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学明 有多少黑学明,黑学明同名同姓的明星

不好意思哦,没有找到这样条件的人,换个条件试试吧~
北京体育大学
大连外国语学院
中央民族大学
青岛远洋船员学...
姓名测算(纯属娱乐,仅供博君一笑)
三才 (平):
成功运气似佳,但却苦闷繁多。惟其数理极佳,故可得发展,改善境遇,获得平安。  
基运 (但天格为9或10时,则天格地格相克而为凶兆。):
成功 (凶):
吉祥,但成功难,虽用尽苦心,达到目的较迟缓,易患肠胃病。  
人际 (凶):
稍有执拗性格或怪癖,猜疑心强,鄙视他人,但略有侠义之心,如能培养温和的涵养,也可渐进佳境。易患腹部、皮肤病。  
其个性隐忍不动,意志坚定,善耐困难。表面温和,内含怒气,也有固执倾向变怪者。较好异性,猜疑心重,嫉妒心强,故易损害健康,切宜警戒。
周学明 的五格
周学明 都来自哪里?
周学明 都在做什么?
和 周学明 同名/同姓的名人
寻找更多缘分
看人人网上谁和你同年同月同日生
看人人网上还有哪些同学和学长
看人人网上还有哪些同事
周学明88分
周学明 姓名配对的指数有多高?在下方输入对方姓名,即可测算出两人的关系哦!
生日密码&nbsp
进入自己的生日页面,结识同月同日出生的朋友,还能了解自己的星座运势和默契星座哦
热门姓名推荐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我的图书馆
&  我于民国元年(),曾写一文曰《》,此后陆陆续续写了些文 字,十六年汇刻一册,名曰《宗吾臆谈》,中有一文,曰《解决社会问题之我见》。十七年扩大之为一单行本,曰《社会问题之商榷》。近年复有些新感想,乃将历年所作文字,拆散之,连同新感想,用随笔体裁,融合写之,名曰《厚黑丛话》。自民国二十四年八月一日起,每日写一二段,在成都《华西日报》发表,以约有二万字为一卷,每两卷印一单行本,现已写满六卷。我本是闲着无事,随意写来消遣,究竟写若干长,写至何时止,我也无一定计划,如心中高兴,就长期写去,如不高兴,随时都可终止。惟文辞过于散漫,阅者未免生厌,而一般人所最喜欢者,是听我讲厚黑学,因将二十三年北平所印《厚黑学》单行本,略有点窜,重行付印,用供众览。
  许多人劝我把《宗吾臆谈》和《社会问题之商榷》重印,我觉得二书有许多地方,应该补充,叫我一一修改,又觉麻烦,因于丛话中,信笔写去,读者只读丛话,即无须再读二书,因二书的说法和应该补充之点,业已融化丛话中了。
  十六年刊《宗吾臆谈》,李君澄波,周君雁翔,曾作有序。十七年刊《社会问题之商榷》,吴君毓江,郝君德,姚君勤如,仔耘,均作有序。一并刊列卷首,聊作《厚黑丛话提要》,俾读者知道丛话内容之大概,茍无暇晷,即无须再读丛话。
  《宗吾臆谈》和《社会问题之商榷》,业已各检二本,寄存图书馆,因忆自非家中尚有数本,撮取来一并邮寄、北平及其他图书馆存储,借表现在所写《厚黑丛话》与昔年思想仍属一贯也。
  二十五年四月十二日李宗吾于成都。 厚黑学一般多用于古代官场,如明朝“”时的造反专家——道衍,他就是厚黑学学得极其出色的代表。
  先生认为,厚黑学分三步功夫,第一步是“厚如城墙,黑如煤炭”。城墙虽厚,可用火炮轰破;煤炭虽黑,但颜色可憎,众人不愿接近它。第二步是“厚而硬,黑而亮”。同第一步功夫相比虽有天壤之别,叮毕竟有形有色,别人经过细心观察便可看出蛛丝马迹。第三步是“厚而无形,黑而无色”,进入“无声无嗅,无形无色”之境界。臻于此境,就可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锐不可挡、所向披靡。厚黑术被封建政治家奉为圭臬,是其争权夺利的锦囊妙计。离间政治家未必懂政治学,但不能不通厚黑学。
  告读者:厚黑学就好比多了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害人也可以救人,既可以创造也可以破坏,既可以攻击也可以抵御,既可以脱离危机也可以制造麻烦,好坏全在使用厚黑者!切忌慎用。
  李宗吾先生曰:“用厚黑以图谋一己之私利,是极卑劣之行为;用厚黑以图谋众人公利,是至高无上之道德。
  代序一 被忽略的大师
  代序二 蜀中楚狂人
  代序三 赤诚相见之独尊
  代序四 狂狷嘲世一教主
  二 厚黑学
  三 厚黑经
  四 厚黑传习录
  五 结论
  附:古文体之《厚黑学》
  自序一
  自序二
  一 性灵与磁电
  二 孟荀言性争点 三 宋儒言性误点
  四 告子言性正确
  五 心理依力学规律而变化
  六 人事变化之轨道
  七 世界进化之轨道
  八 之修正
  九 学说之修正
  十 我国古说含有力学原理
  十一 经济、政治、外交三者应采用合力主义
  致读者诸君
  厚黑丛话卷一
  厚黑丛话卷二
  厚黑丛话卷三
  厚黑丛话卷四
  厚黑丛话卷五
  厚黑丛话卷六
  怕老婆的哲学
  自序一
  自序二
  一 与诸教之关系
  二 与蜀学
  三 宋儒之道统
  四 中西文化之融合
  一、公私财产之区分
  二、人性善恶之研究
  三、世界进化之轨道
  四、解决社会问题之办法
  五、各种学说之调和
  一、迂老自述(李宗吾自传)
  二、我的思想统系386
  附录宗吾家世
  后记  
 李宗吾原名世全,入学后改名世楷,字宗儒,意在宗法儒教,尊奉孔夫子。二十五岁时,他的思想发生重大转变,认为与其宗法孔孟之道,不如宗法自己,故改名为宗吾。他早年加入,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历任中学校长、省议员、省教育厅副厅长及督学等职。他为人正直,聪颖机智,治学严谨,几十年间目睹人间冷暖,看透,世态炎凉,愤而写出了《厚黑学》一书,并冠以独尊之笔名,旨在取“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之意。从此便以“”自号,开创了“厚黑学派”的一家之言,李宗吾也因此被誉为“影响中国二十世纪的十大奇才怪杰”之一。
  自从李宗吾先生的《厚黑学》问世以来,其影响巨大,但绝大部分版本的《厚黑学》在内容上都是大同小异,以“厚黑经”为主,而对李宗吾先生是如何创立“厚黑学”,又如何运用这一原理去分析、哲学以及当时的社会现实问题,都付诸阙如。而此次出版的《厚黑学全本》一书是在《厚黑学》底稿的基础上进行整理而成的,并查阅了大量的学术著作和三四十年代的报刊,重新发掘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书中收录了李宗吾先生有关“厚黑学”的全部经典著述,正可以弥补之前各种版本所存在的不足,使人们不但可以了解“厚黑学”的精髓,还可以看到李宗吾先生运用他所创立的学说对社会、政治问题所进行的鞭辟入里的论述,其生花妙笔,往往出人意料、惊世骇俗、振聋发聩,令人拍案叫绝。
  千古不传的成功秘诀。吾将苦研数十载英雄豪杰的成功秘诀发现出来,将此著与书――厚黑学,其书分三步功夫。第一步是厚如城墙,黑如煤炭;第二步是厚而硬,黑而亮;第三步是厚而无形,黑而无色。其类共有九大类:1、人性弱点厚黑真言;2、进退有方厚黑怕经;3、做事为人厚心奇学;4、小人之智厚黑心术;5、立身行世面厚心黑;6、成败铁规厚黑秘诀;7、待人处世厚黑之道;8、求人办事厚黑妙法;9、能言善辩厚话黑说。 总之,由三代以至于今,王侯将相,豪杰圣贤,不可胜数,苟其事之有成,何一不出于此。书册俱在,事实难诬,读者倘能本我指示的途径,自去搜寻,自然,。
  世间学说,每每误人,惟有李宗吾铁论《厚黑学》不会误人。知已而又知彼,既知病情,又知药方。西洋镜一经拆穿,则,百怪毕现。受厚黑之牺牲者必少,实行厚黑者无便宜可占。大诈大奸,亦无施其技矣。于是乎人与人之间只得赤诚相见,英雄豪杰,攘夺争霸,机诈巧骗,天下攘攘,亦可休矣。李先生之《厚黑学》有益于世道人心,岂浅鲜哉!读过中外古今书籍,而没有读过李宗吾《厚黑学》者,实人生憾事也!
  李宗吾先生结论曰,他把这些人的故事,反复研究,才将千古不传的成功秘诀发现出来。一部,必须持此观点,才读得通,这种学问,原则上很简单,运用起来却很神秘,小用小效,大用大效,故他以“厚黑教主”自居,努力说法,普度众生。
  最初的厚黑学并不像后来流传的各种版本,也没有所谓的厚黑经和厚黑传习录,而是一篇文言文体的文章,其中不少句式都是套用的的句式。这篇文言文体在李宗吾所有文章为唯一一篇,以后的各种厚黑学著作以及1949年之后坊间各种粗制滥造的厚黑学,均以此为蓝本,兹抄录如下:
  “吾自读书识字以来,见古之享大名膺厚实者,心窃异之。欲究其致此之由,渺不可得:求之六经群史,茫然也;求之诸子百家,茫然也;以为古人必有不传之秘,特吾人赋性愚鲁,莫之能识耳。穷索冥搜,忘寝与食,如是者有年。偶阅三国志,而始恍然大悟曰:得之矣,得之矣,古之成大事者,不外面厚心黑而已!三国英雄,曹操其首也,曹逼天子,弑皇后,粮罄而杀主者,昼寝而杀幸姬,他如吕伯奢、孔融、杨修、董承付完辈,无不一一屠戮,宁我负人,无人负我,其心之黑亦云至矣。次于操者为刘备,备依曹操、依吕布、依袁绍、依刘表、依孙权,东窜西走,寄人篱下,恬不知耻,而稗史所记生平善哭之状,尚不计焉,其面之厚亦云至矣。又次则为孙权,权杀关羽,其心黑矣,而旋即讲和,权臣,其面厚矣,而旋即与绝,则优有未尽黑未尽厚者在也。
  总而言之,心至黑,备之面至厚,权之面与心不厚不黑,亦厚亦黑。故曹操深于黑学者也;刘备深于厚学者也;孙权与厚黑二者,或出焉,或入焉,黑不如操,而厚亦不如备。之三子,皆英雄也,各出所学,争为雄长,天下于是乎三分。迨后,三子相继而殁,司马氏父子乘时崛起,奄有众长,巾帼之遗而能受之,而忍欺之,盖受曹刘诸人孕育,而及其大成者,三分之天下,虽欲不混一于司马氏不得也。诸葛武侯天下奇才,率师北伐,志决身歼,卒不能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王佐之才,固非厚黑名家之敌哉!”
  吾于是返而求之群籍,则响所疑者,无不涣然冰释。既以汉初言之,项羽喑哑叱咤,千人皆废,身死东城,为天下笑,亦由面不厚,心不黑,自速其亡,非有他也。鸿门之宴,从范增计,不过举手之劳,而太祖高皇帝之称,羽已安坐而享之矣;而乃徘徊不决,俾沛公乘间逸去。垓下之败,亭长机船以待,羽则曰:籍与八千江东弟子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总彼不言,籍独不愧乎于心乎?噫,羽误矣!人心不同,人面亦异,不一审他人所操之术,而曰此天亡我,非占之罪也,其不谬哉?沛公之黑,由于天纵,推孝惠于车前,分杯羹于俎上,韩彭菹醢,兔死狗烹,独断与心,从容中道。至其厚学,则得自张良,良之师曰圯上老人,良进履受书,顿悟妙谛,老人以王者师期之。良为他人言,皆不省,独沛公善之,尽得其传。项王忿与挑战,则笑而谢之;郦生则其倨见长者,则其而延之上坐;韩信乘其困于,求为假王以镇齐,亦始怒之,而终忍之;自非深造有得,胡能豁达大度若是?至私辟阳侯,佯为不知,尤其显焉者。彼其得天既厚,学养复深,于流俗所传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伦,廓而清之,翦灭群雄,传祚四百余载,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楚汉之际,有一人焉,厚而不黑,卒归于败者,韩信是也。胯下之辱,信能忍之,其厚学非不忧也。后为齐王,果听蒯通说,其贵诚不可言。奈何惓(juàn)于解衣推食之私情,贸然曰: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长乐钟室,身首异处,夷及三族,有以也。楚汉之际,有一人焉,黑而不厚,亦归于败者,范增是也。沛公破咸阳,系子婴,还军灞上,秋毫无犯,增独谓其志不在小。必欲。既而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增大怒求去,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夫欲图大事,怒何为者!增不去,项羽不亡,苟能稍缓须臾,阴乘刘氏之敝,天下事尚可为;而增竟以小不忍,亡其身,复亡其君,人杰固如是乎?
  夫厚黑之为学也,其法至简,其效至神,小用小效,大用大效。沛公得其全而兴汉,司马得其全而兴晋;曹操刘备得其偏,割据称雄,炫赫一世。韩信范增,其学亦不在曹刘下,不幸遇沛公而失败,惜哉!然二子虽不善终,能以一得之长,显名当世,身死之后,得于史传中列一席地,至今犹津津焉乐道之不衰,则厚黑亦何负于人哉?由三代以迄于今,帝王将相,不可胜数,苟其事之有济,何一不出于此?书策具在,事实难诬。学者本吾说以求之,自有豁然贯通之妙矣。
  世之论者,动谓成败利钝,其权不操于人,而操于天。不知惟厚惟黑,为人力所能尽。吾人处世,当竭其所能尽之力,以战胜乎不可必之天。而天降祸于吾也,吾必反躬自省,吾行而未修乎,吾则改图焉,吾行而已至乎,吾则加勉焉;所造果精,彼苍自退而听命。若浅尝辄止,而归咎于厚黑之无灵,厚黑岂任受哉?天之生人也,予以面而厚即随之,予以心而黑即随之,面与心先天也,厚与黑根于先天者也。自形式观之,瑰然一面,广不数寸,藐乎一心,大不盈掬,精而察之,其厚无限,其黑无伦,举世之富贵功名宫室妻妾衣服舆马,靡不于此区区间求之自足,造物之妙,诚有不可思议者!人之智慧,有时而穷,人之精神,有时而困,惟厚黑,予生俱生,阅世愈多,其功愈著。得其道者,磨之不薄,洗之不白。面可毁,心可死,而厚黑之灵,亘万古而不可灭,则知人禀于天者富,而天之爱乎人者笃矣。
  世之衰也,邪说充盈,真理汩没,下焉者,诵习感应篇阴(左耳右上少下马)文,沉迷不返;上焉者,狃于礼义廉耻之习,破碎吾道,弥近理而大乱真。若夫不读书不识字者,宜乎至性未漓,可与言道矣;乃所谓善男信女,又幻出城隍牛头马面刀山剑树之属,以慑服之、束缚之,而至道之真,遂隐而不见矣。我有面,我自厚之;我有心,我自黑之,取之裕如,无待于外。钝根众生,身有至宝,弃而不用,薄其面而为厚所贼,白其心而为黑所欺,穷蹙终身,一筹莫展,此吾所以叹息痛恨上叩而代诉不平也。虽然,厚黑者,秉彝之良。行之非艰也。愚者行而不著,习而不察;黠者阳假仁义之名,阴行厚黑之实。大道锢蔽,无所遵循,可哀也已!
  有志斯道者,毋忸怩尔色,与厚太忒;毋坦白尔胸怀,与黑违乖。其初也,薄如纸焉,白如乳焉。日进不已,由分而寸而尺而寻丈,乃垒若城垣然。由乳色而灰色而青蓝色,乃黯若石炭然。夫此犹其粗焉者耳;善厚者必坚,攻之不破;善黑者有光,悦之者众。然犹有迹象也:神而明之者,厚而无形,黑而无色,至厚至黑,而常若不厚不黑,此诚诣之至精也。曹刘诸人,尚不足以语此。求诸古之大圣大贤,庶几一或遇之。吾生也晚,幸窥千古不传之秘,先觉觉后,舍我其谁?亟发其凡,以告来哲。,引而不发,跃如也。举一反三,贵在自悟。老子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闻吾言而行者众,则吾道伸;闻吾言而笑者众,则吾道绌。伸乎绌乎?吾亦任之而已。
  李宗吾把这篇文字写出来之后,廖绪初果然就为他做了个序,谢绶青随后也为他做了个跋。廖绪初的序曰:
  “吾友独尊先生,发明厚黑学,恢诡谲怪,似无端崖;然考之古今中外,验诸当世大人先生,举莫能外,诚宇宙间至文哉!世欲业斯学而不得门径者,当不乏人。特劝先生登诸报端,以飨后学。异日将此理扩而充之,刊为单行本,普渡众生,同登彼岸,质之独尊,以为何如?
  民国元年 三月淡然
  谢绶青的跋曰:
  “独尊先生厚黑学出,论者或以为讥评末俗,可以导人为善;或以为凿破混沌,可以导人为恶。余则曰:厚黑学无所谓善,无所谓恶,如利刃然,用以诛盗贼则善,用以屠良民则恶,善与恶,何关于刃?用厚黑以为善则为善人,用厚黑以为恶则为恶人,于厚黑无与也。读者当不以为谬。谢绶青跋摘自《被忽略的大师——李宗吾传》
  我自读书识字以来,就想为英雄豪杰,求之,茫无所得,求之,与夫廿四史,仍无所得,以为古之为英雄豪杰者,必有不传之秘,不过吾人生性愚鲁,寻他不出罢了。穷索冥搜,忘寝废食,如是者有年,一旦偶然想起三国时几个人物,不觉恍然大悟曰:得之矣,得之矣,古之为英雄豪杰者,不过面厚心黑而已。
  英雄,首推,他的特长,全在心黑:他杀,杀孔融,杀,杀董承伏完(非史实——读者按),又杀皇子,悍然不顾,并且明目张胆地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心子之黑,真是达于极点了。有了这样本事,当然称为一世之雄了。其次要算刘备,他的特长,全在于脸皮厚:他依曹操,依吕布,依,依孙权,依,东窜西走,寄人篱下,恬不为耻,而且生平善哭,做的人,更把他写得惟妙惟肖,遇到不能解决的事情,对人痛哭一场,立即转败为功,所以俗语有云:“的江山,是哭出来的。”这也是一个有本事的英雄。他和曹操,可称双绝;当著他们煮酒论英雄的时候,一个心子最黑,一个脸皮最厚,一堂晤对,你无奈我何,我无奈你何,环顾诸人,卑鄙不足道,所以曹操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此外还有一个,他和刘备同盟,并且是郎舅之亲,忽然夺取,把杀了,心之黑,仿佛曹操,无奈黑不到底,跟著向蜀请和,其黑的程度,就要比曹操稍逊一点。他与曹操比肩称雄,抗不相下,忽然在驾下称臣,脸皮之厚,仿佛刘备,无奈厚不到底,跟著与魏绝交,其厚的程度也比刘备稍逊一点。他虽是黑不如操,厚不如备,却是二者兼备,也不能不算是一个英雄。他们三个人,把各人的本事施展开来,你不能征服我,我不能服你,那时候的天下,就不能不分而为三。后来曹操、刘备、孙权,相继死了,司马氏父子乘时崛起,他算是受了曹刘诸人的薰陶,集厚黑学之大成,他能欺人孤儿,心之黑与曹操一样;能够受巾帼之辱,脸皮之厚,还更甚于刘备;我读史见司马懿受辱巾帼这段事,不禁拍案大叫:“天下归司马氏矣!”所以得到了这个时候,天下就不得不统一,这都是“”。
  诸葛武侯,天下奇才,是三代下第一人,遇著司马懿还是没有办法,他下了“”的决心,终不能取得中原尺寸之地,竟至呕血而死,可见王佐之才,也不是厚黑名家的敌手。我把他几个人物的事,反复研究,就把这千古不传的秘诀,发现出来。一部二十四史,可以一贯之:“厚黑而已 。”兹再举汉的事来证明一下。
  拔山盖世之雄。咽鸣叱吒,千人皆废,为什么身死,为天下笑!他失败的原因,所说:“,”两句话,包括尽了。妇人之仁,是心有所不忍,其病根在心子不黑;匹夫之勇,是受不得气,其病根在脸皮不厚。鸿门之宴,项羽和,同坐一席,项庄已经把剑取出来了,只要在刘邦的颈上一划,“太高皇帝”的招牌,立刻可以挂出,他偏偏徘徊不忍,竟被刘邦逃走。垓下之败,如果渡过,卷土重来,尚不知鹿死谁手?他偏偏又说:“籍与子弟八千人,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我念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这些话,真是大错特错!他一则曰:“无面见人”;再则曰:“有愧于心 。”究竟高人的面,是如何长起得,高人的心,是如何生起得?也不略加考察,反说:“此天亡我,非战之罪”,恐怕上天不能任咎吧。
  我们又拿刘邦的本事研究一下,史记载:项羽问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斗力。”请问笑谢二字从何生出?刘邦见郦生时,使两女子洗脚,郦生责他倨见长者,他立刻辍为之谢。还有自己的父亲,身在俎下,他要分一杯羹;亲生儿女,孝惠,楚兵追至,他能够推他下车;后来又杀韩信,杀彭越,“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请问刘邦的心子,是何状态,岂是那”妇人之仁,匹夫之勇”的项羽,所能梦见?著本纪,只说刘邦隆准龙颜,项羽是重瞳子,独于二人的面皮厚薄,心之黑白,没有一字提及,未免有愧良史。刘邦的面,刘邦的心,比较别人特别不同,可称天纵之圣。
  黑之一字,真是“生和安行,从心所欲不逾矩”,至于厚字方面,还加了点学历,他的业师,就是三杰中的张良,的业师,是圮上老人,他们的衣钵真传,是彰彰可考的。圮上受书一事,老人种种作用,无非教张良脸皮厚罢了。这个道理,的留侯论,说得很明白。张良是有夙根的人,一经指点,言下顿悟,故老人以王者师期之。这种无上妙法,断非钝根的人所能了解,所以史记上说:“良为他人言,皆不省,独沛公善之,良曰,沛公殆天授也。”可见这种学问,全是关乎资质,明师固然难得,好徒弟也不容易寻找。韩信求封齐王的时候,刘邦几乎误会,全靠他的业师在旁指点,仿佛现在学校中,教师改正学生习题一般。以刘邦的天资,有时还有错误,这种学问的精深,就此可以想见了。刘邦天资既高,学历又深,把流俗所传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伦,一一打破,又把礼义廉耻,扫除净尽,所以能够平荡群雄,统一海内,一直经过了四百几十年,他那厚黑的余气,方才消灭,汉家的系统,于是乎才断绝了。
  的时候,有,脸皮最厚,心不黑,终归失败,此人为谁?就是人人知道的韩信。胯下之辱,他能够忍受,厚的程度,不在刘邦之下。无奈对于黑字,欠了研究;他为齐王时,果能听的话当然贵不可言,他偏偏系念著刘邦解衣推食的恩惠,冒冒昧昧地说:“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后来钟室,身首异处,夷及九族。真是咎由自取,他讥诮项羽是妇人之仁,可见心子不黑,作事还要失败的,这个大原则,他本来也是知道的,但他自己也在这里失败,这也怪韩信不得。
  同时又有一个人,心最黑,脸皮不厚,也归失败,此人也是人人知道的,姓范名增。刘邦破咸阳,系子婴,还军坝上,秋毫不犯,千方百计,总想把他置之死地,心子之黑,也同刘邦仿佛;无奈脸皮不厚,受不得气,汉用计,间疏楚君王,增大怒求去,归来至,疽后背死,大凡做大事的人,那有动辄生气的道理?”增不去,项羽不亡”,他若能隐忍一下,刘邦的破绽很多。随便都可以攻进去。他忿然求去,把自己的老命,把项羽的江山,一齐送掉,因小不忍,坏了大事,苏东坡还称他为人杰,未免过誉?
  据上面的研究,厚黑学这种学问,法子很简单,用起来却很神妙,小用小效,大用大效,刘邦司马懿把它学完了,就统一天下;曹操刘备各得一偏,也能称孤道寡,割据争雄;韩信、范增,也是各得一偏,不幸生不逢时,偏偏与厚黑兼全的刘邦,并世而生,以致同归失败。但是他们在生的时候,凭其一得之长,博取王侯将相,烜赫一时,身死之后,史传中也占了一席之地,后人谈到他们的事迹,大家都津津乐道,可见厚黑学终不负人。
  上天生人,给我们一张脸,而厚即在其中,给我们一颗心,而黑即在其中。从表面上看去,广不数寸,大不盈掬,好像了无奇异,但,若精密的考察,就知道它的厚是无限的,它的黑是无比的,凡人世的功名富贵、宫室妻妾、衣服车马,无一不从这区区之地出来,造物生人的奇妙,真是不可思议。钝根众生,身有至宝,弃而不用,可谓天下之大愚。
  厚黑学共分三步功夫,第一步是“厚如城墙,黑如煤炭”。起初的脸皮,好像一张纸,由分而寸,由尺而丈,就厚如城墙了。最初心的颜色,作乳白状,由乳色而炭色、而青蓝色,再进而就黑如煤炭了。到了这个境界,只能算初步功夫;因为城墙虽厚,轰以大炮,还是有攻破的可能;煤炭虽黑,但颜色讨厌,众人都不愿挨近它。所以只算是初步的功夫。
  第二步是“厚而硬,黑而亮”。深于厚学的人,任你如何攻打,他一点不动,刘备就是这类人,连曹操都拿他没办法。深于黑学的人,如退光漆招牌,越是黑,买主越多,曹操就是这类人,他是著名的黑心子,然而中原名流,倾心归服,真可谓“心子漆黑,招牌透亮”,能够到第二步,固然同第一步有天渊之别,但还露了迹象,有形有色,所以曹操的本事,我们一眼就看出来了。
  第三步是“厚而无形,黑而无色”。至厚至黑,天上后世,皆以为不厚不黑,这个境界,很不容易达到,只好在古之大圣大贤中去寻求。有人问:“这种学问,哪有这样精深?”我说:“儒家的中庸,要讲到'无声无臭’方能终止;学佛的人,要讲到'菩提无树,明镜非台’,才算正果;何况厚黑学是千古不传之秘,当然要做到'无形无色’,才算止境”。总之,由三代以至于今,王侯将相,豪杰圣贤,不可胜数,苟其事之有成无一不出于此;书册俱在,事实难诬,读者倘能本我指示的途径,自去搜寻,自然左右逢源,头头是道。
&&&为人处世非有“厚”的功夫不可。如果为人内向须腆,不能忍受各种在处世交往中的屈辱,过于顾及自己的虚荣心,就不能够与朋友和敌人相处,更不可能抓住机会显示自己,即使本身有出众的才智,也会淹没在芸芸众生里面,这是非常可惜的。
&&&&我们主张“黑”,我们绝不是强调在世间行使恶,只是为了每一个人以合适的方式在一生中赢得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黑”也绝不能“不择手段,放弃道德,只要对自己的名利有益,就毫不犹豫地使用它”。这里我们所说的“黑”,不是简单的诡计多端、狡诈阴险,它更包容了睿智、谋略与高瞻远瞩的深刻内涵。谁要想充分实现自我的价值与质量,谁就要拥有较别人更多的智慧与韬略,这是现代人要成功所必需的。
&&&&厚黑学是当今社会上每个人所必须知道的学问,无论你是领导、普通人或商人。
&&&&作为领导,你必须清楚地知道:社会是一个旋转的大舞台,处世是一道难解的方程,解题的诀窍在于你怎样去管人。因为,从古至今,“仕途”是改变人生命运的一条天梯。为官一处、造福一方,恐怕是每一位领导者的理想。身为领导者你只有在管人时学会毛遂自荐、背靠大树、不耻下问、忍辱负重的领导坚忍术,杀一儆百、以毒攻毒、铁面无私、除恶务尽等领导立威术,以及忍与伸、捧与杀、炎与浮、赏与罚的领导对抗术。这样,你所管辖的范围内的人才会服从于你,让他们更为敬重于你,你才会成为更有魅力的一位领导人,只有学会这些管人的艺术,才是你作为领导者终身受益的法宝。在形形色色的社会中,明辨是非十分重要。在未看清是非曲直,宁可装做涂不行动,而不可装聪明轻举妄动。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并不是什么时候都需要明明白白的,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出于全局考虑,需要使用一点模糊的领导术。面对危难为官者要能忍能伸,方显领导本色。君子要屈而有度,不要英雄气短。因此,领导者只有能屈能伸才能堪称楷模。既然,从政者必须屈能伸,能柔能刚,亦宽亦严,亦恩亦威。因此,对待下属既要有软的一手,也要有硬的一手,只有恩威并用,才能直正树立大正的官威。
&&&&作为普通人,你同样需要学会用厚黑学中的学问学会处世。人生在世,每时每刻都不离开与人打交道,待人处世与每个人的关系,犹如鱼得水一样,须臾不可分离。然而,世事如井水,如何探得其中深浅,最终达到如鱼得水的境地,却需要下一番功夫。俗话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亦文章。就是其中的一个深知的处世哲理。
&&&&在世时变迁的社会中,在世事纷繁、人心不古,为人处世举步维艰的时候,我们怎样才能在越来越复杂的社会中站稳脚跟、呼风唤雨、左右逢源、一帆风顺地使自己的人生更为完美呢?古人日:君子立身处事贫贱不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然而,能真正做到的人越来越少,但,只要你本着仁爱处世、以宽待人的原则,相信你的人生定会放出灿烂的光芒。
&&&&作为商人,在经商方面更要有一套自己的手段,这样我们才不会在竞争激烈的商场中被对手打倒。因为,自古商场,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尤其是现代商战,竞争更为残忍和激烈,要想在决逐中获胜,并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懂得现代商战中的经营之道、运作之术、致胜之法。纵观古今历史,经商不过是“软”、“硬”两手,对商家而言,其守业、合作、谋利、分享等种种经济行为,无不需要“软”道;其创业、投资、竞争、垄断、兼并等过程,更离不开“硬”术。“新经商”不仅从以上方面说明了“软”、“硬”在商界的重要性,还具体介绍了“软”、“硬”经商泰斗的一些经商法宝。纵观古今中外成功商人和企业家经营谋略,无不渗透着商界的辨证哲学。守业需要耐心,与人合作讲求诚信,谋求利益应取放有度,赢得客房更要懂得让利与人……总之,新经商不是教你妥协、退让,而是告诉你一种崭新的经营智慧。所以,要想做一个合格、成功的商人,你只有从“软硬两手”开始做起。从新经商中的“硬”招保身,以“软”招克敌,重新诠释商界成功者的不败之秘。本书是一本综合的世事书,它不仅教你如何做一位出然的领导者,让你利用“处世经”威力,你会发现自己必须掌握自己的命运,寻找自己的人生之路,而不是做别人的梦,去实现他人的理想;本书还告诉了你如何让你成为一位更有魅力的管理者。你要想在多变的社会中有一套自己的处世、做人的方法,本书一是本不得不看的经典佳作。
&&&&厚结人缘的处世经
&&&&人既是自然的,又是社会的。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免不了要和周围的人发生各种各样的交际关系。而如今世事纷繁、人心不古、为人处世举步维艰,我们怎样才能在越来越复杂的社会中站稳脚根,呼风唤雨,左右逢源,一帆风顺地逐步完善自己的人生呢?
&&&&古人云:君子立身处世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这是封建社会中理想的做人准则。然而,这并非人人都能办得到。如今,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随着经济意识的进一步强化,能真正做到的人越来越少。但中国毕竟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施“仁”、“爱”依然是社会的主流,只要你本着以厚处世、以宽待人的原则,相信你的人生定会绽放出灿烂的光芒。
厚结人缘处世之泰斗宋江
&&&&“人见人爱、人见人敬,重情谊、讲义气、竭尽忠孝”是梁山众英雄对宋江的综合评价。比如以区区十几两银子解了李逵之急,念旧情冒险暗放晁盖,为老父冒死尽孝等等忠义之举。正是凭借这种英雄襟怀,以厚处世,使得众梁山好汉一心追随宋江,至死不渝。
&&&&厚结李逵、暗放晁盖
&&&&宋江之所以在江湖上人见人爱、人见人敬,是因为他竭忠尽孝、重情谊、讲义气,一副英雄襟怀。他一旦遇上好汉,便有结交之心。这也正是他日后聚众兄弟于梁山,被推为大哥的主要原因之一。早在梁山聚义之前,他厚结李逵、暗放晁盖的举动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一日,宋江和戴宗在一酒肆遇见一位莽汉正大喊大叫,便上前探问缘由。原来这人便是李逵。宋江见他虽然鲁莽,却憨直可爱,便有结交之心,于是劝散众人,拉李逵来桌前喝酒。请看宋江是如何结交李逵的:
&&&&宋江对那莽汉说:“壮士大哥请坐。”戴宗道:“兄弟,你便来我身边坐了吃酒。”李逵道:“不耐烦小盏吃,换个大碗来筛。”宋江便问道:“恰才大哥为何在楼下发怒?”李逵道:“我有一锭大银,解了十两小银使用了。却问这主人家挪借十两银子,去赎那大银,出来便还他,自要些使用。叵耐这鸟主人不肯借与我。却待要和那厮放对,打得他家粉碎,却被大哥叫了我上来。”宋江道:“只用十两银子去取,再要利钱么?”李逵道:“利钱已有在这里了,只要十两本钱去讨。”宋江听罢,便去身边取出十两银子,把与李逵,说道:“大哥,你将去赎来用度。”戴宗要阻当时,宋江已把出来了。李逵接得银子,便道:“却是好也!两位哥哥只在这里等我一等。赎了银子便来送还,就和宋哥哥去城外吃碗酒。”宋江道:“且坐一坐,吃几碗了去。”李逵道:“我去了便来。”推开帘子,下楼去了。
&&&&戴宗道:“兄长休借这银与他便好。恰才小弟正欲要阻,兄长已把在他手里了。”宋江道:“却是为何,尊兄说这话?”戴宗道:“这厮虽是耿直,只是贪酒好赌。他却几时有一锭大银解了!兄长吃他赚漏了这个银去。他慌忙出门,必是去赌。若还赢得时,便有的送来还哥哥;若是输了时,哪里讨这十两银来拜还兄长?戴宗面上须不好看。”宋江笑道:“院长尊兄,何必见外。量这些银两,何足挂齿。由他去赌输了罢。若要用时,再送些与他使。我看这人倒是个忠直汉子。”
&&&&关键时刻,宋江施以钱财,解了李逵之急,这使李逵非常感激。
&&&&李逵得了这个银子,寻思道:“难得宋江哥哥,又不曾和我深交,便借我十两银子,果然仗义疏财,名不虚传。如今来到这里,却恨我这几日赌输了,没一文做好汉请他。如今得他这十两银子,且将去赌一赌。倘或赢得几贯钱来,请他一请也好看。”
&&&&当时三人坐下,李逵便道:“酒把大碗来筛,不耐烦小盏价吃。”戴宗喝道:“兄弟好村!你不要做声,只顾吃酒便了。”宋江分付酒保道:“我两个面前放两只盏子,这位大哥面前放个大碗。”酒保应了,下去取只碗来,放在李逵面前,一面筛酒,一面铺下肴馔。李逵笑道:“真个好个宋哥哥,人说不差了!便知我兄弟的性格!结拜得这位哥哥,也不枉了!”
&&&&虽然只是十两银子,却结交了一位好兄弟。在宋江看来,区区钱财是小事,重要的是这份兄弟情谊。李逵十分感激这份知遇之恩,从此也便一心一意地追随宋江,至死不渝。
&&&&宋江在郓城县做押司时,结拜兄弟晁盖犯了事,济州府的官差前来捉拿晁盖。宋江知道后,吃了一惊,肚里寻思道:“晁盖是我心腹弟兄。他如今犯了弥天之罪,我不救他时,捕获将去,性命便休了。”
&&&&打定了救晁盖的主意,但表面仍对前来办案的官差说:“不妨,这事容易。瓮中捉鳖,手到拿来。只是一件:这实封公文,须是观察自己当厅投下,本官看了,便好施行发落,差人去捉,小吏如何敢私下擅开?这件公事非是小可,勿当轻泄于人。”官差道:“押司高见极明,相烦引进。”宋江道:“本官发放一早晨事务,倦怠了少歇。观察略待一时,少刻坐厅时,小吏来请。”
&&&&此时晁盖正和吴用、公孙胜、刘唐在后园葡萄树下吃酒。晁盖见庄客报说宋押司在门前,便问道:“有多少人随从着?”庄客道:“只独自一个飞马而来,说快要见保正。”晁盖道:“必然有事。”慌忙出来迎接。宋江携了晁盖手,来到侧边小房里。晁盖问宋江为何来得如何惊慌。宋江道:“哥哥不知,兄弟是心腹弟兄,我舍着条性命来救你。如今黄泥冈事发了!白胜已被拿在济州大牢里,供出你等七人。济州府差人,奉着太师府钧贴并本州文书来捉你们,并以你为首犯。天幸撞在我手里!我只推说知县睡着,且教何观察在县对门茶坊里等我,以此飞马而来报你。哥哥,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若不快走时,更待甚么!我回去引他当厅下了公文,知县不移时,便差人连夜下来。你们不可耽搁。倘有些疏失,如之奈何?休怨小弟不来救你。”晁盖听了大吃一惊,道:“贤弟,大恩难报!”宋江道:“哥哥,你休要多说,只顾安排走路,不要缠障。我便回去也。”
&&&&宋江冒着生命危险来救拜把兄弟晁盖,其义不可谓不深,其情不可谓不厚。正是靠了这种深厚的情谊,宋江才获得了“呼保义”和“及时雨”的美称;正是通过大量的这样厚结义缘,才造就了江湖中宋江的美名,为日后宋江作为梁山首领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梁山聚义,义孝当先
&&&&宋江在江湖上的号召力一方面是来自于他讲义气、讲交情、对人厚;另一方面是因为在宋江的心里一直有着正统的儒家观念,他所做的全部都是为了让兄弟们共赴富贵,以取得美好的前程。不仅如此,宋江还以谦让的美德让众弟兄心悦诚服,而他对父母及朝廷的忠孝更是他日后成功的重要原因。
&&&&其一,宋江十分讲究仁义。宋江一怒之下杀了阎婆惜后,也被逼上梁山。众兄弟十分高兴,一起下去迎接。喝完接风酒,晁盖便请宋江为山寨之主,坐第一把交椅。宋江坚决不肯,便道:“哥哥差矣!感蒙众位不避刀斧,救拔宋江性命。哥哥原是山寨之主,如何却让不才坐?若要坚决如此相让,宋江情愿就死!”晁盖道:“贤弟如何这般说?当初若不是贤弟担那血海般干系,救得我等七人性命上山,如何有今日之众?你正是山寨之恩主。你不坐,谁坐?”宋江道:“仁兄,论年龄兄长也大十岁。宋江若坐了,岂不自羞?”再三推晁盖坐了第一位,宋江坐了第二位,吴学究坐了第三位,公孙胜坐了第四位。宋江道:“休分功劳高下,梁山泊一行旧头领,去左边主位上坐。新到头领,去右边客位上坐。待日后出力多寡,那时另行定夺。”众人齐道:“哥哥言之极当。”
&&&&宋江谦让山寨之主之举,更为其赢得了“义”的美名,也更加得到众位兄弟的敬重。
&&&&其二,宋江十分讲孝道。例如,宋江上山之后在筵上对众好汉道:“小可宋江,自蒙救护上山,到此连日饮宴,甚是快乐。不知老父在家,正是如何?即日江州申奏京师,必然行移济州,差落郓城县追捉家属,此事恐老父受惊,性命存亡不保。宋江想念:'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深恩,昊天罔极。’因老父生育之恩难报,暂离山寨,欲往敝乡,去家中搬取老父上山,昏定晨省,以尽孝敬,以绝挂念。不知众弟兄还肯容否?”晁盖道:“贤弟,这是件人伦中大事,养生送死,人子之道。不成我和你受用快乐,倒教家中老父吃苦!如何不依贤弟。只是众兄弟们连日辛苦,寨中人马未定。再停两日,点起山寨些少人马,一径去取了来。”宋江道:“仁兄,再过几日不妨。只恐江州行移到济州,追捉家属,这一件不好。以此事不宜迟。也不须点多人去,只宋江潜地自去,和兄弟宋清搬取老父,连夜上山来。那时使乡中神不知,鬼不觉。若还多带了人伴去时,必然惊吓乡里,反招不便。”晁盖道:“贤弟,路中倘有疏失,无人可救。”宋江道:“若为父亲,死而无怨。”宋江上梁山的当天,因心系老父安危,不顾众人劝阻,当日便独自下山去了郓城县。可见,宋江的所想所做,充分表现了他的忠义和孝顺,这也是他最为人所称道的地方。
&&&&谢金拒授,散财救困
&&&&宋江待人处世之厚,还表现在他不贪图钱财,无论是对他人还是朋友,他都解囊相助,而从不靠仗义取财,这从宋江婉拒晁盖等人赠送的谢金黄金一百两就可以看出来。
&&&&《水浒传》中记载,宋江放走晁盖之后,心里也暗自寻思:“晁盖等众人不想做下这般大事,犯了大罪,劫了生辰纲,杀了做公的,伤了何观察,又损害了许多官军人马,又把黄安活捉上山。虽是被人逼迫,事非得已,于法度上也难饶恕,怎奈兄弟情义,舍弃性命也要救他啊!”遂将此文书立成文案,行下各乡各保,自理会文卷。
&&&&一日宋江在县城外茶房吃茶,见一大汉去路边一个篦头铺里问道:“大哥,前面那个押司是谁?”篦头待诏应道:“这位正是宋押司。”那人提着朴刀,走到面前,深施一礼,说道:“押司认得小弟么?”宋江道:“足下有些面善。”那人便说找个僻静地方有话要说。两人来到酒楼上,拣个僻静阁儿里坐下。那汉倚了朴刀,解下包裹,撇在桌子底下,扑翻身便拜。宋江慌忙答礼道:“不敢拜问足下高姓?”那人道:“大恩人如何忘了小弟?”宋江道:“兄长是谁?真个有些面熟。小人失忘了。”那汉道:“小弟便是晁保正庄上曾拜识尊颜、蒙恩救了性命的赤发鬼刘唐便是。”宋江听了大惊,说道:“贤弟,你好大胆!早是没做公的看见,险些儿惹出事来!”刘唐道:“感承大恩,不惧怕死,特地来酬谢大恩。”宋江道:“晁保正弟兄们近日如何?兄弟,谁教你来?”刘唐道:“晁头领哥哥再三拜上大恩人,得蒙救子性命,如何不报。见今做了梁山泊主都头领,吴学究做了军师,公孙胜同掌兵权。林冲一力维持,火烧了王伦。山寨里原有杜迁、宋万、朱贵和俺弟兄七个,共是十一个头领。见今山寨里聚集得七八百人,粮食不计其数。只想兄长大恩,无可报答,特使刘唐赍书一封,并黄金一百两相谢押司,并朱、雷二教头。”刘唐便打开包裹,取出书来递与。宋江看罢,拽起褶子前襟,摸出招文袋。打开包儿时,刘唐取出金子放在桌上。宋江把那封书———就取了一条金子,和这书包了———插在招文袋内。放下衣襟,便道:“贤弟将此金子依旧包了,还放桌上。且坐。”刘唐吃了酒,把桌上金子包打开,要取出来。宋江慌忙拦住道:“贤弟,你听我说:你们七个弟兄,初到山寨,正要金银使用。宋江家中颇有些过活,且放在你山寨里,等宋江缺少盘缠时,却教兄弟宋清来取。”刚送走刘唐,做媒的王婆引着一个人过来见宋江。王婆指着那人对宋江说:“押司不知,这一家儿从东京来,不是这里人家。嫡亲三口儿,夫主阎公,有个女儿婆惜。他那阎公,平昔是个好唱的人,自小教得他那女儿婆惜也会唱诸般耍令。年方一十八岁,颇有些颜色。三口儿因来山东投奔一个官人不着,流落在此郓城县。不想这里的人不喜风流宴乐,因此不能过活,在这县后一个僻静巷内权住。昨日他的家公因害时疫死了,这阎婆无钱津送,停尸在家,没做道理处。央及老身做媒。我道这般时节,哪里有这等恰好。又没借换处。正在这里走头没路的,只见押司打从这里过来,以此老身与这阎婆赶来。望押司可怜见他那个,作成一具棺材。”宋江道:“原来如此,你两个跟我来,去巷口酒店里借笔砚定个帖子与你,去县东陈三郎家取具棺材。”宋江又问道:“你有使用么?”阎婆答道:“实不瞒押司说,棺材尚无,哪讨使用。其实缺少。”宋江道:“我再与你银子十两做使用钱。”阎婆道:“便是重生的父母,再长的爹娘。做驴做马报答押司。”宋江道:“休要如此说。”随即取出一锭银子,递与阎婆,自回下处去了。
&&&&在这一段文字中,宋江既对自己救人的义举没有任何的后悔,而又对送到眼前的百两黄金毫不动心,他心中的情意之笃,可以说是无与伦比。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能够对素不相识的人以重金进行救援,为死者买棺材厚葬,他的处世之厚可以说是举世无双。人缘厚结处世法
&&&&世事纷繁,人心不古,为人处世,举步维艰。我们怎样才能左右逢源,达到成功的彼岸呢?新处世学指出,结人缘关键在于情意厚,为人处世只要怀着一颗平常心,厚待周围的每一个人,你就能得到别人的敬重和推崇、鲜花和赞扬。这样,你就能品味出做人的绝佳滋味,懂得做人的真正道理。
&&&&广 结 人 缘
&&&&一、好的人缘是成功的前提
&&&&中国人成功靠人缘。没有好的人缘,不知要失去多少成功的机会,干多少事倍功半的事情。缘是一根无形的磁力线,彼此的情,全赖缘才得以相通。连结人缘,必有主动的一方,你取得主动的地位,你就是有结缘的方法,别人的情,就会向你播撒,建立了大家对你的人缘,人人都愿意为你所用,你才能成为无往而不得、所求无不遂愿的会办事儿能办事儿的人。
&&&&二、善结师缘,有助进步
&&&&许多人认为依靠自己学习、读书,很难进步。但如亲近贤能的师友,彼此探讨学习君子之道,可以养成高贵的人格,在处世待人接物上,就没有不周之处。古人有欲成大志者,必先拜访名师,求师的目的是为了养成高贵的人格,使人际交往做到有礼有节,不无周到之处。
&&&&三、乐于倾听,善于倾听
&&&&世界上不存在全知全能的人。因此,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集合众智,就成为人生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既然自己并非万能,不可能知晓一切事物,就需要用别人的忠告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要结好人缘就要培养乐于倾听、善于倾听的谦虚心胸,无论在哪一个时代,每个人都需要用谦虚的心胸来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如此则人人都会视你为知己。
&&&&四、有道君子择良缘而结
&&&&有道的君子,居家必选择风俗淳厚的乡里,出外交游必亲近学博行洁的贤士。环境对人的发展影响极大,昔日孟母择邻三迁,实有必要。
&&&&五、宽容大度,理解体谅
&&&&俗语说“千人千面”,而人心的差异和特别,则又胜过人的面孔。所以凡事要尊重别人的特点,不应该以自己的标准去评价别人,衡量一切,应该多为他人着想,凡事忍让,尊重他人的存在价值,彼此和睦相处。惟有如此,个人的智慧、潜能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交际范围才会越来越广。
&&&&六、融会贯通,左右逢源
&&&&对世间人情进行细微视察,将所学彻底融会贯通,便能灵活运用于世间各种情态,使人格亦可达于真善美的完美境界。长此以往定能有益于处世能力的提升,人际关系的左右逢源,不至于堕落成一个恶人。
&&&&七、摒除私欲,不图私利
&&&&为了求生存,人们难免有私心或私欲,完全没有私心的境界,只有圣人才能达到,一般人是无法企及的。但是,我们在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时,千万不能使自己成为私心、私利或私欲的奴隶。这是因为私心本来是出于私欲和私利而考虑的,实际上往往事与愿违,私心过重的人最后总是自食恶果。
&&&&八、保持热忱,探索真理
&&&&目光短浅,只盯着眼前,常会失去结交君子的机会,只有把目光放远,才能于纷繁中看出事物的规律、探索真理,进而才能得到别人的真正友情。善于对事物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会激起你对人的热忱,增加对社会的了解,培养出远大的眼光及洞察世事的能力。
&&&&九、识破虚假,看清真貌
&&&&看人要看到真实的人。就这一点也不要主观。观察事物,要看清它们的真实面貌。这样,无论对己对人,还是对事对物,就会有正确的判断,而正确的判断又必须以观察的真实为前提。如今社会上的种种龉龃冲突,就是因为缺乏率直的心胸,对人和事物的观察有误。
&&&&十、明辨好坏,认清价值
&&&&作为朋友,对于别人的好建议,会有三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是以感谢的心情接受,进而实行;二是意见相反,并不接受;三是断然拒绝,并怀疑别人的好意。而后两种都是对朋友有害的,处世时最好做到能分清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又能用感谢的心情接受别人的好意见。这样,不仅对个人是有益的,对朋友也是愉快的。
&&&&十一、存心仁厚,博爱互助
&&&&当今世界,看别人洋相的人多,幸灾乐祸的人多,真心诚意帮助别人的人少。其实,世间不仅人人需要帮助,人性中也有帮助别人的天性。要广结人缘,就要无私、平和地看待一切人和事物,就要怀有爱心和恻隐之心,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如此你的爱心和恻隐之心,就会像泉水一样涌流出来,朋友就会越来越多,人缘也会越来越好。
&&&&十二、遇事冷静,泰然处世
&&&&许多人失去朋友,常是因为遇事火爆,引起争吵导致关系破裂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处世中的冷静十分重要。过去,身经沙场的人,都经受过战争的紧张和激烈。在那种生死关头,要保持头脑冷静确实不易。现代生活中,虽然已经很少战争,但造成紧张的情形还是多之又多。如何培养沉着冷静、泰然处世的风范,进而能用冷静的态度观察和判断一切事物?一个人之所以失去冷静,是因为心中有杂念,如果能做到冷静、无私,那么处世就十分圆满了。
&&&&十三、谦虚学习,转益多师
&&&&生活当中,处处都有学习的机会,关键看你能否有虚心求学的态度。如果有了这种态度,在平常空泛的谈话中,也可以得到一些知识和经验。如果没有这种虚心求学的态度,就既不会随时随地反省、检讨自己,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也不能发现别人的长处,更失去良师益友。
&&&&十四、积极灵活,随机应变
&&&&人生难免坎坷和挫折。一些人遭逢此种境遇,往往一蹶不振,甚至就此了却生命。这种固执、不变通的心态,不可能拥有率直的心胸。有了率直的心胸,不但能临危不乱,也能随机应变,即时调整,更正自己的看法和做法,无论失败和打击多大,都能重整旗鼓、从头做起。
&&&&做人不可太偏激
&&&&我们在与人交往中应保持冷静的头脑、清醒的认识,客观全面地去想问题。处理事情,切忌忽左忽右,极端片面,这就要做到:
&&&&1.对人不要抱有对立情绪,不要时时处处提防别人,使自己与别人的关系经常处于紧张状态。
&&&&2.完成工作后不要滔滔不绝地自我吹嘘。你的功过大家自有评价,最好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3.与朋友相处,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但不要固执己见,听不进他人的意见。
&&&&4.做人要有责任心,与人交往要负责任,对别人委托的事和自己与别人共同参与的工作,都要主动负起责任,绝不要敷衍了事。
&&&&5.对人不要报复心太强。人与人之间难免会有些矛盾和冲突,如果受点儿委屈就耿耿于怀,便很难与人有正常的交往。
&&&&6.越是有才能越要谦虚。切忌不可狂妄自大、自命不凡,谦逊而有才干的人是最受人爱戴的;那种虽有才能但自负的人,准会在人际交往中栽跟头。
&&&&7.吹吹拍拍惹人嫌。尊重领导是正当的,但刻意追求,不择手段地竭尽吹捧奉承就另当别论了。
&&&&8.随着岁月的流失,人的社会地位会不断地发生变化,绝不要因自己职位的提高就嫌弃过去的朋友。
&&&&9.待人要平等,不要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贵贱尊卑。这种庸俗的待人方式令人生厌,大凡有头脑的人,都不会与这种势利小人做朋友。
&&&&10.在荣誉和奖励面前要谦让,在困难和责任面前要勇于承担。这样的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大家的尊重和爱戴。
&&&&11.记住别人对你的帮助,适当的时候给予回报。你对别人的帮助应视为理所当然,谁都愿意和你交朋友。
&&&&12.以德报怨,人人敬之。处理怨恨的最高尚、最明智的方法就是不计前嫌,以德报怨,化怨情为友情。
&&&&13.当你发现自己伤害了别人的时候,要及时道歉,求得别人的谅解。不能因为别人对你的伤害产生怨气就忍受不了,想方设法为自己的行为辩解甚至不承认自己有错。
&&&&处世难,人心莫测
&&&&一、虚怀若谷,待人以善
&&&&在一个地方住着一个年迈的神仙,他掌握着智慧,问他什么问题,他都能准确无误地答出来。
&&&&有一天,村里的孩子王把孩子们召集起来,对他们说:“我有一个好主意,我问的问题,那老家伙肯定答不出来。我捕到一只小鸟,我把它捂在手里,问那老家伙是死的还是活的,如果他回答是'活的’,我就假装不知,悄悄掐死它;如果他回答是'死的’,我就让小鸟飞走。”
&&&&于是,一群孩子拥到神仙那儿,孩子王问神仙:“老神仙,你知道我手里的小鸟是活的还是死的?”
&&&&神仙沉默片刻,开口说:“孩子啊,这个答案握在你的手里。”
&&&&是呀!今天的人们如何对待朋友和他人呢?你能不能待人以诚,答案就在你的手中。为什么呢?你自己有思考的权利,你厌恶他人,批判他人,责备他人,支配你这些行为的是你自己。视而不见他的缺点,或者寻找他人的优点,也全凭你自己。令人可笑的是,我们总是希望他人身上一点缺点都没有。在我们的心目中,总是有一幅职工、婚姻对象或朋友的十全十美的画像。当这些画像与现实中的他们稍有不同时,哪怕是小小的缺憾,也会在我们的心里涌出恼怒和愤慨,因为“完美的形象”被破坏了。
&&&&威尔·罗杰曾经这样讲过:“我至今没有遇到一个我不喜欢的人。因为每见到一个人,我总是设法赶走使自己产生厌恶心态的情绪,寻找他身上让人喜欢的部分。”
&&&&请努力地寻找他人身上的优点吧。从宽容他人中获利的,并非别人而是你自己。这时,你会发觉你很幸福,更喜欢自己,更深深地享受人际关系和谐带来的欢乐。相反,如果你没有宽容的胸怀,不满、空虚、凄惨就会趁机而入,最终侵蚀到你的肉体和心灵。
&&&&二、以心换心,真情可鉴
&&&&有人常说“人心难测”,现在人与人之间彼此不敢信任的情况很多,这是全社会的共同倾向。到目前为止,各种战事仍在世界各个角落进行着,不只是有武器的战争,也包括了心理的战争。这些都会消耗人类大量的物资与精神力量,使人心疲惫,影响到人们的相互信任。解除“人心难测”的恐惧首先大家应该要彼此信任,彼此谅解才对,例如一事当前有主见是件好事,但是如果太过分的话,反而会产生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应该设法用明智的方法去解决。首先是把问题说出来,摆到桌面上,而不是用争斗、陷害等不良的方式来表达。上天赋予人以语言功能,正是有此作用;其次是站到对方的立场上去。世事中的许多纷争,只要彼此置换一下位置,同时又不要蛮不讲理,问题就都能解决。
&&&&三、善解人意其实不易
&&&&古语说,人们寻求他人的理解,就像花儿渴望阳光那样迫切。
&&&&理解人是很重要的。在和他人愉快的交往中,理解人和向他们传达你的理解,有着极大意义。在家庭中,那种由于对于理解的重视性认识不足而导致家庭崩溃的情形比比皆是。在漠视理解、强行扩张自己的欲望之时,男人和女人都不知道把爱和尊敬弄到哪儿去了。“我在家里全然不被理解。”这司空见惯的牢骚话,是我们应极力避免的。
&&&&你的丈夫或妻子平时经常这样唠叨吗?“我知道我不好,也明白以前对你太苛刻了,可是,在你躲着我、三天两头也不说话之前,你难道就不能站在我的立场上想想吗?对我来说,心情沉重是当然的。月月支出吃紧,家务做也做不完,被孩子们搞得焦头烂额,我总是腰酸、头痛得要命。求求你,在无视我的存在之前,能不能理解我的苦处?”
&&&&一个商人说:“我不想总端着一个经营者的架势,而想悄悄地外出走走,到职工食堂去坐坐,可是,职员们总在埋怨我,他们有没有站在我的立场上理解我呢?”
&&&&许多推销员,他们考虑的往往是自己的利益,他们确信自己的商品是消费者必需的。他们以为理解了消费者,但可悲的是,他们的意图并没能很好地传达给消费者。事实上,把理解传达给对方,这是处理所有人际关系的根本。
&&&&向对方传达对对方的理解,这是最迅速、最简洁的做法,“我知道你的感觉”或者“我很理解你的心情”,请把这些话记在心里,时刻运用吧!
&&&&四、糖衣炮弹需要提防
&&&&人类心理变化的微妙是不可思义的。抛开人类最正常、最普遍的那些心理需求不提,我们每个人都是凡夫俗子,都有着非常多的性格缺陷和心理弱点,这就更使得小人、恶人的生存大有市场。他们捕获人心的惯用手段便是“糖衣炮弹”,它华丽的外表、令人眩晕的词藻最容易造成人心的迷惑,除非我们有着足够的理性、信息和清醒;否则,我们是很难将之与善意、真情等区别开来的,人类固有的某些弱点更使得这两者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
&&&&善解友人心
&&&&交友并非一厢情愿,而是需要相互的理解、相互的宽容。宽容、理解是对朋友、人生观、价值观、信仰及思想、认识、言论、行为的充分尊重。
&&&&人是复杂的,不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每个人都渴望别人理解自己。不理解他人的人,是难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的;不被他人理解的人,则难以挣脱孤独和苦闷的阴影。理解万岁!不善理解,就会多疑。《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是一个多疑的人,她时时都在注视着周围的人对她的态度,别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她长久的猜疑,连她自己都承认:“我最是个多心的人。”
&&&&理解———沟通———人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春秋时期,管仲和鲍叔牙是很有才华的政治家,也是很有修养的人。从小,他俩儿就是好朋友,无论干什么,总是形影不离。长大了,鲍叔牙邀管仲一同去做买卖,管仲有些为难,说:“我家自从父亲死后,母亲和我吃上顿没下顿,哪儿有钱做买卖?”鲍叔牙说:“我还有点儿钱,足够咱俩用的。钱由我出,你出主意就行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他俩儿真的做起了生意。每次赚了钱,鲍叔牙总是多一半给管仲,少一半给自己。管仲有些过意不去,鲍叔牙诚恳地说:“我们是朋友,你家有困难,我们互相帮助。”后来,他们又一起去当兵。每次打仗,鲍叔牙总是紧跟着管仲,只要一遇到危险,鲍叔牙都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体去掩护他。后来他们果然在齐国做出了成绩。由于鲍叔牙在齐国做官的时间比管仲长,一旦管仲的官职超过了鲍叔牙以后,一些大臣议论纷纷,为鲍叔牙抱不平。鲍叔牙知道自己再继续做官,会对管仲不利,于是毅然向齐桓公辞官还乡。他说:“为了使管仲更好地施展才能,我辞官还乡。”齐桓公挽留说:“你是一位高尚的人啊!管仲是你推荐给我的,现在为了他,你又要辞官还乡。我要管仲,也需要你,请你留下吧。”管仲也劝鲍叔牙:“你不要走,别人议论什么,我不在乎。”第二天,鲍叔牙还是悄悄地离去了。人们都敬佩他的为人。管仲说:“生我的是父母,而了解我的是鲍叔牙!”他俩儿的无私友谊,表现了他们的君子之风。
&&&&管仲和鲍叔牙的相交,历史上称为“管鲍之交”、“管鲍遗风”。这里面揭示了交友的许多真谛,但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互相的理解:做生意赚了钱,多给家贫的管仲一些,这是理解,而没见利忘义;当兵打仗时,在最危险的时候,鲍叔牙用身体掩护管仲,这是舍己救人的思想;因为管仲而辞官还乡,这更是出于理解,是更高层次的境界。他们的友谊之所以稳固长久,就是理解使然。
&&&&严以待己,宽以待人
&&&&人生活在这个大千世界上,需要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需要与朋友友好相处,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通俗地说,必须用善良的心来对待一切,必须时时检点自己,也就是要严以律己;同时,对待朋友要宽容,得饶人处且饶人,也就是宽以待人。
&&&&严以律己能兴国。唐太宗李世民,是封建王朝里最为开明的君主之一,他为人处世以善良慎重为准则,他在哀悼魏征时说:“以铜以镜,可整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在贞观十三年他又说:“外绝游观之乐,内却声色之娱。”正是他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才得到百姓的敬仰和国家的昌盛。
&&&&严以律己,可使朋友从中感受到你的诚实,你的忠诚,也感受到你的为人。所以,很容易与朋友友好相处。
&&&&“万金易求,良心难得!”人心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物质的诱惑、偏见的误导、恶人的拨弄,这些往往使人良心失落,失落了良心,怎能与朋友相处?对待朋友需要的是良心,对朋友要“宽”。怎样才算是宽以待人呢?
&&&&一、不能以自己为标准来要求朋友
&&&&生活在大千世界中的人,在性格、爱好、职业、习惯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事物、问题的认识与理解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不能要求朋友与自己一样,不能以自己的标准和经验来衡量朋友的所作所为,要承认朋友与自己的差别,并能容忍这种差别。不要企图去改变别人,这样做是徒劳的。
&&&&二、不可吹毛求疵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宋代文士袁采说过:“圣贤犹不能无过,况人非圣贤,安得每事尽善?”朋友与朋友在日常的交往中,不可避免地要出现或大或小的失误,这时不要动不动就横加指责,大声呵斥,甚至恨不得将他置于走投无路的境地,而是要做到“乐道人之善”,多看到朋友的长处。《论语·阳货》中有“宽则得众”的思想。《论语·微子》中周公曾对鲁公说:“无求备于一人!”
&&&&三、不要怨恨朋友
&&&&若朋友未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或有什么过错或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情,切不可怀恨在心。因为怨恨不仅会加深朋友间的误会,影响友情,而且会扰乱正常的思维,引起急躁情绪。凡事要站在朋友的角度想想,这样或许能够理解朋友的所作所为。
&&&&得理也要让三分
&&&&为人处世,做事不要太绝,而要与人为善。因此,走不过的地方不妨退一步,让对方先过;宽阔的道路,给别人三分便利又何妨。刘宽是我国汉朝时代的人,为人仁慈宽厚。在南阳当太守时,小吏、老百姓干了错事,他只是让差役用蒲鞭责打,表示羞辱。他的夫人为了试探他是否像人们所说的那样仁厚,便让婢女在他和下属集会办公的时候捧出肉汤,把肉汤泼在他的官服上,结果刘宽不仅没发脾气,反而问婢女:“肉羹汤烫了你的手吗?”还有一次,有人曾经错认了他驾车的牛,硬说这牛是他的,刘宽什么也没说,叫车夫把牛解下给那人,自己步行回家。后来,那人找到自己的牛,便把牛还给刘宽,并且向他赔礼道歉,刘宽反而安慰那人。
&&&&刘宽的雅量可谓不小,有礼也让人三分。他感化了别人,赢得了人心。他对待一般人是这样,对待朋友更是这样。
&&&&人人都有自尊心和好胜心。在现实生活中,对一些非原则性问题为什么不得理也让人三分,显示绰约柔顺的君子风度呢?可有些人就是不这样想,对一些小小不然的皮毛问题争得不亦乐乎,非得说上点儿什么,谁也不肯甘拜下风,说着就较起劲来,以至于非得决一雌雄才算罢休,结果大打出手,或者闹得不欢而散,朋友结怨,反目成仇。假如对一些非原则性问题,给朋友一台阶,满足一下朋友的自尊心和好胜心,不但朋友之间的友情得到加深,而且还显示出你的胸襟之坦荡、修养之深厚。明代洪应明的《菜根谭》中说:“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以。”对待朋友的错误,不应当以指责为能事,方法更不能粗野,不能刺伤朋友的自尊心。如果自尊心受到伤害,即使你说的和做的千真万确,别人也是不能心甘情愿地接受,又怎么能达到改过的目的呢?
&&&&《呻吟语》中说:“责人贵含蓄”,这句话的意思是指责他人的过失时,要讲求一点儿策略,最好不要一次把心中要说的话完全表达出来。“指责他人之过,需要稍做保留,不要直接地攻讦,最好采用委婉暗示的比喻,使对方自然地领悟,切忌露骨直方。”“即使是父子关系,有时挨了父亲的骂,也会无法忍受而顶嘴,更何况是别人呢?”父子有血缘关系,无论如何不能割舍,但朋友就不一样了,过激的言辞很可能会断送友谊。因此,“你这话说得太不对了!”“你做的事还不如三岁小孩子!”之类的话最好不要说,要说的话,必须改变语气。
&&&&《论语》中有句话:“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这是交友的学问。意思是对朋友犯错,以诚意提供忠告,如果对方不听,就要中止劝告而暂时观察情况。如果过于嗦,只会惹得对方厌烦,毫无效果。要不要接受你的忠告,终究要看对方,勉强只会损害友情。
&&&&劝说朋友,朋友往往认为自己的意见、想法和做法是正确的,从而与你争辩。你以严密的辩论将对方驳倒固然令人高兴,但未必需要把对方驳得一无是处。因为这样不但对自己毫无好处,甚至有时会适得其反,得不到对方的认可,而且终有一天会自食恶果,受到对方的攻击。那如何劝说朋友改正过失呢?最好的办法是先了解对方的想法,然后在顾及对方颜面的前提下,陈述自己的意见,给对方留有余地。
&&&&大肚能容难容之事
&&&&退一步,进三步;退是为了更好地进。交朋友也是这样。凡事退一步想想,总比盲目前进,钻进牛角尖要好得多。
&&&&宋代韩琦任定武帅,夜里写信时,让一名士兵在一旁端着蜡烛。士兵不小心烧了韩琦的胡子,韩琦用袖子扑灭了,然后像没事一样继续写信。不一会儿看那士兵,已经换了人。韩琦担心长官会鞭打那名士兵,急忙叫道:“不要换人!我让他剔灯,所以才烧了胡子。幸好信没有烧着,有什么过错?”
&&&&韩琦有一次花一百两银子买了一只玉杯,很是珍爱。手下一名官员不小心把它掉在地上打碎了,在座的客人惊呆了。那名官员趴在地上等着挨罚,韩琦笑着说:“东西命中注定是要碎的,你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过?”
&&&&胡子已经烧了,杯子已经碎了,发脾气又有什么用?但这是最使人发怒的事情,韩琦度量过人,把事情看开了,所以遇事胸怀坦荡。假如韩琦度量狭小,换掉士兵,惩罚碎杯官员,恐怕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们不具备韩琦的度量,但可以向韩琦学习,学习“遇事退一步想想”的观念,这样,或许能使自己逐渐变得大度起来。
&&&&古代具有宽容大度的人很多,流传不衰。
&&&&宋代富弼小的时候,有人骂他。一个人告诉他说:“他骂你呢!”富弼说:“恐怕是在骂别人吧!”那人又对他说:“他指名道姓地骂你,怎么是骂别人呢!”富弼说:“恐怕是同名同姓吧!”骂他的人很是惭愧。
&&&&宋代还有一个叫娄东顾的人,与富弼有同样的度量,在处理同一件事时,用的是同样的态度和方法。娄东顾,勤奋好学,品行端正,在邻里间有很高的威望,待人接物,和蔼平易,从不恶声恶气,给人脸色看。有一次,邻居夜里喝醉了酒,到他家门前骂街。仆人告诉娄东顾,娄东顾说:“他骂他的,与我有什么相干?”醉人又指名道姓地骂他,仆人又告诉了娄东顾。娄东顾说:“同名同姓的人多了,怎么知道他骂的一定是我?”丝毫也不在意。邻居酒醒之后,非常惭愧,登门道歉。娄东顾好心宽慰他,对他很有礼貌,当时人们被他的美德所感动,互相劝戒,一心向善。
&&&&富弼、娄东顾等人可谓大度之至,大度给他们赢得了好名声,更重要的是感化了一批人。可以说,他们也是遇事退一步想想的人。用这种态度对待朋友,没有不好的。
&&&&大义之忍是一种策略
&&&&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要想与朋友友好相处,就必须头脑冷静,无论做什么事情,情绪激动都容易坏事。“忍”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谨慎。人做事不可以不谨慎,交朋友亦不可以不谨慎。
&&&&西汉人张良有一段圯桥受书的故事。有一天,他到下邳的圯桥上游玩,有个老头儿走过来时,故意把鞋子扔到桥下去,并对张良说:“把鞋子捡上来。”张良大吃一惊,想要揍他。但那老头儿看起来年纪很大,张良强忍着怒气把鞋子拿上来,交给了老头儿。老头儿穿上鞋,说:“孺子可教。五天后的早晨跟我在这儿见面。”张良感到奇怪,跪下说:“好吧。”抬头一看老头儿不见了。五天后,张良来到桥头,老头儿已先到,看见张良很生气地说:“你来迟了,为什么?五天后再见。”五天后,鸡啼时张良去了,老头儿又先到,愤怒地说:“为什么又迟到了?你五天后再来吧。”又过了五天,半夜里张良就赶去了,过了好一会儿老头才来,老头儿高兴地说:“应当这样。”于是拿出一本书交给张良,说:“你读了这本书,就能做大王的军师。”说完不见了。天亮时,张良打开书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刻苦攻读,后来,他辅佐刘邦取得了天下,刘邦说:“在帷幄之中谋划,在千里之外打胜仗,我比不上张良。”张良被后人称为汉代三杰之一,被刘邦封为留侯。
&&&&张良容忍了老头儿的蛮横要求,与老头儿素不相识却到桥下为他拾鞋,正是这种“忍”,老头儿认为张良“孺子可教”,最终把一部兵法书交给了他,可以说忍耐使张良成就了事业。
&&&&历史上有名的“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曾令多少英雄人物为之感动。其内容大家都非常熟悉。如果蔺相如仅因廉颇说了几句带有侮辱性质的话语而大发脾气,互相指责,互相攻击,势必要两败俱伤,给秦国以可乘之机。正是因为有了“忍”,忍一口“闲气”,便使一个国家得到安宁、和平,也正是因为有了“忍”,才出现了“刎颈之交”的朋友。可见“忍”是多么的重要。当然,并不是说一切事情均要忍,如果达到那种万事皆空的境界,打你的左脸,你便将右脸也送给对方,这就是一种无原则的“忍”。对于个人来说,凡是一些非原则的事情都可以忍,譬如个人意气与利益等;对于一些原则性的问题,则坚决不能让步。因此,可以说,忍也是有界限、有限度的。对于不可忍的问题,也应用“忍”的办法来处理,在冷静的心情下谋划,这叫“大义之忍”。人气厚积处世法
&&&&懂得人生之真谛,才能明白处世之方略。处世应有方法。新处世之法的原则是,人气必须厚积。所谓厚者,久也,长也。只有修心养性,广施厚恩,你才能悟得人生之真谛,明白处世之方略。
&&&&做事不可过多得罪人
&&&&做事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不可过多树敌,更不可过多得罪别人,这样你的朋友就会增多,你的敌人就会减少。
&&&&古人早在《郁离子》中就曾经指出,处世之法不宜树敌太多,因为树敌太多会触犯众怒。中国传统上认为“多个朋友多一条路,少一个朋友添一堵墙”,自古自恃才高气傲之人常犯这类错误,最后都会导致失败。
&&&&战国时期,齐国大夫夷射,在接受国王的宴饮后,酒醉饭饱而出。此时担任王宫守门的小吏则跪请求说:“给我一点儿酒喝吧。”夷射斥责则跪说:“一个下贱的守门人也想饮用国王的美酒吗?滚开。”夷射走远后,则跪在门前,将碗里的水泼在郎门的接水槽中,类似小便的样子。天明以后,齐王出来对则跪呵责说:“昨天晚上,是谁在此处小便呀!”则跪回答说:“夷射,在这地方站立过。”齐王大怒,因此诛杀了夷射。
&&&&一个卑贱的守门人因为被大臣所污辱,竟然设计要了大臣的命,由此可见结怨的害处。古人正是看到结怨的害处,才警示人们不可轻易得罪人。
&&&&香港巨富胡金辉在介绍他的成长时,曾告诫人们说:“处世方面,另外有一点,我觉得很重要的就是千万不要得罪人!越有地位,越不应该得罪人。宁愿自己搽面惜膏,得罪自己好过。”
&&&&美国总统林肯以伟大的业绩和完美的人格获得了人们的衷心敬仰,他的许多事迹世代被人们传诵。但他在成长道路上也曾因为爱得罪人而经历了不少的坎坷。
&&&&林肯年轻时,住在印地安那州的一个小镇上,不仅专找别人的缺点,也爱写信嘲弄别人,且故意丢弃在路旁,让人拾起来看,这使得厌恶他的人越来越多。后来他到了春田市,当了律师,仍然不时在报上发表文章为难他的反对者。有一回做得太过分了,把自己逼入困境。
&&&&1942年秋天,林肯嘲笑一位虚荣心很强又自大好斗的爱尔兰籍政治家杰姆士·休斯。他匿名写的讽刺文章在春田市报纸上公开以后,市民们引为笑谈,惹得一向好强的休斯大发雷霆,打听出作者的姓名后,立刻骑马赶到林肯的住处,要求决斗。林肯虽然不赞成,却也无法拒绝。身高手长的林肯选择了骑马用剑,请求陆军学校毕业的学生教授他剑法,以应付密西西比河沙滩的决斗。后来在双方监护人的排解下,决斗风波才告平息。
&&&&这件事给林肯一个很深的教训,他认识到批评别人、斥责别人甚至诽谤别人的事是最愚蠢的人才会做的,而一个具有优秀品质并能克己的人,常常是扬弃恶意而使用爱心的人。林肯从此改变了自己对人刻薄的做法,以博大的胸怀赢得了民心,林肯的教训及成功是值得我们仔细体味的。
&&&&美国前副总统安格纽以失言出名。他曾激烈指责新闻界的是非,说:“老是作反政府的言论的大众传播物,简直是叛徒。”这句话在新闻界传播后,引起了极大风波,招致了新闻界的合力围攻,即使他要收回这句话,也已经太晚了。后来时代杂志的哥拉姆斯特分析说,这只怪安格纽用错了一个字,如果把mass media(大众传播物)的复数形换作单数形,就不会有什么风波了。这是因为以复数代替单数等于指责了所有新闻广播界,触犯了众怒。所以,如果我们要表示指责或批评时,应尽量采取“有的人”“个别人”这样的单数称谓,不要由此而招来大家的怨恨。
&&&&减少众怒的另一种方法是利用言语的歧义开脱一部分被攻击者,这样有利于减少众怒。在这一方面,马克·吐温的策略是较为成功的。幽默大师、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对人民发表了演说。在演说中,他义愤填膺地说:“美国国会中有些议员是狗婊子养的!”
&&&&这样的一句,引起了美国国会议员们的鼓噪,说是人身攻击,一定要马克·吐温道歉。
&&&&后来,马克·吐温就在报上登了一则《道歉启事》:“美国国会议员中有些议员不是狗婊子养的!”那些吵闹的议员终于无法可说。由于马克·吐温巧用词汇,以减少众怒,因而使得当时激起的国会议会风潮得以平息。
&&&&厚积人气
&&&&在人际交往中,谁都想给他人留下一个好印象,有个好人缘。一个人的人缘好坏,直接反映出他(她)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的能力和水平。那么怎样才能赢得好人缘呢?
&&&&1.诚实待人。为人处世应保持诚实的美德,与他人交往尤其要以诚相待。虚伪、表里不一的行为只会被人疏远。诚实是你赢得好人缘的第一原则。
&&&&2.始终守信用。守信用是一种令人敬佩的美德,人们常以讲信用来表达对别人的尊敬。言而无信的人历来受到人们的指责。当某人赴约迟到时,所有等着他(她)的人都会认为这是一种无礼的行为,除非发生了什么重大的意外,否则一般人绝对不应找其他借口来为自己的迟到或其他失约行为开脱。如果确实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突然生病了,或临时加班等等,都要想方设法提前通知对方,取消约会或推迟一下。跟人约好或答应的事,务必要守信。
&&&&3.不要在别人背后说三道四。不要传播人事是非、挑拨离间。
&&&&4.为人正派,做事出于公心,多为别人考虑,不要凡事先替自己打算,更不能为了实现个人目的而不择手段。
&&&&5.谨慎交友。别人对你的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你所交往的朋友的了解而产生的。俗话说,“鱼找鱼、虾找虾”,什么人喜欢交什么人。如果别人看到你的朋友个个都很正派,有本事,自然不敢小瞧你;相反,假如你交往的圈子中全是些没法恭维的人,恐怕别人对你的印象也就不会太好了。
&&&&6.待人热情,富有人情味。乐于助人,当别人有困难时,你要尽力而为。
&&&&7.切忌炫耀自己。在社交场合,要注意谦虚待人,不要把自己的长处常常挂在嘴边,老在人前炫耀自己的成绩。如果一有机会就说自己的长处,无形之中就贬低了别人,抬高了自己,结果反被人看不起。
&&&&8.切忌夸夸其谈。有的人在与别人交往中,为了显示自己“能说会道”,便喋喋不休,没完没了地长篇大论,这种人会给人以不够稳重的印象。
&&&&9.力避憨言直语。用词要委婉,要融洽各方意见,不要只凭自己的主观愿望,说出不近人情的话,否则是得不到别人的好感和赞同的。只有言词婉转贴切,才有利于融洽感情,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10.不要显露是有恩于别人的人。同志、亲朋之间总会有互相帮助的地方,你可能对别人的帮助比较多,比较大。但是,切不可摆出一副有恩于他人的姿态,那样会使对方难堪。
&&&&11.不要说穿他(她)的秘密,特别是一些个人隐私。知道的不要说,不知道的不要问。因为这是于你无益也使他(她)人受损的事。
&&&&12.注意自己的声誉。要争取使自己有个好名声并设法保持下去,不要因眼前的利益而败坏自己的荣誉和名声。
&&&&此外,不妨在你的形象中再加一点儿幽默感。
&&&&具有适当的幽默感,不仅能给你的事业带来极大的好处,而且会使你的工作更有乐趣。幽默可以消除紧张情绪,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工作气氛,从而使你的事业更为成功。它同样也是塑造成功形象的一个因素。每当面临选择时,绝大多数人都愿意与那些有幽默感的人打交道。
&&&&在提倡幽默感的同时,必须强调,它只能像任何其他事情一样,运用时必须要得当。通常情况下,幽默确实可以帮助你打开僵局,但在某些特定场合也许会适得其反。掌握“火候”非常重要,否则,就可能弄巧成拙。例如,这样向一位很有身份的潜在顾客进行推销就十分荒唐:从后面拍一下他的肩膀,问道:“嗨,伙计!听说过那个女旅行推销员的笑话吗?”再比如,当你的生意正经历着困难而走下坡路时,你不会欣赏你的律师跟你开什么破产的玩笑吧。
&&&&在当今复杂的社会中,许多人灰心丧气,精神萎靡。因为压力和紧张情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普遍,所以恰当的幽默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它经常是缓和尴尬局面的最好办法。如果你天生就有幽默感,那一定要发扬它,因为这无疑是一种优秀品质,人们会因此而乐于与你共事。
&&&&为人不可锋芒太露
&&&&谦虚是一种以退为进的人生谋略,古人称:“鹤立鸡群,可谓超然无侣矣,然进而观于大海之鹏,则渺然自小,又进而求之九霄之凤,则巍乎莫及。”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在做学问做官时,只要以“谦”字铺路,你就会在人际关系上做到游刃有余,将来才会对自己、对社会尽到责任,才会有所作为、有所成功。而妄言轻人既使才华横溢也难以成就大业。
&&&&中国古语称:“美好者,不祥之器。”意思是事物过于完善美好了,必定会带来毁灭的结果。古人曾反复告诫世人,要防别人嫉妒之心,无论求名求利都不能太完美,这才是立身之本。在这一方面,唐朝的名臣李义琰就是榜样。
&&&&李义琰曾为唐朝宰相,他的住所没有像样的房舍,他的弟弟为他买了建房的木料。李义琰知道这件事后,对弟弟说:“让我担任国家的宰相,我已经感到非常惭愧,怎么可以再建造好的房舍,从而加速罪过和祸害的到来呢!”其弟说:“凡是担任地方丞、尉官职的,尚且扩建住宅房舍,你位居宰相,地位这么高,怎么可以住在这样狭小低下的宅舍中呢?”
&&&&李义琰回答:“人们希望中的事情很难完全实现;两件事物不可能同时光盛。已经处在显贵的官位,又要扩展自己的居室宅舍,如果不是有美好的品行,必然遭到祸害。”他最终没有答应建房。后来,木料也腐朽了,只好扔掉。房子虽然没盖成,但谦逊的美德已经养成了,自己的地位也稳固了,这样的策略当然更高明。
&&&&同样地,曾国藩也懂得这一点,在家中更以简朴而著称,妻子和儿媳虽贵处于相府之尊,仍然纺织劳作,这不是模仿李义琰的所为吗?曾国藩之所以以“谦”为立身之本,还有一层深意,那就是为了提防朝中的政敌借题发挥,使自己在如日中天之时被人抓住把柄,枪打出头鸟,因小失大。而在这一方面,古代可是有例在先的。
&&&&大凡君主和统治者没有谁希望自己的下属高明过自己的,而锋芒毕露之人就不免要为自己的下场负责了。三国时的杨修就是如此。杨修才华横溢,思维敏捷,有一次,曹操曾建造一园,造成后,曹操去看时,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只挥笔在门上写了一个大大的“活”字,众人不解,只有杨修说:“门里添个'活’字,就是'阔’了,丞相嫌这园门太阔了。”众人这才恍然大悟,工匠赶紧翻修。曹操心里非常高兴,但是当他得知是杨修把他的意思“翻译”出来时,嘴上不说,心里却已经开始妒忌杨修了。
&&&&又有一次,塞北送给曹操一盒酥饼,曹操在盒上写了“一合酥”三字便放在一边。杨修看见后,竟招呼众人把这一盒酥分吃了,曹操知道后便问为何这样,杨修回答说:“你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我们怎敢违抗您的命令呢。”曹操心中更加妒忌杨修了。
&&&&后来,刘备攻打汉中,曹操亲率40万大军迎战,于汉水对峙日久,曹军进退两难。一日,厨师端来鸡汤,曹操正若有所思,见碗底鸡肋,心有所感。这时夏侯入帐请教夜间号令,曹操顺口说:“鸡肋!”于是,“鸡肋!鸡肋!”的军令便在军中传开了。杨修听到这个号令后,便命军士收拾行装、准备撤退。夏侯闻讯一惊,忙把杨修请到自己帐中询问,杨修说:“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不舍。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来日魏王必班师矣。”夏侯仔细一想,觉得很有道理,也命令军士打点行装。曹操闻讯,不由暗叹杨修的心计,杀杨修之心更甚,于是以扰乱军心的罪名将杨修斩了。
&&&&“枪打出头鸟”成了中国人世俗的一个法则,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出头鸟”本来是一个推动时代前进的角色,却可悲地成为了“爱出风头”的牺牲品的代名词,这是一个社会的悲哀,也是一种文化的悲哀。但以“谦”为本,却是出于对自身修养的自勉要求,也是人不可锋芒太露的进一步解释。
&&&&小事忍让,息事宁人
&&&&在现实中,必须随着时代的进步,追求新的知识,创造新的环境,才能否生存发展。在生活之中,不能为物欲所刺激,恣情狂妄,重利忘义,否则会丧失自己的良知,损害人类利益。
&&&&明代冯梦龙在《智囊》一书中说,江阴一带大户望族夏翁,一次乘船过市桥,有人挑着粪从桥上倒入船中,粪溅到夏翁衣服上。这人与夏家是旧相识,仆人们怒不可遏地要揍他,夏翁说:“此事是他不知道。他若知道是我们,怎肯来触犯呢!”于是好言好语遣散了大家。回到家中,夏翁翻阅账本,查出这人原来欠了30两金钱没还。夏翁想他原来是借机寻衅,以求一死,于是有意为他减了债务。
&&&&《智囊》中还有一个故事,说长洲尤翁是开典当铺的。年底某天,忽听门外一片喧闹声。出门一看,是位邻居。站柜台的伙计上前对尤翁说:“他将衣服压了钱,今天空手来取,不给他就破口大骂,有这样不讲理的吗?”那人仍气势汹汹,不肯相让。尤翁从容地对他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不过是为了度年关,这种小事,值得一争吗?”于是命店员找出典物,共有衣服蚊帐四五件。尤翁指着棉袄说:“这件衣服抗寒不能少。”又指着道袍说:“这件给你拜年用,其他东西现在不急用,可以留在这儿。”那人拿到两件衣服,无话可说,立刻离开了。当天夜里,他竟死在别人家里。他的亲属同那家人打了一年多的官司。原来此人因负债过多,已经服毒,知道尤家富贵,想敲笔钱,结果一无所获,就转移到另外一家。有人问尤翁,为什么能预先知情而容忍他。尤翁回答:“凡无理来挑衅的人,一定有依仗。如果在小事上不忍耐,那么灾祸就会立刻到来了。”人们听了这话,很佩服他的见识。
&&&&这两个“忍让”的小故事,是从智谋的角度来讲的,其实也可算作一般的经验之谈。夏翁如果允许仆人去打斗,也许因为小事而酿成大祸,实在是没有必要。现实生活中,因小事酿成大祸也是经常有的。
&&&&为人诚实朋友多
&&&&真正的朋友,讲究的是心灵的沟通。无论是经常在一起,还是相隔天涯,在交往中都需要将心比心,诚信待人。
&&&&要得到朋友,必须首先使自己成为一个比较容易为人欣赏的人,这种欣赏包括的内容很多,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诚实,守信用。
&&&&《韩非子》中说:“巧诈不如拙诚。”巧诈可能一时得逞,但时间一久,就露馅了;相反,拙诚是指诚心地做事,诚心地交友,尽管可能在言行中表现出愚直,时间长了会赢得大多数人的爱戴。韩非子的这句话是说,与其运用巧妙的方法来欺瞒他人,不如诚心诚意地来对待别人。
&&&&做人不可失去威信,交友不可失去信任,这是交友的一项重要原则。
&&&&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是人们相互信赖和友好交往的基石。每个人都喜欢同诚实正派的人打交道,与诚实正派的人交往,因为这样可使朋友有安全感,不必心存疑虑。
&&&&为人诚实表现在与朋友交往中,就是以诚相待,说实话,办实事,做老实人,对朋友不可虚情假意,也不可口是心非;切忌对朋友施小心眼儿,耍小聪明。
&&&&为人诚实,就是要诚实地对待朋友,当朋友真诚地与你交往,关心你、爱护你的时候,你也以同样的真诚,甚至更多的真诚去回报朋友。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样以心换心,朋友之间的友情必然是根深叶茂。
&&&&东汉时期,有一位名叫荀巨伯的人,一日得急信,说一位朋友得了重病。朋友远在千里之外,荀巨伯去看他时,赶了好几天的路程。可是到了朋友所住的郡地时,却发现这里被胡人包围了,他只得潜入城里去看望朋友。朋友看到荀巨伯时非常高兴,但又忧虑地说:“谢谢你在这个时候还来看望我。现在城已被胡人包围了,看样子是守不住了。我是一个快死的人,城破不破,对我来说已无所谓了,可你没有必要留在这里,趁现在能想办法,你赶快走吧!”荀巨伯听后责备朋友说:“你这是说的什么话!朋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现在大难临头,你却要我扔下你不管,自己去逃命,我怎么能做这样不仁不义的事情呢?”胡人攻破城后,闯进朋友的院落,见到安坐的荀巨伯,大发威风说:“我们大军所到之处,所向披靡,你是何人,竟敢不望风而逃,难道想阻挡大军不成?”荀巨伯说:“你们误会了,我并不是这城里的人,到这里只是来看望一位住在这里的朋友。现在我的朋友病得很严重,危在旦夕,我不能因为你们来,就丢下朋友不管。你们如果要杀的话,就杀我吧!不要杀死我这位已痛苦不堪、无法自救的朋友。”胡人听了这样的话非常惊奇,半晌无语。过了好大一会儿,有一位头领看了看手中的大刀,说道:“看来,我们是一群根本不懂得道义的人了。我们怎么能在这个崇尚道义的国家里胡闯乱荡,为所欲为呢?走吧!”胡人竟因此而收兵,一郡得以保全。
&&&&且不说荀巨伯对待朋友的义气感化了胡人,保全了朋友住的郡的安危,单就荀巨伯对待朋友的真诚本身而言,足以令人感动了。像这样以真诚的言行对待朋友的人,天下还有谁不愿意与其结交呢?朋友之间的友情怎能不深呢?
&&&&汉代还有一位名叫朱晖的人,在读书的时候,结识了一位大官名叫张堪,恰好两人是同乡,张堪很器重他。但朱晖认为自己只是一名太学生,不敢与张堪交往过密。有一次,张堪对朱晖说,你真是一个自持的人,值得信赖,我愿把身家子妻托付给你。因为张堪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朱晖对此重言不知如何反应,只是恭敬地拱手相应。后来,张堪死了,因为为官清廉,死后没留下什么丰厚的遗产。朱晖其时早已与张堪不通音讯,但知道张堪去世的消息后,感于张堪的知遇之恩,千方百计地济以钱粮,并经常去问寒问暖。朱晖的儿子不解地问:“爸爸,我们以前没有听说过你与张堪有什么厚交,你为什么如此厚待他的家人?”朱晖说:“张堪生前,曾对我有知己相托之言,我当时已答应了,做人不能欺骗别人,更不能欺骗自己。”朱晖还有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刚明同名同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