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被数落的孩子心理抵抗力强的表现会强吗

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随着社会的蓬勃发展,心理健康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注重对幼小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越发成了大家的共识。我们着眼于孩子一生的"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日常生活中幼儿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蓬勃发展,心理健康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注重对幼小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越发成了大家的共识。我们着眼于孩子一生的幸福,营造以尊重、平等、理解和沟通为主的良好的心理氛围,适时给孩子的健康成长添加营养,从观念的转变入手,为他们的心灵成长注入健康活力。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9/view-6273117.htm  一、各领域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各领域教学都有其各自的教学特点和培养目标。我们要求教师在制订各活动目标时,要仔细分析教学内容,领会其内涵,不光要有知识技能,习惯养成方面的目标,还要关注其心理培养目标,根据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的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教育内容,以实现“一个活动指向多个目标”的教育观念。如音乐、美术活动作为艺术活动,也是一种审美活动,它能满足幼儿的美感需要,使幼儿充分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去追求真善美,知道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使身心愉悦。如语言活动中的故事教学《三只蝴蝶》,其教育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幼儿互相关心,团结友爱的优良品德。又如体验活动《小小建筑师》,其目的除了培养孩子健康活泼的性格外,还可培养孩子团结协作,大胆表现自己的个性品质。   二、一日生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日常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而结合日常活动渗透心理教育是我园培养健康心理的又一重要措施。在生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自理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在自由活动中,激发幼儿间的交往,以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自找伙伴、自选材料、自定玩法,发展幼儿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一)关注个性,正面引导   《指南》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与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与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必须做个有心人,留心观察,沟通家长,及时把握好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与喜好。针对孩子们之间的种种差别与冲突,善于发现、及时解决,尽可能将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   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个性特征与喜好。有的外向,喜欢交往,却不知怎么交往;有的调皮、好动,喜欢打打闹闹,却不知可能造成的后果;有的内向,喜欢一个人独处,对人、对事都是十分地被动、甚至表现得无动于衷……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最初阶段及时了解,掌握好第一手资料,不同对象,区别对待。对于平时喜欢乱跑乱跳的孩子尽可能多地把他们留在身边,多带个心眼;对于有攻击行为倾向的孩子更要做到多关注、教育,做到在一开始就阻止,以防意外发生。对于不会交往、分享的孩子,要注意耐心引导,将教育渗透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从小事入手,关注细节,让孩子在一日生活中逐渐地懂得与人相处的方法……   (二)正视问题,交流沟通   对于在孩子们之间发生的冲突,一定要做到及时地发现,及时地在集体面前讨论商议,让孩子们明白其中的利害,引导孩子与老师一起,共同出谋划策,制定集体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规则。问题的提出要针对事件本身,切勿指向性不明确,因为孩子本身明辨是非的能力不是很强,如果老师说得不是很明白,往往会使孩子“误解”,从而达不到预期的交流效果。带着问题与孩子们交流、沟通,交流中再现问题情景,让孩子们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注意孩子在前,老师在后;问题在前,答案在后,将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孩子们在宽松的氛围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从而自觉地接受教育,真正地让所有的孩子懂得是非对错,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让孩子们心服口服。   (三)故事叙述,感受过程   故事是孩子们的最爱,可以说,没有哪个孩子是不喜欢听故事的。孩子想玩同伴的玩具却不知道如何协商、孩子想告诉同伴应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却不知道怎样与同伴沟通……其实所有这些都是孩子不会与同伴交往所导致的。针对这些问题,恰当的沟通、交流必不可少。然而,通过沟通,表面上孩子们已经能与老师达成共识了。但是我们沟通的对象毕竟是些孩子,是一群似懂非懂、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孩子,他们往往会由于自己理解及认知上的特点,过不了几天,又重蹈覆辙、恢复原状,将这些所谓的规则忘得“干干净净”……日常生活中老师将这些问题巧编成小故事,让孩子们及时地去巩固、复习,一定会促使孩子们印象深刻、铭记在心的。比如,上述两个案例,我们可以将它们改编成“动物小伙伴”的故事:一天,小羊、小猫、小狗在一起玩,小羊带来了它心爱的洋娃娃;小猫带来了它最喜欢的小汽车;只有小狗什么也没带,它羡慕地看着小伙伴们玩耍,一声不响地走到小猫面前,伸手去“抢” 小汽车……生动的故事紧紧地牵住了孩子们的心。听完故事,孩子们都认为小狗不对。接着,老师就此因势利导,让孩子们自己去议一议:如果,你是小猫,你会怎样处理?如果你是小狗,你又会怎样做呢?就这样,让孩子们在这些听一听、评一评、议一议等活动环节中巩固与明白小伙伴之间要友爱、谦让、懂礼貌……   (四)利用情景,体验关爱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实践中,我们深切体会到,老师利用游戏,结合孩子们游戏交往中出现的点滴状况,有意识地加强引导,让孩子们在一定的游戏情景氛围中体验与人交往的快乐。   ――小吃店里的顾客真多,“快让他们坐下来吧。”“稍等片刻”“排好队,千万不能插队呀”,渐渐地孩子们懂得了应学会等待、学会谦让。   ――今天的“娃娃家”,“爸爸”“妈妈”怎么在抢玩具了,这样的话,还能当“爸爸”“妈妈”吗? 应怎样做才像真正的爸爸妈妈呢?带着问题,我与孩子们一起交流开了……最后,与孩子们达成了一致的共识:爸爸妈妈是一家人,应先商量,谁负责什么,谁去上班,应该做到先分工再合作……   三、在家庭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庭氛围对孩子心理的发展有着很大影响。家庭和睦,温馨融洽,文明民主,有助于孩子健康心理的塑造。相反,家庭经常争吵,父母关系紧张或生活动荡,孩子就犹如惊弓之鸟,致使孩子孤僻冷漠,逐步可能成为一个不和谐的“音符”。我们应围绕着尊重、平等、理解和沟通四个方面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使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庭生活中得到了持续和延伸。
  (一)尊重个性,平等交流   孩子虽小,但同样也有被大人尊重的权利和需求。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选择,加以引导,使孩子能主动地愉快地胜任各种事情,并努力做好。当孩子有缺点和错误时,切不能采取粗暴的态度给孩子施加压力或说一些伤孩子心的话,更不能在众人面前数落孩子,以免使孩子产生反感情绪和反叛心理。而应通过平和的交谈,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及怎么改正。平时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细小进步,多鼓励,勤表扬,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只有尊重孩子,以理服人,才能使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   家长应善于以平等的态度和孩子交往,平等交往的关键在于不居高临下,不给孩子施加压力,不认为孩子说的肯定没有道理。多一些商量,少一些命令。平时心情不好时,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将自己的不悦转移到孩子身上。处理不当时,也要真诚地向孩子道歉,让孩子真正感受到自己在家中的平等地位。   (二)理解兴趣,沟通情感   幼稚、好奇和冲动是孩子的特点,我们常常难以理解:一把泥土一个沙堆为什么就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为什么家中洁白的墙壁乃至干净的被单,总惹来孩子的乱涂乱抹?为什么整洁的房间或庭院总被孩子弄得混乱不堪?如果你改变思维方式蹲下来与孩子交谈,从孩子的视角看问题,尊重孩子的喜好和特长,尽量满足孩子的合理愿望和要求,真正理解孩子,关爱孩子,引导孩子,那么与孩子关系会变得十分融洽,孩子每天也充满了快乐。   交流和沟通是走进孩子内心的捷径。通过交谈不仅可以使孩子获得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及时沟通情感,使自己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心理世界,发现孩子需要引导的问题,也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有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和满足感。所以,我们应多一些和孩子相处的机会,善用和孩子在一起的任何时间,比如接孩子回家的路上,可以问问孩子在园里的事情;去商场可和孩子说说喜欢的物品;看电视时,就某个人物或情节和孩子谈谈各自的看法等等。这种交流的习惯和气氛,会使孩子从中得到一种健康向上的情感。   四、在社区活动中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   社区生活是丰富、鲜活的教育资源,于是我们在主题活动《安全小卫士》中,鼓励幼儿主动与警察叔叔交流、沟通,观看图片展,和警察叔叔一起指挥交通,看消防员叔叔们的消防表演等,通过这些实地参观、亲身体验的活动,孩子们不仅了解了许多安全防卫的常识,同时提高了交往能力,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还拓宽了幼儿的视野,引发了他们对生活的探索欲望。   在与孩子们的充分接触、交流、交往的过程中,孩子们慢慢会喜欢你、接纳你、关心你、温暖你,与你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而每当你付出一份真感情的同时必会获得一份纯洁的童心;同时孩子也学会了与人友好相处、快乐合作,作为成人,一定要及时地重视与引导,让孩子充分体验友好相处给大家带来的快乐,体验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爱,有利于孩子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对于全面提高幼儿素质,具有深远的意义。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心理学博士告诉你,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
我的图书馆
心理学博士告诉你,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
“挫折教育”似乎已经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话题了,不就是让孩子受点儿罪,体验一下挫折吗?如果你是这样理解的,那就大错特错了。这一回,果酱请来了心理学博士张智丰老师,跟大家分享了“如何正确地帮助孩子提高抗挫折能力”。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来分享下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我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有11年了。在心理咨询的实践工作中,接触到许多来访者(client)自尊脆弱,极度在意他人的评价,经历挫折就情绪崩溃,或出现严重焦虑抑郁的情况。回溯这些来访者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会发现在很小的时候有许多的创伤和问题,许多都和父母的错误教养方式有关,这些问题导致他们现在抗挫折能力较弱,心理健康水平较差,而工作与生活都受到不良影响。很多时候,父母未必是有意伤害自己的孩子,他们可能是缺少基本的保护孩子自尊,以及提高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常识和知识。实际上,我们常常会听到所谓“挫折教育”,挫折教育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人的一生总会经历大大小小的问题,在经历不顺与逆境时,能够以积极心态面对而不选择逃避退缩,或者出现情绪崩溃,而表现出心理韧性的人,会有更好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会对生活有更高的幸福感,同时能更好地适应来自工作和生活的挑战。那么如何做才是正确的挫折教育,对培养孩子有益,哪些方法和观点是错误的?我会从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特点、亲子互动方式两个角度进行讲解。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特点最早的精神分析理论观点认为,从出生到6岁的发展,会决定儿童一生的性格。虽然这种看法过于绝对,但大量婴幼儿观察及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提示我们,早年儿童发展在每个人性格形成中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如果在这个阶段出现问题和创伤,会影响人的一生。因此,我们会详细阐述0-6岁儿童的发展特点,如果这个阶段能够顺利发展,就会为良好性格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今后的发展中也能较好的抵御挫折。0-1岁半发展阶段:信任vs不信任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发展阶段理论,0-1岁儿童面临着信任与不信任的发展挑战。这个时期的儿童极度脆弱和无助,时刻处在大人的关注与保护之下。埃里克森认为,如果在这个时期婴儿能够得到来自父母足够及时的关照,比如在因为饥饿和不舒服而哭闹时,母亲能够给予及时的反馈,如喂奶给他,或者及时的换尿布,给予儿童情绪抚慰,儿童就能体验到一种来自外界的安全感和控制感。他能感到世界和他人是值得信任的,是安全可靠的,这为他内心安全感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反之,如果家人不能给予儿童及时的回应,而是对儿童的需求表现出漠视和置之不理的态度,或者无法以正确的方式回应,儿童内心就会埋下不信任的种子,感到世界和他人是不够安全的。这里极端的例子,许多在青春期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当追溯他们早年的成长经历时,经常会发现他们在0-1岁阶段存在创伤经历,比如母亲有严重的产后抑郁,对婴儿不理不睬,或者出生后就被寄养在别人的家里,并没有来自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有些家长会有误区,觉得挫折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因此对婴儿,也要人为制造一定的挫折,比如孩子在哭闹的很厉害的时候,就不回应他,就不理睬他,甚至殴打孩子,美其名曰挫折教育。这样做是十分错误的,甚至是危险的,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内心会极度缺乏安全感,也缺乏对世界和他人的信任感,甚至会患上精神分裂症或人格障碍。实际上,一个人并不是经历越多的困难和挫折,就越坚强。越小时候经历挫折,儿童的性格和心理结构还很稚嫩,还没有做好承受挫折的准备。这个时候所谓的挫折根本不是挫折,而是一种创伤。正确的做法是,在儿童早年成长经历中,通过科学的养育方式,让他内心具备足够的安全感,性格足够坚韧,才能在年龄更大一些遭遇挫折时,不被挫折打倒。1岁半-3岁发展阶段:自主vs羞愧这个时期的儿童已经不再是完全无助的婴儿了,他可以自己做一些事情,比如走路、穿衣、吃饭,控制自己的身体,训练大小便。儿童对自己和环境有更强的掌控感,希望能独立自主的做一些事情。也是在这个时候,儿童认识到自己和妈妈不是一体的,而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不同于父母和其他照料者的个人意愿,有时这种要求独立自主的意愿还十分强烈,甚至和大人发生冲突。儿童还学会说不,学习设立自我边界。自尊的养成也是在这个时期,心理学上把这个时期称为人生的第一次自我意识的觉醒,而区别于青春期的第二次自我意识的觉醒。如果在这个时期自尊心受损的话,有可能会在成人以后罹患自恋型人格障碍的问题,表现为自尊脆弱,自卑、羞愧,经常无法在面对挫折时,自发调整好情绪。这个时期的儿童是既脆弱又坚强的。他已经可以承受一些与发展水平相一致的挫折,比如断奶带来的不快,这种承受能力源自在上一个发展阶段得到良好的照顾,从而成长到可以承受挫折的程度。此外,儿童很愿意自己尝试去做一些事情,但父母在其中也扮演的非常重要的角色。因为儿童还不能完全独立自主的做事情,需要父母的协助。3岁到6岁:主动感vs内疚这个阶段的儿童富有好奇心,他们已经了解了自己的性别,会主动探索许多事情,也经常会问为什么。他们会自发的进行一些模仿游戏,如女孩子会玩过家家,男孩子会扮演骑马打枪。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自由参加一些活动。这时,父母应当鼓励儿童对于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这会培养孩子的进取心和做事的主动性。反之,如果父母经常批评和否定孩子,或过于严厉地对待孩子的失败和错误,儿童就会内化过强的内疚感。这样,他们在以后遭遇挫折时,会出现严厉地自我攻击和自我批评,陷入情绪崩溃或抑郁当中。以上是从儿童心理发展角度描述了最早学前成长阶段,孩子面临的挑战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果能够顺利度过这几个关键的发展阶段,儿童在性格上就会具备一定的坚韧性,能够承受之后学业方面可能面临的压力和挫折。反之,如果在这三个阶段父母采取了一些错误的方式,儿童的自尊和性格就会相对脆弱,在面临挫折时会表现的较为敏感。以上是从儿童的角度谈论,下面我们再从父母的角度来讲一讲,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那么如何协助孩子,帮助他更好地度过这段发展时期呢?帮助孩子度过这段关键时期我们先说说两种错误的做法。这个时期孩子开始面临大大小小的挫折,比如断奶,比如学习自己吃饭、穿衣。由于个体差异等原因,有些孩子在做不好事情时会发脾气,或者哭闹,表现的十分脆弱无助。有些父母因为孩子表现的痛苦无助,十分心疼孩子,就会替孩子完成一些本来该他自己完成的事情,宠溺孩子,替孩子做事。这在心理学上叫做过度保护。研究发现,从小被过度保护的孩子,其挫折承受能力更差,心理上过分依赖他人。他们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经不起风雨,容易患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另一类父母,经常觉得孩子以自己的意愿做事情是错误的,非要把自己的意愿加到孩子身上,如果孩子没有按自己的要求来完成穿衣、吃饭、上厕所,表现出一些自发的行为,他们就会批评、斥责孩子,甚至体罚孩子,以让孩子达到自己要求的标准。这在心理学上叫做过度控制。被过度控制的儿童,压抑了自己的独立自主感。当遭遇挫折时,他们缺乏自信,经常对自己感到羞耻或羞愧。下面说说正确的做法。在这个发展阶段,父母要鼓励孩子的独立自主性,在孩子表现出个人意愿时,尊重孩子的意愿,同时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为他们提供支持和鼓励,但也不是替孩子做事情,而是相信孩子能最终能完成自己应做的事情,同时提供情绪上的支持。当孩子因挫折而感到挫败,发脾气或者哭闹时,耐心的陪伴孩子,理解孩子的挫败感,但也不要去替孩子做事情。接纳、尊重、支持,鼓励独立自主的态度,会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尊,能够在今后发展中,抵御各种挫折。此外,也需要为孩子设立一些行为规范,当孩子做错一些事的时候,温和而坚定的制止孩子。亲子互动方式父母面对挫折的榜样作用所谓言传身教,身教往往比言传来的重要的多。父母嘴上说要让孩子坚强,给孩子讲道理,不如当孩子真的面临挫折时,父母的行为反应来的重要。有些家长,当孩子考试失利,或者做了给自己丢脸的事时,首先考虑的不是保护孩子的自尊不受伤害,不是去体谅孩子,而首先自己就hold不住情绪,开始唠叨、批评、指责孩子的错误。这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很不好的榜样。孩子会在心里感受到,父母如此大动肝火,或者歇斯底里,或烦躁不安,说明遭遇失败和挫折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就像灾难一样。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呢?正确的做法是,在孩子遭遇挫折时,父母在情绪上需要能够跳脱出来,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孩子一时的失利或不顺,倾听孩子失败的痛苦,耐心陪伴和鼓励孩子。这样孩子才能感到,一时的挫折并不是很严重的事情。在这里,父母传达的情绪信息是很重要的,平和包容的心态,会让孩子更快平静下来,也能以平常心来对待挫折和失利。挫折教育的误区挫折教育是一个很流行的说法,有些父母甚至把挫折教育挂在嘴边上。那么什么是正确的挫折教育?那些做法又是错误的?有些父母认为不能夸奖孩子,这样会让孩子退步。而经常指出孩子存在的问题,批评孩子,可以锻炼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其实,这种做法是很有问题的。诚然如何夸奖孩子才对,也是有学问的,这个我们会在下面的讨论中提到。但经常批评孩子,指出孩子的问题,这种做法并不能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我们说,不能让孩子做温室里的花朵,要经历风雨,经历一些不顺。但这样的前提是,孩子已经成长出了足够有韧性的性格品质,能够抵抗来自外界的压力和挫折。而孩子成长的前提条件就是,他有内心足够强大的父母作为榜样,内化父母鼓励支持的态度。在他遭遇挫折时,这种鼓励支持的态度会一直陪伴着他,让他能够维持内心的平静,从容面对挫折。如果在孩子性格还没有成熟,心灵还很敏感脆弱的时候,就时常批评孩子,会让孩子的自尊受到伤害,这时,孩子只会内化来自父母的批评和攻击的声音。他在今后遇到外界压力和挫折时,更容易自卑,或在情绪上崩溃掉。对孩子来说,父母是最重要的人,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的言行真的会进入孩子的内心深处,留下不易磨灭的印记。尊重孩子的意愿,体谅孩子的感受,用心的关怀和陪伴,不去做批评伤害孩子自尊的事情,孩子的性格才会变得逐渐坚强成熟起来。如何夸奖孩子才是正确的?之所以要把这个问题单独拿出来讲,也是应为存在这两种关于夸奖孩子的误区。一种误区认为,时常夸奖孩子会让孩子变得骄傲自满,不再取得进步了,也无法承受挫折。一种误区认为需要时常夸奖孩子,这样孩子才能不断取得进步。但实际情况是需要分类讨论的,也就是说夸奖的方式和内容不同,会产生十分不同的结果。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夸奖孩子的特质,或者与他人做比较时,比如夸孩子聪明,或者比别的孩子聪明,会让孩子在面对挫折时,变得更加脆弱。而另一种夸奖方式,夸奖孩子的行为,比如做事积极努力,能够帮助孩子更好的面对挫折。因此,我们在夸奖孩子的时候,要尽量做到对事不对人,夸奖孩子的行为,而非特质。因为聪明的特质是无法更改的,十分不可控,成功时是聪明的,而一旦失败,就会质疑自己不够聪明,很容易会感到挫败。而如果夸奖努力钻研,行为是相对可控,可以更改的,当孩子失败时,他可以归因为自己不够努力,只要更加努力还是会在未来取得成功,这样对挫折的耐受力也会变强。此外,夸奖行为努力的同时,让孩子分享自己的成功或失败经历,倾听孩子做了一些什么,还能够帮助孩子总结经验,在下一次中做的更好。提问互动Q:女儿原先在托班,人少,老师宠着。现在上了正规幼儿园,班上30来个小孩,她因为坐不住,总是被老师点名,而且因为是环境陌生,都不说话…现在每天都说不想上幼儿园了,要如何帮她好?A:和老师进行一些沟通,让老师改变一下对待孩子的态度。和孩子沟通,在家练习坐更长时间一些。让孩子分享在幼儿园有趣的事情,转移孩子的注意力。Q:孩子上初一,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平常家里的亲戚朋友都会夸她,但是偶尔在她面前夸一下其他同龄的孩子,她就会很不耐烦,觉得别人没她表现好。我想问这样孩子正常吗?万一哪天真的遇到挫折,会受不了打击吗?A:夸其他孩子就不耐烦,也不一定是不正常的,因为人都不愿意自己被拿来和别人比较。看他抗挫折能力,比如考试偶尔失利后的表现,会更好判断。Q:宝贝五岁多,妈妈在场和不在场时对挫折的表现不一样,比如拼乐高,如果和妈妈一起拼,不成功就会摔玩具,或者生气大吼要妈妈拼,但是如果和舅舅一起拼,全程都非常有耐心,还会指导舅舅怎么做。这是受妈妈的影响造成的不同表现吗?让我感觉很失败,我应该怎么引导?A:大概是因为你和他的关系,和舅舅和他的关系不一样。他对你发脾气依赖你,你可能会更容忍和纵容他。建议他冲你发脾气时适当不予回应和理睬,让他了解自己的行为有些过分了。Q:如果帮助孩子克服拖延症呢,不愿意面对困难的任务。我自己反思这个心理也跟童年父母过于苛刻的要求有关系 也属于消极抵抗挫折的一种方式?A:可能确实有影响。当面对困难任务时,可以在旁边陪伴鼓励孩子,告诉他尽力就好,不必过于在乎结果。不过还要多问一句,你说的困难任务是指什么呢?Q:小孩已上小学,基本圈在学校里看不到表现,偶尔一次学校活动,看到孩子不是特别合群,而且有时跟孩子沟通,孩子表达的不是太喜欢交朋友,我没有否定她的选择,但是心里总觉得有点不安,是否应该教她要怎么和人相处呢?A:可能你需要问问他不喜欢交朋友的具体原因是什么。据此才能判断他是否有一些问题需要处理。Q:我家娃遇到挫折比较淡定,比如做错了考差了无所谓,但在改错或纠正行为过程中,比如让他重新做题或重复练习时会发脾气,爸妈怎么处理?A:感觉孩子有些不把成绩当回事,而认为这些是家长的责任。可能要耐心引导孩子认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与他的未来发展相关,让他能自主承担起认真学习的责任,而不是表现出无所谓或应付家长的态度。Q:我女儿两岁三个月,从五个月认人开始就很认生,不让陌生人抱,一直到一岁半都很怕陌生成年男性,邻居家老爷爷和她打招呼,她都会哭。现在可以和邻居摆手打招呼了,但是依然害羞,不敢和陌生人说话。这是缺乏安全感吗?A:孩子天生性情可能就有差异,你家孩子可能在人际上敏感些,不过现在能打招呼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说明她在慢慢适应人际关系的变化。不过还要多问一句,孩子和她爸爸的关系如何?Q:女儿两岁半,最近感觉特别敏感,做错事情给她指出,就会特别委屈要哭,我已经尝试用很平和的语气告诉她了,还强调没有怪她的意思,只是告诉她这样做为什么不好。她都能特别委屈,我不知道怎么办了。我小的时候也特别容易哭,自己很想控制住,但很努力都憋不住,我跟孩子姥姥交流过,姥姥说她小时候也这样。这个不会也有遗传吧?怎样调整呢?A:可能有遗传的影响吧。孩子有时情绪敏感,指出错误会哭,你可以陪着她,跟她说理解她听到这些心情不好,让她情绪慢慢平复下来。孩子消化这些有个过程,不必过分担心,在大一些就好了。Q: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刚刚给报了奥数班,上了第一次课,发现挺难的,比平时难了很多,孩子也听得迷糊,平时就认为自己数学不好,如果继续上怕她受挫,如果放弃,怕她就此就认为自己真的学不好数学,我该怎么办呢?A:不太清楚你给孩子报奥数班的目的,如果是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倒是可以再坚持一段时间。可以跟孩子说,就是让你培养下兴趣,而且确实比较难,并不是要求做好,感兴趣就好。如果没兴趣就算了,不参加也不代表平常学校教的数学学不好。Q:闺女快5岁,如果因为一点小事被家里人数落,就会不高兴,有时候甚至大哭大闹,通常都要哭10来分钟才罢休。期间我会先让她自己哭,但有时候这样只会越哭声音越大。当我开始和她交流哭的缘由的时候,她又会强调自己的正确性。基本每次都是我抱着哄半天,才能平息。请问这跟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有没有关系,还是情绪管理的问题?作为母亲,我以后应该怎么处理?谢谢!A:因为一点小事被数落,需要先了解下这个“小事”是指什么?我们大人认为是小事的事,可能孩子觉得是很大的事。Q:我家小朋友男孩3岁快3个月了。平时很粘妈妈依赖性强玩什么都要妈妈一起玩,积木从来不自己动手搭一搭非要妈妈搭,搭不起来就发脾气。如何才能调动他的积极性让他多动过手,自己多玩玩?A:可以跟他说,我们可以一起玩,你来撘妈妈在一旁帮助你,他撘积木的时候就鼓励他。Q:我宝比较懒,现在自己会吃饭有时非闹着妈妈喂,自己会穿裤子会脱衣服也非闹着妈妈脱,流鼻涕也非要妈妈擦别人碰都不让碰这是怎么回事?A:小朋友内心的独立自主和依赖性在做斗争,建议还是鼓励他独立做事情,作为家长,也要逐渐适应孩子在慢慢长大,变得更加独立。Q:孩子小学三年级,不喜欢家长指出自己的错误。无论以什么方式指出他都会很生气,发脾气,然后很不情愿地改了。请问这是不能接受挫折吗?A:他虽然发了脾气,但还是改正了错误,其实人都不太喜欢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但他还是改正了,说明做的还可以。你可以肯定他一下说:我知道你心里很不舒服,但还是改正了错误,做的很好。Q:小朋友抢娃的东西,他就抬手要打人家,我拉住他,他就开始尖叫,我一直严厉地制止他,甚至打过他的手,但现在还会这样。我一般都好好地跟他讲道理,虽然有时候不够温和,但不知有什么更好的方法。A:不要打他,最好不去理睬他,让他面壁思过。加入【果壳阅读科学亲子课堂】微信群方法:添加主页君微信:wxmkid,注明亲子课家长,TA会邀请您入群。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童学馆,未经授权,谢绝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做科学爸妈,每一个为什么都有最靠谱的回答。壳二代,我们来了~
馆藏&43176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抵抗力差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