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否一定死美女奥特队员被打死的,不能零伤亡吗

请问下盟军3里面最后突袭海滩那是否一定死队员的,不能零伤亡吗【盟军敢死队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7,503贴子:
请问下盟军3里面最后突袭海滩那是否一定死队员的,不能零伤亡吗
请问下盟军3目标柏林里面最后那关突袭海滩那是否一定死盟军队员的,不能零伤亡吗工程车扫雷过后,就那碉堡,里面一挺机枪在那,我去多少队员死多少。。。试了N次S/L大法成绩控制最好的一次就是贝雷帽一进去立马就出来,背后跟着点子弹重伤(包里药全没了),往门里偷窥看到几个士兵挤在门那红色视线警戒着,我就一个丢进去全死了。。。但那机枪手还是在那最后那个机枪手,我设置了攻击模式进去和他对打,一个人打不过(2个也不行,还是慢了),3个士兵一起进自动攻击才能解决。但我想完美点,不想一个士兵死。。。有办法吗,还是说这关必须死几个士兵的?好体现当时战争的残酷?
一开局你只有5个农民,敢不敢来打天下?试玩了3分钟!
楼主,左手边的围墙有狗洞!
摁住F7慢慢找!
其实制作组在偷偷得瑟你挂了那么多次!钻狗洞灭了他们!
………………左边有个小洞,你直接点对面,队员就开始往狗洞方向去。绕到门背后一个手榴弹即可解决。吐槽:用盟军敢死队这样的游戏方式根本不能体现诺曼底登陆的壮烈景象,1兵太少2没坦克3伤亡太少。用士兵2战英雄的那种肯定很爽。
同2L,你把上坡的人清干净后往左走有个洞。话说突袭海滩我从没用过盟军士兵,一直是绿贝单刀直入。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lt.cjdby.net - Database Error
Discuz! Database Error
已经将此出错信息详细记录, 由此给您带来的访问不便我们深感歉意.辉县抗洪抢险“零伤亡”启示录
各界爱心人士纷纷携带爱心物资,慰问奋战在抗洪一线的战士。
电力抢险队员第一时间抢修电力设备,让群众早日用上电。
灾情发生后,辉县市消防人员深入山区,营救被困群众。
32℃高温,没有纳凉场所,抢险战士累了,只能顶着烈日,得到片刻的休息。
10天两遭洪灾,境内有1000平方公里山区、110个地质灾害点、49公里长的南水北调总干渠、34座中小型水库、10平方公里煤矿塌陷区、9个旅游景区等,形势严峻,险象环生!
□本报记者李虎成本报通讯员王永乐段永强
7月以来,辉县连降大暴雨。8日-9日,该市12个小时降雨相当于平常一年的降雨量,为有记录以来的极值。受灾的群众尚未完全摆脱困境,19日又遇大雨,辉县市再受重创:冀屯镇、峪河镇、沙窑乡等11个乡镇,9个旅游景区遭遇特大山洪“洗劫”。据初步统计,这次受灾人口达12.9万人,农业受灾面积20万余亩,直接经济损失5.1亿元。
然而,当记者在重灾区辉县冀屯、峪河、沙窑等乡镇实地走访时发现,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暴雨山洪,虽然家园、山川遭受严重损毁,但没有一名群众伤亡,也没有一名游客落难——辉县市创造了全市“零死伤”的抗灾奇迹!
疾风骤雨,不动如山。这是党委政府有力指挥、党员干部冲在一线、人民群众奋力生产自救的结果,是历年以来防洪经验的结晶,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成果,是科学有效防御洪灾的又一次生动展示。
历经数次大战场场惊险激烈
南水北调杨庄渡槽保卫战
7月19日早晨7点多钟,在特大暴雨的夹击下,南水北调辉县杨庄渡槽开始漫溢,总干渠衬砌面板滑塌5块,防洪堤被冲开缺口1处,直接威胁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也会给下游群众带来灭顶之灾。
“快!快!立即带上铲子、沙袋,跑步前进到杨庄村抢险!”8时,正在单位待命的辉县市水利局60多名应急抢险队员接到防指紧急命令,蹚着齐腰的洪水赶往南水北调杨庄沟排水渡槽。
到达现场后,队员们用沙袋垒起防水墙,用铁锹挖出一条导流渠,让碎石和洪水及时排出渡槽,同时动用吊车、装载机快速清理流出的碎石,满身泥水的队员们奋战到晚上7点钟才排除了险情。
“当时啥也没想,就是想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事后,和应急抢险队员一起奋战的市水利局局长宋东亮说。
西平罗6民工被困“孤岛”救援战
7月19日早上,新乡市市长王登喜得知辉县市西平罗6名民工被困“孤岛”命悬一线时,心急如焚,立即与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马义中,新乡军分区参谋长张键等冒着瓢泼大雨,于上午9时赶往现场坐镇指挥救援。
由于水流湍急,消防官兵无法涉水实施救援。随即决定通过投掷绳索、利用滑轮救出被困群众。
消防官兵先用抛投器将两条绳索抛给孤岛上的被困群众,由他们将其中一条绳索固定在工程车的顶端,另外一条绳索系在腰间。
因为担心群众固定不牢,消防官兵李双又顺着绳索滑到孤岛上,帮助群众一一拴牢绳索。
下午5时40分,被困群众宰金广被第一个营救出来。又用两个小时,将其余被困民工全部救出,总计耗时7个小时。
南水北调峪河暗渠抢险战
7月19日晚7时,接到险情报告:峪河暗渠出现险情!市南水北调办立即启动防汛应急预案,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同时组织干部职工20余名奔赴现场,搬运砂石、排查险情、运送防汛物资。
随后,省南水北调办主任刘正才、副主任杨继成,新乡市市长王登喜,辉县市委书记王天兴、副市长王炳岳先后冒雨赶赴现场,积极筹备、调度防汛物资,协调部队官兵进行抢险。
针对出现的问题,辉县市领导班子与省、市有关领导、总干渠运管单位一起集思广益,商量对策,全体抢险人员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全力以赴,直到20日凌晨5时,险情不再扩大。
冀屯北流河大堤保卫战
7月19日晚11时,冀屯镇北流河大堤告急,已经连续工作了两天两夜的副县级干部、冀屯镇党委书记赵化录不顾工作人员的阻拦,毅然登上大堤查看水情,坚持在最危险的地方指挥抗洪救灾。
7月20日凌晨2时,北流河大堤出现60多米长的溃口,市直各单位各部门快速反应,紧急抽调500名党员干部组成10支先锋突击队奔赴大堤进行支援。高温酷暑下,没有一人退缩,没有一人喊累,脏活累活重活抢着干,人员轻伤不下火线。
冀屯镇副镇长、省选调生吴泰鹏因连续奋战两个多昼夜,体力严重透支,一头栽倒在大堤上,人事不省,后经努力抢救,才脱离了生命危险。
党心印民心,齐心志成城!在党员突击队的带动下,群众自发集结组织救灾,和赶来增援的300多名部队官兵,连续奋战4天3夜,终于将决口合龙。
立足于“严”,党政领导身先士卒,党员干部冲在一线,鼓起了全市上下夺取抗洪工作全面胜利的信心
灾情就是命令,灾情就是召唤。7月9日凌晨4点钟,在接到辉县市气象局的雨情电话后,本已周末回到新乡市区家里的辉县市委书记王天兴、市长郭书佩立即赶回辉县指挥抢险。暴雨积水使车辆无法通行,在新乡市区绕行几次后,他们最后趟着齐腿深的大水在6点多钟赶到险情点辉县杨庄沟南水北调排水渡槽。
而新乡市委书记舒庆、市长王登喜也在指挥调度全市抢险救灾的同时,深入辉县各严重内涝点查看雨情灾情,指导抢险救灾。
在突如其来的暴雨洪灾面前,辉县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启动防汛应急预案,举全市之力组织防汛救灾,最大限度减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各乡(镇)、办事处班子成员深入抗洪一线,靠前指挥,组织一切力量投入抗洪救灾工作,巡查河道、巩固大堤、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市直各单位各部门广泛动员,全民参与,调运各种抢险物资,投入抗洪一线。
在杨庄排水渡槽旁,辉县市水利局局长宋东亮从凌晨3点多钟就带领30多名抢险队员死守在那里,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险情。而各乡镇、办事处以及矿管部门110个地质灾害监测点,在凌晨2点多钟接到暴雨预警信息后,凌晨3点多钟也全部自动到岗。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经过洪水的洗礼,共产党员的旗帜愈发鲜艳。防汛期间,辉县市委要求,各级党组织、党员要把抗洪救灾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考场。在这场特殊的考试中,各级党组织、党员以实际行动作答。
立足于“早”,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未雨绸缪,为成功应对洪灾打下了坚实基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值得称道的是早在5月底,辉县市就提前谋划防汛工作,对全市27座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建立了132个山洪灾害防御机构,设立了77个临时避险点,确立了安全区、危险区和转移路线,实现了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到乡到村,预警发布到乡到村。
在落实防汛抗旱工作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同时,辉县市还建立了防汛工作技术责任制、24小时防汛值班制等制度,制定了有效的应急响应措施。
同时,对全市范围内的南水北调左岸排水工程、各级河道堤防、险工险段、穿河穿堤工程等防汛工程设施和河道内采砂、设障情况进行了徒步拉网式检查。
为确保防汛队伍建设组织到位,辉县市号召各乡镇,积极整合依靠集体企业、民营、私营企业工人等力量,成立防汛突击队270个,抢险队员12500名,开展培训演练。一旦险情来临,听从统一调配。
“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辉县在全市实施所储备物资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储存地点、联系人“六落实”。共储备编织袋12万条,炸药10吨,麻绳3000斤,汽柴油100吨,竹竿5000根,帆布篷100块等,市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储备救生衣730余件,发电机6台,应急冲锋舟3艘,度汛应急灯300个及救生绳、雨伞、手电筒、铁锨等防汛物资。
同时“7·9”特大暴雨期间,辉县山区所有可能遭遇危险的群众都已经全部转移,暴雨过后所有乡镇均对全部河道进行了清理疏浚,确保了第二次泄洪河道畅通。
为确保广大群众生命财产不受损害,占城镇党委政府在第一时间组织各村干部对全镇58个危房户走访,并及时转移存在安全隐患的28户群众;对塌陷村特别是大梁冢村未搬迁的十几户群众,镇党委书记刘国华、镇长侯玉敏带领党员干部蹚着一米深的水,用装载机将群众安全转移。
为确保此次防汛抢险工作顺利完成,该镇在原有物资筹备的基础上,紧急筹备5000个编织袋,运送到蔡其营、大梁冢、周圪垱等防汛重点区域,并紧急抽调铲车、钩机等大型机械到险要路段值班备勤。对全镇重要河段的大堤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当日共巩固堤口15处,排查大堤隐患3处,备土200余方,出动人员1500余人次。
立足于“稳”,及时做好灾后救助工作,在最短时间内恢复生产生活正常秩序
7月9日下午3点多钟,辉县城区洪水渐渐退去。房倒屋塌、道路毁坏、田地淹埋、满街泥浆,整个辉县满目疮痍。但灾难没能击垮辉县人民,当天下午广大干群就开始清理淤泥和积水,抢修基础设施。
7月10日,市委书记王天兴带领全市100多个单位5000余名党员干部职工,自带扫帚、铁锹,走上街头开展灾后自救义务劳动。同时全市出动铲车、垃圾清运车等230余台,使淤泥得到清理,道路得以疏通。
受灾严重的百泉镇、胡桥乡村民也不等不靠,开展灾后自救。积水较深的胡桥乡南观营村村民想方设法抢排渍水、抢抓补种,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百泉镇石棚村村民自发筹钱调来了铲车,两天时间清理通了被山洪淤堵的3公里道路。
“7·19”洪灾受灾严重的冀屯镇共有10个村进水,112余户房屋受损,39户房屋倒塌,受灾人口1.7万人,农田受灾面积1.73万亩,造成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
灾后该镇先后安置转移前桥位、后桥位、张千屯、马正屯受灾群众4300余人,全镇没有发生一起人员伤亡事件;派出人员和车辆清理村内积水、道路淤泥、垃圾;动员各方力量,积极扶持受灾群众恢复生产。目前,各项灾后恢复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立足于“实”,不断完善机制,健全基层防汛体系,夯实灾后防疫工程,强化信息科技支撑
7月19日暴雨和山洪来临时,辉县各乡镇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吴村镇党委书记孙喜梅、镇长曹启进,率领全体机关人员奔赴王敬屯村北口、卧龙岗漫水桥、赵屯村西口等关键部位重点路段设点布控,及时疏散群众,使进水农户及时封门闭户,搬迁至临时安全设置点。
机关、站所、卫生院、学校等党员干部50余人奔赴受灾最为严重的赵屯村,清理街道淤泥,方便群众出行;挨家挨户为群众喷洒药剂,防止疫情传播;搬运摊晾粮食,使群众损失减至最低。
灾情发生后,辉县市卫计委党组班子成员吃住在单位,实行一天三碰头三汇报,随时研究解决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紧急时刻,把党组会开在救灾的一线、开在需要冲锋陷阵的最前沿。
同时,成立了汛期防病救灾应急指挥部,紧急启动了防病救灾三级预案,要求卫计系统各单位迅速进入一级戒备状态,全员在岗在位,随时待命出发,动员一切人力、物资、车辆投入到防病救灾的工作中去。
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实现对可能发生疫情的区域全覆盖、无死角,辉县开展了市、乡、村三级卫生防疫大巡查,出动500余人的专业巡查队伍,责任到人、责任到区域,做到全面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处理。
在城区重灾区,全市划分了六大卫生防疫区,每个防疫区由2名领导带队,20名专业消杀防疫人员参加,共计12名党组成员带队,120名专业人员参与,全覆盖、全方位对重点灾区进行消杀防疫。
在受灾最重的群众聚集区和救灾抢险的第一线,组织了四大医疗机构设立10个临时医疗点,组成4个应急流动医院,全天候进行诊治活动,进乡镇、进村庄、进农户,最大程度保障群众健康。
据统计,全市共投入专业防疫队伍20支230人,参与防疫人员2800多人次;累计投入防病救灾经费35万余元,使用消杀药品1655公斤,消杀场所1057个,消杀面积达430万平方米,发放消杀知识和防病知识宣传材料3万余份,为1.2万受灾群众提供了应急诊疗服务,确保了“灾后无疫情、因病无伤亡”目标的实现。
同时,辉县市食药监局共出动车辆220余台次,执法人员650余人次,检查食品药品经营单位2000余家次。监督销毁货值1530余万元的过水食品药品,避免了浸水食品药品再次流入市场,保障了灾后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
立足于“情”,以人为本温暖四方游客,爱心涌动携手共渡难关
7月8日晚暴雨下了一整夜,薄壁镇西沟村观上自然村一处地质灾害易发点附近的农家旅社,住着500多名游客。险情传到薄壁镇,镇党委立即组织镇村两级党员干部对游客进行紧急疏散。
游客走到宝泉村西时,山体发生了塌方,出山的公路被巨大的石块和泥土堵住,绕行山西的桥又被大水淹没。
疏通公路成为第一要务,时间就是生命,镇村两党员干部借来了大锤,拿来了铁锨,没有机械就自己干,一锤锤地敲,一锹锹地铲,硬是苦干六个小时,打通了一条两米宽的生命通道,使游客安全地转移到了山下。
7月19日凌晨1时36分,南坪村雨开始下大,住在丹分自然村的沙窑乡南坪村党支部书记许爱林再也不能入眠,因为山下群众大都是沿河居住,外地70多名避暑老人居住的崔家大院不断进水,十分危险。
凌晨4时30分,许爱林冒着倾盆大雨出门,因为距离山下太远雨大路又不通,他用一根绳子将自己拴住,滑到南坪河对面,实地看情况,并让村干部杨峰通知近处的党员干部集合,大家通过扶、背、抬等将70多名老人就近安全转移到杨峰家中安置,安抚老人情绪。
7月21日,许爱林与包乡领导辉县市委常委王健、乡长郭冬卫、派出所干警及消防官兵带着生活急需品深入10多公里外的南坪村南马岸自然村,安抚解救在南马岸140多名被困的安阳夏令营活动游客。3天来许爱林没回过家、基本上没合过眼,肿着脚连夜组织党员干部群众上路用铁铲、撬等清理路面障碍,硬是只用了3天时间就抢通了11个自然村的道路,使滞留游客能安全下山返程。
共城有爱,温暖了四方游客,同时也温暖了受灾群众和抗洪一线人员。7月15日,辉县市孟电集团、米多奇公司等14家非公企业向“7·9”特大暴雨受灾群众捐款110.5万元,捐物折合达25万元,特别是孟电集团发挥带头作用捐款50万元。
辉县市辉都花园项目负责人牛富涛积极响应倡议,在了解到吕巷村的群众房屋被大水浸泡、生活物资被洪水冲走后,专门为两个村的1800名群众购买了面、油等生活必需品。而河南鸿运纺织公司虽然企业受灾严重,但是毅然担当,现场捐款2万元;新乡市中东石油有限公司总经理孙玉明在捐赠现场深受感动,当场又追加了3万元捐款。
为全力支持一线防汛抗洪,7月22日,新乡市长城机械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裴发良带领部分员工,派出两辆货车满载3000斤西瓜、40件矿泉水,到达冀屯镇文庄北流河溃口处,慰问抗洪防汛一线人员,向奋战在一线的抢险人员送去了社会的温暖与关爱。
占城镇西樊村的樊红玲在村里开了家百货超市,在抗洪最危难的5天5夜中,她免费向守在堤坝上的勇士们发放纯净水、方便面、火腿肠、啤酒等物资。几天中,偌大的仓库中能吃的东西全部送到堤坝上。她说:“全村人都在忙活,咱这点算个啥!”
刘继是西樊村村委会主任,他的微信名字叫心连心,在他的朋友圈中,在外地工作或学习的西樊村村民知道家里的情况后,纷纷通过微信转来捐款,要求他用捐款为全村人抗洪出力。短短5天,刘继就收到20166元的捐款。加上村里的捐款,现金达3万元。刘继说:“好多人长期在外工作,钱转来时我都不知道是谁,收到的不仅仅是钱,也是一片片爱心!”
市民政局积极做好救灾物资的接收、储备、运输和发放工作,购置和接收馍干200件、方便面700件、矿泉水2200件、大米31200斤、面粉1500斤、食用油2050桶、棉被30条、消毒药物8桶、牛奶1400余件等一大批救灾物资分发到受灾乡镇,并及时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住所、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辉县抗洪抢险“零伤亡”启示录
各界爱心人士纷纷携带爱心物资,慰问奋战在抗洪一线的战士。
电力抢险队员第一时间抢修电力设备,让群众早日用上电。
灾情发生后,辉县市消防人员深入山区,营救被困群众。
32℃高温,没有纳凉场所,抢险战士累了,只能顶着烈日,得到片刻的休息。
10天两遭洪灾,境内有1000平方公里山区、110个地质灾害点、49公里长的南水北调总干渠、34座中小型水库、10平方公里煤矿塌陷区、9个旅游景区等,形势严峻,险象环生!
□本报记者李虎成本报通讯员王永乐段永强
7月以来,辉县连降大暴雨。8日-9日,该市12个小时降雨相当于平常一年的降雨量,为有记录以来的极值。受灾的群众尚未完全摆脱困境,19日又遇大雨,辉县市再受重创:冀屯镇、峪河镇、沙窑乡等11个乡镇,9个旅游景区遭遇特大山洪“洗劫”。据初步统计,这次受灾人口达12.9万人,农业受灾面积20万余亩,直接经济损失5.1亿元。
然而,当记者在重灾区辉县冀屯、峪河、沙窑等乡镇实地走访时发现,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暴雨山洪,虽然家园、山川遭受严重损毁,但没有一名群众伤亡,也没有一名游客落难——辉县市创造了全市“零死伤”的抗灾奇迹!
疾风骤雨,不动如山。这是党委政府有力指挥、党员干部冲在一线、人民群众奋力生产自救的结果,是历年以来防洪经验的结晶,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成果,是科学有效防御洪灾的又一次生动展示。
历经数次大战场场惊险激烈
南水北调杨庄渡槽保卫战
7月19日早晨7点多钟,在特大暴雨的夹击下,南水北调辉县杨庄渡槽开始漫溢,总干渠衬砌面板滑塌5块,防洪堤被冲开缺口1处,直接威胁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也会给下游群众带来灭顶之灾。
“快!快!立即带上铲子、沙袋,跑步前进到杨庄村抢险!”8时,正在单位待命的辉县市水利局60多名应急抢险队员接到防指紧急命令,蹚着齐腰的洪水赶往南水北调杨庄沟排水渡槽。
到达现场后,队员们用沙袋垒起防水墙,用铁锹挖出一条导流渠,让碎石和洪水及时排出渡槽,同时动用吊车、装载机快速清理流出的碎石,满身泥水的队员们奋战到晚上7点钟才排除了险情。
“当时啥也没想,就是想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事后,和应急抢险队员一起奋战的市水利局局长宋东亮说。
西平罗6民工被困“孤岛”救援战
7月19日早上,新乡市市长王登喜得知辉县市西平罗6名民工被困“孤岛”命悬一线时,心急如焚,立即与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马义中,新乡军分区参谋长张键等冒着瓢泼大雨,于上午9时赶往现场坐镇指挥救援。
由于水流湍急,消防官兵无法涉水实施救援。随即决定通过投掷绳索、利用滑轮救出被困群众。
消防官兵先用抛投器将两条绳索抛给孤岛上的被困群众,由他们将其中一条绳索固定在工程车的顶端,另外一条绳索系在腰间。
因为担心群众固定不牢,消防官兵李双又顺着绳索滑到孤岛上,帮助群众一一拴牢绳索。
下午5时40分,被困群众宰金广被第一个营救出来。又用两个小时,将其余被困民工全部救出,总计耗时7个小时。
南水北调峪河暗渠抢险战
7月19日晚7时,接到险情报告:峪河暗渠出现险情!市南水北调办立即启动防汛应急预案,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同时组织干部职工20余名奔赴现场,搬运砂石、排查险情、运送防汛物资。
随后,省南水北调办主任刘正才、副主任杨继成,新乡市市长王登喜,辉县市委书记王天兴、副市长王炳岳先后冒雨赶赴现场,积极筹备、调度防汛物资,协调部队官兵进行抢险。
针对出现的问题,辉县市领导班子与省、市有关领导、总干渠运管单位一起集思广益,商量对策,全体抢险人员齐心协力、同舟共济、,直到20日凌晨5时,险情不再扩大。
冀屯北流河大堤保卫战
7月19日晚11时,冀屯镇北流河大堤告急,已经连续工作了两天两夜的副县级干部、冀屯镇党委书记赵化录不顾工作人员的阻拦,毅然登上大堤查看水情,坚持在最危险的地方指挥抗洪救灾。
7月20日凌晨2时,北流河大堤出现60多米长的溃口,市直各单位各部门快速反应,紧急抽调500名党员干部组成10支先锋突击队奔赴大堤进行支援。高温酷暑下,没有一人退缩,没有一人喊累,脏活累活重活抢着干,人员轻伤不下火线。
冀屯镇副镇长、省选调生吴泰鹏因连续奋战两个多昼夜,体力严重透支,一头栽倒在大堤上,人事不省,后经努力抢救,才脱离了生命危险。
党心印民心,齐心志成城!在党员突击队的带动下,群众自发集结组织救灾,和赶来增援的300多名部队官兵,连续奋战4天3夜,终于将决口合龙。
立足于“严”,党政领导身先士卒,党员干部冲在一线,鼓起了全市上下夺取抗洪工作全面胜利的信心
灾情就是命令,灾情就是召唤。7月9日凌晨4点钟,在接到辉县市气象局的雨情电话后,本已周末回到新乡市区家里的辉县市委书记王天兴、市长郭书佩立即赶回辉县指挥抢险。暴雨积水使车辆无法通行,在新乡市区绕行几次后,他们最后趟着齐腿深的大水在6点多钟赶到险情点辉县杨庄沟南水北调排水渡槽。
而新乡市委书记舒庆、市长王登喜也在指挥调度全市抢险救灾的同时,深入辉县各严重内涝点查看雨情灾情,指导抢险救灾。
在突如其来的暴雨洪灾面前,辉县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启动防汛应急预案,举全市之力组织防汛救灾,最大限度减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各乡(镇)、办事处班子成员深入抗洪一线,靠前指挥,组织一切力量投入抗洪救灾工作,巡查河道、巩固大堤、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市直各单位各部门广泛动员,全民参与,调运各种抢险物资,投入抗洪一线。
在杨庄排水渡槽旁,辉县市水利局局长宋东亮从凌晨3点多钟就带领30多名抢险队员死守在那里,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险情。而各乡镇、办事处以及矿管部门110个地质灾害监测点,在凌晨2点多钟接到暴雨预警信息后,凌晨3点多钟也全部自动到岗。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经过洪水的洗礼,共产党员的旗帜愈发鲜艳。防汛期间,辉县市委要求,各级党组织、党员要把抗洪救灾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考场。在这场特殊的考试中,各级党组织、党员以实际行动作答。
立足于“早”,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未雨绸缪,为成功应对洪灾打下了坚实基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值得称道的是早在5月底,辉县市就提前谋划防汛工作,对全市27座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建立了132个山洪灾害防御机构,设立了77个临时避险点,确立了安全区、危险区和转移路线,实现了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到乡到村,预警发布到乡到村。
在落实防汛抗旱工作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同时,辉县市还建立了防汛工作技术责任制、24小时防汛值班制等制度,制定了有效的应急响应措施。
同时,对全市范围内的南水北调左岸排水工程、各级河道堤防、险工险段、穿河穿堤工程等防汛工程设施和河道内采砂、设障情况进行了徒步拉网式检查。
为确保防汛队伍建设组织到位,辉县市号召各乡镇,积极整合依靠集体企业、民营、私营企业工人等力量,成立防汛突击队270个,抢险队员12500名,开展培训演练。一旦险情来临,听从统一调配。
“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辉县在全市实施所储备物资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储存地点、联系人“六落实”。共储备编织袋12万条,炸药10吨,麻绳3000斤,汽柴油100吨,竹竿5000根,帆布篷100块等,市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储备救生衣730余件,发电机6台,应急冲锋舟3艘,度汛应急灯300个及救生绳、雨伞、手电筒、铁锨等防汛物资。
同时“7&9”特大暴雨期间,辉县山区所有可能遭遇危险的群众都已经全部转移,暴雨过后所有乡镇均对全部河道进行了清理疏浚,确保了第二次泄洪河道畅通。
为确保广大群众生命财产不受损害,占城镇党委政府在第一时间组织各村干部对全镇58个危房户走访,并及时转移存在安全隐患的28户群众;对塌陷村特别是大梁冢村未搬迁的十几户群众,镇党委书记刘国华、镇长侯玉敏带领党员干部蹚着一米深的水,用装载机将群众安全转移。
为确保此次防汛抢险工作顺利完成,该镇在原有物资筹备的基础上,紧急筹备5000个编织袋,运送到蔡其营、大梁冢、周圪垱等防汛重点区域,并紧急抽调铲车、钩机等大型机械到险要路段值班备勤。对全镇重要河段的大堤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当日共巩固堤口15处,排查大堤隐患3处,备土200余方,出动人员1500余人次。
立足于“稳”,及时做好灾后救助工作,在最短时间内恢复生产生活正常秩序
7月9日下午3点多钟,辉县城区洪水渐渐退去。房倒屋塌、道路毁坏、田地淹埋、满街泥浆,整个辉县满目疮痍。但灾难没能击垮辉县人民,当天下午广大干群就开始清理淤泥和积水,抢修基础设施。
7月10日,市委书记王天兴带领全市100多个单位5000余名党员干部职工,自带扫帚、铁锹,走上街头开展灾后自救义务劳动。同时全市出动铲车、垃圾清运车等230余台,使淤泥得到清理,道路得以疏通。
受灾严重的百泉镇、胡桥乡村民也不等不靠,开展灾后自救。积水较深的胡桥乡南观营村村民想方设法抢排渍水、抢抓补种,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百泉镇石棚村村民自发筹钱调来了铲车,两天时间清理通了被山洪淤堵的3公里道路。
“7&19”洪灾受灾严重的冀屯镇共有10个村进水,112余户房屋受损,39户房屋倒塌,受灾人口1.7万人,农田受灾面积1.73万亩,造成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
灾后该镇先后安置转移前桥位、后桥位、张千屯、马正屯受灾群众4300余人,全镇没有发生一起人员伤亡事件;派出人员和车辆清理村内积水、道路淤泥、垃圾;动员各方力量,积极扶持受灾群众恢复生产。目前,各项灾后恢复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立足于“实”,不断完善机制,健全基层防汛体系,夯实灾后防疫工程,强化信息科技支撑
7月19日暴雨和山洪来临时,辉县各乡镇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吴村镇党委书记孙喜梅、镇长曹启进,率领全体机关人员奔赴王敬屯村北口、卧龙岗漫水桥、赵屯村西口等关键部位重点路段设点布控,及时疏散群众,使进水农户及时封门闭户,搬迁至临时安全设置点。
机关、站所、卫生院、学校等党员干部50余人奔赴受灾最为严重的赵屯村,清理街道淤泥,方便群众出行;挨家挨户为群众喷洒药剂,防止疫情传播;搬运摊晾粮食,使群众损失减至最低。
灾情发生后,辉县市卫计委党组班子成员吃住在单位,实行一天三碰头三汇报,随时研究解决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紧急时刻,把党组会开在救灾的一线、开在需要冲锋陷阵的最前沿。
同时,成立了汛期防病救灾应急指挥部,紧急启动了防病救灾三级预案,要求卫计系统各单位迅速进入一级戒备状态,全员在岗在位,随时待命出发,动员一切人力、物资、车辆投入到防病救灾的工作中去。
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实现对可能发生疫情的区域全覆盖、无死角,辉县开展了市、乡、村三级卫生防疫大巡查,出动500余人的专业巡查队伍,责任到人、责任到区域,做到全面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处理。
在城区重灾区,全市划分了六大卫生防疫区,每个防疫区由2名领导带队,20名专业消杀防疫人员参加,共计12名党组成员带队,120名专业人员参与,全覆盖、全方位对重点灾区进行消杀防疫。
在受灾最重的群众聚集区和救灾抢险的第一线,组织了四大医疗机构设立10个临时医疗点,组成4个应急流动医院,全天候进行诊治活动,进乡镇、进村庄、进农户,最大程度保障群众健康。
据统计,全市共投入专业防疫队伍20支230人,参与防疫人员2800多人次;累计投入防病救灾经费35万余元,使用消杀药品1655公斤,消杀场所1057个,消杀面积达430万平方米,发放消杀知识和防病知识宣传材料3万余份,为1.2万受灾群众提供了应急诊疗服务,确保了“灾后无疫情、因病无伤亡”目标的实现。
同时,辉县市食药监局共出动车辆220余台次,执法人员650余人次,检查食品药品经营单位2000余家次。监督销毁货值1530余万元的过水食品药品,避免了浸水食品药品再次流入市场,保障了灾后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
立足于“情”,以人为本温暖四方游客,爱心涌动携手共渡难关
7月8日晚暴雨下了一整夜,薄壁镇西沟村观上自然村一处地质灾害易发点附近的农家旅社,住着500多名游客。险情传到薄壁镇,镇党委立即组织镇村两级党员干部对游客进行紧急疏散。
游客走到宝泉村西时,山体发生了塌方,出山的公路被巨大的石块和泥土堵住,绕行山西的桥又被大水淹没。
疏通公路成为第一要务,时间就是生命,镇村两党员干部借来了大锤,拿来了铁锨,没有机械就自己干,一锤锤地敲,一锹锹地铲,硬是苦干六个小时,打通了一条两米宽的生命通道,使游客安全地转移到了山下。
7月19日凌晨1时36分,南坪村雨开始下大,住在丹分自然村的沙窑乡南坪村党支部书记许爱林再也不能入眠,因为山下群众大都是沿河居住,外地70多名避暑老人居住的崔家大院不断进水,十分危险。
凌晨4时30分,许爱林冒着倾盆大雨出门,因为距离山下太远雨大路又不通,他用一根绳子将自己拴住,滑到南坪河对面,实地看情况,并让村干部杨峰通知近处的党员干部集合,大家通过扶、背、抬等将70多名老人就近安全转移到杨峰家中安置,安抚老人情绪。
7月21日,许爱林与包乡领导辉县市委常委王健、乡长郭冬卫、派出所干警及消防官兵带着生活急需品深入10多公里外的南坪村南马岸自然村,安抚解救在南马岸140多名被困的安阳夏令营活动游客。3天来许爱林没回过家、基本上没合过眼,肿着脚连夜组织党员干部群众上路用铁铲、撬等清理路面障碍,硬是只用了3天时间就抢通了11个自然村的道路,使滞留游客能安全下山返程。
共城有爱,温暖了四方游客,同时也温暖了受灾群众和抗洪一线人员。7月15日,辉县市孟电集团、米多奇公司等14家非公企业向“7&9”特大暴雨受灾群众捐款110.5万元,捐物折合达25万元,特别是孟电集团发挥带头作用捐款50万元。
辉县市辉都花园项目负责人牛富涛积极响应倡议,在了解到吕巷村的群众房屋被大水浸泡、生活物资被洪水冲走后,专门为两个村的1800名群众购买了面、油等生活必需品。而河南鸿运纺织公司虽然企业受灾严重,但是毅然担当,现场捐款2万元;新乡市中东石油有限公司总经理孙玉明在捐赠现场深受感动,当场又追加了3万元捐款。
为全力支持一线防汛抗洪,7月22日,新乡市长城机械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裴发良带领部分员工,派出两辆货车满载3000斤西瓜、40件矿泉水,到达冀屯镇文庄北流河溃口处,慰问抗洪防汛一线人员,向奋战在一线的抢险人员送去了社会的温暖与关爱。
占城镇西樊村的樊红玲在村里开了家百货超市,在抗洪最危难的5天5夜中,她免费向守在堤坝上的勇士们发放纯净水、方便面、火腿肠、啤酒等物资。几天中,偌大的仓库中能吃的东西全部送到堤坝上。她说:“全村人都在忙活,咱这点算个啥!”
刘继是西樊村村委会主任,他的微信名字叫心连心,在他的朋友圈中,在外地工作或学习的西樊村村民知道家里的情况后,纷纷通过微信转来捐款,要求他用捐款为全村人抗洪出力。短短5天,刘继就收到20166元的捐款。加上村里的捐款,现金达3万元。刘继说:“好多人长期在外工作,钱转来时我都不知道是谁,收到的不仅仅是钱,也是一片片爱心!”
市民政局积极做好救灾物资的接收、储备、运输和发放工作,购置和接收馍干200件、方便面700件、矿泉水2200件、大米31200斤、面粉1500斤、食用油2050桶、棉被30条、消毒药物8桶、牛奶1400余件等一大批救灾物资分发到受灾乡镇,并及时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住所、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拉拉队员都死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