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实在太穷上不起大学怎么办北大老师大穷 辅仁想哭

家里穷上不起大学怎么办???_百度知道
家里穷上不起大学怎么办???
我有更好的答案
申请助学贷款,向媒体求助募捐。
申请助学贷款,进了学校后可以办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大学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更多频道内容在这里查看
爱奇艺用户将能永久保存播放记录
过滤短视频
暂无长视频(电视剧、纪录片、动漫、综艺、电影)播放记录,
按住视频可进行拖动
&正在加载...
收藏成功,可进入
查看所有收藏列表
当前浏览器仅支持手动复制代码
视频地址:
flash地址:
html代码:
通用代码:
通用代码可同时支持电脑和移动设备的分享播放
用爱奇艺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当前播放时间:
一键下载至手机
限爱奇艺安卓6.0以上版本
使用微信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http://71.am/udn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设备搜寻中...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连接失败!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部安卓(Android)设备,请点击进行选择
请您在手机端下载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http://71.am/udn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爱奇艺云推送
请您在手机端登录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180秒后更新
打开爱奇艺移动APP,点击“我的-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进行登录
没有安装爱奇艺视频最新客户端?
小男孩家里穷天天带空饭盒去学校
最后暖哭了
正在检测客户端...
您尚未安装客户端,正在为您下载...安装完成后点击按钮即可下载
, 可在设置中重新打开噢!
30秒后自动关闭
小男孩家里穷天天带空饭盒去学校
最后暖哭了">小男孩家里穷天天带空饭盒去学校
最后暖哭了
请选择打赏金额:
播放量12.7万
播放量数据:快去看看谁在和你一起看视频吧~
更多数据:
Copyright (C)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
正在为您下载爱奇艺客户端安装后即可快速下载海量视频
正在为您下载爱奇艺客户端安装后即可免费观看1080P视频
&li data-elem="tabtitle" data-seq="{{seq}}"& &a href="javascript:void(0);"& &span>{{start}}-{{end}}&/span& &/a& &/li&
&li data-downloadSelect-elem="item" data-downloadSelect-selected="false" data-downloadSelect-tvid="{{tvid}}"& &a href="javascript:void(0);"&{{pd}}&/a&
选择您要下载的《
色情低俗内容
血腥暴力内容
广告或欺诈内容
侵犯了我的权力
还可以输入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 登录/注册
您可以从小木虫客户端获取VIP通行码,无需登录继续浏览
STEP1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新版客户端
(已安装客户端用户请无视)
STEP2登录页面下方获取VIP通行码
VIP通行码:
小木虫,学术科研互动社区,为中国学术科研免费提供动力
违规贴举报删除请联系客服电话: 邮箱:(全天候) 或者 QQ:
广告投放与宣传请联系 李想 QQ:
QQ:&&邮箱:
Copyright &
MuCh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小木虫 版权所有家里穷现在考596分上不起大学怎么办。有什么好办法能助我上大学吗?_百度知道
家里穷现在考596分上不起大学怎么办。有什么好办法能助我上大学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可以向报考的大学申请助学贷款,毕业之后规定时期内还清。
申请贷款,入学后还可以申请贫困补助
你说的都怎么申请?请告知。
等录取通知书到了里面有那些家庭情况调查表(贫困证明),填好表拿去村委盖章。如果有提到要准备的材料的话就提前准备好。大学报道有一个助学贷款绿色通道,直接交了表格就可以办理缓交学费,然后填表贷款。
你也可以咨询被录取的学校,会更加清楚,可以打电话给学校的招生办。至于申请学校的助学奖学金或者贫困补助之类的,到时去了学校就会知道的,每个班都会有名额可以申请的
申请助学金贷款啊
怎么申请助学金?
申请国家助学基金
怎么申请国家助学基金?都需要什么手续?到什么地方办理?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怎么申请助学金?
其他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心理贫困:青春不能承受之重随着高校在校生数量的快速增加,贫困生的绝对人数也随之不断上升。据权威统计,目前全国大学生中贫困生的比例已达到了近30%,特困生比例为10%-15%,而在一些边远地区和山区,贫困生和特困生的比例更高。近几年,政府、教育部门、高校和全社会都在关注和帮助贫困生,但关注和帮助主要集中在经济层面。
与此同时,一种新的“贫困现象”悄然而生——一些贫困大学生在承受经济压力的同时又面临着“心理贫困”的危机。针对这一新问题,长期关注贫困生现象的专家指出,贫困生问题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孤立地从经济上帮助显然无法根本解决这一问题。社会在帮助贫困生解决经济压力的同时,应更多地关注他们的内心,关注如何让他们“成为一个精神独立、人格健全的人”这样一个课题。
一、马加爵案引发思考:贫困大学生需要走出心理困境
马加爵给人的印象是凶狠和狰狞的。可是,从记述马加爵人生轨迹的报道中,我们或多或少能看到马加爵在狰狞形象掩盖下的可怜和自卑,能明了严重的自卑心理给这个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带来的痛楚和挣扎。
申请助学贷款,平常跟家里只要很有限的生活费;寒暑假不回家和父母团聚,而是留在学校打工……马加爵的这些经历,马加爵的孤僻、封闭、敏感都是一个典型的贫困大学生的生活和心态。
马加爵的行为在贫困生中是非典型的,但这个极端个案所暴露出来的高校贫困生心理的自卑、孤僻、封闭、抑郁、人际交往障碍等特点却在贫困生中具有一定代表性。
“我能想象得出,马加爵杀人之前是怎样的绝望。”在北京一所师范院校就读的大学新生张凯说。
张凯是大学校园里贫困生群体中的普通一员。他来自山西省晋城泽州县泊村,父母都是农民。这一年他的学费来自全家亲戚的东拼西凑,小他3岁的妹妹因而被迫中途辍学。这所师范院校今年的学费为5000元,加上其他费用,张凯在交纳了将近7000元后得以入学。
如何努力也无法融入
来自内蒙古的赵杰说:“中学的时候,我第一次来到城市。周围同学的生活方式刺激了我,他们家里的条件好像都不错,这从他们花钱的样子就能看出。”就像马加爵一样,那种隐而不发的沉重感从中学时代就伴随着很多来自农村的贫困生。
卢林生于福建一个普通农家,父母靠卖水果维持生计并供养他读书。“赚钱很难,有时候荔枝只卖到三四毛钱一斤。”卢林说,高中时代他一直深感自卑,“我不愿意告诉别人自己是农民。有段时间,我甚至仇视我的家庭。”卢林现在是北京师范大学二年级学生。
贫困生在进入大学前就普遍背负着深重的压力,考上大学是他们认为可以改变生活的唯一方式。“第一年没考上,心里特别难过。家里砸锅卖铁供我读书,感觉最对不起的就是父母。我选择了复读。”张凯当时所在的中学是重点中学,但他最后去了一所教学质量非常一般的民办学校复读。“他们答应免掉我全部的学费。”那一年,张凯憋足劲,最终考进了北京。
有调查表明,经济资源的匮乏直接影响了农村考生报考志愿的取向。名牌院校热门专业的分数和学费往往高于一般学校和专业。冷门专业和院校,像农林师范类院校,不仅有学校的各项补助,而且还有降分的优惠。相对前者,后者对农村考生的吸引力更大。一位来自山东的学生说:“报考师范,当然有经济方面的考虑,学费相对低,而且补助也稍微高点。”
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农村考生被迫放弃他们曾经的梦想。张凯说:“我其实并不想当老师,一直想学计算机,理想中的学校是清华或者北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但我不能只为自己考虑。”
更致命的沉重感出现在进入大学之后,首先来自于经济上的窘迫。根据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所做的调查,北京高校中,月生活费不足200元的大学生可视为贫困大学生,不足100元的为特困生。按照这一标准,贫困生目前占北京高校在校生总数的15%以上。
调查同时发现,七成以上的贫困生认为受影响最大的是日常生活,如吃饭问题,为节约伙食费,一天只吃两顿或饥一顿饱一顿的现象很普遍。一位学生在接受调查时说,她曾经在洗澡的时候晕倒过两次,医院说是严重营养不良。
“大家相约一起去看电影的时候,我总说没时间。这种集体活动我几乎都不怎么参加,孤独感是有的,但我又能怎么样呢?”来自内蒙古的赵杰已经是研究生二年级了,她常常觉得心头的负担几乎就要超过自己忍受的极限,“我要为父母还那些欠下的债,还要供弟弟和妹妹读书。这个家里唯一能依靠的人就是我。”
为了解决困境,贫困生们常常为增加收入而在课余奔波,有的甚至同时兼做3份家教。
贫富差距在宿舍这个小环境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来自福建的卢林就将其宿舍的7个人划分为四个阶层:实现小康生活的(两位同学的父亲都是老板),温饱向小康迈进的(三位同学来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解决了温饱问题的(一位同学来自条件还过得去的农村家庭),而他自己则是“在饥饿和温饱线上挣扎的人”。
城市生活也给贫困生以冲击。贫困大学生多数来自农村,他们进入大学首先要接受的是城市社会化过程。但城市本身和城市学生给了他们疏离感。一位农村学生真诚地说:“没钱我可以通过家教来补。但农村和城市巨大的文化差异,始终让我感到孤独。我如何努力也无法融入。”
他们因此对自己天然的不足感到“羞怯”。“刚到北京时,看到这么多高楼、博物馆、立交桥和地铁都很激动。但新奇感一过,就发现有些东西你无法享用,因为你没钱。有的东西则是因为你并不拥有这方面的素质。”
正如一位农村学生所言,“对我们农村人来说,城市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我们是在从一个比较低的地方往高处走。这个过程中我常常能感到自己的不足,比如你的普通话讲得不好,不懂音乐和计算机,没有那么多见识。这些‘短’常常折磨着我,使我无法自信起来”。
城乡心理隔膜
自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日渐扩大的社会贫富差距无可避免地体现在校园里。一位89级大学生回忆,他虽然来自农村家庭,但求学期间并未感到有多少经济方面的差距,花费上并不感觉特别紧张。他最好的几个朋友都来自城市。当时经济差距无非是“吃小炒”和“普通灶”的区别。
时间流转到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校园贫富差距的现象非常普遍:同是一个班的同学,一部分花钱大方,追求“卓越”的生活,而另一部分却省吃俭用,到处寻找勤工俭学的机会。
其实,今日的大学生明显带有相对贫困的性质。客观的讲,相对贫困比绝对贫困容易忍耐,但相对贫困比绝对贫困构成更为复杂的心理压力。今天的大学生对待贫困的心理承受力越来越弱。近些年来教育改革的风暴无可避免地波及到大学生身上,自费上学,双向选择,这对于贫困大学生无疑是雪上加霜。正是这种悲观没落的消极心态,严重降低了大学生的心理忍耐力。
来自福建的卢林说,他大学期间最痛苦的经历是去年的一个晚上,宿舍几个人表决商量“要不要让他搬出宿舍”。原因是他无法和他们讨论一些“时尚”话题,也没有钱去参加他们集体的出游,因此被定性为“不合群”。“他们商量到凌晨两点,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屈辱。”卢林最终调换了宿舍。
如此的心理暗流在大学校园里四处涌动却无宣泄之处。“我想象不出在陌生的环境中如何向陌生人说自己的事”,内蒙古的赵杰说她从来没有想过去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虽然她所在的北师大在心理咨询方面有颇好的口碑。赵杰说,压力实在太大的时候她更习惯找几个好朋友说说。
男生则连找人倾诉的习惯都没有,他们绝大多数选择了“自己熬过去”。 来自山西的张凯常常感叹北京之大,却找不到一个能大喊一声、发泄一下的地方。实在难受的时候,就去操场一圈接着一圈地跑步。
“我们寝室6个人一间公寓,条件很不错了,可是有1个是乡下的,他可把我们害苦了。以下几点就是我们对农村学生的认识:脏——不讲卫生可以一个星期只洗一次澡(这里可是湖南);土——衣服土得要死,还净是些地摊货。只晓得穿烂得稀烂的西装,还打领带,要多土就有多土;爱占小便宜——无论买什么都斤斤计较,任何东西能省则省;没公共道德——我们看书的时候跟老乡大声喧哗,上厕所不冲水;路痴——上街从不知道路,人又憨,买的东西都是笸箩货(假冒伪劣产品);学习一般——也不比我们好。”
这则短文最先流传于某校园网。它引发了数以百计的跟贴和声讨。有人认为,其残酷就在于,直言不讳地捅破了横亘在城乡学生之间那层心照不宣的心理隔膜。
“双困生”悄然浮现
虽然在众多的贫困大学生中,绝大多数都能够自强不息,刻苦上进,但在大学校园里也存在着一定数量的由于经济贫困而导致“心理贫困”的“双困生”。
有的贫困生为自己的贫困出身而羞耻,进而生怨,从怨恨父母、怨恨家庭,发展到怨恨他人,对社会充满了敌视情绪。有的贫困生因害怕被别人看不起而自我封闭,不与同学交流,不参加集体活动,也不关心周围,顾影自怜。他们不愿承认自己的贫困,因此一次次失去受帮助的机会,即使得到别人的资助,也会深深内疚、自责。有的贫困生因为有社会捐助而产生了依赖。一位贫困生,有一家企业每年捐助他一万块钱,可是他却学会了抽烟喝酒,学会了上网打牌。他把每年一万块钱花得精光,却从没有寄过一分钱给他在家没有钱买油的父母!老师教育他要学会节省,企业捐助的钱也不可以随便乱花。他却理直气壮地说企业利用他来做广告,每年一万块钱是他应得的广告费。还有一部分贫困生觉得自己家里没有钱,没有背景,读完大学也难找到好工作。于是在大学得过且过,不求上进。他们不去上课,也不去勤工俭学。他们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可怜的人,不可能有出头之日,每天哀声叹气的,宣扬读书无用论。每年的期末考试,成绩最差的一群人里头我们不难看到一些贫困生的名字。最应该努力学习的人却成为了老师口中不可救药的人。
梁二平来自广西一个农村家庭,现就读于某大学的信息科学系。曾对大学生活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的他,上大学之前,头脑中编织了一幅幅大学生活的美好画面。然而,在进了大学之后,他才发现现实与理想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原本成绩优异的他,现在常常无故迟到、旷课,不按时交作业,期末考试也频频亮红灯。老师了解到他家境比较贫寒,就建议他申请特困生补助,竟被他断然拒绝。
在宿舍里,他常常因满口的家乡话,穿着打扮、行为举止土里土气,惹得同学们哄堂大笑,被认为没见过世面。他感到自己处处不如人,心里很不是滋味,经常为了一点小事有意跟同学争执不休。由于经济窘迫,他很少参加同学之间的聚会,有些同学又讥讽他“小家子气”、“不够潇洒”。现在他整天意志消沉,神情恍惚,连学习的劲头也没了。
与梁二平的情况很类似,北京某知名高校一名来自边远山区的特困生在进入大学不久后也产生了心理危机,并最终因人际交往中的严重障碍而被迫休学。他在休学后写给学校的一份材料中写到:
“我在学校中生活和学习的压力很大,城市孩子中很多基本的技能我都没有。我不会打球、不会唱歌。高中的时候,我学习很好,能够赢得大家的尊重,可到了大学,同学们学习都很好,而且大学生活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学习,在其他方面我再也找不到自信。对于手机、电脑,我不仅不会用,而且几乎没有见过。我觉得自己实在是很差,也总觉得周围的同学、老师都在嘲笑我。”
二、“心理贫困”成因透视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一份来自宁夏大学的调查报告指出,贫困大学生的抑郁状态普遍高于非贫困生。报告说,经济上的贫困已成为贫困生心理上沉重的负担,从而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这次调查是由宁夏大学学生工作部和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持完成的。在有效调查的718名学生中,贫困生共有217名。对生活状况不满意的贫困生共有159人,占贫困生总数的73.27%;有140位贫困生体会不到生活的幸福,占贫困生总数的64.51%;有113位贫困生存在着抑郁状态或抑郁倾向,占贫困生总数的52.53%。接受调查的一些贫困生谈到:“只要一有同学说自己丢了东西,我就觉得所有人的眼光都在看着我”,“我觉得老天不公,为什么要把我生下来,生下来又不生在一个好人家”……
调查称,经济状况较好的同学抑郁平均数为38.52,贫困生的抑郁平均数为40.72,主要表现为贫困生经常为一些无谓的事情心烦,感到压抑、恐惧和孤独,不容易集中精力做事,比平常话少了等等。一位受访女生表示:“我在中学时,很活泼,也爱说话,可是上了大学以后,慢慢地越来越不爱说话了”。
调查认为,多种因素导致了贫困生的普遍抑郁状态。首先,经济压力。我国现行的收费上大学的制度,对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来说是不小的负担。目前经济困难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20%。另一方面,来自不发达地区、贫困家庭的学生,与来自富裕地区、家庭的孩子在消费方式、消费观念方面的攀比,也易使贫困学生产生心理压力和失衡。
其次,贫困生在应对方式上的不正确、不完善也导致了他们抑郁心理的产生。调查报告指出,贫困生的生活要比其他同学更艰难,他们遇到的困难较多,需要通过求助才能得到解决。然而当贫困生遇到困难时,多数是向家人和以前的同学朋友求助。这反映出他们求助模式处于不完善、不理想的状态。调查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大学生自尊心较强,使他们的心理戒备更重。在大学集体生活中,同学之间的利益冲突较多,使同学间的社会支持产生了障碍。再有,高校师生关系一般较为淡薄,所以学生没有信心去向老师求助;学校的专业咨询机构宣传不够,学生前去求助的也很少。
其三,贫困生的人格特质也导致他们抑郁心理的产生。报告说,贫困生在人格特质上更多表现为内向、谨慎、情绪不稳定,参与社会的程度较低等特征,如果贫困生经常表现出沉默、谨慎、自我封闭、情绪化等特点,则会导致他们产生为一些无谓的事情心烦,总觉得别人厌恶自己,难以集中精力做事等不良心理。
另外,报告还指出,相对于城市学生而言,农村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有关专家分析认为,贫困生出现心理障碍主要有五方面的原因:
一是贫困生多来自农村,文化环境和教育条件相对落后,许多地方的农村学校教育长期以来以应试教育为主,而且受制于经济条件,相当一部分乡村中小学根本谈不上培养学生特长,音乐、美术、体育课都不能充分开展,外语、计算机等课程的学习条件也较差,素质教育在这些学校中往往只是一句空话,从而导致学生综合素质较差,个性缺乏充分发展。但在大学里,评判学生的标准是多元的。这样一来,很多贫困生进入大学后就感觉自己各方面都很差,变得自卑、敏感、脆弱、封闭,容易导致“心理贫困”。
二是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高等学府无法成为世外桃源。伴随着社会分层,校园也在分裂,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几个学生之间可能就有很大的贫富差距。这种落差常令一些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当别人接到父母的汇款时,自己却为背负的沉重助学贷款而叹息;当别人穿着时尚服装时,自己却总是担心被别人笑话“土气”;当别人过生日大方地请客时,自己却时常为节省一顿菜钱而精心算计;当别人天南地北侃侃而谈时,自己却因插不上嘴而自怨自艾:同样在一个社会里,同样是一个学校里的学生,为什么命运这么不公平?在一次次比较中,有的人在同学面前不敢抬头,极端自卑;有的人封闭自我,远离他人;有的人十分敏感,总怕被人瞧不起;有的人则暗暗较劲,既然别的方面我比不过你们,就跟你们比学习。于是一头扎进学习中,其他全都不顾。学习成了唯一支撑自我的支柱,一旦学习失败,他们就会认为自己毫无价值,对生活失去了希望。
三是社会文化的不良因素加剧了贫困生的心理困扰。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社会文化在一些人的心目中被演化成一种以金钱为惟一目标的亚文化,人际关系变得势利和冷漠,加剧了贫困生对金钱的渴望,更加看重物质利益的作用,导致心理失衡。一旦别人讥笑自己穿戴不时髦、经济不宽裕,贫困生就很容易产生自卑感和焦虑感。在此种情况下,外界环境是否宽容友善就显得格外重要。以马加爵为例,心理学者分析认为,其心理根源就在于他在各方面感觉地位都比较低,常常出现在被选择的位置上。在这样的心理境况中性格自然不会开朗,越自闭就越没有朋友,终成恶性循环。
四是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带来就业的压力。当前大学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在新旧体制转型期,由于社会机制还不够完善,人才市场的择业竞争还存在一些不公正的现象。贫困大学生没有父母可以依赖,自身在风度、言谈、气质等方面也有不足之处,因而面临的就业压力更大。
五是社会上一些善意的动机实施不当也无意中增加了贫困生的心理压力。如各种资助工作,本来是件好事,但是由于宣传不够或者教育滞后,使一些学生虽然物质上得到了资助,但精神上却遭受了挫伤,感到是在接受“施舍”,挫伤了自尊心,从而加重了自卑心理。
三、贫困生心理危机化解途径
要让贫困大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需要学校、老师、同学同心协力给贫困生烹制一道“心灵鸡汤”。
1、高校应帮助贫困生远离心理危机
专家认为,学校在帮助贫困生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也应以同样高度的责任感去帮助这些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远离心理危机。据了解,许多高校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针对这些同学的特殊情况开展了各种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帮助活动。此外,针对“双困生”现象,许多长期从事高校学生工作的教师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也开出了“对症”治疗的“药方”。他们认为,首先,要全面准确掌握这些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学生进校后,应对其尽快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心理档案。在此基础上,对有自卑、自我封闭、自暴自弃等心理倾向的同学进行个别交流,予以特别关注。
其次,应点面结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小型讨论会等形式进行传统道德教育、心理知识教育、典型案例教育,指导他们学会自我调适,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战胜自我。经常性地开展主题活动也是帮助这些“双困生”打开心扉的好办法。例如近年来,一些高校在贫困生中开展了“受助者助人”、“爱心传递”等活动。号召他们资助自己周围的困难对象,组织他们到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做些公益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帮助贫困生认识到,自己已经得到资助,但还有一些与自己一样困难甚至比自己更困难的人没有得到资助,让他们通过公益活动在奉献社会中升华自己。同时学校还应注意选拔贫困生的优秀代表,抓典型,树榜样,设立贫困学生奖励项目,表彰勤工助学先进个人,营造“贫寒中成长起来的优秀大学生更光荣”的氛围。
同时,要注意帮助贫困生的方式。爱只有出于真心才能真实,才容易被接受。在一些大学校园里,贫困生犹如“珍禽异兽”,任人评头论足。比如“某某吃得多了,一顿吃4个馒头两份菜”,“某某才买了一件新时装”,“他是冒牌贫困生”……这些灼人的话,会刺伤贫困生的敏感、脆弱的心。而贫困生只有历数了自己的不幸和家庭的困难才得以证明自己的“清白”,贫困生们迫切需要经济上的援助,但是他们更需要人们的理解和尊重。在今天的社会里,我们对贫困生的理解不能在服饰外表,更重要的是研究“贫困”对他们的心理影响,我们培养的应该是一代乐观向上、具有开拓精神,能够担负国家建设重任的大学生。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类贫困生学生社团。例如在南京大学,由贫困大学生组成的天健社、爱德协会、勤工助学研究会等学生社团非常活跃。学校对这类学生社团积极鼓励、大力扶持。一方面,社团将贫困生组织在一起,相互之间进行交流,缓解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社团也给贫困学生提供了舞台,为他们创造了充分展示自己特长的机会。据了解,很多原本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在这些社团活动中锻炼了自己,重新找回了自信。
北方交通大学心理素质教研室教师田宝伟很推崇这种方法。他认为,成立特困生协会,可以让贫困生找到自己的群体,找到一种归属感。在这个群体里大家是站在相同的起点,相互之间不会有歧视和被歧视的嫌疑,还可以相互鼓励、相互扶持。
2、鼓励贫困生心理自立
尽管学校、教师、同学的关怀和帮助对消除贫困生心理障碍至关重要,但有关专家同时指出,这些帮助只是打开这些同学封闭心扉的外力,真正远离、摆脱心理疾患关键还在于个人。贫困生必须认识到,坚韧的品质是用任何金钱也买不来的。穷,不是自身的弱点,也不是缺点。一个人要成才不仅要在文化知识、科学技术上成才,同时更要成为人格健全、富于理想、勇于创新的人才。
对于贫困生而言,与经济自立相比,心理自立更为迫切。
首先要认识到,贫困是社会的一种客观存在,它是由社会原因引起的,不是由个人主观决定的。
倘若那些生活在大城市的同学,也像你一样生活在偏僻的农村;那些家境好的同学也遇到了你家的种种困难和不幸,他们也会同样窘迫。反之,假如你拥有他们的生活条件,你也会远离贫困。因此,家境贫寒本身并不可悲,而你在心理上选择了自卑,那才可怕。
其次,要学会接纳自我,接纳自己的家庭和生活环境。
贫困的条件会给个人的发展带来一些限制,比如,教育条件差,制约着我们外语能力的提高,制约着我们文体活动和多种兴趣的发展,影响着我们的见识等。但同时应当看到,在受到限制的同时,我们还拥有困难带来的种种优势:我们没有富家子弟的骄娇二气,少有依赖,能够自立。我们朴实、吃苦耐劳,拥有克服困难的毅力。而这些优秀品质则是巨大的精神财富,它不但能够使我们克服眼前的困难,弥补与别人暂时的差距,还能给予我们成就一切的勇气。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换一种认识角度,你就是赢家。
第三,走出孤独,学会交往。
要相信你身边的绝大多数同学都是真诚善良的,无论你有什么压力和痛苦,都不要独自一个人承受。大家心理上的关心和实际的帮助,不但能尽快帮你走出困境,而且还会使你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真情。接受别人的帮助并非是接受怜悯和同情,求助也并非是示弱。别人无私的帮助会激励你进取,将来用自己的知识和才干回报社会,改变贫穷的社会面貌。把自己融入他人之中,才能不断学习他人长处,完善自我。倘若封闭自我、远离他人,不但自己苦闷孤独,而且永远不可能弥补差距。
第四,克服虚荣心理,不盲目攀比。
受当前社会心理普遍浮躁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只追求物质享乐,不重视个人精神上的提升。有的贫困大学生在生活中盲目与他人攀比,为了追逐时尚和流行,从事不正当的活动,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罗曼·罗兰说:“清贫,不但是思想的导师,也是风格的导师,它使精神和肉体都知道什么叫淡泊。”是的,在充满物欲的环境中,守住淡泊不容易,但是惟有淡泊,才能紧紧抓住大学时代这一宝贵时间全面发展自己。倘若与别人在生活上盲目攀比,追求一时虚荣,必将耽误自己的前程。无论何时,做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远比一个只有虚荣外表的人要好得多。
贫困生自立典型事例
自给自足上大学
黄德龙的老家在宽城满族自治县。在这个集山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水库移民区于一体的贫困县里,供养一个大学生是非常艰难的。从接到河北大学录取通知书的第一天起,黄德龙就做好了勤工俭学的所有准备。
黄德龙从进大学的第一天就暗暗发誓,在大学不再用家里一分钱。
他做到了---四年的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都是靠自己的双手挣出来的。
一二年级,他做过家教、饭店服务员、卖花、发传单、报纸投递。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我真的要累趴下了,但是一想到还有那几千块的学费需要我去挣,我就还得支持着。”
专业知识让黄德龙尝到了甜头。大三时,黄德龙已能单独制作网站并同别人合作研发软件了。他先后担任了河北大学“后勤生活中心网站”和“学生宿舍卫生成绩”数据库系统的设计维护者,还和同学共同开发了几个数据库系统。
“除了上课,几乎就只是和一台电脑相伴,”黄德龙描述他大学最后两年的生活,“一个程序最少也有几千行,每天都要盯着电脑屏幕几个小时,我的眼睛已经熬坏了。无数个凌晨,机房里只有我和一台开着的电脑,别人早就入睡了,可我要为我的学费和生活费继续醒着。一想到第二天还要上课,我就忍不住想哭……”
开发软件是一种完全靠自我约束的开放性工作,几乎没有人管他。
“只要你能干,只要你肯干,你就能挣更多的钱”,就如同现实中这个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要想生存得更好,只有靠自身的实力。自身的实力来自何处?一部分来自书本,更多的来自实践,还有顽强的工作精神和奋斗精神。
日,是河北大学99级毕业生离校的日子。黄德龙自豪地踏上了回乡的列车---至少在大学四年里,他是一个独立自强的男子汉。
靠自己,越飞越高
小学三年级时,姚若兮用捡来的酒瓶和铁片换了五元钱。
这成为她人生中自己挣来的第一笔钱,从此,若兮爱上了自己挣钱自己花的感觉。初中时,每到寒暑假,她就给村里的小孩补课,高中时,为了交上千元的学费,她开始利用一切假期打工。
一年前,若兮考进了河北经贸大学。尽管高考一结束,若兮就马不停蹄地兼了8份家教,尽管乡亲尽心竭力地为她凑出了“百家钱”,尽管父母倾尽所有,4300元的学费,对于这个来自松嫩平原农民家庭的孩子来说,还是太多了。交完学费,握着仅剩的一百元钱,若兮知道,这不仅是自己仅有的一百元,这也是全家仅有的积蓄了。
学校以勤工俭学的方式每月资助特困生一百多元。可是,若兮笑着拒绝了。一百多元对生活自理来说还是太少,而比自己贫困的人又太多,若兮毅然把这个机会让给了别人!
在这个没有任何熟人的城市,仅仅一年中,她先后做了售书、售卡、翻译、服务生四份工作。为趸进低价电话卡,她用整整三天的时间,走遍所有有经销商的地方;为省一元车费,她斜穿过整个石家庄市。但握着一周挣来的800元钱时,若兮知道,她终于能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自己“救助”自己了!
为了挣钱若兮已经整整一年没有回家了,想家的时候只能寄去长长的十几页信,满满的,全是思念。她说:“想家但不能回,一是心疼车费,再就是回家也就挣不了钱了,现在的情况,我只有自立了才能帮助家里。一年四、五千的学费,是什么救助也填不上的,我想人还是要靠自己!”
7月23日,若兮的暑期打工又满一个月了。这也意味着她已挣出了下学年学费的七分之一。
自强不息,爱心助人
河南中医学院二年级学生白云苹,靠捡破烂挣生活费读完高中。考上大学后,报到手续全部办完时,兜里就只剩70多元了。为了节约生活费,她又像上高中时那样,过起了苦行僧一样的生活:只吃馒头、面条,把一天的饭费控制在两元之内,每月生活费不到80元。可她却坚决不收同学的捐款,而成立了一个小“基金会”,专门帮助其他贫困同学。资金来源首先是白云苹的全班同学捐给她的600元钱,然后就是学校师生以及社会人士的捐款。
在基金会成立以来的半年多时间里,已经有49人从中借到了紧急救助款。尤其是4月25日到6月中旬学院因非典实行封闭管理,过去靠业余时间外出打工挣生活费的同学断了生活来源,基金会成了他们的好帮手,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有27名同学从中借到了紧急救助款。
除此之外,2002年冬天,基金会为几位贫困学生赠送了棉被。日,基金会还向新疆地震灾区捐款500元。
一位从基金会借到救助款的同学说:“从这里,我感觉支取的不仅是一笔应急的救助款,而且是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督促自己像白云苹一样,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
另一位曾从基金会借过钱的同学则说,通过那次借款,他从白云苹身上学会了关心他人。后来,他把自己联系到的一份家教的工作,主动让给了一位更贫困的同学。
不用别人的捐款,白云苹自己的生活费全部靠打工去挣。她现在打两份工,一份是学校提供的,任务是定期到学校实验楼打扫卫生,每月50元报酬;另一份是学校外一个餐馆提供的,从中午12时到下午2时左右,周一到周五每天5元钱,外加一顿免费午饭。白云苹在餐馆的工作是送外买、 传菜和打扫卫生。为了赶时间,她上午一放学就往餐馆里跑。餐馆的生意很好,两个多小时的工作时间,她基本上忙个不停。工作结束,匆匆吃点饭,她就赶快赶回学校上课。
与白云苹同寝室的范同学说:“她没有一件化妆品,洗脸洗头也都是用最便宜的。有一次,我让她买了一瓶9块钱的洗发水,她老怨我让她买贵了。她很少买衣服,身上穿的几乎全是亲戚送的。”和白云苹十分要好的王同学也说,她经常和白云苹一起吃饭,没见白云苹一餐吃过超过一元钱的饭。
白云苹说:“国家和社会对我们贫困生有帮助,可主要还得靠自己。我现在一个月打工能有150元左右的收入,够我自己用的了,别人还给我捐款,可别的比你还苦的同学却没人管,你还能心安理得的去花这些钱吗?”
河南中医学院院长彭勃说:“白云苹在自己十分贫困的情况下,却拒绝别人给的捐款,而用这些钱成立基金会帮助其他同学,令我们感到十分高兴和感慨。虽然基金会的作用还十分有限,但是她的精神却是学校的一笔宝贵财富。”
“我曾在一次大学生会上说,我们来上大学学什么?我认为一是要学专业知识,学本领;再一个就是接受文化的熏陶,学习一种精神,一种崇尚科学、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大学学习的知识是会过时的,不是永恒的。但崇尚科学、追求真理、自强不息的精神,却是永远不会过时的,是会受益终生的。蔡元培先生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说中说,‘国家之兴替,视风俗之厚薄’,将道德修养视为大学生学习的重要方面。美国布朗大学的校长也说,大学是滋润人灵魂的地方。我的理解是,上大学最关键的是,同学们要把自己培养得素质比较高,德和才全面发展,做一个灵魂高尚的人。”
“现在,国家和学校为贫困生提供了众多优惠政策,贫困生又该做些什么呢?我觉的白云苹就是一个很好的答案。社会对她献出的爱心没有落空,而且已经由此催生出了新的爱心。她让我们觉得,国家的政策没有落空,自己的关心没有给错人。”彭院长有些激动地说。
人助不如自助
“我要救助我自己。”这是从一个平凡的贫困女大学生姚若兮口中说出的不平凡的话语。而像姚若兮、黄德龙这样不是等着救助,而是自己相信自己、依靠自己的做法,为许多贫困大学生再次宣示了一种自立理念。
为了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我国建立起一种比较完善的资助困难大学生的政策体系,有国家助学贷款、学校发放奖学金、勤工助学岗位、国家发放困难补助等许多措施。社会各界也心牵寒门学子,想方设法奉献爱心,但由于我国贫困大学生数量太多,有限的资助无疑是杯水车薪。
贫穷不是过错,把贫困当成不奋斗的借口才是错。我们倡导贫困学生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除了国家、社会救助之外,走自强自立的第三条路---不等不要,靠自己!贫困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按照社会正常的规则和手段获得财富和地位。这是大学校园里帮困助学的一道亮色,它折射出中国大学生从靠国家、靠家庭上学,到靠自己上学的变革历程。虽然这一过程饱含泪水和汗水,但它不能不说是当代大学生开始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也是我们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
就目前情况来看,一些贫困大学生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有的抱怨“现在找工作这么难,人家谁会要我们打工?”碰了钉子就不愿再尝试。姚若兮、黄德龙是两名普通的贫困大学生,他们的做法很有代表性,也很有说服力,同时,对一些被“面子观点”支撑的怯懦心理也是有力的反证。
从社会层面讲,贫困大学生勤工俭学,从自觉、自愿到自立、自强,从分散到联合、从个体到集体的过程,更是一种群体精神形成的过程,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勇敢地去参与社会实践、靠双手挣得生存权利和尊严,即便是失败,但这种精神终将会作为一种让人落泪、催人奋进的精神财富而成为改革年代中国精神的一段华章。而我们的贫困大学生也会用这种独立的人格和精神回报国家、社会的关爱,证明自己的无悔青春。
附录:我国资助经济困难学生政策体系
我国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已基本建立,目前对经济困难学生采取的资助政策包括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特别困难学生补助、学费减免、国家助学贷款和国家奖学金等。其中勤工助学是指学校提倡、支持并依法组织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一定的报酬,用以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行为。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中央和省级政府共同推动的一种信用助学贷款,由国家指定的商业银行负责发放,对象是在校的全日制高校中经济确实困难的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目的是用于帮助他们支付在校期间的学费和日常生活费。其主要优惠政策,一是无需担保,二是由中央或省级财政贴息一半。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及其下属各基层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经办国家助学贷款的金融机构,具体负责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的审核、发放和回收等项工作。高校中经济确实困难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均可持本人入学通知书、有效居民身份证及《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申请表》,向上述银行中的任何一家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一般情况下,学生每年可得到8000元左右的贷款。
贷款银行原则上每年集中受理一次国家助学贷款申请。需要贷款的学生,应在新学年开学后按规定凭本人有效证件提出贷款申请。学生本人在办理有关申请手续时不需要担保,只需要提供贷款介绍人和见证人,学校老师、同学和家长都可作为见证人。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8年。
国家奖学金于日正式实行,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资助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而采取的又一项重大措施,并明确为中央政府的无偿资助。其资助对象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包括当年考入普通高校的全日制本专科生以及在校全日制本专科生。
高校学生申请国家奖学金的基本条件是:道德品质优良,遵纪守法,生活俭朴,在校期间学习成绩或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成绩优秀和家庭经济困难。凡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其所在学校减免当年的全部学费。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可根据国家奖学金申请条件,由个人向所在学校提出申请。高校的国家奖学金的推荐名额,对重点高校和师范、农林、民族、体育、航海、水利、地质、矿产、石油等专业的学生占在校生比例较大的高校适当倾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他家实在太穷了夸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