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传统康复方法习题技术的科学化

评论:中医最应该“约战”的是科学化-中新网
评论:中医最应该“约战”的是科学化
&&&&&& &近日,西医悬赏10万元挑战中医能否诊脉验孕的消息引发关注。发起者“烧伤超人阿宝”通过微博称,目前挑战赛正在筹备,专业的CRO机构(合同研究组织)已就位。除此前迎战的北京中医药大学杨桢医师外,成都老中医吕即来也报名参赛,并自愿出20万作为奖金。
&&&&& &&在中医多被质疑,甚至被极少数人认为是“伪科学”的背景下,中医应战失败,将进一步坐实“伪科学”的怀疑;中医应战成功,将有利于挽回社会信任。在西医率先挑战的情况下,有中医应战,而且应战者增加,这无疑是一件好事。然而,如果约战仅仅局限在“把脉验孕”,也只能分出准确率的高下,并不能真正鉴别“真科学”与“伪科学”,意义十分有限。所以,中西医“约战”,应来得更全面猛烈些。&&&& &&&中医在我国历史悠久,从来不缺理论和经验,不缺语言逻辑和哲学逻辑。但是,在以数理逻辑为基础的科学化浪潮下,中医的发展却滞后了,无法接受现代科学观察和分析手段的检验,所以呈现日益边缘化的趋势。除非历史倒转,整个社会的科学化范式发生转变,中医如果不能顺应时代要求实现现代化与科学化,就难以真正成为世界公认的可以与西医并列的医学,中医的边缘化趋势只会更加加剧,求助中医也就只是“死马当活马医”。&&&&&& &笔者认为,加强中医教育,关注中医的发展的真正的核心就是要推进中医的现代化与科学化,仅靠传统意义上的自我辩护,很难使中医学发扬光大。中西医约战“把脉验孕”,在中医生死存亡的历史上,即使只是一个插曲,也难免要书写一笔。“约战”就是挑战,中医不仅需要回应西医的挑战,更应该进行自我挑战。事实上,中医的现代化与科学化进程,一直都在摸索中完善,目前单位病例诊治、多个病例观察都已经取得较大进展,到了对照分析找出确定性的阶段。&&& &&&&以“把脉验孕”为例,即使中医应战赢了西医,但如果不能将技术要点科学化,就难以真正普及,人们在感叹少数中医的神奇外,一般病症仍不会冒着被“误诊”的风险都去找中医解决。因此,要拯救中医,在准确率上迎战西医的挑战还只是迈出了第一步,笔者以为,这一步可以来得更猛烈些,以民间为主导,从更多的切入点入手,或者先在感觉或舆论上为中医的生存赢得时间与空间,或者促使人们特别是广大中医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医的危机所在,从而真正卧薪尝胆,助祖国的中医学发扬光大。&&&&& &&更急迫要做的是,中医应该在更大范围内“约战”自我,一方面,通过自己“约战”自己,建立起中医的专科专家队伍;另一方面,通过自己“约战”自己,在对照分析找出确定性上取得突破,建立起自己的数理逻辑解释体系,从而增强中医语言逻辑和哲学逻辑的说服力。中医自己“约战”自己,一定要切忌“练真气打通任督二脉”式的浮华,要埋头向下做实验,而这方面更需要国家科研经费的大力支持。&&&& &&&无论如何,目前出现的西医“约战”中医,都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科普活动;从历史的考量上观照,更不应只含糊其辞地抱着“各有千秋”的敷衍心态。所以,我们应该跳出“约战”思考“约战”,将重点放到中医的现代化与科学化上面,这才是拯救中医、推广中医的最好最有效路径。
【编辑:史聪聪】
>健康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科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需要反对四种错误倾向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如何科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要回答和解决好这一问题,必须牢牢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旗帜鲜明地反对全盘否定、虚无历史,以古非今、简单复古,故步自封、盲目排外,妄自菲薄、去中国化等四种错误倾向。
一、坚持客观对待、辩证分析,反对全盘否定、虚无历史
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问题上的全盘否定、虚无历史的倾向,其主要表现是,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把传统文化说得一无是处、漆黑一片。其主要危害在于,否定了传统文化的作用和意义,否定了科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正确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科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正确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也就成了伪命题。
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历史唯物主义者,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文化虚无主义者,我们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与历史问题。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问题上,我们要看到其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会阻碍和束缚社会的发展进步。但与此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其在历史上发挥的进步作用和其思想精华在今天依然具有的借鉴价值。
从历史上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5000多年而绵延不绝,对形成和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对形成和巩固中国多民族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对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从现实来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积极向上向善&的、具有&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思想精华,依然可以对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挥积极作用,为我们认识并改造世界、治国理政、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借鉴和启示。
因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作用和时代价值,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不应该也不可能被否定和无视的。这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正确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就不是一个虚无缥缈、无关痛痒而是一个实实在在、关系重大的重要问题,不是要不要回答并解决而是怎么样回答并解决的实际问题。
二、坚持以古鉴今、古为今用,反对以古非今、简单复古
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问题上的以古非今、简单复古倾向,其主要表现是,美化历史,主张复古,照搬古代历史上的做法,甚至提出&以儒治国&&以儒代马&的主张。其主要危害在于,割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辩证统一关系,模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差异,企图动摇和代替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这一问题与上一问题,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同侧面,本质上还是如何客观辩证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作用和时代价值的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有益成分并不能代替其思想糟粕和历史局限;中国传统文化所起的历史作用和具有的时代价值,也不能掩盖曾长期占据中国传统文化主导地位并作为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儒家思想中的许多落后、消极因素,曾束缚和阻碍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事实。因此,对待传统文化,既不能无视其历史作用和时代价值,把它说得一无是处、踩到地上,视之为影响中国进步的万恶之源,又不能忽视其局限性和落后、消极因素,把它说得尽善尽美、吹上天去,视之为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妙药。
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开展革命、建设、改革的一条根本成功经验,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有效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并利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导新的实践。这其中的中国具体实际当然包括中国的历史文化实际。因此,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都是推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需因素,二者互为需要、不可割裂。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就没有区别、不分彼此甚至可以相互取代。实际上,它们不仅有时代性上的差异,更有层次和本质上的区别。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立身之本,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具有指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共产党经过历史实践反复检验的正确选择;走马克思主义道路不是谁强加给我们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多方比较、反复检验后作出的自主的历史的选择。
因此,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决不是要动摇和代替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而是要坚持以古鉴今、古为今用,发挥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人、资政育人的作用,助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三、坚持兼容并蓄、交流互鉴,反对故步自封、盲目排外
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问题上的故步自封、盲目排外倾向,其主要表现是,自满于自己已经取得的文化成就,排斥甚至拒绝学习、借鉴世界其他地区的文化成果。其主要危害在于,看上去&维护了民族文化自主性&,实际上违背文化发展规律,封闭日久难免走向没落。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文化多样性是客观存在的。每种文明和文化都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特定的人群中产生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本色、长处、优点,相应地也就都有需要丰富和提高之处。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和文明各有千秋,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而无高低优劣之分。唯我独尊、&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文化优越论是不切实际的。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文化和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是增强本国本民族思想文化自尊、自信、自立的重要条件。任何一种文化和文明,不管它曾经如何辉煌,如果陶醉于过往的辉煌,故步自封、封闭排外、不思进取,必然会陷入僵化、走向衰败。这是文化和文明传播和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遭受各种磨难而绵延不绝,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特性,注意在同其他文化和文明的交流中汲取有益的营养,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
因此,科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不能故步自封、盲目排斥域外文化,而且还应虚心学习、积极借鉴世界其他国家文化的一切有益成果,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取长补短、融会贯通,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四、坚持文化自信、洋为中用,反对妄自菲薄、去中国化
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问题上的妄自菲薄、去中国化倾向,其主要表现是,以洋为尊,唯洋是从,盲目追随所谓&现代潮流&,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主张割断历史,去中国化。其主要危害在于,割断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消除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模糊中华民族的来路,扰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既定部署。
这一问题与上一问题,也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同侧面,本质上都是属于如何正确对待民族文化与域外文化的关系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任何一个国家、民族都是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走到今天的。身份认同是一个国家、民族凝神聚力、团结一致的重要前提,所谓身份认同,也就是要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和思想灵魂。如果不知道自己是谁,不坚守甚至放弃自己的身份认同,不了解甚至有意模糊自己的来路,不正视甚至全面否定自己的历史,不珍惜甚至彻底贬损自己的思想文化,就会行无依归、丢魂落魄,就会失去方向、陷入迷途,就会丢掉根本、丧失命脉,这样的国家、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其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坚定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和突出优势。
因此,对于世界其他国家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既要认真学习借鉴,为我所用,又要始终坚持以我为主,坚定文化自信,坚决反对妄自菲薄、唯洋是从,甚至搞削足适履、去中国化的思想与做法。
上述四种思想倾向本质上的错误是共同的,就是在如何看待和处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功用与局限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等关系的问题上,脱离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机械地而不是辩证地、片面地而不是全面地、割裂地而不是联系地、静止地而不是发展地看待问题。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科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并处理有关问题,核心的要求至少包括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始终坚持并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稳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这是根本前提;二是始终坚持辩证看待、鉴别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择善而从,这是基本方法;三是始终坚持立足当下,着眼于&用&,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并将其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是最终目的。关于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两句非常凝练的话:&应该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习近平总书记这里所强调的&科学&&忠实&,其题中之义至少包含上述三个要求。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高长武,中央文献研究室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赵丹阳
相关推荐: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东四地铁站(五号线与六号线)附近传统文化阻碍了中国的科学研究?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传统文化阻碍了中国的科学研究?
本文作者:拟南芥
(文 / 宫鹏)印度总理曼莫汉 o 辛格最近悲观地表示,中国的科研水平已经领先于印度。辛格认为,印度在国际科学界的地位下降了,已被中国等国赶超。不过,尽管中国的论文发表数量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很多人认为这些研究论文的质量有待提高。学术不端固然是中国科研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但是中国文化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
在过去 2000 年里,有两个文化基因影响了无数代中国的知识分子。第一个文化基因是孔子的思想。孔子提出,知识分子同时也应该是忠诚(于权威)的管理者。另一个文化基因是庄子的著作。庄子认为,要想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独立,这样就避免了交换和冲突。此外,庄子还认为应当回避技术,以抵御贪婪。总而言之,这些文化鼓励中国社会进行小规模的、自给自足的实践,但却压制了好奇心、商业化和技术发展。孔子和庄子的思想导致了中国社会在数千年的时间里处于科学真空的状态,其影响一直持续到了今天。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学术界的一个后果是学术界的研究人员都希望进行引领性的研究,很少有人愿意从事辅助性的工作。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足够的能力领导科学研究。这就导致了重复和冗余,造成浪费。研究人员用尽各种借口购买相似的设备,用类似的方法处理数据。
即使把目光放在整个国家的层面上,这个问题依然存在。所有中国的合作单位、大学、研究所以及独立的政府机构,都希望成为领导组织,这就让参与研究的科学家很难共享数据。举个例子,中国的气象局有大约 2000 个气象站,这些气象站主要负责收集信息,预报天气。与此同时,中国水文局也有 2 万个左右的水文测量站,这些水文测量站也会收集天气信息,并且水文测量站的数据可以极大地改善气象局预报天气的精确度。不过,水文局从不公开他们的数据。
类似的,中国的文化还导致了另外一个问题:缺乏分工。负责科研的行政管理人员倾向于给那些声称正进行原创研究的人以更高的评价和更多的奖励。这样,那些愿意从事支援性工作的人数就减少了很多,尽管这些支援性的研究也很有用。所以,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除了图书馆和研究设备销售公司之外,中国的专业化科研服务机构如此稀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境内的科学实验室别无选择,只能自己一条龙包圆所有的技术工作,哪怕仅仅是一些日常的样本分析和数据库开发也不例外。如果不能根据不同机构和不同科研人员各自的特长合理分配研究职责,科研进度遭到延误将是不可避免的。
宫鹏:中国应该开始对研究工作进行分工,并且合理地把工作分配给合适的专家。
有什么方法可以消除这些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呢?首先,中国的教育体系应该尽早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中国已经通过模仿西方国家的大学教育模式改进了高等教育的质量。而现在需要做的,则是参照西方的基础教育模式改善中小学的教育方法。中国的中小学老师必须更加注意鼓励学生的好奇心,而科学教育也应当尽早开始。要完成这些改变,需要彻底改革中小学课程体系,同时斥资开展教师培训。
中国的科学家个人和政府科技项目监管人员,双方都应该在正式层面上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并积极展开合作。对于成功合作的研究案例,应当给予经济上的鼓励,按照每个参与研究者的贡献大小增加经费,提高奖励,或者提升职位。
中国应该开始对研究工作进行分工,并且合理地把工作分配给相关的专家。无论是化学分析、计算机工程、实验操作、设备管理,还是专业数据提供,都应该为相关的专家提供相应的位置。
最后,中国需要让本国的科学家多参与国际项目,同时还需要吸引国外顶尖的科学家来中国工作。对于研究报告和研究计划,需要进行国际评估。在重大科研项目的设计和完成阶段,引入批评可以起到正面作用。如果大学希望自己在国际上产生影响,也需要做同样的事情。中国应该从欧盟那里学习经验,为参与国际合作的研究人员提供经济支持。
举个例子,2009 年,中国政府拨款 4600 万人民币(700 万美元),用于一项 “全球地表覆盖遥感制图项目”。不过,中国政府同时规定,经费不能用于资助境外的合作者。一个全球性的项目理应需要来自世界各地的样本,但是因为中国政府的特殊规定,中国的科学家就不可能从很多国家获得样本了。中国必须意识到,自我隔离和自给自足的研究方法并不是发展现代科学的秘诀。改变并不容易,但也绝非完全不可能。改变的结果将会是一个强大的中国和一个和平的世界,就像无数代中国人所梦想的那样。
原文刊于《自然》杂志的“世界视野”专栏,该刊登世界各国科研人员的评论,这些评论并非是经过同行评议的学术论文,仅代表作者的个人意见。
英文原文:
文章题图: Gettyimages
内文图片: Wang Zhouxiang/China Daily
更多推荐阅读
你可能感兴趣
中国的科研现状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问题,功利化倾向严重,重复验证类研究匮乏,闭着眼睛搞“本土化”的人层出不穷。但是把这些问题描述一遍,然后牵强地把传统文化与现有问题进行拉郎配,恕我不敢苟同!
牵强附会,不要把这种不分享,不合作推到先人的头上,这是我辈的过错。
无机化学研究生,天文爱好者
我是来贴书的
显示所有评论
全部评论(189)
虽然不是完全赞成作者的观点,但是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思考。
中国的科研现状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问题,功利化倾向严重,重复验证类研究匮乏,闭着眼睛搞“本土化”的人层出不穷。但是把这些问题描述一遍,然后牵强地把传统文化与现有问题进行拉郎配,恕我不敢苟同!
看过一些介绍,很多东西都是最早起源于中国或者文明古国,但近代各种科学的奠基人大多都是西方人。中国在近代被全面超过,这到底是风水轮流转,总有一天中国会再次崛起,还是就此没落了呢。
哲学控,心理学控,文学爱好者
关于“孔子和庄子的思想导致了中国社会在数千年的时间里处于科学真空的状态,其影响一直持续到了今天。”有待商榷。
你不能从中国的百家争鸣的思想中挑两个在内容上有违背“科学精神”的,就作为中国的科学研究落后与中国科学界弊端丛生的解释。孔子的还好说,有足够的普遍性,因此总能对中国的科学界有相应影响。庄子的就有些牵强附会了。
地球人居然自认有文化
无机化学研究生,天文爱好者
我是来贴书的
牵强附会,不要把这种不分享,不合作推到先人的头上,这是我辈的过错。
說到底還是好奇心最重要
传统教育完全不鼓励创造。记得《红楼梦》里写诗作词都得用典,其他更不用说了。
的回应:我是来贴书的如果我是上帝,我不希望世界上只有一个物种,一种声音。不知道的千万别默认它不存在,就像玄学没用一样
中庸和易于妥协是国人的弱点也是特点....孔老二必须死!啊?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无机化学研究生,天文爱好者
的回应:如果我是上帝,我不希望世界上只有一个物种,一种声音。不知道的千万别默认它不存在,就像玄学没用一样那么文章作者和我贴书的那位作者的观点也是一种声音咯,别默认它不存在顺便提一句,那位作者叫顾准
的回应:地球人居然自认有文化点头。。
观点同意,但不能中国把中国传统文化分割为孔和庄,我们所谓的传统文化就是儒家文化,我不认为包括庄子思想。
的回应:那么文章作者和我贴书的那位作者的观点也是一种声音咯,别默认它不存在顺便提一句,那位作者叫顾准从没默认,你的说法很对。我也绝对了,很不好意思。另外,顾准也只是一种声音而已。顺便提一句,儒家思想的提出者是孔子。
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源于《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论述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此段。是我们这些后人不肖,不要把责任都推到祖先身上。
应该不会否认: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即使在孔子的儒家重压下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然而正如牛顿所说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取得的成就,中国现代只是站在了曾经的巨人肩膀,但眼睁睁地看着别人超越,还常常自夸过去如何辉煌,更常常嘲笑他人只能回忆起祖父那代,却完全忽略现在人家早已高高在上。申明:仅指科技,无关意思形态。
无机化学研究生,天文爱好者
的回应:从没默认,你的说法很对。我也绝对了,很不好意思。另外,顾准也只是一种声音而已。顺便提一句,儒家思想的提出者是孔子。嗯,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推崇某个人,只是因为他的观点契合自己的观点,比如顾准之于我木有人说儒家思想的提出者不是孔子啊,我在原文里和顾准的文里找了一遍都没找到……嗯,姑且认同这篇文章的观点吧,那么中国传统文化不利于科学,是不是也不利于社会发展呢?或者说中国传统文化是只适用于农耕模式,还是在新时期能有更大的作为,这些,我想就只有上帝知道了。毕竟地球上物种也好,文明也罢,兴衰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无机化学研究生,天文爱好者
的回应: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源于《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论述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此段。是我们这些后人不肖,不要把责任都推到祖先身上。有时候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古人如此,今人亦如此。所以今人不用妄自菲薄。如果真的有病根,那么把病根挖出来显然对治疗更有好处。
的回应:嗯,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推崇某个人,只是因为他的观点契合自己的观点,比如顾准之于我木有人说儒家思想的提出者不是孔子啊,我在原文里和顾准的文里找了一遍都没找到……嗯,姑且认同这篇文章的观点吧,那么中国传统文化不利于科学,是不是也不利于社会发展呢?或者说中国传统文化是只适用于农耕模式,还是在新时期能有更大的作为,这些,我想就只有上帝知道了。毕竟地球上物种也好,文明也罢,兴衰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不错
的回应:观点同意,但不能中国把中国传统文化分割为孔和庄,我们所谓的传统文化就是儒家文化,我不认为包括庄子思想。+1自从汉武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后,其他各家学说几乎只能苟延残喘,甚至消亡。科学技术多是地位较为低下的农工商发展的。
文化决定论么,还是五四首创,鲁迅发扬光大的那一套陈词滥调。不知天竺、波斯又该怪罪何人?
眼科学博士
反对从科学研究的角度讲,没有清晰的定义和度量“传统文化”,也没有清晰的定义和度量非“传统文化”,不能够得出“阻碍中国的科学研究”的结论。仅仅是个观点。从哲学研究中,也有研究认为中国哲学是能够内生自发的产生现代科学的,在明清之际已经开始这样的萌芽,只是这个过程被打断了。
眼科学博士
诸子百家之中,名家、墨家对逻辑、工程都有研究,甚至鬼谷子也可以当成心理学著作来看(好吧,这是吐槽)即便是儒家,正统的也是要求先格物致知,做学问也是首先应该正心诚意。做科学研究能够对得起“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比什么常有理搅不清的辩证法强多了。
眼科学博士
要促进中国科学研究,把中学到研究生的政治课用来讲《大学》《中庸》,不知道脑残会少多少。
与其说中国传统的枷锁,不如说是我们需要一次思想启蒙和文艺复兴,我们的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就是中世纪。现如今仍需要一次文艺复兴,找到我们中华文明的“根”。
显示所有评论
(C)2017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技术传统和精神传统属于科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