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高效学习指南)
(名校家教MX)
(Nickname)
第三方登录: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表示科学的学习方法的古诗句?【科学】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八大学习方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八大学习方法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2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学习方法】为什么你的努力换不来进步?
我们来说说,为什么学习和工作很努力,但是看不到进步?
生活中很多人有这样的困惑:我明明已经很努力了,但收获很小,看不到想要的结果,这是为什么呢?得到APP订阅专栏“伯凡·日知录”作者吴伯凡说,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不懂得怎样正确学习。我们一起来听听。
先给你介绍一个概念,叫单环学习,单双的单,循环的环。也就是从发现问题出发,经过确定问题、学习研究,再采取行动解决,最后回到问题,评估这个问题是不是得到了解决。这个过程形成了一个循环,这就叫单环学习。这是一般的学习过程。现代管理理论大师克里斯·阿吉里斯认为,大部分人之所以在工作和学习上付出很多,收获很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只会单环学习。
举个单环学习的例子。2006年,华为在非洲一个国家苏丹,投标一个移动通信网络项目。公司跟客户联系的时候,各部门各自为政,有调研的,有出解决方案的。每个部门都尽心尽力,也显示了很大的诚意。但是各部门对客户的承诺不一样,部门之间也没有及时沟通,客户一直不满意。最后,这个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的投标还是失败了。吴伯凡分析说,华为不可能不知道客户需要一个整体解决方案,只不过实际操作中,每一个人都只看到眼前的问题,就容易落进“单环学习”的陷阱里。
跟单环学习相对应的,是双环学习。就是除了前面提到的问题解决循环之外,再建立第二个循环,还要反思每一步的前因后果,问一个为什么。你可以继续想象一下,在单环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个概念——心智模式,反思和心智模式形成了第二个环。也就是不光反思这一次解决问题的行为,还要反思看问题的心智模式。这就叫双环学习。
说完了单环学习的弊端,那怎么区分双环学习和单环学习这两个概念呢?举个例子,阿吉里斯打了个比方,如果一个人掌握了这样一个知识点,调温器在温度低于68度时会自动供热,这就是单环学习。如果这个人能提出问题,问为什么是68度,还去尝试有没有更经济的温度设置,就是双环学习了。
双环学习要注意克服两个障碍,一个叫习惯性防卫,一个叫熟练的无能。
先说习惯性防卫,就是在跟别人沟通的时候,容易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总是想着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要是对方不接受,沟通就变成了争执。有效率的沟通应该是双方求同,看起来更为对方着想,实际上也符合自己的利益。
除了习惯性防卫,双环学习要克服的另一个障碍叫“熟练的无能”。阿吉里斯认为,越是聪明人,越有可能在某个方面成为专家,但是也越容易陷进熟练的无能这个障碍里。比如说,苹果电脑没有散热孔。要是让一个精通笔记本电脑零部件的人来说,很可能实现不了,因为他会觉得,一个机器要散热,没有散热孔怎么能行呢。这样就不可能做到颠覆式的创新。
总结一下,大部分人做事情之所以事倍功半,效果不好,主要是因为陷入“单环学习”的思维模式。真正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双环学习”,学会反思和抓住问题的本质。以上就是吴伯凡的观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