胳膊肌肉疼痛,颈椎压迫胳膊疼怎么办疼痛,查血项不高,血沉高,怎么办

您好,欢迎登录
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血清铁蛋白超高及血沉高怎么办
| &&&&浏览9250次 &&&&| &&&&提问时间: 15:11:51 &&&&|&&&& 回答数量:
病情描述:
患者性别:女患者年龄:68问题描述:发热一月多,现经治疗热己退可检查血清铁蛋白2000,血沉130.请问这可能是什么方面有问题.
病情分析:
请根据患者提问的内容,给予专业详尽的指导意见。(最多输入500字)
指导意见:
请给出具体的运动,饮食,康复等方面的指导。(最多输入500字) 0/500
手机号:&&&&&
验证码:&&&&&&&&&密码:
看了该问题的网友还看了:
咨询相关专家
擅长:内科护理综合
擅长:心理科综合
擅长:内科疾病
育儿|两性|男性|整形|养生|老人千年古汉方,传承华夏老中医,带你了解颈椎疾病相关性的疼痛(上)千年古汉方,传承华夏老中医,带你了解颈椎疾病相关性的疼痛(上)十二道贴百家号  第一节 落枕(扭脖筋)  一、概述  落枕又称失枕、扭脖筋,是常见的颈部软组织损伤之一,是指颈部一侧肌肉因睡眠姿势不良或受风寒而引起痉挛,以颈部肌肉(多为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痉挛、强直、酸胀、疼痛、功能活动受限及转动失灵为主要症状,严重者疼痛向头部及上肢放射的一种疾患。落枕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青壮年,男多于女,以冬春季多见。落枕病程较短,1周左右即可痊愈,及时治疗可缩短病程,不经治疗者也有可能自愈,但容易复发。  二、中医病因病机  本病属于中医学之“项强痛”、“颈痛”、“项痛”范畴,清胡廷光《伤科汇纂·旋台骨》载有“有因挫闪及失枕而项强痛者”。可因邪致病、因虚致病,亦可虚实夹杂而致病,但多见于因实邪致病。对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从如下几方面认识:  (1)睡姿不当,气血凝滞 睡眠时姿势不良或睡枕高低不适,使颈部肌肉长时间受到过度牵拉而受损,肌肉气血凝滞而闭阻不通,不通则痛,出现僵凝疼痛而发病。  (2)风寒侵袭,气血闭阻 夜间沉睡,颈肩外露,感受风寒,侵及经脉(督脉、阳维脉),致使颈筋气血凝滞,经络不通,血循不畅,寒性凝滞。风为百病之长,风寒侵袭,气血闭阻,经络不通则痛,发生落枕。  (3)肝肾亏虚,气血不足 素体衰弱,累积性劳损,肝肾亏虚,肌肉薄弱,气血不足,循行亦不畅,舒缩活动失调,筋骨萎弱,此时复感风寒之邪,可致经络不舒,肌肉气血闭阻不通而发病。  三、现代医学认识  1.软组织扭伤学说  睡眠时头颈姿势不当,头颈长时间处于过度偏转的位置;枕头不合适,过高、过低或软硬不当,使头颈处于过伸或过屈状态。这些都会使颈部肌肉长时间受到牵拉,处于过度紧张状态而发生静力性损伤,往往以累及一侧软组织为主,如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肩胛提肌等,致使局部疼痛,活动受限。  2.颈椎关节错乱学说  颈椎关节较平坦,关节囊松弛,活动度大,如果睡眠时枕头高低不适,在肌肉完全放松的情况下,颈部因长时间扭曲或过度伸展使关节受损错乱,关节囊及滑膜充血、水肿,其增厚的滑膜可嵌入关节,引起疼痛。  3.感受风寒学说  睡眠时感受风寒,使颈背部气血凝滞,筋络痹阻,以致僵硬疼痛,动作不利。  四、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1.症状  一般无明显外伤史,多因睡眠姿势不良或感受风寒所致。急性发病,晨起时突感颈后部、上背部疼痛不适,以一侧为多,或有两侧俱痛者,或一侧重,一侧轻。头颈僵直状弯曲并歪向患侧,下颌转向健侧,活动限制呈斜颈。一旦转向患侧,即产生刀刺样剧痛,并可传导到头颈部斜方肌或肩部。多数患者可回想到发病当夜睡眠位置欠佳,或受凉等因素。由于疼痛,颈项活动欠利,不能自由旋转,严重者俯仰也有困难,甚至头部强直于异常位置,使头偏向患侧。  2.体征  颈部肌肉痉挛,尤其以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明显,触之如条索状或块状肌肉压痛阳性,压痛点多在乳突、肩胛骨内上角、冈上窝、冈下窝等处。风寒侵袭者,颈项僵痛的同时,可有恶风、头痛、微发热等表征。椎间孔挤压试验及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均为阴性。  3.辅助检查  X线检查可表现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可排除其他颈部病变,实验室检查多无异常。  4.诊断要点  (1)起病突然,与睡眠有关,突感颈项部酸楚疼痛,动则疼痛加剧,头部常向患侧偏斜,下颌转向健侧;  (2)颈项部活动受限,头不能自由转动,旋头时常与上身同时转动,以腰部代偿颈部的旋转活动;  (3)有痉挛的条索状或块状肌肉,以及明确的压痛点;  (4)颈椎X线片可见颈椎生理弧度变直,并排除其他颈部病变。  五、鉴别诊断  落枕起病较快,与睡眠有关。症状多为晨起时突感颈项部酸楚疼痛,动则疼痛加剧,头部常向患侧偏斜,下颌转向健侧,颈项不能自由旋转。因感受风寒致病者,则除颈项强痛外,尚可有恶风、微热、头痛等症状。触诊时可发现颈项部肌肉痉挛,触之僵硬压痛。  注意应与颈椎病引起的颈肩痛、颈肩肌筋膜炎、颈部扭挫伤、颈椎小关节紊乱、颈椎结核等区别。  1.颈椎病  颈椎病为颈椎的退行性病变,多见于40岁以上中年人,多有长期、反复发作的病史,鉴别如下表。  2.颈肩肌筋膜炎  落枕与颈肩肌筋膜炎临床症状极为相似,都以肌肉疼痛、保护性颈项僵直、功能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但后者发病可见于任何时间段,有劳累史或外伤后复感受风寒史。检查可见压痛点多见于肩胛背肌处,疼痛范围较广泛,有较硬的结节点及条索。活动时疼痛可放射至颈项头部,但颈项部无压痛点,患肢上举过伸位至头后侧时,疼痛可缓解,但在上举过程中疼痛加重。  3.先天性肌性斜颈  先天性肌性斜颈有臀位难产史,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化挛缩而导致头部持续性向患侧倾斜、颈部扭转、面部及下颌偏向健侧的一种常见病。有时可触及肿块,颈部活动受限,患侧肩部较健侧升高,面部不对称,严重者可出现脊柱侧弯。本病斜颈对侧伸长,一侧胸锁乳突肌呈痉挛状态。  4.寰枢关节半脱位  有明显的头部外伤或局部颈椎疾病史,主诉为颈部疼痛僵直、枕大神经痛、颈部活动受限,保护性肌痉挛,伴有斜颈。单侧发病时,头部向健侧倾斜,头部转动不灵。X线开口位片检查可见枢椎齿突与环椎侧块间距不对称。环椎前弓后下缘与齿突前缘之间的距离正常情况下在3mm之内。  5.颈椎小关节紊乱  颈椎小关节紊乱是扭挫伤、落枕、劳损等病因导致的颈项强直、肌肉痉挛,小关节失稳处于“错位”状态,活动受限,并可刺激邻近的神经根、交感神经节、椎动脉,出现手麻、头昏、恶心等症状。  6.颈椎间盘突出症  在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基础上,遭受外力损伤或感受风塞湿邪,促使椎间盘纤维破裂、髓核突出。此症多见于30~40岁左右患者,男多于女,多有明显的外伤史,或慢性发病史,以颈6~7,颈5~6间好发,一般为单侧。X线可见相应椎间隙狭窄,椎体上下缘有不同程度骨质增生,颈曲减少或消失。亦有压痛,CT可示典型的椎间盘突出影像。  7.颈椎结核或肿瘤  多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如低热、盗汗、疲乏、消瘦,为持续性慢性颈部疼痛。症状可不甚明显,突然加重时,拍颈椎X线片或行CT、MRI检查,以及通过化验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六、治疗  落枕病程较短,1周内多能痊愈。如痊愈不彻底,易于复发。  1.手法治疗  手法治疗对落枕有很好的效果,如配合药物、针灸等治疗,多可迅速治愈。施法时可运用点按、拿捏、弹拨、按摩、法等手法。施术部位较为广泛,可扩展至上背部痛点。最后采用端提摇转法:患者坐在低凳上,医者一手托住患者下颌,一手托扶枕部,同时嘱患者尽量放松颈部肌肉,然后两手同时用力缓缓向上端提,在维持拔伸牵引力量的同时摇转颈部,以理顺筋络,活动关节行端提摇转法后,将头部缓缓地向左右、前后摆动、旋转2~3次,再根据落枕的病因及症状特点将其分为三型采用手法辨证施治:  (1)失枕型  多因睡眠时枕头过高、过低、过硬或睡姿不良,使颈部肌肉长时间受到牵拉处于过度紧张状态而发生静力性损伤,以累及一侧软组织为主。症见睡醒后出现颈项疼痛,头歪向患侧,活动不利,尤以旋转后顾为甚。疼痛可向肩背肩胛区放射,颈部肌肉压痛,触之如条状或块状。  操作:先在患侧肩井穴附近寻找压痛点,使用拿法或用拇指揉3分钟。配合患肢的摆动,然后站在患者的背后,用两肘尖点肩井穴(双)30次,继用双手压住患者头部缓缓地左右转动10次,再向胸前突然轻按一下,双手拍肩井穴(双)10次,最后循其背俞穴推至上腰部。上法共施术10分钟。  (2)扭伤型  多因颈部突然扭转或肩扛重物,致使颈部部分肌肉扭伤,发生痉挛和肿胀所致。患者多有急性损伤史。症见伤后颈部疼痛,有负重感,疼痛可向肩背部放射,颈部活动受限。在痛处可摸到肌肉痉挛、局部轻度肿胀与压痛。  操作:先用轻柔的法,鱼际揉患侧颈项及肩背部治疗,同时配合轻缓的头部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转活动,在患者肌肉放松的情况下,施以摇法3~5次,后用颈椎旋转扳法,最后按拿风池、风府、肩井、天宗等穴,手法由轻到重。上法施术约20分钟,当日治疗2次。  (3)颈椎紊乱型  患者多因姿势不良或突然改变体位引起小关节的解剖位置的改变,引起滑膜嵌顿,从而破坏颈椎的力平衡和运动的协调性,反射性地引起肌肉痉挛,肌肉痉挛进一步又加重了关节的紊乱。临床上尤以颈4~6关节紊乱为多见。患者有颈部长期固定姿势的劳损史,或过度活动的外伤史。症见起病较急,颈部僵硬,发胀疼痛,转侧不利,部分患者伴有头晕、后枕及肩背部牵拉痛或不适,一处或多处单侧的棘旁压痛。X光片多见颈椎向患侧凸,棘突偏离中线,生理曲线变小或消失。  操作:先在患者的两肩井穴附近寻找压痛点,用一指禅推3分钟,再点按患侧天宗穴3分钟,在患者充分放松的情况下行整骨手法,以纠正关节紊乱,有两种手法:一种是仰头扳正法,适用于颈4以上关节紊乱;另一种是低头扳正法,适用于颈4~胸1关节紊乱。①仰头扳正法:患者仰卧,医者一手托其枕部,拇、食指分别卡住双风池穴,一手扶其下颌,沿脊柱纵轴方向缓缓牵引,嘱患者放松肌肉,拉起下颌,让患者头向后仰,双手向相反方向扳动。到最大限度后,突然稍加有限度的闪动力,多可听到关节复位时的弹响声,一般先向健侧,再向患侧方向扳动为好。②低头扳正法:患者仰卧,医者一手托其枕部,一手扶其下颌,缓缓牵引,嘱患者放松,托起枕部,让患者头前屈约30°,双手向相反的方向扳动。到最大限度后,突然稍加有限度的闪动力,“喀嚓”一声即告成功。整骨后,患者多感颈部转动灵活,疼痛消失。  手法注意事项:落枕急性期手法操作宜轻柔,不可用重手法。操作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加重损伤。严重落枕,颈部不敢转动者,行推拿治疗前可先按揉患侧天宗穴2~3分钟,并嘱患者轻缓转动颈项,当疼痛稍减后,再用上述推拿治疗。手法操作时的扳法不可强求弹响声,以免造成损伤。  2.中药内治  对本病而言中药内治法是一种辅助疗法,以配合推拿或针灸等外治法的治疗。尤其是对于原有局部退行性变、软组织劳损的病例,中药内治法的作用尤显重要。  2.中药内治  对本病而言中药内治法是一种辅助疗法,以配合推拿或针灸等外治法的治疗。尤其是对于原有局部退行性变、软组织劳损的病例,中药内治法的作用尤显重要。  (1)辨证论治  ①气滞瘀阻:起病急,睡醒后突然颈部刺痛、痛有定处,颈部活动障碍,稍有活动即感疼痛加剧,疼痛与颈部位置和活动方向有关,常呈强迫体位,压痛点固定、肌肉痉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脉弦紧。  治则: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药:和营止痛汤加味(《伤科补要》)。  组方:赤芍9g,当归尾9g,川芎6g,苏木6g,橘皮6g,桃仁6g,乌药9g,乳香6g,没药6g,木通6g,甘草6g。若疼痛剧烈者,可加服三七粉6g(研末冲服)  ②风寒痹阻:有明显或不明显的受寒史,颈部畏寒、僵硬感,疼痛和活动障碍可轻可重。被动活动阻力较大,颈部肌肉紧张,压痛点不明确。可伴有淅淅恶风,微发热,头痛身重,时有汗出,时而无汗。舌质淡,苔白或厚腻,脉弦紧或滑。  治法: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味(《内外伤辨惑论》)。  组方:羌活12g,独活12g,防风9g,藁本9g,川芎9g,蔓荆子6g,甘草6g寒胜者加桂枝12g、川乌6g;湿胜者加萆薢、秦艽各12g。若寒邪偏重者可加制川乌、制草乌各6g,桂枝10g,以散寒通络。若湿邪偏重者可加桑寄生12g、薏苡仁10g。  ③肝肾亏虚:素体虚弱,突遭外邪侵袭后颈肌酸痛、麻木不仁,同时伴有身重疼痛、腰酸膝软、心悸气短、面色不华、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治则:补肝益肾,祛风止痛。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备急千金要方》)。  组方:独活12g,桑寄生12g,杜仲9g,葛根9g,细辛5g,肉桂10g,川芎9g防风9g,秦艽9g,茯苓6g,当归9g,白芍9g,干地黄9g,甘草5g,人参6g。若湿邪偏盛者可加羌活9g;若寒邪偏盛者可去干地黄、茯苓,加附子6g;若病久难愈者可加地龙10g,全蝎3g(研末冲服)。  (2)中成药  大活络丹或小活络丸口服,1次1丸,1日2次。  3.中药外治  适用于症状较轻,疼痛不甚或日久不愈的患者,起辅助治疗作用。  (1)贴法  ①狗皮膏、伤湿止痛膏等外用。  ②消瘀止痛药(《中医伤科学讲义》)。  组方:木瓜60g,栀子30g,大黄150g,蒲公英60g,土鳖虫30g,乳香30g没药30g。  用法:共为细末,饴糖或凡士林调配,外敷颈项部。  ③敦煌消肿止痛膏(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骨伤科经验方)。  (2)敷药 选用具有温经散寒,行气活血止痛的药物,煎药后先用药液熏洗患部,后用布包裹,热熨患处,亦可用黄砂、米糠、麸皮、吴茱萸等炒热后入布袋热敷患处,或用铁砂加热后与醋水煎成的药汁搅拌后制成,热熨患处。对于风寒湿浸淫所致的落枕有较好的疗效。  ①颈肩部熏洗方(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骨伤科经验方)。  组方:葛根、红花、赤芍、鸡血藤、花椒各15g,川草乌各6g,川芎、防风、羌活、桂枝、桑枝各9g,透骨草、伸筋草各30g。  用法:装袋内,扎口,水煎15分钟,加醋500mL,热洗患处,后热熨患处。  ②熨风散(《疡科选粹》)。  组方:羌活、防风、白芷、当归、细辛、芫花、白芍、吴茱萸各6g,肉桂9g,生赤皮葱240g,醋适量。  用法:葱捣烂,各药共为细末,与葱和匀共为细末加醋炒热,用布包裹,热熨患处,稍冷即换。  本方有祛风散寒,活血通络之功。  ③八仙逍遥散(《医宗金鉴》)。  组方:防风、荆芥、川芎、甘草各3g,当归、黄柏各6g,苍术、牡丹皮各9g,苦参15g。  用法:装袋内,扎口,水煎热熨患处。  本方有祛风胜湿,活络舒筋之功。  (3)擦法 可采用欧莱软膏、酒剂、红花油等外擦。  ①欧莱软膏:具有消肿止痛,舒筋活络的功效;  ②活血酒、舒筋药水:具有活血止痛,舒筋活络,祛风散寒的作用;  ③活络油膏、红花油:具有温经通络,消散瘀血,散寒除湿的功效。  4.封闭治疗  局限性疼痛严重者,可用红花注射液5mL、醋酸曲安奈德5mL加2%利多卡因3~5mL,在局部痛点行封闭治疗。注意应无菌操作,注射前应回吸以免误入血管。封闭后如症状还不缓解,1周后可再行1次封闭。  5.针灸疗法  针灸的方法对于落枕具有很好的疗效,临床上针灸常配合推拿治疗共同使用。落枕的主要症状为颈部疼痛,针灸施治应重视经络辨证。一般说来,疼痛集中在颈部,不能前屈后伸者,多与督脉、足太阳经有关,颈疼及肩、头颈强直,弯曲向患侧偏斜者,多与督脉和手、足少阳经有关。因此,选穴时应根据症状表现特点而有所侧重,以局部取穴为主,配以肢体远端穴位,以祛风散寒,调和气血,通络止痛为治则。  6.西医治疗  轻者制动休息,隔日后不愈者可热敷,或给予非甾体抗炎止痛药物,如萘丁美酮颗粒、布洛芬等,以缓解肌肉痉挛。疼痛严重者可用颈托固定或3~5k做颈部牵引。  7.物理治疗  可在患处给予红外线、蜡疗、电疗垫、热水袋等外用治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加速炎性物质的代谢。本病经物理治疗后一般可痊愈。  8.验方治疗  (1)中药验方  方药:伸筋草15g,赤芍12g,生地12g,泽兰12g,当归10g,桂枝15g,羌活10g,甘草6g。  服法:水煎分服,1日1剂。一般连服3剂即能见效,若能配合按摩疗法其效果更理想。  (2)葛根舒筋汤  方药:葛根30g,菊花15g,生白芍24g,柴胡12g,生甘草9g。  用法:水煎取药液,加红搪30g调服,一次服下,服药后卧床休息1小时出微汗。每日1剂,一般服药2~4次即愈。  (3)米醋热敷  取米醋若干,另外,准备一块棉纱布或其他可浸布类,把棉纱布浸入米醋中,然后将浸湿的棉纱布平敷在颈部肌肉疼痛明显处。再用一个可以装热水的容器,装上热水后,放在浸上米醋的棉纱布上,热水的温度以局部皮肤感觉不烫为度。保持局部温热20~30分钟,温敷时,如温度不够,可及时更换热水温敷颈部的同时,也可活动项部。一般进行一次治疗,疼痛即可消失。  (4)擀面杖疗法  把擀面杖放在火上烤热,注意火苗不要太旺,擀面杖也要不停地转动。待擀面杖烧热后,家人可以让患者低头正坐或者趴在床上,然后用发热的擀面杖在患者颈部轻轻地动,直至颈部皮肤发热发红,但不要起泡。  (5)指压穴位  用双手拇指任取患者一侧手背的二扇门穴(位于第2、3和3、4掌骨之间,指掌关节稍后),用力按揉,以患者感觉酸胀为度,持续数十秒钟。同时让患者缓慢地屈伸、旋转颈项。在治疗过程中,随患者的疼痛逐渐减轻,运动的幅度逐渐增大。  (6)花椒籽按压耳穴  花椒籽按压耳廓上的耳穴“枕”和“颈”。“枕”在对耳轮起始部的突起处“颈”与轮屏切迹相平。也可用光滑的火柴头,在患侧的对耳轮上寻找这两个穴位,在试探点压过程中,最痛的两个点,就是“枕”和“颈”穴。在这两个耳穴上,分别压上1粒花椒籽(或中药王不留行、绿豆),用长、宽各0.5厘米的胶布贴牢,保留2~3天,每天按压3次,每次2~3分钟,以加强刺激,提高疗效。  9.自我治疗及预防  (1)自我治疗  ①左右摇头:坐在凳子上,两臂自然下垂,头先向左摆再向右摆,连续摆动20次;  ②低头仰头:挺起胸部,头先向下低、到下领骨挨着胸部为止,然后向后仰头,停3秒钟后再低头,反复做20次;  ③伸缩颈部:胸部挺起,先将颈部尽量向上伸,再尽量往下缩连续伸缩20次;  ④按摩颈部:先将两手掌搓热,再用双手掌在颈部前后、左右按摩,直到局部发红、发热为止,这能改善颈部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  上述方法每次可选2~3项做,也可全部每日2次,一般1~2天后症状即可减轻或痊愈。  (2)自我预防  ①枕头要高低适宜。落枕的自我预防,主要是睡眠的枕头要高低适宜。一般来讲,枕头的高度应符合个体的颈椎的生理曲度,以中间低,两头高的枕头最好。应掌握在与单侧肩宽的长度为宜,枕芯应选择质地柔软,通气性能好的充填物。同时可加入研细的中药,例如黄芪、当归、甘草等,以促进颈部血液循环。  ②良好的睡眠姿势。平时要养成良好的睡眠姿势,可平卧或侧卧,平卧时,最好在腘窝下垫一适度的枕头,使膝盖稍屈曲。  ③注意颈肩部保暖。睡觉不可睡在有“穿堂风”的地方,勿使颈肩部直接暴露在通风口处,以免颈部着凉引起颈肌痉挛诱发落枕;天气炎热时,不要将颈部长时间对着电风扇吹。  ④加强颈部的功能锻炼。久坐伏案工作的人,勿忘颈部保健,要经常起身抬头活动颈部,防止颈肌慢性劳损,如与项争力、哪吒探海、金狮摇头等锻炼方法。  ⑤补充钙及维生素。钙是构成人体骨骼的主要成分,维生素是维持生命的要素。足够的钙及维生素,还能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有利于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平时应多食用骨头汤、牛奶和豆制品以及新鲜蔬菜,必要时也可适当服用钙片和维生素B、C。  若患者本身患有颈部软组织疾病而反复发作落枕的话,应及早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七、预后  落枕具有自愈性,一般1周后即可痊愈,不存在康复治疗的问题。经过积极治疗可缩短病程。但对于反复发生落枕者,则是患者本身存在颈部软组织劳损,外平衡失调,所以在微小的剪力作用下,即可发病。这部分患者在临床治愈后,一是应继续治疗软组织疾患,二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加强颈部肌肉的运动锻炼,经较长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方能真正达到治本的目的。  经常反复发作者,常可使颈部肌肉劳损,颈椎发生退行性变,易于发生颈椎病,故有人认为落枕可能为颈椎病的先兆。若落枕反反复复,有时还有头晕、手指发麻、手臂发沉等症状,这就是颈椎病诱发的经常性落枕,即颈型颈椎病。  第二节 颈背肌筋膜炎(筋痹)  一、概述  项背肌筋膜炎又称项背纤维织炎、纤维肌炎、颈肌筋膜痛或肌肉风湿症是指筋膜、肌肉、肌腱和韧带等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引起项背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及软弱无力等症状,常累及斜方肌、菱形肌和提肩胛肌等。其症状特点是颈项部疼痛,有时可放射至肩臂部、上背部及头部,是引起颈肩部疼痛的常见病。项背肌筋膜炎的发病呈间歇发作,可自愈,且与职业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男女均可发病,以女性为多见,男女之比约为1︰4,多见于中年以上人群。由于项背肌筋膜炎无明显器质性改变,长期以来对本病研究认识不足。  二、中医病因病机  《素问·长刺节论》曰:“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病在肌肤,肌肤尽痛,名曰肌痹,伤于寒湿。”本病一般由气血凝瘀、风寒湿阻、气血亏虚致使肌筋失养而发病。  (1)气滞血瘀 慢性劳损导致背部经络气血损伤,血瘀肿胀,局部经脉凝滞阻遏,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经络不通则筋脉失养,拘急而痛,致颈、肩背部疼痛。  (2)风寒湿阻 正气亏虚,贪凉受冷,或劳累汗出,复感风寒湿,外邪乘虚侵袭,内客经络筋脉,痹阻不通,气血运行不畅,而致肌肉、筋膜发生酸痛、麻木、重着、活动不利。  (3)气血亏虚 外力劳损,劳倦太过,耗伤中气,久病中阳不振,升降生化功能减弱,气血生化不足,筋肉失于气血的濡养,从而诱发本病。  三、现代医学认识  颈部的浅筋膜即皮下组织,在颈前外侧部的深面有菲薄的颈阔肌。颈部的深筋膜包裹并支持颈部肌肉、咽、气管、食管、淋巴结及大血管和神经。项深筋膜覆盖在头夹肌、项夹肌和头半棘肌的表面,上方附着于枕骨上项线,下方移行于腰背筋膜,内侧附着于项韧带、第7颈椎和上位胸椎的棘突。外伤、劳累及受风寒湿邪侵袭,使筋膜组织充血、水肿、渗出、粘连,并在肌肉或腱鞘组织中形成激痛点。  (1)外伤因素 损伤是本病发病的重要原因。颈部软组织由于急性拉伤或挫伤治疗不彻底或失治,日久受损的肌肉、筋膜、肌腱等软组织产生炎症、水肿、粘连、变性,以后逐渐纤维化,形成纤维结缔组织粘连和瘢痕,可在软组织中形成过敏病灶,成为引起疼痛的激痛点而导致本病。  (2)应力劳损 颈部软组织长期的慢性劳损,如伏案低头作业,使肌肉长时间过度紧张、痉挛,肌肉、肌腱附着点是应力集中处,易受损伤,虽损伤轻微,病变部位小,但在肌肉筋膜组织中产生变性、肥厚,形成纤维小结而引起较广泛的疼痛。  (3)风寒湿邪刺激 寒湿刺激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或主要诱因。久卧湿地,贪凉或劳累后复感寒邪,局部暴露在寒冷和潮湿空气中,寒冷和潮湿可造成局部微循环改变,使毛细血管收缩,组织营养障碍,久之局部组织损伤,渗出增多,损伤未获治愈又反复受到风寒或潮湿刺激均可在局部形成固定病灶。故项背肌筋膜炎患者对天气变化较敏感。  (4)其他因素 某些先天性畸形,肌力失衡下劳动,或邪毒感染,如感冒、麻疹等邪毒经血脉而侵入肌肉、筋膜,使局部组织产生纤维性变而形成小的结节,成为以后产生慢性肌筋膜炎的基础。  各种原因引起的肌肉痉挛不但可使肌肉、肌腱损伤,还可使局部微循环发生改变,使局部缺血缺氧,以致肌肉内代谢物不能排出,并刺激局部疼痛感受器产生疼痛。疼痛刺激本身又常可加重局部的肌肉痉挛,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受损部位经久不愈,日久形成固定病灶(激痛点)。  四、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1.症状  ①疼痛:疼痛为主要症状,多在颈下部背侧肌肉及其软组织处(也可见于颈前部,如胸锁乳突肌、咽喉部肌筋膜等)僵硬疼痛,晨起较剧,活动后减轻,遇风寒湿后加重,疼痛可传导至单侧或双侧肩关节处。可为隐痛、胀痛、酸痛,发生的时间长短不一,可为非持续性的钝痛,也可为突然性锐痛。疼痛可向颈后部及头枕部、肩臂部及上背部放射。  ②颈部僵硬、活动不适:自觉颈后部有僵硬感、紧束感或有重物压迫之沉重感,颈部活动不灵活。晨起僵硬、沉重症状加重。活动后症状减轻,疲劳或过度活动后症状加重。  2.体征  ①颈部患处有特定的压痛点,一般位置较局限、表浅,对触压甚为敏感触压此点时,可立即引起剧烈的疼痛,甚至痛得使患者跳起来,并以此点出发,可惹激起远处的传导性疼痛。在临床上称此特殊的压痛点为“激发点”。激发点的好发部位在肌、肌筋膜附着处,如斜方肌、颈后下部椎旁肌。位于肌肉的激痛点,疼痛传导距离可以很远,可布及全肌;位于肌腱附着处的激痛点则为局限性痛。  ②颈项背部肌肉痉挛、僵硬,肌肉弹性降低,颈后可触及皮下结节、条索肿块,压迫此点可引起患者疼痛症状的再现。  ③颈部活动常受限。长期发作性肌痉挛,晚期导致肌挛缩,可使关节处于失衡状态而影响关节功能。  ④一般无皮肤感觉障碍,腱反射正常。可伴有植物神经功能变化,如头痛、头晕、耳鸣,尤其是血管收缩反应,如肢体发凉、皮肤竖毛肌反应,甚至引起血压增高。  3.辅助检查  X线照片检查一般无特殊发现,少数可见颈胸腰椎有先天性畸形。实验室检查多正常,血沉、抗“O”稍偏高。  4.诊断要点  (1)多见于中年以上,长期坐站不良性体位工作且肌肉缺乏锻炼者;  (2)有急性发作或慢性疼痛急性发作史及感受风寒湿病史;  (3)颈下部背侧肌肉及其软组织处僵硬疼痛,可传导至单侧或双侧肩关节处,晨起较剧,活动后减轻,遇风寒湿后加重,疼痛;  (4)颈项部及肩背部可触及激痛点,痛点封闭后症状可减轻;  (5)X线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多正常。  五、鉴别诊断  1.落枕  项背肌筋膜炎与落枕临床症状极为相似,都以肌肉疼痛、保护性颈项僵直、功能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但后者发病多见于青壮年,男多于女,起病较快,与睡眠有关。多为晨起时突感颈项部酸楚疼痛,动则疼痛加剧,头部常向患侧偏斜,下颌转向健侧,颈项不能自由旋转后顾,转头时常须整个身体同时转动。  2.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退行性变、骨质增生,压迫刺激神经根而引起颈肩部痛,伴有患侧上肢麻木、疼痛。体查时肌肉痉挛,压痛点多在棘突两侧,并向双上肢放射,受累神经根支配区有感觉障碍,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X线检查可见颈椎生理曲度发生改变,钩椎关节增生,椎间孔变窄。  3.颈椎小关节紊乱  颈椎小关节紊乱是扭挫伤、落枕、劳损等病因导致颈项强直、肌肉痉挛,引起颈部疼痛,小关节失稳处于“错位”状态,活动受限,并可刺激邻近的神经根、交感神经节、椎动脉,出现手麻、头昏、恶心等症状。  六、治疗  1.手法治疗  推拿手法对本病疗效显著,具有舒筋通络,行气活血,解痉止痛之功效。手法的目的是减轻疼痛,缓解肌肉痉挛,舒筋活血,防止肌筋膜粘连形成。治疗时多用一指禅推法、拿揉、法、弹拨、点压、叩击等手法,视患者耐受能力,力度可轻可重。  (1)松解手法 患者取坐位,医者站于患者背后,先用一指禅推法推颈项督脉及膀胱经,从上至下3~5遍,然后再拿揉颈背部肌筋2~3分钟,并配合颈项背屈伸及旋转运动。  (2)治疗手法 先用拇指点揉风池、风府,同时用力向上提拔头颈部。继之按揉天柱、肩井、天宗、大椎等穴位,使患者有酸、胀、麻之感。再拿捏颈项部压痛点及筋挛缩、筋粗处,并沿颈肌垂直方向用力加以推按,反复3~4次。最后医者站于患者侧方,用掌根推揉背部两侧,由上向下推,边推边揉,两侧的菱形肌、背阔肌及斜方肌和脊柱中线均需推揉,每侧10次,可松解粘连,缓解痉挛,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  (3)结束手法 揉颈项背部,重点在斜方肌和菱形肌,反复3~5遍,然后拿揉斜方肌,提拿肩井2~3分钟,最后用小鱼际或空拳拳眼轻叩击项背部,直擦督脉和膀胱经,结束治疗。  以上手法每2天按摩1次,10次为1个疗程。  手法注意事项:手法操作的力度宜先轻后重,结束时宜用轻手法。急性期时宜用轻手法,慢性期手法可适当加重。治疗期间注意休息、体位调节及改变工作时的不良姿势。配合针灸、理疗、封闭等其他疗法,可收到更加满意的疗效。  2.中药内治  (1)气血凝滞 晨起颈项背部板硬刺痛,痛如针刺,痛有定处,活动后疼痛稍减轻,夜痛甚,舌质紫黯,苔薄,脉弦涩。  治法:行气活血,舒筋活络。  方药:舒筋活血汤加减(《伤科补要》)。  组方:羌活12g,防风9g,荆芥9g,独活12g,当归15g,续断12g,青皮6g,五加皮12g,杜仲9g,红花12g,枳壳9g,葛根12g,川芎9g,桃仁6g,制乳香12g,制没药12g。  (2)风寒湿阻 项背部疼痛板滞,甚至痛引肩背上臂,全身肌肉酸痛,项强不适,活动不灵,遇寒痛增,得温痛减。寒冷潮湿易诱发本病。风邪侵袭为主者痛无定处,湿邪侵袭为主者颈肩麻木不仁,身重如裹。舌质淡,苔白或腻,脉弦滑。  治法: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味(《内外伤辨惑论》)。  组方:羌活12g,独活12g,藁本9g,防风12g,甘草6g,川芎9g,蔓荆子6g寒胜者加桂枝、川乌;湿胜者加萆薢、秦艽。若寒邪偏重者可加制川乌、制草乌各6g,桂枝12g,以散寒通络。若湿邪偏重者可加秦艽10g,桑寄生12g,薏苡仁10g。  (3)气血亏虚 颈项背部疼痛,时轻时重,劳累后疼痛加重,休息后缓解面色淡白,四肢乏力,头项沉重。舌淡苔少,脉细弱。  治法:补益气血,舒筋活络。  方药:当归补血汤(《伤寒论》)加减。  组方:当归15g,黄芪30g,赤芍12g,桂枝12g,细辛6g,通草6g,大枣枚。若以脾虚表现为主者可加茯苓10g、白术10g;若症状久治不愈,反复发作者可加地龙12g、全蝎5g,以加强通络之功。  3.中成药  可口服大活络丹、小活络丹、木瓜丸、复方丹参片等。  4.中药外治  适用于症状较轻,疼痛不甚或日久不愈的患者,起辅助治疗作用。  (1)贴法  ①狗皮膏、伤湿止痛膏、麝香壮骨膏、损伤风湿膏等外用。  ②消瘀止痛药(《中医伤科学讲义》)。  组方:木瓜60g,栀子30g,大黄150g,蒲公英60g,土鳖虫30g,乳香30g没药30g。  用法:共为细末,饴糖或凡士林调配,外敷颈项部。  ③敦煌消肿止痛膏(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骨伤科经验方)。  本方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2)敷药  颈肩部熏洗方(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骨伤科经验方)  组方:葛根、红花、赤芍、鸡血藤、花椒各15g,川草乌各6g,川芎、防风、羌活、桂枝、桑枝各9g,透骨草、伸筋草各30g。  用法:装袋内,扎口,水煎15分钟,加醋500mL,热洗患处,后热熨患处。  (3)擦法 可采用欧莱软膏、酒剂、红花油等外擦。  ①欧莱软膏:具有消肿止痛,舒筋活络的功效;  ②活血酒、舒筋药水:具有活血止痛,舒筋活络,祛风散寒的作用;  ③活络油膏、红花油:具有温经通络,消散瘀血,散寒除湿的功效。  5.封闭治疗  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3mL、醋酸曲安奈德20mg+红花注射液3mL备用。患者取坐位,用拇指按压其颈后、肩背部肌肉找寻激痛点,作标记并以此为中心进行严格消毒。用6号普通注射针头,颈后部沿标记点垂直进针,针刺深度2~3肩背部沿标记点45°角刺入,针刺深度1~2cm,进针后患者常有酸、困、胀等感觉,回抽无血后,即可注射。让药物浸润局部软组织,最后边浸润边退针,拔针后用无菌棉球按压针孔片刻,无出血后用创可贴敷盖。5天封闭1次,一般不超过3次。  6.针灸疗法  选穴时应以痛为腧,以温经散寒、调和气血为主。取穴以阿是穴、秉风、风池、大椎、天柱、肩中俞、后溪、昆仑为主,配以肩井、阳陵泉、悬钟、天宗穴。急性疼痛用泻法,症状缓解后用中等量刺激。肩中俞直刺0.3~0.6寸,使局部酸胀,大椎穴针尖向上斜刺0.5~1寸,使局部及两肩酸胀。针刺时可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每隔10分钟捻转1次,隔日治疗1次。  常可用艾条灸、艾炷灸、温针灸、温灸器灸。每次选3~5个穴,灸10~20分钟,每日1次,10日为1个疗程。间隔2~3日可行第2个疗程。  7.小针刀疗法  体位:坐位;  选穴:循膀胱经及华佗夹脊穴处寻找压痛点、结节、索条等;  进针刀解剖层次与深度:皮肤、筋膜、肌肉;  手法:用小尖针刀刺入,深达筋膜或肌层,即针达病所,上下或左右摇摆针刀柄各3次,拔出针刀,盖无菌敷料。1次为1个疗程,不愈时,1周后可再做。  8.物理治疗  可在患处给予红外线、蜡疗、电疗垫、热水袋等外用治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少充血,缓解肌肉痉挛,加速炎性物质的代谢。也可采用中药离子导入疗法,将具有行气止痛、活血化瘀、温经通络作用的药物,通过直流电离子导入,直接到达病损处,使局部血管扩张,血供增加,而起到治疗作用。  9.西医治疗  可口服非甾体抗炎止痛药物,如萘丁美酮颗粒、布洛芬等,以缓解肌肉痉挛。配合舒筋活血类中成药和维生素E、维生素B1等,血沉和抗“O”高者可服用抗风湿类药物。  10.验方治疗(固本蠲痹汤)  药物:当归12g,熟地20g,白芍25g,川芎6g,黄芪20g,升麻3g,葛根15g寄生15g,伸筋草15g,海马6g,姜黄6g。兼寒湿凝滞,颈冷,苔腻乏味加威灵仙、细辛;瘀阻痛如锥刺加乳香、丹参、地龙;口苦咽干去姜黄加瓜络、石斛、玉竹之类。  服法:水煎二遍混合,分2次1日服完,20剂为1个疗程。能配合手法治疗其效果更理想。  11.自我治疗及预防  在自我治疗方面,首先要针对病因解决长期伏案问题,对于IT工作者、会计、学生等“高危人群”,应注意工作、学习间歇休息(连续伏案40分钟,应休息5分钟,并做颈背部活动);另外,注意保暖、局部热敷、防止受凉等措施对缓解病情也有显著疗效;对于急性期发作,疼痛明显者,可以考虑给予口服药物治疗或局部封闭治疗,绝大多数病例均可治愈。  对项背肌筋膜炎的预防,要做到: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安全,避免外伤;平时工作不要过于劳累,要劳逸结合;注意气候变化,平时注意保暖,防止寒湿侵袭;在进行体育锻炼前,应先做热身运动;在进行专业训练或强度较大的运动时,最好采取一些必要的保护措施。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导致本症发生与复发的因素,如意外损伤、过劳、单一而不正确的劳动姿势、不正确的睡眠姿势、枕头过高等。及时治疗口腔及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受寒及注意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急性期应注意休息,急性期过后应做些轻柔活动,慢性期宜经常变动体位。平时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如体疗、气功、太极拳等,可有针对性地进行颈部肌肉锻炼,增强肌肉的抗损伤、抗炎能力。  七、预后  本病可经常发作,有一定自愈倾向,间歇期及疾病治愈后可无任何后遗症状。治疗主要采取综合性的保守疗法,且绝大多数病例能收到满意疗效。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十二道贴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骨关节疾病年轻化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颈椎压迫胳膊疼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