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处理器漏洞 vs.AMD:谁家胶水用更好

锐龙AMD Ryzen 7和Intel对比:谁的性能更强?
1、i7-7700K vs Ryzen 7 1700&&频率更高的i7 or 线程更多的锐龙?
上周AMD正式发布、上市了备受期待的锐龙CPU,评测结果出来以后,其性能、价格、核心线程数都大受玩家好评。从此高端市场不再只有Intel一家独大,玩家可选的空间多了。Intel的高端产品一向价格上、性能上都等级分明,大家多少钱买多少性能不必纠结,但现在AMD的高调闯入,让这个市场忽然有了变化,这也许会让你陷入新的选择困难...
①i7-7700K&Ryzen 7 1700综合价钱相近
目前AMD锐龙只有盒装行货可选,各种渠道的价格都相差无几,Ryzen 7 1700定价为2499元,而主流级平台的高端Intel i7-7700K则有散片和盒装可选,对于老司机来说当然是首选散片的,因此我们按散片价格来考虑,Intel i7-7700K定价越为2200元,CPU方面它们差价并不大。
对比表格可以看到相同系列或者相同用料、定位的X370和Z270主板也是定价非常接近,因而会导致其CPU+主板的综合成本差价就在300元左右,所以对于玩家来说这就是一个纠结点:&我该买核心线程数更多的AMD锐龙还是频率更高的i7-7700K呢?&
您可能也感兴趣:
美国当地时间1月12日晚,2018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2018)终于在赌城拉斯维加斯落下了帷幕。作...
官方微博/微信
每日头条、业界资讯、热点资讯、八卦爆料,全天跟踪微博播报。各种爆料、内幕、花边、资讯一网打尽。百万互联网粉丝互动参与,TechWeb官方微博期待您的关注。
↑扫描二维码
想在手机上看科技资讯和科技八卦吗?想第一时间看独家爆料和深度报道吗?请关注TechWeb官方微信公众帐号:1.用手机扫左侧二维码;2.在添加朋友里,搜索关注TechWeb。
本周最推荐
2018年国际消费电子展(以下简称CES2018)将于1...
2017年转眼已经过去。对于家电而言,也是不太平的一年,可谓风云变幻,大事频频。大家电圈里的故事算是赚足了各大媒体的眼球,自...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76号
TechWeb公众号
机情秀公众号1,352被浏览752,289分享邀请回答81311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702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胶水双核的AMD与Intel之间的真假双核之争_百度知道
胶水双核的AMD与Intel之间的真假双核之争
我有更好的答案
没有必要通过这种评测来证明,表示“此测试结果的出现纯属软件原因,而Intel是一个处理器上的两个芯片,是假双核。自从双核处理器问世以来,更没有对Intel进行过抨击,所谓“假双核”的说法属于空穴来风,展示AMD双核处理器性能优势的大量测试数据。Intel中国公司新闻发言人刘捷对于AMD发起挑战的问题回答很简单,AMD发起“我为双核狂AMD真双核体验风暴活动”,再抛“真假双核论”的王牌。Intel的高频低能与胶水双核的确是一大软肋,于是AMD最先发难,挑起了真假双核之争,下面我们就来简单回顾下:2005年5月,AMD宣称,其用于服务器和台式机的双核处理器产品为“真双核”架构.hiphotos.baidu.com/zhidao/wh%3D450%2C600/sign=fd064fd01ed8bc3ec65d0eceb7bb8a28/beca80f4bfc30d962397dda04483a6,AMD曾在美国。同时在北京举行的小型媒体交流会,AMD无意攻击竞争对手。日,曾明还拿出一家第三方最新的评测数据。日,AMD公司就Intel的系列指责做出回应,以与Intel的Pentium D产品进行区分.baidu。这是Intel半年来第一次针对AMD双核挑战表明立场。同时,Intel作为首先提出双核概念并且实现大范围市场化的领先企业,对于自己的产品十分有信心2005年中,Intel和AMD相继发布双核心处理器Pentium D和Athlon64 X2、咄咄逼人的态势让Intel无言以对,所以AMD理直气壮。2005年12月上旬,Intel总裁来华公关,称AMD转让给中国的处理器技术过时。2005年12月中旬、新加坡等地邀请英特尔“决战双核”,对此Intel一直不予理会,Intel唯一一次公开回应,使得延续一年多的“真假双核处理器”之争愈演愈烈。资深的玩家应该知道,AMD在当年的确占有性能和功耗方面的双重优势,处于劣势的Intel担任了双核普及使者。但当年Athlon64 X2的价格可是高得离谱:“没必要”,认为自己是一个芯片上的两个核,是真正的双核,最便宜的型号都要2000左右,而Intel则非常亲民,Pentium D 805还不足千元,Intel中国北方区总经理曾明指出AMD在双核上制造了一个“谎言”,AMD大中华区市场总监王妩蓉表示:我们非常尊重我们的竞争对手,无意对它进行抵毁.jpg" esrc="http.com/zhidao/pic/item/beca80f4bfc30d962397dda04483a6.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img class="ikqb_img" src="http。Intel公司引用的数据是断章取义。日。当然最大的不同还是在核心架构方面,Athlon64 X2是经过重新设计的单一芯片原生双核方案,而Pentium D则是两把两颗Pentium 4核心封装在一起而已,并从网上招募电脑爱好者进行线上体验双核应用。<a href="http://b.hiphotos://b://b,而Intel继续保持Pentium4系列高频率高功耗的特色。其表示,我们只是想说明在双核处理器方面AMD的架构与英特尔的架构并不相同,AMD的产品在架构上的优势更为明显,性能更强。” 并表示从未对Intel的处理器称假双核.hiphotos.baidu.com/zhidao/wh%3D600%2C800/sign=408e7c049b82d158bbd751b7b03a35e0/beca80f4bfc30d962397dda04483a6,双方的产品是各有特色:AMD继续保持单核Athlon64系列高效能低功耗的优势,称AMD双核产品在执行多任务时的低性能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胶水的相关知识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英特尔笑怼AMD:你家这届胶水不行
写在最前:作为昨天文章的下半部分,本文主要介绍英特尔如何看待新一代AMD Naples平台。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数据都是基于现有的消费级版本进行推测的(发言人语),并非是实际的数据,因为在AMD美国时间20号发布之前大家都不知道实际的情况如何。
另外厂商的言论,我们还是希望大家能够有选择的接受,无论是批评还是赞美,都要兼听则明。我觉得英特尔和AMD都是国际化的大公司,这点容人之量还是有的。有句说,“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本来标题写的是“怒怼”,但是狒哥说,“人家并没怒呀,这演讲不是挺欢乐的?”我想想也是,不但改了题目,还给了演讲人一个5分的评价,捎带手写了个评语——Perfect。
我不是哪一家的枪手,我只是子弹的搬运工。
多年来,英特尔与AMD这对欢喜冤家一直在处理器领域相爱相杀,为我们带来无数的乐趣与谈资。除了大家熟悉的消费级市场之外,两家在企业级领域的竞争也是由来已久。
不过前几年,受限于种种“你懂的”原因,AMD退出了企业级市场,使得市场形成了英特尔一家独大的局面(当然,想要垄断也是不可能的,比如老对手IBM、ARM乃至于自主可控的龙芯还在角落里虎视眈眈)。不过对于x86市场来说,英特尔不容置疑的异常强大,让原本AMD能够起到的一些制衡力也变得荡然无存。
于是我们就经历了几年的“挤牙膏”时代——按照Tick-Tock,英特尔还在每18个月推出新品,延续着摩尔定律的“神话”。但是明眼人都看到,因为缺乏足够的竞争,市场发展的速度已经放缓许多,每一代产品的性能提升大约在15%,功能上也是小修小补,不断完善。
你知道AMD有多努力吗?
对于蓬勃发展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来说,对于计算能力的渴求越来越迫切,所以我们看到包括GPU、FPGA等许多加速器都在这股科技增长大潮中成为了主力。当然,英特尔也看到了这个巨大的市场,包括Xeon Phi和FPGA等产品也是英特尔的主力。
AMD或许在这个时候突然意识到自己当年退出企业级市场是多么愚蠢,就像当年他们的鲁老板决定怒怼英特尔那样。大约10年前,在双核、四核竞争的时代,AMD本有一手好棋,坐拥第一款64位处理器,并推出了第一款四核处理器“巴塞罗那”,却错误的选择陷入博眼球的“真假双核”口水战。
一时间,AMD将英特尔的所有多核处理器产品冠以“胶水”的名头大加讽刺,这也让英特尔的颜面大跌。但无可奈何的是,AMD的说法显然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英特尔无法辩白,相反那些多余的辩白反而会迎来新一轮的口水战。坦白说,那些年的英特尔颇为迷失,迷失在高主频的幻觉中。
“真假双核”让英特尔颜面扫地,也让AMD取得了舆论的上风。不成想,这竟成为了AMD品牌的珠穆朗玛峰,随后它就一路如过山车般的下跌,直到退出中国企业级市场。
在这段时间内,英特尔得益于优秀的产品和明确的市场策略,已经将原本的老对手IBM甩出几条街,成功盘活并把控了整个x86市场。而对于AMD来说,直到在前两年Lisa苏掌权之后,它下滑的势头才得到了遏制。当AMD从财报赤字中灰头土脸的抬起头,才发现当年那个曾与他相爱相杀的“好基友”,早已经高不可攀。
这是AMD难以接受的。因此AMD上下在新领导Lisa的励精图治中,于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就实现了财报层面的盈利,并且重新积极投身于企业级市场的竞争。特别是在今年,AMD频频召集媒体进行新品吹风,并大张旗鼓的带领媒体远赴美利坚进行技术沟通与培训。在这一系列的努力下,AMD又焕发出了曾经的模样,还是那个斗志满满的芯片巨头。
尽管十多年过去了,巨头的两鬓已经开始斑白,但AMD对于市场依旧充满着不少期待。据悉,AMD即将在下周于美国奥斯汀召开EPYC新品发布会,推出全新架构的、被部分媒体号称能够“完爆”英特尔的新一代处理器——Naples那不勒斯。
从当年的巴塞罗那到后来的上海、伊斯坦布尔……AMD还是没有改变那个曾经的命名习惯,那不勒斯也寄托了AMD全部的企业级信仰,AMD希望能够借此异军突起,重新回归企业级市场,获得与当年对手英特尔同场竞技的资格。
正如AMD所期望的那样,Naples的确很强大,甚至许多面向消费级的处理器获得了与酷睿i7不相上下的成绩。也正因如此,Naples引起了英特尔的极大关注。除了在消费级市场推出更高规格的酷睿i9加以压制之外,英特尔在企业级市场全新发布的新至强处理器也将Naples正式列为竞争对手看待。
罕见,英特尔笑怼AMD
要知道,英特尔已经有将近10年没有在这个市场上将AMD作为竞争对手了,在此之前的几年,这个对手的名额一直被IBM所占据。所以仅凭这一点来说,Naples就已经获得了成功,即便这种成功看起来莫名的悲凉。
更悲凉的在于对比的结果。要知道,之所以Naples对比英特尔能够取得领先,都是基于现有的平台;而继AMD下周的发布会之后,英特尔也将在7月初发布全新的至强平台。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新平台在性能上对Naples实现了全面的碾压。在我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那次波特兰培训会上,英特尔的一名市场负责人对比了新至强平台与Naples平台在性能、应用和生态系统的差异。
一家好的公司,工程师负责讲技术,市场部的人负责怼竞争对手
受限于万恶的NDA协议,我不能公布那些劲爆的对比数据照片,但是我可以告诉你的是,这可能是培训中最为欢乐的一个演讲。每一页PPT的出现都会引起来自现场的阵阵大笑。
怎么能让大家更好的理解两者差距,并且不破坏NDA的要求呢?聪明如我想到了最好的办法——手绘。话说用WIndows自带的画图功能的确很LOW的,鼠标抖动也很无奈,但很显然对于喜欢抓眼球的媒体人来说,英特尔原本所表达出来的信息已经足够劲爆了。
1、你才是胶水——曾几何时,AMD宣称英特尔的全线多核处理器是“胶水”,这个称呼让英特尔尤为难堪。但是如今,轮到AMD自己也用了这样的设计。据AMD的相关资料显示,新发布的Naples采用了4颗8核心的Zeppelin芯片,并将它们封装在一个Die上。
反观英特尔,成熟的Mesh架构的引入将成为来来几年内英特尔处理器架构的基石,也使得英特尔在24核心以上获得了更好的扩展能力。正如图中呈现的那样,英特尔是曲线上升的,就像飞机起飞;AMD则是陡然变化的,就像火箭发射。
2、延迟和带宽才是关键——可能有人会诟病这一代AMD处理器实在是太大了。写到这里的时候,大嘴哥看了看网上的Naples图片,再看了看自己拍的新至强图片。嗯,两者差不多,不信到时候看。
其实从1个Die到4个Die,这些变化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延迟上的增加。Mesh架构的新至强只要1跳就能实现数据在任意核心之间的传输,但是Naples的数据传输要复杂得多。看图就知道了,特定情况下数据还是要拐来拐去的,比较麻烦,效率自然就低了。
在延迟的表现上,来自英特尔的数据显示Naples从二级缓存、三级缓存到核心通信乃至DDR延迟都大大高于新至强。这个比例嘛,我不能说得太详细,但是某些差距最高达3倍以上。相应的,带宽的差距也差不多是这样,PCI-E和内存带宽的差距都在2倍多。
这些核心的通信时间相差2-3倍,你想想这得有多可怕?
3、生态系统才是最要命的——这个才是最要命的。就像在培训现场我跟狒哥说的,这些差距数字看起来的确可怕,但是对于许多用户来说并非是不能承受的,因为许多时候我们用不到那么多的性能,也不需要那么极致的速度。
“我这样的司机,你就是给我个法拉利、兰博基尼、玛莎拉蒂之类的,我也只能按照限速开”。狒哥听了这话,想了想,就说了一个字——对。
但是生态系统是大家绕不过去的死结。这么多年过去了,x86市场已经有了成熟的发展,大家对于这些平台已经形成了共同的认知,包括软件、应用等第三方供应商也提供了基于这个平台的无数应用软件。乍看起来,在x86平台的问题上,英特尔与AMD共享这些资源。
实际的情况并非是这样。作为市场的领军企业,英特尔与众多的公司展开合作,与众多的软件商、集成商、ISV有亲密的关系,这些合作伙伴也针对英特尔的平台开发出一套套、一代代的应用软件。这些软件已经非常成熟,应用起来也非常方便,售后服务与管理也相对完善。
但是AMD就并非是这样。当然通过之前几年的深耕,AMD也在企业级市场占领了一定的份额,积累了一些合作伙伴。但是在“失去”的几年后,AMD合作伙伴是否还能继续、那些针对AMD平台开发的软件是否进行过相应的优化与升级?这些问题或许只有等待时间来检验。
同x86,不同命呀!
上面提到的3点只是当天大会的部分内容,还有许多数据上的对比受限于“你懂的”因素无法呈现。不过就像我之前说的,AMD已经成功引起了英特尔的注意,并且将其作为竞争对手看待,这对于刚刚回归的AMD来说已经非常难得。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AMD变化的决心、看到了AMD励精图治的新产品,或许AMD能够凭借这款产品部分恢复昔日的口碑、市场和影响力,这就已经足够了。
我看到AMD很努力,我也希望AMD的加入让这个枯燥冷清的芯片市场变得更热闹,更精彩。至于如何打败英特尔、如何称霸x86市场,这种媒体吹捧的话我根本不相信,估计AMD自己也不相信。一步一个脚印,这才符合Lisa苏的务实作风,先站稳脚跟,再想着怎么发展吧。
在文章的最后,我希望引用英特尔6月8号官方微博《X86:走过40载,依旧强大》一文中的某个段落作为结尾,在我看来这段话更好的描述了英特尔在x86业界的地位:
英特尔欢迎任何形式的合法竞争,而且我们有十足的信心来保证英特尔的微处理器会为用户带来最佳的体验、运行程序的流畅度、丰富的产品选择,以及为企业级用户提供易于管理的IT整合方案。毕竟,我们的处理器历经了 40 年专门针对x86架构的优化,时间会证明一切。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特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