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做一个守规矩的人演讲会不会被打

为什么中国人都这么不守规矩?因为规矩早被打死了
中国是一个不守规矩的国家。每个领域,总有破坏规矩的人出现。闯红灯的、走后门的、拉关系的。当然,大家也知道了,也有以为自己是母老虎,敢在野生动物园下车PK老公的。
据说其老公又在重症病房要求给予特殊照顾。
为什么中国会这样呢?为什么不守规矩成为中国的标签?
这是因为,不守规矩是可以得到奖赏的。
历史上向来如此。孔子老说礼崩乐坏,讲的就是,他在的时代,规矩就被打死了。
宋国的宋襄公决定召开一次诸侯大会。
这一年,原本的中原霸主齐桓公已经去世了。中原群龙无首。宋襄公左看看右看看,感觉自己萌萌哒,这霸主的位子舍我其谁。但是,要成为霸主,有一套标准的流程,这个流程也是齐桓公留下的政治遗产:开会。
是不是霸主,要看你能不能开一场号召群雄的大会,能不能带领诸侯去干点什么或者提出点什么共同纲领。
宋襄公决定做这一件事,他给楚国、郑国、宋国等发出了邀请函。然后,他就出发了。可是,刚要出发,他的兄长跑出来说了一句话,“要去,你就带兵马去吧。”
关羽单刀赴会,已经够讲究了,其实在很久很久以前,是连指甲刀也不能带的。这也是齐桓公留下的遗产。当年规定,开会大家不开战车,不带兵马,是谓衣裳之会。如果带了兵器,就是兵车之会,算是武力威胁,这样选出来的盟主国际社会是不认可的。
宋襄公拒绝了这个建议,他要做一个守规矩的人:“这次会议是我召集的,提出不以兵车赴会的也是我,我怎么可以违背诺言呢?!”
守规矩的宋襄公马上被不守规矩的楚成王坑了:执宋公。
就在会议现场,楚成王的伏兵杀出,把没有带保镖的宋襄公抓了起来,然后扣为人质,冲到了宋国的都城,要不是宋国的公子目夷做了准备,说不定宋国就亡了。
看,这就是守规矩给人带来的害处。不守规矩的人得到既时的奖赏。就像插队的人往往更早得到自己的需要。闯红灯的人也能更快抵达目标。有关系的,总是不必提前挂号而能看医生。
那么,这个会场动武的规矩是谁先破坏的呢?其实也是创办开会称霸模式的齐桓公。
说话当年齐桓公刚出道时,也是一个热血青年,渴望一年称霸,三年成王,没事就欺负鲁国。又强行邀请鲁国的人来开会。结果会议上,刚要喝血酒,鲁国大夫曹沫冲上来,掏出一把小刀抵在了齐桓公的咪上。威胁齐国把吞并鲁国的地盘吐出来。
这当然是不守规矩啊,说好的开一场团结的大会,和谐的大会。你怎么就亮了杀伤性武器?
事实上,这种胁迫的合同是不必遵守的。但是齐桓公在其国相管仲的建议下,没有反悔,而是执行了那个被胁迫的条约。
但是,齐桓公无意中破坏了规矩。
他的用意是好的,但好的用意也是可以破坏规矩的。
比如孔子的学生子贡就干过这样的事情。有一天,子贡在齐国赎回了一些鲁国的俘虏。当时齐鲁交战,鲁国老是吃败仗,人被齐国抓走一大批。而俘虏是可以用钱赎回来的。于是,鲁国搞了一个政策,到齐国的鲁国商人,如果赎回了本国的士兵,费用由鲁国承担。但是子贡感觉自己是个土豪,又在做一件光荣的事情,要是谈钱多伤感情。就没有跟鲁国报销费用,还乐滋滋向孔子汇报。
孔子一顿臭骂:你现在不去要钱,让那些报销的人变成贪财之人,以后他们还会赎鲁国的士兵吗?你不是救人,你这是害人。
是的,孔子看得很明白。在道德跟规矩面前,规矩要大于道德。
宋襄公依然决定做一个守规矩的人。不久后,他被放了出来,回国搞了两年军备,向楚国挑战,要一洗前耻。
楚国的大军来了。
公元前638年的冬天,楚国进入宋国境内,宋襄公率军迎战,十一月一号,一个充满寒意的冬日,宋襄公在泓水岸边对上了远征的楚军。春秋历史上最著名的战役之一泓水大战正式揭幕,
宋军因为主场作战,到达战场比较早,已经摆好阵势,楚军就在对岸。
宋国大夫目夷紧紧跟随着国君,他满怀忧虑地望向对面。楚师之盛,他早有耳闻,但今天一见,才知道这位南方霸主的真正实力,军旗连云,兵器先进,军容整齐,怪不得当年齐桓公都不敢轻易与之决战。
以宋军之力,绝非其敌,目夷得出了这个悲观的判断,但很快,他的眼里泛出光芒。他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楚军仗着兵力占优势,没有列阵对崎,而是匆忙渡河。
过了一会,楚国先锋已经抵达河岸。目夷意识到,宋国的机会来了。
“对方人太多了,我们兵力不够,趁现在他们没有全部过河,请马上下令攻击!”
这就是历史上并不鲜见的半渡而击,是以少胜多的绝佳机会。
望着对面正忙碌踱河的楚军。宋襄公缓缓说出他的打算。
“不行!”宋襄公语调缓慢却不容置疑,“这不是君子所为,让他们渡过河再说。”
君子?我相信目夷一定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但他看了看宋襄公在冷风吹拂下严峻的脸,他知道自己的国君不是开玩笑。
据《东周列国志》所说,宋襄公出来时,打了一面大旗,跟梁山好汉相仿,只是上面的字不是替天行道,也不是顺天护国。而是仁义二字。
“汝见‘仁义’二字否?寡人堂堂之阵,岂有半济而击之理!”(小说语)
我翻看了东周列国志,发现宋襄公先生的台词有一个特点,仁义二字出现的频率特别高,帮助齐国平内乱是为了仁义,不带兵器赴楚国的会是仁义,这一次,又是为了仁义。
仁义是什么东西?日常生活中都罕见,何况你死我活的战场,我们是看过三十六计孙子兵法的。只知道兵者诡道也,兵不厌诈。
其实,这个仁义就是规矩,就是老炮精神。
这应该不是宋襄公的首创,这只是遗失已久的东西,它消失在失败者的血液里,与战亡者一同被深埋于地下,然后被宋襄公这个与时代脱节的人从古墓中翻了出来。
楚军尽数渡过泓水,然后开始在岸边布阵。春秋最重要的陆上攻击力来自战车,这个相当于二战时的坦克,区别是坦克布阵灵活,而战车由马拉动,布阵十分不方便。
目夷再次看到了取胜的希望。
“现在攻击吧,这是我们最后的机会了!”
史书中,宋襄公以干净利落的回答拒绝了这个提议:未可!
借《东周列志传》一用吧,当目夷要宋襄公击鼓进攻时,宋襄公怒视对方,唾了对方一口。
“咄!汝贪一击之利,不顾万世之仁义耶?寡人堂堂之阵,岂有未成列而鼓之之理?”
仁义,依旧是这个陈腐而遥远的东西。
目夷有没有被吐痰无法考究了,但他应该明白过来了,自己的这位兄弟、这位宋国的国君、这位殷商的后人、这位霸主的角逐者,他不但要夺取一个战役的胜利,还要获取万世的仁义之名,如果两者不能兼得,他愿意放弃一时的胜败去争取万世的仁义。
他是不是早已经料到了这样的结局,他是否准备用生命去获取这样的仁名?目夷望着身披铠甲的人,第一次觉得自己并不了解这位兄弟。
楚军终于列好军阵。
楚兵阵势已成,人强马壮,漫山遍野。(小说语)
战马嘶鸣,战车轰隆,宋襄公挥动长剑,冲向了数倍于已的敌人。
这一天,就是我的实践之日。也许今天我将失去这场战斗,但我相信,我会赢得将来。
风将宋襄公的战袍乱得忽忽作响,他无所畏惧,因为他看到了胜负以外的东西。
看到这一幕,我总会想起那个叫唐·吉诃德的没落骑士,骑着一匹瘦马,挥动长矛冲向巨大的风车。
他们都是活在自己精神世界的人。外界不理解他们,他们同样无法理解外界。
宋军大败。又据《东周列国志》所说,楚国人使了一个诡计,放宋襄公冲进来,然后围而歼之。这个虚构应该是比较符合当时的情况,因为战斗的结果是宋襄公的近卫全部战死,而宋襄公大腿中箭,堪堪脱身而出。
在春秋(至少是早期),两国交战还是比较讲究的,有很多不成文的规定,比如不赶尽杀绝,不俘虏对方国君,打仗不超过一天,不在险要地方设立要塞等等。当然,这些规矩就是中原很多国家也不遵守,楚人就更不遵守这样的规矩了。他们挥动长矛利器,刺穿宋兵的身躯,砍杀倒地的伤兵,对宋兵穷追猛打。
这一天是无比漫长而寒冷的一天,甚至超过了在囚车中的每一天,巨痛从渗血的大腿传导上来,宋襄公知道,自己的霸主梦破碎了。
守规矩的再一次败给了不守规矩的。
那么,既然不守规矩的总是占上风,我们为什么还要守规矩?
因为,不守规矩的只能赢得一时,却不能赢得长久。而最终击败他的,就是永恒的规矩。
那些宣称宋襄公拥有的不过是蠢猪式仁义的人。他们将接受时间的考验。
三百年后,楚国的国君也去开会了。他叫熊槐,史称楚怀王。
他的CP屈原叫他不要去。楚怀王决定去。因为秦国的秦昭王说得很诚恳啊,追溯了两国的友好历史,理清了当前两国关系的矛盾,盛情邀请他当面订好盟约,大家以后还是好朋友。
于是,带着美好的愿景,楚怀王去了,一去就被伏兵上万的秦国大将白起给活捉。
七年后,楚怀王越狱逃跑,跑到赵国,赵国不敢收留他,再跑到魏国,半路被抓了回去。一年后,楚怀王忧郁而死。他的尸体被装在牛车里送了回来。
楚国人相当悲愤,楚南公还放出一句名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这当然是秦国不讲规矩。可是,不要忘了,是谁先破坏规矩的。在春秋的历史上,最先破坏盟会规矩的就是楚国。他们成为无规矩的受害者之后,这才想起规矩的重要性。他们叫嚷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时,又有没有想到,宋国又剩下了多少户?后来,第一个冲进关中,灭掉秦朝的刘邦,名义上是楚国人,其实他是宋国人。
这个世界,可以左右规矩的人,往往不遵守规矩,遵守规矩的,往往是无力改变规则的人。这就是中国不守规矩的重要原因。
我有医院认识专家熟人,为什么还要挂号?我在交警局有熟人,为什么还要遵守交通规则?中国人碰到事,首先想到的不是按规矩来,而是利用资源差,破坏规矩来达到目的。
而中国就是一个唯成功论的神奇地方。是一个笑贫不笑娼的国度。 是一个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世界。
他们嘲笑排队的人是笨蛋,走正规流程的是无能之辈,不敢挑战规矩的是怯懦。反规矩而成功,才是接地气的一碗热鸡汤。
秦国成为了新的破坏规矩的受益者。他们通过各种手段,达到了一扫六合的目的。在最关键的一战,他们同样破坏了规矩。
长平一战,秦国坑杀赵国数十万降兵。
这当然也是不守规矩的事情。就连下达坑降命令的白起也承认这一点。十二年后,白起被赐死,他想起了当年破坏规矩,坑降的那一幕,“长平之战,赵军降卒几十万人,我用欺骗的手段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这就足够死罪了!”
那么,最大的受益者秦国呢?
他们在不久后,也收到了回应。
长平之战的五十四年后,就在长平战场的一百公里外的新安古城,项羽坑杀秦军二十万。
没有规矩,任何人都可能是受害者。这就是尽管大部分人都不守规矩,我们也要守规矩的原因之一。
那么,怎么守护规矩?
其实,古人已经给出了答案。
一个是赏,一个是罚。
赏是商鞅提出来的。那年,他在秦国搞变法,担心百姓不相信他的规矩,所以在城门立了一根木头,表示运送木头到指定地点,可得金五十两。
没有人相信,直到一个愿意给规矩一个机会的人出现。他完成了使命,规矩也给了他回报:五十两金。
是的,如果能够给守规矩的人足够的回报,规矩就能够立起来。
商鞅成功了,他建立的规矩通行于秦国。甚至这规矩最后也坑了商鞅。后面,商鞅得罪新老板,开始逃命。跑到外地,酒店不肯收留,因为规矩定下了,没有身份证就是不能开房啊。
这对商鞅来说,当然是悲剧,对秦国来说,规矩发挥了作用。
罚是郑国执政子产提出来的,他是第一个把刑法刻在鼎上公布于众的。现在看来再正常不过,但在当时看来,却是石破天惊。因为那时候的规矩是不成文的,是密而不宣的,是贵族口头的默契。规矩只能靠猜,真要说得清楚还真不容易,搞不好就触了红线发了飚。
现在让规矩公布天下,还怎么控制一切呢?就连孔子老师这个规矩的守护者也反对,他认为规矩应该掌握在精英手里,而不是人人都可以知道的。
子产没有理会。这是他成为春秋最著名政汉家的原因。
在他快死时,他又告诉了他的接班人游吉怎么守护规矩:罚。
他说:我死后,你一定要严。你知道火吧,火那么凶猛,所以没有人愿意闯到火里去。而水很温和,所以人都不怕水。可是,死于水的人远远大于死于火的人。所以,你一定要像火一样刚猛,不要让人溺死在水里。
游吉大夫还不相信,接班之后,下手比较缓,结果郑国的年轻人造反。游吉带着兵马,用了一天一夜才平定下来,他这才知道子产老司机的套路是有道理的,:“吾蚤行夫子之教,必不悔至于此矣。”
是的,规矩破坏者无非是侥幸心理做怪,如果每一次破坏规矩都能收获奖赏,那破坏规矩就成为了潜规矩。但如果每一次破坏规矩得到相应的处罚,那么规矩才能成为规矩。
不要让老虎成为最后的规矩裁定者!
破坏规矩,纵然会得到一些既时奖赏,但它带来的危险却是致命跟长久的,这就是,大部分人不守规矩,我们依然要守规矩的原因。
想了解更多文化咨询和时事新闻?关注微信号gengkeicsa给您第一手资讯!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为什么在大部分人不守规矩的中国,我们依然要守规矩? - 关注南通 -
生活在南通 爱上濠滨论坛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精彩推荐:
查看: 27580|回复: 7
为什么在大部分人不守规矩的中国,我们依然要守规矩?
阅读权限40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濠; x滨8 H. {4 o论+ w坛. F" q# b( H- Ybbs.0513.org# ^' Y6 U
& I q+ nbbs.0513.org) W
7 D0 f$ PBBs.0513.org4 g, P- s
+ f4 o' Vbbs.0513.org/ b1 ^
6e06fb947abf424fa5cac.jpg (94.24 KB, 下载次数: 0)
7 u7 M2 pBBS.0513.org7 e9 n 08:09 上传
8 H6 l4 e来, l源:濠 V滨4 A. a论( k坛2 `4 c
中国是一个不守规矩的国家。每个领域,总有破坏规矩的人出现。闯红灯的、走后门的、拉关系的。当然,大家也知道了,也有以为自己是母老虎,敢在野生动物园下车PK老公的。2 w, f来: n源:濠 w5 Q& w滨! C) t论! K( _* @坛+ ]: N* l! [1 dBBs.0513.org) T1 ?据说其老公又在重症病房要求给予特殊照顾。6 [bbs.0513.org6 H: ?/ [4 s% G来$ |# T* m源:濠' m$ T滨% a论+ f坛8 Z$ q 为什么中国会这样呢?为什么不守规矩成为中国的标签?1 t) h# QBBS.0513.org% ?( C, e* U3 s来, n2 |* v源:濠8 Q滨- |* |' z论6 {# A5 |坛& C这是因为,不守规矩是可以得到奖赏的。; N4 vBBS.0513.org( b0 x1 ]BBs.0513.org# |: Y历史上向来如此。& [2 rbbs.0513.org8 U8 m0 l' Z濠+ N, k滨) v论1 |8 i3 C坛# t$ @
0 p9 `bbs.0513.org3 T, G
' V) I/ M濠 B# _. k滨- _* @$ a论: h* z坛( N* q
! v2 G5 |来. r源:濠4 Y滨/ s" Z论5 U& q4 e坛; _
084c9a40c4f46fd610f95.jpg (80.82 KB, 下载次数: 0)
- n( ^BBs.0513.org9 z" t* v 08:09 上传
/ DBBS.0513.org; S: e
# H濠( o- n滨4 I+ y论$ q* a. v坛# o; f0 L来4 u% T7 |源:濠: o滨8 p* y4 }论+ M& ?" d坛. u1.6 c1 Y2 k来: @1 I源:濠, K滨3 a* M论2 [# x/ O坛$ O9 N7 F来8 b/ T源:濠8 W7 Y滨$ G( [* u论& F9 C坛3 s宋国的宋襄公决定召开一次诸侯大会。3 {' XBBS.0513.org9 w+ n5 I' Y! rbbs.0513.org% B这一年,原本的中原霸主齐桓公已经去世了。中原群龙无首。宋襄公左看看右看看,感觉自己萌萌哒,这霸主的位子舍我其谁。但是,要成为霸主,有一套标准的流程,这个流程也是齐桓公留下的政治遗产:开会。9 }4 Lbbs.0513.org' K4 R! _bbs.0513.org4 F$ l是不是霸主,要看你能不能开一场号召群雄的大会,能不能带领诸侯去干点什么或者提出点什么共同纲领。/ @濠& {滨# M, F8 n论" k( N- @坛( U$ N濠: B; o滨5 x. l' ]论) n5 z坛0 F& `宋襄公决定做这一件事,他给楚国、郑国、宋国等发出了邀请函。然后,他就出发了。可是,刚要出发,他的兄长跑出来说了一句话,“要去,你就带兵马去吧。”0 y# M; R来4 R5 E源:濠3 Q滨& L4 H, ^论9 C0 T坛( H& Q4 j+ t来9 q4 y源:濠: ^滨" ]论$ {3 x坛* E0 v关羽单刀赴会,已经够讲究了,其实在很久很久以前,是连指甲刀也不能带的。这也是齐桓公留下的遗产。当年规定,开会大家不开战车,不带兵马,是谓衣裳之会。如果带了兵器,就是兵车之会,算是武力威胁,这样选出来的盟主国际社会是不认可的。' C! F来% E源:濠' j5 X r滨& H, q2 \论3 y h4 j坛+ _9 a6 C濠 z B0 y滨$ }论& G$ z# J坛8 Z宋襄公拒绝了这个建议,他要做一个守规矩的人:“这次会议是我召集的,提出不以兵车赴会的也是我,我怎么可以违背诺言呢?!”3 r: Vbbs.0513. s8 V) L) vbbs.0513.org, v守规矩的宋襄公马上被不守规矩的楚成王坑了:执宋公。: YBBS.0513.org4 O( Z5 F% Q8 g Ybbs.0513.org1 }就在会议现场,楚成王的伏兵杀出,把没有带保镖的宋襄公抓了起来,然后扣为人质,冲到了宋国的都城,要不是宋国的公子目夷做了准备,说不定宋国就亡了。# k$ S来$ R源:濠. b滨2 r$ p论4 u: Q9 e坛% x! t$ YBBS.0513.org# \" f* f看,这就是守规矩给人带来的害处。不守规矩的人得到既时的奖赏。就像插队的人往往更早得到自己的需要。闯红灯的人也能更快抵达目标。有关系的,总是不必提前挂号而能看医生。2 Wbbs.0513.org' }5 F" l: ?, R濠' r0 B* f滨# J论- w坛1 R那么,这个会场动武的规矩是谁先破坏的呢?其实也是创办开会称霸模式的齐桓公。! |0 k0 Sbbs.0513.org& L' g( \BBs.0513.org/ g
& H濠! s+ F0 F滨& ~论 t坛& i K
3 v来. Q8 C& m源:濠4 E8 [滨 @论- X坛& l4 s
3 d' wbbs.0513.org, ?
2aa1f3db5fbcebf26e26f.jpg (99.37 KB, 下载次数: 0)
1 w8 N; tBBS.0513.org3 P! Z 08:09 上传
' L9 B濠7 o' h滨4 Y1 G' @论0 v& i坛% L9 A
( }BBS.0513.org- ^* G' m3 a濠* Z7 U滨2 x9 \9 J论# d+ g0 Q坛& f2." x" n, x濠* [ k滨9 `论6 J9 d坛* |- ]% v5 r0 Dbbs.0513.org5 q说话当年齐桓公刚出道时,也是一个热血青年,渴望一年称霸,三年成王,没事就欺负鲁国。又强行邀请鲁国的人来开会。结果会议上,刚要喝血酒,鲁国大夫曹沫冲上来,掏出一把小刀抵在了齐桓公的咪上。威胁齐国把吞并鲁国的地盘吐出来。6 Jbbs.0513.org G8 @" H濠# A& P- @滨( c论2 X% u! o坛! _这当然是不守规矩啊,说好的开一场团结的大会,和谐的大会。你怎么就亮了杀伤性武器?% I9 H* ibbs.0513.org. z9 ^$ [4 ]2 o濠% \1 s滨9 \' @论5 i5 ~坛1 i, Z事实上,这种胁迫的合同是不必遵守的。但是齐桓公在其国相管仲的建议下,没有反悔,而是执行了那个被胁迫的条约。! ~/ J* |BBS.0513.org T) `% ~. W来' {8 E源:濠5 r滨& x6 I# p论, G坛+ K但是,齐桓公无意中破坏了规矩。/ pBBS.0513.org$ L- S) oBBs.0513.org4 i+ y他的用意是好的,但好的用意也是可以破坏规矩的。" {/ a濠) ~& g滨9 m6 \ ~论; H1 i坛' e( ]' {0 gBBS.0513.org6 o& N! h
/ ~BBs.0513.org ~
7 g' q濠7 X滨& t* y论" o坛$ }6 o
% h来# y, L8 h源:濠2 J L) ?滨, z# a论; O坛; j
da43001b65dda22b6be7ddeaf5a0a632.jpg (82.69 KB, 下载次数: 0)
5 aBBs.0513.org/ n( [. L 08:09 上传
9 E, cbbs.0513. T6 Z
- L濠2 K" `滨/ R论4 W坛! ]! F6 kBBS.0513.org3 B) H3.) NBBS.0513.org; t' X0 W, g0 nBBS.0513.org+ S0 W比如孔子的弟子颜回就干过这样的事情。有一天,颜回在齐国赎回了一些鲁国的俘虏。当时齐鲁交战,鲁国老是吃败仗,人被齐国抓走一大批。而俘虏是可以用钱赎回来的。于是,鲁国搞了一个政策,到齐国的鲁国商人,如果赎回了本国的士兵,费用由鲁国承担。但是颜回感觉自己是个土豪,又在做一件光荣的事情,要是谈钱多伤感情。就没有跟鲁国报销费用,还乐滋滋向孔子汇报。7 O, s9 t来0 c& e源:濠/ u滨+ X论+ L坛! f! ?5 ZBBs.0513.org6 a+ u! D孔子一顿臭骂:你现在不去要钱,让那些报销的人变成贪财之人,以后他们还会赎鲁国的士兵吗?你不是救人,你这是害人。+ C4 r来6 p/ N源:濠) _滨7 N( g4 ~论) e坛5 R0 r( d# Fbbs.0513.org: T是的,孔子看得很明白。在道德跟规矩面前,规矩要大于道德。' H- vBBs.0513.org0 H; |7 D [来- Y' H) _源:濠; d滨6 g论: M! ?2 }坛; ]6 u
/ vBBs.0513. I
% I$ ~BBs.0513.org: |1 p
% o濠# E) r滨- W论; S坛+ ^7 f
de58f8a5ceb7.jpg (161.9 KB, 下载次数: 0)
. H' D. nBBs.0513. Y0 e 08:09 上传
* C5 ZBBS.0513.org i* T
& dbbs.0513.org3 O) J* E濠" T滨7 m2 A论2 q# \* v坛' {" d4.: L% }BBs.0513.org3 ^, m8 U/ L来2 Y源:濠; w/ ^5 y滨: O0 `" c论* e坛, j( T宋襄公依然决定做一个守规矩的人。不久后,他被放了出来,回国搞了两年军备,向楚国挑战,要一洗前耻。7 b3 qBBs.0513.org& v6 \bbs.0513.org! n楚国的大军来了。( i来; x源:濠. B& @! k滨7 ]# w/ J论; x坛% H# T/ PBBS.0513.org0 U$ d/ `公元前638年的冬天,楚国进入宋国境内,宋襄公率军迎战,十一月一号,一个充满寒意的冬日,宋襄公在泓水岸边对上了远征的楚军。春秋历史上最著名的战役之一泓水大战正式揭幕,1 O. qBBs.0513.org5 o8 P7 ~ B# B3 _BBs.0513.org1 ?- _宋军因为主场作战,到达战场比较早,已经摆好阵势,楚军就在对岸。! k- p, J濠' p滨# @+ ^论4 a坛2 E6 y, B来# Z源:濠- a2 L滨 e6 f1 q论8 c6 @坛# E宋国大夫目夷紧紧跟随着国君,他满怀忧虑地望向对面。楚师之盛,他早有耳闻,但今天一见,才知道这位南方霸主的真正实力,军旗连云,兵器先进,军容整齐,怪不得当年齐桓公都不敢轻易与之决战。1 s' b b濠& B% @滨, j9 Z/ d论0 Q1 t% I坛* F" p) O濠9 Q& T滨+ @' O论$ v9 G- F坛; }以宋军之力,绝非其敌,目夷得出了这个悲观的判断,但很快,他的眼里泛出光芒。他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A: W% hBBs.0513.org! F2 ?6 }( C& T濠+ |- a9 }滨0 k/ I& j论, V/ A坛* p/ G楚军仗着兵力占优势,没有列阵对崎,而是匆忙渡河。6 S8 { BBBS.0513.org. `/ f' A2 M/ L+ xBBS.0513.org) C3 m& e过了一会,楚国先锋已经抵达河岸。目夷意识到,宋国的机会来了。, |! nBBS.0513.org/ J; d' Q j来5 N4 t源:濠& T/ u2 I滨- p! S) S论& `坛- H“对方人太多了,我们兵力不够,趁现在他们没有全部过河,请马上下令攻击!”5 W濠* R3 O4 I滨! T论( { C+ N坛6 k8 Y来! B+ [源:濠2 m G I滨. I论7 R坛9 `0 U这就是历史上并不鲜见的半渡而击,是以少胜多的绝佳机会。( @BBs.0513.org0 E/ k濠* }滨$ c% K' X论; d! l! i坛6 U$ t望着对面正忙碌踱河的楚军。宋襄公缓缓说出他的打算。" P濠, J! [滨' L; |# _论 v) M( d坛0 E, Z; vbbs.0513.org a7 W“不行!”宋襄公语调缓慢却不容置疑,“这不是君子所为,让他们渡过河再说。”" ?BBs.0513.org% C: t4 X濠8 B }滨- C8 j论* @坛; T$ V君子?我相信目夷一定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但他看了看宋襄公在冷风吹拂下严峻的脸,他知道自己的国君不是开玩笑。. |. s7 \濠7 \* f% n滨" U7 M论4 h坛6 s4 D, m4 j0 sBBs.0513. s7 n据《东周列国志》所说,宋襄公出来时,打了一面大旗,跟梁山好汉相仿,只是上面的字不是替天行道,也不是顺天护国。而是仁义二字。2 ?9 obbs.0513.org$ |2 \& ~$ wbbs.0513.org, `( w/ |“汝见‘仁义’二字否?寡人堂堂之阵,岂有半济而击之理!”(小说语)# z: L& _BBS.0513.org3 X$ l9 qbbs.0513.org( ^我翻看了东周列国志,发现宋襄公先生的台词有一个特点,仁义二字出现的频率特别高,帮助齐国平内乱是为了仁义,不带兵器赴楚国的会是仁义,这一次,又是为了仁义。0 P1 xBBs.0513.org' n- l: s$ o来0 E5 ~. m源:濠( _滨; L( D论- X' s R坛+ m仁义是什么东西?日常生活中都罕见,何况你死我活的战场,我们是看过三十六计孙子兵法的。只知道兵者诡道也,兵不厌诈。% N来% z+ \/ k源:濠$ t滨" {9 @: t论! h坛1 S' n, Y' M/ \BBS.0513.org$ X$ i7 P其实,这个仁义就是规矩,就是老炮精神。- j濠9 Q滨* {' a2 v论+ {坛8 J' }' o3 jBBs.0513.org2 H! C9 @这应该不是宋襄公的首创,这只是遗失已久的东西,它消失在失败者的血液里,与战亡者一同被深埋于地下,然后被宋襄公这个与时代脱节的人从古墓中翻了出来。% {: UBBS.0513.org2 h+ [$ [5 [濠8 m滨8 u0 T论7 ]2 |坛. u6 `楚军尽数渡过泓水,然后开始在岸边布阵。春秋最重要的陆上攻击力来自战车,这个相当于二战时的坦克,区别是坦克布阵灵活,而战车由马拉动,布阵十分不方便。7 yBBS.0513.org) Z; z$ w Q- V9 }BBs.0513.org* k目夷再次看到了取胜的希望。8 Y濠, `滨4 `3 Q论. A1 j坛4 G, n: XBBS.0513.org. o/ v“现在攻击吧,这是我们最后的机会了!”) E0 cbbs.0513.org' i, { @8 N' `) ?BBS.0513.org; u史书中,宋襄公以干净利落的回答拒绝了这个提议:未可!/ zbbs.0513.org5 X; k濠3 [' M* C滨! z( l8 C论. F坛( q借《东周列志传》一用吧,当目夷要宋襄公击鼓进攻时,宋襄公怒视对方,唾了对方一口。& ~/ s C濠/ M滨* |论. n7 K坛# c& f濠* |滨& Q& t论& l坛3 D“咄!汝贪一击之利,不顾万世之仁义耶?寡人堂堂之阵,岂有未成列而鼓之之理?”$ S/ |濠/ k滨" J论; g9 p$ U坛8 z& T9 }) dBBS.0513.org# T仁义,依旧是这个陈腐而遥远的东西。' T濠8 z滨( v0 ]论; _坛& A$ M; F来 R源:濠- O, O0 t滨% B论 d1 ?坛: r7 o目夷有没有被吐痰无法考究了,但他应该明白过来了,自己的这位兄弟、这位宋国的国君、这位殷商的后人、这位霸主的角逐者,他不但要夺取一个战役的胜利,还要获取万世的仁义之名,如果两者不能兼得,他愿意放弃一时的胜败去争取万世的仁义。! \3 p% Q来! g% `源:濠% n. O2 l滨- s2 @; C论# H4 t4 b坛; l0 }濠; t7 P, K滨1 h7 [/ L论3 G$ Z1 o坛3 d. a他是不是早已经料到了这样的结局,他是否准备用生命去获取这样的仁名?目夷望着身披铠甲的人,第一次觉得自己并不了解这位兄弟。1 p0 IBBS.0513.org$ g7 v+ S7 e0 x4 }濠! P% e滨1 Z e' R论- _坛! I1 `楚军终于列好军阵。( ~8 ]4 BBBS.0513.org$ }. BBBs.0513.org3 [楚兵阵势已成,人强马壮,漫山遍野。(小说语), [/ [- k来7 x7 \源:濠% Q滨* J+ ]论" F9 m坛- \+ j# E3 l濠4 d+ r滨# h论% n' K- ?坛. ]6 L击鼓!& cBBS.0513.org$ I& s u. K4 FBBS.0513.org/ O" r战马嘶鸣,战车轰隆,宋襄公挥动长剑,冲向了数倍于已的敌人。! N% d濠! L% G滨% O. r论; @ {坛 L( w* ?/ e来$ f源:濠' C7 B滨/ o论6 E坛) u3 N这一天,就是我的实践之日。也许今天我将失去这场战斗,但我相信,我会赢得将来。& Pbbs.0513.org" ~1 }: ^$ s4 HBBS.0513.org! r# F风将宋襄公的战袍乱得忽忽作响,他无所畏惧,因为他看到了胜负以外的东西。: l( ?BBS.0513.org+ w. [; x( _BBS.0513.org# n看到这一幕,我总会想起那个叫唐·吉诃德的没落骑士,骑着一匹瘦马,挥动长矛冲向巨大的风车。( r( N4 v濠* t滨' `论8 e坛' H6 }; T! Ebbs.0513.org. X他们都是活在自己精神世界的人。外界不理解他们,他们同样无法理解外界。 f0 YBBS.0513.org* L9 G濠6 V2 G滨1 q( w" q论, B坛4 y宋军大败。又据《东周列国志》所说,楚国人使了一个诡计,放宋襄公冲进来,然后围而歼之。这个虚构应该是比较符合当时的情况,因为战斗的结果是宋襄公的近卫全部战死,而宋襄公大腿中箭,堪堪脱身而出。- V, i, M濠) l- B6 v滨! O6 x论, M: ?坛. G, @! DBBS.0513.org, B在春秋(至少是早期),两国交战还是比较讲究的,有很多不成文的规定,比如不赶尽杀绝,不俘虏对方国君,打仗不超过一天,不在险要地方设立要塞等等。当然,这些规矩就是中原很多国家也不遵守,楚人就更不遵守这样的规矩了。他们挥动长矛利器,刺穿宋兵的身躯,砍杀倒地的伤兵,对宋兵穷追猛打。) J% l5 ]BBs.0513.org5 S$ b8 rbbs.0513.org( j这一天是无比漫长而寒冷的一天,甚至超过了在囚车中的每一天,巨痛从渗血的大腿传导上来,宋襄公知道,自己的霸主梦破碎了。 I uBBS.0513.org2 w, x. U' ` Z濠3 `! r滨: t论6 ?9 j坛, u守规矩的再一次败给了不守规矩的。. {7 C2 sBBS.0513.org0 f1 |0 ]4 ?: v8 hBBs.0513.org0 i那么,既然不守规矩的总是占上风,我们为什么还要守规矩?/ R: X濠* q- N滨$ @论) J坛) p) vbbs.0513.org2 i因为,不守规矩的只能赢得一时,却不能赢得长久。而最终击败他的,就是永恒的规矩。( S; e( j来1 V源:濠4 K* V1 p滨, Z9 S论) l坛( e$ S来& t源:濠6 b( O滨1 A论# g+ g' g坛# h8 S那些宣称宋襄公拥有的不过是蠢猪式仁义的人。他们将接受时间的考验。8 }6 Q K濠7 }- \5 e滨) p0 @& S论7 c坛$ k) tBBS.0513.org2 d. J
+ L; Kbbs.0513.org% \# l
, oBBs.0513.org+ z. @9 o
- N濠/ X% ]& A滨+ u论& v8 q4 w坛; S3 j
9c61a51d52e48a547da91b.jpg (70.32 KB, 下载次数: 0)
/ E* h( FBBS.0513.org1 q 08:09 上传
- A来5 V$ @$ z源:濠% {滨6 I论9 n坛8 u
5.% N来- m" Q源:濠+ a: W" u滨) }" R论& y$ {坛" a/ i7 C濠/ O滨# h: f$ l论$ T* ?坛! p三百年后,楚国的国君也去开会了。他叫熊槐,史称楚怀王。( ?: y来! u源:濠7 f, K/ n滨% D: g, `论$ @2 R坛! O( N3 K- Fbbs.0513.org% {他的CP屈原叫他不要去。楚怀王决定去。因为秦国的秦昭王说得很诚恳啊,追溯了两国的友好历史,理清了当前两国关系的矛盾,盛情邀请他当面订好盟约,大家以后还是好朋友。8 J, Tbbs.0513.org. W; \4 G0 M来5 L5 V源:濠1 d8 E% a滨( Z论& ]坛' U; v于是,带着美好的愿景,楚怀王去了,一去就被伏兵上万的秦国大将白起给活捉。+ ?$ Obbs.0513.org: ^% y) Hbbs.0513.org0 R. A七年后,楚怀王越狱逃跑,跑到赵国,赵国不敢收留他,再跑到魏国,半路被抓了回去。一年后,楚怀王忧郁而死。他的尸体被装在牛车里送了回来。- nbbs.0513.org4 W7 kBBS.0513.org4 b+ V8 F楚国人相当悲愤,楚南公还放出一句名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E濠# k: Q9 z滨 N. D论, U4 U# ]坛8 ^# H: u, WBBS.0513.org" L这当然是秦国不讲规矩。可是,不要忘了,是谁先破坏规矩的。在春秋的历史上,最先破坏盟会规矩的就是楚国。他们成为无规矩的受害者之后,这才想起规矩的重要性。他们叫嚷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时,又有没有想到,宋国又剩下了多少户?后来,第一个冲进关中,灭掉秦朝的刘邦,名义上是楚国人,其实他是宋国人。( U2 A来' w5 T4 _源:濠5 u5 Q, x滨$ G) Q* A论1 x* y坛% Q% m6 U& m濠9 T+ t$ ~滨- z( j7 o论2 ]坛 I, U这个世界,可以左右规矩的人,往往不遵守规矩,遵守规矩的,往往是无力改变规则的人。这就是中国不守规矩的重要原因。9 FBBS.0513.org) {2 w5 o& G" ^bbs.0513.org( F0 m- ~我有医院认识专家熟人,为什么还要挂号?我在交警局有熟人,为什么还要遵守交通规则?中国人碰到事,首先想到的不是按规矩来,而是利用资源差,破坏规矩来达到目的。( t# [BBS.0513.org- T3 q& PBBS.0513.org1 W而中国就是一个唯成功论的神奇地方。是一个笑贫不笑娼的国度。 是一个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世界。# nBBS.0513.org1 v+ x' S' E9 zBBs.0513.org. C0 J$ _他们嘲笑排队的人是笨蛋,走正规流程的是无能之辈,不敢挑战规矩的是怯懦。反规矩而成功,才是接地气的一碗热鸡汤。- s& oBBS.0513.org. b* I# k# j濠# O8 }滨' e论6 M坛1 j( B
4 O+ wbbs.0513.org4 }( D$ f
! ]# |9 bBBs.0513.org) ^8 c3 M
& rBBS.0513.org E, q
0eb61f97f2cd.jpg (232.66 KB, 下载次数: 0)
8 A5 M' WBBs.0513.org+ H 08:09 上传
[9 oBBs.0513.org( C
- {4 Ibbs.0513.org3 i3 u7 l2 Gbbs.0513.org2 T/ u6.1 RBBS.0513.org: A# T1 G; hBBS.0513.org8 P$ E秦国成为了新的破坏规矩的受益者。他们通过各种手段,达到了一扫六合的目的。在最关键的一战,他们同样破坏了规矩。- v* n& W来3 B4 R源:濠0 m滨) O( ^( C论; j9 ]+ U坛/ s" k% J/ K1 pbbs.0513.org I长平一战,秦国坑杀赵国数十万降兵。1 Z5 h! S来0 N8 n源:濠+ w5 {滨7 M. N' W论+ e0 T4 s坛) J! f. q% O# mbbs.0513.org$ E* Z这当然也是不守规矩的事情。就连下达坑降命令的白起也承认这一点。十二年后,白起被赐死,他想起了当年破坏规矩,坑降的那一幕,“长平之战,赵军降卒几十万人,我用欺骗的手段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这就足够死罪了!”3 c4 kBBs.0513.org6 [ ]/ nBBs.0513.org& C+ |那么,最大的受益者秦国呢?4 ]* p/ e来2 f+ P源:濠: g滨0 I论6 c坛: T/ j9 Lbbs.0513.org, s( p他们在不久后,也收到了回应。$ N* @* sBBs.0513.org5 `# v濠* `滨3 o) {论% U坛& k9 C长平之战的五十四年后,就在长平战场的一百公里外的新安古城,项羽坑杀秦军二十万。4 S1 ?BBS.0513.org) h6 Y/ }$ mBBs.0513.org( }没有规矩,任何人都可能是受害者。这就是尽管大部分人都不守规矩,我们也要守规矩的原因之一。& i1 ]bbs.0513.org# h/ B4 ~" W7 cbbs.0513.org! h) c那么,怎么守护规矩?, Ybbs.0513.org4 H/ D+ |4 ]) Dbbs.0513.org* C( R其实,古人已经给出了答案。' g p. eBBs.0513.org# u# z8 k& |5 YBBs.0513.org1 ^- r3 ]一个是赏,一个是罚。# Y) Vbbs.0513.org* h. z1 {* _濠# F滨- E/ X6 j论$ M7 g坛4 }
! I+ fBBS.0513.org. y! r
$ B) rBBS.0513.org4 s
/ r, D濠# |8 e7 u滨+ z) U2 q论# k4 m7 k坛# K( i
b14d26b9f3eefb24eee3.jpg (64.43 KB, 下载次数: 0)
& K DBBS.0513.org4 C 08:09 上传
5 I9 Z1 FBBs.0513.org5 t
) ^bbs.0513.org% c- x7 f' J来6 Y源:濠/ o滨 }论+ I5 R坛8 @9 v7.6 S濠+ a6 n滨' l论$ A$ T坛2 ~; [: ?濠) h' K J滨 R论' M: I+ o坛% _" O赏是商鞅提出来的。那年,他在秦国搞变法,担心百姓不相信他的规矩,所以在城门立了一根木头,表示运送木头到指定地点,可得金五十两。! Z# p濠, \3 K4 x滨# f* x论/ {8 s坛' W( r. z5 \BBs.0513.org! ~# R没有人相信,直到一个愿意给规矩一个机会的人出现。他完成了使命,规矩也给了他回报:五十两金。1 T. G+ sBBs.0513.org: H$ rBBS.0513.org; I1 n& H是的,如果能够给守规矩的人足够的回报,规矩就能够立起来。7 r* I! sbbs.0513.org1 i" p1 f3 VBBs.0513.org. M商鞅成功了,他建立的规矩通行于秦国。甚至这规矩最后也坑了商鞅。后面,商鞅得罪新老板,开始逃命。跑到外地,酒店不肯收留,因为规矩定下了,没有身份证就是不能开房啊。, g7 e2 qBBs.0513.org6 u5 V. QBBS.0513.org& X这对商鞅来说,当然是悲剧,对秦国来说,规矩发挥了作用。% J来( e源:濠$ X滨) M, s! P论( b6 o6 n坛1 d6 `3 L来6 u) W+ _源:濠1 e, _滨* I论+ o坛# ~- ?
# H5 ?bbs.0513.org6 y2 a
4 YBBs.0513. ]2 |
4 p& `. mbbs.0513.org1 K7 z& t
1a3d8ccb2ca433b1304c2bbef98cbda6.jpg (88.79 KB, 下载次数: 0)
& e% H濠( G% V' N滨3 u, ?论, k坛 ~ 08:09 上传
4 ?来4 c源:濠: O滨& o S论% U v# O坛9 x
8.' h! V濠7 i+ E7 |滨6 |论/ G8 S坛5 O" xbbs.0513.org S2 V: T罚是郑国执政子产提出来的,他是第一个把刑法刻在鼎上公布于众的。现在看来再正常不过,但在当时看来,却是石破天惊。因为那时候的规矩是不成文的,是密而不宣的,是贵族口头的默契。规矩只能靠猜,真要说得清楚还真不容易,搞不好就触了红线发了飚。' a濠) c6 v S滨0 g论! p( @& s坛8 P9 i* ]濠# M滨% C论5 }. |9 w坛, A现在让规矩公布天下,还怎么控制一切呢?就连孔子老师这个规矩的守护者也反对,他认为规矩应该掌握在精英手里,而不是人人都可以知道的。. ^$ ?濠' S* H" G滨5 L0 T论- R坛8 _% U子产没有理会。这是他成为春秋最著名政汉家的原因。# g) cBBs.0513.org) k& ]1 o" uBBs.0513.org* E, B' H在他快死时,他又告诉了他的接班人游吉怎么守护规矩:罚。 Y a濠9 S滨4 x6 O7 a论1 `4 P/ p坛: [0 R7 \来) y. i! a源:濠% m* t滨* Y! x1 n论. m6 |- U坛" U他说:我死后,你一定要严。你知道火吧,火那么凶猛,所以没有人愿意闯到火里去。而水很温和,所以人都不怕水。可是,死于水的人远远大于死于火的人。所以,你一定要像火一样刚猛,不要让人溺死在水里。2 N6 U; gBBS.0513.org+ N( o3 Y% _3 u) C濠. C8 j滨$ \& v论! @8 ` m坛( q( r游吉大夫还不相信,接班之后,下手比较缓,结果郑国的年轻人造反。游吉带着兵马,用了一天一夜才平定下来,他这才知道子产老司机的套路是有道理的,:“吾蚤行夫子之教,必不悔至于此矣。”% z: dBBS.0513.org: G+ Hbbs.0513.org: n6 W% `是的,规矩破坏者无非是侥幸心理做怪,如果每一次破坏规矩都能收获奖赏,那破坏规矩就成为了潜规矩。但如果每一次破坏规矩得到相应的处罚,那么规矩才能成为规矩。+ a+ kbbs.0513.org8 J, c% a2 lbbs.0513.org' _6 o不要让老虎成为最后的规矩裁定者!) N* N0 rBBS.0513.org, v. R. [5 f5 T: qBBs.0513.org, B) E7 n 破坏规矩,纵然会得到一些既时奖赏,但它带来的危险却是致命跟长久的,这就是,大部分人不守规矩,我们依然要守规矩的原因。* {濠& J3 o% _滨8 C论9 s3 m/ e坛& |
( D7 IBBS.0513.org! r3 w) k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阅读权限60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来自手机WAP
阅读权限60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来自手机WAP
阅读权限40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阅读权限40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阅读权限100
在线时间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05:05签到天数: 1487 天[LV.10]以坛为家III
阅读权限50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阅读权限50
在线时间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无聊 08:04签到天数: 1 天[LV.1]初来乍到
精彩推荐:
信息产业部备案: 经营性ICP许可证: Powered by ,&
All Right Reserved.
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为什么要守规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