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据意思写词语。表示看的意思的词语彼此同样对待的关系

第十章&& 古汉语中词与词的意义关系& P166
古汉语中词与词的
意义关系& P166
从现代语言学的观点看,词汇是一个系统,词汇的系统性主要体现为词与词的意义关系。把词义放在词汇系统中考察是我们应当树立的一个基本观点。
词的意义关系可以分为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两大类。这一章介绍词的同义关系、反义关系、类义关系、上下义关系和词的同源关系。其中同源关系既包括意义方面的关系,也牵涉到读音方面的联系。在分析各种词义关系时应当注意:1、义位是考察这些关系的基本语义单位;2、在划分各种意义关系时注意字和词的区分,不要把字与字的关系混同于词与词的关系;3、各种意义关系的基本区别;4、在实践中逐步学习辨识不同的词义关系。
1、词的同源关系
2、词义关系的变化
词与词的对立和联系构成了语言的词汇系统。这个系统具体体现为词与词的各种意义关系。
词与词的意义关系有两个方面: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一、组合关系:
为了表达一个意思,词与词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在意义上要彼此适应互相协调,形成组合关系。具体体现为词语搭配问题。
由于词义的变化,有的词语搭配古今有不同。例如:
二、聚合关系:
一些词的意义共处于一个范围之中,有着这样那样的对立关系(在同类句法结构中,它们往往可以在相同的位置上出现)。
本章重点学习几种重要的聚合关系:同义关系、反义关系、类义关系、上下义关系。以及词的同源关系。
一、明确两点:
意义的相同:第一,指义位而言。第二,指语言义而非言语义。例如下列多义词:
二、解决两个问题:第一,同义关系的确认。第二,同义关系的辨析。
(一)同义关系的确认:
同义关系:1、指称义素相同。2、一部分区别性义素也相同。
1、在上下关系中同位。
不同位而非同义词例:女/妇;病/痼(久病)
同位而为同义词例:疾(一般的病)――病(重病)
2、在左右关系中同位。见P168例:
“坐、居、处”之间,“跪、跽”之间,“走、奔”之间,“行、步”之间处于同一层位上,可以分别视为同义关系。“坐、跪”、“走、行”则不构成同义关系。
左右关系的判断:区别性义素的差别程度。差别大则非同义关系。
牍牒:前者厚后者薄,但使用中着眼于相同功能“书写”而构成同义关系。
(二)同义关系的辨析:辨析不同的区别性义素。(自学)
名词:涉及范围、性质、性质状态、制作材料、功用等。
动词: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动作的施事和受事、动作凭借的事物。
形容词:事物的形状特征、性状所联系的事物或方面。
反义关系& P172
一、反义关系:属于不同词之间的聚合关系。
共同点:在一个语义范围中,既有共同的指称义素,两项处在这个范围的两端构成对立关系。
确定反义关系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反义关系是就义位而言。多义词可能与几个词构成反义关系。(有些词是在语境中对举时具有了反义关系)
例:“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
轻1(分量小):“轻于鸿毛”――重;&
轻2(数量少):“年纪轻”――大;& 轻3(程度浅):“任重才轻”――高;
轻4(态度随便);“轻辞天子”――慎
薄1(上下距离小):“薄纸”――厚;&
薄2(感情冷淡):“情薄”――深;& 薄3(土地贫瘠):“薄地”――肥;&
薄4(权势小):“势薄”――大
轻――重:分量(轻于鸿毛,重于泰山)、比重(油比水轻)、程度(轻伤重伤、轻拍重打)
薄――厚:距离、感情(深情厚谊)、价值(厚礼)、味道(酒味薄或厚)、态度(厚此薄彼)、人品(刻薄、宽厚)
第二,构成反义关系的义位必须有共同的指称义素和相互对立的区别形义素。
第三,从语用的层面看反义关系:
使用中着眼于同,则为同义词:牍、牒(有厚薄之别);颈、项(有前后部位之别);哭、泣(有声无声之别)。
使用中常对举则为反义词:哭――笑;&
二、反训(P176):属于同一个词中义位与义位之间的关系。
1、去取关系:离去、纳进关系
贷:借入(以家量贷而以公量收之)――借出(假贷无所得)。
赋:收入(赋利倍他日)――分出(王以赋十孺子)。
删:删除(删其伪词,取其正义)――节取(删取其要)(有所去即有所取)。
2、相与关系:因在一起而产生不同关系
与:亲附(诸侯多与己)――对付(一与一,谁能惧我?)[惧:使动]
分:分开(分天下)――相接(分土接壤)&&&&
3、反向关系:从相反方向生发出相反的意义
被(本义被子):加被(天被尔禄)――蒙受(万民被其利)
奉:恭敬地献出(奉牛牲)――恭敬地接受(奉君命)
类义关系& P177
类义关系的特点:
《荀子议兵》:“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
1、词义表示的类别是同一大类下的各个小类。上类词必须包括下类词。
2、构成类义的词的关系处于同一位次。下类词不互相包含。
3、从语义构成看:例如:
1)构成类义关系的词有相同的指称义素,即上类词。
2)它们的区别性义素不表现为同义关系或反义关系。
在“通名和专名”(P93)中,属于“通名表示大类,专名表示小类”这种情况的同一通名下的各专名之间都是类义关系。
上下义关系& P180
上下义关系:指表示大类的词与表示小类的词之间的不同位次关系。
金(金属)
一、上下义关系的相对性:
第一,对下位义作义素分析,上位义就表示它的指称义素,另有区别性义素显示下位义。
第二,上下义是相对的:草→菜→荤
第三,上下义的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
1、一些词兼表特指和泛指两种意义,就兼有上位义和下位义。如:金、洗、牙(牙齿-臼齿)。
2、由于词义的扩大缩小,意义位次也会变化。(见第九章第四节“词义范围的变化”)
二、古代学者的训释方式:(判断句P320)
谓&&&&&&&&&&&&&&&&&&&&&
区分几种聚合关系:
男尊女卑、有头无尾、厚此薄彼
《韩非子?五蠹》:“故圣人议多少,论厚薄,而为之政。故罚薄不为慈,诛严不为戾,称俗而行也。”
辨析:生离死别、瞻前顾后;&
家给人足、富国强兵;& 飞沙走石、度长e大
词的同源关系& P183
本节从语音方面考察词与词的关系。
一、什么是词的同源关系:
例如:青(纯青→纯正):晴/睛/静/清/情/精;
1、同源词:指读音(声母和韵母)相同或相近,有共同语源义的一组词。
这一组中的几个词之间构成同源关系。
2、语源义:在给某些对象命名时,以联想到的这些对象的某种特征为依据,这些词的意义中所标示事物的这种共同特征就是语源义。
见教材例P184。
二、同源词的辨析:
1、同源词与同源字:
同源字:记录一组同源词的几个不同的字。有同源词才有同源字。
同源字的书写形式:
1)相同(同音同形异词):长(zhang3)/长(chang2);fg(jian1)/fg(xian2)
相近:反/返;解/懈;衷/中;梳/疏
P184:决/诀/i/缺;勾/钩/笱;卷/券/蜷/鬈;乔/桥/峤/骄;非/诽;敛/殓;
P117:益/溢;景/影;然/燃;辟/避;昏/婚;竟/境;取/娶;保/堡;左/佐;
3)不同:上/尚;刚/坚;分/别;&
惊/警/儆;超/跳;
2、同源词与异体字:
异体字(P105):几字一词,同音异形同词,所表示的是一个词,无所谓同源关系。
3、同源词与假借字、本字:
假借字、本字(P111):几字一词,所表示的词之间是假借关系,非同源关系。
辨析:措(放置)、错(金涂也、放置)、厝(厉石也、放置):在措置义上,“错、厝”是“措”的假借字(通假)。
4、同源词与同义关系:
1)一部分同源词是同义关系:蒙、冒;叩、考。(P186.9、10)
2)也有的不是同义关系:指称义素不同。
诀:[人]+[断开、分别]&
i:[玉饰]+[断开]&&&&&&&
峤:[山]+[高]+[尖]&&&
骄:[马]+[高]
5、语源义与本义的关系:
&i:[有缺口]+[环形]+[玉饰]&&&&&&&&&
缺:[有缺口]+[器皿]
语源义蕴含于本义之中,往往体现为某一区别性义素。
三、同源词的种类:
1、同源词与区别字(P116):
从字的角度说,区别字是本原字与区别字的关系;从词的角度说,前后两个字表示的是同源词。
这是同源词中的一大类。例如:
P117:益/溢;景/影;然/燃;辟/避;昏/婚;取/娶;保/堡;左/佐;
P186:竟/境(终了);介/界(分隔)
2、右文说:
1)就一部分形声字而言,左边的义符表示不同的事类,右边的声符除表音外,还表示一个共同的意义。这样的观点称被为右文说。
这部分形声字的声符往往体现出词的语源义。
从意义上看,这部分同源词的关系是:一个共同的语源义体现于不同的事类,分别用不同义符共同声符的几个词来表示,从而构成了同源关系。
例如:1、P184&&&&&
2、补充例:
戋(小也):浅(水之小)/贱(贝之小)/残字(歹之小)
青(纯青→纯正):晴/睛/静/清/情/精;
分:份/纷/粉/汾;&
少:沙/秒/纱/妙&&
暗/窨//黯――光线不足,阴暗&&&
四、古代学者比较词义的异同时的说法:例见P189,并参见第六章第六节“通名和专名”(P93)。
1、“浑言、统言、散文”:表示解释或使用时不加区别。(所释词义为大类、通名、上位义)
2、“析言、对文”:表示解释或使用时加以区别。(所释词义为小类、专名、下位义)
词义关系的变化&&
由于词义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词义关系也必然随之改变。
一、同义关系的变化:
1、有些词过去有同义关系,后来没有了。
原因:词在,但原有义位消失,出现新义位。例如:艺、树、种、植;阻、险
2、有的词原来没有同义关系,后来变成同义词。
原因:词义引申或转移。例如:穷、贫;熬、煮
“唐法。”
3、同义词的减少:
原因:原来的一组同义词中,有的后来消亡或很少单用了。例如:
:该词已消亡)
二、反义关系的变化:
1、反义关系中一项未变,另一项变了:词义变化的结果。
“相倾。”
动词、形容词
“伪,尽知之矣。”
“则兼济天下。”
“亦乐,通亦乐。”
2、反义词的减少:多:少、(寡);&
美:丑、(恶)
3、反义关系中两项都变了: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像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 ) (2)在紧急时刻突然想出好办法.( ) (3)故意大造声势.借以吓唬或迷惑对方.( ) (4)借讨论另一个题目来表达自己真正的意思.( )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像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  )
(2)在紧急时刻突然想出好办法。(  )
(3)故意大造声势,借以吓唬或迷惑对方。(  )
(4)借讨论另一个题目来表达自己真正的意思。(  )
练习册系列答案
科目:小学语文
根据意思写词语。
合到一起;闭合。(  )
科目:小学语文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爱因斯坦的故事
  爱因斯坦是一位赫赫有名的科学家,他担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主任后更忙了,很少能呆在办公室里,一切日常事务性工作都由秘书处理。
  一天,已经过了下班时间,办公室里的电话铃响了。秘书不耐烦地拿起了听筒。
  “请问,我可以和主任谈话吗?”耳机里传来温丈尔雅而又熟悉的声音。可秘书一时没听出是谁,按老习惯回答:“主任不在。”“那么,请您告诉我,爱因斯坦博士住在哪儿?是他新搬的家。”
  秘书婉转地回答说:“不能奉告,因为爱因斯坦博士太忙,他不愿他的住处受到干扰。”
  这时,电话里的声音突然变低了:“请你不要告诉任何人,我就是爱因斯坦博士。我正要回家,可我忘记了自己住在哪里了,请你给我查一下我的住址。”
  秘书听了,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原来,这天爱因斯坦回家时,在路上边走边思考问题,走着走着,竟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当他发现自己迷了路,想回家时,却又忘记了自己家的地址。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他只好打电话麻烦秘书查找地址了。
  爱因斯坦在学习和工作上有惊人的记忆力,可在生活上的记忆力却这么差。这是因为他的思想全都集中在科学研究和探索上了。
(1)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形容名声非常显著。(  )
②形容人的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
(2)从文中找下列词的反义词。
分散——(  )
直率——(  )
熟悉——(  )
(3)概括第七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爱因斯坦“在生活上的记忆力却这么差”具体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读了这篇短文后,有什么感受或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铜钱在口袋里叮叮当当地响着,伸手一摸,它们在烤山薯旁边,也是热烘烘的。我捏着撕破的毽子,回到书房里,把刚才的事告诉老师。老师仔细地听着,面露微笑。  我问老师:“二婶是不是应当把欠老伯伯的一枚铜板再补给他呢?”  老师想了想说:“我想她会补给他的。小君,我倒是很高兴你舍得把毽子里的两枚铜钱剥出来给他。”  我说:“我那时心里很难过,觉得自己欠了他很多似的。”  老师说:“不要难过,你有这份心就好了。做小贩的,栉风沐雨的,都是非常辛苦的。你长大以后,要格外懂得体谅他们。”  老师慈和的声音,几十年来,时常响在我耳边。卖烤山薯老人满脸的风霜,谦卑的笑容和佝偻的背影,也时常浮现在眼前。他没有接受我的铜钱,却接纳了我的心意。他给我白吃了两个热烘烘的烤山薯,使我永远感到温暖在心中。1.根据意思写词语。(1)接受、采纳。(  )(2)谦虚而恭顺。(  )(3)用风梳头,以雨洗发。形容奔波劳碌,历尽艰辛。(  )2.“老师想了想说:‘我想她会补给他的。’”把这句话改为转述句,正确的是&
[&&&& ]A.老师想了想说,我想她会补给他的。B.老师想了想说,他想二婶会补给老人的。3.“他没有接受我的铜钱,却接纳了我的心意”,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  )整个身体。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  )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  ),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  )膨(  )大,行动敏捷(  );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它们的体表长出了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不过,有些科学家认为,飞行并非始于树栖生活过程。他们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不管怎样,有一点毋庸置疑: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生活天地。1.给文中加粗的字注音。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繁衍——(  )  庞大——(  )  温顺——(  )轻盈——(  )  躲避——(  )3.根据意思写词语。(1)指无须怀疑,是铁一样的事实。(  )(2)指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  )(3)事物的形状或表现各不相同。(  )4.这段话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试着说一说恐龙的演化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填空题
根据意思写词语。(1)很少有人到过的地方。(    )(2)不允许怀疑。(    )(3)比喻距离很近。(    )(4)指可以称作、可以称为。(    )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80,248被浏览7,443,317分享邀请回答48K2,34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9.5K35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相互和互相是一样的意思吗?_百度知道
相互和互相是一样的意思吗?
也可做形容词。做副词时答:“互相”是副词,一般只做状语,表示“彼此同样对待的关系”,如“相互关系”。例如:
互相理解 互相尊重 互相照顾
“相互”可做副词:
相互作用 相互促进 相互信任
“相互”做形容词时,意思和用法与“互相”基本相同,例如,二者在和“(之)间”结合时。
另外,表示“两相对待的”
采纳率:94%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表示绿的意思的词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