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时候苹果天气预报不准会不准?

当前位置 & &
& 天气预报为什么“不准”? 看完你就知道了
天气预报为什么“不准”? 看完你就知道了
14:11:10&&作者:
编辑:刘艺 &&)
让小伙伴们也看看:
阅读更多:
好文共享:
文章观点支持
文章价值打分
当前文章打分0 分,共有0人打分
[12-24][12-24][12-23][12-22][12-20][12-20][12-19][12-19][12-17][12-16]
登录驱动之家
没有帐号?
用合作网站帐户直接登录-- 鲁南商报 --
天气预报为何有时不准?
记者走进气象台探秘
预报的明明是大暴雨,可是等了一天却未见雨来。这段时间,天气预报成了“网红”,朋友圈里更是有人质疑,天气预报为啥总是不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天气预报是如何“出炉”的?21日,记者带着这些公众所关注的问题来到了临沂市气象台,走近预报员,帮大家答疑解惑。一下午三次会商传递天气情况
21日下午14:10分,记者走进临沂市气象台,9台电脑前均坐着一名工作人员,此时会议室内除了点击鼠标的声音外,每台电脑前的工作人员都表情严肃地盯着屏幕,他们不断切换着电脑上的画面信息,并且对里面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以备随后开始的会商。
14:30分,临沂市气象台内部会商开始。“从我分析的情况来看,明天还是一个闷热天气,预计最高气温33度……”一名预报员从气温、降雨量、风向陈述了自己预报的情况。大约两分钟后,第二名预报员也根据自己的分析做了预报。此后,先后有8名预报员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进行了预报,最后根据这8名预报员提供的信息形成当天发布的预报信息。
14:50分,省局会商开始。“我重点关注高温、闷热和降雨的情况。”大屏幕上,17地市的预报员开始会商,一名预报员开始对自己掌握的情况进行分析解说。此后,各地市预报员陆续报上了自己掌握的情况。
“未来三天,可能会出现……”15:04分,县局开始会商。预报员在预报未来天气的情况下,还提出了注意事项。而会商只是天气预报的其中一部分。“简单的预报结论背后深藏工夫,5个环节尽量确保预报的准确性。”临沂气象台总工程师赵海军说,天气预报包括5个环节:气象观测、数据收集、综合分析、预报会商、预报产品发布,最后才是大家知道的天气预报。为啥天气预报有时候不准?
为啥天气预报有时候不准?面对记者这样的提问,预报员陈滔苦笑了一下。“其实,不是不准,而是受地域等方面的限制,使预报和实际有些偏差罢了。”陈滔举了个例子,就像7月19日16时发布的天气预报,预报显示当天夜间到第二天白天,阴,西部地区有大到暴雨,其他县区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并伴有雷电。“明明预报的是暴雨,为什么没见下雨?”兰山区的市民就有人提出疑问了,是不是气象台预报的不准。但对于蒙阴和平邑来说是很准的。因为当天,蒙阴和平邑的降雨量都非常大,分别达到了57.1和94毫米,超过50毫米就是暴雨的级别,你能说不准吗?“在我看来,预报员做天气预报和医生看病有许多相似之处,要诊断分析发生了什么天气,未来会有怎样的变化,提醒社会公众如何应对天气变化和防御气象灾害。”赵海军说,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不能达到百分之百,就和医生的治愈率不能达到百分之百一样,但预报员们都竭尽全力地对待每一次天气过程,对待每一天的工作,还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和挫折感,甚至有些小尺度的天气系统,就目前的科学来说还没有很有效的预报方法,预报员也期待着能够早日攻克这样的“癌症”,满足社会和公众的需求。
赵海军说,其实每一次预报的制作和发布,都要经过大量的工作。首先要对地球和大气圈进行观测,拿到资料后进行处理分析,相当于是医生“望闻问切”的步骤,再利用先进的数值预报模式对未来的天气进行模拟,每个当班的预报员都要分析多种的观测资料,还要对并不完美的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天气形势的演变,预测未来的天气,这相当于医生拿到相关的检验报告后进行病理分析一样。由于预报员的经历和擅长的领域还是有一定的差异,比如有内科医生,有外科医生等等,最后还要组织专家会诊,就是天气会商,从主班预报员,到领班预报员,再到首席预报员,所有的预报员们在一起就各自的判断和依据进行会商,最终形成一个结论,对外发布。预报员的活儿不好干“到气象台你很快就能识别出谁是预报员,脸色发暗,眼袋很大的十有八九就是预报员。”这是临沂市气象台总工程师赵海军对预报员的一个形象的描述。
据了解,现在对预报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专业要求大气科学,要求掌握数学、物理、流体力学、热力学、大气动力学、计算机、数值模拟等学科,可以说得是全能型人才。
不仅学历、素质要求高,气象预报员的工作要求节假日无休,一年四季每时每刻都有预报员值班守班,工作时一直对着电脑分析资料,时间又长,还经常值夜班,黑白颠倒的,生物钟隔三差五地被打乱,许多预报员有神经衰弱等职业病。对预报员来说,更大的是精神上的压力。
“一晚上发三次预警,彻夜不眠是经常的事。”赵海军说,就在今年的6月13日,一晚上就发了三次预警。17:50分,发布雷电黄色预警,20:00发布冰雹橙色预警,22:00,发布暴雨黄色预警。而这些预警发布完毕并不代表工作就做完了,还得不断地跟踪,根据情况升级预警。一直到第二天早晨6点钟才忙活完,洗把脸才能睡上一觉。
赵海军说,特别是汛期,预报员的压力更大,一个预报员一周的上班时间是70-80小时,遇到恶劣天气加班还会延长,有时候和家人一起吃顿饭都奢侈,而他自己也曾经经历过90个小时未合眼,一直盯在电脑前。天气预报为什么总遭诟病?“大气系统是非线性的系统,根据混沌理论,天气预报不可能100%的准确。”临沂市气象台总工程师赵海军说,不同天气现象具有不同的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目前我国地面气象观测台站空间间隔较大,而且分布不均匀,一些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很难被有效的监测,如近年来造成严重人员伤亡的中小尺度强对流天气预报起来难度就更大。
近年来对天气预报水平的提高起到最重要作用的数值天气预报,由于观测数据存在初值误差,再数值模拟计算的过程中也存在计算误差,模拟的方案也有误差,这种误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放大,因此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也很难达到100%,尤其是预报的时效越长,不准确性越大。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概率和频率都呈现增多的趋势,也增加了天气预报的难度。
比如夏天,对流性天气多发,经常隔着一条马路天气就不一样,所谓“夏雨隔牛背,鸟湿半边翅”,这种天气预报的压力就很大,预报局部有雨,“东边日出西边雨”,对于东边的市民就认为准确,西边认为不准确。预报员们也是尽自己所有的能力,争取把准确率提到最高,也希望市民给预报员更多的理解。&
&& (不填默认为匿名)天气预报为什么不准?是你的感觉出了错
有回复时邮件通知我&&&&⊙石奎&本报记者&赵晓娅&&&&陈秋莎&&&&本报讯&“天气预报为什么有时不准”“贵阳为何夜里下雨白天晴。”昨天下午,一场妙趣横生的“走进气象&寻爽贵阳”互动式气象科普专家讲座让省气象局会议室一座难求。中科院院士吴国雄、省气象局局长赵广忠等专家给台下的科普志愿者们带来了一场营养丰富的气象科普大餐。&&&&昨日下午2点30分,来自社会各界的志愿者、中央广播电台、中国气象报等省内外媒体以及气象专业人士将省气象局会议大厅坐得满满当当。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得主、央视天气预报主持人宋英杰诙谐幽默的将中科院院士吴国雄,贵州省气象局局长赵广忠,贵州省旅游局副局长郑旭三位专家的三堂科普课贯穿全场。会上志愿者第一个问题就是向专家们抛出“天气预报为什么有时不准”?省气象局局长赵广忠答道:“天气预报是一项预测科学,预测性科学,从来不能要求百分之百准确。讲究的是“无限接近”,在全国平均预报准确率方面讲,贵州作为‘中低纬度山区’,气候多变,准确率还是要比中东部地区要低”。也就是许多人说起贵州隔山如隔季。&&&&随后志愿者以及互动网友提出“贵阳为何夜里下雨白天晴”等犀利问题,专家们用“最家常的专业知识”一一解答。2个多小时的讲座,并未让在座的志愿者满足,几位学生志愿者希望气象局能将这样的“聊天科普”带进校园。&&&&据悉“走进气象&寻爽贵阳”互动式气象科普专家讲座,将中国避暑之都的打造“爽爽的贵阳”如何爽、贵州天气气候特点、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贵阳生态文明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气象灾害防御等科普知识作通俗解析。&&&&今天“走进气象&寻爽贵阳”气象科普志愿者体验活动,将组织参加活动的30名志愿者,前往贵阳高空气象探测站、贵阳国家基准气候站、贵州(贵阳)气象科普馆、清镇市气象局、清镇市大冲村气象多功能信息服务站、红枫湖人工影响天气炮站等,实地体验和了解“爽爽贵阳”天气气候知识和天气监测预报预警业务、公共气象服务等工作。
,结交更多好友。
已有账号?
每日热门话题
贵州都市报联系电话夜班编辑部:6625181&&&&&&&&&&&&&&&&&&&&&&&&&体育新闻部:6625165&&&&&&&&&&&&&&&财经新闻部:6625174&&&&&&&&&&教育周刊:6625157&&&&&&&&&&&&&&娱乐新闻部:6625164&&&&&&&&&&旅游周刊:6625175
广&&&告&&&部:26333&&&&&&&&&&发行部:6775896&&&&&&&&&&&&&&&&&&&&&新 闻 热 线:96811&&&&&&&&&&&&&理财热线:&&&&&&&总编室:6773939&&
本 报 地 址:贵阳市宝山北路372号贵州日报报业集团新闻大楼10-11楼&&&&邮编:55000139被浏览25313分享邀请回答5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3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会说话的天气预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