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酮硅酮凝胶 去疤痕原理优缺点?

两步带你了解网红“生酮饮食”
关于高脂低低碳水饮食,最近吵得很厉害。不管你承不承认,不管《柳叶刀》的研究有多少BUG,主流科学杂志已经开始质疑传统的高碳水饮食对身体的影响。从引起了一片哗然的柳叶刀文章,到最近有争论的一些纪录片《CARB-Loaded碳水超载》、网红书籍《WHY
WE GET FAT我们为什么会发胖》、《谷物大脑》....对于碳水批判的态度都是很鲜明的。
《谷物大脑》的作者David
Perlmutter有神经科医生和营养学背景,这也是我感兴趣的地方。在临床,一直觉得饮食和大脑有着密切的关系,食物是药,药也是食物。比如近几年成为网红的“生酮饮食”,生酮饮食始于20世纪20年代,用于治疗儿童癫痫。后来随着药物的进步,这种饮食不再被推崇,但是最近几十年,研究中发现这种饮食对于难治性癫痫以及其他一些症状比如帕金森、阿兹海默症等都有一定的作用。
一般组织(其他器官)的组成有近一半是蛋白质,而脑部的组成中有超过一半是脂质!组成脑部的物质和其他器官并不一样,大脑发育有自己独特的“需求”。当然,身体中和脑部里的脂质并不一样,平常存储在身体里的是甘油三酯,而脑部则是主要由胆固醇和磷脂等极性脂质形成。任何能够引起大脑胆固醇缺少的遗传或年龄因素都可能会对患者的智力功能产生损伤。不过血液中的胆固醇分子量太大,是不足以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来发挥作用的。这其中和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都有着复杂的关系和机制。
1.生酮饮食是一种什么样的饮食结构?它与常见的饮食结构有那些区别?为什么说生酮饮食可以减脂?
生酮饮食(ketogenic
diet)是一种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比重的饮食方法,即低碳水或者无碳水、适量蛋白质和大量脂肪的饮食方式。由于机体在分解食物内高浓度脂肪的过程中会产生代谢产物——酮体,所以我们将这种饮食方式称为“生酮饮食”。它的饮食结构构成如下图:
通过对比其他的饮食结构,或许我们才能对“生酮饮食”结构的特点有深刻理解。以下分别是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和传统中式饮食结构:
通过对比生酮饮食、低碳饮食、传统中式饮食结构图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质分别在餐饮中占的比例,我们发现生酮饮食的脂质比例尤其高(75%),而碳水化合物比例极少(5%)。这与我们平常认为的平衡饮食相去甚远,甚至与传统的减肥观念完全背道而驰。为什么这种饮食可以减脂呢?
这与我们人体对能量的消耗机制有密切关系。碳水化合物分解产生的葡萄糖,是作为机体供能优先使用的物质。在机体不能提供足够葡萄糖供应细胞消耗的时候,细胞会调动脂肪这个巨大的能量储备库,通过分解脂肪酸产生酮体供能维持机体生理活动,具体机制如下图。这个工作主要由肝脏进行,酮体经过血液运送到心脏、肾脏和骨骼肌等组织,作为能量来源被利用。这种机制也是为什么糖尿病患者会消瘦,在血糖升高的时候会面临酮症酸中毒的威胁。
生酮饮食模拟了一个“饥饿状态”,摄入过低碳水化合物不能产生足够葡萄糖,机体开始寻求从消耗脂肪来获得能量。这就是生酮饮食减脂的原理。
脂肪酸不能被神经细胞直接利用,但是经过肝脏转化,生成的酮体可以与肝脏产生的生酮氨基酸顺利通过血脑屏障,进入神经系统供能。酮体取代葡萄糖成为神经细胞主要供能物质,可以大大降低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的癫痫。这也就是为什么生酮饮食对于癫痫能够有治疗作用。
现在,国外有些机构已经掌握通过抑制大脑利用葡萄糖来减少癫痫发作的方法,准备研制一种可以阻断机体对葡萄糖利用的药物来治疗癫痫。这种药物相对于传统的抗癫痫药物,大大降低神经损伤、肝肾损伤等药物副作用[2]。或许有一天这种抗癫痫的药物也可以用于部分肥胖症患者。是不是很神奇?
2.生酮饮食的减脂作用适用于哪些人群呢?是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尝试呢?
一个饮食结构,只要能够保证人体基本热量需求、健康营养,那就是值得尝试的。虽然生酮饮食这种摄入高脂可以减肥的观念有点“毁三观”,但是它确确实实有自己的一些科学依据。
可是这种减脂方法有他的局限性,实践者不仅要承担一定健康风险,还需要深刻了解它的副作用,甚至可以说,这种饮食方法是所有减脂饮食中要求最苛刻的,所以并不适合所有肥胖症患者操作。虽然世界上有许多坚持数十年生酮饮食的实例,但至今并没有大规模临床实验数据支持它的推广。
生酮饮食并不适合有肝肾心脏等器质性疾病的人群,有其他严重先天性代谢疾病的患者也必须保持十分谨慎态度或者禁忌这种饮食。在进行生酮饮食之前需要经过系统体检,实践过程中监测代谢指标,了解身体代谢动态。在操作初期会有呃逆、食欲下降、便秘等不适,而且在肥胖人群中可能需要进行多个饮食周期才能见效。
①由于生酮饮食需要调动肝脏消耗脂肪,会加重肝脏负担;
②胆囊、胰腺在消化脂肪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操作者有隐藏的胆胰基础疾病,进食大量富含脂肪的食品会诱发胆胰基础疾病发生;
③对于需要严格控制血脂和血压的人群,比如冠心病和正在服用降压药的患者,生酮饮食会诱发冠心病发生,其生理机制会降压,诱发低血压的发生;
④糖尿病患者,本身因为胰岛素拮抗导致葡萄糖利用障碍,机体已经处于生酮状态,如果不注意饮食,会加重病情,甚至会诱发酮症酸中毒这种严重糖尿病并发症,危及性命。不过正常人发生酮症酸中毒的概率还是很小的。
不同的饮食结构导致的代谢产物比例不同。生酮饮食的酮体生成效果如下图,酮体累积超过3.0millimolar开始逐渐出现酮症,超过10.0millimolar会发生酮症酸中毒。
高脂饮食产生的酮体如果顺利被机体利用,一般不会有太多副作用。但是脂肪分解过多时,体内酮体浓度会增高,虽然一部分酮体可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但肾脏代谢能力有限,得不到利用的酮体会蓄积在身体内,外周血酮体浓度就会过高,引发酮血症和酮尿症。辨别酮症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闻呼吸中是否出现烂苹果气味。
由于个人体质和健康状况有别,所以,对这种饮食结构的尝试需要十分谨慎的态度。确实是有许多健身达人尝试并且获得良好的减脂效果,也有数年坚持生酮饮食的个体案例,但是这种饮食需要配合专业营养师和医生的指导,而且其减脂作用也并非短时间见效。
你适不适合这种饮食结构,并不是你说了算哦,而是你的身体决定!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违者侵删!
如果我的内容对您有帮助,欢迎关注我的微博“倩sur”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了解“迷走神经刺激术”的优缺点
&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医学研究的不断突破,医疗学者利用放置神经控制辅助系统进行间歇性迷走神经刺激,为抗药治疗无效、又不能准确定位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开辟了一个新的治疗途径。
北京权威癫痫病医院专家分析了迷走神经刺激术的优点和缺点:
迷走神经刺激术的优点:
1、迷走神经刺激术已被全球各国的病患使用过、确实可减少癫痫病发作。
2、迷走神经刺激术与癫痫病手术相比,相对是比较安全与有较轻的副作用。
3、迷走神经刺激术的治疗效果是长期性的。
4、迷走神经刺激术装置手术简易。
迷走神经刺激术的缺点:
1、迷走神经刺激术的治疗效果因人而异,有些人不适合采用(如达到完全不发作) 。
2、迷走神经刺激术的治疗费用较其它治疗昂贵些。
专家提醒:迷走神经刺激术,适应于年龄在12~60岁之间、局灶性或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经1~3种正规治疗未能有效控制病情、病灶多发或无法定位的癫痫病患者。对药物副作用显著和不宜手术的患者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对全身性癫痫发作和儿童癫痫病患者有很好疗效。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2,882被浏览990,992分享邀请回答48733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4616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882被浏览990,992分享邀请回答http://annals.org/data/Journals/AIM/.jpeg
生酮饮食和低脂饮食减重曲线(软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
图中,LFD代表低脂饮食组,LCKD代表生酮饮食组。
24周内,76%的低脂饮食组志愿者和57%的生酮饮食组志愿者由于各种原因选择退出试验。生酮组平均减重12.9%,非脂肪减重3.3千克,减脂9.4千克;低脂组平均减重6.7%,非脂肪减重2.4千克,减脂4.8千克。非脂肪减重大部分是体内水含量的减少,并非肌肉组织的损耗。血液指标方面,生酮组血清甘油降低0.84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增加0.14mmol/L;低脂组甘油降低则不明显,HDL反而降低。实验两周时,生酮组86%的志愿者尿液中含酮,24周时下降到42%。含量大于6.9mmol/l的,两周时有64%,24周时下降到18%。(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为所谓“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为所谓“坏胆固醇”。)注:FDA批准的减肥药物6个月内减重orlistat 9%,sibutramine 8%http://annals.org/data/Journals/AIM/.jpeg
选择退出实验的志愿者的原因对应的体重曲线
图中,LFD代表低脂饮食组,LCKD代表生酮饮食组。
此次研究实验样本较大,观测到了一些生酮饮食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 生酮饮食组 低脂饮食组便秘 68% 35% (注:文章未给出被试者的详细饮食组成)口臭 38% 8% (注:小分子酮体通过呼吸逸出)头痛 60% 40%肌肉痉挛 35% 7%腹泻 23% 7%无力 25% 8%皮疹 13% 6% (可参见本问题中
的答案)生酮饮食组中一名53岁男性在实验后期出现胸口疼痛后检测出冠心病,该志愿者有早期心脏病家族病史。实验期间,他减重16千克,血清中LDL含量降低0.75mmol/L, HDL含量升高0.21mmol/L。该组实验的研究人员认为,两组减重均主要由于摄入能量的减少。生酮饮食组摄入能量的自发减少可能由于:食物选择不够丰富、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对食欲的抑制作用、酮体能量随尿液排出及/或高蛋白质饮食引发的热效应增长。科罗拉多大学+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 (2016年更新)2003年至2007年期间,University of Colorado+WUSTL+UPenn 三校联合,在三座医学中心对307名肥胖成年志愿者(bmi 30-40 kg/m^2)进行了长达两年的低碳水饮食vs低能量饮食的临床研究。低碳水饮食组在前三个月严格遵循低碳水饮食(碳水&20g/d,来源:低升糖指数蔬菜),之后每周增加5g/d(答主并不知道为什么流行这种增加碳水的实验设计)。低能量饮食组严格控制热量摄入,女性1200 to 1500 kcal/d,男性1500 to 1800 kcal/d, 能量摄入的组成不做严格控制(约55%来自碳水化合物,30%来自脂肪,5%来自蛋白质),两年内持续不变。所有志愿者服用提供的复合维生素,定期进行生活方式干预项目,从第四周开始进行锻炼。两组志愿者体重在前6个月均有明显下降(减重&10kg),然后逐渐回升,两年时减重约达7%。代谢指标方面,前6个月内,低碳水组志愿者舒张压、甘油三酯水平、极低密度胆固醇较低能量组降低更明显,但不良反应更普遍。两年内,低碳水组志愿者高胆固醇持续显著增长,约达23%,两倍于低能量组的增长。研究员由此得出结论认为两种饮食在持续干预的前提下都能够得到较好的减肥效果,但低碳水饮食对心血管健康有更好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这项研究同时检测了两组志愿者的尿酮含量。3个月时,63%的低碳水组志愿者尿中检测出酮体,低能量组也有20%。6个月时,下降为低碳水组28%,低能量组9%。6个月后两组志愿者尿酮含量没有明显差异。专门提出这个信息是想提醒各位没有进行“生酮饮食”而在“节食减肥”的各位,可能你没有意识到,但你有可能已经在“产酮”了。这时再转成“生酮饮食”对你的意义有多大请自己权衡。常见的误解:酮体=代谢垃圾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酮体被普遍认为是人体的代谢垃圾。后来研究发现,在饥饿状态下,大脑同时利用糖原和酮体供能。这期间酮体的生成是“受控的”,血液pH值维持正常,Salway在其代谢书籍中直接将酮体称为“被误解的代谢恶人”。吃脂肪长脂肪***请点“返回顶部”去看康涅狄格大学的实验结果生酮饮食在很大程度上是很挑战人类直觉的。“吃啥补啥”和“you are what you eat”成为了人们接受生酮饮食过不去的心理障碍。科学界相信能量守恒,无论哪种方法减重,一定要求你的摄入能量小于消耗的能量。所以要“长脂肪”,至少要吃多于每天呆着什么都不干光喘气所消耗的能量。所以不吃饭才会瘦&有些人虽然吃饭也会瘦。大量实验对照suggest,生酮饮食的减肥效果出自:· 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水平降低且波动小,不会轻易“胃口大开”。· 减少脂肪合成· 脂肪分解增强· 糖原异生的代谢成本和蛋白质热效应(消耗蛋白质所需能量)的增加(也有理论认为效果来自酮体能量随尿液排出。所以有些减肥人士觉得必须尿酮才能减肥。答主个人认为没必要因为这个每天测尿酮含量。)吃脂肪堵血管大量实验通过监测和对照生酮饮食期间人体的血液水平,发现尽管生酮饮食大幅提高了人们平时饮食结构中的饱和脂肪及不饱和脂肪,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上升——这一发现说明,生酮饮食不但不会堵血管,反而能够增强血管韧性,减少心脏病风险。“脂肪燃烧于碳水化合物之焰”,所以碳水化合物不足脂肪就无法燃烧。***请重看“生酮饮食过程中人体利用脂肪的过程”一节。克氏循环不是人体利用脂肪组织能量的必经之路。生酮=酮症=中毒看到过豆瓣上有人觉得生酮饮食时人体的状态等价于“酮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是糖尿病人由于自身体内胰岛素缺乏而发生的一种急性并发症,患者无法有效调节体内pH值,同时产生大量酮体,导致酸中毒,严重可致死。由于生酮饮食和糖尿病人酮酸中毒的自检手段相同——都是通过检测尿液内酮体含量来验证是否处于生酮状态,有人便将生酮等价于致死的糖尿病急性酸中毒。健康的人能够通过自身体液调节血液酸碱度,有效地将血液pH值维持在7.35-7.45这个很窄的正常范围内。事实上,人体内的血液酮体浓度每天在早上处于最低,之后稳步上升,到午夜达到峰值,差值可以达到30倍左右。斋戒、高脂肪饮食、运动后、怀孕后期以及早期新生儿阶段都会表现出更明显的增长,同时血液pH值仍处于正常范围内。生酮减肥对人体的潜在危害正如杜克大学所做实验所发现的,常见的生酮饮食减肥副作用包括便秘、口臭等。但从我看文献发现,生酮饮食对人体最大的潜在危害应该是肾结石和骨质流失。前文所述的实验除酮体外没有定期监测志愿者的其他尿液指标,而且实验时间相对较短,所以并未加入对肾结石的讨论。而生酮饮食被用于癫痫治疗历史更长,且由于癫痫患者需长期进行此种饮食以减少癫痫发作,对于生酮饮食和肾结石的研究大多数来自于癫痫研究。尽管人体能够有效地维持血液酸碱平衡在正常范围内,但在生酮饮食期间维持此种平衡也是有一定代价的。血液中酸性过强时,我们的身体则会调用体内的碱储备来中和它的酸性,主要来自骨骼和DNA中的钙离子。肾脏对钙的重吸收增加的同时磷的重吸收被抑制,增加形成肾结石的风险。因此 强 烈 建 议 进行生酮饮食的同时 大 量 饮 水 以减轻肾脏负担。在2002年一项由芝加哥大学和德州大学合作的研究中,10名健康的志愿者进行了为期4周的生酮饮食(前两周严格低碳,之后增加一些糖水化合物摄入),志愿者的尿液pH值由正常的6.09在两周时降为5.56,四周时回升至5.67(打不开完整版pdf所以看不到具体内容= =)。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在一项对肾结石与生酮饮食直接联系的回顾性研究中,发现年期间进行了生酮饮食的195名癫痫儿童患者中,13人体内发现临床肾结石——口服柠檬酸钾以预防肾结石的患者有3.2%发病,而未服用的有10%发病(并且推迟了肾结石第一次形成的时机,但此项数据不具统计学显著意义)。另一项由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主持的研究中,20名3-18岁癫痫患者在2003年至2005年期间参加了为期6个月的“改良Atkins食谱饮食”,16人进行了足期实验。实验鼓励被试者大量饮水。6个月实验结束时没有人被检测出肾结石。至于血钙、尿氮神马的,我真心不是学这个的,希望更明白的人来回答这部分内容。生酮饮食被应用于其他疾病的治疗如果哪位打算利用生酮饮食治粉刺和精神疾病什么的,请一定首先检索相关文献。根据上图,已有较强科学证明的· 改善糖尿病· 实现减重· 改善癫痫· 改善心血管疾病风险参数新发现· 改善粉刺· 改善神经疾病· 多囊卵巢综合症· 改善癌症写在最后:感谢来看的大家~总被问到我的看法,那我就来说几句。这段后加的:来问“XXX能不能吃”的同学们,返回顶部看“生酮饮食”的定义,读懂以后,好好查一下XXX的营养构成,自己估算一下,每天能吃多少。知乎有句流行语,抛开剂量都是耍流氓。一切东西都可以吃,吃多少会胖,吃多少会死,请你自己把握。维生素也会过量中毒的。如果自己没有能力或者没有愿望查到你每天吃的东西的构成,就不要进行生酮饮食,也不要进行任何其他饮食结构,你这样容易害了自己。关于“胖”:如果BMI正常但只是嫌自己不够瘦的妹子们,戒掉零食和饮料(不仅包括碳酸饮料)很可能就足够了。关于运动:运动的减肥效果虽然没有饮食效果快和显著,但仍然还是最放心的方法。如果你还没试过,请从这里开始。关于坚持:坚持一种饮食不比坚持每天运动简单。对实践生酮饮食跃跃欲试的各位,不妨先等两周,下载个手机瘦身软件查询每一样你吃的喝的东西的营养成分,你能否做到少吃或不吃那些你“赖以生存”的糖分过高的食物。当你确定可以,再开始也不迟,这样总比生酮一个月瘦了5斤然后坚持不了暴饮暴食长10斤来得好,对吧?另:不要几种节食来回换。如果你在节食,身体已经进入饥饿状态甚至已经开始产生酮体,这时候再开始生酮饮食只会在你的节食菜谱上徒增热量。推荐其他知乎问题给希望能更科学地计划(相对于对碳水化合物一刀砍)饮食的同学们:----------------在知乎第一次自问自答。其实是为了做个笔记。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正。谢谢。-------------------最近学习了一句话Everything we hear is an opinion, not a fact. Everything we see is a perspective, not the truth.觉得很对。没有人能做到完全客观。但这也不是臆想的借口。------------------------答主周笔畅十年亲粉一枚,关注请慎重。^O^ 。最后播广告,周笔畅十年良心专辑《翻白眼》试听购买:------ReferencesSalway, Jack G. Metabolism at a Glance. John Wiley & Sons, 2013.Robinson, ALISON M., and DERMOT H. Williamson. "Physiological roles of ketone bodies as substrates and signals in mammalian tissues." Physiol Rev60, no. 1 (1980): 143-187.Paoli, A., A. Rubini, J. S. Volek, and K. A. Grimaldi. "Beyond weight loss: a review of the therapeutic uses of very-low-carbohydrate (ketogenic) diets."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67, no. 8 (2013): 789-796.Owen, O. E., A. P. Morgan, H. G. Kemp, J. M. Sullivan, M. G. Herrera, and G. F. Cahill Jr. "Brain metabolism during fasting."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46, no. 10 (1967): 1589.Manninen, Anssi H. "Metabolic effects of the very-low-carbohydrate diets: Misunderstood “villains” of human metabolism." J Int Soc Sports Nutr 1, no. 2 (2004): 7-11.Volek, Jeff S., Matthew J. Sharman, Dawn M. Love, Neva G. Avery, Timothy P. Scheett, and William J. Kraemer. "Body composition and hormonal responses to a carbohydrate-restricted diet." Metabolism 51, no. 7 (2002): 864-870.Young, Charlotte M., Sonia S. Scanlan, Hae Sook Im, and Leo Lutwak. "Effect on body composition and other parameters in obese young men of carbohydrate level of reduction diet."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24, no. 3 (1971): 290-296.Yancy, William S., Maren K. Olsen, John R. Guyton, Ronna P. Bakst, and Eric C. Westman. "A Low-Carbohydrate, Ketogenic Diet versus a Low-Fat Diet To Treat Obesity and Hyperlipidemia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140, no. 10 (2004): 769-777.Reddy, Shalini T., Chia-Ying Wang, Khashayar Sakhaee, Linda Brinkley, and Charles YC Pak. "Effect of low-carbohydrate high-protein diets on acid-base balance, stone-forming propensity, and calcium metabolism." 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s 40, no. 2 (2002): 265-274.Kossoff, Eric H., Jane R. McGrogan, Renee M. Bluml, Diana J. Pillas, James E. Rubenstein, and Eileen P. Vining. "A modified Atkins diet is effective for the treatment of intractable pediatric epilepsy." Epilepsia 47, no. 2 (2006): 421-424.Sampath, Amitha, Eric H. Kossoff, Susan L. Furth, Paula L. Pyzik, and Eileen PG Vining. "Kidney stones and the ketogenic diet: risk factors and prevention."Journal of child neurology 22, no. 4 (2007): 375-378.Foster GD, Wyatt HR, Hill JO, Makris AP, Rosenbaum DL, Brill C, et al. Weight and Metabolic Outcomes After 2 Years on a Low-Carbohydrate Versus Low-Fat Diet: A Randomized Trial. Ann Intern Med. -157. doi:10.19-153-3-00597739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硅酮凝胶 去疤痕原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