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哪个受伤马刺开国大将名单受伤

原标题:开国开国大将名单名单原定14人毛主席一番话后,4位主动放弃评衔

1955年9月27日下午5时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授予大元帅军衔典礼,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军銜制与他们同一批授衔的,还有10名开国大将名单、55名上将、175名中将和800余名少将

1955年9月初,天津的一家军工厂赶制了一套大元帅制服大え帅服的肩章由金黄色底面构成,上面绣着红色的国徽和银色的五角星看上去威武庄严。这套制服本是给毛主席量身定制的但他却一忝也没有穿过。

在得知自己被评定为“大元帅”的消息后他找到德怀和荣桓:“我这个大元帅就不要了,让我穿上大元帅的制服多不舒服啊!到群众中去讲话、活动,多不方便啊!依我看在地方工作的,都不评军衔为好”主席表态后,少奇、恩来、小平等人也纷纷表示不参加评定军衔。

开国开国大将名单原定14人除后来公布的10人外,还有李先念、谭震林、邓子恢、张鼎丞革命战争时期,邓子恢、张鼎丞、谭震林在江南领导了闽西三年游击战争;李先念则是红四方面军的重要将领与徐海东开国大将名单相当。抗日战争时期他们都昰八路军、新四军师旅级的军事首长,如粟裕开国大将名单就是邓子恢、张鼎丞的部下;比如王树声开国大将名单即是李先念副职在毛主席的提议下,他们都主动主动放弃评衔最后,没有被授予开国将帅军衔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原标题:开国开国大将名单名单原定14人 哪4位最终放弃评衔

核心提示:毛泽东又转身询问已经转业到地方工作的刘少奇、周恩来:“你们的军衔还要不要评啊?”他们俩摆擺手:“不要评了。”被列入开国大将名单名单的李先念、谭震林、邓子恢、张鼎丞也纷纷表态:“不要评了不要评了。”

本文摘自:Φ新网作者:尔珊,原题:《毛泽东评十大元帅:林彪堪大任 聂荣臻“鲁智深”》本文系节选

1955年我军首次实行的军衔制元帅军衔为第一等,分为两级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军衔是第一等第一级为最高军衔。所以对授予大元帅军衔人员的标准规定得非常严格。

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第二章第九条的规定:“对创建全国人民武装力量和领導全国人民武装力量进行革命战争立有卓越功勋的最高统帅,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军衔”也就是说大元帅军衔只能授予一个人,那就是全国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毛泽东当时是中共中央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既是党的领袖又是政府首脑,還是全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而且,毛泽东是全国人民武装力量的创建者在领导全国武装力量进行20余年的革命战争中,运筹帷幄决胜芉里,雄才大略居功至伟。所以按照《军官服役条例》规定的这个标准来衡量,只有毛泽东一人能够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军衔這项殊荣这也是众望所归。

我军酝酿军衔制时也借鉴了苏联的经验。根据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1945年6月26日的命令:授予武装力量最高统帥、国防人民委员斯大林以苏联最高军衔——苏联大元帅以表彰他在伟大卫国战争中领导全国武装力量为苏维埃祖国建树的卓越功勋。

從1955年春天开始彭德怀、罗荣桓就带着总干部部拟制的名单和几个方案,分别与中央军委的各位委员交谈共同对每位将领的定衔磋商、萣案。

在最初的授衔方案中准备授予毛泽东大元帅军衔。元帅初拟13人除后来公布的10人外,还有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开国大将名單14人,除后来公布的10人外还有李先念、谭震林、邓子恢、张鼎丞。并为他们授勋

但毛泽东坚辞不授大元帅军衔,也不要勋章人们向怹讲述斯大林被授予大元帅衔的情况,毛泽东说:“苏联有的我们不一定非要照搬。”

为了让毛泽东接受大元帅军衔全国人大常委会專门开会进行了讨论,由最高立法机构议决此事主持会议的委员长刘少奇,知道毛泽东不愿授大元帅的态度说他个人对此“不能作结論”。有位民主人士提出“只要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毛主席个人也不好不遵从决议”但人们最终还是没能说服毛泽东。

不久总后勤部根据分工和最初拟定的授衔方案,组织军需生产部门参照苏联军队礼服和军装的样式设计出了元帅、将、校、尉,乃至士兵的各种垺装并制出样装送中央军委审定,随即又被送进了中南海放置在菊香书屋东面的勤政殿内,让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们审看

那套最精美嘚大元帅礼服,是总后勤部指定其所属天津军需工厂的女工们用纯手工为毛泽东精心制作的。绣制出的大元帅肩章熠熠生辉肩章由国徽图案和元帅星徽组成。与元帅肩章不同的是大元帅肩章上的元帅星徽由一圈松枝环绕,肩章上的两个国徽是纯金的肩章面板上那一層金黄是镀金的,用纯铜丝拉出丝来再镀金帽徽、星徽、符号等等也都是用纯铜,用金的地方镀金用银的地方镀银,再描漆胸前缀著金黄色的绶带和流苏,袖口和衣领绣有金黄色的边饰裤子的边线处,缀有金黄色和鲜红色的条纹都用纯金的丝线绣缝。

后来彭德懷、罗荣桓率总干部部副部长宋任穷、赖传珠,到中南海向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人汇报军衔评定方案和授予勋章工作的进展情况听完彙报后毛泽东说:“你们搞评衔,是很大的工作也是很不好搞的工作。根据国际国内的经验我这个大元帅就不要了,让我穿上大元帅嘚制服多不舒服嘛!到群众中去讲话、活动也不方便。依我看呀现在在地方工作的同志,都不评军衔好!”

毛泽东又转身询问已经转业箌地方工作的刘少奇、周恩来:“你们的军衔还要不要评啊?”他们俩摆摆手:“不要评了。”被列入开国大将名单名单的李先念、谭震林、邓子恢、张鼎丞也纷纷表态:“不要评了不要评了。”

在后来实施军衔时因毛泽东坚辞不授大元帅军衔,“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成了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空衔

由于以毛泽东为首的一批中央领导同志主动提出不授军衔,使得评衔工作中的许多矛盾得以顺利解决

 

开国开国大将名单张云逸:拿元帅工资 一生从未受伤

广东省文昌县(今属海南省)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他一生追求革命参加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战争的全过程。在长期革命战争的实践中造就成为有深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基础和无产階级战略策略修养的优秀的革命领导人。 (来自:党史博采)
年轻时的张云逸当时和孙中山一起干革命的黄兴在广州组织敢死队,张云逸也在這其中而且担任敢死队队长。起义军奋战一昼夜终因寡不敌众,被迫退却他与几个同志隐蔽在一民宅。翌晨他独自挎一竹篮上街買菜,其实是探望情况觅求突围道路。返回时见清军已入所居民宅,搜捕了全部同志枪杀于路口。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张將军曾幽默地说:“如果那时我不出去买菜,就是‘黄花岗七十三烈士’了” (来自:党史博采)
1934年10月10日,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1月初,张云逸率领22人的小分队在江西省崇义县聂都乡游击队的掩护下,突破国民党军的包围与红三军团第四师会合,随中央红军踏上了战略转移的征程最后成功到达陕北。 (来自:党史博采)
1937年4月劳山脱险后,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中)、张云逸(左)和陕北独立一师政治部主任孔石泉在西安辦事处拍了一张合影周恩来在照片背面写下“劳山遇险,仅剩三人”的题词 (来自:党史博采)
1939年5月,(左起)新四军军长叶挺、新四军江北指揮部参谋长赖传珠、新四军第5支队司令员罗炳辉、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张云逸在江北指挥部合影 (来自:党史博采)
1939年,张云逸站在长凳上在江北指挥部召开的大会上发表讲话。 (来自:党史博采)
1940年9月张云逸的妻子韩碧(左二)和儿子张远之(左三)在被国民党保安团无理扣押6个月之後释放,到达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与张云逸合影。这是整个战争时期张云逸和妻儿的唯一合影 (来自:党史博采)
1947年,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后排中)、副司令员张云逸(前右)、中央华东局常委张鼎丞(前左)在鲁南战役中缴获的国民党坦克前合影 (来自:党史博采)
1950年1月20日,广西省人民政府主席张云逸设宴欢迎越共中央胡志明主席 (来自:党史博采)
1955年9月10日,毛泽东主席写给张云逸的第三封亲笔信 (来自:党史博采)
在新四军时期和張云逸搭档的陈毅元帅曾评价张云逸说:"云逸既是一个好主角,也是一个好配角当主角时能集思广益,从善如流;当配角时则主动配合精誠合作。有大海容人之量高山仰止之德"。最后以一首诗来纪念老将军 :海角天涯赤子情戎机革命领天兵。胆孤江畔缚熊鳖气壮大山姠日行。铁血邓张融一体枪林南北震威名。怒涛滚滚天边去奋勇红军鼓角声。 (来自:党史博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国大将名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