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上高中同学关系不好反而比大学同学关系更好,感情更

论大学同学关系
论大学同学关系
同学关系,普遍来说,从高中开始,毋庸置疑,就是一种永恒的关系。女朋友我们可以和她分手,可你一旦是我的同学,就是一辈子的事。大学同学,从个人情感角度来说,比高中同学相处时间要长,感情自然更进一步。用小白同学的话就是“一个寝室,四年住下来,那是刚刚的”。尤其对我们轮机男儿来说,那就是兄弟,就是哥们儿,铁哥们儿。从长远角度来说,大学所学与我们以后的工作直接相关,大学同学关系自然也是我们职场生意关系网中最重要的一环。特别是我们轮机专业,虽然不可能全部上船,也不可能在船上干一辈子,主要从事与交通运输相关的这个行业,在这个狭隘而又广阔的领域里,我们大学时建立起来的同学关系真就是至关重要。
或许你们会说“大学同学关系无需论”,我在做班长之前也是这么认为的。我们整天吃一处住一处学一处玩一处我干你你干我相互“嘲讽”相互“愚弄”,这种关系是多么亲切而自然质朴而真诚啊。可是不要忘了,我们来自全国各地,生活习俗各不相同。就拿吃辣来说,山西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由此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生活习俗的细微差异造就了人们性格的千差万别:东北人硬气,河南人实在,山东人豪爽,安徽人含而不露,广东人单刀直入······不同性格的人长时间在一起相处,难免产生一些矛盾摩擦。有的人可能很快烟消云散和好如初,有的人则难免心存芥蒂略显尴尬。咱们不要自欺欺人说“啊,我们12班都是兄弟,关系没的说”。当然,这句话是对的,以前对,现在对,以后对,一辈子对。只是如果我们真的彻底消除了那些轻微的本不应该存在的嫌隙,那么我们12班将会更加团结,凝聚力将会更加强大,“比铁还硬,比刚还强”。
那么,我们某些人之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嫌隙呢?我想,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就是前面提到的由于性格不同思维习惯不同而为人处事方式不同。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无心之失,就是无意之中把人给得罪了。“人之初性本善”,我一直坚信,心术不正的人是极其少的,在我们同学当中是不存在的。可能有些同学有这种想法“某某某就是存心跟我作对”。如果真有,那么我要对你进行批评,你回去应该面壁思过。不过你放心,党和人民是不会放弃你的,虽然你的这种思想是极其错误的,不符合“马列主义同12班具体情况相结合”的原理,可能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如果每个人都有这种想法,那么班级不成班级同学不成同学,自己也将不成自己——人生观发生了歪曲也就不再是纯真的自己了。在这里,我严肃的告诫大家,这种想法这个念头不应该在我们12班出现。如果以前没有,那么以后也不要有;如果不幸真有,那么就赶紧把它扼杀在襁褓之中,千万不能让它滋生长大。“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改了这个念头再看同学,他就是另一种姿态,脸色也和善了,言语也和气了,态度也随和了。真的,因为我就有过这种体会。在这里我就想,别人无意中的罪过我,我原谅了他,万事大吉;那么,我又没有无意中的罪过别人呢?答案是肯定的,肯定有。孔子尚且背后言人之短,何况是我呢?我平时也不是很注意自己的言行,为人又老实,和人说话,人家三句两句我就把什么话都说了出来。但我绝对不是恶意中伤有意诋毁。如果我真的无意中伤害到了谁,这里我真诚的给你道个歉,希望你能以博大的胸怀来包容我小小的错误。(鞠躬)立亮同学曾说:“世间最大的是海,比海还大的是人的胸。”我希望我们12班每个人都能有一个比海还大的胸怀!
第二种引起我们同学间产生嫌隙的原因,我想,可能是我们大家自觉不自觉地受到某种“嫌隙文化”的影响。“嫌隙文化”可能是第一次被我提出来的。既然是“嫌隙”,又为什么叫“文化”?“文化”现在往往被赋予另一种意义,就是一种现象,这种现象看似很好,可它背后所隐藏的实质又不易被我们察觉。“嫌隙文化”正是如此。本来想举几个例子具体描述一下“嫌隙文化”,但转念一想,说多了反而不好,可能造成另一种嫌隙。我想指出的是,如果我们一直沉浸在这种“嫌隙文化”之中而任其发展,最终会出现一种“团结一派,孤立一派”的严重后果。这是我们应该坚决杜绝发生的现象。那么,怎样防止“嫌隙文化”继续对我们进行无情的侵蚀呢?余秋雨说得好“友谊因无所求而显得深刻,不管彼此平衡还是不平衡”。举个我自己的例子。在西山时,一开始与一同学关系特好,后来受一些“嫌隙文化”的影响,渐渐地出现了一些隔阂,在后来我来到了咱们班,与他的隔阂也就消除了。分析其原因,就是在西山时与他走得太近,对他要求过高,后来距离产生了美,危机也就自然消除了。于丹说:“即使和最亲近的人也应当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是最起码的尊重。”因此,只要我们抱正了对同学的态度:不因其富有而攀附,不因其贫穷而鄙视,不因其憨直而嘲讽,不因其迂腐而愚弄,不因其精明能干而嫉妒,不因其才华横溢而羡慕,不因其碌碌无为而嗤之以鼻,不因其寡言少语而不予理睬。我们有了这种心态,任其“嫌隙文化风”,“我自岿然不动”。
第三个原因,我认为,可能就是我们个别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出了问题。这与第一个原因有些重复,但是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说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大学正是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与大学同学的正确交往,对于纯正人生观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我是喜欢看书的,也建议大家少打两局CF,去图书馆读一些书。儒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确,欲有所作为必先修其身。牛根生说:“小胜靠智,大胜靠德。”较好的修养——或者我们现在还谈不上什么修养,一个不错的人品是我们与同学关系相处融洽的前提。说得有些多余了,咱们12班同学的人品没得说,这一点我是坚信的。
上高中的时候,老师说“你们高中的友谊是最真诚的,到了大学,涉及到某些利益,开始有一些勾心斗角相互利用”。这话说得对不对,只有上了大学,和大学同学相处之后,我们才能得出结论。“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可能我们会怀念一些高中同学。我不否认高中同学有相当好的。我就有几个同学,平时短信不发电话不打,回去之后相约见面依然如旧,不因专业的不同缺少话题,不因见解差异而略显尴尬,这也是一辈子的同学。但我们最好不要因为大学同学关系的偶尔不愉快而产生大学同学不如高中同学这种想法,从而消极相处。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段,存在着不一样的关系。高中时期与大学时期的同学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的变迁,是不能相比的。高中有好同学,大学同样有好同学!
总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与优点。看到同学的优点,我们要虚心学习。我这里不是说空话大话,如果我们没有一点虚心,自身是不可能发展成长的。相反,如果我们都虚怀若谷,会发现我们周围的同学都有许多可取之处,比如老段的热心,李智的能力,海子的真诚,崔磊的豪爽,卢超的硬气,小崔的魅力,好哥的人气······不能挨个说了啊,没说到的你们的优点大家都看着呢!当然,看到同学的缺点,我们最好私下里给他指出来,对于他是一个提高,对于你是一次锻炼,对于你们是一次心灵的碰撞,精神的交流,感情的升华。
从开始写这篇稿子我就在想,我这个论述到底是不是多余。但愿多余吧,只希望我们珍惜大学同学关系,和谐相处,其乐融融。
谢谢大家。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336被浏览88471分享邀请回答931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59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为什么高中同学反而比大学同学关系更好,感情更深?
为什么高中同学反而比大学同学关系更好,感情更深?
1,477次播放
给视频评论
视频排行榜
搞笑视频88
全球限量视频
搞笑视频88
潮汕够力配音
爆笑恶搞视频
经典音乐之声
搞笑视频88
成年人电影小视频
爆笑恶搞视频
嘎嘎搞笑视频
全球最劲爆的小视频
笑到肚子都疼了
唇角的酒香
我和姐夫的那点事
成年人电影小视频
热辣小视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同学上同一所大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