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颈内颈动脉闭塞塞反复发作tia 怎么治疗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与鉴别诊断 脑血管造影能为血管内治疗提供全面信息。但应与其他原因引起的突眼相鉴别:(1)突眼性甲状腺肿;(2)眶内肿瘤;(3)眶内血管性肿瘤;(4)海绵窦血栓形成;(5)脑膜膨出。有经验的医生常能作出正确的判断。颈动脉海绵窦瘘的眼眶CT表现 1.眼球突出: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眼球突出,除2例双眼球突出外其余均为患侧,主要为横断面观察(图1),除外伤者可见眼眶骨折外通常眶壁骨质无变化。 2.眼上静脉扩张:本组均可见到,为本组较为特征的ct表现,增粗扩大的眼上静脉呈从前内向后外的梭形血管影,中部稍膨大,严重者眼上静脉可异常粗大扭曲,增强扫描明显强化,部分病人于眼眶前内侧可见迂曲扩张的静脉团(图2),冠状面扫描表现为上直肌下增粗的眼上静脉断面,有时眼上静脉呈团块状扩张,冠状面扫描应与肿物鉴别(图3)。 3.海绵窦扩张:通常增强扫描时患侧海绵窦明显扩张,冠状面扫描亦可见到(图4,5)。部分病人于增大的海绵窦内可见颈内动脉断面影与海绵窦之间有环行低密度影。本组2例伴有双侧海绵窦扩张。 4.眼外肌肥厚:本组眼外肌肥厚者20例,通常为诸条肌肉均呈弥漫梭形肥厚(图6)。 5.眶内软组织肿胀及眶内钙化:主要表现为眼眶内模糊、肿胀,以眶尖较明显,多伴有眼球突出,眼肌梭形肥大,少数可见眼眶内钙化,部分病人伴眼睑肿胀。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表现 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可在伤后立即发生,也可在几周后发生,男性多见。1. 颅内杂音为连续如机器轰鸣般的声音,心脏收缩时加重,常影响睡眠。用听诊器可在额部和眶部听到。以指压患侧颈总动脉,杂音减低或消失。2. 突眼眼球突出,数日内即非常显著,后停止进展。结膜常充血水肿,眼险充血、肿胀,下脸结膜常因水肿而外翻。有时眶部及额部静脉怒张,并有搏动。如不及时治疗,一侧海绵窦瘘经海绵间静脉窦使对侧海绵窦扩张,引起双侧突眼。3. 眼球搏动因心脏搏动时血液经颈内动脉传至扩张的眼静脉所致。在眼球侧方较其前方更易触知。有时搏动可以看见。以指压患侧颈总动脉,眼球搏动减弱或消失。10%~15% 病人无突眼和眼球搏动。4.眼球运动障碍第ⅲ、ⅳ、ⅵ脑神
与颈动脉海绵窦瘘的眼眶CT表现相关的文章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预防和预后 预后: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自愈的可能性极小少数患者经颈动脉压迫或动脉造影,可使症状减轻也有报道经眶静脉造影术后,瘘口闭合有一些患者伴发眼上静脉血栓形成,眼征消失也有少数患者长期未治疗可伴发眼眶前部动静脉血管瘤。迁延的病例除可由角膜暴露、缺血综合征和青光眼等造成视功能损害外,个别病例可因海绵窦的破裂、大出血而突发死亡长期的眶静脉淤血、脂肪水肿可造成眼眶组织纤维化预后不良,因而应尽早手术治疗手术后一些迟发性视神经损害和早期的脑神经麻痹仍可望得到部分恢复。而硬脑膜海绵窦瘘有1/2患者可自愈其青光眼引起典型视功能损害比较少见,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可观察随访。 预防: 预防外伤;外伤后除了必要的生命救治外应该考虑到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可能性以便及时处理。治颈动脉海绵窦瘘介入堵住异常血流 一位患有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日本病人,经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专家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不到一个小时就成功将病变部位异常血流堵塞住了。这位在宁波经商的日本男青年,两个月前在一次意外头部外伤后,逐渐出现眼球凸出、充血、水肿,更令他无法忍受的是颅内整天似吹风样杂音,日夜疼痛难忍,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其间他奔走于多家医院就诊,但症状未能缓解。最后,患者慕名来到长征医院,经眼科主任魏锐利教授检查,认为病因并非眼疾,而是颈动脉海绵窦瘘所致,当即转入神经外科治疗。白如林教授、黄承光副教授决定为其实施创伤小、疗效确切的介入治疗。医生以娴熟的介入技术,将一个带球囊的微导管通过股动脉、颈内动脉,到达瘘区,然后注入造影剂,充盈球囊,使球囊嵌顿于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出入口。当即患者双侧眼静脉回流恢复正常,凸出的眼球开始回缩,颅内杂音也随之消失,眼球疼痛缓解。患者第二天就可下床走路,一周后即恢复正常工作。由于临床表现为眼球凸出,球结膜水肿、充血,因此,外伤后颅内血管破裂造成动静脉“短路”,极易被误诊和误治。传统治疗只能行复杂的开颅手术,给病人带来很大的创伤,而介入治疗以其创伤小、成功率高、恢复快的特点,成为颈动脉海绵窦瘘的首选方法。 30分钟堵住颈动脉海绵窦瘘 50岁的李女士只花了30分钟便使颈内
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主要病因是什么?颈动脉海绵窦瘘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疾病,相信大家也并不是很熟悉,我也是不久前听同事说起来这种疾病才开始关注的,虽然这种疾病不是很常见,但是一但发作起来还是比较厉害的,所以大家不能不重视,我收集了一些关于引起颈动脉海绵窦瘘的文章分享给大家。外伤 车祸、坠落、撞击等间接外伤以及弹片、锥剪刺入直接外伤均可引起颈动脉海绵窦瘘。间接外伤引起颅底骨折,颈动脉被脑膜固定在海绵窦内,发生撕裂;自眶前区刺入的针、锥、剪经眶上裂直接刺破海绵窦及颈内动脉。弹丸也可穿入颅内,穿破海绵窦。颈内动脉破裂后常有3种结果:①动脉血进入海绵窦,动、静脉直接交通,这种交通可于伤后即形成。也可因间接外伤,颈内动脉内膜裂开,血液由裂纹浸入管壁形成动脉瘤,最后破裂成瘘。有些病例外伤数个月后才出现动静脉交通症状和体征,可能属于此类;②蝶骨骨折和颈内动脉破裂同时存在,且相互沟通,动脉血自鼻窦引流,引起不可控制的出血而死亡;③外伤同样撕破硬脑膜,颈内动脉血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也可因高颅压、脑疝而死亡。在颅底骨折,同时损伤颈内动脉主干,血流量大,迁延形成颈动脉海绵窦瘘是比较好的结局。颈内动脉在海绵窦内的分支管壁很薄,轻微的头部震荡,即可引起脑膜垂体干或海绵窦下动脉的破裂,形成低流量瘘。2.自发性 颈内、外动脉及其分支的硬化、动脉瘤以及其他的动脉壁病变,自发形成裂隙或破裂,主干或分支血液直接流入海绵窦。3.先天性 颈内动脉与海绵窦间存在着胚胎动脉或动、静脉交通畸形,出生后即可发现症状。也有先天性动脉壁薄弱,承受不起高动脉压,自发破裂。多数学者认为后者是引起硬脑膜海绵窦瘘的主要原因。大家看完以上的文章,相信对造成这种疾病的原因有了个比较全面的认识,遇到这种疾病时不至于过于恐慌,最后希望大家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多见于青年男性,且多有头部外伤史而女性患者以孕妇多见;硬脑膜海绵窦瘘多见于中老年妇女,自发性多见。除少数双侧颈动脉海绵窦瘘可同时出现双眼症状外,一般多发生于单侧,开始多发生于一侧眼随着病情的发展,少数可表现为双眼或对侧眼的症状。目前尚缺乏
颈动脉海绵窦瘘诊断治疗有哪些?本病治疗的目的在于保护视力,消除颅内杂音,防止脑梗死和鼻出血。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自愈的可能性极小,患者经诊断后应积极通过手术治疗。1、血管结扎简单的血管结扎,经颈部结扎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或颈外动脉,部分病人获得治愈。由于瘘管供血复杂,多数病例不能完全治愈或愈后复发,比较彻底的方法是海绵窦孤立术。先在颈部结扎颈内动脉,然后开颅,在分出后交通支之前银夹闭合颈内动脉,切除眶顶后部及视神经管上壁,在视神经外侧用银夹将眼动脉夹闭。海绵窦段颈内动脉主要通路均闭锁,此种手术适于治疗高流瘘。上述方法为治疗本病最早采用的方法,可使部分患者获得痊愈,或症状和体征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但多数病例不能痊愈或愈后又复发,且可造成脑缺血,目前已极少使用。2、瘘孔栓塞术瘘口栓塞术即消除了瘘的存在,又符合血运的生理,早期采用自身肌肉、吸收性明胶海绵等无刺激物注入颈内动脉,利用优势血流将栓塞物带至瘘孔部位并栓塞之。近年利用股动脉插管造影,确定瘘孔位置,利用可脱离的球囊(balloon)栓塞瘘口,然后推注造影剂,确定填塞情况。此技术损伤小,成功机会多,眼球突出、杂音以及球结膜充血水肿等症状可立即减轻,大多数患者可获得完全治愈。但球囊体栓塞眼动脉或其他分支可引起视力丧失或脑功能缺失等并发症,极少数患者可发生死亡。3、眼上静脉进路逆行瘘口栓塞术有学者报道使用可脱离的球囊经扩张的眼上静脉逆行插管进入海绵窦栓塞瘘口获得成功。不仅对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有效,而且对经颈动脉进路瘘口栓塞术治疗失败的患者也有效,特别适合于硬脑膜海绵窦瘘患者的治疗。其方法是从眶上切迹切开皮肤2cm,深层分离,在眶上切迹内上方发现眼上静脉。分离后,将此静脉提起切开,插入导丝,在X线监视下将导丝送至海绵窦内,将导管鞘介入,再用同轴导管将可脱性球囊或弹簧圈置于海绵窦内,使瘘口栓塞。该治疗方法具有简单、疗效可靠和并发症更少发生等特点,可能是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安全和有效的一种新方法。但使用本法治疗需要等待该静脉管壁增厚,能承受插管刺激,不致破裂,否则将引起大出血,出现急性眶压增高,需要加压包扎,再经动脉入路进行栓塞。4、青光眼的
颈动脉海绵窦瘘 预后: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自愈的可能性极小少数患者经颈动脉压迫或动脉造影,可使症状减轻也有报道经眶静脉造影术后,瘘口闭合有一些患者伴发眼上静脉血栓形成,眼征消失也有少数患者长期未治疗可伴发眼眶前部动静脉血管瘤。迁延的病例除可由角膜暴露、缺血综合征和青光眼等造成视功能损害外,个别病例可因海绵窦的破裂、大出血而突发死亡长期的眶静脉淤血、脂肪水肿可造成眼眶组织纤维化预后不良,因而应尽早手术治疗手术后一些迟发性视神经损害和早期的脑神经麻痹仍可望得到部分恢复。而硬脑膜海绵窦瘘有1/2患者可自愈其青光眼引起典型视功能损害比较少见,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可观察随访。 预防: 预防外伤;外伤后除了必要的生命救治外应该考虑到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可能性以便及时处理。颈动脉海绵窦瘘 诊断与鉴别诊断 脑血管造影能为血管内治疗提供全面信息。但应与其他原因引起的突眼相鉴别:(1)突眼性甲状腺肿;(2)眶内肿瘤;(3)眶内血管性肿瘤;(4)海绵窦血栓形成;(5)脑膜膨出。有经验的医生常能作出正确的判断。颈动脉海绵窦瘘颈动脉海绵窦瘘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疾病,相信大家也并不是很熟悉,我也是不久前听同事说起来这种疾病才开始关注的,虽然这种疾病不是很常见,但是一但发作起来还是比较厉害的,所以大家不能不重视,我收集了一些关于引起颈动脉海绵窦瘘的文章分享给大家。外伤 车祸、坠落、撞击等间接外伤以及弹片、锥剪刺入直接外伤均可引起颈动脉海绵窦瘘。间接外伤引起颅底骨折,颈动脉被脑膜固定在海绵窦内,发生撕裂;自眶前区刺入的针、锥、剪经眶上裂直接刺破海绵窦及颈内动脉。弹丸也可穿入颅内,穿破海绵窦。颈内动脉破裂后常有3种结果:①动脉血进入海绵窦,动、静脉直接交通,这种交通可于伤后即形成。也可因间接外伤,颈内动脉内膜裂开,血液由裂纹浸入管壁形成动脉瘤,最后破裂成瘘。有些病例外伤数个月后才出现动静脉交通症状和体征,可能属于此类;②蝶骨骨折和颈内动脉破裂同时存在,且相互沟通,动脉血自鼻窦引流,引起不可控制的出血而死亡;③外伤同样撕破硬脑膜,颈内动脉血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也可因高颅压、脑疝而死亡。在颅底骨折,同时损伤颈内动脉主干
肾动脉栓塞和肾动脉血栓形成早期症状是什么关于肾动脉栓塞和肾动脉血栓形成的早期症状是什么呢,对于这个疾病一定要关注很多的临床表现的,其实面对肾动脉栓塞和肾动脉血栓形成一定要知道具体的危害性的,那么关注肾动脉栓塞和肾动脉血栓形成还是很重要的,那么如何表现呢?肾动脉血栓形成或栓塞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动脉堵塞的速度、程度和范围。小分支堵塞可能无任何症状或体征,而肾动脉主干及其大分支堵塞却常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1.急性肾梗死的表现 病人可突然出现剧烈的腰痛、腹痛、背痛,可类似于肾绞痛,向大腿放射,也可类似于急性胆囊炎,疼痛向肩背部放射,有些病例可类似于急性胰腺炎或急性心肌梗死。常有发热、呕吐、恶心,体查患侧肾叩击痛及压痛明显。血白细胞增加,核左移。可有血尿及蛋白尿。血清酶增高,谷草转氨酶常在梗死后立即升高,2周后恢复正常,碱性磷酸酶常于梗死后3~5天升至高峰,4周后恢复正常。2.高血压约60%的病人在肾动脉堵塞后,因肾缺血,肾素释放而在短期内出现高血压。一般持续2~3周,其中约50%的病人遗留持续性高血压,而另一半患者血压可恢复正常。肾动脉主干闭塞可出现高血压危象。3.急性肾功能衰竭缓慢形成的血栓可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急性闭塞的肾动脉分支堵塞可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而双肾动脉或孤立肾的肾动脉栓塞则出现急性的快速恶化的肾功能衰竭,常须立即血透,如不能尽快开通闭塞动脉,则预后不良。另外,肾胆固醇栓子的临床表现,常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肾栓塞性疾病不同,肾梗死少见。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进行性肾功能不全,并由此做出肾胆固醇栓子的诊断。粥样栓塞碎片可行至小动脉分支而影响入球小动脉,致GFR下降。由于栓塞区域缺血性肾节段肾素的释放可致发生不稳定的高血压。与粥样化栓塞疾病相关的急性肾衰,当存在明显的小管损伤时常有明显的少尿阶段,伴有钠排泄分数增高。但是肾功能不全也可是非少尿性的且慢速进展,这是由于自发性斑块溃疡和破裂反复发作之故。尿检可发现中度蛋白尿、镜下血尿或脓尿。后者不具诊断意义。肾动脉栓塞和肾动脉血栓形成早期临床症状上文介绍很多了,其实对于这个疾病临床表现还是很重要的,那么对于这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的预防及预后 预后:急性肠栓塞病人术后的监测、治疗甚为重要,尿量、中心静脉压、肺动脉楔压、动脉血气分析,水、电解质等的测定如有异常均需及时加以纠正,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手术前后需应用适合的抗生素防治感染。如原已置有动脉导管者可经导管继续给予抗凝药与血管扩张药,并在24h后造影观察血管是否通畅。在未放置导管者,术后宜立即预防再发生栓子与肠系膜血管术后栓塞。也有作者不赞成用肝素以防肠管出血而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这类病人术后宜较长时间应用华法林(warfarin)以减少再次发生栓子。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的预后较差,病死率在85%左右,栓塞病人为75%~80%,而血栓形成病人为96%~100%。积极的放射介入与外科治疗可改善预后,再次剖腹观察对减少这类病人的术后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有着积极意义。短肠综合征,再栓塞,肠外瘘,胃肠道出血,局限性肠纤维化狭窄等是术后可发生的并发症。营养支持对保证患者的营养补充,防止负氮平衡,增强免疫功能,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应用。 预防:治疗原发病(如心脏瓣膜病、多种原因所致的心房纤维颤动、心肌梗死和细菌性心内膜炎等),防治栓子或血栓形成而导致本病发生。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在肾损伤中的应用体会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在肾损伤中的应用体会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1999年第3期第20卷 论著
作者:刘同才 李振华
单位:刘同才 李振华(110001 沈阳,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泌尿外科)
关键词: 损伤;肾脏;栓塞,治疗性
【摘要】 目的 总结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在肾损伤中的应用。 方法 自年对11例肾脏损伤性血尿患者进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 结果 术中证实10例为肾段或肾段以下动脉损伤,均采用钢丝环进行栓塞,疗效满意。 结论 (1)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适用于血尿较重、肾脏损伤范围局限、血流动力学指标平稳及肾脏功能储备低下的患者;(2)钢丝环为一种有效的栓塞剂,可以迅速止血,保护肾脏功能。(3)此法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肾损伤治疗方法。
肾动脉栓塞和肾动脉血栓形成 预后:急性肠栓塞病人术后的监测、治疗甚为重要,尿量、中心静脉压、肺动脉楔压、动脉血气分析,水、电解质等的测定如有异常均需及时加以纠正,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手术前后需应用适合的抗生素防治感染。如原已置有动脉导管者可经导管继续给予抗凝药与血管扩张药,并在24h后造影观察血管是否通畅。在未放置导管者,术后宜立即预防再发生栓子与肠系膜血管术后栓塞。也有作者不赞成用肝素以防肠管出血而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这类病人术后宜较长时间应用华法林(warfarin)以减少再次发生栓子。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的预后较差,病死率在85%左右,栓塞病人为75%~80%,而血栓形成病人为96%~100%。积极的放射介入与外科治疗可改善预后,再次剖腹观察对减少这类病人的术后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有着积极意义。短肠综合征,再栓塞,肠外瘘,胃肠道出血,局限性肠纤维化狭窄等是术后可发生的并发症。营养支持对保证患者的营养补充,防止负氮平衡,增强免疫功能,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应用。 预防:治疗原发病(如心脏瓣膜病、多种原因所致的心房纤维颤动、心肌梗死和细菌性心内膜炎等),防治栓子或血栓形成而导致本病发生。肾动脉栓塞和肾动脉血栓形成关于肾动脉栓塞和肾动脉血栓形成的早期症状是什么呢,对于这个疾病一定要关注很多的临床表现的,其实面对肾动脉栓塞和肾动脉血栓形成一定要知道具体的危害性的,那么关注肾动脉栓塞和肾动脉血栓形成还是很重要的,那么如何表现呢?肾动脉血栓形成或栓塞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动脉堵塞的速度、程度和范围。小分支堵塞可能无任何症状或体征,而肾动脉主干及其大分支堵塞却常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1.急性肾梗死的表现 病人可突然出现剧烈的腰痛、腹痛、背痛,可类似于肾绞痛,向大腿放射,也可类似于急性胆囊炎,疼痛向肩背部放射,有些病例可类似于急性胰腺炎或急性心肌梗死。常有发热、呕吐、恶心,体查患侧肾叩击痛及压痛明显。血白细胞增加,核左移。可有血尿及蛋白尿。血清酶增高,谷草转氨酶常在梗死后立即升高,2周后恢复正常,碱性磷酸酶常于梗死后3~5天升至高峰,4周后恢复正常。2.高血压约60%的
肾动脉血栓形成和栓塞的内科治疗 (1)静脉溶栓:静脉溶栓效果不如动脉内溶栓确切,但因其费用少,不须介入治疗用的昂贵设备和操作技术,一般医院均可进行。因此值得推广。适应证:所有肾动脉血栓形成或血栓栓塞患者均适用。禁忌证:①高龄患者,一般认为年龄>75 岁不宜行静脉溶栓治疗。②出血倾向。③半年内深部组织外伤或穿刺病史。④半年内脑血管意外病史。⑤溶栓剂过敏。⑥不能控制的高血压。给药方法:尿激酶或链激酶20~40 万u 溶于100~500ml 液体中,3h 内静脉滴注完毕。应用链激酶或尿激酶局部动脉内注入比静脉注射溶栓在肾组织仍活的低危病人中常更有效。1 次/d,连用3~7 天(也有专家认为每天用量可达50万~100 万u 仍较安全)。溶栓过程每天查出、凝血时间及纤维蛋白原定量。 (2)抗凝治疗:对于有血栓形成或栓塞病史的患者,外科手术后,介入治疗和静脉溶栓治疗后的病人也应常规抗凝治疗,以防栓塞再次发生。住院病人可以给予普通肝素或相对低分子肝素静脉滴注或皮下给药。长期应用可给予华法林、噻氯匹定(力抗栓)或阿司匹林等口服抗凝药,用药剂量要求个性化,用药过程定期监测出、凝血时间,随时调整剂量,以防出血并发症。 (3)对症治疗: ①高血压的治疗:高血压常于发病1 周内出现,在2~3 周恢复正常,部分病人持续终身。其发生机制与肾缺血导致肾球旁细胞分泌肾素增多,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加有关,因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可能有效。但是,由于这两类药物在扩张全身动脉的同时也扩张出球小动脉,当入球小动脉的灌注压因肾动脉血栓形成或栓塞而下降时,可造成肾小球血流量进一步下降,导致肾功能恶化,因此,应慎重权衡用药。其他降压药物治疗效果欠佳,高血压危象应给予硝普钠或酚妥拉明(立其丁)等强而起效快的静脉用降药压。 ②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对于急性肾功能衰竭者,应及时血透治疗可减轻症状,可为进一步外科或介入治疗赢得时间。 ③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肾动脉血栓形成和栓塞的介入性治疗 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术是诊断肾梗死的确诊手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行肾动脉取栓、溶栓及成形术,是目前文
肾动脉栓塞和肾动脉血栓形成检查内容是什么肾动脉栓塞和肾动脉血栓形成应该怎么样检查呢,日常生活中肾脏是很重要的器官的,如果不好好的检查也不知道是不是得了这样的疾病了,其实面对肾动脉栓塞和肾动脉血栓形成就需要做足必要的检查的,那么怎么样检查好呢?肾动脉血栓形成和栓塞常见检查:常见检查:血管镜、血液生化六项检查、肾动态显像、腹部平片、肾动脉造影、CT检查、核磁共振成像(MRI)、血浆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测定一、 实验室检查:1.血液检查 可见血白细胞增加,核左移;血清乳酸脱氢酶增高(常是正常值上限的5倍以上)伴血浆转氨酶轻度升高;谷草转氨酶常在梗死后立即升高,3~5天恢复正常,碱性磷酸酶常于梗死后3~5天升至高峰,4周后恢复正常。血中肾素-血管紧张素升高。肾功能衰竭时肾功能检查明显异常如血浆肌酐升高。血浆酶升高和尿中乳酸脱氢酶排泄增多时应高度怀疑肾梗死。2.尿液检查 胆固醇栓塞综合征常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伴或不伴嗜酸性粒细胞尿、低补体血症、贫血和血小板减少、血沉增快、高淀粉酶血症、血清肌酸激酶升高、血清谷草转氨酶升高。尿检可有血尿及蛋白尿,常为中度蛋白尿、镜下血尿和少数脓尿。二、影像学检查:1.X线(1)腹平片:肾影多正常,少数病例可见患侧肾影明显缩小。常有反射性肠胀气表现。(2)静脉肾盂造影:可见患肾无功能,肾盂不显影,而逆行造影示肾盂肾盏无异常,是诊断急性肾动脉栓塞的有力证据。(3)肾动脉造影:为确诊本病的首选方法。肾动脉造影可见到病变血管分布区域出现充盈缺损,而缺损外周肾实质或包膜下可因侧支循环而显影,形成所谓的“肾影环”,但细小分支闭塞则只可见到患段肾实质不显影。梗死后漏出性出血可形成血肿造成邻近正常血管的推压移位。2.核医学99mTC-DTPA肾动态显像 栓塞形成后即出现患侧肾血流灌注曲线低平,无灌注峰,患肾显影淡而且低于周围组织,形成“黑洞”;后期侧支循环形成,则出现不均匀显像,晚期肾动脉未获再通者,则出现肾萎缩,与其他肾病引起的肾萎缩、肾功能不全难以鉴别。3.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或磁共振显像 可显示肾实质缺血坏死特征性改变,是特异性较高的无创性检查方法。4.超声心
颈动脉狭窄的症状(一)发病原因最主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外伤和放射性损伤。(二)发病机制最好发部位为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总动脉起始段,此外还有颈内动脉虹吸部、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前动脉等部位。一般认为,颈动脉斑块主要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引起脑缺血:一条途径是严重狭窄的颈动脉造成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导致大脑相应部位的低灌注;另一条途径是斑块中微栓子或斑块表面的微血栓脱落引起脑栓塞。上述二者机制何者更占优势,目前观点尚不一致,但多数认为斑块狭窄度、斑块形态学特征均与脑缺血症状之间密切相关,二者共同作用诱发神经症状,而狭窄度与症状间关系可更为密切。颈动脉狭窄的治疗(一)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治疗目的在于改善脑供血,纠正或缓解脑缺血的症状;预防TIA和缺血性卒中的发生。依据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和患者的症状进行治疗,包括内科治疗、外科治疗和介入治疗。1.内科治疗 内科保守治疗的目的是减轻脑缺血的症状,降低脑卒中的危险,很好地控制现患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冠心病等。内科保守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降低体重。(2)戒烟。(3)限制酒精消耗。(4)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许多随机的、前瞻性多中心的大型临床试验已证实,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可以显著降低脑缺血性疾病的发生率,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为阿司匹林、噻氯匹定(ticlopidine,商品名抵克力得)等。(5)改善脑缺血的症状。(6)定期的超声检查,动态监测病情的变化。2.外科手术治疗 颈动脉狭窄外科治疗目的是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其次是预防和减缓TIA的发作。标准的手术方式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于1954年开始实施,最初的一些尝试显示效果不佳,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其并发症越来越少,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每年约有10万人接受CE手术。20世纪90年代初,几项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试验相继报道,对CE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客观评价,其中的3个最具影响力的试验分别为ECST、NASCET和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研究(Asymptomatic Carotid Atheroscle
图老师百科颈动脉血栓怎么治疗专题提供颈动脉血栓怎么治疗等最新信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关注图老师微信获取更多颈动脉血栓怎么治疗信息。颈动脉血栓怎么治疗百科专题更新时间: 18:25:45病例讨论| 浙二神外周刊(第70期)---利用复合手术室行完全闭塞的颈内动脉再通术一例
“浙二神外周刊”每周病例回顾,提出最优化的临床治疗分析和随访指导意见。专业讨论意见仅代表浙二神经外科团队观点,如有不同见解,欢迎同道斧正!每期讨论病例资料及整理均为“浙二神外周刊”原创,“浙二神经外科”授权官方合作新媒体《神外资讯》发布,其他网络媒体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患者:53岁,因“发作性右侧肢体乏力10余天”入院。
患者1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下突发右上肢乏力,同时伴有麻木,持续约2分钟后缓解。一周前患者上述症状再次发作,症状基本同前,遂至当地医院就诊,查颈部血管B超示:双侧颈动脉、椎动脉硬化伴左侧颈动脉多发斑块形成(部分为软斑),左侧颈内动脉近乎闭塞。遂予阿司匹林、波立维口服,立普妥稳定斑块,降血压血糖等对症补液支持治疗。期间患者发作频率增加,同时出现右下肢乏力。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门诊拟“左颈内动脉狭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收住入院。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5年,最高140/98 mmHg,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1片/天,自述血压控制可。糖尿病病史5年,空腹血糖8.8mmol/L,服用格列美脲+格华止治疗,控制不详。高血脂病史5年,未服药治疗。
个人史:吸烟40年,约每日10支,现未戒烟;饮酒40年,每次“黄酒”500ml,现未戒酒。
家族史:父去世(中风)母(中风),2兄1姐健在,有动脉斑块病史。
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可,血压128/75mmHg。四肢感觉对称,右侧肢体肌力4级,左侧肢体肌力5级,肌张力不高,病理征阴性。
患者入院后完善术前检查,检查结果如下:
颈动脉B超提示: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伴左侧多发斑块形成。左侧颈内动脉斑块伴血栓形成,左侧颈内动脉近端闭塞(图1)。
图1. B超报告示:双侧颈动脉内径正常,内膜中膜增厚,内膜不光整,左侧颈内动脉可见多个低回声及高回声斑块,较大者呈低回声,位于颈内动脉起始端前壁,斑块表面不光整,内部回声不均,范围约1.94*0.60cm,并在颈内动脉远端官腔内见低回声填充,范围无法测量,CDFI管腔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颈动脉斑块增强MRI检查提示:左颈总动脉分叉处斑块破裂,颈内动脉管腔闭塞,血栓形成。右颈总动脉分叉处斑块,目前考虑稳定性斑块可能(图2)。
图2. 颈部MR示:左颈总动脉分叉处斑块破裂(等T1长T2信号,DWI呈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颈内动脉管腔闭塞(T1高信号 )。右颈总动脉分叉处斑块,考虑稳定性斑块可能。
颈部CTA成像:左颈内动脉分叉处斑块,同侧颈内动脉Bouthillier C1-3段闭塞(图3)。
图3. 头颅CTA示:左图可见左侧大脑中动脉血供明显少于右侧;右图箭头处可见颈动脉的分叉处颈内动脉缺失。左侧颈内动脉Bouthillier C1-3段闭塞。
头颅DSA检查提示:左侧颈内动脉闭塞(图4)。
图4. 头颅DSA示:左图侧向位可见箭头处为颈动脉分叉处左颈内动脉未显影,颈外静脉显影良好。右图可见颈外-眼动脉及椎动脉代偿了远侧的血供。
头颅CT灌注成像提示:左侧额颞顶叶(左侧颈内动脉供血区)低灌注(图5)。
图5. 头颅CT灌注成像示:左侧额颞顶叶(左侧颈内动脉供血区)低灌注。MIP、CBF、CBV较右侧减低,TTD、MTT明显升高。
经上述术前检查后科室讨论,认为:诊断已明确,①左侧颈内动脉闭塞; 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③高血压; ④糖尿病; ⑤高脂血症。鉴于患者左侧颈内动脉已完全闭塞,单纯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难以开通左颈内动脉,决定在复合手术室行“左侧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左颈内动脉取栓+颈内动脉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
完善术前准备后,在全麻并神经电生理监测下,首先切开左侧颈总及颈内动脉,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蜡黄色,质地部分较硬,斑块将颈内动脉完全堵塞。将斑块完全拨出后可见有陈旧性血栓,继续剥除颈内动脉远心端可及血栓后,未见返流血。缝合颈动脉及颈外动脉后,从颈内动脉未缝合处置入6F导管,0.035导丝沿颈内动脉向上送至颈内动脉眼段,在0.014导丝的带领下将微导管送至颈内动脉远端,撤出导丝后SOLITAIR 6*30MM支架,将支架从眼动脉以下开始拉栓,但未能拉出血栓。再次用微导丝带领微导管上到颈内动脉远端,撤出微导管后沿导丝上4*20球囊,球囊扩张后,见颈内动脉开口处有返流血出现,造影提示血流恢复(图6),撤出导引导管和动脉鞘,缝合颈内动脉,开放颈内动脉。术毕。
图6. 术中血管造影可见左侧颈内动脉血流通畅,较前明显改善
术后患者一般情况可,轻度声音嘶哑,无其他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术后复查头颅MR可见左额叶、侧脑室旁新近小梗塞灶(图7),考虑为术中脱落的细小血栓所致。术后复查CTA(图8),可见左侧颈内动脉通畅,左侧大脑中动脉血供明显较前增加。
图7. 术后头颅MR示:左额叶、侧脑室旁新近腔梗(箭头处)。T1低信号,T2高信号处,可见两侧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侧脑室旁、额叶皮层下缺血软化灶。左侧为主。
图8. 术后复查CTA示:可见(左)左侧大脑中动脉血供明显较前增加。(左)颈内动脉分叉处斑块剥离术后改变,狭窄段较前明显改善,远端颈内动脉已开通。
患者术后第五天出院,遗有轻度声音嘶哑,无其余不适症状。出院后继续予以药物治疗:(立普妥)阿托伐他汀钙片调控血脂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及氯吡格雷片(波立维)抗血小板治疗;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控制血压;二甲双胍片(格华止)及格列美脲片(亚莫利)控制血糖治疗。术后两月患者再次来我院,一般情况可,声音嘶哑明显好转,无其他不适。复查CTA(图9),可见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良好,左侧颈内动脉通畅,无明显狭窄。复查DSA(图10)同样提示左侧颈内动脉通畅良好,部分夹层形成。CTP(图11)可见左侧额顶叶局部MIP、CBF、CBV较右侧减低,总体较前明显改善,TTD、MTT稍升高。现患者仍在持续随访中,且继续药物对症治疗中。
图9. 术后2月复查CTA示:可见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良好,左侧颈内动脉通畅,无明显狭窄
图10. 术后2月复查DSA, 显示左侧颈内动脉通畅良好,部分夹层形成
图11. 术后2月复查CTP示:可见左侧额顶叶局部MIP、CBF、CBV较右侧减低,总体较前明显改善,TTD、MTT稍升高
2015年美国心脏协会(AHA)以及美国卒中协会(ASA)在关于脑卒中及TIA预防指南[1]中指出:对于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凡在过去6个月内有过TIA发作史,且伴有单侧颈动脉重度狭窄(70-99%)的患者,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被认为是首选方案。而对于颈动脉闭塞患者是否适合于行CEA再通指南并未给出明确建议。
颈内动脉闭塞合并TIA发作的患者,其中5%-7%可继发脑卒中,死亡率达6%[2]。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多发生于颈动脉分叉处,常伴有动脉粥样斑块。颈动脉分叉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的脆弱性,可导致整个颈内动脉至Willis环的原位血栓形成[3]。目前CEA被认为能够有效去除颈动脉分叉处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起的血栓性颈内动脉闭塞。当颈内动脉闭塞未累及颅内段时,CEA治疗被认为是唯一可靠的治疗方案。CEA术中不仅可以去除血栓及粥样斑块,而且由于术中夹闭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远心端,能够避免术中脱落的栓子进入颅内引起脑梗。然而,对于合并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时,需要考虑联合血管内治疗等手段进行综合治疗[4]。常见的血管内治疗方法有:颅内动脉溶栓、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以及支架辅助的血栓剥脱术。研究表明,对于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患者行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术均能够有效再通[5]。此外,运用Solitaire支架辅助进行颈内动脉颅内段血栓剥脱术被报道具有80%的再通率[6]。然而,支架植入后需要长期的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我院新建的复合手术室为其联合治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该病例在复合手术室行CEA的同时行血管成型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也为今后类似病例的治疗提供了经验。
在过去50年的时间里,颈外/颅内动脉(EC/IC)搭桥术被认为是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的可行治疗方案。然而,在一项包括了1377位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多中心研究中,对比搭桥术与保守治疗的疗效发现,搭桥手术组在治疗颈内动脉闭塞患者中并没有明显的益处[7]。同样,北美颈动脉闭塞手术研究(COSS)以及日本颈外/颅内动脉(EC/IC)搭桥术发现,尽管该项手术有着近90%的血管通畅率,但其患者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高达15%[8,9]。目前指南中明确指出,对于近期TIA发作且伴有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是闭塞的患者,并不推荐使用颈外/颅内动脉(EC/IC)搭桥术[1]。
药物治疗常常作为稳定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血管内及手术治疗患者,缺血性脑卒中或反复TIA发作患者的二级预防方案。常见的方案可以是单一使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或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及双嘧达嗼或是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需指出的是,较之单一阿司匹林,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及双嘧达嗼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中有着更好的疗效[10]。 另外,最近的研究还指出联合疗法在短期3月内,对预防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及或是短暂性缺血发作的患者有着良好的脑卒中预防作用[11]。
1. Kernan WN, Ovbiagele B, Black HR, Bravata DM, Chimowitz MI, Ezekowitz MD, et al.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and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A guideline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 Stroke. 0-2236.
2. Burke MJ, Vergouwen MD, Fang J, Swartz RH, Kapral MK, Silver FL, et al. Short-term outcomes after symptomatic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 Stroke. 9-2424.
3. Lee JI, Jander S, Oberhuber A, Schelzig H, Hanggi D, Turowski B, et al.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occlusion of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ptions for treatment. Expert Rev Neurother. 3-1167.
4. Benes V, 3rd, Buchvald P, Klimosova S, Eichlova Z, Suchomel P. Acute extracranial occlusion of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Emergent surgery remains a viable option. Acta Neurochir (Wien). -908; discussion 908-909.
5. Kappelhof M, Marquering HA, Berkhemer OA, Majoie CB. Intra-arteri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and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 A literature review. J Neurointerv Surg. -15.
6. Yoon YH, Yoon W, Jung MY, Yim NY, Kim BC, Kang HK. Outcome of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with solitaire stent as first-line intra-arterial treatment in intracranial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 Neuroradiology. -1005.
7. Failure of extracranial-intracranial arterial bypass to reduce the risk of ischemic stroke. Results of an international randomized trial. The ec/ic bypass study group. N Engl J Med. 1-1200.
8. Grubb RL, Jr., Powers WJ, Clarke WR, Videen TO, Adams HP, Jr., Derdeyn CP, et al. Surgical results of the carotid occlusion surgery study. J Neurosurg. -33.
9. Reynolds MR, Grubb RL, Jr., Clarke WR, Powers WJ, Zipfel GJ, Adams HP, Jr., et al. Investigating the mechanisms of perioperative ischemic stroke in the carotid occlusion surgery study. J Neurosurg. -995.
10. Markus HS, Droste DW, Kaps M, Larrue V, Lees KR, Siebler M, et al.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with clopidogrel and aspirin in symptomatic carotid stenosis evaluated using doppler embolic signal detection: The clopidogrel and aspirin for reduction of emboli in symptomatic carotid stenosis (caress) trial. Circulation. 3-2240.
11. Seadon S, Lang E. Clopidogrel with aspirin versus aspirin alone in prevention of stroke following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or acute minor stroke. CJEM. -317.
(本文由浙二神外周刊原创,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方远坚研究生整理,周景义副主任医师审校,张建民主任终审)
--垂体瘤伴发鞍结...
--脑膜血管瘤病...
神外资讯微信公众订阅号可以置顶啦!!!打开手机微信(6.3.16以上版本),找到订阅号中的神外资讯公众号,打开并点击右上角头像,进入神外资讯详细信息页面后,选择置顶公众号,这样您就可以将神外资讯置顶啦!从此,重要信息不再错过哦!
《神外资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希望转载,请联系“神外助手”。请各微信公众号、网站及客户端尊重《神外资讯》版权,经许可转载文章时请清楚注明来源为“神外资讯”。《神外资讯》,欢迎您转发朋友圈。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颈动脉闭塞如何治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