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竞技运动的特点有哪些项目有哪些?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竞赛项目简介
   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共设13个比赛项目。其中抢花炮、珍珠球、木球、蹴球、毽球、武术、摔跤、秋千、龙舟、马上项目(平原)等在北京举行,射弩、打陀螺、押加、马上项目(高原)等在拉萨分赛场举行。以上项目共设有92枚金牌,等待着各族体育健儿去奋力争夺。
另外,本届民运会还设立了40余项表演项目,占运动会项目的三分之一。
抢花炮是壮族、侗族人民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历史悠久、对抗激烈、极具民族特色。花炮由塑胶材料制成,直径14厘米,重250克。比赛开始时由场中央发炮,双方开始争抢,当持花炮的运动员进入对方“炮台”,将花炮投入蓝内,即得一分。
珍珠球是满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是由模仿采珠人的劳动演变而来。比赛时运动员可在“水区”内任意传、投、拍或滚动“珍珠”(球),力争让手持抄网站在得分区内的本方队员采到“珍珠”。珍珠球比赛动作优美,极富观赏性。
木球是回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是由回族青少年放牧时开展的“打蓝子”、“赶毛球”活动演变而来。比赛使用圆柱体木制实心球,双方各出场5人,手持击球板,采用传、接、运、抢等技术将球击入对方球门即可得分。
蹴球是从我国古代蹴鞠运动发展而来,在满、蒙、回等民族中较为流行。比赛时运动员用脚掌“蹴”球,使球通过脚底向前滚动。依据所“蹴”之球碰击本方或对方球的情况计算得分。蹴球运动举止文雅,变化多端,极富情趣。
毽球是由侗、苗、水等民族喜爱的手毽演变而来,而手毽则是模仿插秧苗时抛接秧的动作形成的。毽球比赛双方各派三名选手隔网相对,可用除手、臂之外的身体任何部位将球击过网。比赛中,运动员经常作出令人惊叹的高难动作,具有很强的表演性和竞技性。
武术运动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且各民族均有自己独特的套路和风格。主要
分为拳术、器械、对练、集体表演和攻防五个类型。武术项目在历届民族运动会上都是参赛运动员最多,争夺最为激烈的项目之一。
我国许多民族都有年节举行摔跤比赛的传统。因此,民族式摔跤式样众多,风格迥异。本届运动会将设五种民族式摔跤比赛,分别是博克(蒙古族式)、北嘎(藏族式)、格(彝族式)、且里西(维吾尔族式)和绊跤(回族式)。
秋千比赛只限女子参加。本届运动会设个人高度和触铃、双人高度和触铃及团体赛五个项目。高度比赛是以在规定的试荡次数内荡达的最高点计算成绩。触铃比赛则是以在规定的高度上和时间内运动员触铃的次数计算成绩。秋千比赛惊险刺激,深受观众喜爱。
壮、苗、傣、白、土家等诸多南方少数民族均有在节日赛龙舟的风俗。但无论哪个民族,都将舟装扮成龙型,并有锣鼓助阵。比赛时,水面上水花飞溅,锣鼓喧天,两岸观众欢声笑语,加油助威,充满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在我国南方的瑶、傈僳、怒、苗、彝等民族中,都有着悠久的使用弩的历史。他们不仅用弩狩猎,还将弩作为装束和定情的信物。射弩比赛分立姿和跪姿两种,均为无依托,以射中的环数计算成绩。
押加又称“大象拔河”,是一项在藏族人民中广为流传的体育运动。比赛时运动员背对背将一绳圈通过胯下套在脖子上,可双手着地,将对方拉过中线者为胜。本项比赛只限男子参加,按体重分级别比赛。
打陀螺在佤、壮、瑶等西南少数民族中流传已久,玩法多样,陀螺形状各异,最大的可达四、五斤重。比赛时用鞭绳绕陀螺,互相旋放击打,互撞之后,以陀螺旋转时间较长者为胜。
13.马上项目
马上项目是蒙、藏、哈萨克、彝等众多民族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比赛的内容和形式也各有千秋。本届运动会将在北京和拉萨分赛场分别举行速度赛马、走马、跑马射击、跑马射箭和跑马拾哈达五个项目的比赛。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民族传统体育
当前位置: 首页>> 中国概况
民族传统体育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日   来源:文化部网站 新华社
  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有武术、太极拳、气功、中国式摔跤、中国象棋、围棋等。
  武术既能健身又可防身,在中国,练武术的人相当普遍。武术的主要内容包括徒手拳术和器械攻防,有各自的流派和套路。 太极拳是中国拳术的一种,为“练身”、“练意”、“练气”三结合的整体运动。其重点是以意念引导动作,意动身随,动作柔中有刚,拳姿优美。
  气功是中国独特的一种健身术,通过练功者控制意念、调整呼吸,达到健身、延年、祛病和增强生理功能的目的。
  在少数民族地区,体育运动项目丰富多彩。如蒙古族的摔跤和马术、藏族的赛牦牛、朝鲜族的跳板和荡秋千、苗族的射弩等,既有娱乐性,又有较强的竞技性。
    由国家民委和国家体委联合主办、地方政府承办的全国性民族体育运动会。日至12日在天津举办第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运动会的宗旨是:发展民族体育,增强民族体质,加强民族团结,振奋民族精神,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
民族体育之花绽神州 谱民族团结新篇章
    从濒临失传到大放异彩,从囿于本民族一地到走向全国--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少数民族体育迎来了生机勃发的春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日益得到保护与传承。
    努力挖掘和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活化石"
    有人说,"打开民族体育的花名册,就如同打开了一部民族文化的百科全书。"的确,民族传统体育是各民族千百年来生产生活技能和节庆习俗的生动再现,蕴含着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但过去由于少数民族地区交通落后、观念束缚,许多传统体育项目或自生自灭,或囿于本民族的一隅之地。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加大了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保护,被誉为民族文化"活化石"的传统体育得以发扬光大。
    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共挖掘整理出了1000多个传统体育项目,其中有700多个来源于55个少数民族。比如,藏族的赛牦牛和押加;苗族的射弩;朝鲜族的跳板;满族的珍珠球;侗族的抢花炮;瑶族的打陀螺;布朗族的藤球等等。
    四年一届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简称"民族运动会"),堪称展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最大平台。1953年民族运动会刚起步时,参赛运动员仅有来自13个民族的395人,比赛项目和表演项目分别只有5个和3个;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最近一届民族运动会(2007年)的参赛运动员已增加至55个民族的6000多人,比赛项目和表演项目分别达到15个和148个。
    文化需要保护,更需要传承。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数十所高等院校先后开设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各地的民族中、小学校也都设有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湖北民族学院的倪东业表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深入校园,在增加学校体育趣味性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兴趣,让民族传统体育得到了有效传承。
    "达瓦孜"(高空走绳)是维吾尔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由于从事"达瓦孜"表演难度大、风险高,加之缺乏资金来源,这项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民间艺术一度陷入濒危境地。2006年,"达瓦孜"与蒙古族的博克,朝鲜族的跳板、秋千以及达斡尔族的传统曲棍球竞技等多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疆艺术研究所的李季莲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尽可能改善这些传承人生存的文化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传承效能。
    今年年初,"达瓦孜"第六代传人阿迪力与新疆其他二十多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一起,领到了国家补贴。"我赶上了好时候,"阿迪力说,"'达瓦孜'不仅是维吾尔族的民间艺术,更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感谢祖先留下了这么好的一门艺术,更感谢国家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条件去发展它。"
    体育交流谱写民族团结新篇章
    1953年11月,一场别开生面的体育盛会在天津召开,这就是"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这次运动会不仅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以民族形式召开的体育盛会,更是一次体现民族平等团结的体育盛会。这在中国体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推动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增强民族团结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次运动会后来被定为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1982年,第二届民族运动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举办,此后形成了每四年一届的传统。迄今,民族运动会已先后"走"遍了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
    "交流、欢聚、和谐"是民族运动会的永恒主题。在民族运动会这个平台之上,各民族运动健儿们在场上切磋技艺,在场下畅叙友情,增加了相互间的了解,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流。
    在2007年第八届全国民族运动会射弩比赛中,实力稍胜一筹的重庆队员主动给上海队员传授比赛"窍门",西藏选手巴桑罗布则在赢得朝鲜族式摔跤冠军后与吉林选手紧紧拥抱。在民族运动会上,像这样体现各民族兄弟情谊的感人场景比比皆是。
    在民族运动会的推动下,各民族以一种开放的胸襟,将本民族的特色传统体育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再只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特产",而成为各民族的共同财富。赛龙舟、射弩、抢花炮等原本是南方少数民族的传统项目,如今也出现在北方大地;北方满族人民酷爱的珍珠球,也在西南边陲少数民族中生了根。
    在第八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上,民族式摔跤更是出现了"奇怪"的现象--西藏队拿到了朝鲜族式摔跤和格(彝族式摔跤)的冠军,而新疆队夺走了北嘎(藏族式摔跤)的金牌。本来极富民族个性的民族式摔跤,却很难再从名字上来判断金牌的归属。许多代表团同时参加多种摔跤的角逐,反映出民族体育文化大融合的现状。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蓬勃发展为竞技体育带来福音
    五大民族自治区和云南、贵州、四川、青海、甘肃等省的少数民族群众喜好运动,高原、亚高原的环境锻造出他们过人的体育天赋,使得他们在发展力量型、耐力型项目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新中国成立后,从这些地区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运动员。
    广西体育是与壮族"体操王子"李宁的名字连在一起的。李宁以体操生涯中106枚金牌及14个奥运会、世界冠军头衔的辉煌成绩,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体操史上的奇迹。
    与李宁一同开启中国体操辉煌时代的马燕红,则是回族体育的骄傲。中国第一位体操世界冠军、中国第一位奥运会体操冠军、第一个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体操动作……中国体操史上的多个第一都是由马燕红创造的。
    在中国冲击世界竞技体育强国的征程中,少数民族运动员的贡献有目共睹:2000年悉尼奥运会,来自湘西的土家族姑娘杨霞为中国夺得奥运会历史上首枚女子举重金牌;2004年雅典奥运会,侗族姑娘李婷与队友劳丽诗搭档,以近乎完美的表现在女子双人10米跳台项目上夺冠;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军团勇夺51金,第一次荣登金牌榜首位,这其中也有少数民族运动员的功劳--举重冠军龙清泉(苗族)和拳击冠军张小平(蒙古族)。
    中国少数民族体育史上值得大书一笔的是1960年5月25日,藏族登山队员贡布和两位汉族队友携手登上珠穆朗玛峰,实现了人类首次从北坡征服地球之巅的梦想。此后,雪域高原诞生了一批又一批的登山英雄,他们一次次将五星红旗插上世界最高峰。1993年成立的"中国西藏攀登世界14座8000米以上高峰探险队",历经14年的不懈奋斗,终于在2007年7月完成登顶全部14座高峰的壮举。2008年5月8日,包括10多名藏族队员在内的中国登山健儿们将奥林匹克圣火首次送上了海拔8844.43米的地球之巅,在世界登山史和奥运史上又书写了新的传奇。
    回首60年,在党的民族政策引领下,少数民族地区由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家乡巨变为少数民族体育不断输入发展的动力,而少数民族体育的兴盛也为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起到不可替代的助推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新华社北京2009年9月22日电)
(责任编辑: 郭桢
【E-mail推荐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竞赛规则(2010年修订)
浏览次数:
文化宣传司
龙舟、踺球项目竞赛规则使用国家体育总局单项协会颁布的最新规则。
(以上可点击下载)订报热线:8
联系地址:新闻路337号云南日报大楼
Copyright @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号-1 网站访问总数:1992847次民族传统体育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民族传统体育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介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