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出去小朋友户外运动照片,和朋友一起游泳、越野什么的,所以想换一只小朋友户外运动照片手表,有合适推荐么?

 对于喜爱滑雪、登山、划艇等等乐于置身于危险的户外运动的人来说,户外手表是这类人群的最佳选择,从诸多方面来讲,都具有其他手表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什么是户外手表
  户外手表是人们可以在各项运动中佩戴,并具备一种或几种专业运动所需要的功能。它可以在你运动过程中对环境提供详细数据,对运动者而言具有辅助指导的意义,更确切地说,户外手表已经不单纯是一块表,更像是一个高科技仪器。
  与普通手表相比,户外手表除了防水、防震、防撞击、防摩擦外,还有气压预测、高度、心律、指南针四个强大的功能,另外,其他的增值功能还可能具备潮汐图显示、电脑操作、GPS等新兴功能。目前流行的户外手表的材料有优质不锈钢、钛合金、铝合金、橡胶、碳化纤维、陶瓷合金等,选择不同的材质能够彰显使用者独特的个性。
  如何选择户外手表
  第一类人群:希望拥有一只坚固实用、适合日常佩戴的户外手表
  最佳选择:休闲户外手表
  这类人群对表的附加功能没有过多需求,挑选一款具有基本户外特性也就是具有日期、照明、闹钟、防水、温度测量、罗盘等功能的全天候手表即可。当然如果具备时尚、坚固等优点就更好了,这些手表的重点在于外观精美、制作精良,对手表的耐用度有较高标准。
  功能特性:坚固的设计结构,防过敏铝合金外壳充分体现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并且拥有准确的电子罗盘、精确的高度计和气压计。宽阔的显示屏幕、大字号读数以及背景光让你在任何条件下依旧能够清晰读数。除此之外,耐用的天然水晶表盖加上黑色真皮防水表带更能凸显出稳重高贵的气质。
  第二类人群:爱好滑雪、登山等要求较高的户外活动者
  最佳选择:专业户外手表
  对于热衷于滑雪、登山、探险等户外活动的人群来说,对户外手表的要求也会较高,普通的几种功能远远达不到其真正的需求,因此选择具有温度计、气压计、高度计、计时器、电子背光、闹钟、资料存储、全自动月历、世界城市时间、太阳能等功能的户外手表是必要的。
户外运动手表的分类:
1.休闲户外运动手表
设计用于日常佩戴,比其它款式的户外运动手表功能差一些,具备时尚、结实、耐用等优点,其实就是旅游用的手表或者说是全天候手表。这些手表的重点在于外观好看,功能性比较低,大都使用不锈钢或皮革表带,不过这些手表仍有一定的耐用度。附加的功能包括:日期、星期,照明,闹铃,指针、数字显示和耐水性,有些甚至内建有潮汐数据。
2.专业户外运动手表
包括有高度、气压、温度、天气等功能,适用于滑雪、登山、徒步、探险等要求较高的户外活动,有些也具有心率监测器,则比较适用于健身爱好者,可以跑步、健身、自行车等用途。配备高度表功能的手表,可提供如手持式高度计般的高度测量。数字式高度表(如手表上的),感度甚至比模拟式高度表更好,它的高感度可提供使用者更准确的高度读数,但手表的高度读数也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有误差。这是因为手表的高度计是由气压换算而来,举例来说,如果你坐在一个房间内但有人打开了大门,手表高度计读数就可能发生变化。在登山时,手表高度表必需不断依已知海拔高度来校正,可以减少高度数的误差(通常约为百分之四到百分之五)。北斗授时手表和松拓手表均为此类手表,皆能很好的满足专业户外需求。
大部份具心率监视器的手表使用起来和一般的没二样。但是以它们的价位,你会发现它有众多的功能,包括日期、星期、照明、闹铃、秒表功能、卡路里计算器等,它们大部分是防水的。
3.多功能户外运动手表
这类手表功能繁多,似乎糅合上两款手表的功能于一体,是从事多样活动的人们最好的选择。不过太复杂的不一定会好,价格也是主要的一个因素。
这种耐用的手表很适合动态的生活方式,他们通常耐水性佳、耐磨,有耐用的表带,而且具有非常多的功能。
最适合:那些从事多种运动的人。
多功能手表的选择
基本特色:日期、星期显示、闹铃、照明、倒数定时器、分圈定时器等。
对于户外运动爱好者可以选择如内置式指南针的款式。
对于跑步和全能运动员可以选择一个大型显示屏和大按钮的款式以方便操作。
对于那些海上活动者可以选择有预先编程潮汐数据的手表。
不过个人觉得功能多也可能代表着操作复杂,而且有的功能也不实用,如果在显示上不容易判读也可能造成使用者的困扰。
最后,户外运动手表的功能多固然是好,但是如果没有那么多功能再户外也能过的很舒适。所以,我们不要再以户外运动手表的功能多少,只要它够坚固具有一般的功能就够了。
户外运动手表的选购
在选购户外运动手表时应坚持一个原则:只买合适的不买贵的。不必片面企求功能多,手表功能多可能代表着操作复杂,而且有的功能也不实用,而且功能多也往往价格也高,而应结合自己的实际应用相应购买,以免造成不必的浪费。
因此,你在购买户外运动手表时,需要考虑的是你购买运动表去做些什么。
1、适用于登山的运动表
运动表在登山运动中往往充当一种专业仪器的角色,而远非单纯指示时间的工具。选择适用于登山的运动表,首先在外观上就要求其拥有比较大的表盘。在广阔的环境里,很多配饰的体积都会出现相对缩小的视觉错觉,如果要达到原有的效果就应该适当放大表盘体积,以便于使用者阅读时间。其次,所选运动表的颜色也不宜太过鲜艳,毕竟高山密林里需要的是安全而不是时尚,过于鲜艳的色彩和登山设备搭配起来也会不太协调。表带最好是金属材质的,因为无论是牢固性还是持久性,金属都是最好的材料,而且在登山过程中让金属氧化的因素也并不多见。第三,登山时所需的运动表除了指北针定向、GPS以及微缩地图之外,还必须拥有“高程测速”功能。简单来说就是手表运用微缩地图和GPS来测量出山脉高度,然后根据人们的登山习惯预测出到达这个高度的大概时间,这样对于登山者计划路线和行程,将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适合登山的手表有:松拓手表,此品牌手表为2008年奥运圣火珠穆朗玛峰登顶专用腕表。
2、适用于公路骑行或是长跑的运动表
公路骑行或是长跑时不需要非常准确的方位定向性,而是需要对自己身体状态时刻了解,同时公路运动需要轻便的装备,因此运动表的表盘不需要太大,更要求质轻,因为无论是骑行还是长跑,对于手臂力量的平衡都非常讲究,同时金属表带或皮质表带会因为手臂运动而产生的汗水导致材质变异,而合成橡胶的表带就实用得多。
此外,适合公路运动的手表就更不需要很强的防水功能了,其实绝大多数运动表对于汗水的抵抗性都非常出色。不过为了运动员的身体,骑行者或长跑者的手表上,一定要装有心跳感知器和体温感知器,这样在这些要求毅力和耐力的运动中,才能更好的了解自己的体能状况,做到科学和安全。
3、适用于潜水的运动表
作为潜水运动中最不能缺少的装备之一,运动表的优劣有着足以挽救生命的分量。除了拥有准确精良的GPS、水位深度计和镭射照明灯之外,并不是在手表底盖上打上“WATERRESISTANT”或“WATERPROOF”字样的运动表就能带着潜入海底。3ATM(即3个大气压)的防水表,只能带着淋淋雨;5ATM的手表可以带着游泳;只有10ATM或者更高级别的防水手表才能从事水下工作。而且潜水的手表材质应该以水晶玻璃和碳素橡胶为主,以保证绝对的硬度并让人能够清晰地观察时间数据。Traser
P6504 为一款出色的防水表,防水深度达200米,不但有非凡的防水能力,而且是一款自发光的军用手表,亮度为普通夜光手表的100倍,且为永久光。
4、适用于高尔夫运动的运动表
新型的高尔夫运动手表有着“人球不分离”的特殊能力。它的GPS是与高尔夫球相关联的,无论什么时候,手表上的微缩地图都能够准确标明球手、球和球洞之间的位置和距离。同时,皮质的表带和时尚的外观,也会让人们在运动中感到格外的自在。
梅山致远自驾游、单车游、户外驴游基地
楼主邀你扫码
参与上面帖子讨论
发表于:13-01-08 23:33
估计价格不菲吧
致远单车,风雨同舟。单车致远,越骑越远
发表于:13-01-08 23:42
回复 第2楼 的 @1骑绝尘:
两、三千元左右
梅山致远自驾游、单车游、户外驴游基地
发表于:13-01-12 16:24
想买一款适合经常骑行和游泳,偶偶徒步爬山,价位两千五左右的。
发表于:13-01-12 21:24
以下是引用 第4楼 @风行美地 的话:
想买一款适合经常骑行和游泳,偶偶徒步爬山,价位两千五左右的。...
松拓或者卡西欧手表,淘宝约3000元左右,国外代购还要便宜些。
梅山致远自驾游、单车游、户外驴游基地
发表于:13-01-14 09:57
淘宝要当心,真货太少。。。
发表于:13-01-14 11:44
以下是引用 第6楼 @wacr 的话:
淘宝要当心,真货太少。。。...
有的户外表还造不出假货来。
梅山致远自驾游、单车游、户外驴游基地
发表于:15-08-15 10:22
今天户外手表卡西欧的在聚划算有活动,可以去看看
发表于:15-08-15 20:56
好像没有户外手表聚划算
梅山致远自驾游、单车游、户外驴游基地
发表于:15-08-15 22:03
&&[第3版 08-15 22:03]
纠结矛盾啊,我就平时徒个步,爬个山,骑个车,顺便游个泳,我不能买4块表吧?我看过了,适合我们的不多,只要有计步、海拔、马表、防水四种功能就够了!大版推荐个,日货不要!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
【敬请阅读】
亲爱的网友们,、有更新哦!
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特别是免除或者限制责任的条款、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条款。免除或者限制责任将以粗体标识,您应重点阅读。
【特别提示】
如您继续使用我们的服务,表示您已充分阅读、理解并接受《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全部内容。阅读《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过程中,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可向平台客服咨询。如您不同意《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任何条款,可立即停止使用服务。
南京西祠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我已阅读并同意、中的全部内容!&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ca88c7e6c3d5b9d43990dedd_b.jpg& data-rawwidth=&1208& data-rawheight=&7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8&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ca88c7e6c3d5b9d43990dedd_r.jpg&&&/figure&&i&(本文已获得原作者张诺娅授权原文装载)&/i&&p&日本人长沼在科罗拉多小径上给我上了重要的一课:如何处理徒步时的垃圾、清洗餐具、刷牙、甚至在野外上厕所。之前,我对“无痕徒步”几乎完全没有概念,甚至很少能做到“pack it in, pack it out”(带来什么,就带走什么)这样简单的准则。美国的自然资源的保护和人们先进的环保概念、极强的执行力产生了良性循环。我在这里看到了人们为后代做出的努力: 为了让我们的子孙能自由地穿梭于山林之间,引用干净的水源,呼吸纯净的空气,我们这一代人必须至真至诚、恪尽职守地遵循“无痕山林”的准则。&/p&&h2&“无痕山林”(Leave No Trace)起源 &/h2&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户外运动开始兴起,大批的爱好者进入森林公园野营。到了70年代,户外运动对自然和人文资源的破坏和冲击开始引起美国相关部门的重视。许多管理部分开始与专业人士、民间团体合作,一起教育民众户外游的环境保护观念。“无痕山林”理念正是在这个时期慢慢涌现。&br&在1982年,一位Custer国家森林的工作人员Tom Att与他的同事,开始发展“无痕山林”户外活动方案,此活动随即在林业署系统下逐渐传开。在1987年由美国林业署、国家公园署及土地管理局合作发行《无痕山林土地理论》「LeaveNo Trace Land Ethics」倡导手册,宣扬保护自然的精神,呼吁游客尊重自然。&br&&h2&“无痕山林”七原则&/h2&户外环保行为准则-leave no trace(走过不留痕),旨在引导我们在进行户外活动时保护自然并尽量降低自然环境的冲击。“无痕山林”七原则包括:&blockquote&&ul&&li&&strong&旅行前做好充分的计划与准备&/strong&&br&&/li&&li&&strong&在可承载的地表上旅行与野营&/strong&&br&&/li&&li&&strong&恰当的处理垃圾&/strong&&br&&/li&&li&&strong&将发现到属于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回归原状&/strong&&br&&/li&&li&&strong&降低营火对自然的影响&/strong&&br&&/li&&li&&strong&尊重野外生物&/strong&&/li&&/ul&&/blockquote&&strong&一、旅行前做好充分的计划与准备(&/strong&Plan ahead and prepare)&br&&strong&1、做好旅行计划的好处&/strong&缺少计划往往会导致野营者遇到危险,并可能引起对自然和文化资源的破坏。巡山员和公园工作人员可以讲出很多由于缺少计划或者计划不完善而引发的事故。而好的旅行计划可以确保整个旅行队伍和您个人的安全;最大可能的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增加出行前的信心;在旅行中学到更多的自然知识。&br&&strong&2、履行计划七点基本内容&/strong&a.确认并记录下此次旅行的目标和对它的期待。b.确认所有参与者(以及您自己)的出行能力,包括身体素质,野外生存基本技能等。c.根据以上两点制定旅行目的地。d.从地图,当地管理者,相关旅游网站和文学作品中了解旅行地点的情况。e.选择舒适,安全,环境友好型的装备。f.选择适合此行程的活动。g.旅行结束后想一想此行的收获,对下次旅行提供改进建议。&br&&strong&3、几点易被忽略的准备&/strong&a.查询当地气候。b.确认旅行地安全区域的范围。c.确认旅行地有无特殊安全法规和国家级保护动植物法规。d.想好旅行垃圾如何处理。e.制定徒步走的速度。&br&&strong&4、准备野营食品时三点考虑&/strong&a.减少旅行当中可能产生的垃圾,尽量购买简易包装的食品。b.选择分量轻能量大的食品,轻便的行囊会使旅途更方便。少带需用火加热后才能食用的食品,减少人为制造森林火灾的可能性。c.请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最适合您的旅行准备和计划。&br&&strong&二、在可承载的地表上旅行与野营(&/strong&Travel and camp on durablesurfaces)&br&&strong&1、基本观点&/strong&可承载的地表包括已修建的山路和野营地、岩石、碎石地、雪地、干草地或耐踩踏的植被上。如果在河岸地区扎营,确保距离河流区至少60米远。好的野营地是在山林里被发现的,而不是在山林中被人工建造的。尽量把野营地的面积控制在最小。尽量使用已修建的山路和野营地,不要随意修葺山路,避免影响更多的自然地。不要践踏山路两旁的植被。&br&&br&&strong&2、山路的使用&/strong&a.当有修建好的山路时野营热点地区往往已存在至少一条修建好的山路,便旅行者和家畜使用。尽管修建山路会对自然地有影响,但在野营热点地区却是非常有必要的。让所有旅行者沿着数量有限的已修建好的山路行走可以避免旅行者踩踏更多更广的土地。&br&一条设计完美的山路会避过生态脆弱地区,旅行者就不会靠近。沿着山路行走,旅行者便不会进入危险地带。即使出现危险情况,森林管理部门也可根据提供的山路位置迅速找到伤员。&br&旅行者休息时需让开山路。一行人如需要对话交流需保持较近的间距,避免大声说话对野生动物的干扰。&br& b.偏远地区,没有山路地区这种情况出现在偏远地区,未开发旅游地区,沙漠地区等。首先这种没有山路的地区是不被提倡的,它会很大程度的影响纯自然区域,从安全角度考虑也不是旅游者首选的地区。如旅行者受过良好的野外生存训练并对“无痕山林”原则有很清楚的认识,可适当选择偏远地区。&br&旅行者要在上面所说的可承受的地面类型上行走。冰面和雪地像一层暂时的保护层,保护其下面的植被,所以这也是可选择行走的。如是团队旅行,尽量使所有人分散前行,不要试图踩踏出一条新的山路,要让踩踏过的地方有机会恢复本状。沙漠中的水坑是非常宝贵的,旅行者不应在其中行走。&br&&br&&strong&3、野营地的选择&/strong&a.有专门野营地的地区或野营热点地区如旅游地有专门供游客野营的区域,请使用专门地区,并严格遵守野营地的有关条例。&br&当旅游地未设有专供野营的场所时,如是野营热点区,请尽量使用已有旅行者野营过的场地,避免开发新的土地搭建野营地。这种场地很容易寻找,如已缺失表层植物的地区。&br&有些地方是自然形成的植被缺乏区,如沙地、底盘岩地区,都是很好的野营地点,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对自然新的破坏。同时还要注意避开森林中的水源地,让野生动物有足够的通道到水源地饮水。避免野营地太过靠近山路,不仅影响其他旅行者的旅行也不能给自己足够的私密空间。&br&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寻找合适的野营地点,离开时请把野营地恢复到没有进入前的状态,可推荐将要来此地旅游的朋友使用同一个野营地。&br&b.没有野营区,纯自然的野外首先这种地区是不被提倡进行野营的。如到此种地区野营,要寻找那些自然形成的植被缺乏的地点。严格遵循以上提到的所有基本原则。如果多人在纯自然的野外驻营,要尽量把帐篷分散搭建,不要过于集中。并且最好每天都更换野营的地点。这样可以使得被踩踏的地区仍然具备自我修护的能力。&br&要注意用软地的鞋子在野营地内行走。设立野炊的地点要非常谨慎。临行前,要覆盖人为制造出来的痕迹,可以用落叶,地上的树枝覆盖。&br&&strong&三、恰当的处理垃圾(&/strong&Dispose of waste properly) &br&&strong&(一)垃圾处理&/strong&离开前仔细检查你宿营或者休息地点的周围,找到任何遗留的垃圾或食物。把所有的垃圾打包带走,包括厨余。&br&用20厘米深的猫洞来处理排泄物。猫洞地点应距离野营地、水源、步道至少60米远。完事后掩盖猫洞并尽量恢复原状,把厕纸和卫生巾打包带走。&br&洗漱或清洗餐具时,把水从溪流或湖泊取出,抬到200码的距离以外再进行。使用小量的清洗剂或肥皂。洗碗水要均匀泼洒到四周。&br&恰当的处理排泄物可以避免污染水源,避免影响到其他旅行者,减小疾病的传播,提高排泄物降解的速度。在大多数地区,正确的填埋法是最有效的达到以上目标的方式。&br&有些调查显示固体排泄物在有些区域的降解很慢,比如山石区,病菌有可能存活一年以上。所以在填埋时要确保远离水源,远离野营地和山路。还有一些特殊区域,固体排泄物是不可就地填埋的,需带离该区域填埋,如狭窄的河谷地带。旅游地的土地管理部门可能会对这些地区进行标示。&br&&strong&(二)猫洞地点的选择&/strong&1.远离水源,山路,野营地至少60米。2.选择一处旅行者不常经过的地方。3.如果野营会持续数天,或者野营人数较多,请分散猫洞的位置,不要集中。4.选择有很好的有机土壤的地点,使其可以快速降解。好的有机土壤往往颜色较深,可以感觉到土壤很富饶。沙漠地区很少有像森林地区的有机土壤,所以猫洞的尺寸不同于森林地区的。5.尽可能将猫洞挖到阳光照射的到的地方,太阳光的热量可以帮助排泄物降解。6.选择一处土壤不易被雨水冲刷到更大面积的地方,比如寻找一处周围都是平地的区域。&br&&strong&(三)挖猫洞&/strong&1.用小铲子挖深20厘米左右,宽10厘米左右的洞。2.如果是沙漠地区,因为没有足够的有机土壤帮助降解,也不用担心雨水的冲刷,所以猫洞的深度可以只为10厘米左右,便于有充足的阳光射入帮助降解。3.使用完毕后,需用自然界的有机物覆盖并掩藏起来。&br&&strong&(四)卫生纸的选用&/strong&1.在野外要选用无味,不含任何添加剂的卫生纸。2.符合以上条件的卫生纸可以填埋在猫洞内,或放在塑料袋中带回。3.天然的卫生纸也不妨一试,如植物的叶子。4.要注意在沙漠中不可以填埋卫生纸,必须全部带回,以免由于气候过热而引发火灾。&br&&strong&(五)女用卫生巾&/strong&不可填埋在野外,血液的气味可能会打扰到周边的野生动物。&br&&strong&(六)尿液&/strong&一般情况下,尿液不会对植被产生太大的影响。但其气味会骚扰或引来野生动物。所以最好的地点是岩石上,碎石地上,以减少气味。或可用容器先把尿液和水混合,然后再将其倾倒,这是一种很好的减少气味的方式。还要确定远离水源。&br&&strong&四、将发现到属于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回归原状(&/strong&Leave what you find)&br&1、减少对自然的改变当您离开一片区域时,请确保这片区域与您达到之前的状态是一样的。如果您将地上的落叶,树枝,碎石清理以便于野营,请您离开时把它们再覆盖到原来的位置。尽量不要在野外加工自然界的东西制造桌椅,简易房屋等。记住好的野营地是被发现的,不是被建造的。&br&在野营热点区,如发现前人建造的一圈点营火的石环,可以留下它。拆除它可能使得今后的野营者不得不寻找新的石块再建造一个,这样会对自然资源产生更大的影响。&br&2、避免伤害存活着的植物不要在有生命的树上钉钉子仅仅是为了悬挂一些物品。不要锯掉有生命的树的任何部分。不要将帐篷上的绳子缠绕在有生命的树上。在树上雕刻是完全不被允许的。&br&踩一点点野花看上去不会对整个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什么影响,但是如果每位游客都踩“一点点”,那么我们设想一下还会有多少野花可以幸存。请用拍照或绘画的形式带走它的美丽。有经验的野营者可以在野外辨别很多种可食用的植物,很乐意和朋友们一起来一餐野菜美味。但切不要将野菜拔光,更不可把稀有的植物作为盘中餐。&br&3、不可带走自然界的物体和文化遗物自然界里的很多东西都极其美丽与有趣,比如掉落的鹿角,石化的木头,彩色的石头等。它们的存在让整片旅游区赋有灵气。请留下它们让更多的旅行者可以感受自然的奇特。在很多国家的森林公园,带走任何自然界的物体都是不合法的,甚至是一支野花。&br&对于文化遗产也是同样的原则,绝不可带走任何古人留下的物品。旅行者在出发前应该确定此行不会进入人类学,考古学重点研究的区域。&br&&br&&strong&五、降低营火对自然的影响(&/strong&Minimize use and impact from fires)&br&如果要点营火请选择天然木柴较多的地方,不要选择天然木柴稀少或基本已被用光的地方,以及沙漠地区。真正的“无痕山林”营火是不会被发现有建设的痕迹的。在很多国家森林公园里,都有出售营火柴火的地方,请选择这种柴火,而不要从自然中获取天然柴燃烧。&br&1、营火选择&br&(1)已存在的点营火的石环最好的点营火的场地是在已存在的石环内。请把营火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计算好用火时间放入适量的柴火,要让柴火燃烧完全。用水扑灭营火,而不能用土,有时土不能完全熄灭火。&br&(2)土坡营火建设土坡营火首先确保所有取自自然的材料都不会对自然造成新的伤害。可先收集一些土壤,砂子,小碎石。倒下的树的树根部分会有很多松懈的土壤,那里是取材料的好地方。&br&在地上先铺一层塑料布或较大的垃圾袋,然后在中心用土散成一个小山丘,把山丘的顶端拍平,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上端平坦的土坡。土坡的厚度应在7-12厘米,这样可以隔绝热使其不会转到地表上。土坡下面的塑料布或垃圾袋是为了方便清理时把土坡的土壤还回原地。&br&&br&土坡上点燃营火。但要确定土坡的直径大于营火的直径,因为火焰可能会拼发到四周。在平坦的石头上或地表是某种易燃有机物质,如草地,干草堆,落叶较多地带,请选择土坡营火,以隔离火焰和地表。&br&(3)营火平底锅使用平底锅是另一种建营火的好选择。炒菜的平底锅或郊游时常用的烧烤炉都是效率很高而且比较便宜的建营火的工具。平底锅的边至少要有8厘米。它们应该被架在大块石头上或土壤上,防止烧焦地表上植被。&br&2、木柴和清理(1)树立着的树木不论它已死去还是仍然存活都是鸟类和昆虫的栖息地,所以不要从树立着的树木上取木柴。落叶也是鸟类和其它的动物的栖息地,为它们提供躲避的场所。落叶可以锁住水分,帮助提高土壤的质量。落叶降解后会变成新的养分被自然吸收,所以不要使用太多的落叶。(2)不可使用斧头或锯砍伐任何木材。干枯的落到地上的树枝很容易找到,也很容易燃烧,请用这类树枝作为木柴。用小块的树枝,它的直径不要超过一个成人的手腕,而且很容易用手折断的。(3)在野营地周围较大(4)把所有的木柴燃尽,变成白色的烟灰。戴上手套,碾磨小块未燃尽的木柴。将它们用水完全稀释,分散的撒在野营地周围较大的区域内。在河道附近的烟灰要带走处理,不可撒在河道周围。(5)清理土堆营火和平底锅营火时,请将从它处挪用的土壤归回原地(6)分散扔掉未用的木柴,让营火区域尽可能的接近自然状态。(7)垃圾不可在营火中燃烧&br&&br&3、营火安全使用营火和户外炉灶时,青少年必须要得到指导认真阅读户外炉灶的说明书用专门的容器盛放燃料要有人员在营火旁看守营地中所有可燃物质都要远离营火放置离开时要完全扑灭营火&br&&br&&strong&六、尊重野外生物(&/strong&Respect wild life)&br&在野外行走时,旅行者飞快的移动和制造的噪音会让野生动物觉得受到侵犯。请保持安静的匀速前进,不要追赶动物,不要给它们喂食,不要吓唬动物。(有一点例外,当您行进在熊常出没的地带,可制造一点点地声音,但不是为了要吓唬熊,只是为了让它们知道有访客到来,所以声音不要过大。)在极热或极冷的天气下,人类的打搅会影响动物抵制恶劣气候的能力。&br&不要触摸野生动物,不要试图接近它们,更不要将野生动物带回家。野生动物可能携带着狂犬病和其它疾病的细菌。生病或受伤的野生动物可能会进攻人类,无论您是被咬伤还是抓伤,都不得不去医院检查。&br&很多出于善意的抚摸或移动幼小的野生动物可能会造成它们被父母遗弃,由于它们身上的陌生的味道。所以如果您发现生病的或需要帮助的野生动物,请不要碰它们,您可通知当地的巡山员。&br&很多出于善意的抚摸或移动幼小的野生动物可能会造成它们被父母遗弃,由于它们身上的陌生的味道。所以如果您发现生病的或需要帮助的野生动物,请不要碰它们,您可通知当地的巡山员。&br& 要时刻提醒自己和同伴,观察野生动物时要和它们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在它们储存食物时要让它们感觉到足够的私密空间。请让人类的垃圾和食物远离这些动物。&br&要让野生动物有足够的空间到水源地饮水,并保证它们到水源地的途中不会被打扰。野营地的设立至少要远离水源地60米。&br&在沙漠中居住的动物往往夜间出来活动,所以沙漠中的旅行者要尽量避免在夜间使用水源。在水源稀少的贫瘠土地和沙漠上,旅行者要尽量减少自身和当地野生动物对生存资源的竞争。&br&清洗和处理排泄物的时候,要非常小心,以免污染环境或让野生动物和水生生物受到影响。要记住您是来访者,而它们才是森林的主人。&br&&strong&七、尊重其他旅行者的权益(&/strong&Beconsiderate of other visitors)&br&很多人到户外是来欣赏自然的。但嘈杂的噪音,乱跑的宠物,被破坏的环境会让旅行者赏析自然的心情大打折扣。所以,请在旅途中保持较低的嗓音,如您携带了收音机、CD机等音像设备请使用耳机。在需要和队友交流时,尽量压低声音说话。带着谦逊的态度在自然中行走,当遇到其他的旅行者时要友善。请保持宁静的心境,静静地欣赏自然的美景。人数少的队伍会更容易做到以上几点。&br&如希望旅游地有更大的活动空间,请避开旅游高峰期出行。集体旅行或骑家畜旅行时,切不要占据整个山路,请靠一边前行。请小声和骑在马上的旅行者说话,以免惊吓到马。&br&&br&选择野营地的时候,最好选择一处有树遮挡的地方,以免影响其他旅行者的视觉景观。在野营地不能够喧哗,以免影响路过的旅行者。吓唬或戏弄其他的旅行者是绝对不允许的,这样有可能会造成旅行者受伤。野营地的娱乐活动要选择适合野外的,不可选择太过喧哗的活动。大部分的旅行者都是到户外来聆听自然的。&br&衣服和其它野外野营设备的颜色不可太耀眼,如萤光黄或鲜艳的橙色会让其它旅行者或野生动物感到视觉上的不舒服。棕色和绿色是最佳的颜色。&br&在山路上骑自行车时,请礼貌的提示前方的旅行者,以免旅行者突然向左或向右移动与自行车相撞。&br&在做出行前的准备时,请确定旅行地是否允许携带宠物。如带宠物一些旅行,请让它们始终与您随行并确保它们不会吓到其他的旅行者。如您带着您的宝贝狗狗一起旅行,请用链子牵着它,并带走它在山路上的固体排泄物。&br&请记住,自然的美丽不仅仅是用来让您欣赏的,也不仅仅是为了您这一代人的,它是我们可以留给子子孙孙的宝藏。&br&&br&&br&&i&以上内容翻译自Leave No Trace
– center for outdoor ethics网站(&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lnt.org&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lnt.org&/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该中心目前在引领LNT的发展方向。自然之友是其公益伙伴。&/i&&strong&&i&自然之友(&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fon.org.cn&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fon.org.cn&/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i&&/strong&&i&自然之友是一家非营利性的民间环保组织,致力于推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目前自然之友的行动集中在环境教育、家庭节能、生态社区、公众参与等领域。&/i&&strong&&i&自然之友无痕山林(&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fon.org.cn/index.php/Index/cate/id/40&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fon.org.cn/index.php/In&/span&&span class=&invisible&&dex/cate/id/40&/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i&&/strong&&i&自然之友于2011年从中国台湾正式将无痕山林引入中国大陆,目前作为自然之友的一个环境教育项目,主要开展户外环境保护培训和活动。2014年,该项目获得2014年度第九届中国户外金犀牛奖最佳公益环保精神提名。&/i&&br&&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lockquote&爱户外ioutside,户外运动探险的专业内容社区,汇聚全网的专业内容,个性化订阅个人的户外爱好资讯。&br&&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a.app.qq.com/o/simple.jsp%3Fpkgname%3Dcom.xiaoxiang.ioutside%23r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请点击下载爱户外ioutside APP&i class=&icon-external&&&/i&&/a&&/blockquot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已获得原作者张诺娅授权原文装载)日本人长沼在科罗拉多小径上给我上了重要的一课:如何处理徒步时的垃圾、清洗餐具、刷牙、甚至在野外上厕所。之前,我对“无痕徒步”几乎完全没有概念,甚至很少能做到“pack it in, pack it out”(带来什么,就带走…
本人常年在美国野外徒步,谈些自己的经验:&br&&br&&br&1. 体温过低症。&br&这是最致命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点。据我了解这是占比相当大的一个野外死因,也是这边老驴们老生常谈的话题。体温过低症可以发生在地球上任意一个地方,从极地,高山,到森林,热带沙漠。常常发生于落水上岸后没有及时的干燥保暖措施,对突如其来的恶劣天气没有预防,高估所处环境夜晚的温度,以及严寒天气里穿太多衣物出汗导致的棉质内衣湿透。&br&&br&2. 高处跌落&br&量力而行,别作死,知难而退。不要等到进退两难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1280& src=&https://pic1.zhimg.com/v2-b1f5fe1ca0ec1abe22b7c4_b.jpg& data-rawwidth=&17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07&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b1f5fe1ca0ec1abe22b7c4_r.jpg&&&/figure&&br&答主当年在峡谷探险时拍的照片。当时一行人就是从照片远处走过来的。可以看出其实根本没有路。当时天色已晚,幸好及时回撤。&br&&br&3. 酒精饮料&br&这里存在着一个很大的误区。很多人都以为感觉冷了喝点酒能暖身子。其实酒精所做的只是扩张体表毛细血管,反而加快了宝贵热量的流失。酒精饮料还会使脱水严重化。也导致神志不清新加大失足从高处跌落的几率&br&&br&4. 脱水&br&这个也不是闹着玩的。一定要带足水,及时少量多次补充水分。&br&&br&5. 野生动物&br&蛇类是第一要注意的。了解所在地区蛇的种类特征和习性。大多数蛇是不会主动攻击人的,听到人来时的动静自己会离开。避免把蛇逼到角落里不给他逃离的空间,比如翻过倒下的枯树干时要留意树干下是否有蛇。因为你翻过去后蛇其实是被逼在角落里的。不幸被蛇咬后要记住蛇的外貌特征,最好能拍下照片,方便让医院及时准备相应的抗毒血清。自己也要扎紧被咬肢体减缓毒素扩散。&br&&br&熊也是潜在的巨大威胁。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熊的种类和习性。很多种类的熊其实也惧怕人类,走路时发出声响,让熊知道人类的靠近,避免与熊的突然遭遇。遇到熊千万不能跑,第一人跑不过熊,熊速极快,第二人跑会诱使熊的追击。推荐使用防熊喷雾,特别留意攻击性极高的带幼崽的母熊。遇熊攻击,背朝上,蜷缩在地上,收紧四肢,用手护住脖子。不管熊怎么咬你怼你都要忍住不要动。如果身上有背包还能阻挡一些攻击。当熊认为你不再是威胁的时候自然会离开。&br&&br&注意野营地点的防熊措施。帐篷里不能有任何的食物或者有气味的物品。晚上睡觉前把所有食物,餐具和有气味的物品装在密封袋子里,如下图所示高挂在远离营地树上,离树干保持一定距离:&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1707& src=&https://pic4.zhimg.com/v2-9336c8ffa6998ea6dfd7_b.jpg& data-rawwidth=&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9336c8ffa6998ea6dfd7_r.jpg&&&/figure&&br&&br&先写这么多
本人常年在美国野外徒步,谈些自己的经验: 1. 体温过低症。 这是最致命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点。据我了解这是占比相当大的一个野外死因,也是这边老驴们老生常谈的话题。体温过低症可以发生在地球上任意一个地方,从极地,高山,到森林,热带沙漠。常常发…
&p&谢邀。作为一个紧急救生员教练,同时也是一个户外爱好者,结合理论、实践和野外的实际情况,我觉得以下几点急救知识应列为户外爱好者必学:&/p&&p&首先,在户外运动中,特别是野外徒步、探险时,多数以团队作业,队友的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团队是否能最终到达预定休息点。因此,出于自救和急救他人的目的,你必须要知道的知识有:&/p&&p&&b&第一:CPR。心肺复苏术。&/b&&br&CPR简单易学,但是一旦使用,就有可能救人一命。一个需要CPR救护的人往往已陷入生命危险之中,你的小小举措,就可能挽救一条生命,强烈建议每个人都应该学习这项基本技能。&/p&&p&&b&第二:扭伤、骨折的急救处理&/b&&/p&&p&一个能够正确识别扭伤、骨折、骨移位(脱臼);第二是不同部位的不同处置方法,详细说就是如何挪动病人而不造成进一步的伤害;第三就是急救处理,包括不同的包扎工具和适用的包扎方法。&/p&&p&&b&第三:出血及伤口处理。&/b&&/p&&p&该部分为外出血以及内出血的急救处理。失血过多会危及生命,在接受医疗处理之前,你所能做的就是尽快止血。当然,止血前也要根据不同的伤势情况做相应的伤口处理。&/p&&p&&b&第四:被蜇、咬、叮的伤口处理。&/b&&/p&&p&这一点根据你所前往的不同区域应有的放矢地做一些前期准备,因为每个地区都有特有的生态环境。比如澳大利亚的急救课程就会学习被箱形水母、黑寡妇蜘蛛、以及蓝环章鱼蛰咬的急救知识。&/p&&p&&b&第五:中暑、热衰竭、失温的判断认知和急救&/b&&/p&&p&这个单独提出来说是因为中暑和热衰竭需要不同的处理方法,而中暑有可能导致病患进入更为危险的昏迷状态,因此学习如何判断认知以及进行对症急救处理是十分必要的。 &/p&&p&&b&第六:哮喘、噎住的急救方法。&/b&&/p&&p&这两者也许不常见,但一旦出现就会危及生命,应为必学。&/p&&p&&b&第七:接近溺水的伤员急救&/b&。&/p&&p&这一点简单来说就是心肺复苏术,&b&强烈建议&/b&不具备水中急救知识和技巧的人&b&不要&/b&下深水救人。&/p&&p&如果你有不错的游泳技能,可以学习一下水中救人的方法,包括不同的接近技巧,脱身技巧,将溺水者带上水面、岸上的技巧等等。&/p&&p&最后,建议花个一天时间去学个紧急救生员,学到的知识比这个列表要丰富多了,而且还有实践操作。一天时间在生命中算不得什么,学到的知识却受益终身。&/p&&p&你当地的红十字会应该都提供该课程。&/p&
谢邀。作为一个紧急救生员教练,同时也是一个户外爱好者,结合理论、实践和野外的实际情况,我觉得以下几点急救知识应列为户外爱好者必学:首先,在户外运动中,特别是野外徒步、探险时,多数以团队作业,队友的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团队是否能最终到达预定休…
&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b3ccef87f538d4d32a12b8_b.jpg& data-rawwidth=&420& data-rawheight=&42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20&&&/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a6cf60b87fdab_b.jpg& data-rawwidth=&401& data-rawheight=&42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1&&&/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9a18f1a78bc6ab60a71485_b.jpg& data-rawwidth=&414& data-rawheight=&45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4&&&/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896012caedf134f9b333d1_b.jpg& data-rawwidth=&430& data-rawheight=&4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896012caedf134f9b333d1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4eaf8b408d6fdd41c69fca82c336b771_b.jpg& data-rawwidth=&434& data-rawheight=&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4eaf8b408d6fdd41c69fca82c336b771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addbf66df24daa9d0ef9_b.jpg& data-rawwidth=&441& data-rawheight=&4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1&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addbf66df24daa9d0ef9_r.jpg&&&/figure&&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d8f094c136ab0e2e41c749_b.jpg& data-rawwidth=&417& data-rawheight=&42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7&&&/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d61ee5ff442d679ed651eb489b7005cf_b.jpg& data-rawwidth=&408& data-rawheight=&43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8&&&/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70c22c42d754afbf6282bfacef144938_b.jpg& data-rawwidth=&426& data-rawheight=&4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70c22c42d754afbf6282bfacef144938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_b.jpg& data-rawwidth=&423& data-rawheight=&4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3&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_r.jpg&&&/figure&&br& 在户外进行长途徒步行走,不要昂首阔步大步流星地赶路。那是一种错误的走法,大步幅是利用腿部肌肉的爆发力,这毕竟是有限的。长途徒步更需要持久力,凡事都不能一步登天。所以步幅小一些并不会有很大的影响。充分利用我们腿部肌肉的韧性,它们对持久战是相当有利的。&br&&br&
长途徒步要学会调节呼吸,努力让自己的呼吸与运动呈有节奏的状态。令肌肉持续缓慢而不休止地运动,再加上平稳均匀的呼吸。简单的说就是几乎每走一步呼吸一次。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中就能做到平均每两至三步就换气一次。&br&&br&
如果不习惯的话,也可以强迫自己呼吸,只要大口地吹气就可以了。但要注意,不要太过强求,不然会拉伤肺部和肋间肌的。调匀呼吸是保持体内能源的好方法。&br&&br& 为了使走路变成有节奏的最自然的有氧运动,上下坡时,要随着这种节奏尽量利用肌肉的运动,尽可能的减少骨骼和关节的负担。尤其是在下坡时,特别是那些长程的下坡路,这是要善于利用双脚,使其可发挥立刻停止的作用。因为与其在长程下坡后骨骼和关节有不良影响的话,倒不如让肌肉承担多一些会比较好。&br&&br& 在途中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以及适时补充能源。每走上相当一段时间或路程后,要适当地休息片刻。休息时应摄取一些马上能转化成能源的糖类和水份,使身体及时得到补充,以求快些恢复体力。并可松开鞋带,但必须记住未到宿营地前,千万不要脱下鞋子。因在长途行走中,双脚会稍微发胀,中途休息脱鞋,下段路只会叫您苦不堪言。&br&&br&
户外重装徒步,走累了都会停下来休息,最好的休息方法是把两根登山杖或单根登山杖垂直放在背包下,支撑背包重量,人站着适当缓解疲劳。这个方法既减少了坐下休息后起来的瞬间使劲,又使得休息与徒步之间有了很好的转换。
在户外进行长途徒步行走,不要昂首阔步大步流星地赶路。那是一种错误的走法,大步幅是利用腿部肌肉的爆发力,这毕竟是有限的。长途徒步更需要持久力,凡事都不能一步登天。所以步幅小一些并不会有很大的影响。充分利用我们腿部肌肉的韧性,它们对持久战是相…
&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3f5d201be81eef_b.jpg& data-rawwidth=&510& data-rawheight=&3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3f5d201be81eef_r.jpg&&&/figure&&p&有了登山杖,你就能越走越远。&/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3f5d201be81eef_b.jpg& data-rawwidth=&510& data-rawheight=&3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3f5d201be81eef_r.jpg&&&/figure&&p&&i& 摄影/ Amby&/i&&/p&&h2&&b&前言&/b&&/h2&&p&徒步能让我们放空杂思,专注于脚下的每步路,在与山野近距离的亲密接触中,领略到意想不到的美景。但是野外地形环境复杂,身体失衡滑倒,踩空等风险无处不在,况且身上还承载着背包的重大负荷。或许刚开始兴致盎然,多走几公里就会感到心力交瘁,怀疑人生。&/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096d88fb616df7cbf54dd_b.jpg& data-rawwidth=&453& data-rawheight=&3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3&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096d88fb616df7cbf54dd_r.jpg&&&/figure&&p&&i&山野中的徒步者 摄影/Amby&/i&&/p&&p&这个时候登山杖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它是我们徒步时候的左膀右臂,是必要的第三第四只手。能在陡峭崎岖的山道给以支撑,让你的身体保持平衡,还能分担你身上的负重。&/p&&p&&b&徒步过程中,没有什么是一支登山杖做不到的,如果有,那就来两支&/b&。&/p&&p&那么问题来了,这么厉害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p&&h2&&b&登山杖&/b&&/h2&&p&登山杖,是指在雪线以下从事登山徒步等户外运动时使用的辅助器械。主要有支撑、平衡和缓冲的作用。由手柄、腕带、支杆、锁紧系统、泥托、杖尖构成。&/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13efed422abcea15f2ef69d_b.jpg& data-rawwidth=&263& data-rawheight=&52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3&&&/figure&&p&&i&图片来自b.k&/i&&/p&&p&登山杖一般有三种分类方法:&/p&&p&&b&根据杖杆材料:&/b&&/p&&ul&&li&铝合金:高性价比首选&/li&&li&碳合金:质量更轻,但是更脆弱&/li&&li&钛合金:登山杖里的土豪&/li&&/ul&&p&铝合金和碳纤维两种材质最常见。金属材质的铝合金抗压强度大,碳合金优势在较为轻便。但是碳纤维易断裂,不建议在低温地方使用。如果只是应付周末出行等一般的户外徒步,碳合金是完全可以胜任的。钛合金作为高端升级品,集合了强硬和轻便两种优势,毫无疑问价格当然也是最贵的。&/p&&p&不过有的资深徒步达人已经练就“手中无剑、心中有剑”的境界,登山杖变的很鸡肋。那可以多增加一种选择:&u&木质登山杖&/u&。在野外随处都能捡到,更有原始的味道,也更有一种诗意和情怀。&/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948a21b68cd788a6dc0aa83ca2af2b14_b.jpg& data-rawwidth=&1012& data-rawheight=&4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1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948a21b68cd788a6dc0aa83ca2af2b14_r.jpg&&&/figure&&p&&i&从左边到右依次是铝合金,碳合金,钛合金材质
B.K&/i&&/p&&p&&b&根据锁的形状:&/b&&/p&&ul&&li&内锁:传统设计,体积小,美观,弊端是不好确认是否锁死&/li&&li&外锁:调节方便,好清理,弊端是不太好看&/li&&/ul&&p&内锁和外锁各自有优缺点,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由于内锁不好确定是否锁死,没有锁死则直接影响其稳定性,是隐藏的风险所在。外锁好清理的优势使得在爬雪山和沙漠徒步时更方便。在选择上需要全方位结合自己的需求。&/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798c036e6b88ca1b4418dcd76e5d8647_b.jpg& data-rawwidth=&740& data-rawheight=&2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798c036e6b88ca1b4418dcd76e5d8647_r.jpg&&&/figure&&p&外锁和内锁在形状和功能上都有区别
图片/ TB.O&/p&&p&&b&根据手柄形状:&/b&&/p&&ul&&li&T柄登山杖:手柄呈T形;日常休闲型。&/li&&li&直柄登山杖:柄直,重量轻;专业户外型。&/li&&/ul&&p&直柄在向上攀爬时力量传递流畅,能够最大限度地借助手臂力量,全身均衡发力,是为专业的户外设计。相比之下,T形手柄就更适合在平地步行,日常休闲,不太适合户外运动随时面临的复杂地形,却是大爷大妈日常遛弯之上品……&/p&&h2&&b&使用&/b&&/h2&&p&根据国外研究报告显示,下坡时,膝盖部分的受力在不使用登山杖时比使用多出22%,大腿肌肉消耗的能量也多出21%。但是登山杖通过改变对人体重心的支撑来缓解负荷,都建立在正确使用的基础之上。&/p&&p&正确使用登山杖不仅包括前期的组装调整,杖杆长度调节,腕带使用,雪托的安装及拆卸,以及后期的保养等。否则,不仅不能起到辅助,你甚至会站都站不稳。&/p&&p&&b&杖杆长度调整&/b&&/p&&ul&&li&长度调整标准:自身身高×0.66&b&Or &/b&手持握柄时上手臂与前手臂尽可能保持90度&/li&&li&上坡时相应缩短长度,下坡相应增长,基本都以上条为准&/li&&li&调节每节长度尽量使之相等,不要超过“STOP”警戒&/li&&/ul&&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bddaf2758cfa_b.jpg& data-rawwidth=&632& data-rawheight=&3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bddaf2758cfa_r.jpg&&&/figure&&p&&i&正确调节杖杆长度是顺利徒步的前提
图片/ Shu&/i&&/p&&p&&b&腕带使用&/b&&/p&&p&&b&腕带的重要性不亚于登山杖本身&/b&。正确使用方法是:将腕带拿起来,手从腕带的下方穿入,将带子压在我们的手掌之中,然后再轻轻的抓住把手即可,透过腕带来支撑登山杖,而不是紧紧地抓着把手施力。&/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3f90b1f6dcbf_b.jpg& data-rawwidth=&528& data-rawheight=&2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3f90b1f6dcbf_r.jpg&&&/figure&&p&&i&腕带的使用方法一般有两种,图中是比较简单的一种 图片/ hqhwzx.&/i&&/p&&p&&b&雪托的安装及拆卸&/b&&/p&&p&安装时,把雪托用力卡进槽;拆卸时,双脚并拢向下踩雪托。&/p&&p&关于登山杖的使用,要在前期学会各个部分的正确组装和使用,这是顺利徒步的第一步。其次还有在使用途中的各种重要细则。&/p&&p&&b&单杖or双杖&/b& &/p&&p&&b&答案:双杖&/b&。如果只使用一只手杖,无论你是用左手还是右手,支撑的力量都不平衡。反而会因为受力不平均而增大受伤的可能性。&/p&&p&&b&户外行走的正确姿势&/b&&/p&&p&正确使用登山杖,还包括使用的姿势,这样才能做到最大程度的分担负重保持平衡。&/p&&p&总结一下就是:重心一条线,小步伐慢慢走,全脚掌稳踏步,上坡外八字,下行重后脚。&/p&&p&&b&正确使用了登山杖之后它等带来什么好处呢?&/b&&/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eda51b17be7ecd95bb9d28e9d0eac8a0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4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eda51b17be7ecd95bb9d28e9d0eac8a0_r.jpg&&&/figure&&p&&i&正确使用登山杖会带来很多好处,它是我们徒步的忠实伴侣
图片/B.K&/i&&/p&&h2&&b&演变史&/b&&/h2&&p&登山徒步活动自人类祖先诞生以来就有,不同的是,这是他们面对恶劣环境为了生存不得已的选择,现代人徒步更多的是一种寻找乐趣放松压力的方式。学会使用工具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重大进步,当我们的祖先在丛林中穿梭随手捡起一根木棍助力时,这大概就是&b&登山杖的雏形&/b&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e41dd6a1cfc9c887a3853f5_b.jpg& data-rawwidth=&453& data-rawheight=&3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3&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e41dd6a1cfc9c887a3853f5_r.jpg&&&/figure&&p&&i&在我们祖先生活的原始森林,随处都是木棍“登山杖” 图片/ FRAD&/i&&/p&&p&随着科技发展,各部分的材质不断演化,才有了现在的登山杖。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登山杖的把手通常用橡胶、软木、塑料和泡棉等材料做成。把手下面的一根带子是腕带,登山杖与使用者身体力量的互相传递主要是通过腕带来完成。腕带的长度可以自由调整以方便手腕的活动。&/p&&p&&b&登山杖的支杆由最初的钢、铝等普通金属合金,演变成碳合金和土豪级的钛合金&/b&。后来又设计出可随意关闭的避震系统,避震效果也不断提升,有的登山杖还带有指南针。登山杖的发展设计更加符合户外的需求,选择的种类也越来越多。&/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6bdaab200ffdd74a1d1154_b.jpg& data-rawwidth=&408& data-rawheight=&30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8&&&/figure&&p&&i&带有指南针的登山杖
图片/ HUIT&/i&&/p&&h2&&b&科学原理&/b&&/h2&&p&登山杖的物理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种:&/p&&p&&b&摩擦理论:&/b&&/p&&p&内锁型和外锁型登山杖都是利用了简单的摩擦原理。锁紧锁扣后,锁扣和杖杆的内壁紧密贴合,产生压力从而引起摩擦力,以此来支撑住整个杖杆。&/p&&p&&b&薄壁结构理论&/b&:&/p&&p&在使用时杖杆外侧是主要受力区,内部起不了多少作用。依据此原理将杖杆做成空心,不仅对结构的强度影响不大,还可以大大减轻重量。&/p&&p&&b&压杆稳定理论&/b&:&/p&&p&当拉杆所受应力达到强度极限时,将会引起塑性变形甚至断裂。这也是登山杖支杆有极限标志“STOP”的原因。在调节时,要尽量保证每一节长度相同,且长度不要超过警戒线,否则可能是在”作死”。&/p&&h2&&b&具体用途&/b&&/h2&&p&&u&了解了登山杖原理机制后,最重要的问题是:登山杖到底有什么用途呢?&/u&&/p&&p&如果只认为登山杖在徒步中起到支点的平衡作用,那就大材小用,太小看它了。&b&登山杖其实还兼具辨方向,探路防陷,做支架,祛除障碍,打狗防身等多种技能,是完完全全的多功能小帮手&/b&。关于登山杖的使用,还有很多你所不知道的事儿。&/p&&p&今天老司机带带你,手把手教你登山杖不为人知的使用细则。&/p&&p&&b&高级技能一:辨别方向&/b&&/p&&p&在野外,无论是丛林还是荒漠,在茫茫无边界的浩瀚世界中,稍加不慎就会迷路。在没有GPS等现代导航技术,也不能借助北斗星的时候,就只能听天由命了吗&b&?其实你手中的登山杖可以带你走出丛林,走出荒漠,走向光明。&/b&&/p&&p&操作&b&——&/b&在太阳直射区,将登山杖固定在地面上,在其影子的顶点用石子或其他做上标记.隔一段时间后(30分钟左右即可),再在登山杖当前影子的顶点做标记,然后把两个标记点连成一线,即是东西方向,与它垂直的方向就是南北方向啦!&/p&&p&不过再偷偷告诉你一个更简单易操作的办法,现在登山杖功能齐备,你可以直接购买带有指!南!针!的登山杖!!&/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602507cec123be083c94b5eda571e8d0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602507cec123be083c94b5eda571e8d0_r.jpg&&&/figure&&p&&i&在一望无垠的沙漠迷失方向时,可以借助登山杖辨别方向
摄影/ Fedrea&/i&&/p&&p&&b&高级技能二:
探路防陷&/b&&/p&&p&雾霾、大雪、流沙都是我们在户外会遇到的恶劣环境。雾霾会模糊我们的视线,大雪会覆盖裂缝,流沙下的情况也不可知。&b&这时,我们便可以拿出手中的登山杖,先探好路的虚实再行走。&/b&&/p&&p&而且很多居住在山林的人为了防止田地被毁,猎人为了狩猎,会在不明显的杂草地设置陷阱。在徒步中需要不断用登山杖探路摸索,减少一切掉入陷阱的可能性。在过溪或者跨水坑时,也不妨先用它来粗略测量一下水的深度,再结合自己腿的长度,考虑是否可以直接走过去。&/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72abc260da7a49b6e6d0d72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72abc260da7a49b6e6d0d72_r.jpg&&&/figure&&p&&i&过山间的溪水时登山杖不仅可以支撑平衡,还可以探路 摄影/ K咖啡&/i&&/p&&p&&b&中级技能:做支架&/b&&/p&&p&在户外,你会面临当空烈日灼烧,突然下雨没带雨伞,有人受伤没有担架,想要自拍,没带自拍杆...... 登山杖可以变身做支架!&/p&&ul&&li&&b&遮阳避雨供休息&/b&&/li&&/ul&&p&操作—— 将手中的登山杖固定在地上,以登山杖为中心,将地席或者衣服覆盖在上面。如果是结伴而行,可以集合大家的登山杖,与地席或衣服组合,搭建一个较大的休息区。雨来可避雨,无雨可遮阳,方便而实惠。&/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f02e39f733bef62c0979_b.jpg& data-rawwidth=&592& data-rawheight=&3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f02e39f733bef62c0979_r.jpg&&&/figure&&p&&i&用登山杖撑起一片阴凉的休息区
图片/ hqhwzx&/i&&/p&&ul&&li&&b&担架&/b&&/li&&/ul&&p&操作——先将登山杖与地席或衣服组合折叠,再将登山杖穿过去,便可以制作一个简易的担架。&/p&&ul&&li&&b&“三脚架”和”自拍杆”&/b&&/li&&/ul&&p&操作——将登山杖固定在地面,又可以化作“三脚架”和“自拍杆”。在亲近自然的徒步中,随时随地都可能会遇到美的让人惊艳的景色,当然还有和美景同样美的自己。开发了登山杖的这一用途,便可以随意摆pose,而且再也不用担心拍照手抖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2a58fee3b_b.jpg& data-rawwidth=&552& data-rawheight=&5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2a58fee3b_r.jpg&&&/figure&&p&&i&有了登山杖终于可以在户外美美的自拍,不必再担心手抖了
图片/hqhwzx&/i&&/p&&ul&&li&&b&晾衣架:&/b&&/li&&/ul&&p&操作——当你因为山雾或者突如其来的雨水湿身之后,可以用登山杖搭建简易衣架,晾晒一些轻薄衣物。避免感冒,等衣服干了再前进!&/p&&p&&b&初级技能:防身&/b&&/p&&ul&&li&&b&祛除障碍&/b&:在灌木林中穿行会刮伤皮肤,可以用登山杖拨开杂草和枝叶,祛除障碍&b&。&/b&&/li&&li&&b&打狗防身&/b&:在森山老林里行走难免会遇到一些野生动物,甚至路过乡村时也会被村民养的狗追咬。手中的登山杖便可瞬间变为打狗棒,是便利的防身利器。&/li&&/ul&&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1b43baacefd320e63de6e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4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1b43baacefd320e63de6e_r.jpg&&&/figure&&p&&i&注意这是狼这不是哈士奇,如果在野外遇到这个……好吧登山杖或许起不了作用,要靠勇气和智慧… 图片/ quweiwu&/i&&/p&&h2&&b&使用风险&/b&&/h2&&p&&b&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杖不如无杖。&/b&尽管登山杖已经具备了如上各种神奇的功能,但也不能完全将自己的“身家性命”交在它手上,&b&只能将它作为辅助工具&/b&。要完成一次成功的徒步,前期的准备,对于路线的把握,户外经验,应急能力,以及队友间的配合等都是不可缺乏的要素。而且如果登山杖使用不当也会增加风险:&/p&&ul&&li&&b&前期&/b&&/li&&/ul&&p&在徒步前期的准备工作中,需要根据结合自己的徒步地形选择适合的登山杖。学会调整支架长度,使用腕带以及紧锁系统,否则,这会成为隐藏的风险。&/p&&ul&&li&&b&中期&/b&&/li&&/ul&&ol&&li&在徒步过程中,要根据平地,陡坡,下坡等各种情况,根据自己的身高分别调整好支架的长度。如果支架高度不适,不仅起不到分担负重的作用,还会在上坡下坡时导致失衡,跌落。&/li&&li&长时间徒步时,需要不断检查自己的紧锁系统,系统松动会导致支架不稳,影响其稳定性,在攀爬时会有流动沙石,后果很严重。&/li&&li&尽量不要将登山杖插入海水、含钙量高的水中,否则会腐蚀损毁手杖或很难清理。&/li&&li&如果行走另一侧有悬崖,要在内侧使用登山杖,如果在外侧杖尖滑动很容易跌落。所以在平时要养成左右手都能正确使用手杖的习惯。&/li&&li&不要用登山杖救你的队友,不要把关键问题压在质量登山杖这根救命稻草上,登山杖只是帮助户外行走的器材,是在我们个人做好万全准备基础上的辅助工具。&/li&&/ol&&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01d1fb3f4efa303c9a81e06_b.jpg& data-rawwidth=&599& data-rawheight=&3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9&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01d1fb3f4efa303c9a81e06_r.jpg&&&/figure&&p&&i&正确使用登山杖,站在更高处看到更美的风景
图片/ KAFEI &/i&&/p&&h2&&b&后记&/b&&/h2&&p&现如今,登山杖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徒步,越野跑,登山中,随处都可见它的身影,在户外活动中基本“人手一杖”。&/p&&p&它是我们徒步时的左膀右臂,是必要的第三第四只手。能在陡峭崎岖的山道给以支撑,让你的身体保持平衡,还能分担身上的负重,是陪伴我们长途跋涉的忠实伴侣。&/p&&p&但是尽信杖不如无杖&b&,&/b&我们只能把登山杖作为辅助工具,绝不可以把它当做救命稻草。在野外,只能靠自己&/p&&p&—end—&/p&&p&编辑:燃夏&/p&&p&本文首发于 微信公众号 户外探险outdoor&/p&&p&扩展阅读:&/p&&p&&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不要踩绳子,踩绳子罚做50个俯卧撑! - 知乎专栏&/a& &/p&&p&&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15条徒步鞋穿着保养常识及徒步小技巧 - 知乎专栏&/a& &/p&&p&&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户外防蛇实战解读 - 知乎专栏&/a& &/p&&p&------------------------------------&/p&&p&知乎专栏:&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outdoor& class=&internal&&走向山野 - 知乎专栏&/a&,从这里连接山野。&/p&
有了登山杖,你就能越走越远。 摄影/ Amby前言徒步能让我们放空杂思,专注于脚下的每步路,在与山野近距离的亲密接触中,领略到意想不到的美景。但是野外地形环境复杂,身体失衡滑倒,踩空等风险无处不在,况且身上还承载着背包的重大负荷。或许刚开始兴致…
&p&指北针历来都是最为可靠的指向工具。但如何运用指北针精确指示应景方位确是很多朋友不明就里的地方。如今户外手表和手持GPS普及的时代很多朋友都忽视了指北针的功能和作用。不少朋友在迷路时主要是依靠户外手表和GPS来找到北向,然后再寻找自己的行进方向,而在现实中即使找到了北向,也有一些朋友不知自己的位置,无从找到正确的行进方向。户外手表没有定期调校的话,指北功能会发生较大的误差,GPS也有偏差、缺电和进水丧失功能的时候,因此不能够过度依赖。&/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cc8d8afe2e51_b.jpg& data-rawwidth=&796& data-rawheight=&4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6&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cc8d8afe2e51_r.jpg&&&/figure&&p&指北针最核心的功能是指示方位,帮助我们在陌生地带以最短的路径抵达目的地。只要我们正确的运用好指北针,那么我们在户外就不会迷失方向,就不会因为迷路而盲目的寻找行进方向。本期军哥话户外就和大家一起来重温下指北针的指向功能。&/p&&p&先聊聊聊军队是如何训练野外辨别方位(俗称找点)的。军车把你送到一个陌生山地,发给一张地图和一个指北针,教员在地图上确定一个离出发点约五公里的点,这是时你就得凭地图配合指北针上开始快速行进,到达地点后,找到一个石块下的纸条再回到出发点,将纸条交给教员。高阶训练时地图给你看个几分钟后就要收回,这就要求仅仅凭着一个指北针顺利的完成“找点”训练。那么“找点”训练主要靠什么呢?靠的就是今天想和大家聊的主要话题——方位角。&/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4f682ce7d6cafc8ffa465c_b.jpg& data-rawwidth=&780& data-rawheight=&3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4f682ce7d6cafc8ffa465c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d2de8d_b.jpg& data-rawwidth=&747& data-rawheight=&3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7&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d2de8d_r.jpg&&&/figure&&p&方位角:从磁北端起顺时针量至行进方向直线间的夹角,即为称为方位角。&/p&&p&方位角例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416ad262a2cb216ab02086f_b.jpg& data-rawwidth=&1249& data-rawheight=&6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49&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416ad262a2cb216ab02086f_r.jpg&&&/figure&&p&&b&方位角&/b&图上测定:&/p&&p&1、将出发地和目的连一条直线(行进方向)&/p&&p&2、指北针放在出发地位置。将指北针北与地图上端(北向)保持一致&/p&&p&3、行进方向直线垂直切过指北针边缘的数值就是&b&方位角读&/b&数。&/p&&p&4、有旋转功能的指北针可以旋转指北针底座,将行进箭头与行进方向直线保持一致,这个时候箭头所指方向读数就是方位角度。&/p&&p&5、接下来就是顺着箭头所指的数值方向行进了。&/p&&p&&b&例1:
禾木至贾登峪&/b& &/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08be7f00e4f37c5ee6467efc191b5ffd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4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08be7f00e4f37c5ee6467efc191b5ffd_r.jpg&&&/figure&&p&从图上测量到,从禾木至贾登峪的方位角为245度。这个角度就是我们的行进方向。&/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ab744eb0ec8e83e06c7a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4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ab744eb0ec8e83e06c7a_r.jpg&&&/figure&&p&有旋转功能的指北针可以旋转指北针底座,将行进箭头与行进方向直线保持一致,这个时候箭头所指方向读数就是方位角度。&/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cebc985b40b663363ceaa598ffc98554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4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cebc985b40b663363ceaa598ffc98554_r.jpg&&&/figure&&p&&b&例2 毕棚沟至长坪沟&/b&&/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2a8dde098eed024de44b9a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4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2a8dde098eed024de44b9a_r.jpg&&&/figure&&p&注:西方国家军用指北针将圆周分为6400密位。中国和东欧洲一些国家为6000密位。民用指北针圆周一般为360度。密位指向会比圆周360度指向更为精准。&/p&&p&&b&按方位角&/b&行进注意事项:我们在户外实际行进过程中不可能一直按照直线行走,难免要避开树林,河湾等不宜行走和攀爬的地形,因此,我们在行进中要不断地拿出指北针测定方位角及时调整行进方向的偏差。行进路线有多个节点的,需要对每一个节点的起点至终点的方位角进行测量,到达一个节点后再按照下一个节点的方位角行进。&/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7cc6ceb3eed943dffca248_b.jpg& data-rawwidth=&474& data-rawheight=&2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7cc6ceb3eed943dffca248_r.jpg&&&/figure&&p&&b&关于地图:&/b&尽量购买大幅大比例尺地图或自行制作等高线地图。也可以打印网络地图。还可直接在电脑显示地图上进行测量。&/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58eafda87dffcd826a0db27_b.jpg& data-rawwidth=&498& data-rawheight=&2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58eafda87dffcd826a0db27_r.jpg&&&/figure&&p&指北针是利用大地磁场的机械式指向工具,结构简单,无特别特殊的情况是不会发生指向错误的。指北针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能够使我们在野外始终按照正确的方向行进,即使前行遇到无法逾越的困难,我们也可以按照方位角的行进方向反向行走回到出发地。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指北针时需要避开手机等电子产品和周边的金属塔架等。&/p&&p&本人没有否定户外手表等电子指向工具的意思,只是曾经的户外经历使我对电子式指向工具心存余悸,在低温情况下这些“洋玩意”基本都要罢工,在多日长线穿越中电量接续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多年来个人无论是攀登、徒步穿越和自驾等户外活动都会带上一个高品质的指北针,配合登山表和手持GPS使用。每次出行前就会进行图上作业,测量好每一段线路的方位角并记下数值。在此也建议大家掌握一些指北针野外应用的基本常识并在户外出行时携带一只性能可靠的指北针。这样你在户外就有了一个忠实可靠的指向朋友。即使迷路也不用着急,按照方位角行进就一定能将你引领到目的地。&/p&&p&撰文:野战军&/p&
指北针历来都是最为可靠的指向工具。但如何运用指北针精确指示应景方位确是很多朋友不明就里的地方。如今户外手表和手持GPS普及的时代很多朋友都忽视了指北针的功能和作用。不少朋友在迷路时主要是依靠户外手表和GPS来找到北向,然后再寻找自己的行进方向,…
&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ebcfb741b4a12784aed94cd_b.jpg& data-rawwidth=&460& data-rawheight=&2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ebcfb741b4a12784aed94cd_r.jpg&&&/figure&&p&失温,也叫低体温症,但并不意味着只有在寒冷气候才会出现,&b&事实上在低于20℃时&/b&,失温就开始威胁着徒步者了,根据北美的事故报告,在0至10摄氏度是失温症的高发区间。&/p&&p&&br&&/p&&p&&b&在户外,湿气和风是最大的杀手。&/b&在冰点以上,我们容易被环境温度所麻痹,有些人不自觉的就让自己走的大汗淋漓,这时湿掉的内衣增加了身体热量传导速度,是干内衣的5倍之快。除此之外,风寒效应、湿度都会加剧体温的散失,这些资料许多户外知识的文章里都有详细介绍,本文就不再啰嗦。&/p&&p&&br&&/p&&p&在本文中,我主要说一下几个容易被忽视的细节,以及几个致命错误。&/p&&p&&br&&/p&&p&在此之前,先列一下失温的各个阶段和表现。&/p&&p&&br&&/p&&p&&b&一级,轻度失温:33-37°C&/b&&/p&&p&&br&&/p&&p&颤抖、心律升高、排尿变多、呼吸频次升高、肌肉不协调、蹒跚、行为异常。&/p&&p&&br&&/p&&p&&b&二级,中度失温:29-33°C&/b&&/p&&p&&br&&/p&&p&恍惚、&b&颤抖减少甚至消失&/b&、虚弱、思维麻木、智商降低、口齿不清、记忆障碍、视觉障碍、心律不齐、瞳孔放大。&/p&&p&&br&&/p&&p&&b&三级,严重失温:22-29°C&/b&&/p&&p&&br&&/p&&p&昏迷、神经反射消失(对疼痛没有反应)、呼吸频率和心律极低、低血压、可能出现心室纤颤、患者无法自主调节体温。&/p&&p&&br&&/p&&p&&b&四级,致命阶段:低于22°C&/b&&/p&&p&&br&&/p&&p&肌肉僵硬,很少能觉察到心跳或者呼吸、很容易出现心室纤颤然后真正死亡。&/p&&p&&br&&/p&&p&&b&关于对失温的判断&/b&&/p&&p&&br&&/p&&p&对于失温的判断看似很复杂,很多文章中会讲利用走直线法观察,有些还要问算术题。&/p&&p&&br&&/p&&p&其实,对于失温的判断很简单,只要是在寒冷环境中,&b&出现行为和言语异常的队员,应立即怀疑其已经得失温症&/b&,例如许多2级失温患者希望自己在后面慢慢走,他们最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你们先走,我慢慢追你们。”这就像是一个刚失恋的人告诉你“我很好”一样,千万别当真。&/p&&p&&br&&/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7f27abfce6c65d02e0f04e6b9a3ca3dc_b.jpg& data-rawwidth=&599& data-rawheight=&3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9&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7f27abfce6c65d02e0f04e6b9a3ca3dc_r.jpg&&&/figure&&p&“我很好,不用管我”&/p&&p&&br&&/p&&p&还能动的失温患者,说明在1级或者2级失温,应立即寻找庇护所、避风处、休息、换掉湿衣服、增加保暖、进食碳水化合物,如有条件最好生一堆火。不要剧烈活动,防止四肢冰冷血液回流进一步降低核心体温。&/p&&p&&br&&/p&&p&如果已经失去自我行动能力,意味着进入了3级失温状态,那么首先要替换掉湿衣服,将患者用隔热层包裹起来,用布包住热水瓶对患者腋窝、腹股沟、脖子进行回温,然后立即将患者向医院转运。&/p&&p&&br&&/p&&p&在此期间其他队员应当制作一个简易担架,如果患者呼吸低于6次每分钟,要用口对口人工呼吸给提升至12-13次每分钟,如果出现心博骤停,应立即采取CPR(心肺复苏术)。CPR一定要去专门学习,只看书往往是不够的,&b&不正规的手法容易把人“按死”。&/b&&/p&&p&&br&&/p&&p&记住,一定要在&b&早期控制失温&/b&,永远不要让你的队员独自面对失温,哪怕是1级失温!&/p&&p&&br&&/p&&p&&b&关于复温的方法&/b&&/p&&p&&br&&/p&&p&让一个不懂失温急救的人去救助失温患者,往往会&b&加速患者的死亡进程&/b&。让我们来看这个案例:&/p&&p&&br&&/p&&p&当晚10点多时,队员们正通过电台进行呼救,突然发现“小明”不再说胡话,并停止呼吸。队员马上对“小明”做人工呼吸,以及猛搓手心脚心,希望能把“小明”救过来,可是忙了半天依然不见她好转。&/p&&p&&br&&/p&&p&到了晚上11点多,“小明”一头栽到了雪地里,呕吐并流鼻血,大家喊她,也没有反应了。&/p&&p&注:为尊重逝者,“小明”为化名&/p&&p&&br&&/p&&p&这是发生在10年前的一个悲剧,她的队友及后来的救援者因采取了错误的救治方法,加速了患者的死亡。&/p&&p&&br&&/p&&p&根据救援人员的回忆,当时并没有采取隔热保暖措施,而让患者直接躺在雪地上,患者“呼吸停止”的时候应不是真正的呼吸停止,她进入了一种“冬眠状态”,呼吸频率很低,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状态(她后来的反应可以证实这点)。&/p&&p&&br&&/p&&p&这时候她的四肢和外皮血液循环已基本关闭,形成了一个“保温层”,身体大量脱水,身体将温暖的血液集中到一个“内核”之中,保证内脏得以存活,但是其他人对其猛搓手掌心的行为让“保温层”冰冷的血液回流到内脏,造成低血压,并进一步降低了核心体温,可能引发了心室纤颤(Ventricular Fibrillation),或出现复温休克(Rewarming Shock),并可能引起了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脏器衰竭,出血。&/p&&p&&br&&/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ebcfb741b4a12784aed94cd_b.jpg& data-rawwidth=&460& data-rawheight=&2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ebcfb741b4a12784aed94cd_r.jpg&&&/figure&&p&对患者的脖子两侧、腋窝、腹股沟进行复温&/p&&p&&br&&/p&&p&对2级以上失温患者的体外&b&复温,应集中在对核心部位,&/b&例如脖子、腋窝、腹股沟。四肢只需要做好被动保暖防止结冰。另外回温时要用布包裹热水瓶,并不只是因为防止烫伤,而是为了防止复温过快,引起低血压和after drop,出现复温休克。&/p&&p&&br&&/p&&p&Afterdrop是一种理论现象,有科学家认为在快速体外复温过程中核心体温会进一步下降,控制不好将会导致患者死亡。&/p&&p&&br&&/p&&p&对3级以上失温患者进行体外复温,一般认为只能延长生命,并无法治愈。只能送医院进行体内复温,例如通过静注、利用呼吸机加热胸腔。口对口人工呼吸,也有一定的体内复温作用。&/p&&p&&br&&/p&&p&较严重的失温患者(2级以上)身体严重脱水,体液和细胞液浓度升高,身体内的生化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以适应低温环境,如果复温过于猛烈,可能会出现悲剧。例如浸入温水强制复温、把失温患者和健康人放进同一个睡袋“密切接触”,都会&b&有一定的风险。&/b&&/p&&p&&br&&/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bfed69d890b3bc060f6148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bfed69d890b3bc060f6148_r.jpg&&&/figure&&p&不要给2级或以上失温患者热水喝&/p&&p&&br&&/p&&p&同理,也不能给&b&2级以上&/b&的失温患者热水喝,这会剧烈扩张血管,导致低血压,进一步降低核心体温,可能会造成复温休克。热水所带来的温度杯水车薪,但造成的副作用却很大。要等患者&b&恢复到1级&/b&失温状态再给其含糖的温水。&/p&&p&&br&&/p&&p&篝火是一种温和的辅助复温方案,它能有效的提高环境温度,对急救有很大帮助。但需要注意的是3-4级失温患者在野外无法复温到正常状态,复温只能拖延死亡,必须立即转到医院救治。&/p&&p&&br&&/p&&p&&b&失温患者的包裹和搬运&/b&&/p&&p&&br&&/p&&p&寒冷气候下的远足活动,我都会建议队员携带睡袋,用“三明治“包裹法,&b&睡袋可以给失温患者提供最后的生存空间。&/b&但需要注意的是,睡袋本身并没有升温功能,严重的失温患者已丧失产热能力,所以必须辅以复温措施。&/p&&p&&br&&/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ad93dcace3c56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7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ad93dcace3c56_r.jpg&&&/figure&&p&“三明治”包裹法&/p&&p&&br&&/p&&p&在没有睡袋和睡垫的情况下,可以用太空毯、衣物、座垫、地布、甚至是干草等一切能够用上的隔热物进行包裹,太空毯可以减少蒸发散热和辐射散热这两种热传导途径。&/p&&p&&br&&/p&&p&如果实在没有可更换的干衣物,在紧急情况下,应将湿衣物尽量拧干,然后用太空毯包在湿衣服外面,阻止蒸发,形成一种类似于湿式潜水服的结构。&/p&&p&&br&&/p&&p&在对患者进行包裹和回温的时候,其他人应制作临时担架,并联系救援,如果没有温暖的庇护所,&b&在救援到来之前,就要尽可能的转移到山下,&/b&以争取时间,搬运失温患者时要小心,就像搬运骨折患者一样轻抬轻放,避免过大的振动,否则容易造成冷血回流导致室颤死亡。&/p&&p&&br&&/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bcbe8ef8bb776_b.jpg& data-rawwidth=&537& data-rawheight=&5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7&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bcbe8ef8bb776_r.jpg&&&/figure&&p&左:木乃伊担架 右:衣服简易担架&/p&&p&&br&&/p&&p&&b&关于对失温患者死亡的判断&/b&&/p&&p&&br&&/p&&p&&b&如果没有看过本文,那么90%可以被救活的人,你可能会认为已经死了。&/b&&/p&&p&&br&&/p&&p&在3级失温后期,人体会进入一种类似于死亡的状态:瞳孔放大,没有任何痛觉反应;进入4级失温后,四肢开始僵硬,这在常识中,人就是死亡了,但是在低温环境下,低温反而会保护大脑和内脏,让死亡过程变得相当缓慢。&/p&&p&&br&&/p&&p&这时你应该通过&b&触摸颈动脉&/b&来观察患者是否还有心跳,不应摸手腕,这时手腕因过度冰冷可能已经没有脉搏。要非常细心的观察患者是否有微弱的心跳或者呼吸,假如还有心跳,如一分钟1次,这时只需要给患者做人工呼吸,不能做CPR;如果出现了心博骤停,应马上开始CPR,这是一场与死神对峙的持久战,在CPR的辅助下,你能为失温的队员争取数个小时的存活时间,直到送进医院。&/p&&p&&br&&/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f05a8caf470ffa00860a83ac_b.jpg& data-rawwidth=&559& data-rawheight=&3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9&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f05a8caf470ffa00860a83ac_r.jpg&&&/figure&&p&&br&&/p&&p&&br&&/p&&p&在寒冷中,不要轻易放弃任何一个队员,因为&b&只有温暖的尸体才意味着真正的死亡。&/b&&/p&&p&&br&&/p&&p&&b&关于对喝酒暖身的传闻&/b&&/p&&p&&br&&/p&&p&尽管许多人呼吁喝酒不能“真正暖身”,但直至现在,这个传闻还流传于江湖,看来一个流传了几千年的传闻,破除实属不易,所以在这里必须啰嗦一下,&b&喝酒暖身=饮鸩止渴&/b&,有资料显示 33% 到73%的失温症是由饮酒造成的。&/p&&p&&br&&/p&&p&饮酒会经历一个扩张毛细血管的阶段,体表变热,会更快的带走核心体温,所以你会觉得热,甚至会开始脱衣服,是不是有点像严重失温时的“反常脱衣现象”?有人认为恐怖的“反常脱衣”就是因为神经在低温下受损,毛细血管不正常扩张导致的。&/p&&p&&br&&/p&&p&假如你没事在家里坐在热炕上边喝酒边吃肉,那么喝酒好像确实可以让人舒服点,因为你的能量源源不断。但在山野里,你可利用能量是有限的,喝酒很容易造成失温。案例:12年的一个冬天,泰山上有个小伙子因喝酒,当晚在帐篷里失温死亡。&/p&&p&&br&&/p&&p&只有当你喝醉了,血管才会收缩,这是酒精的一个反弹效应,不过在此之前,你会面对很高的失温风险,后期,由于毛细血管的收缩,你会觉得很冷,容易出现冻疮,冻伤。&/p&&p&&br&&/p&&p&那喝什么才能有效暖身?蜂蜜水、葡萄糖水等效果最好最快。当身体开始暖和之后,慢慢进食高能量食品,但仍以高糖分或碳水化合物为主,例如士力架、能量棒。但注意,2级或以上的失温患者很难吸收这些能量物质来自我复温。&/p&&p&&br&&/p&&p&有许多小伙伴一定有“冻尿了”的经历,前面说了,人在失温时,会大量脱水,在3级以上的失温,人体能脱水高达5.5升,这比人体血液的总量还要多, 所以在&b&意识恢复正常后(1级失温状态)&/b&,应适量补充辅以电解质的水分。&/p&&p&&br&&/p&&p&&b&对于失温的预防,老生常谈&/b&&/p&&p&&br&&/p&&p&多穿衣服并不能有效预防失温,很多时候慢性失温是因为透支能量所致,在山野徒步时,要调整好自己的步伐,避免出汗;穿防风透气的服装,不要穿劣质冲锋衣;携带&b&足够的食物&/b&,随时进食高热量碳水化合物;多喝水,防止脱水;不要喝酒;保持手脚干燥可以防止冻伤,对于汗脚可以考虑用抑汗剂。&/p&&p&&br&&/p&&p&&b&依情况实施不同的救治方案&/b&&/p&&p&&br&&/p&&p&上面所讲的都是慢性失温,即体温经历了一个相对漫长的下降过程,通常需要2小时以上才开始出现失温症状。&/p&&p&&br&&/p&&p&还有一种急性失温,多见于落水或浸水,这时患者体温会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p&&p&&br&&/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8d5fe_b.jpg& data-rawwidth=&508& data-rawheight=&4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8d5fe_r.jpg&&&/figure&&p&水温、时间、和失温严重程度的关系&/p&&p&&br&&/p&&p&以10摄氏度水温来说,落水时间在20分钟以下,这时可以通过剧烈活动来提高产热,也可以换上干衣服坐在火堆前慢慢自我复温,最好是将身体的躯干部分浸到不超过43℃的热水中快速复温。因为这时身体核心温度还处于一个正常范围。&/p&&p&&br&&/p&&p&但落水时间超过20分钟,患者的核心体温可能已经无法支撑整个身体的恢复,简单的包裹而没有外部复温措施可能不能阻止体温进一步降低,进行剧烈活动可能会导致失温加剧。这时候一堆柔和、温暖的篝火显得无比重要。&/p&&p&&br&&/p&&p&小羽本人经历过一次急性失温,在漂流中因为下肢在冷水中浸泡时间过久,可能因为下肢血管收缩而没有产生全身冷感,上岸后走了几步瞬间感觉全身冰冷异常,寒颤难忍,大概是下肢冷血瞬间回流所致,这时思维开始迟钝,并失去了一些逻辑思考能力,在队友的提醒下意识到自己开始失温,脱掉湿裤子,生了一堆火,吃了半包饼干,而后慢慢好转,我是幸运的。&/p&&p&&br&&/p&&p&如果浸水时间超过2小时,要按照严重的慢性失温治疗,应小心而谨慎。&/p&&p&&br&&/p&&p&&b&总结&/b&&/p&&p&&br&&/p&&p&综上来看,对于2级或以上失温的救治是非常复杂的,需要极端谨慎,而且不一定有效。但1级失温是很容易控制的,所以在户外要时刻保持警惕,防止1级失温症进一步发展。&/p&&p&&br&&/p&&p&撰文/供图:小羽&br&&/p&&p&个人公众号:山野纪(ID:OutdoorArchive)&/p&&p&主要参考资料:&/p&&p&户外医学第六版, by Paul 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朋友户外运动照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