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共享单车智能锁那么多,哪个好啊?

共享单车哪个好骑?_百度知道
共享单车哪个好骑?
摩拜的“New Lite”版,据说,这个车仅重15.5kg,骑行路面阻力降低27%,车子比较轻
特别是路面粗躁一点更累,用户体验也是几款车里最受认可的智能共享单车的代表应该就是摩拜了。。,定制的单车外形在街头有较高的辨识度。亲身体验ofo好重,真心不好骑。摩拜不仅外形设计新颖,而且还拥有多项专利,这是其他共享单车无法比拟的。高科技的设计让摩拜单车坚固耐用,进而降低维护成本
自己最近上下班骑的都是摩拜的“New Lite”版,据说,这个车仅重15.5kg,用的是陶氏化学联合研发的全新低阻力实心车胎,骑行路面阻力降低27%,车子比较轻,骑行非常省力。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智能共享单车哪家的好用?_百度知道
智能共享单车哪家的好用?
我有更好的答案
就是摩拜单车了吧,无论从产品设计还是用户体验都比其他几家好,摩拜单车推出了好几款车型,骑着轻便,关键是很少有坏车出现
新款蓝色的哈罗单车
1条折叠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共享单车这么多,从设计来评哪家的产品做的最成功?
我的图书馆
共享单车这么多,从设计来评哪家的产品做的最成功?
共享单车符合互联网+概念,属于“共享经济+智能硬件”的结合点,作为一名智能硬件从业者,作者想从智能硬件产品角度分析下市面上主流的共享单车。产品业务流程用过摩拜单车APP和ofo APP的用户可能会发现,这两类共享单车的体验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这里先放两张业务流程图,具体大家可以去亲身体验。首先谈一下车锁ofo于11月17日在帝都首次举办发布会,已经升级到第三代的小黄车依然采用机械锁,锁的密码是固定的,用户通过手机获取单车的密码即可开锁。而关于坚持不采用智能锁的问题,创始人戴威在发布会上特意给出了一个解释——机械锁百分之百能打开。然而,机械锁的主要问题是无法精确获知每辆车的位置,用户只能在路边根据生活经验寻找,能不能找着完全凭人品;另外,用户可以骑了一半就终止行程,省些路费,反正ofo也不知道;有些用户骑完之后压根就懒得上锁,小黄车就成了“公共自行车”了。而摩拜采用的是智能电子锁,锁内集成了GPS模块、GSM上网模块以及带有唯一识别ID的物联网SIM卡,通过数据网络与服务器保持连接并获取指令,同时将位置信息和车辆当前状态上报到云服务器。智能锁的好处就是能收集大量的行车数据,当摩拜在城市投入一定量的单车后,把所有的单车轨迹按照时间叠加在地图上,就可以知道在不同时段骑行密度的变化情况。基于这样的数据,一方面有利于城市交通的合理规划,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给运营团队提供数据支持,摩拜团队可以精确控制自行车部署的密度和位置。最近刚刚落地的小蓝车,是野兽骑行旗下的独立品牌Bluegogo,由于深圳是全国第一站,估计很多朋友没有见到过。小蓝车也是采用了智能电子锁,内置GPS模块和SIM卡,与摩拜单车有点像。关于供电ofo采用的是机械锁,不需要供电系统,所以不涉及。摩拜单车目前出了两款,成本3000元的mobike和成本几百块的 mobike lite,均采用电子智能锁。要联网工作,肯定需要供电,mobike和mobike lite的供电方式有所区别。mobike的供电方式官方并没有介绍,我从网上浏览了很多篇电子发烧友剖析mobike供电方式的文章,基本上都认为其在自行车后轮的轴承中内置了机械发电装置,这也是mobike不采用链条传动的原因。另外,据业内人士透露,摩拜单车的车锁装了一个6000mAh的锂电池,用户骑车时带动发电机发电,获得能量转化为电能,源源不断的为蓄电池充电,所以mobike踩起来挺累的,因为能量守恒定律,你要发电又要前进,那就必须多消耗能量。Mobike lite采用的是链条传动,骑起来比mobike轻松。其采用的是太阳能发电技术,车篮子底下垫着一块太阳能电池板;链条传动+太阳能供电的造价成本远低于轴传动+发电机发电,产能也大大提高,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快速占领市场。野兽骑行的小蓝车跟mobike lite一样,也是采用太阳能供电,在车篮子底部垫了一块太阳能电池板。云服务器ofo的云服务器主要和用户连接,没有和单车连接,ofo APP更像是一个查询工具,云服务器存储了单车编号和对应的开锁密码,用户通过ofo这个APP获取神秘的开锁密码即可取车。另外,服务器还需要处理用户的充值、支付等流程。摩拜用户使用APP扫描车辆上的二维码,即可打开车锁,这其实不只是某个具体硬件功能,而是结合云端的一系列运行结果。摩拜单车和后台云服务器建立了TCP/IP长连接,通过心跳包的形式保持通信。单车上面的每一个二维码即该单车的唯一识别号,当我们使用摩拜APP扫描车辆二维码时,APP将会把这个二维码信息通过手机的网络传送给云服务器,云端收到后识别该车辆,首先判断该车辆有没有被其它用户预约,如果没有,就通知该车辆的车锁打开。随着市场的拓展,单车数量和用户量不断地增长,摩拜公司需要解决设备上报信息和用户请求的高并发问题,特别是在上下班用车的高峰期以及节假日出行高峰期。Bluegogo的小蓝单车也是用了电子智能锁,单车也是和后台云服务器建立了TCP/IP长连接,通过心跳包的形式保持通信。我们可以发现,这种技术在智能硬件行业里面的运用非常广泛,硬件联网实现智能化,很多流程通过云端处理,包括支付流程、身份校验、指令下发等。云服务器的应用是整个共享单车行业最核心的技术,团队必须要把云端的数据充分利用起来,通过这些数据精确分析用户的分布、需求量、行为习惯等。虽然目前互联网行业都追求以最快的速度占领市场份额和用户量,但通过数据来做精益化运营还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优的用户体验和稳定的增长速度。因为,没有数据做支撑的运营,往往都是在瞎搞。共享单车确实是一款令人尖叫的产品,摩拜和Bluegogo将智能硬件应用得淋漓尽致,虽然ofo在智能方面确实做得比较简单,没有GPS定位也没有联网,但从共享单车的易用性来说,这已经不重要了。不妨想想:当你需要骑行时面前就摆着一辆只需用手机解锁的酷炫单车,是一件多么令人兴奋的事!
馆藏&13529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ofo在加入智能锁后又引入人工智能,共享单车的玩家们正在趋同-钛媒体官方网站
手机号未绑定
发送验证码
我们会向您的手机号发送验证码,请查收并按提示验证您的手机号。如果您没有收到短信,请留意垃圾短信拦截
请输入验证码“智能共享单车”带来的启发
邢如飞 孙浩 任奎菊 邢艳燕 鞠训科
东方烟草报
胥若楠制图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以“摩拜单车”为代表的“智能共享单车”火了。
  究其缘由,有这么几个:
  大众的尝鲜劲儿,“线上支付”和“线下操作”的创新融合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
  踏准了社会发展趋势的拍子,基于手机移动互联功能,“共享单车”成为“互联网+”实践的生动符号;
  操作方便快捷,通过手机APP能够在附近发现甚至预约单车,骑行至目的地时,关锁即能实现电子结算;
  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解决了短途骑行或者“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符合绿色出行的理念。
  目前,行业正在推进信息技术与烟草产业的深度融合。或许,我们可以从“摩拜单车”现象中得到一些启发。
  从“对面不识”到“知心知意”
  ——浅谈“互联网+”与市场需求对接
  邢如飞
  最近几个月,在全国不少大城市,“单车”又重新成为一个热词。行走在路上,路边停放的“共享单车”、撒欢骑行的“车手”,几乎随处可见。
  说起重回巅峰的单车,不得不提“智能共享单车”的代表“摩拜单车”。这家成立不久的“共享单车”公司赋予单车新的生命与活力,老瓶装新酒的拓展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其以燎原之势迅速占领“共享单车”市场。
  许多人都在思考,“摩拜单车”用什么方式将看似迟暮的单车救活?笔者认为,“互联网+”思维,加上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控,让“网络”和“市场”两个看似“对面不识”的概念转变成“知心知意”的伙伴,成就了“摩拜单车”现象。
  需求把控准——要什么给什么
  近两年,“互联网+”频繁在媒体上亮相。简单来说,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结合,便被称为“互联网+”。比如:互联网+传统集市有了淘宝;互联网+传统百货有了京东、苏宁易购……
  但两者的结合要想成功,首先要抓住市场需求。
  回头来看“摩拜单车”,他们通过详细的市场调研,摸清了市场的需求包括潜在用户需求。
  ——“出门就开车”出行模式被很多人认可,但随着路上行驶的汽车越来越多,遇到的不便也越来越多,比如:造成了交通拥堵,开车上班往往会“起大早赶晚集”;车辆越来越多,但城市配套建设跟不上,旧小区、老单位的停车位不够用,为停车往往要花上数十分钟时间。
  ——还没买汽车的人通常会选择公交或地铁出行,但在实际中,从公交或地铁站点到目的地“最后一公里”的距离内,走着累、费时间,存在着服务空白。即使是传统的公益性质的“共享单车”,也存在车辆不多、操作不便等难题。
  ——对于环保人士来说,近年来雾霾等污染现象加剧,人们更加关注绿色出行、更加关注空气质量,“每周少开一天车”成为不少人的共识。
  种种问题凸显后,“摩拜单车”抓住了痛点——用户面临的问题,我来解决。
  “摩拜单车”抓住了看似“深不可测”的“供求关系”,通过前期的调研设计,充分了解到目标客户群的所思所想,实现“要什么给什么”。
  此举让产品在投入市场后,获得了最大的关注度,赢得了用户“芳心”,掌握了发展主动权。
  需求满足快——既要给更要快
  单车租赁业务并不是新鲜事物,之前很多地方都在尝试。通常,市民要到相关部门办理充值卡,找到固定停放的绿色车桩,便可刷卡骑车。问题随之而来,还车同样需要找到车桩,可想而知,存在诸多不便。
  “摩拜单车”最大限度规避了这种问题,骑行者只要将车辆停放在不阻碍交通的路边即可。使用时,只要通过手机APP,几秒钟便可以取车、还车,同时,还有车辆定位搜索、预约等功能,方便用户在最短时间内找到车辆。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互联网+”的精髓,在于线上支付、线下体验的融合。而保证整个体验过程中用户的满意度,“快”是一个绕不开的关键。
  可以想象,如果在体验过程中“APP安装不畅”“车辆定位不准”“扣费情况异常”等情况时有发生,那“摩拜单车”恐怕将会变成“拜拜”单车。
  把握“快”,不但要满足用户,更要立足节省时间、提升效率。这就要求在“互联网+”运作过程中,加强对后台系统的创新提升,保证“线上”速度,还要精准对接市场,保证线下“体验”效果。
  在参与“互联网+”体验过程中,用户特别看重的是参与感和体验感。尤其是,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时,过多的“选择”会使用户更多地关注使用产品的时效与成本。没有几个用户愿意将大把的时间花费在操作复杂、反应迟钝的“互联网+”产品上。
  用自己的时间去节省客户的时间,让产品功能更易上手、反应更快,才能实现客户的初步满意。
  需求完善精——快给也要给好
  满意分为两种,初步满意与深层次满意。
  具体到“互联网+”实践,初步满意对应着用户在使用中的感受;深层次满意则对应用户使用产品的存在感,换句话说,自己是否被关注、重视。
  “摩拜单车”在运维初期,也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收到了很多用户反馈。可贵的是,对于影响产品使用的问题,他们及时予以解决,并进行了多次车辆及系统的升级。
  以用户感受为中心,是成功企业必然的追求。前期的市场调研、之后的创新研发、后期的改进提升,都要以用户为中心,实现企业利益与用户需求的“合拍”——既要满足需求,更要满足好需求。
  现在如火如荼的微信,在初期也只不过是个很普通的网络聊天工具。但随着对客户需求的不断研究,微信逐步增加了“朋友圈”功能,让用户与身边的朋友建立网络互动,增加视频、语音聊天功能,方便用户及时沟通,“刷新”了用户的存在感。
  “顾客就是上帝”,追求客户满意、将更好的体验给客户,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企业一往直前的目标。而利用好“互联网+”思维,精准对接市场需求,便是其中的一条捷径。当然,这条道路上有荆棘、有坎坷、有曲折,但是,只要方向正确,就不怕路远路难。
  市长不办市场办
  “共享单车”并不新鲜,很多城市很多年前就有了。但是,为什么最近街头出现的“智能共享单车”迅速走红?而传统的“共享单车”为什么日渐式微?其背后的逻辑,简而言之就是“市长不办市场办”。
  传统的“共享单车”是以政府投入为主、以公益为主题。使用这种“共享单车”须到指定地点办卡,到固定车桩取车、还车,使用着实不便。更关键的是,由于投入和维护乏力,车辆布点不佳、车况不佳甚至损坏丢失等问题频频出现,许多人享受不到“共享单车”的便利。
  改革开放之初,流行一句话叫“不找市长找市场”。“共享单车”亦是如此。“市长”不好办、办不好的事情,交给“市场”可能会办得更好。
  企业更加注重市场需求和用户体验,“智能共享单车”不用到指定地点办卡,通过手机APP足不出户就可搞定;无需固定车桩,还车只需停在路边合适的位置即可;车型经过专门设计不易损坏,投放数量更多,布局更加合理。“智能共享单车”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了便利,如此火爆也就不难理解了。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以前企业不早点来做“智能共享单车”呢?
  因为“时也,势也”,这是市场需求不断积累、“互联网+”技术和共享经济发展到现阶段的结果。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很多人工作和生活地点的距离加大,有些人因为堵车严重而放弃开车选择公共交通;有些人希望为缓解雾霾天气出一份力,倡导绿色出行;有些人因为经济下行压力,开始节约出行成本……总之,如今人们对于解决“家到车站”或者“车站到单位”“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需求比过去更多、更迫切。
  与此同时,“互联网+”飞速发展、共享经济如火如荼。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今的新型信息化企业拥有比传统企业更强的市场资源调配能力。在过去,你能想象用户只需在手机上点几下,就能完成订车、还车、付费等一系列流程吗?
  在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面前,政府的某些办法不怎么管用了。那么,嗅觉灵敏的企业在资本的运作下,就会渗入到这个领域“挖矿”。相对于政府行为的公益性,企业的“逐利”味儿更浓。“智能共享单车”通过收押金聚集了资金,使用费也比传统的“共享单车”增加了一点。相信,随着圈入用户数量的增多,该企业还会推出更多的赢利方式。
  在“智能共享单车”势头正劲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其在车辆布局、规范停放、用户体验等方面还有不少亟待完善之处。能否迅速补齐短板,将决定这项新生事物究竟能走多远。
  要便利,也要规范
  任奎菊
  “摩拜单车”这种无桩模式使消费者骑车、还车不再囿于固定的地点,解决了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但是,单车的随处可见、乱停乱放等问题,也给城市管理带来困难。
  对此,政府有责任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与企业携手为提高城市绿色出行比例、构建科学的慢行系统和停放环境做出努力。租赁单车企业要通过大数据分析,为政府慢行系统改造、停车点位建设提供必要支持。
  从消费者层面看,则应积极引导消费者从点滴做起,在思想上形成自觉意识,逐步转化为主动意识。比如养成在公共区域按规定停放单车的文明习惯,比如在停放单车时多为他人出行方便着想,再急也把车停好等等。
  社会力量需要引导公众建立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比如引导喜爱单车的用户自发集结成群,通过微信、微博、QQ群等方式主动报告车辆异常线索。
  只有政府、企业和公众积极作为、形成合力,“共享单车”的管理才能有序、规范,其市场需求才能得到有效并且持续的满足。
  自我完善才是立命之本
  邢艳燕
  “智能共享单车”,为大家出行带来了便利,但也存在“停车乱、找车难”问题。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小问题亟待解决,比如骑行体验不佳、锁车后继续计费、反复解锁不成功、客服联系不畅等。
  实践证明,企业要想长期稳定发展,就必须解决用户集中反映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从运营者自身找原因、谋完善、求突破。
  创新力保持要一以贯之。
  “智能共享单车”的理念值得肯定,它为短途出行提供了一种新的绿色出行方式。但是作为短途出行工具,“智能共享单车”所属企业不允许用户将车辆骑入小区、写字楼、大型企业园区等封闭管理的城市空间。既然是为效率和便利而生的事物,就不能对用户的需求视而不见,即便实现起来有不小的困难,也要不忘初心、努力创新,向明确的目标无限靠近。
  硬实力提升要迎难而上。
  “智能共享单车”采取的是制造业+智能化的模式,在业务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它的系统智能化程度也需要一个更新和适应的过程。出现问题是一次检测,也是一个调整与创新的契机。这些技术性问题在业内并不稀奇,害怕的是退缩不前,需要的是勇往直前。
  软实力加厚要稳扎稳打。
  用户问题反馈渠道一定要通畅,这既是技术改进的基础,也是留住客户的根本。为了给更广大的用户更完美的体验,业务扩张不应太快,不妨先稳下来,解决试点地区暴露出来的问题和隐患。注重增强软实力,不仅是运营和维护的技术人才,客服系统的服务人员都要加强和补充,在业务拓展与站稳市场两方面找到良好的平衡,进而稳步推进。
  为新生事物鼓掌,更警惕其野蛮生长
  鞠训科
  似乎是一夜之间,数百万辆“智能共享单车”冲入大江南北、大街小巷,为解决市民们的“最后一公里”难题而努力。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2月初,至少有三十家企业进军“智能共享单车”领域,包括领军者摩拜和ofo,还有后来者小白、小蓝、小鸣等。目前,“智能共享单车”已经覆盖全国30座主要城市。
  “智能共享单车”是新生事物。既然叫“共享单车”,应从“共享”两个字来理解。共享的本质是弱化所有人的所有权,强化使用人的使用权。就“共享单车”而言,就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把单车的使用权让渡给用户,获得市场收益的一种商业模式。与传统的公共自行车相比,该模式是完全市场化的,自带“互联网+”、绿色环保、方便经济的光环,从目前情况看也比由政府财政支持的公共自行车更有生命力。
  总体来说,“共享单车”,我们要为其鼓掌,多加鼓励。
  在为新生事物鼓劲加油的同时,“共享单车”运营中也出现了挤占公共空间、资本无序竞争、规模过度膨胀等现象,其规范化管理必须提上日程。
  从某种意义上说,“智能共享单车”竞争是上一轮滴滴、快的、优步等网约车争夺出行市场的“下半场”。这一点从其从业人员和资本来源就可以看出。比如,许多“智能共享单车”企业的创始人就来自于上一轮O2O大战的竞争者。目前领军企业之一摩拜单车的CEO王晓峰,就是优步上海的前总经理。再如,仔细研究为“智能共享单车”投资的机构,大部分都参与了前些年的“网约车大战”。
  网约车的热浪才刚刚过去,众多企业又把战场转移到了自行车上,难免让人产生丰富联想。资本盛宴下的上一轮O2O大战留下不少教训,也给有关部门提了个醒。打车领域,市民又面临了“打车难、打车贵”的问题;餐饮外卖领域在经过残酷竞争和淘汰后,最终只剩下饿了么、百度外卖、美团外卖三足鼎立,但质量得不到保障、投诉较难等问题逐渐又开始严重起来。无论是“O2O大战”还是“智能共享单车”,其共同特点就是商业模式复制性极强,商业壁垒薄弱,几乎毫无门槛可言,关键是资金是否充足、人才是否到位。如此,“共享单车”大战,最怕的是,模式竞争到最后,只剩下烧钱和补贴,商业竞争变成了资本游戏。而在目前环境下,在资本的强大力量碾压下,“共享单车”很难拒绝资本参与,而资本参与后又很难保障其能按照预定目标前行。
  当然,板子不能一味打在资本机构的屁股上,毕竟市场化竞争本来就是如此。而且,资本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和规范资本的参与和运行。这样看,“智能共享单车”的规范管理工作应该马上提上日程。网约车用了5年时间迎来监管机制,之前资本资助的企业互杀战况惨烈,遗留了很多问题。当前,“智能共享单车”正处于发展初期,而其发展也必须借助政府的力量才能大规模推广。如果能从源头规范其发展,形成良性发展趋势,既能切切实实地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又能在规范有序、不断创新的环境下进行,实则幸甚至哉!
  所幸,这一次政府动作较快。“共享单车”发展中,政府部门不能不作为,更不能乱作为。据悉,有关政府部门正着手制定相关管理办法。比如,在济南,政府有关部门以“停车办”为牵头部门,组织了前期调研并提高了准入门槛,制定了较为贴近当地实际情况的规则,“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同时发挥作用,效果较好。真心希望这次的“共享单车”是一次能够获得商业收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的新模式,不负“共享”之初心。
网络责任编辑:
稳中有进、稳中有变、稳中有为
本报国内统一刊号:CN37-0082 邮发代号:23-217 鲁ICP备号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6
《东方烟草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共享单车智能锁 的文章

 

随机推荐