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使之少滞的意思什么意思

  从种种迹象来看,目前的中国甚至说全世界可能要进入的可怕的滞涨时期了。为什么滞涨可怕呢?光看看这两个字估计就让你有些不寒而栗了。滞,就是停滞,什么停滞呢?经济发展停滞。经济发展停滞,就意味着收入停滞,甚至下降,更悲剧的就是失业。胀,就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就是物价上涨。你想想,物价不停地上涨,而你的收入不仅没上涨,而且还下降,甚至悲剧的失了业,你说可怕不可怕?为什么会有这个判断呢?我们来简单分析下,先来说说通货膨胀。  关于通货膨胀的成因,众说纷纭,各有各的看法,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货币主义大师弗里德曼的定义。书呆子弗大师说,通货膨胀无论怎么讲都是货币现象。书生嘛,很多时候也是屁股决定脑袋,他是货币学派大师,自然要用货币的因素去解释了。但是,不是说他拿了诺贝尔奖就代表他的观点就是对的。当然,咱作为一个业余的经济学爱好者,书都没看几本,也不敢跟人家叫板。不过,这个世界是自由的嘛,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利。我又不搞学术研究,也不靠这个吃饭,所以,就以业余爱好者的角度谈一谈通货膨胀的问题,谈错了也不怕丢饭碗哈。  窃以为,通货膨胀的核心就是价格,而决定价格的有内因和外因两个因素。内因是什么呢?学过经济学的都知道,当然是供求关系了,供求决定价格嘛。从内因上讲,价格由供给和需求所决定。因此,通货膨胀同样也由这两个因素来决定。怎么决定呢?通货膨胀嘛,自然是价格上涨的现象。怎么样才能引起价格上涨呢?自然是需求大于供给了。怎样才能需求大于供给呢?也是两方面,一方面是需求旺盛,一方面是供给不足。所以,可以这样讲,从价格的内因上讲,通货膨胀有需求拉动型和成本推动型两种,不懂得话,后面我再继续讲。  下来再讲讲外因,首先我们要明白,价格是个相对量,而不是一个绝对量。什么意思呢?我们想一想,价格是怎么规定的?是不是由货币规定的?那货币又是什么?也是一个商品啊。因此,可以这样说,价格就是由一件特殊的商品的价值所规定的数字量。那问题就来了,这个特殊的商品的“生产数量”是不定的。生产的多了,自身的价值就降低了,那这样相对而言其他商品(非货币商品)的价值是不是就高了?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知道弗里德曼说的其实是对的,只是仅限于外因而已,以偏概全了。  因此,从这里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通货膨胀由三个因素决定,或者说有三种类型:成本推动型、需求拉动型和货币超发型。那我问一个问题,你觉得眼下的通货膨胀是什么类型呢?  先说这么多,看大家对这个话题有没有兴趣,有的话我再继续讲,没有的话我就闪人了。
楼主发言:190次 发图:0张 | 更多
  没有需求的涨价就是耍流氓
  没有需求而全靠行政手段产生的通胀无法长时间持续,而且还导致大面积失业。印钞导致的通胀可以长时间持续,但会导致汇率崩溃和大面积失业。
  个人觉得,眼下的通货膨胀是货币超发和成本推动的复合型。先是货币超发引起的,这几年的M2都是两位数高速增长,尤其是前两年,流动性泛滥成灾。制造了一波股市的牛市和股灾后,加上巨额的救市资金,终于引爆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房地产牛市。这场房价大涨的浪潮从深圳打响第一枪,然后向帝都和魔都扩散,之后带动沿海一二线城市跟涨,最后终于掀起了滔天巨浪席卷全国三四五线城市,直至现在依旧没有停歇的迹象。可以说,由货币超发引发的通货膨胀率先在房地产领域打响了第一枪,但是显然这还没完。  应该是从前年开始吧,一个很陌生的词进入了国人的视野,到现在已经是尽人皆知,这个词就是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其实有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大家都熟知的去产能,去什么产能呢?去的当然是落后产能了。但是另一个方面大家可能都忽略了,还有一个加产能,加什么产能呢?自然是先进的产能了,这就是转型升级。但是,两个一比较就知道转型升级要比去产能难得多,所以,在供给侧改革这块,去产能进行的轰轰烈烈。行政性命令似乎还不够,为了加快进程,史上最严厉的环保新政也登上了历史舞台。今日的中国,工业化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大力搞环保是十分有必要的(先不说矫枉过正的一刀切问题)。但是,这里要明白,现在的环保行政还有一项功能,就是以环保的名义加速去产能步伐。如果说对付大型企业的落后产能是采用严格的行政的命令的话,那么针对中小企业,甚至是个体户企业,不得不说,环保则是非常好的比行政命令还管用的方法。
  没有人么?算了,吃饭去先
  从来就没有过滞涨,以前西方所谓的滞涨都是不同政治力量间暗中角力互扯后腿造成的表面现象和副作用。
  什么叫正能量?  中国原名中或,中,阴阳平衡;中或,经过阴阳戈战得以繁荣富强之地域。人类有阳型人和阴型人两大类(即激进型与固守型),当阴盛阳衰时以补阳为正能量,当阳盛阴衰时以补阴为正能量。——气数学
  关注楼主好人
  怎么停了.刚买了瓜子 啤酒.正好补充下知识。
  于是,在行政命令的管控下,在环保新政的打压下,供给侧去产能快速推进,供给量快速下降。同时,在流动性泛滥引发的投机炒作下(主要是期货市场),基础的大宗商品价格疯狂暴,并带动了各行各业的生产资料的快速上涨,一场由成本大幅上涨推动的通货膨胀呼之欲出。
  好像现在不是一样
  有人还在鼓吹通缩抄底,  可怜吃瓜群众被人断了后路,  水都齐腰深了!!!
  楼主继续
  继续更啊
  @大森林大海水2
18:56:32  没有需求而全靠行政手段产生的通胀无法长时间持续,而且还导致大面积失业。印钞导致的通胀可以长时间持续,但会导致汇率崩溃和大面积失业。  -----------------------------  现在实际是找不到工人,
  @潜龙一生在渊
21:08:39  于是,在行政命令的管控下,在环保新政的打压下,供给侧去产能快速推进,供给量快速下降。同时,在流动性泛滥引发的投机炒作下(主要是期货市场),基础的大宗商品价格疯狂暴,并带动了各行各业的生产资料的快速上涨,一场由成本大幅上涨推动的通货膨胀呼之欲出。  -----------------------------  通货膨胀等不来的,小老板都不敢进货,怕跌
  中国拉抬资产价格,美国升值美元打压大宗价格,就看谁更厉害了?结果当然现在还不知道,跟对了就发了,跟错就惨了。
  又学了新知识,开阔了眼界,!
  今年这轮全面涨价,把这十年货币泛滥的一次总洗牌,必须把这些钱消耗掉,98大搞高速公路建设,08大搞高速铁路建设,18年呢?雄安新区?谁让你把它们从房地产市场赶出来了呢!
  一线城市随便卖一套房都值百万美元,泡沫无法想象。美国的独立别墅平均25万美元一套,美国一线城市别墅大概50多万美元。人民币如果自由对换,有人说是20多,七哥说50多。想想都害怕,只要其中一样崩盘,肯定是灾难。
  @大森林大海水2
18:56:32  没有需求而全靠行政手段产生的通胀无法长时间持续,而且还导致大面积失业。印钞导致的通胀可以长时间持续,但会导致汇率崩溃和大面积失业。  -----------------------------  @zhudao-29 21:33:31  现在实际是找不到工人,  -----------------------------  国家新闻说“很多省份下调工资指导价”,只有失业人数增多才会出现工资下跌现象。所以“找不到工人”是瞎说。
  @潜龙一生在渊
21:08:39  于是,在行政命令的管控下,在环保新政的打压下,供给侧去产能快速推进,供给量快速下降。同时,在流动性泛滥引发的投机炒作下(主要是期货市场),基础的大宗商品价格疯狂暴,并带动了各行各业的生产资料的快速上涨,一场由成本大幅上涨推动的通货膨胀呼之欲出。  -----------------------------  不加强环保,很多人活不到退休,现在关闭很多污染工厂,是对的。但是大量人员失业,也是大问题,房子断供,子女无钱上学,有病无钱看,肚饿无钱吃饭怎么办。
  滞胀这一词应该来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石油危机,由于中东战争的影响,中东的阿拉伯国家集体大幅提高石油价格。石油是最基础的生产资料,当时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大的多,从而在短期内大幅提高了生产和生活成本,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同时,生产资料成本的大幅上升给企业经营带来了很大困难,从而对经济的运行造成了重大打击。经济不景气,企业倒闭,工人失业,人类感受到了滞胀的可怕。  经济不景气,就要量化宽松,印钱放水。可是,放水又会引发更严重的通胀。要消除通货膨胀,就要加息,加息企业经营更加困难,经济更不景气。左也不是,右也不是,这就是滞胀的可怕之处。
  越来越昏了,现在到底是通胀滞涨还是通缩……
  中国房价上涨是老百姓的悲剧,一方面不能出国生活,一方面货币对内大幅贬值,只有房子保值而且带有社会福利,户籍制度的影响到下一代,今20年老百姓看来拿着房子比拿着货币安全
  定向宽松,像98年,08年,投入大基建项目
  滞胀 看看近20年来欧洲 日本 美国就知道了 GDP微增长 收入不增长甚至还下跌 物价多年不上涨 至于房子除了美国英国在涨 欧洲大部分地区和日本房子都是下跌的 
  滞胀这个问题我两年前就预料到了,经济的顽疾就是滞胀,无法改变,超发的货币积压的库存就是滞胀的前题,国家开出药方是正确的,供给侧改革,加快去库存,比如一带一路,加环保,经济阵痛是必然选项,未来失业率上升也是必然,民众会在疾苦中煎熬,等待春天来临,资金会进入避险的选项,什么是避险选项?两个字(稀缺品)比如一二线稀有地段房产,名人字画,以及贵金属及美金,是否现在就滞胀了吗?我看还没到时候,还在路上.什么时候爆发那?我只是推断得二年以后,现在只是苗头,当滞胀来临股市会有波好行情,哪里也是不错选择,祝筒子且珍且行。楼主是个好人也祝你发财。
  大神归来
  在消费减弱的情况下,人为拉升成本的涨价不会持续很久(快速拉升成本则快速见顶回落),价格战引发的中端和末端企业倒闭格局没有改变,上游企业利润提升得以暂缓困境,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买单。但是随着中下游企业的倒闭裁员,消费能力大幅下降,商品价格终究会回落
  米,面不贵就行了。
  不错的帖子
  中国这次可能的滞胀跟之前西方国家尤其是石油危机的滞胀有很大区别。我们这次更多的是主动为之,他们的是被动迎之。我们的是缓慢型的,他们的是突发型。我们这是非核心生产资料的上涨,比如化工品等,他们的是核心品石油的大幅上涨。石油是工业之母,其影响当然不可同日而语,尤其在当时对石油依赖那么严重的情况下。不同的情形,造成的后果和应对措施自然不同,我后面再细谈,这里先谈下我们这次滞胀的起因和特征。  第一个,房价的大幅上涨引发的要素价格上涨,这里主要是土地价格和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地价和房价到底谁带动的谁,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房价和地价都起来了。这样就势必造成企业固定资产投入的增加,厂房也好(影响相对较低些),办公楼也好,商铺也好,都推升了生产成本。其次,高房价带来的人力成本也大幅上升,这个好理解,人们无论是买房还是还月供支出都大幅提升,自然要要求更高的薪酬待遇了。这一点从华为搬离深圳就可以看出来。  第二个,加速去产能,无论是行政命令,市场化,还是环保新政,结果都是减少了供给量,在需求量没有较大变化甚至有所提升情况下(主要依赖性政府固投和房地产),引发了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当然,这个大幅上涨是在之前大幅下跌的情况下的反弹,对企业和经济发展来说,其实是好事,关键在于度的把握。现在的关键就是是否能传导至下游生活资料领域,这是滞胀的关键,后面再继续详述。  第三个,基础生产资料尤其是石油没有较大的幅度的上涨,生活资料没有较大幅度上涨,这就很具有中国特色了。如果,生产资料的大幅上涨没有引发生活资料额大幅上涨,那滞胀就不会发生,反而是经济回暖的标志,这就是我一直在本帖强调的是可能到来的滞胀,而非已经确定或发生的滞胀。  这样的起因和特征,就给了我们充分运作的空间和时间。运作的好,经济回暖,转型成功。运作不好,陷入可怕的滞胀。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运作的好不好,接下来的几年,都会有苦日子过,只是后者更艰难前者稍好些罢了
  楼主厉害! 我明白了很多以前不明白的。我的推理:  首先,世界产能过剩。  其次,中国去产能后,物价会大涨,会导致世界性物价上涨。以前世界物价偏低,是世界工厂中国压低价格。未来去产能后,世界性物价飞涨。  第三,最差情况,经济差的国家会崩,如委内瑞拉。世界重新洗牌。
  现在的判断难点在于是经济回暖还是滞胀,支持前者的依据是各个传统企业利润大幅暴增,工程机械销量,海运指数也都大幅反弹。支持后者的论据是中小企业经营举步维艰,民众收入止步不前,民间投资和失业率不太乐观,各项生产资料价格大幅攀升,物价指数蠢蠢欲动。  大变革时代,情况自然非常复杂,个人觉得前者的概率有五六成,后者的概率有四五成。至于那些喊通缩的,都洗洗睡吧。  为什么前者的概率稍高些呢?这主要取决于我们的经济体系。我们的经济体系是市场和计划双轮运行体制,这种体制尽管也有一些弊端,但是好处是不言自明的。别的不说,按照经济规律,像中国这样生产严重的情况,要是放在西方那些以自由经济为纲的体系下,早就爆发经济危机了,估计还不止一轮。但是,在中国,由于政府强大的调控和资源配置能力,基本可以说化解了这场重大的经济危机。那对于可能的滞胀,政府还有能力化解吗?手段当然是有的,但是过程可能比较难受些
  从收入差距看 经济会持续低迷 蛋糕就这么大甚至会缩小 中低消费者无力扩大消费 形成的循环是不言而喻的
  @0乌鸦o都黑啊
21:38:00  中国拉抬资产价格,美国升值美元打压大宗价格,就看谁更厉害了?结果当然现在还不知道,跟对了就发了,跟错就惨了。  —————————————————  高见
  楼主辛苦了,坐等!
  之前的帖子里也说过,眼下的世界经济不景气,有生产过剩的情况,但更多的是供需资源错配。在传统需求这块,发达国家包括中国,是有萎缩的情况。但是,也有很多地方需求很强劲,但是被认为的消灭了。比如中东和北非,由于连续发动了希拉里,利比亚和叙利亚战争,造成了社会动荡,难民成灾。这些地区的需求就被消灭了,但是,不是说就不存在,只要结束战乱,需求立马就起来了。还有一些地方是由于需求未被激发,比如中亚,东南亚,南美和非洲,这些落后的地方。需求也是存在的,但是经济太落后,没有被激发。另外,也有一些需求坍塌了,比如委内瑞拉,巴西这些。由于经济或政治原因,造成了局势动荡,需求短时间内迅速坍塌了。你能说这些地方没有需求吗?看看委内瑞拉人民那望眼欲穿的眼神,别说方便面了,就是地沟油他们也抢着吃。针对这些需求存在而无法满足的情况怎么办呢?这就是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的伟大意义所在。  另一方面,老百姓富裕起来后的高端需求无法满足,这一点在中国变现的非常突出,从那些操蛋的国人跑到小日本买马桶盖就可以看出来。你说没有需求吗?为何苹果从1到7卖的火到爆?为何中国的手机和汽车消费连年新高?所以说,不是没有需求,是因为你无法满足需求。这就是我们提出的转型升级的意义所在。  解决了这两点,滞胀的可能性就降低了不少,问题是有那么容易么?显然没有
  你怎么知道就滞涨了??错误的前提,错误的结果。该吃吃,该喝喝,哪来那么多杞人忧天。不是庙堂之人,少想庙堂之事。
  说到成本推动型通胀,很多人可能没印象,简单说就是物资奇缺,供给根本上需求引发物价大幅上涨。比如,现在的委内瑞拉经历的就是这样的通胀。我们几十年前的粮票时代也是这样,之所以没有引发恶性通胀主要是用计划经济进行了管控,对物资进行强行分配。当然,后面可能引发的通货膨胀虽说也是成本推动型,倒不是因为物资奇缺,原因上面讲过了。经济局势越危机的时候,政府的计划经济干预政策就越有必要越有效。因此,可以肯定,即便未来发生了滞涨,甚至更严重的危机,我们的国家也会比其他国家好的多。所以,那些说赚钱移民的,你确定你的选择是明智的?大乱之时,尤其是极端主义和右翼势力突飞猛进的背景下,恐怕没有比中国更安全的地方。看看灯塔国美帝,黑白之争正在进行,你确定黄种人就能置身事外?弄不好会成为黑白之争的牺牲品,类似于二战时德国对犹太人一样。或者小一点,类似于98年华人在印尼的遭遇一样。当然,这些只是比喻,也许不会这么夸张,但作为牺牲品几乎是可以肯定的
  这次环保风暴对浙江省小散企业是灭顶之灾。  加上原先的三改一拆。大部份都拆了,或停工了。后续不知如何。
  房子呢?
  我不知道有没有人研究过通胀与房价的关系,是通胀引发了房价上涨,还是房价上涨引发了通胀?作为吃瓜群众我们也不必这么较真,只要知道房价是和通胀正先关就行。通过过去几十年的观察可以发现,房价的涨幅应该要比(真实的)通胀高,但也不是高的太多。2000年之前中国经历过几次大的通胀,主要跟经济改革引发的混乱有关。那么2000年后,尤其是加入WTO后,经济开始步入正轨,这之后引发了两次较大的通胀(当然,跟之前比差远了),使物价上了两个大台阶。  一个是06、07年,主要是由于需求旺盛引发的,叠加货币超发,引发了经济过热,造成了较大的通货膨胀,物价上了一个台阶。那时候我还在上学,记得刚上学时,02、03年路边一碗面大概三块钱,到07年基本到了五块左右,物价涨了百分之七八十的样子,房价也差不多,但幅度比通胀稍小。这是需求拉动型通胀。  二个是10、11年,主要是由于货币超发引起的,原因就是08年的经济危机,引发了全世界的大放水。我们中国也不例外,搞了四万亿投资。这个四万亿投资的问题,很多人在喷,但客观讲利远远大于弊。当然,客观上也造成了比较大的通货膨胀,两三年内物价  又涨了百分之七八十。这时候路边的面,从五块六块涨的八块九快的样子。这次的物价由于基数比较高,幅度到没上一次的大,但是房价的涨幅就比物价高了。因为房价有一个杠杆作用,对货币最敏感,这几年一线的房价有一倍以上,二三线也有个百分之六七十的样子。这是货币超发型通胀  那么到了现在,物价似乎又到了新的突破阶段,这次的因素毫无疑问是由成本推动引起的,相对于前两个可能在幅度上会小些,但我感觉物价一定会再上一个台阶的。目前生产资料已经开始大幅上涨,生活资料中的非食品商品也已经开始涨了。连空调、手机、电视这些电子产品都开始涨价了,食品领域能幸免吗?  这里需要知道的是,物价一旦上了台阶,就很难再下来了。所以,那些盼望房价大跌的恐怕要失望了。关于房价的问题,我在另一帖《我来告诉你真实的房市》有详细的论述,感兴趣的可以去参阅。通胀的问题基本上就这些,下来说一说停滞和失业的问题。
  可以,楼主继续
  真服你了,把市场经济的名词搬来意淫,中国是市场经济吗?国家垄断经济而已
  经济停滞的问题,前面也说过,主要是需求和供给错配。先不说战乱地区的需求消灭和欠发达地区的需求未激活问题,这些毕竟不是短时间内能解决的。在当前的情况下,需求的确是萎缩的,主要集中在传统需求这块。需求萎缩情况下,供给量还那么大,自然是造成了严重的过剩,这是经济停滞的主要原因。  但是,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时代趋势的大变引发的创造性破坏,这是在过往的时期不曾遇到的。我们的时代面临什么大变呢?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冲击。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对本已过剩的实体产业造成了更大的冲击。这里面很显著的就是电商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冲击,电商尽管提高了效率,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但是在客观上却实实在在地造成了线下商业的冲击。一是对中间环节的商业组织的淘汰,很多做批发、零售的商业企业面临电商的冲击陷入亏损和倒闭的境地。二是恶性竞争压低了工业企业的利润,也对国家的税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尽管创造了新的庞大的就业,但是对整体的就业水平还是有很大的负面影响的。当然,我这里不是批判互联网+,创造性破坏本就是残酷的,再残酷也必须要接受。  下来更大的冲击就是人工智能。现在还只是人工智能的初级阶段,但很多自动化机器已经可以极大地替代人工了。一个简单的生产烟花炮竹的自动生产线,就可以淘汰90%的人力,效率提升了很多,成本还节约了不少。类似还有其他很多智能制造的机器,正在加速替代人工。比如,特斯拉的无人工厂,全是机器一个人都没有。富士康也要启动大规模的机器换人了,很多沿海的省市也都是大规模鼓励机器换人。这还只是人工智能的初级阶段,到了高级阶段,淘汰的人可能就更多了。这里面就存在一个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矛盾,长期来看,人工智能代替人工很有必要,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无法阻止,对人类来说终归也是好事。但是,中短期内对人类社会的冲击却是巨大的。机器确实比人力更有效率,但是你如果把人工都淘汰了,这些人失了业就没有收入,你用机器生产的产品又卖给谁呢?失业会造成需求更严重的萎缩,机器的高效率生产会带来更多的商品供给,这样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是不是就更加突出了?  所以,现在的就业情况面临着去产能的淘汰和机器换人两大因素的巨大冲击,未来的收入和失业问题可能会越发严重,经济陷入停滞甚至衰退的可能性更大。如果再卷入通货膨胀,那滞胀就毫无疑问地发生了。  这也是我判断未来可能发生滞胀的最大依据所在,现在的关键就是创新创业带来的新就业和收入能否覆盖失业和收入下降以及通胀水平。能覆盖经济就进入新的景气周期,不能就进入滞胀。
  不要拖上全世界,没有可比性。我们连大跃进都经过来了还有什么可怕的。
  以前世界是滞而不涨,而去产能后,滞胀来了。
  水落石出。此轮经济下滑也许会催生出什么
  本来就是鱼肉,还在想着怎么翻身,只不过换种吃法而已,该怎么活还是怎么活
  其实滞涨从上个月就开始了,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居民小区停车数量和时间不断增加,农贸市场的价格在飞涨,有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已经翻倍,致使购买力在下降,好多人的休假旅游计划取消。。。
  前两年就开始了……
  mark。。。。。。。。。。。
  滞胀是短期内物价快速升高超出正常的消费能力。
  中国没有滞胀的事, 实在不行再来个几万亿的基建
  中国梦没有实现之前 不能在这里造谣
  14年下半年,实体经济遭遇流动性危机时,不断地降息降准,释放了大量流动性,但并没有流向实体,而是流向了股市,直接造成了从14年下半年到15年上半年的牛市。政策牛就是政策牛,牛转熊直接原因就是去杠杆政策。我上面说的都是滞涨状态下发生的现象。就是你无论如何刺激实体经济,只要物价与消费能力的矛盾不解决,刺激就没有作用,甚至进一步脱实向虚。
  这个物价与消费能力之间的矛盾是怎么产生的呢,一方面就是政策刺激的结果,短期内物价快速上升,而居民的消费能力一时间无法消化,政策刺激当然还包括印钞机器,稀释所有国民的财富,去支援少数行业或企业的发展,通过一系列传导,也加剧了以上矛盾,另一方面就是税收了,传言说中国的税负排在世界前列,对企业和消费者双向收税,让物价与消费能力之间的高度差越来越高,最后商品“有价无市”,一方面企业不会赔钱降价卖,一方面消费者又买不起,只能造成有价无市的局面。
  本人就失业了,66年的,从事商业多年,也有过佳绩,04年开过本县最大的超市;有6000平米,14年倒闭,闲了几年,现在发现很难再起,就是想找份工打也不行了.迷茫中.
  楼主继续
  关于环保的问题,最近闹得沸沸扬扬。前面讲过,去产能有三个方法:一个是市场化淘汰,产品价格暴跌,逼的一些实力不强的企业破产,行业得到重新整合。比如前几年的草甘膦、太阳能,以及这几年的煤炭、钢铁等。连续几年的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消灭了不少过剩产能。但是,光市场化也不行,有些大企业实力强,就是亏钱也能扛得住,于是,国家只能用行政命令来主动要求大企业压缩产能,或者通过兼并重组来整合资源。不过,还有一些企业,比如一些个体户小作坊和小企业,它几乎没有任何环保设备,税收上也做些动作,成本压的很低。市场化方法消灭不掉,行政方式也看不上,用环保的方法倒是不错,不达标的直接关停。  当然,环保不光是去产能的手段,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尤其是大国要像变得国强民富,实现现代化,必须要搞工业化。而发展工业化必然会造成污染,时间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在不污染的情况下实现工业现代化。很多人怀念过去的蓝天白云,但是代价就是国弱民穷,很多被环保忽悠的富国强国,比如巴西、南非、阿根廷等也一下子变得贫穷和动荡。因此,对于环保必须要辩证的看待,在工业化的时候不能以环保的民意去工业化。但是,当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的时候,加强环保是必要的,这除了去产能外,其实也是倒逼产业升级,把资金向无污染的新兴产业驱赶。  这就好比一个人,过去很穷,为了赚钱什么脏乱差的活都干,但当富起来之后就需要提高工作的档次,不能还去血汗工厂、黑煤窑了。人如此,国家也是如此。我们的国家,经过三十多年的工业化,基本已经实现工业现代化了,国家强大了,民众富有了,这个时候就需要提高对生存环境的要求。这两年,雾霾已经席卷大半个中国,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了。除了雾霾,还有食品安全问题,饮水问题等等,总不能把赚来的钱都去贡献医院吧。况且,这些制造污染的产业,绝大多数都是传统的落后的过剩的行业制造的。所以,环保必须要搞,而且很有必要从严搞。因此,环保问题其实很简单,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但是,必然和从严并不意味着要一撸到底,要一刀切,应该要有主次之分。重点对污染严重中大型企业治理,他们是污染大户,实力也比较强,可以有钱上环保设备。对那些小企业,尤其是轻污染企业,应该要给予一定的过渡期,不能一刀砍死。现在的环保有扩大化运动化的趋势,不仅对中小工业企业,对个体户的养殖也强力干预。而且干预的方式简单粗暴,像几年前的城管一样,引起了不小的民愤。  环保是一个好经,可惜被下面的人给念歪了,甚至在个别地方成了创收的工具,过去门可罗雀的清水衙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肥差,不得不让人愤慨啊
  但是不管怎样,环保新政,无论是增加环保设备,还是关停去产能,都在客观上增加了生产成本,成为制造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  今天就到这里,明天开始,重点讲解下国家对滞涨的应对措施,分析下滞涨可能发生的概率,以及个人在滞涨情况下该如何应对的问题,我想这些才是关键。顺便再分析下,今后中国经济体制的演变,国家真的是要用国企去挤压民企的生存空间,代替民企消灭民企吗?当然不是的,国企和民企都有各自的使命和空间,国家从没想过也不可能去消灭民企,原因后面我们再详谈。
  不早都滞涨了吗?你还真看统计局的数据呀?
  所以到底是滞涨还是滞胀?行文混乱
  @潜龙一生在渊
18:53:43  关于环保的问题,最近闹得沸沸扬扬。前面讲过,去产能有三个方法:一个是市场化淘汰,产品价格暴跌,逼的一些实力不强的企业破产,行业得到重新整合。比如前几年的草甘膦、太阳能,以及这几年的煤炭、钢铁等。连续几年的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消灭了不少过剩产能。但是,光市场化也不行,有些大企业实力强,就是亏钱也能扛得住,于是,国家只能用行政命令来主动要求大企业压缩产能,或者通过兼并重组来整合资源。不过,还有一些......  -----------------------------  太对了!
  @潜龙一生在渊 :本土豪赏1个赞(100赏金)聊表敬意,对你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刚从隔壁酱香饼那过来,一个月小赚三万,厉害了
  写篇论文吧
  以环保的名义鸡鸭牛鹅也不让养了,,制作面粉所需的推磨也不让搞了,看看该怎么个营生法!!
  吃瓜群众不明觉厉?滞涨,在中国不会发生,至少按目前情况几十年内不会发生。美国都没滞涨呢,中国更不会;首先说滞涨的意思,浅显的解答就是字面意思,经济不增长,通货膨胀以及失业率暴增。再说一下通货膨胀的意思,就是市面流通货币超过市场所需,导致物价剧增。那咱们就从这几点浅显的说一下滞涨。先说国内现阶段是不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苗头是有的,但是国家确实也在实施相应政策抑制,最明显的两个就是众所周知的楼市和去杠杆,很多人都说楼市上涨是通货膨胀的表现,其实我倒觉得是国家故意的,当时的市场热钱是很多的,正常通货膨胀最先的绝对不会是从楼市开始,正常的资金流向应该是先换汇出国,脱离这个坑,如果脱离不了又没有好的热点投资就搞借贷,也就是前几年开始的网贷。还有一个表现就是国内企业大规模对外投资,那个时候就已经是热钱太多的表现,但是如果持续这样下去国家会乱的,尤其是坑大学生这样的,所以国家就适时引导将热钱全部引导至楼市,然后用楼市锁死大部分热钱。这个现在大家也都看到了,至于楼市是涨是跌?我个人觉得会维持现状,至于长期来看哪个走向要看国内及国际经济的大趋势。说会短期暴增暴跌的都是在瞎说,暴增不解释,要是暴跌那银行的呆账坏账会急剧增加,面临倒闭,银行要是倒闭了,紧随其后的就是各行各业,TG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如果真面临这样的情况就只有一个办法了。说完楼市锁热钱再说生活的基本必需品,大家有心的话可以看一下粮食及能源的近几年走势,从08年开始吧,中间有过增加,但现在的情况绝不比前几年差。所以大家所谓的那种通货膨胀并没有体现出来,另一个政策就是去杠杆。央妈印钱印多了,是也不是,央妈确实印的的钱多,但不是乱印,都是随着美联储的,它印央妈就印,这个是必须的,因为人民币的锚点就是美元,美元印一块,人民币就印X块,(此处省略一万字)X是计算出来的一个数,怎么计算的我不知道,但肯定有相应的指数。(如果你们觉得我在瞎说也可以)去杠杆就是去热钱,热钱并不是市面上面看到的纸币,不是哪个国家印出来的,是通过借贷投资种种原因导致的成倍增加,这个时候就要掐断源流去杠杆,(乐视和万达应该也算是侧面反映出了这种情况吧)所以短期内不会有什么通货膨胀,至少会趋于稳定,当然如果国际经济大趋势加上政治斗争导致的就另当别论。再一个中国的经济的增长率一直维持在6.5以上。所以谈不上什么滞涨。
  光看了开头就收藏了,分析的很不错
  这波力量真大全员出动
  只是觉得钱是越来越难挣了
  @张哈哈X
20:32:14  以环保的名义鸡鸭牛鹅也不让养了,,制作面粉所需的推磨也不让搞了,看看该怎么个营生法!!  -----------------------------  中国民众素质那么低,诈唬诈唬爱国什么的还行,一旦让他们尊重法律,爱护环境什么的。他们根本不听啊,他们内心里就是想发财,去睡别人的女人,所以要用雷霆手段治理,对所有污染源一律关闭,坚决支持政府。
  得益于楼里朋友的提醒,发现文章中写了别字,这里说的是滞胀,不是滞涨。不过,也有的地方把这两个词当同样的意思解释的,大家知道就行了,不影响意思的表达
  在中国你不能用正常的经济学来衡量,比如涨价去库存.环保去产能,为什么会这样?这个与国情有关系,第一:中国人是骨子里存在着奴性,(这与几千年封建王朝的统治有关系)第二:唯利是图,贪图小利的惰性,(这个与文化普及有关系,往前推几百年看看,只有达官贵人地方富户才有书读,也称之为,知书达理之人?农耕时代普通百姓地位最差,)第三:在中国买卖一窝蜂,(为什么会这样与人的思想有关系,在中国中庸文化根深蒂固,大家都想随大流不想冒尖,民间有句谚语,人怕出名,猪怕壮,)所以:这就是这个涨价去库存,环保去产能的原因,当年邓公改革反对声音有多大?民间可以占80%,回头看看还是邓公英明,朱总理去计划经济,砍掉落后国企,又加入wto,到现在也有人反对,但最后还是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所以现在有很多反对声音在正常不过了,抱怨归抱怨,如果你问他中国未来怎么走?他又哑巴了,有人怀疑又回到封闭的社会,以我看那是不可能的也没人敢这么做,那是找死!
  @潜龙一生在渊
08:14:39  开始看到题目,觉得这个人在瞎忽悠,喷子。看到这里觉得爽不可言。个人觉的环保就是一个倒闭供给侧转型的有力措施。利国利民,但同时,通过楼主的分析。看到了有可能上涨的原材料以及由此引发的通货膨胀及失业率问题。学习学习。楼主继续!!
  @潜龙一生在渊
21:28:07  我认为可能的经济状况:消费品领域滞胀,固定资产通缩。当前的滞胀如你所说,不是需求引发,不能判断其持续时间。我认为,不排除它可能成为对抗通缩趋势的一个对冲手段。
  说的好可怕,希望不是危言耸听
  习惯就好
  @潜龙一生在渊
21:28:07  得益于楼里朋友的提醒,发现文章中写了别字,这里说的是滞胀,不是滞涨。不过,也有的地方把这两个词当同样的意思解释的,大家知道就行了,不影响意思的表达  -----------------------------  楼市和股市价格大起大落在于国内老邓所谓的先富起来的那一批人不愿意投资实业来帮助后富了,全部跑去搞投机了,那么大体量的资金炒作什么什么大涨,以前国家管的还没这么严,这两年国家开始打击了,想把这些资金逼入实业,你看到的楼市和股市就是博弈的结果。问题是炒房和炒股来钱太快了,还有几个想回去做实业,前两年有钱的大佬们不都在向外转移资产么,这就是问题之所在。
  楼主,你的理论有缺陷。我给你的问题是,货币超发,细节上是怎么超发的,货币超发是原因还是结果?你的所有分析都建立在货币超发作为因,后面造成一系列果上面。  你忽视了那些导致货币超发这个结果的那些因素依然在发挥作用  我也研究经济,希望交流一下  给我的帖子,指点一下  
  没有就业的社会稳定就是大问题,变革会很快出现的。
  @潜龙一生在渊 :本土豪赏1根鹅毛(10赏金)聊表敬意,礼轻情意重【】
  学习了,谢谢
  现在是不是滞涨?
  你说的没错,确实发现周围很多人失业的。
  这次看小鲜烹的如何,到底是火候刚好还是会烧粘锅,现在锅已架好,小鲜下锅感受到了热量开始在锅里蹦哒,哎……
  我觉得你的智商不适合讨论这种问题  因为你说的状况都已经持续一年多了,而你还用一个可能要到来,真是笑死人了
使用“←”“→”快捷翻页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的粘滞系数是多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