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全控整流电路未导通时候为什么vt1和vt4各占1/2电压

晶闸管的导通及触发脉冲的分配关系是一样
时间: 18:29:44
目 录第 1 章 电力电子器件 ·····································································1 第 2 章 整流电路 ·············································································4 第 3 章 直流斩波电路 ···································································20 第 4 章 交流电力控制电路和交交变频电路 ································26 第 5 章 逆变电路 ···········································································31 第 6 章 PWM 控制技术 ································································35 第 7 章 软开关技术 ·······································································40 第 8 章 组合变流电路 ···································································42&&&&第 1 章 电力电子器件 1. 使晶闸管导通的条件是什么? 答:使晶闸管导通的条件是:晶闸管承受正向阳极电压,并在门极 施加触发电流(脉冲)。或:uAK&0 且 uGK&0。 2. 维持晶闸管导通的条件是什么?怎样才能使晶闸管由导通变 为关断? 答:维持晶闸管导通的条件是使晶闸管的电流大于能保持晶闸管导 通的最小电流,即维持电流。 要使晶闸管由导通变为关断, 可利用外加电压和外电路的作用使 流过晶闸管的电流降到接近于零的某一数值以下,即降到维持电流 以下,便可使导通的晶闸管关断。 3. 图 1-43 中阴影部分为晶闸管处于通态区间的电流波形,各波 形的电流最大值均为 Im,试计算各波形的电流平均值 Id1、Id2、Id3 与电流有效值 I1、I2、I3。0 π 4π a)2π0 π 4π 5π 4 b)2π 0π 2 c)2π图 1-43 晶闸管导电波形 解:a) I1 = b) I2 = c) I3 =1 2π1πId1=1 2πIm 1 π 2 ∫π4 I m sin ωtd (ωt ) = 2π ( 2 + 1 ) ≈ 0.2717 Im 2 π∫π ( I4πmsin ωt ) 2 d (ωt )π= Im23 1 + ≈ 0.4767 Im 4 2π 2 + 1 ) ≈ 0.5434 Im 2Id2 = 1 ∫π I m sin ωtd (ωt ) = I m ( π π4π (I π∫4msin ωt ) 2 d (ωt )=2Im 2π3 1 + ≈ 0.6741I m 4 2πId3=1 2 1 ∫0 I m d (ωt ) = 4 2 πIm∫π2 0I m d (ωt )2= 1 Im21&&&&4. 上题中如果不考虑安全裕量,问 100A 的晶闸管能送出的平均 电流 Id1、Id2、Id3 各为多少?这时,相应的电流最大值 Im1、Im2、Im3 各为多少? 解:额定电流 I T(AV) =100A 的晶闸管,允许的电流有效值 I =157A, 由上题计算结果知 a) b) c)I ≈ 329.35, 0.4767 Im2 ≈ I ≈ 232.90, 0.6741Im1 ≈Id1 ≈ 0.2717 Im1 ≈ 89.48 Id2 ≈ 0.5434 Im2 ≈ 126.56 Id3= 1 Im3=78.54Im3=2 I = 314,5. GTO 和普通晶闸管同为 PNPN 结构, 为什么 GTO 能够自关断, 而普通晶闸管不能? 答:GTO 和普通晶闸管同为 PNPN 结构,由 P1N1P2 和 N1P2N2 构成 两个晶体管 V1、 2,分别具有共基极电流增益 α 1 和 α 2 , V 由普通晶闸管 的分析可得, α 1 + α 2 =1 是器件临界导通的条件。 α 1 + α 2 >1,两个等 效晶体管过饱和而导通; α 1 + α 2 <1,不能维持饱和导通而关断。 GTO 之所以能够自行关断,而普通晶闸管不能,是因为 GTO 与 普通晶闸管在设计和工艺方面有以下几点不同: 1) GTO 在设计时 α 2 较大,这样晶体管 V2 控制灵敏,易于 GTO 关断; 2) GTO 导通时的 α 1 + α 2 更接近于 1,普通晶闸管 α 1 + α 2 ≥ 1.15,而 GTO 则为 α 1 + α 2 ≈ 1.05,GTO 的饱和程度不深,接近于临界饱和, 这样为门极控制关断提供了有利条件; 3) 多元集成结构使每个 GTO 元阴极面积很小, 门极和阴极间的 距离大为缩短,使得 P2 极区所谓的横向电阻很小,从而使从门极抽 出较大的电流成为可能。 6. 如何防止电力 MOSFET 因静电感应应起的损坏? 答:电力 MOSFET 的栅极绝缘层很薄弱,容易被击穿而损坏。 MOSFET 的输入电容是低泄漏电容,当栅极开路时极易受静电干扰 而充上超过 ± 20 的击穿电压, 所以为防止 MOSFET 因静电感应而引 起的损坏,应注意以下几点:2&&&&① 一般在不用时将其三个电极短接; ② 装配时人体、工作台、电烙铁必须接地,测试时所有仪器外 壳必须接地; ③ 电路中,栅、源极间常并联齐纳二极管以防止电压过高 ④ 漏、源极间也要采取缓冲电路等措施吸收过电压。 7. IGBT、GTR、GTO 和电力 MOSFET 的驱动电路各有什么特 点? 答: IGBT 驱动电路的特点是: 驱动电路具有较小的输出电阻, IGBT 是电压驱动型器件,IGBT 的驱动多采用专用的混合集成驱动器。 GTR 驱动电路的特点是:驱动电路提供的驱动电流有足够陡的 前沿,并有一定的过冲,这样可加速开通过程,减小开通损耗,关 断时,驱动电路能提供幅值足够大的反向基极驱动电流,并加反偏 截止电压,以加速关断速度。 GTO 驱动电路的特点是: GTO 要求其驱动电路提供的驱动电流 的前沿应有足够的幅值和陡度,且一般需要在整个导通期间施加正 门极电流,关断需施加负门极电流,幅值和陡度要求更高,其驱动 电路通常包括开通驱动电路, 关断驱动电路和门极反偏电路三部分。 电力 MOSFET 驱动电路的特点:要求驱动电路具有较小的输入 电阻,驱动功率小且电路简单。 8. 全控型器件的缓冲电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试分析 RCD 缓 冲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 答: 全控型器件缓冲电路的主要作用是抑制器件的内因过电压, du/dt 或过电流和 di/dt,减小器件的开关损耗。 RCD 缓冲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是:开通时,Cs 经 Rs 放电,Rs 起到限制放电电流的作用;关断时,负载电流经 VDs 从 Cs 分流,使 du/dt 减小,抑制过电压。 9. 试说明 IGBT、GTR、GTO 和电力 MOSFET 各自的优缺点。 解: IGBT、 对 GTR、 GTO 和电力 MOSFET 的优缺点的比较如下表: 器 件 优 点 缺 点 开关速度高,开关损耗 开 关 速 度 低 于 电 力 IGBT 小,具有耐脉冲电流冲 MOSFET,电压, 电流3&&&&GTRGTO电 力 MOSFET击的能力,通态压降较 容量不及 GTO 低,输入阻抗高,为电 压驱动,驱动功率小 开关速度低,为电流 耐压高,电流大,开关 驱动,所需驱动功率 特性好,通流能力强, 大,驱动电路复杂, 饱和压降低 存在二次击穿问题 电流关断增益很小, 电压、电流容量大,适 关 断 时 门 极 负 脉 冲 用于大功率场合,具有 电 流 大 , 开 关 速 度 电导调制效应,其通流 低,驱动功率大,驱 动电路复杂,开关频 能力很强 率低 开关速度快,输入阻抗 电流容量小,耐压 高,热稳定性好,所需 低,一般只适用于功 驱动功率小且驱动电路 率不超过 10kW 的电 简单,工作频率高,不 力电子装置 存在二次击穿问题4&&&&第 2 章 整流电路 1.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对电感负载供电,L=20mH,U2 = 100V,求当α=0°和 60°时的负载电流 Id,并画出 ud 与 id 波形。 解:α=0°时,在电源电压 u2 的正半周期晶闸管导通时,负载电感 L 储能,在晶闸管开始导通时刻,负载电流为零。在电源电压 u2 的 负半周期,负载电感 L 释放能量,晶闸管继续导通。因此,在电源 电压 u2 的一个周期里,以下方程均成立:L考虑到初始条件:当ωt=0 时 id=0 可解方程得:2U 2 (1 ? cos ωt ) ωL 1 2π 2U 2 (1 ? cos ωt )d (ωt ) Id = 2π ∫0 ωL 2U 2 = =22.51(A) ωL id =d id = 2U 2 sin ωt dtud 与 id 的波形如下图:u2 0 ud 0 id π 2π π 2πωtωt0π2πωt当α=60°时, u2 正半周期 60°~180°期间晶闸管导通使电感 L 在 储能,电感 L 储藏的能量在 u2 负半周期 180°~300°期间释放,因此 在 u2 一个周期中 60°~300°期间以下微分方程成立:L考虑初始条件:当ωt=60°时 id=0 可解方程得:d id = 2U 2 sin ωt dt5&&&&id =2U 2 1 ( ? cos ωt ) ωL 2其平均值为1 Id = 2π∫π5π 332U 2 1 2U 2 ( ? cos ωt )d(ωt ) = =11.25(A) ωL 2 2ωL此时 ud 与 id 的波形如下图:u2 + 0 α ud + + +ωtωtidωt2.图 2-9 为具有变压器中心抽头的单相全波可控整流电路,问 该变压器还有直流磁化问题吗?试说明:①晶闸管承受的最大反向 电压为 2 2U 2 ;②当负载是电阻或电感时,其输出电压和电流的波 形与单相全控桥时相同。 答:具有变压器中心抽头的单相全波可控整流电路,该变压器没有 直流磁化的问题。 因为单相全波可控整流电路变压器二次测绕组中, 正负半周内上 下绕组内电流的方向相反,波形对称,其一个周期内的平均电流为 零,故不会有直流磁化的问题。 以下分析晶闸管承受最大反向电压及输出电压和电流波形的情 况。 ① 以晶闸管 VT2 为例。 VT1 导通时, 当 晶闸管 VT2 通过 VT1 与 2 个变压器二次绕组并联,所以 VT2 承受的最大电压为 2 2U 2 。 ② 当单相全波整流电路与单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的触发角α 相 同时,对于电阻负载: (0~α)期间无晶闸管导通,输出电压为 0; (α~π) 期间, 单相全波电路中 VT1 导通, 单相全控桥电路中 VT1、 VT4 导通,输出电压均与电源电压 u2 相等;(π~π+α)期间,均无6&&&&晶闸管导通,输出电压为 0;(π+α ~ 2π)期间,单相全波电路中 VT2 导通,单相全控桥电路中 VT2、VT3 导通,输出电压等于? u2。 对于电感负载: (α ~ π+α) 期间, 单相全波电路中 VT1 导通, 单相全控桥电路中 VT1、VT4 导通,输出电压均与电源电压 u2 相等; (π+α ~ 2π+α)期间,单相全波电路中 VT2 导通,单相全控 桥电路中 VT2、VT3 导通,输出波形等于? u2。 可见,两者的输出电压相同,加到同样的负载上时,则输出电流 也相同。 3.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U2=100V,负载中 R=2Ω,L 值 极大,当α=30°时,要求:①作出 ud、id、和 i2 的波形; ②求整流输出平均电压 Ud、电流 Id,变压器二次电流有效值 I2 ; ③考虑安全裕量,确定晶闸管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 解:①ud、id、和 i2 的波形如下图:u2 O ud πωtαO id O i2 Oπ IdωtωtαIdωt②输出平均电压 Ud、电流 Id,变压器二次电流有效值 I2 分别为 Ud=0.9 U2 cosα=0.9×100×cos30°=77.97(V) Id=Ud /R=77.97/2=38.99(A) I2=Id =38.99(A) ③晶闸管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为: 2 U2=100 2 =141.4(V) 考虑安全裕量,晶闸管的额定电压为: UN=(2~3)×141.4=283~424(V) 具体数值可按晶闸管产品系列参数选取。 流过晶闸管的电流有效值为:7&&&&IVT=Id∕ 2 =27.57(A) 晶闸管的额定电流为: IN=(1.5~2)×27.57∕1.57=26~35(A) 具体数值可按晶闸管产品系列参数选取。 4.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电阻性负载,画出整流二极管在一 周内承受的电压波形。 解:注意到二极管的特点:承受电压为正即导通。因此,二极管承 受的电压不会出现正的部分。在电路中器件均不导通的阶段,交流 电源电压由晶闸管平衡。 整流二极管在一周内承受的电压波形如下:u2 0 uVD2 0 uVD4 0 π 2πωtωtωt5.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U2=100V,负载中 R=2Ω,L 值极 大,反电势 E=60V,当α=30°时,要求: ① 作出 ud、id 和 i2 的波形; ② 求整流输出平均电压 Ud、电流 Id,变压器二次侧电流有效值 I2 ; ③ 考虑安全裕量,确定晶闸管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 解:①ud、id 和 i2 的波形如下图:8&&&&u2 O ud πωtαO id O i2 Oπ Id Id Idωtωtα ωt②整流输出平均电压 Ud、电流 Id,变压器二次侧电流有效值 I2 分别为 Ud=0.9 U2 cosα=0.9×100×cos30°=77.97(A) Id =(Ud-E)/R=(77.97-60)/2=9(A) I2=Id =9(A) ③晶闸管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为: 2 U2=100 2 =141.4(V) 流过每个晶闸管的电流的有效值为: IVT=Id ∕ 2 =6.36(A) 故晶闸管的额定电压为: UN=(2~3)×141.4=283~424(V) 晶闸管的额定电流为: IN=(1.5~2)×6.36∕1.57=6~8(A) 晶闸管额定电压和电流的具体数值可按晶闸管产品系列参数选取。6. 晶闸管串联的单相半控桥(桥中 VT1、VT2 为晶闸管) ,电路 如图 2-11 所示,U2=100V,电阻电感负载,R=2Ω,L 值很大,当 α=60°时求流过器件电流的有效值,并作出 ud、id、iVT、iD 的波形。 解:ud、id、iVT、iD 的波形如下图:9&&&&u2πO ud O id iVT1 O iVD2 O Id O2πωtωtIdωtIdωt ωtπ+α负载电压的平均值为:Ud =π π∫1π2U 2 sin ωtd (ωt ) = 0.9U 231 + cos(π / 3) =67.5(V) 2负载电流的平均值为: Id=Ud∕R=67.52∕2=33.75(A) 流过晶闸管 VT1、VT2 的电流有效值为: IVT=1 Id=19.49(A) 3 2 Id=27.56(A) 3流过二极管 VD3、VD4 的电流有效值为: IVD=7. 在三相半波整流电路中,如果 a 相的触发脉冲消失,试绘出 在电阻性负载和电感性负载下整流电压 ud 的波形。 解:假设 α = 0° ,当负载为电阻时,ud 的波形如下:ud ua ub ucO ud ua ub ucωtOαωt当负载为电感时,ud 的波形如下:10&&&&uduaubucO ud ua ub ucωtOωt8.三相半波整流电路,可以将整流变压器的二次绕组分为两段 成为曲折接法,每段的电动势相同,其分段布置及其矢量如图 2-60 所示,此时线圈的绕组增加了一些,铜的用料约增加 10%,问变压 器铁心是否被直流磁化,为什么?A B C C N n B a1 b1 c1 c1 a2 b2 c2 n a2 a1 b1 b2 N A c2图 2-60 变压器二次绕组的曲折接法及其矢量图 答:变压器铁心不会被直流磁化。原因如下: 变压器二次绕组在一个周期内:当 a1c2 对应的晶闸管导通时,a1 的电流向下流,c2 的电流向上流;当 c1b2 对应的晶闸管导通时,c1 的电流向下流,b2 的电流向上流;当 b1a2 对应的晶闸管导通时,b1 的电流向下流,a2 的电流向上流;就变压器的一次绕组而言,每一 周期中有两段时间(各为 120°)由电流流过,流过的电流大小相等 而方向相反,故一周期内流过的电流平均值为零,所以变压器铁心 不会被直流磁化。 9.三相半波整流电路的共阴极接法与共阳极接法,a、b 两相 的自然换相点是同一点吗?如果不是,它们在相位上差多少度?11&&&&答:三相半波整流电路的共阴极接法与共阳极接法,a、b 两相之间 换相的的自然换相点不是同一点。它们在相位上相差 180°。 10.有两组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一组是共阴极接法,一组 是共阳极接法, 如果它们的触发角都是α, 那末共阴极组的触发脉冲 与共阳极组的触发脉冲对同一相来说,例如都是 a 相,在相位上差 多少度? 答:相差 180°。 11.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U2=100V,带电阻电感负载,R=5 Ω,L 值极大,当α=60°时,要求: ① 画出 ud、id 和 iVT1 的波形; ② 计算 Ud、Id、IdT 和 IVT。 解:①ud、id 和 iVT1 的波形如下图:u2α =30° uaubucO ud ua ub ucωtO iVTαωt1O id Oωtωt②Ud、Id、IdT 和 IVT 分别如下 Ud=1.17U2cosα=1.17×100×cos60°=58.5(V) Id=Ud∕R=58.5∕5=11.7(A) IdVT=Id∕3=11.7∕3=3.9(A) IVT=Id∕ 3 =6.755(A) 12.在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中,电阻负载,如果有一个晶闸 管不能导通,此时的整流电压 ud 波形如何?如果有一个晶闸管被击 穿而短路,其他晶闸管受什么影响? 答:假设 VT1 不能导通,整流电压 ud 波形如下:12&&&&udOωt假设 VT1 被击穿而短路,则当晶闸管 VT3 或 VT5 导通时,将发 生电源相间短路,使得 VT3、VT5 也可能分别被击穿。 13.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U2=100V,带电阻电感负载,R=5 Ω,L 值极大,当α=60°时,要求: ① 画出 ud、id 和 iVT1 的波形; ② 计算 Ud、Id、IdT 和 IVT。 解:①ud、id 和 iVT1 的波形如下:u2α = 60°uaubucωt1O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uab uac ubc uba uca ucb uab uacωtudOωtid O iVT1ωt ωtO②Ud、Id、IdT 和 IVT 分别如下 Ud=2.34U2cosα=2.34×100×cos60°=117(V) Id=Ud∕R=117∕5=23.4(A) IDVT=Id∕3=23.4∕3=7.8(A) IVT=Id∕ 3 =23.4∕ 3 =13.51(A) 14.单相全控桥,反电动势阻感负载,R=1Ω,L=∞,E=40V, U2=100V,LB=0.5mH,当α=60°时求 Ud、Id 与γ 的数值,并画出整流13&&&&电压 ud 的波形。 解:考虑 LB 时,有: Ud=0.9U2cosα-ΔUd ΔUd=2XBId∕π Id=(Ud-E)∕R 解方程组得: Ud=(πR 0.9U2cosα+2XBE)∕(πR+2XB)=44.55(V) ΔUd=0.455(V) Id=4.55(A) 又∵ cos α - cos(α + γ ) = 2 I d X B ∕U2 即得出 cos(60° + γ ) =0.4798 换流重叠角 γ = 61.33°? 60°=1.33° 最后,作出整流电压 Ud 的波形如下:u2 O ud Oωt γαωt15.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反电动势阻感负载,U2=100V, R=1Ω,L=∞,LB=1mH,求当α=30°时、E=50V 时 Ud、Id、γ 的值并 作出 ud 与 iVT1 和 iVT2 的波形。 解:考虑 LB 时,有: Ud=1.17U2cosα-ΔUd ΔUd=3XBId∕2π Id=(Ud-E)∕R 解方程组得: Ud=(πR 1.17U2cosα+3XBE)∕(2πR+3XB)=94.63(V) ΔUd=6.7(V) Id=44.63(A)14&&&&又∵cos α - cos(α + γ ) =2 I d X B ∕ 6 U2即得出cos(30° + γ ) =0.752换流重叠角γ = 41.28°? 30°=11.28°ud、iVT1 和 iVT2 的波形如下:u2 ua ub ucO udαuaubucOωtiVT1 O iVT2 OIdγIdωtγωt16.三相桥式不可控整流电路,阻感负载,R=5Ω,L=∞, U2=220V,XB=0.3Ω,求 Ud、Id、IVD、I2 和γ 的值并作出 ud、iVD 和 i2 的波形。 解:三相桥式不可控整流电路相当于三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α=0° 时的情况。 Ud=2.34U2cosα-ΔUd ΔUd=3XBId∕π Id=Ud∕R 解方程组得: Ud=2.34U2cosα∕(1+3XB/πR)=486.9(V) Id=97.38(A) 又∵15&&&&cos α - cos(α + γ ) =2 I d X B ∕ 6 U2即得出cos γ =0.892换流重叠角γ =26.93°二极管电流和变压器二次测电流的有效值分别为 IVD=Id∕3=97.38∕3=32.46(A) I2a= ud、iVD1 和 i2a 的波形如下:u2 ua ub uc2 Id=79.51(A) 3O ωt1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uab uac ubc uba uca ucb uab uacωtudOωtiVD1 O i2a OIdωtIdωt17.三相全控桥,反电动势阻感负载,E=200V,R=1Ω,L=∞, U2=220V, =60°, α 当①LB=0 和②LB=1mH 情况下分别求 Ud、d 的值, I 后者还应求γ 并分别作出 ud 与 iT 的波形。 解:①当 LB=0 时: Ud=2.34U2cosα=2.34×220×cos60°=257.4(V) Id=(Ud-E)∕R=(257.4-200)∕1=57.4(A) ②当 LB=1mH 时 Ud=2.34U2cosα-ΔUd ΔUd=3XBId∕π Id=(Ud-E)∕R16&&&&解方程组得: Ud=(2.34πU2R cosα+3XBE)∕(πR+3XB)=244.15(V) Id=44.15(A) ΔUd=13.25(V) 又∵ cos α - cos(α + γ ) =2XBId∕ 6 U2 cos(60° + γ ) =0.4485 γ=63.35°-60°=3.35° ud、IVT1 和 IVT2 的波形如下:u2 ua ub ucO Ⅰ uab Ⅱ uac Ⅲ ubc Ⅳ uba Ⅴ uca Ⅵ ucbωtuduabuacOωtiVT1 O iVT2 O IdIdωt ωt18.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其整流输出电压中含有哪些次数的 谐波?其中幅值最大的是哪一次?变压器二次侧电流中含有哪些次 数的谐波?其中主要的是哪几次? 答: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其整流输出电压中含有 2k(k=1、2、 3…)次谐波,其中幅值最大的是 2 次谐波。变压器二次侧电流中含 有 2k+1(k=1、2、3……)次即奇次谐波,其中主要的有 3 次、5 次谐波。 19.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其整流输出电压中含有哪些次数的 谐波?其中幅值最大的是哪一次?变压器二次侧电流中含有哪些次17&&&&数的谐波?其中主要的是哪几次? 答: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整流输出电压中含有 6k(k=1、2、 3……)次的谐波,其中幅值最大的是 6 次谐波。变压器二次侧电流 中含有 6k±1(k=1、2、3……)次的谐波,其中主要的是 5、7 次谐波。 20.试计算第 3 题中 i2 的 3、5、7 次谐波分量的有效值 I23、I25、 I27。 解:在第 3 题中已知电路为单相全控桥,其输出电流平均值为 Id=38.99(A) 于是可得: I23=2 2 Id∕3π=2 2 ×38.99∕3π=11.7(A) I25=2 2 Id∕5π=2 2 ×38.99∕5π=7.02(A) I27=2 2 Id∕7π=2 2 ×38.99∕7π=5.01(A) 21.试计算第 13 题中 i2 的 5、7 次谐波分量的有效值 I25、I27。 解:第 13 题中,电路为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且已知 Id=23.4(A) 由此可计算出 5 次和 7 次谐波分量的有效值为: I25= 6 Id∕5π= 6 ×23.4∕5π=3.65(A) I27= 6 Id∕7π= 6 ×23.4∕7π=2.61(A) 22. 试分别计算第 3 题和第 13 题电路的输入功率因数。 解:①第 3 题中基波电流的有效值为: I1=2 2 Id∕π=2 2 ×38.99∕π=35.1(A) 基波因数为 ν=I1∕I=I1∕Id=35.1∕38.99=0.9 电路的输入功率因数为: λ=ν cos α =0.9 cos30°=0.78 ②第 13 题中基波电流的有效值: I1= 6 Id∕π= 6 ×23.39∕π=18.243(A) 基波因数为 ν=I1∕I=I1∕Id=0.955 电路的输入功率因数为: λ=ν cos α =0.955 cos60°=0.4818&&&&23. 带平衡电抗器的双反星形可控整流电路与三相桥式全控整流 电路相比有何主要异同? 答:带平衡电抗器的双反星形可控整流电路与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 路相比有以下异同点: ①三相桥式电路是两组三相半波电路串联, 而双反星形电路是两 组三相半波电路并联,且后者需要用平衡电抗器; ②当变压器二次电压有效值 U2 相等时,双反星形电路的整流电 压平均值 Ud 是三相桥式电路的 1/2,而整流电流平均值 Id 是三相桥 式电路的 2 倍。 ③在两种电路中,晶闸管的导通及触发脉冲的分配关系是一样 的,整流电压 ud 和整流电流 id 的波形形状一样。 24.整流电路多重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整流电路多重化的目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可以使装置总 体的功率容量大,二是能够减少整流装置所产生的谐波和无功功率 对电网的干扰。 25.12 脉波、24 脉波整流电路的整流输出电压和交流输入电流 中各含哪些次数的谐波? 答:12 脉波电路整流电路的交流输入电流中含有 11 次、13 次、23 次、25 次等即 12k±1、 (k=1,2,3·· ·)次谐波,整流输出电压中含 有 12、24 等即 12k(k=1,2,3·· ·)次谐波。 24 脉波整流电路的交流输入电流中含有 23 次、25 次、47 次、 49 次等,即 24k±1(k=1,2,3·· ·)次谐波,整流输出电压中含有 24、48 等即 24k(k=1,2,3·· ·)次谐波。 26.使变流器工作于有源逆变状态的条件是什么? 答:条件有二: ①直流侧要有电动势,其极性须和晶闸管的导通方向一致,其值 应大于变流电路直流侧的平均电压; ②要求晶闸管的控制角α&π/2,使 Ud 为负值。 27.三相全控桥变流器,反电动势阻感负载,R=1Ω,L=∞,19&&&&U2=220V,LB=1mH,当 EM=-400V,β=60°时求 Ud、Id 与γ 的值,此 时送回电网的有功功率是多少? 解:由题意可列出如下 3 个等式: Ud=2.34U2cos(π?β)-ΔUd ΔUd=3XBId∕π Id=(Ud-EM)∕R 三式联立求解,得 Ud=[2.34πU2R cos(π?β)+3XBEM]∕(πR+3XB)=-290.3(V) Id=109.7(A) 由下式可计算换流重叠角: cos α - cos(α + γ ) =2XBId∕ 6 U2=0.1279 cos(120° + γ ) =?0.6279 γ=128.90°-120°=8.90° 送回电网的有功功率为 P= | E M I d | ? I d2 R =400×109.7-109.72×109.7×1=31.85(W) 28.单相全控桥,反电动势阻感负载,R=1Ω,L=∞,U2=100V, L=0.5mH,当 EM=-99V,β=60°时求 Ud、Id 和γ 的值。 解:由题意可列出如下 3 个等式: Ud=0.9U2cos(π-β)-ΔUd ΔUd=2XBId∕π Id=(Ud-EM)∕R 三式联立求解,得 Ud=[πR 0.9U2cos(π-β)+2XBEM]∕(πR+2XB)=-49.91(V) Id=49.09(A) 又∵ cos α - cos(α + γ ) = 2 I d X B ∕U2=0.2181 即得出 cos(120° + γ ) =-0.7181 换流重叠角 γ =135.9°? 120°=15.9° 29.什么是逆变失败?如何防止逆变失败?20&&&&答:逆变运行时,一旦发生换流失败,外接的直流电源就会通过晶 闸管电路形成短路,或者使变流器的输出平均电压和直流电动势变 为顺向串联,由于逆变电路内阻很小,形成很大的短路电流,称为 逆变失败或逆变颠覆。 防止逆变失败的方法有:采用精确可靠的触发电路,使用性能良 好的晶闸管,保证交流电源的质量,留出充足的换向裕量角β等。 30.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中,当负载 分别为电阻负载或电感负载时,要求的晶闸管移相范围分别是多 少? 答: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当负载为电阻负载时,要求的晶闸管 移相范围是 0 ~ 180°,当负载为电感负载时,要求的晶闸管移相范 围是 0 ~ 90°。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当负载为电阻负载时,要求的晶闸管 移相范围是 0 ~ 120°,当负载为电感负载时,要求的晶闸管移相范 围是 0 ~ 90°。 31.三相全控桥,电动机负载,要求可逆,整流变压器的接法是 D,y-5,采用 NPN 锯齿波触发器,并附有滞后 30°的 R-C 滤波器, 决定晶闸管的同步电压和同步变压器的联结形式。 解:整流变压器接法如下图所示A B C a b c以 a 相为例,ua 的 120°对应于α=90°,此时 Ud=0,处于整流和 逆变的临界点。该点与锯齿波的中点重合,即对应于同步信号的 300°,所以同步信号滞后 ua 180°,又因为 R-C 滤波已使同步信号 滞后 30°,所以同步信号只要再滞后 150°就可以了。 满足上述关系的同步电压相量图及同步变压器联结形式如下两 幅图所示。21&&&&A c A -sb sc C sa C -sc sb B Bsa sb sc -sa -sbb-saa-sc各晶闸管的同步电压选取如下表: 晶闸管 VT1 VT2 VT3 VT4 -usc 同步电 -usb usa usb 压VT5 -usaVT6 usc22&&&&第 3 章 直流斩波电路1.简述图 3-1a 所示的降压斩波电路工作原理。 答:降压斩波器的原理是:在一个控制周期中,让 V 导通一段时间 ton,由电源 E 向 L、R、M 供电,在此期间,uo=E。然后使 V 关断 一段时间 toff,此时电感 L 通过二极管 VD 向 R 和 M 供电,uo=0。 一个周期内的平均电压 Uo= 起到降压的作用。 2.在图 3-1a 所示的降压斩波电路中,已知 E=200V,R=10Ω, L 值极大,EM=30V,T=50μs,ton=20μs,计算输出电压平均值 Uo, 输出电流平均值 Io。 解:由于 L 值极大,故负载电流连续,于是输出电压平均值为 Uo= 输出电流平均值为 Io =U o - E M 80 ? 30 = =5(A) R 10 t on 20 × 200 E= =80(V) T 50t on × E 。输出电压小于电源电压, t on + t off3. 在图 3-1a 所示的降压斩波电路中, E=100V, L=1mH, R=0.5 Ω,EM=10V,采用脉宽调制控制方式,T=20μs,当 ton=5μs 时, 计算输出电压平均值 Uo,输出电流平均值 Io,计算输出电流的最大 和最小值瞬时值并判断负载电流是否连续。当 ton=3μs 时,重新进 行上述计算。 解:由题目已知条件可得:E M 10 = =0.1 E 100 L 0.001 τ= = =0.002 R 0 .5m=当 ton=5μs 时,有23&&&&ρ= =0.01τTαρ=由于t onτ=0.0025eαρ ? 1 e 0.0025 ? 1 = 0.01 =0.249&m e ?1 eρ ?1所以输出电流连续。 此时输出平均电压为 Uo = 输出平均电流为 Io =U o - E M 25 ? 10 = =30(A) R 0 .5 t on 100 × 5 E= =25(V) T 20输出电流的最大和最小值瞬时值分别为Imax= ? ?? 1 ? e ?αρ ? E ? 1 ? e ?0.0025 ? 100 ? m? =? ? 0.1? ?ρ ?0.01 ? R ? 1? e ? 0.5 =30.19(A) 1? e ? ? ? ? ? eαρ ? 1 ? E ? e 0.0025 ? 1 ? 100 ? m ? = ? 0.01 ρ ? R ? e ? 1 ? 0.1? 0.5 =29.81(A) ? ? e ?1 ? ? ?Imin= ? ?当 ton=3μs 时,采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出: αρ=0.0015 由于eαρ ? 1 e 0.015 ? 1 = =0.149&m e ρ ? 1 e 0.01 ? 1所以输出电流仍然连续。 此时输出电压、电流的平均值以及输出电流最大、最小瞬时值 分别为:t on 100 × 3 E= =15(V) T 20 U -E 15 ? 10 Io = o M = =10(A) R 0 .5 ? 1 ? e ?0.0015 ? 100 Imax= ? ? 1 ? e ?0.01 ? 0.1? 0.5 =10.13(A) ? ? ?Uo =Imin= ? ?? e 0.0015 ? 1 ? 100 ? 0.1? 0.01 ? 0.5 =9.873(A) ? e ?1 ?24&&&&4.简述图 3-2a 所示升压斩波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 答: 假设电路中电感 L 值很大, 电容 C 值也很大。 V 处于通态时, 当 电源 E 向电感 L 充电,充电电流基本恒定为 I1,同时电容 C 上的电 压向负载 R 供电,因 C 值很大,基本保持输出电压为恒值 Uo。设 V 处于通态的时间为 ton, 此阶段电感 L 上积蓄的能量为 EI1ton 。 V 处 当 于断态时 E 和 L 共同向电容 C 充电并向负载 R 提供能量。设 V 处 于断态的时间为 toff,则在此期间电感 L 释放的能量为 (U o ? E )I1toff 。 当电路工作于稳态时,一个周期 T 中电感 L 积蓄的能量与释放的能 量相等,即:EI 1t on = (U o ? E )I 1t off化简得:Uo = t on + t off T E= E t off t off输出电压高于电源电压, 故称该电路为升压斩波电 式中的 T / toff ≥ 1 , 路。 5.在图 3-2a 所示的升压斩波电路中,已知 E=50V,L 值和 C 值 极大,R=20Ω,采用脉宽调制控制方式,当 T=40μs,ton=25μs 时, 计算输出电压平均值 Uo,输出电流平均值 Io。 解:输出电压平均值为: Uo =40 T E= × 50 =133.3(V) t off 40 ? 25 U o 133.3 = =6.667(A) R 20输出电流平均值为: Io =6.试分别简述升降压斩波电路和 Cuk 斩波电路的基本原理, 并比较其异同点。 答:升降压斩波电路的基本原理:当可控开关 V 处于通态时,电源 E 经 V 向电感 L 供电使其贮存能量,此时电流为 i1,方向如图 3-4 中所示。同时,电容 C 维持输出电压基本恒定并向负载 R 供电。此 后,使 V 关断,电感 L 中贮存的能量向负载释放,电流为 i2,方向 如图 3-4 所示。可见,负载电压极性为上负下正,与电源电压极性 相反。25&&&&稳态时,一个周期 T 内电感 L 两端电压 uL 对时间的积分为零, 即∫u0TLdt = 0当 V 处于通态期间,uL = E;而当 V 处于断态期间,uL = - uo。 于是:E ? t on = U o ? t off所以输出电压为:Uo = t on t α E = on E = E 1?α t off T ? t on输出电压既可以比电源电压高, 也可以比电源电压低。 改变导通比α, 当 0&α &1/2 时为降压, 1/2&α &1 时为升压, 当 因此将该电路称作升 降压斩波电路。 Cuk 斩波电路的基本原理:当 V 处于通态时,E—L1—V 回路和 R —L2—C—V 回路分别流过电流。当 V 处于断态时,E—L1—C—VD 输出电压的极性与电源电压 回路和 R—L2—VD 回路分别流过电流。 极性相反。该电路的等效电路如图 3-5b 所示,相当于开关 S 在 A、 B 两点之间交替切换。 假设电容 C 很大使电容电压 uC 的脉动足够小时。 当开关 S 合到 B 点时,B 点电压 uB=0,A 点电压 uA= - uC;相反,当 S 合到 A 点时, uB= uC,uA=0。因此,B 点电压 uB 的平均值为 U B =E = UB = t off U C (UC 为电 T容电压 uC 的平均值) ,又因电感 L1 的电压平均值为零,所以t off t U C 。另一方面,A 点的电压平均值为 U A = ? on U C ,且 L2 T T t 的电压平均值为零,按图 3-5b 中输出电压 Uo 的极性,有 U o = on U C 。 T于是可得出输出电压 Uo 与电源电压 E 的关系:Uo = t on t α E = on E = E t off T ? t on 1?α两个电路实现的功能是一致的,均可方便的实现升降压斩波。 与升降压斩波电路相比,Cuk 斩波电路有一个明显的优点,其输入 电源电流和输出负载电流都是连续的,且脉动很小,有利于对输入、 输出进行滤波。26&&&&7.试绘制 Speic 斩波电路和 Zeta 斩波电路的原理图,并推导其 输入输出关系。 解:Sepic 电路的原理图如下:i1 E V L1 uL1 C1 uC1 uL2 i2 L2 C2 uo R VDSepic 斩波电路 在 V 导通 ton 期间,uL1=E uL2= uC1在 V 关断 toff 期间uL1=E?uo?uC1 uL2= ?uo 当电路工作于稳态时,电感 L1、L2 的电压平均值均为零,则下面的式子成立E ton + (E?uo?uC1) toff =0 uC1 ton?uo toff=0由以上两式即可得出U o=Zeta 电路的原理图如下:V i1 E uL1ton E t offL2 uL2 VD C2 uo RC1 uC1 L1在 V 导通 ton 期间,uL1= E uL2= E ? uC1?uo在 V 关断 toff 期间uL1= uC1 uL2= ?uo 当电路工作于稳态时,电感 L1、L2 的电压平均值均为零,则下27&&&&面的式子成立E ton + uC1 toff =0 (E?uo?uC1) ton?uo toff=0由以上两式即可得出U o=ton E t off8.分析图 3-7a 所示的电流可逆斩波电路,并结合图 3-7b 的波 形,绘制出各个阶段电流流通的路径并标明电流方向。 解:电流可逆斩波电路中,V1 和 VD1 构成降压斩波电路,由电源向 直流电动机供电,电动机为电动运行,工作于第 1 象限;V2 和 VD2 构成升压斩波电路,把直流电动机的动能转变为电能反馈到电源, 使电动机作再生制动运行,工作于第 2 象限。 图 3-7b 中,各阶段器件导通情况及电流路径等如下: V1 导通,电源向负载供电:V1 E V2 VD1 uo M EM VD2 L R ioV1 关断,VD1 续流:V1 E V2 VD1 uo M EM VD2 L R ioV2 导通,L 上蓄能:V1 E V2 VD1 uo M EM VD2 L R ioV2 关断,VD2 导通,向电源回馈能量V1 E V2 VD1 uo M EM VD2 L R io28&&&&9.对于图 3-8 所示的桥式可逆斩波电路,若需使电动机工作于 反转电动状态,试分析此时电路的工作情况,并绘制相应的电流流 通路径图,同时标明电流流向。 解: 需使电动机工作于反转电动状态时, V3 和 VD3 构成的降压斩 由 波电路工作,此时需要 V2 保持导通,与 V3 和 VD3 构成的降压斩波 电路相配合。 当 V3 导通时,电源向 M 供电,使其反转电动,电流路径如下 图:V1 E V2 VD1 VD2 L uo R io M EM V3 VD4+V4VD3当 V3 关断时,负载通过 VD3 续流,电流路径如下图:V1 E V2 VD1 VD2 L uo R io M EM V3 VD4+V4VD310.多相多重斩波电路有何优点? 答:多相多重斩波电路因在电源与负载间接入了多个结构相同的基 本斩波电路,使得输入电源电流和输出负载电流的脉动次数增加、 脉动幅度减小,对输入和输出电流滤波更容易,滤波电感减小。 此外,多相多重斩波电路还具有备用功能,各斩波单元之间互 为备用,总体可靠性提高。29&&&&第 4 章 交流电力控制电路和 交交变频电路 1. 一调光台灯由单相交流调压电路供电,设该台灯可看作电阻 负载,在α=0 时输出功率为最大值,试求功率为最大输出功率的 80%,50%时的开通角α。 解:α=0 时的输出电压最大,为U omax = 1ππ∫(02U 1 sin ωt ) 2 dωt = U 1此时负载电流最大,为I omax = U omax U 1 = R R因此最大输出功率为Pmax = U o max I o max = U 12 R输出功率为最大输出功率的 80%时,有:P = 0.8Po max = ( 0.8U 1) 2 R此时,U o = 0.8U1又由U o = U1 sin 2α π ? α + 2π π解得 α=60.54° 同理,输出功率为最大输出功率的 50%时,有:U o = 0.5U1又由U o = U1 sin 2α π ? α + π 2πα=90° 2.一单相交流调压器,电源为工频 220V,阻感串联作为负载,30&&&&其中 R=0.5Ω,L=2mH。试求:①开通角α的变化范围;②负载电 流的最大有效值;③最大输出功率及此时电源侧的功率因数;④当 α= 时,晶闸管电流有效值,晶闸管导通角和电源侧功率因数。2π解:①负载阻抗角为: φ=arctan(ωLR)=arctan(2π × 50 × 2 × 10 ?3 )=0.° 0 .5开通角α的变化范围为: φ ≤ α&π 即 0.89864 ≤ α&π ③当α=φ时,输出电压最大,负载电流也为最大,此时输出功 率最大,为? 220 Pomax= I o2max R = ? 2 ? R + (ωL) 2 ? ? ? R =37.532(KW) ? ?2功率因数为λ=Po max 37532 = = 0.6227 U1 I o 220 × 273.98实际上,此时的功率因数也就是负载阻抗角的余弦,即 cos?=0.6227 ④α= 时,先计算晶闸管的导通角,由式(4-7)得2πsin( +θ-0.89864)=sin( ?0.89864) e2 2ππ-θ tan?解上式可得晶闸管导通角为: θ=2.375=136.1° 也可由图 4-3 估计出θ 的值。 此时,晶闸管电流有效值为I VT = U1 sin θ cos(2α + ? + θ ) θ? cos ? 2π Z=sin 2.375 × cos(π + 0.89864 + 2.375) 220 × 2.375 ? =123.2(A) cos 0.89864 2π × 0.803电源侧功率因数为31&&&&λ=2 Io R U1 I o其中:I o = 2I VT =174.2(A)于是可得出λ=2 I o R 174.2 2 × 0.5 = = 0.3959 U1 I o 220 × 174.23. 交流调压电路和交流调功电路有什么区别?二者各运用于什 么样的负载?为什么? 答:交流调压电路和交流调功电路的电路形式完全相同,二者的区 别在于控制方式不同。 交流调压电路是在交流电源的每个周期对输出电压波形进行控 制。而交流调功电路是将负载与交流电源接通几个周波,再断开几 个周波,通过改变接通周波数与断开周波数的比值来调节负载所消 耗的平均功率。 交流调压电路广泛用于灯光控制(如调光台灯和舞台灯光控制) 及异步电动机的软起动,也用于异步电动机调速。在供用电系统中, 还常用于对无功功率的连续调节。此外,在高电压小电流或低电压 大电流直流电源中,也常采用交流调压电路调节变压器一次电压。 如采用晶闸管相控整流电路,高电压小电流可控直流电源就需要很 多晶闸管串联;同样,低电压大电流直流电源需要很多晶闸管并联。 这都是十分不合理的。采用交流调压电路在变压器一次侧调压,其 电压电流值都不太大也不太小,在变压器二次侧只要用二极管整流 就可以了。这样的电路体积小、成本低、易于设计制造。 交流调功电路常用于电炉温度这样时间常数很大的控制对象。 由 于控制对象的时间常数大,没有必要对交流电源的每个周期进行频 繁控制。 4.什么是 TCR,什么是 TSC?它们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各有 何特点? 答:TCR 是晶闸管控制电抗器。TSC 是晶闸管投切电容器。 二者的基本原理如下: TCR 是利用电抗器来吸收电网中的无功功率(或提供感性的无32&&&&功功率) ,通过对晶闸管开通角α角的控制,可以连续调节流过电抗 器的电流,从而调节 TCR 从电网中吸收的无功功率的大小。 TSC 则是利用晶闸管来控制用于补偿无功功率的电容器的投入 和切除来向电网提供无功功率(提供容性的无功功率) 。 二者的特点是: TCR 只能提供感性的无功功率,但无功功率的大小是连续的。 实际应用中往往配以固定电容器(FC) ,就可以在从容性到感性的 范围内连续调节无功功率。 TSC 提供容性的无功功率, 符合大多数无功功率补偿的需要。 其 提供的无功功率不能连续调节,但在实用中只要分组合理,就可以 达到比较理想的动态补偿效果。 5. 单相交交变频电路和直流电动机传动用的反并联可控整流电路有 什么不同? 答:单相交交变频电路和直流电动机传动用的反并联可控整流电路 的电路组成是相同的,均由两组反并联的可控整流电路组成。但两 者的功能和工作方式不同。 单相交交变频电路是将交流电变成不同频率的交流电, 通常用于 交流电动机传动,两组可控整流电路在输出交流电压一个周期里, 交替工作各半个周期,从而输出交流电。 而直流电动机传动用的反并联可控整流电路是将交流电变为直 流电,两组可控整流电路中哪一组工作并没有像交交变频电路那样 的固定交替关系,而是由电动机工作状态的需要决定。 6. 交交变频电路的最高输出频率是多少?制约输出频率提高的 因素是什么? 答:一般来讲,构成交交变频电路的两组变流电路的脉波数越多, 最高输出频率就越高。当交交变频电路中采用常用的 6 脉波三相桥 式整流电路时,最高输出频率不应高于电网频率的 1/3~1/2。当电网 频率为 50Hz 时,交交变频电路输出的上限频率为 20Hz 左右。 当输出频率增高时,输出电压一周期所包含的电网电压段数减 少,波形畸变严重,电压波形畸变和由此引起的电流波形畸变以及 电动机的转矩脉动是限制输出频率提高的主要因素。 7.交交变频电路的主要特点和不足是什么?其主要用途是什么? 答:交交变频电路的主要特点是: 只用一次变流,效率较高;可方便实现四象限工作;低频输出33&&&&时的特性接近正弦波。 交交变频电路的主要不足是: 接线复杂,如采用三相桥式电路的三相交交变频器至少要用 36 只晶闸管;受电网频率和变流电路脉波数的限制,输出频率较低; 输出功率因数较低;输入电流谐波含量大,频谱复杂。 主要用途:500 千瓦或 1000 千瓦以下的大功率、低转速的交流 调速电路,如轧机主传动装置、鼓风机、球磨机等场合。 8 三相交交变频电路有那两种接线方式?它们有什么区别? 答:三相交交变频电路有公共交流母线进线方式和输出星形联结方 式两种接线方式。 两种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 公共交流母线进线方式中,因为电源进线端公用,所以三组单相 交交变频电路输出端必须隔离。为此,交流电动机三个绕组必须拆 开,共引出六根线。 而在输出星形联结方式中, 因为电动机中性点不和变频器中性点 接在一起,电动机只引三根线即可,但是因其三组单相交交变频器 的输出联在一起,其电源进线必须隔离,因此三组单相交交变频器 要分别用三个变压器供电。 9 在三相交交变频电路中, 采用梯形波输出控制的好处是什么?为 什么? 答:在三相交交变频电路中采用梯形波控制的好处是可以改善输入 功率因数。 因为梯形波的主要谐波成分是三次谐波,在线电压中,三次谐 波相互抵消,结果线电压仍为正弦波。在这种控制方式中,因为桥 式电路能够较长时间工作在高输出电压区域(对应梯形波的平顶 区) α角较小,因此输入功率因数可提高 15%左右。 , 10.试述矩阵式变频电路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为什么说这种电路 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答:矩阵式变频电路的基本原理是: 对输入的单相或三相交流电压进行斩波控制, 使输出成为正弦交 流输出。 矩阵式变频电路的主要优点是:输出电压为正弦波;输出频率不 受电网频率的限制;输入电流也可控制为正弦波且和电压同相;功 率因数为 1,也可控制为需要的功率因数;能量可双向流动,适用34&&&&于交流电动机的四象限运行; 不通过中间直流环节而直接实现变频, 效率较高。 矩阵式交交变频电路的主要缺点是:所用的开关器件为 18 个, 电路结构较复杂,成本较高,控制方法还不算成熟;输出输入最大 电压比只有 0.866,用于交流电机调速时输出电压偏低。 因为矩阵式变频电路有十分良好的电气性能, 使输出电压和输入 电流均为正弦波,输入功率因数为 1,且能量双向流动,可实现四 象限运行;其次,和目前广泛应用的交直交变频电路相比,虽然多 用了 6 个开关器件,却省去直流侧大电容,使体积减少,且容易实 现集成化和功率模块化。随着当前器件制造技术的飞速进步和计算 机技术的日新月异,矩阵式变频电路将有很好的发展前景。35&&&&第 5 章 逆变电路 1.无源逆变电路和有源逆变电路有何不同? 答:两种电路的不同主要是: 有源逆变电路的交流侧接电网,即交流侧接有电源。而无源逆 变电路的交流侧直接和负载联接。 2.换流方式各有那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答:换流方式有 4 种: 器件换流:利用全控器件的自关断能力进行换流。全控型器件 采用此换流方式。 电网换流:由电网提供换流电压,只要把负的电网电压加在欲 换流的器件上即可。 负载换流:由负载提供换流电压,当负载为电容性负载即负载电 流超前于负载电压时,可实现负载换流。 强迫换流:设置附加换流电路,给欲关断的晶闸管强迫施加反向 电压换流称为强迫换流。通常是利用附加电容上的能量实现,也称 电容换流。 晶闸管电路不能采用器件换流, 根据电路形式的不同采用电网换 流、负载换流和强迫换流 3 种方式。 3. 什么是电压型逆变电路?什么是电流型逆变电路?二者各有什么 特点。 答:按照逆变电路直流测电源性质分类,直流侧是电压源的称为 逆变电路称为电压型逆变电路,直流侧是电流源的逆变电路称为电 流型逆变电路 电压型逆变电路的主要特点是: ①直流侧为电压源,或并联有大电容,相当于电压源。直流侧电 压基本无脉动,直流回路呈现低阻抗。 ②由于直流电压源的钳位作用,交流侧输出电压波形为矩形波, 并且与负载阻抗角无关。而交流侧输出电流波形和相位因负载阻抗 情况的不同而不同。 ③当交流侧为阻感负载时需要提供无功功率, 直流侧电容起缓冲 无功能量的作用。 为了给交流侧向直流侧反馈的无功能量提供通道, 逆变桥各臂都并联了反馈二极管。 电流型逆变电路的主要特点是:36&&&&①直流侧串联有大电感, 相当于电流源。 直流侧电流基本无脉动, 直流回路呈现高阻抗。 ②电路中开关器件的作用仅是改变直流电流的流通路径, 因此交 流侧输出电流为矩形波,并且与负载阻抗角无关。而交流侧输出电 压波形和相位则因负载阻抗情况的不同而不同。 ③当交流侧为阻感负载时需要提供无功功率, 直流侧电感起缓冲 无功能量的作用。因为反馈无功能量时直流电流并不反向,因此不 必像电压型逆变电路那样要给开关器件反并联二极管。 4.电压型逆变电路中反馈二极管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电流型逆 变电路中没有反馈二极管? 答:在电压型逆变电路中,当交流侧为阻感负载时需要提供无功 功率,直流侧电容起缓冲无功能量的作用。为了给交流侧向直流侧 反馈的无功能量提供通道,逆变桥各臂都并联了反馈二极管。当输 出交流电压和电流的极性相同时,电流经电路中的可控开关器件流 通,而当输出电压电流极性相反时,由反馈二极管提供电流通道。 在电流型逆变电路中,直流电流极性是一定的,无功能量由直 流侧电感来缓冲。当需要从交流侧向直流侧反馈无功能量时,电流 并不反向,依然经电路中的可控开关器件流通,因此不需要并联反 馈二极管。 5. 三相桥式电压型逆变电路,180°导电方式,Ud=100V。试求输出 相电压的基波幅值 UUN1m 和有效值 UUN1、输出线电压的基波幅值 UUV1m 和有效值 UUV1、输出线电压中 5 次谐波的有效值 UUV5。 解:输出相电压的基波幅值为U UN1m = 2U dπ= 0.637U d =63.7(V)输出相电压基波有效值为:U UN1 = U UN1m 2 2 3U d = 0.45U d =45(V)输出线电压的基波幅值为U UV1m =π= 1.1U d =110(V)输出线电压基波的有效值为U UV1 = U UV1m 2 = 6πU d = 0.78U d =78(V)输出线电压中五次谐波 uUV5 的表达式为:37&&&&u UV5 =2 3U d sin 5ωt 5π其有效值为:U UV5 = 2 3U d =15.59(V) 5 2π6.并联谐振式逆变电路利用负载电压进行换相,为保证换相应满 足什么条件? 答: 假设在 t 时刻触发 VT2、 3 使其导通, VT 负载电压 uo 就通过 VT2、 VT3 施加在 VT1、VT4 上,使其承受反向电压关断,电流从 VT1、 VT4 向 VT2、VT3 转移,触发 VT2、VT3 时刻 t 必须在 uo 过零前并留 有足够的裕量,才能使换流顺利完成。 7.串联二极管式电流型逆变电路中,二极管的作用是什么?试分析 换流过程。 答:二极管的主要作用,一是为换流电容器充电提供通道,并使换 流电容的电压能够得以保持,为晶闸管换流做好准备;二是使换流 电容的电压能够施加到换流过程中刚刚关断的晶闸管上,使晶闸管 在关断之后能够承受一定时间的反向电压,确保晶闸管可靠关断, 从而确保晶闸管换流成功。 以 VT1 和 VT3 之间的换流为例, 串联二极管式电流型逆变电路的 换流过程可简述如下: 给 VT3 施加触发脉冲,由于换流电容 C13 电压的作用,使 VT3 导 通, VT1 被施以反向电压而关断。 而 直流电流 Id 从 VT1 换到 VT3 上, C13 通过 VD1、U 相负载、W 相负载、VD2、VT2、直流电源和 VT3 放电,如图 5-16b 所示。因放电电流恒为 Id,故称恒流放电阶段。 在 C13 电压 uC13 下降到零之前,VT1 一直承受反压,只要反压时间大 于晶闸管关断时间 tq,就能保证可靠关断。 uC13 降到零之后在 U 相负载电感的作用下,开始对 C13 反向充电。 如忽略负载中电阻的压降,则在 uC13=0 时刻后,二极管 VD3 受到正 向偏置而导通,开始流过电流,两个二极管同时导通,进入二极管 换流阶段,如图 5-16c 所示。随着 C13 充电电压不断增高,充电电流 逐渐减小,到某一时刻充电电流减到零,VD1 承受反压而关断,二 极管换流阶段结束。 之后,进入 VT2、VT3 稳定导通阶段,电流路径如图 5-16d 所示。 8. 逆变电路多重化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实现?串联多重和并联多重38&&&&逆变电路各用于什么场合? 答:逆变电路多重化的目的之一是使总体上装置的功率等级提高, 二是可以改善输出电压的波形。因为无论是电压型逆变电路输出的 矩形电压波,还是电流型逆变电路输出的矩形电流波,都含有较多 谐波,对负载有不利影响,采用多重逆变电路,可以把几个矩形波 组合起来获得接近正弦波的波形。 逆变电路多重化就是把若干个逆变电路的输出按一定的相位差 组合起来,使它们所含的某些主要谐波分量相互抵消,就可以得到 较为接近正弦波的波形。 组合方式有串联多重和并联多重两种方式。 串联多重是把几个逆变电路的输出串联起来,并联多重是把几个逆 变电路的输出并联起来。 串联多重逆变电路多用于电压型逆变电路的多重化。 并联多重逆变电路多用于电流型逆变电路得多重化。39&&&&第 6 章 PWM 控制技术 1.试说明 PWM 控制的基本原理。 答: PWM 控制就是对脉冲的宽度进行调制的技术。 即通过对一系列 脉冲的宽度进行调制,来等效地获得所需要波形(含形状和幅值) 。 在采样控制理论中有一条重要的结论: 冲量相等而形状不同的窄 脉冲加在具有惯性的环节上时,其效果基本相同,冲量即窄脉冲的 面积。效果基本相同是指环节的输出响应波形基本相同。上述原理 称为面积等效原理 以正弦 PWM 控制为例。把正弦半波分成 N 等份,就可把其看成 是 N 个彼此相连的脉冲列所组成的波形。这些脉冲宽度相等,都等 于π/N,但幅值不等且脉冲顶部不是水平直线而是曲线,各脉冲幅 值按正弦规律变化。如果把上述脉冲列利用相同数量的等幅而不等 宽的矩形脉冲代替,使矩形脉冲的中点和相应正弦波部分的中点重 合,且使矩形脉冲和相应的正弦波部分面积(冲量)相等,就得到 PWM 波形。各 PWM 脉冲的幅值相等而宽度是按正弦规律变化的。 根据面积等效原理, PWM 波形和正弦半波是等效的。 对于正弦波的 负半周, 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得到 PWM 波形。 可见, 所得到的 PWM 波形和期望得到的正弦波等效。 2.设图 6-3 中半周期的脉冲数是 5,脉冲幅值是相应正弦波幅值的 两倍,试按面积等效原理计算脉冲宽度。 解:将各脉冲的宽度用δi(i=1, 2, 3, 4, 5)表示,根据面积等效原理 可得δ1= ∫ δ2 =π5 0U m sin ωtdωt 2U mcos ωt 5 =? =0.09549(rad)=0.3040(ms) 2 0π∫π ∫2π 5U m sin ?tdωt 2U m5cos ωt =? 2 cos ωt =? 22π 5π5 3π 5 2π 5=0.2500(rad)=0.7958(ms)δ3 =3π 5 2π 5U m sin ?tdωt 2U m=0.3090(rad)=0.9836(ms)40&&&&δ4 = δ5 =∫∫4π 5 3π 5U m sin ?tdωt 2U m=δ2 =0.2500(rad)=0.7958(ms) =δ1 =0.0955(rad)=0.3040(ms)π4π 5U m sin ?tdωt 2U m3. 单极性和双极性 PWM 调制有什么区别?三相桥式 PWM 型逆 变电路中,输出相电压(输出端相对于直流电源中点的电压)和线 电压 SPWM 波形各有几种电平? 答:三角波载波在信号波正半周期或负半周期里只有单一的极性, 所得的 PWM 波形在半个周期中也只在单极性范围内变化,称为单 极性 PWM 控制方式。 三角波载波始终是有正有负为双极性的,所得的 PWM 波形在 半个周期中有正、有负,则称之为双极性 PWM 控制方式。 三相桥式 PWM 型逆变电路中, 输出相电压有两种电平: 0.5Ud 和-0.5 Ud。输出线电压有三种电平 Ud、0、- Ud。 4.特定谐波消去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设半个信号波周期内有 10 个开关时刻 (不含 0 和π 时刻) 可以控制, 可以消去的谐波有几种? 答:首先尽量使波形具有对称性,为消去偶次谐波,应使波形正负 两个半周期对称,为消去谐波中的余弦项,使波形在正半周期前后 1/4 周期以π /2 为轴线对称。 考虑到上述对称性,半周期内有 5 个开关时刻可以控制。利用其 中的 1 个自由度控制基波的大小,剩余的 4 个自由度可用于消除 4 种频率的谐波。 5. 什么是异步调制?什么是同步调制?两者各有何特点?分段 同步调制有什么优点? 答:载波信号和调制信号不保持同步的调制方式称为异步调制。在 异步调制方式中,通常保持载波频率 fc 固定不变,因而当信号波频 率 fr 变化时,载波比 N 是变化的。 异步调制的主要特点是: 在信号波的半个周期内,PWM 波的脉冲个数不固定,相位也不 固定,正负半周期的脉冲不对称,半周期内前后 1/4 周期的脉冲也 不对称。 这样,当信号波频率较低时,载波比 N 较大,一周期内的脉冲41&&&&数较多,正负半周期脉冲不对称和半周期内前后 1/4 周期脉冲不对 称产生的不利影响都较小,PWM 波形接近正弦波。 而当信号波频率增高时,载波比 N 减小,一周期内的脉冲数减 少, PWM 脉冲不对称的影响就变大, 有时信号波的微小变化还会产 生 PWM 脉冲的跳动。这就使得输出 PWM 波和正弦波的差异变大。 对于三相 PWM 型逆变电路来说,三相输出的对称性也变差。 载波比 N 等于常数,并在变频时使载波和信号波保持同步的方 式称为同步调制。 同步调制的主要特点是: 在同步调制方式中,信号波频率变化时载波比 N 不变,信号波 一个周期内输出的脉冲数是固定的,脉冲相位也是固定的。 当逆变电路输出频率很低时,同步调制时的载波频率 fc 也很低。 fc 过低时由调制带来的谐波不易滤除。当负载为电动机时也会带来 较大的转矩脉动和噪声。 当逆变电路输出频率很高时,同步调制时的载波频率 fc 会过高, 使开关器件难以承受。 此外,同步调制方式比异步调制方式复杂一些。 分段同步调制是把逆变电路的输出频率划分为若干段, 每个频段 的载波比一定,不同频段采用不同的载波比。其优点主要是,在高 频段采用较低的载波比,使载波频率不致过高,可限制在功率器件 允许的范围内。而在低频段采用较高的载波比,以使载波频率不致 过低而对负载产生不利影响。 6.什么是 SPWM 波形的规则化采样法?和自然采样法比规则采 样法有什么优点? 答:规则采样法是一种在采用微机实现时实用的 PWM 波形生成方 法。规则采样法是在自然采样法的基础上得出的。规则采样法的基 本思路是:取三角波载波两个正峰值之间为一个采样周期。使每个 PWM 脉冲的中点和三角波一周期的中点(即负峰点)重合,在三角 波的负峰时刻对正弦信号波采样而得到正弦波的值,用幅值与该正 弦波值相等的一条水平直线近似代替正弦信号波,用该直线与三角 波载波的交点代替正弦波与载波的交点,即可得出控制功率开关器 件通断的时刻。 比起自然采样法, 规则采样法的计算非常简单, 计算量大大减少, 而效果接近自然采样法,得到的 SPWM 波形仍然很接近正弦波,克42&&&&服了自然采样法难以在实时控制中在线计算,在工程中实际应用不 多的缺点。 7.单相和三相 SPWM 波形中,所含主要谐波频率为多少? 答:单相 SPWM 波形中所含的谐波频率为:nω c ± kω r式中,n=1,3,5,…时,k=0,2,4, …;n=2,4,6,…时,k=1,3,5, … 在上述谐波中,幅值最高影响最大的是角频率为ωc 的谐波分量。 三相 SPWM 波形中所含的谐波频率为:nω c ± kω r式中,n=1,3,5,…时,k=3(2m-1)±1,m=1,2,…; n=2,4,6,…时, k = ??6m + 1 m = 0,1, L ?6m ? 1 m = 1,2, L在上述谐波中,幅值较高的是ωc±2 ω r 和 2ω c±ω r。 8.如何提高 PWM 逆变电路的直流电压利用率? 答:采用梯形波控制方式,即用梯形波作为调制信号,可以有效地 提高直流电压的利用率。 对于三相 PWM 逆变电路,还可以采用线电压控制方式,即在 相电压调制信号中叠加 3 的倍数次谐波及直流分量等,同样可以有 效地提高直流电压利用率。 9.什么是电流跟踪型 PWM 变流电路?采用滞环比较方式的电流 跟踪型变流器有何特点? 答:电流跟踪型 PWM 变流电路就是对变流电路采用电流跟踪控 制。也就是,不用信号波对载波进行调制,而是把希望输出的电流 作为指令信号,把实际电流作为反馈信号,通过二者的瞬时值比较 来决定逆变电路各功率器件的通断, 使实际的输出跟踪电流的变化。 采用滞环比较方式的电流跟踪型变流器的特点: ①硬件电路简单; ②属于实时控制方式,电流响应快; ③不用载波,输出电压波形中不含特定频率的谐波分量; ④与计算法和调制法相比,相同开关频率时输出电流中高次谐 波含量较多; ⑤采用闭环控制。 10.什么是 PWM 整流电路?它和相控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 能有何不同?43&&&&答:PWM 整流电路就是采用 PWM 控制的整流电路,通过对 PWM 整流电路的适当控制, 可以使其输入电流十分接近正弦波且和 输入电压同相位,功率因数接近 1。 相控整流电路是对晶闸管的开通起始角进行控制,属于相控方 式。其交流输入电流中含有较大的谐波分量,且交流输入电流相位 滞后于电压,总的功率因数低。 PWM 整流电路采用 SPWM 控制技术, 为斩控方式。 其基本工作 方式为整流,此时输入电流可以和电压同相位,功率因数近似为 1。 PWM 整流电路可以实现能量正反两个方向的流动,即既可以运 行在整流状态,从交流侧向直流侧输送能量;也可以运行在逆变状 态,从直流侧向交流侧输送能量。而且,这两种方式都可以在单位 功率因数下运行。 此外,还可以使交流电流超前电压 90°,交流电源送出无功功 率,成为静止无功功率发生器。或使电流比电压超前或滞后任一角 度? 。 11.在 PWM 整流电路中,什么是间接电流控制?什么是直接电流 控制? 答:在 PWM 整流电路中,间接电流控制是按照电源电压、电源阻 抗电压及 PWM 整流器输入端电压的相量关系来进行控制,使输入 电流获得预期的幅值和相位,由于不需要引入交流电流反馈,因此 称为间接电流控制。 直接电流控制中,首先求得交流输入电流指令值,再引入交流 电流反馈,经过比较进行跟踪控制,使输入电流跟踪指令值变化。 因为引入了交流电流反馈而称为直接电流控制44&&&&第 7 章 软开关技术 1.高频化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提高开关频率可以减小滤波器的 体积和重量?为什么提高关频率可以减小变压器的体积和重量? 答:高频化可以减小滤波器的参数,并使变压器小型化,从而有效 的降低装置的体积和重量。使装置小型化,轻量化是高频化的意义 所在。提高开关频率,周期变短,可使滤除开关频率中谐波的电感 和电容的参数变小,从而减轻了滤波器的体积和重量;对于变压器 来说,当输入电压为正弦波时,U=4.44. f . N . B . S,当频率 f 提高时, 可减小 N、S 参数值,从而减小了变压器的体积和重量。 2.软开关电路可以分为哪几类?其典型拓扑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各有什么特点? 答:根据电路中主要的开关元件开通及关断时的电压电流状态,可 将软开关电路分为零电压电路和零电流电路两大类;根据软开关技 术发展的历程可将软开关电路分为准谐振电路,零开关 PWM 电路 和零转换 PWM 电路。 准谐振电路:准谐振电路中电压或电流的波形为正弦波,电路 结构比较简单,但谐振电压或谐振电流很大,对器件要求高,只能 采用脉冲频率调制控制方式。Cr Lr S VD LLr S CrL VD零电压开关准谐振电路的基本开关单元 零电流开关准谐振电 路的基本开关单元 零开关 PWM 电路:这类电路中引入辅助开关来控制谐振的开 始时刻,使谐振仅发生于开关过程前后,此电路的电压和电流基本 上是方波,开关承受的电压明显降低,电路可以采用开关频率固定 的 PWM 控制方式。Cr S S1 Lr VD LLr S S1 CrLVD零电压开关 PWM 电路的基本开关单元45零电流开关 PWM 电&&&&路的基本开关单元 零转换 PWM 电路:这类软开关电路还是采用辅助开关控制谐 振的开始时刻,所不同的是,谐振电路是与主开关并联的,输入电 压和负载电流对电路的谐振过程的影响很小,电路在很宽的输入电 压范围内并从零负载到满负载都能工作在软开关状态,无功率的交 换被消减到最小。Lr Cr S1 S VD1 Lr L VD S VD1 Cr S1 L VD零电压转换 PWM 电路的基本开关单元 零电流转换 PWM 电 路的基本开关单元 3.在移相全桥零电压开关 PWM 电路中,如果没有谐振电感 Lr, 电路的工作状态将发生哪些变化,哪些开关仍是软开关,哪些开关 将成为硬开关? 答: 如果没有谐振电感 Lr,电路中的电容 CS1,C S2 与电感 L 仍可构 成谐振电路, 而电容 C S3, S4 将无法与 Lr 构成谐振回路, C 这样, 3 、 S S 4 将变为硬开关,S 1 、S 2 仍为软开关。 4.在零电压转换 PWM 电路中,辅助开关 S1 和二极管 VD1 是软开 关还是硬开关,为什么? 答:在 S1 开通时,uS1 不等于零;在 S1 关断时,其上电流也不为零, 因此 S1 为硬开关。由于电感 Lr 的存在,S1 开通时的电流上升率受到 限制,降低了 S1 的开通损耗。由于电感 Lr 的存在,使 VD1 的电流逐 步下降到零,自然关断,因此 VD1 为软开关。46&&&&第 8 章 组合变流电路 1. 什么是组合变流电路? 答:组合变流电路是将某几种基本的变流电路(AC/DC、DC/DC、 AC/AC、DC/DC)组合起来,以实现一定新功能的变流电路。 2. 试阐明图 8-1 间接交流变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并说明该电路有 何局限性。 答:间接交流变流电路是先将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在将直流电逆 变为交流电,图 8-1 所示的是不能再生反馈电力的电压型间接交流 变流电路。该电路中整流部分采用的是不可控整流,它和电容器之 间的直流电压和直流电流极性不变,只能由电源向直流电路输送功 率,而不能由直流电路向电源反馈电力,这是它的一个局限。图中 逆变电路的能量是可以双向流动的,若负载能量反馈到中间直流电 路,导致电容电压升高。由于该能量无法反馈回交流电源,故电容 只能承担少量的反馈能量,这是它的另一个局限。 3. 试分析图 8-2 间接交流变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并说明其局限性。 答:图 8-2 是带有泵升电压限制电路的电压型间接交流变流电路, 它是在图 8-1 的基础上,在中间直流电容两端并联一个由电力晶体 管 V0 和能耗电阻 R0 组成的泵升电压限制电路。当泵升电压超过一 定数值时,使 V0 导通,把从负载反馈的能量消耗在 R0 上。其局限47&&&&性是当负载为交流电动机,并且要求电动机频繁快速加减速时,电 路中消耗的能量较多,能耗电阻 R0 也需要较大功率,反馈的能量都 消耗在电阻上,不能得到利用。 4. 试说明图 8-3 间接交流变流电路是如何实现负载能量回馈的。 答:图 8-3 为利用可控变流器实现再生反馈的电压型间接交流变流 电路,它增加了一套变流电路,使其工作于有源逆变状态。当负载 回馈能量时,中间直流电压上升,使不可控整流电路停止工作,可 控变流器工作于有源逆变状态,中间直流电压极性不变,而电流反 向,通过可控变流器将电能反馈回电网。 5. 何为双 PWM 电路?其优点是什么? 答:双 PWM 电路中,整流电路和逆变电路都采用 PWM 控制,可 以使电路的输入输出电流均为正弦波,输入功率因数高,中间直流 电路的电压可调。当负载为电动机时,可工作在电动运行状态,也 可工作在再生制动状态;通过改变输出交流电压的相序可使电动机 正转或反转,因此,可实现电动机四象限运行 6. 什么是变频调速系统的恒压频比控制? 答:即对变频器的电压和频率的比率进行控制,使该比率保持恒定。 这样可维持电动机气隙磁通为额定值,使电动机不会因为频率变化 而导致磁饱和和造成励磁电流增大,引起功率因数和效率的降低。 7. 何为 UPS?试说明图 8-11 所示 UPS 系统的工作原理。48&&&&答:UPS 是指当交流输入电源发生异常或断电时,还能继续向负载 供电,并能保证供电质量,使负载供电不受影响的装置,即不间断 电源。 8-11 为用柴油发电机作为后备电源的 UPS, 图 其工作原理为: 一旦市电停电,则蓄电池投入工作,同时起动油机,由油机代替市 电向整流器供电,整流后再通过逆变器逆变为 50Hz 恒频恒压的交 流电向负载供电,市电恢复正常后,再重新由市电供电。因为蓄电 池只作为市电与油机之间的过渡,柴油发电机作为后备电源,所以 此系统可保证长时间不间断供电。 8. 试分析正激电路和反激电路中的开关和整流二极管在工作时承 受的最大电压。 解:正激电路和反激电路中的开关和整流二极管在工作时承受最大 电压的情况如下表所示: 开关 S 正 激 电 路 反 激 电 路 (1+ Ui+N1 )UI N3 N1 U0 N2整流二极管 VD1N2 UI N3 N2 Ui+ U 0 N19. 试分析全桥、半桥和推挽电路中的开关和整流二极管在工作中 承受的最大电压,最大电流和平均电流。 答:以下分析均以采用桥式整流电路为例。 ①全桥电路: 最大电压 最大电流49平均电流&&&&开关 S 整流二极管 ②半桥电路:UiN2 Ui N1N2 Id N1IdN2 Id 2N 1 1 Id 2最大电压 开关 S 整流二极管 UiN2 Ui 2N 1最大电流N2 Id N1平均电流N2 Id 2N 1 1 Id 2Id③推挽电路: (变压器原边总匝数为 2N1) 最大电压 开关 S 整流二极管 2U iN2 Ui N1最大电流N2 Id N1平均电流N2 Id 2N 11 Id 2Id10. 全桥和半桥电路对驱动电路有什么要求? 答:全桥电路需要四组驱动电路,由于有两个管子的发射极连在一 起,可共用一个电源,所以只需要三组电源;半桥电路需要两组驱 动电路,两组电源。 11. 试分析全桥整流电路和全波整流电路中二极管承受的最大电 压,最大电流和平均电流。 解:两种电路中二极管承受最大电压、电流及平均电流的情况如下 表所示: 最大电压 全桥整流 Um50最大电流 Id平均电流1 Id 2&&&&全波整流2UmId1 Id 212. 一台输出电压为 5V、输出电流为 20A 的开关电源: ①如果用全桥整流电路,并采用快恢复二极管,其整流电路中二极 管的总损耗是多少? ②如果采用全波整流电路,采用快恢复二极管、肖特基二极管整流 电路中二极管的总损耗是多少?如果采用同步整流电路,整流元件 的总损耗是多少? 注:在计算中忽略开关损耗,典型元件参数见下表。元件类型型号电压(V) 电流(A) 100 30 601 2通态压降 (通态 电阻) 0.98V 0.64V 0.018?快恢复二 25CPF10 极管 肖特基二 3530CPQ03 极管 5 MOSFET IRFP 70解:①总损耗为 4× U d I d =4× ×0.98×20=39.2(W) ②采用全波整流电路时:1 2 1 采用肖特基二极管时总损耗为:2× U d I d =0.64×20=12.8(W) 2采用快恢复二极管时总损耗为:2× U d I d =0.98×20=19.6(W)采用同步整流电路时,总损耗为: 2×I 2 R=2×( 0.018=7.2(W)512 ×20) 2 × 2&&&&5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单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