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无人便利货架的模式货架模式

别扯无人货架模式多好了,说是 “风口”的能先回答这几个问题吗?
虎嗅注: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灵兽(ID:lingshouke),作者:陈岳峰,原标题为& 《》 。(一)真是天上一日,人间一年。在国内呆了不到一个月,发觉中国零售业已经变了好几次脸了,比如,无人便利店的战局中又加了N个“挑战者”,而无人货架——这个在前两年还悄无声息,只在一些办公场所零星可见的玩意,竟然成为了最炙手可热的词。而且,很多行业机构和媒体竟然还把它标榜成了又一个新零售下的未来新的商业模式。我勒个去。原来新模式的腾空出世竟是一件如此简单的事情——实体零售折腾了这么多年,什么供应链建设,商品经营能力,生鲜经营能力,消费体验升级,门店改造升级,到头来,人家随便在一幢写字楼各个公司的办公室里放到一两节小小的货架,摆上几十到数百个休闲商品,让那些坐在公司的白领们扫一扫就能随心购买,就号称要打劫掉你原来的消费者了。不管你信不信,我觉得资本应该是暂时相信了。资本也在疯狂追逐这些无人货架的企业:七只考拉(A轮5000万元)、友盒(A轮数千万元)、果小美(A轮1000万美元)、阳光乐选(Pre-A轮1000万元),猩便利(天使轮1亿元),经纬中国、IDG创投、蓝驰创投等知名投资机构纷纷入局。据公开报道,今年1月至今,无人自助设备领域已披露的融资项目为已超过25个,累计金额超30亿元(这其中包含了无人便利店、咖啡店等,不仅仅是无人货架)。小e微店,每日优鲜便利购、果小美、领蛙、哈米科技、猩便利、有品、便利吧、七只考拉、零食e家和咕哒猎人等等,甚至连京东这样的大佬级玩家,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和颤抖的手,生怕在这个线下的新生意上又落后了,赶紧宣布入局:京东之家要瞄准公司办公室布局开放式货架,定位为无人值守自助迷你超市。阿里系的盒马鲜生也不甘示弱,9月27日宣布要开设办公室无人货架。去哪儿前CEO庄辰超创办的便利蜂也凑热闹,号称要进军办公室无人货架业务。部分无人零售融资一览,来源:网络(二)灵兽也算是最先关注无人零售的新媒体之一,应该说对这个领域尚不陌生。但这么多玩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搞出这么疯狂的玩法,确实让人“大开眼界”。灵兽君前两天在中关村一个众创空间里看到小e微店投放的无人货架,不到2平米的面积,大概2米来长的货架,SKU不足百种,基本是零食类商品。这样的无人货架更像是一场针对办公室女性的生意,再聚焦一点,是针对办公室女性无聊时休闲零嘴消费的一个生意。如果你非要说这样的一个生意就可以支撑起这么多的企业在刹那间涌入并还能保持可持续地发展——灵兽君只能表示呵呵。按照大部分无人货架企业的通行逻辑,这种无人值守的货架省去了实体店最为昂贵的人工和场地成本,大大提升了企业效率。理论上看起来,这样的推理天衣无缝,但在实际运营中,人工和场地成本可能是会节省一些,但提升企业效率就见仁见智了。先不说所有的办公场所都是否会让无人货架免费进驻,或者说长期免费下去(如果竞争加剧,不排除企业会漫天要价或者无人货架竞争同行主动提高费用以换取进驻,这样会导致全面恶性竞争,行业将难有赢家),铺货、补货的人工成本,显然是很难节省的,对于缺断货的补货速度与效率,也很难和有人实体店媲美。部分无人货架主要参数对比,来源:网络不可否认,无人货架和无人便利等无人零售业态一样,有它自身的市场生存空间,但非要说它是一个代表未来的新商业模式,那真是难以苟同。它确实也算得上是一种新的零售业态,在接近消费者的过程中前进了一大步,但仍然只能是对目前零售渠道和方式的一种丰富与补充,既谈不上 “打劫”,更遑论替代——某种程度上说,它(无人货架)甚至都不可能有无人便利店这样的长久生命力与市场发展空间。说到这里,灵兽君不妨从非专业的角度来多说几嘴。(三)“打劫”线下流量?确实有一定作用,但这种作用极为有限。无人货架确实可以截流一部分办公场所的即时性消费,但受空间、环境、陈列面积及商品选品能力等多方制约,很难满足这些用户的需求,也就无法对他们形成持续的吸引力。将获取的线下流量用户引流线上?事实上,除了极个别大型平台有这样的能力用无人货架将线下流量引流到线上,且不说这样引流的效果,至少新入局者想借此打线上流量的算盘,定是想多了,原因很简单,请你给我一个足够心动的理由先。还有无人货架企业想通过线下获取的流量来实现企业的平台化,通过平台来做衍生服务,想的都没有错——和资本说起来也全是故事,确实好融资。只不过,理想很丰满,但现实一定会让你知道它有多骨感。收集线下数据,获取大数据分析?这个的可行性稍大一点。但相比电商和实体店极为丰富的品类选择,无人货架受限于面积和SKU数,给用户的选择本身就是有限的,这种先天就给用户制造选择限制的售卖方式获取到的用户数据,是否足够成为大数据的样本?还有一种更大的可能是,你获取到的线下数据,最终可能会误导了你的大数据最终的分析成果。比如,去扫码无人货架购买一堆商品的人,可能有大部分商品是帮同事顺便代买,而需要某种商品的人,从来都不需要亲自去扫码购买。。。。而且,用户在办公时间和自由时间、在不同环境和不同角色的置换下,消费习惯和消费需求都发生很大的变化,那么,这种属于无效数据或缺陷性的数据,你花这么大成本和心思在这上面,值得吗?满足办公室人群的即时性需求?首先,办公室人群的即将性需求是存在的,这个不假。但这个需求究竟有多大?就算大到可以支撑无人货架的运营并盈利,这部分需求就全部会消费在无人货架上?比如,京东到家的无人货架是采用“开放式货架+冰箱”的陈列形式。其中,开放式货架入驻标准是公司规模不低于30人,冰箱不低于80人。在选品方面,主要以日常零食、饮料为主,少量涉及乳制品等鲜食。很难想象靠这30人能日复一日地养活这个无人货架,到底谁在养着谁?还有,除了少数公司允许上班时间自由活动,大部分公司应该是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一边扫码买东西,买完后一边吃着零食一边工作?呃,这画面还可以更美丽一点。很多公司即使允许无人货架进驻,估计也只会允许员工在中午休息时间或下班时间使用,那么问题来了,人家好不容易有个中午放风的时间和下班回家的时间,为什么要消费在你的“密室空间”上?损耗可以有效控制?目前除了靠用户自觉,无人货架基本无法解偷盗、漏付款等问题,损耗率远超有人实体店是个不争的事实。根据南方都市报的报道,位于广州市天河路365号的开放式无人售货店在今年3月底开张,第一个月依靠顾客自觉付费曾创造零逃单记录,但随着知名度的提升,顾客越来越多,商品丢失也日渐严重,最终入不敷出。该店铺在开张三个月后选择关闭。如果无人货架不放在写字楼里,放在其他区域,偷盗率还会更高。从这个角度而言,无人货架的消费场景很难在其他场所复制。按照果小美CEO阎利珉的说法,果小美的无人货架必须放在公司大家都能看得到的区域,也主是众目睽睽之下。这样确实可以有效降低损耗率,但这就限制了复制性,而且也加大了进驻的难度,毕竟,多少公司有这么大的闲心,有这么一块闲地儿,让你来随心所欲地折腾?更好的供应链效率与选品能力?某无人货架企业的CEO是这么说的:我们有自己的方法论:能看到办公室白领最大公约数的需求,通过大数据找到爆款,通过用户参与筛选出产品……等等。比丰富度肯定比不过京东天猫,我们追求的是极致单品。可拉倒吧。在办公室里,你永远知道爆款是哪一款。而且,一个写字楼,成百上千家公司,每个办公室的爆款都不一样,你的理货员得要有多强大的内心和多么充裕的时间 ,才能完成真正千架万品的上货、补货?你的供应链能力得要有多强大,才能满这种多点但客单低、要求还可能完全迥异的这些用户大爷们的需求?要知道,电商企业这么多年在供应链上才刚刚找到点感觉,实体零售企业在标准化门店复制的过程 ,供应链的效率提升也一直并不如意,请你告诉我,为什么你一出生,就自带了高效供应链?天生的,天生的,天生的吗?从产品结构和产品品牌上来说,目前的无人货架也很难去迎合年轻人对新奇特商品的需求。当下无人货架陈列的基本是一些传统食品品类,即使增加了一部分进口零食,也远远没有到可供选择的丰富度。况且,休闲食品这个品类的更迭速度非常快,爆品的淘汰速度非比寻常,目前这些无人货架的玩家们,根本不具备这样快速的供应链能力尤其是选品迭代的能力。商品决定一切,无人货架已经抛弃了服务,如果连商品都吸引不了用户,你还剩下些什么?当然,无人货架绝非一无是处。只是想说,便纵有万种风情,你也并非全能,而且短板并不少。(四)按照目前宣传的“主旋律”:无人货架身符合“打碎大仓库,走近消费者”新零售趋势,一方面迎合了零售企业改变的契机,一方面也代表了新零售的发展趋势,即线上线上融合,提高供应链的效率。相比于无人便利店,无人货架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节约了运营商的运营成本和时间成本,而且更靠近消费者,能够产生一种消费暗示的效果。受限于公司、物业、场景、链接的多重因素,不稳定性最高,投入成本与回报的产出是否能成正比?在这个问题上,灵兽君倒更认同熊猫资本合伙人李论的观点:单纯用无人货架、无人便利店来理解新零售事实上是走偏了。他很不客气地指出,因为交易相关方太多,无人便利货架不太可能出现爆发式单量增长。他举例称,在互联网交易平台中,交易牵涉的方数越少,发展速度越快。撮合方最少的摩拜,日单量在120天内就突破100万单,到2017年4月,摩拜单车日单量突破2000万单;而需要撮合两方的滴滴达到日单量100万单,用了近2年;撮合三方的饿了么,实现一天一百万单,则用了超过60个月(5年)。而办公室无人便利货架,涉及到的撮合方比饿了么的三角撮合关系还要复杂。包含场地方、货架方、补货方、用户方四方,甚至可能面对场地方和决策方分离,用户方和买单方分离。而且在这种多角撮合关系中,除了无人便利货架平台本身,其中的任何一方都没有足够的动力或者意愿去推动交易的达成。&(五)曾号称要做10+门店的西贝快餐项目,昨天被西贝董事长贾国龙叫停。他表示,西贝将聚焦单业态、单品牌,对西贝莜面村进行迭代升级,追求高科技含量、高劳效。能有这样的意识和放弃的勇气,西贝在快餐项目上至少还能说没有完全是瞎折腾一场。没有谁是无所不能的,就算是玉皇大帝,有时候也斗不过一只猴子——这一点用在进军无人零售的许多企业身上也合适(尤其是一些知名企业和品牌),用在今年被吹上风口的不少便利店品牌上也同样贴切。灵兽君所在的写字楼,不足50米的距离,开了4家便利店:全时、好邻居、中商惠民、便利蜂,其中便利蜂刚刚开业,正在促销活动中,不少商品可以享受折扣,但也没有看到人满为患的场面——就这几栋写字楼的消费者,支撑一家便利店生存没有问题,这下好了,4家基本零距离竞争,用超市发董事长李燕川的点评:没有各自的主打商品及吸引目标顾客的服务,就是混战。这种混战的结局就是4家最后都会生不如死——这样的不计后果的厮杀,意义何在?同样,一个新的商业业态,同时也还算是一个好的新业态(暂时还谈不上商业模式),无人货架乃至无人零售皆需要精心打磨与呵护,最不应该的就是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搞得行业鸡飞狗跳,并不会为大部分企业带来多少好处,反而会延缓整个创新的过程。&浮华散去,一切皆空。我们处在一个商业快速迭代的时代,技术的发展突然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商业的升级与发展,甚至创造出了新的商业形态,未来或将开辟新的商业模式。但有一点很重要:技术是来重塑和升级商业,但绝对不是用来取代商业的。同样,故事永远只能是故事,它不是现实。各路玩家大仙们,请一定不要本末倒置了。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授权 虎嗅网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article/218246.html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猛嗅创新!
后参与评论您当前所在位置:>>>无人货架究竟是什么样的一门生意?
无人货架究竟是什么样的一门生意?
目前,主流的看法认为,无人货架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模式一:导流线上型,把无人货架当做一个线下的流量入口,通过线下导流到线上。这一模式的典型代
表有:每日优鲜、果小美等。
模式二:货架便利店互动型,典型代表有:猩便利、便利蜂。便利店仓店一体,支撑仓储、门店、物流等
多项功能,无人货架作为高峰时间分流工具,并起到延伸用户触点、强化品牌效应等作用。
模式三:平台型,即搭建无人货架作为一个平台,供货由商家供货,平台负责整体选品、补货、管理等,
并从中抽取平台佣金。典型代表有:京东到家、饿了么。
现在无人货架呈现出诸侯割据的局面,最终哪家能胜出还是未知数,不过作为货架批发商,以其专业,诚信的服务理念,服务于各大超市,农副市场,,,成熟的生产工艺和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受到广大新老客户喜爱,欢迎咨询电话:&
请输入内容无人超市的运营模式是什么?零售新模式背后的思考
导读:很多网友说,不掏手机不扫码,出门直接扣款,感觉还是一个未来产物。而如今其实未来已经来了,阿里的造物节上,号称无人便利店的“淘咖啡”真的出现了。有人惊叹黑科技来了;有人慨叹,技术的噱头,将榨干城市深夜最后的温暖。尽管对于无人超市民众争议不断,但是无人超市的运营模式还是很值得探究的。
很多网友说,不掏手机不扫码,出门直接扣款,感觉还是一个未来产物。而如今其实未来已经来了,阿里的造物节上,号称无人便利店的“淘咖啡”真的出现了。有人惊叹黑科技来了;有人慨叹,技术的噱头,将榨干城市深夜最后的温暖。尽管对于无人超市民众争议不断,但是无人超市的运营模式还是很值得探究的。
无人超市运作模式
据悉,无人超市购物只需要三步:
1、扫码进店:用户通过“手机淘宝”扫码即可获得电子入场码,签署数据使用、隐私保护声明、支付宝代扣协议等条款即可通过闸机,自主购物。
2、自助选购:这一环节和日常超市购物差别不大,用户可随意拿起商品或者在餐饮区点单,这个亚马逊的电子货架自动感应原理大不相同。
3、支付离店:这就要提到传说中的“剁手门”了,该环节由两道门组成,第一道门感应到用户离店需求时自动开启;几秒钟后第二道门将开启,此时已经完成了扣款,你可以潇洒离开啦。
无人超市如何实现?
1、生物特征自主感知:该系统主要用于开放空间消费者识别问题,例如入门场景和货架场景。简单的讲就是让系统知道你是谁,随后把淘宝ID和你的生物特征绑定在一起。
2、结算意图识别:该系统会在探测到结算意图之后,对商品进行识别。
3、目标检测与追踪:对店内发生的行为数据进行追踪记录,比如货架访问情况、消费者移动轨迹、货架库存状态等等,这些数据对零售商很有借鉴意义。
无人超市背后的意义
从最表面来看,无人超市最直接的意义就是“消灭售货员,消灭营业员,消灭收银员”。从削减人工用费上,降低零售业成本。其实目前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人力成本高的问题在未来的中国也会出现,而无人超市成为了应对措施之一。
但是不少业内人士分析,马云之所以开无人超市根本目的并不是赚钱,目标其实是背后的大数据。“无人超市”是这样的存在:每个进店的客人都会被系统单独识别,每件商品都是数字化商品,每个订单都是数字化订单,每个支付都是电子支付。无人超市绝不只是为了让客人在逛超市时有酷炫的体验,这一技术的最终目的是带领线下实体店开拓出零售的新大陆。从前那些看似随机随意、瞬间即逝、逝去无痕的行为以及细节,都将变成系统性的数字,通过一套算法模型整理后进行行为分析,于是超市老板们将前所未有地了解自己的客人:客人逛超市最喜欢走哪条路线,哪个货架客流最密集,哪个货架客人停留的时间最长等等。
事实上,这一切的大数据及行为分析目前已在网上购物时实现,就像你购买了一次尿不湿后,淘宝/京东就会给推荐奶粉、辅食;你购买了一次泳衣之后,平台就会给你推荐一系列夏日度假装备。在这一系列的行为分析背后,老板可以针对性地做出决策,如爆款商品是不是已经过季,客人最喜欢走的路线是否应该再优化等等。也就是说,“无人超市”的本质,绝不仅仅只是为了节省人工成本,而是直接依据精准的消费者数据,从客户、物流、支付等环节完成链条数字化。
也有部分业内人士认为无人超市只是马云“五新”计划的一个开始。7月11日,阿里巴巴宣布成立一个“五新执行委员会”。马云宣布,阿里巴巴庞大商业生态体系中的丰富商业元素将聚焦于同一个方向、为同一个目标服务——集结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服集团、菜鸟网络等阿里生态体系内的所有力量,全力投入建设“五新”(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新技术、新能源)。而无人超市就是属于新零售板块。
马云认为,未来10年、20年,新零售将取代电子商务这一概念,这是线上线下与现代物流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来的新的零售业,这个模式将会对纯电商和纯线下带来冲击。
点击排行榜
仓佐盟APP扫一扫
物联云仓微信扫一扫
版权所有 (C) 四川物联亿达科技有限公司
| 保留一切权利 | 蜀ICP备号-11 |
本网站支持IE9以上浏览器,推荐您使用Google Chrome()或IE11()进行浏览无人货架的新零售模式革新
无人货架的新零售模式革新
窦文宇:同样是无人货架的新零售模式革新,为何美国的Bodega公司遭到嘘声一片,而中国的却波澜不惊呢?
纽约布鲁克林,一个各国移民集聚的地方,有一家社区杂货店(grocery store)叫做Pamela’s Green Deli。女主人(经理)Pamela在这里开店近30年,店内除了卖食品及日常用品,也提供早餐(三明治)。Pamela对于来买东西的社区顾客非常熟悉,和他们好像朋友一样。 她的女儿,Diana Rodriguez,6岁起就在店里帮忙干活,熟悉这里的顾客及环境。她希望自己在大学毕业后,能像她从多米尼加移民美国的爸爸妈妈那样,开一家属于自己的社区副食店,实现自己的美国梦。
像Pamela’s Green Deli这样社区杂货店,在西班牙语中叫Bodega。这种小店在大纽约地区就有1万家。它们通常会开在美国大城市中的少数民族及移民聚集地区,既是当地居民市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个社区服务,也是不少移民(比如多米尼加、波多黎各、中东)在美国赖以自立、存活下来的重要经济形式。
但最近有一家来自硅谷的创业企业说,我们要砸掉这些杂货店的饭碗(原话也许不是这样,但意思是这个),而且我们取的公司名字就叫Bodega!
日,由两位前Google员工Paul McDonald和Ashwath Rajan成立的创业企业Bodega,在加州正式投入市场试用。这是一个智能化的无人售货柜,5英尺宽,2英尺高,里面存放一些常见的非冷藏食品及日用品。购买者用专用app可以打开柜门,选取自己要买的物品,柜内的摄像头及扫描仪自动记录所取物品的价格,然后购买者预存的信用卡会被相应自动扣款。
初期,这些智能货架会摆放在公寓楼、办公大楼大堂、健身房等公共场所,然后再逐渐渗透到各个社区。公司已从创投行业巨头如First Round Capital、Forerunner Ventures、Homebrew那里获得了天使投资,并且拿到了来自Facebook、Google、Twitter和Dropbox一些高管的个人投资。
一个看起来很不错的创业主意,不是吗?
直到这个公司在Twitter上激起了民众的反感及抱怨,Bodega一时成了热门主题标签。大多数的发言认为,这个有替代传统社区杂货店(Bodega)打算的创业想法,对依赖小杂货店生存的中下收入人群,尤其是移民,是个经济打击,而且这种所谓的新零售形态,会破坏街头小店长期形成的社区感及凝聚力——因为一旦这些机器遍布各处,买家将只会匆匆来去。长此以往,社区感将逐渐消亡。在民众的激烈反对声音中,以下这位的Twitter发言具有代表性:这不是什么智能售货盒子,而是一个分化社区的贵族盒子(gentrification box)。
在Twitter的反对声浪掀起之后,CEO McDonald赶紧出来辩解说,公司从来没有要把传统的社区杂货店取而代之的意思,但社会上的坏印象已经造成了。有人表示,会坚决捍卫传统杂货店的生存,并会和这家初创企业死磕下去(fight to the death)。
致力于打造无人售货柜的美国创业公司Bodega,在美国网民的激烈反对声中,渐渐失去了原本的好形象。创始人的回应也并没有挽回大众的心。而Bodega公司目前已经停止了接受采访。美国新零售的第一把火,就这样要歇了?
在大洋彼岸的中国,无人货架也是最近很火的一个新零售模式。领蛙、老虎快购、零食e家、小e微店、果小美、猩便利等一批新兴创业公司涌现,BAT、京东等互联网巨头也开始对这个行业虎视眈眈。这些无人货架公司所用的技术,与美国Bodega的差不多,但区别在于目标市场。它们主要用于办公室而不是社区场所。这种定位策略,并没有消灭居民社区小店的意图,所以在中国社会没有遇到大的反弹,总体反应正面。
技术革新与社会影响
同样是无人货架的新零售模式革新,技术差不多,为什么美国的Bodega公司遭到嘘声一片,而中国的却波澜不惊呢?
也许我们可以从加拿大社会学家Andrew Feenberg关于技术与社会的理论——Critical Theory of Technology(技术的批判理论)找到思路。
提到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人工智能这些灸手可热的技术趋势,你会想到什么?是否是毫无表情、没有感觉、立场客观的的机器与算法? 其实,这只是表象。Feenberg的技术批判理论认为,技术并不是一个中立的工具(neutral object),而是会带有自己的价值观(values)及价值偏好:因为每项技术(比如无人货架)不是来自真空,而是有其对应场景(context),包含三个维度:who(谁开发的这项技术),why(为什么开发这项技术),以及how(这项技术会有何运用)。
既然技术本身就不可避免带有价值取向,所以Feenberg认为,可以通过对技术的设计(改变who,why,how维度),来传递实施技术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从而传递相应的社会影响。
例如,创业公司Bodega两位创始人McDonald和Rajan在设计他们的新型无人货架时的一个主要价值取向,是为都市生活中的部分人士带来方便快捷的购物,所以它的技术实施是直接进入社区的。至于如何通过零售业态加强社区凝聚感,并不在二位(估计也不在投资人)的价值取向中。所以他们忽略这个需求也不意外,尽管这样做的社会效果是遭到了民众的反弹及抱怨。
在宏观层面,Feenberg技术批判理论的指导意义是,每个社会都有其主流价值观。技术,在设计过程中如果忽略了相关考虑,可能与社会主流价值体系相左。 这样一来,技术本身的科学价值再大,也可能受到质疑挑战,难以尽情释放效果。
技术狂潮下的社会迷思
最近两年,整个世界似乎进入了一轮新的技术高潮,各种新趋势新名词让人眼花缭乱:如不断迭代、百花齐放的智能手机,大数据存储及分析,云计算,新零售,无人售货,电动车,无人驾驶,物联网,智能家居,虚拟现实,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干细胞,基因检测,区块链……
随着新技术不断涌现,风险投资大举入局,企业对技术人才的追逐加剧,各地政府也争相建设高新科技园。这种对高科技近乎迷信的热忱,已经开始渗透进基础教育,有的幼儿园已经开设编程课程。前美国众议院多数党领袖Eric Cantor甚至宣称,未来掌握编程技能的重要性,将与学习语文及数学等同。
看样子,强大、无所不能的各项技术将主宰未来,成为世界的救星,or will it?
以下运用Feenberg技术批判理论出发,笔者分析4个与个体或社会息息相关的技术运用案例,重点聚焦技术的设计价值取向及其社会价值影响。
案例1 技术:网游(手游)
设计价值取向:追求玩家的投入度,满意度
社会影响:最近一项研究表明,网游对成年人工作的影响不容小觑。2017年7月,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家Erik Hurst及团队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从年,美国年轻男性(21-30岁)的每年平均工作小时减少了203个小时(下降了约12%)。与此同时,这个群体的玩网游时间增加了45%,达每周5.2小时。Hurst的深入分析认为,功能更强大、更好玩的网络游戏,影响了美国年轻男性的工作意愿,及工作时间投入。
案例2 技术:辅助生殖技术
设计价值取向:为不育症夫妇提供辅助生殖解决方案
据中国卫计委统计,2016年中国约有4500万不孕不育症患者,而且每年以数十万的速度递增。不孕不育发生率大概在15%到20%,每八对育龄夫妻中就有一对不孕不育患者。辅助生殖技术为不育夫妇圆宝宝梦。
社会影响:目前辅助生殖技术的主要方法是体外受精的试管婴儿方法vitro fertilization (IVF);但一个新的技术,体外配子(vitro gametogenesis ,IVG),正在从实验室到临床运用的转化过程中。
这项技术号称可以从人类的头发或皮肤细胞中,产生出精子及卵子。由于它绕过了传统IVF中需要卵子、精子捐献的限制,在理论上可以产生无限多的精子、卵子、受精卵、胚胎。如果再和基因编辑(gene editing)技术结合起来,不育夫妇还可以从产生的众多胚胎中“挑选”婴儿的性别、甚至高度、肤色等人体参数。
目前IVG还没有在人类生殖技术中实际运用,但它的发展前景已经激起了医学界及社会的关注。人们担心这项技术的运用可能会让不少国家已经严重失衡的男女新生儿比例更加倾斜;对特定基因的刻意挑选,也可能加剧世界上已经在发酵中的种族主义倾向。
案例3 技术:共享单车
设计价值取向:为城市中的短途出行需求提供便宜、便捷的交通工具。
社会影响:它被称为中国在互联网时代的新四大发明之一。一年多前起步,在摩拜和ofo的引领下,很快铺满了中国各大城市。手机智能开锁,低至一元每次的价格,随停随取的便利,堪称圆满实现了这项技术的设计价值取向。今天,仅北京市就有235万辆共享单车。但出问题的也正是北京这样的一线和新一线城市:9月7日,北京宣布暂停共享单车的新增投放。
与其它机动车交通工具不同,共享单车随停随取。这本来是个优点,但正因此也成为了市容管理当局的梦魇。因为在拥挤闹市中,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的现象屡禁不止。各地政府在清理整治共享单车的乱象中,付出了不小的行政成本。杭州市城管用于搬运、管理2.2万辆违规共享单车的花费超过22万元。而在各地不断出现的共享单车“坟场”,更是成为这个技术运用的一道尴尬风景。
究其根源,有观察家表示,目前的共享单车技术,并没有考虑到其占有公共道路资源与政府管理资源的因素,增加了社会的管理成本及环境成本。
案例4 技术:Facebook(社交网络)
设计价值取向: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虚拟关系圈,通过信息的快速流动促进人们之间交流。
这个由哈佛辍学的高材生马克o扎克伯格(Mark Zuckerburg)在2004年创建的虚拟社交网络,如今已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交平台,拥有20亿用户。它的信息功能有多强大? Facebook用户每60秒钟,会发布51万条评论,30万个人帖子, 上传13万6千张照片。 从互联网时代连接人类的角度来看,Facebook应该说完成了其技术设计的目标。
社会影响:本来,社交网络的领军人物小扎一向是意气风发的,但最近有些焦头烂额。因为公司被指责在2016年美国大选中,受到俄国利用发布了假消息,可能影响了美国大选的结果。
上周,Facebook向美国国会移交了受俄国影响而发布的3千条政治广告。资料显示,一个与俄国相关的机构,Internet Research Agency,通过470个假账号,发布了这些广告,共花费15万美元。这些广告的主题主要集中在美国社会争议不断的一些热点话题上,比如移民、同性恋、种族关系、穆斯林群体等。希拉里的竞选团队表示,一些在Facebook上散布的假消息——比如教皇刚刚宣布支持特朗普之类,扰乱了选民的心态,可能破坏了选举的公正性。无独有偶,在今年春天的法国大选中,假新闻泛滥,以致Facebook不得不关闭了3万个在法国的账号。
如果一个主权国家的领导人选举结果,能够被一个社交平台的假新闻所左右,这样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大概是Facebook始料不及的吧?
技术时代, 价值与社会
人类正处在一个新技术不断涌现、飞速发展的时代:从无人驾驶到人工智能,技术的无限可能激发了人们的憧憬、想象,及对技术有些天真的膜拜——认为它们将拯救人类。
Bodega,一个由两位前Google员工创立的透着魔力的无人货架零售系统,刚在加州小范围推出试点,却已经在全美掀起了不少的反对声浪。人们指责无人货架零售会摧毁街边杂货店及围绕它们的社区文化。这个社会反应,对于这两位雄心勃勃、对自己技术信心满满的创业者,应该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打击。
但Feenberg的技术批判理论,其实已经预见到了这一切。他指出,技术过去不是、现在和将来都不是一个中性的工具,技术的设计及运用,将不可避免地带有特定价值观的烙印;如果设计不当,技术可能会对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迈向未来,人类社会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技术战略?
首先,企业、创业者(以及投资人)都应该对技术的价值取向有清楚的了解,并在设计中考虑到社会影响。比如,腾讯以王者荣耀为试点,推出“健康游戏防沉迷系统”:12岁以下的游戏者每天游戏时间不超过1小时。虽然这个功能很基本,但已是迈向这个方向的一个正确举措。
其次,政府对于技术的监管,可能需要看得更远,超出技术的直接运用层面。比如,共享单车的发展,成本不仅仅在于车子及骑行,也在于公共空间资源的占有及消耗。应杭州市政府要求,共享单车企业HelloBike实施了虚拟停车点技术,就是企业与政府良好互动,试图解决技术的不良社会影响的一个例子。
最后,技术的未来在于年轻一代,而他们的成长将主要依靠学校系统。近年来技术发展的火热,也催生了STEM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课程的走红,甚至有幼儿园也开设了编程课。这些举措固然对于人类社会的技术发展固然有益,但也要看到技术的功效及社会影响,还是离不开价值观的指引。正如耶鲁大学校长Peter Salovey所说的那样,今天的技术时代更离不开充满想象力和情感感染力的领导者;从这个角度而言,人文学科的重要性不但没有降低,甚至更高了。
技术时代,梦想时代,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技术才会为人类社会创造更大的贡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猩便利货架协同模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