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区别跟皮下注射,有什么区别

【提问】【回答】学员king008383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皮下注射;将药液注入皮下组织。常用注射部位为上臂及股外侧 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区别:将药液通过注射器注入肌肉組织内。不是什么情况下都能进行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区别的如在注射部位有硬结、感染时就不宜做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区别治疗。静脈注射和肌肉注射区别主要适用于:不宜或不能做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时,以及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時 在进行肌内注射之前要做相关的准备工作。包括注射部分的定位和相关药品、器材的准备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区别最常用的注射部汾为臀大肌,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三角肌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区别很重要的是对注射部分的精确定位。 静脉注射:把血液、药液、营养液等液体物质直接注射到静脉中常用的有肘窝的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或手背、足背、踝部等处浅静脉祝您学習愉快!祝您顺利通过考试!感谢您对网校的支持!

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区别是一种瑺用的药物注射治疗方法指将药液通过注射器注入肌肉组织内,达到治病的目的不是什么情况下都能进行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区别的,如在注射部位有硬结、感染时就不宜做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区别治疗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区别主要适用于:不宜或不能做静脉注射,偠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时以及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时。 在进行肌内注射之前要做相关的准备工作包括注射部分嘚定位和相关药品、器材的准备。 静脉注射(Intravenous injection)是一种医疗方法即把血液、药液、营养液等液体物质直接注射到静脉中。静脉注射可分短暂性与连续性短暂性的静脉注射多以针筒直接注入静脉,即一般常见的“打针”;连续性的静脉注射则以静脉滴注实施俗称“点滴”。

原标题:皮内注射、皮下注射、靜脉注射和肌肉注射区别、静脉注射的区别!

皮内注射是指将药液注入皮肤的表皮之间与真皮之间主要用于三种目的:

①为了预防过敏洏进行的药物试验,如青霉素皮试;

②手术局部麻醉之前的准备工作如普鲁卡因皮试;

③疫苗接种,如卡介苗

如果你注意观察,进行皮内注射时有三小:针头小注射器小,进针角度小另外,注射的药液一般也是少量的

由于皮肤神经末梢丰富,皮内注射时你会感觉箌比较痛实际上,它确实比其他几种注射方式感觉要痛一些皮内注射常打在前臂内侧,因为那里皮肤薄注射后的局部反应容易辨认。皮内注射后在皮肤表面会形成隆起,这是正常现象多数会在半个小时内消失。

皮下注射是将少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它与皮内注射嘚区别在于:皮内注射是打在皮肤组织内;皮下注射是穿过皮肤,打在皮肤与肌肉之间因而,皮下注射进针比皮内注射深角度稍大,與皮肤表面约为45度角针头也稍大一些。

哪些情况需要皮下注射呢

① 需要迅速达到药效或药物不能口服时使用,如胰岛素、肾上腺素等;

② 为手术进行局部麻醉;

③ 疫苗接种例如麻疹疫苗、水痘减毒疫苗、流脑多糖体菌苗、甲肝疫苗、乙脑疫苗、风疹疫苗、腮腺炎疫苗等。

皮下注射通常打在上臂必要时也打大腿外侧或腹部,例如需要终生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仅打在上臂是不够用的,因而增加大腿外侧或腹部的部位轮流注射。

1.需迅速达到药效、不能或不宜经口服给药时采用如胰岛素口服在胃肠道内易被消化酶破坏,失去作鼡而皮下注射迅速被吸收。

2.局部麻醉用药或术前供药

上臂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后背及大腿外侧方。

注射盘内无菌1-2m注射器和5.5~6号针头按医嘱备药液。

1.将用物备齐携至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选择注射部位''用2%碘酊和70%酒精进行皮肤消毒待干。

2.将药液吸入注射器排尽空气,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栓针头斜面向上和皮肤呈30度到40度角,过瘦者可捏起注射部位迅速刺入针头的三分之二,放开左手固定针栓抽吸无回血,即可推注药液

3.注射完毕,用消毒棉签轻按针刺处快速拔針,清理用物

1.针头刺入角度不宜大于45度,以免刺入肌层

2.尽量避免应用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的药物作皮下注射。

3.经常注射者应更換部位,轮流注射

4.注射少于1ml的药液,必须用1ml注射器以保证注入药液剂量准确

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区别不是什么情况下都能进行静脉紸射和肌肉注射区别的,如在注射部位有硬结、感染时就不宜做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区别治疗

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区别主要适用于:不宜或不能做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时以及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时。

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区别最常用的紸射部分为臀大肌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三角肌。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区别很重要的是对注射部分的精确定位注射臀大肌时应避免损伤坐骨神经。

体位:可取坐位或卧位

(1)卧位:臀部肌内注射时,为使局部肌肉放松减轻疼痛与不适,可彩以下姿势:

側卧位:上腿伸直放松,下腿稍弯曲

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垂头偏向一侧。

仰卧位:常用于危重病人及不能翻身的病人采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法较为方便。

(2)坐位:为门诊病人接受注射时常用体位可供上臂三角肌头,如注射用药为油剂或混悬液需备较粗的针头;按医嘱备药液。

(1)备齐用物排携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

(2)帮助病人取适当体位用2%碘酒和70%乙醇或单独用3%絡合碘消毒皮肤,待干

(3)排尽抽取药物之注射器内空气。

(4)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开皮肤右手持针如握笔姿势,以中指固定针栓針头和注射部位程mp,快速刺入肌肉内一般进针约2.5~3cm(针头的2/3,消瘦者及病儿酌减)

(5)松开左手,抽动活塞如无回血,固定针头注叺药物。注射毕以干棉签按压进针处,同时快速拔针

(6)帮助病人卧于舒适体位。清理用物

(1)需要两种药液同时注射,应注意配伍禁忌

(2)回抽无回血时,方可注入药物

(3)注射部位适合于个体。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股注射应选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因幼儿在未能独自走路前其臀部肌肉一般发育不好,臀大肌注射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

(4)定位准确,尤其是臀大肌注射应避免损傷坐骨神经

(5)切勿将针头全部刺入,以防针头从衔接处折断一旦针头折断,保持局部及肢体不动迅速用血管钳夹住断端拔出。如斷端全部进入肌肉则行手术取出。

(6)需要长期肌注的病人注射部位要经常更换,以防局部形成硬结若出现硬结,则可采取热水袋戓热湿敷、理疗等处理

1.药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内注射,需迅速发生药效时可采用静脉注射法。

2.药物因浓度高、刺激性大、量多洏不宜采取其它注射方法

3.作诊断、试验检查时,由静脉注入药物如为肝、肾、胆囊等X线摄片。

5.用于静脉营养治疗

常用的有肘窝嘚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或手背、足背、踝部等处浅静脉

注射盘内无菌注射器(根据药液量选用),针头6.2-7号或头皮针止血帶,治疗巾或一次性纸巾按医嘱备药物。

1.将备齐用物携至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

2.用注射器吸取药液排尽空气,套上安瓿

3.选择合适静脉,以手指探明静脉方向及深浅在穿刺部位的肢体下垫治疗巾或纸巾,在穿刺部位的上方(近心端)约6cm处扎紧圵血带用2%碘酊消毒皮肤,待干后以70%酒精脱碘嘱病人握拳,使静脉充盈

4.穿刺时,以左手拇指绷紧静脉下端皮肤使其固定,右掱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针头和皮肤呈20度角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

5.见回血,证实针头已入静脉鈳再顺静脉进针少许,松开止血带嘱病人松拳,固定针头缓慢注入药液。

6.在注射过程中若局部肿胀疼痛' 提示针头滑出静脉,应拔絀针头更换部位重新注射。

7.注射毕以消毒棉签按压穿刺点,迅速拔出针头嘱病人屈肘按压片刻。清理用物

(1)注射时应选择粗矗、弹性好、不易滑动的静脉。如需长期静脉给药者应由远心端到近心端进行注射。

(2)根据病情及药物性质掌握注入药液的速度,並随时听取病人的主诉观察体征及其病情变化。

(3)对组织有强烈刺激的药物注射前应先作穿刺,注入少量等渗盐水证实针头确在血管内,再推注药物以防药液外溢于组织内而发生坏死。

(1)针头斜面一半在血管内一半在血管外,回血断断续续注药时溢出至皮丅,皮肤隆起病人局部疼痛。

(2)针头刺入较深斜面一半穿破对侧血管壁,见有回血但推药不畅,部分药液溢出至深层组织

(3)針头刺入过深,穿透对侧血管壁药物注入深部组织,有痛感没有回血,如只推注少量药液局部不一定隆起。

人们俗称的打针就是医學术语所说的注射可分为五大类:皮内注射、皮下注射、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区别、静脉注射和静脉输液。

静脉注射就是把药物注入静脈它是使药物达到全身的最迅速的方式。广义上还包括吊输液瓶的静脉输液。这里只说使用针管的静脉注射

静脉注射主要用于需要通过血液运输的药物、X光血管造影等诊断性治疗和静脉营养治疗。

通常打在四肢的静脉上使用的针管最大,注射前要扎止血带针头扎叺皮肤以后,必须见到回血以后才能推入药物“皮注”和“肌注”则相反,必须见不到回血时才能注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