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没有前两年多了.是错觉图片吗

> 90后痴迷博物学 骑行万里 拍摄植物4000多种
90后痴迷博物学 骑行万里 拍摄植物4000多种
博物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主要工作是对大自然的观察、描述、分类、辨析和著述。近年来,由于国人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的关注,这门学问在中国颇有复兴的态势,不少都市白领、知识精英和普罗大众加入到这一探索自然的行列中,在网络和民间组织开展各类博物学的活动,乐清一位90后郑海磊便是&重度痴迷者&之一。
他用5年时间,4次独自骑行环游中国各地,拍摄了4000多种植物图片,并在乐清建立一个&自然笔记&温州站&的微信群,吸引了不少温州籍和外地的博物学 高手,除了开展野外观察活动,还教人辨析家乡的植物、鸟类和昆虫,吸引了众多的粉丝。
郑海磊的四次骑行路线
家边小树林是他的游乐园
郑海磊是市区西门人,小学在柳市读,在外婆家长大。他说,当时外婆家边上有一片小树林,生长着一些大叶桉、柚子树、桔子树和苦楝树,便成了他的游乐园。在这里他接受了最初的自然启蒙。
&我的大舅舅是位皮肤科医生,我外公也是医生,因此家里有些中草药的书,里面有植物的插图,我无聊时会拿来翻翻,发现有些图里的植物与我在小树林里看到的一模一样,就记住了一些植物的名称。&他说。
有一种在温州地区很常见的蓼科攀援草本植物,有清热止咳、散瘀解毒、止痛的功效,叫&杠板归&。因为这名字挺奇怪,多年来,郑海磊一直牢牢记住。
初中郑海磊是在乐清市区读的,高中到虹桥文星中学读,高二还没结束,由于种种原因便外出到杭州打工。
&读高中时我对画画很痴迷,反而对植物之类没有什么感觉,小时候那些记忆好像也消失不见了。&他说。
在他看来,小时候在小树林度过的时光,像一棵种子埋在他的心中,如果没有后来的骑行生涯,可能也不会生根发芽。&&
在骑行中爱上了植物&&&
2008年1月份,正是农历的年底,在杭州打工的郑海磊决定回家过年,突然他的脑子一闪,想到骑自行车回来。
&当时主要是觉得这很好玩。&他说。说干说干,他便买了一辆破自行车,从浙江大学的大门口出发,沿着国道线往乐清骑行而来。那一年,他刚好18岁。
这是一段相当&恐怖&的骑行,由于没有经验,他根本不知道一辆破自行车带来的麻烦有多大。骑了几公里,自行车便爆胎了,然后是骑几公里就爆一次胎。从杭州到乐清一共爆了多少次,郑海磊自己也数不清,最后他甚至学会了自己补胎。14天后,郑海磊终于骑到乐清,裤子都快磨破了。
这第一次的骑行并没有让他与植物发生亲密的接触,使他成一名博物学&重度痴迷者&的,是发生在他的第二次骑行中。
回到乐清的郑海磊,在一个洗衣厂打工。干了一年多,攒了一些钱,他又开始了第二次的骑行。2010 年6月,他拿来一张中国地图,手里抓住一根铅笔,然后闭上眼睛,往地图上一戳,戳到哪里就从哪里开始骑行。
郑海磊在骑行途中
他戳的地方是河南商丘,于是坐火车来到这里,看到这里的古城犹在,整个城市保存原先的格局。心想,还真是来对了。买了自行车,从商丘骑到开封,再骑到洛阳,转到三门峡市进入山西,在山西转了一个圈,从大同市进入河北省,到北京,又在河北省骑了一个圈。他说,那是为了看看古代历史上所说的燕云十八州。
然后又回到北京,进入唐山市,经承德市,到达曾经是清代皇家猎苑的木兰围场(即今围场县),深入内蒙古,从赤峰市,一直北上抵达满州里。这时季节已是9月中旬。
西南风铃草
这次的骑行让他进入了植物神秘的世界,从河南开始骑行时,他发现这路上一个人比较无聊,于是买了一个相机,在骑行休息时拍拍植物,拍了之后,就想知道它们的名字。于是把图片发到百度的植物学、博物学类的贴吧,向网上的博物学高手请教。这样,一边拍,一 边发,一边学,进步很快,也从这种即时的学习中得到了乐趣。
4次骑行成&博物君&
2011年上半年,郑海磊又开始打工,下半年再接着骑行。中间暂停了一段时间,又开始第四次骑行,一直骑到2012年10月份,然后在云南大理市安顿了下来。
蔷薇科一种叶子
这两次骑行让他游遍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西藏、青海、甘肃,湖南、湖北、广东、福建,一路上拍摄了大量的植物。
髯毛无心菜
在大理的两年,他的收入主要是靠摆地摊,卖的是当地少数民族特色的首饰和纪念品。&那两年真是神仙般的日子,后来不行了,大理的人越来越多,商业气氛也越来越浓。&他说。
一有空闲,他就深入大理附近的19峰和18溪拍摄植物,由于这些地方生态好,保存着大量的罕见植物,让郑海磊非常过瘾。
郑海磊在大理
后来,郑海磊查看电脑中拍摄的植物图片,几年下来已经达到了4000多种,自己能够认识的有2000种左右,而按植物分类学能够准确鉴定的大约有1500种。
在这几年中,他阅读了不少植物学、博物学的书籍,如梭罗的《种子的信仰》、卡森的《惊奇之心》、梅比的《杂草的故事》、哈斯凯尔的《看不见的森林》、莱斯利的《笔记大自然》等,后来他又进一步阅读植物学方面的专业教材,如大部头的《植物学》等书籍。
狭叶香港远志
在网络上,博物学的爱好者们把《博物》杂志呢称为&博物君&,而现在郑海磊也成了一名不折不扣的&博物君&。
2011年,北京的一些博物学爱好者成立一个&自然笔记&的博物小组,汇集了全国好多博物学的&重度痴迷者&,郑海磊也参与了他们的活动,并从中学到很多知识。
2014年,郑海磊从大理回到乐清,去年8月份在网络上组织了&自然笔记&温州站&的小组,开展公益性的博物学活动。至今共组织了4次的自然探索和野外观察活动,去过永乐古道上的朱苔岭、温州瓯海的盘古楼尖、瑞安的岷岗风景区和丽水的云和县。
要为家乡的植物写两本书
虽然多年在外骑行,但在郑海磊心中,最美的景色却在家乡乐清,尤其是城北的那片区域。在家的日子,他曾经多次来到城北登高、拍摄植物。站在城北的山巅,让他觉得有一种清丽洒脱的气息扑面而来。为此,他曾经有点夸张地说,城北就是中国。
&&&&近 年来,随着他对博物学的进一步了解,对家乡的植物越来越热爱,有一个想法在他的心中也越来越成熟&&写两本书,一本叫《童年的植物》,一本叫《野果》。并 且,他决定由自己为书中的植物插图,于是在乐清的日子,他又重新拾起绘画的爱好,跟一位画家朋友学习绘画,近一年来,他已经画出了三四十幅植物、鸟类、昆 虫的作品。
郑海磊画的博物学鸟类插图
&&博物学的绘画也有悠久的传统,中国古代和西方都有这样的绘画,中国近代的大画家高剑父,西方的达尔文,都是这方面的高手,它与通常绘画不太一样,主要的特点就是写实。&郑海磊说。
& 为了写书,郑海磊这段时间正在收集有关资料,并且想找个安静的地方住下来,同时还在学英语。
&郑海磊说:&植物对于我来说,最吸引我的是,它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以前不认识植物的时候,我并不关心路上遇见了什么,所有的植物一概称之为野草,但现在走 到哪里都会留意到各种细节,哪里的哪种花开了,它属于什么科什么属,和自然界的其他生物有着怎样的互动,等等。中国的植物有3万多种,鸟类1495种,而 昆虫更是不计其数。也就说,只要你有心,对自然的爱好足够你玩一辈子。&
大花绣球藤
&对于我来说,博物和画画、骑行等等爱好,就是对抗时间流逝错觉的最有效手段。&他说。
同时,他认为通过这个爱好,他也得以在全国范围内认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都是通过纯粹的爱好走到一起,线上线下保持着长久的联系,大家来自各行各业,唯一共同点就是对自然的爱好。
&我们也希望,能通过更多的宣传,把博物精神传播出去。&
花草图片全部由郑海磊提供
最新评论 (1)
不读大学,照样有出息,好样的小伙子。&h2&&b&这篇新闻不过是再一次证明了媒体为了炒作脸皮堪比城墙厚。&/b&&/h2&&p&因为这篇新闻当中最惹人关注的“自行车骑到60公里超速”&b&证据漏洞百出,根本是无稽之谈。&/b&&/p&&p&靠着编出来的事实博取大众眼球,我真的是....&/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6ec6f9f96531a88dfeb5_b.pn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5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6ec6f9f96531a88dfeb5_r.png&&&/figure&&p&各位请看,这个显示器上面的的60公里只是个最大记录而已,而不是刚刚的速度。这玩意就跟你打游戏打到最高分记录一样,谁天天打游戏都能刷自己的记录啊!我曾经就为了装逼弄个记录秀给别人看,故意去找下坡路猛骑,&b&所以这个表上面显示的数据,没法证明啊刚刚他超速好伐!&/b&&/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b6ce6c66c4e60ceee561_b.png& data-rawwidth=&364& data-rawheight=&29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4&&&/figure&&p&再者,骑运动自行车的人在大天朝,绝对是少数,随便怎么编也没什么人反驳的。可以说很多群众看到这个普法节目,主持人穿着一身交警制服讲话又幽默风趣,不由自主的就会去相信这个人真的超速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fffac6fd0e194eb1594748d_b.png& data-rawwidth=&614& data-rawheight=&3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fffac6fd0e194eb1594748d_r.png&&&/figure&&p&其实呢?这哥们他一般情况下,连骑出这个速度的能力都没有,还谈什么超速?吓唬谁呢?&/p&&p&因为就算是真正的国际顶级职业车手,在&b&比赛过程中都很难骑出60公里的时速&/b&,更别说这哥们了(有比赛直播截图为证)。所以无论是从这个节目所谓的“证据”还是事实上来看,这“自行车超速”的前提都无法成立。&/p&&p&楼下有人说的在理,咱普通爱好者能骑个40公里出来的人都已经很不错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4ba856f5c868bd41a07e2d624aca8fcb_b.png& data-rawwidth=&415& data-rawheight=&48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5&&&/figure&&p&所以媒体们别整天想搞个大新闻,就明明白白的说这老哥上了机动车道,违反了交通法规,不管是罚款还是警告该给的给就是了,何必要故意黑一把骑自行车的人?(以后别人让我回老家骑自行车怎么办?不占座还省钱!)&/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baee4b8c6f847e62ff574edf_b.jpg& data-rawwidth=&56& data-rawheight=&6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56&&&/figure&&p&说到这,可能还是有人觉得,我槽自行车骑出这个速度还是很快啊!求解释是怎么做到的?&/p&&p&老铁们,自行车这玩意呢,除了能接你女神回宿舍之外,它还有另外一个作用,节目里面也说了,&b&这个车就是拿来比赛的。&/b&&/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0de58eebb5435df2aab9f38c057cfdb7_b.jpg& data-rawwidth=&1740& data-rawheight=&9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0de58eebb5435df2aab9f38c057cfdb7_r.jpg&&&/figure&&p&既然是骑车比赛那肯定是比&b&谁的速度最快&/b&啊!就和什么游泳跑步一样一样的。所以无聊的欧洲人就想出一种玩法:搞一场比赛让每个人单独骑车单独算时间,&b&看谁到达终点的时间最短,谁就是赢家。&/b&&/p&&p&那各大厂家为了自己的车手能赢,肯定是想尽办法砸银子设计新的自行车啊!不然怎么跟赢比赛,怎么和消费者吹嘘:我们赢过XX比赛?反正这个设计就是为了让这个自行车用同样的力气,骑出更快的速度。&/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73daf466bfd_b.jpg& data-rawwidth=&1818& data-rawheight=&12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18&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73daf466bfd_r.jpg&&&/figure&&p&为了这种玩法而砸钱弄出来的自行车本身目的就是为了“极速”,&b&快,是它此生唯一的追求(男人就别总追求这个了)&/b&。它名字叫公路计时赛车,又称TT车。&/p&&p&&b&说到重点了,这自行车到底怎么快呢?&/b&&/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01e53a87c06ef28fda43fe_b.jpg& data-rawwidth=&198& data-rawheight=&15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98&&&/figure&&br&&p&&b&秘密就在于“减少空气阻力”上。&/b&&/p&&p&曾经有个外国节目拿普通的自行车和计时赛车用同样的力气去骑十几公里的路程,最后发现计时赛车要快上好几分钟。朋友们!看看短跑比赛吧!罗伯特不到一秒之差就能决定胜负啦!何况是几分钟!这也是自行车厂家愿意砸亿万欧元研究自行车的原因!&/p&&p&既然这么牛逼,接下来就解密砸这些钱,怎么把它变得比其他自行车更“快”。&/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26f785ff8ad5cf49bf1ec_b.png& data-rawwidth=&812& data-rawheight=&6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1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26f785ff8ad5cf49bf1ec_r.pn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8ba946f07ab_b.png& data-rawwidth=&788& data-rawheight=&5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8&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8ba946f07ab_r.pn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43f9f77db5b40cea86697_b.png& data-rawwidth=&651& data-rawheight=&4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1&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43f9f77db5b40cea86697_r.png&&&/figure&&p&其实说了这么多,也是希望知乎这个平台能够继续发出“真实的声音”,让知乎er了解到自行车的另外一个世界。但是也请大家在骑车的时候,遵守交通规则,毕竟生命是自己的嘛(别人开车什么的擦碰你了你也站理!)&/p&&p&总而言之呢,自行车是个非常有意思的玩意,而且这里讲的也只是整个单车世界的冰山一角,更多的骑行入门的知识,大家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进行挖掘~&/p&&p&&b&公众号:火力聊单车&/b&&/p&&br&&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eixin.qq.com/r/7DhYQCrEbXcSrW4j923_&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weixin.qq.com/r/7DhYQCr&/span&&span class=&invisible&&EbXcSrW4j923_&/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二维码自动识别)&/p&
这篇新闻不过是再一次证明了媒体为了炒作脸皮堪比城墙厚。因为这篇新闻当中最惹人关注的“自行车骑到60公里超速”证据漏洞百出,根本是无稽之谈。靠着编出来的事实博取大众眼球,我真的是....各位请看,这个显示器上面的的60公里只是个最大记录而已,而不是…
躺在帐篷里无聊,正好来回答下你的问题。目前我正在骑行的途中,从安徽蚌埠出发的,穿过了湖北,湖南,广东,现在在广西。骑了3126公里,下图是我本次骑行的路线。&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a608afefe41dcc22e63fc5_b.jpg& data-rawheight=&810& data-rawwidth=&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a608afefe41dcc22e63fc5_r.jpg&&&/figure&&br&对啦,这次骑行除了我以外,还有我的一个兄弟陪着,他叫不服,昨天才给他造了个型。帅吧?&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3bb058d613f63896ecf6f_b.jpg& data-rawheight=&1440& data-rawwidth=&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3bb058d613f63896ecf6f_r.jpg&&&/figure&&br&好了,不扯淡了。言归正传。&br&&br&&br&惊心动魄?&br&&br&2011年寒假,第一次长途骑行,和一窝傻逼环海南岛,途中翻山,山和川藏的山没得比,不过很陡,当时没有骑行经验,下山时候车速很快,估计近50码的速度,作为队里的大力士,帮女生背了很多行李,车很重,万万没想到的是突然出现连续急弯,到第二个弯已经来不及刹车,车重惯性很大,我撞上护栏直飞出去。庆幸的是,还好护栏外是一小片空地,我趴在地上,几秒后才有意识,就在此时,我看到另一个队友像一颗炮弹朝我飞来,真是飞来,于是我抱着他又失去了意识一段时间,当我再次有意识的时候,发现其他队友们围绕在我们旁边,一直再问我们有没有事儿?我们说,死不了。之后,他们炸开锅似的笑话我们俩傻逼(汗,好朋友总会这样)。事后,越想越害怕,如果这是在川藏,我肯定就直接飞进悬崖了,所以以后骑车在下山时,从未让速度超过35码。&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3b00ad211e60fe8f494e_b.jpg& data-rawheight=&810& data-rawwidth=&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3b00ad211e60fe8f494e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99e61a36fb860eeeb9d04c_b.jpg& data-rawheight=&810& data-rawwidth=&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99e61a36fb860eeeb9d04c_r.jpg&&&/figure&&br&上两张是手机拍的电脑,各位看官轻拍,哈哈&br&&br&&br&2011年暑假,从安徽出发骑去拉萨,宜昌到重庆段,一个好基友陪着我临时骑一段,从恩施到利川的途中(临时吐槽,恩施那一片山真是难翻,经过这一段的历练,后面的川藏翻山很轻松),悲剧在晚上发生了,距离利川还有20公里,我们决定还是一口气骑到利川休整,当时只有我的车有车灯,他的车灯坏了,下山的时候,看不到码表的速度,两人又急于赶到利川,车速应该很快(看不见码表的显示),骑着骑着,只听到身后一声响,心想,毁了。刹车停下,看到哥们艰难的从地上爬起来,衣服上摔了很多破洞,血顺着胳膊流到地上。当时,他勉强了跳了几下,淡定的说了句,没事,我还活着,估计胳膊腿也没断。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本能驱使你确认自己是否还健全,疼痛都是其次了。二话不说,手拿三百块钱红色钞票拦车,抓紧时间送他去利川医院缝针。那次是我安徽蚌埠到西藏拉萨段的唯一一次搭车,应该的。&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040a3b7beedcff367f07_b.jpg& data-rawheight=&502& data-rawwidth=&6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040a3b7beedcff367f07_r.jpg&&&/figure&&br&摔车前&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d34f73ee8afbeca1cbea5d_b.jpg& data-rawheight=&502& data-rawwidth=&6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d34f73ee8afbeca1cbea5d_r.jpg&&&/figure&&br&摔车后(这傻逼还挺乐观的)&br&&br&&br&2012年暑假,和两个老师从青海湖骑车去喀纳斯(他们只骑到乌鲁木齐,后面自己一人)。途径青海门源县时候,很多养蜂人在这里放蜂采油菜花(不要觉得奇怪,青海海拔高,油菜花的花期在七八月),一路上我们兴致盎然,哼着小曲儿,开心的不得了,骑着骑着悲剧了,不知道怎么回事,我突然间被蜂群包围(据峰农推测,很有可能是过往的汽车车速过快,撞死了很多蜜蜂,惊动了蜂群),耳边全是蜜蜂的翁翁声,它们疯狂的蛰我,一开始我不敢动弹,越来越多的蜜蜂向我袭来,去他娘的,跑路啊!我丢下车,一路狂奔,狂奔的速度很快,感觉自己的灵魂都被甩在了身后,边奔跑边嗷嗷大叫(大家可以自行想象,感觉比电视里的桥段搞笑多了),光跑还不行,我就在地上打滚,不知过了多久蜂群散开了。浑身火辣辣的疼,耳朵和眼睛受伤最严重,还好穿了长裤,下半身没有悲剧。另外两个同伴也有不同程度的受伤,不过都没我严重,他们把我扶起来,像大猩猩互相捉虱子一样,把我身上的蜂刺给拔出来。后面我出现了严重的过敏,高烧,跑去医院输液才逐渐康复。如果你没有被蜂群包围过并且被蛰几时下,你永远不会知道那时有多么惊心动魄。&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fab5a701cf6cf1fa7e1c4c9f5a2dda39_b.jpg& data-rawheight=&720& data-rawwidth=&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fab5a701cf6cf1fa7e1c4c9f5a2dda39_r.jpg&&&/figure&&br&最右边的大帅逼就是我啦,这是被蛰前。&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d44746ec76edf07ebda6ca4dc24fcae8_b.jpg& data-rawheight=&720& data-rawwidth=&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d44746ec76edf07ebda6ca4dc24fcae8_r.jpg&&&/figure&&br&被蛰后,眼肿了,耳朵厚实了,颧骨也高了。&br&&br&&br&特别感动?&br&2013年4月,在病了一个月之后觉得得动动了,反正毕业前也没啥大事儿,工作也有着落了,计划着环山东半岛,在乳山到威海的途中决定露营,刚搭好帐篷,一个山东大爷就跑来和我说,小伙子这里靠近海边,晚上湿气重,会特别冷,你睡这里会生病的。一个劲儿的喊我去他家住,不断的问这问那,嘟囔着,哎呀,骑车太辛苦了,到我家做客吧,我给你宰一只鸡吃。当时我年少轻狂,我就说我不去,我身体好。果然半夜被冻成狗了。到现在,这老头的样子我还能记得,戴着草帽,黝黑的皮肤,一口别扭的普通话,爽朗的笑声仿佛都夹杂着山东口音,你我素不相识,他的出现让我相信了一句话——人间自有真情在。&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c2ba1de7bc5dbb67a69f8e8398fefe85_b.jpg& data-rawheight=&853&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c2ba1de7bc5dbb67a69f8e8398fefe85_r.jpg&&&/figure&&br&我的车子已经跑了15000公里了,这几年装备都没怎么变过。&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ca01c12e68db9e651454ada_b.jpg& data-rawheight=&640& data-rawwidth=&8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3&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ca01c12e68db9e651454ada_r.jpg&&&/figure&&br&就是这儿露营,吐槽下,淘宝上买的帐篷真不咋滴。&br&&br&&br&记忆犹新?&br&2011年暑假,还是安徽蚌埠到西藏拉萨这一段,骑行第五天,有长途骑行经验的应该明白这时候疲惫感十足的,这一天是这么度过的,早晨爆了两次胎,淋了一下午暴雨,临近天黑骑到了武汉阳逻,距离目的地还有五十公里,当时我很累很饿很冷,情绪非常低落,一直再咬牙坚持,第一个打击突然来了,我看到一个大卡车横在马路上,一辆破旧自行车倒在车头边,几米外一个老大爷趴在地上一动不动,旁边围了很多人。那时候我突然意识到,骑车很危险,后面还有四千多公里,我能自己骑完全程嘛?接下来的一个小时我一直再想要不要放弃,心里不是滋味,觉得太苦了,干嘛舒服的家里不呆,在外面冒着生命危险风吹日晒的。想着想着,第二个打击来了,又爆胎了,爆胎的时候没有路灯,下着雨,我安慰着自己,既然选择远方,必须得风雨兼程嘛,遇到点困难没事儿的,大老爷们又不是克服不了。我坐在雨水里,嘴巴咬着手电筒,气喘吁吁的慢慢补着胎,折腾了近半个小时才补好。补好之后,看了看过往的车辆,这些匆忙的车辆都是急着回到一个温暖舒适的家呀,我鼓励着自己,无论骑到几点也要骑到今天的目的地。我疲惫的爬上了车,艰难的瞪着每一圈,大概过了一二十分钟,第三个打击来了,又爆胎了。当时我一屁股坐在地上,车子倒在路边,头脑一片空白,雨水一直淋在全身,我就在那里呆坐着望向前方,我决定了,不再骑了,搭车走。好的,第四个打击来了,我推着车站在路边,伸手拦车,站了很久,没有一辆车停下来。过往的车很多,这些车对于当时的我来说真是一个个冰冷的移动棺材。我失望透了,只能推着车子在雨中走,一步步的很沉重,一个十足的失败者形象。我的影子一会儿长,一会儿短,嘲笑着我。不知走了多久,终于找到一个小旅馆,进到房间脱光了所有的又湿又脏的衣服,洗了一个很长的热水澡。洗好之后,想起来要给妈妈打个电话报平安。酝酿了半天,拨通了电话,我以一种兴高采烈的语气说着:”妈妈,我到学校了,刚才只顾着跟我的好朋友喝酒了,特别开心,他们说我真厉害,五天就骑到武汉了。哈哈,他们也不瞧瞧是谁生的儿子,哈哈,你放心,一切顺利,我肯定能安全的骑到拉萨”。挂断电话,到兰州拉面馆,点了一份最大号的拉面,加了三个煎蛋。等了很久,面才端上桌,我有气无力的把碗拉的离我近一些,拿起筷子,呆呆地看着这碗腾起着热气的食物,脑海中闪现着着一天经历的一幕幕,隐隐约约感觉到眼眶很温暖,坐在角落大口吞咽着这碗越吃越咸的面。&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26f502d28b9a1c54c2e885_b.jpg& data-rawheight=&502& data-rawwidth=&6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26f502d28b9a1c54c2e885_r.jpg&&&/figure&&br&这是第二天武汉城区的状态&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1669ce25edb5b0e037ed2e130df7385d_b.jpg& data-rawheight=&502& data-rawwidth=&6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1669ce25edb5b0e037ed2e130df7385d_r.jpg&&&/figure&&br&第二天也还是被淋&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6e11ea3bb242f6391bd51_b.jpg& data-rawheight=&720& data-rawwidth=&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6e11ea3bb242f6391bd51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a4a9b39afca6dbd_b.jpg& data-rawheight=&502& data-rawwidth=&6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a4a9b39afca6dbd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c155acd86e6cd9bb7538_b.jpg& data-rawheight=&502& data-rawwidth=&6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c155acd86e6cd9bb7538_r.jpg&&&/figure&&br&最终,我还是骑到了拉萨。嘿嘿&br&&br&&br&惊心动魄,特别感动,记忆犹新的骑行记忆很多,骑行最重要的还是确保自身安全,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不伤害自己。希望各位骑行爱好者,尽量减少惊心动魄,多一些感悟、感动,多一些记忆犹新吧。独自骑行的过程中百分之九十九的时间非常痛苦和无聊的,只有百分之一的时刻会让你觉得,卧槽,活着真好。有这百分之一的惊叹就足够了,你说是么?&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44e38fbc0ea752fbedfda0eb_b.jpg& data-rawheight=&719& data-rawwidth=&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44e38fbc0ea752fbedfda0eb_r.jpg&&&/figure&
躺在帐篷里无聊,正好来回答下你的问题。目前我正在骑行的途中,从安徽蚌埠出发的,穿过了湖北,湖南,广东,现在在广西。骑了3126公里,下图是我本次骑行的路线。 对啦,这次骑行除了我以外,还有我的一个兄弟陪着,他叫不服,昨天才给他造了个型。帅吧? …
&p&进攻东南亚地区的日军。因为东南亚地区雨林气候,道路泥泞,坦克,车辆不容易行进。所以日军给部分进攻部队配备自行车,追击撤退的盟军。自行车在进攻马来半岛的时候起到很好的作用,41年底,日军山下奉文的部队在长时间追击英军的时候,因为天气炎热,车胎纷纷爆胎,到最后日军自行车联队几乎都骑着只剩钢圈的自行车追击英军。但上千个钢圈轱辘在地面上行进的声音反而听起来像是坦克部队,导致了被追击的英军极度恐慌而进一步溃逃。&/p&
进攻东南亚地区的日军。因为东南亚地区雨林气候,道路泥泞,坦克,车辆不容易行进。所以日军给部分进攻部队配备自行车,追击撤退的盟军。自行车在进攻马来半岛的时候起到很好的作用,41年底,日军山下奉文的部队在长时间追击英军的时候,因为天气炎热,车胎…
自行车旅行是连续的,让你感受沿途的一切
&br& 而其他的交通工具是离散的,只是载着你从一点跃迁到另一点
自行车旅行是连续的,让你感受沿途的一切 而其他的交通工具是离散的,只是载着你从一点跃迁到另一点
各大骑行论坛都有很多攻略了,我们当时最主要看这个攻略,到现在还在更新
&br&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biketo.com/bbs/thread-.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biketo.com/bbs/thread-5&/span&&span class=&invisible&&.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br&&br& 说说我的经历吧,希望对LZ有帮助。
&br&&br& 09年走的南线,当时我还没有骑行经验,5月末才买的公爵,花了2000打点了装备7月17日和另外3个朋友出发,中间还收编了3个牛人,大家身体素质都还不错所以骑得比较快,在康定和巴塘分别休整了一天,全程几乎没搭车(唯一一次搭车是到理塘前,当时已经晚上10点了,精疲力尽之时来了位开jeep的大叔载我们翻过了最后一个哑口)我在排龙天险摔车受伤,搭车被一位超好心的老板载到八一,然后8月6日坐车抵达拉萨。
&br&&br&&b&物质准备:&/b&首先是车,路上看到最多的是美利达公爵,勇士pro以及giant ATX770,个人建议最低也要勇士pro级别,好一点的自行车能让你的骑行体力消耗更小。
&br&&br& 要带什么我就不说了,说说不要带什么吧:
&br&&ul&&li&压缩饼干,这货必须坑爹啊!出发前买了N块有1斤吧,难吃得要死。在发现路上有N多地方可以买烧饼后我们果断当板砖一样丢了。&/li&&li&帐篷/防潮垫/睡袋,真的,享受野营什么的自驾游徒步可以,骑车就算了,还是长途骑行,不过不计较体积和重量的话是可以带睡袋的,可以应对一些旅馆被子太薄或者不太整洁的情况&/li&&li&我出发时驮包装了大概30斤的东西,到雅江果断把自己的帐篷、防潮垫、匕首和书(我当时脑子进水太厉害了居然还带书看=口=)还有一堆杂物邮寄回去,到巴塘又邮了睡袋回去。最明显的感觉是雅江到理塘我们是一天走完的,所有负重都让搭车的队友带走,那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是一个“爽”字也不能完全表达的啊~如果再骑一次川藏我可能直接不要沉重的货架把东西都塞到背包里面,如果你整理的行李一个40L的背包死活放不下的话就该考虑丢点东西了。如果实在没有可丢的东西了,就尝试减轻东西的重量,比如更小的牙膏。&/li&&li&相机的话,单电可能是现在最理想的选择了,难得走一次川藏,卡片机无法适应多变的场景,而单反的重量和便携性都不甚理想。但如果是我我还是会不惜带上单反和1个广角1个长焦镜头的~ &/li&&li&如果是夏季骑行,还是有必要准备一双运动凉鞋+一双防水徒步鞋的,徒步鞋底不要太厚。&/li&&li&手套最好备半指全指各一双,我当时只拿了半指,结果骑到宗巴拉山哑口后下坡的时候下雨夹冰雹把我冻得差点捏不动刹车,那时可是8月哦&/li&&li&冲锋衣、冲锋裤资金充裕一定要上,退而求其次的话就买骑行用雨衣,普通雨衣真的不好用&/li&&li&说着说着怎么变成要带什么了。。。&/li&&/ul&&br&&br&&b&身体准备方面:&/b&出发前我骑了大概1000公里,100km以上的短途骑行有四五次,如果你平时身体状况就不错的话每周一次中等强度的短途骑行就行了,如果能爬山那就更好了。川藏路上毅力能发挥比想象中更大的作用。路上很多搭车的朋友其实并不是体能不行。
&br&&br&&b&关于高反:&/b&大部分走川藏的人是不会有严重高反的,一般就是爬坡的时候会有气喘不过来的情况(我们当时爬折多山的时候还在修路,全程漫天飞尘,蒙着头巾更憋得慌啊)如果实在不放心可以在出发前3天开始每天吃红景天。
&br&&br&&b&关于修车:&/b&如果有队友的话就只要一个人会修就行了XDD 我们当时还准备了一堆内胎备胎刹车皮,最后除了刹车皮其它几乎都没用上。车队7人全程只有2个人各扎了一次胎(不包括我~),其他故障没有遇到过。现在路况更好了,鉴于负重的考虑还是不用准备太多的。
&br&&br& 多提一点,我们当时每隔个两三天就要洗车洗链条,上油,这样不仅能保持车子的性能,还能加深人车感情~拍照时也更帅气~ 当然,川藏路没有满身泥点的照片的话是不完美的喔
&br&&br&&b&关于网络:&/b&川藏线上还真的是移动最靠谱,大部分地方是有edge用的,印象中唯一不靠谱的地方是雅江-理塘这段是几乎没有信号的。联通的话我只知道新都桥这里也有3G信号了。全程有足够的网吧让你导照片清存储卡,但记得保护好数据,我们的队长兼主摄影在雅江忘记拔卡结果被偷走,还好卡里大部分照片已经传到文件中转站了- -b
&br&&br&&b&关于野外生存训练:&/b&真的没有这个必要啊。。。。一路都是有旅店可以住宿的,如果你想体验风餐露宿那我建议还是以开车自驾游的形式走川藏,负重越大就骑得越费劲啊。
&br&&br& 路上能遇到的危险动物就是狗了。。。路上咬人的狗不能算多,但的确是比较危险,确定要追你的时候是根本不吠的。我们遇到的时候都是饰品技能全开狂踩踏板加速跑路冰环闪现隐身斗篷疾奔*&^&^$%$。。。。。
&br&&br& 第二危险的就是抢东西的小孩/成人(后者应该叫抢劫了吧),我们当时路上遇过各种奇葩方法抢东西的,在理塘到巴塘路上还遇到两个小孩拿一根绳子拉直的高端劫匪,对应方法还是集群行动好一点,落单太容易杯具了。另外,要真遇到大人拦路抢劫的如果逃不掉千万不要尝试反抗,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br&&br&&b&到拉萨后干什么: &/b&好不容易骑了两千多公里到了拉萨,总不能只在布达拉宫前面留个影就坐火车回去了吧?我留点建议:
&br&&ul&&li&拉萨市区不大,所以住宿以游玩方便为先好点,我们当时住的旅馆走路到八廓街15分钟不到,所以我当时得以每天跑去八廓街附近一家很不错的餐馆吃藏餐~&/li&&li&如果真的要到八廓街买纪念品的话找汉人的店靠谱点,除非你想体验2分钟内从1000块砍到80块的成就感= =|||&/li&&li&无论你是坐火车还是飞机还是汽车回去,最好到拉萨的第一天就去买票&/li&&li&黎明/清晨/傍晚出来拍照效果会很棒&/li&&li&一路过来自然风光看多了想看点人文景观的大昭寺和布达拉宫必去,门票不便宜但物有所值,西藏博物馆是免费的。&/li&&/ul&&br& 不知不觉写了不少的样子=w= ,我09年的骑行游记写到现在还坑着呢,阿西吧。。
&br& 我的川藏相册(flickr):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flickr.com/photos/dragoncd/sets/87345/&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flickr.com/photos/drago&/span&&span class=&invisible&&ncd/sets/87345/&/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好后悔当时只拿卡片机去诶...
&br&&br&补充贴上当时领队Maklu同学的相册(flick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flickr.com/photos/maklu/sets/28887/&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flickr.com/photos/maklu&/span&&span class=&invisible&&/sets/28887/&/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使用的是佳能G10,所以也更加养眼 :D&br&&br& * 回答楼下@王子锋 的补充
&br&&br&&b&1.如抛弃货架用背包,尤其是40L的背包,这样的长途骑行会不会让脊椎受伤?&/b&&br&答:除非东西足够轻切少否则最好不要使用背包,今年6月我骑了川西一条看贡嘎的线路,2天150km全程背包,由于带了单反以及不少食物和水,一天下来肩膀还是有点酸痛的。 &br&&br&&b&2.强光手电或车灯、头灯应该是必备的吧?&/b&&b&
&/b& &br&答:这个是必备的,川藏线不少隧道在09年时是没有灯的。不推荐夜间骑行,太危险了,当时据说藏区的狗到了晚上是不栓的。&br&&br&&b&3.压缩饼干个人认为可携带少量作为备用食品。
&/b&&br&答:我们当时也是买冠生园的压缩饼干(我还买了N种味道,椰蓉的我最喜欢XDD),但现在仍然认为没必要带,一路上基本是不愁买不到东西吃的,每天早上从住宿的地方周边买大饼吃能减轻一直背负饼干的重量,口味也更好,价格相比sneaker来说是超划算的啊。另外,红牛真的是神物,谁用谁知道。 &br&&br&&b&4.关于体能储备。我每工作日早上骑一小时,其中15分钟平路热身+25分钟爬山+15分钟下坡和平路放松,周末偶尔短途骑行(100公里左右)。
&/b&&br&答:如果有机会尝试距离更长强度更大的骑行会更好,毕竟川藏线的山一爬就是一个上午。
各大骑行论坛都有很多攻略了,我们当时最主要看这个攻略,到现在还在更新
说说我的经历吧,希望对LZ有帮助。 09年走的南线,当时我还没有骑行经验,5月末才买的公爵,花了2000打点了装备7月17日和另外3个朋友出发,中间还收编了3个牛…
记得两年前,当时为了写轮滑攻略,用轮滑的方式走了一次新藏线。&br&&br&从拉孜出发到叶城,全程2138公里,44天,全程轮滑,现在回想起来就是找虐的心态,同时感慨自己竟然这么有奉献精神。&br&&br&新藏线海拔高,山大坡长,偶尔也有急弯,在无人区之后的路况变差,前行更为困难。路上偶尔能遇到骑行的,平均每天遇到四五个,开车的也不少,有时候还能碰到正在拉动的军车。&br&&br&路上补给点不多,物资全靠背着,负重在65-75斤之间浮动,大部分时候都是一个人打发时间,数着里程碑过日子,遇到哪里有值得注意的路段就停下来记录一下。&br&&br&住宿基本是露营,大多时候找废弃的道班过一晚,很少有能够洗澡的地方,记得在不到狮泉河的地方有一个那木如村,里面有温泉游泳池,20块钱可以泡一整天,于是在那儿休整了一天,和别人一起去溪里捕鱼,吃十块钱管饱的炒饭,泡汤,真是惬意。&br&&br&放些图,随意感受一下。&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bfdaae26b537c3deb03149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12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bfdaae26b537c3deb03149_r.jpg&&&/figure&麻扎道班看到的星空&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6abd7ed2ffed7e8e5750b53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12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6abd7ed2ffed7e8e5750b53_r.jpg&&&/figure&班公措&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ebfd3ff234be01034f01cef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ebfd3ff234be01034f01cef_r.jpg&&&/figure&玛旁雍错边上的经幡&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fe93aae32adfbcb0f65c2e_b.jpg& data-rawwidth=&444& data-rawheight=&3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fe93aae32adfbcb0f65c2e_r.jpg&&&/figure&玛旁雍错黑帐篷营地的落日&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6d98c395b69c4bfcad54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6d98c395b69c4bfcad54_r.jpg&&&/figure&纳木那尼峰和玛旁雍错&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bb78a8196464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bb78a8196464_r.jpg&&&/figure&昂仁错的晚霞&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8fd5ea91d7ae779b9642b3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12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8fd5ea91d7ae779b9642b3_r.jpg&&&/figure&冈仁波齐的星空&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93be7b5bb3758fbdfd8510651eeb8da6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93be7b5bb3758fbdfd8510651eeb8da6_r.jpg&&&/figure&黑卡达坂&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f6385bfdebd600b798dcb25b36626d39_b.jpg& data-rawwidth=&1045& data-rawheight=&5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45&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f6385bfdebd600b798dcb25b36626d39_r.jpg&&&/figure&路上的我&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9c7c1de2ec2a51f85c033f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9c7c1de2ec2a51f85c033f_r.jpg&&&/figure&&br&到达终点的时候,简直不忍直视&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3f7dbf008d7f_b.jpg& data-rawwidth=&839& data-rawheight=&7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39&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3f7dbf008d7f_r.jpg&&&/figure&&br&旅行前后对比图&br&&br&孤独的感觉真好啊。&br&&br&如果有想要咨询问题的,可以加我微信:(青青不在),备注新藏线。&br&顺手放上攻略,觉得有用的来点个赞吧。&br&&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攻略】轮滑新藏线G219实用信息(实测)【2014】 - 汪步青的文章 - 知乎专栏&/a&
记得两年前,当时为了写轮滑攻略,用轮滑的方式走了一次新藏线。 从拉孜出发到叶城,全程2138公里,44天,全程轮滑,现在回想起来就是找虐的心态,同时感慨自己竟然这么有奉献精神。 新藏线海拔高,山大坡长,偶尔也有急弯,在无人区之后的路况变差,前行更…
&p&&b&在这个世界上,骑车是为数不多的确定付出就有回报的项目!&/b&&/p&&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33d7f4ff894e66f5e8c360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33d7f4ff894e66f5e8c360_r.jpg&&&/figure&&br&&p&入坑三年,刚开始只是想在下班后出去活动活动,由于初中时期拥有过一辆很破的公路车(梁变,现在来看都算不上真正公路车),喜欢骑着车的那种自由,所以就决定入了一辆公路车。&/p&&p&记得当时查阅了很多资料,最后选了一辆不错的入门款OCR3300系列。刚开始从家骑到蠡湖就回来,来回10KM都不到,觉得一晚上骑这么远,匀速20,运动量已经够够的了。之后到了蠡湖就绕一圈,20-25KM的样子,匀速24,觉得骑的够够的了。但是在那个时候发现同城的夜骑大军基本都在蠡湖之光的大石头集合,各种知名不知名的的车,五花八门的装备,被他们超过就觉得一阵风从身边过,觉得他们好厉害。据说他们的均速能上30,当时我心里想我什么时候才能骑到均速30啊。&/p&&p&骑了一年后我常去家附近的一个车店做保养,听闻车店晚上会组织夜骑,遂加入之,同时对器材开始慢慢有了了解,从铝架换成了碳架TCR系列。跟着车队骑了之后发现原来骑的人多速度可以快很多还省力。之后夜骑50KM起步,均速都30以上,知道破风的道理,尤其是上了30之后,风阻影响会很明显。知道了如何编队骑,知道了骑行中交流靠手势,知道轮换破风。骑行从此认识了不少车友,很多当地高手,对器材的了解也越来越多。一看那位LOOK795就是土豪,那谁的闪电venge,谁的LW轮组,CP机关枪叼,速联就是轻,那谁的一个功率牙盘都够买我半台车了。&/p&&p&在骑了两年半后决定自己组一台车。就是现在自己组的这辆KUNG,跟俱乐部编队夜骑50KM起步,匀速从30,一年后35,两年后38,后来跟云龙车队骑千波桥巡航都保持40以上。虽然我自己破风还是只能35/36速度飞个几公里就要换下来,但是跟大神后面死命的跟拉扯也能上50不掉队。跟着俱乐部去外地爬长坡那叫一个爽。安吉天荒坪,宁波四明山,皖南宁国线,爬坡真的是骑行能力提高最快的方式。&/p&&p&骑了三年公路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每多踩一下就一定能多前进一些。在这项运动中的坚持付出在速度和耐力上都能看到有效回报。&/p&&p&最后放上自己的小车,蓝色那辆,带锁踏7.2KG&/p&&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818cc9df4fb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818cc9df4fb_r.jpg&&&/figure&
在这个世界上,骑车是为数不多的确定付出就有回报的项目! 入坑三年,刚开始只是想在下班后出去活动活动,由于初中时期拥有过一辆很破的公路车(梁变,现在来看都算不上真正公路车),喜欢骑着车的那种自由,所以就决定入了一辆公路车。记得当时查阅了很多…
一位记者问渣娃:“请问,你们深圳市创x维自行车有限公司为什么说自己是意大利品牌?” 不少人纳闷:怎么提这种问题?大家都关注渣娃怎样回答。渣娃肯定地说:“本来就是” 全场哗然,议论纷纷。渣娃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补充说了一句:“我司有好几位意大利涂装设计师呢!” 顿时掌声雷动。渣娃的机智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掌声经久不息。 &br&&br&一位记者问渣娃:“请问,你在意大利的销量就是屎,丢不丢人?” 不少人纳闷:怎么提这种问题?大家都关注渣娃怎样回答。渣娃肯定地说:“不丢人!” 全场哗然,议论纷纷。渣娃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补充说了一句:“屎也能卖钱” 顿时掌声雷动。渣娃的机智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掌声经久不息。 &br&&br&一位记者问渣娃:“请问,你们车这么依赖中国市场,但轮组牙盘等高价零件从不使用品牌货,有一天中国人不买你们车怎么办?” 不少人纳闷:怎么提这种问题?大家都关注渣娃怎样回答。渣娃肯定地说:“怕个卵!” 全场哗然,议论纷纷。渣娃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补充说了一句:“中国人都爱国,买渣娃就是爱国” 顿时掌声雷动。渣娃的机智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掌声经久不息。 &br&&br&一位记者问渣娃:“请问,你们在煤气网上有那么多广告文,是不是和他们有什么肮脏的py交易?” 不少人纳闷:怎么提这种问题?大家都关注渣娃怎样回答。渣娃肯定地说:“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传统自行车行业也要尝试新的传媒方式” 全场哗然,议论纷纷。渣娃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补充说了一句:“就好像百度和莆田系医院一样!” 顿时掌声雷动。渣娃的机智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掌声经久不息。 &br&&br&一位记者问渣娃:“请问,你们的FUOCO火虚迷几何这么严重,以后是不是准备进军TT界?” 不少人纳闷:怎么提这种问题?大家都关注渣娃怎样回答。渣娃肯定地说:“不会进军!” 全场哗然,议论纷纷。领导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补充说了一句:“我们的几何设计可以让更多车手用便宜的价格同时体验大组车和TT车” 顿时掌声雷动。渣娃的机智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掌声经久不息。&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2a39d9bb4da595f26591b5_b.jpg& data-rawwidth=&320& data-rawheight=&28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0&&&/figure& 一位记者问渣娃:“请问,为什么肥罗切车架和derosa 888一毛一样?” 不少人纳闷:怎么提这种问题?大家都关注渣娃怎样回答。渣娃肯定地说:“不一样!” 全场哗然,议论纷纷。渣娃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补充说了一句:“我们用的是厦门山寨888模具” 顿时掌声雷动。渣娃的机智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掌声经久不息。&br&&br&一位记者问渣娃:“请问,你抄袭derosa 888车架、佳能戴尔菊花盘,就不怕那些品牌的老板骂你爹吗?” 不少人纳闷:怎么提这种问题?大家都关注渣娃怎样回答。渣娃肯定地说:“不怕!” 全场哗然,议论纷纷。渣娃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补充说了一句:“我是车主他爹” 顿时掌声雷动。渣娃的机智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掌声经久不息。 &br&&br&一位记者问渣娃:“请问,为什么UCI官网上查不到你们的洲际车队?” 不少人纳闷:怎么提这种问题?大家都关注渣娃怎样回答。渣娃生气地说:“住嘴!” 全场哗然,议论纷纷。渣娃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补充说了一句:“提问这人是裂缝吧的狗吧务” 顿时掌声雷动。渣娃的机智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掌声经久不息。&br&&br&一位记者问渣娃:“请问,制造自行车保障骑行安全是你们的天职,你们的碳架公路法尔克20km/h的速度过坑都能断头管断坐管能不能好好做次安全保障?” 不少人纳闷:怎么提这种问题?大家都关注渣娃怎样回答。渣娃肯定地说:“不能!” 全场哗然,议论纷纷。渣娃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补充说了一句:“我们在帮中国实行计划生育” 顿时掌声雷动。渣娃的机智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掌声经久不息。 &br&&br&一位记者问渣娃:“请问,你们为什么要给那个过坑断架的消费者换架?” 不少人纳闷:怎么提这种问题?大家都关注渣娃怎样回答。渣娃肯定地说:“企业要谋求长远的发展” 全场哗然,议论纷纷。渣娃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补充说了一句:“不然煤气易购就不让卖我们的车了!” 顿时掌声雷动。渣娃的机智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掌声经久不息。 &br&&br&一位记者问渣娃:“请问,开始你有没有想到公路车在骑行过程中会出现这么多的问题?” 不少人纳闷:怎么提这种问题?大家都关注渣娃怎样回答。渣娃肯定地说:“想到了!” 全场哗然,议论纷纷。渣娃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补充说了一句:“所以我们的车质保3年” 顿时掌声雷动。渣娃的机智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掌声经久不息。&br&&br& 一位记者问渣娃:“请问,崔克连碳架车都是终身质保,渣娃连铝架车也只保3年,这样吼不吼?” 不少人纳闷:怎么提这种问题?大家都关注怎样回答。渣娃肯定地说:“吼!” 全场哗然,议论纷纷。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补充说了一句:“一般两年就该换车了” 顿时掌声雷动。渣娃的机智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掌声经久不息。&br&&br&一位记者问渣娃:“请问,你们一断架就判断是消费者使用问题,你们售后是不是垃ji?” 不少人纳闷:怎么提这种问题?大家都关注渣娃怎样回答。渣娃肯定地说:“当然不是!” 全场哗然,议论纷纷。渣娃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补充说了一句:“渣娃的售后部在意大利总部,距离很远” 顿时掌声雷动。渣娃的机智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掌声经久不息。 &br&&br&一位记者问渣娃:“请问,你们的车动不动就断叉断架断尾勾,造出这么危险的车惭愧不惭愧?” 不少人纳闷:怎么提这种问题?大家都关注渣娃怎样回答。渣娃肯定地说:“不惭愧!” 全场哗然,议论纷纷。渣娃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补充说了一句:“房价高,墓地贵,骑上就火化,经济又实惠” 顿时掌声雷动。渣娃的机智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掌声经久不息。&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df88bb914af9edb684e31250e5dca31a_b.png& data-rawwidth=&507&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7&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df88bb914af9edb684e31250e5dca31a_r.pn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baf49f9655dbc0c18e959a_b.png& data-rawwidth=&1040& data-rawheight=&6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4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baf49f9655dbc0c18e959a_r.pn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a4afbda5610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8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figure&
一位记者问渣娃:“请问,你们深圳市创x维自行车有限公司为什么说自己是意大利品牌?” 不少人纳闷:怎么提这种问题?大家都关注渣娃怎样回答。渣娃肯定地说:“本来就是” 全场哗然,议论纷纷。渣娃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补充说了一句:“我司有好几位意大利…
作为一名碳纤脚踏车的开发攻城狮,我只能给对车架的建议。&br&不要去迷信厂商说的使用什么什么样的碳纤,其实都只是噱头而已,关键是看车架的重量/刚性比。&br&从这个角度来看CANONNONDALE SUPERSIX EVO是其中的佼佼者。&br&&br&关于FM286这类的公模车架(就是没有品牌设计专利,谁都可以生产这个造型的车架)水非常非常深,我所在的城市就至少有30家大大小小生产碳纤脚踏车配件的工厂,规模不同,各自的品质观念也不同,毕竟吃饭都吃不饱了,谁还管我出去的产品会不会摔死人。其中很多都有生产公模产品,滥竽充数,将报废品当良品卖。&br&因为碳纤车架特殊的加工工艺不像金属车架的焊接工艺那么成熟,一些次品骑行过程中c太狠真的会散架或断裂的。&br&非要买公模车架,我建议可以选择比较有规模的贸易商,他们一般都买国外或者甚至自己打品牌,对工厂有一定的品质要求。就是价格上比较贵点一般公路车架组(车架+前叉)&br&&br&------------------------&br&评论区有人问到T1100碳纤维的问题,我就稍微说明一下吧。&br&大家可能打开某宝都会看见碳纤车架的说明,我这是使用T700或者T800的碳纤维,那么这个编号是个什么意思呢?&br&T指的是东丽公司Toray生产的碳纤维,700、800、1100是产品的编号,如下图:&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6b9bd612009eda9495cd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6b9bd612009eda9495cd_r.jpg&&&/figure&一般情况下,东丽的确是编号越高性能越好。&br&但是也并非使用好的碳纱就决定车架的性能,只能说使用T1100这款车的设计强度下限可能比使用T800好。&br&我认为不必看厂家宣传碳纤维的原因如下&br&1.设计强度与开发攻城狮的能力息息相关,碳纤维产品的一大特色就是强度设计自由度极高,可以局部补强,可以调整纤维角度达到不同的力学性能,不同的的树脂也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逆天牛逼的攻城狮使用T800碳纤能超过T1100也是有可能的;&br&2.不管使用什么样的碳纤维,所有的大品牌都要通过测试(过去为EN欧盟标准,现在是ISO)所以纠结强度只是杞人忧天,强度测试不过,这些大品牌都不敢拿出来买的。毕竟自行车是安全产品,在国外出人命你要是能找到品牌的漏洞,分分钟告到它倾家荡产。&br&所以如果是使用好的碳纤维,唯一能确定的是它一定不会便宜!T1100比T700贵了不止一个等级啊!!!一般只有在打算做超轻量化的车才会使用的(我用好纤维可以少用些,强度也能达到标准)这种车都是各家的招牌,贵到逆天的!!!&br&&br&应邀来解答碳刀的问题!&br&&br&我刚入行的时候还只有寥寥几家品牌推出一些不成熟的碳刀产品撑撑门面,最近几年来迅速崛起,犹如一夜春风,遍地开花。zipp、Shimano、Roval等等各大品牌,以及各种山寨充斥市场。&br&大品牌价位高得离谱,&br&比如Roval rapide CLX开口轮组,接近2万的售价这是要割几个肾啊_(:зゝ∠)_!!&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b07accf1a1955_b.jpg& data-rawwidth=&293& data-rawheight=&2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3&&&/figure&&br&而某宝上的价格。。。嗯,只是个零头而已。。。&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b970d616b20f0e760128_b.png& data-rawwidth=&147& data-rawheight=&4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47&&&/figure&&br&那么到底要不要选择碳刀?&br&选择什么样的碳刀呢?&br&我这只说功能性,先说第一问&br&1.比起铝合金材料,碳纤材料(实际上应该成为复合材料)有高比强度,比模量的特点。就是说两种材料一样的强度和刚性,但是碳纤材料远比铝合金材料轻得多,甚至比钛合金还要好。这是碳纤材料的一大特点,也是广大群众所熟知的,所以碳刀有更强的刚性,正压刚性越好则骑行时轮组形变量越小(任何物体受到挤压都会变型,刚性越好则变型越小)传动性就越好,可以骑行更快。同理侧向刚性也有提升,则改变前轮方向也会更省力;&br&2.碳纤维材料有一大隐形的特点,那就是比起金属来,它具有一定的吸震性。有机会可以对比骑行碳纤维和铝合金路跑车,效果明显。这个神奇的材料为路跑车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甚至有些骑友宣称为自己的路跑车装上碳刀后仿佛打开了新的世界,骑在稍微颠簸的路上有硬尾山地车的感觉;&br&3.还有一些轮组破风造型设计,那也是基于碳纤维材料能做出轻量化的特点,否则那么大的金属圈是要多重?&br&总之,我比较提倡是路跑车使用碳刀,因为山地车有前避震,吸震这个特点被弱化了,而且你一山地车搞一破风设计是要弄啥嘞?&br&&br&&br&&br&&br&&br&&br&&br&&br&&br&&br&--------------------------------------------------------以下广告,可以不看--------------------------------------------------&br&&br&&br&&br&&br&&br&&br&&br&&br&&br&&br&华山先生的小店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eidian.com/s/Fwfr%3Dc&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华山先生的小店&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r&最近帮过几个朋友返修过受损的碳纤产品,发现很多人找不到返修的门路,如果有需要一些可以返修的我可以帮忙一下。&br&&br&另外我知道有些碳刀、把手、水壶架等配件在售,性价比也不错,碳刀也就几百块,也是代工厂的产品,没有贴品牌标而已,有需求可以考虑&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d0ddb7fd49d_b.pn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9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6a9b06e0eba030e08a13d7f03f230ff9_b.pn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3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6a9b06e0eba030e08a13d7f03f230ff9_r.pn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aea6eb0e4e_b.png& data-rawwidth=&721& data-rawheight=&3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1&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aea6eb0e4e_r.pn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923dc31c166cf798cc28c_b.png& data-rawwidth=&549& data-rawheight=&5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9&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923dc31c166cf798cc28c_r.png&&&/figure&&br&&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eidian.com/s/&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weidian.com/s/&/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二维码自动识别)&/p&
作为一名碳纤脚踏车的开发攻城狮,我只能给对车架的建议。 不要去迷信厂商说的使用什么什么样的碳纤,其实都只是噱头而已,关键是看车架的重量/刚性比。 从这个角度来看CANONNONDALE SUPERSIX EVO是其中的佼佼者。 关于FM286这类的公模车架(就是没有品牌设…
楼上答案各种错,很多车友玩了多年依然没有掌握科学刹车观。简单来说:&br&&br&&u&&b&1. &/b&前刹车是主力制动,紧急情况下前后一起刹车,冒着前空翻的危险也不要滚下山或者卷入汽车车轮。&br&&br&&b&2.&/b&速度多少会前空翻没有定论,取决于你什么车,什么姿势,刹车力道,等等,变量茫茫多,讨论这个问题没有意义&br&&br&&b&3.&/b&要在刹车一瞬间立刻做出紧急刹车姿势,如图。&/u&&br&&br&&b&&u&刹车的标准姿势,同时也是山地车下坡的基本姿势,双脚踏在脚踏上,脚心微微向前下方(左右脚谁在前看个人习惯),&/u&&/b&&b&&u&脚踏处在三点钟和九点钟位置&/u&&/b&&b&&u&,屁股离开坐垫,双膝双肘微曲做好吸震缓冲准备,身体向后下方坐(就是后轮那个位置)&/u&&/b&&b&&u&菊花靠近后轮&/u&&/b&&b&&u&,重心落在双脚上,手掌上不要有什么压力。&/u&&/b&&br&&br&&br&下图是我-,-&br&&br&&br&&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c51ac57fa697cb479f5a_b.jpg& data-rawwidth=&1480& data-rawheight=&9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c51ac57fa697cb479f5a_r.jpg&&&/figure&&br&下图是某老外。侵删&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f32c267fff_b.jpg& data-rawwidth=&650& data-rawheight=&5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f32c267fff_r.jpg&&&/figure&&br&因此,经常骑车的人一定要找一片没人的空地,进行刹车练习,速度逐渐提升,刹车力度也逐渐增强,渐渐找到后刹接近暴死、前刹猛刹但也不空翻的感觉。熟悉自己的刹车。如果你前轮使劲捏也抱死不了,说明制动力一般或者不达标,紧急情况下有可能无法有效制动。&br&&br&&b&更重要的是,要多加实践,形成肌肉记忆和条件反射,一捏刹车就立刻变为这种姿势,因为紧急情况下人都是下意识动作,没有养成习惯的话就算理论再熟悉也会来不及反应的!!&/b&如上图方可有效制动,最大程度上减少前空翻风险。&br&&br&采取这种紧急制动的时候一般是高速直线前进。高速转弯的话不管怎么紧急刹车基本都很容易摔,只能迅速调整成直线前进然后紧急制动。&br&&br&目前2000块钱的山地车刹车力道就很大了,足以让一个没有训练过的人在20km的速度紧急刹车时前空翻。(例如:Avid SD-3刹车,原来是捷安特atx 7系列的配置。BB5碟刹和油碟的力道就更不用说了。那些无法抱死前轮的朋友,该保养/升级了)&br&&br&点刹是很久之前刹车性能差容易热衰减的时候避免长距离下坡热衰减的做法,现在刹车好很多了这种情况很少出现,而且也和紧急制动没什么关系。山区长距离下坡倒是有人主要用后刹车来控制速度,一是后刹车好控制,二是防止前刹车过热导致制动失效,留在关键时刻紧急制动使用。&br&&br&科学原理是:刹车时候轮子想要停下来,但是人还在高速向前,人如果也想停下来就要相对的向前“推”自行车。以前轮轴心取弯矩,如果不像上图这样做,是手掌主要在撑住车把,尤其是很多人胳膊肘是打直的,力量直接全部传递到车把上,有造成前空翻的弯矩。如果像上图这样做,是脚掌主要在蹬住脚踏,造成前空翻的危险较小。&br&&br&随便画了个图,注意保护视力。&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b4ac5c2f06b7ffd_b.jpg& data-rawwidth=&1134& data-rawheight=&7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b4ac5c2f06b7ffd_r.jpg&&&/figure&
楼上答案各种错,很多车友玩了多年依然没有掌握科学刹车观。简单来说: 1. 前刹车是主力制动,紧急情况下前后一起刹车,冒着前空翻的危险也不要滚下山或者卷入汽车车轮。 2.速度多少会前空翻没有定论,取决于你什么车,什么姿势,刹车力道,等等,变量茫茫…
我想我是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br&&br&&b&2013年5月,横穿G318杭州——拉萨&br&2014年4月,环台湾岛&br&2014年7月-10月,逆时针环中国边境&br&2015年6月,环美国中西部11州&br&2016年7月,横穿中国北方兰州——青岛&/b&&br&&br&以下是我环完中国之后的一点小感受:&br&&br&&p&&b&100天,摩托车环游中国&/b&&/p&&p&日从浙江杭州出发,至日返回浙江杭州,整整100天,2万6千公里,途径浙江、江苏、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西藏、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我用一辆国产250cc排量的摩托车走遍了这十六个边境省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版图上,描了一遍“大公鸡”。&/p&&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b1bc07d936e376a8ec79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b1bc07d936e376a8ec79_r.jpg&&&/figure&&br&&p&之所以说“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因为我不甘于坐在办公室里刷着淘宝和微信,过着浑噩不堪的生活。我用100天,看遍精彩的风景,识得许多有趣的人,吃了太多好吃的东西。我更知道,困在城市里的你,也想出去走走,去体验这一切。这些文字不是鸡汤,不是攻略,也不是游记,我只想与你分享在路上的那些感动。&/p&&br&&p&我不会教你如何去抢廉价机票并预定沙滩酒店,我会告诉你如何在森林深处搭个帐篷并且下河洗澡。我也没有购买土特产和烛光西餐的经验,但我住进哈萨克毡房与牧民一起喝咸奶茶啃手抓羊肉。我更没有什么艳遇故事可以讲给你们听,但来自草根的人们,流浪歌手,农民,牧民,小商贩,车友,徒步者,看门的老头,开旅店的大婶,农场技术员,边防警察和武警,这些微不足道的个体具有最真实的生命力量,而他们的故事给了我最大的感动。&/p&&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29bee4a694b0d9a216c3b5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4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29bee4a694b0d9a216c3b5_r.jpg&&&/figure&&br&&br&&p&你知道吗,路上的那些风景,每次回忆起来仍然激动得不能自已。凌晨的渤海湾上月光清冽,海面上的浓雾一团团滚过甲板。大兴安岭中林海茫茫,遮天蔽日。呼伦贝尔风吹草低见牛羊。浑浊的黄河水静静地从兰州穿城而过。青海湖边的油菜花开满湖畔。玉门关前遮天蔽日的黄沙。天山峡谷下一汪湛蓝的冰山融水。新藏线500里无人区上漫天风雪。东嘎皮央藏传佛教洞窟群的清晨旨归我独享。奔腾南流的澜沧江两岸尽是高达千米的大山。&/p&&br&&p&我写下摩托车环中国骑行的行迹,并不是为了标榜自己去过多少地方,人生多么彪悍。在摩托车的圈子里,摩旅这一派的人们信奉一句话:我们骑行并不是给自己脸上贴金,而是为了让自己内心更有分量。我只想静静地告诉大家,我来过了,我看到了,我思考了。&/p&&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ec040c788fc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ec040c788fc_r.jpg&&&/figure&&br&&br&&p&旅行者的写作产物已经铺天盖地,但我认为,旅行的意义并不止于体验和目击,更不是简单的异域风情和美食美景,我们需要在旅行中发现自己,见识天地,理解众生。所以,我更爱着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路就是路,山就是山,而生活在其间的“人”,才是最值得纪念的风景。&/p&&br&&p&在这100天的骑行中,我每天都在经历不同的自然环境,与各地不同的人交谈,并且试着去拼凑一段段记忆模糊的历史与文化艺术的碎片。我第一次对“中国”这个名词有了深切的认识。“中国”由广茂的土地与漫长的海岸线组成,“中国”由五十六个民族与各种语言组成,“中国”由苦难的历史与乐观坚韧的人民组成。无数的中国人在这片可爱的土地上生存,在那些看起来完全不该有人类生活条件的地方顽强地留下人类的印迹。他们说着各种语言,操办着各种营生,生老病死,贫穷富贵,嫁娶婚育,高兴悲伤,他们用最大的勇气和力量生活着。&/p&&br&&p&一位大货车司机讲述了他们辛苦如搏命一般的生计。一位被骗签合同强拆房屋的内蒙古大婶如何茫然又坚定地去维权。林场深处的女强人大婶关心远走北京的儿女们的婚事。年轻的农场技术员又如何对美国的农业技术和机械如数家珍。维吾尔族祖传乐器店的第六代传人的生意经躲不开民族冲突与误解。两位尼泊尔小伙子在中国尼泊尔边境开了个土坯房搭建的饭馆。5千米海拔的垭口上,边防武警是如何度过他们的业余时间。在香格里拉酒吧驻唱的年轻歌手与他的女朋友。漂在云南的那些年轻人又有怎样的爱恨情仇。&/p&&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3e55dcc4730ceb2a6e21336_b.jpg& data-rawwidth=&496&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6&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3e55dcc4730ceb2a6e21336_r.jpg&&&/figure&&br&&br&&p&我与他们交谈,试着参与他们的生活,试着去理解这个社会上发生的一切,并试着去与每一个人和解。&/p&&br&&p&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芸芸众生,极其细微的个体和个人,这些朴实的、市侩的、善良的、热情的、精明的、无奈的、矛盾的、简单的、脆弱的、幸福的、空虚的、真诚的人们,最终构建了这个国家的灵魂。历遍人来人往之后,我深深爱上了这个国家。&/p&&br&&p&旅行写作需要有足够的宽度和深度,我不想把内容的重心放在自己身上,我有过那些神奇的经历和惊悚的冒险,这也许能吸引未曾出过远门的读者们的目光。新疆的羊肉串与杭州的自然天壤之别,在西藏的确可以买到便宜的绿松石和蜜蜡,在云南的古镇酒吧,或许真的会有艳遇。我也拍摄了很多蓝天白云,朝霞落日,万里黄沙,皑皑白雪,看起来绝对非同一般。然而,我内心的关注焦点却始终在那些细微的人和事上,这些迥异于社会宏大叙事和精致的利己主义之外的东西,它们才具有最质朴真实的力量。每一个人的喜怒伤悲汇集在一起,组成了一股巨大的洪流,推动着这个国家向前行进,而我个人无法阻挡地被它携裹而下,我几度震惊,落泪,或是会心一笑,我希望这些经历和故事,能带给你同样的感动和力量,并最终赋予你行走的勇气,像我一样,一步步走远,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p&&br&&p&以上是我的书自序&/p&&p&这是一本关于摩托车环中国旅行的书&br&《像恐龙一样不停奔跑》,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br&20万字,数十张彩色照片,京东当当亚马逊有售&br&不是攻略,是中国边境线上的那些人和事,以及摄人心魄的风景&br&不是游记,是社会与人文的观察,历史和经济的思考&br&希望大家能喜欢&br&&/p&&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637da8c64238e70bce72c3f3c45e144c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8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637da8c64238e70bce72c3f3c45e144c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35aebf42ad3ee3c2bace32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35aebf42ad3ee3c2bace32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2c8f2a4c9e3c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2c8f2a4c9e3c_r.jpg&&&/figure&
我想我是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 2013年5月,横穿G318杭州——拉萨 2014年4月,环台湾岛 2014年7月-10月,逆时针环中国边境 2015年6月,环美国中西部11州 2016年7月,横穿中国北方兰州——青岛 以下是我环完中国之后的一点小感受: 100天,摩托车环游中国20…
首先,可能有一些人认为自行车是靠辐条支撑在地上的,也就是说辐条上承受的是压力,车圈有向外扩张的趋势,像下图这样:&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f7f19ba6bcd53bfaa17129_b.jpg& data-rawwidth=&78& data-rawheight=&7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78&&&/figure&但实际上,辐条上承担的是拉力,车圈有向内收缩的趋势,自行车实际上是靠辐条“挂在”车圈上的,像下图这样:&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cd22ebc8d9faa3d3d6fc_b.jpg& data-rawwidth=&78& data-rawheight=&7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78&&&/figure&辐条帽的部位一般长得是下图的样子,沿箭头方向旋转辐条帽,也就是平时拧紧螺丝的方向,会导致辐条的螺纹更多地伸出辐条帽,也就是使辐条变松,最终导致车圈向辐条拉力的反方向扩张:&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d29a216adf7805abd1ff57_b.jpg& data-rawwidth=&73& data-rawheight=&2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73&&&/figure&自行车圈有两种需要调整的状态,一是车圈跳,也就是不圆、跳动,像下图这样:&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e99ad3da4ed9c50aeb426_b.jpg& data-rawwidth=&78& data-rawheight=&8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78&&&/figure&另一种是飘(脑补读音piao阳平),也就是左右摆动,像下图这样(剖面图看起来有点难看,将就一下吧):&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c811bf2a7fbab75f1dcb05c0_b.jpg& data-rawwidth=&21& data-rawheight=&8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1&&&/figure&-----------------------------&br&答案沉寂了半个月,终于迎来了第一赞……这种小众话题实在没有更新的动力……&br&所以先说一点比较省事的,有专业的调圈台固然很好,但是一般的也可以做到,就是对眼力以及辐条张力的手感需要有比较敏锐的把握,眼力不好调不圆,张力把握不好以后有断条的风险。甚至没有调圈台,都可以勉强调圈,只需要想方设法在车架上固定两个细杆(比如钉子),用它来显示车圈的摆动和跳动情况,就可以了。&br&-----------------------------&br&小半年后又来更新了&br&----------------------------&br&&p&调圈时,根据个人经验,一般先调跳,再调飘,这个过程可能要往复很多遍,直到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无论是调跳还是飘,起先的转动幅度最大不超过1/2圈,直到最后可能只是1/8圈这样一点一点调整。下面分别讲一下跳和飘的调法。&/p&&p&首先是跳。一般至少3根辐条为一组,相邻辐条条帽按照相同的方向调整。当一组辐条为3根时,中间条帽调整的角度等于两侧条帽调整的角度之和;当一组辐条多于3根时,调整的角度由中间向两边依次递减。这样,通过同时增加或减少一组辐条上的拉力,就可以使车圈相应的收缩或扩张。下面以3根条帽为例,分为“坑”和“包”两种情况,画图示意:&/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61a4ef4c6b67d137aefcdce58ce8fc45_b.png& data-rawwidth=&909& data-rawheight=&3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9&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61a4ef4c6b67d137aefcdce58ce8fc45_r.png&&&/figure&&p&对于飘的情况,相邻的辐条条帽按照相反的方向调整,调整的角度由中间向两边依次递减。这样,通过增加或减少一侧辐条上的拉力同时相应地减少或增加另一侧辐条上的拉力,就可以纠正车圈的摆动。如下图所示,按箭头所示方向旋转相邻两根辐条的条帽时,车圈将向图中右侧摆动。&/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6d8ab94d94aea784f618e3c9b0ed77bd_b.png& data-rawwidth=&382& data-rawheight=&34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2&&&/figure&&p&另外,调圈时请一定扒掉内外胎。&br&&/p&&br&&p&最后,再次强调,对于业余玩家(比如我),一般没有调圈台来精确衡量车圈的跳动和摆动,也没有办法精确测量辐条上的应力。如果辐条上的应力过大,会相应增加断条的风险。因此价值较高的轮组,建议送到车店修理。&/p&&p&本文于我的知乎专栏同步发表,更多内容请移步专栏文章&a href=&http://zhuanlan.zhihu.com/trains-cars-bikes/& class=&internal&&【单车知识ABC】自行车圈调整 - Trains · Cars · Bikes - 知乎专栏&/a&&/p&&p&欢迎大家关注我的知乎专栏&a href=&http://zhuanlan.zhihu.com/trains-cars-bikes& class=&internal&&Trains · Cars · Bikes - 知乎专栏&/a&,介绍有趣的铁道知识、冷门的汽车赛事和实用的单车维修技巧。&/p&
首先,可能有一些人认为自行车是靠辐条支撑在地上的,也就是说辐条上承受的是压力,车圈有向外扩张的趋势,像下图这样: 但实际上,辐条上承担的是拉力,车圈有向内收缩的趋势,自行车实际上是靠辐条“挂在”车圈上的,像下图这样: 辐条帽的部位一般长得是…
我有句mmp一定要讲!&br&&br&今天客户来店了体验了智能骑行台,觉得不错,然后跟我说:来一台!&br&&br&我:ok,3999元。&br&&br&客户:不对啊,淘宝上才3600还包邮。&br&&br&我:。。。。&br&&br&因为总代那边给我说过这个是有价格保护的,&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1334& src=&https://pic1.zhimg.com/v2-e484a571f8873f7dfa56d2c01640df54_b.jpg& data-rawwidth=&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e484a571f8873f7dfa56d2c01640df54_r.jpg&&&/figure&&br&&br&还好,总代处理得比较及时,现在下架了。&br&&br&春天?等市场规范了再说吧!反正现在没有利润保护的产品我是宁可不卖,谁爱卖谁卖去。&br&&br&———————-分割线——————————-&br&&br&以上为原答案&br&&br&各位的回复简直让我受宠若惊啊,果断取匿了。&br&&br&本来是来发几句牢骚的,想不到得到这么多支持,开心!&br&&br&如回复里面有的车友所说,活动这些一直在带,周末户外骑,参加各种业余赛,平时晚上店里撸台,喝茶聊天,有时店里烧烤啤酒火锅(AA制),然而的确感到难过冬。从13年开始,本地车行数量从400多间到现在的100出头,那些搅局者、不诚信、没技术、没情怀的车店一批一批的倒了,本地3个店中店已经摘牌一个,剩下两个各差20万进货额,看来也是难以为继。&br&&br&庆幸业内幸存下来的一些车店都达成了默契,没利润的产品大家都不做了,大家抱团取暖吧。&br&&br&然而还是有那种某“从来不在实体店买东西”的骑友,甚至在微信群里面组织团购来令片的,还是工作室装(25对)。当然,每个人有自己的自由,你爱在哪里买是你的事,我也有我的权利,就是不对你提供任何服务,毕竟跟这些xx谈赚钱太费神。顺便说一句,shimano高端夹器里面的陶瓷活塞很脆弱的,还木有单独修补件卖。&br&&br&最后再感叹一下,逼乎果然是精英聚集地,感觉各位的回答很暖心。&br&&br&以上。
我有句mmp一定要讲! 今天客户来店了体验了智能骑行台,觉得不错,然后跟我说:来一台! 我:ok,3999元。 客户:不对啊,淘宝上才3600还包邮。 我:。。。。 因为总代那边给我说过这个是有价格保护的, 还好,总代处理得比较及时,现在下架了。 春天?等市…
&strong&&u&先给结论:标准姿势其实是可以利用装备来进行校正。&/u&&/strong&&br&&br&屁股痛(其实是蛋痛吧),可以穿着骑行裤,再做点上装硅胶坐垫套来缓解。(更新:千万不要用姨妈巾垫着,那东西能在大冬天把你屁股悟出痱子来,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TAT,赞美女性,你们真伟大!)&br&&br&然后是姿势方面:&br&1、首先是坐垫,放置于腰间的位置。具体位置应该是你在你骑行的时候,踩下去的那只脚能够接近笔直的踩在踏板上。&br&2、装上锁踏,可以矫正自己踩踏的姿势,进而影响的骑行姿势。&br&3、其他还要注意的点,比如说上身保持稳定,就要靠你平时注意了。还有就是带上护膝,保护膝盖。&br&
基本上有适当高度的坐垫和合格的锁踏&锁鞋,你的骑行姿势就已经固定成标准姿势了(手握把,屁股贴在坐垫上,脚固定在锁鞋,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br&&br&关于体力问题,作为一个200斤的大胖子,当年从无锡到南京那两百公里快把我弄死了,但是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川藏线我也拖着这么个体型咬牙全程坚持了下来。所以我觉得比我苗条的这点距离应该也是不会累死的。。。。&br&&br&最后问一句,由于体重太大,骑车不注意等原因,髌骨有些许移位,经常有些疼痛,但是医生不建议手术,我想问下什么情况下才应该进行手术呢?&br&&strong&(求赞啊,这辈子还没有超过二十赞的回答,哭T.T)&/strong&&br&&stron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trong&&br&&strong&喂喂喂!两百斤的胖子都卖萌求赞了,都不给面子T。T&/strong&&br&&b&整整一个月,辛辛苦苦20赞,拜谢~~&/b&
先给结论:标准姿势其实是可以利用装备来进行校正。 屁股痛(其实是蛋痛吧),可以穿着骑行裤,再做点上装硅胶坐垫套来缓解。(更新:千万不要用姨妈巾垫着,那东西能在大冬天把你屁股悟出痱子来,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TAT,赞美女性,你们真伟大!)…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错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