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毫升血可腹部b超能查出肝癌早期肝癌吗 肝癌有哪些早期症状

中山大学专家破解肝癌“身份指纹”,几毫升血可查早期肝癌 记者 曹斯 杨森 等20_达安基因(002030)股吧_东方财富网股吧
中山大学专家破解肝癌“身份指纹”,几毫升血可查早期肝癌 记者 曹斯 杨森 等20
中山大学专家破解肝癌“身份指纹”,几毫升血可查早期肝癌记者 曹斯 杨森 等 15:43肝癌,被称为“癌中之王”。2015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肝癌新发和死亡病例均占全世界肝癌新发和死亡病例的50%以上。肝癌的早诊早治一直是全球专家面临的难题。用现有的肝癌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做早期诊断,有40%的漏诊率。格林威治时间10月9日,国际学术顶尖杂志《Nature Materials》(自然-材料)上的一篇关于肝癌早诊早治的文章一经发表,即引起了国内外科学界的广泛关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医院院长徐瑞华教授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Kang Zhang(张康)教授一同带领的中美科学家团队破解了肝癌早诊早治世界性难题。研究团队通过数千例病例的研究、分析、探索,找到了通过检测数毫升血液中循环肿瘤DNA(ctDNA)特定位点甲基化水平,对肝癌进行早期诊断及疗效和预后预测的新方法,破解了肝癌的“身份指纹”。这种新方法与原来常规的甲胎蛋白检测办法相比,将肝癌的漏诊率降低一半以上,可帮助医生发现更多的早期肝癌患者。“癌中之王”早期诊断易有漏网之鱼2015年统计资料表明,全世界每年肝癌新发和死亡病例分别为78.3万和74.6万,其中我国肝癌新发和死亡病例分别高达46.6万和42.2万,均占全世界肝癌新发和死亡病例的50%以上。肝癌起病隐匿,患者一旦出现临床症状,病情往往已经处于中晚期而失去根治性治疗的机会。徐瑞华说,早期获得诊断的患者经过有效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到50%以上,但如果到了晚期,5年生存率仅为10-15%,到终末期要活下去的可能更是微乎其微。为了做到早期预警“癌中之王”的发生,医生们一直在血液中寻找合适的肝癌早期诊断标志物。目前,肝癌标志物甲胎蛋白AFP虽然在部分患者血液中可检测到明显的升高,但敏感性只有60%左右,意味着100个肝癌患者中将有40个会漏诊;AFP对肝癌的诊断特异性在80%左右,这意味着有20%左右的非肝癌患者会由于其他原因,如妊娠、慢性肝炎肝硬化、胚胎源性肿瘤、转移性肝癌等引起AFP升高,如此“混淆视听”导致肝癌存在20%的误诊率。找到肝癌细胞释放到血液中的“身份指纹”有没有更精准的方法?经过无数个日夜艰苦的研究探索,徐瑞华与张康带领的中美科学家团队留意到了血液中循环肿瘤DNA,即ctDNA。它是肿瘤细胞释放到血液中的“身份指纹”,携带着与原发肿瘤一致的甲基化改变。血液中循环肿瘤DNA(ctDNA)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基因的异常甲基化在肿瘤发生的早期就可出现,并且在肿瘤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基因异常甲基化的程度增加。利用ctDNA的甲基化谱对肿瘤进行诊断即进行“液体活检”(Liquid Biopsy),已是当前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因为ctDNA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微,每毫升血中仅有约20纳克,相当于一滴水的一亿分之一。它们混杂在更大量的正常游离DNA背景中,要在这么微量的ctDNA中检测单个碱基的甲基化水平,好比在机场和火车站的数百万人流中找到个别犯罪分子,难度可想而知。以徐瑞华和张康牵头的研究团队密切协作,经过艰苦的探索,先后攻克了稳定提取微量ctDNA、提高重亚硫酸盐转化效率、靶向甲基化PCR扩增及测序、的统计学分析处理等一个个技术壁垒,终于从40多万个候选位点中分别寻找到10个早期诊断和疗效相关以及8个预后相关的位点,破获了肝癌的“身份指纹”。查一小管血则可揪出早期肝癌是否有人通过这种新方法发现肝癌?据介绍,研究团队前后检测了大概例人群的标本,其中有4-5例ctDNA甲基化水平是明显增高,追踪患者情况最后明确诊断为肝癌,大概10多例在可疑范围内,正在密切随访中。研究者还发现,这10个早期诊断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在总共1098例肝癌患者和835例健康人的研究人群中显示出高达84.8%的诊断敏感性和93.1%的特异性,说明漏诊率降至15%左右,而误诊率更是降至7%左右,同时还能准确地预测肿瘤的分期、疗效和复发。徐瑞华说,通过这种办法早期肝癌患者及时确诊后,将更有机会接受根治性治疗,其预后将得到极大的改善;该方法还可实时监测肿瘤的疗效,早于常规影像学检查数周乃至数月发现肿瘤的复发;同时,利用8个预后相关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则能准确的预测不同患者的生存和预后,有利于指导医生对不同的患者进行更为个体化的精准治疗。“这可以理解为‘科学算命’,能避免对预后良好的患者给予过度治疗,也可以对复发高危患者给予更为积极的辅助治疗等。而不是什么治疗方法都上,导致其中的不少只起到‘陪打’作用,成为过度治疗。”徐瑞华说。用这一新方法检测,仅需抽取患者几毫升的血液,可有效避免活检创伤和放射性辐射,若在大规模肝癌筛查中应用,还能节约大量宝贵的医疗资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笔者了解到,目前肝癌ctDNA甲基化诊断试剂盒的研发已经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预计10月中旬将首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应用,针对的检测对象重点是具有肝癌的高危因素,如既往有肝炎肝硬化病史,有肝癌家族史,或既往罹患肝癌接受了手术等治疗的人群。未来,将进一步推广到进行常规防癌体检的人群。目前研究团队的研究合作方已在广州科学城建立了符合GMP标准的试剂盒生产车间,目前已经完成了中试生产。预计12月能够大规模生产,年供应100万人份的试剂盒。随着试剂盒的规模化生产,成本会明显下降,相信随着这一新技术纳入医保,患者的负担会进一步减轻。徐瑞华还透露,团队将继续研究ctDNA甲基化标志物在结直肠癌、胃癌、肺癌、乳腺癌等其他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常见肿瘤中的应用,力求为这些肿瘤的筛查、诊断、疗效监测与预后预测提供新的有效手段。延伸阅读肝癌如何预防?病毒性肝炎是肝癌最重要的原因,在我国主要是乙型肝炎,在欧美日本等主要是丙型肝炎。所以预防乙肝是最重要的,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和肝癌的最有效手段。其次是不吃霉变食品,避免致癌物质黄曲霉素的摄入,饮用清洁水,避免饮水污染,避免酗酒等。此外,具有肝癌高危因素,如既往有肝炎肝硬化病史,有肝癌家族史的正常人定期接受防癌体检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Nature Materials》是什么期刊?研究论文截图《Nature Materials》是一本对论文要求近于苛刻的顶尖学术刊物,每年发表论文仅170篇左右,影响因子高达39.737。所选择的审稿人也是相关研究领域的权威或著名学者,以严谨细致著称。在对本研究的评价中,其中一位审稿专家表示“这是少见的在如此大样本量的肝癌患者和正常人群中开展的ctDNA甲基化诊断和预后预测的研究,能够在如此微量的ctDNA中鉴别出与肝癌诊断和预后相关的甲基化位点本身就是一项令人惊讶的成就”,另一位审稿专家则认为“Dr Xu等的研究令人印象深刻,整体设计严密,所采用的技术先进,统计学分析完善,结果十分令人鼓舞”,“肿瘤的液体活检技术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审稿专家最后总结道。(戳蓝字查看论文原文)记者曹斯通讯员黄金娟 余广彪 欧晓芳图片张梓望 杨森校对吴琳编辑 许智敏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61人喜欢进入健康频道阅读更多精彩内容继续阅读痛风、糖尿病、脂肪肝……为什么它们开始招惹年轻人?瘦子也会得脂肪肝,后果可能会比胖子还严重!10款明目养肝粥,帮你轻轻松松明目养肝!他移植了“最鲜活”的肝,何晓顺团队在全球首次实现“不中断血流”肝脏移植
这下就厉害了
事情搞大了。涨停 涨停
我明天设高20%,抢上车去
公司新闻怎么没有?
腾讯新闻也弹出了这新闻,中山大学和达安基因有关吗
好好好坏坏坏好好好坏坏坏,达安基因一直就是这样半死不活
腾讯新闻也弹出了这新闻,中山大学和达安基因有关吗
中山大学就是达安的大股东呀
现在公司新闻没有……那么就跟达安基因真正没什么关系了!洗一洗躺下安暝吧
牛逼了,我的达安基因
和达安有关系吗?
达安的公告,新闻都没有哦?真是奇怪了,今天有新闻发布会,竟然这样表现,主力私心太重了!
广州中大控股有限公司是达安第一大股东
中山大学的这一科研成果离不开基因检测,而达安又是中山大学的下属科研机构,非常明显,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这一成果应该是在达安基因的配合下完成的。12月大规模生产,年供应100万人的肝癌检测试剂盒,达安基因应该参与其中。显然这是一个大利好。
中山大学的这一科研成果离不开基因检测,而达安又是中山大学的下属科研机构,非常明显,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这一成果应该是在达安基因的配合下完成的。12月大规模生产,年供应100万人的肝癌检测试剂盒,达安基因应该参与其中。显然这是一个大利好。
聪明中山大学一直以来,肥水不流外人田的
大家也别过于高兴,就像文中说的想象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出了这个新闻也未必会涨,你们难道还是第一次遇到吗?公司发布利好消息,但第二天照跌不误
其实今天早晨就开记者发布会了,达安基因一天还是这么闹种怂货的样子,所以瘪幻想瘪幻想它能怎么样?洗洗睡吧睡吧睡吧!
国家队40多的成本,没人敢拉哟,拉上去国家队就跑了
今天高位买的,套死了没有,一看就知道被套的股票,要么你之前买,今天高位买,套你不是问题
腾讯新闻也弹出了这新闻,中山大学和达安基因有关吗
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一毫升血诊断早期小肝癌 为早期发现肝癌助力
病童候诊痛苦躺地无人让,悲!
您还看国足比赛吗?
交警拔枪逼停酒驾该不该?
博客劲爆点
第一视频推荐
24小时排行榜
  本报讯 (记者 顾泳)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昨天传出消息:该院肝癌研究所在肝癌诊断领域找到了全新的肿瘤标记物。患者只要抽取一毫升血,检测血浆中的分子标记物microRNA,便能在数小时内得出肝癌诊断结果。专家表示,经典的甲胎蛋白肝癌诊断特异性约为60%左右,而microRNA诊断特异性可高达88.8%,这一成果对早期发现小肝癌意义重大。相关研究论文已于上周发表在影响因子高达18.97的美国 《临床肿瘤学杂志》上。
  肝癌因恶性程度高,一直被称为“癌中之王”。作为肝癌高发国家,我国占全球肝癌新发、死亡病例的一半左右。肝癌起病隐匿,超过60%的患者在初诊时已是中晚期,患者五年生存率仅有7%。目前,临床上普及应用的肝癌诊断标记物是甲胎蛋白(简称AFP),然而AFP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并不十分理想,约40%的肝癌患者AFP呈阴性;而在妊娠妇女、急慢性肝炎、生殖腺肿瘤、胃肠道肿瘤等人群中,AFP亦可能升高。
  找到全新的肿瘤标记物,长期以来成为全球肝癌研究领域的共同目标。此次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复旦大学病理系携手合作,经过三年攻关,最终在肝癌患者的血浆中筛选到由7个microRNA组成的早期肝癌诊断分子标记物。论文第一作者周俭教授解释,所谓microR-NA,是指一类短链不编码蛋白质的核糖核酸。迄今为止,全球各国专家已发现百余种microRNA,怎样在林林总总的microRNA中找寻与肝癌相关者,是研究项目的攻关难点。
  功夫不负有心人,研究团队在不断探索实践中,最终找到了线索:血浆中部分microRNA的表达量在肝癌患者、肝硬化、慢性肝炎、健康人群中存在显著差异。 随后,团队通过高通量的芯片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筛选到 7个肝癌相关的血浆microRNA,并就此建立诊断模型。在开展了 940余例样本试验后,microRNA诊断模型的优势凸显出来,对肝癌的诊断正确率高达88.8%。不仅如此,该模型还能一一筛查出慢性肝炎、肝硬化、健康人群,为早期发现肝癌提供重要依据。《临床肿瘤学杂志》同时配发编者按称,“相比其他团队针对microRNA的研究,中山医院团队的研究样本量大、可信度更高”。
  microRNA检测,将成为继甲胎蛋白之后新一代的肝癌诊断标记物。中山医院副院长、论文通讯作者樊嘉教授表示,相比传统甲胎蛋白检测,microRNA具有一系列优势。首先,它在血浆中可耐受RNA酶的降解,稳定性高;其次,患者只要抽取一毫升血,在数小时内就能得出结果,创伤性小,有利连续动态检测和大规模筛查;此外,该检测对小于2厘米的早期肝癌诊断十分有效。专家补充说,“小于2厘米的肝癌,患者五年生存率高达90%;当肝癌发展至2厘米左右,五年生存率已降至60%。通过普及全新的检测,将可能大幅提高肝癌患者生存率。”
  目前,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的成果正在申请国内、美国、日本以及欧盟的专利。专家表示,预计一至两年后,成果将应用在临床造福更多患者人群。
【】【】【】【】【】【一键分享肝癌,被称为“癌中之王”。2015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肝癌新发和死亡病例均占全世界肝癌新发和死亡病例的50%以上。肝癌的早诊早治一直是全球专家面临的难题。用现有的肝癌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做早期诊断,有40%的漏诊率。
格林威治时间10月9日,国际学术顶尖杂志《Nature Materials》(自然-材料)上的一篇关于肝癌早诊早治的文章一经发表,即引起了国内外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医院院长徐瑞华教授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Kang Zhang(张康)教授一同带领的中美科学家团队破解了肝癌早诊早治世界性难题。
研究团队通过数千例病例的研究、分析、探索,找到了通过检测数毫升血液中循环肿瘤DNA(ctDNA)特定位点甲基化水平,对肝癌进行早期诊断及疗效和预后预测的新方法,破解了肝癌的“身份指纹”。这种新方法与原来常规的甲胎蛋白检测办法相比,将肝癌的漏诊率降低一半以上,可帮助医生发现更多的早期肝癌患者。
“癌中之王”早期诊断易有漏网之鱼
2015年统计资料表明,全世界每年肝癌新发和死亡病例分别为78.3万和74.6万,其中我国肝癌新发和死亡病例分别高达46.6万和42.2万,均占全世界肝癌新发和死亡病例的50%以上。
肝癌起病隐匿,患者一旦出现临床症状,病情往往已经处于中晚期而失去根治性治疗的机会。徐瑞华说,早期获得诊断的患者经过有效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到50%以上,但如果到了晚期,5年生存率仅为10-15%,到终末期要活下去的可能更是微乎其微。
为了做到早期预警“癌中之王”的发生,医生们一直在血液中寻找合适的肝癌早期诊断标志物。
目前,肝癌标志物甲胎蛋白AFP虽然在部分患者血液中可检测到明显的升高,但敏感性只有60%左右,意味着100个肝癌患者中将有40个会漏诊;AFP对肝癌的诊断特异性在80%左右,这意味着有20%左右的非肝癌患者会由于其他原因,如妊娠、慢性肝炎肝硬化、胚胎源性肿瘤、转移性肝癌等引起AFP升高,如此“混淆视听”导致肝癌存在20%的误诊率。
找到肝癌细胞释放到血液中的“身份指纹”
有没有更精准的方法?经过无数个日夜艰苦的研究探索,徐瑞华与张康带领的中美科学家团队留意到了血液中循环肿瘤DNA,即ctDNA。它是肿瘤细胞释放到血液中的“身份指纹”,携带着与原发肿瘤一致的甲基化改变。
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基因的异常甲基化在肿瘤发生的早期就可出现,并且在肿瘤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基因异常甲基化的程度增加。利用ctDNA的甲基化谱对肿瘤进行诊断即进行“液体活检”(Liquid Biopsy),已是当前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因为ctDNA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微,每毫升血中仅有约20纳克,相当于一滴水的一亿分之一。它们混杂在更大量的正常游离DNA背景中,要在这么微量的ctDNA中检测单个碱基的甲基化水平,好比在机场和火车站的数百万人流中找到个别犯罪分子,难度可想而知。
以徐瑞华和张康牵头的研究团队密切协作,经过艰苦的探索,先后攻克了稳定提取微量ctDNA、提高重亚硫酸盐转化效率、靶向甲基化PCR扩增及测序、海量数据的统计学分析处理等一个个技术壁垒,终于从40多万个候选位点中分别寻找到10个早期诊断和疗效相关以及8个预后相关的位点,破获了肝癌的“身份指纹”。
查一小管血则可揪出早期肝癌
是否有人通过这种新方法发现肝癌?据介绍,研究团队前后检测了大概例人群的标本,其中有4-5例ctDNA甲基化水平是明显增高,追踪患者情况最后明确诊断为肝癌,大概10多例在可疑范围内,正在密切随访中。
研究者还发现,这10个早期诊断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在总共1098例肝癌患者和835例健康人的研究人群中显示出高达84.8%的诊断敏感性和93.1%的特异性,说明漏诊率降至15%左右,而误诊率更是降至7%左右,同时还能准确地预测肿瘤的分期、疗效和复发。
徐瑞华说,通过这种办法早期肝癌患者及时确诊后,将更有机会接受根治性治疗,其预后将得到极大的改善;该方法还可实时监测肿瘤的疗效,早于常规影像学检查数周乃至数月发现肿瘤的复发;同时,利用8个预后相关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则能准确的预测不同患者的生存和预后,有利于指导医生对不同的患者进行更为个体化的精准治疗。
“这可以理解为‘科学算命’,能避免对预后良好的患者给予过度治疗,也可以对复发高危患者给予更为积极的辅助治疗等。而不是什么治疗方法都上,导致其中的不少只起到‘陪打’作用,成为过度治疗。”徐瑞华说。
用这一新方法检测,仅需抽取患者几毫升的血液,可有效避免活检创伤和放射性辐射,若在大规模肝癌筛查中应用,还能节约大量宝贵的医疗资源。
笔者了解到,目前肝癌ctDNA甲基化诊断试剂盒的研发已经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预计10月中旬将首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应用,针对的检测对象重点是具有肝癌的高危因素,如既往有肝炎肝硬化病史,有肝癌家族史,或既往罹患肝癌接受了手术等治疗的人群。未来,将进一步推广到进行常规防癌体检的人群。
目前研究团队的研究合作方已在广州科学城建立了符合GMP标准的试剂盒生产车间,目前已经完成了中试生产。预计12月能够大规模生产,年供应100万人份的试剂盒。随着试剂盒的规模化生产,成本会明显下降,相信随着这一新技术纳入医保,患者的负担会进一步减轻。
徐瑞华还透露,团队将继续研究ctDNA甲基化标志物在结直肠癌、胃癌、肺癌、乳腺癌等其他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常见肿瘤中的应用,力求为这些肿瘤的筛查、诊断、疗效监测与预后预测提供新的有效手段。
【延伸阅读】
肝癌如何预防?
病毒性肝炎是肝癌最重要的原因,在我国主要是乙型肝炎,在欧美日本等主要是丙型肝炎。所以预防乙肝是最重要的,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和肝癌的最有效手段。其次是不吃霉变食品,避免致癌物质黄曲霉素的摄入,饮用清洁水,避免饮水污染,避免酗酒等。此外,具有肝癌高危因素,如既往有肝炎肝硬化病史,有肝癌家族史的正常人定期接受防癌体检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Nature Materials》是什么期刊?
《Nature Materials》是一本对论文要求近于苛刻的顶尖学术刊物,每年发表论文仅170篇左右,影响因子高达39.737。所选择的审稿人也是相关研究领域的权威或著名学者,以严谨细致著称。
在对本研究的评价中,其中一位审稿专家表示“这是少见的在如此大样本量的肝癌患者和正常人群中开展的ctDNA甲基化诊断和预后预测的研究,能够在如此微量的ctDNA中鉴别出与肝癌诊断和预后相关的甲基化位点本身就是一项令人惊讶的成就”,另一位审稿专家则认为“Dr Xu等的研究令人印象深刻,整体设计严密,所采用的技术先进,统计学分析完善,结果十分令人鼓舞”,“肿瘤的液体活检技术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审稿专家最后总结道。()
【记者】曹斯
【通讯员】黄金娟 余广彪 欧晓芳
【图片】张梓望 杨森
【校对】吴琳
编辑 许智敏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广东专家突破:几毫升血可查出早期肝癌
中国新闻网蔡敏婕
中美科学家团队破获肝癌“身份指纹”钟欣摄中美科学家团队破获肝癌“身份指纹” 肝癌早诊早治实现突破中新网广州10月10日电 (蔡敏婕)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0日称,中美科学家团队破解一项世界性难题,通过检测少量血液中循环肿瘤DNA(ctDNA)特定位点甲基化水平,对肝癌进行早期诊断及疗效和预后预测,让即使是很早期的肝癌病灶也无所遁形。上述新检测方法与原来常规的甲胎蛋白检测相比,将早期肝癌的漏诊率降低一半以上,同时,可以实时监测肿瘤的疗效,并早于常规影像学检查数周乃至数月发现肿瘤的复发。该项新方法已发表在国际学术顶尖杂志《Nature Materials》上。肝癌,被称为“癌中之王”。该病起病隐匿,患者一旦出现临床症状,病情往往已经处于中晚期而失去根治性治疗的机会,预后极其凶险;而早期获得诊断的患者经过有效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到50%以上。一直以来,海内外的专家们都在血液中寻找合适的肝癌早期诊断标志物,现有的肝癌标志物甲胎蛋白AFP虽然在部分患者血液中可检测到明显的升高,但是其敏感性只有60%左右。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消化道肿瘤专家徐瑞华教授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Kang Zhang(张康)一同带领的中美科学家团队在历经五年的探求之后,2017年10月,终于研究出通过检测少量血液中ctDNA特定位点甲基化水平,对肝癌进行早期诊断及疗效和预后预测的新方法。ctDNA相当于肿瘤细胞释放到血液中的身份指纹,由于ctDNA携带有与原发肿瘤相一致的甲基化改变,理论上可以利用ctDNA的甲基化谱对肿瘤进行诊断。但是,ctDNA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微,每毫升血中仅有约20ng,相当于一滴水的亿分之一,并且混杂在更大量的正常游离DNA背景中,在这么微量的ctDNA中检测单个碱基的甲基化水平,好比在机场和火车站的数百万人流中找到个别犯罪分子,难度很大。中美团队先后攻克了稳定提取微量ctDNA等技术壁垒,终于从40多万个候选位点中分别寻找到10个早期诊断和疗效相关以及8个预后相关的位点,其中,这10个早期诊断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在总共1098例肝癌患者和835例健康人的研究人群中显示出高达84.8%的诊断敏感性和93.1%的特异性,还能准确的预测肿瘤的分期、疗效和复发。而利用8个预后相关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则能准确地预测不同患者的生存和预后,有利于指导医生对不同的患者进行更为个体化的精准治疗。目前肝癌ctDNA甲基化诊断试剂盒的研发预计10月中旬将首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应用。针对的检测对象重点是具有肝癌的高危因素,如既往有肝炎肝硬化病史,有肝癌家族史,或既往罹患肝癌接受了手术等治疗的人群,进一步会推广到进行常规防癌体检的人群。这一成果的进一步转化推广将提高肝癌早期诊断的准确率。徐瑞华和张康教授的团队将继续研究ctDNA甲基化标志物在结直肠癌、胃癌、肺癌、乳腺癌等其他严重威胁民众健康的常见肿瘤中的应用。(完)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jimhuang]
热门搜索:
粤府新函[2001]87号 文网文[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90407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肝功能查出肝癌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