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百校联盟2018答案必修二语文卷七答案啊 急急急

百校联盟2016课标版猜题卷语文-高考《考试说明》调研卷(七)(详细答案版) 高考模拟卷 高三总复习 语文试题下载
百校联盟2016课标版猜题卷语文-高考《考试说明》调研卷(七)(详细答案版) 高考模拟卷 高三总复习 语文试题下载
百校联盟2016课标版猜题卷语文-高考《考试说明》调研卷(七)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气节是我国传统的道德标准,现代还用这个标准来衡量人们的行为,主要的是所谓读书人立身处世之道。气和节原是两个各自独立的意念。《左传》上有“一鼓作气”的话,是说战斗的。后来所谓“士气”就是这个气,也就是“斗志”;这个“士”指的是武士。孟子提倡的“浩然之气”,似乎就是这个气的转变与扩充。他说“至大至刚”,说“养勇”,都是带有战斗性的。
“浩然之气”是“集义所生”,“义”就是“有理”或“公道”。节的意念也在先秦时代就有了,《左传》里有“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的话。古代注重礼乐,乐的精神是“和”,礼的精神是“节”。&“节”,是从礼乐里引申出来成了行为的标准或做人的标准。
向来论气节的,大概总从东汉末年的党祸起头。那是所谓处士横议的时代。在野的士人纷纷批评和攻击宦官们的贪污政治,中心似乎在太学。这些在野的士人虽然没有严密的组织,却已经在联合起来,并且博得了人民的同情。宦官们害怕了,于是乎逮捕拘禁那些领导人。这就是所谓“党锢”或“钩党”,“钩”是“钩连”的意思。从这两个名称上可以见出这是一种群众的力量。那时逃亡的党人,家家愿意收容,所谓“望门投止”,也可以见出人民的态度,这种党人,大家尊为气节之士。气是敢作敢为,节是有所不为--有所不为也就是不合作。这敢作敢为是以集体的力量为基础的,跟孟子的“浩然之气”与世俗所谓“义气”只注重领导者个人不一样。后来宋朝几千太学生请愿罢免奸臣,以及明朝东林党的攻击宦官,都是集体运动,也都是气节的表现。
在专制时代的种种社会条件之下,集体的行动是不容易表现的,于是士人的立身处世就偏向了“节”这个标准。在朝的要做忠臣。这种忠节或是表现在冒犯君主尊严的直谏上,有时因此牺牲性命;或是表现在不做新朝的官甚至以身殉国上。忠而至于死,那是忠而又烈了。在野的要做清高之士,这种人表示不愿和在朝的人合作,因而游离于现实之外;或者逃避到山林之中,那就是隐逸之士了。这两种节,忠节与高节,都是个人的消极的表现。忠节至多造就一些失败的英雄,高节更只能造就一些明哲保身的自了汉。原来气是动的,可以变化,我们常说志气,志是心之所向,可以在四方,可以在千里,志和气是配合着的。节却是静的,不变的,所以要“守节”,要不“失节”。有时候节甚至是死的,死的节跟活的现实脱了榫,于是乎自命清高的人结果变了节。从统治阶级的立场看,“忠言逆耳利于行”,忠臣到底是卫护着这个阶级的,而清高之士消纳了叛逆者,也是有利于这个阶级的。所以宋朝人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原先说的是女人,后来也用来说士人,这正是统治阶级代言人的口气,但是也表示着到了那时代士的个人地位的提高和责任的加重。
(选自朱自清《论气节》,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气节是我国传统的道德标准,它主要指读书人立身处世之道,现代社会也用气节来衡量人们的行为。
B.在古代“气”和“节”原是两个各自独立的意念,“气”原是说战斗的,而&“节”&与礼乐中的“礼”有关。
C.孟子提倡的“浩然之气”,似乎是对《左传》里“一鼓作气”之“气”的转变与扩充,丰富了“气”的内涵。
D.“节”,是从礼乐里引申出来的行为的标准或做人的标准,这个标准早在先秦时代就有了明确规定。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东汉末年,在野的士人联合起来攻击宦官的贪污政治,反被宦官迫害而逃亡,人民对这些逃亡的党人持同情保护态度,尊其为气节之士。
B.“气节”中的“气”是敢作敢为,敢作敢为是以集体的力量为基础的,跟孟子的“浩然之气”与世俗所谓“义气”也是相通的。
C.宋朝太学生集体请愿罢免奸臣、明朝东林党人攻击宦官等,是气节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它们依靠的不是领导者个人的力量。
D.专制时代,士人的立身处世偏向了“节”这个标准,是因为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偏向于“气”的集体行动不容易表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官员不顾自身生命危险,冒犯君主尊严而直言进谏,或改朝换代后,不与新朝合作甚至以身殉国,这都是“节”的表现。
B.一些在野的清高之士,不愿和在朝的人合作,游离于现实之外,或逃避到山林之中,成为隐逸人士,这是他们的消极的表现。
C.“节”是静的,是不变的,所以古人强调“守节”,而不“失节”,有的人甚至不惜为守“节”而死;“气”是动的,让人追求变革。
D.从统治阶级的立场看,忠臣与清高之士对统治天下都是有利的,因为他们共同卫护着统治阶级并且消纳了叛逆者。
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原文只是说“节的意念也在先秦时代就有了”,而“节”这个标准是否“早在先秦时代就有了明确规定”在文中找不到依据。
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跟孟子的‘浩然之气’与世俗所谓‘义气’也是相通的”理解错误,原文说的是“跟孟子的‘浩然之气’与世俗所谓‘义气’只注重领导者个人不一样”。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他们共同卫护着统治阶级并且消纳了叛逆者”错,原文说的是“忠臣到底是卫护着这个阶级的,而清高之士消纳了叛逆者”。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贾充字公闾,平阳襄陵人也。父逵,魏豫州刺史、阳里亭侯。充少孤,居丧以孝闻。充为政,务农节用,并官省职,帝善之。又以文武异容,求罢所领兵。及羊祜等出镇充复上表欲立勋边境帝并不许从容任职褒贬在己颇好进士每有所荐达必终始经纬之是以士多归焉&帝舅王恂尝毁充,而充更进恂。或有背充以要权贵者,充皆阳以素意待之。
侍中任恺等以充女为齐王妃,惧后益盛。及氐羌反叛,时帝深以为虑,恺因进说,请充镇关中。帝以充为使持节、都督秦凉二州诸军事,假羽葆、鼓吹,给第一驸马。朝之贤良皆幸充此举,望隆惟新之化。充既外出,自以为失职,深衔任恺,计无所从。将之镇,会京师大雪,平地二尺,军不得发。既而皇储当婚,遂不西行。诏充居本职。先是羊祜密启留充,及是,帝以语充。充谢祜曰:“始知君长者。”
时吴将孙秀降,拜为骠骑大将军。帝以充旧臣,欲改班,使车骑居骠骑之右。充固让,见听。寻迁司空,侍中、尚书令、领兵如故。会帝寝疾,充及齐王攸、荀勖参医药。及疾愈,赐绢各五百匹。咸宁三年,日蚀于三朝,充请逊位,不许。更以沛国之公丘益其封,宠幸愈甚,朝臣咸侧目焉。
伐吴之役,充虑大功不捷,表陈“西有昆夷之患,北有幽并之戍,天下劳扰,年谷不登,兴军致讨,惧非其时。又臣老迈,非所克堪”。诏曰:“君不行,吾便自出。”充不得已,乃受节钺,将中军,为诸军节度,以冠军将军杨济为副,南屯襄阳。吴江陵诸守皆降,充乃徙屯项。
及疾笃,上印绶逊位。帝遣侍臣谕旨问疾,殿中太医致汤药,赐床帐钱帛,自皇太子宗室躬省起居。太康三年四月薨,时年六十六。谥曰武。追赠充子黎民为鲁殇公。
(选自《晋书贾充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羊祜等出镇/充复上表欲立勋边境/帝并不许从容/任职褒贬在己/颇好进士/每有所荐达/必终始经纬之/是以士多归焉/
B.及羊祜等出镇/充复上表欲立勋边境/帝并不许/从容任职/褒贬在己/颇好进士/每有所荐/达必终始经/纬之是以士多归焉/
C.及羊祜等出镇/充复上表欲立勋/边境帝并不许/从容任职/褒贬在己/颇好进士/每有所荐达/必终始经纬之/是以士多归焉/
D.及羊祜等出镇/充复上表欲立勋边境/帝并不许/从容任职/褒贬在己/颇好进士/每有所荐达/必终始经纬之/是以士多归焉/
5.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豫州,古代“九州”之一,“九州”即沧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豫州。
B.妃,或称皇妃、宫妃、帝妃等,是中国古代皇帝侧室的一种,也可指太子、王侯之妻。
C.逊位,即让位、退位,是古代君主或王侯放弃自己的职务和地位的一种行为。
D.节钺,即符节与斧钺,古代皇帝授与官员或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充胸襟宽广。武帝的舅舅王恂曾经诋毁贾充,贾充不但不计前嫌,反而在武帝面前更加举荐王恂。
B.贾充大公无私。他发现文官武官混同担任职务导致官员办事效率低下,于是请求罢免自己的军事职务。
C.贾充处事审慎。他担心伐吴不能成功,于是上表陈述伐吴不合时宜,且自己年迈体衰,难以担此重任。
D.贾充深受宠爱。咸宁三年,贾充请求逊位,皇帝不但不答应,还赏赐给他新的封地,对他更加宠爱。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充少孤,居丧以孝闻。充为政,务农节用,并官省职,帝善之。
(2)帝以充旧臣,欲改班,使车骑居骠骑之右。充固让,见听。
7.(1)贾充小时候父亲去世,在家守丧因遵行孝道而出名。贾充治理政务,重视农业生产和节约用度,合并官位精简职位,武帝认为他做得很好。
(2)皇帝因为贾充是旧臣,想要改变官员按品级排列的位次,让车骑将军的官位在骠骑将军的上面。贾充坚决推辞,皇帝听从了他。
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断句的前提是读懂文段大意,在此基础上根据句子的结构、虚词断句。通过分析可知,“并不许”的主语应是“帝”,而不是“边境帝”,故排除C项。“从容”&应修饰“任职”,而不是“不许”的宾语,故排除A项。“经纬”是一个固定词组,意思是规划安排,故排除B项。
5.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言文化常识的能力。“沧州”不是古代“九州”之一,应改为“冀州”。
6.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他发现……办事效率低下”属主观臆断,原文只是说“又以文武异容,求罢所领兵”。
7.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备注】贾充,字公闾,是平阳襄陵人。他的父亲贾逵,是魏国豫州刺史、阳里亭侯。贾充小时候父亲去世,在家守丧因遵行孝道而出名。贾充治理政务,重视农业生产和节约用度,合并官位精简职位,武帝认为他做得很好。贾充又因为文官和武官各有特长,请求罢免自己的军事职务。等到羊祜等人出任地方长官,贾充又上表章想要在边境上建立功勋,武帝都不答应。贾充从容任职,褒贬在于自己。贾充特别喜好举荐贤士,每次遇到值得推荐的人,一定自始至终替人家规划安排,因此贤士们多归附他。武帝的舅舅王恂曾经诋毁贾充,然而贾充更加举荐王恂。有背着贾充去求取权贵的人,贾充都假装像平常一样对待他们。
侍中任恺等人因为贾充的女儿是齐王的妃子,害怕贾充日后势力更大。等到氐族、羌族谋反叛乱,当时皇帝对这件事非常担心,任恺于是进言说,请让贾充镇守关中。皇帝让贾充担任使持节、都督秦凉二州诸军事,赐给他羽葆(帝王仪仗中以鸟羽连缀为饰的华盖)、鼓吹(一般的仪仗队),授予他第一驸马的头衔。朝廷的贤良之士都庆幸贾充的调任,期望宏大惟新的教化。贾充被外放任职后,自以为失职,深深怨恨任恺,又无计可施。将要赴边镇,适逢京城下起大雪,平地积雪达二尺厚,军队不能出发。不久皇太子结婚,就没有西去。皇帝下诏让贾充官居原职。先前羊祜密奏留下贾充,等到这个时候,皇帝把这件事告诉了贾充。贾充感谢羊祜说:“我才知道您是忠厚有德的人。”
当时吴国的将领孙秀投降,被授予骠骑大将军一职。皇帝因为贾充是旧臣,想要改变官员按品级排列的位次,让车骑将军的官位在骠骑将军的上面。贾充坚决推辞,皇帝听从了他。不久升官为司空,还像以前一样做侍中、尚书令,像原来一样统领军队。恰逢皇帝卧病在床,贾充和齐王司马攸、荀勖参与医药。等到皇帝疾病痊
相关试题:@2017 微盘
您还不是 微盘会员
开通立享签到涨空间特权最佳浏览分辨率:、IE6以上
声明: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百校联盟2016课标版押题卷语文-高考最后一卷(七)(详细答案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百校联盟2016课标版押题卷语文-高考最后一卷(七)(详细答案版)
总评分4.3|
浏览量590243
用知识赚钱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百校联盟答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