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期评语数学期、今天是15号、三天后是妈妈生日、妈妈生日是几号

[转载]小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祖国妈妈的生日》课例
你好,好博文转载了。O(∩_∩)O谢谢!
小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祖国妈妈的生日》课例
烟台开发区第一小学&& 乔小青
一、教学设计
1、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并且具有对观察到的事物一定要刨根问底的精神,初步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在现代科技发达的时代,他们能借助电视、电脑、报刊杂志、外出旅游等途径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在家长和老师的正确指引下来感受祖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强盛,感知自己周围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烟台开发区自1984年开始建设、1985年正式建区以来,从一片荒滩到现在的高楼耸立、街道整洁、广场和公园绿树成阴鸟语花香,周围这些环境对学生更产生了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加深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从而内心真正感受到祖国的美丽!
但是,农村的孩子由于受各种各样条件的限制,他们获得信息的途径也只能是从课堂上教师的讲解、书本中简要的介绍来感受外界,不能亲身接触真切体会。因此,教师要通过课堂上设置一些活动来丰富同学们的精神世界,使他们同样能够真切体会到祖国的美丽。
2、课标与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两课。《祖国妈妈的生日》为本单元第一课。这一课正好借助国庆节到来的契机让学生感受国庆节活动的热烈喜庆、知道我国的国庆节是哪一天、是怎样来的,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此课以国庆节为切入点,把我们的祖国比作自己的妈妈,通过给自己的妈妈过生日,来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热爱,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意识。热爱祖国教育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居“五爱”教育第一位。从小学一年级起,就要对小学生进行热爱祖国教育,这是道德启蒙教育中最基本的教育内容之一。
课本第30、31页,通过开国大典图片引出祖国生日的由来;通过天安门前的阅兵式,庆祝国庆的大型文艺活动,儿童手举国旗的庆祝活动,让学生感受国庆活动的隆重热烈,体会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第32页展示一组学生庆祝国庆的场面:在文艺演出中歌颂祖国,用绘画或布置教室等方式来庆祝。第33页,通过学生将图片或自己的画进行粘贴活动来表达对祖国妈妈生日的祝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设置一些让学生画画、贴材料、图片等方式庆祝国庆。
3、目标和要点分析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设置知识和技能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我们的祖国是中国,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2、知道祖国的生日就是国庆日——10.1。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参加升旗仪式练习,养成良好的站姿,知道升国旗时要敬礼。
2、通过参加升旗仪式练习,养成用宏亮声音唱国歌的好,懂得唱国歌时要肃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爱祖国的情感,培养爱祖国的意识。
2、体会自己是中国人的自豪。
3、感受全国人民欢度国庆的喜悦心情。
4、教学策略设计
1、在教授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听歌曲《大中国》并跟着唱,导入新课。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声画同时呈现的优点来播放歌曲录音,让同学们边收看画面边理解歌词,发动会唱的同学唱起来,不会唱的也就跟着唱了。要使学生通过唱歌,记住第一句歌词:“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在听和唱的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情感的感染,知道我国各民族人民像兄弟姐妹一样,共同生活在“中国”这个地方,中国是全国人民共同的家。
2、以学生们自己的生日,引出祖国妈妈也有自己的生日是什么时间。这时可以通过观察书上的开国大典图片,有条件的可以观看开国大典的录像片段。
3、请同学们说说祖国的儿女们是怎样为祖国妈妈过生日的?这里可以小组的形式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图片、照片等资料,或观察书上的图片,分别介绍不同地方的人们是如何庆祝国庆的。教师可以提示,海外华人是怎样庆祝国庆的,各族人民是怎样庆祝国庆的,有条件的可以观看有关十一庆典的录像。指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大家会热烈庆祝这个日子?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在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祖国变得越来越富强,人人都热爱自己的祖国,所以,大家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以此表达自己对祖国妈妈的热爱。
4、我们可以用什么形式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可以根据学生特长以小组为单位用各种形式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例如:会手工制作的同学可以用制作的彩旗、小红旗等布置教室;画画好的同学画赞美祖国的画;爱唱歌的同学用歌舞歌颂祖国;会写书法的同学可以写一幅书法作品歌颂祖国。形式越多样越好,应让每个同学都参与进来。
5、本课内容丰富,有许多照片和插图在教学中要合理安排,使教学层次分明,结构紧凑。落实知识点的教学,使学生有所收获。
6、教学课时:1—2课时
5、教学过程设计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大中国》这首歌吗?会唱吗?下面咱们就来一起唱一遍。
教师播放歌曲:《大中国》,学生跟着音乐唱。
师:你们知道这首歌是唱什么的吗?
生:中国。
师:对,中国是我们的家,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的祖国是中国,祖国就像我们的妈妈。
教师出示课文中的图片,让学生体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人们的喜悦之情。再让学生看课本30页的插图根据注音来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什么时间成立、为什么以后每年的这一天都要庆祝等。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生日,你们能说一下自己的生日吗?
生:采用开火车的方式说出自己的生日。
师:我们的祖国母亲和大家一样也有自己的生日,同学们根据刚才读到的信息来猜一猜祖国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
生:10月1日。
师:同学们读得很仔细,1949年的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正式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顿时举国沸腾。以后每年的10月1日就定为我国的国庆节,每年的这一天我们作为祖国妈妈的儿女都要给祖国妈妈庆祝生日,那么各地的人们都准备怎样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你可以说一说海外华人是怎样庆祝国庆的,各族人民是怎样庆祝国庆的……
生:小组讨论。各小组通过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图片、照片等资料,或观察书上的图片,分别介绍不同地方的人们是如何庆祝国庆的。
师:总结各组资料,播放祖国大典的录像。观后提问:“为什么大家会热烈庆祝这个日子?”
生:小组讨论。
师:小结“在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祖国变得越来越富强,人人都热爱自己的祖国,所以,大家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以此表达自己对祖国妈妈的热爱。”
师:你准备怎么给祖国妈妈庆祝生日?你想用什么方式?
生:“我们可以用制作的彩旗、小红旗等布置教室”,“们可以画赞美祖国的画表达自己的热爱之情”,“我们可以用歌舞歌颂祖国”,“我们可以写一幅书法作品歌颂祖国”…………
师:多媒体课件展示庆祝祖国的多种场景以及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让学生体会祖国的日益强大和作为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
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生:举手发言。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祖国由弱变强、看到了现在祖国的强大和繁荣、知道了我们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她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我们要热爱我们的祖国母亲。我们还知道了,我国国庆节的由来,国庆节是每年的10月1日。希望同学们课后多留意周围的变化,增强自己的爱国情怀。
师:我们用一首诗来结束今天的课。(大屏幕展示)
我爱鲜花,
我爱白鸽,
我爱万里长城,
我爱长江黄河,
我是中国人,
我爱我的祖国。
师:让我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让我们都来用行动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二、教学实施
在这节课的实施过程中,我发现我班上的孩子兴趣特别浓、情绪特别高涨,于是我抓住孩子的这点对他们进行深入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孩子们懂得身为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我班上的孩子大都不是开发区本地的孩子,大多是随父母工作调动到开发区落户的,所以成分比较复杂。其中,有朝鲜族一个、满族一个、族一个。这给我讲授这节课带来了便利。在讲到各地人民是怎么庆祝国庆节,采取什么活动庆祝的环节中,我请这些同学给其他同学讲述他们本民族的庆祝活动、习俗和民族风情,然后我进一步带领同学们体会全国各族人民一条心,团结就如一家人。从而深化主题,正是因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我们的祖国才会有今天的繁荣富强。
但是,由于这些少数民族孩子基本是很小就搬到开发区,他们的一些经验也是从电视或者是从父母那里了解到的,因此在课堂上出现了一些类似于“老师,我从电视上看到的应该是这样的”等情况。学生看法不一,需要有一些课前的资料准备以应对课堂的突发事件,便于及时处理。
三、教师反思
在这节品德与生活课上,我感觉现实的生活体验唤起了我和学生们的爱国热情。通过这节课我们更加深了对祖国母亲的感情,更加相信祖国母亲是最神圣和美丽的。但是,怎样才能把这美丽的祖国在学生心目中扎下根来,使他们发自内心地歌颂和赞美祖国却又成了本课的一个难题,一年级的孩子还小,仅仅靠情感体验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因此,我布置学生们收集自己旅游时的留念照片、风景邮票、发现自己所生活的开发区这几年变化的有关信息……将学校这个小课堂和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紧密融合在一起,既让学生们结合生活学品德、增长知识,又让学生们真正感受到祖国的美,使课堂真正活起来,留给学生们永久的回味!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祖国妈妈的生日》教学设计
下载积分:800
内容提示: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祖国妈妈的生日》教学设计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75|
上传日期: 08:54:29|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8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祖国妈妈的生日》教学设计
关注微信公众号欢迎您,[][]
(您的IP:117.85.153.213)
类型筛选:
地区筛选:
精品/普通:
ID:3-4074658
第1课时 过生日:23张PPT过生日教学内容过生日。(教材第18~19页)教学目标1.通过多少、大小的比较,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感知要想知道谁多谁少,就必须进行比较。2. 通过比较不同物品的大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3. 通过比较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获得比较多少活动的体验。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比较的方法和结果。教具学具课件,杯子,水。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生:喜欢。师: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寿星,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她的生日是怎样过的餐桌上都有什么(出示教材第18页情境图)列举出餐桌上摆放的物品。师:如果让你来切蛋糕,你想切成什么样(学生可以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设计意图:“过生日”是每个儿童非常喜欢的事情,用过生日的情境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会发现餐桌上的摆放有所不同,并用切蛋糕的活动吸引学生,活跃课堂气氛。二、自主探究1. 比较大小。师:如果有人把蛋糕切成这样,你觉得怎样分配比较合理呢(出示教材第18页比较蛋糕大小情境图)生1:把③给自己吃,因为我喜欢吃蛋糕;把②给妈妈吃,因为妈妈过生日;把①给爸爸吃,因为爸爸不喜欢吃甜食。================================================压缩包内容:第1课时 过生日.docx第1课时 过生日.ppt
ID:3-3870584
过生日 课件:19张PPT杯子大小相同,比水面高度,水面高装的多,水面低装的少水面高度相同,比杯子粗细,粗杯装的多,细杯装的少。北师版-小数-一年级-过生日-教学设计课题
过生日 单元 一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养成细心观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以及大胆表达的好习惯 能力目标 2、在比一比的操作活动中,经历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过程,并尝试解释自己思考的过程,积累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 知识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和多少。重点 1.会正确比较物体的大小。2.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最大和最小,最多和最少。难点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比较的方法和结果。学法
讨论法 教法
讲授法,设疑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你知道图中在做什么吗?(出示化灯2)
如果大家比较熟悉的生日场景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新课
1、比大小 每个人过生日的时候都会有好多的礼物,今天在妈妈的生日晚餐上,饮料可以一人一杯,但是西瓜和蛋糕必须切开来分,妈妈切成了大小不同的三份,你能帮他们比一比大小吗?(出示化灯3)
师:蛋糕哪块儿最大?哪块最小?(出示化灯4)
(伴随学生回答动画出示答案。)
师:西瓜哪块最大?哪块最小?
(伴随学生回答动画出示答案。)
过生日 练习1、大的画√,小的画
2、最多的画√,最少的画
================================================压缩包内容:过生日 课件.pptx过生日教学设计.doc过生日练习题.doc
需要精品点:4个
ID:3-3870184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过生日》课件 :15张PPT过生日你打算怎么来分这些食物和饮料?③最大,①最小
① 最大, ③最小你是怎么比的?√√√√√√√4.谁喝得多?√4.谁喝得多?两杯同样多的水,喝得少的剩多;喝得多的剩得少。================================================压缩包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过生日》课件 .pptx
ID:3-3862490
演示文稿1:18张PPT过生日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你们能用带数字的话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吗? ③最大,①最小
① 最大, ③最小你是怎么比的?√√√√√√√4.谁喝得多?√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压缩包内容:儿歌_祝你生日快乐.mp4演示文稿1.pptx
ID:3-3856902
2.1 过生日课件:29张PPT一年级
上册北师大版课件PPT第2单元
过生日课件PPT学习目标2.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初步感知直接比较的方法。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比较的方法,初步了解比较的思维方法。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关心父母的思想感情。================================================压缩包内容:2.1 过生日课件.pptx
ID:3-2524350
2.1 过生日 课件:13张PPT
2.1 过生日 教案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比较的方法,初步了解比较的思维方法。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初步感知直接比较的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关心父母的思想感情。
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爱玩,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对大小,多少的比较有些生活经验,但是没有认真地思考过其中的道理,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好。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掌握了“”多“少”“最多”“最少”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比较的方法,会用多种方法比较。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带给大家许多奖品,看看是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他们有大有小,有的多有的少,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大小,多少的比较。
2、(课件出示) 观察主题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二、 合作研讨,探索新知
1、小红将蛋糕切成了3块,也将西瓜切成了3块。 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那一块最大,哪块最小。
2、接着观察老师准备好的两杯饮料,(水的高度一样,杯子的粗细不一样)
提问:你发现桌上的杯子里的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那杯水多为什么
3,课件出示出示比较三杯水,哪杯最多哪杯最少
问:你现在能一眼看出哪杯装得最多吗
================================================
压缩包内容:
2.1 过生日 教案.doc
2.1 过生日 课件.ppt
ID:3-2524349
2.1 过生日 课件:10张PPT
2.1 过生日 教案
1)、在具体情境中,能正确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
2)、小组合作探究尝试积累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
3)、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4)、养成细心观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及大胆表达的好习惯。
低年级学生在入学前,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比大小比多少的感性经验,并且在前一单元学习了比较数的大小和数量的多少,掌握了相应的比较方法,理解了数的大小、多少,以及最大、最小、最多、最少的含义。本节课过渡到生活中的物体比大小和液体比多少的学习,因此联系生活实例开展教学并多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有助于他们更好的感知和理解最多与最少,最大与最小。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比较物体的大小和液体的多少。
难点:通过小组内的实际动手操作,探索比较不同形状、大小的容器内液体多少的方法。
活动1【导入】教学活动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想一想你们的生日都是怎样过的哪位小朋友想把自己过生日时那快乐幸福的一刻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呢
2.看来,小朋友们都是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过生日的,那你们是否记得自己爸爸妈妈的生日,给他们也过一次生日呢今天啊是我们的好朋友淘气他妈妈的生日,就让我们大家一起帮助淘气给妈妈过生日,好吗(板书课题《过生日》,出示课件《过生日》主题图)
================================================
压缩包内容:
2.1 过生日 教案.doc
2.1 过生日 课件.ppt
ID:3-2524348
2.1 过生日 课件:11张PPT
2.1 过生日 教案
1)、通过直观地比较物体的大小,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大小关系。
2)、理解物体大小或容器内装液体多少的比较方法。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认识符号 =符号。能正确比较多少、大少、长短、高矮、轻重、厚薄等。
3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比较形状不同的容器中所装液体的多少
活动1【导入】导入
今天是妈妈的生日。妈妈的前面有一个很大的蛋糕,一家人的杯子里都倒上了饮料,桌子上还放着一个大西瓜和两瓶饮料,一家人为妈妈过生日,多快乐呀!
活动2【讲授】讲授
问题1:把切好的三块蛋糕和三块西瓜分别标上序号。比一比,说一说三块蛋糕中哪块最大,哪块最小,三块西瓜中哪块最大哪块最小
1、比较三块蛋糕的大小 2、比较三块西瓜的大小
问题2:哪杯装的最多哪杯装的最少 桌上有三杯饮料,想知道哪杯装得最多,哪杯装得最少,其实就是比较三个杯中饮料的多少。
探究比较方法:
1、运用观察法进行比较:三个杯中饮料的高度是相同的,但却不能由此判断三杯饮料装得同样多,因为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杯子底部大小是不同的,那么哪个杯子的底部大,这个杯子装得饮料就多,所以第二杯装得最多,第三杯装得最少。
================================================
压缩包内容:
2.1 过生日 教案.doc
2.1 过生日 课件.ppt
ID:3-2316714
过生日 课件(11张)
1.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
2.在"比一比"的操作活动中,经历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过程,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积累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
3.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4.养成细心观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以及大胆表达的好习惯。
这节课是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节课,是学生学习比较的起始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会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正确比较出物体的大小、多少,并能用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比较方法。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最多""最少"的含义,我课堂上设计了学生看屏幕阐述切蛋糕的方法,教师现场切的过程,倒饮料、学生动手验证哪瓶饮料装得多等环节,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体验知识的形成,探索出多种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通过此节课的学习,物体的大小及比较方法都深刻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了。
重点:学会比较物体大小和液体多少的方法。
难点:探索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
压缩包内容:
过生日 课件+教案
过生日 课件+教案过生日 教学设计 (1).doc
过生日 课件+教案过生日 课件 (1).ppt
ID:3-2316711
过生日 课件(12张)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比较的方法,初步了解比较的思维方法。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初步感知直接比较的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关心父母的思想感情。
本节课是学生初次接触比较,通过体验比较的过程获得比较的不同方法,从而理解感知最多与最少,最大与最小,同时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低年级学生入学前,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比大小,比多少的感知经验,因此联系生活的实例开展教学活动有助于他们更好的感知和理解最多与最少,最大与最小。
教学重点:在掌握了"多" "少""最多""最少"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比较的方法,会用多种方法比较。
================================================
压缩包内容:
过生日 课件+教案 (2)
过生日 课件+教案 (2)过生日 教学设计 (2).doc
过生日 课件+教案 (2)过生日 课件 (2).ppt
中小学教师帮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一年级上品社教案.doc 4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200 &&
一年级上品社教案一年级上品社教案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全册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所在学校的方位、地址和联系电话;学看学校平面图,初步知道不同地区的不同学校;感受到长大的喜悦;知道自己班级的名称、人数和环境;认识班主任和同班同学;喜爱自己的班级;会使用教室里的设施,能为美化班级环境出一份力;认识学校的教职员工,知道我们的成长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工作;认识常用的学习用品,了解它们的用途,学会正确使用;知道学习用品来之不易,能爱惜它们;学会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初步知道文具的演变,对学习用品的变化发展感兴趣;了解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体验学校生活的快乐;能与伙伴一起交流和展示学校生活的收获。
2、能说出小伙伴的姓名、特征、爱好,并体验与小伙伴交往的快乐;了解小伙伴交往的各种场合和情景;能关注并体验小伙伴的想法和感受;能和小伙伴共同分享玩具和物品;用自己的方式关心帮助小伙伴;知道安全、公平的游戏能使自己和小伙伴玩得开心;学习区分正确与不正确的玩法;了解游戏活动需要规则,学会制定简单的游戏规则。
3、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初步形成对家的归属感;从名字的由来了解自己和父母的血缘关系,体会父母对自己的期望;认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知道父母的工作情况,体会他们的辛劳;了解家庭成员的角色分工及重要性;体验能为家庭做事的快乐;尊敬长辈,对他们有礼貌,为家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为家庭添欢乐。
4、知道元旦是全世界人民新年的开始;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懂得过春节时给长辈拜年是小辈应有的礼貌,是感谢养育之恩的一种表现;感受拜年带来的祥和气氛,知道拜年的文明礼仪;学会用多种方式向亲友拜年。
2013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备注
1 9/2—6 我上学了
2 9/9—13 我们的班级
3 9/16——20 谢谢老师
4 9/23—9/27 我的小书包
5 9/30—10/4 学校生活多愉快
6 10/7—10/11 活动天地(一):装扮教室迎国庆
7 10/14—10/18 小伙伴,在一起
8 10/21—10/25 你快乐,我快乐
9 10/28—11/1 这样玩才开心,活动天地(二)好伙伴游戏棋
10 11/4—11/8 可爱的家
11 11/11—11/15 我的名字
12 11/18—11/22 成长的脚印
13 11/25—11/29 爸爸妈妈的手
14 12/2—12/6 爱心小天使
15 12/9—12/13 活动天地(三):我的成长树,新年到
16 12/16—12/20 快乐中国年
17 12/23—12/27 给外公外婆拜年,期末复习
18 12/30—1/3 期末考查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所在学校的方位、地址和联系电话;学看学校平面图,初步知道不同地区的不同学校;感受到长大的喜悦;体会到父母对自己当好小学生的期望;并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学校的可爱和上学的快乐;熟悉学校的环境和设施,珍惜现在的学习条件。
2、知道自己班级的名称、人数和环境;认识班主任和同班同学;喜爱自己的班级;会使用教室里的设施,能为美化班级环境出一份力。
3、认识学校的教职员工,知道我们的成长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工作;能列举老师培养自己成长的事例,感受老师对自己的爱;对老师有礼貌,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爱戴。
4、认识常用的学习用品,了解它们的用途,学会正确使用;知道学习用品来之不易,能爱惜它们;学会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初步知道文具的演变,对学习用品的变化发展感兴趣。
5、了解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体验学校生活的快乐;能与伙伴一起交流和展示学校生活的收获。
1 我上学了
(1)知道自己所在学校的方位、地址和联系电话;学看学校平面图,初步知道不同地区的不同学校。
(2)感受到长大的喜悦;体会到父母对自己当好小学生的期望;并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学校的可爱和上学的快乐。
(3)熟悉学校的环境和设施,珍惜现在的学习条件。
教学重点、难点
熟悉学校环境,体会上学的快乐。
(1)教师:把学生第一天进校时的情况拍摄下来。
(2)学生:粘贴自己刚进幼儿园时拍的照片和最近拍的照片。
(1)知道自己所在学校的方位、地址和联系电话;
(2)感受到长大的喜悦;体会到父母对自己当好小学生的期望;并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学校的可爱和上学的快乐。
活动一:观看录像,交流感受
1.小朋友,今天是你们第一天背着新书包来上学,心里觉得怎么样?
2.学生交流感受。
3.播放小朋友早晨进校的录像。
4.有一位小朋友当时紧紧拉着妈妈的手,这是为什么呢?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年级上期评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