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已经有两例功能性治愈艾滋病实例的实例了 中医有几例

&&网友回复
大家对该文章的想法。
&&发表话题
请发表您的想法信息并提交。
留言标题:*
联系电话:
留言内容:*
最新新闻动态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李在村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有关第一例功能性治愈的儿童HIV感染者
有关第一例功能性治愈的儿童HIV感染者
10来天前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第20届CROI(逆转录病毒和机会性会议)上口头报告了一例儿童HIV者“功能性治愈”的病例,为人类“根治”HIV的努力带来了曙光。这个孩子的名字和性别是保密的,我们只能称之为他或者她。他或者她在出生后30小时就接受了“鸡尾酒”治疗。这其实不是刻意为了根治而为之。孩子的母亲在生产中得到阳性结果,任何阻断药物都来不及服用了。所以,医生用了非常规的“鸡尾酒”治疗而不是常规的1个药物。目的本来是为了阻断。后来被证实后鸡尾酒继续服用(根据治疗指南,HIV的孩子在1岁或者2岁之内不管CD4、病毒载量和临床状况都要开始鸡尾酒治疗)。疗效非常好,鸡尾酒一个月后病毒载量就检测不出了。
而后来的停药也不是刻意为之。只是母亲和孩子没有去随访看病罢了。再复诊时孩子快2岁了,这时候医生得知孩子已于18个月大时停药了(为什么停的药物?我们不得而知。也许12个月大时抗体阴性而停的药物?也许目母亲没有带孩子复诊自动停药?)。之后化验结果是惊人的。医生本以为停药快半年了病毒肯定反弹得很高了,可是24月大时病毒载量却只有1拷贝/ml血浆,抗体却是阴性。一直到26个月大,检测仍然表明“功能性治愈”。
但是,为什么这个幸运的孩子得到了“功能性治愈”?医学还远远不能给出答案。可能是治疗极早,HIV储存库还没建立(目前之所以无法根治HIV就是因为病毒储存库的问题)?HIV储存库在后很早就形成了,所以对于成人患者来说或者时间较长的儿童来说,功能性治愈可能并不容易。
但是,我个人感觉还是有几点启发:1、HIV职业暴露或性暴露后预防:以前疗程28天,还根据风险评估分为吃2联或者3联药物。现在,可否都吃3联并且疗程一直到排除HIV为止(比如3个月后?比如6个月后?)。2、HIV母婴传播阻断预防:目前的方法既然仍有1~2%的率,我们何不统统在孩子出生后尽早开始鸡尾酒治疗,直到排除为止?这样有没有可能把可能被了的1~2%都“功能性治愈”?3、“窗口期”治疗:对于抗体阴性或者不确定,但核酸阳性的急性期者,还有什么争议?统统开始鸡尾酒治疗,也许可能“功能性治愈”?
当然,这只是设想。医学实践需要”循证”。没有研究数据支持,不可能广泛这么做的。
下面是“功能性治愈”儿童的报告原文,摘自20th CROI官网。
Functional HIV Cure after Very Early ART of an Infected InfantDeborah Persaud*1, H Gay2, C Ziemniak1, YH Chen1, M Piatak3, T-W Chun4, M Strain5, D Richman5, and K Luzuriaga61Johns Hopkins Univ Sch of Med, Baltimore, MD, US;&2Univ of Mississippi Med Ctr, Jackson, US;&3Frederick Natl Lab for Cancer Res, MD,US;&4NIAID, NIH, Bethesda, MD, US;&5Univ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La Jolla and VA San Diego Hlthcare System, US; and&6Univ of Massachusetts Med Sch, Worcester, US(转载自第20届CROI大会官网)
Background: A single case of HIV cure occurred in an infected adult with a bone marrow transplant.&We report a case of functional HIV cure in a 26-month-old infected child who initiated ART at 30 hours of age.
Methods: Infant exposure to HIV was confirmed through review of maternal HIV antibody and plasma viral load tests, including HIV drug resistance testing. Infant infection was documented using standard HIV DNA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nd plasma viral load. ART administration was confirmed with medical and pharmacy records and maternal report of medication adherence. Persistence of HIV infection following treatment discontinuation was assessed using standard clinical assays that included plasma viral load, proviral DNA, and HIV antibody testing. Ultrasensitive HIV DNA (droplet digital PCR), plasma viral load (single copy) assays, and quantitative co-culture assays were done at age 24 and 26 months to further assess HIV persistence. HLA typing was done to confirm matching of the mother-nfant pair.
Results: Maternal infection with wild type subtype B HIV was verified. The mother and infant shared HLA haplotypes. Infant infection was confirmed by positive HIV DNA and RNA testing on 2 separate blood samples obtained on the 2nd&day of life. 3 additional plasma viral load tests (days of life 7, 12, and 20) were positive before reaching undetectable levels at age 29 days.&Plasma HIV RNA remained undetectable (&20 copies/mL) on 16 different measurements obtained between 1 through 26 months of age despite ART discontinuation at age 18 months. Using ultrasensitive methods, a single copy of HIV RNA was detected in plasma at age 24 months and 37 copies HIV DNA/millio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 enriched for monocytes were detected. Replication-competent virus was not detected following co-culture of 22 million purified resting CD4+&T cells. At age 26 months HIV DNA was detected at 4 copies/million PBMC but with no 2-LTR circles. Plasma viral load, PBMC DNA, and HIV-specific antibodies remained undetectable with standard clinical assays, confirming a state of functional HIV cure.
Conclusions:&This is the first well-documented case of functional cure in an HIV+&child and suggests that very early ART may prevent establishment of a latent reservoir and achieve cure in children.
与医生电话交流
网上免费问医生
发表于: 15:15
李在村大夫的信息
李在村大夫电话咨询
李在村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李在村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李在村大夫提问
李在村的咨询范围:
艾滋病及恐艾咨询
李在村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性病艾滋病临床诊疗中心好评科室
性病艾滋病临床诊疗中心分类问答·····
继各地二级以上医院纷纷停止门诊输液后,越来越多的社区医院正在加入到停止门诊...
一场惊险抢救的成功,得益于我省均衡发展医疗资源。这5年来,福建增加了5.5...甘肃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显成效&纯中药治疗感染者和患者100多例&--甘肃频道--人民网
甘肃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显成效&纯中药治疗感染者和患者100多例&
首席刘晓芳
&&&&来源:&&&&&
徐某,男,64岁,于日确诊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先后出现气短,疲乏无力,腹泻,腰腿酸痛半年余……经过一年多的治疗,徐某病毒载量的检测结果为:治疗前病毒载量为11万;治疗8个月病毒载量为10万;治疗14个月病毒载量为3.1万;治疗19个月病毒载量为4.5万。
徐某,男,64岁,于日确诊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先后出现气短,疲乏无力,腹泻,腰腿酸痛半年余……经过一年多的治疗,徐某病毒载量的检测结果为:治疗前病毒载量为11万;治疗8个月病毒载量为10万;治疗14个月病毒载量为3.1万;治疗19个月病毒载量为4.5万。
也许,这些术语晦涩难懂,但随着时间流逝递减的数据却清楚地告诉人们:这位艾滋病感染者的病情在好转。
转眼又过一年,“12?1”世界艾滋病日即将来临。艾滋病,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当一种疾病被冠以“可以预防”“无法治愈”“死亡率极高”时,在它面前,大众所表现出的更多是畏惧。
这位徐姓患者接受的正是中医药治疗,他是甘肃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受益者之一。截至目前,甘肃省用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治疗了300多例艾滋病患者,其中纯中药治疗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100多例;据资料完整的27例患者检测结果显示,治疗1年后中医组病毒载量下降的有15例,降幅为66.12%。
2005年,甘肃省开始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领域“试水”。今年7月,甘肃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疗效评价项目通过验收,为在更广的范围开展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也让中医药大省的这一传统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另辟蹊径:治疗困境催生新路
记者走访省中医药管理局时获悉,抗病毒药物是治疗艾滋病的最主要手段之一,在临床治疗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且治疗目标为接受治疗的病人3年存活率大于50%。目前,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西药,具有极强地抗病毒作用,给患者带来希望。但另一方面是,治疗后病毒不能完全被清除,易于反弹,且毒副作用大。治疗出现困境,需另辟蹊径。
2008年5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天水市列入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地区。从那年开始,每年下拨28万元作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经费支持。同时,原甘肃省卫生厅于2008年对天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申报的《艾滋病中医药方法和方案研究》立项,给予10万元的重大项目科研经费支持。
天水市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逐步迈进国家治疗的行列,也为甘肃省扩大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奠定了基础。
遭遇困难:甘冒风险推进工作
甘肃省于2010年9月成立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领导小组和专家小组。各项目市、州和县、区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省疾控中心作为项目实施单位,组建了省、市(州)、县(区)级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专家组及专业技术队伍,并明确工作任务。
2011年3月,甘肃省扩大艾滋病治疗项目工作启动。可这项工作一开始就遇到极大地困难。因为承担该项工作的单位大都不支持纯中药治疗艾滋病,怕纯中药治疗艾滋病风险大;且全国没有纯中药治疗艾滋病患者的先例,没有政策支持,出了问题由谁来负责?面对这些困惑,有些参与治疗的人员退出了治疗队伍的行列,一时间整个工作无法开展。
针对这一现象,担任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领导小组组长的原卫生厅主要领导,亲自到一些市州和单位督促和落实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使工作很快开展起来,在工作进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都给予了及时解决。省中医药管理局领导也多次召开协调会议,解决工作中的一切困难和阻力,要求一定要把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搞好。上行下效,很快,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工作全面拉开了帷幕。
具体做法:化解困境治疗管理一体化
甘肃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委托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
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进程中,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可以调动一切力量参与其中,根据工作的需要,由性病艾滋病科积极协调各项目县区提供病人的筛选、治疗及管理工作;艾滋病检验科免费提供CD4细胞和病毒载量的检测,首先由疾控中心统一进行临床基础检查,如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X线检查、血常规检查、CD4检查和病毒载量检查等。然后对需要治疗的病人逐一进行诊断,治疗和用药。
治疗开始后,省疾控中心通过网络平台,随时了解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据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这在全国属于首创。
取得成果:以邪盛正虚为本创新药
专家们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按照询证医学的原则,对甘肃省实验室检测确认的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取得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分析、归纳出5个证型。
刘宝录是甘肃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专家组成员,也是甘肃省开展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亲历者。他介绍说,治疗遵循艾滋病正虚邪实的临床特点立法,始终坚持驱逐毒邪,扶助正气的治法,始终扭住邪盛正虚这个根本进行辨证。
按照艾滋病邪气盛正气虚和临床表现虚实寒热错杂并见的特点,选用具有驱逐毒邪,扶助正气,兼以寒热并用的药物组成方剂,制成服用方便的浓缩丸,取名“扶正逐毒丸”,并于2010年3月初获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同意配制,成为省内首个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医疗机构制剂,甘肃省调剂使用。
临床治疗:纯中药有疗效
马先生今年34岁,于2011年8月被确诊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他在日进行了初诊。
经过治疗,马先生的CD4+T细胞检测结果为:治疗前CD4+T为235;治疗3个月CD4T为255;治疗6个月CD4+T为266;治疗9个月CD4+T为175;治疗12个月CD4+T为324。病毒载量的检测结果为:治疗前病毒载量为2万;治疗6个月病毒载量为48。
疗效显而易见。除了徐某、马先生,还有很多艾滋病感染者接受了治疗。经过研究发现,中医药具有提高CD4细胞和降低病毒载量的作用。病毒载量从统计资料完整的27例患者检测结果显示,治疗1年后中医组病毒载量下降的有15例,降幅66.12%。
不仅如此,中医药治疗对一些艾滋病出现的机会性感染患者,如白色念珠菌、皮疹及黏膜溃疡等中医药治疗也有较好效果,特别是肝炎及肝硬化病人不能继续抗病毒治疗时,中医药是简便有效的替代疗法。
患者说说:吃中药让他们重拾信心
在有关人士的安排下,记者与两位接受中医药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通了电话。
●李先生:之前的不适症状基本消失
李先生42岁,是天水人,是较早接受中医药治疗的感染者。李先生告诉记者,他有过一段吸毒史,在吸毒期间曾和别人共用针头。2006年,他被确诊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李先生了解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有关情况。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他接受了治疗。“自从接受治疗以来,以前气短、疲劳,腹泻等身体不适的症状,现在已经基本消失了。不瞒你说,我现在的体重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李先生坦言。
●杨女士:脸色开始变得红润
杨女士今年30出头,也因吸食毒品而感染艾滋病病毒。确诊以来,食欲下降、消瘦、便秘等症状一直伴随着杨女士。
杨女士是在听了专家的讲课后,自己主动接受中医药治疗的。起初,杨女士对中医治疗艾滋病也是半信半疑,但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后,她起初的种种疑惑已全部打消。“现在家人都说我和以前完全判若两人。”
据杨女士说,她的体重已由原来的48公斤增加到了55公斤,脸色也出现了久违的红润。
专家说说:疗效受诸多因素影响
“艾滋病属于新发传染病,在中医文献中没有相关记载,我们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进行辨证论治。在临床诊治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时,我们发现许多人没有临床症状,‘无症可辨’给中医药辨证论治带来了许多困难,无法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因此,我们从无处着眼,从有处着手。即按照《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求之,虚者求之’的治疗原则,根据已有有效临床证据,按客观指标进行治疗。”刘宝录如是说。
他还说,艾滋病病人的中医药治疗过程,受许多因素影响,如环境因素、心理因素、气候变化等,特别是吸毒人群及男男同性恋人群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依存性差;有的患者因为心理负担过重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免疫力下降。
此外,冬春季寒冷气候引起的感冒对治疗也有影响。这些因素均直接影响中医药的疗效,使CD4细胞下降,病毒载量上升。
(责编:周婉婷、王彤)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人民医院& 云南瑞丽& 678600
&&&&&&& 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的临床效果,探讨艾滋病治疗的最佳方法。方法:对65例艾滋病患者采用西医HAART抗病毒治疗和中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西医HAART抗病毒治疗参照《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手册》的标准,中药使用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生产的扶正抗毒丸(滇药制字(Z)A)或康爱保生丸(滇药制字(Z)A)治疗,服用方法均为:口服,一次3g,每日4次。常规随访和监测检测。结果65例患者治疗后极大部分患者体重上升、未再反复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和CD4+T淋巴细胞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以及血浆HIV-1 RNA长期保持在检测不到水平。95%以上患者服药依从性好,出现严重服泻、肝毒性及四肢麻木周围神经病变、脂肪分布异常、血脂异常等抗病毒药物毒副反应经更换方案和对症处理无效给予中医药治疗后取得很好效果。结论:西医HAART抗病毒治疗在提升CD4淋巴细胞恢复患者免疫功能和病毒抑制方面有显著效果,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可有效保护和恢复人体免疫功能和调节患者整体的身体状况,减少西医抗病毒药物的毒副作用,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减少病毒耐药的发生有重要意义,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
&&&&&&& 艾滋病(AIDS)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已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威胁。目前由于西医艾滋病抗病毒药物尚不能完全根除病毒治愈艾滋病,患者一旦接受HAART需要长期服药治疗,长期治疗将导致部分病人无法耐受药物毒副作用等问题的出现。现将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65例报告如下。
&&&&&&& 一、对象及方法
&&&&&&& 1.对象:65例均来源于我院在2006年1月至2016年3月入组和随访的国家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病人,诊断按照《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手册》的标准,中医辨证分型参照200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技术方案(试行)》。其中,男15例,女50例;年龄20~39岁29例,40~59岁20例,&60岁16例。异性性传播50例,共用不洁针具静脉注射吸毒传播13例,传播途径尚不明确2例。合并慢性乙肝2例,慢性丙肝8例,带状疱疹2例,单纯疱疹1例。肺结核3例,肺外结核1例,口腔念珠菌病3例,弓形虫脑病1例。
&&&&&&& 2.方法
&&&&&&& 2.1 西医抗病毒HAART治疗方法:入组HAART治疗前控制严重的机会性感染,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心、肝、肾重要脏器功能等一般情况和进行依从性教育。HAART方案:齐多夫定(Zidovudine,AZT)+拉米夫定(Lamivudine,3TC)+奈韦拉平(Nevirapine,NVP)26例,AZT+3TC+施多宁(Efavirenz,EFV)9例,AZT+3TC+克力芝(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6例,替诺福韦(Tenofovir,TDF)+3TC+克力芝10例,替诺福韦(Tenofovir,TDF)+3TC+ EFV 14例,所有抗病毒药物使用方法和更换方案均按照《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手册》1、2、3版的标准[1]。所有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在HAART治疗开始后的0.5、1、2、3 和6个月&&定期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临床评估、实验室检查和药物毒副副作用的识别和处理以及疗效评估等。
&&&&&&& 2.2中医药的治疗方法:初始接受HAART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经过医生宣传咨询同意同时服用中药治疗时加用中药治疗,此外,在接受西医HAART治疗后出现西药抗病毒药物毒副反应经更换方案和对症处理无效的患者加用中药治疗,对无法耐受西药HAART治疗的患者停用所有西药抗病毒药物仅仅使用中药治疗,使用的中药为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生产的扶正抗毒丸(滇药制字(Z)A)或康爱保生丸(滇药制字(Z)A)治疗,服用方法均为:口服,一次3g,每日4次。所有服用中药的患者均同西医HAART治疗一样常规随访。
&&&&&&& 二、结果
&&&&&&& 2.1 西医HAART抗病毒治疗效果
&&&&&&& 65例患者治疗后极大部分患者体重上升、未再反复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和CD4+T淋巴细胞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以及血浆HIV-1 RNA长期保持在检测不到水平。95%以上患者服药依从性好,出现严重服泻、肝毒性及四肢麻木周围神经病变、脂肪分布异常、血脂异常等抗病毒药物毒副反应经更换方案和对症处理无效给予中医药治疗后取得很好效果。西医HAART抗病毒治疗在提升CD4淋巴细胞恢复患者免疫功能和HIV-1病毒抑制方面有显著效果,65例患者免疫学指标和病毒学指标详细见表1和2。
&&&&&&& 2.2 中医药治疗效果
&&&&&&& 接受中医药治疗时间6个月5人,治疗时间1年21人,治疗时间2年及以上39人。服用康爱保生丸45例,扶正抗毒20例。中医辨证气血两虚55例,无证可辨10例。6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5例采用纯中药治疗。在西医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出现双下肢疼痛麻木4例,严重腹泻3例,肝毒性5例,血脂异常7例,消瘦以及体型改变4例,经更换HAART方案和对症处理无效,予中医药治疗后双下肢疼痛麻木和腹泻消失,肝功能和血脂基本恢复正常,面部、四肢脂肪开始逐渐恢复正常。5例因无法耐受严重的西医抗病毒药物严重不良采用纯中药治疗,其中,严重皮疹3例,严重眩晕1例,拒绝服用西药1例,5例患者采用纯中药治疗后患者未再出现皮疹和眩晕,5例CD4细胞都在350个 /ul以上,但是血浆HIV-1 RNA水平在5000copies/ml以上。
&&&&&&& 三、讨论
&&&&&&& 近10年来,我国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推行&四免一关怀&政策,为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提供免费抗病毒治疗,通过抗病毒治疗可延长生命并提高生活质量,目前西医艾滋病抗病毒药物尚不能完全根除病毒治愈艾滋病,患者一旦接受治疗需长期服药,药物毒副反应难以完全避免,不处理好药物严重毒副反应,患者将被迫终止治疗或自行减量或停用抗病毒药物影响服药依从性,导致治疗失败以及耐药的发生,处理好西医抗病毒药物毒副作用是决定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取得持久成功的关键因素。笔者等通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艾滋病患者在西医抗病毒治疗期间出现严重服泻、肝毒性及四肢麻木周围神经病变、脂肪分布异常、血脂异常等抗病毒药物毒副反应经更换方案和对症处理无效,予中医药治疗后取得很好的效果。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可有效保护和恢复人体免疫功能和调节患者整体的身体状况,减少各类症状和西医抗病毒药物毒副作用,弥补了西医抗病毒治疗的不足,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降低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病死率和减少病毒耐药的发生有重要意义,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张福杰,王爱霞,李太生.等.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3月第1版,2005年3月第1版,2012年6月第3版。
第一作者:李品银,主要从事和研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和中医药治疗艾滋病。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艾滋病功能性治愈2019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