有利于个体小生产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也是有利于人口的增长的。. 我们再来看看封建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的另一个侧面——封建土地所有制对人口发展的作用。. 地主阶级对人口发展的第一个作用,来自它是一个不事组织和管理生产的阶级( 少数经营地主在外)。他们只是坐食地租,关心的与其说是生产的提高,不如说是争取控制更多可供剥削的劳动人手。这样,地主阶级为了自己的利益一般是要求人口增长的。自然,这种增长不能使地租剥削率和剥削量降低,越过这个限度,地主阶级就宁愿采用让农民饿死的办法来减少人口了。. 地主阶级对人口发展的第二个作用,是苛重的地租和赋役往往不仅夺走农民的全部剩余劳动,而且还夺走了相当一部分必要劳动。残酷的剥削及它带来的贫困生活固然迫使农民多生子女,但死亡率也相应增大了。二者互相抵消,使得人口发展停滞。到了农民极度贫困的时候,就造成了人口的下降。另方面,地主阶级除去极力增大对每户依附农民或租佃农民的剥削外,更多地是用兼并土地的办法使小自耕农失去土地,沦为依附农或佃农乃至流民,从而使小自耕农的人口增殖受到严重挫折。. 地主阶级对人口发展的第三个作用,来自它基本上是一个消费的寄生的阶级。由于优裕的生活和传统的多妻制(地主阶级多妻制的另一个消极作用是阻碍了农民的人口再生产) ,地主阶级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远较农民为高。地主阶级消费特别是奢侈性消费的扩大和人口的迅速增长,给全社会人口的发展带来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必然大大增加对农民的剥削量,从而使人口的发展趋于停滞乃至减少。另一方面,生产高级消费品和奢侈品的手工业及经营这类产品的商业特别是长途贩运商业畸形发展起来。这类工商业所需的劳力和人手远较一般工商业为多,这就导致了从事工商业的人口大量增加。此外,地主、官僚、贵族人口的迅速增加,使得为他们服役的不事生产的奴婢仆隶的人数也随之大大膨胀。工商业的畸形发展和奴婢仆隶人数的膨胀,造成了城市人口的增长。农民供养的这类脱离农业生产单纯消耗社会财富的人口愈多,农业就愈加萎缩,农民人口再生产的条件也就愈加趋于恶化。因此,地主阶级人口和为其服务的人口的迅速增长归根结底导致了全社会人口增长的停滞乃至下降。. 个体小生产农业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对人口大量增长的要求受到个体小生产农业特别是封建土地所有制本身的抑制所形成的人口极缓慢的增长,这就是封建生产方式的基本人口规律。. 封建生产方式的周期性危机和人口的周期性大波动. 中国封建社会人口的缓慢增长只是总括而言,它并不是平稳地上升,而是在周期性的人口大波动中实现的。这种中国封建社会所特有的现象来自封建生产方式基本矛盾的运动所引起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后者是一些主要王朝兴衰的经济原因,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所独有的特点。 (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可参看胡如雷《中国封建经济形态研究》 。). 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表现为生产过剩相反,封建社会的经济危机表现为生产的萎缩。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兼并加剧和地租及封建国家赋役的加重,使自耕农失去土地,沦为佃农或依附农,农民的必要劳动更多地为地主阶级所攫取,生活水平大大下降,不仅扩大再生产不可能,连简单再生产也无法维持。再生产的实现受到阻碍,封建社会的经济危机出现了。由于封建经济具有生产规模小而分散,生产水平低,生产资料在生产中比重不大,再生产周期长,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货币关系不发达,积累少而慢等特点,封建社会的经济危机不像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那样骤然爆发并且周期较短,而往往是从一个主要王朝的中后期开始,经历了一个一二百年左右的缓慢的痛苦的过程。. 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是明显地表现在工具和技术的发展上,而是表现在劳动力的增减上,人口的增加,往往标志着生产力的发展,减少,则往往标志着生产力的下降。如果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人口的绝对数量的影响并不那么明显的话,封建社会生产的萎缩则直接表现为人口发展的停滞与下降。这是封建社会经济危机在人口问题上的第一个表现。. 封建社会经济危机在人口问题上的第二个表现,是农业人口的相对过剩。封建社会农业生产本身就是以大量的潜在的和停滞的过剩人口为条件的,只是这种过剩人口还是以隐蔽的形式存在着。封建社会经济危机出现以后,土地兼并,苛重的地租与赋役,特别是天灾,迫使大量劳动力脱离了土地,从而使得大量隐蔽的过剩人口变成了公开的过剩人口,封建社会的流民问题 相关资源
= 最新搜索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导读:试论西周庶人的身分韩养民人文杂志专刊《先秦史论文集》说春秋时代“君”与“民”王兰,试论西周社会主要生产者的阶级地位王人聪光明日报春秋时代的农民生,中国农民问题之史的叙述熊得山读书杂志1卷4、5期1期1932,略论自耕农经济结构及其历史作用松龄鹏翔松辽学刊期从小农经济说到封,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具有“自由人身份”吗?史青新建设1965.5期中国封建系邵鸿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1982.4期试论西周庶人的身分韩养民人文杂志专刊《先秦史论文集》说春秋时代“君”与“民”王兰仲文史知识1981.3期试论西周社会主要生产者的阶级地位王人聪光明日报春秋时代的农民生活与商工业顾颉刚学术3期1940.4春秋时代“人”与“民”的身份汤志浩安徽日报春秋时期楚国的平民阶层程涛平历史研究1983.6期战国两汉时期的“客民”和“客”杨生民北京师院学报1981.3期战国秦汉时期爵制和编户民称谓的演变杨一民学术月刊1982.9期“黔首”、“大前”补释唐文江苏师院学报1974.3期论“黔首”石仑红旗1974.10期论秦始皇对“黔首”的政策吴俊解放日报秦汉“士伍”的身份与阶级地位刘海年文物1978.1期西汉时代的“客”陶希圣食货5卷1期1937.1王莽末年的豪家及其宾客子弟陶希圣食货5卷6期1937.31943.汉代农民对于国家的贡献孙家山文史杂志2卷9、10期中国农民问题之史的叙述熊得山读书杂志1卷4、5期1期1932我国历史上农民与国家之关系郭民楷商农期刊5期1934.7自耕农土地所有权探索赵克尧学术月刊1982.12期略论自耕农经济结构及其历史作用松龄鹏翔松辽学刊期从小农经济说到封建社会发展的规律马克尧中国史研究期试论我国封建主义时期的自耕农与国家佃农的区别――和胡如雷先生商榷伍绍庄光明日报略谈佃农和自耕农的问题董怀森光明日报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具有“自由人身份”吗?史青新建设1965.5期中国封建社会的佃农有什么样的人身自由?――与胡如雷同志商榷韩恒煜历史研究1965.6期从户籍制度看中国封建制下的小农汤明p学术研究1983.2期(4)手工业者、商人周秦汉的商业经济及商人地位石隐经济论衡2卷3期1944.3中国历史上贱商的事实在学理上的价值杨鸿烈晨报副刊王亥经商耕夫河北财经学院学报1983.1期郑国的商人刘勉之人民日报先秦三大经营家――范蠡、子贡和白圭经营与管理1983.4期陶朱经商理财十八则季文市场战国秦汉的财阀清华周刊41卷7期1934战国时代商人的动向河汉食货2卷5期1935.8秦代商人的地位黄灼耀新中华(复刊)6卷22期1948.11汉代的商业与庸工亚生华北商工1卷1期1943.5汉武帝的惩商政策张联元力行8卷1期1943.7论西汉前期商贾势力的发展荀德麟江苏师院学报1982.4期西汉时期的商业资本与小农经济黄宛峰中州学刊1982.2期试论卜辞中的“工”与“百工”肖楠考古1981.3期6(5)士、游侠、隐士、方士周秦之士风叶时修中华教育界16卷7期1927.1武士与文士之转换顾颉刚责善半月刊1卷7期1940.6贾生过秦论所举六国之士考证王士一大学季刊1卷2期1940.7中国古代的士与士风雷林中央日报民风说士周名辉说文月刊4卷1944.6中国的士中国政治与中国社会张逢沛政治季刊5卷1、2期1947.6中国古代的“士”苏子白天琴3、4期1948.6周末食禄制度之产生与先秦之游士政治官蔚蓝学艺18卷9、11期论西周春秋的“士”施伟青厦门大学学报1982.2期试论战国时期的“士”南开大学学报1976.3期略论“士”的历史社会地位的变化雷敢湖南师院学报1979.4期“士”的遭际与列国兴衰陈彪解放日报秦客卿考丹秋文化建设1卷8期1935.5东汉的士气陈东源教育杂志24卷2期1934.10原侠徐英制言45期1937.7释侠钱穆学思1卷3期1942.2游侠到底属于哪个阶级李庆善光明日报关于游侠的评价问题吴汝煜光明日报游侠批判李思延历史研究1975.4期论中国隐士的类型蒋星煜新认识6卷5期1943.1秦汉之际的儒者郭沫若中苏文化15卷2期1944.2汉儒的风度叶国庆教育与文化1卷3期1946.2战国秦汉间方士以儒学为文师说陈大公报(上海)文史周刊10期古方士释名陈现代学报1卷8期1947.8战国秦汉间方士考论陈史语所集刊17本)奴隶殷代奴隶史丁迪豪历史科学1卷5期1933.9试论殷代的“奚”“妾”“□”的社会身份王承韶北京大学学报1955.1期殷代的奚奴于省吾东北人民大学学报1956.1期殷代的奴隶监狱和奴隶暴动――兼论甲骨文“圉”“戎”二字用法的分析齐文心中国史研究1979.1期金文中所见的“仆”不是家内奴隶方诗铭光明日报关于西周奴隶殉葬问题的探讨郭仁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82总4期春秋的奴隶陈宪璇食货2卷5期1935.8春秋时代奴隶阶级最基层的“舆人”憩之光明日报关于“舆人”――与憩之先生商榷王雷光明日报春秋时代的皂隶牧圉黄中业齐鲁学刊1984.2期释“臣”和“鬲”杨宽考古1963.12期关于《释“臣”和“鬲”》一文的几点意见于省吾考古1966.6期释臣江宁生考古1979.3期7奴婢制度考罗慕华北平晨报学园、17、20、21中国历代奴隶使用考关燕泽社会科学论丛3卷2期1937.4谈古代奴隶的价格马小鹤复旦学报1978.2期家长奴隶制探析满都尔图思想战线1983.5期秦汉货币经济与奴隶制度绪道庵北平华北日报史学周刊25期71935.3.秦“隶臣妾”为官奴隶说苏诚鉴江淮论坛1982.1期“隶臣妾”是秦的官奴婢宫长为宋敏中国史研究1982.1期谈“隶臣妾”与秦代的刑罚制度钱大群法学研究1983.5期试论秦汉时期的生产奴隶蔡葵西北大学学报1983.1期汉代苍头考(日)志田不动O食货4卷11期1936.11关于秦汉的“苍头”问题李新达文史哲1978.2期秦汉刑徒的考古资料张政R北京大学学报1958.3期秦汉“徒”为奴隶说质疑陈玉螺安徽师大学报1979.2期秦汉时代刑徒从军问题初探荀德麟苏州大学学报1983.3期两汉时代的客陶希圣食货5卷二期1937.1西汉奴婢制度马玉铭清华周刊36卷12期1931西汉奴隶考式伯纶食货1卷7期1935.3西汉奴隶制度戴振辉食货1卷7期1935.3西汉奴隶制度吴景超食货2卷6期1935.8汉代奴隶制度辑略劳o史语所集刊5本1分册1935.10汉代的铁官徒张政R历史教学1卷1期1951关于两汉的官私奴隶问题翦伯赞历史研究1954.4期两汉官私奴婢研究陈恒力新建设1955.9期两汉官私奴婢问题研究邹纪万食货月刊复刊6卷12期1977.3关于“生口”的社会身分问题范传贤西南师院学报1981.2期从奴婢在农工商业中的地位看两汉的社会性质马植杰史学月刊1981.3期汉代输入外族的奴隶问题范传贤中国史研究1981.4期论汉代“奴婢”不是奴隶林剑鸣学术月刊1982.3期汉魏“奴客”辨吕名中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1.1期(7)娼妓、巫史中国娼妓制度之历史的搜究高迈新社会科学季刊1卷3期1934.11中国娼妓史话徐若萍妇女月刊6卷6期1948.1中国古代巫师的种类梁钊韬民族学研究集刊5期1946.4释巫瞿兑之燕京学报7期1930.6“巫”与“史”之社会学的研究林履信社会科学论丛4卷7期1933.1巫咸的研究刘铭恕历史科学1卷1期1933.1(二)血缘群体与社区社会生活1.宗族大宗小宗说邵君朴社会科学论丛季刊3卷1期1937.12文化批判季刊3史前期中国社会的亲族制吴泽文化建设3卷5期1937.卷1期1937.18中国的宗族制度雷海宗社会科学(清华)2卷4期1937.7论中国家族制度之演变及其症治杨再芳中国公论5卷5期1941.8中国家族制度的演进与构成庄泽宜陈学恂南方杂志1卷3、4期1946.11中国家族制度的结构与功能庄泽宜陈学恂南方杂志2卷2期1947.5宗法述图岑盛之学艺18卷7期1947.7论宗法制度金景芳东北人民大学学报1956.2期1宗法制度与等级制度是不是封建制度的特征黄子通北京大学学报1957.期论宗法制与封建制的关系――评黄子通《宗法制度与等级制度是不是封建制度的特征?》童书业历史研究1957.8期漫谈阶级和家族周约三等河南日报宗族、阶级、家谱徐仑解放日报谈宗法制束世j文汇报试论封建家族的反动阶级本质胡玉衡郑州大学学报宗族和阶级岳雷广西日报论封建族权的反动本质简修炜艾周昌华东师大学报释宗族斯维至思想战线1978.1期宗法专制与中国哲学阎韬中国哲学1980.4期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郑昌淦红旗1980.20期中国家族制度与儒家伦理思想杨亮功食货月刊复刊11卷4期1981.7宗法统治与中国封建社会关履权史学月刊1983.2期谈封建社会的宗法家长制李桂海沈阳师院学报1983.4期殷周之际农业的发达与宗法社会的产生曾謇食货2卷2期1933.6殷商的家族与亲族关系正文天地人月刊1卷5期1936.4殷商家族制度与亲族制度的一个解释董书方食货3卷10期1936.4卜辞所见之殷代家族制度葛启杨史学年报2卷5期1938.12关于商代的宗族组织与贵族和平民两个阶级的初步研究裘锡圭文史17辑商人族氏组织形态初探朱凤瀚民族论丛2辑周金文中的宗法纪录曾謇食货2卷3期1935.7西周分封制度真相之探究非斯食货2卷6期1935.8试论西周宗法制封建关系的本质叶国庆厦门大学学报1956.3期西周宗法制度的几个问题程有为河南师大学报1981.1期周代宗法制度试析郭小东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1982.4期周代宗法制度辨说杨英杰辽宁师院学报1982.6期西周春秋时代卿大夫世族内部的宗法制度钱宗范历史论丛2辑试论春秋时代宗法制与君主专制的关系王兰仲中国史研究1984.2期尔雅释亲宗族考于鬯国学(上海大东)l卷5期1927试论楚国的宗族制及其特点张君江汉论坛1984.4期7.论秦的家族组织与商君的变法曾謇北平华北日报史学周刊42期1936.4论秦汉的分封制杨宽中华文史论丛1970.1辑西汉分封制考略张炳武沈阳师院学报1983.4期9从四民月令所见到的汉代家族的生产杨联食货1卷6期1935.2一千八百年前的中国家庭钱穆人言1卷29期1934.72.家庭与婚姻家庭(1)家庭从诗经上考见中国之家庭胡朴安学林6辑1941.4中国家庭制度评议冯亦吾社会科学季刊1卷1期1942读蓝氏著“中国之家庭与社会”庄泽宜岭南学报7卷2期1947.7中国家制的演变芮逸夫(台湾)中央日报中国封建时代的家庭制度张邦炜四川师院学报1983.3期中国继承制度之变迁丁国瑞学海(湖北)11―14期1942.3中国四裔的幼子继承权马长寿文史杂志5卷9.10期1945.10女子财产继承权之过去与将来赵凤喈东方杂志43卷6期1947.3试论商代“兄终弟及”的继统法与殷商前期的社会性质王玉哲南开大学学报1956.1期论商代的继承制度赵锡元中国史研究1980.4期是幼子继承制,还是长子继承制?杨升南中国史研究1982.1鲁国的一生一及承继制度高耘晖食货2卷12用1935.11(2)婚姻1940.6中国古代婚姻思想之检讨王舍鱼新东方(上海)1卷5期婚姻制度的沿革周g妇女杂志1卷2期1940.10由中国亲属名词上所见之中国古代婚姻制冯汉骥齐鲁学报1期1941.1中国婚姻制度考略敬止歧国民杂志1卷3期1941.3谈谈中国的婚姻风俗非斯学艺2辑1942.1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王|中日文化3卷1期1943.1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几种现象李玄伯史学集刊4彻1944.8中国收继婚风俗研究导言董家遵民主与科学1卷9、10期婚姻和家庭在历史上的演变马起东北人民大学学报1956.6期中国婚姻、家庭制度与立法的历史发展潘祜周等湘潭大学学报1982.1期中国原始社会群婚制度论证正文天地人月刊1卷6期1936.5中国原始婚姻的诸形态刘兴唐文化批评4卷1期1937.1略论仰韶文化的群婚和对偶婚王珍考古1962.7期对于群婚制时期是否存在家庭形式的理解金炽光明日报人类婚姻形式的重要发展阶段――群婚程德祺化石1979.2期原始婚姻初探王可宾史学集刊1983.3期对《论群婚》一点意见唐鸣中国社会科学1983.4期古代族外婚制的发达曾謇食货2卷8期1935.9中国史书上的族外婚痕迹刘凤翥辽宁师院学报1978.3期中国古代的父系家庭及其亲属称谓徐中舒四川大学学报1980.1期殷商时代的妇女、婚姻及族制毛起R中国杂志1卷1期1947.2春秋时代之男女风纪杨筠如语历所周刊2卷19期1928.3先秦时代的宗教与婚丧陈应槐民俗1卷1期1936.9先秦时代之不婚陈贻祥法学季刊4卷8期1931.4诗经中的周代男女关系丁宵汉文化建设2卷1期1935.1010包含总结汇报、办公文档、考试资料、专业文献、旅游景点、教学教材、外语学习以及中国社会史论文索引()等内容。本文共10页
相关内容搜索西汉时代的“客”陶希圣食货5卷1期1937.1;王莽末年的豪家及其宾客子弟陶希圣食货5卷6期19;汉代农民对于国家的贡献孙家山文史杂志2卷9、10;中国农民问题之史的叙述熊得山读书杂志1卷4、5期;我国历史上农民与国家之关系郭民楷商农期刊5期19;略论自耕农经济结构及其历史作用松龄鹏翔松辽学刊1;试论我国封建主义时期的自耕农与国家佃农的区别――;略谈佃农和自
西汉时代的“客”
陶希圣 食货 5卷1期 1937.1 王莽末年的豪家及其宾客子弟 陶希圣 食货5卷6期1937. 3 汉代农民对于国家的贡献 孙家山 文史杂志2卷9、10期
1943. 中国农民问题之史的叙述 熊得山 读书杂志1卷4、5期 1931
3卷 3、4期
1932 我国历史上农民与国家之关系 郭民楷 商农期刊5期1934. 7 自耕农土地所有权探索 赵克尧 学术月刊1982.12期 略论自耕农经济结构及其历史作用 松龄 鹏翔 松辽学刊1983. 1、2期 从小农经济说到封建社会发展的规律 马克尧 中国史研究 期 试论我国封建主义时期的自耕农与国家佃农的区别――和胡如雷先生商榷 伍绍庄 光明日报
略谈佃农和自耕农的问题 董怀森 光明日报
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具有“自由人身份”吗? 史青 新建设 1965.5期 中国封建社会的佃农有什么样的人身自由?――与胡如雷同志商榷 韩恒煜 历史研究1965. 6期 从户籍制度看中国封建制下的小农 汤明p 学术研究1983.2期 (4)手工业者、商人 周秦汉的商业经济及商人地位 石隐 经济论衡2卷3期 1944.3 中国历史上贱商的事实在学理上的价值 杨鸿烈 晨报副刊
王亥经商 耕夫 河北财经学院学报1983.1期 郑国的商人 刘勉之 人民日报
先秦三大经营家――范蠡、子贡和白圭 经营与管理1983.4期 陶朱经商理财十八则 季文 市场
战国秦汉的财阀 清华周刊41卷7期 1934 战国时代商人的动向 河汉 食货 2卷 5期 1935.8 秦代商人的地位 黄灼耀 新中华 (复刊)6卷22期1948.11 汉代的商业与庸工 亚生 华北商工
1卷1期1943.5 汉武帝的惩商政策 张联元 力行 8卷1期 1943.7 论西汉前期商贾势力的发展 荀德麟
江苏师院学报1982.4期 西汉时期的商业资本与小农经济 黄宛峰 中州学刊1982.2期 试论卜辞中的“工”与“百工” 肖楠 考古 1981.3期 (5)士、游侠、隐士、方士 周秦之士风 叶时修 中华教育界 16卷7期1927.1 武士与文士之转换 顾颉刚 责善半月刊1卷7期1940.6 贾生过秦论所举六国之士考证 王士一 大学季刊1卷2期 1940.7 中国古代的士与士风 雷林 中央日报 民风 说士 周名辉 说文月刊4卷 1944.6 中国的士 中国政治与中国社会 张逢沛 政治季刊5卷1、2期1947.6 中国古代的“士”苏子白 天琴3、4期 1948.6 周末食禄制度之产生与先秦之游士政治 官蔚蓝 学艺18卷9、11期
论西周春秋的“士” 施伟青 厦门大学学报1982.2期 试论战国时期的“士” 南开大学学报1976.3期 略论“士”的历史社会地位的变化 雷敢 湖南师院学报1979.4期 “士”的遭际与列国兴衰 陈彪 解放日报 秦客卿考 丹秋 文化建设 1卷8 期 1935.5 东汉的士气 陈东源 教育杂志 24卷 2期 1934.10 原侠 徐英 制言45期1937.7 释侠 钱穆 学思1卷3期1942.2 游侠到底属于哪个阶级 李庆善 光明日报 关于游侠的评价问题 吴汝煜 光明日报 游侠批判 李思延 历史研究1975.4期 论中国隐士的类型 蒋星煜 新认识6卷5期1943.1 秦汉之际的儒者 郭沫若 中苏文化15卷2期1944.2 汉儒的风度 叶国庆 教育与文化 1卷 3期 1946.2 战国秦汉间方士以儒学为文师说 陈 大公报(上海)文史周刊10期
古方士释名 陈 现代学报 1卷 8期 1947.8
战国秦汉间方士考论 陈 史语所集刊 17本1948.4 (6)奴隶 殷代奴隶史 丁迪豪 历史科学 1卷5期1933.9 试论殷代的“奚”“妾”“□”的社会身份 王承韶 北京大学学报1955.1期 殷代的奚奴 于省吾 东北人民大学学报
1956.1期 殷代的奴隶监狱和奴隶暴动――兼论甲骨文“圉”“戎”二字用法的分析 齐文心 中国史研究1979.1期 金文中所见的“仆”不是家内奴隶 方诗铭 光明日报 关于西周奴隶殉葬问题的探讨 郭仁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82总4期 春秋的奴隶 陈宪璇 食货2卷5期1935.8 春秋时代奴隶阶级最基层的“舆人” 憩之 光明日报 关于“舆人”――与憩之先生商榷 王雷 光明日报
春秋时代的皂隶牧圉 黄中业 齐鲁学刊1984.2期
释“臣”和“鬲” 杨宽 考古 1963.12期
关于《释“臣”和“鬲”》一文的几点意见 于省吾 考古1966.6 期 释臣 江宁生 考古1979.3期 奴婢制度考 罗慕华 北平晨报学园、17、20、21 中国历代奴隶使用考 关燕泽 社会科学论丛3卷2期1937. 4 谈古代奴隶的价格 马小鹤 复旦学报1978.2期 家长奴隶制探析 满都尔图 思想战线1983.5期 秦汉货币经济与奴隶制度 绪道庵 北平华北日报史学周刊25期
秦“隶臣妾”为官奴隶说 苏诚鉴 江淮论坛1982.1期
“隶臣妾”是秦的官奴婢 宫长为 宋敏 中国史研究 1982.1期 谈“隶臣妾”与秦代的刑罚制度 钱大群 法学研究1983.5期 试论秦汉时期的生产奴隶 蔡葵 西北大学学报1983.1期 汉代苍头考(日)志田不动O 食货4卷11期1936.11 关于秦汉的“苍头”问题 李新达 文史哲1978.2期 秦汉刑徒的考古资料 张政R 北京大学学报1958.3期 秦汉“徒”为奴隶说质疑 陈玉螺 安徽师大学报1979.2期 秦汉时代刑徒从军问题初探 荀德麟 苏州大学学报1983.3期 两汉时代的客 陶希圣 食货5卷二期1937.1 西汉奴婢制度 马玉铭 清华周刊 36卷12期 1931 西汉奴隶考 式伯纶 食货1卷7期
1935.3 西汉奴隶制度 戴振辉 食货1卷 7期 1935.3 西汉奴隶制度 吴景超 食货2卷 6期 1935.8 汉代奴隶制度辑略 劳o 史语所集刊5本1分册1935.10 汉代的铁官徒 张政R 历史教学1卷 1期 1951 关于两汉的官私奴隶问题 翦伯赞 历史研究1954.4期 两汉官私奴婢研究 陈恒力 新建设 1955.9期 两汉官私奴婢问题研究 邹纪万 食货月刊复刊6卷12期1977.3 关于“生口”的社会身分问题 范传贤 西南师院学报1981.2期 从奴婢在农工商业中的地位看两汉的社会性质 马植杰 史学月刊 1981.3期 汉代输入外族的奴隶问题 范传贤 中国史研究1981.4期 论汉代“奴婢”不是奴隶 林剑鸣 学术月刊1982.3期 汉魏“奴客”辨 吕名中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81.1期 (7)娼妓、巫史 中国娼妓制度之历史的搜究 高迈 新社会科学季刊1卷3期1934.11 中国娼妓史话 徐若萍 妇女月刊 6卷6期1948.1 中国古代巫师的种类 梁钊韬 民族学研究集刊5期1946.4 释巫 瞿兑之 燕京学报 7期 1930.6 “巫”与“史”之社会学的研究 林履信 社会科学论丛4卷7期1933.1 巫咸的研究 刘铭恕 历史科学 1卷1期1933.1 (二)血缘群体与社区社会生活 1.宗族 大宗小宗说 邵君朴 社会科学论丛季刊3卷1期1937.1 史前期中国社会的亲族制 吴泽 文化建设3卷5期1937.2 文化批判季刊3卷1期1937.1 中国的宗族制度 雷海宗 社会科学(清华)2卷4期1937.7 论中国家族制度之演变及其症治 杨再芳 中国公论5卷5期1941.8 中国家族制度的演进与构成 庄泽宜 陈学恂 南方杂志 1卷 3、4期 1946.11 中国家族制度的结构与功能 庄泽宜 陈学恂 南方杂志2卷2 期 1947.5 宗法述图 岑盛之 学艺18卷7期
1947.7 论宗法制度 金景芳 东北人民大学学报1956.2期 宗法制度与等级制度是不是封建制度的特征 黄子通 北京大学学报1957.1期 论宗法制与封建制的关系――评黄子通《宗法制度与等级制度是不是封建制度的特征?》 童书业 历史研究1957.8期 漫谈阶级和家族 周约三等 河南日报 宗族、阶级、家谱 徐仑 解放日报 谈宗法制 束世j 文汇报1963. 8.20 试论封建家族的反动阶级本质 胡玉衡 郑州大学学报 宗族和阶级 岳雷 广西日报 论封建族权的反动本质 简修炜 艾周昌 华东师大学报 释宗族 斯维至 思想战线1978.1期 宗法专制与中国哲学 阎韬 中国哲学1980.4期 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 郑昌淦 红旗 1980.20期 中国家族制度与儒家伦理思想 杨亮功 食货月刊复刊11卷4期1981.7 宗法统治与中国封建社会 关履权 史学月刊1983.2期 谈封建社会的宗法家长制 李桂海 沈阳师院学报1983.4期 殷周之际农业的发达与宗法社会的产生 曾謇 食货2卷2期 1933.6 殷商的家族与亲族关系 正文 天地人月刊1卷5期1936.4 殷商家族制度与亲族制度的一个解释 董书方 食货3卷10期 1936.4 卜辞所见之殷代家族制度 葛启杨 史学年报2卷5期1938.12 关于商代的宗族组织与贵族和平民
两个阶级的初步研究 裘锡圭
文史17辑 商人族氏组织形态初探 朱凤瀚 民族论丛2辑 周金文中的宗法纪录 曾謇 食货 2卷3期1935.7 西周分封制度真相之探究 非斯 食货2卷6期1935.8 试论西周宗法制封建关系的本质
叶国庆 厦门大学学报 1956.3期 西周宗法制度的几个问题 程有为 河南师大学报1981.1期 周代宗法制度试析 郭小东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1982.4期 周代宗法制度辨说 杨英杰 辽宁师院学报1982.6期 西周春秋时代卿大夫世族内部的宗法制度 钱宗范 历史论丛2辑 试论春秋时代宗法制与君主专制的关系 王兰仲 中国史研究 1984.2期 尔雅释亲宗族考 于鬯 国学(上海大东)l卷5期1927 试论楚国的宗族制及其特点 张君 江汉论坛1984.4期 论秦的家族组织与商君的变法 曾謇 北平华北日报史学周刊 42期 论秦汉的分封制 杨宽 中华文史论丛1970.1辑 西汉分封制考略 张炳武 沈阳师院学报1983.4期 从四民月令所见到的汉代家族的生产 杨联 食货1卷6期 1935.2 一千八百年前的中国家庭 钱穆 人言 1卷29期 1934.7 2.家庭与婚姻家庭 从诗经上考见中国之家庭 胡朴安 学林6辑1941.4 中国家庭制度评议 冯亦吾 社会科学季刊1卷1期1942 读蓝氏著“中国之家庭与社会” 庄泽宜 岭南学报 7卷2期 1947.7 中国家制的演变 芮逸夫(台湾) 中央日报
中国封建时代的家庭制度 张邦炜 四川师院学报1983.3期 中国继承制度之变迁 丁国瑞
学海(湖北)11―14期 1942.3 中国四裔的幼子继承权 马长寿 文史杂志 5卷9.10期 1945.10 女子财产继承权之过去与将来 赵凤喈 东方杂志43卷6期 1947.3 试论商代“兄终弟及”的继统法与殷商前期的社会性质 王玉哲 南开大学学报1956.1期 论商代的继承制度 赵锡元 中国史研究1980.4期 是幼子继承制,还是长子继承制? 杨升南 中国史研究1982.1 鲁国的一生一及承继制度 高耘晖 食货2卷12用1935.11 (2)婚姻 中国古代婚姻思想之检讨 王舍鱼 新东方(上海)1卷5期
1940.6 婚姻制度的沿革 周g 妇女杂志 1卷 2期 1940.10 由中国亲属名词上所见之中国古代婚姻制 冯汉骥 齐鲁学报1期 1941.1 中国婚姻制度考略 敬止歧 国民杂志1卷3期1941.3 谈谈中国的婚姻风俗 非斯 学艺 2辑 1942.1 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 王| 中日文化3卷1期1943.1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几种现象 李玄伯 史学集刊4彻1944.8 中国收继婚风俗研究导言 董家遵 民主与科学 1卷9、10期
婚姻和家庭在历史上的演变 马起 东北人民大学学报1956.6期 中国婚姻、家庭制度与立法的历史发展 潘祜周等 湘潭大学学报 1982.1期 中国原始社会群婚制度论证 正文 天地人月刊1卷6期 1936.5 中国原始婚姻的诸形态 刘兴唐 文化批评 4卷 1期 1937.1 略论仰韶文化的群婚和对偶婚 王珍 考古1962.7期 对于群婚制时期是否存在家庭形式的理解 金炽 光明日报
人类婚姻形式的重要发展阶段――群婚 程德祺 化石1979.2期 原始婚姻初探 王可宾 史学集刊 1983.3期 对《论群婚》一点意见 唐鸣
中国社会科学1983.4期 古代族外婚制的发达 曾謇 食货 2卷 8期 1935.9 中国史书上的族外婚痕迹 刘凤翥 辽宁师院学报1978.3期 中国古代的父系家庭及其亲属称谓 徐中舒 四川大学学报 1980.1期 殷商时代的妇女、婚姻及族制 毛起R 中国杂志 1卷1期 1947.2 春秋时代之男女风纪 杨筠如 语历所周刊2卷19期1928.3 先秦时代的宗教与婚丧 陈应槐 民俗1卷1期1936.9 先秦时代之不婚 陈贻祥 法学季刊4卷8期1931.4 诗经中的周代男女关系 丁宵汉 文化建设2卷1期1935.10 论周代婚制 王焕镳 学衡 8期 1922.8 春秋时的男女关系与婚姻习惯 顾颉刚 学术4辑1940.5 郑卫风里的爱情描写 冰心 世界旬刊9期1932.7 由“丞”“报”等婚姻方式看社会制度的变迁 顾颉刚 文史14、15辑 从婚姻制看《诗经》里的情歌 王宗华 思想战线 1979.3期 从西周春秋时代的家庭婚姻制说说《诗经?国风》言情诗的性质 郭人民 开封师院学报1979.4期 从“古歌”看古代婚姻制度的演变 姜彬 社会科学1980.6期 周朝的婚姻制度 刘祥成 四川师院学报1981.4期 有关周代婚姻制度的几个问题 王文君 四川师院学报1982.3期 秦律婚姻家庭关系探索 程天权 政治与法律丛刊 1982.3期 封建帝王的多妻制 君实 大公报(沪) 半亚血族群婚制――媵 丁山 新建设4卷1期1951 古代媵、妾制 向黎 文史知识 1982.5期 西汉时期一夫多妻制之盛行 娄景斐 成大史学杂志 1卷2期 1929 两汉多妻的家庭 吴景超 金陵学报1卷1期1931.5 春秋战国时代再嫁之俗 张周勋 北平晨报艺圃、29、30 两汉寡妇再嫁之俗 吴景超 清华周刊 37卷 9、10期
1932 论汉唐时代的离婚 董家遵 社会研究季刊1卷1期1935.10 妇人七出与再嫁 菱公 古今40期 1944.2 女子再嫁问题之历史的演变 聂崇峡 大中1卷4期1946.4 中国离婚制度的研究 冰清 中日文化1卷4期1941.7 汉代男女和私通的风俗 张周勋 北平晨报艺圃 、12、13、15、16、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应用写作文书、高等教育、专业论文、外语学习资料、各类资格考试、中国社会史论文目录索引34等内容。 
 A.题录 B.索引 C.文摘 D.目录 10、逻辑运算符...T=中文信息处理 31、期刊论文记录中的“文献出处”...讲稿、样品、样机、实物等,存在于大自然和人类社会...  《历史研究》中近代史论文目录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中国近世史研究论文...对知识分子社会角色的探索 、 郑成林:商会与近现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  中国社会史论文目录索引_历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中国社会史论文索引说明: 1.本索引著录社会史专题论文,以及含有大量社会史内容的论文。论文包 括中国的(含台湾...  中国社会史论文索引_历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中国社会史论文索引中国社会史论文索引(3.6)简目 一 等级身份与职业生活 1 社会结构总论 2 法律对等级...  第十二届中国社会史论文集目录_历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 第十二届中国社会史论文集目录_历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第十二...  中国社会史论文索引()宋辽金元明清部分_历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采集瑶山风俗物品目录 黄季庄 语历所周刊 4 卷 46、47 期 1928 广西瑶民...  《日本研究经学论著目录 》 林庆彰主编,台北 》 “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 1993 年印行。 史学类专题索引《中国史学论文索引》中国社会科学...  (附论文目录) 田人隆 评《试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的若干观点 读史...评介 读者来信 谥号非尊号 周一良 王育济 本刊一九八一年目录索引 1982 年第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封建社会人身依附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