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大可能会发生,还期待着男生认妹妹是什么心态态

会议直播模版
  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
  时间:日(上午)
  地点:新清华学堂
  廖理: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媒体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组委会向全体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经过长达一年的酝酿与准备,首届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今日正式开幕,论坛由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和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共同承办,并获得了刘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的大力支持,论坛放眼全球,将理论探讨、形势分析、政策解读、建言实践融为一体,努力建成国内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金融论坛。
  首届清华五道口全球论坛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金融机构、业界人士的极大关注和热情支持,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美联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众多金融机构倾力参与,海内外知名学者和享誉业内的权威专家应邀出席。今天我们还将共同见证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的正式成立,开启清华大学与一行三会紧密合作的新篇章。
  下面请允许我介绍到场的嘉宾:
  清华大学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名誉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刘鸿儒老师
  教育部副部长,清华大学五口口金融学院兼职教授鲁昕女士;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兼职教授刘士余先生;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王兆星先生;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姚刚先生;
  中国保监会副主席、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周延礼先生;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副主席、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蔡鄂生先生;
  中国证监会原纪委书记、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李小雪先生;
  刘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理事长魏本华先生;
  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先生;
  清华大学副校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谢维和先生;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长兼院长,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委员吴晓灵女士;
  中央汇金副董事长、孙冶方基金会理事长李剑阁先生;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五道口校友会会长,香港东英金融集团董事长张志平先生;
  以及专程前来的美国原副国务卿,哈佛大学经济系教授库伯先生;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来宾们,美联储原副主席科恩先生正在飞往北京的飞机上。
  下面让我们再一次对这些远道而来的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下面有请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吴晓灵女士致辞,欢迎。
  吴晓灵:尊敬的各位嘉宾,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首届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现在开幕了。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的全体师生向出席论坛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师生,各位媒体的朋友们致以诚挚的欢迎。
  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列入清华大学,成立了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学院融清华大学百年学府的气度神韵,汇五道口与金融业界一脉相承的优良传统,以培养金融领袖,引领金融实践,贡献民族复兴,促进世界和谐为使命,遵循国际最先进的金融学科和商学院高等教育模式办学,锐意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金融高等教育平台和金融学术政策研究平台,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国际化的金融人才。
  成立两年来,学院成功引进了多位享有国际声誉的全职师资,业内资深的兼职教授达到19名,兼职硕博达到118名,学校科研总体实力跃升到了新的水平,金融硕士、博士质量进一步提高,金融EMBA成为行业内翘楚,备受关注的金融MBA双学位项目,金融DBA学位项目都在加快建设,金融学院在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扩大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还将进一步探索如何深入挖掘这一模式的潜力,把五道口金融学院的各项工作推向新的高度。为助力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清华大学依托五道口金融学院在一行三会的支持下创办了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研究院将基于前沿理论研究成果和严谨的数据分析,在深化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健全现代金融体系,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等重要金融领域提供高质量有影响力的政策研究,致力于打造中国金融一流智库。
  今天,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的正式成立使五道口金融学院踏上了为中国金融业健康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的新征程。
  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在走向新的时代,中国金融也的发展业面临新的机遇,近年来,我们看到我们的金融市场正在突破传统的模式,各项严格的金融管制正在逐步放开,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以及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正在有条不紊的向前推进。未来,我们会看到一个更有活力,更具创新的金融体系。一批拥有较高盈利能力、创新能力和风险控制水平的金融机构将脱颖而出,中国金融市场也会变的更为成熟和开放。
  今天的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将是五道口金融学院搭建平台,促进交流的一个良好契机,希望大家都能以开放的姿态,独到的见解参与进来,推动本届论坛成为一届圆满丰硕的盛会。谢谢大家。
  陈吉宁:尊敬的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值此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召开,暨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成立之际,我谨代表清华大学向论坛的召开和研究院的成立致以热烈的祝贺,向各位海内外嘉宾、校友和媒体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运行的命脉,金融业的蓬勃发展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当然,金融危机的爆发也令经济社会发展遭受重创,严格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因此,金融政策的设计和金融业的发展尤其需要汇聚智慧,坚守良知。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阴云尚未散尽,我国经济稳增长的任务迫在眉睫,如何发挥好金融的力量,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有效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是金融界的艰巨使命和光荣职责。
  大学在此中的作用之一就是搭建一个高水平的学术平台,广邀政界、业界、学界的朋友碰撞思想,激发灵感,汇集智慧,凝聚共识,为金融业的改革发展贡献有价值的思想成果和政策建议。此次五道口金融学院筹备举办全球金融论坛,组建国家金融研究院的目的也正在于此。
  经济金融学科在清华大学有着长期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积淀。2011年,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的基础上组建五道口金融学院,是清华开启新百年征程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清华金融学科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学院成立以来,继承发扬央行研究生部的传统和优势,依托清华的综合性学术平台,与多学科协同发展,培育出互联网金融、金融企业传承等多个新兴学科生长点。同时,积极探索金融、产业、科技相结合的新模式,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
  这次论坛定位于探寻中国与世界良好互动,共同发展的未来之路,这不仅是中国金融界的一次风云际会,更是全球金融业的一场思想盛宴,将为清华金融学科和五道口金融学院的发展添上浓抹重彩的一笔。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探索改革举措,落实改革任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项建设的使命十分繁重,金融业的健康发展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清华金融学科、五道口金融学院、国家金融研究院有责任为此做出应有的贡献。学校将继续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大力支持五道口金融学院的发展,希望学院保持创业的劲头,创新的思维,在中国经济金融进一步开放包容的时代潮流中坚持培养金融杰出人才,引领金融理论实践,不断推进与全校各院系多学科的合作交流,与金融界及监管部门加强联系,树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典范,打造中国特色新型金融智库,努力贡献民族复兴伟业,促进世界和谐发展。
  最后,我要对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以及中外金融界和媒体对清华金融学科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并期待着大家支持和参与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的建设发展,共同将其打造成推动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的新型高端智库。祝愿我们的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廖理:谢谢陈吉宁校长,下面我们有请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兼职教授,教育部鲁昕副部长致辞。
  鲁昕:各位嘉宾,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很高兴与海内外的金融监管部门、业界、学界的各方人士共同商讨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新征程,共同见证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的成立。在此,请允许我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兼职教授的名义代表教育部对论坛的召开,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嘉宾致以最诚挚的问候。
  此时此刻,我带着历史和专业的感情回想起来两个曾经为中国改革开放培养了数以千计的财政金融硕士、博士等优秀的人才机构,这就是业界闻名的五道口研究生部和酒仙桥研究生部。这些优秀人才大部分已年逾花甲,但是在他们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记录着中国财政金融的理论创新、财政金融体制改革的辉煌历史。正是这些一大批优秀人才他们研究中国国情,借鉴西方经验,引进了财政金融理论的新理论、新概念、新体系、新制度、新机制,为市场趋向的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两年前,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与清华大学站在创造世界一流金融学科的高度,研究生部与清华大学强强联合,共同建设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开启了金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迈向国际一流的新征程,创造了学科理论教育与业界改革实践紧密结合的国家示范。这次论坛的举办就充分展示了国家示范的实践效应。
  这次论坛以“金融改革发展新征程”为主题,关注世界与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的新思想、新趋势、新实践、新动力,聚焦中国与世界,改革与政策,学术与实践三个层面的问题,为中国全面深化各个领域改革,尤其是加快完善现代市场经济体系,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的改革献计献策,其意义重大而深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改革进行了全面的部署,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各方面改革上要取得决定的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以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为重点的金融改革,既是重要的改革领域,也是关键的改革环节。
  改革开放36年,金融管理体制在各个历史阶段的改革为中国经济增长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和政策环境,为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进出口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一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但是在当前的背景下,与金融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目标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金融领域存在的问题,比如金融体系不完善、金融功能不健全、金融结构不合理、金融监管不到位、金融服务不周全等等,仍然困扰着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惠民生任务的顺利实现,面对未来,金融改革任重而道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改革提出了11项具体的任务,尤其是扩大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健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鼓励金融创新,完善人民币市场汇率形成机制,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健全外债和资本流动审慎管理体系,落实金融监管改革措施和稳健标准,界定风险处置监管的职责,保障金融市场安全高效运行和整体稳定等等。
  我相信这次论坛的举办,各位业界权威人士的参与一定会对上述改革任务给出思路和举措,大家知道人民银行五道口研究生部成立于1981年,恰逢改革开放第一个历史阶段,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成立于2012年,恰逢改革开放的第二个历史阶段,也就是十八大以后,中国进入了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
  我寄予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三点希望:
  一是继续发扬五道口研究生部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在金融学科建设、金融理论研究、金融人才培养、金融社会实践中不断取得重大的创新成果。
  二是借助清华大学百年历史积淀的文化优势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做好一流学科,一流人才,一流科研,一流创新的十年,乃至于百年规划,把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建设成国际一流的金融教育高地、金融科研高地。
  三是充分利用清华大学各学科的优势,金融学院各方面的人才优势,以及业界各方面的人才优势,建设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国家金融智库,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创新金融理论和实践,服务国家改革与发展,实现国家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预祝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越办越好,谢谢各位。
  廖理:谢谢鲁部长,下面有请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名誉理事长、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我们尊敬的刘鸿儒老师致辞,大家欢迎。
  刘鸿儒:刚才部长代表官方讲话,但是她是专家,著名的专家,对我们金融业这些事儿说得又清楚,又具体。所以,我们的工作就好做了。我作为民间的,代表金融界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代表刘鸿儒教育基金会对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的成立和全球金融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在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已经进入到了全面推进市场化、国际化的一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形势复杂多变,遇到的问题盘根错节,急需我们加强金融研究,大力提高金融研究水平。
  我们不满足于对现行政策的解释和评论,要加强系统的理论研究,深入探讨我国金融的发展规律。
  我们不满足于国内问题的讨论,要加强对国际金融市场变化的比较研究,努力探索中国金融的发展模式。
  希望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共同联手,跟上时代的变化,接好中国地气,扎扎实实做学问,拿出实实在在的有份量的研究成果。谢谢大家。
  廖理:请刘老师留步,下面有请教育部鲁昕副部长,人民银行刘士余副行长,银监会王兆星副主席,证监会姚刚副主席,保监会周延礼副主席,清华大学陈吉宁校长,谢维和副校长,蔡鄂生,吴晓灵院长,理事上台共同见证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的成立。
  (成立仪式)
  廖理:谢谢各位嘉宾。
  今天我们共同见证了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的成立,希望在我们的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下,把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建设成为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金融智库,成为清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变革呼唤创新,创新推动进步,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多项重大的改革举措都将陆续推出,本届论坛的主题“定位改革发展新征程”,希望本届论坛能产生观点的交流、思想的激荡,共同见证并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的新征程。本届论坛为期两天,设置了一系列全体大会、主题论坛、夜话、内餐研讨会等等,欢迎大家积极参与。下面邀请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联席院长李剑阁先生主持今天的全体大会,有请。
  李剑阁: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受论坛组委会的委托,接下来的全体大会的环节由我来主持,我是本届清华大学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的主席,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的联席院长李剑阁。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组委会向全体来宾表示诚挚的欢迎。
  中国经济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发展上的奇迹。当前,中国经济步入中高速增长时期,潜在增长率有所下降,已经进入转型发展阶段,经过过去十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的金融体系又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去年11月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宣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未来十年全面改革勾画出了思路和方向,其中,金融体制改革作为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为纲,对金融业的开放、金融市场体系的建设、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以及人民币可兑换方面做出了具体的部署。
  最近一个时期,很多金融改革的重大举措密集出台,表明金融改革已经从理论层面全面进入行动的层面。在人口、土地等要素红利日渐萎缩的环境下,金融改革有望引领中国经济迅速渡过经济结构的转型期、体制改革的阵痛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打造中国经济发展的升级版。因此,我们在这关键的时候举办这样一个海内外学界、业界、高端人士共同参与的金融论坛,就是要共同见证并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征程。
  金融监管作为一个重要的改革举措,引起诸多关注,金融监管改革如何推进,改革将以什么样的先后顺序进行,以及改革过程如何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关系,可能是摆在我们面前更为重要的课题。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也许能从接下来将要出场的几位中国金融界的重量级嘉宾那里得到答案。
  首先,我们有请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先生发表主题讲演,谢谢。
  刘士余:各位老师,校友,金融界的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的成立大会和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的首次论坛。
  第一,我们尊敬的吴老师昨天下午还跟我谈支付和清算在新的金融市场环境下的重要性和她对这个问题若干从政策到技术的思考。刚才剑阁主席讲的“三期”叠加,经济增长的增速换档期,改革阵痛期和多种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或者说矛盾凸显期的时候,是我们当前经济金融运行的一个阶段性的特征。这个阶段性的特征在金融上有非常明显的表现,我们银行业资产质量,不良资产比例在增加的势头,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我们长周期、大跨度的顺周
  期带来的金融效应可以进入一个明显的转折点。大家看到2013年公布的15家上市银行的年报,核销大量不良贷款,再加上一些区域性的金融风险问题,可能去年核销的不良贷款还要多。无论如何我们应当按照党的三中全会深化改革的决定,特别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来把金融市场的发展设计好。
  第二,一个健康有效的金融市场是通过识别风险、分散风险,或者说防范风险三足鼎立的架式来把实现资源有效的配置。金融市场的发展在当前仍然是处于深化金融改革的基础性的地位,甚至各项金融制度的设计都得经过市场的检验,都要表现为市场的有效的健康的运行,某种程度上脱离市场的金融规则是不存在的。但是当前的金融市场也有两类扭曲的现象。
  第一个扭曲,是大家常说的宏观经济当中的M2跟GDP的比值,这个来讲至今为止很难说在经济学上有什么权威的解释或者它有一个内在的经济函数、金融市场参数就能推测出、推导出M2跟GDP有一个安全的比例区间,我觉得在金融学上、金融工程上找不到这个答案。但是有一个经验数据的横向比较可能会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我们这个数字还是比较高的,刚才我说经济学上这个数高和低跟风险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总的来讲高了总不如低一点儿好,
  而且这几年我们是在力求想调整直接融资跟间接融资的比例,但是调整的效果非常不理想。所以,整个融资结构以间接融资为主的状况近几年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有些恶化的,这种结构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大家知道在市场经济当中,资本还是一切信用的核心,这种融资结构的扭曲,或者说股本性融资比例在整个融资的比例始终低于15%的时候,也就是间接融资,或者外部融资的风险溢价会体现在高融资成本上。大家关注的,现在融资成本高,这里面跟我们金融体系结构的扭曲,跟间接融资对经济体系风险溢价的体现是分不开的。
  第二个扭曲是金融市场主体行为的扭曲,突出的表现在各类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理财业务,也表现在实体经济自身的运行上。实体经济大家说行为扭曲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我的思考至少有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对资金的价格信号反应极其迟钝。一个健康的经济体系对18%的融资成本应当是厌恶型的,但是我们这个成本居然能出的去,本身说明我们实体的行为有扭曲的现象。
  二是搞办金融热、担保热或者广义金融,一个社会如果大家都想办金融的时候,可能就是高烧已经影响到大脑思考能力的一种状态。
  三是有些大型企业本身的财务公司本来要发挥智库职能,但是也加入了追逐利润,对集团内部加强资金管理的同时,以利润为中心,做法上我还是比较担忧的。
  再就是现在的金融创新,有些方面实际上是逃避监管,包括风险拨备,保险资本约束,包括信贷指引,包括税收这些方面,一味的讲究创新,甚至把存款搬家也当成一个简单的创新,我觉得这对全社会经济金融结构的调整和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没有正向贡献的这些创新可能还是值得思考。
  第三,我想思考的就是金融市场发展和创新的一些重点。
  1、围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的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多渠道推进股权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例,这都是三中全会决定当中的原话,这也是对我们金融工作一个最底线的要求。我理解对资本市场一个是要健康,一个是要全面,一个是要多层次。所以,纵观金融市场体系当中存在的诸类的问题,核心或者说解决这个问题的牛鼻子还是要把中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发展起来。非常高兴昨天晚上3.0版的国九条正式公布,这意味着中国股市资本市场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是还是要在政策上下工夫,比如像大家公认的一些制度安排,还是要举政府和市场,国际和国内,境内和更外多种力量,多种资源,在中国还是要打造出几艘航母级的投行,无论是保险行业、证券行业还是银行业,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没有几支支柱,在这个行业里没有靠得住的大型的骨干,占有一的市场集中度的,实践证明还是不行。所以,我觉得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姚刚主席是权威,我从外行看,应当要有“航母”。同时,要扩大我们资本市场融资的能力,光再融资不行。
  2、金融市场创新发展的重点还是债券市场。我想说的是这几年发展很快,发展很快的基础就是政府部门、金融部门、中央银行和金融监管当局之间有高度共识,推进了债券市场健康的发展。什么时候部门之间有高度共识,什么时候中国的金融市场就会发展的快一些。同时,当前大家对地方债务、融资平台的风险关注的比较多一点儿,我的体会这个问题解决的好还是要靠债券市场的发展,对当前的地方债务和融资平台的风险的管控的问题不能不问青红皂白一概的予以妖魔化,我反复测算认为我们的政府债务,包括中央政府的负债,地方政府的负债,包括融资平台的债务,不会现有的你把它消化掉也消化不掉,将来还是要增加。大家记住总书记在今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上对今年的经济形势已经做出了非常科学的预判,就是叫消费是基础,也有一定的消费的饱和的地方,投资还是关键,外需是支撑,在当前国际市场变幻不定的情况下,和国内消费特定的阶段性特征,投资可能仍然是关键,加大铁路 投资,加大保障房棚户区改造的投资,这些方面很大程度上要依靠金融市场和债券市场,包括下一步的市政债都还是依托于债券市场和企业融资结构的调整,债券市场还是关键。
  3、我认为要下决心整顿金融的同业业务和各类的理财业务,否则的话,极易把我们的投资者,包括社会公众导向追逐短期高利,不追求长期回报,对资本市场的发展产生极大的溢出效应。比如公众拿钱到一家银行购买8%的理财产品,这家银行再加三个点,11%走通道,通道的特权机构再加三个点,就进入实体,14%左右,这还算不错的成本,但这种层层加水,每个环节都扒皮加码的做法直接抬高了实体经济的成本,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毫无贡献的,而且是会把一个民族,把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带入极其带有赌博心态的短期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不太会有人拿钱去买股票,因为股市有风险,买这个通道的理财、同业是稳赚不赔的,因为大家都知道有些时候,特别是银行的理财,一旦出了风险,好像各方面的压力就是叫刚性兑付,这个结果是非常糟糕的一个结果。
  整治前面讲的扭曲行为的时候,还有一个我们的实体经济,我们现在有些上市公司也搞所谓的理财,搞所谓的上下游的产业链金融服务,这个问题是非常值得推敲的。实际上那种理财就是在放高利贷,我觉得这跟实体公司本身的行为是非常不稳洽的。
  4、大力发展资产证券化,如果没有资产证券化,我们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会越做越大,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也会越做越大,这对资本的需求只能水多加面,面多加水,这是老生常谈的一个题目,说了好多次了,也就是说在我们执行巴塞尔3的国际标准之后,我们这么多大银行上市,如果没有资产证券化会在股票市场对实体经济的融资产生极大的溢出效应。
  第四,长期下去是非常不好的一种形势,但资产证券化和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有一个衍生品,就是CDS要跟上,这个方面还需要我们监管部门达成共识,就是CDS要和金融机构的资本消耗统筹考虑。一家银行持有和ABS相应的CDS的时候,资本的消耗上应该给予充分的考虑和扣减的,否则交叉持有资产证券化业务,以及对社会公众购买证
  券化业务都没有太大的积极性。但是我们不赞同搞ABS、CDS产品,以及适于混合物的N次方,这些方面都带有不太好的因素,容易误导社会公众,以及误导金融市场创新的方向。但是最基础的ABS+CDS还是一个金融市场健康发展或者结构校正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的金融工具,这方面希望我们各方面能够进一步研究,达成共识。
  第五,支持贷款市场转让市场的发展,贷款转让市场还是有利于减少金融信贷机构的资本消耗,也有利于把更多的社会资本引导到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上来。将来贷款转让同样可以和CDS结合起来,和CRM这些资本缓释工具结合起来,这样各种多层次的功能定位,明确的市场层次和功能明确的市场工具相互组合就非常有利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只有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以后,我们金融业的资产负债表才能变的稳健,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也可以在金融市场和股权市场的引导下做一些适当的降低。
  我讲的还不只是宏观的方面,非常感谢剑阁邀请我做这个演讲,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祝在座的各位精英取得更大的学术成绩,挣更多的财富。谢谢。
  李剑阁:谢谢刘行长发挥的精彩发言,现在有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王兆星先生做主题讲演。
  王兆星:大家好,非常荣幸被邀请参加今天的全球金融论坛,同时也非常荣幸在这里再次见到我们的一些老前辈、老领导、老朋友。同时,也在这里能够果识更多的新朋友,新同学。
  我的发言非常简短,不会像士余行长那样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为我只有一个稿子。今天我们上午论坛的主题叫改革发展的新征程,所以,突出了一个“新”字,那就是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的起点。所以,我在这里也想借题发挥,想从一个金融监管者的角度来谈一下我们所处的新时期面临的新挑战和我们应该承担的新使命。
  首先,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样一个历史时期我认为至少具有这样几个非常重要的特征。
  首先,我们进入了一个后金融危机时期。这场金融危机持续时间之久,影响之广,破坏之重,以及它所带来的变革之深刻,都将是历史上所少有的。
  这场危机摧毁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是它也给我们带来一些值得珍惜的,非常重要的精神财富、理论财富、制度财富和实践财富,这场金融危机所带给我们的反思,所带来的理论上的变革和制度的变革,以及带来的世界经济金融的新格局,都将对未来一段时期全球经济发展的格局和趋势产生非常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第二,我们所处的历史时期是一个治理金融危机和促进经济复苏这样一个并重的时期。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社会,包括G20,包括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以及各个国家的政府、央行监管当局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来治理这场危机,来加快这场危机的结束。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的带有一点刺激性、激进性的财政的金融政策,来促进经济的快速复苏。所以,在未来一段时期,治理危机和促进经济的健康的复苏仍然是我们国际社会和各个国家政府当局所面临的重要的历史的任务。全面的恢复信心,全面的恢复在金融危机所遭受重创的信心,来为未来经济的健康和持续发展奠定坚定的基础仍然任重而道远。
  第三,我们所处于的时期也是一个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发生重大调整的时期,金融危机之后以美国为代表的政府及中央银行采取了超常规的货币投放、量化宽松来刺激经济复苏的政策。日本、欧盟也同样都采取了刺激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应该说这些带有刺激性的政策,带有点儿强心剂的这样一种处置方案,对于迅速的结束金融危机,恢复市场的稳定,加快经济的复苏,应该说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政策它也会必然产生短期、长期、潜在和现实的负作用。同样这些国家所采取的政策,特别是财政和货币政策,同样在未来一段时期将面临着这些政策如何退出,何时退出,而这种退出对本国经济,对全球,对未来将产生哪些连锁的反应。所以,仍将面临着非常艰难的抉择。
  第四,我们所处的时期也是一个金融监管制度规则的重大变革时期。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为了尽快的恢复信心,也为了防止下一次危机过早的到来,国际社会对监管制度、监管标准、监管规则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第三版巴塞尔协议构建了全球新的资本和流动性的监管标准,同时也构建了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的新的监管的框架。同时,也正在研究探索如何处置危机,如何解决太大不能倒的道德风险问题,来探索新的金融机构的恢复、处置制度和相关的机制。各个国家也在变革自身的监管的制度和结构。应该说监管的深度和广度都在进一步扩展。影子银行、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金融消费者的保护等等,都已纳入到新的监管制度的框架之内。
  第五,我们所处的新的历史时期也是一个金融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30年代大危机之后,金融业从混业走向了分业,70年代的放松管制,金融的自由化,金融又从分业进入了混业的时代,而这种混业不可避免的带来了非常明显的复杂性、关联性、传染性和系统性。所以,金融危机以后,我们要对这样一种金融机构又进行了新的反思。美国的沃克尔规则、英国的栅栏原则,以及欧盟出台的新的监管的方案,都是力图将各类风险不同,对金融稳定和实体影响不同的金融业务、金融行业以适当的各类方式来使他们各行其道,来最大限度的防范可能引起的这种跨市场,跨行业,跨系统所带来的全面的金融风险。所以,现在可能我们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金融结构新的发展态势,那就是既不是过去的那种严重的混业,也不是泾渭分明的分业,可能会走一条中间的路线。
  第六,我们所处的历史时期也是一个金融发展模式发生重要转型的时期。这场危机也证明金融的自我创新,金融的自我循环,金融的自我膨胀,必然造成金融的严重泡沫,必然会造成全面的金融危机。所以,危机之后,我们一个深刻的反思和教训那就是金融必须要回归金融的本源,要回归金融的基础的功能,金融要回到为实体经济服务这样一条根本的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所以,我们必须要对危机前的金融发展模式进行反思,进行变革,要抑制过度的金融投机、金融的自我膨胀。
  第七,我们所处的新的历史时期也是一个对金融创新进行重新反思,进行重新调整的时期。金融创新是金融活力、金融效力,提高金融竞争力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不可缺少的或者是一个不竭的动力。金融创新永无止境,但金融创新也必须要有度,必须是在一种法律法规和有效监管及高度的透明之下来进行。
  我不反对金融创新,也不反对金融衍生工具,更不反对资产的证券化。刚才刘行长也在倡导要发展资产的证券化,但我要反对那些没有监管,缺乏透明的,是金融自我循环的那种更加复杂的那种金融创新,那种金融衍生产品和那种自查的证券化,它必将带来的是金融大厦的倒塌,不会给实体经济带来更多的益处。
  我们所处的新的历史时期同时也是一个金融全球化重大的演变时期,我们也要对金融全球化进行新的反思,进行新的调整,但进入全球化是大势所趋,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次危机之后,从金融业务的全球化,金融规则的全球化,金融风险的全球化,金融危机的全球化,到危机应对的全球化,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全球化的阶段。
  这就是我要跟大家讲的,我们处在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这样一个新的时期,我们将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这就是我要讲的我们的新挑战。
  首先,我们面临的挑战之一是目前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复苏的不平衡与货币政策的不协调同时并存的这样一种挑战。美国、日本、欧盟都处在一个经济复苏的不同的阶段,都面临着不同的抉择,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也面临着结构调整,经济减速,以及通货膨胀的压力,由此而带来这种经济发展和复苏的不平衡就决定了各个国家所采取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不同,也就带来了这样一种对世界经济恢复和发展带来的一种不同的影响和效应。各个国家将根据自己的情况、发展阶段来采取针对本国经济的财政和政策,而很难更多的考量其他国家对世界经济的外溢的效应和影响。这样就给世界经济和市场带来一种新的不确定性、新的波动的因素。
  第二,正是由于西方国家采取的这些政策和这些政策的差异性,以及在退出过程中的不协调性,这样同时也带来了我们面临的第二个挑战,那就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将面临货币贬值、资本外流和金融市场波动的挑战。前不久阿根廷、印度、土耳其、马来西亚等相关国家已经出现了货币贬值、市场波动、股票债券市场出现震荡,这很大程度上既是由于国内经济结构的影响,同时也是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不确定性和其他国家采取的不同政策所产生的效应所带来的一种反应。这些都会给发展中国家货币政策当局和金融监管当局如何来应对这种资本的外流,市场的波动,以及货币贬值,通胀压力带来新的挑战。
  第三,金融风险这种跨国家、跨地区、跨系统、跨市场传染的挑战。
  第四,我们所面临的挑战那就是在我们应对危机的过程当中,大幅度的提高了资本和流动性的监管标准。这样也会给金融银行体系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将面临着如何提高资本的流动性标准,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健性、安全性和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促进经济的快速复苏之间如何寻找更好的平衡,面临非常艰难的选择,这也是我们面临的重要挑战。
  第五,我们所面临的挑战也将会带来由于银行监管标准的提升和更加严格,也就会产生更多的影子银行的快速的发展,会产生更多的监管的规避和监管的套利,而这种影子银行在无监管、无透明的野蛮生长的情况下,它也会给金融的稳定,金融的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所以,如何在加强对银行体系监管的同时,同时更好的规范和监管这些影子银行,来最大限度的防范有害于金融和经济稳定的这样一个以金融创新为名的这样一种监管套利行为。
  第六,除了这种全球形势,中国也处在一个自己独特的历史时期,面临自己独特的新的挑战,那就是我们进入了一个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速的减缓,产能过剩的压缩和对深层次矛盾的全面的改革。所以,无论是经济结构调整也好,经济的增速减缓也好,产能过剩的调整也好,还是进行利率市场化等改革也好,这些如果我们进行的非常顺利,将为下一步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奠定非常良好的基础,如果处理不好,它同样会聚集和放大金融风险,给金融体系的安全带来重大的冲击。
  这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的一些新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金融监管者应该勇敢的承担起新的时期所赋予我们的新的历史使命。
  第一,对于一个金融监管者而言,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健,保护存款人的利益,这是我们首要的,最重要的历史使命。在这样一种前提之下,我们还将承担一些其他的重要的使命,那就是首先我们必须处理好增强银行体系的稳健性和支持实体经济的关系。
  第二,我们必须处理好支持金融创新与维护金融安全的关系,要使得金融创新能够健康的发展,能成为支持实体经济,强化金融服务经济功能的重要的支撑,而不是应该成为威胁金融体系稳定和安全的重要的因素。
  第三,我们要处理好放松金融管制与加强金融监管的关系。一方面,我们必须要继续放松金融管制,尽快解决和减缓金融压抑的状况,使金融发挥更好的功能来更好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吸取金融危机的教训,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所以,必须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金融监管。
  第四,要处理好发挥市场功能与强化市场纪律的关系。让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关键作用,就必须让市场的因素、市场的价格、市场的要素充分发挥作用,来更好的发挥市场机制调节经济运行和金融运行的这样一种作用。但危机也告诉我们市场并不万灵,市场也有缺陷,市场也有失败,所以,在发挥市场、强化市场的同时,也必须要强化市场的纪律,市场的约束。
  第五,要处理好保护存款人金融消费的权益与防范金融道德风险的关系。金融危机之后,我们一个重要的改革就是把保护消费者权益纳入了我们监管的视野和监管的制度的范围,并已经建立了相关的法律制度,现在一行三会都设立了金融消费者保护局,在不久的将来,存款保险也将诞生,这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维护金融市场参与者的信心都非常重要,但是如果保护不当,存款保险制度的设计不当,它也会带来严重的道德风险,也会大大的弱化市场纪律的约束。所以,我认为对存款人,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应该建立在法律法制的基础上,应该建立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对金融投资不应有隐性担保,刚性兑付,应该最大限度的防止道德风险的发生,以及它对金融安全稳定的损害。
  最后,我们也要处理好单体风险和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关系。在这样一个高度的市场竞争当中,特别是一个高度的利率市场化的环境当中,金融机构的失败,金融机构的退出是必然的,是必要的、必须的,也是强化市场约束,防范道德风险所必须的,但关键是要防范这种单体的风险而引发为系统风险,所以,我们要始终坚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的这条底线,要不断增强对风险的识别,对风险的预警和对风险的控制的能力,要做到早发现、早识别、早预警、早隔离,早处置,增强监管的前瞻性。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老师,各位领导,各位同学,我们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的挑战,我们要承担起新的历史的使命,以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智慧,在更高层次上实现金融体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平衡,来支持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来建设中国更加强大,更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的金融业。最后,祝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李剑阁:非常感谢王兆星副主席内容丰富,观点鲜明,但是其实也不算简短的一个发言,下面有请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姚刚先生讲演。
  姚刚: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能够参加今天的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首届论坛。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非常具体的事情,关于多层次股权市场建设当中的“新三板”,学名叫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
  昨天下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我们俗称叫新的国九条,十年以前国务院也出台了一个意见,也是九条,现在叫老的国九条。新的国九条有这么一节,加快多层次股权市场建设,在这一节当中有这么一段话,新的国九条提出这个要求,要强化证券交易所市场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证券交易所的自律监管职能,壮大主板、中小企业板市场,创新交易机制,丰富交易品种,加快创业板市场改革,健全适合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发展的制度安排,增加证券交易所市场内部层次,然后就提到了新三板,叫加快完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建立小额便捷灵活多元的投融资机制,后面还有一句话,在清理整顿的基础上,将区域性股权市场纳入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大家看了这段话以后,就可以理解到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所谓股权的市场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格局,尽管刚刚开始形成,主要的就是交易所市场,交易所市场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分开了主板、中小企业板,从事这个工作的人来看,上海的主板也好,深圳的主板,深圳的中小板也好,其实适用的是一个法律法规,适用的是一个上市条件,总体来讲这应该是一个板块。第二个层次就是创业板市场,它适用不同的法规,不同的上市条件,这和主板确实不一样,它是另外一个板块。所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叫做“新三板”,大家都问为什么它叫“新三板”,而不叫“新四板”,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到它不应该是新四板了?我认为主要是针对主板、创业板这样一个市场,它并不是我们过去常说的所谓场外市场,现在随着科技、互联网的发达,交易方式的多元化,场内、场外市场这种过去经常使用的概念在如今已经不是那么合适了。
  想跟大家分享几点:
  第一,市场的定位,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我们俗称的“新三板”主要为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的这么一个场所,是弥补证券交易所的不足。大家可能不是特别关注这个市场,这个市场是号在北京揭牌运营的,当时运营的时候只是在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四个高新园区当中的企业进行试点,到交易场所进行挂牌,去年的12月,也就是不到半年以前国务院发布了一个《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这是一个国务院层面的行政法规,明确了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是经国务院批准,依据证券法设立的全国性的证券交易场所。为什么这么强调这个事情呢?就是咱们公司法、证券法有一条规定,股份公司股权的转让只能在证券交易所和国务院批准的证券交易场所进行转让,如果不是这样一个场所,转让股份公司的股份,严格意义上来讲是违反了现在仍然生效的《公司法》和《证券法》。所以,国务院这个决定就定位这个市场是一个全国性的证券交易场所,主要是为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服务,境内符合条件的股份公司都可以到这个市场进行挂牌,并进行融资,进行股份公开的转让,可以进行资产的重组和债券的融资。国务院这样一个决定一是给这个市场很明晰的法律定位,也给这个市场一个很明晰的服务的定位,同时将试点从四个园区扩大到了全国。所以,现在全国只要是股份有限公司符合一定的条件,都可以申请到这个市场来挂牌。
  截止到5月8号,在还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现在这个市场挂牌公司已经达到了740家,总市值已经达到了1434亿,已经初具规模。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现在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刚才两位领导都谈到了这个问题,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得到的金融支持更是比较薄弱,比如股票市场,我们两个交易所已经二十多年的历史了,上市公司才有2500多家,也就是平均每年新上市公司大概100多家,2500多家的上市公司,相对于中国庞大的企业数量,那是非常之小的。所以,想靠证券交易所这个市场来达到提升或大幅度提升直接融资比重这样一个想法是不太现实的。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类企业有1400万家,2500家上市企业在数量上可以忽略不计,尽管规模很大。所以,只有极少数的非常高端的企业才能进入到资本市场,这也不是中国的资本市场的特殊情况,全球市场也都是这样。这些中小微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在获得贷款方面,获得间接融资的支持方面具有天生不利的地方,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所以,它对于资金的需求是非常巨大的。
  同时,资本市场有一类投资者叫私募股权投资资金也好,大家还赋予它各种各样的名字,天使基金、创投基金、私募基金、PE等等,各种各样的名字很多,这些基金是愿意承担风险,但是也在寻求高回报的这样一个股权投资的投资者,这两者需要对接,资本市场需要给它提供这样一个平台。
  建立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建立这样一个平台,我想这是国家为促进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推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激活民间投资,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举措。
  这个“新三板”是全国性的证券交易场所,在这个地方挂牌的公司在法律上纳入了非上市的公众公司,是公众公司就要满足信息披露的要求,但是它不是上市公司,所以,非上市的公众公司,这种公司的股份是可以进行公开的转让的。在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个市场在法律上的定位和两个交易所没有本质上的差别。但是差别在什么地方呢?差别主要在于服务对象不同,刚才我给大家汇报了,它主要服务于那三类的中小微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比如大家一听说深交所中小企业板,深交所创业板是不是都是中小企业,在那儿上市的企业,按照咱们国家官方对中小企业的定义来说那些企业都不是中小企业,都是大企业,这些地方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所以参与这个市场投资者的结构不同。还有股份的转让方式不同。
  交易所是资本市场,他们是股权市场顶层的市场,具有高度的公众化的特征,就是散户非常多,多到什么程度?多到我们证券交易所一年交易量的85%基本上是由散户投资者贡献出来的,中国资本市场的流动性是很高的,融资效率也还是比较高的,但是上市的标准也是很高的。
  “新三板”为了一些还达不到上市的标准,可能股权转让的需求也不是那么强烈,大规模融资的需求也不是那么强烈的这一类的中小微的企业提供一个资本市场服务的平台,由于这一类企业可能成立的时间不长,商业模式还不是太固定,处于产业周期的不同阶段,风险比较高,大进大出的可能性是有的。所以,在这么一个市场里我们不希望像交易所那样引入大量的散户投资者进入这个市场,我们交易所市场散户投资者比较多,换手率比较高,投机氛围比较强,各种各样的毛病,被市场所诟病,“新三板”的市场里我们引入了比较高的投资者的门槛,比如注册资本金一千万以上的法人,个人金融资产500万以上的个人,所以,基本上算一个准机构间的市场。这些投资者具有比较高的风险的识别能力和风险的承受能力。所以,这个市场是一个风险外溢性比较小的市场,社会公众基本上没有参与,也正是在这么一个前提之下,这是很重要的前提,在这么一个前提之下,这个市场的制度才能做一些和我们证券交易所不同的一些安排。
  这是想给大家报告的第一个内容,就是市场的定位。
  第二,想跟大家汇报一下“新三板”的市场的制度安排是体现了现在中央国务院要求的简政放权,让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这么一个基本的理念。
  一是最大限度的减少行政审批,要到这个市场来挂牌,要到这个市场来融资,你要是上市公司,大家都知道批评很多,审核很复杂,排队很长,经常还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停止发行股票,每次一说要恢复发行股票市场轩然大波,这两天媒体又报道5月份大量新股上市,于是乎股指承压怎么怎么样,交易所市场摆脱不了这个魔咒。很多人提意见那主要是因为政府审批太严的原因,管的太多的原因,审批权下方给交易所就好了。我们今天不讨论这个问题,在“新三板”这个市场上,中国证监会基本上豁免了所有的行政许可,而把审核的职能交给了市场本身。所以,申请挂牌,来申请融资,只要股份公司的股东人数不超过200人,这个200人是法律规定的,200人是公众公司和非公众公司的一个法律上的界限,只要不超过200人,中国证监会豁免行政许可,全部由场所来进行审核核准,挂牌公司什么时候进行融资,什么价格进行融资,完全由市场,由公司来决定,政府不干预,就是这么一个市场。由于在这个市场挂牌的企业大量是中小微企业,时间都不长,股东人数绝大多数都是200人以下,所以,实际上在这个市场的挂牌和融资证监会是没有行政许可这样一种安排。
  还有并购重组,并购重组在上市公司当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安排,有诸多的法规和规章的限制,当然需要维护公众投资者的利益,在这个市场上由于社会公众参与的比较少,风险外溢性比较小,所以,在并购重组这个问题上没有对双方的定价做硬性的规定,双方可以自主定价,等等做了这些安排,就是在行政许可方面做了简化的安排。
  二是大家也比较关心的,挂牌条件,上市公司上市条件设不设财务门槛,在“新三板”这个市场没有任何的财务的门槛,不管交易所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财务门槛是个非常重要的门槛,你这个企业没有一定的盈利,没有一定的持续盈利能力是不能上市的,不能融资的,在这个市场没有任何财务的门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尚未盈利的企业也可以到这个市场来挂牌。大家批评很多互联网企业到了境外,不在中国内地市场上市,大家批评说为什么不来上市,是因为你上市的要求太高,你有盈利的要求,大量的互联网企业早期都是在烧钱的,都不盈利的,你这个市场没有包容性,其实互联网企业不能在境内上市原因很多,今天也不讨论这个问题,但是这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新三板”市场是没有财务指标的,但是你需要对你财务的状况,披露两年的情况,而且需要有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
  三是以信息披露为中心,我们现在讲公开发行审核也好,注册制的改革,注册制改革有一条,以信息披露为中心,就是政府审核部门不对企业的好、坏、价值做判断,而是要求企业把你的信息充分的披露给投资者,消除直接融资里容易产生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新三板”是贯彻了这样一个基本的理念。同时,它还和上市公司不一样,上市公司是有一个模板,你必须披露什么,有很详细的要求,“新三板”对信息的披露除了有必须披露的要求以外,企业还可以根据自己所处行业的特点、区域的特点,所处发展阶段的特点自行披露信息,这种通用的信息和特质的信息相结合的信息披露制度,这样更利于这些专业的机构投资者进行筛选。
  四是不同的交易方式。大家知道证券交易所就是一个交易方式,集中竞价交易,在这个市场里由于挂牌的企业规模小,股份数量不是很多,股权非常集中,这种家族企业,甚至夫妻两个人的企业,员工持股的企业都不在少数,所以,他们对股权转让的需求是不一样的,远远不同于上市公司。所以,在这个市场里提供了三种交易的方式,一个就是最原始的协议交易,张三和李四谈好了,我们可以通过协议转让。第二个叫做市商制度,目前咱们国家的交易场所里还没有用做市商这样一个制度来安排股份转让的。第三种就是对一些流动性确实很强,准备转板的公司可以设置集中竞价的制度。这三种制度今后会并行,由企业自主挑选,“新三板”本月就要系统切换升级,今年八九月份就能够正式的提供这三种转让的方式。
  我上面跟大家报告的四个方面,“新三板”这个市场根据它服务对象和定位的不同,安排了一些和主板交易所市场不同的制度安排。
  第三,也是最后一个方面,给大家分享一下对“新三板”几个认识的角度。
  第一个方面,不宜用交易所的思维来看待“新三板”市场。刚才给大家报告了这个市场有很多特点,因为我们二十多年资本市场只有交易所,大家不管是投资者还是监管部门,包括我们在内都是这样,说着说着就说回到交易所市场里了,大家容易用交易所的观点或者交易所的指标来判断这个市场。比如前不久有篇报道说“新三板”挂牌,一家企业首日转让发生了一个价格,这个价格暴涨了700%多,“新三板”遭遇爆炒,重演交易所弊端,有这么一篇报道,其实这是完全两个概念,因为“新三板”的挂牌公司在挂牌的时候和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不一样,上市公司在上市的时候它要先发行股份,然后再上市发行股份有发行价,上市成交有成交价,一般我们涨幅是说上市首日的成交价相对发行价涨了多少,我们国家很高,“三高”或者爆炒等等,咱们市场挂牌的时候绝大多数是不发行股份的,股份的转让也非常少。所以,第一天挂牌能有转让的实属罕见的企业,转让价格比如七块,股份的面值一块衡量的话那就涨了700%,也可能100万股,你就得出一个结论这个市场是被爆炒的,和实际情况相去甚远,因为它比较习惯用交易所过去的指标衡量,容易引起误解。
  还有投资者关注能不能通过频繁的交易获得交易价格的价差,因为交易所市场每天那么多交易量,咱们国家两个市场交易量平均两千多亿,短进短出的非常多,大家都在博取价差,很关心这个市场是不是这样,然后说这个市场部行,太不活跃了,没有交易的机会,这种观点也是交易所市场的观点。实际上这个市场的挂牌主低它对股权转让的需求并不是非常的强烈,两个人的公司正在蓬勃发展,充满了创业的喜悦,价值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的时候,我把股权转让给别人需要认真考虑的,所以,用这种方式来判断这个市场是否成功,是否不成功我觉得都不合适,还是应该有一套适应这个市场的,判断这个市场的一到指标角度来加以评判。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也不宜仅用这个市场的挂牌公司是否转板上市了或者一次融资了多少来判断这个挂牌企业是否成功。我相信这个市场挂牌企业的数量会非常多,不到半年已经740家了,今年铁定超过1000家,会很快的速度超过两个交易所上市公司的总量,但它规模是非常小的,相信大量在这个地方挂牌的企业,今后都不会转为上市公司,因为上市公司有很高的门槛,有很高的成本,要得到投资者认可,这里面的很多公司可能会发生我们在主板市场看不见的大进大出,比如在交易所市场退市是个很困难的问题,在这个地方退市可能就比较简单,因为它风险外溢性是很小的,很多企业可能在挂牌过程中就被收购兼并掉了,很多已经被装到上市公司里,实现了间接上市,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一定千军万马都要走上市公司这条路,也是不现实的,再有这个企业处于这种发展阶段,它对于稀释它的股权是很慎重的,不会像上市公司那样大量的发行股份稀释股权,因为主要股权是自己的,所以,每次融资几千万就是非常大的数额。很多人说三板也可能圈钱分流主板的资金等等,这些都是不正确的看法,不能用这种看法来判断这些挂牌公司它到底成功与否,实际上这些挂牌公司通过股份公司改制,健全公司治理,披露信息来提高本身的透明度和公司的信用来吸引这些PE,一些专业的投资者,甚至一些我们的银行,银行一般不愿意把钱随便贷给中小微企业,但是对于挂牌公司,由于这些公司有一定的外在监管的约束,我们几大行都跟“新三板”签订了合作协议,就是给你一定的授信额度,是可以给这些公司进行贷款的。所以,在这个平台上还实现了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结合这样一个非常好的效果。
  第三个方面,要把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和区域性股权市场加以区分。刚才给大家报告的这个市场是一个全国性的市场,是一个可以公开转让的市场。所以,股东人数可以超过200人,搞企业的人认为这个很重要,股东人数超过200人,它的公众性就比较强了,风险的外溢性就比较强了,作为监管部门要纳入比较严格的监管。区域性的股权市场在法律上是非公开的市场,国务院专门有文件做了几条政策的限定,就是你不能搞集中竞价的交易,你不能向不特定对象转让股份,你不能转让以后股东人数超过200人,你的买卖,当天买不能当天卖,必须5天以后,著名的“T+5”,有一系列的安排,另外你挂牌的企业应该是区域性的,而不是无全国性的,等等,所以,“新三板”是一个公开性的全国性的市场。在区域性市场挂牌的企业如果希望进一步发展壮大,进一步引入全国性的投资者,进一步提高透明度和知名度,可以申请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来进行挂牌,这个道路是通的,也有人叫转板,也可以是通的。
  第四个方面,对这个市场的监管也有一些误解,大家认为因为你放松了前端的管制,认为这个市场是没有监管的,会不会劣币驱逐良币,会不会骗子横行,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对这个市场我们采用了一个前端放松管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监管的方式方法,不管从媒体,从对中介机构的监管措施和处罚,以至于触犯法律我们的刑事追究这个市场都是健全的,今后中国证监会还会在《证券法》修改的时候,能够将和这个市场相对应的法律的罚则写的更清晰,进一步加强对这个市场的监管,特别是欺诈挂牌的情况。
  最后是这个市场挂牌公司的低标准和投资者的高门槛这样一个矛盾很多人提出质疑,说这个市场的门槛太低了,什么人都可以进来,是不是把这个市场挂牌的主体搞的比较乱,是不是应该提高门槛,对于投资者来说,你把个人投资者金融资产提到500万,基本上只有极少数的人可以参与,市场参与者比较少,交易不活跃,是不是应该让散户进来。不同的看法。我们的想法正是因为我们有比较高的投资者适当性的安排,所以,才把挂牌的门槛放得比较低,让市场来筛选,而不是通过设置门槛来筛选。
  以上就是给大家简要的汇报了一下“新三板”在多层次股权市场当中一个上接交易所市场,下接区域性股权市场这样一个承上启下的市场平台我们的一些基本看法,中国证监会有意在这个市场平台上做一些交易所市场现在还不太适合做的一些监管方面的探索,比如注册制的一些探索,在这个市场上因为有一些条件,我们去做一些尝试,我们会和市场的各个方面保持密切的互动,倾听大家的声音,也希望大家除了关注交易所市场之外,也关注这样一个市场,努力把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建设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包容性强,富有特色的综合性的金融服务平台。谢谢大家。
  李剑阁:谢谢姚刚副主席,他把昨天刚出来的国九条对新三板做了详尽的介绍,他说他的讲话题目比前两位领导的题目小,但是我觉得他新、细、实这三个是他刚才讲演的非常鲜明的特色,下面请中国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周延礼先生,他同时也是五道口金融学院的理事,谢谢。
  【主题论坛二】互联网金融论坛
  时间:5月10日15:00-17:00
  地点:新清华礼堂
  承办单位:中国金融认证中心,中国电子银行网
  廖岷:各位老师们,同学们,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我是论坛的主持人廖岷,让我们从刚才周小川行长的货币理论回到互联网金融的现实,互联网金融是近年来发展非常迅猛的行业,它发展的速度可能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期,每一个人都把自己和互联网金融绑在一起,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秉承清华大学综合学科的优势,从推动金融产业发展与满足国家经济增长需求的视角出发,早在2012年4月就成立了互联网金融实验室,这是我国第一家专注于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研究、产品开发与孵化的机构。在2014年清华五道口学院面向日常日趋旺盛的互联网金融人才的需求开设了金融专业硕士互联网金融研究方向,下面有请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康以同副院长上台为我们启动金融专业硕士互联网金融方向项目,有请康老师。
  康以同:当前,随着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快速扩张,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人才缺口越来越大,为此,五道口金融学院决定开设一个互联网金融方向,我们的目标是培养第一代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为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监管机构输送急需的人才。在多年积累的互联网金融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要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前沿,我们开设了创新型课程,具体包括金融统计与计量、互联网金融发展史及相关商业模式、大数据分析、互联网金融案例和互联网金融实证研究等专业课程,数据挖掘方法与应用、计算机安全与原理、下一代互联网等计算机类课程。此外,还布置一些前沿专题讲座,该方向由学院互联网金融实验室提供课题支持,目前学院已与多家企业达成实习基地的建设意向,目的是帮助学生在提高对互联网金融的认知和获取最佳实践的机会。另外,学院将在奖学金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鼓励同学选学此方向的课程。该方向将从2013级硕士开始实施,也就是说明年的7月份以后将陆续有该方向的研究生毕业。五道口金融学院在培养互联网专业人才的同时也将努力实现互联网金融产学研的积极互动,不断推动这个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最后,我在此郑重宣布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专业硕士正式开通互联网金融方向,感谢大家对互联网金融事业的关注与支持,谢谢。
  廖岷:感谢康院长,我们也祝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互联网金融硕士项目能够为我们培养更多的人才,产生更多的支持这个行业发展的理论,不断的推动行业的整体健康规范的发展,也成为推动金融变革的推动者。
  下面请允许我介绍参与今天论坛的演讲嘉宾:
  中国人民银行结算司副司长樊爽文先生;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法规部副主任王科进先生;
  华夏银行行长樊大志先生;
  香港永隆银行董事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马蔚华先生;
  阳光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张维功先生;
  财付通总经理赖智明先生;
  Lending Club联合创始人Soul HTITE先生;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廖理先生;
  中国金融认证中心总经理季小杰女士。
  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这次我们国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余额宝、理财通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催生了金融市场的变革,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现在的商业银行业加大了创新互联网的一些产品,其实这次互联网金融的变化,再次引起了人们对于包括商业银行本身,以及传统的银行业何去何从的这样一种广泛的讨论。可能大家还记得最早的金融只要有了水泥和砖瓦,只要有了网点就可以成为一个金融中介。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有了一次互联网的热潮,当时讨论中有了砖头和鼠标的讨论,当时就有一次讨论说传统的金融能否应对互联网的发展,最后的结论是用砖头加鼠标才能真正的生存。但是这次砖头也不需要了,鼠标也不需要了,互联网可以代表未来的一个方向。所以,这次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支付、社交网络等等这样一种技术的创新下,互联网对金融确实带来了一次深刻的变革,而且由于互联网本身的开放性和金融的审慎性这样两种性质不完全一样的东西的结合,使得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与控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创新都是我们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今天下午的论坛我们的到场嘉宾将为各位带来一场精彩的思想盛宴,分享行业最前沿的政策的风向,九位重量级的嘉宾有来自于跟互联网相关的所有角度,来自于政府、来自于互联网金融企业,来自于商业银行,他们将从各自的制高点带给各位洞察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九位嘉宾每位10―12分钟,首先有请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樊爽文先生给我们做主题演讲。
  樊爽文:感谢主持人,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互联网我认为是迄今为止人类最伟大的一件发明之一,它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同时,互联网和金融的嫁接必然对金融研究和金融实务的广度和深度产生巨大的影响,对互联网和金融嫁接它的优势或者它积极的一面已经有很多的讨论,我就不再多说。今天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谈一些个人的观点,希望大家能批评指正。
  第一,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本身不是一个对立的关系,因为大家现在都在讨论互联网金融,其实很多时候对互联网金融并没有一个比较统一和清晰的概念,有的专家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和银行模式以及资本市场模式相并列的一种新的金融模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它只是一个学术概念,因为实践中到目前为止严格意义上的新模式并没有出现。同时,我个人感觉真正的所谓去中介和脱媒的路应该还是比较遥远的,至少在短期内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不管怎么样界定互联网金融,在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应该还是要遵循金融业的一些基本规律和内在要求,核心还是风险管理。所以,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不是两个对立的阵营,不是你死我活,也不是说金融活动一旦在互联网上做或者依托互联网做就变的有点儿那种也碰不得,也摸不得,也说不得这样一种感觉。现在好像一说互联网金融就容不得不同的观点,这种热度很高,也容不得约束,我觉得这种现象也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一旦有点儿约束就会被扣上不尊重市场,不顺应潮流,不鼓励创新等等这样一些帽子。现在这种现象还是存在的。把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如果对立起来的话,这种危害性还是比较大的,比如涉及到互联网金融的一系列的规范,一旦提出就会有一种阴谋论,是不是维护市场既得利益者,维护传统银行的利益等等,我觉得这都是把这两块对立起来所产生的一些后果。
  互联网技术应用,包括互联网思维,我觉得对整个金融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这里面应该说没有革命,也没有颠覆,更多的只是一种融合和渐进式的变革,否则的话和互联网精神这种平等开放协作分享的精神本身就是相悖的,这是第一个观点。
  第二,从事金融活动还是应该有一些敬畏之心,电子商务或者其他的互联网企业还是不能用搅局、颠覆、革命这样一些心态去做金融业务,因为归根到底互联网金融是金融的一部分,做互联网企业也好,做电子商务企业,如果做不下去了关门大吉,影响的只是你自己的资本或者说充其量影响一些PE、VC等等一些投资,但是做了金融业务以后就不一样了,你任何的一个活动或者说你的生死存亡已经不是你个人的事情,而是会涉及到一部分人或者一个地区或者整个国家的稳定。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各个国家对金融的监管要远远高于其他的行业。所以,从事金融活动还是应该多一份审慎,少一份娱乐,少一点儿“我是潘课遗滤保3忠豢啪次返男目赡芨欣谡飧鲂幸档姆⒄埂
  另外,在互联网领域所谓快鱼吃慢鱼的生存法则在金融领域应该是不适用的,或者我们应该在这方面有比较审慎的讨论。从金融行业来看,只有审慎稳健才能走的更远。
  第三,金融创新必须以依法守规为前提,从金融发展来看,实际上整个金融行业应该是使用新技术比较快的,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历史,从计算机的应用到网络的应用,在这个方面金融行业和其他行业相比应该是走的比较快的,现在的一些互联网企业进入金融领域,能够带来一些新的思维方式或者一些新的技术手段,对未来的金融业整个的创新发展应该是提供了新的动力,未来金融这种创新发展的速度是能大大加快。但是新的东西我觉得不一定就是正确的,也不一定就是科学的或者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还是应该警惕各类不法活动打着创新的名义去借助于互联网合法化。创新应该是要尊重和遵守法律,这是一个前提,否则的话就只能是披着创新名义的违法违规。如果有些法律制度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社会进步的需要了,我们所做的应该是推动这个法律制度的修改,而不是直接和这种法律制度相对抗。毕竟法制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一个基础,另外一方面,我们在依法守规这方面的意识应该说还是在努力的培养过程中,本来就欠账很多。
  第四,对互联网金融的探讨和探索应该多几份冷静。个人感觉现在我们对互联网金融的话题和实践都还是比较热,并且有点儿过热了,这种过热的表现出来个体的不理性或者这种群体的非理性的狂热在推动发展的时候可能会为未来留下比较沉重的负担和代价。在2000年的时候,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当时冲击最大的就是资本市场,未来如果我们这么持续的这么高热下去,一旦互联网金融的泡沫破灭了以后,影响的可能就不只是一个资本市场,可能会是整个金融体系,可能会是我们的日常生活。
  现在大家都在说“宝宝”们产生以后是唤起了全民的金融意识和理财意识,我个人不是这么看的,金融意识和理财意识并不是简单的钱能生钱,“宝宝”们在宣传和销售这些产品的时候并没有任何的对客户风险承受能力的评价或者对风险揭示的教育。另外一方面,现在金融产品的刚性兑付我相信总有一天会被打破。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简单的把金融意识或者理财意识就理解为你能够去有这种概念,把自己多少的钱都可以生钱,这并不是金融意识和理财意识的全部内容。
  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在狂热的气氛中,我们的讨论会失去客观和理性,甚至这种讨论失去客观理性以后会影响到政策制度的制定。大家会有点儿感觉,我们3月中下旬的时候对中央银行注册管理办法的讨论,当时的讨论氛围应该是不够冷静的,关于网络金融支付的规定大家讨论的沸沸扬扬的,很情绪化,这种情绪化没有什么正的能量和建设性。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在金融行业这种限额规定作为一种结构性的保护措施是被广泛使用的,即便在现在大家所谓的互联网金融条件下,从欧盟也好,从英国来看,他们对支付账户,当然他们不见得用支付账户这个概念,用的是可充值电子货币这些概念都是有一定的约束的,欧盟就约束可充值电子现金不超过250欧元,英国不能超过150美元,包括2012年美国的乔布斯法案出台以后,对众筹,比如十万块钱的年收入以下买你收入的10%等等,都是用这么一种限额的规定。我觉得对这些规定不是冷静的考虑或者探讨才会有价值,国外众多的规定限制也没有听谁说“我妈都不管我花钱,你凭什么管我花钱”,这种讨论一旦失去理智以后,危害性还是比较大的。
  再谈一下关于互联网时代的金融监管。一是金融监管体制、理念和监管的方式都需要与时俱进,功能监管应该是势在必行的一个要求。二是在互联网时代,伴随着效率的提高,成本的降低和消费者群体的扩大,风险形成和传递的速度也大大加快了,风险管理更加复杂。所以,对金融监管来讲,需要进一步加强,而不是放松。三是在金融领域实施负面清单管理这种监管方式个人认为是弊大于利的。四是同一个市场同类的业务应当保持监管的一致性。如果在一个市场上一个主体在做同样业务的时候因为种种原因需要享受一些豁免的话,相应的就必须接受一定的制约。
  我的观点就是这些,谢谢大家。
  廖岷:感谢樊司长,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不是对立的关系,怎样看待对互联网金融的规范,无论是做线上还是做线下都要有敬畏之心,要尊重金融行业的特点和游戏规则,创新与法律的关系,对互联网金融要理性,要理智,谈到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要与时俱进,标准要一致,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要加强,最后他不赞成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要实施负面清单。感谢樊司长。下面有请中国银监会法规部王科进副主任。
  王科进:谢谢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刚才听了樊司长的讲演,非常精彩,他已经把互联网金融大的方向发展和大的观点都讲的非常清楚,我今天在这里只做一个补充,我只讲一些具体的业务问题,这样有助于理解樊司长的那些观点,我想讲的是我们互联网技术在金融当中的应用问题,你们理解了这些问题可能对将来互联网的发展,对你的业务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都会有一个帮助,也会更好的理解我们在监管当中出台的一些政策法规和措施。
  首先,大家都知道互联网是一种信息技术,大家一定要知道它是一种信息技术,它是一个信息的汇集、存储、传递、分析、应用等现代化的技术,这种技术在银行领域的应用把它植入进来,大大提高了银行服务的效率,降低了服务的成本,跨越了服务的空间,延长了服务的时间或者说同时缩短了服务的时间,提高了服务的速度和效率。在很多方面改变了传统银行服务的模式。这种改变主要是信息传递、信息分析、用方面的改变,并没有改变我们银行服务的本质内容、内涵和要求,我们银行的本质内容并没有变。银行服务的基本规律也没有太大的改变。
  第二,互联网技术在银行服务中的应用同样会带来新的风险,并不是没有风险的,需要我们对新的风险积极的探索研究分析,需要我们加强防范,要使我们互联网在金融中的应用在规范中发展。
  第三,我想谈谈在银行支付与结算业务中我们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支付结算是银行最基本的一个业务,这也是银行区别于其他金融机构的标志性业务,我们每个人都有账户,你的账户都是在银行开户的,是你到银行去开的户,和银行有一个协议,你把资金存放在银行当中。当你需要用资金的时候,银行是根据你的指令,根据客户的指令来支付你自己账户里的资金,这是过去一个传统的模式。这个模式很多年了,现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这个发生了改变,银行大量的应用互联网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技术,以前传统的操作模式我们客户要跑到银行来办理相关手续,确认我自己的身份,来下达我的支付指令,现在有了移动互联网不需要这样了,你可以在家里用计算机很快就完成了这个支付,这是我们银行在应用互联网中发展的业务,现在已经相当的发达了,这个业务的应用也非常的好。
  同时,互联网也发展了一种新的业务,因为这种电子银行业务已经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来给银行下达支付指令,你的地域空间远近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不需要考虑了,时间也没什么限制,地域的限制和空间的限制基本上没有,晚上12点、银行下班以后也可以进行电子银行的支付,这就使得我们银行支付的效果大大的提高,使便捷程度大大的提高。
  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出现使客户在经营活动中可以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网络,将客户自己的支付指令传递给银行,大家注意这里有区别,因为原来你对银行基本也通过互联网的手段,通过移动互联网,你自己对银行下达了指令,现在不是了,现在出来一个第三方支付机构,你们把你的支付指令,你自己账户的支付指令传递给第三方支付机构,第三方支付再把你的指令转给银行,要求银行按照你的指令把你自己的账户资金支付给指定的客户,就变成了一种新的业务模式。这种模式的银行支付结算就需要有足够的信心对客户的身份进行识别,银行我怎么知道第三方支付来的指令一定是你自己亲自发的呢?保证我们经常看到你的账户号,预留了手机号,你的姓名等等一些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具有完整性和一致性,这是一个比较高的要求,以防止你自己账户的资金被盗取,要确保支付指令来自于自己客户本人,要进行充分的识别,还要及时的提示我们客户你的资金变化的情况,反馈,你指令下达了以后,马上你的手机收到信息,支付了这么多钱你心里也放心。同时,我们还要确保在交易失败的时候,如果这个资金需要退回来,那也要退到你自己的账号里,在这些方面堵塞各种可能发生的账户被盗用的漏洞,确保银行客户的资金安全。这一方面应该说第三方支付机构和银行都在积极努力来提高自己支付结算的安全程度,银行网银的安全程度相对来讲是比较高的。第三方支付的出现便捷了你的支付,同时也有一些漏洞,也时有发生我们银行账户被盗用,我们个人信息被泄漏,被不法分子利用你的个人信息突破了银行和第三方支付识别的关口,这个现象也是发生的,我们也处理过很多这类案件。
  基于此,我们要考虑一个问题,效率和安全到底哪个更重要,这里不能说哪个更重要,应该说效率和安全是一个平衡的问题,我们既要方便,又要安全,这要保持一个平衡。比如我们现在进地铁需要经过安检,以前没有安检我们下地铁非常迅速就到达了上车的位置,但是现在速度稍微慢了一点儿,因为你要进行安检,但是它的安全程度提高了,确保地铁乘客的安全,这是一个平衡。第三方支付更讲客户体验的便捷,但是也要考虑安全的问题。目前第三方支付也提出了很多保护措施,比如推行的用户保障计划,对客户的资金损失进行补偿,很多他们的口号叫“你敢用我敢赔”,如果发生了支付的错误损失,我就赔付你,这是根据大数原理进行赔付的,以提高客户对第三方支付安全的信心,应该说这种补偿方式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是它是一个事后的补偿方式,也仅适合于小额的资金损失,不适合于大额资金,如果是几十万,几百万这种大额的,我们出现过这种大额资金被盗,他们也在赔付,但是不适合,因为大额的资金损失发生以后,赔付起来负担是非常重的。所以,我们应该更重视事前的风险防范,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出文件加强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的合作,我们希望我们这种合作是互利共赢,共同推动互联网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提高我的便捷性,提高它的效率。
  下面我想讲的就是互联网业务它在信贷领域的应用,信贷这个业务就是一个资金的提供方,一个资金的使用方,资金的提供方把资金通过自己的风险控制、尽职调查等找到合适的客户,然后找到一个风险可控又可持续发展的客户把资金提供给他,最终还要把资金收回,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资金的出借方必须有完善的风险控制技术,这个过程中我认为它有两个环节非常关键,第一个环节就是你要正确的能够找到合适的客户,能发现、能找到他,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在理论上叫逆向选择,客户会逆向选择,本来他不是一个合适的客户,他会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合适的客户,你就要正确的来分析和判断。传统的银行业务靠什么呢?靠我们完善的尽职调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基本的原理都是信息对称,要把你客户的信息搞对称,大量的尽职调查,也通过其他渠道获得大量的信息来印证尽职调查的情况,然后进行风险评估,了解他的生产经营状况,了解他的公司治理,了解他的人员,了解他的技术,了解他的市场、销售渠道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认真去做,来解决逆向选择的问题,风险控制,正确的风险评价。
  现在互联网的发展使信息不对称在一部分客户里解决的比较好,比如我们在线的电子商务有大量的商家,小微企业商户的商家,他们在电子商务当中有大量的交易,有交易记录,这个记录对他的销售情况、生产经营状况可以提供一些支持的信息。我们在电子商务中,第三方支付都有,有很多客户是消费买东西,你买东西也提供了你的信用、消费量,也提供了你的消费习惯等一系列信息,这些信息都有助于我们实现信息对称。另外,由于大量的小商家的客户和消费者在线,对于贷款人来讲,他也非常容易的能够找到这些客户,同时记录比较完善,计算机技术分析云计算、大数据比较快,他可以很低成本很快的决定是不是借款给你。这是互联网技术应用的一个优势,在线上一些消费型的商家,能够比较快的使得信息对称。
  还有一个环节我们要注意的,我们还要有一个道德风险的控制。当你把资金借给借款人以后,借款人是需要正确使用资金,按照我们约定的用途合理使用,这里就会产生道德风险,有些客户会不按照原来的约定使用或者冒更大的风险或者挪用等等,这个控制也是我们信贷当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传统的银行业务都是进行跟踪,贷中管理,贷后跟踪,去企业看,也通过很多支付渠道,包括银行的账户分析你的资金回笼情况,货物销售情况,等等。互联网也可以提供这方面的支持,对他网上线上提供这方面的信息支持,他确实拿这钱买东西了,商家拿钱进了货了,进货的时候网上交易都有纪录,进了货卖给谁了都可以及时的跟踪,这也是这方面积极的作用。所以,互联网技术有助于解决这两个问题,尤其是现在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大量的积累,有助于解决交易行为的信息不对称,了解借款方的经营状况、信用状况,等等,能够比较有效地判断风险,判断这些企业的偿还能力。同样,这些道理也适用在线上交易的消费者。我需要讲的是这个还是不足的,因为这只是一部分客户,对于大部分客户来讲,我们还需要大量的线下的信息,也就是我们要有人去找客户,做风险尽职调查,要通过各种手段来分析。线上是解决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在线下交易的商户,大量的贷款,客户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还需要我们通过线下的活动来完成。所以,我觉得互联网技术在金融的应用不能单纯说线上线下怎么样,这两个应该把它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客户当中采取不同的方式,有的客户线上信息足够了,对风险控制,大数据分析来控制风险都没什么问题,但也有很多客户不适合这样,它在线上的信息比较少,尤其交易记录比较少。所以,线上和线下的交易相结合,这样才能使互联网在银行业的应用得到成功。这是我的一个观点。
  第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应用是一个双刃剑,大量的银行业务可以用互联网金融,也有很多非法的银行业务、非法的金融活动也可以应用互联网金融,提高了这些非法金融活动的规模,聚集的速度,危害的程度,它的破坏力会更大。因此,我们也要加强对非法的互联网金融活动的防范和打击。比如你要利用互联网的技术进行非法集资,这样集资的速度会更快,原来集资都是要见面的,人和人之间做集资活动,现在在网上就可以进行了,不需要见面,时间和空间都跨越了。所以,现在要打击这种,要防止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技术来从事非法的金融活动,还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等。所以,这也是我们发展互联网,金融监管当局应该注意和防范的,应该加强监管力度。
  我今天就简单讲一些具体问题,供大家参考,不对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廖岷:感谢王科进主任,他从技术应用呼应了樊司长的观点,互联网技术在信贷支付、信贷服务中的一些使用,关于效率、业务模式、隐患、风险、信息不对称方面给大家做了详细的阐述,核心的观点要注意技术带来的方便与安全,隐患的问题,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下面有请华夏银行行长樊大志先生。
  樊大志:今天特别感谢组委会,今天跟大家交流四个观点。
  一、中国的银行业始终是先进科技的应用者和推动者,也是受益者。
  大家不要把银行的科技和互联网两个事情对立起来。为什么说银行业始终是先进科技的应用推动者和受益着呢?有这么几个方面的资料大家可以看一看。
  首先,银行业是先进科技应用的推动者,70年代银行主机就已经是很时髦的事情,80年代柜面可以用电脑,银行内部可以通存通兑,发展到我们和国际接轨。90年代,电子资金的汇兑系统,我们有全国的电子银联,我们有银行卡大的支付系统。进入21世纪以后,我们就没办法说到底有多少高科技在银行使用,最典型的就是现代化的支付系统和新一代网银的实现。所以,银行一直在推动高科技在银行系统的应用,这是第一个信息。
  讲几个数据,2013年整个人民银行系统支付的业务235万亿笔,现在我们每天处理量三千万笔,2013年末银行累计发的卡38亿张,信用卡将近4亿张。大家讲互联网金融,如果没有这两个卡和系统的支持,互联网金融是很难有今天这些“宝”的。
  二、银行柜台服务的演变。
  如果大家看一些老照片,我们70年代纸质账本加算盘,我估计这里就马(蔚华)行长做过这个事儿。80年代开始有单机的电脑,到90年代银行已经成功的开始应用影像系统进行作业,就是影像的传输,到今天已经有了广泛的数字应用。当时有ATM,现在的VTM等等。
  三、从我们的自助设备来看,1987年中国才有第一台ATM机,到现在27年的时间,到1996年才有第一台的POS机,2012年开始有这种影像对视的VTM,2013年有个数据,现在ATM有62万台,每年的交易笔数370多亿笔,还有一个2013年末POS机超过一亿台,12个人就有一台POS机,银行卡消费达到将近130亿笔。大家想想,这既是高科技的进步,也是银行投入的钱,没有这么大的资金投入就不可能有这么高的科技的应用。所以,银行一直是高科技的推动者,不是一个阻碍者,更不是绊脚石。
  四、网络银行的兴起,我们最早有电话银行大家觉得就很时尚,打个电话可以报失等等,很快网银1.0版,2.0版,3.0版,现在推我们的手机银行,我们手机银行办理业务非常丰富,现在的微信等等,新的应用越来越丰富。所以,我们银行就是网络高科技的推动者。
  银行也是先进科技的受益者,之所以有这个动力推动这些高科技,同时也是受益者,第一个就是我们服务效率大幅度的提高。大家想想以前的信汇可能需要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把一个资金从一个城市到另外一个城市,后来有电汇,我们可以做到一天,两天或者三天,现在就是时到账。所以,你的朋友、家属动你的钱你手机马上有反映,随时可以跟踪查询,之所以有这么快的效率也是靠科技支撑的,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科技支撑,银行对客户的服务也变的更加方便快捷,也使银行的客户群体快速的增加。我们现在银行的结算账户有多少?56亿户,2013年比201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男生认妹妹是什么心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