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这道化学试卷分析怎么写题怎么写。

当前位置: >>
2012年高考300道化学选择题
1. (2011 浙江高考 10)将 NaCl 溶液滴在一块光亮清洁的铁板表面上,一段时间后发现液 滴覆盖的圆周中心区(a)已被腐蚀而变暗,在液滴外沿形成棕色铁锈环(b),如图所示。导致 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液滴之下氧气含量比边缘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滴中的 ClD由 a 区向 b 区迁移 B.液滴边缘是正极区,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 -4OH-C.液滴下的 Fe 因发生还原反应而被腐蚀,生成的 Fe2 由 a 区向 b 区迁移,与 b 区的 OHD形成 Fe(OH)2,进一步氧化、脱水形成铁锈 D.若改用嵌有一铜螺丝钉的铁板,在铜铁接触处滴加 NaCl 溶液,则负极发生的电极 反应为:Cu-2e-Cu2+解析:液滴边缘 O2 多,在碳粒上发生正极反应 O2+2H2O+4e Fe 发生负极反应,Fe-2e- --4OH 。液滴下的-Fe2 ,为腐蚀区(a)。+A.错误。Cl 由 b 区向 a 区迁移 B.正确。 C.错误。液滴下的 Fe 因发生氧化反应而被腐蚀。 D.错误。Cu 更稳定,作正极,反应为 O2+2H2O+4e 答案:B 【评析】本题考察电化学内容中金属吸氧腐蚀的原理的分析。 老知识换新面孔,高考试题,万变不离其宗,关键的知识内容一定要让学生自己想-4OH 。-懂,而不是死记硬背。学生把难点真正“消化”了就可以做到一通百通,题目再怎么变换 形式,学生也能回答。2.(2011 安徽高考 12)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一种“水”电池,这种电池能利用淡水与海水 之间含盐量差别进行发电, 在海水中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 5MnO2+2Ag+2NaCl=Na2Mn5O10 +2AgCl,下列“水” 电池在海水中放电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式:Ag+Cl -e =AgCl B.每生成 1 mol Na2Mn5O10 转移 2 mol 电子 C.Na 不断向“水”电池的负极移动1+ - - D. AgCl 是还原产物 解析:由电池总反应可知银失去电子被氧化得氧化产物,即银做负极,产物 AgCl 是氧 化产物,A、D 都不正确;在原电池中阳离子在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阳离子向电 池的正极移动, 错误; C 化合物 Na2Mn5O10 中 Mn 元素的化合价是+18/5 价, 所以每生成 1 mol Na2Mn5O10 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4-18/5)×5=2mol,因此选项 B 正确。 答案:B 3.(2011 北京高考 8)结合下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Ⅰ和Ⅱ中正极均被保护 B. Ⅰ和Ⅱ中负极反应均是 Fe-2e =Fe2- +C. Ⅰ和Ⅱ中正极反应均是 O2+2H2O+4e =4OH--D. Ⅰ和Ⅱ中分别加入少量 K3Fe(CN)6 溶液,均有蓝色沉淀 解析:锌比铁活泼,装置Ⅰ中锌作负极,方程式为 Zn-2e =Zn2 。铁作正极,但溶液显 中性,所以发生锌的吸氧腐蚀,正极反应是 O2+2H2O+4e =4OH ;铁比铜活泼,装置Ⅱ 中铁作负极,负极反应为 Fe-2e =Fe2 。铜作正极,但溶液显酸性,所以正极是溶液中的 氢离子得电子,方程式为 2H++2e =H2↑。因为装置Ⅰ中没有 Fe2 生成,所以装置Ⅰ中加入 少量 K3Fe(CN)6 溶液时,没有蓝色沉淀产生。综上所叙,只有选项 A 是正确的。 答案:A 4.(2011 福建高考 11)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锂水电池,可作为鱼雷和潜艇的储备电源。该 电池以金属锂和钢板为电极材料,以 LiOH 为电解质,使用时加入水即可放电。关于该电池 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既是氧化剂又是溶剂 B.放电时正极上有氢气生成 C.放电时 OH 向正极移动 D.总反应为:2Li+2H2O=== 2LiOH+H2↑ 解析:考生可能迅速选出 C 项是错误,因为原电池放电时 OH 是向负极移动的。这个 考点在备考时训练多次。这种电池名称叫锂水电池。可推测其总反应为:2Li+2H2O===- - - + - + - - - +2 2LiOH+H2↑。再写出其电极反应如下: (―)2Li―2e =2Li+ (+)2H2O+2e =2OH +H2↑ 结合选项分析 A、B、D 都是正确的。 此题情景是取材于新的化学电源, 知识落脚点是基础, 对原电池原理掌握的学生来说是 比较容易的。 答案:C 5.(2011 广东高考 12)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 2 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a 和 b 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 B、a 和 b 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 +2e = Cu C、无论 a 和 b 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D、a 和 b 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电压足够大时,Cu2 向铜电极移动 解析:本题考察原电池、电解池的原理、判断及其应用。若 a 和 b 不连接,则不能构成 原电池, 单质铁直接与 Cu2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置换出铜, 方程式为: Fe+Cu2 =Fe2 +Cu, A 正确;若 a 和 b 用导线连接,则构成原电池,此时铁作负极,铜作正极,方程式分别为: Fe-2e =Fe2 、Cu2 +2e = Cu,B 正确;有 A、B 分析可知,选项 C 是正确的;若 a 和 b 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则构成电解池,此时铜作阳极失去电子被氧化,铁作阴极,在 电解池中阳离子向阴极运动,因此选项 D 是错误的。 答案:D 6.(2011 山东高考 15)以 KCl 和 ZnCl2 混合液为电镀液在铁制品上镀锌,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未通电前上述镀锌装置可构成原电池,电镀过程是该原电池的充电过程 B.因部分电能转化为热能,电镀时通过的电量与锌的析出量无确定关系3- + + - + + + + + - C.电镀时保持电流恒定,升高温度不改变电解反应速率 D.镀锌层破损后对铁制品失去保护作用 解析:电镀时,通常把待镀的金属制品作阴极,把镀层金属作阳极,用含有镀层金属离 子的溶液作电镀液。因此在铁制品上镀锌时,铁作阴极,锌作阳极,由于锌比铁活泼,因此 未通电前可以构成原电池,但此时锌作负极失去电子,铁作正极,而电镀是锌仍然失电子, 所以选项 A 不正确;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必需满足得失电子守恒,因此电镀时通过的电量与 锌的析出量有确定关系而与能量变化无关,B 不正确;由于电镀时保持电流恒定,因此导线 中通过的电子速率是不变的, 所以升高温度不能改变电解反应速率, 正确; C 镀锌层破损后, 由于锌比铁活泼,所以即使发生电化学腐蚀也是锌失去电子而保护了铁,即选项 D 也不正 确。 答案:C 7.(2011 新课标全国)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Fe+Ni2O3+3H2O= Fe(OH)2+2Ni(OH)2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 Ni2O3、负极为 Fe B. 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 Fe+2OH--2e-=Fe(OH)2 C. 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 pH 降低 D. 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 2Ni(OH)2+2OH--2e-=Ni2O3+3H2O 解析:由放电时的反应可以得出铁做还原剂失去电子,Ni2O3 做氧化剂得到电子,因此 选项 AB 均正确;充电可以看作是放电的逆过程,即阴极为原来的负极,所以电池放电时, 负 极 反 应 为 : Fe+2OH--2e-= Fe(OH)2 , 所 以 电 池 充 电 过 程 时 阴 极 反 应 为 Fe(OH)2+2e-= Fe+2OH-,因此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 pH 会升高,C 不正确;同理分析选项 D 正确。 答案:C 8.(2011 海南)一种充电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为 H2+2OH--2e-=2H2O; NiO(OH)+H2O+e-=Ni(OH)2+OH-当为电池充电时,与外电源正极连接的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是 A. H2O 的还原 C. H2 的氧化 [答案]D4B. NiO(OH)的还原 D. NiO(OH) 2 的氧化 命题立意:考查二次电池中的氧化还原问题 解析:由题中给出的电极反应可判断出做原电池时,H2 是还原剂被氧化、NiO(OH)是 氧化剂被还原,则充电时 H2 是还原产物、NiO(OH)是氧化产物,与正极相连的是阳极发生 氧化反应,所以“NiO(OH) 2 的氧化”正确。 【技巧点拨】关于充电电池的氧化还原问题是常考点,这类题有规律。原电池时,先要 分析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剂被还原、还原剂被氧化;充电时(电解池) ,原电池负极反应 反着写为还原过程,发生在阴极,原电池中的正极反应反着写为氧化过程,发生在阳极。 9.(2011 海南)根据下图,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烧杯 a 中的溶液 pH 升高 B.烧杯 b 中发生氧化反应 C.烧杯 a 中发生的反应为 2H++2e -=H2 D.烧杯 b 中发生的反应为 2Cl--2e-=Cl2 [答案]AB 命题立意:原电池相关知识的考查 解析:题中给出的物质表明,该电池的总反应是 2Zn + O2 + 2H2O = 2Zn(OH)2,a 烧杯 中电极反应为 O2 + 2H2O +4e- =4OH-, b 中 Zn-2e- = Zn2+,所以正确项为 AB。 【技巧点拨】 原电池的题是历届常考点, 本题可视为由前年高考中的铝空电池变化而来。 主要是先要找到电池的总反应,反应中各电极反应、电极周围酸碱性变化、离子浓度变化及 计算才能有据可依。 10.(2011 全国 II 卷 10)用石墨做电极电解 CuSO4 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欲使用电解液恢 复到起始状态,应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A.CuSO4 B.H2O C.CuO D.CuSO4? 2O 5H5 解析:用石墨做电极电解 CuSO4 溶液的电解方程式是 2CuSO4+2H2O 2Cu+O2↑,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选项 C 正确。 答案:C 11. (2011 上海)用电解法提取氯化铜废液中的铜,方案正确的是 A.用铜片连接电源的正极,另一电极用铂片 用铜片 C.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阴极产物电解2H2SO4+B.用碳棒连接电源的正极,另一电极D.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阳极产物解析:用电解法提取氯化铜废液中的铜时,铜必需作阴极,阳极是铜或惰性电极,阴极 的反应式为:Cu2++2e =Cu。 答案:B 1.(2011 江苏高考 14)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在 0.1 mol?L NaHCO3 溶液中:c(Na )>c(HCO3 )>c(CO32 )>c(H2CO3) B.在 0.1 mol?L Na2CO3 溶液中:c(OH )-c(H )=c(HCO3 )+2c(H2CO3 ) C.向 0.2 mol?L NaHCO3 溶液中加入等体积 0.1 mol?L NaOH 溶液: c(CO32 )> c(HCO3 )> c(OH )>c(H ) D.常温下,CH3COONa 和 CH3COOH 混合溶液[pH=7, c(Na )=0.1 mol?L ]: c(Na )=c(CH3COO )>c(CH3COOH)>c(H )=c(OH ) 继续: 本题属于基本概念与理论的考查, 落点在水解与电离平衡、 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 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溶液中存在水解与电离两个过程的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似乎是考试热点内 容,高三复习中要反复加强训练。 A.在 0.1 mol?L NaHCO3 溶液中,HCO3 在溶液中存在水解与电离两个过程,而溶液 呈碱性,说明水解过程大于电离过程,c(H2CO3)>c(CO32 ) B.c(OH )-c(H )=c(HCO3 )+2c(H2CO3 )中把 c(H )移项到等式另一边, 即是质子守恒 关系式。 C.向 0.2 mol?L NaHCO3 溶液中加入等体积 0.1 mol?L NaOH 溶液后,相当于 0.05 mol?L 的 Na2CO3 溶液和 NaHCO3 溶液的混合液,由于 Na2CO3 的水解程度大于 NaHCO3 的水解程度,因此正确的关系是:c(HCO3 )>c(CO32 )> c(OH )>c(H )。 D.常温下,CH3COONa 和 CH3COOH 混合溶液,包括 CH3COO 水解和 CH3COOH 电离 两个过程,既然 pH=7, 根据电荷守恒式,不难得出 c(Na )=c(CH3COO ) =0.1 mol? L1 + - - - - - - + -1 -1 -1 - + - - + - -1 - + - + - + -1 - - - + -1 -1 -1 - + - - -1 + - - -,c(H )=c(OH-)=1×10+-7mol?L 。水解是有限的,c(CH3COOH)>c(CH3COO )。-1-6 2.(2011 安徽高考 12)室温下,将 1.000mol?L-1盐酸滴入 20.00mL 1.000mol?L-1氨水中,溶液 pH 和温度随加入盐酸体积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a 点由水电离出的 c(H )=1.0×10++-14mol/L-B. b 点:c(NH4 )+c(NH3? 2O)=c(Cl ) H C.c 点:c(Cl )= c(NH4 ) D.d 点后,溶液温度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NH3? 2O 电离吸热 H 解析:氨水属于弱碱,因此在 1.000mol?L- -1 - +氨水中 OH 的浓度不会是 1.000mol?L-14--1而是要小于 1.000mol?L 1,由水得离子积常数可知溶液中 H+浓度应大于 1.0×10mol/L,A 不正确;由图像可知 b 点溶液显碱性,说明此时氨水有剩余,即溶液是由氨水和氯化铵组 成的,因此有 c(NH4 )+c(NH3? 2O)>c(Cl ),B 不正确;由图像可知 c 点溶液显中性,由 H 电荷守衡可知 c(H+)+c(NH4+)=c(OH )+c(Cl ),所以 c(NH4+)=c(Cl ),C 正确;由图 像可知 d 点后溶液中主要物质是 NH4Cl,而 NH4Cl 要水解吸热,所以温度会略有降低,D 也不正确。 答案:C 3. (2011 浙江高考 13)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镁资源。某同学设计了从模拟海水中制备 MgO 的实验方案:加 N aO H 固 体 调 至 p H = 1 1 .0 滤液N 沉淀Y△- - - + -1 .0 L 模 拟 海 水 (2 5 ℃ ,p H = 8 .3 )1 .0 m L 1 .0 m ol/L N aO H 溶 液滤液M 沉淀X过滤 ①过滤 ②M gO模拟海水中的离 Na 子浓度(mol/L)+Mg2+Ca2+ClDHCO3?7 0.43 9 注: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浓度小于 1.0× 10 实验过程中,假设溶液体积不变。0.05 0-50.01 10.56 00.00 1mol/L,可认为该离子不存在;已知:Ksp(CaCO3)=4.96× 9;Ksp(MgCO3)=6.82× 6; 10 10 Ksp[Ca(OH)2]=4.68× 6;Ksp[Mg(OH)2]=5.61× 10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沉淀物 X 为 CaCO3 B.滤液 M 中存在 Mg2 ,不存在 Ca2 C.滤液 N 中存在 Mg2 、Ca2+ + + + - -12--。D.步骤②中若改为加入 4.2 g NaOH 固体,沉淀物 Y 为 Ca(OH)2 和 Mg(OH)2 的混合物? 解析:步骤①发生 Ca2 +OHD+ H C O 3+CaCO3↓+H2O;步骤②:Ksp[Mg(OH)2]=- + - -c(Mg2 )× (10 3)2=5.6× 10 无 Ca(OH)2 析出。+--12,c(Mg2 )=5.6× 6。Q[Ca(OH)2]=c(Ca2 )× 10 (10 3)2=10 8<Ksp,+A.正确。生成 0001 mol CaCO3。 B.错误。剩余 c(Ca2 )=0.001 mol/L。 C.错误。c(Mg2 )=5.6× 6<10 5,无剩余, 10 D. 错误。 生成 0.05 mol Mg(OH)2, 0.005 mol OHD, 余 Q[Ca(OH)2]=0.01× 0.× 10-7 + - - +<Ksp,无 Ca(OH)2 析出。 答案:A 【评析】本题考察方式很新颖,主要考察溶度积的计算和分析。解题时要能结合溶度积计算,分析推断沉淀是否产生,要求较高。 答案:BD 4.(2011 福建高考 10)常温下 0.1mol? L 的措施是 A.将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 10 倍 C.加入等体积 0.2 mol? L-1 -1醋酸溶液的 pH=a,下列能使溶液 pH=(a+1)B.加入适量的醋酸钠固体 D.提高溶液的温度 H++CH3COO ,故稀释 10 倍,pH-盐酸解析:醋酸是弱酸,电离方程式是 CH3COOH增加不到一个单位,A 项错误;加入适量的醋酸钠固体,抑制醋酸的电离,使其 pH 增大, 可以使其 pH 由 a 变成(a+1);B 项正确;加入等体积 0.2 mol? L8-1盐酸,虽然抑制醋酸的电 离,但增大了 c(H ),溶液的 pH 减少;C 项错误;提高溶液的温度,促进了醋酸的电离, c(H )增大,溶液的 pH 减少;D 项错误。 此题涉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移动,切入点都是比较常规的设问,但学生易错选。 答案:B 5.(2011 广东非公开 11)对于 0.1mol?L- 1 Na2SO3 溶液,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溶液的 pH 降低 B、c(Na )=2c(SO32 )+ c(HSO3 )+ c(H2SO3) C、c(Na )+c(H )=2 c(SO32 )+ 2c(HSO3 )+ c(OH ) D、加入少量 NaOH 固体,c(SO32 )与 c(Na )均增大 解析:本题考察盐类水解及外界条件对水解平衡的影响和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判断。 Na2SO3 属于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方程式为 SO32 +H2O H2O- - D + + + D D D + D D ++HSO3 +OH 、HSO3 +---H2SO3+OH ,因为水解是吸热的,所以升高温度,有利于水解,碱性会增强,AD D不正确;加入少量 NaOH 固体,c(OH )增大,抑制水解,所以 c(SO32 )增大,D 是正 确的; 由物料守恒知钠原子个数是硫原子的 2 倍, 因此有 c (Na ) (SO32 ) c =2c +2 (HSO3 ) + 2c(H2SO3) ,所以 B 不正确,有电荷守恒知 c(Na )+c(H )=2 c(SO32 )+ c(HSO3 ) + c(OH ) ,因此 C 也不正确。 答案:D 6.(2011 山东高考 14)室温下向 10mL pH=3 的醋酸溶液中加入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减少 B.溶液中c ( CH 3 COO?D + + D D + D D)?c ( CH 3 COOH ) ? c ( OH+不变)C.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H )亦增大 D.再加入 10mlpH=11 的 NaOH 溶液,混合液 pH=7 解析:醋酸属于弱酸,加水稀释有利于醋酸的电离,所以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同时溶 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会增大,由于溶液体积变化更大,所以溶液的酸性会降低,即 c(H )、 c(CH3COO )、c(CH3COOH)均会降低,因此选项 A、C 均不正确;由水的离子积常数K W ? c ( H ) ? c ( OH? ?- +) 知 c ( OH?)?KW c(H )?, 所 以c ( CH 3 COO?)?c ( CH 3 COOH ) ? c ( OH=)9 c ( H ) ? c ( CH 3 COO??)c ( CH 3 COOH ) ? K W?Ka KW其中 K a 表示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由于水的离子积常数和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均只与温度有关,所以选项 B 正确;pH=3 的醋酸说明醋酸的浓度大于 0.001mol/L,pH=11 的 NaOH 溶液说明氢氧化钠的浓度等于 0.001mol/L,因为在稀释过程中 醋酸的物质的量是不变的,因此加入等体积的 pH=11 的 NaOH 溶液时,醋酸会过量,因此 溶液显酸性,D 不正确。 答案:B 7.(2011 天津)25℃时,向 10ml0.01mol/LKOH 溶液中滴加 0.01mol/L 苯酚溶液,混合 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 A.pH&7 时,c(C6H5O )&c(K+)&c(H )&c(OH ) B.pH&7 时,c(K+)&c(C6H5O )&c(H )&c(OH ) C.V[C6H5OH(aq)]=10ml 时,c(K+)=c(C6H5O )&c(OH )=c(H ) D.V[C6H5OH(aq)]=20ml 时,c(C6H5O )+c(C6H5OH)=2c(K+) 解析:pH&7 时,c(H )不可能大于 c(OH )的,所以选项 A 明显不正确;由溶液中的电 荷守恒定律知:c(K+)+c(H )=c(C6H5O )+c(OH ),所以不可能满足 c(K+)&c(C6H5O )&c(H+ + - - - + - - - - + - + - - + -)&c(OH ),即选项 B 不正确;中苯酚是一种极弱的酸,所以当 KOH 溶液和苯酚恰好反应,-产物苯酚钾会发生水解反应而显碱性。 由题中数据不难计算出, 当二者恰好反应时消耗苯酚 的体积是 10ml,此时溶液中粒子的浓度大小关系为: c(K+)&c(C6H5O )&c(OH )&c(H ),所以选项 C 是不正确的;当加入苯酚的体积是 20ml 时, 苯酚过量, 溶液是由等物质的量浓度的苯酚和苯酚钾组成, 所以根据物料守恒可知 c(C6H5O- - - +)+c(C6H5OH)=2c(K+)一定成立,因此选项 D 是正确的。 答案:D 8.(2011 天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5℃时 NH4Cl 溶液的 KW 大于 100℃时 NH4Cl 溶液的 KW B.SO2 通入碘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SO2+I2+2H2O=SO32 +2I+ + - -C.加入铝粉能产生氢气的溶液中,可能存在大量的 Na 、Ba2 、AlO2 、NO3--D.100℃时,将 pH=2 的盐酸与 pH=12 的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显中性 解析:在稀溶液中水的离子积常数 KW=c(H )?c(OH ),KW 只与温度有关而与溶液的 酸碱性无关,由于水的电离是吸热的,因此温度升高时会促进水的电离,即 KW 会增大,例 如 25℃时 KW=1×10-14 + -,而在 100℃时 KW=1×1010-12,所以选项 A 不正确;碘水具有氧化 性, 可以将二氧化硫氧化成硫酸, 而单质碘被还原成碘离子, 方程式为 SO2+I2+2H2O=SO42-+2I +4H+,选项 B 不正确;能和铝粉反应产生氢气的溶液既可以显酸性也可以显碱性,+ + - - --这四种离子:Na 、Ba2 、AlO2 、NO3 虽然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AlO2 会结合 H+, 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或生成 Al3+) ,但可以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共存,因此选项 C 正确;100℃ 时,KW=1×10-12,此时 pH=2 的盐酸其浓度为 10 2mol/L,但 pH=12 的 NaOH 溶液其其-浓度为 1mol/L,所以当二者等体积混合时 NaOH 过量,溶液显碱性,D 不正确。 答案:C 9.(2011 重庆) 对滴有酚酞试液的下列溶液,操作后颜色变深的是 A.明矾溶液加热 C.氨水中加入少量 NH4Cl 固体 B.CH3COONa 溶液加热 D.小苏打溶液中加入少量 NaCl 固体解析:本题考察外界条件对盐类水解及电离平衡的影响。盐类水解是吸热的,因此加热 有利于水解反应向正方应方向移动, 明矾中的 Al3 水解, 方程式为 Al3 +3H2O+ + +Al(OH)3-+3H ,加热时酸性会增强,A 不正确;CH3COONa 水解显碱性,方程式为 CH3COO + H2O CH3COOH+OH ,加热时碱性会增强,所以溶液颜色会变深,B 正确;氨水显碱 NH4 +OH ,加入少量 NH4Cl 固体,会增大+ - -性,溶液中存在下列电离平衡 NH3? 2O H+NH4 的浓度,抑制氨水的电离,从而降低碱性,颜色会变浅,C 不正确;NaHCO3 属于强电 解质,电离方程式为 NaHCO3=Na +HCO3 ,HCO3 同时电离和水解平衡,方程式为 HCO3- + - -H +CO32 ,HCO3 +H2O+--H2CO3+OH 。由于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所以-NaHCO3 溶液显弱碱性,但加入少量 NaCl 固体时,对两个平衡不会产生影响,即颜色不发 生变化,D 不正确。 答案:B 10.(2011 新课标全国)将浓度为 0.1mol?L HF 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下列各量始终保持增 大的是 A. c(H )+-1B. K a ( HF )C.c(F ) c(H )??D.c(H ) c ( HF )?解析:HF 属于弱电解质,加水促进 HF 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即电离程度增大,但电 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所以选项 B 不变;但同时溶液的体积也增大,所以溶液的酸性会 降低,即 c(H+)、c(F-)和 c(HF)的浓度均降低,考虑到溶液中水还会电离出氢离子,所以稀 释到一定程度(即无限稀释时),c(H+)就不在发生变化,但 c(F-)和 c(HF)却一直会降低,所以 选项 D 符合题意。11 答案:D 11.(2011 海南)用 0.1026mol?L 的盐酸滴定 25.00mL 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滴 定达终点时,滴定管中的液面如下图所示,正确的读数为-1A. 22.30mL [答案]BB. 22.35mLC. 23.65mLD. 23.70Ml命题立意:考查基本的实验素质,滴定管读数。 解析:图中液面在 22~23mL 之间,分刻度有 10 个,因而每刻度是 0.1mL,液体的凹面 读数约为 22.35mL。 【误区警示】 :本题是基础题,但要注意读数时滴定管与量筒间的差别,滴定管是由上 向下读数,量筒则正好相反。 12.(2011 全国 II 卷 6)等浓度的系列稀溶液:①乙酸、②苯酚、③碳酸、④乙醇,它们 的 PH 由小到大排列的正确是 A.④②③① B.③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②④解析:乙酸、碳酸和苯酚的酸性依次降低,故 PH 依次增大。乙醇属于非电解质,PH 最大。 答案:D 13.(2011 全国 II 卷 9)温室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 c1、v1 的 NaOH 溶液和 c2、v2 的 CH3COOH 溶液相混合,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 PH&7 时,则一定是 c1v1=c2v2 B.在任何情况下都是 c(Na+)+c(H )=c(CH3COO )+c(OH ) C.当 pH=7 时,若 V1=V2,则一定是 c2&c1 D.若 V1=V2,C1=C2,则 c(CH3COO )+C(CH3COOH)=C(Na ) 解析:若 c1v1=c2v2 说明二者恰好反应生成醋酸钠,醋酸钠水解显碱性,但 NaOH 过量12- + + - - 时液也显碱性。 答案:A 14. 2011 四川) ( 25℃时, 在等体积的 ① pH=0 的 H2SO4 溶液、 ②0.05mol/L 的 Ba (OH)2 溶液,③pH=10的 Na2S 溶液,④pH=5 的 NH4NO3 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水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10:10 :10 C.1:20:10 :1010 10 9B.1:5:5×10 :5×10 D.1:10:10 :104 9989解析:酸或碱是抑制水电离的,且酸性越强或碱性越强,抑制的程度就越大;能发生水 解的盐是促进水电离的。 由题意知①②③④中发生电离的水的物质的量分别是 10 10 4、10 5,所以选项 A 正确。 答案:A 15. (2011 上海 19)常温下用 pH 为 3 的某酸溶液分别与 pH 都为 11 的氨水、氢氧化钠 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 a、b 两种溶液,关于这两种溶液酸碱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b 不可能显碱性 C.a 不可能显酸性 B. a 可能显酸性或碱性 D.b 可能显碱性或酸性- - - - -14、 10-13、解析: 都为 11 的氨水、 pH 氢氧化钠溶液, 其浓度分别是大于 10 3mol/L 和等于 10 3mol/L, 由于 pH 为 3 的某酸溶液,其强弱未知。因此与 pH 为 11 的氨水反应时,都有可能过量;而 与 pH 为 11 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酸可能过量或二者恰好反应。 答案:AB 1.(2011 江苏高考 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该性质的应用均正确的是 A.常温下浓硫酸能是铝发生钝化,可在常温下用铝制贮藏贮运浓硫酸 B.二氧化硅不与任何酸反应,可用石英制造耐酸容器 C.二氧化氯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D.铜的金属活泼性比铁的差,可在海轮外壳上装若干铜块以减缓其腐蚀 解析:本题属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考查范畴,这些内容都来源于必修一、选修四和 必修二等课本内容。看来高三一轮复习一定注意要抓课本、抓基础,不能急功近利。 二氧化硅不与任何酸反应,但可与氢氟酸反应。二氧化氯中氯的化合价为+4 价,不稳 定,易转变为-1 价,从而体现氧化性。铜的金属活泼性比铁的差,在原电池中作正极,海 轮外壳上装铜块会加快海轮外壳腐蚀的进程。13 答案:A 2.(2011 江苏高考 9)NaCl 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见图 4) 。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A.25℃,NaHCO3 在水中的溶解度比 Na2CO3 的大 B.石灰乳与 Cl2 的反应中,Cl2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常温下干燥的 Cl2 能用钢瓶贮存,所以 Cl2 不与铁反应 D.图 4 所示转化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综合内容,拓展延伸至电解饱和食盐水、电解熔融氯化 钠、侯氏制碱等内容,但落点很低,仅考查 NaHCO3 、Na2CO3 的溶解度、工业制漂白粉、 干燥的 Cl2 贮存和基本反应类型。 重基础、 重生产实际应该是我们高三复习也应牢记的内容。 25℃,NaHCO3 在水中的溶解度比 Na2CO3 的要小;石灰乳与 Cl2 的反应中氯发生歧化反应, Cl2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常温下干燥的 Cl2 能用钢瓶贮存仅代表常温 Cl2 不与铁反应, 加热、高温时可以反应;在侯氏制碱法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B 3.(2011 山东高考 10)某短周期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 半,该元素 A.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B.单质常用作半导体材料和光导纤维 C.最高价氧化物不与酸反应 D.气态氢化物比甲烷稳定 解析: 依据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可知, 在短周期元素中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 外层电子数的一半的元素可以是 Li 或 Si 元素,但 Li 属于金属不符合题意,因此该元素是14 Si 元素。硅是一种亲氧元素,在自然界它总是与氧相化合的,因此在自然界中硅主要以熔 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的形式存在,选项 A 正确;硅位于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附件常 用作半导体材料,二氧化硅才用作光导纤维,选项 B 不正确;硅的最高价氧化物是二氧化 硅,SiO2 与酸不反应但氢氟酸例外,与氢氟酸反应生成 SiF4 和水,因此氢氟酸不能保存在 玻璃瓶中, 选项 C 不正确; 硅和碳都属于ⅣA, 但硅位于碳的下一周期, 非金属性比碳的弱, 因此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甲烷弱,选项 D 也不正确。 答案:A 4.(2011 海南) “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 CO2 分离出来 并利用。如可利用 NaOH 溶液来“捕捉”CO2,其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 标出) 。下列有关该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能耗大是该方法的一大缺点 B.整个过程中,只有一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C.“反应分离”环节中,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是蒸发结晶、过滤 D.该方法可减少碳排放,捕捉到的 CO2 还可用来制备甲醇等产品 [答案]AD 解析:由题可知基本过程中有两个反应: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②碳酸钙的高温 分解。A 选项正确,循环利用的应该有 CaO 和 NaOH 两种物质,B 选项错误; “反应分离”过 程中分离物质的操作应该是过滤,C 选项错误;D 选项中甲醇工业上可用 CO2 制备。 【技巧点拨】 根据题中信息可知, 捕捉室中反应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 得到的 Na2CO3 和 CaO 在溶液中反应得到 NaOH 和 CaCO3,由此可分析出各选项正误。 5. (2011 上海 6)浓硫酸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在与含有水分的蔗糖作用过程中不能显示 的性质是 A.酸性 B.脱水性 C.强氧化性 D.吸水性解析: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在与含有水分的蔗糖作用过程中不会显 示酸性。15 答案:A 6. (2011 上海 7)下列溶液中通入 SO2 一定不会产生沉淀的是 A. Ba(OH)2 B. Ba(NO3)2 C. Na2S D. BaCl2解析:A 生成 BaSO3 沉淀;SO2 溶于水显酸性,被 Ba(NO3)2 氧化生成硫酸,进而生成 BaSO4 沉淀;SO2 通入 Na2S 溶液中会生成单质 S 沉淀。 答案:D 7.(201 上海 17)120 mL 含有 0.20 mol 碳酸钠的溶液和 200 mL 盐酸,不管将前者滴加 入后者,还是将后者滴加入前者,都有气体产生,但最终生成的气体体积不同,则盐酸的浓 度合理的是 A.2.0mol/L B.1.5 mol/L C.0.18 mol/L D.0.24mol/L解析:若碳酸钠恰好与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则盐酸的浓度是 1.0 mol/L;若碳酸钠 恰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盐酸的浓度是 2.0 mol/L。由于最终生成的气体体积不同, 所以只能是介于二者之间。 答案:B 1.(2011 江苏高考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温度下,反应 MgCl2(1)=Mg(1)+ Cl2(g)的 △H>0 B.水解反应 NH4 +H2O+ +△S>0NH3? 2O+H 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HC.铅蓄电池放电时的负极和充电时的阳极均发生还原反应 D.对于反应 2H2O2=2H2O+O2↑, 加入 MnO2 或升高温度都能加快 O2 的生成速率 解析: 本题是化学反应与热效应、 电化学等的简单综合题, 着力考查学生对熵变、 焓变, 水解反应、原电池电解池、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能力。 A.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熵变、焓变都大于零,内容来源于选修四化学方向的判断。 B.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温度越高越水解,有利于向水解方向移动。 C.铅蓄电池放电时的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D.升高温度和加入正催化剂一般都能加快反应速率。 答案:AD 2.(2011 江苏高考 15)700℃时,向容积为 2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 CO 和 H2O, 发生反应: CO(g)+H2O(g) CO2+H2(g)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 t1>t2): 反应时间/min n(CO)/mol H2O/ mol16 0 t1 t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20 0.800.600.20A.反应在 t1min 内的平均速率为 v(H2)=0.40/t1 mol?L ?min-1-1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 0.60molCO 和 1.20 molH2O,到达平衡时, n(CO2)=0.40 mol。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 0.20molH2O,与原平衡相比,达到新平衡 时 CO 转化率增大,H2O 的体积分数增大 D.温度升至 80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 0.64,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分析】本题属于基本理论中化学平衡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速率概念与计算,平衡常 数概念与计算, 平衡移动等有关内容理解和掌握程度。 高三复习要让学生深刻理解一些基本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A.反应在 t1min 内的平均速率应该是 t1min 内 H2 浓度变化与 t1 的比值,而不是 H2 物质 的量的变化与 t1 的比值。 B.因为反应前后物质的量保持不变,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平衡常数不会改变,起始时向 容器中充入 0.60molCO 和 1.20 molH2O,似乎与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 0.60molH2O 和 1.20 molCO 效果是一致的,到达平衡时,n(CO2)=0.40 mol。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 0.20molH2O,与原平衡相比,平衡向右移 动,达到新平衡时 CO 转化率增大,H2O 转化率减小,H2O 的体积分数会增大。 D.原平衡常数可通过三段式列式计算(注意浓度代入)结果为 1,温度升至 800℃,上 述反应平衡常数为 0.64,说明温度升高,平衡是向左移动的,那么正反应应为放热反应。 答案:BC 3.(2011 安徽高考 9)电镀废液中 Cr2O72 可通过下列反应转化成铬黄(PbCrO4): Cr2O72 (aq)+2Pb2 (aq)+H2O(l)- + -2 PbCrO4(s)+2H (aq) ΔH& 0+该反应达平衡后,改变横坐标表示的反应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17 解析: 由题意知该反应是一个放热的可逆反应, 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的逆反应方向移动, 依据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K ?+c (H c ( Cr 2 O 72?2?)2 2?) ? c ( Pb可知 K 应该减小,A 正确;pH 增大溶)-液碱性增强,会中和溶液中 H ,降低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方应方向移动,Cr2O72 的转化率 会增大,B 不正确;温度升高,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C 错误;增大反应物 Pb2 的浓度, 平衡向正方应方向移动,Cr2O72 的物质的量会减小,D 不正确。 答案:A 4.(2011 北京高考 12)已知反应:2CH3COCH3(l)催化剂- +CH3COCH2COH(CH3)2(l)。取等量 CH3COCH3,分别在 0℃和 20℃下,测得其转化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Y-t)如 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 代表 0℃下 CH3COCH3 的 Y-t 曲线 B.反应进行到 20min 末,H3COCH3 的v (0 ? C ) v ( 2 0 ?C ) ?1C.升高温度可缩短反应达平衡的时间并能提高平衡转化率18 D.从 Y=0 到 Y=0.113,CH3COCH2COH(CH3)2 的? n (0 ? C ) ? n ( 2 0 ?C )?1解析:温度高反应速率就快,到达平衡的时间就短,由图像可与看出曲线 b 首先到达平 衡,所以曲线 b 表示的是 20℃时的 Y-t 曲线,A 不正确;根据图像温度越高 CH3COCH3 转化的越少,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即正方应是放热反应,C 不正确;当反 应进行到反应进行到 20min 时, 从图像中可以看出 b 曲线对应的转化分数高于 a 曲线对应的转化分数,这说明 b 曲线即 20℃时对应的反应速率快,所以,B 不正确;根据图像可以看出当反应进行到 66min 时 a、b 曲线对应的转化分数均相同,都是 0.113,这说 明此时生成的 CH3COCH2COH(CH3)2 一样多, 所以从 Y=0 到 Y=0.113, 3COCH2COH(CH3)2 CH 的? n (0 ? C ) ? n ( 2 0 ?C ) ?1,即选项 D 正确。答案:D 5.(2011 福建高考 12)25℃时,在含有 Pb2 、Sn2 的某溶液中,加入过量金属锡(Sn), 发生反应: Sn(s)+Pb2 (aq)+ + +Sn2 (aq)+Pb(s),体系中 c(Pb2 )和 c(Sn2 )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往平衡体系中加入金属铅后,c(Pb2 )增大 B.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 Sn(NO3)2 固体后,c(Pb2 )变小 C.升高温度,平衡体系中 c(Pb2 )增大,说明该反应△H>0 D.25℃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2.2 解析:由于铅是固体状态,往平衡体系中加入金属铅后,平衡不移动,c(Pb2 )不变;往 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 Sn(NO3)2 固体后,平衡向左移动,c(Pb2 )变大;升高温度,平衡体系 中 c(Pb2 )增大,平衡向左移动,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即△H0;25℃时,该反应的平+ + + + + +19 衡常数 K=c(Sn c(Pb2? 2?) )=0.22/0.10=2.2,故 D 项正确。此题也是新情景,考查平衡移动原理以及平衡常数计算,题目不偏不怪,只要基础扎实 的同学都能顺利作答。 答案:D 6.(2011 天津)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 SO2 和 NO2,在一定条件下使反应 SO2(g) +NO2(g) SO3(g)+NO(g)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下所示。由图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反应在 c 点达到平衡状态 B.反应物浓度:a 点小于 b 点 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t1=△t2 时,SO2 的转化率:a~b 段小于 b~c 段 解析:这是一个反应前后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由于容器恒容,因此压强不影响反应速 率, 所以在本题中只考虑温度和浓度的影响。 由图可以看出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 增大,因为只要开始反应,反应物浓度就要降低,反应速率应该降低,但此时正反应却是升 高的,这说明此时温度的影响是主要的,由于容器是绝热的,因此只能是放热反应,从而导 致容器内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所以选项 C 不正确;但当到达 c 点后正反应反而降低, 这么说此时反应物浓度的影响是主要的, 因为反应物浓度越来越小了。 但反应不一定达到平 衡状态,所以选项 A、B 均不正确;正反应速率越快,消耗的二氧化硫就越多,因此选项 D 是正确的。 答案:D 7.(2011 重庆) 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中水蒸气含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趋势符合题图 10 的是20 A.CO2(g)+2NH3(g) B.CO2(g)+H2(g) C.CH3CH2OH (g)CO(NH2)2(s)+H2O(g); CO(g)+H2O(g); △H>0△H<0CH2=CH2(g)+H2O(g);△H>0 △H<0D.2C6H5CH2CH3(g)+O2(g)2 C6H5CH=CH2(g)+2H2O(g);解析:本题考察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及有关图像的分析和识别。温度越高,反应 越快,到达平衡的时间就越少,因此 T2>T1;同理压强越大,反应越快,到达平衡的时间 就越少,因此 P1>P2;反应 A 是一个体积减小的、放热的可逆反应,因此升高温度平衡向逆 反应方向移动, 降低水蒸气的含量; 而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增大水蒸气的含量, 所以 A 正确;反应 B 是一个体积不变的、吸热的可逆反应,压强对水蒸气的含量不影响;升 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水蒸气的含量,因此均不符合;反应 C 是一个体积增大 的、吸热的可逆反应,同样分析也均不符合;反应 D 是一个体积增大的、放热的可逆反应, 压强不符合。 答案:A 8. (2011 海南)对于可逆反应 和 I2(g)开始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2(g)的消耗速率与 HI(g)的生成速率之比为 2:1 B. 反应进行的净速率是正、逆反应速率之差 C. 正、逆反应速率的比值是恒定的 D. 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答案]BD 命题立意:可逆反应中的速率问题考查 解析:A 选项中,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应为 1:2;B 选项出现的净速率在中学没 出现过,但根据平均速率的求算,为反应物的净减少量,该项正确;C 项明显错误,反应过 ,在温度一定下由 H2(g)21 程中,正反应速率是减小的过程,而逆反应速率是增大的过程;D 选项是平衡定义中来,正 确。 【技巧点拨】这类题就只有几个考点:①平均速率的比等于计量数的比;平均速率的计 算;③反应过程中即时速率变化;④平衡中的速率问题。 9.(2011 全国 II 卷 8)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mo1N2 和 8mo1H2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 反应,达到平衡 时,H2 的转化率为 25%,则平衡时的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 A.5% 解析: 起始量(mol) 转化量(mol) 平衡量(mol) B.10% N2 2 2/3 4/34/3 6 ? 8/3C.15% + 3H2 8 2 6 2NH3 0 4/3 4/3? 15 . 4 % 。D.20%所以平衡时的氮气的体积分数= 答案:C10.(2011 四川)可逆反应①X(g)+2Y(g)2Z(g) 、②2M(g)N(g)+P(g)分别在密闭容器的两个反应室中进行,反应室之间有无摩擦、可滑动的密封隔板。反应开始 和 达 到 平 衡 状 态 时 有 关 物 理 量 的 变 化 如 图 所 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反应①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 达平衡(I)时体系的压强与反应开始时体系的压强之比为 14:15 C. 达平衡(I)时,X 的转化率为5 11D. 在平衡(I)和平衡(II)中 M 的体积分数相等 解析:温度降低时,反应②中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说明平衡向正方应方向移动,因此 正方应是放热反应;由图可以看出达平衡(I)时体系的压强与反应开始时体系的压强之比22 为2 2 .2?10 11;同理可以计算出达平衡(I)时反应①中气体的物质的量是28 11 ? 5 112 ? 2 .8 2 .2 511?28 11mol ,即物质的量减少了 3 ?mol ,所以达平衡(I)时,X 的转化率为;由于温度变化反应②的平衡已经被破坏,因此在平衡(I)和平衡(II)中 M 的体积分数不相等。 答案:C 1. (2011 浙江高考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已知冰的熔化热为 6.0 kJ/mol,冰中氢键键能为 20 kJ/mol,假设 1 mol 冰中有 2 mol 氢键,且熔化热完全用于破坏冰的氢键,则最多只能破坏冰中 15%的氢键 B.已知一定温度下,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电离度为 α, K a 入少量醋酸钠固体,则 CH3COOH- +?( c? )2c (1 ? ? )。若加CH3COO +H 向左移动,α 减小,Ka 变小C.实验测得环己烷(l)、环己烯(l)和苯(l)的标准燃烧热分别为-3916 kJ/mol、-3747 kJ/mol 和-3265 kJ/mol,可以证明在苯分子中不存在独立的碳碳双键 D.已知:Fe2O3(s)+3C(石墨) CO(g)+ O2(g)2 12Fe(s)+3CO(g),△H=+489.0 kJ/mol。CO2(g),△H=-283.0 kJ/mol。 CO2(g),△H=-393.5 kJ/mol。 2Fe2O3(s),△H=-1641.0 kJ/molC(石墨)+O2(g) 则 4Fe(s)+3O2(g)解析:A.正确,熔化热只相当于 0.3 mol 氢键。 B.错误。Ka 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 C.正确。环己烯(l)与环己烷(l)相比,形成一个双键,能量降低 169kJ/mol,苯(l)与环己 烷(l)相比,能量降低 691kJ/mol,远大于 169× 3,说明苯环有特殊稳定结构 D.正确。热方程式①=(③-②)× 3-④÷ △H 也成立。 2, 答案:B 【评析】本题为大综合题,主要考察了物质的键能分析应用,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盖斯 定律的应用,以及弱电解质溶液的电离平衡分析。 2. (2011 北京高考 10) 25℃、 101kPa 下: ①2Na(s)+1/2O2(g)=Na2O(s) ②2Na(s)+O2(g)=Na2O2(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和②产物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不相等 △H2=-511KJ/mol △H1=-414KJ/mol23 B.①和②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产物,转移电子数不同 C.常温下 Na 与足量 O2 反应生成 Na2O,随温度升高生成 Na2O 的速率逐渐加快 D.25℃、101kPa 下,Na2O2(s)+2 Na(s)= 2Na2O(s) △H=-317kJ/mol 解析:Na2O 是由 Na 和 O2 构成的,二者的个数比是 2:1。Na2O2 是由 Na 和 O22 构 成的, 二者的个数比也是 2: 选项 A 不正确; 1, 由化合价变化可知生成 1molNa2O 转移 2mol 电子,而生成 1molNa2O2 也转移 2mol 电子,因此选项 B 不正确;常温下 Na 与 O2 反应生成 Na2O,在加热时生成 Na2O2,所以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就不在生成 Na2O,所以选项 C 也不正确;由盖斯定律知①×2-②即得到反应 Na2O2(s)+2 Na(s)= 2Na2O(s) △H=-317kJ/mol,因此选项 D 正确。 答案:D 3. (2011 重庆) SF6 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 分子结构中只存在 S-F 键。 已知: 1molS(s) 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 280kJ,断裂 1molF-F 、 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 160kJ、 S-F 330kJ。 则 S(s)+3F2(g)=SF6(g)的反应热△H 为 A. -1780kJ/mol C.-450 kJ/mol B. -1220 kJ/mol D. +430 kJ/mol+ - + -解析:本题考察反应热的有关计算。在化学反应中断键需要吸热,而形成新的化学键需 要放热。由题意的 1mol S(s)和 3molF2(g)形成 S 原子和 F 原子共需要吸收能量是 280kJ+3× 160kJ=760 kJ。而生成 1mol SF6(g)时需形成 6molS-F 键,共放出 6×330kJ=1980 kJ,因 此该反应共放出的热量为 1980 kJ-760 kJ=1220kJ,所以该反应的反应热△H=-1220 kJ/mol,选项 B 正确。 答案:B 4.(2011 海南)已知:2Zn(s)+O2(g)=2ZnO(s) 2Hg(l)+O2(g)=2HgO(s) △H=-701.0kJ?mol-1 -1△H=-181.6kJ?mol则反应 Zn(s)+ HgO(s)=ZnO(s)+ Hg(l)的△H 为A. +519.4kJ?mol-1B. +259.7 kJ?mol D. -519.4kJ?mol-1C. -259.7 kJ?mol [答案]C-1-1命题立意:考查盖斯定律。 解析:反应的焓值由盖斯定律直接求出。即(△H1-△H2)/2=-259.7 kJ?mol 。 【误区警示】本题中两负数相减易出错,此外系数除以 2 时,焓值也要除 2。24-1 5.(2011 海南)某反应的△H=+100kJ?mol-1,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正反应活化能小于 100kJ?mol-1 B.逆反应活化能一定小于 100kJ?mol-1 C.正反应活化能不小于 100kJ?mol-1 D.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大 100kJ?mol-1 [答案]CD 命题立意:活化能理解考查 解析: 在可逆反应过程中活化能有正反应和逆反应两种, 焓与活化能的关系是△H=Σ (反应物)-Σ(生成物)。题中焓为正值,过程如图所以 CD 正确 【技巧点拨】关于这类题,比较数值间的相互关系,可先作图再作答,以防出错。 6. (2011 上海)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下列有关 水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解析:分解水属于吸热反应,催化剂可以降低活化能。 答案:B 7. (2011 上海)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i) I2(g)+ H2(g)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254g I2(g)中通入 2gH2(g),反应放热 9.48 kJ B.1 mol 固态碘与 1 mol 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 17.00 kJ C.反应(i)的产物比反应(ii)的产物稳定 D.反应(ii)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i)的反应物总能量低 解析: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利用盖斯定律可得出 1 mol 固态碘与 1 mol 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 35.96 kJ;同一种物质的能量在相同条件下,能量一样多。同样 2HI(g)+ 9.48 kJ (ii) I2(S)+ H2(g) 2HI(g) - 26.48 kJ25 利用盖斯定律可得出选项 D 正确。 答案:D 1.(2011 广东高考 9)设 n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23g NO2 含有 nA 个氧原子 B、1L0.1mol?L-1 的氨水含有 0.1nA 个 OHD C、常温常压下,22.4LCCl4 含有个 nA 个 CCl4 分子 D、1molFe2+ 与足量的 H2O2 溶液反应,转移 2nA 个电子 解析:本题考察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有关计算和判断。NO2 的摩尔质量是 46g/mol,所 以 23g NO2 的物质的量是 0.5mol,含有 0.5mol×2=1mol 氧原子,即含有 nA 个氧原子,A 正确;NH3?H2O 属于弱电解质,在溶液中部分电离,因此 1L0.1mol?L-1 的氨水不可能电离 出 0.1molOH ,B 不正确;常温常压下,CCl4 是液体,因此不适用于气体的摩尔体积,即 22.4LCCl4 不是 1mol,C 不正确;Fe2+ 被氧化,产物是 Fe3+ ,因此 1molFe2+ 与足量的 H2O2 溶液反应,转移 nA 个电子,D 也不正确。 答案:A 2.(2011 新课标全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00mol NaCl 中含有 6.02×1023 个 NaCl 分子 B. 1.00mol NaCl 中,所有 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 8×6.02×1023 C.欲配置 1.00L ,1.00mol.L-1 的 NaCl 溶液,可将 58.5g NaCl 溶于 1.00L 水中 D.电解 58.5g 熔融的 NaCl,能产生 22.4L 氯气(标准状况) 、23.0g 金属钠 解析:NaCl 属于离子化合物,不存在 NaCl 分子,A 不正确;Na+的最外层已经达到 8 电子稳定结构, 所以 B 正确; 1.00L ,1.00mol.L-1 的 NaCl 溶液是指 1.00molNaCl 即 58.5g NaCl 溶于水配成 1L 溶液,而不是指溶剂为 1L,C 不正确;有原子守恒可知 58.5g NaCl 只能生成 0.5mol 氯气,在标准状况下是 11.2L,D 不正确。 答案:B 3.(2011 海南)设 N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Al3+离子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 3NA B.1molCl2 与足量的铁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3NA C.10LpH=1 的硫酸溶液中含有的 H+离子数为 2NA D.10LpH=13 的 NaOH 溶液中含有的 OH-离子数为 NA [答案]D26[来源 :学科 网 ZXXK] [来- 命题立意:阿佛加德罗常数的考查 解析:A 选项中 Al3+是 10 电子粒子;B 选项中计算要以 Cl2 为计算依据;C 选项中硫酸 已经完全电离,不要重复计算;D 选项由 pH=13 计算 OH-浓度为 0.1mol/L。 【技巧点拨】关于 NA 于的题主要是陷阱的识别,平时要多注意积累。 4. (2011 全国 II 卷 12)N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18gH2O 中含的质子数为 10NA B.12g 金刚石含有的共价键数为 4NA C.46gNO2 和 N2O4 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总数为 3NA D.1 mol Na 与足量 O2 反应,生成 Na2O 和 Na2O2 的混合物,钠失去 NA 个电子 解析:金刚石中平均每一个碳原子形成 2 个共价键,因此 12g 金刚石含有的共价键数 为 2NA 答案:B 5.(2011 江苏高考 8)设 N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mol 甲醇中含有 C―H 键的数目为 4NA B.25℃,pH=13 的 NaOH 溶液中含有 OH 的数目为 0.1NA C.标准状况下,2.24L 已烷含有分子的数目为 0.1NA D.常温常压下,Na2O2 与足量 H2O 反应,共生成 0.2molO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0.4NA 解析: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中一些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 A.甲醇的结构简式是 CH3OH,故 1mol 甲醇中含有 C―H 键的数目为 3NA。 B.溶液体积未知,无法计算 OH 的数目。 C.标准状况下已烷为液态,不适用于气体摩尔体积,无法计算。 D.Na2O2 与足量 H2O 反应,共生成 0.2molO2,O 的化合价-1 价转变为 0 价,转移电子 1mol,0.2×2=0.4NA。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灵活应用各种知识,尤其基本概念与理论中元素守恒、化学键 问题、晶体结构问题、氧化还原中电子转移问题、可逆反应问题及物质的量计算中一些特殊 物质的状态等。 【备考提示】结合阿伏伽德罗常数为 NA,判断一定量的物质所含有的某种粒子数目的 多少,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在近几年的各种高考试题中保持了相当强的连续性。这种题 型所涉及的指示非常丰富,在备考复习时应多加注意,强化训练,并在平时的复习中注意知 识的积累和总结。27- - 答案:D 1.(2011 江苏高考 8)设 N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mol 甲醇中含有 C―H 键的数目为 4NA B.25℃,pH=13 的 NaOH 溶液中含有 OH 的数目为 0.1NA C.标准状况下,2.24L 已烷含有分子的数目为 0.1NA D.常温常压下,Na2O2 与足量 H2O 反应,共生成 0.2molO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0.4NA 解析: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中一些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 A.甲醇的结构简式是 CH3OH,故 1mol 甲醇中含有 C―H 键的数目为 3NA。 B.溶液体积未知,无法计算 OH 的数目。 C.标准状况下已烷为液态,不适用于气体摩尔体积,无法计算。 D.Na2O2 与足量 H2O 反应,共生成 0.2molO2,O 的化合价-1 价转变为 0 价,转移电子 1mol,0.2×2=0.4NA。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灵活应用各种知识,尤其基本概念与理论中元素守恒、化学键 问题、晶体结构问题、氧化还原中电子转移问题、可逆反应问题及物质的量计算中一些特殊 物质的状态等。 【备考提示】结合阿伏伽德罗常数为 NA,判断一定量的物质所含有的某种粒子数目的 多少,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在近几年的各种高考试题中保持了相当强的连续性。这种题 型所涉及的指示非常丰富,在备考复习时应多加注意,强化训练,并在平时的复习中注意知 识的积累和总结。 答案:D 2.(2011 四川)25℃和 101kPa 时,乙烷、乙炔和丙烯组成的混合烃 32mL,与过量氧气 混合并完全燃烧,除去水蒸气,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和压强,气体总体积缩小了 72mL,原混 合径中乙炔的体积分数为 A. 12.5% 解析: B. 25% C. 50% D. 75% 4nCO2+2mH2O 4n △V↓ 4+m 72- -4CnHm+(4n+m)O2 4 32 4n+m所以 m=5,即氢原子的平均值是 5,由于乙烷和丙烯均含有 6 个氢原子,所以利用十28 字交叉法可计算出乙炔的体积分数: 答案:B 答案:D。3.(2011 上海 17)120 mL 含有 0.20 mol 碳酸钠的溶液和 200 mL 盐酸,不管将前者滴加 入后者,还是将后者滴加入前者,都有气体产生,但最终生成的气体体积不同,则盐酸的浓 度合理的是 A.2.0mol/L B.1.5 mol/L C.0.18 mol/L D.0.24mol/L解析:若碳酸钠恰好与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则盐酸的浓度是 1.0 mol/L;若碳酸钠 恰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盐酸的浓度是 2.0 mol/L。由于最终生成的气体体积不同, 所以只能是介于二者之间。 答案:B 4. (2011 上海 20)过氧化钠可作为氧气的来源。 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后, 若固体质量增加了 28 g,反应中有关物质的物理量正确的是(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二氧化碳 A B C D 1mol 22.4L 1mol 106 g 106g 1mol 2NA 碳酸钠 转移的电子 NA解析: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为:2CO2+2Na2O2=2Na2CO3+O2,每生成 1mol 氧气,固体质量就增加 56g、消耗 2mol 二氧化碳和 2mol 过氧化钠,同时生成 2mol 碳酸钠, 而转移的电子数是 2mol。 答案:AC 5.(2011 上海 22)物质的量为 0.10 mol 的镁条在只含有 CO2 和 O2 混合气体的容器中燃 烧(产物不含碳酸镁) ,反应后容器内固体物质的质量不可能为 A.3.2g B.4.0g C.4.2g D.4.6g解析:若镁全部与氧气反应只生成氧化镁,其质量是 4g;若镁全部与二氧化碳反应生 成氧化镁和碳,其质量是 4.6g。因为只要有氧气存在,就不可能生成单质碳,即镁应该首先 与氧气反应,所以选项 D 是不可能。29 答案:D 1.(2011 江苏高考 7)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用水湿润的 pH 试纸测量某溶液的 pH B.用量筒量取 20 mL0.5000 mol?L mol?L H2SO4 溶液 C.实验室用图 2 所示装置制取少量氨气 D.实验室用图 3 所示装置除去 Cl2 中的少量 HCl 解析:本题属于基础实验与基本实验操作的考查范畴。 A.pH 试纸用水湿润后将冲稀待测溶液。 B.0.5000 mol?L-1 -1 -1H2SO4 溶液于烧杯中,加水 80mL,配制成 0.1000H2SO4 溶液与水混合,混合溶液的体积不是两者的简单之和。C.收集试管带塞子将无法收集到氨气。 D.根据溶解平衡原理,Cl2 在饱和食盐水溶解度很小,而 HCl 极易溶解。 本题以 pH 试纸试用、常见气体制取、溶液配制、除杂中的实验操作为素材,考查学生 对实验操作的熟悉程度和实验原理的应用能力, 试图引导中学化学教学关注化学实验操作的 真实性。 答案:D 2.(2011 江苏高考 10)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30 A.图 5 表示某吸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B.图 6 表示 0.1000 mol?L NaOH 溶液滴定 20.00mL0.1000 mol?L CH3COOH 溶液 所得到的滴定曲线 C.图 7 表示 KNO3 的溶解度曲线,图中 a 点所示的溶液是 80 ℃时 KNO3 的不饱和溶液 D.图 8 表示某可逆反应生成物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知 t 时反应物转化率 最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反应热效应、酸碱中和滴定、溶解度曲线、平衡转化率等角 度的理解能力。是基本理论内容的综合。高三复习要多注重这一方面的能力训练。 A.图 5 表示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是放热反应。 B.图 6 中当 NaOH 未滴入之前时,CH3COOH 的 pH 应大于 1。 C.图 7 通过 a 作一条辅助线,与 KNO3 的溶解度曲线有一交点在 a 点之上,说明 a 点溶 液是不饱和溶液。 D.图 8 表示某可逆反应生成物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知 t 时曲线并没有达 到平衡,所以反应物的转化率并不是最大。 答案:C 3. (2011 江苏高考 13)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方法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A.向饱和 FeCl3 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可制取 Fe(OH)3 胶体 B.取少量溶液 X,向其中加入适量新制氨水,再加几滴 KSCN 溶液,溶液变红,说明 X 溶液中一定含有 Fe2+ -1 -1C.室温下向苯和少量苯酚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 NaOH 溶液,振荡、静置后分液,可除 去苯中少量苯酚 D.已知 I3-I2+I ,向盛有 KI3 溶液的试管中加入适量 CCl4,振荡静置后 CCl4 层显-紫色,说明 KI3 在 CCl4 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 解析:本题属于常规实验与基本实验考查范畴。 A.饱和 FeCl3 溶液逐滴滴入沸水中,并继续加热一段时间,可制取 Fe(OH)3 胶体。滴加 过量氨水,就会产生 Fe(OH)3 沉淀。 B.溶液 X 中应先滴 KSCN 溶液,不呈红色,再滴入适量新制氨水,溶液变红,才能说 明 X 溶液中一定含有 Fe2 。 C.苯酚与 NaOH 溶液反应可生成水溶性的苯酚钠,可与苯分层,实现分离除杂。 D.溶解平衡 I3- +I2+I 中,加入适量 CCl4,有利于溶解平衡 I331--I2+I 向右移动,- I2 溶解在 CCl4 中显紫色。 【备考提示】常见物质的制备、分离提纯、除杂和离子检验等都是学生必备的基本实验 技能,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强化,反复训练,形成能力。 答案:C 4. (2011 浙江高考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变色硅胶干燥剂含有 CoCl2,干燥剂呈蓝色时,表示不具有吸水干燥功能 B. “硝基苯制备”实验中,将温度计插入水浴,但水银球不能与烧杯底部和烧杯壁接 触 C. “中和滴定”实验中,容量瓶和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即可使用,滴定管和移液管 用蒸馏水洗净后,必须干燥或润洗后方可使用 D.除去干燥 CO2 中混有的少量 SO2,可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酸性 KMnO4 溶液、 浓硫酸的洗气瓶 解析:A.错误,无水 CoCl2 呈蓝色,具有吸水性 B.正确,烧杯底部温度高。 C.正确,滴定管和移液管需考虑残留水的稀释影响。 D.正确,利用 SO2 的还原性,用 KMnO4 酸性溶液除去。 答案:A 【评析】本题考察实验化学内容。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高考题的重要内容。要解好实验题首先必 须要认真做好实验化学实验,在教学中要重视实验的操作与原理,好的实验考题就是应该 让那些不做实验的学生得不到分;让那些认真做实验的学生得好分。从题目的分析也可 以看出,实验题目中的很多细节问题光靠讲学生是会不了的。必须去做实验学生才能会 真正领悟。5.(2011 安徽高考 10)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过量的 Fe 粉中加入稀 HNO3, A 充分反应后,滴入 KSCN 溶液 B C Agl 沉淀中滴入稀 KCl 溶液 Al 箔插入稀 HNO3 中 有白色沉淀出现 无现象 现象 溶液呈红色 解释或结论 稀 HNO3 将 Fe 氧化为 Fe3 AgCl 比 Agl 更难溶 Al 箔表面被 HNO3 氧+32 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 D 石蕊试纸上 解析:Fe 粉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物是 Fe3+,但过量的铁会继续和 Fe3+反应,将其还原成 Fe2+,即溶液中不存在 Fe3+,所以滴入 KSCN 溶液不可能显红色,A 不正确;AgI 的溶度积 常数小于 AgCl 的溶度积常数,所以 Agl 沉淀中滴入稀 KCl 溶液不可能产生 AgCl 沉淀,B 不正确;Al 箔插入稀 HNO3 中,首先硝酸会和 Al 箔表面的氧化膜反应,然后再和单质铝发 生氧化还原反应, 硝酸被还原生成 NO 气体单质铝表面的氧化膜是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的, 所 以 C 也不正确;氨水在溶液中会电离出氢氧根离子而显碱性,当遇到红色石蕊试纸时会显 蓝色,因此只有选项 D 正确。 答案:D 6.(2011 广东高考 23)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试纸变蓝色 浓氨水呈碱性A、实验 I: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 浓 H2SO4 B、实验 II:酸性 KMnO4 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 C、实验 III:微热稀 HNO3 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 D、实验 IV: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解析:单质溴能与 NaOH 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会 逐渐消失,A 不正确;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浓硫酸首先将蔗糖脱水生成单质碳, 然后单质碳被浓硫酸氧化而被还原成 SO2,SO2 具有还原性可是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所 以 B 正确;在加热时稀硝酸与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硝酸被还原成 NO,NO 与空气被氧化 生成 NO2,NO2 是红棕色气体,C 不正确;装置Ⅳ属于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而胶体具有丁 达尔效应,D 正确。 答案:B、D33 7.(2011 天津)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结论正确的 是 操作 A B 滴加 BaCl2 溶液 滴加氯水和 CCl4,振荡、静置 现象 生成白色沉淀 下层溶液显紫 原溶液中有 I 色 原溶液中有 Na+,无 C 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滴加稀 NaOH 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 D 试管口- -结论 原溶液中有 SO42-火焰呈黄色 K+ 试纸不变蓝 原溶液中无 NH4- +解析:能与 BaCl2 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除了 so42 以外,还可以是 SO32 、CO32 、 以及 Ag 等,因此选项 A 不正确;CCl4 的密度大于水的,而单质碘易溶在有机溶剂中,溶 液显紫色说明有单质碘生成,所以只能是原溶液中的 I 被氯水氧化成单质碘的,即选项 B 正确;因为在观察钾元素的焰色反应时,需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滤去黄光,而在实验中并没 有通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所以不能排除 K+,选项 C 不正确;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因此 如果铵盐和强碱在稀溶液中反应且不加热时, 产生的氨气不会挥发出来, 红色石蕊试纸就不 会变蓝色,所以选项 D 也不正确。 答案:B 8.(2011 重庆) 在实验室进行下列实验, 括号内的实验用品都能用到的是 A.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坩埚、温度计、硫酸铜晶体) B.蛋白质的盐析(试管、醋酸铅溶液、鸡蛋白溶液) C.钠的焰色反应(铂丝、氯化钠溶液、稀盐酸) D.肥皂的制取(蒸发皿、玻璃棒、甘油) 解析: 本题考察常见的基本实验原理及仪器的使用和选择。 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的 测定所需要的实验用品是:托盘天平、研钵、坩埚、坩埚钳、三脚架、泥三角、玻璃棒、干 燥器、酒精灯、硫酸铜晶体,不需要温度计 A 不正确;醋酸铅属于重金属盐,会使蛋白质变 性而不是盐析,B 不正确;焰色反应时需要铂丝,铂丝需要用盐酸洗涤,所以 C 是正确的。 制取肥皂需要利用油脂的皂化反应,甘油属于多元醇不是油脂,油脂水解生成甘油,因此选 项 D 也不正确。- +-34 答案:C 9.(2011 重庆) 不能鉴别 AgNO3、BaCl2、K2SO3 和 Mg(NO3)2 四种溶液(不考虑他们 .. 间的相互反应)的试剂组是 A. 盐酸、硫酸 C. 氨水、硫酸 B. 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D. 氨水、氢氧化钠溶液解析: 本题考察物质的鉴别和试剂的选择。 物质的鉴别一般可用其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如 颜色、状态、气味及溶解性等。四种物质均属于无色无味的溶液,因此利用其物理性质无法 鉴别,只能利用其化学性质的差别进行检验。盐酸、硫酸均与 K2SO3 反应生成刺激性气体 SO2,盐酸、硫酸也均与 AgNO3 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但硫酸可与 BaCl2 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氨水、氢氧化钠溶液均与 AgNO3、Mg(NO3)2 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银和氢氧化镁,氢氧 化银不稳定,会分解生成黑色的 Ag2O,但如果氨水过量氢氧化银会溶解生成银氨溶液,由 以上不分析不难看出选项 D 是无法鉴别的,故答案是 D。 答案:D 10.(2011 四川)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操作和现象 向装有 Fe(NO3)2 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 H2SO4,在管 A 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 H2SO4,加热几分钟,冷却 B 后再加入新制 Cu(OH)2 浊液,加热,没有红色沉淀生 成。 向无水乙醇中加入浓 H2SO4, 加热至 170℃产生的 C 气体通入酸性 KMnO4 溶液,红色褪去 。 D 向饱和 Na2CO3 中通入足量 CO2 ,溶液变浑浊- +结论 HNO3 分解生成了 NO2淀粉没有水解成葡萄糖使溶液褪色的气体是乙烯 析出了 NaHCO3解析:在酸性溶液中 NO3 具有氧化性,被 Fe2 还原成 NO 气体,NO 气体在管口遇空 气氧化成 NO2;没有加碱中和酸,不能说明是否水解;无水乙醇中加入浓 H2SO4 加热时有 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所以不一定是乙烯。 答案:D 11. (2011 上海 10)草酸晶体(H2C2O4? 2O) 100℃开始失水,101.5℃熔化,150℃左 2H 右分解产生 H2O、CO 和 CO2。用加热草酸晶体的方法获取某些气体,应该选择的气体发生 装置是(图中加热装置已略去)35 解析:根据草酸晶体的性质不难得出答案是 D。 答案:D 1.(2011 江苏高考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N2 的电子式:B.S2 的结构示意图: C.质子数为 53,中子数为 78 的碘原子:131 I 53-D.邻羟基苯甲酸的结构简式: 解析:有关化学用语常涉及常见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尤其是一些常见物质电子式、结构 式、结构简式及模型等等,内容比较基础。N2 的电子式应该是:;S2-的结构示意图应该为: 答案:C;邻羟基苯甲酸的结构简式应该是:。2. (2011 上海 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能确定为丙烯的是解析:A 属于球棍模型,但不一定是含有 H 的化合物;B 可能是环丙烷;C 中电子式少 一个氢原子。 答案:D1.(2011 江苏高考 1)化学与人类生活、 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下列措施有利于节能 减排、保护环境的是 ①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 ②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 ③应用高效洁净的能源转换 技术;④田间焚烧秸秆;⑤推广使用节能环保材料。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②④36 ⑤ 解析:本题属于考核化学与社会问题中的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资源利用等相关问题。 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只会加剧了碳排放;推广清洁能源,将会有助于改善大气 的状况。易降解的生物农药,有助于改善我国的食品不安全状况,有利于保护环境;随着农 用化学物质源源不断地、 大量地向农田中输入, 造成有害化学物质通过土壤和水体在生物体 内富集,并且通过食物链进入到农作物和畜禽体内,导致食物污染,最终损害人体健康;绿 色食品的理念就是要少用或不用化肥和农药生产出来的食品。 田间焚烧秸秆污染环境, 浪费 资源,已成为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公害。 答案:B 2. (2011 浙江高考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B.原子吸收光谱仪可用于测定物质中的金属元素,红外光谱仪可用于测定化合物的官 能团 C.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但它对物质熔点、沸点有较大影响,而对溶解度无 影响 D.酶催化反应具有高效、专一、条件温和等特点,化学模拟生物酶对绿色化学、环境 保护及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解析:A.正确,化学反应遵守三大守恒规律 B.正确,原子吸收光谱仪也叫元素分析仪,能测定元素的种类和含量;红外光谱仪测 定有机物基团对红外光的特征吸收光谱。 C.错误,分子间作用力(特别是氢键) ,也能影响物质溶解度。 D.正确,如模拟生物固氮,细菌法炼铜。 答案:C 【评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与 STS 联系。 目的是引导学生要重视课本知识,学好课本知识,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也考察 学生掌握化学知识面的宽广度和基础知识的巩固程度,以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 应该认识到化学是一门与生活、生产密切联系的学科,平时就要培养养成勤于观察、注意学 科最新发展动向的好习惯, 要善于联系、 学以致用, 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生活热点问题。 3.(2011 福建高考 6)下列关于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CO2、CH4、N2 等均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37 B.使用清洁能源是防止酸雨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C.节能减排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 D.合理开发利用可燃冰(固态甲烷水合物)有助于缓解能源紧缺 解析:由于 N2 不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所以 A 不正确。这题涉及 STSE 内容,主要 与环保、能源和低碳经济有关,属于常识题。 答案:A 4.(2011 山东高考 9)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均属化学变化 B. BaSO4 在医学上用作钡餐,Ba2+对人体无毒14 14 12 C. C 可用于文物年代的鉴定, C 与 C 互为同素异形体D.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现象,不属于胶体 解析:煤的干馏是指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利用原油中 格组分沸点的不同进行分离的过程叫做分馏,显然属于物理变化,选项 A 不正确;BaSO4 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所以在医学上可用作钡餐,但钡属于重金属,Ba2+可以使蛋白质发 生变性,所以 Ba2+对人体有毒,选项 B 不正确;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几种单质,14 12 叫做该元素的同素异形体,例如金刚石、石墨和 C60 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C 与 C 的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二者互为同位素,选项 C 也不正确;葡萄糖注射液属于溶于不 是胶体,因此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现象,所以选项 D 正确。 答案:D 5.(2011 天津高考)化学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下应用正确的是 A.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吸收水果释放的乙烯,可到达水果保鲜的目的 B.为改善食物的色、香、味并防止变质,可在其中加入大量食品添加剂 C.使用无磷洗衣粉,可彻底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D.天然药物无任何毒副作用,可长期服用 解析:乙烯可以作为水果的催熟剂,要想使水果到达保鲜的目的,需要及时吸收水果释 放出的乙烯,由于乙烯具有还原性,可以用高锰酸钾溶液来吸收,A 正确;食品添加剂需要 在一定范围内才允许使用,所以其用量要严格控制,B 不正确;水中氮、磷过的是造成水体 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所以使用无磷洗衣粉, 不可能彻底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不正确; C 任何药物都有毒副作用,不难长期服用,D 也不正确。38 答案:A 6. (2011 重庆) “化学,让生活更美好” ,下列叙述不能直接体现这一主旨的是 .. A. 风力发电,让能源更清洁 C.合成药物,让人类更健康 B.合成光纤,让通讯更快捷 D.环保涂料,让环境更宜居解析: 考查材料、 环保、 人体健康等有 STS 价值取向的有关内容。 风力发电属于新能源, 但属于物理变化,与化学无关,因此是不能直接体现这一主旨的,选项 B、C、D 均与化学有 关,所以该题的正确答案是 A。 答案:A 7.(2011 四川)下列“化学与生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硫酸钡可用于钡餐透视 C.明矾可用于水的消毒、杀菌 B.盐卤可用于制豆腐 D.醋可用于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解析:明矾溶于水可水解产生氢氧化铝胶体,能净化水,但不能消毒和杀菌。 答案:C 8. (2011 上海)下列离子在稳定人体血液的 pH 中起作用的是 A. Na+ B. HCO3-C. Fe2+D. Cl-解析:HCO3-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所以符合题意。 答案:B 9. (2011 上海)从光合作用的反应原理 6CO2+6H2O C6H12O6+6O2 可知碳是农作物生长的必需元素之一。关于用二氧化碳生产肥料的评价正确的是 A.缓解地球温室效应,抑制农作物营养平衡 B.加剧地球温室效应,促进农作物营养平衡 C.缓解地球温室效应,促进农作物营养平衡 D.加剧地球温室效应,抑制农作物营养平衡 解析:二氧化碳生产肥料,可以消耗二氧化碳,故可以缓解温室效应。 答案:C 1.(2011 北京高考 11)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 Na2CO3 和 NaHCO3,混合物中 Na2CO3 .. 质量分数的是 A.取 a 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建中 b 克 B.取 a 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 b 克固体 C.取 a 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 b 克 D.取 a 克混合物与足量 Ba(OH)2 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 b 克固体。39 解析:NaHCO3 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通过加热分解利用差量法 即可计算出 Na2CO3 质量分数,A 正确;Na2CO3 和 NaHCO3 均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水、二氧化 碳和氯化钠,所以 bg 固体是氯化钠,利用守恒法可计算出 Na2CO3 质量分数,B 正确;混合 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也会生成水和二氧化,所以逸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但会混有水 蒸气,即碱石灰增加的质量不是二氧化碳的质量,因此选项 C 不能测出混合物中 Na2CO3 质 量分数;Na2CO3 和 NaHCO3 都与 Ba(OH)2 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 CO32 +Ba2 =BaCO3↓、HCO3 +OH +Ba2 =H2O+BaCO3 ↓,因此最后得到的固体是 BaCO3,所以可以计算出 Na2CO3 质量分数,选项 D 也正确。 答案:C 2.(2011 福建高考 9)下表各选项中,不能利用置换反应通过 Y 得到 W 的一组化合物 .. 是 选项 A 化合物 Y W CO2 MgO Fe2O3 Al2O3 C2H5OH C2H5ONa点燃- + - - +BCDFeCl3 CuCl2 2MgO+C;B 项中 Al解析:A 项中是 Mg 与 CO2 反应,方程式为 2Mg+2CO2 与 Fe2O3 发生铝热反应, 方程式为 Fe2O3+2Al高温2Fe+Al2O3; 项中是金属 Na 与 C2H5OH C反应,方程式为 2Na+2CH3CH2OH=2CH3CH2ONa+H2↑。这三个反应都是置换反应。D 项 中是发生 Cu+2FeCl3=CuCl2+2FeCl2,不是置换反应,但学生可能将此反应记错,认为生成 了铁单质。此题难度不大,但素材来自教学一线,考查学生平时学习的错误,对实际教学有 一定的指导作用。 答案:D 3.(2011 广东高考 10)某同学通过系列实验探究 Mg 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操作正确且 能达到目的的是 A、将水加入浓硫酸中得到稀硫酸,置镁片于其中探究讨 Mg 的活泼性 B、将 NaOH 溶液缓慢滴入 MgSO4 溶液中,观察 Mg(OH)2 沉淀的生成 C 、将 Mg(OH)2 浊液直接倒入已装好滤纸的漏斗中过滤,洗涤并收集沉淀 D、将 Mg(OH)2 沉淀转入表面皿中,加足量稀盐酸,加热蒸干得无水 MgCl2 固体 解析:本题考察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40 酸沿着器壁慢慢加入水中,并及时搅拌,A 是错误的;过滤时需要用玻璃棒引流,因此 C 不正确;蒸发溶液时应该用蒸发皿而不是表面皿,由 MgCl2 水解,所以加热时必需在 HCl 的气氛中加热才能得到 MgCl2 固体,所以 D 不正确。因此只有选项 B 是正确的。 答案:B 4.(2011 山东高考 12)Al、Fe、Cu 都是重要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者对应的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B.三者的单质放置在空气中均只生成氧化物 C.制备 AlCl3、Fe Cl3、CuCl2 均不能采用将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 D.电解 AlCl3、FeCl3、CuCl2 的混合溶液是阴极上依次析出 Cu、Fe、Al 解析:铝对应的氧化物 Al2O3 属于两性氧化物,A 不正确;铝属于活泼金属其表面易被 空气中氧气氧化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而使铝不易被腐蚀; 铁放置在空气可以直接发生化学 腐蚀,例如铁与氯气直接反应而被腐蚀;铜放置在空气中会和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缓 慢的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铜即铜绿,方程式为 2Cu+O2+CO2+H2O==C u 2 ( O H ) 2 C O 3 ,因此选 项 B 不正确;AlCl3、Fe Cl3、CuCl2 均属于强酸弱碱盐,在溶液中会水解生成相应的氢氧化 物和 HCl,溶液在加热时会促进水解,同时生成的 HCl 挥发,进一步促进水解,当溶液蒸 干后将最终将得到相应的氢氧化物,所以选项 C 正确;铝属于活泼的金属元素,在水溶液 中 Al3+不会放电生成铝单质;Fe3+在水溶液会放电但产物是 Fe2+,而不是单质铁;只有 Cu2+ 在阴极上得到电子生成单质铜。所以选项 D 也不正确。 答案:C 5.(2011 重庆)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Fe 分别与氯气和稀盐酸反应所得氯化物相同 B.K、Zn 分别与不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所得溶液均呈中性 C. Li、Na、K 的原子半价和密度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 D.C、P、S、Cl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 解析:铁属于变价属于变价金属,与强氧化剂反应生成 Fe3 ,与弱氧化剂反应生成 Fe2+ +,氯气属于强氧化剂,盐酸属于非氧化性酸,因此选项 A 不正确;当硫酸不足时,Zn 和 K均过量,但过量的 K 会继续和水反应生成 KOH 而呈碱性,B 不正确;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密度也逐渐增大,但 Na 的密 度大于 K 的,C 不正确;C、P、S、Cl 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 物的酸性逐渐增强,D 正确。41 答案:D 6. (2011 上海 5)高铁酸钾( K2FeO4)是一种新型的自来水处理剂,它的性质和作用是 A.有强氧化性,可消毒杀菌,还原产物能吸附水中杂质 B.有强还原性,可消毒杀菌,氧化产物能吸附水中杂质 C.有强氧化性,能吸附水中杂质,还原产物能消毒杀菌 D.有强还原性,能吸附水中杂质,氧化产物能消毒杀菌 解析:高铁酸钾( K2FeO4)中 Fe 的化合价是+6 价,具有强氧化性,其还原产物 Fe3+水解 生成氢氧化铁胶体,能吸附水中杂质。 答案:A 7. (2011 上海 8)高炉炼铁过程中既被氧化又被还原的元素是 A.铁 B.氮 C.氧 D.碳解析:本题考察炼铁原理。 答案:D 1.(2011 江苏高考 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1.0 mol?L 的 KNO3 溶液:H 、Fe2 、Cl 、SO42 B.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NH4 、Ba2 、AlO2 、Cl C.pH=12 的溶液:K 、Na 、CH3COO 、Br+ + + + - - + + - - -1 + + - -D.与铝反应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Na 、K 、CO32 、NO3--解析:本题以溶液中离子共存的方式考查学生对硝酸的氧化性、亚铁离子还原性、甲基 橙呈红色水溶液的呈酸性、酸性溶液 AlO2 不能在其中共存、与铝反应产生大量氢气有强酸 碱性两种可能等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 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相关化学问题的 能力。 答案:C 2.(2011 安徽高考 8)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饱和氯水中 B.c(H )=1.0× 10 C.Na2S 溶液中 D.pH=12 的溶液中+ -13 -Cl 、NO3 、Na 、SO32 mol/L 溶液中- + ---+-C6H5O 、K 、SO42 、Br SO42 、 K 、Cl 、Cu2 NO3 、I 、Na 、Al3- - - - + + - + --+解析: 饱和氯水具有强氧化性, 能将 SO32 氧化成 SO42 , 中不能大量共存; A c(H )=1.0 ×10-13+mol/L 溶液,说明该溶液显碱性,因此可以大量共存;S2 和 Cu2 可以结合生成难溶+-+性 CuS 沉淀,所以不能大量共存;pH=12 的溶液,说明该溶液显碱性,而 Al3 与碱不能大42 量共存。所以正确的答案是 B。 答案:B 3. (2011 广东高考 8)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 H 、ID、NO3D、SiO32+ + - + -B. Ag 、Fe3 、ClD、SO42D+ +C.K 、SO42 、Cu2 、NO3D-D.NH4 、OH 、Cl 、HCO3+---解析:本题考察离子共存问题。SiO32 属于弱酸硅酸的酸根与酸不能大量共存,同时在 酸性溶液中,NO3D具有氧化性能氧化 ID生成单质碘,A 不正确;Ag 与 ClD和 SO42D均可+生成难溶性物质 AgCl 和 Ag2SO4, 不正确; B 在碱性溶液中 NH4 和 HCO3 均与 OH 结合分 别形成氨水和 CO32 ,因此 D 也不正确,所以答案是 C。 答案:C 4.(2011 全国 II 卷 11)将足量 CO2 通入下列各溶液中,所含离子还能大量共存的是 A.K 、SiO32 、Cl 、NO3 C.Na 、S2 、OH 、SO42- + - - + - - - -+--B.H 、NH4 、Al3 、SO42+ -+++--D.Na 、C6H5O 、CH3COO 、HCO3- ---解析:SiO32 与 CO2 反应;OH 与 CO2 反应;C6H5O 与 CO2 反应。 答案:B 5.(2011 四川)甲、乙、丙、丁四种易溶于水的物质,分别由 NH4 、Ba2 、Mg2 、H+ + + +、OH 、Cl 、HCO3 、SO42 中的不同阳离子和阴离子各一种组成。已知:①将甲溶液分+----别与其它三种物质的溶液混合, 均有白色沉淀生成; 0.1mol/L 乙溶液中 c H ) ② ( &0.1mol/L; ③ 向丙溶液中滴入 AgNO3 溶液有不溶于稀 HNO3 的白色沉淀生成。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甲溶液含有 Ba2 C 丙溶液含有 Cl- +B. 乙溶液含有 SO42 D.丁溶液哈有 Mg2+-解析:可以形成白色沉淀的只有 BaSO4、BaCO3、Mg(OH)2,因此甲只能是 Ba(OH)2; 0.1mol/L 乙溶液中 c(H )&0.1mol/L,什么乙是硫酸;向丙溶液中滴入 AgNO3 溶液有不溶 于稀 HNO3 的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丙是 MgCl2,所以丁是 NH4HCO3。 答案:D 6. (2011 上海)某溶液中可能含有 Na+、NH4+、Ba2+、SO42 、I 、S2 。分别取样:① 用 pH 计测试,溶液显弱酸性;②加氯水和淀粉无明显现象。为确定该溶液的组成,还需检 验的离子是 A. Na+ B.SO42- - - - +C. Ba2++D.NH4+解析:溶液显弱酸性,说明有 NH4 (水解显酸性) ;加氯水和淀粉无明显现象排除 I-、43 S2-。所以必需含有 SO42-,故不能有 Ba2+。Na+无法排除。 答案:A 7.(2011 江苏高考 6)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FeCl3 溶液与 Cu 的反应:Cu+Fe3 =Cu2 +Fe2- + + +B.NO2 与水的反应:3NO2+H2O=2NO3 +NO+2H++C.醋酸溶液与水垢中的 CaCO3 反应:CaCO3+2H =Ca2 +H2O+CO2↑ D.向 NaAlO2 溶液中通入过量 CO2:2AlO2 +CO2+3H2O=2Al(OH)3↓+CO32- -+解析: 本题是基本概念中离子方程式判断正误的考查, 选题以元素化合物基础和生活内 容为背景。 A.电荷不守恒,离子方程式要注意三守恒(元素、电子、电荷)等。正确的方程式是: Cu+2Fe3 =Cu2 +2Fe2 ; B.NO2 与水的反应生成硝酸和 NO,仅硝酸可折成离子。 C.用食醋除去水瓶中的水垢涉及到弱电解质及难溶物质的书写, 碳酸钙、 醋酸均不能拆 成离子, 内容来源于必修二的课本内容。 正确的方程式是: CaCO3+2CH3COOH=2CH3COO- + + ++Ca2 +H2O+CO2↑; D.向 NaAlO2 溶液中通入过量 CO2 的产物是 Al(OH)3↓+HCO3 , 本选项对部分学生有难-+度,但在单项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解决。正确的方程式是:AlO2 +CO2+2H2O=Al(OH)3↓ ............... +HCO3 。 答案:B 8. (2011 北京高考 9)下列与处理方法对应的反应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用 Na 2 S 去除废水中的 Hg2 :Hg2 +S2 =HgS↓ B.用催化法处理汽车尾气中的 CO 和 NO:CO+NO催化剂+ + - --C+NO2+C.向污水中投放明矾,生成能凝聚悬浮物的胶体:Al3 +3H2O+Al(OH)3(胶体)+3HD . 用 高 温 催 化 氧 化 法 去 除 烃 类 废 气 ( CxHy ) :解析:S2 和 Hg2 易结合形成难溶性物质,A 正确;NO 的氧化性强于 CO,反应的方程 式为-+44 催化剂2CO+2NON2+2CO2,因此 B 不正确;明矾在溶液中电离出的 Al3 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C 正确;碳、氢化合物在高温下可被氧气氧化生成二氧化 碳和水,D 正确。 答案:B 9.(2011 新课标全国)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 硫化亚铁溶于稀硝酸中:FeS+2H+=Fe2++H2S ? B. NH4HCO3 溶于过量的 NaOH 溶液中:HCO3-+OH-=CO32-+H2O C. 少量 SO2 通入苯酚钠溶液中:C6H5O-+SO2+H2O=C6H5OH+HSO3D. 大理石溶于醋酸中: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 ? +H2O 解析:硝酸具有氧化性,能氧化 FeS,因此产物应该是硝酸铁、硫酸和一氧化氮,A 不 正确;NH4HCO3 溶于过量的 NaOH 溶液中除了生成碳酸钠外还有氨气生成,方程式为: NH4 +HCO3 +2OH =CO32 +2H2O+NH3↑,B 不正确;SO2 不足产物应该是 SO32 ,C 不 正确。所以答案是 D。 答案:D 10. (2011 海南)下列固体混合物与过量的稀 H2SO4 反应,能产生气泡并有沉淀生产的是 A. NaHCO3 和 Al(OH)3 C. KClO3 和 K2SO4 [答案]D 命题立意:基本化学性质化学反应的考查 解析:根据题中的要求,要产生气泡同时有沉淀生成。A 选项无沉淀生成,B 选项无气 体生成,C 选项物质不熟悉可用排除法,D 可得到气体和沉淀,符合题目要求。 【技巧点拨】关于物质性质考查的题,通常出现在单选题中。如果选项中有不熟悉的物 质,一般用排除法处理,以防解题出错。 11. (2011 上海 21)在复盐 NH4Fe(SO4)2 溶液中逐滴加入 Ba(OH)2 溶液,可能发生的反 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 Fe2++SO42 +Ba2++2OH =BaSO4↓+Fe(OH)2↓ B.NH4++Fe3++ 2SO42 + 2Ba2++ 4OH =2BaSO4↓+ Fe(OH)3↓+ NH3? 2O H C.2Fe3++ 3SO42 + 3Ba2++6OH =3BaSO4↓+ 2Fe(OH)3↓ D.3NH4++ Fe3++3SO42 + 3Ba2++ 6OH =3BaSO4↓+Fe(OH)3↓+3NH3? 2O H45- - - - - - - - + - - - -B. BaCl2 和 NaCl D. Na2SO3 和 BaCO3 解析; 复盐 NH4Fe(SO4)2 中 Fe 的化合价是+3 价, 因此选项 A 不正确; 又因为 NH4Fe(SO4)2 还可以形成(NH4)2SO4? 2(SO4)3 的形式,因此当 Ba(OH)2 不足时选项 C 也有可能发生。 Fe 答案:BC 1.(2011 江苏高考 5)短周期元素 X、Y、Z、W、Q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 1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 X 与元素 Z 的最高正化合价之和的数值等于 8 B.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rX>rY>rZ>rW>rQ C.离子 Y2 和 Z 3 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都不相同 D.元素 W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 Q 的强 解析;该题以“周期表中元素的推断”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熟悉程度及其 对表中各元素性质和相应原子结构的周期性递变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考查了学生对物质 结构与性质关系以及运用元素周期律解决具体化学问题的能力。 根据周期表的结构可推出元素分别为:X:N ; Y :O ; Z: Al ; W :S ; Q :Cl A.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一般等于其主族数。 B.同周期原子半径从左到右依次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依次增大。 C.离子 Y2 和 Z 3 都为 10 微粒,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都相同。 D.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是与非金属性一致的,因此酸性 Q 的强。 答案:A 2.(2011 浙江高考 9)X、Y、Z、M、W 为五种短周期元素。X、Y、Z 是原子序数依次 递增的同周期元素,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5,X 与 Z 可形成 XZ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化学试卷分析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