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l,naclna和mgcl溶液反应制2混合液的测定

&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知识点 &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参观制碱厂后,获得以下信...”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参观制碱厂后,获得以下信息并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查阅资料]①生产原料粗盐中含有少量可溶性杂质(MgCl2和CaCl2)及不溶性杂质.②生产原理反应(2):NaCl+NH3+CO2+H2O=NaHCO3↓+NH4Cl,分离得晶体A,并使其充分受热,可分解制得纯碱及两种常见的氧化物.③氯化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NH4ClNH3↑+HCl↑.④部分生产流程如图所示:[问题讨论](1)①溶液A中的溶质有NaCl和&、 &,②操作Ⅱ的名称为 &.③流程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粗盐中的 &.④写出加入Na2CO3溶液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上述生产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是 &(填序号).A.CO2B.NH3C.HCl&&&&&&&&&D.NaOH[组成探究一](3)①晶体A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设计实验检验纯碱样品中是否混有晶体A,请完成下表:选择的装置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 &样品不含晶体A[组成探究二](4)取纯碱样品加水溶解,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稀HNO3,再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沉淀的方程式为 &,由此确定纯碱样品含有杂质NaCl.[组成探究三](5)同学们为了测定该纯碱样品的纯度,设计了如下实验:①判断加入氯化钡溶液是否过量的合适方法是 &,然后观察现象判断.A.静置混合物X,向上层清液中再滴少许氯化钡溶液&&B.向滤液Y中滴加少许氯化钡溶液②判断滤渣是否洗涤干净,可以采取向最后的洗出液中滴加 &,然后观察现象判断.A.氯化钡溶液&&&&&&&B.稀硫酸&&&&&&C.碳酸钠溶液&&&&D.稀盐酸③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写出计算过程.4分)[Mr(BaCl2)=208&&Mr(Na2CO3)=106&&Mr(BaCO3)=197Mr(NaCl)=58.5].&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2-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参观制碱厂后,获得以下信息并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查阅资料]①生产原料粗盐中含有少量可溶性杂质(MgCl2和CaCl2)及不溶性杂质.②生产原理反应(2):NaCl+NH3+CO2+H2O=Na...”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①根据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是过量,再结合生成物写出溶质的化学式;②根据过滤是分离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的方法考虑;③根据氢氧化镁是沉淀考虑;④根据碳酸钠溶液可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书写方程式;(2)根据流程图,反应物与生成物中的共同物质考虑;(3)①根据充分受热,碳酸氢钠即可分解制得纯碱及两种常见的氧化物来考虑生成物和反应物,进而写出方程式;②根据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碳酸钠受热不易分解,设计实验检验其产物;二氧化碳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可用来检验水;(4)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可生成不溶于硝酸的氯化银沉淀;(5)①根据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可生成碳酸钡沉淀分析;②判断滤渣是否洗涤干净,实际上是检验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是否洗净;然后根据氯化钡可与稀硫酸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进行分析解答;③根据白色固体是碳酸钡,据其质量结合方程式计算碳酸钠的质量,进而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1)①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所以A中的溶质主要是氯化钠,由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过量,溶液A中也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故答案为:NaOH(氢氧化钠)、Na2CO3(碳酸钠);②过滤是把固体与液体分开的操作,操作Ⅱ将混合物分成了晶体与溶液,正是通过过滤操作;故答案为:过滤;③粗盐中含有少量可溶性杂质(MgCl2和CaCl2),氯化镁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所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是除去粗盐中的氯化镁;故答案为:MgCl2(氯化镁);④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方程式是CaCl2+Na2CO3═CaCO3↓+2NaCl;故答案为:CaCl2+Na2CO3═CaCO3↓+2NaCl;(2)根据生产流程中涉及的方程式和流程图,发现二氧化碳、氨气、氯化氢、碳酸钠为重复使用的物质;故选ABC;(3)①由题意知:晶体A充分受热,可分解制得纯碱及两种常见的氧化物;依据反应流程图可知A是碳酸氢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从而推测出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故答案为:2NaHCO3Na2CO3+H2O+CO2↑;②碳酸钠化学性质稳定,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可用来检验水,据此可设计实验;故答案为:选择的装置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B”或“AC”或“ACB“B不变浑浊”或“C不变蓝”或“C不变蓝、B不变浑”样品不含晶体A(4)取纯碱样品加水溶解,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稀HNO3,反应掉碳酸钠,再滴加AgNO3溶液,仍有白色沉淀,说明一定含有氯化钠,反应的方程式为AgNO3+NaCl═AgCl↓+NaNO3故答案为:AgNO3+NaCl═AgCl↓+NaNO3;(5)①判断加入氯化钡溶液是否过量的合适方法是:静置混合物X,向上层清液中再滴少许氯化钡溶液,如有沉淀生成,说明氯化钡溶液不足;故选A;②判断滤渣是否洗涤干净,实际上是检验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是否洗净;氯化钡可与稀硫酸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碳酸钡沉淀,通过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可判断氯化钡溶液是否洗净;故选BC;③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是XBaCl2+Na2CO3═BaCO3↓+2NaCl &&&&& 106&&&& 197&&&&&&X&&&&&& 19.7g=&& X=10.6g所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100%=88.3%答: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88.3%.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参观制碱厂后,获得以下信息并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查阅资料]①生产原料粗盐中含有少量可溶性杂质(MgCl2和CaCl2)及不溶性杂质.②生产原理反应(2):NaCl+NH3+CO2+H...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参观制碱厂后,获得以下信息并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查阅资料]①生产原料粗盐中含有少量可溶性杂质(MgCl2和CaCl2)及不溶性杂质.②生产原理反应(2):NaCl+NH3+CO2+H2O=Na...”主要考察你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知识点的认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般有四步: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表示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3.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常用“△”号表示)、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等号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等号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4.注明生成物中气体或固体的状态符号(即“↑”、“↓”);一般标注在气体或固体生成物的化学式的右边.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固体时,其状态符号就不用标注了.书写文字表达式的步骤一般分为两步:1.根据实验事实,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名称分别写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标出一个指向生成物的箭头(即“→”);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箭头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箭头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书写电离方程式的步骤一般也分为两步:1.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的化学式和电离产生的阴、阳离子符号,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阴、阳离子符号的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将阴、阳离子的原形的右下角的个数,分别配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使阳离子和阴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的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检查好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即可.当然,也可以,根据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利用最小公倍数法,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和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和含义、溶解现象和溶解原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的构成、物质的电离、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或电离方程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对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可以联系着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书写及其意义、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常见物质的状态等相关知识细心地进行书写.并且,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可以简记为“写、配、标、注”四个字.2.在书写电离方程式时,可以联系着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物质的电离、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等相关知识,来理解、分析和书写即可.其中,最关键的是从化学式的哪个地方电离开来,产生相应的阴、阳离子;技巧是根据元素或原子团的正、负化合价来将其分离开来,切记原子团要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不可将其划分开来.还要注意,电离出来的阴、阳离子的电荷总数一定是相等的,即整个溶液不显电性.
与“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参观制碱厂后,获得以下信息并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查阅资料]①生产原料粗盐中含有少量可溶性杂质(MgCl2和CaCl2)及不溶性杂质.②生产原理反应(2):NaCl+NH3+CO2+H2O=Na...”相似的题目:
[2011o曲靖o中考]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l~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今年3月11日,日本发生大地震,造成严重核泄漏事故,其中泄漏出的“碘一131”具有放射性,如果进入人体会造成伤害.碘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1)对“碘一13l”的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是&&&&&(填序号).A.“碘一131”原子中含有53个质子&&&&B.“碘一131”原子中含有53个中子C.“碘一13l”原子核外有53个电子&&&&D.“碘一131”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3(2)碘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较易&&&&(填“得”或“失”)电子.(3)碘元素的化学性质与第三周期中&&&&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判断的依据是&&&&.(4)从原子结构看,Na、Mg、Al同属于第三周期的原因是&&&&,据此可推断出碘元素应位于周期表中第&&&&周期.(5)已知单质碘的化学式为I2,把碘和锌粉混合后,滴上几滴水,立即引起激烈反应生成碘化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水在此反应中起&&&&作用.
[2009o哈尔滨o中考]在通常情况下,二硫化碳(CS2)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一种大气污染物和一种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1)二硫化碳的物理性质有&&&&;(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反应前后硫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CS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2015o乐乐课堂o练习]下列有关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和步骤,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一定要注明反应条件不用注明生成物的颜色在方程式配平的过程中,可以改动物质的化学式,这样可以使配平容易些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参观制碱厂后,获得以下信...”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2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3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过期粮食--陈化粮,不能作为人畜的食用粮.人们常将陈化粮用来生产酒精.其过程为:(1)写出陈化粮制酒精的化学方程式&&&&、&&&&;(2)写出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3)生产的酒精可以添加到汽油中得到乙醇汽油.使用乙醇汽油有很多优点.根据你的思考,请写出一条使用乙醇汽油的优点.&&&&.
该知识点易错题
1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1&30&17&2&反应后质量(g)&m&39&0&10&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2人类面临的三大主要大气环境问题之一的酸雨是指pH<5.6的雨、雪等各种形式的大气降水,我国以硫酸型酸雨为主.酸雨中的硫酸形成的途径之一是含硫燃料燃烧生成&&&&气体(写化学式),该气体与雨水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进而亚硫酸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硫酸,由亚硫酸转化为硫酸的化学方程式是&&&&,反应类型属于&&&&.
3(2002o南宁)A、B、C、D、E、Q、L、Y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八种物质.已知A、C、L、Y是化合物,A是暗红色粉末,B和Q为黑色粉末(其中B为金属单质,Q为非金属单质).D、E、L、Y为无色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相互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图中部分产物已省略).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B、E、Y物质的化学名称:B&&&&;&E&&&&;&Y&&&&.(2)依照图示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①A+D→B+C:&&&&;②C→D:&&&&;③L+Q→Y:&&&&.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参观制碱厂后,获得以下信息并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查阅资料]①生产原料粗盐中含有少量可溶性杂质(MgCl2和CaCl2)及不溶性杂质.②生产原理反应(2):NaCl+NH3+CO2+H2O=NaHCO3↓+NH4Cl,分离得晶体A,并使其充分受热,可分解制得纯碱及两种常见的氧化物.③氯化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NH4ClNH3↑+HCl↑.④部分生产流程如图所示:[问题讨论](1)①溶液A中的溶质有NaCl和____、____,②操作Ⅱ的名称为____.③流程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粗盐中的____.④写出加入Na2CO3溶液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2)上述生产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是____(填序号).A.CO2B.NH3C.HClD.NaOH[组成探究一](3)①晶体A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②设计实验检验纯碱样品中是否混有晶体A,请完成下表:选择的装置实验现象实验结论________样品不含晶体A[组成探究二](4)取纯碱样品加水溶解,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稀HNO3,再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沉淀的方程式为____,由此确定纯碱样品含有杂质NaCl.[组成探究三](5)同学们为了测定该纯碱样品的纯度,设计了如下实验:①判断加入氯化钡溶液是否过量的合适方法是____,然后观察现象判断.A.静置混合物X,向上层清液中再滴少许氯化钡溶液B.向滤液Y中滴加少许氯化钡溶液②判断滤渣是否洗涤干净,可以采取向最后的洗出液中滴加____,然后观察现象判断.A.氯化钡溶液B.稀硫酸C.碳酸钠溶液D.稀盐酸③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写出计算过程.4分)[Mr(BaCl2)=208Mr(Na2CO3)=106Mr(BaCO3)=197Mr(NaCl)=58.5].”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参观制碱厂后,获得以下信息并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查阅资料]①生产原料粗盐中含有少量可溶性杂质(MgCl2和CaCl2)及不溶性杂质.②生产原理反应(2):NaCl+NH3+CO2+H2O=NaHCO3↓+NH4Cl,分离得晶体A,并使其充分受热,可分解制得纯碱及两种常见的氧化物.③氯化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NH4ClNH3↑+HCl↑.④部分生产流程如图所示:[问题讨论](1)①溶液A中的溶质有NaCl和____、____,②操作Ⅱ的名称为____.③流程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粗盐中的____.④写出加入Na2CO3溶液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2)上述生产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是____(填序号).A.CO2B.NH3C.HClD.NaOH[组成探究一](3)①晶体A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②设计实验检验纯碱样品中是否混有晶体A,请完成下表:选择的装置实验现象实验结论________样品不含晶体A[组成探究二](4)取纯碱样品加水溶解,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稀HNO3,再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沉淀的方程式为____,由此确定纯碱样品含有杂质NaCl.[组成探究三](5)同学们为了测定该纯碱样品的纯度,设计了如下实验:①判断加入氯化钡溶液是否过量的合适方法是____,然后观察现象判断.A.静置混合物X,向上层清液中再滴少许氯化钡溶液B.向滤液Y中滴加少许氯化钡溶液②判断滤渣是否洗涤干净,可以采取向最后的洗出液中滴加____,然后观察现象判断.A.氯化钡溶液B.稀硫酸C.碳酸钠溶液D.稀盐酸③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写出计算过程.4分)[Mr(BaCl2)=208Mr(Na2CO3)=106Mr(BaCO3)=197Mr(NaCl)=58.5].”相似的习题。现有含NaCl.MgCl2和Na2SO4的混合溶液.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提取纯净的NaCl晶体.设计了如下实验:混合溶液①过量BaCl2②过量NaOH操作Ⅰ沉淀Ⅰ溶液Ⅰ过量Na2CO3操作Ⅱ沉淀Ⅱ溶液Ⅱ过量稀盐酸操作Ⅲ纯净NaCl晶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沉淀Ⅰ和沉淀Ⅱ所含物质的化学式.沉淀Ⅰ: .沉淀Ⅱ: .(2)上述流程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的目的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现有含NaCl、MgCl2和Na2SO4的混合溶液,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提取纯净的NaCl晶体,设计了如下实验:混合溶液2②过量NaOH操作Ⅰ沉淀Ⅰ溶液Ⅰ2CO3操作Ⅱ沉淀Ⅱ溶液Ⅱ纯净NaCl晶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沉淀Ⅰ和沉淀Ⅱ所含物质的化学式.沉淀Ⅰ:、沉淀Ⅱ:.(2)上述流程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的目的是.(3)该小组同学在操作Ⅰ和Ⅱ中均使用了如图所示装置,请指出图中的两处错误:①.②.(4)操作Ⅲ中需使用的玻璃仪器是.
考点:粗盐提纯
专题:实验题
分析:(1)含NaCl、MgCl2和Na2SO4的混合溶液,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氢氧化钠,分别于硫酸根、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氢氧化镁沉淀;过滤后溶液中含有大量钙离子、钡离子、氢氧根离子、钠离子、氯离子,加入过量碳酸钠,碳酸根离子与钡离子、钙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钡、碳酸钙沉淀;(2)溶液Ⅱ含有的离子有钠离子、氯离子、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3)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过滤时为了防止液体外流,要用玻璃棒引流,使液体沿玻璃棒缓慢倒入漏斗中;(4)提取纯净的NaCl晶体,操作Ⅲ为蒸发结晶,依据蒸发结晶实验选择合适的仪器.
解:(1)含NaCl、MgCl2和Na2SO4的混合溶液,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氢氧化钠,分别于硫酸根、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氢氧化镁沉淀,所以沉淀Ⅰ为硫酸钡、氢氧化镁沉淀混合物;过滤后溶液中含有大量钙离子、钡离子、氢氧根离子、钠离子、氯离子,加入过量碳酸钠,碳酸根离子与钡离子、钙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钡、碳酸钙沉淀,所以沉淀Ⅱ为碳酸钡、碳酸钙沉淀混合物;故答案为:硫酸钡、氢氧化镁;碳酸钡、碳酸钙;(2)溶液Ⅱ含有的离子有钠离子、氯离子、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要得到纯净的NaCl,应加入盐酸调节pH=7,使碳酸根离子转化为二氧化碳,氢氧根离子转化为水;故答案为:除去碳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3)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一贴:用少量水润湿的滤纸要紧贴漏斗壁,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上、漏斗下端口紧靠烧杯内壁,过滤时为了防止液体外流,要用玻璃棒引流,使液体沿玻璃棒缓慢倒入漏斗中,该图中的错误之处是:漏斗下端管口没有紧靠烧杯内壁,并且未用玻璃棒来引流;故答案为:漏斗下端管口没有紧靠烧杯内壁;液体没有用玻璃棒引流;(4)提取纯净的NaCl晶体,操作Ⅲ为蒸发结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故答案为: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
点评:本题以粗盐的提纯为背景考查了离子反应、过滤、蒸发结晶实验,题目难度不大,熟悉物质的性质和过滤、蒸发结晶实验基本过程是解题关键.
科目:高中化学
一定条件下将2mol SO2和2mol SO3气体混合于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O2?2SO3,平衡时SO3为n mol,在相同温度下,分别按下列配比在上述容器中放入起始物质,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可能大于n的是(  )
A、2 mol SO2+1 mol O2B、4 mol SO2+1 mol O2C、2 mol SO2+1 mol O2+2 SO3D、3 mol SO2+1 mol O2+1 SO3
科目:高中化学
甲同学想通过如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研究推断SO2与Na2O2反应的产物.&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B的作用.装置D的作用.(2)如何检验反应中是否有O2生成.(3)假如Na2O2已反应完全,为确定C中固体产物的成分,甲设计如下实验:&得出结论:产物是Na2SO4.该方案是否合理(填是或否),理由是.(4)若上述方案不合理,请设计一个能确定产物成分的实验方案,填写下表(可不填满). 操作步骤(加入试剂)实验现象    结论    1&    2 &3&4&
科目:高中化学
铝、铍(Be)及其化合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如其氯化物分子内键型相同,故其氯化物晶体的熔点都较低.已知反应:BeCl2+Na2BeO2+2H2O=2NaCl+2Be(OH)2↓能完全进行,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Na2BeO2溶液的pH>7,将其蒸干并灼烧后得到的残留物为BeOB、BeCl2溶液的pH>7,将其蒸干并灼烧后得到的残留物可能是BeCl2C、Be(OH)2既能溶于盐酸,又能溶于NaOH溶液D、BeCl2水溶液的导电性强,故BeCl2是离子化合物
科目:高中化学
下列实验问题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①用pH试纸测溶液pH时,将试纸用水润湿再蘸取待测液②实验结束后,可将所有的废液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③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加入碎瓷片,以免暴沸伤人④测定硫酸铜结晶水含量时,将晶体加热至白色,然后冷却、称重即可计算⑤配制稀硫酸时,先在烧杯中加一定体积的水,再边搅拌边加入浓硫酸.
A、①②B、③④⑤C、①③⑤D、③⑤
科目:高中化学
分子式为CNH2NO2的羧酸和某醇酯化生成分子式为CN+2H2N+4O2的酯,反应所需羧酸和醇的质量比为1:1,则该羧酸是(  )
A、乙酸B、丙酸C、甲酸D、乙二酸
科目:高中化学
下列化学式只代表一种物质分子的是(  )
A、C3H8B、C4H8C、C8H10D、C2H4Cl2
科目:高中化学
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现象的是(  )
A、NaCl溶液B、Na2CO3溶液C、Na2SO4溶液D、Fe(OH)3胶体
科目:高中化学
现有A、B、C、D四种元素,A、B两元素的原子内各有两个电子层,C、D两元素均位于第三周期,A、B能化合成无色无味气体AB2,C、D能形成离子化合物CD,B和D同主族,B离子和C离子核外电子数相等.则:(1)A、B、C、D分别是、、、;(2)由上述四种元素中的两种元素形成的离子(原子数不超过6)水解呈碱性的有①②③④.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知识点 & “(13分)无水氯化镁是制备某种催化剂的中...”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13分)无水氯化镁是制备某种催化剂的中间体。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制取无水氯化镁等实验。请填写下列空白。 [实验一]利用下图实验装置(夹持和加热装置省略),在HCl气流中小心加热MgCl2·6H2O晶体制取无水氯化镁(无水氯化镁易吸水)。烧瓶中发生的反应为: NaCl+H2SO4(浓)===NaHSO4+HCl↑(1)试剂X是&。第二个洗气瓶中的浓硫酸的作用是 &(2)该实验装置存在一个缺陷是 &。 [实验二]通过下列步骤,测定实验一所得产物中氯元素含量以确定产物是否含有结晶水:①称取m1g样品置于烧杯中,充分溶解;②加入足量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③洗涤沉淀,干燥至恒重,称得沉淀质量为m2g。(3)若步骤③的操作中未洗涤沉淀,将导致测得的氯元素含量 &(填“偏高”或“偏低”)(4)若测得m1=10.40,m2=28.70,则所得产品MgCl2·nH2O中n的值为 &。 [实验三]一定条件下,氯化镁与四氯化钛的混合物可作烯烃聚合反应的催化剂。为了探究温度、氯化镁固体的含水量以及粉碎方式对该催化剂催化效果的影响,设计如下对比实验:实验序号氯化镁固体中氯元素含量/%温度/℃粉碎方式催化效果/g·g-1170.9720滚动球磨3.9×104274.4520滚动球磨5.0×104374.4520振动球磨5.9×1044ω100振动球磨&&&&&&&&注:催化效果用单位时间内每克催化剂得到产品的质量来表示(5)表中ω= &。(6)从实验1、2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7)设计实验2、3的目的是 &。&
本题难度:较难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1-福建省厦门六中高三12月月考化学试题
分析与解答
习题“(13分)无水氯化镁是制备某种催化剂的中间体。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制取无水氯化镁等实验。请填写下列空白。 [实验一]利用下图实验装置(夹持和加热装置省略),在HCl气流中小心加热MgCl2·6H2O...”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答案:(1)浓硫酸(1分)防止空气中的水分进入装置内(1分)&&&&(2)没有尾气处理装置(1分)&&&&(3)偏高(1分)(4)(2分)(5)74.45(1分)(6)氯化镁固体含水量越高,催化剂催化效果越差(1分)(7)氯化镁固体含水量相同时,粉碎方式对该催化剂催化效果的影响。解析:(1)NaCl+H2SO4(浓)===NaHSO4+HCl↑制HCl的原料:NaCl和浓硫酸,X是浓硫酸(1分)&&&&&第二个洗气瓶中的浓硫酸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分进入装置内,防止MgCl2·6H2O水解。&(2)该实验装置存在一个缺陷是没有尾气处理装置,将HCl直接排入空气污染环境。&&&&(3)若步骤③的操作中未洗涤沉淀,杂质被当成AgCl的质量,将导致测得的氯元素含量偏高(1分)(4)MgCl2·nH2O&~ 2AgCl95+18n&&&&&&&&&&&&&&& 2*143.5 10.40&&&&&&&&&&&&&&&&&& 28.70解得n = 1/2(5)在对比实验时,要控制其它变量相同,表中ω=74.45,将温度调成100℃,(6实验1、2的目的是:探究滚动球磨时,水的含量对催化剂催化效果的影响(1分)结论是氯化镁固体含水量越高,催化剂催化效果越差。(7)设计实验2、3的目的是:氯化镁固体含水量相同时,粉碎方式对该催化剂催化效果的影响。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13分)无水氯化镁是制备某种催化剂的中间体。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制取无水氯化镁等实验。请填写下列空白。 [实验一]利用下图实验装置(夹持和加热装置省略),在HCl气流中小心加热MgCl2...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13分)无水氯化镁是制备某种催化剂的中间体。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制取无水氯化镁等实验。请填写下列空白。 [实验一]利用下图实验装置(夹持和加热装置省略),在HCl气流中小心加热MgCl2·6H2O...”主要考察你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知识点的认识】该探究是为了研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而进行实验探究和计算.具体来说,可分为两块.一块是根据问题情景,结合可能含有的某物质的特性,利用所称取的样品进行实验探究,分析推断出该物质的组成成分,并分析得出用来计算所取样品中某物质质量的气体、沉淀等特殊物质的质量.另一块是根据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和该物质的组成成分,进行综合计算.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以实验探究兼计算题的形式,给出有关的信息提示和相关数据,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分析推断出该物质的组成成分;然后让学生根据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和该物质的组成成分,进行综合计算.题型主要是实验探究题兼计算题的综合题型.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来研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能力.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赏析问题情景,找到实验探究的反应原理,以及计算所要用到的数据;再根据实验的反应原理,利用所称取的样品进行实验探究,分析推断出该物质的组成成分;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该样品中某一成分的质量;然后,将所求的该成分的质量除以所取样品的质量,再乘以100%,得出所要探究的物质中该成分的含量;进而推算出其它成分的含量.
与“(13分)无水氯化镁是制备某种催化剂的中间体。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制取无水氯化镁等实验。请填写下列空白。 [实验一]利用下图实验装置(夹持和加热装置省略),在HCl气流中小心加热MgCl2·6H2O...”相似的题目:
室温下,将一定浓度的Na2CO3溶液滴入CuSO4溶液中得到了蓝色沉淀。为了确定沉淀的组成,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试验和研究。(一)【提出假说】假设一:两者反应只生成CuCO3沉淀;假设二:两者反应只生成Cu(OH)2沉淀;假设三:&&&&;(二)【理论探究】查阅资料:CuCO3和Cu(OH)2均不带结晶水;KSP〔CuCO3〕=1.4×10-10KSP〔Cu(OH)2〕=5.6×10-20若只由此数据结合适当计算来判断,假设&&&&是正确的。(三)【实验探究】步骤一:将CuSO4溶液倒入等浓度等体积的Na2CO3溶液中并搅拌,有蓝色沉淀生成。步骤二:将沉淀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其操作方法为:①过滤 ,②&&&&,③干燥。&&&&&&&&&&&步骤三: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定量分析:① A装置中玻璃仪器的名称是&&&&。② 仪器组装好后首先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③ 实验结束时通入过量的空气的作用是&&&&。④ 数据记录:&B装置的质量(g)C装置的质量(g)D装置的质量(g)实验前15.4262.1223.8试验后6.1264.8230.4(四)【实验结论】利用上述数据初步判断该沉淀的成分是CuCO3和Cu(OH)2,在沉淀中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若所得沉淀是纯净物而不是混合物,请写出该物质的化学式&&&&。
(17分)美日科学家因研发“有机合成中的钯催化的交叉偶联”而获得2010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有机合成常用的钯/活性炭催化剂长期使用,催化剂会被杂质(如:铁、有机物等)污染而失去活性,成为废催化剂,故需对其回收再利用。一种由废催化剂制取氯化钯(PdCl2)的工艺流程如下:(1)甲酸还原氧化钯的化学方程式为&&&&。(2)加浓氨水时,钯元素转变为可溶性[Pd(NH3)4]2+,此时铁元素的存在形式是&&&&(写化学式)。(3)王水是浓硝酸与浓盐酸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的,钯在王水中溶解的过程中有化合物A和一种无色、有毒气体B生成。 ①气体B的化学式为&&&& ②经测定,化合物A由3种元素组成,有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Pd:42.4%,H:0.8%。则A的化学式为&&&&;(4)钯的回收率高低主要取决于王水溶解的操作条件,已知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王水用量对钯回收率的影响如图1~图3所示,则王水溶解钯的适宜条件是:反应温度为&&&&,反应时间约为&&&&,含钯的样品与王水的质量比为&&&&。(5)700℃“焙烧1”的目的是&&&&&&&&
某活动小组利用下图装置验证NO的还原性及探究工业生产硝酸的原理。(装置气密性已检查完毕)。(1)向广口瓶①中通入NO并测定NO的体积①通入NO前,向广口瓶①中加入水的主要操作:&&&&;②从导管a通入一定量的NO,并记录滴定管读数,求出液面变化的数值为VL(V&50mL,气体体积已换算为标准状况)。准确测定NO的体积的主要操作:&&&&;(2)验证NO的还原性;探究工业生产硝酸的原理①、停止通入NO后关闭K1、K3,打开K2,从导管b缓缓通入O2,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写出对应现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②、继续通入O2,打开K3并及时调整滴定管③液面与广口瓶①中液面相平,直至广口瓶①中刚好充满液体。i&当通入氧气的体积为1/2V时,则广口瓶①的气体体积为&&&&;ii 当广口瓶①中刚好充满液体时,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
“(13分)无水氯化镁是制备某种催化剂的中...”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用如图装置(图中夹持仪器已略去)测定某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实验中,通过测定丙装置质量的改变值,就能达到目的(样品中其他成分遇盐酸不产生气体).下列措施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  )
2乌鲁木齐市的冬季,大雪覆盖地面,给交通带来不便.撒融雪剂可以使雪很快融化,有效的缓解交通压力,请回答:(1)冬季清雪,除使用融雪剂融雪外,还使用除雪车铲雪,除雪车的铲斗是用锰钢制造的,锰钢属于&&&&.A.合成材料 B.合金&&C.金属材料&&D.化合物(2)某种融雪剂可能是由NaCl、CaCl2、CuSO4中的一种或两种物质组成,小明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根据以上实验,请你推断:(i)该融雪剂一定不含有&&&&,一定含有&&&&(填化学式).(ii)写出第Ⅱ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iii)第Ⅲ步操作名称是&&&&.(iv)融雪剂的大量使用会给环境带来一些危害.请你写出融雪剂对环境的一种危害或提出道路除雪的一条合理化建议&&&&.
3我国著名的闽籍制碱专家侯德榜,在纯碱制造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用“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中常含有氯化钠等杂质,化学兴趣小组欲对某品牌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实验探究,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设计了下列两种实验方案进行试验.资料摘要:Ⅰ.碳酸钠和氯化钙能发生复分解反应.Ⅱ.浓硫酸具有很强的吸水性;碱石灰常用于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方案一]样品与氯化钙溶液反应,测定Na2CO3的质量分数(1)样品与氯化钙溶液的反应实验(杂质不与氯化钙溶液反应):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一定量纯碱样品配成溶液后,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分析滴加的CaCl2溶液要过量的原因:&&&&;(3)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过滤,把获得的沉淀物进行洗涤、干燥、称量.利用沉淀物质量计算Na2CO3的质量分数为91%.如果不洗涤沉淀物会造成测定结果大于91%,这是因为&&&&.[方案二]样品与稀盐酸反应,测定Na2CO3的质量分数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铁架台略去)和试剂,通过测定样品和稀盐酸反应产生的CO2气体的质量,计算Na2CO3的质量分数(装置气密性良好,忽略盐酸的挥发性且每步反应或作用都是完全的).(4)打开止水夹K,先对装置A和B(已连接)通入已除去CO2的空气一会儿,以排尽装置A和B中含有的&&&&,再接上装置C和D.(5)关闭止水夹K,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杂质不与盐酸反应),装置A中样品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6)待装置A中的反应结束后,再一次打开止水夹K,继续往装置通入已除去CO2的空气一会儿.根据&&&&&定律,装置&&&&(填标号)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就是产生CO2的质量,由此计算出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若没有装置D,将会使测定结果&&&&(选填“偏大”或“偏小”).
该知识点易错题
1某市一家大型化工厂处理同收含铜废料的生产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流程(2)中与铜元素有关的化学方程式:&&&&.(2)操作a的名称是&&&&,溶液甲呈&&&&色.(3)为达到回收铜的目的,流程(3)中加入的试剂X为&&&&(填物质符号).浅绿色溶液中主要含有的微粒有&&&&(写出微粒符号).(4)工业生产中该流程(4)有何缺点?&&&&.
2维生素C(简称Vc)又名抗坏血酸,某兴趣小组对Vc开展了如下探究,请你完成相关问题:探究一:探究的Vc酸碱度和热稳定性.实验:取数片Vc片溶于水,向其水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变红色,加热该溶液至沸腾,红色消失.结论:Vc的水溶液呈&&&&性,Vc受热&&&&(选填:稳定或不稳定)探究二:课题:探究不同果汁和蔬菜汁中的Vc含量.查阅资料:Vc能与碘反应,可用碘的淀粉溶液测定的Vc含量.实验:取5支试管,分别加入2毫升蓝色碘的淀粉溶液,分别滴加黄瓜汁、白菜汁、苹果汁、梨汁和0.04%的Vc溶液,边加边振荡,直至蓝色刚好消失,记录滴入汁液的滴数.
汁液名称&黄瓜汁&白菜汁&苹果汁&梨汁&0.04%的Vc溶液&汁液滴数&14&11&12&18&5&结论:分析上表,可知果汁与白菜汁中Vc含量最高的是&&&&.反思:化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下列情况不会影响到测定结果的是&&&&A、每次实验所用的果汁颜色不同.&B、量取的被测物质的体积不同.C、试管的大小不同.&&&&&&&&&&&&&D、没有用同一规格胶头滴管滴加.
3竹子是“有节、中空、四季常绿”的植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竹子中的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展开个探究.(1)他们先将竹子浸在水里,钻个小孔,看到一串串气泡冒出,然后采用排水法收集到个一瓶气体,按右图装置探究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过程】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②在集气瓶里装进适量a&n如体积的水,燃烧匙里放一块白磷(60℃即可燃烧),按图示装置连接仪器,然后在酒精灯上把玻璃棒下端加热,玻璃棒的作用为&&&&;③把预先加热过的玻璃棒按下与白磷接触,观察到白磷立即着火燃烧,现象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注:白磷与红磷燃烧的产物、现象均相同)④待集气瓶完全冷却至室温,量出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是如,整个集气瓶的体积是c.从白磷开始燃烧到最后熄灭的过程中,集气瓶内水面的变化情况是&&&&_;⑤根据a、如、c三个数据计算出氧气的体积分数.已知C=60ml&n如&n如a=10ml,如=15ml,则氧气的体积分数为&&&&.【实验反思】①组内成员小张对“实验前集气瓶里要装进适量a&n如体积的水”非常不理解.咨询个组长小明之后,他终于明白“a&n如体积的水”的作用,其一是为个加快④步骤中集气瓶的冷却速度;其i则主要是&&&&.②在上述实验中,下列操作的实施和实验现象的出现,会导致实验最后产生的实际值大于理论值的是&&&&.A.装置气密性不好&n如&n如&n如&n如&n如&n如&n如&n如&n如&n如&n如&n如&n如如.实验前集气瓶里没有装a&n如体积的水C.集气瓶没有冷却到室温&n如&n如&n如&n如&n如&n如&n如D.用红磷代替白磷(红磷在260℃即可燃烧)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13分)无水氯化镁是制备某种催化剂的中间体。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制取无水氯化镁等实验。请填写下列空白。 [实验一]利用下图实验装置(夹持和加热装置省略),在HCl气流中小心加热MgCl2·6H2O晶体制取无水氯化镁(无水氯化镁易吸水)。烧瓶中发生的反应为: NaCl+H2SO4(浓)===NaHSO4+HCl↑(1)试剂X是____。第二个洗气瓶中的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2)该实验装置存在一个缺陷是____。 [实验二]通过下列步骤,测定实验一所得产物中氯元素含量以确定产物是否含有结晶水:①称取m1g样品置于烧杯中,充分溶解;②加入足量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③洗涤沉淀,干燥至恒重,称得沉淀质量为m2g。(3)若步骤③的操作中未洗涤沉淀,将导致测得的氯元素含量____(填“偏高”或“偏低”)(4)若测得m1=10.40,m2=28.70,则所得产品MgCl2·nH2O中n的值为____。 [实验三]一定条件下,氯化镁与四氯化钛的混合物可作烯烃聚合反应的催化剂。为了探究温度、氯化镁固体的含水量以及粉碎方式对该催化剂催化效果的影响,设计如下对比实验:实验序号氯化镁固体中氯元素含量/%温度/℃粉碎方式催化效果/g·g-滚动球磨3.9×0滚动球磨5.0×0振动球磨5.9×振动球磨注:催化效果用单位时间内每克催化剂得到产品的质量来表示(5)表中ω=____。(6)从实验1、2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7)设计实验2、3的目的是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13分)无水氯化镁是制备某种催化剂的中间体。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制取无水氯化镁等实验。请填写下列空白。 [实验一]利用下图实验装置(夹持和加热装置省略),在HCl气流中小心加热MgCl2·6H2O晶体制取无水氯化镁(无水氯化镁易吸水)。烧瓶中发生的反应为: NaCl+H2SO4(浓)===NaHSO4+HCl↑(1)试剂X是____。第二个洗气瓶中的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2)该实验装置存在一个缺陷是____。 [实验二]通过下列步骤,测定实验一所得产物中氯元素含量以确定产物是否含有结晶水:①称取m1g样品置于烧杯中,充分溶解;②加入足量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③洗涤沉淀,干燥至恒重,称得沉淀质量为m2g。(3)若步骤③的操作中未洗涤沉淀,将导致测得的氯元素含量____(填“偏高”或“偏低”)(4)若测得m1=10.40,m2=28.70,则所得产品MgCl2·nH2O中n的值为____。 [实验三]一定条件下,氯化镁与四氯化钛的混合物可作烯烃聚合反应的催化剂。为了探究温度、氯化镁固体的含水量以及粉碎方式对该催化剂催化效果的影响,设计如下对比实验:实验序号氯化镁固体中氯元素含量/%温度/℃粉碎方式催化效果/g·g-滚动球磨3.9×0滚动球磨5.0×0振动球磨5.9×振动球磨注:催化效果用单位时间内每克催化剂得到产品的质量来表示(5)表中ω=____。(6)从实验1、2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7)设计实验2、3的目的是____。”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等体积的nacl mgcl2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