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女性选择单身的人选择去国外看病?

24小时更新医疗健康领域的要闻,打造最及时、最鲜活的资讯平台。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海外就医
来源:华尔街日报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
“有些医疗程序并非完全是为患者着想,而是出于经济原因。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
2012年,林涛(音)被诊断出患有颈椎肿瘤。杭州的医生告诉他,在中国他只有一个选择——接受手术,置换两个脊椎关节,但手术有造成瘫痪的风险。林涛和他的妻子选择了另一条道路。林涛来到旧金山,自费花了7万美元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院医学中心(UCSF Medical Center)接受治疗。这家医院的医生建议林涛尝试放射治疗,而不是手术。现在,林涛的家人说林涛的肿瘤已经消失,也保住了行走能力。如今,由于所患疾病在中国缺乏治疗手段或者治疗效果不佳,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赴,林涛只是其中的一员。未来,这类“医疗游客”的数量将只增不减 。位于明尼苏达州罗切斯特的梅奥诊所(Mayo Clinic)称,过去一年,来自中国的求医者人数增加了一倍多。该诊所现在开设了一个中文网站,并配备了翻译人员。梅奥诊所国际部医疗总监迈克尔o普列托(MikelPrieto)说,目前看来,中国可能是所有国家中患者人数增长最快的市场。加州大学旧金山分院医学中心称,过去几年里,来自中国的就医人数以每年超过25%的速度增长。麻省总医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预计,今年来自中国的求医者数量较去年的40人将增加一倍多。对手术的依赖、药品的涨价以及复杂的检查程序,导致病患的医药费不断增加,同时也造成医患纠纷不断增多。面对医生误诊问题,一些病患采用了暴力手段。据中国医院协会2013年的调查显示,许多中国医生表示自己曾受到过病患的威胁或言语辱骂。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hina Europ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蔡江南(John Cai)说:“有些医疗程序并非完全是为患者着想,而是出于经济原因。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去年中国医疗卫生支出共计人民币8,200亿元(约合1,330亿美元),较上一年增长逾13%。财政部数据显示,这相当于总体财政支出的5.8%。咨询机构麦肯锡预计,到2020年,中国医疗卫生支出将达到1万亿美元。然而,相对于中国庞大的人口以及越来越多受到糖尿病、心脏病和癌症等慢性疾病困扰的中国民众而言,这一支出仍然是杯水车薪。随着中国走向富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愿意支付更多的费用来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08年以来,中国人均医疗支出增长了一倍以上。不过,富起来的中国人虽然可以买到最昂贵的商品,但高端的医疗服务却不是那么容易得到。根据中国复杂的医院评级系统,有近1,000家医院被评为三甲医院,这其中也包括林涛和他夫人求诊过的医院。但是医院的评级制度并不能保证患者能得到最好的治疗。蔡教授说,三甲医院有相当一部分资源用于干部保健和官员治疗,费用也是不计成本的。“这是个现实的问题”,他说。北京医院管理咨询有限公司(Saint Lucia)的总裁蔡强说,“在中国约一个顶级医院的专家很难,即使约到专家,由于医疗资源配置不足,中国医生能给他的时间和照顾也是很有限的。”林涛是一位商人,他和妻子朱雨光(音)表示,他们等了五个小时,结果医生只看了五分钟,就建议他进行一个可能花费人民币数十万元的手术。盛诺一家蔡强表示,2011年,盛诺一家只有几位客户,2012年有近100位客户,去年盛诺一家的客户人数又增长了一倍。蔡强说,目前的出国看病患者集中于财力雄厚的人群,盛诺一家向出国看病患者只收取服务费,该费用并不包括医疗费用,也不包括机票或住宿费,医疗费用由患者直接支付给海外医院。一位只透露自己姓王的患者在北京一家顶级医院以及她的家乡山东济南花了人民币20万元进行了两年半的肺癌治疗,之后来到了美国。随着癌细胞的扩散,49岁的王女士在中国已经没有任何选择,她通过盛诺一家于今年7月来到麻省总医院就医。盛诺一家称,患有致命疾病的患者占其总病患的80%。最常见的是肺癌、乳腺癌和黑色素瘤。美国是首选的就医目的地,英国和德国次之。蔡强说,出国看病的医疗费用平均为10万-15万美元,但某些情况下费用可能高达70万美元。麻省总医院国际病患服务部医疗总监安德鲁o沃肖(Andrew Warshaw)说,一些病患在中国接受初期治疗效果不佳,于是来美国接受第二轮治疗。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新增癌症病例309万例,癌症导致的死亡病例达196万例。据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的数据,相比之下,估计2014年美国新增癌症病例167万,癌症导致的死亡病例为59万例。今年5月份,朱雨光在一个国内论坛上发帖讲述了他们去美国看病的经历。该帖在中国社交媒体上传播后,她收到了来自国内的数百份寻求细节的请求。也有一些人批评了他们的决定,称她本可以花更少的钱帮助丈夫治病。朱雨光认为,在美国看病花的钱是值得的,因为美国医院保住了林涛的行走能力,医生提供了放射治疗,免去了不必要的治疗手段。她说:“至少我丈夫不用住院,也只是吃了几粒药而已。”
付费查看全文(0元)
登录查看全文
付费查看全文(0元)
登录查看全文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
相关附件下载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扫描二维码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他们为什么去国外看病-瞭望东方周刊
瞭望东方周刊 │
  何芳(化名)的母亲两年前查出结肠癌,在国内治疗了一年未见好转后,赴日本治疗。
  “我母亲的年龄大了,有些耳背,日本医生在问诊时专门给老人找了张松软的座椅,还特意坐到了老人身边,以免她听不清。”何芳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半年的治疗后,母亲有了明显好转。
  北京盛诺一家医院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诺一家)创始人蔡强对此也感触颇深。
  儿子在国内出生时,他只能在手术室外焦急等待;而女儿在澳大利亚出生时,他不仅能全程陪在妻子身边,而且接产医生提前告知他可以准备相机拍摄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张照片,在他忘记带相机后,医生还贴心地把自己的相机借给他用。
  “这样的服务,让原本承受很大压力、远道而来的中国患者能放松下来,一些病人还因为医生无微不至的照顾而落泪。”蔡强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近几年,越来越多罹患重症的中国患者选择海外求医,还有一部分人则选择定期到国外体检。
  对这些海外求医的人来说,一些国家的医疗服务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更重要的诉求则是——希望国外的治疗方案能提供一个新的治愈可能性。
  重症患者的无奈选择
  “海外求医的人群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多是些患了重症的病人。”厚朴诺亚健康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厚朴方舟)CEO王刚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这些重症包括各类癌症、心脏类疾病和神经类疾病,其中癌症的占比最高,像男性的肺癌、结肠癌,女性的乳腺癌、卵巢癌,儿童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等,均是比较常见的病例。
  王刚告诉本刊记者,这些重症患者中,尤以中晚期患者最多,年龄多在40岁以上。
  盛诺一家的统计数据显示:其2015年接待的重症患者中,处于病症Ⅳ期的患者比例高达67%,处于病症Ⅲ期的患者比例也有21%,两者合计占到整体重症患者的88%。
  这些患者基本都在国内顶级医院治疗过一段时间,但效果不理想,无奈之下才想到去国外医院治疗。
  2015年1月,国家癌症中心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发布的年报显示,中国癌症病人的5年生存率为25%左右。
  艾美仕市场研究公司(IMS Health)最新的研究数据也显示,中国所有癌症的5年生存率在2015年预估为36.9%,而美国早在2012年便达到了70%。
  蔡强告诉本刊记者,美国的医疗技术发达,重症治愈率全球最高,有许多高质量的新药,往往早于中国国内好几年上市,在癌症治疗方面尤其具有优势。此外,日本医疗技术也较为发达,服务细致周到,且费用相对美国较低。
  “但问题是,重症越晚期,治疗难度越大。”王刚说,日本的一些医院在接收国外病人时就会有所选择,越晚期的病人越容易被拒收。
  蔡强的建议是,国内患者最好能在确诊初期就出国治疗,而不是等到疾病晚期再出去。
  盛诺一家如今在接待病患时都会提醒对方这一点。2016年,其接待的Ⅲ、Ⅳ期疾病患者比例就从前一年的88%下降到了78%。
  “达芬奇”来操刀
  “许多病人的直观感受是,国内外医疗专业水平存在一定差距。”王刚对本刊记者表示。
  这种差距最明显的体现是,同一病症,国内外医院的病理诊断结果却不尽相同。
  厚朴方舟曾接待过一名国内确诊的儿童骨尤文肉瘤患者,国内治疗效果不明显,美国的医生在看完病人所有的医学资料后发现有些疑点,后经多方确认,证实该名患者的国内诊断有误。
  另一位在国内被诊断为肝癌晚期且癌细胞已转移到其他器官的重症患者,则被日本的医院认为病情并没那么严重,仍可进行治疗。
  “确实存在这种现象。”日本红十字会总医院院长幕内雅敏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表示,一些中国患者在该院的诊断结果会跟在国内的诊断结果不一样。
  不过,他也强调,这种不同更多集中在引发疾病的原因以及病情恶化程度的判断上,而非对于所患疾病的定性上,“但病理诊断直接关系到治疗方案,随着错误病理诊断结果而来的自然是错误的治疗方案。”
  上述肝癌晚期患者在国内治疗时,多家医院均告知只有3个月存活期,做手术也于事无补。但日本医院接收后,为其紧急安排了手术。如今一年过去了,这名患者病情稳定,还能自由活动。
  蔡强说,盛诺一家2016年接待的所有去国外就医的患者中,诊断结果有变化的患者比例是12%,国内治疗方案被调整的患者比例为77%。
  即便国内外的诊断没有误差,但在一些特定学科,诊疗水准也存在差距。比如,美国在治疗癌症、心脏、神经、免疫、儿科、眼科、骨科等疾病方面的技术优势就被全球公认。
  近几年国内热炒的医疗手术机器人“达芬奇”,在美国前列腺癌手术中出镜率高达80%,已成为治疗前列腺癌的“专家”。与传统手术相比,“达芬奇”的智能微创手术优势明显,对病人的伤害较小,术后恢复也很快。
  再如日本和美国都很流行的癌症质子治疗技术,它能实现对癌变组织的立体定向定点爆破,质子束能量集中后,对周围正常组织的伤害会减少,还可免除化疗时的痛苦。
  “实际上,我们接待的患者最终决定去国外治疗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想试试不同的治疗方案。这为他们的治疗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王刚说。
  为什么国外的医生能够像朋友
  “很多中国人去国外就医,最受感动的是当地医院的服务。”蔡强告诉本刊记者,一般在国内看医生,整个问诊过程长则十几分钟,短则几分钟,而在美国,医生的问诊时间通常在一个小时左右,最短也要40分钟,以保证跟患者的充分交流。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情,站在患者的角度介绍各种可能的治疗方案和它们的利弊,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帮助他们作决定。”蔡强说,盛诺一家的很多客户都称赞国外医生更像是朋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副理事长秦叔逵也向《瞭望东方周刊》坦陈,国内的医疗服务确实比不上国外,但他也说,这种差异有因可循。
  以北京协和医院和美国的梅奥诊所为例,前者包括医护人员在内的所有院内人员在4000人左右,后者则有大约4万人,但协和医院每年接待的患者人数却是梅奥诊所的数倍。
  “我们的一个医生每天要看上百个病人,不可能与一个病人聊上一个小时,根本没有时间,只能挑重要的说,有时候态度可能就显得不是那么好了。”秦叔逵对本刊记者表示。
  蔡强也认为,很多时候,中国的医生不是不想那么做,而是真的没有时间像美国医生那样照顾到每一位患者。
  “但医疗终究是要服务于人,体贴周到的医疗服务无疑是打开患者心灵的第一把钥匙,这一点国外医院显然比国内医院做得更好。”他说。
  7个医生给1个病人看病
  在蔡强看来,无论是医疗服务的细致与否,还是医疗专业水平的高低,差异的背后是国内外截然不同的两种诊疗方式。
  很多中国患者都有这样的经历:为了看病从县里的医院到市里的医院,再到省里的医院,最后到北京的大医院,结果发现,每家医院给出的治疗方案都不一样。
  甚至还有这样的情况,同家医院不同科室给出的治疗方案也不一样。盛诺一家的一个肺癌患者,在国内同一家医院被外科医生建议直接做手术,而放射科医生则建议先做放疗即可。
  “这是因为国内各医院之间沟通很少,医院内部的科室之间也大多各自为政,患者需要去跟每个部门打交道,花了很多冤枉钱,走了很多冤枉路,到头来也没明白问题出在哪。”蔡强说。
  相比之下,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医院推行的是一套效率更高,能汇聚院内各学科医生的诊疗方式,这一方式也被称作多学科协同诊疗,即MDT(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指临床多学科工作团队,由多个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相对固定的专家组,针对某种疾病进行的临床讨论会,从而提出诊疗意见的临床治疗模式)。
瞭望东方周刊 总第 720 期
“我有一个好朋友,也是我的邻居。她的父母远在外乡打工,一年只能回一两次,留下她的弟弟妹妹。老师说她们是留守儿童……”这些稚嫩的文字来自13岁的吴梦瑾。
Copyright (C) 2008 - 2012 lwdf.cn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号出国看病癌症能治好吗?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赴美就医市场信息网&&& 17:07:40&&&来源: 华夏经纬&&&评论:
  人群也在发生着变化,一些中产阶级开始规划出国看病。据国内最大最权威的海外医疗服务机构盛诺一家介绍,出国看病的人群中80%为癌症类重症患者。那么,患了癌症,海外就医就能治好吗?
  盛诺一家创始人蔡强表示,出国看病只是给患者提供一条新的就医途径,癌症是否能治好,谁也不能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癌症治疗本身就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早期癌症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临床治愈率比较高。但是到了中晚期,去国外治疗或许能够帮助患者获得更多的生存期,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在70岁高龄的李琳看来,到国外看病简直是&天方夜谭&。然而在经历数个月的兜兜转转,被国内医生&判了死刑&后,她最终怀着忐忑甚至恐惧的心情,坐上长途飞机,历经13个小时,飞越11000多公里,来到美国北部城市波士顿。
  国内一家海外医疗服务机构统计显示,2015年该公司远程咨询和赴海外求医的患者接近1000名,今年这一数字还在上升。在每年新发300多万癌症病人的中国,这个数字看起来如九牛一毛。但海外医疗正越来越受到关注。越来越多的李琳,飞到太平洋彼岸求医,希望能创造出&奇迹&。
  他们为什么要去海外求医,国内外医疗差距在哪里,海外求医要花费多少?记者近日深入走访美国波士顿和休斯顿的中国患者群体,从他们的故事,或许能回答一二。
  图片:位于休斯顿的MD安德森癌症中心外景。
  这是全美排名第一的癌症专科医院,很多晚期癌症患者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这里。&癌症登月计划&发布后,这家医院很霸气的在&CANCER&上划了一条红线,意味要攻克癌症。
  一、改变的诊断结果
  深秋的波士顿落叶缤纷,景色极美。这座古老的城市拥有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院、波士顿儿童医院等30多所医院,被视为美国顶级医疗资源最丰富的城市。刚刚做完化疗的李琳,银发之下,脸色隐隐透出红叶的光泽,人到晚年漂洋过海来看病,她心底的彷徨正一点点被扫清。
  今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查出结肠癌肝肺转移的李琳,陷入了混乱中。先是因为肠梗阻做了手术。一个月后,准备回院做化疗时,发生了脑梗。医生怀疑她脑部也有癌细胞转移,因为化疗会刺激心脑血管,建议先做放疗。
  但让李琳一家苦恼的是,无论是CT还是MRI检查,都不能确诊李琳是否发生了脑转。&我们拿着片子问了多名医生,一个医生一个答案。问放疗的年轻医生,如果做了放疗会怎样,医生说,&最多可能稍微会傻一点&。&
  家人不愿意冒这个风险,可是不做放疗,医生就只能让李琳&回家休息,别无他法&。与其在国内等,不如出国去试试,不甘心的女儿,托人打听出国看病。9月18日,李琳在儿女的陪同下,来到波士顿就医。
  李琳告诉记者,这么大岁数到异国他乡看病,又花钱、语言又不通,对她来说,内心特别害怕和抗拒。&在飞机上我非常忐忑,甚至觉得自己能不能等到见医生。&不过很快,她发现此行&很值得&。
  在波士顿一家综合医院,医生通过PET-CT检查,明确诊断李琳没有发生脑转移,可以先做化疗。3次化疗之后,李琳肝转移的反射区肩胛骨后背疼消失了。坐着轮椅下飞机的李琳,如今一天可以走2公里,体重增加了5斤。
  国际项目开发总监赵建勇告诉记者,2015年通过该公司远程咨询和赴海外就医的患者接近1000人,其中70%为肿瘤患者,此外还有一些心血管、神经系统等方面的重症和疑难杂症患者。数据统计显示,出国看病患者中,国外的诊断结果与国内不完全一致的比例有9%。
  54岁的刘洋更为典型。刘洋去年6月在体检时发现双侧淋巴结肿大。国内医生考虑跟他上颚一个存在30年的肿物有关,于是做了切除手术,术后病理提示玻璃样变纤维瘤(良性)可能性大。但随后淋巴结穿刺和清扫术都提示癌症转移。可是,包括胸腹盆CT、甲状腺超声、喉镜、胃镜、肠镜等一系列检查,均没有找到原发病灶。
  化疗的痛苦,加上对未知病情的恐惧,刘洋自发病以来体重下降约20公斤,在同仁医院、301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四处折腾的经历,让他彻底丧失信心,决心赴美治疗。在他办好手续准备动身的前3天,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出了诊断结果,与美国医院后来的诊断结果相同:恶性唾液腺混合性肿瘤、恶性骨转移。刘洋最终仍决定出国治病。
  波士顿儿童医院,这家全球知名的儿童医院临近哈佛医学院,每年有上百名中国患者来这里求医。南方日报记者严慧芳摄
  二、延续生命的新药
  有数据统计,在出国看病的患者中,国外医生对国内治疗方案作出调整和修改的,高达60%。这其中很多是因为药物原因,&国内根本没有这些药,所以治疗方案也必然不同&。
  38岁的单冬就是冲着药来的。单冬在国内是一名骨科医生,家中三代从医,经营着一家中西医结合医院。2014年9月中秋节晚上,在外散步突然觉得左胸有点疼的他,在医院查出了肺癌4期。
  医生的诊断是,只能保守治疗,没有手术机会,存活期大约是半年。单冬的医生同学群炸开了锅。幸运的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EGFR19突变。这种基因突变目前有针对的靶向药物。国内有第一代药易瑞沙、特罗凯,二代药阿法替尼在美国已上市。单冬决定赴美治病。
  如今已经过去了两年,单冬早已经越过了国内医生的半年之期。他的手机里详细记录了自己治疗的经历:
  日早上8点开始服用阿法替尼。
  日下午3点开始服用AZD日开始停药。这种即将上市的靶向药,对他的实际益处并不大。
  日,开始服用EGF816,直到5月13日停药。这是一种正在临床三期试验的靶向药,同样对他效果不大。
  两年间,5次往返美国,化疗、放疗等手段都陆续在用。单冬看上去和正常人没什么两样,吃饭、看电影、散步,回国时偶尔还做两台手术。传说中的PD-L1免疫疗法对他不适用,单冬说,明年可能会用一个新的免疫药物组合。他期待病情控制到可以手术的地步,&我觉得我能出现个奇迹。&
  事实上,像单冬这样一早决定出国看病的患者并不多。大多数患者是在国内医院治到没法治了,才决定到国外孤注一掷,博一博。该医疗服务机构在波士顿分公司客户总监SUSAN告诉记者,很多患者抱着&求神药&的目的而来,把PD-1PD-L1免疫疗法视作万能神药。但实际上,免疫疗法并非人人适用。
  最新研究发现,这种目前最火热的免疫疗法,在肺癌中仅对大约30%的肺癌患者有效果,如果病人的肿瘤组织为PD-L1阳性,有效率进一步提高到50%左右;而在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有效率接近90%,黑色素瘤有效率达40%-50%,膀胱癌50%,消化道肿瘤如胃癌、食管癌和肝癌的有效率也仅在30%左右。
  图片:波士顿儿童医院里的医生小丑,儿童休息室,音乐楼梯。
  这里到处是儿童喜欢的元素。
  三、为什么要出国看病
  如果给出国看病患者群体画个像,大致可以这样描述:多数人是癌症晚期,在国内无药可用无法可施,被医生判了死刑,转到美国求医。这些人通常经济条件不错,在国内也拥有不错的资源,但托人情找关系塞红包的求医过程并不顺利。
  61岁的王红,今年5月确诊肺腺癌晚期,医生给了一年的时间。儿子给她吃了所有能买到的靶向药,结果基因检测出来是EGFR20突变,该突变对常见靶向药不是很敏感,反而对化疗比较敏感。受不了国内化疗带来的痛苦,王红一度想吃安眠药自杀。两个儿子逼着她来到美国求医,奔着EGR816的临床试验组而来。
  美国医生建议她先化疗。经过五次化疗后,来时走路连脚都抬不起来的王红,现在能日行一万步。王红形容在美国看病与国内是&天地之别&。&这里的病人有尊严,医生很亲切,跟你握手,问你很多问题,问你感觉怎么样,国内即使通过关系找到顶级医生,通常也只有两三分钟,只有一句话,你信我就听我的。&王红称,来这里(美国)不像治病,简直像是享受。
  为何要选择出国看病?从记者探访的这些癌症患者案例来看,不外乎几个理由:
  一是寻求新药,国外已经上市的药,国内没有;
  二是诊断不明甚至误诊,病理诊断和影像检查的水准,国内外医院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是调整治疗方案,在病情明确的情况下,国内外医生在精准用药的细节上会有所不同;
  四是寻求更好的生活质量,不堪国内医疗的拥挤和无尊严,高端患者愿意用钱在国外获得知情权和生命的尊严。
  病理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事实上,国内病理医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在杭州一家大型三甲医院病理科工作十多年的李威告诉记者,国内医院对病理医生不重视,病理医生在医院内的收入低地位也低。&尤其是在一些小城市的医院,病理医生常年只能看到一些小疾病的切片,水平自然高不到哪里去。我们科室常年招不满人,通常招聘五六个人,来的只有两三个。&
  38岁的乳腺癌患者梁燕为了保乳选择赴美就医。她告诉记者,在美国休斯顿一家知名的癌症专科医院手术时,病理医生也会在场,指导该在哪里取病理样更为准确。
  但李威指出,国内医院根本无法做到这一点。&我们科室每天只有一个负责冰冻切片的病理医生值班,院内一天起码进行100台手术,至少超过一半的手术需要取病理切片,病理医生如果每台手术都在现场跟进,根本忙不过来。&
  刘洋感慨,&病不可怕,死不可怕,但对自己的病情不清楚,心理上的折磨太可怕。&即使是相同的治疗方案,但精准的用药,医生详细解说副作用,根据病人情况随时调整用药方案,都给病人吃了定心丸。相反,国内医生大多没时间解释或不愿解释,病人只能去网上搜索,只能越查越恐慌。
  70岁的李琳如此总结:&看病的大夫非常重要,美国的大夫一次可以聊一个多小时,每次还跟你握手,能让你放心,精神状态很好,这对病人非常重要。但不是说国内大夫不好,国内病人太多,大夫累得够呛,也忙不过来,国情就是这样。&
  出国看病才知道中美医疗的差距在哪,不确定的诊断方案、医药的紧缺、医疗技术的差距、医生的培养等等。当然出国看病并非常人所能实现,近期,盛诺一家与美国最大健康保险公司联合推出&出国看病控费计划&,为经济条件不足的患者带来更多优惠,加入该计划的患者可获得30%-70%的费用减免,大幅度降低治疗成本。详细了解,请登录盛诺一家官网,拨打盛诺一家的咨询热线。
责任编辑:秦亮
客服电话:010- Email: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绒线胡同28号天安国汇公寓8088室 邮编:100025Copyright (C) 市场信息报 晋新网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晋ICP备号页面执行时间:秒
Powered By:scxxb.com.cn&& &&·····
工人在塔台上操作搅拌机,不慎右手卷入料斗。紧急之下,一台大推土机相继将消防...
近日,河北唐山,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麻醉休息室里出现这样一幕:一名3岁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越来越多女人选择单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