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张衡预测的四个地震区难点在哪,地震可以提前预测吗

从汶川到九寨沟:地震预报十年无实质进展,“仍要知难而进”_凤凰资讯
从汶川到九寨沟:地震预报十年无实质进展,“仍要知难而进”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从汶川到九寨沟:地震预报十年无实质进展,“仍要知难而进”
本文约5100字,阅读8.5分钟
澎湃新闻记者 赵孟 实习生 廖晓琴
8月11日在九寨沟内荷叶寨受灾群众安置点拍摄的帐篷。新华社 图
此次“8.8”九寨沟县7.0级地震再次引发人们对地震预报、预警的关注。
对于大多数地震科研人员来说,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让他们感到挫败,“毕竟那么大的地震,你一点消息也没有说不过去。”四川省地震局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告诉澎湃新闻(),虽然如此,但国家对地震局工作的支持力度依然在加大,“不能找不到原因就不找了”。
从汶川8.0级地震到九寨沟7.0级地震,时间跨越将近10年,地震到底能不能预报?中国地震预报技术处于怎样的水平?这近10年时间是否取得进步?地震局这些年又做了哪些工作?
10年时间对一个人来说不算短,但对于地壳的运动和地震监测工作来说,不过弹指一瞬。
澎湃新闻记者采访多位地震专家,他们大都表示,地震是可以预测的,但短短10年很难看到成效,虽然监测的仪器精密度不断提升,新的科研项目不断上马,但地震预报技术依然“尚未过关”。
四川省地震预报研究中心主任杜方认为,地震预报不仅仅是老百姓理解的“明天地震,我今天让你跑”,这属于短临预报。实际上,在中长期预报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多成绩,这表现设防方面。此次九寨沟地震后,由于设防工作到位,灾情比过去减小了很多。而从中长期预报到短临预报,一直是地震部门的努力方向。
“地震预测是一项复杂工作,不是几句话能说清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运泰提醒澎湃新闻记者,地震预测主要受到地球内部的“不可入性”、大地震的“非频发性”,以及地震物理过程的复杂性等困难的制约。但他表示,地震预测应该“知难而进”。
“全世界搞地震科技的科学家们最大的梦想就是把地震预测出来,比如说癌症,是科学难题,很难攻克,但不能因为难攻克就不做研究了。”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陈会忠说。
8月10日,一组搜救队伍通过九寨沟景区五花海到熊猫海的滑坡路段。新华社 图
【释疑】地震预报“尚未过关、尚未突破”
澎湃新闻:从2008年汶川地震到此次九寨沟地震将近10年,这些年在地震预报方面有些什么进步吗?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汶川地震到现在,确实这么长时间,但据我所知,地震预报其实没有什么实质进展。汶川地震以后,地震局在预警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在会商制度上有些改进,但地震预报工作没有什么明显的推进。我们地震预报跟医生看病诊断一样,以前老专家还是经历了不少地震,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这些人现在退休了,由于经验的缺失,可能比原来还有所下降。
8月10日,中国地震局的工作组人员在九寨沟县漳扎镇进行地震烈度调查。新华社 图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陈会忠:这个事一下说不清,在科学上叫做尚未过关、尚未突破。到现在为止,仍是这样。地震预测很复杂,在科学上我们有很多努力和进步。从今年开的全国地震科技创新大会,专门提出大力实施“透明地壳”、“解剖地震”、“韧性城乡”和“智慧服务”四项科学计划,其中“透明地壳”和“解剖地震”目的都是为了探测到地震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探测地壳内部的变化和地震之间的联系。
四川省地震预报研究中心主任杜方:地震局是用一个灾害性事件来命名的单位,按理说它是从事防震减灾这方面工作的,不是说明天地震(今天)我让你搬出来,不是这个概念,公众理解还是有偏差的。人们想象中的短期预报,应该说近些年突破并不大。
澎湃新闻:地震预报“尚未突破”的原因是什么?
孙士鋐:多年来,“地震不可预报”这个观点停留在很多人的思想观念里,所以很多人更重视抗震救灾,而没有放在地震预报工作上。
陈会忠:地震预测是科学难关,到现在为止,全世界都没有在科学上有突破。地震预测这个事情不是一代两代人就可以突破的,是个非常艰难的事。实际上真正的地球科学家都不会因为地震预测难而放弃,他们孜孜不倦的追求就是要突破,尽管现在尚未突破。
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视地震预报的国家,从“九五”到“十二五”,国家投入几十亿加强我国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和应急救援。我国地震监测系统已经全面数字化、网络化,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地震观测网络。有些人,包括地震行业内的所谓“非主流”派,他们攻击地震局不搞地震预报,这都是不实之辞。
杜方:地震发生在(地壳)几十公里下面,它不像天气预报,可以观测到云层变化。一般做地表预测,而我们的(地震监测)台站(附近)经常是一会要修高铁,一会要修高速路了。人类活动对观测环境影响很大,也就是说观测数据夹杂很多其它因素,所以说观测很难清楚地认识到(地震)尤其到临近的阶段。虽然说很困难,但是政府也尽力做了很多抗震救灾工作。
相信地震是可预测的,但难度很大
澎湃新闻:地震到底能不能预报,国际上主流观点是怎样一种态度?
孙士鋐:现在比较模糊,但是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地震是可预报的,也有一部分人认为是不可预报的。包括在日本,但这个观念也在改变。在上世纪60年代,日本发现地震预报很难,就像美国一样,把重心放在抗震上。但是1995年的坂田地震把它搞砸了,日本人认为他们的建筑物很结实,地震来了破坏不了,但是后面却破坏得很严重。
澎湃新闻:你个人认为,地震可以预测吗?
孙士鋐:地震预测经过几千年上百年人力的开拓,其实还是取得了很多成就的,从这些方面来说,还是可以做很多工作。我个人认为地震是可以预测的,也可以预报的,但是风险性很高,难度很大。
希望做到天气预报那样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把工作做到位,也可以减轻一些损失。比如在四川云南交界处,积累了一些情况,但是这些情况不好把握,你要是做预报,地震不来损失也很大,那么可以在那里开展一些地震科普,让老百姓知道地震发生后怎样采取一些合理行为,这样同样可以起到减少地震灾害的作用。
陈会忠:说地震不可预测本身肯定是不对的,肯定是能认识到的,只是说比较困难,我们都在朝这方面努力。但是全世界搞地震科技的科学家们最大的梦想就是把地震预测出来。比如说癌症,是科学难题,很难攻克,但不能因为难攻克就不做研究了。
杜方:地震是可预测的,我还是比较坚信。多年来,我们确实做了很有意义的工作,还有多学科都需要探索,从最早的没有台站到慢慢建立台站,我们不断在从中长期预报走向短期预报,这种思路很清晰。要是没信心,我早就退休了。这么多年,还是看到了很多成效。
澎湃新闻:有人说搞地震预报的人员流失很大,因为看不到希望,这是不是跟地震预报推进缓慢有关?
陈会忠:任何行业,都有这个问题。有流失的,也有坚持工作的。说实在的,全体人员1万多人,质量不断提高。地震行业人才不是流失,而是不断增强,现在我们所基本是非博士不进。一大批有作为的年轻人,在地震研究创新上做出了很多成果。
杜方:实际上,从整个国家发展程度来看,长期预测应该说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比如说汶川地震,8级地震发生在成都附近,成都的设防实际上是很成功的。我们的城市设防是从唐山地震后开始做的,但是农村设防比较薄弱一些,农村建筑毕竟是个人的东西。这方面是从2008年地震后开始做的,比如对农村工匠做很多培训,这也是做中长期预测需要做的工作:哪些地方危险,对应地方就应该做一些什么设防,建筑应该避让什么位置等等。
我们不断有新生力量加入进来,我们部门在职的有20多人,算多的了。
观测数据和地震之间的关系还不清楚
澎湃新闻:除了外部因素,地震预报这些年在理论研究方面有无推进?预测的难点在哪里?
陈会忠:每次地震都给我们留下了最宝贵的资料,汶川地震后,我们国内专家在国际上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大概有1000多篇,每次地震后我们都会对它进行解剖,不放过任何一次大地震,希望从中得到有用的数据。所以说不是每个地震都是白流失的,这些论文都是很重要的。
孙士鋐:论文、工作肯定有很多进展,做预报的人也多了,但要另当别论。实际上,很多理论是没有基础的,现在年轻人很多理论都是走偏了,有一些误导。
关于地震预报的难点,我举一个例子,1755年在葡萄牙发生地震,整个城市化为废墟。当时,像卢梭、康德这样顶尖智慧人物都去搞地震研究了,还发表了论文。历史上,包括牛顿、伽利略、亚力士多德,都搞过地震研究。很多人经历了一次地震,就写文章,把地震的现象提升到理论层面了,但是一次地震一个样,你必须在研究很多地震类型后,写出来的东西才可能具有一定的普世性,今天发生大破坏地震,等到下一次再发生这个破坏,间隔时间很长很长,有些研究成果很难去验证。
杜方:我们在做这方面模型的建立,在已有的观测环境上,建立地震发生过程的认识,在认识中建立模型,这个研究所做的比较多一些。我们一般侧重于观测,研究所跟大学的研究合作过去少,现在大学关注多了。比如四川云南这个区域地震多,正好是天然试验场,建立了川滇国家地震监测预报实验场,欢迎国内外有志做地震预测研究的人,到这里做研究。
澎湃新闻:在监测地震的技术手段方面,有没有一些改进?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
陈会忠:地震监测仪器设备肯定是提高的。我们要通过地面监测,来探测到地下去,(现在)跟过去没法比,各种各样的(仪器),数量肯定是比过去多的。从1966年邢台地震以后,经过50年的努力,使观测网站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们是数字观测网络,在全国都是实时传送到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一两分钟后就可以报道地震有多大。我们在监测上完全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我们是走在世界前面的。
汶川地震以后,中国地震局特别重视互联网+地震,重视新媒体,我们两大官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和中国国际救援队,拥有1200万粉丝,利用新媒体科普,大大改变了地震的网络生态,公众地震科学素质大大提高。
孙士鋐:当然有,比如观测精度提高了,观测稳定性提高了,问题是你这套观测技术,并没有对应地震层面的。也就是说,观测的数据和地震本身有没有关系,(要)说清楚。GPS系列观测,观测的点多了很多,精度都提高了很多,但是,GPS观测的地表水平位移跟地震本身到底是什么关系,现在还是不知道。我们现在关键是怎样提高地震的应用部分跟观测手段之间的联系,这个联系需要说清楚。
地震预警的作用争议
澎湃新闻:地震预警也被视为抗震减灾的重要工作,此次九寨沟发生地震后,有媒体报道一家科研机构提前71秒发布了预警信息,你认为它的意义在哪里?
孙士鋐:地震预警主要是根据电磁波跟地震波差,电磁波速度传播比较快,地震波传播速度比较慢。像这次这个九寨沟地震,有媒体说,成都提前71秒收到预警,成都到九寨沟(直线)距离好像是285公里,地震波首先到达的P波传播速度大约是6.3公里/秒,从九寨沟传到成都大概45秒多,所以它不可能提前71秒。这个就具有误导性。问题是,在这个过程中,地震波就已经衰竭的差不多了。提前多少秒发给成都预警信号,要让成都的老百姓做什么事呢?就是说它到成都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杜方:实际上裂度速报是预警的最主要目的。九寨沟发生地震,到成都有什么影响吗?地震波已经衰减了。如果是在预警盲区,没办法预警,脚下发生地震,数据没办法提前做出来。所以近处预测不出来,远处衰弱了没什么影响,预警还在初步探索,要看怎么弄。当然有好的想法也可以研究,比如说,龙门山发生地震,成都该怎么预警啊,这是一个很好的课题。
陈会忠:地震预警有盲区、获益区、无效区。预警真正减灾是在盲区以外6度(裂度)以上的地区,再远就是6度以下无效区了。在这个区域的人在大地震时也感到震动,但未成灾,预警时间长,他们听到警报也都逃了出来,在精神上得到很大安慰,避免惊慌和恐慌。比如这次成都,日本311地震时的东京,还是起到了稳定社会的作用。单纯从技术上说结论是没用的,可是地震预警是复杂(的)社会工程啊。
澎湃新闻:那预警到底有没有现实意义?
孙士鋐:地震预警最初是由墨西哥提出来的,它(当时)是有一个现实意义。墨西哥城即墨西哥东部,它是一个比较低洼的地区,当地没有什么大地震,但在墨西哥城两侧,它的县地震比较多。不管是它在东面还是西面的地震,到墨西哥城也是二三百公里。它在这个过程中本来是不会带来什么灾难的,但是它是借着墨西哥城松软的地基,对地震波有一个放大的作用,所以会对墨西哥人造成一个比较大的破坏。墨西哥人后面就想到,在东南西北各安装一个监测站,通过某一个站,将电磁波提前(于)地震波传到墨西哥。
所以这个预警就有这么个情况,一个是它要针对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比如像一个特大城市,有没有必要搞预警呢,从它的人口和经济角度看,需要搞预警,但是,又有另外一个条件,在它的50公里到100公里附近要有发生大地震的可能。如果这个城市周边没有什么大地震,建它就毫无用处。如果到两百公里外发生大地震传到这个城市,已经没有什么破坏了,你发出预警后,让人采取一些临时措施,反而造成生产跟经济的不必要损失,所以预警是要有特定条件的,要谨慎地做这个事。
本期编辑 彭炜轩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15252
播放数:129258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5808920& 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点 & “近年来,地震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从四川汶...”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近年来,地震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从四川汶川地震到雅安地震,再到日的云南鲁甸地震,都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关于人类能否准确预测地震这个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关注。据此回答下题。1.雅安地震发生后,网上一条18岁学生提前3天预测地震的消息引起争议。对此,有专家表示:“这是一个非常不专业的问题,所谓提前3天预测出来,那是绝不可能的,只能是凑巧……”该专家对于预测地震可能性的明确表态是&①错误的,他否认了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 ②正确的,他做到了从当前科技水平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③错误的,他否认了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发现客观规律 ④错误的,他否认了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2.尽管地震预测难度很大,但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地球物理学家陈运泰认为,国际上对于地震预测确实存在不同看法,但普遍承认,地震长期预测还是有可行的办法,中期预测也有成功的例子,争论的焦点是短(期)临(震)预测。他建议,“十二五”规划草案中应该强化地震预测工作。关于地震的预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终有一天人类能够做到预测地震B.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可变的联系,人能正确认识规律C.人的认识也是在不断发展的,因此人们能够在未来做到预测地震D.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因此人类会做到科学预测地震3.有人认为要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需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研究地震科学,深入研究地壳运动规律。这是因为 &A.地震科学是人们从事哲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B.哲学能为地震科学研究提供正确指导C.马克思哲学是进行地震科学实验的基础D.马克思主义哲学能为地震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4.关于地震的原因,有人说是苍天对人类的报复。这种观点属于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5.近年来地震的频繁发生说明 &①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 ②自然界的运动是不可捉摸的,人们无法认识自然界的规律 ③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人类违背世界的物质性所导致的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4-安徽界首中学秋学期高二期中质检政治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近年来,地震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从四川汶川地震到雅安地震,再到日的云南鲁甸地震,都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关于人类能否准确预测地震这个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关注。据此回答下题。1.雅安地震发...”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5.A1.,故排除;题肢④判断虽然正确,但后面解释不正确,因为他没有否认他否认了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故答案选D。2.本题是反向式选择题,要求选择错误的选项。选项B中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可变的联系”的说法是错误,因为联系是客观的。故答案选B。3.选项D准确解释了题干的原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故选项C错误,A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说法错误,因为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答案选D。4.故答案选B。5.自然界的运动是不可捉摸的,人们无法认识自然界的规律属于不可知论,故题肢②说法错误,排除。题肢④说法明显错误,故排除。答案选A。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近年来,地震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从四川汶川地震到雅安地震,再到日的云南鲁甸地震,都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关于人类能否准确预测地震这个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关注。据此回答下题。1....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近年来,地震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从四川汶川地震到雅安地震,再到日的云南鲁甸地震,都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关于人类能否准确预测地震这个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关注。据此回答下题。1.雅安地震发...”主要考察你对“求索真理的历程”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求索真理的历程
与“近年来,地震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从四川汶川地震到雅安地震,再到日的云南鲁甸地震,都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关于人类能否准确预测地震这个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关注。据此回答下题。1.雅安地震发...”相似的题目:
“当数学原理用于现实时,是不确定的,当它们确定时,又不适用于现实”。这表明&&&&真理的条件性真理的不确定性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主观性
从“神一”到“神八”再到“天宫一号”成功发射,都离不开长期以来全国无数的科研单位和无数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全身心的投入和顽强拼搏,是他们书写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这表明①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②实践是主观能动性的活动③实践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④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①②②③②④①③
为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持续释放改革红利,到目前为止,新一届政府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已达221项,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的成效正在显现。这说明①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③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真理在实践中超越自身①②①③②④③④
“近年来,地震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从四川汶...”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近年来,地震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从四川汶川地震到雅安地震,再到日的云南鲁甸地震,都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关于人类能否准确预测地震这个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关注。据此回答下题。1.雅安地震发生后,网上一条18岁学生提前3天预测地震的消息引起争议。对此,有专家表示:“这是一个非常不专业的问题,所谓提前3天预测出来,那是绝不可能的,只能是凑巧……”该专家对于预测地震可能性的明确表态是____①错误的,他否认了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 ②正确的,他做到了从当前科技水平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③错误的,他否认了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发现客观规律 ④错误的,他否认了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2.尽管地震预测难度很大,但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地球物理学家陈运泰认为,国际上对于地震预测确实存在不同看法,但普遍承认,地震长期预测还是有可行的办法,中期预测也有成功的例子,争论的焦点是短(期)临(震)预测。他建议,“十二五”规划草案中应该强化地震预测工作。关于地震的预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A.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终有一天人类能够做到预测地震B.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可变的联系,人能正确认识规律C.人的认识也是在不断发展的,因此人们能够在未来做到预测地震D.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因此人类会做到科学预测地震3.有人认为要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需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研究地震科学,深入研究地壳运动规律。这是因为____A.地震科学是人们从事哲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B.哲学能为地震科学研究提供正确指导C.马克思哲学是进行地震科学实验的基础D.马克思主义哲学能为地震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4.关于地震的原因,有人说是苍天对人类的报复。这种观点属于____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5.近年来地震的频繁发生说明____①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 ②自然界的运动是不可捉摸的,人们无法认识自然界的规律 ③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人类违背世界的物质性所导致的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近年来,地震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从四川汶川地震到雅安地震,再到日的云南鲁甸地震,都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关于人类能否准确预测地震这个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关注。据此回答下题。1.雅安地震发生后,网上一条18岁学生提前3天预测地震的消息引起争议。对此,有专家表示:“这是一个非常不专业的问题,所谓提前3天预测出来,那是绝不可能的,只能是凑巧……”该专家对于预测地震可能性的明确表态是____①错误的,他否认了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 ②正确的,他做到了从当前科技水平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③错误的,他否认了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发现客观规律 ④错误的,他否认了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2.尽管地震预测难度很大,但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地球物理学家陈运泰认为,国际上对于地震预测确实存在不同看法,但普遍承认,地震长期预测还是有可行的办法,中期预测也有成功的例子,争论的焦点是短(期)临(震)预测。他建议,“十二五”规划草案中应该强化地震预测工作。关于地震的预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A.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终有一天人类能够做到预测地震B.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可变的联系,人能正确认识规律C.人的认识也是在不断发展的,因此人们能够在未来做到预测地震D.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因此人类会做到科学预测地震3.有人认为要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需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研究地震科学,深入研究地壳运动规律。这是因为____A.地震科学是人们从事哲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B.哲学能为地震科学研究提供正确指导C.马克思哲学是进行地震科学实验的基础D.马克思主义哲学能为地震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4.关于地震的原因,有人说是苍天对人类的报复。这种观点属于____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5.近年来地震的频繁发生说明____①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 ②自然界的运动是不可捉摸的,人们无法认识自然界的规律 ③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人类违背世界的物质性所导致的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相似的习题。热门搜索: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联系人:程鹏飞
公司电话:010-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海淀区复兴路63号
查看企业信用信息
扫码下载微猫APP
公司法人代表:程鹏飞
区位信息:
公司网站:
企业人气:共( 84 )人关注;
经营模式:生产加工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简介:地震预测
●【往下看,下一页更精彩】●
相关行业公司
北京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推荐
地址:北京朝阳区曙光西里时间国际A座27层
地址:草桥欣园一区五号楼底商
地址:王佐镇沙锅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左家庄北里2号北轻院
地址:朝阳区高碑店新村东区160号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27号芳群公寓A座2303
地址:北京工商注册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29号院茅台大厦7层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推荐
地址:中国北京丰台区 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金城中心二层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金城中心二层
电话:86 010
地址:中国北京大兴区 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霍村团贵路1号
地址:中国 北京市房山区 房山区城关街道兴东大街145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29号院茅台大厦7层
地址:中国北京市顺义区绿地启航国际4号楼3层
网友对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的留言点评:
关与新疆地震云南4.0地震我会告诉你是人为的,而不是天意,请联系我电话,还告诉你关与地球一个惊天秘密,相信我
我的称昵:
联系方式:
(电话/邮箱/MSN)任选
留言内容:
输入验证码:
最新加入企业
娱乐热点推荐
娱乐热点推荐
娱乐热点推荐
娱乐热点推荐
当前位置: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震的前兆与预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