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校联盟中最差的学校学校里的九校联盟中最差的学校班,我该如何挣扎自救

你似乎来到了没有知识存在的荒原...
来源链接是否正确?用户、话题或问题是否存在?已收藏本页面
楼主今天溺水了,差点与这个世界说拜拜,现在给大家说下抽筋溺水怎么自救,一定不要慌张,要理智,一般抽筋不会太久,这时候你可能会沉下去,但是不要慌张,用手紧紧按住抽筋的地方,最多十秒或者半分钟就会好的,在这时间里,一定不要挣扎,如果憋气快憋不住的时候,就直接喝一口水,然后再憋,等抽筋好了,一会就能游了楼主今天喝了三口水才救回了自己。也算在生死边缘徘徊过的人了,以后要记得成熟些。
都抽的溺水了 还能特嬤冷静吗
当你喝第一口水的时候,下面你基本都在喝水了,一直喝到死。。。。
楼主是蠢猪,不懂装懂,误人子弟,27楼才是正解
6楼好强,都要淹死了,还不忘撸一管。。
你要是在海里,喝一口你就受不了了,
目测楼主年龄不超过十岁,只有做梦时才能想出这样的自救办法。
淹死的都是会水的,所以哥不下水~
只要还有一只手能动不就可以游么……为楼主水性捉鸡……
旱鸭子!没事别往水里去!小心呛死你!
仰泳保持好姿势全身不动也能呼吸!哪有你说的那样!真会游泳的没有因为这个死的!你听说的都是活下来的人说的,要是抽筋一个死一个你听谁说去!一看就是新手!
放松只要不是全身抽筋,随便动动就飘的起来。。。
19楼很调皮哦
明明被人从粪缸里捞出来的,居然还在这说自救,没喝够啊?
学先仰泳吧,腿抽了照样浮起来......
唯一办法是↑↑仰泳
这个帖子你已经发过可,草。
我不会游泳,我为自己代言
水里有翔味么?
你怎么了还不死啊!
尼玛,上回在河里玩,掉个大坑里了啊,差点淹死了啊。。有木有啊,关键是我爸还在旁边笑啊,有木有啊,我爸以为我逗他玩的啊,有木有啊,差点就嗝屁着凉了啊。。
游泳脚抽筋,我觉得最好的方式就是改为仰泳,靠两只手划水的力量,最后你漂浮起来
双腿抽筋呢?还好我是在泳池,不然就拜拜了。
刚刚不是都送东西了吗?难道说闹鬼了
不是吹牛逼,咱游过长江,游过珠江,只能怪lz不行
惊喜啊你,没有事就好!
錶示不會游泳的娃路過。。。
等锤子,水好喝不,水性还要练啊。
一般游泳都不用手,或腿,或手和腿
27正解、LZ烧饼、
尼瑪!關鍵老子不會。。。。。
会水的不用说什么,千方百计都会使自己浮上来,不会水的,说什么都白搭,那时候只能是人最本能的求生欲望在指挥大脑,至于什么喝喽水再继续憋气,扯什么啊?只要开口喝一口就是接二连三的喝下去,这个大家在学游泳的时候不是没试过
好帖,说的很对,游泳馆工作人员飘过
前天我们学校淹死一个,小心点哦
经常抽筋啊,但抽筋好像不影响吧,一般抽筋我就仰着休息会。
鬼门关那里有咱们糗百的人不?
旱鸭子一只飘过.....
楼上,你的节操掉了。
亲 又去河里游泳了吧
学会仰泳多么重要,我有次抽筋之后没动,用仰泳的姿势躺了三分钟自动就好了。
其他的都不重要,楼主id已经把它给爆露了
楼上是四娘
我想说我抽筋时可以自己强行弄好,所以我想不通你们为什么不能弄呢
不会沉太快
真晕了,千万别喝水啊!告诉大家最直接一招!首先冷静最重要!其次把腿伸直,用手使劲往自己的方向掰大拇指!然后仰泳就行了。这个只适合会游泳的,而且会水下换气。亲身经历。不会游泳的意外落水的话都没时间抽筋。在那瞎倒che呢。意外落水告诉大家一招,自救,还是不要慌张,水都有浮力,只要你的大脑清醒,用腿交错着摆动,手在水里上下划,不用多快速度。这样肯定沉不下去的。如果呛水了,吐不管用,擤鼻涕会缓解大脑的神经压力。
其实很简单 ,抽筋了 吸一口气 身体成仰泳姿势。去试试吧。我这样可以飘一天
lz这是在误导别人,14楼正解
水里有氧?人是怎么淹死的
我刚尿过,你居然喝了?
矿泉水里也有氧,难道喝一下憋气可以久一点
没听过国家跳水队的训练刚要吗:勾脚尖,夹裤衩,压水花!所以说一定要勾脚尖!
我可以说我不会游泳吗?
我脖子抽筋过,还好水只漫到嘴,如果我矮的话就挂了
水里确实含氧,但是你能吸收?
照lz的说法,不死都难啊,
13楼高端啊,水里面的氧你能呼吸到?
水好喝吗?
游泳抽筋直接脚尖往回勾
水里面含氧的!
楼主是火星的吧
我想看看lz的鰓~
这个必须顶
我cao 憋不住了 喝水就能继续憋了??!! 您用鳃呼吸么
生死徘徊?太夸张了。看来LZ不太会水。
听前辈说溺水的时候撸一管就好了,但不要过于忘情哦
打死犟嘴的,我长这么大一直坚信,
打死的都是犟嘴的,我长这么大一直都坚信!
淹死的都是会水的,我长这么大都坚信!
我是二楼吗?好紧张!楼下轻喷
还是去游泳馆安全些
你可能喜欢的图片笑话
最受欢迎的爆笑笑话
扫码下载糗事百科app94,020被浏览4,200,451分享邀请回答1K4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7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还是讲自己的经历吧。&br&中考那年,讲真,最后一段时间状态特别不好。其实出来就知道没考好了,最后差不多是这个概念:平常年级排150左右(全年级500多人吧 实在抱歉 日子太久区排就记不住了)然后成绩下来发现自己367(对 这个奇耻大辱还是记得住的)&br&最后去的学校是自己中考的第七志愿,而且还是父母找人运作了一番的结果。这种考试失利的痛苦会一点点显出来,尤其是你看着之前那些平常跟自己一个水平、比自己差点的同学去了市重点、区重点享受着比自己强的多的资源的时候。高中时候,一直没回母校看看,真的没脸回去,同学聚会也基本不去,嗯,我属于比较玻璃心,题主不要这样的说 &br&高中呢,说实话前两年也并没有前面几个答案说的那样疯狂努力,主要因为学校活动还算比较多,一直在整社团活动什么的。我是最后一年才好好开始学习的(可能文理科不同,如果题主是理科生的话不要学我)。方法什么的我觉得别靠别人给你推荐,自己想学的话什么方法都是有用的。主要是心态问题,别太被中考失利扰乱了心性,而且中考失利的好多经验要总结,前车之鉴嘛。&br&最后高考的结果相当不错(对我自己而言)。其实中考失利反而是一种财富,让你不至于心态轻浮。我有很多中考时候考的极其开挂的同学,高考很惨很惨。&br&讲真,只要你肯努力,中考结果不会对高考结果有什么特别大的影响。当你成功之后,回首看看自己走过的路,真的会有一种爽爆的感觉的&br&最后的最后,中大欢迎你~(就是要安利 )
还是讲自己的经历吧。 中考那年,讲真,最后一段时间状态特别不好。其实出来就知道没考好了,最后差不多是这个概念:平常年级排150左右(全年级500多人吧 实在抱歉 日子太久区排就记不住了)然后成绩下来发现自己367(对 这个奇耻大辱还是记得住的) 最后去…
有的人,中考考得好,耀武扬威地去了高中,自以为了不起,懒散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从此销声匿迹于学霸行列之中&br&
有的人,中考考得差,认识到自己的懒散给自己带来了多大的恶果,奋发图强,属于校级顶尖人物,让初中的同学纷纷砸舌,说这厮了不起,想当年他还抄过我作业&br&万事皆有可能,一个新开始给你无数选择,你可以奋发图强,你也可以继续自甘堕落,你可以认真对待每一件事,你也可以随波逐流,得过且过,这一切命令的发出者都是你本人,你想怎么样,你就可以怎么样,你种什么因,就会有什么果,真的&br&
最怕不是努力了,考试还是不行的,怕的是觉得自己又学霸的资质,又不愿意努力尝试,因为害怕自己其实根本没有学霸资质的人&br&
身边高考分数比中考分数高的人太多了,中考只是个门槛,相同,高考也是个门槛,不要觉得有什么可怕的,每个学霸或许都有不为人知的汗水,他们的成功远远不如表面上那么轻松&br&
一个浪了两年的高三学生,附纪伯伦小诗一首,共勉&br&《我曾七次鄙视我的灵魂》&br&第一次,当它本可进取时,却故作谦卑;&br&The first time when I saw her being meek that she might attain height. &br&&br&第二次,当它在空虚时,用爱欲来填充;&br&The second time when I saw her limping before the crippled.&br&&br&第三次,在困难和容易之间,它选择了容易;&br&The third time when she was given to choose between the hard and the easy,and she chose the easy. &br&&br&第四次,它犯了错,却借由别人也会犯错来宽慰自己;&br&The fourth time when she committed a wrong, and comforted herself that others also commit wrong.&br&&br&第五次,它自由软弱,却把它认为是生命的坚韧;&br&The fifth time when she forbore for weakness, and attributed her patience to strength. &br&&br&第六次,当它鄙夷一张丑恶的嘴脸时,却不知那正是自己面具中的一副;&br&The sixth time when she despised the ugliness of a face, and knew not that it was one of her own masks. &br&&br&第七次,它侧身于生活的污泥中,虽不甘心,却又畏首畏尾。&br&And the seventh time when she sang a song of praise, and deemed it a virtue.
有的人,中考考得好,耀武扬威地去了高中,自以为了不起,懒散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从此销声匿迹于学霸行列之中 有的人,中考考得差,认识到自己的懒散给自己带来了多大的恶果,奋发图强,属于校级顶尖人物,让初中的同学纷纷砸舌,说这厮了不起,想当年他…
推算公式,没有之一。&br&陕西的,参加了两次高考,11年和12年的。&br&11年还是一个理科学渣,高考数学考了48分,也是没谁了。后来不甘心没有努力过就失败,于是选择了补习。&br&12年在一所普通高中的普通应届班做插班生,同时转文科了,毕竟理化生想在一年内大幅提升还是太难了。数学水平基本就是啥也不懂。高三已经是复习阶段了,但我和重新学习没什么区别,刚开始还跟不上进度,因为复习比学习新课的节奏快多了。&br&然后发现推公式这个学习方法还得感谢强迫症。每次用公式解题的时候,如果不知道这个公式是怎么推出来的,就莫名难受,所以就从必修一开始,一遍遍推算数学课本上的公式,包括各种函数图象的变化规律,从一开始卡在中间推不出来,到后来熟练推算,数学课本都快被橡皮擦薄了。(没办法,就是对铅笔谜之喜爱)&br&除了推公式之外,就是上课认真听,记住老师讲的一些典型题,基本上每个知识点都有那么几道典型题,这个很重要,也是一定要熟练掌握的,考试能节省不少时间。&br&做题也不能少,但还是应该有针对性,我一般就是学校发的资料,配合进度做相应练习。个人不喜欢题海战术,所以没有额外买资料刷题,学校发的资料也没做完,所以算下来在推算公式上花费的时间更多一些,再就是吃透老师讲的典型题和一些常见题型。&br&然后第二次高考考了125分,还是在粗心失误了一道5分填空的情况下,当时成绩出来之后简直高兴疯了,因为自己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大效果。&br&不过推算公式比较枯燥,之前班里也有同学问我的学习方法,说了之后没人信,还被人觉得藏私,T__T。&br&每个人适合的学习方法都不一样,还是要结合自身情况,写出来做个借鉴,希望对大家有用吧。&br&哦,还忘了一件重要的事,就是画图,画图,画图,很多题用画图解决真的是又快又直观又不容易出错啊。就酱。
推算公式,没有之一。 陕西的,参加了两次高考,11年和12年的。 11年还是一个理科学渣,高考数学考了48分,也是没谁了。后来不甘心没有努力过就失败,于是选择了补习。 12年在一所普通高中的普通应届班做插班生,同时转文科了,毕竟理化生想在一年内大幅提…
&p&高二下学期有一次数学考试,我只考了70多分。这个成绩让我焦虑万分。这意味着,我的大学梦想就要化为泡影。&/p&&p&不久以后,我发现了高中数学的秘密,见下图....&/p&&figure&&img src=&/v2-58d4e3a147aa2a593dd72b_b.png& data-rawwidth=&793& data-rawheight=&7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3& data-original=&/v2-58d4e3a147aa2a593dd72b_r.png&&&/figure&&p&后面我会对这张图做详细说明。&/p&&p&继续说实际经历.....&/p&&p&在所有的科目里,唯独数学是不及格的。这件事儿让我百思不得其解,打击沉重。我小学、初中的数学都是最令我自豪的。初中有次数学测验还考过满分。然而,就是这最擅长的科目,在高二下学期居然不及格。眼看还有1年多的时间就要高考了。这让我万分着急。&/p&&p&与我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我的同桌。他是数学课代表。数学考试成绩长期稳定在130至140多分,高考的时候是147分。他后来考入了北大电子系。当然我后来与他一同考入北京大学。我们同住在32楼。他住四楼,我住3楼。只不过在高二下学期的时候,这种情景是超出我的想象力的。&/p&&p&那时,我刚刚由于成绩有所进步,从班级倒数第二排被调到了前排。过程充满戏剧性,但又十分干脆。那天,正好数学课代表的同桌晚自习上课迟到。班主任一怒之下,把我调了前排成为数学课代表的新同桌。而把迟到那兄弟放到了倒数第二排的我那位置。&/p&&p&我和数学课代表同桌,本来关系都挺好。聊得来,而且都喜欢踢足球。我很快了解到,他数学如此厉害,只有三个原因。&/p&&p&第一,他爸爸是高中数学老师。这个我早就知道的。耳濡目染的熏陶必然产生作用。&/p&&p&第二,他在初中的时候,他家里订了一些数学杂志。他经常在上面找一些有趣的题目。这样,他对数学一直很感兴趣。这个确实得承认。后来,他北大本科毕业之后,保送研究生,做的是语音信号处理。涉及到大量的数学。他做的挺轻松。现在在北京航天城做卫星测控,做的很出色。这些在高中时代,我们都想象不到。&/p&&p&第三,他一直擅长数学。初中数学竞赛、高中数学竞赛获奖,虽然数学没有好到可以保送北大的程度,但是他名副其实的擅长数学。擅长,这件事儿是很奇怪的。擅长会激发兴趣。兴趣又让人擅长。这是一个正反馈。所以,以兴趣和擅长为根基的优势,是难以撼动的。&br&&/p&&p&想来这三样,都是我不具备的。唯有曾经擅长过数学。但擅长的程度与他相比,不可同日而语。&/p&&p&要说数学的兴趣。我高中对数学真没什么兴趣。数学老师换来换去。起初是一位女老师。性格非常和蔼可亲,一视同仁。我那时比较内向(主要是学习比较渣的副产物),居然在自习课上也敢跟数学老师请教问题的。但这位老师的课程讲的不怎么吸引人,高考之后,我对数学课近乎没有任何印象。&/p&&p&到了快上高三的时候,由于数学老师要休产假,换了另外一位激情四射的老师,也是女老师。可惜那时候,我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学习进度,课上基本不听课了。所以,也没有因为老师对数学产生过感觉上的差别。总体来说,高中阶段,数学老师基本上对我的学习没有产生任何影响。为此我感到非常幸运。没有消极影响,已经不错了。&/p&&p&我的数学怎么从擅长变成了不及格了呢?原因很简单。为了奋起直追,所有的学科全面落后,所有的学科上都花费了大量精力。数学的时间供给不足。&/p&&p&我进入高中之后,排名班级30多名。算总分,班上最好的同学比我的成绩高出150多分。也就是说,这些学霸即便有一门课不考试,总分依然比我多。&/p&&p&这种悬殊的差距把我压的喘不过气来。这不是夸张,而是实际情况。小时候,我听到许多成语,总以为是夸张手法。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发现,一些成语并不是夸张而是写实。例如,沁人心脾等等。&/p&&p&我说喘不过气来,是因为在高二的时候,我已经因为长期的焦虑、变成了抑郁,从抑郁变成了身体不良反应,消化功能出了问题。我爸爸专门带我去医院,治疗消化功能问题。要知道,我的身体素质非常的好。从小到高中,几乎没有因病打针吃药的情况。&/p&&p&数学成绩掉入低谷的那个阶段,正是我整个高中的学习全面陷入危机的时候。&/p&&p&对学习本身的几个深层次问题的思考,让我走出了低谷。&/p&&p&1.&b&从学习方法的突破到全面反击&/b&&/p&&p&让我跳出消极认知的是反思,用“上帝视角”看自己的学习过程,对深层问题给出朴实的解答。&/p&&p&既然没有明显的进步,距离学霸相差150多分,那是什么原因呢?归结为智商,我不甘心。如果不是智商,那是什么原因?不努力,也不是。还有可能是什么原因?我想不清楚。于是,我想,学习的目的是什么?考好成绩,考好的大学。当然了,简直是废话。谁不想考好成绩,好大学呢。这种愿望的剧烈程度,对于有强烈上进心的人来说近乎是一样的。那么,一天的学习是为了什么?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原因,是为了进步。那么,我的一天的进步在哪里,有多少进步呢?我发现,我根本弄不清楚。于是,我发现以往虽然很努力的在学习,但完全是糊里糊涂的在学习。于是,这就是结症。&/p&&p&所以,弄明白自己一天进步了多少,进步在哪里,就是唯一、必须做的事情。然后,我当天就开始做一个记录本。不是进步本,也不是课堂笔记。而是把一天所学的东西,无论是做错的题目,还是不会做但弄明白了题目,还有一些积累的零散知识点,都记录在一个本子上。晚上清点战果,复习、重做,保证记忆和理解。然后周期性的复习,直到不忘为止。就这样经过了一年多一点儿的时间,我完成了逆袭。以高于录取分数线60多分的成绩进入北大,获得新生奖学金。&/p&&p&许多学校都主张学生们做“错题本”、“订正本”、“错题集”。做比不做好。但绝大多数老师和学生,不得要领,流于形式。当然,这些名字也是有问题的。错题、订正,这些不是根本,进步才是根本。而导向进步的又绝不仅仅是错题和错题的订正而已。导向进步的,是你所有的明确进步的汇集,还有它们的有效积累。&/p&&p&从想明白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进步那天开始,遇到不会做的题,我都会记下来。无论是看参考书,还是问同学,搞明白了,就从头到尾记下来。做错了的题目,无论是因为粗心,还是因为知识点、解题方法,搞明白了,从头到尾记下来。新学到一个名言警句,记下来。起初是所有的东西都记在一个本子上,我称之为进步本。这跟现在流行的“错题本”、“订正本”、“错题集”,有本质的差别。&/p&&br&&figure&&img src=&/v2-b90dbe155ad0ea8bd19df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v2-b90dbe155ad0ea8bd19df_r.jpg&&&/figure&&br&&p&我的进步本是记录我的所有具体进步的本子,包括搞明白了的错题、不会做的题、还有新学到的各种知识,还要关于学习的一切总结、思考。这样,一天下来,一看这个本子,一目了然。记录了多少,就是有多少进步。记录了什么,就是哪里有进步。&/p&&p&但没过多久,我发现,记录下来,不等于进步。只有记在脑子里,不忘记,才是真正的进步。同样的错误再犯,同样的题型又不会了,同样的知识点下次遇到又模糊了,这些都不意味着进步。即便记到了本子上也没用。&/p&&p&怎么办?只有一个办法。每天抽出专门的时间,把本子上面的题拿出来重新做。仅仅是睡觉前看一遍是不够的,因为看一遍以为会了,以为掌握了,实际上不一定。很可能是自欺欺人。事实上,我常常发现。重做的时候,还是有些会做错。所以,在重做的过程中,会对相关的知识点,解题方法进行重新的标记。也会对原有的知识型笔记,进行更多的标注。所以,这绝不是机械式的学习,而是理解式的学习。不断迭代,不断深入的学习。这种方式的学习,一切参考书上的东西,只要是我没有掌握的,都是我模仿、研究的对象。&/p&&p&没过多久,我又想明白了一件事。进步本,不是快速进步的一种方法,而是快速进步的唯一的方法。因为,&b&如果犯过的错误还犯,如果弄明白的题目,下次还错,那么这根本就不是学习。&/b&或者,是效率极差的学习。相反,保证出错的不再出错,搞明白了一劳永逸的明白,是学习的底线。于是,我就坚定不移的这么做了。很久之后我才知道,类似错误不犯第二次,是多么的难。&/p&&p&有关这段过程的详细经历,我已经在另外两篇回答中做了充分的回顾和介绍:&/p&&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你在高三用了什么方法从而大幅度提高成绩?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a&&/p&&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努力就可以上清华北大吗?如果可以,怎样做?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a&&br&&/p&&br&&p&2.&b&掌握思维技能突破数学&/b&&/p&&p&要实现数学的突破。我首先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数学的特殊性是什么?&/p&&p&这个问题很重要,到了高中已经学了十几年数学了,如果不了解数学的特性,那肯定就是在糊里糊涂的学了。糊里糊涂的学,能学好吗?糟糕的成绩是必然的。正如费曼所说。&/p&&br&&figure&&img src=&/v2-a9deab599550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v2-a9deab599550_r.jpg&&&/figure&&br&&p&表面上来看,数学的特殊性是精确。语文里面大题错一个字,扣除的分数不多。但数学,即便错一个符号,后果都是巨大的。&br&&/p&&p&但这还不是数学的本质。数学的本质是高度的结构化。我们来问一个朴实的问题。&/p&&blockquote&所有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公式,全部放在一起有104页(A4纸),约5万字。数学如果要考到140-150分,这些基础知识必须非常精确、非常稳固的“存储”在大脑里。如果用机械记忆的办法,在三年的有限时间里,把这104页的内容完全背下来,是非常艰难的(近乎不可能)。高中数学的学习绝仅仅是这些基础知识,而是包含了大量的解题技巧。后者占用的精力,更大。但是,显然有人做到了,比如那些接近满分的学霸。只不过在他们那里并不是机械记忆。&/blockquote&&p&那么一个数学学得很好的人到底是如何处理数学的基本知识的呢?只有一种可能。他们的记忆不是机械的,而是&b&高度灵活的&/b&。只要跟这些讨论就会发现他们的思维特点,同一个问题他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给出理解。一个概念,他们可以举出许多不同例子和角度来理解。&/p&&p&&b&什么是数学思维灵活?&/b&所谓灵活就是指,他们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是活生生的,不是死记硬背式得来的刻板印象。说到底,就是他们掌握了数学思维。&/p&&p&数学思维,是我很久之后才抓住的一个核心。所谓数学思维是指,在处理数学问题上,一而再,再而三的运用的思维模式。如果把数学当做知识去学习,那么大脑的负担太大,苦不堪言,痛不欲生。但如果把数学当做思维技能来练习,那么在期间大量的思维过程是重复的,熟能生巧。而且典型的数学思维过程并不多!这是最重要的!&/p&&p&那么典型的数学思维到底是什么?其实就是从概念的引入,到性质、定理、公式的推导和证明,以及基本例题的解决。这个过程用到思维过程是极少了。在高中数学里,仅仅是几十种的范围以内。&/p&&p&&b&那么,如果要突破数学,就必须掌握他的核心——数学思维。擒贼先擒王!&/b&&/p&&p&怎么擒获数学思维?非常简单,只有以下三点:&/p&&blockquote&&p&&b&(1)推导一切可以推导的;&/b&&/p&&p&&b&(2)证明一切可以证明的;&/b&&/p&&p&&b&(3)书上的例题全部独立做一遍;&/b&&/p&&/blockquote&&p&这三点是硬功夫!&/p&&figure&&img src=&/v2-58d4e3a147aa2a593dd72b_b.png& data-rawwidth=&793& data-rawheight=&7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3& data-original=&/v2-58d4e3a147aa2a593dd72b_r.png&&&/figure&&br&&p&当你做完这件事情之后,你会发现数学有其基本的结构。在所有的数学分支中,这种结构近乎是一模一样的。&/p&&p&&b&数学的思维结构是什么?&/b&&/p&&p&数学的思维结构是从问题引入定义,这个定义一般会对应着几何直观;然后定义又引入定义的性质,比如导数的性质,极限的性质等,另外,定义包含着运算,比如导数,从导数的定义直接就可以推出运算法则。然后从定义和运算法则和性质,会推出一系列的定理,这些定理在各个复杂的数学情形中进行应用,乃至应用于其他的领域,包括物理学,经济学,生物学等等。&/p&&figure&&img src=&/v2-deaeffaeb01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v2-deaeffaeb01_r.jpg&&&/figure&&p&这里关键在于所有的数学分支都是这么同样的一个结构,几乎是完全相同的。数学的所有分支都是这样一个同样的结构。&/p&&p&如果我们把数学的本质当做思维技能来看待,我们立即能回答很多问题。比如说为什么平时做题不错,而考试成绩却不佳,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把数学仅仅当做知识来学,因为考试的时候,就它不会考同样的题目。题型还会变动,我们的记忆是会波动的,如果我们着眼于这个思维技能,我们就会发现,技能比知识的记忆要稳定得多,技能比知识的记忆要快得多,技能往往是一种自动化的东西,而知识需要想半天。&/p&&p&&b&可能很多人仍然不理解:数学知识和数学的思维技能究竟有什么差别?&/b&&/p&&p&举一个例子,看过一万遍钢琴谱的人会弹钢琴吗?甚至弹过一万遍1234567的人,能弹好曲子吗?显然不一定啊。所以当我们去学数学的时候,我们看许多遍书,不一定有效。看许多遍视频,也不一定有效,即便是练过许多题目,也不一定有效,因为这么做的人多了,考的成绩不理想的。这么做的人,考的成绩不理想的人,比比皆是。&/p&&figure&&img src=&/v2-b5c4b528b1b414f1d9953c3dedfc7422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v2-b5c4b528b1b414f1d9953c3dedfc7422_r.jpg&&&/figure&&br&&p&那么什么才是核心?什么才是关键?&/p&&p&最核心的是训练数学的思维。当我们看书的时候,当我们看视频的时候,当我们练习题目的时候,如果我们关注的是如何训练自己的数学思维,这样才会产生效果。这种训练会训练出一种思维技能,数学的思维技能,而这种技能是贯穿于数学的所有分支,所有部分的。&/p&&figure&&img src=&/v2-b7b7ad6fa3e0af565f8e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v2-b7b7ad6fa3e0af565f8e_r.jpg&&&/figure&&p&这种技能甚至还可以迁移到其他领域,如果我们把数学看作思维技能的话,立刻可以理解为什么数学成绩很突出的人,反而不去记很多东西?就像一位师弟,在黑板上出一道积分的题目,我们来出题,我们在那讨论,他站在那30秒钟直接报了个答案。他就是这种类型的人,他不会记很多的数学知识,但他却能迅速解题。为什么?因为他们必要的时候可以推导出来,把公式推导出来,这些知识在他们大脑中是一个有机的记忆,甚至是自动化的。&/p&&p&掌握数学思维的同时,你对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命题、定理、公式,都有了全新的感觉。因为你只需要记忆很少的基本概念、基本逻辑,就可以推导出大部分内容。记忆没有负担。&/p&&p&但是对于许多概念、性质的分类。你仍然需要将他们有序化。这时候,画一些框图、思维导图,是很有用的。你可以把这些内容,记录到进步本上。不同的阶段,你会不断完善它们,不断画出新版本。&/p&&figure&&img src=&/v2-99a4cb4df250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v2-99a4cb4df250_r.jpg&&&/figure&&figure&&img src=&/v2-6b8ecbd85e12a1b_b.png& data-rawwidth=&1056&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56& data-original=&/v2-6b8ecbd85e12a1b_r.png&&&/figure&&br&&br&做了上述工作,数学的知识和思维技能技术就很牢固了。然后可以在上面建大厦了。那就是快速准确的解题!&br&&br&&p&3.&b&用进步本攻克数学解题技巧&/b&&/p&&p&掌握了数学思维还不够,还要大量掌握做题技巧。做题技巧、解题方法,最大的特点是,它们是有限的!!!题型再多,是有限的!方法再多,也是有限的!&/p&&p&基本概念清晰,数学思维清晰的基础上,你只需要做一件事:长驱直入,开疆扩土!&/p&&p&把每一种题型穷尽。把一种题型对应的解题方法,穷尽。&/p&&p&这里进步本就发挥关键作用了。&/p&&blockquote&&p&&b&“阵地战”&/b&——按章节的顺序总结各种基本类型题的解法:高考不但考察基础知识,而且还考察一些解题方法,这些方法中,大部分都是很基本的,因此要牢固掌握这些方法。因此,要准备一个类型题笔记本,将那些自己现在还不熟悉的基本方法,按照章节地系统地总结整理。参考自己的错题本,课程笔记,和一、两本参考书。&/p&&p&&b&“歼灭战”&/b&——把以往做错的还有不会做的题目消灭掉:错题不但要重新作一遍,而且要作深入分析,找出错误原因,并总结出警示——即怎样才能防止此类错误的再出现(比如,要细心,比如指出这一知识点的要点,比如指出某一个方法的要点等)。我们的错误有三类原因:第一,不够耐心、细心;第二,对知识体系掌握的不够全面、深入;第三,基本的解题方法不够熟练。&/p&&p&&b&查缺补漏:&/b&这时候会作大量的模拟题,从而找到自己的弱点。“运动战,游击战”——查缺补漏,逐个击破:从错误所属知识范围,判断自己的弱点,并逐个击破。比如发现在数学上,三角函数的部分错误率比较高,则集中时间(比如两三天之内的数学学习时间全部用在三角函数上)学习、巩固基础知识,并作题目以检验自己的熟练程度。集中时间、经历,就是集中兵力。没有固定的作战线,凡是我们的弱点就是我们的战线。 这一过程积累的成果错题本可以吸收到类型题笔记本里。&/p&&p&&b&一方面,通过作模拟题&/b&,&b&巩固上面两阶段的成果&/b&,在这上面应该保持大量精力。但如果前两阶段顺利,我们便有能力分出一部分时间来钻研“难题”,这些难题是“制高点”。&/p&&p&战术:分专题,将自己不会作的题目分类,总结各种题型的各种解体方法、解题技巧。继而不断扩大战果,寻找新的难点,逐个击破。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每科接近150分(如果满分是150)。&/p&&/blockquote&&p&4.&b&收获&/b&&/p&&p&自从我用进步本的方法之后,不但解决了焦虑的问题,而且,成绩直线上升。随后是指数上升。数学成绩也是如此。&/p&&p&我高考的数学分数时137分。虽然并不很高,但我以全市第一名,省第三名的成绩进入北京大学。&/p&&p&高考是在自信、乐观、平和的心境中度过的。直到考前一天,我的数学,一方面巩固进步本上的内容,确认没有问题之后,我仍然继续开疆扩土。如果再给我一个月的时间,我相信,我的高考数学能够接近满分。&/p&&p&总结起来,高中数学的突破办法,有如下三个步骤:&/p&&blockquote&&p&&b&(1)掌握数学思维:推导一切可以推导的,证明一切可以证明的,独立作出书上所有的例题。&/b&&/p&&p&&b&(2)梳理数学知识:用框架图、思维导图的方式,让数学知识在大脑中高度有序化,随时快速调用。&/b&&/p&&p&&b&(3)用进步本穷尽题型和解题技巧:长驱直入,开疆扩土。&/b&&/p&&/blockquote&&p&这三个步骤是按照优先次序排列的。在同一时期可以并行使用。在不同的阶段,侧重点不同。越到后期,后面的内容所占的比例越大。&/p&&p&希望这篇回答,对你有用。&/p&&br&&p&&b&本文评论区:&/b&&/p&&br&&a class=&internal& href=&/people/frank-li-72-1&&Frank li&/a&2 ()&br&&blockquote&答主说的太有道理了。以前我高中时候也是三角函数最差,公式总记不住。突击学习后,一天做某个证明题时,思路走偏了,几乎把所有三角函数公式都试了一遍,反复变形,写了两页纸的证明过程,最后才做出来。事后一看,标准答案只有七八行,我一开始用了另外一个公式,后面的过程全是从a公式出发推导b公式。但是就这次之后,我对三角函数公式有了一种“迷之自信”,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做错过任何三角函数题目。&/blockquote&&br&&p&&b&==核聚相关文章===&/b&&/p&&ol&&li&&a href=&/p/?refer=hejupai& class=&internal&&逆袭利器:自强学习法和进步本 —核聚专栏文章&/a&&br&&/li&&li&&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努力就可以上清华北大吗?如果可以,怎样做?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a&&br&&/li&&li&&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怎样才能从英语很糟糕的人变成英语很厉害的人?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a&&br&&/li&&li&&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你在高三用了什么方法从而大幅度提高成绩?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a&&br&&/li&&li&&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哪些因素导致了高考竞争中的劣势?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a&&br&&/li&&li&&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在学习高中语文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好的经验可以分享?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a&&br&&/li&&li&&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排名在前 1% 的高中生是靠天赋还是靠努力? - 核聚的回答 -知乎&/a&&br&&/li&&li&&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距离高考还有 144 天,生物和化学这类「文科性质的理科」如何正确提分?&/a&&br&&/li&&li&&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怎样练就一颗强大的心态,能做到考试不紧张?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a&&br&&/li&&li&&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怎么治疗考试综合症(考前失眠)?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a&&br&&/li&&li&&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高一想要开始认真学习 从现在开始怎么做才能高考取得好成绩?(文科方向)?&/a&&br&&/li&&li&&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高考有多残酷? - 核聚的回答 - 知乎&/a&&br&&/li&&/ol&&br&知乎专栏:&a href=&/hejupai& class=&internal&&核聚&/a&&br&微信订阅号:核聚(hejupai)
高二下学期有一次数学考试,我只考了70多分。这个成绩让我焦虑万分。这意味着,我的大学梦想就要化为泡影。不久以后,我发现了高中数学的秘密,见下图....后面我会对这张图做详细说明。继续说实际经历.....在所有的科目里,唯独数学是不及格的。这件事儿让…
高二的孩子都开始学微积分了?现在的小孩子,真是不得了。我大学是数学专业的。作为学渣,在怎么学习微积分这个问题上,我没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倒是有一些,在这里分享一下。&br&&br& 首先要弄清楚一件事:&br&&br&&b& 学习初等数学,要先理解书上的理论,再开始刷题。刷题的目的,是掌握各种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以及做题速度。&br&&br& 学习高等数学,把书本上的内容看一遍之后,就要开始带着尚未理解的理论刷题。刷题的目的,就是理解书上的理论。
&/b&&br&&br&我们平常所讲的学习,其实有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狭义上的学习,这个环节是理解书本上的概念和理论。第二个环节是研究,这个环节是在已有理论的基础上拓展提高,举一反三。&br&&br&我们在高中里学习初等数学的时候,在”学习“上花的时间极少,我们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研究上。初等数学里的理论,相对简单,绝大部分人仅仅通过看书,就能理解。我们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了书本之外的理论和技巧上。以数列为例,课本上这部分内容仅仅给出了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以及推导过程,而我们做题的时候,却需要使用大量的课本上没有给出的技巧,比如迭代法、递推法等等。这些其实已经不是狭义上的学习,这已经属于研究了,只不过我们不是自主完成的,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的。&br&&br&高等数学则不然。高等数学的理论,要么证明过程特别复杂,难以重复;要么理论本身特别抽象,难以理解。前者还好,我们自己无法证明,大不了死记硬背下来,而后者就很麻烦了:连理论都没理解,如何通过做题举一反三、拓展提高?连”学习“都没搞定,如何研究?这应该是刚接触高等数学的人普遍遇到的问题。其实,&b&学习高等数学,要学会在”学习“这个环节上下功夫,不要像学习初等数学那样,跳过”学习“过程,一上来就玩研究&/b&。那么,应该怎么”学习“?答案很简单:刷题。带着尚未完全理解甚至完全不理解的理论刷题,在刷题的过程中逐步理解、掌握这些理论,这就是学习高等数学的正确步骤。至于研究?嗯,别着急,先把”学习“做好再说。事实上,至少在本科阶段,正常学生是没有办法做研究的。高等数学的知识体系是几百上千年来无数智者花费毕生心血刻苦钻研的成果,它的内容是如此之多,如此之艰深,岂是我等小辈在短短数年间就能深刻理解的?初窥门径的本科生,能把”学习“这个环节做好,就已经相当不容易了。&br&&br&回忆一下,高中数学教材里,有没有证明过程超过两页纸的定理?好像没有。而高等数学则不然。举个极端一点的例子,费马大定理的证明过程,有130页。陈景润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一个引理据说用了两麻袋纸。高等数学的许多理论,是跳跃式的,跨度比较大。我们学习初等数学的知识是从1到2再到3...一直到n的过程。而高等数学教材里,经常出现断层,比如从5一下跳到40(举例仅仅为了方便理解),中间的35个知识全部略过了。&br&&br&在高等数学里,很多理论的证明过程本身就是一门学科。比如,在证明”五次以及高于五次的方程不存在通解“这个定理的过程中,产生了群论;在解决”哥德堡七桥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了拓扑学(图论)。假如数学的某个分支的当前理论进度是50,而某个猜想位于70的位置上,要想证明这个猜想,就得把50-70之间的理论空白弥补掉,这段空白如果很大,就能形成一门学科。这是数学发展史上经常出现的现象。&br&&br&我们学习高等数学的时候,其实也会遇到类似的现象。这种现象在非数学专业的高数教材里经常出现。这时候,我们往往无法重复这些理论的证明过程,只能理解理论本身。这是我前面讲的第一种困难,即”证明过程无法重复“。其实克服这个困难相对容易一些,只要忍住自己怀疑的冲动就行。关键的还是第二个困难,即”理论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数学专业的教材比较严密,常见的情况是为了给出一个定理的证明,要先给出并证明若干引理,再用这些引理证明那个定理。这个过程往往比较长,那些引理本身就不那么容易理解,用这些不容易理解的引理证明的定理则更抽象,更难以理解。克服这个困难,别无他法,只有老老实实的带着尚未理解的理论刷题,边刷边思考,最终理解理论。当然,这个过程中,思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像题主这种学生,容易犯的错误往往是思考过度,动手不足。毕竟,以前都是通过简单的思考来理解概念和理论的,刷题的作用是拓展提高。通过刷题来理解理论,这是头一回遇到。&b&刷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刷则殆&/b&。后一句比前一句重要,切记。&br&&br&还有一点很重要:遇到暂时无法理解的概念或理论,要绕过去。也许是高中上的时间太长,长时间不接触新知识,长时间呆在舒适区里,我刚上大学的时候犯了严重的错误——钻牛角尖。具体表现就是,喜欢跟难以理解的理论死磕到底,决不妥协。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br&&br&我想起了今年春节在家贴对联的时候的一点小感悟。贴对联的时候,要把旧对联撕下来。旧对联总是有些部分粘的很牢,有些部分完全没有粘住。往下撕对联的时候,正确做法应该是先把没有粘住的部分撕下来,然后再把粘的不太牢固的部分撕下来,最后再把粘的很牢的部分一点一点的往下撕。假如,你想一下把整个对联完整的揭下来,你可能要多花许多时间,而且也未必能做到。&br&&br&学习也是这样。我们应该先把相对容易理解的知识掌握起来,把难啃的硬骨头留在最后去啃。知识并不是线状的,而是面状的。这个面上的某块区域无法理解的时候,应该把周围的部分先搞定,然后一点一点地蚕食,最终把硬骨头啃下来(我党用的农村包围城市貌似也是这招)。如果你想把所有知识点所有理论一次搞定,就好比把整个旧对联从墙上一下子完整地揭下来,这是个几乎无法完成的任务。&br&&br&-----------------更新-----------------&br&&br&刚接触高等数学的时候,大家普遍觉得高等数学难学,这是很正常的事情。&b&这种困难,来源于知识体系的跃迁&/b&。不同的知识体系需要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当知识体系跃迁发生时,需要我们快速掌握适应新的知识体系的思维方式,用新的思维方式学习、思考。&br&&br&就数学而言,上一次知识体系的跃迁发生在初一的时候。我们小学时代学习的数学,严格来讲并不是数学,只能叫“算术”。我们真正接触数学,是在初中。从“算术”到“数学”,这是第一次知识体系跃迁。初中时代,我们经常见到这种现象:很多小学数学成绩不错的人,到了初中突然学不懂数学了,成绩一落千丈。这就是知识体系的跃迁造成的困难,很多人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新的知识体系,无法快速找到一套适应新的知识体系的学习方法。这些人常犯的错误就是习惯用原有知识体系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而没有刻意培养一套全新的、适应新的知识体系的思维方式。比如,小学数学里,无论简单的计算题,还是稍微复杂一点的应用题,都非常直观,所有的计算过程都是具体的数字和加减乘除等运算符号,这些数字都具有明确的含义,算式也十分直观。然而,初中数学就不是这样。在代数学里,算式不再是直观的、具有明确含义的数字,而是抽象的、不具备具体含义的字母,这会使得习惯了直观算术的人产生理解困难。如果坚持用算术的思维来思考代数问题,这个困难是无解的。唯一的办法,就是适应这种抽象的、具备一般性的知识体系,培养抽象性、一般性思维,&b&让原来的问题不成为问题&/b&。&br&&br&从初等数学到高等数学,又是一次知识体系的跃迁。这次跃迁跟以前那次没有本质上的不同,甚至跨越幅度更小一些。我前面所讲的一些具体学习方法,是“术”的层面。在“道”的层面,我们要做的,仍然与上一次一样,那就是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让原来的问题不成为问题。&br&&br&说来惭愧,我是这两次知识体系跃迁中不折不扣的失败者。第一次跃迁的失败,导致我整个中学时代数学成绩都比较差。因为本身有点小聪明,骄傲的我坚决不肯用正确的方式学习数学。而那些正确的学习方式,是被无数人无数次证明有效的。狂傲的代价是惨重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两次高考,数学分别是80分和90分(满分150)。这时候的我,终于低下了头,老老实实的用我不屑但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学习。当然,回报是丰厚的,第三次高考,虽然某道大题出现了不小的失误,但是仍然斩获135分。&br&&br&大学伊始,刚刚适应第一次知识体系跃迁的我,马上遭遇了第二次知识体系跃迁。我很快感受到了这种跃迁,但是骄傲的我不愿意放弃那套刚刚摸索出来的、曾经在不久前为我带来荣耀的学习方式,不愿意把原有的一切归零、以空灵的心态拥抱新的知识体系。这次的我没有上一次那么幸运,因为残酷的现实没有给我足够的时间让我像上一次那样悠哉悠哉的走下去。结局是略凄惨的,整个大学期间挂科无算,外加三次考研失败。最终我不得不离开了那个梦想了许多年的世界。&br&&br&进化论里有这样一句话:&b&“最大的失败莫过于成功。”&/b&身处“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的世界,对昔日荣光的缅怀,是前进的路上最大的绊脚石。具备归零意识,始终保持空杯心态,敏锐的捕捉环境的变化,在最短的时间内调整自己的思考和行为方式来适应变化,方能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中,立于不败。不仅是学习,任何事情,都是这样。&br&&br&最后推荐一篇大牛的回答:
&a class=&internal& href=&/question//answer/&&无法理解高等数学怎么办? - 曾加的回答&/a&
高二的孩子都开始学微积分了?现在的小孩子,真是不得了。我大学是数学专业的。作为学渣,在怎么学习微积分这个问题上,我没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倒是有一些,在这里分享一下。 首先要弄清楚一件事:
学习初等数学,要先理解书上的理论,再开始刷…
我来给个方法论回答&br&我试过无数方法,解决学不下去的问题。&br&先整理几个失败的方法:&br&1,学不下去就不学:喝茶,喝咖啡,静坐,冥想,听音乐,网上看各种励志鸡汤,制定学习计划。通通无效。冥想半天睡着了,喝着咖啡就开始吃零食了;听听音乐就顺便看了个电影,看着励志鸡汤就顺路看上了知乎。。。结果是一天一天又一天,继续荒废。&br&&br&2,能占用的时间都占用,剩下的学习。就是所谓的逆序时间管理。把玩的时间都安排好,剩下可怜的几个小时学习。可玩的事情太多啊!玩着玩着心就野了,更没法低头学习。&br&&br&3,什么都不干:关手机,断网线,坐在桌前先呆5分钟。结果要不是百无聊赖不知不觉又玩上了,要不就是睡着了,或者一个人静默的胡思乱想。&br&&br&4,先干点安静的事情:书法,画画,写日记。看窗外。我只能说,呵呵。人在拖延的时候,所有无聊的事情都拥有巨大的吸引力。我曾经静心练书法,然后练着练着,觉得笔不好,然后就上网shopping 买笔去了。。。看看窗外,看到一只猫,就出去抓猫去了。还顺路拎回家只小猫,于是接下来的N天都忙着养猫了。&br&&br&我是长期抗争,屡败屡战。把吃不到奶的劲都使出来了,浑身上下能用的不能用的全都动员了一圈,才培养了一个脆弱的支持体系,维护我少得可怜的意志力。&br&&br&&br&我有一个思想轨道论。人每一次的思想支配行为,都是在强化一条轨道。时间长了,要脱离轨道很难。天天在外头跑来跑去,就觉得家里呆不住。天天宅在家里,就懒得去外面。早起的人恒早起,都是这个原理。人的精神状态,学习状态,懒惰程度,全有自己的轨道。玩三消/扫雷/纸牌类简单游戏的时候,明明没啥瘾,甚至觉得有点无聊,可还是一局一局的玩下去,在那种时刻可以明显感受到”心流“ 在固定的轨道上涌动。”学不下去“的时候,就要给自己打破现有的懒散轨道,铺一条”学习“轨道。&br&&br&怎么”打破“现有轨道呢?分为环境和身体。环境包括:改变居住环境;改变学习环境;参加学习小组/课程;找学习伙伴,等等。身体包括:开始早起,开始运动,规律作息和三餐。尤其我想强调一下 运动对激发精神活力的作用。跑吧,小伙伴们。效果立竿见影。我自己有强烈的感觉,当成天宅在家里的时候,身体的状态是懒散的,内敛的,肢体不会大舒大展,精神也是懒散的,专注细节的。跑起来之后,肢体舒展,环境改变,精神也被激活。瑜伽,跳操,仰卧起坐之类固定在某地的运动都不行。&br&&br&现有懒散的轨道打破之后,就要给自己铺设一条 学习的轨道。这个过程挺难的。如果思想是河流,它已经在我们惰性的河床上流了太久。现在我们把它带到学习的平原上,刚开始只能徒劳的浅浅划下痕迹,很容易散漫,很容易惯性的又回到原来。这时候就要用意志力给自己设限,约束河流往学习的方向走。我用的是纸笔。字很烂,就是给大家一个参考:&br&&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1888& data-rawwidth=&2414& src=&/9ad5bedc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14& data-original=&/9ad5bedca_r.jpg&&&/figure&&br&高亮区是我对时间的记录。几点几分,接下来的时间我打算干什么。几点几分结束。用了多少时间。这可以约束自己的思想,也可以激发思维的主动性:接下来5分钟我要做某某事。我用这个方法一直监督自己的思想,防止出轨。&br&&br&还有一种学不下去的情况,就是思路卡住了,接下来遇到困难。通常的建议是暂停,干点别的事,再回来。可惜我要是干上别的事就回不来了。所以没办法,只能死磕:&br&&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1991& data-rawwidth=&2420& src=&/76d920effdedfc258f526e7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20& data-original=&/76d920effdedfc258f526e7_r.jpg&&&/figure&&br&我就是坐在那里,各种吐槽,各种画小人诅咒,各种抱怨。做大量的无用功。但是都用纸笔记下来--要是光用脑子想,很快就控制不住想玩了。我就是写写写,全是和学习有关的事情,然后在某一个点,突然灵光毕现,豁然开朗。&br&&br&所以总结一下,学不下去的时候怎么办?早起,好好吃饭。收拾屋子,重新摆放家具位置,拿书到图书馆去。图书馆学不下去的,换个位置。换到咖啡店去。换到教室去。下午出去跑圈。找个秒表,整个本,一分一秒的趴桌子上死磕。那种大学图书馆常见到的,拿张小桌布,抱个小水壶,听着音乐再啃个水果,真的不是学习啊同学。
我来给个方法论回答 我试过无数方法,解决学不下去的问题。 先整理几个失败的方法: 1,学不下去就不学:喝茶,喝咖啡,静坐,冥想,听音乐,网上看各种励志鸡汤,制定学习计划。通通无效。冥想半天睡着了,喝着咖啡就开始吃零食了;听听音乐就顺便看了个电…
我想起我读书经历
曾经初中不好好读书跟着一般混混瞎混然后被家长强迫复读一年初中
中考后考上了算差的高中
那个高中的本科率都是由体育生和艺术生带动的
纯文化考上本科的寥寥无几
这么说吧我们班全班第一也要补录才能到三本
因为我内心实在想考本科
于是家里人想尽办法帮我找了一个好学校
在那个学校由于某种原因导致我高考失败了 考了大专
于是我似乎有点认命了
但是当去大专的第一天我就打心底感到不服气
凭什么考两次都是大专
于是经过几个彻夜难眠的夜晚后
我决定退学
刚开始我家里人不答应
后面还是答应了
于是我在大专的所在城市找到了一个复读学校 在复读那一年很多次觉得很疲惫 读不进 于是我硬是给自己看各种鸡汤视频
有几次小测考差了 晚修后我会坐在操场旁盯着天空看半天 因为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但幸好我拼到最后 如愿以偿的考上了二本
我想起我朋友一句话“有时候意志力很重要。”
确实,虽然你环境很差。但是你真的要相信意志力。这个过程虽然很痛苦,但起码你在走上坡。加油!
我想起我读书经历 曾经初中不好好读书跟着一般混混瞎混然后被家长强迫复读一年初中 中考后考上了算差的高中 那个高中的本科率都是由体育生和艺术生带动的 纯文化考上本科的寥寥无几 这么说吧我们班全班第一也要补录才能到三本 因为我内心实在想考本科 于是…
我靠这对我来说是绝佳的学习环境啊!&br&没有晚自习,七点四十上课,多好!&br&&br&总结就是没人管我没人烦我!&br&学校就我一个人努力学习的话我会很开心!因为我最怕紧张的气氛,那会让我很焦虑。&br&&br&高中老师的作用其实是指明方向,因为他们了解高考。&br&看你说的情况,你们的老师其实是有基本教学能力,只是寒心了不想教,这是你的优势好吗,让他们看见你和那些妖艳贱货不一样,他们会围着你转的,毕竟是老师啊!&br&下课本来就该休息嘛,喝水上厕所活动筋骨换换空气,关键是课堂要紧张高效!&br&我不知道你是哪个省市,考哪种卷子?既然你上了最差的学校,说明你基础差?&br&不上晚自习简直是天赐良机!&br&赶紧把初中的补上啊!你现在回头看看初中那些东西很容易就懂了!&br&既然不上晚自习就自己把进度赶上其他学校啊!&br&家庭条件如何?好就请家教,或者买网课。家庭条件不够好,人缘如何?初中同学有关系还不错的学霸吗?有的话请教一下人家用的什么教辅和题库,请他把他们学校的测验卷给你复印来做。都不行的话,市面上畅销好用的资料你总知道一些吧,先开始学,再自己总结经验吧。&br&课本要认真看,例题要做懂,作业要跟进,学理科就好好刷题,学文科就好好把课本认真看 六 遍!文科一定把课本看六遍!不是让你一口气看,每天看一个章节这样。&br&如果不知道学习方向,不知道哪里要着重学,就去问老师!假如老师水平不够,或者不想理你,就看考纲,看你们本地五年来的高考卷,或者把自己的细节说清楚去请教知乎大神。&br&家里学不进去?家里安静舒适怎么学不进去呢?如果是经不住诱惑想玩,就把诱惑你的东西清出去,自己自制力不够,就请父母监督你。&br&保持学习环境的干净整洁,床上就是睡觉的地方,课桌就是学习的地方!&br&想玩就下楼跑两圈消耗精力,打游戏不如刷英美剧,无所事事不如和朋友打打球。&br&实在不想学的时候,睡觉比玩手机打游戏好,运动比玩手机打游戏好,看书比玩手机打游戏好,和自己的真心朋友一起玩比无所事事好。&br&由于早上上课晚,正好,好好伺候自己吃早餐,身体不好早上就多锻炼,身体好精力好那更是优势,晚上不要熬太晚,早上早点起来学习,天道酬勤,就算不能上太好的学校,总也有个不负辛勤的结果!你有大把自由时间就是你的优势!别觉得学校不管你你很可怜!你早该自己管自己了!&br&有目标或者偶像,就把能激励自己的东西刻在桌子上,贴在墙上,每天早上对着镜子喊:今天我要认真学习!喊到自己相信为止。晚上也要暗示自己:明天我要认真学习!&br&有假期就去几个重点大学参观参观,光是那些优美的环境就够吸引人了!&br&你要告诉自己,现在的自己,根本就不会玩,玩的东西也没什么好玩的,反正都要高考,反正现在也玩不安心,不如奋斗三年,而且你学校的学生都不爱学,那你更容易有自信心和优越感,学起来更有快感好么!心里想着,等到三年之后,看看我们境况如何,等到七年之后,又是怎样一番光景!&br&至于那些阳春白雪的三观,学习是一种享受啦,学习是人类的本能啦,学习是供奉自己的灵魂啦,学习是为国为家啦,你如果有个中二的灵魂,那就抱着类似的信念一往无前,你如果没有那种舍我其谁的中二豪情,那不如就用世俗的欲望刺激自己,先把成绩搞好了,再去思考那些人生哲学,毕竟思而不学则殆,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之前就不要为难自己,开开心心简简单单地奋斗吧。&br&&br&我身体不好,当初要是有你这么多自由时间可以休整调节说不定结果还好一些。&br&关于学习方法知乎上有不少,我不是学霸不敢妄言,自己总结一下开始学习吧。&br&&br&不必万事俱备,先迈出第一步,祝好!&br&&br&补充一下英语学习,你说听力老不放,我基本不听听力练习,当时大概二十个题错三个,不算学霸,不过估计比你的情况好一点?&br&你的发音准吗?读课文流利吗?&br&我建议你听课本磁带,把一个单元的单词发音搞定,然后听课文,听了之后不停地读,读流利,一定要模仿录音,每天读,大概半小时足矣。&br&我一天有空就基本在睡觉,还没时间读那么久,这是当初我一个考了北京重点的姐姐教我的方法,会读自然就会听了,而且还能无形中记住一些语法和固定搭配,比死练听力题要好,学起来也比较轻松。
我靠这对我来说是绝佳的学习环境啊! 没有晚自习,七点四十上课,多好! 总结就是没人管我没人烦我! 学校就我一个人努力学习的话我会很开心!因为我最怕紧张的气氛,那会让我很焦虑。 高中老师的作用其实是指明方向,因为他们了解高考。 看你说的情况,你…
题主看过来。某211在读博士现身说法。一看见题主描述的学校,我无比亲切以及鸡冻……简直怀疑题主上的是我的母校。&br&&br&
我的高中差不差?差。有多差?&br&
我们高考那年之前,全校,注意是全校,三年了,连一个能上二本分数线的人都没有。&br&&br&
我自小居住于某省省会。这个省最好的高中,实验班四十个人,号称有一半能进清北。全校一千多人,据说只有不到百分之十上不了一本线。而我们高中距离这个学校,直线距离不到四公里。顺便说下我们高中的方圆两千米内,还坐落了另外两个市重点高中。这意味着不用等到上大学,我们在高中阶段就已经提前领会了阶级的残酷。同样是一个小学或者一个初中毕业的学生,同样的家境,人家高中毕业清北留学,你毕业三本专科。一点不夸张。&br&
说了我们学校成绩差,学风自然也是好棒棒哦。早晨七点四十到校,例行抄完作业(全班抄的都是一两个人的版本,错一道就是全军覆没),上课铃响,开始倒头大睡。睡眼惺忪一抬头咦?数学老师怎么消失换政治老师了?管他呢,书都没带。哎十一点四十多铃响了,赶紧吃饭!吃完饭还可以去上会网……下午回来接着睡。哎呀一不小心四点半了,放学回家!顺带说一下,我们每周五下午是要大扫除的,因此扫除过后两点多就可以走……相当于每周休息两天半。&br&
后来我上大学之后,室友聊起高中的经历,我也跟着讲了一下我的高中。然而根本没有人信。即使不质疑,也能从眼神中看出“这个人装逼装得太过分了谁还不知道高中什么样子骗鬼吧假装自己不用学习天赋异禀就能上大学”&br&后来我就闭嘴了。说真的,换我我也不信。&br&
我们就这么愉快且没心没肺地玩了两年。后来我妈看不下去,暑假跟别人借了个已成年的身份证把我拖到某药厂去打工,流水线。每天都是机械地运动,没有人在意你的感受。累的不行,一天也只能挣三十块钱不到,打碎了药还要赔钱。我瘦,一大摞药又搬不动,之前跟班长卖萌撒娇都混过了,换了个班长以后处处针对我,动辄挑刺怒骂。&br&
然后我妈告诉我,考不上大学,以后只能过这种日子。&br&
EXM?我家是个传统知识分子家庭,我爸妈都是老师,但是他们管我这方面显然是不合格的。我妈是中学数学教师,她带的学生中考满分一百二,九十分都算低分,但我考了多少呢,六十四。可见我家的家庭教育真的是个悲剧。&br&
但是就这句话和这个暑假的所有经历让我清醒过来。高二暑假前还在忙着考试抄答案以便蒙混过关的我,高三开学的时候就开始努力学习了。&br&
好在文科努努力,即使之前不好好学习,总是有办法弥补的。我白天仍然像以前一样睡觉,但是那是因为晚上开夜车开得太晚。每天一大杯一大杯咖啡灌下去,人都变苦了。&br&
数学我妈请了一个亲戚家985的姐姐给我补习。都高三了。高三了!!四个象限分别是什么意思我还不懂。一模我考了三百多分。数学三十多。英语七十多。&br&
好吧这不是一个特别励志的故事。我虽然自恃不笨,但别人三年的努力和我一年的努力比起来,我完全不足一提,所以我最后只上了一个很不怎么样的二本,但是这已经创造了我们学校的历史。&br&
一路考研考博,过程也很辛酸,但是再心酸不过当年全市最差中学垫底时的尴尬。讲真,当年我们班所有人都是绝望的,没人完全丧失上进心,只不过是看不到希望的破罐子破摔而已。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一直激励自己,连这样的窘境都能走出来,其他的算什么呢?&br&
不知道题主今年高几。但是我想告诉题主的是,只要现在开始努力,一切都不晚。你觉得周围经常有人会嘲笑你,那太正常不过了,人总是会嘲笑异类,不论你正确与否。&br&
我高三之前在后排坐的时候,也一样和大家一起嘲笑前排几个喜欢学习的同学,比如你居然学习还学得这么认真什么的,讲道理这当然是错的,但当时大家也并没有什么恶意,只是一种调侃,觉得学习也没用……难不成你认真学习我们除了嘲笑,还能吃了你不成?&br&
高考前一个星期,闷热闷热透不过气。全班只有最后排靠窗子一个座位吹着凉风是最凉快的,上自习的时候大家都争着去坐,因为舒服。我尤其喜欢坐在那里算题,觉得思路都会清晰很多。那个座位前几天还是谁抢到算谁的,后来居然没人抢了,只有我一个人去坐,而且即使我起身把我的东西拿走,也没人去了。&br&
我特别奇怪,简直要以为他们嫌弃我,就去问几个平时特别喜欢坐那里的同学,你们怎么不坐了?得到的答案空前一致:给你留着的,好好学习呀。附加一张真诚脸。&br&
那个时候我感动得要死。我二模三模虽然成绩不算太好,但是也是有希望上一个还可以的学校的。平时大家互相调侃嘲笑,到了关键时刻,才能看出同学的友情不在于一朝一夕。&br&
最幸运之处,也在于我们的班主任从来没有放弃过我们。即使到最后,她也一直没有放弃过我们班任何一个同学,每一个人她都苦口婆心地谈话,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个人情况,量身制订复习计划,无论成绩好坏,家庭状况如何,一视同仁。她一直说我们都是聪明的孩子,一切皆有可能,一直给我们讲各种励志的事迹,让我们不要丧失希望。最后我们班整体,考得都比上一届高很多很多。到了现在,大家过得都还不错,即使没有大富大贵,但也稳定小康,没辜负当年老师对我们的期望。&br&
所以题主即使全世界都放弃了你,请你不要放弃你自己。说难听的,现在这个年纪,鸡汤想喝多少喝多少,喝多了也不会发胖。但是反鸡汤这种丧病文化在这个时间段是有毒的,它会让你丧失奋斗的动力,从而彻底把你拖入堕落的深渊。一念即佛,一念即魔。祝好。&br&&br&——————————————————分割线&br&&br&
看到很多人感谢我的回答,一时间有些百感交集。如果有同学能从我的回答中汲取哪怕一点点力量,那么我这么多年的摸爬滚打累积出的经验,也算是有意义了吧。 &br&
再讲一段当时对我很有触动的话,是高考前半年多我们班主任对我们讲过的。据说是老师认识的一个大神,过一个什么非常难的考试。(具体考什么我已经忘了)然而他零基础自学,又为形势所逼,发誓非要过不可。于是这个大神拿着书爬上他家阁楼,每天除了背书就是背书,几乎足不出户。四个月。据班主任绘声绘色地描述,那位大神后来背资料背的“头皮都麻了”,站起来都晕头转向的。然而量变引起质变,四个月成功高分通过考试。&br&
班主任给我们讲的时候,重点倒不在人家的高分上。她是这么说的:“人家背得头皮都麻了,我问一下在座的各位,长这么大,有谁有过这么用功的时候?谁能体会到学习学的头皮发麻是什么样的感觉?”&br&
我不知道大家怎么样,反正我是绝对没体会过。那个时候我突然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对呀,都说没有希望,但是我也没有用功过呀。如果我也真的跟人家一样如此努力,那么失败了我也不说什么,但是我压根没有奋斗过,谈何放弃?我从来就没有真正开始过啊!
所以高考前几个月我背书背到想吐。高三七点放学,回家面前摆了六摞书,每一个小时复习一科,困了就倒在床上咪一会儿,定一个10分钟的闹铃,铃响了就继续爬起来看。一个人真的全神贯注在某一件事情上的时候,意志力和效率都是很可怕的。那段时间基本没在半夜一点前睡过觉,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背书背得头晕目眩头皮发麻,顺带还体验了一把头痛欲裂,因为用脑过度,效率降低。但是成果很显著,文综满分三百,我基本上能提升到二百四左右(高二下学期还是政史都只有五十分的水平,地理三十分,因为什么都不会),英语也从之前的六七十分升到百分以上,拼命地背单词做阅读听听力。这个时候对学习已经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学习越好,越喜欢学习,因为已经从自己的进步中获得了成就感和乐趣。 &br&&br&
不逼自己一把,怎么会知道自己有多优秀?&br&&br&(ps:这种方法效率高但无法持久,弦绷得太紧容易断。我是时间实在来不及不得不这么做,但是如果有条件,最好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但是论到用功,古今同理。)&br&
另外,作为同样普通高中出来的孩子,传授一点经验。全班只有自己学习,不被孤立的秘籍是什么?学的时候拼命学,和大家一起玩的时候也不要落后呀。用功是自己的事情,默默地低调就好,不要给别人一种你们都是渣渣,只有我爱学习的错觉~&br&如果老师很优秀,上课的时候要集中注意力跟好,但是考虑到如果老师照顾大部分同学的水平,讲的东西简单的要命你已经都会了的的时候,请默默向前自学,敲黑板:自学太重要!!!自学太重要!!!不要浪费自己时间,楼下有几个答案非常好,比我说的要详细的多,可以照着参考,不会的自习时单独找老师问,如果你是求知欲强的,老师会愿意单独给你开小课。最重要的是,上课的时候请不要打扰正在睡觉的同学,这年头大家睡眠不足,起床气都很严重的好不啦(手动鬼脸)
题主看过来。某211在读博士现身说法。一看见题主描述的学校,我无比亲切以及鸡冻……简直怀疑题主上的是我的母校。 我的高中差不差?差。有多差? 我们高考那年之前,全校,注意是全校,三年了,连一个能上二本分数线的人都没有。 我自小居住于某省省会。这…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338 人关注
190 条内容
242 条内容
8576 人关注
669 条内容
7445 人关注
2218 条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11大学最差的学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